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9452B - 退出监测器 - Google Patents

退出监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9452B
CN102549452B CN201080029909.XA CN201080029909A CN102549452B CN 102549452 B CN102549452 B CN 102549452B CN 201080029909 A CN201080029909 A CN 201080029909A CN 102549452 B CN102549452 B CN 1025494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portion
operating personnel
monitoring
pollution
ox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99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9452A (zh
Inventor
柳嶋良平
伊藤胜人
齐藤亮一
高野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49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9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9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94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161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medicine, e.g. in vivo counting
    • G01T1/163Whole body coun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169Exploration, location of contaminated surface area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161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medicine, e.g. in vivo coun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167Measuring radioactive content of objects, e.g. contamin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退出监测器,它采用价廉且简单的构造,不受多名作业人员的身材高矮的影响,能够检测出尤其难以检测的躯干侧面和上肢之间的腋下部位的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并且提高了检测性能和性价比。所述退出监测器(100),它的正背面监测器(2)检测作业人员的身体的正面或背面的表面污染状态,腋下两面用监测器(31)检测作业人员的腰部至腋下的体侧面的表面污染状态,和作业人员的上肢内侧的手掌至腋下的上肢内侧面的表面污染状态,并且所述退出监测器根据这些信号检测正面或背面和两侧的腋下两面有无污染。

Description

退出监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退出监测器,当在放射性物质处理设施的管理区域内进行了作业的作业人员从管理区域退出时,检查该作业人员的身体表面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污染状态。
背景技术
在核发电站等放射性物质处理设施中,为了保护作业人员不遭受核辐射,设定执行进入和作业条件等的限制和管理的管理区域和非管理区域。在管理区域内进行了作业的作业人员有可能被放射性物质附着在身上而受到污染。因此,作业人员从管理区域向非管理区域出去时,利用退出监测器检查作业人员有无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在退出监测器检测出作业人员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时,作业人员除去污染后再次在退出监测器中检查有无污染,在确认没有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后再向非管理区域退出。
作为与这种退出监测器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例如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64522号公报,发明名称:退出监测器)。该现有技术文献中所述的退出监测器特别具有根据作业人员的身高来调节头上的放射线检测器的高度位置的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64522号公报(图3、图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退出监测器检测出作业人员的身高,适当地调整头上的放射线检测器的高度位置后进行测量,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污染。但是,近来要求进一步提高检测性能,例如,对于现有技术中难以检出的部位(具体而言是侧腹和上肢之间的腋下附近。以下,作为“腋下”进行说明)的放射性污染也更加可靠地检测出来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这种退出监测器目前并不存在。
另外,也要求能够简单且可靠地检测出包括难以检出的部位的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而且,还要求提高检测性能,并且要求退出监测器的装置构造本身简化、价格低廉。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出监测器,其采用价廉且简单的构造,不受多数作业人员的身材高矮的影响,能够检测出尤其难以检出的躯干侧面和上肢之间的腋下部位的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提高了检测性能和性价比。
由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退出监测器,是用来检查在放射线管理区域内进行了作业的作业人员的身体表面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污染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与作业人员的正面或背面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出作业人员的正面或背面的污染的正背面用监测部;利用与作业人员的身体的一个侧面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出作业人员的身体的一个侧面的污染的身体侧面用监测部;和根据从各个监测部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污染检查的中央处理部,
