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98450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98450A
CN102498450A CN2009801611635A CN200980161163A CN102498450A CN 102498450 A CN102498450 A CN 102498450A CN 2009801611635 A CN2009801611635 A CN 2009801611635A CN 200980161163 A CN200980161163 A CN 200980161163A CN 102498450 A CN102498450 A CN 102498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nector
frame part
opening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11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口刚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98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98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06F1/1658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internal components, e.g. disc drive or any other functional modul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为了削减实际运行时不用的、仅仅用于安装和更换的空间,以设置于第1电子部件的侧面的第1连接器朝向第2开口侧的姿势将第1电子部件收纳在第1开口,通过使设置于第2电子部件的侧面的第2连接器向收纳于第1开口的第1电子部件滑动而将第2电子部件收纳在第2开口,通过该滑动使第2连接器与第1连接器组合。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笔记本型个人电脑(以下,简称为笔记本PC)等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笔记本PC等的电子设备由于小型化等的要求,大量的电子部件在框体内几乎无间隙地紧密收纳。这里,笔记本PC通常内置硬盘驱动器(以下,简称“HDD”)作为辅助存储装置。该HDD具有机械的可动部,该机械的可动部通过马达使圆盘状的硬盘旋转同时在该硬盘上磁性地记录信息或读出磁性地记录在硬盘上的信息。由于该机械的可动部的寿命比较短,为了更换容易,往往采用在框体设置开口并将HDD收纳在该开口内并封盖的框体构造。该HDD的外形具有矩形的板形状,其侧面设置了连接器。因而,在框体内收纳HDD时,HDD进入开口内后通过在横方向滑动,从而使HDD的连接器与框体内搭载的母板上安装的连接器结合。HDD收纳时,为了进行滑动动作,在框体内需要与该滑动的量对应的空间。该空间在HDD收纳后的实际运行时是无用空间。如上述,根据小型化的要求,在笔记本PC等的电子设备中大量的电子部件紧密配置的现状下,在电子部件(该例中为HDD)收纳后的实际运行时,在框体内形成无用空间是不合适的。
这里,提出了在中央立设配置了连接器的板,通过使侧面(或背面)具有连接器的多个电子部件从该板的两侧滑动而与设置在板上的连接器结合的构造。但是,该提案本质上与通过滑动上述的HDD来进行连接器结合的情况相同,无法解决框体内运行时形成无用空间的情况。
另外,近年,也可以取代HDD而将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也用作辅助存储装置。该SSD以闪速存储器作为记录介质,但是具有与HDD同样的外形构造。该SSD与HDD同样,是更换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2-5164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2-0946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的电子设备的课题是削减实际运行时不用的、仅仅用于安装和更换的空间。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公开的电子设备具备第1电子部件、第2电子部件和框体。
第1电子部件在侧面具有第1连接器。
第2电子部件在侧面具有与第1连接器组合的第2连接器。
框体具有彼此相向的第1面和第2面以及沿该第1面及第2面的周缘一周并与该第1面及第2面一起限定内部空间的侧面。而且该框体的第1面具有第1开口且侧面具有第2开口。
这里,第1电子部件以第1连接器朝向第2开口侧的姿势,从第1开口被收纳到框体内。
另外,第2电子部件利用第2开口,通过使第2连接器向收纳于框体内的第1电子部件滑动而被收纳,通过该滑动使第2连接器与第1连接器组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可以减少框体内的运行时的无用空间,有利于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笔记本PC的开启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笔记本PC的闭合状态的六面图。
