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7100B - 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及其固相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及其固相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7100B
CN102477100B CN 201010554255 CN201010554255A CN102477100B CN 102477100 B CN102477100 B CN 102477100B CN 201010554255 CN201010554255 CN 201010554255 CN 201010554255 A CN201010554255 A CN 201010554255A CN 102477100 B CN102477100 B CN 1024771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rch
esterification
mass ratio
reaction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542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7100A (zh
Inventor
陈广德
龚俊
刘晓平
宁会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RUITE MODIFIED STARC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RUITE MODIFIED STAR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RUITE MODIFIED STARC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ZHOU RUITE MODIFIED STAR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55425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771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77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7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7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7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淀粉变性技术领域,主要涉及淀粉的双重变性和固相制备方法。一种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其主要原料按重量份配比为:淀粉为1;酯化剂为0.03~0.3;催化剂为0.005~0.1;醚化剂为0.07~0.7;氢氧化钠为0.025~0.3;醇为0.09~0.25;水为0.01~0.15。本发明在催化剂作用下,在同一台反应釜中对淀粉进行酯化和醚化变性反应,制得同时具有酯化变性淀粉和醚化变性淀粉特性的双变性淀粉产品。本发明的特点是将酯化、醚化两种变性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采用固相反应、一步法制备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具有反应时间短,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无废液排放,对环境无污染。本发明的产品质量稳定,冷水中溶解速度快,粘度高,可用于建筑涂料,石油钻井,纺织及印花糊料等行业。

Description

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及其固相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淀粉变性技术领域,主要涉及淀粉的双重变性和固相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对淀粉变性的研究主要为单一变性,由于单一变性淀粉性能的局限性,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酯化- 醚化双变性淀粉既保持了酯化淀粉的特性,又表现出醚化淀粉的优点,具有冷水中溶解速度快,粘度高,糊液稳定性好,凝沉性弱等,可用于建筑涂料,石油钻井,纺织及印花糊料等行业。目前,国内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主要是溶液法,有水溶液法和有机溶剂法。水溶液法只能生产取代度小于0.1的产品。有机溶剂法需要用大量有机溶剂,溶剂回收难,回收率低,产品成本高。而且溶液法的另一共同缺点是反应时间长,废液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本发明是将淀粉的酯化、醚化两种变性方法有机结合,采用固相反应,一步反应法制备酯化- 醚化双变性淀粉的方法,国内外未见同类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酯化- 醚化双变性淀粉的固相制备方法。是指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淀粉依次经碱化、酯化、醚化反应,生成淀粉磷酸单酯和双酯混和物,然后继续与醚化剂反应生成酯化- 醚化双变性淀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其主要特点是:其主要原料按重量份配比为:
淀粉                   1;
酯化剂                 0.03~0.3;
催化剂                 0.005~0.1;
醚化剂                 0.07~0.7;
氢氧化钠               0.025~0.3;
醇                     0.09~0.25;
水                     0.01~0.15。
根据各种试剂加入的质量分数不同,产品的取代度不同,因此产品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不同。
所述的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所述的酯化剂包括有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三偏磷酸钠的一种或两种。当两种酯化剂共用时,重量比为: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1:2.0-2.7;三聚磷酸钠:三偏磷酸钠=1:0.67-0.83。
所述的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所述的催化剂包括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尿素的一种或三种。
所述的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所述的醚化剂为一氯乙酸或一氯乙酸钠。
