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0580B - 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0580B
CN102470580B CN200980160721.6A CN200980160721A CN102470580B CN 102470580 B CN102470580 B CN 102470580B CN 200980160721 A CN200980160721 A CN 200980160721A CN 102470580 B CN102470580 B CN 1024705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w ring
mould
switching mechanism
injection moulding
material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07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0580A (zh
Inventor
宫川智志
加藤直纪
大关泰明
松下博乙
佐治政光
大河内康夫
苅谷俊彦
久保田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 MHI Pla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lastic Techo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lastic Techo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lastic Techo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0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0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0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05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5/1615The materials being injected at different moulding stations
    • B29C45/1628The materials being injected at different moulding stations using a mould carrier rotatable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axis of the mould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3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高效地进行模具的加热且在合模时防止模具彼此干涉,并且有效地防止腔室温度的过冲。在具有将不同的树脂材分别可塑化而射出填充的2组第一射出单元、第二射出单元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中,在由二次侧的第一射出单元侧进行射出成型前,在由一次侧的第二射出单元侧进行射出成型后而在旋转拉模板的180度旋转结束前的期间开始模具的加热。另外,在加热开始后而旋转拉模板的180度旋转结束前即进行合模前,将模具温度维持在设定成比加热开始时的模具温度高且比射出时的模具温度低的温度区域内。

Description

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得到将不同的材质、不同的颜色组合而成的成型品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
背景技术
存在为了得到由互不相同的多种材质、互不相同的多种颜色的材料构成的成型品而使用具有一次侧的腔室和二次侧的腔室的注塑成型机的手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该注塑成型机具有:固定拉模板、能够相对于固定拉模板接近或远离的可动拉模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拉模板和可动拉模板之间的旋转拉模板。在固定拉模板和可动拉模板上分别安装有模具。以与所述固定拉模板的模具、可动拉模板的模具对置的方式在旋转拉模板的两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模具。旋转拉模板设置成能够旋转,通过使旋转拉模板旋转,从而使设置在其两表面上的模具分别与固定拉模板的模具和可动拉模板的模具交替对置。
然后,首先,在使旋转拉模板的一方的模具与可动拉模板的模具对置的状态下对形成在双方之间的一次侧的腔室射出第一树脂而加压成型。接着,保持使得到的成型品附着在旋转拉模板的模具上的状态使旋转拉模板旋转而与固定拉模板的模具对置。然后,向在固定拉模板的模具与旋转拉模板的模具之间形成的二次侧的腔室射出第二树脂而加压成型。
如此,能够得到由彼此材质和颜色不同的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构成的成型品。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3-512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68223号公报
近年来,一直使用以下手法,即,在射出树脂时对模具进行加热而提高树脂的流动性,在树脂到达腔室的各角后冷却模具而使腔室内的树脂冷却,从而高精度地进行图案转印。
在将这样进行模具的温度控制的手法适用在上述那样的具有多个腔室的双材料用的注塑成型机时,存在以下所述的问题。
在二次侧的腔室,模具的加热必须在合模也就是将旋转拉模板的模具与固定拉模板的模具闭合后开始。这是因为,当在模打开的状态下对模具进行加热时,由于膨胀量的不同等可能导致在要闭合旋转拉模板的模具与固定拉模板的模具时双方的模具发生干涉。然而,若在关闭模具后开始加热,则加热需要花费时间,妨碍生产性的提高。
而且,如果在打开模的状态下对模具进行加热,则模具使该热量的一部分向周围的气氛中扩散。因此,必须对模具施加包含模具向周围的气氛中扩散的热量的过多的热量。如果在该状态下闭合模,则虽然来自模具的热量向腔室扩散,但由于腔室是封闭空间,因此与打开模的状态相比散热量较小。其结果是,在闭合模时模具的温度急剧上升,由此腔室温度超过预先确定的目标温度,这成为导致成型不良等的主要因素。如此,所谓的过冲(overshoot)现象在越急速进行加热时越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这样的技术问题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地进行模具的加热并且在闭合模时防止模具彼此干涉而能够有效地防止腔室温度的过冲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拉模板,其安装有第一模具;第二拉模板,其安装有第二模具,且与第一拉模板对置;反转台,其设置在第二拉模板与第一拉模板之间;旋转拉模板,其能够旋转180度地设置在反转台上,且在两表面上分别安装有与第二模具和第一模具交替对置的旋转模具;第一模开闭机构,其能够使第一拉模板和第二拉模板在彼此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相对开闭;第二模开闭机构,其能够使第一拉模板和旋转拉模板在与第二拉模板相同的方向上相对开闭;锁模机构,其对第一拉模板、第二拉模板、旋转拉模板进行锁模;第一射出单元,其向在第一模具和与该第一模具对置的旋转模具之间形成的第一腔室射出填充被可塑化的树脂材料;第二射出单元,其向在第二模具和与该第二模具对置的旋转模具之间形成的第二腔室射出填充被可塑化的树脂材料;加热装置,其对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旋转模具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加热;冷却装置,其对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旋转模具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冷却;控制部,其对加热装置及冷却装置进行控制,在由第一射出单元或第二射出单元进行注塑成型结束后,为了由第二射出单元或第一射出单元进行射出填充而在使反转台旋转180度之前,控制部对加热装置发出加热开始指令,开始第一腔室及/或第二腔室的加热,在反转台的旋转结束前加热至预先确定的温度。
在第一射出单元或第二射出单元的射出成型结束后,为了在第二射出单元或第一射出单元进行射出填充而使反转台旋转180度之前,利用加热装置开始对第一腔室及/或第二腔室的加热,由此能够缩短在使反转台旋转180度后利用加热装置加热第一腔室及/或第二腔室所需要的时间。并且,通过使反转台的旋转结束前的加热停留在预先确定的温度,从而在使反转台旋转180度后,将第一模具和与该第一模具对置的旋转模具及将第二模具和与该第二模具对置的旋转模具合模时,防止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旋转模具的温度彼此发生干涉。
在此,第一拉模板、第二拉模板、旋转拉模板只要能够彼此接近或远离而进行模开闭,则可以为任意结构。
例如,第一拉模板是固定在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的基台上的固定拉模板,第二拉模板是能够在相对于固定拉模板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移动的可动拉模板,第一模开闭机构通过使可动拉模板相对于固定拉模板进行模开闭而能够使固定拉模板和可动拉模板在彼此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相对开闭,第二模开闭机构通过使旋转拉模板相对于固定拉模板进行模开闭而能够使固定拉模板和旋转拉模板在与可动拉模板相同的方向上相对开闭。
