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0335B - 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以及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以及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30335B
CN102530335B CN201110396362.3A CN201110396362A CN102530335B CN 102530335 B CN102530335 B CN 102530335B CN 201110396362 A CN201110396362 A CN 201110396362A CN 102530335 B CN102530335 B CN 1025303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unit
equipment
labe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63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30335A (zh
Inventor
李濬燮
全笔句
崔在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30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0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30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03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26Devices for applying lab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以及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包括:壳体;传送单元,将电极传送到壳体;标签供应单元,在壳体的两个外侧部分以传送具有标签的片;传感器单元,感测片的颜色信息和移动信息;驱动单元,在壳体中并被驱动以将扭矩选择性地传输到驱动单元的两侧;片回收单元,在壳体的外侧部分上并连接到驱动单元的侧部且回收所述片;标签按压单元,按压标签以将该标签贴附到电极的缺陷部分;以及控制单元,在壳体外以从外部接收检测信号以及贴附信号,控制单元从传感器单元接收颜色信息和移动信息以控制所述各单元。

Description

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以及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automaticdual labeling device),以及用于该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
背景技术
与一次电池不同,二次电池是可再充电的。在这样的二次电池中,包括包(pack)形式的电池单元的小容量电池可用于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蜂窝电话和可携式摄像机,包括彼此连接的几十个电池单元的大容量电池可以用作电动踏板车、混合动力车或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电源。
二次电池被制造成各种形状,诸如圆柱形和棱柱形。如下制造二次电池:将通过在正电极板与负电极板之间设置绝缘隔离体形成的电极组件与电解质一起放置于壳体中,以及在该壳体上设置盖板。电极组件连接到从盖板突出并暴露于电极组件外部的正端子和负端子。
一般地,当制造如上所述的电极组件的电极时,卷绕成卷形式的集电器(collector)被展开成平面形式并被移动,包括活性材料的浆料型混合物被施加到集电器的上部分,并通过干燥器(dryer)干燥以在集电器的表面形成活性材料层。在集电器的表面上形成活性材料层之后,集电器被剪切到预定长度,从而该集电器能被用于电池中。
然而,在包括活性材料的浆料型混合物被施加到集电器的上部分的同时,杂质可被施加在其上,或气泡会形成在其中,从而污染形成在集电器上的活性材料或者在其中形式小孔。
当这样的缺陷存在于电极中时,包括该电极的电池也是有缺陷的。因而,需要提前检测电极的缺陷部分并且需要在后面的工艺中消除该缺陷部分,从而能确保用于电池的电极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以及用于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其能在贴标设备上安装两种或更多标签使得能根据缺陷的类型来选择标签的类型,并且能被小型化以在小空间中执行工艺,另外,制造成本能被降低。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以及用于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其能自动调整贴标设备的位置使得贴标设备能被方便地使用且用于单独设定被改变的贴标设备的时间能被缩短,另外,能有效地执行标签工艺。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包括:壳体;传送单元,配置成将电极传送到壳体;标签供应单元,安装在壳体的两个外侧部分上以传送标签贴附到其上的片;标签贴附单元,配置成从标签供应单元传送的片移除标签以将该标签贴附到电极的缺陷部分;传感器单元,配置成感测由标签供应单元传送的片的颜色信息和移动信息;标签按压单元,配置成按压由标签供应单元传送的片的标签;驱动单元,设置在壳体中并被驱动以将扭矩选择性地传输到驱动单元的两侧;片回收单元,设置在壳体的两个外侧部分上并连接到驱动单元的两个侧部且被配置成从标签贴附单元回收没有标签的片,其中片回收单元的驱动与驱动单元的驱动相联;以及控制单元,安装在壳体外以从壳体的外部接收电极的缺陷部分的检测信号以及标签的贴附信号,控制单元从传感器单元接收颜色信息和移动信息以控制各单元的操作。
