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9766A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9766A
CN102469766A CN2010800366997A CN201080036699A CN102469766A CN 102469766 A CN102469766 A CN 102469766A CN 2010800366997 A CN2010800366997 A CN 2010800366997A CN 201080036699 A CN201080036699 A CN 201080036699A CN 102469766 A CN102469766 A CN 102469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careless
branch
mentioned
careles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66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9766B (zh
Inventor
森山浩二
新福勇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69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9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7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3/00Outside dividers
    • A01D63/04Non-rotating div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02Self-propelled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4Mowing tab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Outside Dividers And 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不会使位置调整装置(41)大型化,能够充分确保分草杆(43)的左右方向的移动量,且不会使分草杆(43)的上下位置变动,即可变更分草杆(43)的左右位置的联合收割机(1)为目的。具备设置在机体的前部的收割部(3)、一侧端与收割部(3)的横外侧摆动自由地连接,且另一侧向机体机架(9)的后方向延伸的分草杆(43)、一侧端与分草杆(43)摆动自由地连接的支撑杆(42)、被配设在收割部(3)或机体,且将支撑杆(42)的另一侧端在机体的前后方向移动自由并且在机体机架(9)的前后方向摆动自由地支撑的位置调整装置(41)。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收割部的横外侧具有分草杆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时,有必要防止收割部对未割谷杆的卷入、机体侧的行驶部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对未割谷杆的踩踏。因此,为能够将处于收割部的左侧方的未割谷杆向从收割部、机体离开的方向推出,而将分草杆设置在收割部或收割部以及机体的横外侧。而且,该分草杆被构成为通过设置在机体上的位置调整装置,在左右方向(机体的横方向)水平移动,能够向接近收割部、机体的容纳位置和从收割部、机体离开的伸出位置变更。
在这样的结构中,例如,像专利文献1那样,提出了使分草杆围绕机体前后方向轴心转动,由能够成为位置调整装置的驱动装置向容纳位置和伸出位置变更的技术。另外,提出了使分草杆在左右方向(机体的横方向)水平移动,能够由成为位置调整装置的驱动装置向容纳位置和伸出位置变更的技术。
但是,在使分草杆围绕机体前后方向轴心转动,将分草杆的左右位置变更的结构中,存在若将分草杆的左右位置变更,则分草杆的上下位置变动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若将左右位置变更,则分草杆碰撞谷杆的高度也变化,所以,谷杆的长度(高度)即使是在相同的田间,若在种植位置方面不同,则存在不能恰当地进行分草的情况。另外,在使分草杆在左右方向(机体的横方向)水平移动,将分草杆的左右位置变更的结构中,有必要为了充分确保分草杆的移动量,而使位置调整装置大型化,存在难以向机体配置位置调整装置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2002-0953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相关的课题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位置调整装置大型化,即可充分确保分草杆的左右方向的移动量,且不使分草杆的上下位置变动,即可将分草杆的左右位置变更的联合收割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欲解决的课题如上,下面,说明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
