CN102549891B - 用于旋转电机的整流装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交流发电机,以及包括这种装置的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旋转电机的整流装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交流发电机,以及包括这种装置的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49891B CN102549891B CN201080043955.5A CN201080043955A CN102549891B CN 102549891 B CN102549891 B CN 102549891B CN 201080043955 A CN201080043955 A CN 201080043955A CN 102549891 B CN102549891 B CN 1025498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sink
- connector
- cooling unit
- hole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266 salt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809 cooling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2 electrical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07 epitax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470 thermal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391 vi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C([H])[H]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554 viny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9/00—Synchronous motors or generators
- H02K19/16—Synchronous generators
- H02K19/22—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windings each turn of which co-operates alternately with poles of opposite polarity, e.g. heteropolar gene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8—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ribs or fins for improving heat transfe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 H02K9/227—Heat sink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7/00—Cooling of bearings
- F16C37/002—Cooling of bearings of fluid bearing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rectification
- H02K11/049—Rectifiers associated with stationary parts, e.g. stator cores
- H02K11/05—Rectifiers associated with casings, enclosures or br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7—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openings in the ca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mbient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具有支承件(16、18)的多相旋转电机的整流装置,所述支承件设置有穿孔板子(3),整流装置包括具有第一整流元件(8)的热沉(9),被板子(3)支撑的第二整流元件(10),和连接器(113),所述连接器插置在热沉(9)和板子(3)之间,每一个第一整流元件(8)安装在不通的冷却单元(A、B、C)中,所述冷却单元被突出的周边壁(91、92、93)限定并且被从热沉(9)的外周边延伸到内周边的两个突出的横向壁侧向地限定,每一个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外部孔和横向通道,所述外部孔被该单元的内周边限定,所述横向通道设置在对着两个连续单元的两个横向壁之间。旋转电机包括这样的装置。本发明可以用于汽车交流发电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设置有支承壳体的多相旋转电机(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所述整流装置包括:板子,属于支承壳体并设置有进气开口;热沉,为护板的形式,其固连至支承壳体并承载第一整流元件(诸如二极管);第二整流元件(诸如二极管),被支承壳体的板子承载;和连接器,插置在所述热沉和所述板子之间。
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这样的装置的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这样的装置和这样的多相电机在文档WO 02/29958、WO 02/093717、EP1482622、EP 1460750和US 2004/0051409中描述。
至于更多信息,应参考这些文档和图1,图1是旋转电机的轴向剖面图,该旋转电机为具有内部通风结构的多相交流发电机的形式,该旋转电机具备整流装置1和至少一个用于冷却交流发电机的内部风扇102、104,图1与文档WO 02/093717的图3和文档WO 02/029958的图7相同。装置1包括连接器113,该连接器113插置在金属热沉9和金属支撑元件3之间,所述金属热沉9称为正热沉(positive heat sink),其承载第一多个整流元件,在此为二极管8,称为正二极管,所述金属支撑元件3承载第二多个整流元件,在此为二极管10,称为负二极管。
电压调节器/电刷保持器组件(部分地示出),位于热沉9的圆周端部之间,如包括在文档WO 02/093717的图1中看到的。
电机具有旋转轴线X-X;中心轴15;转子13,固连至轴15;定子12,围绕转子13;外壳,承载定子并在中心可旋转地承载轴15,其轴向对称轴线与轴线X-X重合;和穿孔的保护盖27,覆盖装置1和组件116。
外壳包括至少两个构件16、18,分别称为前支承壳体和后支承壳体。
转子13和定子12安装在外壳16、18的内部。外壳由此容置定子12,该定子12包括承载定子绕组23的定子本体19,该定子绕组的端部称为线圈端部39,并在本体19的任一侧沿轴向突出延伸。
支承壳体16、18在此形状大致为环形并且中空。它们每一个具有底部,该底部为相对于轴线X-X横向取向的板子的形式,并在它们的外周边处具有环形边沿,该环形边沿相对于轴线X-X大致轴向地取向。所述边沿每个包括环形径向面,其具有相关的经加工的自由端26、28,所述自由端界定连结面。支承壳体16、18在此通过固定螺钉29连接在一起。
每一个边沿连接到它的板子的外周边,所述板子在中央包括由圆柱形连结板界定的凹部,用于安装滚珠轴承105、106的外滚道。
轴承105与支承壳体18的连结板相接触,而帽60径向插置在支承壳体16的连结板6和轴承106之间。
轴15的前和后端每一个装配在相关联的轴承105、106的内滚道中,用于轴15和转子13的旋转安装,在此在其每一个轴向端处承载内部风扇102、104。
电压调节器/电刷保持器组件的电刷用于在两个集电环17上摩擦,所述集电环17固定到轴15的具有较小直径的后端,而带轮固连到轴15的前端。
带轮用于接收皮带,所述皮带形成由机动车辆的内燃机驱动的传动装置的一部分。支承壳体16、18的每一个板子和每一个边沿分别包括进气开口和出气开口,用于冷却流体(在此为空气)的内循环。该空气循环借助风扇102、104来实现,并冷却装置1、组件116、轴承105、106和定子12的线圈端部39,所述线圈端部位于设置有叶片的风扇102、104的上方。
支承壳体16、18是金属的,因此是导电的,由可铸材料(在此为铝)制成。它们用于被固定到一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连接到机动车辆的主体,该主体连接到电池的负端子。
定子12的本体19包括轴向层叠横向金属板,所述金属板每一个包括轴向对齐的凹口,所述凹口在本体19的内周边处露出并接收线圈23的导电轴向缠绕部,而凹口绝缘件插置在其中。
用于交流发电机的每一个相的电线圈23被形成,例如通过将覆盖有电绝缘件的导电电线的缠绕成缠绕部形成。
在本体19的每一个凹口中,线圈23具有导电元件束,该导电元件束轴向穿过凹口并通过形成线圈端部39的连结缠绕部在本体19之外延伸。
在变体中,利用安装在本体19的凹口中的钎焊销,如在文档WO92/06527和FR-A-2819117中一样。
在所有情况下,本体19承载构成线圈23的绕组。这些定子绕组属于交流发电机的多个相。每一个相包括一个或两个绕组。这些相绕组的输出端214,例如以星形或三角形连接,每一个固定地连接至装置1的连接器113,该连接件113具有用于该目的的连接钩部114。图1中的交流发电机是三相类型,并每相包括一个绕组。这些绕组的三个输出端214借助于板子3在其外周边处具有的开口而电绝缘地穿过后支承壳体16的板子3。这三个输出端在文档WO 02/29958中更清晰地可见,该文档还描述了定子12的本体19借助于扁平环形接头46、导热树脂50和衬垫34的弹性安装。
转子13在此是爪型转子,其包括圆柱形电激励线圈62,所述线圈由插置在两个板子64和66之间的管状芯部67承载,每一个板子分别包括爪形部68和70,所述爪形部有角度地偏移并在其外周边处具有齿部,该齿部为大致梯形形状,并沿另一板子64和66的方向轴向地延伸。每一板子被固定至轴15,在此是借助于轴的滚花部,所述滚花部中的一个用于固定芯部67。集电环17通过经过风扇104后面的线连接部而连接到线圈62的端部。
在变体中,如文档FR 2905806中所描述的,永久磁体插置在两个爪形部68、70之间,以便增加电机的功率。
在该图1中,装置1固定到后支承件16,支撑负二极管的元件包括支承壳体16的板子3,所述板子3构成热沉,称为负热沉。
装置1在该示例中包括三对正8和负10二极管。正二极管8由热沉9承载,该热沉在此是金属的。该热沉9通过连接器113与板子3隔开,该连接器113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在此所述材料为塑料材料,该连接器113模制到一组扁平电导体上,局部可见。该连接器113依靠它的导体而与二极管10、8一起形成属于装置1的整流桥。
大致为护板的形式的热沉9和连接器113与支承壳体16的板子3轴向地并置,并通过螺栓和螺母115以电绝缘的方式固定到其。
连接器113通过突出部(在此为烟筒形件)与板子3中的螺纹孔局部接触,所述螺纹孔设置用于旋拧螺栓115。
盖27,由塑料材料制成,其通过卡扣固定到螺栓115的螺纹部上,如文档WO 01/69762中所描述的。
该热沉9设置有轴向开口和鳍片,用于冷却二极管8,该二极管8比二极管10更热。
连接器113配置为允许空气在热沉9的轴向开口的下方自由通过,该轴向开口与支承壳体16中的进气开口7匹配。
在变体中,如在文档EP 1482622、EP 1460750和US 2004/0051409中所描述的,支撑负二极管的元件是不同的负热沉,其固连到支承壳体的板子。在所有情况下,负整流元件,诸如二极管或MOSFET型晶体管,被交流发电机的相关支承壳体的板子承载,连接器被轴向插置在正热沉和负热沉之间。