标签供应单元可包括:标签辊,设置在壳体的外壁上,其中具有标签的片绕标签辊卷绕成卷形式;辊杆,穿过壳的内壁和标签辊;以及弹性体,安装在辊杆上并被固定到壳体的内壁。
标签供应单元还可包括设置在标签辊与标签按压单元之间以引导由标签辊供应的片的一个或多个供应引导辊。
标签贴附单元件可包括:片安置部,安装在供应引导辊的其中之一下方以支撑由标签辊供应的片;以及标签去除部,设置在片安置部的端部,并设置在标签按压单元之下使得标签去除部竖直地可旋转以从片去除标签。
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还可包括接触辊,该接触辊在标签去除部的一端以向下按压从片去除的标签。
接触辊可由橡胶形成。
传感器单元可安装在片安置部上方以将由标签供应单元传送的片的颜色信息和移动信息供应到控制单元。
标签按压单元可包括:气压缸,安装在壳体的内壁上;托架,围绕气压缸的外壁;气压凸轮,具有联接到气压缸的一端的第一端以及连接到片安置部的一部分以施加从气压缸传送的气压的第二端;以及轴承,被配置成使气压凸轮的第二端和片安置部牢固地彼此联接。
标签按压单元还可包括设置在片安置部上方以按压具有标签的片的压辊。
驱动单元可包括:驱动电机,附接到壳体的内壁;主同步带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一侧以通过绕驱动电机的圆周卷绕的同步带传输扭矩;辅助同步带轮,具有同步带绕其卷绕的圆周使得辅助同步带轮与主同步带轮相联,辅助同步带轮被配置成将所传输的扭矩传输到辅助同步带轮的两侧;以及粉末离合器,分别在辅助同步带轮的两侧连接到标签供应单元并当施加动力时将扭矩传输到片回收单元。
驱动单元可由壳体的内壁之间的多个支撑杆支撑。
片回收单元可包括:卷绕辊,在壳体的外壁上分别连接到粉末离合器,其中标签被从其去除的片绕卷绕辊卷绕;卷绕辊杆,穿过壳体的内部和卷绕辊;以及一个或多个回收引导辊,用于引导在卷绕辊与片回收单元之间引导没有标签的片。
片回收单元还可包括张力保持单元,该张力保持单元被配置成保持标签通过标签按压单元被从其去除的片的张力。
标签贴附单元还可包括设置在标签去除部与回收引导辊之一之间以向上推没有标签的片的张力保持单元。
张力保持单元可包括:张力保持辊,设置在壳体外并穿过壳体;以及张力控制部,在张力保持辊的一侧下方设置在壳体内部以竖直地移动张力保持辊。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一种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包括多个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以自动地改变每个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位置,该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包括:固定构件,被配置成将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固定到其上侧;驱动单元,安装在固定构件中以改变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位置;以及控制单元,连接到驱动单元的一部分并且单独地控制驱动单元的旋转量以改变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位置。
固定构件可包括:固定托架,包括在其两侧的联接板,使得固定托架联接到上部结构;第一固定构件,连接到固定托架的下部以支撑驱动单元;以及第二固定构件,具有连接到第一固定构件的一端以及连接到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上部的另一端。
具有多个螺纹的蜗杆构件设置在固定托架的下表面上,并沿固定构件的纵向方向延伸。
驱动单元可包括:伺服电机,设置在第一固定构件上,其中伺服电机的旋转的量被数控以改变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位置;以及蜗轮构件,设置在伺服电机的一端并且被伺服电机旋转使得蜗轮构件与蜗杆构件啮合。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且附图并入说明书中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且与文字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原理。附图中:
图1是透视图,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
图2是分解透视图,示出图1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
图3A是放大透视图,示出图2的区域A;
图3B是分解透视图,示出图2的区域A;
图4A是放大透视图,示出图2的区域B;
图4B是分解透视图,示出图2的区域B;
图5是放大透视图,示出图2的区域C;
图6是透视图,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以及
图7是放大透视图,示出图6的区域A。
具体实施方式
2010年12月15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且发明名称为“AUTOMATICDUAL LABELLING DEVICE OF ELECTRODE FOR RECHARGEABLEBATTERY AND POSITION CHANGING DEVICE OF THE SAME”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0-0128206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括于此。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其可以具体化为不同形式并且不应该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且这些实施方式将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实施方式。