另外,第一拉模板及第二拉模板各自能够相对于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的基台而在使第一拉模板与第二拉模板彼此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移动,反转台相对于基台而在使第一拉模板与第二拉模板彼此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固定,第一模开闭机构通过使第一拉模板相对于反转台接近或远离而进行模开闭,第二模开闭机构通过使第二拉模板相对于反转台接近或远离而进行模开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射出单元、第二射出单元的射出顺序是任意的。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可以将不同颜色、不同材料、不同成型方法组合。另外,加热可以在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中进行。同样地,加热装置只要形成在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旋转模具中的至少一个上即可。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加热装置是向在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旋转模具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热介质通路供给加热介质而对第一腔室及/或第二腔室进行加热的加热介质供给装置,冷却装置是向热介质通路供给冷却介质而对第一腔室及/或第二腔室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供给装置,控制部控制加热介质供给装置及冷却介质供给装置中的加热介质及冷却介质的供给。
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加热装置是在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旋转模具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电气式或电磁式加热装置,冷却装置是向在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旋转模具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热介质通路供给冷却介质而对第一腔室及/或第二腔室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供给装置,控制部控制电气式或电磁式加热装置中的电的供给和冷却介质供给装置中的冷却介质的供给。如此,通过使加热装置为电气式或电磁式加热装置,从而能够使向旋转模具供给热介质的供给路仅为冷却介质用的供给路,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防止介质向外部的泄漏或介质流路间的相互泄漏的密封结构,进而在将热介质的流路内置于反转台的情况下,能够缩小反转台的大小,有助于设计的容易化和成本降低。
另外,优选,在由第一射出单元或第二射出单元进行射出成型结束后且由第二射出单元或第一射出单元进行射出填充前使反转台旋转180度的期间,控制部将第一腔室及/或第二腔室维持在预先确定的温度区域内,从而可靠地避免固定侧模具、可动侧模具、旋转模具的温度变得过高,并且能够高效地进行使反转台旋转180度后的加热。
此外,若对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成型装置进行说明可知,从2组射出单元向由可动盘的模具、固定盘的模具、设置在两盘之间的旋转盘的两侧面的模具形成的2个腔室中的一次侧射出成型一方的树脂材料,使旋转盘旋转180度而向二次侧的腔室射出另一方的树脂材料而将双材(两种材料)一体成型。在这样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中,旋转盘的移动通过固有的液压工作缸进行,可动盘的开闭通过由贯通可动盘、旋转盘、固定盘设置的连结杆的端部的活塞与固定设置在固定盘上的工作缸构成的液压工作缸进行,旋转盘的旋转通过非特定的旋转驱动机构进行。另外,在将可动盘、旋转盘、固定盘合模后的锁模通过由内置于固定盘中的大径的液压工作缸和能够在该工作缸内滑动的活塞构成的锁模工作缸进行,但该大径的活塞具有能够相对于连结杆装卸的功能。
基于该注塑成型机的成型作用为,利用固有的液压工作缸将旋转盘向固定盘侧拉拽,通过设置在连结杆的端部与固定盘间的液压工作缸使可动盘向固定盘侧移动而进行合模。利用上述的锁模工作缸将可动盘、旋转盘共同闭锁而使工作油升压从而锁模,从1个射出单元向一次侧的腔室射出成型一方的树脂材料。然后,使旋转盘反转180度而再度将可动盘、旋转盘共同闭锁,从另一射出单元向二次侧的腔室射出另一方的树脂材料而将双材一体成型。
此外,专利文献1的现有例利用液压工作缸来进行可动盘、旋转盘的模开闭,但模盘重量大。因此,与开动中的工作油的温度变化对应的精度高的速度和位置的控制困难,在高速地进行模开闭时,模具可能会破损。另外,如果利用共有液压泵的液压系统使可动盘的模开闭和旋转盘的模开闭并行动作,则伴随动作的液压变动对彼此产生影响。因此,向各模开闭用液压工作缸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不稳定,动作可能产生偏差,基于液压工作缸的模开闭动作的高速化不容易。对于旋转盘的旋转驱动机构虽未言及,但旋转盘也重量大且旋转力矩大,因此在使用液压工作缸或液压电机时也存在上述同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标准的模具进行更换的旋转模盘和在使可动盘、旋转盘的模开闭高速动作时也能够进行高精度高且稳定的开闭运转的模盘驱动机构。
因此,本发明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可以构成为,锁模机构通过液压工作缸进行驱动,第一模开闭机构及第二模开闭机构分别通过电动机进行驱动。
另外,可以构成为,第一模开闭机构具备由电动机驱动的滚珠丝杠轴、安装在第二拉模板上而与滚珠丝杠轴螺合的滚珠丝杠螺母,第二模开闭机构具备由电动机驱动的滚珠丝杠轴、安装在反转台上而与滚珠丝杠轴螺合的滚珠丝杠螺母。
也可以构成为,第一模开闭机构具备由固定在第一拉模板或双材成型用射出成型机的基台上的电动机驱动的滚珠丝杠轴和安装在第二拉模板上而与滚珠丝杠轴螺合的滚珠丝杠螺母。
也可以构成为,第一模开闭机构具备:滚珠丝杠轴,其由固定在反转台上的电动机驱动,且经由球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固定设置于反转台上的支承台上;滚珠丝杠螺母,其固定设置在第二拉模板上而与滚珠丝杠轴螺合。
也可以构成为,还具备分别对第一模开闭机构及第二模开闭机构的电动机的动作进行反馈控制的控制装置。
此时,优选各电动机的至少一个为伺服电机。
优选,在进行反馈控制的速度控制时,加速时或减速时的速度控制以恒定的加速度按照一次直线地进行加速或减速。另外,从加速控制向恒定速度控制的切换时或从恒定速度控制向减速控制的切换时的速度控制优选,加速和恒定速度或恒定速度和减速的各一次直线速度分别按照成为切线的二次曲线来进行速度控制。
另外,也可以在旋转拉模板内具备模具内的成型品突出动作、可动模具镶块动作、门阀动作等模具内可动构件动作的驱动装置。
进而,也可以具备在成型品突出装置的动作控制时能够通过无线来发送接收控制信号的通信装置。
本发明也可以为一种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上述那样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进行第一拉模板和第二拉模板与旋转拉模板的合模、锁模、熔融树脂的射出填充、冷却、第一拉模板和第二拉模板与旋转拉模板的开模移动、旋转拉模板的180度旋转、第一拉模板和第二拉模板与旋转拉模板的再合模、锁模的成型工序中,以使第一拉模板和第二拉模板与旋转拉模板的模开闭移动时间成为最短的方式利用电动机控制加速、速度维持、减速。
另外,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的控制方法的特征也可以为,在利用上述那样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使反转台上的旋转拉模板旋转180度时,旋转时间成为最短的方式利用电动机控制旋转加速、旋转速度维持、旋转减速。
进而优选,使相对移动中的第一拉模板、第二拉模板或旋转拉模板停止所需要的距离为防止碰撞距离,监视第一拉模板、第二拉模板及模具与旋转拉模板及模具各自的移动前端位置,在两拉模板或各自的模具的移动前端的相对位置进入防止碰撞距离后自动地使移动中的接近的一方的拉模板减速或停止,由此防止第一拉模板、第二拉模板和旋转拉模板的开闭移动时的碰撞。
另外优选,在并行地进行第一拉模板、第二拉模板和旋转拉模板的开闭移动、旋转拉模板旋转时,根据第二拉模板相对于第一拉模板的位置及旋转拉模板的位置、旋转角度和各模具的形状尺寸值算出旋转拉模板旋转中的旋转拉模板或其模具与第一拉模板或其模具以及旋转拉模板或其模具与第二拉模板或其模具间的相对距离,在进入防止碰撞距离后自动地使接近的一方的拉模板的移动或旋转拉模板的旋转减速或停止。
通过如上述这样使模开闭电动化,顺畅地进行加速、减速,从而提高第一拉模板、第二拉模板、旋转拉模板的相对移动时的速度精度和位置精度,在高速运转时也能够避开碰撞而防止冲击导致的模具的破损。
反转的高速化和用于反转的模开闭时间的缩短能够缩短成型品暴露于大气中的时间,能抑制成型品的温度下降所伴随的不良情况。在成型品暴露于大气中时,成型品的表面温度下降,用于实现双材一体化成型的双材的密封性降低,成型品暴露于大气中的时间在实用上为40秒至50秒左右,优选为30秒以下。更优选为20秒以下。另外,旋转停止位置的高精度控制具有容易可靠地进行与定位销的嵌合的效果。进而,通过电动驱动大部分的拉模板的动作,能够使成型装置的整备(clean)性良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高效地进行模具的加热并同时防止合模时模具彼此干涉,并且防止腔室温度的过冲。
