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7914A - 输送装置、具有该输送装置的进料系统及加工模具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具有该输送装置的进料系统及加工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7914A
CN102527914A CN2010106202973A CN201010620297A CN102527914A CN 102527914 A CN102527914 A CN 102527914A CN 2010106202973 A CN2010106202973 A CN 2010106202973A CN 201010620297 A CN201010620297 A CN 201010620297A CN 102527914 A CN102527914 A CN 102527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transport
track
processing platform
brea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202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zh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gzh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gzh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gzh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6202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279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27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79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其用于将一个零件输送至一个加工平台。该输送装置包括一个输入端及一个与该加工平台连接的输出端,该输入端到该加工平台的垂直距离大于该输出端到该加工平台的垂直距离。该输送装置具有一个由至少两个拼块拼接形成的轨道,该轨道用于输送该零件至该加工平台。可以通过更换拼块来改变轨道形状,使用更方便,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另,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输送装置的进料系统及加工模具。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具有该输送装置的进料系统及加工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具有该输送装置的进料系统及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的功能得到不断地增加与完善。电子产品的内部结构变得越来越来复杂,也越来越模块化,相应的零组件数量也不断增加。各零组件的组装固定方式也有所区别,铆接固定作为一种传统的固定方式,在零组件的组装固定中较为普遍。
在一些电子产品的加工中,如电磁屏蔽金属片的安装固定,由于需要铆接的地方较多,通常采用人工进料的方式放置零件。一般操作为:人工先将零件,如铆钉、铆接螺柱,放置于相应的位置,然后再利用铆接设备对零件进行冲压,进而实现零组件的铆接。这样难于保证加工精度,且效率较低。现有技术中是采用一个输送装置将零件输送到加工平台,该输送装置上直接开设有与该零件相配合的凹槽结构,对于不同的零件需要更换不同的输送装置,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也给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的输送装置、具有该输送装置的进料系统及加工模具。
一种输送装置,其用于将一个零件输送至一个加工平台。该输送装置包括一个输入端及一个与该加工平台连接的输出端,该输入端到该加工平台的垂直距离大于该输出端到该加工平台的垂直距离。该输送装置具有一个由至少两个拼块拼接形成的轨道,该轨道用于输送该零件至该加工平台。
一种进料系统,其用于将一个零件输送至一个加工平台。该进料系统包括一个用于输出该带加工工件的输出装置及一个上述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用于输送从该输出装置输出的零件至该加工平台以对该零件进行加工。
一种加工模具,其用于对零件进行加工。该加工模具包括一个动模、一个定模及一个与该定模连接的进料系统。该定模具有一个加工平台,该进料系统用于将该零件输送到该加工平台。该动模与该定模合模以对该零件进行加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输送装置、具有该输送装置的进料系统及加工模具,由于该轨道是由拼块拼接形成的,对于不同形状的铆接螺柱而言,可以通过更换拼块来改变轨道形状,使用更方便,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加工模具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加工模具的进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进料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进料系统的输送装置的第一轨道沿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进料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2所示的进料系统的输送装置的第二轨道沿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2所示的进料系统的输送装置的第三轨道沿VII-VII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加工模具    1