即,本发明具备:设置在机体的前部的收割部、一侧端被摆动自由地连接在上述收割部的横外侧,另一侧在上述机体的后方向延伸的分草杆、一侧端被摆动自由地连接在上述分草杆的支撑杆、被配设在上述收割部或上述机体,对上述支撑杆的另一侧端在上述机体的前后方向移动自由并且在上述机体的前后方向摆动自由地进行支撑的位置调整装置。
对于本发明,上述位置调整装置被构成为能够由执行器将上述支撑杆的另一侧端移动到任意的前后位置。
对于本发明,上述位置调整装置被构成为能够以与上述机体的前后方向平行的轴为转动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
对于本发明,上述位置调整装置配设在上述收割部的拉起纵传动管和上述收割部的侧罩之间。
对于本发明,上述支撑杆由弹性部件构成。
发明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发挥下述那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通过由位置调整装置,使支撑杆的另一侧端向机体的前后方向移动,能够任意调整分草杆的左右位置。其结果为,没有必要使位置调整装置大型化,并且没有必要在机体机架的左右内方向设有设置空间,能够充分确保分草杆的左右方向移动量。另外,分草杆的左右位置可通过支撑杆的左右方向的摆动来变更。其结果为,不必使分草杆的上下位置变动,即可变更分草杆的左右位置。
在本发明中,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将位置调整装置做成简易的结构,联合收割机的操控者能够用该位置调整装置通过远距离操作轻易地将支撑杆的位置调整到任意的位置。其结果为,没有必要使位置调整装置大型化,并且没有必要在机体机架的左右内方向设有设置空间,能够确保分草杆的左右方向移动量。
在本发明中,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仅通过转动位置调整装置,即可基本不使分草杆的左右位置变更地对分草杆的上下位置进行任意调整。据此,因为能够与谷杆的长度(高度)相匹配地仅将分草杆的上下位置变更,所以,能够恰当地进行分草。
在本发明中,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因为能够将位置调整装置设置在与分草杆的一侧端的摆动中心接近的位置,所以,能够增大相对于分草杆的左右方向移动量的分草杆的左右方向移动量。
在本发明中,若分草杆与障害物等接触,在与机体接近的方向被按压,则通过作为弹性部件的支撑杆弹性变形,在该被按压的方向移动。而且,若从障害物等脱离,在接近机体的方向未被按压,则通过作为弹性部件的支撑杆返回弹性变形前的形状,而恢复到与障害物等接触前的原来的位置。其结果为,即使分草杆的位置因与障害物等的接触而被变更,操控者也没有必要进行使分草杆恢复到规定的位置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2是其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机架的左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分草装置的整体俯视图。
图5是其放大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8(a)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位置调整装置和支撑杆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b)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支撑杆和分草杆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由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位置调整装置将分草杆的左右位置变更到离开位置的情况下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由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位置调整装置将分草杆的左右位置变更到容纳位置的情况下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由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位置调整装置进行分草杆的上下位置的调整的样子的正视图。