在上述身体侧面用监测部中设有:
两面型的腋下两面用监测部,它一体地内置上肢内侧用监测部和躯干侧面用监测部,上述上肢内侧用监测部利用与作业人员的上肢内侧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出作业人员的上肢内侧的污染,上述躯干侧面用监测部利用与作业人员的躯干侧面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出作业人员的躯干侧面的污染;和使上述腋下两面用监测部升降的升降驱动部,
所述中央处理部包括:
升降控制单元,其在检测作业人员的正面或背面的污染时,控制上述升降驱动部使得上述腋下两面用监测部上升;和
污染检查单元,它根据所述正背面用监测部检测作业人员的身体正面或背面的表面污染状态而输出的检测信号、上升的上述躯干侧面用监测部检测作业人员的腰部至腋下的体侧面的表面污染状态而输出的检测信号、和与上述躯干侧面用监测部一同上升的上述上肢内侧用监测部检测作业人员的上肢内侧的手掌至腋下的上肢内侧面的表面污染状态而输出的检测信号,检测出正面或背面、和腋下两面有无污染。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退出监测器,其特征在于: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退出监测器中,上述腋下两面用监测部在其上端部配置用来检测上限的限位传感器,
所述中央处理部与所述限位传感器连接,在从所述限位传感器输出检测信号之前判断为未抵接作业人员的腋下部,控制所述升降驱动部使得所述腋下两面用监测部继续上升,在所述限位传感器抵接腋下部取得从该限位传感器输出的检测信号时,控制所述升降驱动部使得结束所述腋下两面用监测部的上升。
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退出监测器,其特征在于:
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退出监测器中包括利用与作业人员的手背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作业人员的手背的污染的手背用监测部。
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退出监测器,其特征在于:
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退出监测器中包括利用与作业人员的上肢外侧面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作业人员的上肢外侧面的污染的上肢外侧用监测部。
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退出监测器,其特征在于:
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退出监测器中包括利用与作业人员的头顶部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作业人员的头顶部的污染的头顶用监测部。
另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退出监测器,其特征在于:
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退出监测器中包括利用与作业人员的脚掌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作业人员的脚掌的污染的脚掌用监测部。
另外,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退出监测器,其特征在于:
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退出监测器中,上述各个监测部分别排列一个或多个面状传感器部而形成。
另外,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的退出监测器,其特征在于:
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退出监测器中,所述中央处理部包括:根据从一个传感器部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监测的检测器单独模式的单独检查单元;和根据对从邻接的两个传感器部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合计的合计信号执行监测的检测器合计模式的合计检查单元。
另外,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的退出监测器,其特征在于:
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退出监测器中,所述各个监测部作为模块构造能够更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不增加高价的传感器部,且使腋下监测部上升的这样的价廉且简单的构造,能可靠地检测出腋下位置的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总之,能够提供一种采用价廉且简单的构造,在不受多名作业人员的身材的高矮的影响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出尤其难以检测的躯干侧面和上肢之间的腋下位置的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使检测性能和性价比均得到提高的退出监测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的退出监测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的退出监测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监测上肢两面的传感器部的说明。
图4是升降驱动部的说明图。
图5是电路块的说明图。
图6是正背面用监测部的详细说明图。
图7是身体侧面用监测部的详细说明图。
图8是上肢内侧用监测部和手背用监测部的详细说明图。
图9是表示在中央处理部实施的污染检测处理步骤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0是腋下两面用监测部的升降动作的说明,图10(a)是下降状态的说明图,图10(b)是上升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检测说明图,图11(a)是基于检测器单独模式的检测的说明图,图11(b)是基于检测器单独模式的检测的说明图,图11(c)是基于检测器合计模式的检测的正视图,图11(d)是基于检测器单独模式和检测器合计模式的检测的说明图。
图12是退出监测器的监测部更换的说明图。
图13是退出监测器的监测部更换的说明图。
图14是监测部被更换后的其他方式的退出监测器的外观立体图,图14(a)是从上肢外侧用监测部一侧所看到的外观立体图,图14(b)是从带门的显示部一侧所看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15是退出监测器的隔板安装的说明图。
