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4006B - 火花塞 - Google Patents

火花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4006B
CN102484006B CN201080040132.7A CN201080040132A CN102484006B CN 102484006 B CN102484006 B CN 102484006B CN 201080040132 A CN201080040132 A CN 201080040132A CN 102484006 B CN102484006 B CN 1024840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erminal electrode
insulator
rear en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01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4006A (zh
Inventor
加藤友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er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GK Spark Plu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375851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484006(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GK Spark Plu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GK Spark Plu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84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4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4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40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02Details
    • H01T13/04Means provid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parking plu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01T13/38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maintenance of spark gaps or sparking plugs
    • H01T2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maintenance of spark gaps or sparking plugs of sparking plu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park Plugs (AREA)

Abstract

火花塞(1)包括具有在轴线(CL1)方向上延伸的轴孔(4)的绝缘子(2)和插通于轴孔(4)的端子电极(6)。端子电极(6)具有插通于上述轴孔(4)的后端侧的棒状的脚部(6A)和从绝缘子(2)的后端露出的头部(6B)。此外,端子电极(6)的脚部(6A)的前端部固定于绝缘子(2),并且脚部(6A)的沿着轴线(CL1)的长度为35mm以上。此外,端子电极(6)的重心位于绝缘子(2)的内部。由此,在具有脚部(6A)比较长的端子电极(6)的火花塞(1)中,能够更切实地防止端子电极(6)折损。

Description

火花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等的火花塞。
背景技术
火花塞用于内燃机等,例如包括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轴孔的绝缘体、设置于轴孔的前端侧的中心电极、以及设置于轴孔的后端侧的端子电极。此外,端子电极具有:头部,从绝缘体的后端露出,安装用于提供电力的插头等;和棒状的脚部,插通于上述轴孔,前端部通过玻璃密封等固定于绝缘体。此外,在上述绝缘体的外周固定有圆筒状的主体配件,并且在主体配件的前端部上接合接地电极。并且,经由端子电极上所安装的插头等施加预定的电压,从而在中心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进行火花放电。
然而,近年来从保护环境等观点考虑,严格限制内燃机的燃料消耗率。因此,为了应对燃料消耗率限制的要求,并防止输出降低,减小内燃机的排气量,并进行高压缩化、高增压气化,从而防止输出下降。