铆接螺柱    2
进料系统    100
输出装置    101
安装板      10
第一表面    11
凹槽        12
收容槽      13
V形导槽     14
盖板        17
滚筒        20
第一端      21
第二端      22
收容空间    23
转轴        24
连接杆      25
挡盖        26
轨道        30
第三端      31
第四端      32
导向槽      33
支架        50
敞口        141
窄口        142
通孔        171
齿槽        221
进料口      261
输送装置    102
输入端      102a
输出端      102b
轨道        40
倾斜段      41
第一拼块    411
第一缺口    411a
第二缺口    412a
第二拼块    412
第三拼块    413
第一轨道    414
吹气孔      415
直线段      42
第四拼块    421
第三缺口    421a
第四缺口    422a
第五拼块    422
第六拼块    423
凸台        423a
第二轨道    424
透明板      425
弯曲段      43
第七拼块    431
滑槽        431a
第八拼块    432
第三轨道    433
动模        200
定模        300
加工平台    3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进料系统的做进一步的说明,举以下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加工模具1用于将零件,如铆接螺柱、螺栓、铆钉铆接于电路板或其他装置上,该加工模具1包括一个进料系统100、一个动模200及一个定模300。该定模300具有一个加工平台301,通过该动模200与该定模300合模来对该零件进行加工。
请参阅图2及图3,该进料系统100用于将零件输送至加工平台301上。该进料系统100包括一个输出装置101及一个输送装置102。
该输出装置101包括一个安装板10及一个滚筒20。
该安装板10用于相对于该加工平台301以一个大于0度而小于90度的角度将该进料系统100设置于相应的加工设备(图未示),同时用于承载设置该滚筒20。该滚筒20用于收容零件,并通过自身的旋转来翻转零件,以使该零件的方向与预定方向相匹配。该输送装置102与该滚筒20相配合,用于导入与该预定方向相匹配的零件,并将该零件导入相应的加工位置,完成最终的进料。本实施例中,以铆接螺柱2为例进行说明,该铆接螺柱2为T形结构,该预定方向为该铆接螺柱2处于倒T的方向。
该安装板10以一个大于0度而小于90度的角度倾斜设置,其具有一个斜向上的第一表面11。该第一表面11开设有一个凹槽12,该凹槽12包括一个收容槽13及一个与该收容槽13相连通的V形导槽14。该V形导槽14具有一个敞口141及一个与该敞口141相通且相对的窄口142。该V形导槽14位于该收容槽13的下端,该收容槽13与该V形导槽14的敞口141相连通。本实施例中,该安装板10为平板结构,其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该第一表面11为其中之一。该收容槽13为圆形槽,其与该滚筒20的外形相匹配,以收容该滚筒20的一端。该V形导槽14的两侧壁与该收容槽13相切。
该滚筒20为中空结构,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安装板10的第一表面11。该滚筒20具有一个第一端21,一个与该第一端21相对的第二端22,一个位于该第一端21与该第二端22之间的收容空间23,及一个转轴24。该第一端21背离该安装板10,该第二端22朝向该安装板10。该收容空间23贯穿该第一端21与该第二端22,用于收容该铆接螺柱2。该滚筒20通过该转轴24设置于该安装板10的第一表面11。由此,该滚筒20可以绕该转轴24相对于该安装板10旋转,并带动收容于该收容空间23内的铆接螺柱2不断地翻转,使该铆接螺柱2不停地改变方向,以匹配该预定方向。该滚筒20的第二端22的端面开设有多个齿槽221,每一该齿槽221均贯穿该滚筒20的圆周壁,且每一该齿槽221的槽形均与该铆接螺柱2沿该预定方向的轮廓相匹配,以依次通过符合该预定方向的铆接螺柱2。
本实施例中,该滚筒20为圆形滚筒,该第一端21与该第二端22均为开口端。该滚筒20的第二端22收容于该收容槽13内且位于该敞口141处,该第二端22朝向该安装板10的端面贴着该收容槽13的槽底。由此,收容于该收容空间23内的铆接螺柱2不会由该第二端22与该收容槽13的槽底之间的间隙掉落。该多个齿槽221开设于该第二端22的端面且在同一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地分布于该第二端22的圆周壁。每一该齿槽221均沿该滚筒20的径向贯穿该滚筒20的圆周壁。每一该齿槽221的槽形均对应于与该预定方向一致的该铆接螺柱2的外轮廓。每一该齿槽221的的尺寸均略大于与该预定方向一致的该铆接螺柱2的外轮廓尺寸。由此,随着该滚筒20的转动,收容于该收容空间23内的铆接螺柱2不断地翻转,当铆接螺柱2的方向匹配该齿槽221的槽形时,即可以顺利地通过该齿槽221。