图3是图1、图2所示笔记本PC的本体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本体单元的六面图。
图5是作为比较例的笔记本PC的HDD及ODD的布局示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比较例的笔记本PC中HDD的收纳方法的示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笔记本PC中的ODD和HDD的连接方法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施例的笔记本PC中的ODD和HDD的连接方法示平面图。
图9是示出本体单元的底面侧并分解地示出HDD及盖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开启状态的与图1相同的笔记本PC中稍微露出ODD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取下覆盖本体单元底面侧的框体部件后从底面侧观察内部的平面图。
图12是沿图11所示箭头A-A的截面图。
图13是取下覆盖本体单元底面侧的框体部件后从底面侧观察内部的平面图。
图14是图13的状态中沿图13所示箭头A-A的截面图。
图15是取下覆盖本体单元顶面侧的键盘和顶面侧框体部件后从顶面侧观察内部的立体图。
图16是取下覆盖本体单元顶面侧的键盘和顶面侧框体部件后从顶面侧观察内部的平面图。
图17是沿图16所示箭头B-B的截面图。
图18是在ODD被按入本体单元内的状态下的与图15对应的图。
图19是在ODD被按入本体单元内的状态下的与图16对应的图。
图20是在ODD被按入本体单元内的状态下的与图17对应的图。
图21是示出本体单元内的配置有ODD的空间的图。
图22是从顶面侧观察ODD的立体图。
图23是从底面侧观察ODD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除去顶面侧框体部件而露出了ODD状态的本体单元的内部示平面图。
图25是示出除去顶面侧框体部件后的本体单元的内部的平面图。
图26是示出图25所示状态的本体单元上覆盖了顶面侧框体部件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7是使顶面侧框体部件的内面向上并取下顶面侧框体部件的状态下的本体单元的横向排列的图。
图28是作为比较例的笔记本PC中将连接器彼此连接的FPC的示图。
图29是本实施例的笔记本PC中除去了顶面侧框体部件后从本体单元20的顶面侧观察的内部的示意图。
图30是沿图29所示箭头A-A的截面图。
图31是沿图29所示箭头B-B的截面图。
图32是2个FPC中的一方的FPC的附近区域的立体图。
图33是一方的FPC的立体图。
图34是一方的FPC的六面图。
图35是图32~图34所示的FPC上覆盖了顶面侧框体部件进而配置了键盘的形状的、由图29的箭头A-A所示的部位的截面图。
图36是作为变形例的FPC的立体图。
图37是作为变形例的FPC的六面图。
图38是2个FPC中的另一方的FPC的附近区域的立体图。
图39是另一方的FPC自身的立体图。
图40是另一方的FPC自身的六面图。
图41是作为变形例的FPC的立体图。
图42是作为变形例的FPC的六面图。
图43是示出分别为逆接状态的2个FPC的图。
图44是2个FPC中的一方FPC的附近区域的立体图。
图45是FPC周边的变形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外观)
图1是作为本发明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笔记本PC的开启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另外,图2是图1所示笔记本PC的闭合状态的六面图。而且图3是图1、图2所示的笔记本PC的本体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该本体单元的六面图。在图2、图4中,(A)~(F)分别是平面图(A)、左侧面图(B)、右侧面图(C)、背面图(D)、正面图(E)及底面图(F)。
如图1所示,该笔记本PC10具备本体单元20和显示单元30。显示单元30在图1所示开启状态和图2所示闭合状态之间自由开闭地支持于本体单元20。
本体单元20具备:底面侧的框体部件520;顶面侧的框体部件530;由顶面、底面、沿顶面及底面的周缘一周并与顶面及底面一起限定内部空间的侧面组成的框体510。本体单元20的顶面具有电源按钮21、多个功能按钮22、多个指示器23、键盘24、触摸板25等。另外,右侧面具有通过滑动来收纳光盘驱动器(以下简称“ODD”)26的开口,从该开口可以看见收纳状态的ODD26的外面261,另外,排列了几个连接器等。另外,在本体单元20的前端面形成有吸气口27。而且在本体单元20的左侧面设置有排气口28。本体单元20内置了风扇41(例如参照图11),风扇41旋转时,从吸气口27吸入空气而将内部的电子部件空冷后从排气口28排气。在本体单元20的左侧面,除了排气口27以外也排列了各种的连接器等。连接器的种类、排列位置等的详细说明省略。
而且,本体单元20的底面图(图2、图4的(F))中,作为与后述说明相关的部分,形成了收纳有HDD的开口,图2(F)、图3(F)示出了覆盖该开口的盖体29。