在此,进行高压缩化、高增压气化的内燃机中,为了进行火花放电,需要更大的电压。然而,若增大施加电压,则在端子电极与主体配件之间沿着绝缘体表面发生电流泄漏,存在由于放电异常引起失火的可能性。因此,为了防止电流泄漏(所谓的飞弧),考虑进一步延长(例如35mm左右)绝缘体中位于端子电极的头部与主体配件之间的部位(后端侧主体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在该情况下,随着绝缘体的后端侧主体部的长寸尺化,绝缘体的内部所插通的端子电极的脚部也变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558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组装有可变气门正时控制、可变气缸控制等特殊的控制系统的高效率发动机等中,与现有的发动机相比,伴随动作产生的振动进一步增大,对端子电极施加的加速度也进一步增大。因此,若端子电极的脚部如上所述增长,则伴随着振动,端子电极的头部以固定于绝缘体的脚部的前端部为基点振动,从而对脚部施加明显增大的应力,因此存在端子电极折损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电极的脚部比较长的火花塞,能够更切实地防止端子电极折损。
以下,分项说明适合实现上述目的各结构。另外,根据需要说明对应的构成所特有的作用效果。
构成1.本构成的火花塞,包括:绝缘体,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轴孔;和端子电极,具有插通于上述轴孔的后端侧的棒状的脚部及从上述绝缘体的后端露出的头部,上述脚部的前端部固定于上述绝缘体,并且上述脚部的沿着上述轴线的长度为35mm以上,上述火花塞的特征在于,上述端子电极的重心位于上述绝缘体的内部。
在上述构成1的火花塞中,端子电极的脚部的沿着轴线的长度为35mm以上,担心端子电极随着振动而折损。
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构成1,端子电极的重心位置位于绝缘体(轴孔)的内部。即,端子电极的重心所处的部位被轴孔的外周面保持,并且沿着轴线从脚部的前端到重心位置的距离比较短。因此,随着内燃机等的动作,端子电极以脚部的前端部为基点振动时,能够显著降低对脚部施加的应力。其结果,能够更切实地防止端子电极折损。
此外,由于能够防止端子电极折损,并且将脚部的长度设为35mm以上,因此能够进一步延长绝缘体中位于端子电极的头部与主体配件之间的部位(后端侧主体部)。由此,即使增大对火花塞的供给电压(火花塞的需求电压),也能够更切实地防止沿着绝缘体(后端侧主体部)表面的从端子电极到主体配件的电流泄漏,能够更切实地抑制由于放电异常引起失火。
此外,没有把端子电极的整体配置于绝缘体内部,端子电极的头部从绝缘体的后端露出,因此能够更切实地电连接用于提供电力的插头等与端子电极的头部之间。因此,能够更切实地向火花塞施加电压,能够更切实地抑制异常放电的发生。另外,通过这样更切实地电连接插头等与端子电极,例如在具有向火花塞施加远低于点火时所施加的电压(例如3万V左右)的电压(例如300V~500V),并判定点火状态的离子电流检测系统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该离子电流检测系统的更稳定的动作。
构成2.本构成的火花塞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1中,上述端子电极的硬度在维氏硬度150Hv以上。
根据上述构成2,端子电极的硬度在维氏硬度150Hv以上。即,端子电极具有足够大的强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耐折损性。
构成3.本构成的火花塞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1或2中,上述端子电极的重心位于沿着上述轴线从上述绝缘体的后端向前端侧5mm以上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3,端子电极的重心位于沿着轴线从绝缘体的后端向前端侧5mm以上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随着振动对脚部施加的应力。其结果,能够更切实地防止端子电极折损。
构成4.本构成的火花塞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1至3的任一项中,上述绝缘体的位于后端侧的后端侧主体部的外径为9mm以下,上述头部的重量为0.8g以下。
如上所述,为了向火花塞供给电力,在端子电极的头部安装用于提供电力的插头等。若在该状态下对端子电极施加振动,则以由插头等保持的端子电极的头部侧为基点,对端子电极的脚部侧施加应力,存在从脚部对绝缘子的内周面施加冲击的可能性。在此,若绝缘体足够厚,则可以说绝缘体产生破损的可能性比较小。然而,近年来由于火花塞的小型化的需求,绝缘体实现了小径化、薄壁化,在这种绝缘体中存在由于从脚部施加的冲击而破损的可能性。
关于这一点,上述结构4的绝缘体的后端侧主体部的外径被小径化为9mm以下,更担心绝缘体破损,但是根据本构成4,端子电极的头部的重量被设为0.8g以下。即,从脚部对绝缘体施加的应力与绝缘体的外部所配置的端子电极的头部的重量之间存在相关的关系,通过将头部的重量设为足够小,达到0.8g以下,实现从脚部向绝缘体施加的冲击的减小。由此,即使是被小径化的绝缘体,也能够更切实地防止其破损。
构成5.本构成的火花塞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1至4的任一项中,上述绝缘体的位于后端侧的后端侧主体部的外径为9mm以下,上述头部的沿着上述轴线的长度为5mm以下。