本实施例中,该转轴24通过三个连接杆25与该滚筒20相连接,由此,该滚筒20可以通过该转轴24实现旋转。当然,该滚筒20与该转轴24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当该滚筒20的第二端22设计为封闭端时,该转轴24可以直接与该第二端22相连接,只要能使该滚筒20实现转动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当该滚筒的第二端22设计为封闭端时,该滚筒20的多个齿槽221可以贴着封闭的第二端22的内底面贯穿该滚筒20的圆周壁,只要通过该滚筒20的转动,能使铆接螺柱2匹配该预定方向,并通过该齿槽221即可。
优选地,该转轴24垂直于该安装板10,该第一端21的端面与该第二端22的端面均平行于该凹槽12的槽底。
本实施例中,该安装板10的V形导槽14的槽深大于该齿槽221在该滚筒20的轴向的尺寸。该安装板10进一步包括一个盖板17,该盖板17具有一个与该滚筒20相匹配的通孔171。该盖板17通过该通孔171套设于该滚筒20上且覆盖该V形导槽14。由此,该盖板17与该V形导槽14配合形成的通道可以保证该铆接螺柱2顺利地通过。
进一步地,该滚筒20包括一个挡盖26,该挡盖26设置于该第一端21,用于遮盖该滚筒20的收容空间23,以避免收容于该收容空间23内的铆接螺柱2在翻转时从该第一端21掉落。该挡盖26的中央区域开设有一个进料口261,该进料口261通向该滚筒20的收容空间23。由此,可以经由该进料口261将该铆接螺柱2放入该收容空间23内。
该输送装置102用于将该输出装置101输出的该铆接螺柱2输送至该加工平台301。该输送装置102具有一个与该输出装置101连接的输入端102a及一个与该加工平台301连接的输出端102b,该输入端102a到该加工平台301的距离大于该输出端102b到该加工平台301的距离。
该输送装置102具有一个轨道40,该轨道40的横截面形状与该铆接螺柱2沿一预定方向放置时的轮廓相匹配,即该轨道40的横截面形状与该铆接螺柱2沿其轴向的截面的形状相匹配,以使该铆接螺柱2沿着该轨道40滑动至该加工平台301。本实施方式中,该轨道40包括一个与该加工平台301具有一个夹角的倾斜段41、一个可使该铆接螺柱2直线输送的直线段42及一个可改变该铆接螺柱2输送方向的弯曲段43,该倾斜段41、该直线段42及该弯曲段43自该输入端102a至该输出端102b依次连接。
请结合图4,该倾斜段41由一个第一拼块411、一个第二拼块412及一个第三拼块413拼接形成,该第一拼块411具有一个第一缺口411a,该第二拼块412具有一个第二缺口412a,该第一缺口411a及该第二缺口412a与该第三拼块413围成一个第一轨道414。如此,方便加工,并且对于不同尺寸的铆接螺柱2可以通过更换该第一拼块411及该第二拼块412来改变该第一轨道414的形状。该第一轨道414的横截面形状与该滚筒20的齿槽221的槽形相同。即,该第一轨道414的横截面形状对应于该铆接螺柱2的外轮廓,该第一轨道414的横截面形状为倒T形。该第一轨道414的尺寸略大于该铆接螺柱2的外轮廓尺寸。具体地,该第一轨道414的尺寸比该铆接螺柱2的外轮廓尺寸大于0.1毫米。由此,匹配该预定方向的该铆接螺柱2通过该滚筒20的齿槽221后,可沿着该V形导槽14滑向该第一轨道414。其中,该倾斜段41为圆弧形,该圆弧形的半径的范围在90毫米至120毫米之间。如此,可以避免该铆接螺柱2被卡住。
请结合图5,该倾斜段41具有一个可以使该铆接螺柱2滑到该加工平台301上的倾斜角度,如此,可以给该铆接螺柱2提供向下滑动的动力。该倾斜角度可以根据该轨道40的长度等自行设计。优选地,该倾斜段41开设有至少一个可向该铆接螺柱2输送方向吹气的吹气孔415。该吹气孔415有助于该铆接螺柱2的输送及提高输送速度。该吹气孔415的数量可以根据该轨道40的长度等自行设定。
请结合图6,该直线段42由一个第四拼块421、一个第五拼块422及一个第六拼块423拼接形成。该第四拼块421具有一个第三缺口421a,该第五拼块422具有一个第四缺口422a,该第三缺口421a及该第四缺口422a与该第六拼块423围成一个第二轨道424。如此,方便加工,并且对于不同尺寸的铆接螺柱2可以通过更换该第四拼块421及该第五拼块422来改变该第二轨道424的形状。该第二轨道424与该第一轨道414大致相同,该铆接螺柱2通过该第一轨道414后以该预定方向进入该第二轨道424。
优选地,该直线段42还包括一个透明板425,该第六拼块423具有一个凸台423a,该第二轨道424由该凸台423a与该第三缺口421a、该第四缺口422a及该透明板425拼接形成。如此,通过该透明板425可以观察到该铆接螺柱2在该第二轨道424滑动时是否有被卡住等现象发生,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另外,通过该凸台423a来拼接该第二轨道424,可以增加该第四拼块421及该第五拼块422的厚度,以增加其强度。
请结合图7,该弯曲段43由一个第七拼块431及一个第八拼块432拼接形成。该第七拼块431开设有一个滑槽431a,该滑槽431a与该第八拼块432围成一个第三轨道433。如此,方便加工,并且对于不同尺寸的铆接螺柱2可以通过更换该第七拼块431来改变该第三轨道433的形状。该第三轨道433与该第二轨道424大致相同,该铆接螺柱2通过该第二轨道424后以该预定方向进入该第三轨道433。其中,该弯曲段43的一部分圆弧形,该圆弧形的半径的范围在60毫米至80毫米之间。如此,可以避免该铆接螺柱2被卡住。
可以理解的是,该轨道40的长度与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也可以以其他方式分段设计或者轨道40为一个整体由两个拼块拼接形成,只要能通过该轨道40按该预定方向导入该铆接螺柱2至加工平台301上对应的加工位置即可。其中,拼接方式可以为两个拼块之间通过螺钉螺合于一体,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