该本体单元20内安装了执行程序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该本体单元20中,通过由该CPU执行程序,执行与该程序相应的运算处理。
(HDD的收纳方法)
本说明中,例示了HDD,也可以取代HDD而采用SSD(Solid State Drive)等的其他辅助存储装置。该SSD以闪速存储器作为记录介质,但其具有与HDD同样的外形构造,与HDD同样,是更换部件。另外,也可以不是辅助存储装置,而是具备同样的外形构造的其他种类的电子部件。
图5是作为比较例的笔记本PC的图,示出了HDD及ODD的布局。另外,图6是图5所示的比较例的笔记本PC中的HDD的收纳方法的示图。
图5示出了收纳状态的HDD42及收纳在ODD收纳部501之前的ODD26。图5另外还配置了风扇41和其他各种部件,这里省略它们的说明。
ODD26从设置在本体单元的侧面的ODD收纳开口502通过沿箭头A方向的滑动而收纳于ODD收纳部501内。
另外,HDD42收纳于设置在本体单元的底面的HDD收纳开口503。这里,在HDD42的前端面42a设置有连接器421(参照图9),因此在该收纳时,如图6所示,首先置于HDD收纳开口503(箭头B方向的动作)。该HDD42再沿着箭头C方向滑动,使前端面42a的连接器421与本体侧连接器(未图示)组合。因而,在HDD收纳开口503,在HDD42的后端面侧产生图5所示的间隙504。该间隙504在HDD42收纳于本体单元内之后至需要更换该HDD42之前,是不需要的间隙。但是,由于在收纳时和更换时需要,因此不能在该间隙504配置其他部件等,该间隙504在该笔记本PC运行时保持空闲,成为死区。
要求笔记本PC小型化、轻量化的期望很强烈,在本体单元内大量的部件被紧密地收纳。在这样的状况下,该死区也成为问题。本实施例的笔记本PC中,消除了该死区。
图7及图8分别是示出本实施例的笔记本PC中的ODD和HDD的连接方法的立体图及平面图。
这里示出了ODD26和HDD42。ODD26大致具备ODD本体部260和电路基板60。ODD本体部260的详细说明省略,其具有可装卸地加载圆盘状的光盘并使加载的光盘一边旋转一边访问的功能。该ODD本体部260的前端面,设置了连接器261,该连接器261从该ODD本体部260的外部接受供电,并在该ODD本体部260和外部之间进行信号收发。另外,该ODD本体部260具备设置了螺丝孔611、支持电路基板60用的钩部612的固定支架61和设置了螺丝孔621的固定支架62。这些固定支架61、62在ODD本体部260的侧面被螺丝固定。
另外,这些固定支架61、62中的一方的固定支架61在ODD本体部260的一方的侧面具有2个固定舌片613。这2个固定舌片613处于与ODD本体部260的图7的底面(图8的顶面)大致相同高度位置,在各固定舌片613的中央形成螺丝孔613a。ODD26利用设置于这些固定舌片613的螺丝孔613a,从底面侧被螺丝固定于构成本体单元20(参照图1)的框体的底面侧的框体部件。另外,另一方的固定支架62在ODD本体部260的另一方的侧面具有一个固定舌片623。该固定舌片623也用于ODD26的固定。该固定舌片623处于与ODD本体部260的图7的顶面(图8的底面)接近高度的位置,在中央设置的孔623a也不是螺丝孔,仅仅是贯通孔。该固定舌片623被构成本体单元20的框体的底面侧的框体部件与顶面侧的框体部件挟持,从底面侧的框体部件插入的螺丝从孔623a贯通,在螺丝固定顶面侧的框体部件时紧固。ODD26的固定方法的详细情况将后述。这样,即使仅仅部分固定舌片紧固,也可以削减相应的固定用螺丝的根数,并减少安装工数。
在说明电路基板60之前说明HDD42。HDD42内置了圆盘状的硬盘(未图示)。该HDD42具有通过马达使内置的圆盘状的硬盘旋转并同时访问该硬盘的功能。该HDD42在其前端面具有连接器421。该连接器421是从HDD42的外部接受电力的供给,并在HDD42和外部之间收发信号的连接器。
电路基板60是构成ODD26的一个部件,通过2根螺丝605被固定于ODD本体260侧的固定支架61、62各设置1个的2个螺丝孔611、621。当电路基板60被螺丝固定于ODD本体部260时,以后述的连接器604被固定支架61的钩部612挟持的方式螺丝固定(参照图22)。在该电路基板60的与设置于HDD42的前端面的连接器421对向的位置处安装了与该连接器421组合的连接器602。另外,在该电路基板60的与设置于ODD本体部260的前端面的连接器261对向的位置处安装了与该连接器261组合的连接器603。该电路基板60还安装了另一个连接器604。该连接器604通过电路基板60上的未图示配线与其他2个连接器602、603连接。该连接器604与本体单元20(参照图1)内部的HDD42及ODD26以外的电子电路元件连接,起到接受对HDD42及ODD26供给的电力,并将HDD42及ODD26双方的信号线与除它们以外的电子电路元件连接的作用。该连接器604与这里未图示的柔性基板(FFC)606(参照图22、图24)的一端连接,经由FFC606与外部的电子电路元件连接。
图9是示出本体单元的底面侧并分解地示出HDD及盖体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10是开启状态的与图1同样的笔记本PC的立体图。
而且,图11是取下覆盖本体单元底面侧的框体部件并从底面侧观察内部的平面图,图12是沿图11所示的箭头A-A的截面图。
这些图9~图12中,ODD处于从本体单元的框体稍微露出的状态。