图1是透视图,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图2是分解透视图,示出图1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图3A是放大透视图,示出图2的区域A,以及图3B分解透视图,示出图2的区域A。图4A是放大透视图,示出图2的区域B;以及图4B是分解透视图,示出图2的区域B。图5是放大透视图,示出图2的区域C。
参考图1至图5,当制造电极1时,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100自动检测构成二次电池的电极1的缺陷部分,从而将标签自动地贴附到该缺陷部分。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100包括壳体110、传送单元10、标签供应单元120、标签贴附单元130、传感器单元140、标签按压单元150、驱动单元160、片回收单元170以及控制单元180。
壳体110具有大致六面体形状以容纳驱动单元160。标签供应单元120、片回收单元170、标签按压单元150、传感器单元140以及控制单元180设置在壳体110外部。标签供应单元120、片回收单元170以及标签按压单元150的驱动与驱动单元160的驱动相联。传感器单元140和控制单元180控制该驱动。
传送单元10将电极1传送到壳体110以根据缺陷类型在电极1上贴附标签。虽然没有示出,但是传送单元10包括输送带、导轨和制动器。也就是说,电极1通过输送带从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100的外部供应,并且通过导轨被引导到某一位置,且被制动器固定,使得电极1能设置在壳体110之下。制动器可提供有用于感测电极1的供应的电极传感器。然而,传送单元10的结构不限于此。
虽然没有示出,但是传送单元10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检测电极1的缺陷部分的缺陷检测部,使得电极1能通过该传送单元10被连续地传送到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100,因而,标签能贴附在被连续传送的电极1上,从而提高工艺效率。
通过设置在壳体110的两个外侧的标签供应单元120,标签贴附到其上的片S1被传送到随后将描述的标签贴附单元130,使得该标签能被贴附到通过传送单元10传送的电极1。
标签供应单元120包括标签辊121、辊杆(roll bar)122和弹性体126。
标签附着到其上的片S1a和S1b绕壳体110外壁上的标签辊121卷绕成卷形式。贴附到绕标签辊121卷绕的片S1a和S1b的标签的颜色或者类型可根据缺陷类型变化。
标签辊121的旋转方向与随后将描述的标签卷绕辊171的旋转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当标签辊121顺时针旋转以展开标签贴附到其上的片S1a和S1b时,标签卷绕辊171逆时针旋转以卷绕没有标签的片S2a和S2b
辊杆122穿过壳体110的内壁和标签辊121。安装在壳体110外壁上的标签辊121通过辊杆122联接并固定到安装在壳体110内壁上的弹性体126。
弹性体126安装在辊杆122上并被固定到壳体110的内壁。弹性体126包括被装配在辊杆122上的弹簧126a以及提供到弹簧126a两端的固定板126b和126c,从而将标签辊121固定到壳体110的外壁。
标签供应单元120包括在标签辊121与随后将描述的标签贴附单元130之间的供应引导辊123a、123b、124a、124b、125a、和125b中的至少之一。供应引导辊123a、123b、124a、124b、125a、和125b引导通过标签辊121供应的片S1a和S1b。也就是说,绕标签辊121卷绕的片S1a和S1b被展开到供应引导辊123a、123b、124a、124b、125a和125b,然后,被供应到标签贴附单元130。
标签贴附单元130包括片安置部131、标签去除部132和接触辊133。也就是说,通过供应引导辊123a、123b、124a、124b、125a和125b引导的片S1a和S1b被传送到片安置部131、标签去除部132和接触辊133,使得从片S1a和S1b去除的标签能被贴附到电极1上。
该片安置部131设置在供应引导辊125a和125b的其中之一下面以支撑由标签辊121供应的片。
标签去除部132设置在片安置部131的一端,并在标签按压单元150之下竖直地可旋转以从片S1a或者S1b去除标签。当传感器单元140感测标签贴附于其上的片S1a或S1b移动经过某一节距时,随后将被描述的控制单元180控制标签去除部132向上或者向下旋转。
从片S1a和S1b去除的标签通过安装在标签去除部132端部的接触辊133向下按压。也就是说,从片S1a和S1b去除的标签通过接触辊133贴附到电极1上。接触辊133可由橡胶形成。然而,接触辊133的材料不限于此。
传感器单元140感测通过标签供应单元120传送的片S1a和S1b的颜色信息和移动信息。传感器单元140设置在片安置部131上方。通过标签供应单元120传送的片S1a和S1b的颜色信息和移动信息被传感器单元140提供给控制单元180。颜色信息可以是在片S1a和S1b的标签贴附区和无标签区二者中的颜色信息。例如,当标签贴附区是蓝色并且无标签区是白色时,传感器单元140能感测关于蓝色和白色的颜色信息。此外,传感器单元140能感测贴附在片上的标签的图案的数目。当片S1a和S1b移动一节距时,移动信息可以是关于片S1a和S1b是否移动经过一个节距的信息。
利用光的反射和透射的光学传感器可以用作传感器单元140。然而,传感器单元140的类型不限于此,因而,能感测近距离内的目标的激光传感器、热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可以用作传感器单元140。