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使模开闭电动化而顺畅地进行加速、减速,从而提高第一拉模板、第二拉模板、旋转拉模板的相对移动时的速度精度和位置精度,在高速运转时也能够避免碰撞而防止冲击导致的模具的破损。
另外,为了进行基于第二拉模板和旋转拉模板相对于第一拉模板的相对移动的开闭而分别设置专用的移动机构(滚珠丝杠轴、滚珠丝杠螺母、伺服电机等),因此能够同时进行第二拉模板和旋转拉模板相对于第一拉模板的同时移动。并且,能够考虑第二拉模板和旋转拉模板的相对位置地在与成型品取出装置连接的同时分别高精度地控制模开闭,因此有助于成型循环的缩短化,模具的位置的再现性良好,因此能够避免成型品取出时的卡盘错位(chuck miss)。
另外,通过电动驱动旋转拉模板的反转并顺畅地进行旋转的加速·减速,从而在反转驱动的旋转开始时,抑制旋转停止时的振动的控制和高速旋转的控制变得容易。由此,即使并行地进行第二拉模板、旋转拉模板相对于第一拉模板的开闭动作和旋转拉模板的旋转动作,也能够进行避免接触和碰撞的位置控制,能够使成型高循环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的旋转拉模板的旋转动作的图。
图4是表示图2的旋转拉模板的简要结构的X-X向视侧视图。
图5是第二射出单元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用于对模具进行加热或冷却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用于对模具进行加热或冷却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射出成型动作及模具温度控制例的图。
图9是旋转拉模板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A-A剖视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的拉模板开闭时的防止碰撞方法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拉模板的简要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拉模板的简要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非由该实施例限定。另外,在下述实施例的构成要件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或实质上相同的要件。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10的基台1的一端以固定状态设置有安装有固定侧模具(第一模具)4的固定拉模板2。在基台1上可移动地载置有与固定拉模板2对置的安装有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的旋转拉模板(第一拉模板)9和安装有可动侧模具(第二模具)5的可动拉模板(第二拉模板)3。
载置有可动拉模板3和旋转拉模板9的反转台7被固定设置在基台1上的导轨19引导而能够在基台1上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可动拉模板3和反转台7被导轨19引导而进行移动,但在本发明中,使用例如滑动板等也完全没有实用上的障碍。
接下来,对可动拉模板3、旋转拉模板9的开闭机构和旋转拉模板9的旋转机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10中,对于以其中心轴线为基准而左右对称地设置的构件,在图中对一方侧标注符号。
如图2所示,在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10的两侧对称地成对设置的可动拉模板开闭机构(第一模开闭机构)14包括:固定设置在基台1或固定拉模板2上的伺服电机A(电动机)(21)、滚珠丝杠轴A(22)、固定设置在基台1或固定拉模板2上且将滚珠丝杠轴A(22)旋转自如地限制在轴向上支承的支承台26、与滚珠丝杠轴A(22)的滚珠丝杠22a螺合的滚珠丝杠螺母A(24)、安装滚珠丝杠螺母A(24)且固定设置在可动拉模板3上的螺母支撑台25、将伺服电机A(21)的旋转力向滚珠丝杠轴A(22)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23(例如齿轮滑轮和带齿轮的带、齿轮减速机等),一对伺服电机A(21)同步运转,可动拉模板3与固定拉模板2平行地开闭移动。
在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10的两侧对称成对设置的旋转拉模板开闭机构(第二模开闭机构)15包括:固定设置在基台1或固定拉模板2上的伺服电机B(电动机)(31)、滚珠丝杠轴B(32)、固定设置在基台1或固定拉模板2上且将滚珠丝杠轴B(32)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支承台34、与滚珠丝杠轴B(32)的滚珠丝杠32a螺合的滚珠丝杠螺母B(33)、安装滚珠丝杠螺母B(33)且固定设置在反转台7上的螺母支撑台35、将伺服电机B(31)的旋转力向滚珠丝杠轴B(32)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36(例如齿轮滑轮和带齿轮的带、齿轮减速机等)。一对伺服电机B(31)同步运转,反转台7能够与固定拉模板2平行地开闭移动。
旋转拉模板9载置在反转台7上,如图3所示,能够绕与基台1的表面正交的轴线旋转。旋转拉模板旋转机构16是使旋转拉模板9向正反方向进行半周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能够使设置在旋转拉模板9的两表面上的旋转模具A(6A)和旋转模具B(6B)交替地与固定侧模具4、可动侧模具5正对。
如图4所示,旋转拉模板旋转机构16包括:安装在反转台7上的伺服电机C(电动机)(41)、安装在伺服电机C(41)上的小齿轮42、与小齿轮42啮合且与旋转拉模板9一体设置的大齿轮43、在旋转拉模板9位于固定拉模板2(或可动拉模板3)的位置和从该位置旋转180度后的位置定位的定位销44。需要说明的是,与旋转拉模板9一体的下轴8能够经由轴承而相对于反转台7旋转。
由此,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定位。
也可以构成为,在进行该定位时,在反转台7上旋转的旋转拉模板9所对置的拉模板所正对的位置,通过液压工作缸48能够使定位销44a插入形成在大齿轮43上的未图示的定位销插入孔中。在此,在旋转拉模板9的旋转状态下,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使基于液压工作缸48的定位销44a的插入动作从定位销44a的旋转中心与定位销插入孔的中心一致的跟前的规定位置开始。
由此,能够实现成型的高循环化。
另外,在驱动反转台7的旋转动作的伺服电机C(41)的控制中,并非在插入定位销44a时停止伺服电机C(41)的位置控制的一部分的控制而通过伺服电机进行反转台7的定位,如果通过基于定位销44a的机械模仿来进行,则可以无视因小齿轮42与大齿轮43的齿隙引起的反转台7的旋转位置无感区域,能够防止微低速旋转控制时的调速不均(hunting)。此时,优选定位销44a的插入孔形成为销侧较大的略微的锥形形状。
液压锁模机构是将3组拉模板2、9、3同时锁模的机构,其包括:内置在固定拉模板2中的4个液压工作缸2a、与该工作缸2a的活塞(ram)18b结合且设置成能够穿透可动拉模板3的4个连结杆(tie bar)18、设置在可动拉模板3的外侧且能够与形成在连结杆18的前端部的环状槽18a卡合的4组开合螺母17。
安装在旋转拉模板9的两表面的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为同一形状,分别与可动侧模具5和固定侧模具4嵌合而在旋转拉模板9的两侧形成2个腔室。从第一射出单元(第一射出单元)11、第二射出单元(第二射出单元)12向通过锁模机构将固定拉模板2、旋转拉模板9、可动拉模板3同时锁模时形成的所述2个腔室中射出填充彼此不同的被可塑化的树脂材料。
第一射出单元11设置在固定拉模板2侧,用于向由固定侧模具4与旋转模具A(6A)或旋转模具B(6B)形成的腔室(第一腔室)进行树脂射出。
第二射出单元12设置在可动拉模板3侧,用于向由可动侧模具5与旋转模具B(6B)或旋转模具A(6A)形成的腔室(第二腔室)进行树脂射出,在其开动时伴随可动拉模板3的开闭移动而移动。
如图1所示,第二射出单元12能够与可动拉模板3一起以大的行程来移动,但第二射出单元12经由连结固定构件63载置在与可动拉模板3连结固定的滑动式基台64上。滑动式基台64被导轨19引导移动,从而第二射出单元12能够没有延迟地追随可动拉模板3的动作移动。
另外,在第一射出单元11、第二射出单元12上设置有喷嘴接触工作缸61、62。喷嘴接触工作缸61、62设置成连结第一射出单元11、第二射出单元12与固定拉模板2、可动拉模板3。并且,通过缩短喷嘴接触工作缸61、62而将第一射出单元11、第二射出单元12向固定拉模板2、可动拉模板3侧拉进,从而将第一射出单元11、第二射出单元12的前端喷嘴压抵到安装在固定拉模板2、可动拉模板3上的固定侧模具4、可动侧模具5。需要说明的是,喷嘴接触工作缸62设置成能够在第二射出单元12的滑动式基台64上滑动。
如图5所示,第二射出单元12的喷嘴12a与可动侧模具5相接,第二射出单元12成为在模开闭时始终与喷嘴接触的状态。由此,能够在合模、升压结束的同时从喷嘴12a射出树脂,能够实现高循环化。另外,在开模时,由于喷嘴12a不从可动侧模具5分离,因此能够防止来自喷嘴12a的前端的树脂的掉落。
进而,由于能够使第二射出单元12与可动拉模板3一体动作,因此能够实现在动作开始时、动作停止时的冲击的减小及冲击导致的第二射出单元12与模具碰撞的防止。