如图9所示,在本体单元20的底面201形成用于收纳HDD202的开口202。该HDD42从该开口202被收纳到本体单元20的框体内,但是在该收纳时,在形成于ODD26从本体单元20的侧面(图10所示右侧面)的开口203稍微露出的状态下,HDD42从开口202被收纳于本体单元20的框体内。这样,利用通过成为ODD26从本体单元侧面稍微露出的状态而在本体单元20的框体内产生的空间,HDD42不会与安装于ODD26侧的电路基板60的连接器602干扰,从开口202被收纳于本体单元20的框体内。
与图11同样,图13是取下覆盖本体单元底面侧的框体部件并从底面侧观察内部的平面图。这里,ODD26被按入本体单元框体内。另外,图14是在图13的状态中沿图13所示箭头A-A的截面图。
HDD42在ODD26处于稍微露出的状态时,使该HDD42的前端面的连接器421在朝向ODD26侧的状态下从开口202收纳到本体单元20的框体内。然后,进行按压直到ODD26的外面261与本体单元20的框体侧面成为同一面。这样,如参照图7、图8所说明的那样,在螺丝固定于ODD本体260的电路基板60上安装的连接器602、与在HDD42的前端面设置的连接器421结合。另外,ODD26因此收纳到本体单元20的框体内。这样,利用通过将ODD26设为从本体单元框体露出的状态而产生的空间来收纳HDD42,因此,HDD24以仅在与开口202垂直的方向直线移动的方式被收纳在开口202内。即,如参照图5、图6说明的比较例,将HDD42从正面按入框体内后,不必滑动该HDD42,可以避免在HDD收纳开口内形成无用空间。
如图9所示,收纳HDD42的开口202用盖体29覆盖。盖体29通过螺丝固定被固定于盖体。另外,ODD211被按入框体内后,向底面的3个安装孔521a、522(配合参照图21)插入螺丝,并通过螺丝固定而固定。
图15及图16分别是取下覆盖本体单元顶面侧的键盘和顶面侧的框体部件后从顶面侧观察内部的立体图及平面图。另外,图17是沿图16所示箭头B-B的截面图。
在这些图15~图17中,ODD26处于从本体单元侧面露出的状态。
如前述,在图7、图8所示电路基板60上安装有连接器604。该连接器604经由FFC606(参照图17)与HDD42及ODD26以外的电子电路元件连接。另外,连接器604具备连接器本体部和与连接器本体部一起夹着FFC606并维持FFC606的端子和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翼片。本实施例中,在安装了图17所示存储器的存储器板511上安装了对方连接器512,ODD26侧的电路基板60上的连接器604和存储器板511上的连接器512经由FFC606连接。
这里,在图15~图17中,ODD26处于从本体单元的侧面露出的状态,该状态下,由于FFC606的刚性,连接器604受到从电路基板60剥离方向的拉力。图7等所示设置于安装支架61的钩部612通过支撑连接器604,抑制该拉力导致的连接器604从电路基板60剥离等不良的发生。另外,钩部612防止翼片因FFC606的反力而从连接器本体部脱离。从而,钩部612也具有防止FFC606剥离的效果。
图18、图19及图20分别是ODD被按入本体单元内的状态下的与图15、图16及图17对应的图。
ODD26被按入本体单元框体内后,FFC606成为图20所示折叠的状态。另外,此时,HDD侧的连接器421和ODD侧的电路基板上的连接器602结合(参照图14)。
接着说明ODD的螺丝固定结构。虽然参照图7、图8说明了ODD的螺丝固定结构的概要,这里详述该ODD的螺丝固定结构。
图21是示出本体单元内的配置有ODD的空间的图。这里示出了构成本体单元的框体的底面侧的框体部件520。
ODD(图21未图示)通过从本体单元侧面的滑动而被收纳在ODD收纳部501。收纳于该ODD收纳部501的ODD由贯通设置在该底面侧的框体部件520的凸台521上形成的安装孔521a及底部形成的2个安装孔522的合计3根螺丝(未图示)来螺丝固定。
图22是从顶面侧观察ODD的立体图。而且图23是从底面侧观察ODD的立体图。但是,图22示出电路基板60固定的状态,图23表示电路基板被取下状态下的ODD本体。
如参照图7、图8所说明,安装支架62在与ODD26的顶面接近高度的位置处具有安装舌片623,在该安装舌片623形成孔623a。ODD26在图21所示被收纳于ODD收纳部501内后,安装舌片623搭在凸台521上,使形成于安装舌片623的孔623a和形成于凸台521的孔521a连通。而且其上覆盖构成本体单元20的框体的顶面侧的框体部件530(参照图26、图27),通过从底面侧的框体部件520的底面插入的螺丝,顶面侧的框体部件530固定到底面侧的框体部件520。与此同时,ODD26也一样,安装支架62的安装舌片623的部分与顶面侧的框体部件530一起紧固于底面侧的框体部件520。
另外,如参照图7、图8所说明,另一方的安装支架61在与ODD本体部的底面大致同一高度的位置处具有2个安装舌片613。在这2个安装舌片613分别形成螺丝孔613a。ODD26被收纳于图21所示的ODD收纳部501内后,这2个安装舌片613搭在底面侧的框体部件520的底部的2个安装孔522上,使安装舌片613的螺丝孔613a与安装孔522连通。该状态下,从底面侧的框体部件520的底面插入螺丝,通过该螺丝,安装舌片613固定于底面侧的框体部件520。安装舌片613的固定与顶面侧的框体部件530的固定没有关系。
图24及图25示出了除去顶面侧框体部件后本体单元的内部的平面图。图24表示ODD从本体单元侧面露出的状态,图25表示ODD收纳于本体单元的状态。
如图24所示,ODD26处于从本体单元侧面露出的状态时,安装舌片623处于从设置于底面侧的框体部件520的凸台521离开的位置。将ODD26从图24的状态按入正规的收纳位置后,安装舌片623重叠到凸台521上,使设置于安装舌片623的孔623a与设置于凸台的安装孔521a连通。