标签按压单元150按压通过标签供应单元120供应的片S1a和S1b的标签。也就是说,标签按压单元150经由气压凸轮152和轴承153施加由随后将描述的气压缸151产生的气压,使得片安置部131能竖直地移动,在片安置部131上经过的片S1a和S1b能被压辊154按压。因此,当接触辊133贴附标签的速度低于具有标签的片S1a和S1b被供应到片安置部131的供应速度时,压辊154捉住片S1a和S1b,使得仅当片S1a和S1b没有标签时,片S1a和S1b能在片安置部131上经过。
标签按压单元150包括气压缸151、托架156、气压凸轮152、轴承153和压辊154。
气压缸151安装在壳体110的内壁上来产生气压。气压缸151利用设置在其中的纤细活塞的移动产生气压,并包括主体151a和从主体151a的下部突出并联接到气压凸轮152以施加气压的杆联接部151b。
托架156围绕气压缸151。也就是说,托架156具有L形状以围绕气压缸151的外壁。
气压凸轮152的一端联接到气压缸151的一端,并且气压凸轮152的另一端连接到片安置部131的一部分,从而施加从气压缸151传输的气压。也就是说,气压凸轮152的一端联接到杆联接部151b,另一端联接到随后将描述的轴承153,使得气压凸轮152能通过从气压缸151传输的气压竖直地旋转。
轴承153将气压凸轮152的所述一端牢固地固定到片安置部131。也就是说,轴承153利用气压凸轮152的旋转来竖直地移动片安置部131。
压辊154设置在片安置部131上方以按压具有标签的片S1a和S1b。也就是说,压辊154利用片安置部131的竖直移动来按压在片安置部131上经过的片S1a和S1b
驱动单元160安装在壳体110中以选择性地传输扭矩到其两侧。也就是说,驱动单元160将由驱动电机161产生的扭矩传输到主同步带轮162、辅助同步带轮163以及粉末离合器165a和165b,这将在随后描述,然后,传输到安装在壳体110两侧的卷绕辊片回收171a和171b。
驱动单元160包括驱动电机161、主同步带轮162、辅助同步带轮163和粉末离合器部165。
驱动电机161附接到壳体110的内壁来旋转随后将描述的主同步带轮162。驱动电机161的旋转量可通过随后将描述的控制单元180控制。
主同步带轮162安装在驱动电机161的一侧以将由驱动电机161产生的扭矩通过绕主同步带轮162的圆周卷绕的同步带164传输到辅助同步带轮163。
同步带164绕辅助同步带轮163的圆周卷绕,从而辅助同步带轮163能与主同步带轮162相联。辅助同步带轮163将来自主同步带轮162的扭矩传输到在辅助同步带轮163两侧的粉末离合器165a和165b。
粉末离合器部165在辅助同步带轮163两侧连接到片回收单元170,并在从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100的外部施加动力时将扭矩传输到片回收单元170。根据控制单元180选择性供应的动力,确定粉末离合器部165将来自主同步带轮162和辅助同步带轮163的扭矩施加到在壳体110两侧的片回收单元170之一或者施加到两个片回收单元170。支撑板167a和167b设置在粉末离合器部165内,并分别与辅助同步带轮163的两侧相邻。
驱动单元160通过多个支撑杆166支撑在壳体110的内壁之间。也就是说,支撑杆166穿过支撑板167a和167b以及壳体110的内壁,并连接到设置在壳体110外的片回收单元170,从而固定驱动单元160的辅助同步带轮163和粉末离合器部165。
片回收单元170设置在壳体110的两个外侧,并连接到驱动单元160的两个侧部,使得片回收单元170与驱动单元160相联并回收没有标签的片S2a和S2b
片回收单元170包括卷绕辊171、卷绕辊杆174、回收引导辊172a和172b以及张力保持单元190。
卷绕辊171设置在壳体110的外壁上,并连接到粉末离合器部165,没有标签的片S2a和S2b绕卷绕辊171卷绕。也就是说,在经过标签贴附单元130的标签被贴附到电极1之后,没有标签的片S2a和S2b绕被驱动单元160驱动的卷绕辊171卷绕。卷绕辊171的旋转方向与标签辊121的旋转方向相反。
卷绕辊杆174穿过卷绕辊171和壳体110的内壁。卷绕辊杆174穿过壳体110的内壁、粉末离合器部165和辅助同步带轮163。
一个或多个回收引导辊172a和172b设置在壳体110的外壁上以在卷绕辊171与标签贴附单元130之间引导没有标签的片S2a和S2b
张力保持单元190保持标签被标签贴附单元130移除的片S2a和S2b的张力。张力保持单元190设置在标签去除部132与回收引导辊172a和172b其中之一之间以向上推没有标签的片S2a和S2b,从而能保持S2a和S2b的张力。
张力保持单元190包括设置在壳体110外并穿过壳体110的张力保持辊191a和191b以及在张力保持辊191a和191b的一侧的下方设置在壳体110内部以竖直地移动张力保持辊191a和191b的张力控制部C。
张力控制部C包括固定杆192、移动杆193和传感器部194。
固定杆192竖直地延伸以平行于壳体110的内壁,其端部通过固定构件192b和192d被固定到壳体110的内壁。固定杆192可包括杆192a和192c以平衡随后将描述的移动杆193。
移动杆193竖直地移动,设置在固定构件192b之间和固定构件192d之间的固定杆192穿过该移动杆193。
传感器部194接触移动杆193的一端以感测移动杆193的竖直移动。传感器部194包括引入凹口194a以感测被引入到引入凹口194a中的移动杆193的端部的竖直移动。然后,当传感器部194感测移动杆193的端部的竖直移动时,感测信息被传输到控制单元180。然后,控制单元180控制驱动单元160以增加或减小驱动电机161的旋转速度。
控制单元180安装在壳体110的外部上以接收来自壳体外部的电极1的缺陷部分的检测信号以及标签的贴附信号,并接收来自传感器单元140的颜色信息和移动信息,从而控制各单元的操作。
也就是说,控制单元180接收根据来自外部缺陷检测部的检测信号的电极1的缺陷部分的检测信号和标签的贴附信号,并从感测具有标签的片S1a和S1b的传感器单元140接收颜色信息和移动信息。然后,控制单元180根据贴附信号和检测信号驱动驱动单元160以控制安装在壳体110两侧的片回收单元170和标签供应单元120的驱动,从而能根据缺陷的类型选择将被贴附在电极1上的标签。
关于张力保持单元190的竖直移动的信息从传感器部194传输到控制单元180以控制驱动单元160,从而能控制驱动电机161的旋转速度,由此控制标签贴附到电极1上的速度。控制单元180可以由印刷电路板构成以具有以上功能。