为了记录,应指出,当转子13转动以及电流在激励场绕组62中流动时,该转子被磁化,交流电流在定子12的绕组中感应而产生。整流装置1对在定子的线圈23的绕组中感生的交流电流整流为直流电流,以便为耗电装置供电和为机动车辆的电池再充电。
电压调节器作用在线圈62上,以便限制电压,来保护耗电装置。
由旋转、特别是风扇104的旋转导致的空气流穿过正热沉9中的轴向开口和板子3中的进气开口7,以便冷却装置1。
热沉9借助于它的鳍片和它的开口主要通过对流而被冷却。
该装置是令人满意的。
在文档EP 1482622和EP 1460750中,正热沉具有更复杂的形状。它具有突出的肋网络和多个孔。它的内周边由构成环形部分的肋界定。它的外周边具有曲折的形状。
在文档US 2004/0051409中,设置有多个起伏的肋以及沿所述肋的孔。该解决方案从冷却的角度来看是更低效的。
因此期望以简单的方式进一步改进由正热沉承载的正整流元件的冷却,特别是以便增加旋转电机的功率或将旋转电机安装在较热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简单的方式进一步改进上述类型的目前装置的冷却。
为了实现该目标,该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整流元件每一个安装在热沉的内周边处并且每一个位于冷却单元中,所述冷却单元由位于热沉的外周边处的突出的周边壁界定并且通过从热沉的外周边延伸到内周边的两个突出的横向壁侧向地界定;特征在于,每一个单元首先是不通的(blind),而在热沉的内周边处敞开,其次包括至少一个外部孔,所述外部孔在周向上不如该单元的周边壁长并且由该单元的周边壁的内周边界定,以便在第一整流元件和该周边壁之间建立材料的连续性;以及特征在于,通道地带存在于两个连续单元的两个相对的横向壁之间。
多相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这样的装置。
依靠本发明,热交换表面增加,同时具有好的冷却空气的通道、好的机械强度,热沉大致为护板的形式,具有突出的横向壁,所述横向壁界定不通的单元,所述单元在它们的内周边处敞开,在它们的外周边处被突出的周边壁封闭,以便正确地引导空气穿过适当定位的外部孔。热沉是轻质的。另外,热沉具有简单的形式并具有减少的周向体积。
另外,第一整流元件在105°的环境温度下具有小于215°的工作温度。
由此,使用第一经济整流元件(特别是二极管,该整流元件的临界温度是215°)而不用借助更昂贵的整流元件(其临界温度是例如大于约235°)是可行的。
依靠通道地带,促进了第二整流元件至连接器的相关电轨道的可见端部的钎焊,或促进了正热沉的固定。
冷却空气通道还被建立于相对的横向壁之间,并且由此建立了相关第一整流元件和单元的更好的冷却。
将意识到,周边横向壁不如现有技术的肋网格的肋厚。
该热沉比现有技术的热沉具有更简单的形式。
根据获得其他优势以及单独或组合地考虑的其他特征,用于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至少一个单元在其内周边处设置有内部冷却鳍片,所述内部冷却鳍片相对于正热沉的内周边向内突出;
-单元的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两个外部孔,所述外部孔被周边壁的内周边界定,以便在第一整流元件和周边壁之间建立材料的连续性;
-至少一对横向壁(且由此至少一个单元)的两个横向壁在其内周边处延伸,以便形成内部鳍片;
-至少一个单元的至少一个横向壁在它的内周边处径向向内延伸,以便形成内部冷却鳍片;
-单元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对于热沉(9)的内周边径向向内突出的至少一个辅助内部冷却鳍片(200),该单元的第一整流元件(8)位于外部孔和内部鳍片之间;
-单元的至少一个比其它单元具有更大数量的附加的内部鳍片;
-热沉具有的至第二整流元件的电连接端子的进入孔的数量小于第一整流元件的数量;
-热沉在周向上比连接器短;
-连接器在其内周边处具有曲折形状,以便释放热沉;
-连接器具有三个突出部,用于与热沉的底面局部接触以及热沉和连接器的本体(为护板的形式)之间的间隙的建立;
-热沉的底面是光滑的。
依靠这些特征,可以作用在各种参数(外部孔的数量、外部鳍片的数量、内部鳍片的数量、内部和/或外部鳍片的形状和长度、横向壁和周边壁的形状)上,以便适当地冷却第一整流元件和使它们的温度均匀。
还将意识到,单元的周向布置在这些单元之间留有空间,并由此提供负二极管的尾部的更容易的安装,以及固定构件的更容易的旋拧。
通过保留相同的单元,使得热沉可以配备有具有径向或轴向输出端的端子(称为端子B+)。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细节和优势将从以下参考示意性附图作为示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解释性描述而更清楚地呈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旋转电机的轴向截面图,该旋转电机为具备根据现有技术的整流装置的交流发电机的形式;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整流装置的透视图,该整流装置安装在用于机动车辆的交流发电机的后支承壳体上;
图3是图2中的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图3的整流装置的放大局部视图;
图5是图2至4的热沉的透视图;
图6是图5的热沉的正视图;
图7是图2至6的整流装置的保护盖的正视图;
图8是图2至6的整流装置的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9是示出盖的卡扣凸耳与图2至6的连接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10是用于示出卡扣凸耳的从保护盖下方观察的透视图;
图11是用于另一实施例的类似于图2的透视图;
图12是连接器的一些电轨道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又一实施例的类似于图11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2至13中,与图1中的元件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
图2至11将在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结构措施(measure),其使得连接器113和正热沉9更紧凑,进一步冷却正整流元件8并减少正热沉9的和连接器113的本体的材料。在图2至4和11中,将仅示出对本发明的理解所需的元件。因此,装置1的仅两个固定构件115被示出,电刷保持器/电压调节器组件还未示出,以及盖、定子的线圈23的相绕组23’的输出端214(图12)均未示出,以便更好地看到本发明的用于将交流电流整流为直流电流的装置1。
在图2至11中,多相旋转电机由(如图1中一样)三相类型的机动车辆交流发电机构成,多相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在总体上被保持,而连接器113和导电正热沉9(在此为金属并因此是良好热导体,两者均为护板的形式)改变。
交流发电机外壳由此容纳定子绕组,其在此包括三个相输出端,每个相在此包括一个绕组。
与图1相比较,中空形后支承壳体16的结构(图2至4和11)保持有其进气开口7和侧出气开口5,所述进气开口7属于其横向取向的板子3,所述板子3具有用于图1的轴15的后端穿过的中央孔,所述侧向出气开口5属于其大致轴向取向的周边边沿4,用于由图1中的风扇104的旋转产生的冷却空气在这些开口5、7之间的循环。在图2和3中,用于固定支承壳体16的两个支架160(在此由铝制成)设置在接地的车辆的固定部件上。在变体中,如图11中可见的,支承壳体16没有支架160,附加的带螺纹的烟筒形件600设置在板子3上,用于固定径向端子。在图13中,图2和3的两个支架中的一个以及以下描述的用于安装端子117的径向烟筒形件217’可以被看到。
开口5具有影响边沿4的轴向部分,所述边沿4通过影响板子3的外周边的径向部分延伸,以便通过从模具剥除而获得开口5。
金属支承壳体16,如图1所示,借助于它的板子3,构成用于负整流元件10的支撑件。该支承壳体16因此构成负热沉,该负热沉通过传导和对流来排放热量。板子3具有比正热沉9更大的尺寸,该正热沉9主要通过对流排放热量。
在这些图中,相绕组23’的输出端214每一个意图穿过出气开口的径向部分,并由此穿过板子3,以便每一个进入覆盖装置1的保护盖27上的突出部272(图7和11),及由此进入连接件113/热沉9组件。
在示出的示例实施例中,绕组的输出端214与图1一样穿过出气开口,该出气开口的径向部分5’比其它开口5的径向部分更深,如可以在图3和11中更清晰地看到的。
在变体中,这些绕组的输出端中的至少一个穿过特定的封闭开口,所述特定的封闭开口制造在板子3的外周边处。
热沉9和连接器113首先具有第一端,该第一端分别是支架95、95’的形式,其在整体上被保留;其次分别具有第二周向端部94、113a,其被如下所述地改动。
连接器113和热沉9的第一端95、95’被叠置。
热沉9具有突出部217,该突出部217邻近支架95并承载用于安装连接端子117的烟筒形件117’,该端子称为不通端子(blind terminal)B+,其用于经由线缆连接到电池的正端子。如在文档FR 2807583中所描述的,该端子117在此是螺钉,其头部形状是多边形、正方形或矩形、或具有至少一个平坦部。突出部217和烟筒形件117’的基部因此相应地成形,以便通过形状的配合接收螺钉的头部。
如下所述,热沉9在其第一周向端部95和其第二周向端部之间改变。
在图2至11中的实施例中,热沉的第二周向端部94为平坦支架的形式,热沉9在它的邻近叠置支架95、95’的端子117与该支架94之间改变。该端子117在此轴向地取向,也就是说,垂直于热沉9的护板。
在图13中,端子117径向地取向,且邻近热沉的第二周向端部。
该热沉则在该径向取向的端子和热沉9的第一周向端部95之间改变。
连接器113具有电导体,在此为金属轨道的形式,以及具有支架143,该支架143邻近支架95’,以便经由可见的部件145、146与电压调节器的轨道一起来建立电连接,如文档FR 2754654所述。该调节器还具有第一和第二固定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电轨道,所述电轨道用于分别与热沉9和带螺纹的烟筒形件(无附图标记)电接触,所述烟筒形件靠近连接器113的第二周向端部113a。
连接器113和热沉9借助于固定构件115在三个位置处固定到板子3,所述固定构件115穿过对齐的孔115’、123,所述孔分别制造在热沉和连接器中。这些构件可以是与图1一样的螺柱,或在变体中为铆钉或螺栓。在此所述构件由螺钉115构成。
为了该目的,板子3局部地具有三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是带螺纹的烟筒形件的形式,用于旋拧螺钉115,以及具有两个另外的烟筒形件,用于借助于螺钉将电压调节器固定在其第二支架和支架143处。
与支架143、95相关联的可见的烟筒形件和用于调节器的第二支架的烟筒形件在图中无附图标记。
螺钉被旋拧到板子3的相关联的带螺纹的烟筒形件中,并通过它们的头部承载在最远离板子3的相关部件上。
这些螺钉115中的一个经由它的头部承载在调节器的第一支架上,并穿过在该第一支架中的与孔115’、123对齐的孔。连接器设置有轴向突起部,用于与板子3局部接触,如文档WO 02/093717的图1中一样。在此,连接器113的面向板子3的底面,具有多个为圆柱形销的形式的突起部,用于与板子3局部接触。连接器113由此相对于板子3升起,同时与板子3平行并在距其一轴向距离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的盖27被保持为,通过卡扣在后支承壳体16的板子上的连接器113和热沉9的固定螺柱115上而被固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盖27具有(以常规方式)横向领圈,用于借助于例如图1中的螺钉29将盖固定在支承壳体16上。
在图2至11中提出了解决方案,在下面描述,在该解决方案中,盖27通过卡扣在连接器113上而被固定,而螺柱115被螺钉取代。
该盖27电绝缘,在此由塑料材料制成,这使得可以通过模制获得所需的形状。