从脚部对绝缘体施加的应力与绝缘体的外部所配置的端子电极的头部的长度之间存在相关的关系,根据上述构成5,头部的沿着轴线的长度为5mm以下,被设置为比较短。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从脚部向绝缘体施加的冲击,即使是外径被小径化为9mm以下的绝缘体,也能够更切实地防止伴随振动而引起破损。
构成6.本构成的火花塞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1至5的任一项中,在上述端子电极的头部设置有向上述轴线方向后端侧延伸的突部。
作为电连接端子电极的头部与插头等的方法之一,考虑在插头内部设置与用于提供电力的导线连接的螺旋弹簧,并使该螺旋弹簧的前端部压接到端子电极的头部的方法。然而,通常情况下头部的后端面形成为平坦状。因此,在施加了振动时,在螺旋弹簧的前端部与头部之间产生摩擦,因此存在由于磨损而产生金属粉的可能性。在此,若金属粉附着于绝缘体的后端侧主体部的表面,则电流从头部向主体配件泄漏,存在发生异常放电的可能性。
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构成6,在端子电极的头部设置有突部,并将该突部插入到螺旋弹簧的前端部,从而能够抑制螺旋弹簧相对于头部偏移。其结果,能够更切实地防止由于磨损而产生金属粉,能够有效地抑制发生异常放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火花塞的结构的局部破断正视图。
图2是表示插头在端子电极上的安装的局部破断正面放大图。
图3是表示耐冲击试验中所使用的试验设备的概略结构的局部破断正视图。
图4是表示端子电极的硬度等变更的样品的耐冲击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图5是表示端子电极的头部的长度等变更的样品的耐冲击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图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端子电极的头部的局部破断正面放大图。
图7(a)、(b)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端子电极的头部的局部破断正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火花塞1的局部破断正视图。另外,在图1中,将火花塞1的轴线CL1方向作为附图中的上下方向,将下侧作为火花塞1的前端侧,将上侧作为后端侧来进行说明。
火花塞1由筒状的作为绝缘体的绝缘子2和保持该绝缘子2的筒状的主体配件3等构成。
绝缘子2如周知的烧制氧化铝等而形成,在其外形部具有形成于后端侧的后端侧主体部10、在比该后端侧主体部10靠前端的一侧向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大径部11、在比该大径部11靠前端的一侧形成为直径比该大径部11细的中间主体部12、及比该中间主体部12靠前端的一侧形成为直径比该中间主体部12细的长脚部13。此外,在绝缘子2中,大径部11、中间主体部12及大部分长脚部13容纳于主体配件3的内部。并且,在长脚部13与中间主体部12的连接部形成有锥状的台阶部14,绝缘子2通过该台阶部14卡定于主体配件3。
此外,在绝缘子2中沿着轴线CL1贯通形成有轴孔4,在该轴孔4的前端侧插入并固定有中心电极5。该中心电极5整体上形成为棒状(圆柱状),从绝缘子2的前端突出。此外,中心电极5通过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内层5A和由以镍(Ni)为主要成分的Ni合金构成的外层5B构成。此外,在上述中心电极5的前端部接合有由贵金属合金(例如铱合金、白金合金等)形成的圆柱状的贵金属端头31。
此外,在轴孔4的后端侧插入并固定有端子电极6。端子电极6包括沿着轴线CL1延伸的棒状的脚部6A和位于该脚部6A的后端侧且直径大于脚部6A的头部6B。此外,上述脚部6A插通于上述轴孔4,而上述头部6B从绝缘子2的后端露出。此外,为了在轴孔4中容易插通脚部6A,上述脚部6A的外径被设定为与轴孔4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预定的空隙。此外,脚部6A的前端部通过后述的玻璃密封层9固定于绝缘子2,由此端子电极6和绝缘子2被固定。
此外,在轴孔4的中心电极5与端子电极6之间,配置有圆柱状的电阻体7。该电阻体7的两端部经由导电性的玻璃密封层8、9与中心电极5和端子电极6分别电连接。
此外,主体配件3由低碳钢等金属形成为筒状,在其外周面形成有用于将火花塞1安装到内燃机或燃料电池改性器等燃烧装置的螺纹部(外螺纹部)15。此外,在螺纹部15的后端侧的外周面形成有基座部16,在螺纹部15后端的螺纹颈17中嵌入有环状的垫圈18。此外,在主体配件3的后端侧,设置有将火花塞1安装到燃烧装置上时用于使扳手等工具卡合的剖面六边形状的工具卡合部19,并且设置有用于在后端部保持绝缘子2的铆接部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螺纹部15的螺纹径比较小径化为M12以下。
此外,在主体配件3的内周面,设置有用于卡定绝缘子2的锥状的台阶部21。并且,绝缘子2从主体配件3的后端侧向前端侧插入,在自身的台阶部14卡定于主体配件3的台阶部21的状态下,将主体配件3的后端侧的开口部向径向内侧铆接,即形成上述铆接部20,从而绝缘子2被固定。另外,在绝缘子2及主体配件3双方的台阶部14、21之间夹设有圆环状的密封片22。由此,保持燃烧室内的气密性,防止进入到暴露于燃烧室内的绝缘子2的长脚部13与主体配件3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中的燃料气体向外部泄漏。