如图6所示,在固定侧模具4、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可动侧模具5上形成有用于对模具表面进行加热、冷却的热载体水通路100、101A、101B、102。为了加快热量的传递而急速地对模具腔室面进行加热冷却,热载体水通路100、101A、101B、102形成在尽可能接近模具腔室的位置。
在热载体水通路100、101A、101B、102上连接有供给加热介质的加热介质供给装置(加热装置:未图示)和供给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供给装置(冷却装置:未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热介质、冷却介质使用蒸汽、水,加热介质供给装置(未图示)、冷却介质供给装置(未图示)供给调整成预先确定的温度后的加热介质、冷却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作为加热介质、冷却介质示出了蒸汽和水,但除此以外,作为加热介质也可以使用加压热水、油等,作为冷却介质可以使用氟里昂、液体氮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为了向热载体水通路100、101A、101B、102输送及排出加热介质、冷却介质,在热载体水通路100、101A、101B、102上分别连接有热载体水供给管103i、103o。
如图6所示,热载体水供给管103i、103o的一端可以与固定侧模具4、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可动侧模具5直接连接。此时,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的与热载体水通路101A、101B连接的热载体水供给管103i、103o以固定状态保持在反转台7上。
另外,如图7所示,可以将热载体水供给管103i、103o与旋转拉模板9一体形成。此时,将形成在旋转拉模板9内的热载体水供给管103i、103o的端部与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的热载体水通路101A、101B直接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中示出了将热载体水供给管103i、103o的端部与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的热载体水通路101A、101B直接连接的示例,但也可以经由具有挠性的软管等使热载体水供给管103i、103o的端部与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的热载体水通路101A、101B连结。
在图6、图7中的任一结构中,为了允许旋转拉模板9的旋转,热载体水供给管103i、103o在旋转拉模板9的下方与具有挠性的软管等连接。
其中,在图6、图7中,热载体水供给管103i、103o在旋转拉模板9的下方示出,但热载体水供给管103i、103o也可以在旋转拉模板9的上方,与具有挠性的软管等连接。
加热介质供给装置(未图示)通过泵(未图示)向热载体水通路100、101A、101B、102输送加热介质而对固定侧模具4、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可动侧模具5进行加热,使经过了热载体水通路100、101A、101B、102的加热介质循环。冷却介质供给装置(未图示)通过泵(未图示)向热载体水通路100、101A、101B、102输送冷却介质而对固定侧模具4、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可动侧模具5进行冷却,使经过了热载体水通路100、101A、101B、102的冷却介质循环。所述的加热介质供给装置(未图示)、冷却介质供给装置(未图示)通过开闭未图示的开闭阀来控制加热介质、冷却介质的供给。开闭阀(未图示)通过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10的控制装置(控制部)根据预先确定的程序控制其开闭。
接近固定侧模具4、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可动侧模具5的腔室面地配置有模具温度传感器(未图示)。由模具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的温度的信号向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10的控制装置输送。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10的控制装置根据预先确定的计算机程序进行控制,根据由模具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的温度使开闭阀(未图示)开闭,从而控制向热载体水通路100、101A、101B、102的加热介质、冷却介质的供给。
接下来,参照图8说明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10的双材射出成型的工序。在双材射出成型中,依次进行在第二射出单元12侧的腔室中进行射出成型的一次射出成型工序和在第一射出单元11侧的腔室中进行射出成型的二次射出成型工序。
(一次射出成型工序)
如图8所示,在时刻T1,在使旋转拉模板9、可动拉模板3接近固定拉模板2而闭合膜的最初的合模后,通过液压工作缸2a进行锁模。在锁模结束后的时刻T2,从第二射出单元12向由旋转模具A(6A)或旋转模具B(6B)与可动侧模具5形成的腔室射出填充熔融的树脂A。在射出填充结束后,保持该状态恒定时间而进行冷却。
(模旋转工序)
在经过树脂A固化后的时间的时刻T3,对可动拉模板3和装载旋转拉模板9的反转台7进行开模移动,充分地打开各拉模板2、9、3的间隔。然后,在时刻T4,在将旋转拉模板9旋转180度后,在时刻T5,将可动拉模板3与旋转拉模板9再合模。
(二次射出成型工序)
在该再合模后的二次射出成型工序中,在通过液压工作缸2a锁模后的时刻T6(=T2),从第一射出单元11向由贴附在旋转模具A(6A)或旋转模具B(6B)上的成型品和固定侧模具4形成的腔室射出填充熔融的树脂B。由此,成型成双材重叠的双材成型品。
另外,同时地,在第二射出单元12侧,作为接下来的一次射出成型工序,与上述同样地从第二射出单元12向由旋转模具B(6B)或旋转模具A(6A)与可动侧模具5形成的腔室射出填充熔融的树脂A。
在来自第一射出单元11、第二射出单元12的射出填充结束后,保持该状态恒定时间而进行冷却。在经过树脂A和B两方均固化的时间后的时刻T7,对可动拉模板3和反转台7进行开模移动而充分地打开各拉模板2、9、3的间隔。然后,在时刻T8,通过未图示的喷射器将贴附在第一射出单元11侧的旋转模具A(6A)或旋转模具B(6B)上的双材成型品向机外取出。
在此以后,依次反复进行旋转拉模板9的180度旋转、可动拉模板3和旋转拉模板9与固定拉模板2的合模、第一射出单元11侧及第二射出单元12侧的射出填充、冷却、开模、从第一射出单元11侧的双材成型品的取出,从而能够连续生成双材成型品。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射出单元11的射出填充动作和第二射出单元12的射出填充动作通过延迟定时器而具有时间差地进行。这是为了在后述的在二次侧的第一射出单元11侧进行射出成型时进行模具加热,只要能够确保充足的加热时间,则当然也可以同时进行第一射出单元11的射出填充动作和第二射出单元12的射出填充动作。
在上述一连串的双材射出成型循环中,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10的控制装置通过执行根据预先导入的计算机程序而确定的处理,从而进行以下所示这样的模具温度的控制。
在图8中示出了一连串的射出成型循环中的温度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在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10的控制装置中,为了控制固定侧模具4、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可动侧模具5的温度(模具温度),在图8中示出了模具温度的变化,但腔室温度也在实质上等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次射出成型工序后,在开始时刻T4的开模以后而进行时刻T5的合模、锁模前,由加热介质供给装置(未图示)将加热后的加热介质向热载体水通路100、101A、101B、102输送,开始固定侧模具4、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可动侧模具5的加热。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在固定侧模具4、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可动侧模具5中的至少一个中进行。在固定侧模具4、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可动侧模具5中的哪一个中进行加热或冷却根据成型条件等事前决定即可。如此,固定侧模具4、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可动侧模具5可以根据成型条件等,单独或组合地进行加热或冷却,因此,能够各自独立地进行加热或冷却控制。
并且,在时刻T4以后,在进行开模、从第一射出单元11侧取出双材成型、旋转拉模板9的180度旋转这一连串的工序期间,通过加热介质供给装置使得固定侧模具4、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可动侧模具5的温度在到达目标温度THOP后维持在设定成比加热开始时的模具温度高且比射出时的模具温度低的温度区域内(加热待机控制)。此时,为了使模具温度维持在预先确定的温度区域内,在固定侧模具4、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可动侧模具5的温度到达目标温度THOP后,根据由模具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的温度使由加热介质供给装置(未图示)进行的加热介质的输送动作-停止(ON-OFF),由此切换加热的动作-停止(ON-OFF)。