在这些图2至13中,本发明的装置1取代图1中的装置1被安装。该装置1包括三对整流元件,即三个第一二极管8和三个第二二极管10。这些二极管8、10每一个设置有滚花的圆柱形本体和尾部,该本体构成用于分别与热沉9和与板子3电连接的端子,该尾部构成用于与电导体的网络电连接的另外的端子,所述电导体属于连接器113。
第一二极管8称为正二极管,这是由于正热沉9用于经由其端子117而连接到机动车辆的电池的正端子;而第二二极管10称为负二极管,这是由于板子3及其支承壳体16(构成负热沉)用于接地,称为B-,及因此连接到电池的负极。金属支承壳体16因此构成负热沉。
连接器113的电导体(在此为金属轨道的形式)的网络,将一对二极管8、10的尾部与定子线圈(图1中附图标记为23)的相绕组23’的输出端214连接在一起,以在热沉9和板子3之间形成桥,并建立用于将交流电流整流为直流电流的装置1,如可以在图12中示意性地看到的。
金属后支承壳体16构成用于负二极管10的支撑件,每一个负二极管通过它们的滚花本体被压配合在板子3中的相关联的锥形孔中,而正二极管8的滚花本体每一个被压配合在热沉9中的锥形孔8’中。
二极管10通过支承件6的传导和通过对流而被冷却,该支承件在此由铝制成或在变体中由镁制成。热沉9(在此是金属)和二极管8主要由对流冷却。
二极管8、10以相反的取向安装,以便降低轴向空间需求。为了更好地冷却,正二极管8的尾部111有利地进入板子3中的进气开口7,所述板子3为大致护板的形式,具有大于热沉9的尺寸。二极管10的尾部111沿相反的方向朝向热沉9轴向地引导。
在变体中,尾部111较短且不进入开口7。它们因此在所有情况下对着这些开口7,并因此被由图1中的风扇104的旋转产生的空气的循环很好地清洁。
该热沉9在此由可铸材料制成,以便容易地获得期望的形式。其在此由铝制成,或在变体中基于镁制成。还可以在热沉9的块体中加工热沉9,因此,在变体中热沉9可由铜制成。
该热沉9具有为护板形式的本体,其平行于连接器113的本体(为护板形式)。
在这些图2至4中,用于安装图1的轴承106的圆柱形连结板可以在6处看到,以及在60处看到与该轴承相关联的穿孔帽。开口7,形状为矩圆形,在此形状大致为梯形,其在内由连结板6界定、侧向由两个臂(无附图标记)界定、在外由板子3的周边材料界定,二极管10的本体安装在其中。开口7在此在周向和径向上具有不同尺寸,且设置为每个开口7中有一个二极管8尾部。这取决于开口7在支承壳体16中的构造。因此在变体中,两个二极管8尾部可以进入被相应地配置的同一开口7。
连接器113(图8)由于热沉9的构造而改变,包括正二极管8相对于孔111’的位置的改变,所述孔111’给出了到负二极管10的尾部的通路,如下所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通向进气开口7,连接器的具有文档WO02/093717的图7中类型的宽开口的内部环形部被保留。
在另一实施例中,具有宽开口的该内部环形部被省略,以便第一二极管8的更好的冷却、材料消耗的减少以及更好通向开口7。该连接器113更经济、简单、具有更少的尺寸和更紧凑、重量更轻和更通风。根据一个特征,热沉9的内周边因此最大程度地对着进气口7。
连接器113的本体(图8)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在此由塑料材料制成,通过包覆模制(overmould)将电导体的网络嵌入其中,所述电导体在此是平坦的且由铝制成,或在变体中由铜制成。这些导体在114、134、142、145和146处局部可见,即,裸露,以形成分别与定子多个相的绕组的输出端、与二极管10的尾部111、与二极管8的尾部和与之前提到的电压调节器的轨道的电连接。
裸露的部件114、134和142大致为有角度构件,且每个在连接器113的本体的平面内包括横向的基部部分。该部分在它的其中一端处进入连接器113的本体,并在它的另一端处通过突出的固定端部分延伸,其大致垂直于连接器113的本体。
该本体具有一个通孔122,在此为圆柱形,用于正二极管8的尾部;用于构件115的三个通孔123,在此为圆柱形,该构件115用于将热沉9固定到板子3;两个孔124,在此形状为径向矩圆形,用于通向负二极管10的两个尾部111。孔122、124(在此封闭)的数量由此减少。
每个孔123属于连接器113的本体在局部所具有的突出部223,所述本体还具有低于突出部223的突出部,如可以在图8中看到的。
突出部223中的一个属于支架95’。
孔122用于有角度构件142,而两个孔124每一个用于有角度构件134。
单个有角度构件142的基部部分由此进入孔122,而两个有角度构件134的基部部分每一个进入两个孔124中的一个。
两个有角度构件142和一个有角度构件134位于连接器113的内周边处。
在图2和4中,由于第三螺钉115(如之前提到的)意图将电压调节器/电刷保持器组件(不可见)、热沉9和连接器113在95、95’处局部地固定在板子3上,仅两个固定螺钉115可以被看到。
为了该目的,连接器的支架95’在123处具有孔,以及具有突出部223。该支架95’具有与热沉9的支架95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所述热沉9具有孔115’,用于螺钉115的通过,所述螺钉还穿过调节器上的第一穿孔支架。孔123、115’和调节器的第一支架轴向地对齐。
支架95、95’和调节器经由连接器113以电绝缘的方式固定。热沉9的支架95插置在连接器113的支架95’和调节器的第一支架之间。支架95承载在支架95’的突出部223上。
如可以从图2至4和11中看到的,连接器113和热沉9并置,即轴向地叠放。连接器113轴向地插置在板子3和热沉9之间,以经由连接器的本体获得热沉9和板子3之间的电绝缘,所述热沉9和板子3具有不同的电势。以前述方式,连接器113和热沉9在板子3上在三个位置处局部地接触,所述板子3具有用于该目的的带有螺纹的烟筒形件。连接器113和热沉9的本体平行。
因此,连接器113的本体的顶面247(图8和9),其离板子3最远,与热沉9的本体的面向板子3的底面在三个位置处局部地接触,所述三个位置包括三个突出部223,每个突出部设置有用于螺钉115通过的孔123。
这些突出部223中的一个属于连接器113支架95’。这些突出部223中的另一个邻近第二周向端部113a。另一突出部223周向地占据中间位置。根据一个特征,热沉9的内部面总体上较平滑。
根据一个特征,间隙(在图11中更加清晰可见)由此存在于热沉9的底面和连接器113的顶面247之间。该间隙的大小取决于突出部223的高度。该间隙使得空气能够通过,以及根据一个特征,至少一个外部孔300在热沉的外周边处被建立,以便借助于该间隙来允许空气在连接器113和热沉9的本体(为护板的形式)之间通过,以及因此改进二极管8的冷却。
多个外部孔300被设置。每个孔300由热沉9的向外突出的周边壁91至93的内周边界定。这些壁91-93位于热沉9的外周边处。它们对着二极管8并在其之外延伸。它们在周向上比用于安装二极管8的本体的孔8’的直径宽(图5和6)。
每一个孔300在周向上没有其所连接到的周边壁宽。该孔在用于安装正二极管8的区域外延伸。
至少一个材料带由此存在于用于安装二极管8的区域和用于通过传导排放热量的相关周边壁91至93之间。因此,根据一个特征,在第一整流元件和它的相关的面对面的周边壁之间存在材料的连续性。
根据一个特征,壁91至93每一个属于一个冷却单元(cooling cell)A、B、C(图2、5和11),所述冷却单元每一个包括与该壁相关联的第一整流元件8和孔300。每一个单元由一对向外突出的横向壁侧向地界定,分别是191-191’、192-192’、193-193’,所述壁从热沉9的外周边延伸到内周边。根据一个特征,所述单元是不通的,而其在正热沉9的内周边处敞开。
根据另一特征,自由空间存在于两个连续的单元之间,在此分别为A、B和B、C。因此,空气通道地带(在此为横向的)存在于两个连续单元的两个面对面的横向壁之间,如下所述以及如可以从图2至6、11和12中所看到的。
更精确地,单元的每一个横向壁在其外周边处连接到相关周边壁的周向端部中的一个。每一个单元因此被用于安装相关正二极管8的区域的材料界定,其属于热沉9的本体(为护板的形式);以及被突出式样部界定,所述突出式样通过周边壁和侧向地通过两个横向壁形成。每一个式样以及由此每一个单元是不通的,而在热沉9的内周边处敞开,所述内周边具有适于进气开口7的存在的曲折形状。
同一单元的横向壁之间的距离取决于用于安装二极管的孔8’的直径,以便使得这样的二极管位于热沉9的内周边处,如可以在2至6和11中所看到的。
在每个单元具有单个外部孔300的构造中,在横向壁中的一个和孔300之间存在至少一个材料带。
为了进一步改进热交换,至少一个单元A、B、C在其内周边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内部冷却鳍片。该内部鳍片相对于热沉9的内周边向内突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关单元的内部冷却鳍片与该单元的横向壁隔开。
因此,至少一个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相对于热沉9的内周边向内径向突出的辅助内部冷却鳍片200,该单元的第一整流元件8位于一个或多个外部孔300和内部鳍片200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单元的横向壁中的至少一个径向向内延伸,以便形成对着开口7的内部冷却鳍片和通过对流帮助热量的排放。
有利地,为了甚至更好的冷却,至少一个单元的每一个横向壁沿开口7的方向向内延伸,以便形成内部鳍片,用于更好的冷却。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所有单元具有向内延伸的横向壁。
内部鳍片延伸为相对于热沉的内周边向内突出。
第一单元A离热沉的第一周向端部95最近,而第三单元C离热沉的第二周向端部最近。
这两个孔每一个为了固定螺钉115在此通过而打穿。第二单元B在周向上位于两个单元A、C之间。
在图2至11中,第一单元A离邻近热沉的第一周向端部95的端子117最近,而第三单元C构成端部单元,邻近热沉9的第二周向端部94,该第二轴向端部94为在115’处穿孔的平坦支架的形式,用于固定螺钉115在此通过。
单元具有不同的形式,这取决于其在热沉上的位置,如可以在图5和6中看到的。在此,单元A和B在其内周边处比单元C更窄。
应注意到,该第三单元C包括横向壁193’,形状曲折,以建立用于与支架94相关联的螺钉头部的凹部。这减少了热沉的圆周尺寸。
孔300在第一二极管8之外延伸,该第一二极管8定位为靠近热沉9的内周边,以便由于孔300的存在而在单元中具有最大量的材料(图5和6)。
与文档WO 02/09317的图4至6中的实施例比较,所有二极管8位于热沉的内周边处,以及所有孔300位于热沉9的外周边处。连接器113相应地如下所述配置。
因此,材料存在于这些孔300的内周边和二极管8的本体之间。
至少两个外部空气通孔300(其具有小尺寸以及为四边形形状)有利地与至少一个单元相关联。
具有小尺寸且在周向上不如其相关联的周边壁宽的至少两个外部孔300的存在使得可以获得热沉9的更好的机械强度,同时具有好的空气通道。
在所示的示例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孔300与每一个单元相关联。
因此,至少两个外部孔300与每一个周边壁91至93相关联。这些孔被材料带隔开,所述材料带从相关周边壁91、93延伸到二极管8的本体(包括孔8’)被安装的材料区域。
材料带和用于安装二极管的本体的材料区域使得可以借助传导通过热沉9排放热量,所述热沉经由其端子117连接到构成冷源的电池线缆。
这至少两个孔还通过防止水(特别是盐水)或任何其它灰尘特别是在壁91-93处的聚集而提供热沉的良好的清洁。
在一个实施例中,单元的两个孔位于距该单元的横向壁一距离处。
在此,所述两个孔还有利地每一个被相关单元的横向壁界定,用于更好的清洁和更好的热量排放。这些横向壁构成被向内引导的外部冷却鳍片。
为了进一步改进二极管8的冷却,进行了设置,使所述单元的至少一个在热沉9的外周边处设置有至少一个附加的外部鳍片400。该鳍片400侧向地界定孔300,并与相关横向壁隔开。
在图4和5中,设置为每个单元有多个外部鳍片400。这些鳍片400在侧向部分地界定孔300。这些鳍片通过对流增加热交换,以及在所示实施例中,延伸到二极管8的本体的安装区域中,用于更好地排放热量。鳍片400属于将两个连续孔300隔开的材料带。
为了进一步改进热交换,每个壁91-93有多于两个孔300以及多于两个附加鳍片被设置。
在图5和6中,每个单元、每个壁91-93有三个外部鳍片400和四个孔300被设置。这些孔中的两个还被单元的横向壁界定。
根据一个特征,相对于正热沉9的内周边壁径向向内突出的至少一个附加内部冷却鳍片200位于热沉9的至少一个单元的内周边处。
内部鳍片200与相关单元的横向壁隔开。在变体中,该单元的横向壁没有内部鳍片,从而相关单元具有至少一个附加内部鳍片200。