因而,根据本公开,两种或更多标签能被安装在贴标设备上使得能根据缺陷的类型选择标签,并且贴标设备能被最小化使得能在小空间中执行工艺,此外,还降低了制造成本。
图6是透视图,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该设备用于为二次电池的电极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图7是放大透视图,示出图6的区域A。
参考图6和图7,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200包括多个上述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以自动改变每个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位置。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200包括固定构件210、驱动单元230和控制单元240。
固定构件210将多个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100a和100b固定到用于固定所述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的上部结构。固定构件210包括固定托架213、第一固定构件214和第二固定构件215。
固定托架213联接到上部结构。联接板211和212安装在固定托架213的两侧,使得固定托架213能联接到上部结构。联接杆211a和212a安装在联接板211和212的上部分上。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100a和100b在固定构件213下方沿其纵向方向排列。
第一固定构件214连接到固定托架213的下部以支撑随后将描述的驱动单元230。第一固定构件214具有大致L形,驱动单元230设置在其内底表面上。用于支撑驱动单元230的固定杆250设置在第一固定构件214的与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100a相对的一端。
第二固定构件215的一端连接到第一固定构件214的一端,其另一端连接到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100a或100b的上部。第二固定构件215具有大致L形,其侧壁的上端连接到第一固定构件214,其底表面连接到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100a和100b的壳体。
具有多个螺纹的蜗杆构件231b设置在固定托架213的下表面上并在固定构件21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蜗杆构件231b的螺纹与随后将描述的驱动单元230的蜗轮构件231a啮合,以改变驱动单元230的位置。
驱动单元230安装在第一固定构件214上以改变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100a和100b的位置。也就是说,随后将描述的控制单元240驱动驱动单元230来自动调整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100a和100b的位置。
驱动单元230包括伺服电机232和蜗轮构件231a及蜗杆构件231b。
伺服电机232设置在第一固定构件214上,其旋转量被数控以旋转随后将描述的蜗轮构件231a。
蜗轮构件231a设置在伺服电机232的端部,并被伺服电机232旋转使得蜗轮构件231a与蜗杆构件231b啮合,从而水平地移动固定构件210,从而自动地改变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100a和100b的位置。
控制单元240安装在伺服电机232的一部分上以单独控制驱动单元230的旋转量,由此改变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100a和100b的位置。
因而,根据当前实施方式,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100a和100b在固定构件210下方排列以根据标签的切除宽度的改变而自动地调整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100a和100b的位置,从而减少用于贴标设备的单独设定时间,并改善标签工艺的效率。
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以及用于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能在贴标设备上安装两种或更多标签从而能根据缺陷的类型选择标签的类型,并被小型化从而在小空间中执行工艺,另外能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以及用于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甚至能在停机状态(stopstate)贴附标签,从而减少生产节拍时间(tact time)。
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以及用于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能自动地调整贴标设备的位置从而能方便地使用贴标设备并且能减少单独设定改变的贴标设备的时间,另外,能有效地执行标签工艺。
在此已经公开了示范性实施方式,虽然采用了特定术语,但是它们仅在一般和描述性意义上被使用和解释而不用于限制目的。因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所阐述的本公开的宗旨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包括∶
壳体;
传送单元,配置为将所述电极传送到所述壳体;