需要说明的是,在固定侧模具4、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可动侧模具5中的彼此对置而嵌合的模具间因加热而产生温度差时,目标温度THOP为因该温度差产生的热膨胀量的差进一步减小嵌合间隙的温度。
然后,在旋转拉模板9的180度旋转结束且在时刻T5开始用于合模及锁模的升压后,由加热介质供给装置(未图示)向热载体水通路100、101A、101B、102输送加热介质,再次开始固定侧模具4、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可动侧模具5的加热。
当固定侧模具4与旋转模具A(6A)或旋转模具B(6B)的温度到达预先确定的目标温度THS后,停止基于加热介质供给装置(未图示)的加热介质的输送而使加热停止(OFF),并进行保温。但是,由于热能的传导延迟,模具温度在加热介质的输送停止后上升至温度TH。因此,目标温度THS在考虑温度TH的基础上适当设定。
在固定侧模具4与旋转模具A(6A)或旋转模具B(6B)的温度到达预先确定的目标温度TH后经过预定的恒定时间后,开始第二射出单元12侧的射出动作。
在第二射出单元12侧的射出结束后,通过冷却介质供给装置(未图示)向热载体水通路100、101A、101B、102输送冷却介质,开始固定侧模具4、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可动侧模具5的冷却。然后,在固定侧模具4、旋转模具A(6A)、旋转模具B(6B)、可动侧模具5的温度到达冷却目标温度TAP后,停止从冷却介质供给装置(未图示)的冷却介质的输送。但是,由于热能的传导延迟,模具温度在冷却介质的输送停止后降低至温度TL。因此,冷却目标温度TAP在考虑温度TL的基础上适当设定。
如此,在进行第二射出单元12侧的射出成型前,在第一射出单元11侧的射出成型后而旋转拉模板9的180度旋转结束前的期间开始模具的加热。由此,可以说在合模后从中间温度进行加热即可,因此与事前不进行加热而在合模后首次开始模具加热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度地缩短模具加热所需要的时间。
另外,由于合模后的加热是从中间温度开始的加热,因此无需为了在短时间内进行该加热而过度急剧地进行加热,能够抑制过冲而进行可靠的温度控制。由此,尤其在进行透明树脂的成型时有效,能够抑制过冲导致的热劣化使透明树脂变色。
另外,在加热开始后而旋转拉模板9的180度旋转结束前即进行合模前,将模具温度维持在设定成比加热开始时的模具温度高且比射出时的模具温度低的温度区域内。由此,能够使模具温度均匀,因此能够防止在合模时模具温度过度升高、升温程度的不均引起的膨胀量的不同等导致固定侧模具4与旋转模具A(6A)或旋转模具B(6B)发生干涉的情况。
如此,能够在高效地进行模具的加热的同时防止闭合模时模具彼此干涉,并且能够防止腔室温度的过冲。
另外,在进行上述一连串的动作时,由于安装有模具的拉模板重量大,因此必须慎重地选择移动速度和加速度。
作为成型例如成型品(尺寸1550mm×1200mm的双材成型品)的模具,旋转模具的重量达到18吨(9吨/1台×2台),用于使该模具进行旋转的旋转拉模板9的重量达到20吨,因此如果选择快的移动速度则必要加速动力变大或者加速时间变长,使驱动机构承受大的负担。另外,急剧的加速、减速成为振动的主要原因。
相对于大的驱动力而言,适合使用液压驱动机构,但该机构在移动重量物时难以正确地控制位置且正确地控制位置花费时间。进来,对于作为精密的驱动机构的滚珠丝杠推进了大容量化,作为相当重的重量物的移动机构也可以使用该滚珠丝杠装置。由伺服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装置通过程序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由此容易进行被驱动物的移动速度和停止位置的控制。
作为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10的可动拉模板3及旋转拉模板9的移动机构使用伺服电机和滚珠丝杠驱动机构,也可以在未图示的控制装置中,将程序设定成加速(减速)顺利进行的加速曲线(profile)(例如Sin曲线),并且作出能够可调整地设定输入速度和位置控制的程序,以使以装载有可动拉模板3和旋转拉模板9的反转台7的模开闭移动时间成为最短的速度进行移动,以此来控制伺服电机。通过使用伺服电机从而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动作。
进而,也可以设置对各电动机动作控制执行反馈控制的控制装置来进行反馈控制,具体而言,利用包括考虑了各拉模板的开闭机构或旋转拉模板9的旋转机构的重量的惯性项的控制式算出控制量,对大重量物的惯性施加充分的控制量,从而提高控制精度,能够在短时间进行稳定控制。
由此,能够实现双材成型中的循环的高速化,并且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动作。
并且,在反馈控制的速度控制中,在加速时或减速时的速度控制中,在以恒定的加速度按照一次直线进行加速或减速而从加速控制向恒定速度控制切换时或在从恒定速度控制向减速控制切换时,速度控制通过加速和恒定速度或恒定速度和减速的各一次直线速度按照各自成为切线的二次曲线进行速度控制,从而能够实现顺畅的控制。
由此,切换速度时的碰撞变得缓和,能够防止电动机的过电流,能够防止冲击导致的动作构件的损伤,且能够使构件寿命的延长化。
旋转拉模板9的旋转速度控制方法为,在使反转台7上的旋转拉模板9旋转180度时,以使旋转时间成为最短的方式,在未图示的控制装置中,使可调整地设定输入旋转加速度、旋转速度地作出旋转速度控制的程序,从而控制伺服电机。
另外,如图9、图10所示,也可以以所述旋转拉模板9的加强肋9a的厚度从旋转拉模板的中央朝向外侧逐渐减小的方式来减轻其重量。
由此,能够实现随着从旋转中心朝向远方侧的重量的减小带来的旋转惯性的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省能、高响应性、高精度的控制。
另外,也可以在旋转拉模板9内具备模具内的成型品突出动作、可动模具镶块动作、门阀动作等模具内可动构件动作的驱动装置,从而进行成型品的脱模。
由此,可以在模具侧不需要成型品的突出用的成型品突出装置,能够使模具的结构简化。其结果是,能够以不同的模具使所述模具内可动构件动作的驱动装置共用,因此能够实现每个成型品不同且对应每个成型品需要的模具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此时,在成型品的突出装置的动作控制中,具备通过无线来发送接收控制信号的通信装置,也可以实现配线的简化及配线构件的削减带来的重量的减轻。
由此,无需使通信配线为用于有线的情况下的滑动规格,能够简化配线。其结果是,能够使旋转拉模板轻量化。
防止拉模板彼此碰撞的方法为,将为了使载置有可动拉模板3或旋转拉模板9的反转台7停止所需要的距离为防止碰撞距离e(未记入图中),分别监视固定拉模板2、可动拉模板3和旋转拉模板9的各自的位置,在彼此的相对位置进入防止碰撞距离e后自动使接近的一方减速或停止,从而防止可动拉模板3与旋转拉模板9的开闭移动时的碰撞。
若对可动拉模板3、旋转拉模板9的移动时和旋转拉模板9的旋转时的可动拉模板3及旋转拉模板9的举动及防止碰撞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可知,在图11中,使以从旋转拉模板9的旋转轴在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向固定拉模板2侧最远离的距离r2来描绘旋转轨道的旋转拉模板9的角或旋转模具A(6A)的角为c2,使以从旋转轴在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向可动拉模板3侧最远离的距离r1来描绘旋转轨道的旋转拉模板9的角或旋转模具B(6B)的角为c1,使从旋转拉模板9的旋转轴至c2的距离为L2,使从旋转拉模板9的旋转轴到c1的距离为L1。
图11表示旋转模具A(6A)的角c2与旋转模具B(6B)的角c1的情况。L1及L2是由旋转拉模板9的旋转角度和所述r1、r2的值唯一求出的变动数(number of fractuation)。
在此,如果旋转模具A(6A)与旋转模具B(6B)为相同形状,则L1=L2。
使固定侧模具4的厚度为a,从固定拉模板2的模具安装面到旋转拉模板9的旋转轴的距离为b2,从固定拉模板2的模具安装面到可动侧模具5的端面的距离为b1。b1、b2为变动数。
在本实施方式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10中,进行下述控制,即,在旋转模具A(6A)在旋转中朝向固定侧模具4合模移动时,在成为b2-a-L2=e时使旋转拉模板9减速或停止。
另外,在可动侧模具5朝向旋转中的旋转模具B(6B)进行合模移动时,在成为b1-b2-L1=e时使可动拉模板3减速或停止。
在旋转模具A(6A)向远离固定侧模具4的方向移动时及可动侧模具5向远离旋转模具B(6B)方向进行开模移动时,首先,可动拉模板3进行开模移动,从可动侧模具5与旋转模具B(6B)的间隔超过e的时刻,使旋转拉模板(9)开始开模移动或旋转动作。
在上述的拉模板速度控制方法中,也可以为,在并行进行可动拉模板3、旋转拉模板9的开闭移动和旋转拉模板9的旋转时,通过可动拉模板位置及旋转拉模板的位置和旋转角度算出旋转拉模板9的旋转时的旋转拉模板9与固定拉模板2、旋转拉模板9与可动拉模板3间的距离,在进入防止碰撞距离e后自动地使接近的一方减速或停止,从而防止可动拉模板3与旋转拉模板9的开闭移动、旋转拉模板9的旋转时的碰撞。