在此,设置为每个单元具有多个内部鳍片200。
这些鳍片200,不同于横向壁且相对于热沉9的内周边向内突出,所述鳍片被串序定位,每一个在孔8’和第一二极管8之下,以便更好地冷却这些部件。
应注意到,内部鳍片200和外部鳍片400以及横向壁和周边壁具有的形式取决于单元在热沉上的位置,如可以在图5和6中看到的。
在这些图中,外部鳍片400和孔300的数量(分别为三个外部鳍片400和四个孔300)大于用于第一单元A和用于第二中间单元B的内部鳍片200的数量(两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单元C包括与单元A和B同样数量的孔300和鳍片400、200。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端部单元C的内部鳍片的数量(在此数量上为四个)被增加,以便更好地冷却最邻近凸耳94的二极管8;外部鳍片400和孔300的数量与其他单元的外部鳍片和孔的数量相同。
如将被理解的,每一个单元根据应用而配置,在知道第一单元A是最冷的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单元A的外部鳍片和/或内部鳍片的数量小于其他单元B、C。其可以没有内部和/或外部鳍片。
鳍片200、400和孔300的数量取决于相关二极管8所达到的温度。通过作用于这些参数和鳍片的长度,可以更好地控制二极管8的温度,以及使二极管8彼此之间的温度更加均匀。
关于连接器113,可见的有角度构件114(称为钩部),定位为在连接器113的外周边处突出,且用于借助于其端部固定部分而固定线圈23的相绕组23’的输出端214,其例如以星形方式连接(图12)。每一个端部固定部分升起,且大致为具有可弯折的岔开的臂的U形件形式,以便形成夹具,用于通过卷曲而将裸露的绕组23’的输出端214固定在所述岔开的臂处,用于与其电接触。三个卷曲钩部114由此被设置。在变体中,绕组23’的输出端214通过钎焊到钩部114的固定部分而固定。
可见的有角度构件134和142包括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沿相反的取向安装,且每一个设置有弯折部,用于与负二极管10和正二极管8的尾部分别局部接触。二极管的尾部固定至有角度构件的端部的弯折部在此通过钎焊进行,或在变体中通过如与钩部114的卷曲(crimp)进行。
两个有角度构件134的两个端部固定部分轴向地进入热沉9的相关联的封闭进入孔111’,所述进入孔每一个与连接器113的孔124匹配,用于通向第二二极管10的端子的至少一个,在此通向相关的尾部111。有角度构件134穿过孔111’。孔111’和124在此在径向上具有矩圆形形状,该形状具有两个平行的侧边缘(图5、6和8)。根据一个特征,由此热沉9的孔111’的数量小于负二极管10的数量,并且二极管10中的两个是通过组合成对的进入孔111’、124而可被接近的(accessible)。
用于通向有角度构件134和通向二极管10的孔111’、124在热沉9和连接器113的外周边处延伸。它们相对于孔8’和相对于有角度构件142向外和在周向上偏移,这是因为二极管8全部位于热沉9的内周边处。
根据一个特征,用于固定端部二极管10的尾部111的第三有角度构件134,称为端部有角度构件,其由连接器113的第二周向端部113a承载,这是由于其基部部分进入第二端部113a。根据一个特征,该端部有角度构件134不进入正热沉9中的孔。其相对于热沉9的第二周向端部94周向地偏移,所述第二周向端部94为具有在115’处的孔的扁平支架的形式。
根据一个特征,正二极管8周向地插置在支架94、95之间,或更精确地,在端子117和支架94之间,如可以从图6中看到的。
由热沉9的本体承载的二极管8周向地位于连接器113和热沉9的第二端部113a、94与连接器的支架143之间。
根据一个特征,热沉9的周向长度小于连接器113的周向长度。连接器113的第二周向端部113a延伸为相对于热沉9的支架94周向地突出。
二极管8中的一个邻近固定支架94。
热沉9比文档WO 02/093717的图5中的热沉在周向上更紧凑。其因此更轻。
端部有角度构件134因此相对于热沉9以及还相对于连接器113的本体被释放,这是由于端部有角度构件134具有基部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基部部分相对于连接器113的本体的内周边向内突出,所述固定部分沿与板子3相反的方向轴向地突出。端部113a在该有角度构件134处具有减少的宽度。
有角度构件142的固定部分沿进气开口7的方向被引导。根据其长度,这些部分可以或可以不进入开口7。
根据一个特征,另两个有角度构件142具有基部部分,所述基部部分相对于连接器113的本体的内周边向内突出。这些有角度构件142由此在安装在孔124中的中间有角度构件134的任意侧被释放和被延伸。连接器的镂空内周边因此具有曲折的形状,添加了分别在邻近第二端部113a的孔123处的材料以及位于两个被释放的有角度构件142之间的第二端部孔124处的材料。结果,连接器113的内周边在其端部113a与被释放的有角度构件(称为第一被释放有角度构件,离端部113最远)之间具有曲折的形状,如可以在图8中看到的。
连接器113的本体的内周边在支架143和背对钩部114的第一被释放有角度构件142之间还具有大致直的部分。连接器113的本体在该位置处具有减小的厚度(图8)。
连接器113在该第一有角度构件142处具有大致半圆的中空部,在第二端部孔124和邻近端部113a的孔123之间具有另一大致半圆的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形成曲折形状的部分。
这使得可以给予连接器113所需的刚度和在两个大致半圆形状的中空部处留有空间,以便最大可能程度地释放孔8’和最靠近连接器113的第二端部113a的两个二极管8的本体。
连接器的内周边因此具有两个凹部,用于至少较大程度地通向这两个第一二极管8的本体。
邻近孔122的孔124相对于该孔122周向地偏置,同时周向地插置在该孔122和支架95’之间。
连接器113的曲折内周边在板子3的开口7处被最大程度地释放。在知道热沉9的邻近端子117的区域由于该端子117(称为B+端子)用于经由还通过传导排放热量的线缆连接到机动车辆电池的正端子而最冷的情况下,这使得可以更好地冷却离端子117最远的正二极管8。
在知道二极管10较冷是由于它们被比热沉9具有更多材料的支承壳体16冷却的情况下,最靠近端子117的二极管8因此最冷。
连接器113因此适合于热沉9的形状。其比现有技术更通风,同时保持了它的关于支架143、95’的功能。在该实施例中,该连接器113的本体在它的位于孔122和它的第二周向端部113a之间的内周边处被修减。该本体因此允许更多空气通过,以便更好地冷却热沉9。其更轻并且更经济。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热沉9和连接器113在它们的包括支架95、95’和143的周向端部处没有被修改。连接器113的本体的材料和孔112、124的数量减少。
应注意到,孔124中的一个比孔122更靠近支架95、143,这与文档WO 02/093717(图7)是相反的。
因此,在图8中的实施例中,用于固定负二极管10的尾部111的有角度构件134,相对于固定正二极管8的尾部的有角度构件142在周向上沿连接器113的第一周向端部95’和第二周向端部113a的方向偏置。有角度构件134中的一个比有角度构件142更靠近支架95’、143,而余下的那个有角度构件134比有角度构件142更靠近第二端部113a。
两个有角度构件142位于两个孔124之间。
上面的结果是,热沉9包括两个孔111’,每一个孔111’与孔124相关联。这些孔111’的第一孔,用于通向相关第二二极管10的端子111,比孔8’和第一二极管8在周向上更靠近烟筒形件117’和端子117(由此支架95)。该第一孔111’周向上位于端子117和第一单元A之间。这些孔111’的第二孔,用于通向另一第二二极管10的端子,由此在周向上位于离端子117最远的两个第一二极管8之间以及两个孔8’之间,且因此位于两个单元B、C之间。该第二孔111’因此属于存在于连续单元C、B的两个面对面的横向壁之间的空气通道地带的底部,如可以例如在图5和6中看到的。
应注意到,固定构件115的中间通孔115’在周向上位于中间二极管8的孔8’和周向上离端子117最近的二极管8的孔8’之间。该孔在周向上位于单元A和B的面对面的横向壁191’、192之间,且因此可被容易接近。该孔115’属于存在于连续单元B、A的两个面对面的横向壁192、191’之间的空气通道地带的底部,如可以例如在图5和6中看到的。
另外两个孔115’分别属于支架94和支架95。
该布置借助螺丝起子提供螺钉的简单和快速固定,这是因为螺钉头部特别是在中间孔115’处是可通过空气通道地带而可被接近的,该空气通道地带在此是横向的,位于两个单元C、B之间。存在足够的空间使螺丝起子穿过。
根据一个特征,所有孔115’、111’和8’相对于彼此在周向上偏置。
所有这些布置使得可以减少热沉9和连接器3的周向长度,根据一个特征,它们在周向上更紧凑。
图8的连接器113具有两个突出定位销97,每一个接合在圆柱形孔97’中,该圆柱形孔97’设置在金属热沉9(图4和5)的外周边处。
因此,根据一个特征,连接器113相对于热沉9成角度地定位,使得孔115’、123对齐以及尾部111进入孔111’。
应注意到,孔97’中的一个由第二单元B的中间壁92和两个外部鳍片400界定。该孔取代外部孔300中的一个。另一个孔97’邻近端子117。
固定构件115,这里是螺钉,穿过对齐的孔115’、123,且为了该原因,电绝缘套筒215装配在开口115’中,以便相对于热沉9隔离旋拧在板子3中的固定构件115。在此,套筒215具有直径变化部,使得螺钉115的头部可以在此支承在该直径变化部上。
当然,套筒215可以被保留以及使用如图1中的固定螺柱。
在所有情况下,有足够空间装配套筒215,特别是装配在单元A和B之间,如在图中可看到的。
应意识到,套筒的最大直径被配置尺寸用于使螺丝起子通过。
应注意到,突出部223还具有领圈(无附图标记),每一个进入到孔115’中,以便补充与套筒215相关联的电绝缘。
如图1中一样,连接器113的最靠近板子3的底面246具有直径的局部变化,以便部分地围绕板子3的相关联的烟筒形件。
在附图中,螺柱被螺钉115取代,盖27通过卡扣到连接器113上而被经济地固定。
为了这样做,连接器113的本体(图8)在其外周边处具有两个突起部148和突起部147,每一个突起部148设置有U形凹部144,突起部147为平坦部的形式。由模制获得的突起部148、147被向外引导。一个突起部148位于连接器113的第一周向端部95’处,而突起部147位于连接器113的第二周向端部113a处,在端部有角度构件134和突出部223的附近。
另一突起部148位于在中间突出部223和中间孔115’附近的两个钩部114之间,即,在周向上位于单元A和B之间。
突起部147、148由此每一个位于被螺钉115穿过的固定孔123的附近,以及因此位于突出部223和用于将热沉9和连接器113固定到板子3的位置的附近。
盖27(图7、9和10)为中空形式。所述盖在此用塑料材料制成,并因此电绝缘。其具有底部228,相对于图1的轴线X-X大致横向地取向。该底部228通过裙部227在该底部的外周边处延伸,所述裙部227相对于图1的轴线X-X大致轴向地取向。该裙部227由此大致垂直于底部228。
该底部228被穿孔,在此为格栅的形式,用于穿过热沉9、连接器113和开口7的空气流的通过,如下所述。
该盖27使得可以通过将它的塑料材料模制而容易地获得所需的形状。
因此,在图7中,在275处可以看到形成格栅的多个空气流通道开口,在276处可以看到用于冷却电压调节器的其它开口。附图标记271指定给用于电刷保持器的壳体,而附图标记274和273是分别用于电压调节器的连接器的通过和用于被热沉9承载的端子117的孔。
盖27在它的外周边处具有突出部272,在此有三个突出部,用于相绕组23’的输出端214的通过和容置,所述输出端借助开口5的影响板子3的外周边的径向部分而轴向地穿过板子3,如图1所示。
该径向部分如之前提到被放大,如可以在图3和11中的5’处看到的。
在变体中,输出端214穿过板子3中的特定孔。
该盖27配置为使得它与突起部147、148配合,用于通过卡扣到连接器113的本体的朝向板子3的塑料底面246上而将盖27固定。
突起部147、148用于每一个与具有钩部245的卡扣凸耳224配合(图9),所述卡扣凸耳通过模制从盖27的裙部227生出,所述裙部具有三个周向隔开的凸耳244(图10)。每一个凸耳244轴向地取向,在图9和10的实施例中,这些凸耳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对于裙部227减少的厚度,以便更易弯曲。