图12是表示对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分草装置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的支撑杆变形的样子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分草装置的左右位置的调整的样子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对有关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分草装置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的支撑杆变形的样子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联合收割机;3:收割部;9:机体机架;35:侧罩;41:位置调整装置;42:支撑杆;43:分草杆;306:拉起纵传动管;415:驱动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以及图2,对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联合收割机1上,相对于机体机架9具备行驶部2、收割部3、脱谷部4、分选部5、谷粒储存部6、排稻草处理部7、操控部8等。
行驶部2被设置在机体机架9的下部。行驶部2做成具有履带式行驶装置21等,能够通过履带式行驶装置21使机体向前进或后退方向行驶的结构,该履带式行驶装置21具有左右一对履带。
收割部3相对于机体可升降地被设置在机体机架9的前端部(机体的前部)。收割部3做成具有收割机架30、分草板31、拉起装置32、切断装置33、运送装置34、侧罩35等,能够由分草板31对田间的谷杆进行分草,由拉起装置32将分草后的谷杆拉起,由切断装置33将拉起后的谷杆的根部切断,由运送装置34将切断后的谷杆向脱谷部4侧运送的结构。
另外,在收割部3以及机体的左横外侧设置分草装置40。该分草装置40详细如后所述那样,做成能够在收割作业时防止收割部3对未割谷杆的卷入或防止机体侧的行驶部2的履带式行驶装置21对未割谷杆的踩踏的结构。
脱谷部4在机体机架9的左侧前部,被设置在收割部3的后方。脱谷部4由未图示出的脱粒滚筒等构成。脱谷部4做成承接从收割部3运送的谷杆,由上述脱粒滚筒等将运送中的谷杆脱谷,使该脱谷处理物向分选部5落下,向排稻草处理部7侧运送的结构。
分选部5在机体机架9的左侧部被设置在脱谷部4的下方。分选部5利用摆动分选装置,通过摆动分选以及风分选将从脱谷部4落下的处理物分选为谷粒、带穗粒、未脱粒、排出稻草、尘埃等。而且,分选部5做成将分选了的谷粒向谷粒储存部6运送,将带穗粒以及未脱粒向脱谷部4运送,将排出稻草以及尘埃等向外部排出的结构。
谷粒储存部6在机体机架9的右侧后部,被设置在脱谷部4以及分选部5的右侧方。谷粒储存部6由谷物箱61、谷粒排出装置62等构成。谷粒储存部6以将从分选部5运送来的谷粒储存在谷物箱61,且通过谷粒排出装置62将储存在谷物箱61的谷粒向机体的外部排出的方式构成。
排稻草处理部7在机体机架9的后部被设置在脱谷部4的后方。排稻草处理部7由排稻草运送装置71、排稻草切断装置72等构成。排稻草处理部7以由排稻草运送装置71将来自脱谷部4的脱谷后的谷杆作为排出稻草承接,并作为废稻草向外部排出,或向排稻草切断装置72运送,在切断后向机体的外部排出的方式构成。
操控部8在机体机架9的右侧前部被设置在收割部3的右侧方。操控部8由操控席81、方向盘82、机舱83等构成。操控部8以由机舱83覆盖操控席81、操作器件的方式构成。
这样,联合收割机1以能够通过操控部8上的操作器件的操作将未图示出的发动机的动力向各部的装置传递,一面通过行驶部2使机体行驶,一面由收割部3收割田间的谷杆,由脱谷部4对来自收割部3的谷杆进行脱谷,由分选部5对来自脱谷部4的处理物进行分选,由谷粒储存部6储存来自分选部5的谷粒,同时,由排稻草处理部7将来自脱谷部4的排出稻草向外部排出的方式构成。
接着,使用图3,对收割部3的收割机架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收割机架30具备收割输入管301、纵传动管302、横传动管303、分草机架304、驱动管305、拉起纵传动管306、拉起横传动管307、拉起驱动管308、连结机架309、支撑管310。
收割输入管301以其轴线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被配置在机体机架9的前端部。纵传动管302被配置在收割输入管301的前方,从收割输入管301的左右中途部向前斜下方延伸设置。横传动管303被配置在纵传动管302的前方,从纵传动管302的前端部向左右方向延伸设置。