图16是退出监测器的模块更换的说明图,图16(a)是简易型的退出监测器的说明图,图16(b)是高功能型的退出监测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将本方式的退出监测器作为例如通过检测β线来检查放射性物质的污染的监测器来进行说明。在该退出监测器100中,在图1、图2中可知,包括:基座主体部1、正背面用监测部2、身体侧面用监测部3、手背用监测部4、脚掌用监测部5、扶手部6、显示部7。
身体侧面用监测部3由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和下肢侧面用监测部32构成。
如图3所示,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包括躯干侧面用监测部31a、上肢内侧用监测部31b和限位传感器31c。如图4所示,还包括使该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升降的升降驱动部8。升降驱动部8包括直线导轨8a、电动机8b、移动部8c。
另外,下肢侧面用监测部32包括在上下方向配置的两个传感器部,下端固定于基座主体部1上。
而且如图5所示,这些正背面用监测部2、身体侧面用监测部31a、上肢内侧用监测部31b、限位传感器31c、手背用监测部4、脚掌用监测部5、显示部7、升降驱动部8与中央处理部9连接,从各个监测部输出的检测信号由中央处理部9进行信号处理。而且,图中并未表示,但是也可以在中央处理部9连接开关等输入部来接受作业人员的输入,或者也可以连接打印机等输出部,打印检测结果后交给作业人员。
接着,对各个构造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由图1、图2也可知,基座主体部1是薄的箱型形状,设置于管理区域的地面上。该基座主体部1按照能够固定后述的各个部分的方式构成,此外为了承载作业人员,形成牢固的构造体。
正背面用监测部2利用与作业人员的正面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作业人员的正面的污染。而且,当作业人员背对时,传感器部与作业人员的背面相对,传感器部检测作业人员的背面的污染。也就是,能够检测正面和背面两面。使传感器部和作业人员的距离保持足够近的距离使得能够检测出放射线。正背面用监测部2如图6所示,包括成面状被分割的传感器部(1)~传感器部(8)。
该传感器部例如由:为β线用塑料闪烁式的检测器的塑料闪烁器、前置放大器、分立电路和高压电源电路等构成。特别是传感器部(1)是为了检测头部的污染而设置的,这是为了对应身材例如为2米身高的高大的人,对于通常身高的人利用传感器部(2)和传感器部(3)检测头部的污染。因此,无论身材高矮都能可靠地检测出污染。此外,由于以这样的分割式的多个传感器部构成正背面用监测部2,缩小各个传感器部的检测面积,因此能够减少背景(background)的影响,提高检出灵敏度。
如图3所示,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是通过一体地内置躯干侧面用监测部31a、上肢内侧用监测部31b和限位传感器31c而构成的两面型的监测部。
此处,躯干侧面用监测部31a如图7所示,具有与作业人员的身体的一个体侧面中的侧腹·腰相对的传感器部(1)。
另外,下肢侧面用监测部32如图7所示,具有与作业人员的身体的一个体侧面中的下肢(大腿部、腿肚、脚踝)相对的传感器部(2)和传感器(3)。
在图7中,表示躯干侧面用监测部31a与腰相对从而检测放射性污染的样子,但该躯干侧面用监测部31a按照从下肢侧面用监测部32离开的方式上升,与腰至腋下(胸侧面等)的体侧面相对从而检测放射性污染。
而且,作业人员通过朝向背面和朝向正面检测身体的两个侧面的放射性污染。
按照上述方式成面状分割的多个传感器部(1)~传感器部(3)构成身体侧面用监测部3,缩小各个传感器部的检出面积,因此能够减少背景的影响,提高检测灵敏度。
上肢内侧用监测部31b如图3、图8所示,是利用与作业人员的上肢内侧面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作业人员的上肢内侧面的污染的监测部。在图3、图8中,与手掌相对地检测手掌的放射性物质的污染,该上肢内侧用监测部31b上升,与上肢内侧面(手腕的内侧、第二个腕的内侧)相对从而检测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限位传感器31c具有在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到达规定上限(具体而言是作业人员的腋下附近)时输出检测信号的功能,例如是接触传感器和限位开关等。
手背用监测部4如图3、图8所示,与手背相对地检测手背的放射性物质的污染。由之前已经说明的上肢内侧用监测部31b、该手背用监测部4和底面形成凹部,作业人员在将一只手放入该凹部内的状态下测量污染。
脚掌用监测部5如图1、图2、图7所示,与脚掌相对地检测脚掌的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作业人员正对正背面用监测部2时踏上一个脚掌,另外当背对时踏上另一个脚掌,能够检测双脚的脚掌面。
扶手6是为了作业人员手扶而设。另外,具有引导作业人员站在规定的位置的功能,另外,也具有作为对于基座主体部1支承正背面用监测部2的加固件的功能。
显示部7显示检测方法的指南和检出结果等。
升降驱动部8如图4所示,电动机8b旋转时通过滚珠丝杠直线导轨8a的移动部(滑动器)8c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其结果是使被机械地固定于移动部8c上的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升降。接收中央处理部9的驱动控制信号,未图示的驱动器正反转驱动电动机8b。
中央处理部9例如由微电脑等运算处理装置和保存有污染检测程序的存储部构成,实施图9所示的污染检测处理。
该污染检测处理,首先在步骤S1中,例如用检测出作业人员已经进入退出监测器100内部的未图示的人体检测传感器进行检测,判定是否变成监测开始状态,在未变成监测开始状态时待机直至变成监测开始状态,在变成监测开始状态时进入步骤S2。
在该步骤S2中,判定在各个监测部中是否经过了变成能够检测放射线的规定时间(计数时间),在未经过规定时间时待机直至经过规定时间,在经过了规定时间时进入步骤S3。
在该步骤S3中,读入正背面用监测部2、身体侧面用监测部3、手背用监测部4、脚掌用监测部5的检测信号。接着,进入步骤S4,进行基于后述的检测器单独模式的单独检查处理后,进入步骤S5。
在该步骤S5中,进行基于后述的检查器合计模式的合计检查处理后,进入步骤S6。在该步骤S6中,判定在单独检查处理和合计检查处理中是否检测出了放射性污染,在检测出污染时进入步骤S7,在显示部7中显示污染检出位置后进入步骤S8,在未检测出污染时直接进入步骤S8。
在步骤S8中,对升降驱动部8输出使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上升的上升驱动信号。接着进入步骤S9,读入躯干侧面用监测部31a、上肢内侧用监测部31b的检测信号。
接着进入步骤S10,根据躯干侧面用监测部31a和上肢内侧用监测部31b的检测信号,进行与上述的步骤S4相同的单独检查处理。
接着进入步骤S11,根据躯干侧面用监测部31a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和正背面用监测部2的各个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行与步骤S5相同的合计检查处理。