使用该加工模具1时,将该安装板10以一个大于0度而小于90度的角度设置于加工模具1。本实施例中,该安装板10通过一个支架50设置于加工模具1,且该安装板1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度,亦即该滚筒20的转轴2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度,该滚筒20以其第一端21斜向上设置。将多个铆接螺柱2从该第一端21的进料口261放入该收容空间23内,该多个铆接螺柱2堆积于该滚筒20的第二端22。驱动该滚筒20绕该转轴24旋转,带动该收容空间23内的该多个铆接螺柱2不断地翻转,该多个铆接螺柱2不停地改变方向。当位于该第二端22最下边的某一个或几个铆接螺柱2的方向与该第二端22的齿槽221的槽形相匹配时,该铆接螺柱2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该齿槽221并进入该安装板10的V形导槽14内。进入该V形导槽14内的铆接螺柱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该V形导槽14滑向窄口142,并经由该窄口142进入该第一轨道41、第二轨道42及第三轨道43。随着进入该导向槽33的铆接螺柱2不断增多,铆接螺柱2在该导向槽33内沿该导向槽33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先进入该导向槽33的铆接螺柱2将在后进入该导向槽33的铆接螺柱2的推动作用下,逐渐地向前滑动,即铆接螺柱2逐渐地从该输送装置102的输出端102b导至该加工平台301,再配合顶出装置(图未示)将该铆接螺柱2顶出,再利用该动模200与该定模300合模,将该铆接螺柱2铆接于其他工件(图未示)上。
可以理解的是,该滚筒20的转轴可以与一个电动马达(图未示)相连接,由此,通过该电动马达实现该滚筒20的自动旋转,进而可以节省相应的人工操作。此外,根据实际的加工需要,可以通过控制该电动马达,来适当地控制该滚筒20的转速,进而可以调节铆接螺柱2的进料速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进料系统具有如下优点:其一,该进料系统利用中空滚筒中槽形与零件的轮廓相匹配的齿槽,配合滚筒的转动,可以有效地以预定方向对零件进行排列及进料,可以降低加工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易于保证加工进度的一致性。其二,该进料系统有利于实现进料的自动化操作,可以大幅地提高加工效率。其三,该进料系统结构简单,其中的滚筒易于根据加工中零件的外轮廓进行相应地更换,便于安装至不同的加工设备,适于推广应用。其四,该轨道分为该倾斜段、该直线段及该弯曲段,加工更容易。其五,由于该轨道是由拼块拼接形成的,对于不同形状的铆接螺柱而言,可以通过更换拼块来改变轨道形状,使用更方便,由于不需要更换不同的输送装置,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输送装置,其用于将一个零件输送至一个加工平台,该输送装置包括一个输入端及一个与该加工平台连接的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该输入端到该加工平台的垂直距离大于该输出端到该加工平台的垂直距离,该输送装置具有一个由至少两个拼块拼接形成的轨道,该轨道用于输送该零件至该加工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轨道的横截面形状与该零件沿一预定方向放置时的轮廓相匹配,以使该零件沿着该轨道滑动至该加工平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轨道包括一个与该加工平台具有一个夹角的倾斜段、一个可使该零件沿直线输送的直线段及一个可改变该零件输送方向的弯曲段,该倾斜段、该直线段及该弯曲段自该输入端至该输出端依次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倾斜段由一个第一拼块、一个第二拼块及一个第三拼块拼接形成,该第一拼块具有一个第一缺口,该第二拼块具有一个第二缺口,该第一缺口及该第二缺口与该第三拼块围成一个可让该零件以预定方向滑动的第一轨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直线段由一个第四拼块、一个第五拼块及一个第六拼块拼接形成,该第四拼块具有一个第三缺口,该第五拼块具有一个第四缺口,该第三缺口及该第四缺口与该第六拼块围成一个可让该零件以预定方向滑动的第二轨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直线段还包括一个透明板,该第六拼块具有一个凸台,该第二轨道由该凸台与该第三缺口、该第四缺口及该透明板拼接形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弯曲段由一个第七拼块及一个第八拼块拼接形成,该第七拼块开设有一个滑槽,该滑槽与该第八拼块围成一个可让该零件以预定方向滑动的第三轨道。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倾斜段开设有至少一个可向该零件输送方向吹气的吹气孔。
9.一种进料系统,其用于将一个零件输送至一个加工平台,该进料系统包括一个用于输出该带加工工件的输出装置及一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用于输送从该输出装置输出的零件至该加工平台以对该零件进行加工。
10.一种加工模具,其用于对零件进行加工,该加工模具包括一个动模、一个定模及一个与该定模连接的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进料系统,该定模具有一个加工平台,该进料系统用于将该零件输送到该加工平台,该动模与该定模合模以对该零件进行加工。