在变体中,至少一个凸耳244的厚度等于裙部227的厚度。在变体中,所有凸耳具有相对于裙部227的厚度减少的厚度,如图9。
每一个凸耳244(图10)通过模制从裙部227生出,在轴向上比裙部更短。其被不通的轴向凹槽侧向地界定并在其足部连接到不如裙部227高的材料带。
钩部245比凸耳244厚,并构成凸耳144的自由端部。该钩部245由横向面248界定,所述横向面248用于与连接器113的最靠近板子3的底面246接触。
钩部245还由端倾斜部249界定。当盖27安装在连接器113的本体上时,轴向压力被施加在盖27上(参见图9中的轴向箭头),倾斜部249与连接器113的顶面247接合,使得凸耳244侧向地张开(参见图9中的侧向箭头),以进入(在该图9中)突起部148中的凹部144。
由于盖27继续轴向运动,钩部245经过底面246并返回到它的初始位置。
当盖上的力被移除时,钩部245的横向面248与底面246接合,凸耳244的本体在图9中与突起部148中的凹部144的底部配合。
凸耳244的宽度取决于臂344之间的距离,所述臂344侧向地界定突起部148中的U形凹部144,使得该凸耳可以进入凹部144。同样,界定凸耳244的不通凹槽的宽度由臂344的宽度确定,使得臂344可以进入这些凹槽。
臂344因此还使凸耳不动,以及因此锁定盖27,盖27与突起部148中的凹部的底部旋转地配合。
关于突起部147,凸耳244与该突起部的平坦顶面接触,而凸耳244的钩部通过钩部的横向面248与连接器113的底面246接合。
连接器的底面246相对于板子3轴向地偏置获得了优势,这使得可以容置钩部245。
凸耳244具有足够的长度以能够弯曲,且被保留。
应意识到,连接器117的本体和盖27(两者均用塑料材料制造)的膨胀系数大致相等。
在变体中,盖可以借助盖中的出气开口5被固定。在该情况下,钩部245能够通过它的面248与板子3的内部面301配合(图9)。该方案不是很令人满意,这是由于钩部245随后位于图1中的线圈端部39的附近,以及因此受热,使得盖的固定不太可靠。
在变体中,固定通过将具有凸耳244的盖27与设置有突起部的热沉9卡扣在一起而实现,所述突起部与突起部147、148是相同类型的。
在变体中,两个突起部148被固连至热沉9和连接器上的突起部147。
该方案不是很有利,这是由于热沉9比盖27热。
根据一个特征,中空形状的盖在内部具有三个隔板277,每一个隔板277定位为对着突出部272,所述突出部272容置交流发电机线圈的相绕组的输出端(图10)。这些隔板277中的两个在其一个端部处连接在一起,以便形成V形。一个凸耳244插置在由这两个内部隔板277构成的组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三内部隔板277之间。另一凸耳244位于由这两个隔板277构成的组件的另一端部处。
形式为V的两个内部隔板277因此周向地位于两个卡扣凸耳244之间。
这些内部隔板277大致垂直于底部228,并与塑料盖27一起模制为单件。它们位于开口275外以及裙部227内,所述裙部大致垂直于底部228。
应注意到,如可以从图8中看到的,连接器113的外周边部分地被具有不同长度的四个面149界定,所述面从最靠近支架95’的第一孔124延伸,直到突起部147。第一面149通过大致为圆弧形式的部分延伸,所述圆弧终止于支架95’并包括突起部148。邻近第一孔124的该第一面149比其它面短,最靠近突起部147的第四面比其它面长。离支架95’最远的第二突起部148位于第二和第三面149的连接处,在中间突出部223的附近。
第一面149比其它面短,这是由于,在其它三个面149的每一个处设置有钩部114,所述钩部经由它的基部部分向外延伸突出,垂直于它的面149。
连接器113的本体的材料在它的外周边处被修减,这是由于面149使得可以减少连接器113的本体的材料。
热沉9的外周边具有与连接器113的外周边互补的形状。
因此,热沉9的板子包括与面149互补的四个面,所述四个面从热沉9的支架94延伸,直到第一进入孔111’的附近。为了节省更多的材料,这四个面通过延伸直到端子117的附加面延伸,且随后通过连接到支架95的圆弧形式的部分延伸。三个周边壁91至93相对于最后三个面向外延伸突出。
应注意到,热沉9的第一面比其他面短,使得热沉的第一周边壁91相应地成形。该壁具有两个部分,即与连接器和热沉的第二面相关联的第一部分以及与连接器和热沉的第一面相关联的更短的第二部分,如在图5和6中可以看到的。第二和第三壁,分别是92、93,与单个面相关联。
三个壁91至93每一个在连接器的护板和热沉9的板子的至少一个面的轴向延伸部中,如图5和6中更清楚地看到的。壁91至93在周向上不如它们的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面长。
隔板277具有足够的高度来对着壁91至93,所述隔板不如裙部227高。隔板277比壁91至93长并掩盖这些壁。
热沉9由此在它的外周边处是紧凑的,就像连接器113。
由连接器113和热沉9构成的组件由此在它的外周边处具有包括壁91至93的面,如图3、4和11中更清楚地看到的,钩部114的固定部分对着这些面。
更精确地,突起部148、147和钩部114相对于热沉和连接器的外周边向外延伸突出。
空间存在于钩部114的固定部分和连接器113的面149之间,所述面149通过热沉9的相关壁91-93和面轴向地延伸。
根据一个特征,盖27的每一个内部隔板277在前述空间中的一个中延伸,以便相对于钩部114的固定部分隔离热沉9的相关壁91-93和面149(它们处于不同电势)。
隔板277由此每一个平行于由连接器113和热沉9构成的组件的相关面。
隔板277在此相对于穿过隔板中央的圆相切地取向。
这些隔板277每一个遵循相关连接器133/热沉组件的面的形状。
它们通过径向开口5’。
钩部114的基部区域在此垂直于隔板277,而钩部的固定部分大致平行于隔板277。在变体中,钩部的固定部分相对于固定部分以约90°且大于90°的角度倾斜。
当然,内部隔板277首先不如裙部227高,以便考虑到钩部114的基部部分的厚度,其次内部隔板277具有比存在于面149和钩部114的面对面的固定部分之间的空间小的厚度。因此,钩部114的每一个固定部分隔离地进入突出部272,用于将其固定到定子线圈相绕组的输出端。
这些隔板277是隔离隔板,并防止水(特别是盐水)的飞溅或任何其它灰尘进入由热沉9和连接器113构成的组件。
应注意到,突出部272在它们的顶部处具有沟槽281,用于排放水(特别是盐水)的飞溅或灰尘。
有利地,它们还侧向地具有其它沟槽282,也用于排放水飞溅或灰尘。
这些塑料隔板277还使热沉9和钩部114的固定部分电绝缘,所述热沉9和钩部114的固定部分彼此靠近并处于不同电势。
这些隔板277在热沉9的外周边处与周边壁91至93结合而引导空气循环。
根据一个特征,它们还引导在自由空间之间的空气循环,所述自由空间位于单元之间形成空气通道地带(在此为横向的),其更精确地:
在之间定位有第二孔111’的单元B和C的面对面的壁192’和193的外周边之间,
在之间定位有中间孔115’的单元A和B的面对面的壁191’和192的外周边之间。
由于该原因,内部隔板277中的两个被组合在一起,以便形成V形并遵循从第二单元B的壁92至最后单元C的壁93的轮廓。
另一隔板遵循壁93的最长部分的轮廓,而裙部227整个遵循热沉9的外周边的对着第一孔111’的其余部分的轮廓。
该方案使得由热沉9和连接器113构成的组件在其外周边处保持紧凑,同时省去额外的部件或包覆模制件以防止盐水或任何其他灰尘的进入并建立电绝缘以及形成对空气的引导。
应注意到,盖27在内部在它的孔273处具有材料带278,大致为L的形式,所述孔273用于端子117的通过。盖用于在第一孔111’的内周边处在内引导空气通过。
带278通过模制从底部228生出。带278具有端头部、内部部分,所述内部部分被向内引导以及通过周向取向的足部延伸。
带278的头部连接到裙部227。该带278界定三个开口275的边缘,分别是外部开口、中间开口和内部开口。这些开口275被定位为径向地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内部部分界定外部和中间开口275的对齐的径向边缘。带278的足部界定中间和内部开口的共同的周向边缘。
因此,空气被引导为,使得第一空气流将穿过外部和中间开口,而另一分开的空气流将穿过内部开口。外部和中间开口对着第一孔111’定位,所述孔111’对着连接器113中的相关联的孔124,如可以在图2至4中看到的。位于这些开口111’、124中的二极管10的尾部111将由此被良好地冷却。
带278的高度小于裙部227的高度。
该带278与热沉9的第一单元A的横向壁191结合使得可以:在内引导空气通过,从而空气在邻近端子117的第一孔111’处良好地扫过热沉9。
该带还在端子117处加强所述盖。
还存在凸耳279,其通过模制从底部228生出,以便还在第二开口进入孔111’的内周边处引导空气。
该凸耳279界定中间和内部开口的共同的边缘,像带278的足部一样。该凸耳在单元B和C的相对隔板192’、193之间位于热沉的内周边处。
凸耳279整体地轴向取向,即大致垂直于底部228。
这与热沉的第二和第三单元的两个相对的横向壁192’、193结合,使得可以引导空气通过,从而空气在热沉的第二孔111’处恰当地扫过热沉。
壁192’和193大致彼此平行。
该布置是有利的,这是由于这些壁界定出用于电极通过的横向地带,所述电极用于钎焊第二负二极管的尾部111。电极可以由此横向地运动,这促进了钎焊和钎焊的速度。
用于钎焊电极的横向通过的另一地带还存在于突出部217和第一单元的壁191之间。
端部二极管10的尾部111也可被接近。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由此促进了负二极管的尾部的钎焊。其使得该钎焊更迅速和更容易,没有与电极的横向运动干涉的障碍物。
当然,当二极管10的尾部111的固定通过卷曲来实施时,该操作被热沉和连接器的构造促进。
应注意到,裙部227在开口274处具有直的部分,以便尽可能紧密地遵循由电压调节器和电刷保持器构成的组件的形式。该布置还防止盖转动。
应注意到,壳体271在盖27之内通过壁280界定,其遵循电刷保持器的形状,用于密封地容置电刷保持器。该壁280和用于端子117通过的开口273还防止盖在与端子117和电刷保持器配合时转动。
空气通道开口275分布为一个在另一个之上的三个系列的外部、中间和内部开口。每一个系列由两个周向取向的材料环和由多个臂界定,所述多个臂在两个材料环之间延伸,如图7和10中看到的。盖27的底部因此为格栅的形式。
最外面系列的开口275允许空气如之前所述通向孔111’、124以及通向外部孔300和外部鳍片400。外部孔300还减少热沉9的重量。
中间系列的开口允许空气通向正二极管8的本体且还通向孔111’、124。
最内系列的开口允许空气通向横向壁191-191’、192-192’、193-193’的内部延伸部和通向附加的内部鳍片200。
最内系列的开口275对着进气开口7、以及内部鳍片200和横向壁的内部延伸部。
周边壁91至93、横向壁191至193’、外部鳍片400和内部鳍片200具有相同的高度,使得相对于盖27的底部存在小的轴向间隙,以便正确地引导空气通过。
空气循环由图1中的风扇104的旋转引起。
如之前提到的,通过进气孔7的存在以及热沉9和相对于连接器113的本体的顶面274突出的突出部223之间在三个位置处的局部接触,这是可行的。
应注意到(图5),热沉9在它的外周边处具有两个小的外部加强壁98,所述加强壁不如壁91至93高并分别将第二和第三单元的壁92和93连接在一起,以及将第一单元的壁91连接到突起部217,所述突起部217承载用于安装端子117的烟筒形件117’。这些小壁为热沉提供好的耐热性。这些小壁98界定分别在单元C、B和B、A之间的空气通道地带。
为了与小壁98相同的原因,该热沉9还在它的内周边处具有三个小壁99,用于加强和用于耐热,所述小壁99分别位于第一单元的横向壁191和突起部217之间,第一单元的横向壁191’和第二单元的对着的横向壁192,以及最后是在面对面的、第二单元的横向壁192’和第三单元的横向壁193之间。热沉9的本体(为护板的形式)的离板子3最远的顶面由此承载壁91、93和小壁98、99,所述壁91、93和小壁98、99在此垂直于该面突出并周向地延伸,以便在此部分地界定热沉9的外周边和内周边。
小壁99在内界定分别在单元C、B和B、A之间的空气通道地带。
热沉9的护板的顶面还承载多对横向壁191-191’、192-192’、193-193’,外部鳍片400和内部鳍片200,它们垂直于该面突出并从热沉9的护板的外周边横向地延伸到内周边。
在变体中,例如,内部和/或外部鳍片或横向壁和/或周边壁相对于热沉的顶面倾斜。