多个分草机架304、304...被配置在横传动管303的前方,在左右方向隔开适宜的间隔被相互平行地排列设置。驱动管305被配置在横传动管303的前斜下方,在左右方向被水平地横向设置在位于最外侧的左右的分草机架304、304之间。也就是说,驱动管305与横传动管303在前后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被相互平行地排列设置。
拉起纵传动管306被配置在横传动管303的上方,从横传动管303的左端部向前斜上方竖立设置。拉起横传动管307被配置在横传动管303的前上方,在右方向水平地被横向设置在拉起纵传动管306的上端部。
多个拉起驱动管308、308...被配置在拉起横传动管307的下方,从拉起横传动管307的左右中途部向左右方向按照每个规定间隔向下方延伸设置。另外,连结机架309被配置在拉起横传动管307的后方,从拉起横传动管307的左右中途部到纵传动管302的后部,向后方延伸设置。
支撑管310被配置在拉起横传动管307的下方,从拉起横传动管307的左右中途部向下方延伸设置。支撑管310的下端与左右中央的分草机架304连结。
这样一来,收割机架30将收割输入管301、纵传动管302、横传动管303、多个分草机架304、驱动管305、拉起纵传动管306、拉起横传动管307、多个拉起驱动管308、连结机架309、支撑管310一体地连结而构成。
接着,使用图4至图8,对分草装置40的结构进行说明。
分草装置40是用于在由联合收割机1进行收割作业时,将处于收割部3的一侧方,即,左侧方的未割谷杆向从收割部3、行驶部2的履带式行驶装置21离开的方向推出,防止收割部3对未割谷杆的卷入、机体侧的行驶部2的履带式行驶装置21对未割谷杆的踩踏的部件。如图4所示,分草装置40被设置在收割部3和机体机架9的左横外侧。分草装置40具备位置调整装置41、支撑杆42、分草杆43。
位置调整装置41是调整分草杆43的位置的部件。位置调整装置41在拉起纵传动管306的左侧方被配置在侧罩35的右侧方,也就是拉起纵传动管306和侧罩35之间。如图5所示,位置调整装置41具备支撑板411、支撑臂412、座板413、丝杠单元414、驱动马达415、导辊416。
如图6所示,支撑板411是由将一个角部切去的大致矩形状的板材形成的部件。支撑板411以其一侧的板面与拉起纵传动管306的外周面相向的方式被配置在拉起纵传动管306的后方。在支撑板411的左侧以在前后方向将支撑板411贯通的方式形成摆动用贯通孔411a。另外,在支撑板411的与摆动用贯通孔411a相比的上侧,以在前后方向将支撑板411贯通的方式形成调整用长孔411b。调整用长孔411b以其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的方式被形成,并且以长度部分被形成为与以摆动用贯通孔411a为中心的同心圆的圆弧一致的方式弯曲的形状。
支撑臂412是将圆棒状部件屈曲成大致L字型而形成的部件。支撑臂412以在前后隔着拉起纵传动管306与支撑板411相向的方式被配置在拉起纵传动管306的前方。在支撑臂412的一侧,即,后侧端部,以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固定设置着在前后方向形成有两个贯通孔的大致矩形状的板材412b。在支撑臂412的另一侧,即,前侧端部以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固定设置着在前后方向形成有摆动用贯通孔412a的大致矩形状的板材412c。这里,板材412b和板材412c以相互的板面大致平行的方式被配置。
座板413是将大致矩形状的板材折曲成大致U字型而形成的部件。座板413具有左侧部和与该左侧部连续的左前后两侧部,以在右侧开放的方式被配置在拉起纵传动管306的左侧方。在座板413的后侧部的下侧以在前后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摆动用贯通孔413a。另外,在座板413的后侧部的与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相比的右侧以在前后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贯通孔413b。在座板413的前侧部,在与摆动用贯通孔413a相向的位置,以在前后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摆动用贯通孔413c。在座板413的左侧部,在其前后两端侧分别形成上下一对贯通孔413d。另外,在座板413的左侧部的大致中央部以在左右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矩形状的贯通孔413e。
由大致五角形状的板材形成的马达托架413f以使板面与座板413的后侧部平行向左侧突出的方式被固定设置在座板413的后侧部的左侧端。在马达托架413f的左侧端部和上下两端部以在前后方向贯通的方式分别形成贯通孔413g。在马达托架413f的大致中央部以将该马达托架413f贯通的状态固定设置着中空圆筒状的凸台部件413h。