图26是顶面侧的框体部件覆盖图25所示状态的本体单元的状态的平面图。图27是使顶面侧的框体部件的内面向上,取下顶面侧的框体部件状态下的本体单元的横向排列的图。
在顶面侧的框体部件530的内面延展有板金部件531。该板金部件531在由该顶面侧的框体部件530覆盖图26所示本体单元顶面时与底面侧框体部件520的凸台521的孔521a(参照图24)重叠的位置具有螺丝孔531a。因而,在将ODD26按入图25所示正确的收纳位置的状态下,其上覆盖顶面侧的框体部件530,从底面侧的框体部件520的底面向凸台521的安装孔521a插入螺丝,而且贯穿安装舌片623的孔623a,螺入螺丝孔531,从而,顶面侧的框体部件530及ODD26紧固于底面侧的框体部件520。如前述地,ODD26除了由安装舌片623固定以外,还由2个安装舌片613固定(参照图23)。另外,虽然顶面侧的框体部件530的安装舌片623的紧固部位以外的部位也被螺丝固定到底面侧的框体部件520,但是省略与ODD26的紧固部位以外的部位的螺丝固定的说明。在底面侧的框体部件520固定的顶面侧的框体部件530上还设置了键盘24(例如参照图1),完成图1的本体单元。
这样,ODD26紧固了安装舌片623,通过该紧固实现了螺丝根数和安装工数的削减。
(FPC的形状)
接着,以将本体单元内的连接器彼此连接的柔性基板(FPC)的形状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28是作为比较例的笔记本PC的示图,示出了将连接器彼此连接的FPC。
这里示出了2个连接器71、72、FPC81和胶带91、92。
FPC81的第1边插入2个连接器71、72中一方的连接器71并电气连接。另外,同样,FPC81的第2边插入2个连接器71、72中的另一方的连接器72并电气连接。而且,连接器71和FPC81的插入该连接器71的第1边附近的区域用胶带91固定。同样,连接器72和FPC81的插入该连接器72的第2边附近的区域用胶带92固定。通过这些胶带91、92防止FPC81从各连接器71、72脱离,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另外,对于2个连接器73、74也同样,FPC82的第1边及第2边分别插入各连接器73、74,2个连接器73、74经由FPC82电气连接。而且,连接器73的上部及其周边贴附有胶带93,防止FPC82从连接器73脱离。
但是,当为了防止FPC从连接器脱离时,若如该图28所示像比较例那样采用贴胶带的手段,则花费胶带费用及贴附胶带的工时,成为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本实施例中,可实现不追加其他部件就可防止FPC从连接器脱离。
图29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笔记本PC的除去顶面侧的框体部件后从本体单元20的顶面侧观察的内部的图。图30是沿图29所示箭头A-A的截面图,图31是沿图29所示箭头B-B的截面图。
图29示出了2个连接器75、76和FPC83。FPC83的第1边插入被连接器75,第2边被插入连接器76,将2个连接器75、76电气连接。
这里,连接2个连接器75、76的FPC83不是直线连接2个连接器75、76,而是如图30所示在插入连接器75的第1边和插入连接器76的第2边之间具有山形弯曲迂回的形状。另外,如图29所示,该FPC83的平面形状也形成为异形(非旋转对称)。
另外,图29还示出了2个连接器77、78和FPC84。FPC84的第1边被插入连接器77,第2边被插入连接器78,将2个连接器77、78电气连接。这2个连接器77、78如图31所示,以相互具有段差的方式配置,连接这2个连接器77、78的FPC84也具有在中途形成段差的形状,以连接这2个相互具有段差的连接器77、78。但是,该FPC84具有比2个连接器77、78更大的段差的形状,因此相应形成向上膨起的形状。另外,该FPC84中,如图29所示,形成具有横向延展的舌片841的异形(非旋转对象)的形状。另外,在与该FPC84邻接的位置安装有部件95。在此安装该部件95的意义将在后面叙述。
这里,先说明这2个FPC83、84具有山形膨起的形状的情况,然后,说明这2个FPC83、84的平面形状也形成异形的情况。
图32是2个FPC中的一方的FPC83的附近区域的立体图。另外,图33是FPC83的立体图,图34是FPC83的六面图。图34中,(A)~(F)分别是平面图(A)、左侧面图(B)、右侧面图(C)、背面图(D)、正面图(E)及底面图(F)。从图32可知,2个连接器75、76的插入有FPC83的插入口以彼此相向姿势配置,FPC83的各一边从彼此相向侧的侧面插入。另外,从图32~图34可知,FPC83具有中央部分膨起的形状。而且,为了便于说明,在图34的平面图(A)、底面图(F)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异形。
图35是在图32~图34所示的FPC上覆盖有顶面侧的框体部件530且配置了键盘24的状态下用图29的箭头A-A表示的处所的截面图。
FPC83的中央膨起部分通过顶面侧的框体部件530被按压。该FPC83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通过按压中央膨起部分,向该FPC83的第1边及第2边施加使第1边及第2边向相离方向分开的力。从而,向该FPC83的第1边及第2边施加了分别插入2个连接器75、76的方向的力。因而,不必特别追加其他部件或者采用附带特殊锁扣的连接器,就可以确保FPC83可靠地插入各连接器75、76。