标签供应单元,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两个外侧部分来传送标签贴附到其上的片;
标签贴附单元,配置为从所述标签供应单元传送的所述片移除所述标签以将所述标签贴附到所述电极的缺陷部分;
传感器单元,配置为感测由所述标签供应单元传送的所述片的颜色信息和移动信息;
标签按压单元,配置为按压由所述标签供应单元传送的所述片的所述标签;
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被驱动来将扭矩选择性地传输到所述驱动单元的两侧;
片回收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个所述外侧部分上并连接到所述驱动单元的两个侧部且被配置为从所述标签贴附单元回收没有所述标签的所述片,其中所述片回收单元的驱动与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相联;以及
控制单元,安装在所述壳体外以从所述壳体的外部接收所述电极的所述缺陷部分的检测信号以及所述标签的贴附信号,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传感器单元接收所述颜色信息和所述移动信息以控制所述片回收单元和所述标签供应单元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其中所述标签供应单元包括:
标签辊,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其中具有所述标签的所述片绕所述标签辊卷绕成卷形式;
辊杆,穿过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标签辊;以及
弹性体,安装在所述辊杆上并被固定到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其中所述标签供应单元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供应引导辊,所述供应引导辊设置在所述标签辊与所述标签贴附单元之间以引导通过所述标签辊供应的所述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其中所述标签贴附单元包括:
片安置部,安装在所述供应引导辊的其中之一下方以支撑由所述标签辊供应的所述片;以及
标签去除部,设置在所述片安置部的端部,并设置在所述标签按压单元之下使得所述标签去除部竖直地可旋转以从所述片去除所述标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其中所述标签贴附单元还包括接触辊,该接触辊在所述标签去除部的一端以向下按压从所述片去除的所述标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其中所述接触辊由橡胶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其中所述传感器单元安装在所述片安置部上方以将由所述标签供应单元传送的所述片的所述颜色信息和所述移动信息供应到所述控制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其中所述标签按压单元包括:
气压缸,安装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上;
托架,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气压缸的外壁;
气压凸轮,具有联接到所述气压缸的一端的第一端以及连接到所述片安置部的一部分以施加从所述气压缸传送的气压的第二端;以及
轴承,被配置为使所述气压凸轮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片安置部牢固地彼此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其中所述标签按压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片安置部上方以按压具有所述标签的所述片的压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驱动电机,附接到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
主同步带轮,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以通过绕所述驱动电机的圆周卷绕的同步带传输扭矩;
辅助同步带轮,具有所述同步带绕其卷绕的圆周使得所述辅助同步带轮与所述主同步带轮相联,所述辅助同步带轮被配置为将所传输的扭矩传输到所述辅助同步带轮的两侧;以及
粉末离合器,在所述辅助同步带轮的所述两侧分别连接到所述片回收单元并当施加动力时将所述扭矩传输到所述片回收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其中所述驱动单元由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的多个支撑杆支撑。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其中所述片回收单元包括:
卷绕辊,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分别连接到所述粉末离合器,其中所述片绕所述卷绕辊卷绕,从所述片已去除所述标签;
卷绕辊杆,穿过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和所述卷绕辊;以及
一个或多个回收引导辊,用于引导在所述卷绕辊与所述片回收单元之间引导没有所述标签的所述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其中所述片回收单元还包括张力保持单元,该张力保持单元被配置成保持所述片的张力,所述标签已通过所述标签按压单元从所述片去除。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其中所述片回收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标签去除部与所述回收引导辊之一之间以向上推没有所述标签的所述片的张力保持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其中所述张力保持单元包括:
张力保持辊,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并穿过所述壳体;以及
张力控制部,在所述张力保持辊的一侧下方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以竖直地移动所述张力保持辊。
16.一种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用于自动地改变每个所述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位置,所述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包括:
固定构件,被配置成将所述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固定到用于固定所述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的上部结构;
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固定构件中以改变所述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所述位置;以及
控制单元,连接到所述驱动单元的一部分并且单独地控制所述驱动单元的旋转量以改变所述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所述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其中所述固定构件包括:
固定托架,包括在其两侧的联接板,从而所述固定托架联接到用于固定所述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的所述上部结构;
第一固定构件,连接到所述固定托架的下部以支撑所述驱动单元;以及
第二固定构件,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一端以及连接到所述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上部的另一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其中具有多个螺纹的蜗杆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托架的下表面上,并沿所述固定构件的纵向方向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上,其中所述伺服电机的旋转量被数控以改变所述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的所述位置;以及
蜗轮构件,设置在所述伺服电机的一端并且被所述伺服电机旋转使得所述蜗轮构件与所述蜗杆构件啮合。
CN201110396362.3A 2010-12-15 2011-12-02 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以及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 Active CN1025303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128206A KR101297008B1 (ko) 2010-12-15 2010-12-15 이차 전지용 전극의 자동 이중 라벨링 장치 및 그의 위치 변경 장치
KR10-2010-0128206 2010-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0335A CN102530335A (zh) 2012-07-04
CN102530335B true CN102530335B (zh) 2015-09-30

Family

ID=46338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6362.3A Active CN102530335B (zh) 2010-12-15 2011-12-02 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以及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297008B1 (zh)
CN (1) CN1025303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5806B (zh) * 2012-08-06 2014-01-15 吴江市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料卷剥离模组
CN104249906B (zh) * 2013-06-28 2017-02-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吸取机构及采用该吸取机构的贴合装置
KR102214951B1 (ko) * 2013-10-08 2021-02-1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라벨 자동 부착 시스템
CN103896091B (zh) * 2014-04-09 2017-02-08 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分切机及自动分切优化设计方法
US10483505B2 (en) 2015-06-10 2019-11-19 Lg Chem, Ltd. Sheet attachment device for battery packs