在实际设备中,在进行开动运转的同时检查各拉模板的相对间隔,由此填补间隔而能够进一步缩短各拉模板的移动时间。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2示出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30的俯视示意图所示,驱动可动拉模板3的可动拉模板开闭机构46的伺服电机A(21)与滚珠丝杠轴47的支承台26设置在反转台7上,除此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他结构的说明。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优点为,由于能够缩短滚珠丝杠轴47,因此提高滚珠丝杠轴47的危险速度,能够加快可动拉模板3的开闭速度。另外,由于直接利用滚珠丝杠连结旋转拉模板9与可动拉模板3之间,因此在检测、控制模开闭时等的旋转拉模板9与可动拉模板3的相对距离时,不需要进行旋转拉模板9与可动拉模板3的相对位置的运算,能够使控制变得容易。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3的旋转拉模板9的简要侧视图所示,旋转拉模板旋转机构50包括:安装在反转台7上的伺服电机C(41)、安装在伺服电机C(41)上的小齿轮53、与小齿轮53啮合且一体设置在旋转拉模板9上的大齿轮52、卷绕在小齿轮53和大齿轮52上的环状的带齿轮的带54,其是使旋转拉模板9向正反方向进行半周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除此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他结构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无需直接使大齿轮52和小齿轮53抵接,因此大齿轮52的旋转轴和小齿轮53的旋转轴的距离能够任意地设定,因此在无法在大齿轮52的附近设置小齿轮53的情况或产生了需要变更减速比的情况下,具有可以无需限制轴间距离而选定齿轮形状的优点。
也可以构成为,代替小齿轮53、大齿轮52和环状的带齿轮的带54而在伺服电机C(41)的输出轴上设置小径的链轮,在旋转拉模板9上一体地设置大径的链轮,在两链轮上卷绕环状链条。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4的旋转拉模板9的简要侧视图所示,旋转拉模板旋转机构60无需为了进行动力传递而使用齿轮和环状带等,而成为安装在反转台7上的伺服电机D(电动机)(56)与和旋转拉模板9一体的台55的旋转轴57直接连结的直接驱动方式。除此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他结构的说明。
基于该伺服电机D(56)的直接驱动方式由于不存在齿轮和带,因此具有旋转拉模板9按照程序指示旋转且动作不产生晃动的优点。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形成为进行模具的加热或冷却,但该模具的加热或冷却可以仅在第一射出单元11侧与第二射出单元12侧中的任一方或在第一射出单元11侧和第二射出单元12侧的双方进行。
另外,在第一射出单元11侧与第二射出单元12侧的射出成型工序的至少一方中,可以进行例如射出压缩成型、发泡成型、气辅成型、镶嵌成型等。
尤其是,在进行射出压缩成型时,在将模仅打开微小尺寸的状态(微开)下进行射出填充后,合模而进行压缩成型,但通过如上述那样使模开闭电动化,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微开尺寸。另外,在为本申请示出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10的情况下,由于模具及拉模板串联配置,因此拉模板间的距离的偏差(误差)累积而容易增大,但通过模开闭的电动化,能够使模开闭精度高精度化。如此,能够提高成型品的壁厚精度。
另外,加热冷却成型在一次注射中交替地反复加热和冷却,但由于加热导致的模具的膨胀量容易产生偏差,因此存在射出压缩成型时的微开量产生偏差的情况。在实际的成型中,为了即使射出压缩成型时的微开量产生偏差也能够成型稳定的壁厚的成型品,需要找出成为微开量的基准的位置。然而,这样的基准位置大多为允许宽度窄的精确(pinpoint)条件的情况。相对于此,模开闭的电动化在精确的条件下也能够再现性高地进行控制,因此能够容易地成型稳定壁厚的成型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注塑成型机构成为,固定拉模板2固定在注塑成型机的基台1的一端,反转台7与可动拉模板3向相对于固定拉模板2接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而进行模开闭动作,且具备将固定拉模板2、可动拉模板3、旋转拉模板9共同闭锁的锁模装置。也可以代替上述结构形成如下的注塑成型机,即,使配置在第一拉模板、第二拉模板的间的反转台7在第一拉模板、第二拉模板彼此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固定在注塑成型机的基台1上,通过使第一及第二可动拉模板相对于反转台7移动而进行模开闭动作。此时,仅取代反转台7及第一拉模板、第二拉模板的向注塑成型机的基台1的固定结构,其他的结构和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结构没有任何差异。
另外,作为锁模装置,可以构成为将固定拉模板2、可动拉模板3、旋转拉模板9中的相互对置的拉模板彼此锁模的锁模装置。此时,仅取代锁模构件,其他的结构和作用效果没有任何差异。
另外,作为加热装置构成为具备使用加热介质的加热介质供给装置,但作为加热装置也可以使用电气式或电磁式加热装置。此时,仅取代加热装置及加热装置的控制,其他的结构和作用效果没有任何差异。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非由上述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在下述实施例中的构成要件中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或实质上相同的要件。
符号说明
2...固定拉模板(第一拉模板);3...可动拉模板(第二拉模板);4...固定侧模具(第一模具);5...可动侧模具(第二模具);6A...旋转模具A;6B...旋转模具B;7...反转台;9...旋转拉模板;10、30...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11...第一射出单元(第一射出单元);12...第二射出单元(第二射出单元);14、46...可动拉模板开闭机构(第一模开闭机构);15...旋转拉模板开闭机构(第二模开闭机构);16、50、60...旋转拉模板旋转机构;17...开合螺母;18...连结杆;21...伺服电机A(电动机);22a、32a、47a...滚珠丝杠;24、33...滚珠丝杠螺母;31...伺服电机B(电动机);41...伺服电机C(电动机);56...伺服电机D(电动机);100、101A、101B、102...热载体水通路

Claims (17)

1.一种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拉模板,其安装有第一模具;
第二拉模板,其安装有第二模具,且与所述第一拉模板对置;
反转台,其设置在第二拉模板与所述第一拉模板之间;
旋转拉模板,其能够旋转180度地设置在所述反转台上,且在两表面上分别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模具和所述第一模具交替对置的旋转模具;
第一模开闭机构,其能够使所述第一拉模板和所述第二拉模板在彼此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相对开闭;
第二模开闭机构,其能够使所述第一拉模板和所述旋转拉模板在与所述第二拉模板相同的方向上相对开闭;
锁模机构,其对所述第一拉模板、所述第二拉模板、所述旋转拉模板进行锁模;
第一射出单元,其向在所述第一模具和与该第一模具对置的所述旋转模具之间形成的第一腔室射出填充被可塑化的树脂材料;
第二射出单元,其向在所述第二模具和与该第二模具对置的所述旋转模具之间形成的第二腔室射出填充被可塑化的树脂材料;
加热装置,其对所述第一模具、所述第二模具、所述旋转模具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加热;
冷却装置,其对所述第一模具、所述第二模具、所述旋转模具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冷却;
控制部,其对所述加热装置及所述冷却装置进行控制,
在由所述第一射出单元或所述第二射出单元进行注塑成型结束后,为了由所述第二射出单元或所述第一射出单元进行射出填充而在使所述反转台旋转180度之前,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加热装置发出加热开始指令,开始所述第一腔室及/或所述第二腔室的加热,在所述反转台的旋转结束前,加热至比加热开始时的模具温度高且比射出时的模具温度低的、预先确定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拉模板是固定在所述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的基台上的固定拉模板,
所述第二拉模板是能够在相对于所述固定拉模板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移动的可动拉模板,
所述第一模开闭机构通过使所述可动拉模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拉模板进行模开闭而能够使所述固定拉模板和所述可动拉模板在彼此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相对开闭,
所述第二模开闭机构通过使所述旋转拉模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拉模板进行模开闭而能够使所述固定拉模板和所述旋转拉模板在与所述可动拉模板相同的方向上相对开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拉模板及所述第二拉模板各自能够相对于所述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的基台而在使所述第一拉模板与所述第二拉模板彼此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移动,