图36及图37分别是表示作为变形例的FPC的立体图及六面图。与图34同样,在图37中,(A)~(F)分别是平面图(A)、左侧面图(B)、右侧面图(C)、背面图(D)、正面图(E)及底面图(F)。
图33、图34所示的FPC具有尖锐山形的形状,而图36、图37所示的FPC具有圆形山形的形状。即使是该图36、图37所示的形状的FPC,通过形成可按压山形的顶部的高度,也可以具有可靠地进行与连接器的连接的作用。
图38是2个FPC中的另一方的FPC84的附近区域的立体图。另外,图39及图40是该FPC84自身的立体图及六面图。图40中,(A)~(F)分别是平面图(A)、左侧面图(B)、右侧面图(C)、背面图(D)、正面图(E)及底面图(F)。
如图38所示,由该FPC84连接的2个连接器77、78配置成使各插入口为彼此相向的姿势,且相互具有段差。这里,该FPC84将图40(B)所示段差设为比由该FPC84连接的2个连接器77、78彼此的段差(参照图31)大的段差。因而,如图38所示,由该FPC84连接2个连接器77、78后,FPC84形成山形膨起的形状。
与另一方的FPC83同样,该山形膨起部分被框体顶面按压,FPC83的第1边及第2边受到向连接器77、78强势插入方向的力。从而,FPC84强势插入连接器77、78,防止FPC由于稍微的振动等从连接器脱离。
图41及图42是作为变形例的FPC的立体图及六面图。图42中,(A)~(F)分别是平面图(A)、左侧面图(B)、右侧面图(C)、背面图(D)、正面图(E)及底面图(F)。
在图33、图34所示FPC的情况下,通过棱角弯曲而形成段差,而图41、图42所示FPC的情况下,具有在第1边和第2边之间形成段差且中央部分圆形膨起的形状。
即使是这样形状的FPC,通过由框体顶面按压该膨起部分,可以使连接器和FPC可靠地连接。
另外,这里,说明了由框体顶面按压FPC,但是,也可以不是框体本身,而是如下的构造,即,在按压FPC的山形的位置配置内置于框体的、具有跨越由FPC连接的2个连接器的宽面的部件,由该部件按压FPC。
接着,说明FPC形成非旋转对称的异形的理由。
图43是分别为逆接状态的2个FPC的示意图。而且图43是2个FPC中的一方FPC83的附近区域的立体图。
连接2个连接器75、76的FPC83是预定其第1边插入连接器75并且第2边插入连接器76的FPC,该正确的连接在这里称为顺接。该图43中,与其相反,设置为FPC83的第2边插入连接器75,第1边插入连接器76。这里将其称为逆接。在逆接的情况下,FPC83的横向突出的部分831与框体内立设的部件94抵接,无法将FPC83插入2个连接器75、76的双方。在顺接的的情况下,如图32所示,FPC83可以无干扰地正确插入2个连接器75、76的双方。由此,可以使该笔记本PC的组装操作者识别逆接。
另外,图43所示另一方的FPC84也处于逆接状态。该FPC84具有舌片841,在逆接的情况下,该舌片841搭在部件95上,若将该FPC84勉强插入连接器77,则如图43所示舌片841上翘。在顺接的情况下,与例如图38所示其他元件或部件无干扰,舌片841不会特别形成上翘的形状。通过该FPC的变形,组装操作者可以识别逆接。
图45是FPC周边的变形例的示图。
这里,在与FPC841邻接的位置形成螺丝固定用孔96。该图45中,FPC84处于顺接状态,但是,若FPC83逆接,则FPC83的舌片841在孔96上覆盖孔96。使用该孔96的螺丝固定操作是FPC83与连接器77、78的连接操作后的操作,从而,若FPC84逆接,则无法进行螺丝固定操作。由此,组装操作者识别为FPC84逆接。
这样,不会因采用特殊构造的连接器等而导致成本上升,可以仅仅通过FPC的形状及其周边部件以及元件、孔等的布局来识别逆接。
标号说明
10  笔记本PC
20  本体单元
21  电源按钮
22  功能按钮
23  指示器
24  键盘
25  触摸板
26  光盘驱动器(ODD)
27  吸气口
28  排气口
29  盖体
30  显示单元
41  风扇
42  硬盘驱动器(HDD)
60  电路基板
61,62  固定支架
71,72,77,78  连接器
81,82,83,84  FPC
91,92  胶带
95  部件
202,203  开口
260ODD  本体部
261,421,512,602~604  连接器
501ODD  收纳部
502ODD  收纳开口
503HDD  收纳开口
504  间隙
511  存储器板
520,530  框体部件
521  凸台
521a,522  安装孔
606  柔性基板(FFC)
612  钩部
613,623  固定舌片
613a  螺丝孔
841  舌片

Claims (8)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具备:
第1电子部件,在其侧面具有第1连接器;
第2电子部件,在其侧面具有与上述第1连接器组合的第2连接器;以及
框体,其具有彼此相向的第1面和第2面以及沿该第1面及第2面的周缘一周并与该第1面及第2面一起限定内部空间的侧面,而且该第1面具有第1开口且该侧面具有第2开口,
上述第1电子部件以上述第1连接器朝向上述第2开口侧的姿势,从上述第1开口被收纳到上述框体内,
上述第2电子部件利用上述第2开口,通过使上述第2连接器向收纳于上述框体内的上述第1电子部件滑动而被收纳,通过该滑动使该第2连接器与上述第1连接器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电子部件具备:
第2电子部件本体,其具有第3连接器;和