所述的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所述的醇是甲醇、乙醇、丙醇或异丙醇。
所述的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所述的淀粉为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糯玉米淀粉、小麦淀粉。
所述的酯化- 醚化双变性淀粉的固相制备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步骤为:
①按淀粉:氢氧化钠:催化剂:醇:水=1:0.025~0.3:0.005~1:0.09~0.25:0.01~0.15的质量比,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强力搅拌,室温,碱化反应20~30min;
②然后按淀粉:酯化剂=1:0.03~0.3的质量比,将酯化剂加入步骤①的产物中,在35℃~40℃,强力搅拌下,使淀粉酯化反应60~80min;生成淀粉磷酸单酯和双酯混和物;
③将步骤②的产物加热到80℃,按淀粉:醚化剂=1:0.07~0.7的质量比,加入醚化剂,保持反应温度80℃~85℃,强力搅拌反应60~70min;得酯化- 醚化双变性淀粉。
所述的酯化- 醚化双变性淀粉的固相制备方法,还包括有步骤:
④将步骤③的产物,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
产品特征为白色粉末,含水率12%~15%,取代度为0.1~1.2。根据产品用途对产品进行净化处理。用于建筑涂料,石油钻井,纺织及印花糊料等行业,则不须进行任何处理。
若用于食品工业,将产品用75%的酒精水溶液浸泡60分钟,用冰醋酸中和、洗涤至pH值7~8,过滤、干燥,得纯净白色粉末状酯化- 醚化双变性淀粉。按食品使用要求进行测定,使其达到食品工业的使用标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对淀粉进行酯化反应引入磷酸酯基团,使其具有磷酸酯淀粉的特性。继续对其进行醚化反应引入羧甲基基团,生成一种新的双变性淀粉,既保持了酯化淀粉的特性,又表现出醚化淀粉的优点。本发明摒弃了传统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固相制备法,改变了溶液法反应时间长,溶剂回收难,回收率低,产品成本高,废液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缺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尿素等的一种或三种的存在对淀粉的酯化和醚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可显著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由无催化剂时的4~8h缩短到140~180min。
2.制备反应是在固体状态进行,不仅节约了有机溶剂,而且无废水、废液排放,对环境无污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
3.酯化- 醚化双变性淀粉的固相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生产周期短,产品收率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产成本高的难题。而且产品不需任何处理即能达到建筑涂料,石油钻井,纺织及印花糊料等行业的使用要求,便于推广应用。产品经75%的乙醇水溶液浸泡,用冰醋酸中和、洗涤、过滤、干燥后即符合食品工业中增稠剂的要求,产品应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按马铃薯淀粉:粉末氢氧化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尿素:85%的乙醇=1:0.1:0.005:0.05:0.2的质量比,室温搅拌反应20min。然后按马铃薯淀粉:酯化剂(三聚磷酸钠:三偏磷酸钠=1:0.83)=1:0.083的质量比加入酯化剂,强力搅拌下于35℃~40℃酯化反应60min。按马铃薯淀粉:一氯乙酸钠=1:0.22的质量比加入醚化剂,保持反应温度80℃~85℃,搅拌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末,含水率14%,取代度为0.32。
实施例2:
按马铃薯淀粉:粉末氢氧化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0%的乙醇=1:0.06:0.005:0.1的质量比加入到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室温搅拌反应20min。然后按马铃薯淀粉:三偏磷酸钠=1:0.03的质量比,35℃~40℃搅拌反应60min。按马铃薯淀粉:一氯乙酸=1:0.07的质量比加入醚化剂,保持反应温度80℃~85℃,强力搅拌,醚化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末,含水率12%,取代度为0.12。
实施例3:
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按马铃薯淀粉:粉状氢氧化钠: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尿素:85%的乙醇=1:0.17:0.005:0.08:0.25的质量比碱化淀粉,室温搅拌反应20min。然后按马铃薯淀粉:三聚磷酸钠=1:0.15的质量比,35℃~40℃强力搅拌,酯化反应60min。按马铃薯淀粉:一氯乙酸钠=1:0.36的质量比,保持反应温度80℃~85℃,搅拌醚化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状,含水率14%,取代度为0.55。
实施例4:
按马铃薯淀粉:粉状氢氧化钠: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尿素:异丙醇:水=1:0.3:0.01:0.01:0.08:0.25:0.05的质量比,加入到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室温搅拌反应20min。然后按马铃薯淀粉:焦磷酸钠=1:0.3的质量比,在35℃~40℃,强力搅拌下,酯化反应60min。按马铃薯淀粉:一氯乙酸钠=1:0.7的质量比,在80℃~85℃,强力搅拌下醚化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状,含水率15%,取代度为1.17。
实施例5:
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按马铃薯淀粉:粉状氢氧化钠:丙醇:水=1:0.18:0.2;0.06的质量比,室温碱化反应20min。按马铃薯淀粉:催化剂(0.00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05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0.05份尿素):酯化剂(三聚磷酸钠:三偏磷酸钠=0.15:0.12)=1:0.06:0.27的质量比,在35℃~40℃下,搅拌酯化反应60min。按马铃薯淀粉:一氯乙酸钠=1:0.38的质量比,保持反应温度80℃~85℃,搅拌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状,含水率15%,取代度为0.61。
实施例6:
按糯玉米淀粉:粉状氢氧化钠:催化剂(0.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5份尿素):95%的乙醇=1:0.16:0.06:0.2的质量比,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搅拌反应20min 。按糯玉米淀粉:酯化剂(三聚磷酸钠:三偏磷酸钠=0.15:0.12):水=1:0.27: 0.05的质量比,在强力搅拌下,35℃~40℃酯化反应60min。按糯玉米淀粉:一氯乙酸钠=1:0.35的质量比,保持反应温度80℃~85℃,强力搅拌,醚化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状,含水率13%,取代度为0.58。
实施例7:
按玉米淀粉:粉末氢氧化钠:催化剂(0.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份尿素):85%的乙醇=1:0.1:0.055:0.2的质量比,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室温搅拌反应20min。然后按玉米淀粉:酯化剂(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1:2)=1:0.075的质量比,在35℃~40℃,搅拌反应30min。按玉米淀粉:一氯乙酸钠=1:0.22的质量比,保持反应温度80℃~85℃,搅拌反应8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末,含水率14%,取代度为0.32。
实施例8:
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按木薯淀粉:粉末氢氧化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尿素:甲醇:水=1:0.025:0.005:0.02:0.2:0.15的质量比,室温搅拌反应20min。按木薯淀粉:焦磷酸钠=1:0.03的质量比,在35℃~40℃,强力搅拌下酯化反应60min。然后按木薯淀粉:一氯乙酸钠=1:0.07的质量比,保持反应温度80℃~85℃,强力搅拌,醚化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末,含水率14%,取代度为0.10。
实施例9:
按小麦淀粉:粉末氢氧化钠:催化剂(0.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4份尿素):85%的乙醇=1:0.1:0.05:0.22的质量比,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室温搅拌反应20min。按小麦淀粉:焦磷酸钠=1:0.1的质量比,在35℃~40℃,强力搅拌下反应60min。然后按小麦淀粉:一氯乙酸=1:0.12的质量比,保持反应温度80℃~85℃,强力搅拌,醚化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末,含水率13%,取代度为0.22。
实施例10:
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按马铃薯淀粉:粉状氢氧化钠:催化剂(1.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6份尿素): 95%的乙醇:水=1:0.22:0.09:0.09:0.015的质量比,室温搅拌反应20min。按马铃薯淀粉:焦磷酸钠,=1:0.2的质量比,在35℃~40℃,强力搅拌下酯化反应60min。然后按马铃薯淀粉:一氯乙酸钠=1:0.62的质量比,保持反应温度80℃~85℃,强力搅拌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状,含水率14%,取代度为0.89。
实施例11:
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按糯玉米淀粉:粉状氢氧化钠:催化剂(1.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7份尿素): 95%的乙醇:水=1:0.30:0.10:0.25:0.05的质量比,室温搅拌反应20min。按糯玉米淀粉:酯化剂(三聚磷酸钠:三偏磷酸钠=1:0.83)=1:0.3的质量比,在35℃~40℃,强力搅拌下酯化反应60min。然后按糯玉米淀粉:一氯乙酸钠=1:0.70的质量比,保持反应温度80℃~85℃,强力搅拌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状,含水率15%,取代度为1.12。
实施例12:
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按木薯淀粉:粉状氢氧化钠:催化剂(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份尿素): 95%的乙醇:水=1:0.16:0.06:0.15:0.05的质量比,室温搅拌反应20min。按木薯淀粉:酯化剂(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1:2.7)=1:0.185的质量比,在35℃~40℃,强力搅拌下酯化反应60min。然后按木薯淀粉:一氯乙酸=1:0.10的质量比,保持反应温度80℃~85℃,强力搅拌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状,含水率12%,取代度为0.28。
实施例13:
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按木薯淀粉:粉状氢氧化钠:催化剂(1.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7份尿素): 95%的乙醇:水=1:0.22:0.1:0.1:0.05的质量比,室温搅拌反应20min。按木薯淀粉:酯化剂(三聚磷酸钠:三偏磷酸钠=1:0.67)=1:0.25的质量比,在35℃~40℃,强力搅拌下酯化反应60min。然后按木薯淀粉:一氯乙酸钠=1:0.58的质量比,保持反应温度80℃~85℃,强力搅拌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状,含水率14%,取代度为0.85。
实施例14:
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按玉米淀粉:粉状氢氧化钠:催化剂(1.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失水山梨醇油酸酯,7份尿素): 异丙醇:水=1:0.3:0.1:0.25:0.05的质量比,室温搅拌反应20min。按玉米淀粉:焦磷酸钠=1:0.3的质量比,在35℃~40℃,强力搅拌下酯化反应60min。然后按玉米淀粉:一氯乙酸钠=1:0.7的质量比,保持反应温度80℃~85℃,强力搅拌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状,含水率13%,取代度为1.15。
实施例15:
按小麦淀粉:粉末氢氧化钠:催化剂(1.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失水山梨醇油酸酯,7份尿素):95%的乙醇:水=1:0.2:0.1:0.1:0.05的质量比加入到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室温搅拌反应20min。然后按小麦淀粉:酯化剂(三聚磷酸钠:三偏磷酸钠=1:0.76)=1:0.3的质量比,35℃~40℃搅拌反应60min。按小麦淀粉:一氯乙酸钠=1:0.55的质量比加入醚化剂,保持反应温度80℃~85℃,强力搅拌,醚化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末,含水率14%,取代度为0.82。