接着进入步骤S12,判定在单独检查处理和合计检查处理中是否检测出了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在检测出污染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3,读入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的高度位置信号,接着进入步骤S14,根据两面用监测部31的高度位置信号来确定污染检出位置,在显示部7中显示后进入步骤S15。
另外,步骤S12的判定结果为没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时,直接进入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判定是否从限位传感器3c输入了限位信号,在未输入限位信号时判断为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并未到达上限位置,而返回上述步骤S8,在输入了限位信号时判定为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已经到达上限位置,而进入步骤S16。
在该步骤S16中,停止对升降驱动部8的上升驱动信号的输出,接着进入步骤S17,向升降驱动部8输出下降驱动信号后进入步骤S18。
在该步骤S18中,判定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的下表面是否已经到达接触下肢侧面用监测部32的上表面的最底端位置,在未到达最底端位置时返回上述步骤S17,在到达最底端位置时进入步骤S19,停止对升降驱动部8的下降驱动信号的输出。此时,在显示部7中显示告知作业人员对于正面的检查已经结束的信息。然后,作业人员反转身体背对正背面用监测部2时,进入步骤S20,对作业人员的背面进行背面检查处理后结束污染检测处理,所述背面检查处理执行与上述步骤S1~步骤S19相同的处理。
在该图9的处理中,步骤S3~S7的处理、步骤S9~S14的处理与“污染检查单元”对应,步骤S8、S15~S18的处理与“升降控制单元”对应,步骤S4和S10的处理与“单独检查单元”对应,步骤S5和S11的处理与“合计检查单元”对应。
接着,针对通过本方式的退出监测器100检测放射性物质的污染进行详细的说明。
例如由未图示的人体检测传感器探测到作业人员已经进入退出监测器100内部时,退出监测器100成为开启状态。而且,作业人员也可以操作未图示的开关使退出监测器100工作。首先,在污染的检测之前测定当前的背景值(BG值)。接着,作业人员站在进行监测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如图6、图7所示,作业人员一边踏上脚掌用监测部5,一边按照作业人员的正面面对正背面用监测部2,且作业人员的右侧面面对身体侧面用监测部3的方式站立。然后如图3所示,按照一只手的手掌面对上肢内侧用监测部3b,手背面对手背用监测部4的方式,将手放入凹部内。
然后,例如根据来自未图示的开关的输入,开始监测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中央处理部9从正背面用监测部2、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躯干侧面用监测部31a、上肢内侧用监测部31b)、下肢侧面用监测部32、手背用监测部4、脚掌用监测部5接收检测信号。
在接收这些检测信号的同时,中央处理部9控制升降驱动部8使得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上升。在开始检查的时刻如图10(a)所示的位于初始位置的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上升。
中央处理部9根据这些检测信号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污染的检测。
首先,中央处理部9具有作为基于检测器单独模式的单独检查单元的功能,所述检测器单独模式根据从一个传感器部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监测。
中央处理部9将登记在未图示的存储部中的最新的BG值和检测信号进行比较,如果是BG值程度则判断没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此外如果检测信号比BG值大,则检测出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并在显示部7中显示。然后,读出登记在存储部中的最新的BG计数率(预先设定的BG测定次数部分的BG计数率的移动平均值),在测定表面污染时进行BG计数率的减法运算,算出净计数率。也在显示部7中显示这些净计数率。
在这样的检测器单独模式下,例如如图11(a)所示,在传感器部(i)的检测信号比BG值和传感器部(i+1)的检测信号大的情况下,能检测出在与传感器部(i)相对的位置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在此情况下,判定有从传感器部(i)的中央附近至一定范围内的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在后述的检测器合计模式下由于BG变成两倍因而灵敏度下降,但是也能检测出污染密度低的污染。在显示部7中显示该位置。
另外,如图11(b)所示,在传感器部(i+1)的检测信号比BG和传感器部(i)的检测信号大的情况下,能检测出在与传感器部(i+1)相对的位置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在显示部7中显示该位置。
除了该显示外,中央处理部9还在显示部7中显示放射性物质的污染的检出位置。例如,从未图示的存储部中读出人体的图像数据,显示该人体图像,并且使放射性物质的污染的检出位置闪烁,这样作业人员就能直观地了解污染位置。
如果根据来自正背面用监测部2、手背用监测部4、脚掌用监测部5的检测信号检测出放射性物质的污染,那么能容易地根据传感器部的位置确定检出位置。
但是,为了使包括躯干侧面用监测部31a和上肢内侧用监测部31b的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一边阶段性地上升一边进行污染检测,需要在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位置的确定上下工夫。例如,如图10(a)所示,假设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位于最底端位置而下表面接触下肢侧面用监测部32的上表面的状态为0时,如图10(b)所示,如果将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的上升量h和监测部整体的高度尺寸相加,则能大致确定该人体的位置。在显示部7中显示该确定的位置。上升量h,例如也可以根据距离传感器来测距,或者对来自安装在升降驱动部的电动机8b的未图示的编码器的脉冲信号进行计算,根据该计算值算出移动量。
另外,中央处理部9具有作为基于检测器合计模式的合计检查单元的功能,所述检测器合计模式根据从邻接的两个传感器部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监测。这些基于检测器合计模式的检测与之前已经说明的基于检测器单独模式的检测同时进行。
在之前已经说明的检测器单独模式下,在两个传感器部的交界附近有射线源的情况下,由于放射性物质被两个传感器部分散辐射,因此被BG值埋没难以进行高精度的检测。因此,由基于检测器合计模式的合计检查单元检测出来,提高了检测精度,所述检测器合计模式根据对从邻接的两个传感器部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了合计的合计信号进行监测。