电路基板,其安装有上述第2连接器、与上述第3连接器组合的第4连接器、以及与该第2连接器和该第4连接器两者电气连接并与上述框体内的上述第1电子部件及上述第2电子部件以外的其他电子电路元件连接的第5连接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电子部件在通过朝向上述第1开口在与该第1开口垂直的方向上直线移动,从而收纳到该第1开口后,不在与该垂直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移动,由此被收纳到该第1开口内的最终收纳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具有盖体,该盖体封闭收纳了上述第1电子部件的状态下的上述第1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电子设备是访问内置的硬盘的硬盘驱动器。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电子设备是以能够自由取出的方式加载光盘并访问所加载的光盘的光盘驱动器。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具备:分担上述第1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第1框体部件和分担上述第2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第2框体部件,
上述第2电子部件具备:用于通过螺钉固定到上述第1框体部件和上述第2框体部件中的一个框体部件的第1孔;与上述第1框体部件和上述第2框体部件之间的螺钉固定一起进行螺钉固定的共同紧固用的第2孔,
上述一个框体部件具有与利用上述第2开口通过滑动而收纳于上述框体内的上述第2电子部件的上述第1孔连通的螺钉固定用孔,上述第1框体部件及上述第2框体部件双方具有与在上述框体内滑动收纳的上述第2电子部件的上述第2孔都连通的螺钉固定用孔。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具备:
本体单元,其具有上述第1电子部件、上述第2电子部件及上述框体,并执行运算处理;和
显示单元,其具有显示画面,并且与该本体单元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连结。
CN2009801611635A 2009-08-31 2009-08-31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24984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65215 WO2011024316A1 (ja) 2009-08-31 2009-08-31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98450A true CN102498450A (zh) 2012-06-13

Family

ID=43627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11635A Pending CN102498450A (zh) 2009-08-31 2009-08-3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55010A1 (zh)
EP (1) EP2474876A4 (zh)
JP (1) JPWO2011024316A1 (zh)
CN (1) CN102498450A (zh)
WO (1) WO201102431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3630A (zh) * 2017-07-21 2017-11-2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盘驱动器连接器及解决光盘驱动连接器浮高的改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77363A (ja) * 2011-09-30 2013-04-25 Fujitsu Ltd 電子ユニットの取付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991125B2 (ja) * 2012-09-28 2016-09-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81838Y (zh) * 2008-06-03 2009-07-29 基多科技有限公司 笔记本型计算机用的整合式散热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94695U (zh) 1985-12-04 1987-06-17
JPH0547516Y2 (zh) * 1988-09-02 1993-12-14
JP3342650B2 (ja) * 1997-09-19 2002-11-11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外付け・内蔵兼用のコンピュータ用周辺装置
JPH11184559A (ja) * 1997-12-24 1999-07-09 Toshiba Corp 携帯形情報機器
US6014319A (en) 1998-05-21 2000-01-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part concurrently maintainable electronic circuit card assembly