在所有情况下,壁和鳍片相对于热沉的顶面向外延伸突出,并总体上使得可以不增加热沉的厚度,在二极管压配合在孔8’中的情况下,对于具有小尺寸的交流发电机以及具有82至92mm外直径(大致等于图1的转子的外直径)的风扇,热沉的厚度可以具有3到5mm的厚度。
在变体中,二极管被铜焊到热沉和/或板子3上,如例如在文档FR 2734427中所述,使得二极管的本体不必被滚花以及孔8’的存在不是必须的。
在该情况下,热沉9的厚度是约1至3mm。
对于具有82至92mm的外直径(大致等于图1中的转子的外直径)的风扇和小交流发电机,热沉的厚度由此是1到5mm。
在附图中的该方案是最优的。
因此,对于环境温度105°,端部正二极管(最热且最靠近支架94)达到的温度与现有技术的方案的温度相比低8°。
端部二极管有利地是经济型二极管,其不超过它的215°的临界温度。
更精确地,该215°的临界温度对应于以下情况:为了通过减少磁漏来增加交流发电机的功率,爪型转子在这些爪形部68、70之间配备永久磁体,如文档FR 2905806中所述。
当然,本发明可用于更大的交流发电机。
依靠本发明,正二极管被良好地冷却,以及获得了在机械强度、材料成本和热交换表面之间的折衷。
另外,特别是由于孔300,热沉是可穿透的,负二极管的尾部的固定(特别地通过钎焊而固定)被促进,以及螺钉借助存在于两个连续单元之间的以及在单元A和端子117之间的空间的旋紧被促进。
另外,中空形盖的内部隔板277与材料带278和凸耳279(在隔板192’、193之间位于它们的内周边处)结合使得可以,在二极管10的尾部111处良好地引导空气流动。
内部隔板277匹配连接器/热沉组件的面的形状,且每一个内部隔板277在钩部的任意侧延伸。
隔板和相关面在此是直的。
盖不具有进入相输出端的通道开口的任何延伸部(所述通道开口被制造在板子3中),使得其被简化。相同的方案应用到连接器。
单元热沉还满足各个机动车辆制造商的需求,并使得可以将该方案容易地应用到端子117(称为B+端子)径向取向(如可以在图13中看到的)的情况中。
在该情况下,热沉9的单元A、B、C和第一周向端部95被保留。该热沉9在其第一周向端部处延伸,使得其在该第二周向端部的附近具有径向取向的烟筒形件217’,所述烟筒形件217’与辅助固定点相关联,所述辅助固定点借助于与图5和6中的支架94相同类型的穿孔支架制成,构成热沉的第二周向端部。
该辅助固定点借助图11中的带螺纹的辅助烟筒形件600和该穿孔支架制成。借助螺钉115和辅助绝缘套筒215实现该固定,如与支架94的固定一样。
图11的支承壳体的板子由此适于多种应用。
烟筒形件217’用于安装前面附图的连接端子117,所述端子从径向烟筒形件217’径向地露出。如上所述,该端子117在此是螺钉,其头部形状是多边形、正方形或矩形、或具有至少一个平坦部。烟筒形件217’的基部相应地成形,以通过形状的配合接收螺钉的头部。
考虑图2至11,支架94通过部分294延伸,所述部分294承载径向烟筒形件217’并终止于与支架94相同类型的穿孔固定支架。
在该情况下,热沉包括四个固定点,连接器的第二端部119a向外延伸,以便在部分294下穿过并具有突起部148。
热沉9在该情况下在周向上比连接器113长。在该实施例中,有角度构件134和142的位置没有改变,支架95’和143的位置也没有改变。连接器113的内周边也是这样。
在所有情况下,热沉9包括第一周向端部95(在此叠置在连接器113的第一周向端部95’上),以及单元中的一个C单元(称为端部单元,最靠近热沉9的第二周向端部)包括的辅助鳍片200的数量比其它冷却单元的多。
该单元C具有曲折形状的横向壁193’,用于借助通孔115’旋拧螺钉115,所述通孔115’制造在热沉中并邻近壁193’。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示例性实施例。
因此,在变体中,热沉/连接器组件的表面可以具有另外的形状。
不是该组件中的所有面必需具有直的形状。因此,至少一个面可以具有凸出的弓形形状,即弯曲的形状。在该情况下,相关联的隔板具有互补的凹形形状,即弯曲的形状,来匹配凸出面的形状。
内部隔板的凹形形状通过模制被容易地获得。至少一个单元,诸如单元A,可以由此在变体中包括凸形形状的弓形周边壁。
因此,不是所有内部隔板277必需具有相同形式。
钩部114不是必需所有均为有角度构件。这一切取决于相输出端214的形状,其可以更多或更少地倾斜。
在变体中,整流元件的对数大于三对,例如是四对,使得变体中的热沉具有四个冷却单元。
在变体中,材料带278被部分地去除,仅保留其周向部分,添加横向壁,其平行于壁191,以便建立如同隔板192’、193之间的地带的第二地带。
在变体中,可见的部件134、142具有另外的形式。例如,这些部件的端部固定部分在变体中相对于这些部件的基部部分倾斜。在变体中,所述基部部分与端部成一直线。
在附图中,二极管的尾部的长度相同。在变体中,二极管的尾部具有不同的长度。
在变体中,二极管8、10中的至少一对不具有尾部;可见的部件134、142于是相应地延伸和构造。
在变体中,二极管8和/或10,如前所述,通过铜焊分别固定到热沉9和板子3。
在图中,二极管10被板子3直接承载。在变体中,二极管10被板子间接承载,安装在固定到板子3的环形部分上,如例如在前述文档EP 14860750和US 2004/0051409所述的。
用于将二极管10安装在板子3中的孔的存在由此不是必需的。
在所有情况下,负二极管10和正二极管8分别被板子3和热沉承载。
在变体中,装置1还可应用于机动车辆的交流发电机-起动器,其是能够交替用作交流发电机(产生电流)和用作电动机(特别是用于起动)的可逆交流发电机。关于更多信息,应参考申请WO 01/69762。该交流发电机-起动器具有传统交流发电机的结构以及具有监控转子的旋转的装置,以便当电机工作于电动机模式时将电流注入定子绕组中。
二极管8、10由此在变体中由MOSFET型晶体管构成。
在图中的树脂件50、衬垫34和接头46的存在不是必需的,以及在变体中,本体19在支承壳体16、18中的安装是刚性的。
在变体中,电机的转子具有凸极(projecting pole),如文档WO 02/054566中所述。
在变体中,为了增加电机的功率,电机的转子配备永久磁体,如文档WO 02/0546中所述或之前在文档FR 2905806中提到的,所述文档描述了爪型转子与该转子的轴的变体组件。
依靠本发明,使得这是可行的,这使得可以更好地排放由于功率增加导致的热量,特别是在正二极管8处。
在变体中,风扇102,其不如图1中的风扇104有力,被省略。
在变体中,前支承壳体包括用于冷却流体的循环的通道,使得前支承壳体被该冷却流体的循环冷却,而后支承壳体和整流装置被后风扇引起的空气循环冷却。
两个支承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在变体中不穿孔。当然,电机的外壳可以包括中间件,所述中间件在内承载定子并插置在前支承件和后支承件之间。
在变体中,单个风扇在外位于带轮处,空气借助设置在支承壳体的板子中的进气开口轴向地穿过交流发电机,使得前和后支承壳体在变体中在它们的外周边处没有任何空气出口5。
在变体中,风扇被离心泵取代,所述离心泵安装于制造在交流发电机的后部处的壳体中,如文档FR 2744575中所述的。在该情况下的外壳具有通道,所述通道通过离心泵的壳体的内部端部和通过前端部而露出在交流发电机之外。因此,泵在交流发电机内吸取空气以及通过通道将空气排到外面。
在该情况下的支承件不包括具有侧向出气开口的边沿。
在变体中,整流装置和保护盖被前支承壳体承载,如文档FR 2744575中所述。
根据该文档可以看到,在变体中,交流发电机没有电刷。
在变体中,支承壳体中的一个由板子构成。
当然,在变体中,盖具有传统形状和自由空间,以及由此具有存在于两个连续单元之间的通道地带。
这些地带在此不具有相同的形式,一个被两个平行的横向壁192’、193界定,另一个被两个岔开的横向壁191’、192界定。所有这些取决于应用,且特别是内部鳍片的形式。
将意识到,单元的突出壁具有大的高度,在此大于固定构件的头部的高度。鳍片和单元的壁相对于正热沉的本体(为护板的形式)突出,该本体构成单元的底部和单元之间的通道地带。正热沉9具有简单的形状,其是轻质的并具有减少的周向体积。当然,负热沉由交流发电机的支承壳体构成的方案具有减少的轴向体积。本方案是经济的。
Claims (25)
1.一种用于多相旋转电机的整流装置(1),所述多相旋转电机设置有支承壳体(16、18),所述多相旋转电机为机动车辆交流发电机,所述整流装置包括:
-板子(3),属于支承壳体(16、18)并设置有进气开口(7),
-热沉(9),称为正热沉,为护板的形式,其固连到支承壳体(16、18)并承载第一整流元件(8),该第一整流元件为二极管,
-第二整流元件(10),被支承壳体(16、18)的板子(3)承载,
-和连接器(113),插置在热沉(9)和板子(3)之间,
其特征在于,第一整流元件(8)每一个安装在热沉(9)的内周边处并且每一个位于冷却单元(A、B、C)中,所述冷却单元由位于热沉(9)的外周边处的突出的周边壁(91-93)界定并且通过从热沉(9)的外周边延伸到内周边的两个突出的横向壁(191-191’、192-192’、193-193’)侧向地界定;特征在于,第一,每一个冷却单元(A、B、C)是不通的,而在热沉(9)的内周边处敞开,第二,包括至少一个外部孔(300),所述外部孔在周向上不如该冷却单元的周边壁(91-93)长并且由该冷却单元的所述周边壁的内周边界定,以便在相关第一整流元件(8)和该周边壁之间建立材料的连续性;以及特征在于,通道地带存在于两个连续的冷却单元(C、B-B、A)的两个相对的横向壁(193、192’-192、191’)之间,其中,
所述周边壁(91-93)的每一个是基本径向垂直的,且其相应的两个横向壁(191-191’、192-192’、193-193’)是基本径向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冷却单元(A、B、C)在其内周边处设置有内部冷却鳍片(200),所述内部冷却鳍片相对于热沉的内周边径向向内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冷却单元的至少一个横向壁(191-191’、192-192’、193-193’)在其内周边处径向向内延伸,以便形成内部冷却鳍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冷却单元包括相对于热沉(9)的内周边径向向内突出的至少一个附加内部冷却鳍片(200),且特征在于,该冷却单元的第一整流元件(8)位于外部孔(300)和附加内部冷却鳍片(20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冷却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外部孔(300),所述外部孔被周边壁(91-93)的内周边界定,以便在第一整流元件(8)和周边壁(91-93)之间建立材料的连续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冷却单元的每一个横向壁(191-191’、192-192’、193-193’)在其内周边处径向向内延伸,以便形成内部冷却鳍片,且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外部孔(300)每一个还被横向壁(191-191’、192-192’、193-193’)中的一个侧向地界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冷却单元的所述外部孔(300)中的至少一个被位于该冷却单元的第一整流元件(8)之外的至少一个附加外部鳍片(400)侧向地界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定心孔(97’),所述定心孔位于两个附加外部鳍片(400)之间,接收被连接器(113)承载的定心销(97)。