例如,在检测器合计模式下,如图11(c)所示,传感器部(i)的检测信号和传感器部(i+1)的检测信号为相同程度,但是在比BG大的情况下,检测出在传感器部(i)和传感器部(i+1)的交界位置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检测器合计模式的优点在于:检测在该交界位置的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另外,如图11(d)所示,传感器部(i+1)的检测信号比传感器部(i)的检测信号大,且均比BG大的情况下,检测出在传感器部(i)和传感器部(i+1)的交界位置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染,而且还检测出在传感器部(i+1)的相对面中也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染。这样,通过并用单独模式和合计模式,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多个位置的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和确定污染位置。
在该检测器合计模式下,不仅正背面用监测部2的邻接的传感器部之间、身体侧面用监测部3的邻接的传感器部之间,在正背面用监测部2和身体侧面用监测部3的邻接的传感器部之间也能适用。
如果中央处理部9根据来自正背面用监测部2、身体侧面用监测部3、手背用监测部4、脚掌用监测部5的检测信号,检测出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则能很容易地根据传感器部的位置确定检出位置。
这样由于并用检测器单独模式和检测器合计模式进行监测,因此包括两个传感器部间的交界位置,也能检测出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提高检测性能。
然后,继续进行检测,如图10(b)所示,若在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的限位传感器31c到达作业人员的腋下附近的上限时输出上限信号,则中央处理部9结束检测。在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上升过程中,躯干侧面用监测部31a监测从作业人员的腰部至腋下的体侧面的表面污染状态,另外上肢内侧用监测部31b监测作业人员的上肢内侧的手掌至腋下的上腕内侧的表面污染状态,检查结束。
如上所述,具有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和下肢侧面用监测部32的身体侧面用监测部3通过监测而监测出作业人员的脚至腋下的体侧面的表面污染状态,输出检测信号。这样能检测出以现有技术难以检测出的腋下两面的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提高检测性能。另外,通过缩减高昂的传感器部采用比较价廉的升降驱动部8还能够实现降低成本。进而,升降时间也较短,也不会令作业人员感到焦躁。
这样做能进行正面的监测。该正面的监测结束时,中央处理部9对升降驱动部8输出使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下降的驱动控制信号,使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下降,返回到其底面接触下肢侧面用监测部32的上表面的最低位置。接着作业人员背对正背面用监测部2进行同样的监测。这样就能对前后左右的整个面和左右的脚掌进行检查。
在检查的结果为“正常”的情况下,在显示部7中显示可退出,作业人员从退出监测器100中退出,检查结束。
但是,在检查的结果为“污染”的情况下,发出警报,在开关·显示部7中显示污染部位和污染的程度,根据需要将其打印出来。作业人员从入口出去洗净污染位置,再次在退出监测器100中接受检查。这样,在检查结果变成“正常”时候,作业人员从退出监测器100中退出。
本方式的退出监测器100是这样的装置。
接着,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以下,也可以将本方式的退出检测器200作为例如通过检测β线来检查放射性物质污染的监测器来进行说明。在该退出监测器200中,在图12、图13中也可知,包括:基座主体部1、正背面用监测部2、包括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和下肢侧面用监测部32的体侧监测部3、脚掌用监测部5、扶手部6、带门的手背用监测部10、带门的上肢外侧用监测部11、剂量计读出器12、带门的显示部13、头顶用监测部14。
而且,选择带门的手背用监测部10和带门的上肢外侧用监测部11中的任意一个。另外,选择扶手6、显示部7和带门的显示部13中的任意一个。此处,正背面用监测部2、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1、下肢侧面用监测部32、脚掌用监测部5、扶手部6与之前已经说明的构造相同,省略其重复的说明,重点说明不同点。
如图12、图13所示,带门的手背用监测部10包括门10a。是在之前已经说明的手背用监测部4中添加门10a的构造。门10a由未图示的开关驱动部进行开关。该开关驱动部与中央处理部9连接并受其控制。
如图13所示,带门的上肢外侧用监测部11包括:门11a、手背用监测部11b、手腕用传感器部11c和第二个手腕用传感器部11d。门11a也由未图示的开关驱动部进行开关。该开关驱动部与中央处理部9连接并受其控制。另外,手背传感器部11b、手腕用传感器部11c和第二个手腕用传感器部11d也与中央处理部9连接,以取得检测信号。另外,在合计模式下,在这些手背用监测部11b、手腕用传感器部11c和第二个手腕用传感器部11d间也能适用,在射线源位于这些传感器间的情况下,也检测出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在本方式中,选择并配置该带门的上肢外侧用监测部11,进行说明。
剂量计读出器12用来从作业人员携带着走动的未图示的剂量计读出数据。在剂量计中存储有作业人员的个人识别信息(ID)和因在管理区域内的操作而被辐射的剂量等数据。在配置于图12的带门的上肢外侧用监测部11的规定位置的剂量计读出器12上安装剂量计时,读出剂量计的数据,开始退出处理。然后,变成待机状态,使退出监测器200开始检测。
如图14所示,带门的显示部13包括主体部13a、门13b、显示部13c。是在该主体部13a上加上门13b,而且在大型的主体部13a内内置地配置与之前已经说明的显示部7相同的显示部13c的结构。门13b也由未图示的开关驱动部来进行开关。该开关驱动部与中央处理部9连接并受其控制。
如图12、图13所示,头顶用监测部14利用未图示的传感器部,边测量从头顶用监测部14至作业人员的头部的位置边下降,在最佳位置、即在进行头上的放射线检测的位置停止。然后,在最佳位置检测出作业人员的污染状态。头顶用监测部14也通过未图示的升降驱动部进行升降。该升降驱动部与中央处理部9连接并受其控制。
编入了这些结构的退出监测器200以图14(a)、(b)所示的方式构成。
进而如图15所示,也可以在退出监测器200设置隔板15。该隔板15是垂直隔壁,作为管理区域和非管理区域的交界而设置。该退出监测器200跨越管理区域和非管理区域地设置。