在座板413的左侧部的拉起纵传动管306侧配置将大致矩形状的板材折曲成大致L字型而形成的上下一对导向器413j。上下一对导向器413j分别在使一个折曲面抵接在座板413的左侧部,使另一个折曲面向拉起纵传动管306侧突出的状态被固定设置在座板413。此时,上下一对导向器413j将长度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分别沿贯通孔413e的上外缘部和下外缘部被固定设置。也就是说,上下一对导向器413j以其它的折曲面彼此相向的方式隔着贯通孔413e被上下并列放置。
如图7所示,丝杠单元414是通过丝杠轴414a的转动,使与丝杠轴414a拧合的移动螺母414c在丝杠轴414a的轴方向移动的部件。丝杠单元414具备丝杠轴414a、移动螺母414c、前后一对轴承部件414e。丝杠单元414将丝杠轴414a以轴方向为前后方向配置。丝杠轴414a其前后两端由前后一对轴承部件414e转动自由且在前后方向不能移动地被轴支承。在丝杠轴414a上拧合有移动螺母414c。丝杠单元414以丝杠轴414a的一侧端接近座板413的后侧部,丝杠轴414a的另一侧端接近座板413的前侧部的方式被配置在座板413的左侧部的左侧方。
丝杠轴414a是外周部形成有螺纹槽的圆棒状部件。在丝杠轴414a的后端部形成狭缝414b。
移动螺母414c是在轴心部贯通地形成螺纹孔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在移动螺母414c的前后大致中央部,在左右两侧以在左右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一对螺纹孔414d。一对螺纹孔414d隔着丝杠轴414a在左右并列放置。
各轴承部件414e是在形成在大致长方体的块材的上下中途部的突出部分别具备轴承件等轴承而构成的部件。在各轴承部件414e的隔着突出部的上下两侧的凸缘部以在左右方向贯通的方式分别形成贯通孔414f。
驱动马达415是使丝杠轴414a转动的部件。驱动马达415在具备驱动马达415的主体的基础上,还具备连结轴415c、轴承415f。驱动马达415以驱动马达415的输出轴与丝杠轴414a平行的方式被配置在马达托架413f的后方。在驱动马达415的主体上形成四个安装螺纹孔415a。在驱动马达415的输出轴的端部固定设置着齿轮415b。驱动马达415的输出轴经齿轮415b与在一侧端部形成有齿轮415d的连结轴415c联动连结。在连结轴415c的另一侧端部形成能够与丝杠轴414a的狭缝414b卡合的卡合面415e。连结轴415c以轴心与丝杠轴414a的轴心一致的方式被配置在马达托架413f的后方,由轴承415f转动自由地支撑。
导辊416是用于防止移动螺母414c围绕丝杠轴414a转动的部件。在导辊416中,辊416b被转动自由地支撑在支撑轴416a上。导辊416以使支撑轴416a的轴方向相对于移动螺母414c的拧入方向正交的方式作为左右方向地被配置在移动螺母414c的右侧方。
如图5所示,支撑杆42是支撑分草杆43的部件。支撑杆42具备臂421、第一支撑部件422、第二支撑部件423。支撑杆42被配置在拉起纵传动管306的左侧方,也就是收割部3的左侧方。
臂421是将板簧弯曲成弓形状而形成的弹性部件。臂421使弓形状的作为突出侧的一侧朝向左侧方,被配置在移动螺母414c的左侧方。如图8(a)所示,在臂421的另一侧端部,其一部分被屈曲,一体地成形能够进行轴支承的轴支承部421a。如图8(b)所示,在臂421的一侧端部以在臂421的延伸方向并列且在大致左右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两个贯通孔421b。另外,构成臂421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板簧,但是,并非特别限定于此,虽然只要是能够支撑分草杆43的部件即可,但优选弹性部件。
第一支撑部件422由将大致矩形状的板材折曲成大致U字型而形成的支撑托架422a、支撑轴422b等构成。支撑托架422a具有右侧部和与该右侧部连续的上下两侧部,以将左侧开放的方式被配置在移动螺母414c的左侧方。贯通孔422c、422d分别以在上下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在支撑托架422a的上下两侧部的大致中央部。贯通孔422e以在左右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在支撑托架422a的右侧部的大致中央部。凸缘部以具有比贯通孔422c、422d的内径大的外径的方式形成在支撑轴422b的一侧端部,在另一侧端部形成挡圈用槽。