9.根据权利要求中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的至少一个包括相对于热沉(9)的内周边径向向内突出的至少一个附加内部冷却鳍片(200),且特征在于,该冷却单元的第一整流元件(8)位于附加外部鳍片(400)和附加内部冷却鳍片(20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热沉(9)包括叠置在连接器(113)的第一周向端部(95’)上的第一周向端部(95),以及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中的一个,称为端部冷却单元,最靠近热沉(9)的第二周向端部(94),所述端部冷却单元包括比其它冷却单元(117)的附加内部冷却鳍片(200)更多数量的附加内部冷却鳍片(20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冷却单元包括的外部孔(300)的数量等于或小于附加内部鳍片的数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热沉(9)包括第一周向端部(95),其叠置在连接器(113)的第一周向端部(95’)上,且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中的一个(C),称为端部冷却单元,最靠近热沉的第二周向端部,该端部冷却单元邻近固定孔(115),所述固定孔制造在热沉(9)中,用于使将热沉(9)固定至板子(3)的构件(115)通过,且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冷却单元包括具有曲折形状的横向壁(193’),以建立用于与该固定孔(115’)相关联的固定构件(115)的凹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热沉(9)包括的进入孔(111’)的数量少于第一整流元件(8)的数量,每一个进入孔具有第二整流元件(10)的电连接端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热沉(9)包括第一周向端部(95),其叠置在连接器(113)的第一周向端部(95’)上,特征在于,热沉包括第一进入孔(111’),用于通向第二整流元件(10)中的一个的端子,且特征在于,第一进入孔(111’)在周向上位于热沉(9)的第一周向端部(95)和第一冷却单元(A)之间,所述第一冷却单元为在周向上最靠近热沉(9)的该第一周向端部(95)的一个冷却单元(A、B、C)。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间冷却单元(B),所述中间冷却单元(B)位于第一冷却单元(A)和端部冷却单元(C)之间,所述端部冷却单元(C)最靠近热沉的第二周向端部(113a),且特征在于,用于通向第二整流元件(10)中的一个的端子的第二孔(111’)位于中间冷却单元(B)和端部冷却单元(C)之间,而用于将热沉(9)固定到板子(3)的构件(115)的通孔位于第一冷却单元(A)和中间冷却单元(B)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冷却单元的和端部冷却单元的相对的横向壁(193,192’)彼此平行,特征在于,热沉(9)在第一冷却单元(A)和端部冷却单元(C)的任意侧具有用于将热沉固定到板子(3)的构件(115)的通孔(115’),且特征在于,用于固定构件(115)的中间通孔位于中间冷却单元和第一冷却单元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器(113)具有大致为护板形式的本体和通孔(123),所述通孔每一个与热沉(9)中的通孔(115’)对齐,使得固定构件(115)每一个穿过热沉(9)中的孔(115)和所述连接器(113)中的通孔(123),且特征在于,连接器中的所述通孔(123)属于连接器(113)的顶面(247)所具有的突出部(223),使得空间存在于连接器(113)的和热沉(9)的护板形式的本体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器(113)在周向上比热沉(9)长,特征在于,连接器的第二周向端部(113a)相对于热沉(9)的第二周向端部(94)周向地延伸突出,且特征在于,连接器的第二周向端部(113a)在其内周边处承载可见的部件(134),用于与第二整流元件(10)中的一个的端子连接,所述可见的部件被向内引导。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器(113)具有对着热沉(9)中的每一个进入孔(111’)的孔(124),并具有匹配属于第一冷却单元的第一整流元件(8)的单个孔(122)。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器(113)在其内周边处具有曲折形状,以便在分别位于中间冷却单元和位于端部冷却单元中的第一整流元件(8)处建立两个凹部,且特征在于,连接器(113)在其内周边处具有两个可见的部件(142),所述两个可见的部件(142)被向内引导且每一个位于连接器(113)中的凹部中,用于与分别位于中间冷却单元和端部冷却单元中的两个第一整流元件中的一个电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器(113)的外周边被多个面(149)部分地界定,且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壁(91-93)每一个与所述多个面(149)中的至少一个面轴向对齐。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器在其外周边处具有突起部(148、147),所述突起部用于通过卡扣将用于所述装置(1)的保护盖(27)固定在连接器(113)上。
23.一种多相旋转电机,其为机动车辆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外壳,所述外壳至少包括一个前支承壳体和一个后支承壳体(16、18),且特征在于,它的支承壳体(16、18)中的一个包括设置有进气开口(7)的板子(3)并承载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整流装置(1)。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机,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该电机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中空的盖(27),所述盖覆盖整流装置并包括穿孔底部(228),所述穿孔底部承载L形状的材料带(278),以便与邻近热沉中的第一进入孔(111’)的横向壁(191)一起来界定对着第一进入孔的空气通道。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机,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该电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盖(227)的底部(228)包括垂直凸耳(279),用于在热沉(9)中的进入孔(111’)的内周边处引导空气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0956797 | 2009-09-30 | ||
FR0956797A FR2950753B1 (fr) | 2009-09-30 | 2009-09-30 | Agencement de redressement de courant po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notamment alternateu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comportant un tel agencement |
PCT/FR2010/052044 WO2011039468A1 (fr) | 2009-09-30 | 2010-09-29 | Agencement de redressement de courant po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notamment alternateu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comportant un tel agencemen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49891A CN102549891A (zh) | 2012-07-04 |
CN102549891B true CN102549891B (zh) | 2015-06-10 |
Family
ID=42227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43955.5A Active CN102549891B (zh) | 2009-09-30 | 2010-09-29 | 用于旋转电机的整流装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交流发电机,以及包括这种装置的旋转电机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483997A1 (zh) |
KR (1) | KR101705394B1 (zh) |
CN (1) | CN102549891B (zh) |
BR (1) | BR112012006272A2 (zh) |
FR (1) | FR2950753B1 (zh) |
IN (1) | IN2012DN02677A (zh) |
WO (1) | WO201103946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78884B1 (fr) * | 2011-08-05 | 2014-09-12 |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 Connecteur, dispositif de redressement de courant muni d'un tel connecteur et machine electrique equipee d'un tel dispositif de redressement |
FR2978885B1 (fr) * | 2011-08-05 | 2015-11-13 |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 Connecteur, dispositif de redressement de courant muni d'un tel connecteur et machine electrique equipee d'un tel dispositif de redressement |
FR3010588B1 (fr) * | 2013-09-09 | 2015-10-09 |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 Capot de protection po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KR20150057784A (ko) | 2013-11-20 | 2015-05-2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벨트 구동형 시동 발전기 |
FR3052610B1 (fr) * | 2016-06-14 | 2021-12-03 |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a electronique de puissance amelioree |
FR3056842B1 (fr) * | 2016-09-28 | 2018-10-12 |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munie d'un interconnecteur a configuration amelioree |
CN107528425B (zh) * | 2017-09-05 | 2024-06-21 | 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发电机的整流器w端固定结构 |
FR3086125B1 (fr) * | 2018-09-14 | 2020-10-02 |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munie d'un palier realise a partir de deux parties surmoulee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2501A (zh) * | 2001-05-15 | 2003-12-17 | 瓦莱奥电机设备公司 | 旋转电机、尤其是汽车交流发电机 |