由于从图1、图2所示的最简单的功能的退出监测器100到图12、图13所示的高功能的退出监测器200,通过更换模块就能构成,因此很容易实现高功能化。
接着针对通过本方式的退出监测器200来检测污染进行说明。
作业人员通过在剂量计读出器12上安装剂量计,退出监测器200变成开启状态。带门的上肢外侧用监测部11的门11a打开,使作业人员能够进入监测器内。与此同时测定背景值(BG)。接着,作业人员站在监测位置。在此情况下,作业人员一边踩踏脚掌用监测部5,一边以作业人员的正面面对正背面用监测部2,且作业人员的侧面面对身体侧面用监测部3的方式站立。然后,一只手的手掌面对上肢内侧用监测部31b,手背面对手背用监测部11b。同时头顶用监测部14下降至作业人员的头顶位置。
然后,例如通过未图示的开关等进行操作,开始监测放射性物质的污染。确认门11a的开关,在门11a开着的情况下将其关闭。中央处理部9从正背面用监测部2、躯干侧面用监测部31a、上肢内侧用监测部31b、下肢侧面用监测部32、手背传感器部11b、手腕用传感器部11c、第二个手腕用传感器部11d、脚掌用监测部5接受检测信号。
此时,中央处理部9控制升降驱动部8使得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上升。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上升,躯干侧面用监测部31a监测作业人员的腰部至腋下的体侧面的表面污染状态,另外上肢内侧用监测部3b监测作业人员的上肢内侧的手掌至腋下的上肢内侧面的表面污染状态。
另外,手背传感器部11b、手腕用传感器部11c、第二个手腕用传感器部11d监测作业人员的上肢外侧的手背至肩部的上肢外侧面的表面污染状态。另外,脚掌用监测部5监测作业人员的脚掌。
中央处理部9根据这些检测信号进行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检出。在上述那样的单独模式和合计模式下进行检测。
在检测的结果为“正常”的情况下,带门的显示部13的门13b(出口)打开,作业人员从退出监测器200中退出,检查结束。
但是,在检查结果为“污染”的情况下,发出警报,在开关·显示部13c中显示污染部位和污染的程度,根据需要将其打印出来,带门的上肢外侧用监测部11的门11a(入口)打开。作业人员从该门11a(入口)出去,洗净污染部位,再次在退出监测器200中接受检查。这样,在检查结果变为“正常”时,作业人员从带门的显示部13的门13b(出口)退出。
这样,包括上肢外侧面,在检测器单独模式和检测器合计模式下进行监测,因此包括两个传感器部之间的交界位置,能够检测出放射性位置,提高检测性能。另外,通过更换模块能容易地实现高功能化。本方式的退出监测器200是这样的。
以上,对本发明的退出监测器100、200进行了说明。
在本发明的退出监测器100、200中,特别是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是两面传感器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升降,因此能够一边上升一边检测腰部至腋下和上肢内侧面至腋下。而且,腋下两面用监测部3到达腋下则检测结束,因此具有无论作业人员的身材高矮都能可靠地进行腋下位置的检测这样的优点。
另外,由被分割的多个传感器部构成正背面用监测部2和身体侧面用监测部3,通过组合这些来自传感器部的信号等在信号处理方面下工夫,采用能不依赖放射线源的位置可靠地进行测定的方式,缩小各个传感器部的面积,降低背景的影响。通过缩小各个传感器部的检测面积,使仅被天然核种大范围并薄薄地附着而未被污染的部位难以被判定为“污染”。
另外,在被分割的传感器部的交界附近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染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基于检测器合计模式的合计检查单元进行检测,由此能进行检测并提高检测能力,所述检测器合计模式根据对从邻接的两个传感器部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了合计的合计信号来进行监测。
另外,各监测部作为模块能进行更换,可以考虑所需的检测性能地构成,提高了性价比。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退出监测器尤其能够应用于当在放射性物质处理设施的管理区域内进行了作业的作业人员从管理区域退出时检查该作业人员的表面污染状态的监测器。
符号说明
100、200:退出监测器
1:基座主体部
2:正背面用监测部
3:身体侧面用监测部
31:腋下两面用监测部
31a:躯干侧面用监测部
31b:上肢内侧用监测部
31c:限位传感器
32:下肢侧面用监测部
4:手背用监测部
5:脚掌用监测部
6:扶手
7:显示部
8:升降驱动部
8a:直线导轨
8b:电动机
8c:移动部
9:中央处理部
10:带门的手背用监测部
10a:门
11:带门的上肢外侧用监测部
11a:门
12:剂量计读出器
13:带门的显示部
13a:主体部
13b:门
13c:显示部
14:头顶用监测部
15:隔板

Claims (9)

1.一种退出监测器,是一种用来检查在放射线管理区域内进行了作业的作业人员的身体表面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污染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与作业人员的正面或背面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作业人员的正面或背面的污染的正背面用监测部;利用与作业人员的身体的一个侧面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作业人员的身体的一个侧面的污染的身体侧面用监测部;和根据从各个监测部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污染检查的中央处理部,
在所述身体侧面用监测部中设有:
两面型的腋下两面用监测部,其一体地内置上肢内侧用监测部和躯干侧面用监测部,所述上肢内侧用监测部利用与作业人员的上肢内侧面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作业人员的上肢内侧面的污染,所述躯干侧面用监测部利用与作业人员的躯干侧面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作业人员的躯干侧面的污染;和
使所述腋下两面用监测部升降的升降驱动部,
所述中央处理部包括:
升降控制单元,其在检测作业人员的正面或背面的污染时,控制所述升降驱动部使得所述腋下两面用监测部上升;和
污染检查单元,其根据所述正背面用监测部检测作业人员的身体正面或背面的表面污染状态而输出的检测信号、上升的所述躯干侧面用监测部边上升边检测作业人员的腰部至腋下的躯干侧面的表面污染状态而输出的检测信号、和与所述躯干侧面用监测部一同上升的所述上肢内侧用监测部边上升边检测作业人员的上肢内侧的手掌至腋下的上肢内侧面的表面污染状态而输出的检测信号,检测正面或背面、和腋下两面有无污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出监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腋下两面用监测部在其上端部设有用来检测上限的限位传感器,