CN2010106202973A 2010-12-31 2010-12-31 输送装置、具有该输送装置的进料系统及加工模具 Pending CN1025279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202973A CN102527914A (zh) 2010-12-31 2010-12-31 输送装置、具有该输送装置的进料系统及加工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202973A CN102527914A (zh) 2010-12-31 2010-12-31 输送装置、具有该输送装置的进料系统及加工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7914A true CN102527914A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36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202973A Pending CN102527914A (zh) 2010-12-31 2010-12-31 输送装置、具有该输送装置的进料系统及加工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279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2796A (zh) * 2019-10-17 2020-01-21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一种变向翻转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34184A (en) * 1980-03-10 1981-10-20 Furma Mfg Co Pty Ltd Continuous unit feeder
DE20015094U1 (de) * 2000-09-01 2000-12-21 Kanehl Wolfgang Vorrichtung zum lagegerichteten Vereinzeln von Kopfstiften
CN201227678Y (zh) * 2008-07-08 2009-04-29 苏桂平 铆钉机的自动供钉装置
CN201455172U (zh) * 2009-07-28 2010-05-12 东莞市新泽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铆钉插件机用送料机构
CN201470808U (zh) * 2009-07-31 2010-05-19 奕达造机有限公司 铆钉机的送钉装置
CN201613327U (zh) * 2010-02-22 2010-10-27 福建工程学院 自动铆装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34184A (en) * 1980-03-10 1981-10-20 Furma Mfg Co Pty Ltd Continuous unit feeder
DE20015094U1 (de) * 2000-09-01 2000-12-21 Kanehl Wolfgang Vorrichtung zum lagegerichteten Vereinzeln von Kopfstiften
CN201227678Y (zh) * 2008-07-08 2009-04-29 苏桂平 铆钉机的自动供钉装置
CN201455172U (zh) * 2009-07-28 2010-05-12 东莞市新泽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铆钉插件机用送料机构
CN201470808U (zh) * 2009-07-31 2010-05-19 奕达造机有限公司 铆钉机的送钉装置
CN201613327U (zh) * 2010-02-22 2010-10-27 福建工程学院 自动铆装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2796A (zh) * 2019-10-17 2020-01-21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一种变向翻转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7234B (zh) 輸送裝置、具有該輸送裝置的進料系統及加工模具
CN206746746U (zh) 一种矿山矿石粉碎机
CN203304196U (zh) 一种交叉带式快速分拣机
CN204584148U (zh) 一种线材自动进料装置
CN108974882A (zh) 一种模块化物料输送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3751698U (zh) 电梯轿壁和门板的加工流水线
WO2020259451A1 (zh) 一种激振模块及激振器
CN102527914A (zh) 输送装置、具有该输送装置的进料系统及加工模具
CN105414988A (zh) 一种电梯门板及壁板的柔性加工装置
CN110816780B (zh) 一种采用船体板材切割零件理料装备的理料方法
CN202321547U (zh) 工件上料分料装置
CN204980563U (zh) 一种适用于成卷柔性电子器件的逐片转移装置
CN209070849U (zh) 自动化生产线的教学实训系统
CN105665288A (zh) 一种物料分拣装置
CN206157241U (zh) 一种电解锰阴极板用下料机
CN202175372U (zh) 辊道输送线弯道分流装置
CN1915657A (zh) 全自动式贴箱制造装置
CN210880073U (zh) 一种纤维板开槽装置
CN107284993A (zh) 一种电池分选和打码的连续运转装置
CN210064144U (zh) 一种组装式万向输送带装置
CN210679054U (zh) 全屋定制智能板式家具输送生产线
CN209566263U (zh) 一种套线自动加工线以及套线自动加工系统
CN205904652U (zh) 一种电能表载波盒导光柱自动组装系统
CN216511020U (zh) 一种机械工程用的输送装置
CN102463319A (zh) 进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704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