EP3872895A4 (en) * 2018-10-24 2022-08-03 Musashi Energy Solutions Co., Ltd. ELECTRODE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DE MANUFACTURING METHO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54911A1 (en) * 1992-02-07 1993-08-11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providing predetermined segments of web material and article made therewith
GB2272762B (en) * 1992-11-13 1996-10-16 Laurel Bank Machine Co Pattern detecting apparatus
US5959737A (en) * 1993-02-25 1999-09-28 Nikkiso Co., Ltd. Frame feeding apparatus and automatic sheet thickness detection apparatus
CN102107741A (zh) * 2009-12-23 2011-06-29 三星Sdi株式会社 贴标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9253A (en) * 1990-03-14 1995-11-21 Zellweger Uster,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sting multipl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textile sample with automatic feed
JPH0739667A (ja) * 1993-07-27 1995-02-10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糸調子装置
KR100853027B1 (ko) 2007-04-19 2008-08-20 씨아이에스(주) 이차전지용 전극의 자동 라벨링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54911A1 (en) * 1992-02-07 1993-08-11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providing predetermined segments of web material and article made therewith
GB2272762B (en) * 1992-11-13 1996-10-16 Laurel Bank Machine Co Pattern detecting apparatus
US5959737A (en) * 1993-02-25 1999-09-28 Nikkiso Co., Ltd. Frame feeding apparatus and automatic sheet thickness detection apparatus
CN102107741A (zh) * 2009-12-23 2011-06-29 三星Sdi株式会社 贴标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0335A (zh) 2012-07-04
KR101297008B1 (ko) 2013-08-14
KR20120066874A (ko) 2012-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0335B (zh) 自动贴两种标签的设备以及用于改变位置的设备
CN101540418B (zh) 卷筒装置、卷绕元件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JP2006331667A (ja) ラベリング装置
KR100709836B1 (ko) 이차전지의 라벨접착 장치
CN208690423U (zh) 背胶贴附装置
KR20230027154A (ko) 이차전지 스텍킹 장비
CN115838020A (zh) 一种电池极耳的上胶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217515004U (zh) 换电系统及其电池仓
CN217412750U (zh) 一种极耳翻折装置及焊接设备
KR102078802B1 (ko) 전극 감지 장치 및 전극 교환 방법
KR102502876B1 (ko) 이차전지용 테이프 부착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753365B (zh) 一种电能表检测用标签的打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KR102502875B1 (ko) 이차전지용 테이프 부착 시스템
CN211192389U (zh) 一种电池包上下极装配焊接设备
CN213716932U (zh) 极耳错位校正机构
CN109247007B (zh) 牵引式上料飞达
CN211110271U (zh) 一种用于灯条贴合的加工系统
CN116986109B (zh) 撕除装置、电池生产线及撕除方法
CN216511986U (zh) 绝缘条贴附装置
CN117352813B (zh) 绝缘罩安装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电池包的生产方法
CN115548502B (zh) 剥离上料机构及极片回收装置
CN219610498U (zh) 一种电芯模组的上盖自动化安装设备
CN215869427U (zh) 一种夹紧上电装置
CN110587058B (zh) 一种电池包上下极装配焊接设备
CN220702821U (zh) 撕除装置、贴胶设备及电池制造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