所述中央处理部与所述限位传感器连接,在从所述限位传感器输出检测信号之前判断为未抵接作业人员的腋下部,控制所述升降驱动部使得所述腋下两面用监测部继续上升,在所述限位传感器抵接腋下部取得从该限位传感器输出的检测信号时,控制所述升降驱动部使得结束所述腋下两面用监测部的上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退出监测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利用与作业人员的手背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作业人员的手背的污染的手背用监测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退出监测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利用与作业人员的上肢外侧面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作业人员的上肢外侧面的污染的上肢外侧用监测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退出监测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利用与作业人员的头顶部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作业人员的头顶部的污染的头顶部用监测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退出监测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利用与作业人员的脚掌相对的传感器部检测作业人员的脚掌的污染的脚掌用监测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退出监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个监测部分别排列多个面状传感器部而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退出监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处理部包括:
基于检测器单独模式的单独检查单元,所述检测器单独模式根据从一个传感器部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监测;和
基于检测器合计模式的合计检查单元,所述检测器合计模式根据对从邻接的两个传感器部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了合计的合计信号执行监测。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退出监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个监测部作为模块构造能够更换。
CN201080029909.XA 2009-07-03 2010-06-24 退出监测器 Active CN1025494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8853 2009-07-03
JP2009-158853 2009-07-03
PCT/JP2010/004198 WO2011001638A1 (ja) 2009-07-03 2010-06-24 退出モニ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9452A CN102549452A (zh) 2012-07-04
CN102549452B true CN102549452B (zh) 2014-09-17

Family

ID=43410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9909.XA Active CN102549452B (zh) 2009-07-03 2010-06-24 退出监测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96454B2 (zh)
JP (1) JP4877428B2 (zh)
KR (1) KR20120049192A (zh)
CN (1) CN102549452B (zh)
WO (1) WO201100163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037A (zh) * 2014-11-10 2015-04-29 绵阳市维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全身β污染监测仪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40932B2 (en) * 2011-11-16 2015-05-26 Canberra Industries, Inc. Surface contamination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8748838B2 (en) * 2011-11-16 2014-06-10 Canberra Industries, Inc. Body self-shielding background compensation for contamination monitors based on anthropometrics
JP6047849B2 (ja) * 2012-06-28 2016-12-2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表面汚染モニタ
JP5950015B2 (ja) * 2015-11-16 2016-07-13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放射線モニ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76421A (en) * 1956-10-05 1961-03-21 Philips Corp Radiation monitor
JPS55161288U (zh) 1979-05-02 1980-11-19
JPS55161288A (en) * 1979-05-31 1980-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ouble sized character display unit
US4655235A (en) * 1984-10-18 1987-04-07 Scott Jr Ralph A Chemical contamination monitor
DE3505527A1 (de) * 1985-02-18 1986-08-21 Herfurth Gmbh, 2000 Hamburg Vorrichtung zur kontaminationsueberwachung gegen strahlungsverseuchung von personen
US4850380A (en) * 1985-05-21 1989-07-25 Pall Corporation Entry/exit decontamination system using adsorbent powder
US5041728A (en) * 1989-12-11 1991-08-20 Rochester Gas And Electric Corpration Portable personnel monitor which is collapsible for transporting and storage