JP2000091756A (ja) * 1998-09-14 2000-03-31 Fujitsu Ltd 電子機器、部品ユニット及びアタッチメント
US6188573B1 (en) * 1998-09-25 2001-02-13 Fujitsu Limi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peripheral device and attachment device
US6385042B1 (en) * 2000-05-16 2002-05-07 Inventec Corporation Portable computer structure having module room suitable for multiple replaceable modules
US7170742B2 (en) * 2001-09-26 2007-01-30 Lg Electronics Inc. Peripheral device mounting holder and portable computer including the holder
JPWO2003073246A1 (ja) * 2002-02-26 2005-06-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当該電子機器の機能を拡張する機能拡張装置
JP2011159080A (ja) * 2010-01-29 2011-08-18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着脱方法及び携帯型コンピュー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81838Y (zh) * 2008-06-03 2009-07-29 基多科技有限公司 笔记本型计算机用的整合式散热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3630A (zh) * 2017-07-21 2017-11-2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盘驱动器连接器及解决光盘驱动连接器浮高的改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24316A1 (ja) 2011-03-03
EP2474876A1 (en) 2012-07-11
US20120155010A1 (en) 2012-06-21
JPWO2011024316A1 (ja) 2013-01-24
EP2474876A4 (en)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0222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connector connecting a disk drive
KR100861976B1 (ko) 차량 탑재용 전자 장치
US6353535B1 (en)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deformation function
JPH05326087A (ja) 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を用いた電気的接続構造体
US20080130251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flexible board and board fixing member
CN102498450A (zh) 电子设备
CN101601261B (zh) 便携式终端
KR100781960B1 (ko) 차량 탑재용 전자 장치
EP0635777B1 (en) Docking device for portable computers
JPH10135669A (ja) 電子機器
WO2011024317A1 (ja) 電子機器
US2006008069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liance
US750025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receptacle for storing disk drive
JP2816318B2 (ja) 電子機器
JP2006278186A (ja) ハードディスク接続コネクタ
CN102640224A (zh) 电子设备
JP5570286B2 (ja) 電子機器
JP2000122815A (ja)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5532049B2 (ja) 電子機器
JP5344537B2 (ja) 情報記録装置の着脱構造
JP2016042259A (ja) 電子機器及び支持部材
JP2000099198A (ja) 小型コンピュータ装置
JPH10222957A (ja) 磁気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KR20080042361A (ko) 저장유니트의 착탈장치
JPH1011959A (ja) 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