此外,为了完善基于铆接的密闭,在主体配件3的后端侧,在主体配件3与绝缘子2之间夹设有环状的环部件23、24,在环部件23、24之间填充有滑石(tacl)25的粉末。即,主体配件3通过密封片22、环部件23、24及滑石25保持绝缘子2。
此外,在主体配件3的前端部26上接合有接地电极27,该接地电极27的大致中间部分弯曲,从而其前端侧侧面与中心电极5的前端部相对。该接地电极27由Ni合金形成,在接地电极27的前端侧侧面与中心电极5的前端部(贵金属端头31)之间形成的火花放电间隙33中,在大致沿着轴线CL1的方向上进行火花放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轴线CL1的后端侧主体部10的长度比较长(例如30mm以上),随之,沿着轴线CL1的端子电极6的脚部6A的长度A比较长,达到35mm以上。
此外,上述端子电极6的头部6B被小型化,因此被设定为端子电极6的重心位于上述绝缘子2(轴孔4)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电极6的重心被设定为沿着轴线CL1从绝缘子2的后端向前端侧靠5mm以上的位置。
此外,端子电极6由具有导电性的高硬度合金(例如,铬钼钢)形成。由此,端子电极6的硬度为维氏硬度150Hv以上。另外,端子电极6的硬度可以如下求出。即,用包含轴线CL1的任意的面切开端子电极6而获得剖面。之后,从头部6B到脚部6A的前端部之间在等间隔的五点测定轴线CL1上的端子电极6的剖面的硬度。并且,计算所获得的五点的硬度的平均值,由此能够求出端子电极6的硬度。另外,作为硬度计,可以使用mitutoyo公司制造的硬度计AAV-501,作为压头,可以使用正四边锥型金刚石压头。此外,在上述硬度计中,试验力可以设为自动(例如980mN)。
此外,上述头部6B通过小型化其重量达到0.8g以下。此外,头部6B的沿着轴线CL1的长度为5mm以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中,沿着轴线CL1的从主体配件3的后端到端子电极6的后端的长度与沿着轴线CL1的全长为相同程度的现有的火花塞大致相同。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中,头部6B的长度比较短,为5mm以下,因此与沿着轴线CL1的全长为相同程度的现有的火花塞相比,后端侧主体部10更长。
此外,上述螺纹部15的螺纹径比较小,随之绝缘子2也被小径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端侧主体部10的外径D为9mm以下,后端侧主体部10的壁厚比较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端子电极6的头部6B的后端面形成为平坦状。并且,如图2所示,在端子电极6上安装用于提供电力的插头41时,作为通电路径的螺旋弹簧42的前端部与头部6B的后端面接触。
接着,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火花塞1的制造方法。
首先,预先加工主体配件3。即,通过对圆柱状的金属原材料(例如S17C或S25C之类的铁系原材料或不锈钢原材料)进行冷轧加工而形成贯通孔,制造大致形状。然后,通过实施切削加工而修整外形,得到主体配件中间体。
接着,在上述主体配件中间体的前端面电阻焊接直棒状的接地电极27。在进行该焊接时产生所谓的“塌边”,因此在去除该“塌边”之后,通过滚压成形来在主体配件中间体的预定部位形成螺纹部15。由此,获得焊接有接地电极27的主体配件3。此外,在焊接有接地电极27的主体配件3上实施镀锌或镀镍。另外,为了提高耐蚀性,也可以在其表面上进一步实施铬酸盐处理。
另一方面,与上述主体配件3分开而对绝缘子2进行成形加工。例如,使用以氧化铝为主体且含有粘合剂等的原料粉末,调制成形用基础造粒物,并使用其进行橡胶冲压成形,从而获得筒状的成形体。并且,对所获得的成形体实施研磨加工来调整外形,之后实施烧制加工,从而获得绝缘子2。
此外,与上述主体配件3、绝缘子2分开地,制造中心电极5。即,锻造加工中央部配置有用于提高散热性的铜合金等的Ni合金而制作中心电极5。接着,在中心电极5的前端部,通过激光焊接接合贵金属端头31。
此外,对由铬钼钢等高硬度合金构成的棒状部件实施锻造加工、切削加工,从而制作包括脚部6A及头部6B的端子电极6。
并且,如上所述获得的绝缘子2及中心电极5、电阻体7、端子电极6通过玻璃密封层8、9被密封固定。作为玻璃密封层8、9,通常混合调制硼硅酸玻璃和金属粉末,该调制而得到的物质以夹着电阻体7的方式注入到绝缘子2的轴孔4内之后,在从后方按压上述端子电极6的状态下,在烧制炉内烘烧。另外,此时也可以在绝缘子2的后端侧主体部10的表面同时烧制釉层,也可以预先形成釉层。此外,由于在烧制炉内进行加热,端子电极6的硬度略有下降,但即使在加热后,端子电极6按维氏硬度也具有150Hv以上的硬度。
之后,组装如上所述分别制作的具有中心电极5及端子电极6的绝缘子2和具有接地电极27的主体配件3。更具体而言,将形成为比较薄壁的主体配件3的后端侧的开口部向径向内侧铆接,即形成上述铆接部20,从而进行固定。
并且,最后弯曲接地电极27的大致中间部分,从而实施调整上述火花放电间隙33的大小的加工,获得上述的火花塞1。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端子电极6的重心位置位于绝缘子2(轴孔4)的内部,端子电极6的重心部分由轴孔4的外周面保持,并且沿着轴线CL1的从脚部6A的前端到重心位置的距离比较短。因此,能够显著降低随着内燃机等的动作,端子电极6以脚部6A的前端部为基点振动时对脚部6A施加的应力。其结果,能够更切实地防止端子电极6折损。