JPH05302980A (ja) 1992-04-28 1993-11-16 Toshiba Corp 放射能汚染検出装置
JPH10206549A (ja) * 1997-01-22 1998-08-07 Aloka Co Ltd 体表面モニタ
JPH10206551A (ja) 1997-01-24 1998-08-07 Aloka Co Ltd 体表面モニタ
JPH1164522A (ja) 1997-08-11 1999-03-05 Fuji Electric Co Ltd 退出モニタ
JP3715447B2 (ja) * 1998-11-20 2005-11-09 株式会社東芝 放射能測定装置
JP3828813B2 (ja) 2002-01-24 2006-10-04 アロカ株式会社 体表面モニタ
JP3934584B2 (ja) 2003-07-24 2007-06-20 アロカ株式会社 体表面モニタ
JP3934583B2 (ja) 2003-07-24 2007-06-20 アロカ株式会社 体表面モニタ
GB0518415D0 (en) * 2005-09-09 2005-10-19 Johnson Matthey Plc Radiation monitor
JP5146604B2 (ja) * 2009-07-10 2013-02-2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表面汚染モニタ
EP2690999B1 (en) * 2011-03-28 2016-02-24 Unitech Services Group, Inc. A mobile-monitoring and/or decontamination unit structute
US9040932B2 (en) * 2011-11-16 2015-05-26 Canberra Industries, Inc. Surface contamination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EP2785383B1 (en) * 2011-11-29 2020-02-05 Diversey, Inc. Decontamin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215250A 2003.07.30
JP特开2005-43273A 2005.02.17
JP特开平10-206551A 1998.08.07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037A (zh) * 2014-11-10 2015-04-29 绵阳市维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全身β污染监测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001638A1 (ja) 2012-12-10
US8896454B2 (en) 2014-11-25
JP4877428B2 (ja) 2012-02-15
CN102549452A (zh) 2012-07-04
KR20120049192A (ko) 2012-05-16
WO2011001638A1 (ja) 2011-01-06
US20120176246A1 (en) 201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9452B (zh) 退出监测器
US5099127A (en) Portable intensitometer and apparatus for centralized control of exposure using the intensitometer
CN107533775A (zh) 安全门、电梯的组管理系统以及电梯系统
EP2594961B1 (en) Surface contamination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JPH11326520A (ja) 個人被曝線量管理システム
Likhtarev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131I thyroid-monitoring measurements performed in Ukraine during May and June of 1986
US10722171B2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a plurality of parameters in patient subject to a treatment with radiopharmaceuticals
WO1981001506A1 (en) Device for registration of motions or positions of a body or a body portion
CN102087364B (zh) 门式辐射监测仪静态灵敏度及误报警率检测设备及方法
CN204989492U (zh) 头顶探测器位置可调节的全身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
JPH10232283A (ja) 放射線管理区域の入退場管理システム
US20170293035A1 (en) Wearable Lifetime Personal High Sensitivity and Wide-Dynamic Range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al-Time Radiation Exposure Measurement and Cancer Risk Management Due to Harmful Radiation in All Environments
CN110687567A (zh) 一种γ污染监测仪及监测方法
ATE133269T1 (de) Verfahren und verwendung einer vorrichtung zur vorhersage von vulkanischen ausbrüchen und erdbeben
US9689991B2 (en) Radiation probe system and method
KR102663212B1 (ko) 방사성 핵종 분석 측정장치 및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JP2006125958A (ja) 管理区域入出管理システム、そ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7148409A (zh) 一种控制区人员表面放射性污染监测装置
JPH10288667A (ja) 放射能測定装置
JP2008180584A (ja) 体表面汚染のモニタ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930062B2 (ja) 入場者の平均滞留時間計測装置
CN104390677B (zh) 无源核子料位计的背景辐射修正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Swistowski et al. Dosimetric gate DSP-15
JPH0611571A (ja) ゲートモニタ用位置検出装置
JP2000057389A (ja) 自動改札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