所述反转台相对于所述基台而在使所述第一拉模板与所述第二拉模板彼此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固定,
所述第一模开闭机构通过使所述第一拉模板相对于所述反转台接近或远离而进行模开闭,
所述第二模开闭机构通过使所述第二拉模板相对于所述反转台接近或远离而进行模开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是向在所述第一模具、所述第二模具、所述旋转模具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热介质通路供给加热介质而对所述第一腔室及/或所述第二腔室进行加热的加热介质供给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是向所述热介质通路供给冷却介质而对所述第一腔室及/或所述第二腔室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供给装置,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加热介质供给装置及所述冷却介质供给装置中的所述加热介质及所述冷却介质的供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是在所述第一模具、所述第二模具、所述旋转模具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电气式或电磁式加热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是向在所述第一模具、所述第二模具、所述旋转模具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热介质通路供给冷却介质而对所述第一腔室及/或所述第二腔室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供给装置,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电气式或电磁式加热装置中的电的供给和所述冷却介质供给装置中的所述冷却介质的供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模机构通过液压工作缸进行驱动,
所述第一模开闭机构及所述第二模开闭机构分别通过电动机进行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模机构通过液压工作缸进行驱动,
所述第一模开闭机构及所述第二模开闭机构分别通过电动机进行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模机构通过液压工作缸进行驱动,
所述第一模开闭机构及所述第二模开闭机构分别通过电动机进行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开闭机构具备: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滚珠丝杠轴;安装在所述第二拉模板上而与所述滚珠丝杠轴螺合的滚珠丝杠螺母,
所述第二模开闭机构具备: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滚珠丝杠轴;安装在所述反转台上而与所述滚珠丝杠轴螺合的滚珠丝杠螺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开闭机构具备: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滚珠丝杠轴;安装在所述第二拉模板上而与所述滚珠丝杠轴螺合的滚珠丝杠螺母,
所述第二模开闭机构具备: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滚珠丝杠轴;安装在所述反转台上而与所述滚珠丝杠轴螺合的滚珠丝杠螺母。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开闭机构具备: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滚珠丝杠轴;安装在所述第二拉模板上而与所述滚珠丝杠轴螺合的滚珠丝杠螺母,
所述第二模开闭机构具备: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滚珠丝杠轴;安装在所述反转台上而与所述滚珠丝杠轴螺合的滚珠丝杠螺母。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开闭机构具备:滚珠丝杠轴,其由固定在所述第一拉模板或所述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的基台上的所述电动机驱动;滚珠丝杠螺母,其安装在所述第二拉模板上而与所述滚珠丝杠轴螺合。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开闭机构具备:滚珠丝杠轴,其由固定在所述第一拉模板或所述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的基台上的所述电动机驱动;滚珠丝杠螺母,其安装在所述第二拉模板上而与所述滚珠丝杠轴螺合。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开闭机构具备:滚珠丝杠轴,其由固定在所述第一拉模板或所述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的基台上的所述电动机驱动;滚珠丝杠螺母,其安装在所述第二拉模板上而与所述滚珠丝杠轴螺合。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开闭机构具备:滚珠丝杠轴,其由固定在所述反转台上的所述电动机驱动,且经由球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固定设置于所述反转台上的支承台上;滚珠丝杠螺母,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拉模板上而与所述滚珠丝杠轴螺合。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开闭机构具备:滚珠丝杠轴,其由固定在所述反转台上的所述电动机驱动,且经由球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固定设置于所述反转台上的支承台上;滚珠丝杠螺母,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拉模板上而与所述滚珠丝杠轴螺合。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开闭机构具备:滚珠丝杠轴,其由固定在所述反转台上的所述电动机驱动,且经由球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固定设置于所述反转台上的支承台上;滚珠丝杠螺母,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拉模板上而与所述滚珠丝杠轴螺合。
CN200980160721.6A 2009-12-07 2009-12-07 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0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06678 WO2011070608A1 (ja) 2009-12-07 2009-12-07 二材成形用射出成形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0580A CN102470580A (zh) 2012-05-23
CN102470580B true CN102470580B (zh) 2014-07-09

Family

ID=44145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072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0580B (zh) 2009-12-07 2009-12-07 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50800B2 (zh)
CN (1) CN102470580B (zh)
WO (1) WO20110706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13306U1 (de) * 2012-03-02 2013-10-15 Engel Austria Gmbh Schließeinheit für eine Spritzgießmaschine
JP5633979B2 (ja) * 2012-07-10 2014-12-03 株式会社名機製作所 射出成形機および射出成形機の金型保護方法
JP5624113B2 (ja) * 2012-12-11 2014-11-1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ノズルタッチ機構
CN104985781A (zh) * 2015-08-10 2015-10-21 苏州市博奥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料注塑工艺
CN105014896A (zh) * 2015-08-10 2015-11-04 苏州市博奥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工艺
JP6779773B2 (ja) * 2016-12-22 2020-11-04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精機 成形品取出機
CN106965411B (zh) * 2017-05-15 2023-04-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多功能复合材料预制成型机