此外,由于能够防止端子电极6折损,并使脚部6A的长度A为35mm以上,因此能够进一步延长绝缘子2的后端侧主体部10。由此,即使对火花塞1的供给电压增大,也能够更切实地防止沿着绝缘子2(后端侧主体部10)表面的从端子电极6朝向主体配件3的电流泄漏,能够更切实地抑制由于放电异常引起的失火。
此外,由于端子电极6的头部6B从绝缘子的后端露出,因此能够更切实地电连接用于提供电力的插头41与头部6B之间。因此,能够更切实地向火花塞1施加电压,能够更切实地抑制放电异常的发生。
并且,端子电极6按维氏硬度具有150Hv以上的足够大的强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耐折损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端子电极6的头部6B的重量为0.8g以下,因此能够减小由于振动从脚部6A向绝缘子2施加的冲击。由此,即使是后端侧主体部10的外径D小径化为9mm以下的绝缘子2,也能够更切实地防止其破损。
此外,由于沿着轴线CL1的头部的长度较短,达到5mm以下,因此能够更切实地防止绝缘子2随着振动而破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中,虽然后端侧主体部10比较长,但如上所述,沿着轴线CL1的从主体配件3的后端到端子电极6的后端的长度与沿着轴线CL1的全长为相同程度的现有的火花塞大致相同。因此,能够直接使用以往使用的插头等。
接着,为了确认上述实施方式所实现的作用效果,制作多个具有硬度为120Hv或150Hv,且通过将头部变更为各种大小来将重心位置变更多次的端子电极的火花塞的样品,并对各样品进行耐冲击试验。另外,耐冲击试验的概要如下所述。首先,准备试验设备71,如图3所示,该试验设备71具有:衬套72,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在侧面具有多个火花塞安装用的内螺纹部75,并且被支撑为能够上下移动;弹簧73,从上方向下方对上述衬套72施力;以及多个凸轮74,与衬套72的底面接触,通过使该凸轮74旋转,能够使上述衬套72上下移动(图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且,在上述衬套72的内螺纹部75中安装样品之后,以对样品的端子电极施加的最大加速度为4000G的条件使衬套72上下移动,测量端子电极产生折损为止的时间(折损时间)。
图4是表示端子电极的重心位置与折损时间的关系的图表。另外,在图4中,用黑菱形(◆)描绘端子电极的硬度为120Hv的样品的试验结果,用白圆(○)描绘端子电极的硬度为150Hv的样品的试验结果。此外,各样品的端子电极的脚部的长度均设为45mm,绝缘子的后端侧主体部的外径设为10.5mm。此外,通过由碳素钢形成来将端子电极的硬度设为120Hv,通过由铬钼钢形成来将端子电极的硬度设为150Hv。此外,试验时间设为最长60分钟,对于经过60分钟时没有确认到端子电极折损的样品,在图4中将折损时间表示为60分钟。此外,端子电极的重心位置以绝缘子的后端为基准,沿着轴线将后端侧设为+侧,将前端侧设为-侧。例如,在端子电极的重心位于沿着轴线从绝缘子的后端向前端侧靠5mm的位置的情况下,重心位置为“-5mm”。
如图4所示,很明显重心位置大于0mm的样品即端子电极的重心位于绝缘子的外部的样品,不管端子电极的硬度大小是多少,从试验开始未达到10分钟时端子电极就发生了折损。这是因为,由于端子电极的重心部分(头部)没有被绝缘子支撑等,端子电极的头部振动导致对脚部施加的应力显著增大。
与之相对,可知重心位置设为0mm以下的样品即端子电极的重心位于绝缘子的内部的样品在从试验开始经过10分钟的时刻端子电极没有发生折损。这是因为,处于端子电极的重心部分被绝缘子保持的状态,此外端子电极的重心位置比较接近脚部的前端,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小随着振动对脚部施加的应力。
此外,尤其是端子电极的硬度设为150Hv的样品与端子电极的硬度设为120Hv的样品相比,发生折损为止的时间更长,得知具有更优良的耐折损性。
此外,确认了重心位置设为-5mm以下的样品,即使端子电极的硬度设为120Hv,也与持续60分钟施加振动无关地,端子电极没有发生折损。
以上,根据上述试验的结果可以认为,为了防止随着振动在端子电极上发生折损,优选的是端子电极的重心位于绝缘子的内部。此外,从更切实地防止端子电极折损的观点考虑,可以认为更优选的是,将端子电极的硬度设为150Hv以上,或者端子电极的重心位于沿着轴线从绝缘子的后端向前端侧靠5mm以上的位置。
接着,制作多个端子电极的头部沿轴线的长度设为5mm或8mm,且头部变更为各种重量的火花塞的样品,并对各样品进行上述耐冲击试验,测量绝缘子发生破损为止的时间(破损时间)。图5表示各样品的耐冲击试验的结果。另外,在图5中,用白圆(○)描绘头部的长度设为5mm的样品的试验结果,用黑菱形(◆)描绘头部的长度设为8mm的样品的试验结果。此外,各样品的绝缘子的后端侧主体部的外径均设为9mm,端子电极的脚部的长度均设为45mm,端子电极的硬度均设为150Hv。此外,端子电极的重心位置设为-5mm以下。此外,试验时间设为60分钟,对于经过60分钟时没有确认到绝缘子破损的样品,将图5中的破损时间设为60分钟。
如图5所示,头部的长度设为5mm的样品与头部的长度设为8mm的样品相比,能够进一步延长破损时间,换言之,得知绝缘子难以发生破损。这是因为,通过将头部的长度设为比较短,能够减小随着振动从端子电极的脚部向绝缘子施加的冲击。
此外,明确了对于头部的重量设为0.8g以下的样品,与头部的长度无关地,在从试验开始经过60分钟的时点绝缘子没有发生破损。