CN1543039A (zh) * | 2003-03-18 | 2004-11-03 | ��ʽ�����װ | 用于车辆的交流发电机 |
CN1599206A (zh) * | 2003-09-19 | 2005-03-23 | 瓦莱奥万都电子系统(韩国)株式会社 | 汽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031276A1 (de) | 1990-10-04 | 1992-04-09 | Bosch Gmbh Robert | Staender fuer elektrische maschinen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
FR2734427B1 (fr) | 1995-05-17 | 1997-08-01 |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 Alternateur,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agencement perfectionne de diodes de redressement |
FR2744575B1 (fr) | 1996-02-06 | 1998-02-27 |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 Alterna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muni d'un circuit perfectionne de refroidissement par air |
US5834972A (en) | 1996-10-11 | 1998-11-10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in a hybrid matrix amplifier for configuring a digital transformer |
FR2806223B1 (fr) | 2000-03-10 | 2003-10-03 |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polyphasee |
FR2807583B1 (fr) | 2000-04-06 | 2003-01-31 |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 Assemblage de borne de connexion sur un alternateur ou un alterno-demarreur de vehicule, notamment automobile |
US6936567B2 (en) | 2000-06-28 | 2005-08-3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Fuel reform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
JP3735015B2 (ja) | 2000-07-26 | 2006-01-1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回線推定装置および回線推定方法 |
US6798094B2 (en) | 2000-10-06 | 2004-09-28 |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in particular motor vehicle alternator, comprising a stator elastically mounted in a heat-conductive resin |
FR2819117B1 (fr) | 2000-12-21 | 2004-10-29 |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 Alternateur a elements conducteurs en epingl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FR2819350B1 (fr) | 2001-01-05 | 2003-04-11 |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 Machine tournante perfectionnee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
JP4180385B2 (ja) * | 2001-05-15 | 2008-11-12 | ヴァレオ エキプマン エレクトリク モトゥール | 回転電気機器 |
US20030169813A1 (en) | 2002-03-08 | 2003-09-11 | Van Der Schaar Mihaela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xecute a smooth transition between FGS encoded structures |
JP2004112860A (ja) * | 2002-09-13 | 2004-04-08 | Denso Corp |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
JP2004357451A (ja) * | 2003-05-30 | 2004-12-16 | Hitachi Ltd |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
FR2905806B1 (fr) | 2006-09-13 | 2008-12-26 |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 Arbre de rotor a griffes, rotor a griffes equipe d'un tel arbre et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equipee d'un tel rotor |
-
2009
- 2009-09-30 FR FR0956797A patent/FR2950753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9-29 KR KR1020127008139A patent/KR10170539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9-29 BR BR112012006272A patent/BR112012006272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09-29 CN CN201080043955.5A patent/CN102549891B/zh active Active
- 2010-09-29 WO PCT/FR2010/052044 patent/WO2011039468A1/fr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9-29 EP EP10773128A patent/EP2483997A1/fr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9-29 IN IN2677DEN2012 patent/IN2012DN02677A/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2501A (zh) * | 2001-05-15 | 2003-12-17 | 瓦莱奥电机设备公司 | 旋转电机、尤其是汽车交流发电机 |
CN1543039A (zh) * | 2003-03-18 | 2004-11-03 | ��ʽ�����װ | 用于车辆的交流发电机 |
CN1599206A (zh) * | 2003-09-19 | 2005-03-23 | 瓦莱奥万都电子系统(韩国)株式会社 | 汽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12012006272A2 (pt) | 2016-05-31 |
FR2950753A1 (fr) | 2011-04-01 |
EP2483997A1 (fr) | 2012-08-08 |
FR2950753B1 (fr) | 2012-12-07 |
IN2012DN02677A (zh) | 2015-09-04 |
KR20120091030A (ko) | 2012-08-17 |
KR101705394B1 (ko) | 2017-02-09 |
CN102549891A (zh) | 2012-07-04 |
WO2011039468A1 (fr) | 2011-04-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49891B (zh) | 用于旋转电机的整流装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交流发电机,以及包括这种装置的旋转电机 | |
US6740995B2 (en) | Automotive alternator | |
US6734587B2 (en) |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in particular alternator for motor vehicle | |
US7352091B2 (en) | Electronic package for electrical machine | |
CN102549888B (zh) | 具有保护盖的多相旋转电机,特别是机动车辆交流发动机 | |
US7741739B2 (en) | Automotive alternator | |
US9166461B2 (en) | Automotive alternator having a heat dissipating plate | |
JP4180385B2 (ja) | 回転電気機器 | |
KR101892314B1 (ko) | 회전 전기 기계용 전압 조정기 장치, 이 장치를 구비한 기계용 베어링, 및 이 베어링을 포함하는 기계 | |
KR20130126939A (ko) | 회전 전기 기계용 전압 조정기 장치, 이 장치를 구비한 기계용 베어링, 및 이 베어링을 포함하는 기계 | |
US20060186747A1 (en) | Protective cover which is intended to be mounted on the rear bearing of a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lternator and alternator-starter comprising one such cover | |
EP1460750B1 (en) | AC generator for vehicles | |
US6906437B2 (en) | Current rectifier assembly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otor vehicle alternators | |
CN103782493A (zh) | 连接器,设置有这种连接器的电流整流装置,和设置有这种整流装置的电机械 | |
CN103329405B (zh) | 用于旋转电机的电压调节器装置、装备有该装置的电机的支承部和包括该支承部的电机 | |
CN205355975U (zh) | 热沉板、整流装置和相关的多相旋转电机 | |
EP1357659B1 (en) | Automotive alternator | |
JP3707477B2 (ja) |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 |
JP7305002B1 (ja) |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 |
CN206180749U (zh) | 连接器、整流装置和相关的多相旋转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