US10710290B2 (en) * 2017-10-06 2020-07-14 U-Mhi Platech Co., Ltd. Mold platen, mold clamping device, injection molding device
JP6666638B2 (ja) * 2017-12-25 2020-03-18 株式会社名機製作所 複合成形品用の射出成形機
CN108790024B (zh) * 2018-04-27 2020-09-29 滁州晨润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模内覆膜系统
WO2019232635A1 (en) * 2018-06-06 2019-12-12 Niigon Machines Ltd. Platen apparatus for center section of a stack mold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KR20200113850A (ko) * 2019-03-26 2020-10-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사출 성형 장치 및 사출 성형 방법
CN112677450A (zh) * 2021-01-22 2021-04-20 广东亚泰科技有限公司 转塔机构及注吹机
CN112936721A (zh) * 2021-02-01 2021-06-11 张阿伟 一种双色注塑机模具液压转盘装置
DE102021127214A1 (de) * 2021-10-20 2023-04-20 Arburg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Drehen eines drehbaren Teil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5547A (zh) * 2001-11-26 2003-06-25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用模制装置模制树脂模制产品的方法、模制装置、树脂模制产品、以及具有该模制装置的模制机
CN101214721A (zh) * 2008-01-16 2008-07-09 北京化工大学 混炼注射成型机注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2087Y2 (zh) 1979-04-24 1986-04-16
JPS6260618A (ja) 1985-09-11 1987-03-17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射出積層成形装置
JPH0584747A (ja) 1991-09-25 1993-04-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プラスチツク成形機の金型温度調整装置
JP4096998B2 (ja) * 1997-05-26 2008-06-0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4060000B2 (ja) 1999-02-05 2008-03-12 株式会社サーモテック 射出成形機用金型温度調整装置
JP3232352B2 (ja) 1999-04-28 2001-11-26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金型反転式成形機における反転金型部への温調配管装置
JP2005169925A (ja) 2003-12-12 2005-06-30 Ono Sangyo Kk 射出成形方法および装置
DE202005021394U1 (de) * 2004-02-10 2007-11-08 Foboha Gmbh Formenbau Vorrichtung zum Spritzgiessen und Montieren von Kunststoffteilen
US7559756B2 (en) * 2004-06-30 2009-07-14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tuation of injection molding shooting pots
US20060099424A1 (en) * 2004-11-10 2006-05-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ultilayer injection compression molding method using recycled material, and molded product molded through the same
JP4347791B2 (ja) 2004-12-16 2009-10-21 株式会社名機製作所 多材質射出成形機
JP4942088B2 (ja) 2006-09-28 2012-05-30 三菱重工プラスチッ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二材成形用射出成形機及び制御方法
JP5291301B2 (ja) * 2007-05-25 2013-09-18 小野産業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品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射出成形装置
JP4781324B2 (ja) 2007-07-20 2011-09-28 三菱重工プラスチッ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二材成形用射出成形装置
JP4992679B2 (ja) 2007-11-14 2012-08-0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ロータリ式射出成形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5547A (zh) * 2001-11-26 2003-06-25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用模制装置模制树脂模制产品的方法、模制装置、树脂模制产品、以及具有该模制装置的模制机
CN101214721A (zh) * 2008-01-16 2008-07-09 北京化工大学 混炼注射成型机注射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8-290384A 2008.12.04
JP特开2009-23267A 2009.02.0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50800B2 (en) 2013-10-08
US20120087999A1 (en) 2012-04-12
WO2011070608A1 (ja) 2011-06-16
CN102470580A (zh) 2012-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0580B (zh) 双材成型用注塑成型机
CN101888921B (zh) 双材料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及其控制方法
JP4942088B2 (ja) 二材成形用射出成形機及び制御方法
CN101528440B (zh) 注射成形系统、计算机程序、注射成形方法、注射成形机
US5894023A (en) Apparatus for injection-molding three-layer moldings
JP4440102B2 (ja) 射出成形装置のノズルに用いられる計量器具
US742512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 articles
JP2010005792A (ja) 二材成形用射出成形機
CA2898694C (en) Injection mold of a plastic preform
JP5529747B2 (ja) 射出成形機
AU200425705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cibly inserting drop into compression molding machine, and molding die follow-up type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lying drop
JP6944077B2 (ja) 射出成形機及び射出成形機の制御方法
EP2945791B1 (en) Rotary joint for transferring melted plastic.
KR101342889B1 (ko) 복합 성형품용 사출성형기 및 그 성형방법
CN103722664B (zh) 双材料成型用注塑成型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0493879C (zh) 立式微型注塑机
JP6918841B2 (ja) 射出成形機
US3988100A (en) Apparatus for injection blow moulding
JP6862248B2 (ja) 射出成形機
US3888615A (en)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KR101525947B1 (ko) 플라스틱 렌즈 릴레이 사출장치
CN112519148B (zh) 一种注塑模具冷却系统
KR100364862B1 (ko) 전(全)전동식 사출 성형기의 사출장치
KR101972614B1 (ko) 사출성형기 및 사출성형기의 사출 제어방법
CN101267927A (zh) 用于生产空心模制品的模具装置以及生产空心模制品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