以上,根据上述试验的结果可以认为,为了防止随着振动在绝缘子上发生破损,优选的是将沿着轴线的头部的长度设为5mm以下。此外,从更切实地防止绝缘子破损的观点考虑,可以认为更优选的是,将头部的重量设为0.8g以下。
另外,也可以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内容,例如可以如下实施。当然也可以是以下没有例示的其他应用例、变更例。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端子电极6的头部6B的后端面形成为平坦状,但图6所示,也可以在头部62B上设置向轴线CL1方向后端侧延伸的突部62C,将该突部62C插入到螺旋弹簧42的前端部。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螺旋弹簧42相对于头部62B偏移,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磨损产生金属粉等。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端子电极6的头部6B在沿着轴线CL1的剖面中为矩形状,但端子电极6的头部6B的形状不限于此。因此,例如图7(a)所示,可以使头部63B的后端面成为弯曲面状而构成端子电极63,如图7(b)所示,也可以使头部64B成为剖面台形状而构成端子电极64。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端子电极6的金属材料,例示了铬钼钢,但端子电极6也可以由其他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记载,但也可以在后端侧主体部10上设置同心圆状的凹凸(所谓的波纹)。在该情况下,能过更切实地防止沿着后端侧主体部10的表面的电流泄漏(飞弧)。另外,如设置有波纹时那样后端侧主体部10的外径沿着轴线CL1不同的情况下,“后端侧主体部10的外径D”是指后端侧主体部10的外径的平均值。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中心电极5的前端部设置有贵金属端头31,但也可以省略贵金属端头31。另外,在省略了贵金属端头31的情况下,火花放电间隙33形成于中心电极5的前端部与接地电极27的前端侧侧面之间。
(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螺纹部15的螺纹径被小径化为M12以下,但螺纹部15的螺纹径不限定于M12以下。
(g)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工具卡合部19为剖面六边形状,但工具卡合部19的形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Bi-HEX(变形12边)形状[ISO22977:2005(E)]等。
标号说明
1-火花塞
2-绝缘子(绝缘体)
4-轴孔
6、62、63、64-端子电极
6A-脚部
6B、62B、63B、64B-头部
62C-突部
10-后端侧主体部
CL1-轴线

Claims (5)

1.一种火花塞,
包括:绝缘体,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轴孔;和
端子电极,具有插通于上述轴孔的后端侧的棒状的脚部以及从上述绝缘体的后端露出的头部,
上述脚部的前端部固定于上述绝缘体,并且上述脚部的沿着上述轴线的长度为35mm以上,
上述火花塞的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电极的重心位于上述绝缘体的内部,
上述端子电极的重心位于沿着上述轴线从上述绝缘体的后端向前端侧5mm以上的位置。
2.一种火花塞,
包括:绝缘体,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轴孔;和
端子电极,具有插通于上述轴孔的后端侧的棒状的脚部以及从上述绝缘体的后端露出的头部,
上述脚部的前端部固定于上述绝缘体,并且上述脚部的沿着上述轴线的长度为35mm以上,
上述火花塞的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电极的重心位于上述绝缘体的内部,
上述绝缘体的位于后端侧的后端侧主体部的外径为9mm以下,
上述头部的重量为0.8g以下。
3.一种火花塞,
包括:绝缘体,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轴孔;和
端子电极,具有插通于上述轴孔的后端侧的棒状的脚部以及从上述绝缘体的后端露出的头部,
上述脚部的前端部固定于上述绝缘体,并且上述脚部的沿着上述轴线的长度为35mm以上,
上述火花塞的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电极的重心位于上述绝缘体的内部,
上述绝缘体的位于后端侧的后端侧主体部的外径为9mm以下,
上述头部的沿着上述轴线的长度为5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电极的硬度在维氏硬度150Hv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端子电极的头部设置有向上述轴线方向后端侧延伸的突部。
CN201080040132.7A 2009-09-18 2010-08-20 火花塞 Active CN1024840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16621 2009-09-18