实施例16:
按糯玉米淀粉:粉末氢氧化钠:催化剂(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6份尿素):95%的乙醇:水=1:0.3:0.08:0.1:0.03的质量比加入到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室温搅拌反应20min。然后按糯玉米淀粉:酯化剂(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1:2.1)=1:0.25的质量比,35℃~40℃搅拌反应60min。按糯玉米淀粉:一氯乙酸=1:0.3的质量比加入醚化剂,保持反应温度80℃~85℃,强力搅拌,醚化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末,含水率12%,取代度为0.72。
实施例17:
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按小麦淀粉:粉状氢氧化钠:催化剂(1份失水山梨醇油酸酯,5份尿素): 甲醇:水=1:0.025:0.055:0.1:0.15的质量比,室温搅拌反应20min。按小麦淀粉:三聚磷酸钠=1:0.03的质量比,在35℃~40℃,强力搅拌下酯化反应60min。然后按小麦淀粉:一氯乙酸钠=1:0.07的质量比,保持反应温度80℃~85℃,强力搅拌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状,含水率14%,取代度为0.10。
实施例18:
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按马铃薯淀粉:粉状氢氧化钠:催化剂(1份失水山梨醇油酸酯,5份尿素): 甲醇:水=1:0.15:0.055:0.1:0.1的质量比,室温搅拌反应20min。按马铃薯淀粉:酯化剂(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1:2.3)=1:0.3的质量比,在35℃~40℃,强力搅拌下酯化反应60min。然后按马铃薯淀粉:一氯乙酸钠=1:0.2的质量比,保持反应温度80℃~85℃,强力搅拌反应60min,放出物料,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状,含水率15%,取代度为0.51。
实施例19:将上述实施例1至18中,淀粉选择玉米、木薯、马铃薯、糯玉米、小麦淀粉,其余原料的配比根据产品取代度不同而不同、工艺条件不变,物料,粉碎后过筛,包装。产品为白色粉状。
实施例20:将上述实施例1至18中的产品,用75%的酒精水溶液浸泡60分钟,用冰醋酸中和、洗涤至pH值7~8,过滤,干燥,得纯净白色粉末状酯化- 醚化双变性淀粉,按食品工业的使用要求进行测定,使其达到食品工业的使用标准,用于食品增稠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其特征是:其主要原料按重量份配比为:
淀粉                   1;
酯化剂                 0.03~0.3;
催化剂                 0.005~0.1;
醚化剂                 0.07~0.7;
氢氧化钠               0.025~0.3;
醇                     0.09~0.25;
水                     0.01~0.15;
其中,所述的酯化剂包括有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焦磷酸钠、三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催化剂包括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尿素的一种或三种;所述的醚化剂为一氯乙酸或一氯乙酸钠;所述的醇是甲醇、乙醇、丙醇或异丙醇;所述的淀粉为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糯玉米淀粉、小麦淀粉;
所述的酯化- 醚化双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①按淀粉:氢氧化钠:催化剂:醇:水=1:0.025~0.3:0.005~1:0.09~0.25:0.01~0.15的质量比,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强力搅拌,室温,碱化反应20~30min;
②然后按淀粉:酯化剂=1:0.03~0.3的质量比,将酯化剂加入步骤①的产物中,在35℃~40℃,强力搅拌下,使淀粉酯化反应60~80min;
③将步骤②的产物加热到80℃,按淀粉:醚化剂=1:0.07~0.7的质量比,加入醚化剂,保持反应温度80℃~85℃,强力搅拌反应60~70min;得酯化- 醚化双变性淀粉。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酯化- 醚化双变性淀粉的固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①按淀粉:氢氧化钠:催化剂:醇:水=1:0.025~0.3:0.005~1:0.09~0.25:0.01~0.15的质量比,在具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强力搅拌,室温,碱化反应20~30min;
②然后按淀粉:酯化剂=1:0.03~0.3的质量比,将酯化剂加入步骤①的产物中,在35℃~40℃,强力搅拌下,使淀粉酯化反应60~80min;
③将步骤②的产物加热到80℃,按淀粉:醚化剂=1:0.07~0.7的质量比,加入醚化剂,保持反应温度80℃~85℃,强力搅拌反应60~70min;得酯化- 醚化双变性淀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酯化- 醚化双变性淀粉的固相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步骤:
④将步骤③的产物,粉碎后过60目筛,包装;
或用75%的酒精水溶液浸泡60分钟,用冰醋酸中和、洗涤至pH值7~8,过滤、干燥,得纯净白色粉末状酯化- 醚化双变性淀粉。
CN 201010554255 2010-11-23 2010-11-23 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及其固相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477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54255 CN102477100B (zh) 2010-11-23 2010-11-23 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及其固相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54255 CN102477100B (zh) 2010-11-23 2010-11-23 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及其固相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7100A CN102477100A (zh) 2012-05-30
CN102477100B true CN102477100B (zh) 2013-12-25