JP2009216621 2009-09-18
PCT/JP2010/064059 WO2011033902A1 (ja) 2009-09-18 2010-08-20 スパークプラ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4006A CN102484006A (zh) 2012-05-30
CN102484006B true CN102484006B (zh) 2014-12-10

Family

ID=43758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0132.7A Active CN102484006B (zh) 2009-09-18 2010-08-20 火花塞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23406B2 (zh)
EP (1) EP2469555B1 (zh)
JP (1) JP5167415B2 (zh)
KR (1) KR101371910B1 (zh)
CN (1) CN102484006B (zh)
WO (1) WO20110339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77157B2 (en) 2011-08-04 2015-07-07 Ngk Spark Plug Co., Ltd. Ignition plug having a rear trunk portion that provides sufficient strength
JP5393830B2 (ja) * 2012-03-28 2014-01-22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5778819B2 (ja) * 2013-05-09 2015-09-16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点火プラグ
JP5809673B2 (ja) * 2013-09-09 2015-11-11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点火プラグ
JP5996578B2 (ja) * 2014-05-21 2016-09-21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JP6328093B2 (ja) 2015-12-16 2018-05-23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DE102016219281B4 (de) 2016-10-05 2018-12-1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Zündvorrichtung mit einer Feder zur elektrischen Anbindung einer Zündkerze sowie Verbrennungsmotor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solchen
DE112016007439T5 (de) * 2016-12-29 2019-08-22 Cummins Inc. Versorgungsspannung eines gesteuerten Ionisationsstromes
JP6878359B2 (ja) * 2018-07-05 2021-05-26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09752623B (zh) * 2018-12-07 2024-07-12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一种用于模拟绝缘子破损缺陷引起架空线路故障的装置
JP7238530B2 (ja) * 2019-03-26 2023-03-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点火コイル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4483A (en) * 1979-09-14 1983-11-08 Ngk Spark Plug Co., Ltd. Spark plug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CN101517850A (zh) * 2006-08-03 2009-08-26 费德罗-莫格尔公司 整片外壳的高螺纹火花塞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694B2 (ja) 1988-05-09 1995-01-30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沿面ギャップ型イグナイタ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JP3211062B2 (ja) 1990-09-25 2001-09-25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スパークプラグ
US6130498A (en) 1997-12-26 2000-10-10 Denso Corporation Spark plug with specific measured parameters
JPH11242979A (ja) 1997-12-27 1999-09-07 Denso Corp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JP3711221B2 (ja) 1999-11-30 2005-11-02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4126854B2 (ja) * 2000-06-26 2008-07-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グロープラグ
JP3795374B2 (ja) 2001-10-31 2006-07-12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4133282B2 (ja) 2002-12-10 2008-08-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の配置構造
JP4625416B2 (ja) 2006-03-21 2011-02-02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WO2007121757A1 (en) * 2006-04-20 2007-11-01 Hosny Ibrahim Sabry Spark plug
US7795791B2 (en) 2006-08-03 2010-09-14 Federal-Mogul World Wide, Inc. One piece shell high thread spark plu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4483A (en) * 1979-09-14 1983-11-08 Ngk Spark Plug Co., Ltd. Spark plug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CN101517850A (zh) * 2006-08-03 2009-08-26 费德罗-莫格尔公司 整片外壳的高螺纹火花塞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13734A 2002.01.1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67415B2 (ja) 2013-03-21
KR101371910B1 (ko) 2014-03-07
EP2469555A4 (en) 2014-04-16
CN102484006A (zh) 2012-05-30
US20120169207A1 (en) 2012-07-05
EP2469555A1 (en) 2012-06-27
EP2469555B1 (en) 2018-10-31
JPWO2011033902A1 (ja) 2013-02-14
US8723406B2 (en) 2014-05-13
KR20120083426A (ko) 2012-07-25
WO2011033902A1 (ja) 2011-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4006B (zh) 火花塞
JP5048084B2 (ja) 14mmエクステンションスパークプラグ
US9124073B2 (en) Spark plug
JP4482589B2 (ja) プラズマジェット点火プラグ
US8395307B2 (en) Spark plug for preventing accumulation of carbon on an insulator
JPWO2008156035A1 (ja) プラズマジェット点火プラグおよびその点火装置
WO2021111719A1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EP2264844B1 (en) Spark plug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2916403B1 (en) Ignition plug
CN102948024B (zh) 等离子流火花塞
JP2012154312A (ja) プラズマジェット点火プラグの点火装置
JP5291659B2 (ja) 点火プラグ
CN103999306B (zh) 火花塞
JP6328093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US8922104B1 (en) Spark plug having an embedded tip that is prevented from detachment due to thermal stress
US9742157B2 (en) Spark plug
CN110011183A (zh) 火花塞
JP6411433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2014056653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6094346B2 (ja)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06981823B (zh) 火花塞
CN103715612A (zh) 火花塞
JP2013098171A (ja) アンダーカットを有する絶縁体を備えた点火プラ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