Family

ID=46089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54255 Active CN102477100B (zh) 2010-11-23 2010-11-23 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及其固相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771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3255B (zh) * 2012-11-26 2017-12-19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微波辐射法制备生物基减水剂的方法
CN103242459B (zh) * 2013-05-27 2015-07-15 江西鑫川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交联两性淀粉及制备方法
CN104529479B (zh) * 2014-12-10 2017-08-25 景德镇陶瓷大学 一种高效陶瓷坯体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和应用
CN105330757B (zh) * 2015-12-14 2019-04-16 上海雅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制备方法
JP7188776B2 (ja) * 2017-02-28 2022-12-13 セルディア・プロダクションズ・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アクリル化デンプン誘導体およびその使用
CN107286263B (zh) * 2017-07-24 2020-10-23 西达(无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水两亲性淀粉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869056A (zh) * 2017-11-30 2018-04-03 天峨县平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上浆剂木薯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
CN108164609B (zh) * 2017-12-19 2020-05-12 广州市高士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羧甲基乙酰基醚酯化协同复合改性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14641A (zh) * 2018-06-08 2018-11-30 山东拓普精化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人造棉的印花糊料
CN110172105B (zh) * 2019-05-22 2021-09-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提高干法/半干法淀粉与醚化剂反应效率的方法
CN116041557A (zh) * 2022-12-29 2023-05-02 西藏阿尼朵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双酯化淀粉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淀粉基阻燃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3310A (en) * 1972-11-24 1974-02-19 Hubinger Co Amphoteric starch and preparation and uses therefor
CN1281920A (zh) * 1999-07-27 2001-01-31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 非木材纤维纸张增强剂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3310A (en) * 1972-11-24 1974-02-19 Hubinger Co Amphoteric starch and preparation and uses therefor
CN1281920A (zh) * 1999-07-27 2001-01-31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 非木材纤维纸张增强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7100A (zh) 2012-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7100B (zh) 酯化-醚化双变性淀粉及其固相制备方法
CN1939932A (zh) 一种水溶性两性淀粉的合成方法
CN100455601C (zh) 纤维素醚的制备方法
CN101250230A (zh) 羟乙基纤维素的制备方法
CN103554281B (zh) 一种低粘度木薯复合变性淀粉制备方法
CN104592400A (zh) 一种微晶纤维素的制备方法
CN101831262A (zh) 特种玉米生物质基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50176B (zh) 一种多基团交联改性羟丙基淀粉醚的制备方法
CN103113478A (zh) 一步法进行交联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
CN101747441A (zh) 高取代度高粘度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制备方法
CN105330757A (zh) 一种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制备方法
CN101357994B (zh) 高取代度羧甲基木粉及其生产方法
CN103204956A (zh) 一种几丁聚糖的制备方法
CN103319616A (zh) 羟乙基辛烯基琥珀酸酯塔拉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4897A (zh) 高取代度羧甲基糯米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683417A (zh) 一种高取代度羟烷基淀粉的制备方法
CN100484961C (zh) 一种辐射引发制备阳离子淀粉的方法
CN104844726A (zh) 一种海藻酸镁的生产工艺
CN104311682A (zh) 一种药用羧甲基淀粉的生产方法
CN106749712B (zh) 一种半干法制备羧甲基淀粉的方法
CN101423588A (zh) 一种生产高吸水树脂的工业合成方法
CN102276733B (zh) 一种高取代度乙基纤维素的制备方法
CN1490337A (zh) 超高粘度羧甲基淀粉钠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75892A (zh) 一种聚阴离子纤维素的制备方法
CN101830991A (zh) 羧甲基纤维素水媒法快速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