第二支撑部件423是将大致长方体的块材的一部分加工成大致U字型而形成,具有上侧部423d、横侧部423e、下侧部423f。横侧部423e与臂421的一侧端部相向地配置。在横侧部423e的大致中央部,以在臂421的延伸方向并列且在左右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两个螺纹孔423c。上侧部423d从横侧部423e的上部向左侧方延伸设置。在上侧部423d,贯通孔423a以在上下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在其大致中央部。下侧部423f从横侧部423e的下部向左侧方延伸设置。下侧部423f在其大致中央部,以与贯通孔423a相向且在上下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贯通孔423b。
分草杆43是用于将未割谷杆向从收割部3以及机体离开的方向推出的部件。如图4所示,分草杆43具备前分草杆431、后分草杆432。分草杆43在收割部3以及机体的左侧方被配置在相对于它们在与支撑杆42相比的左侧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草杆43并不限于由前分草杆431和后分草杆432构成的分草杆,也可以是仅由前分草杆431构成的分草杆。
前分草杆431是由管状部件形成的部件。前分草杆431以在支撑杆42的左侧方通过并从分草板31的附近向后方延伸的方式被配置在收割部3的左横外侧。前分草杆431的一侧端(前端)水平转动自由且围绕以轴方向为前后方向的轴转动自由地被轴支承在收割部3的分草板31的附近。在前分草杆431的另一侧端(后端)沿前分草杆431的延伸方向形成大致矩形状的板部,该板部形成有上下方向的贯通孔431a(参见图8(b))。
后分草杆432是由管状部件形成的部件。后分草杆432以从前分草杆431的另一侧端向后方延伸的方式被配置。在后分草杆432的一侧端(前端)沿后分草杆432的延伸方向固定设置着大致矩形状的板材,该板材形成有上下方向的贯通孔432a(参见图8(b))。在后分草杆432的另一侧端形成环状部件432c。后分草杆432的另一侧端(后端)经环状部件432c在前后方向滑动自由地被钩挂在分草杆导向器432d,该分草杆导向器432d在机体机架9的左侧部在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下面,使用图6至图8,对分草装置4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支撑板411使板面朝向前方,由螺栓等经垫片411c安装在拉起纵传动管306的后侧。支撑臂412以摆动用贯通孔412a的中心与支撑板411的摆动用贯通孔411a的中心一致的方式由螺栓等安装在拉起纵传动管306的前侧。
座板413以其后端部与支撑板411在前后局部地重复的状态被配置。在座板413上,螺栓441从座板413的后侧方依次插通平垫圈442、垫片443、摆动用贯通孔413a以及摆动用贯通孔411a。而且,座板413通过将作为紧固件的螺母444与螺栓441拧合而被紧固在支撑板411。另外,座板413以其前端部与支撑臂412的板材412c在后前局部地重复的状态被配置。对于座板413,螺栓441从支撑臂412的前侧方依次插通平垫圈442、垫片443、摆动用贯通孔413c以及摆动用贯通孔412a。而且,座板413通过将作为紧固件的螺母444与螺栓441拧合而被紧固在支撑板411。这样,座板413被紧固在支撑板以及支撑臂412。
这里,垫片443的外径被设定成比摆动用贯通孔413a以及摆动用贯通孔413c的内径小,比摆动用贯通孔411a以及摆动用贯通孔412a的内径大。另外,垫片443的轴方向长度被设定成比座板413的板厚大。由此,由于垫片443以在被配置在螺栓441和摆动用贯通孔413a之间的状态承受螺母444的紧固力,所以,不存在向座板413施加螺母444的紧固力的情况。
再有,对于座板413,螺栓445从支撑板411的前侧方依次插通调整用长孔411b、贯通孔413b、平垫圈446、压缩弹簧447以及平垫圈446。而且,座板413通过将作为紧固件的螺母448与螺栓445拧合而被紧固在支撑板411。
在这样的结构中,座板413分别以螺栓441为摆动轴,围绕该摆动轴摆动自由地被支撑在支撑板411和支撑臂412。另外,座板413总是由压缩弹簧447向支撑板411施力。因此,座板413的后侧部被压接在支撑板411的另一侧板面,产生因摩擦造成的阻力。据此,座板413能够保持其摆动角度,且通过施加比因摩擦造成的阻力大的外力,而能够在调整用长孔411b的长度方向宽度内任意地进行调整。
如图7所示,丝杠单元414的各轴承部件414e以在座板413的左侧部左右重复的状态被配置。在各轴承部件414e上,螺栓449从座板413的左侧方分别依次插通平垫圈450、贯通孔414f以及贯通孔413d。而且,各轴承部件414e通过将作为紧固件的螺母451与螺栓449拧合而被紧固在座板413。此时,导辊416的辊416b被配置在座板413的上下一对导向器413j、413j之间。据此,辊416b被构成为能够一面被上方的导向器413j引导,一面滚动。导辊416的支撑轴416a从座板413的右侧插通于贯通孔413e,被紧固在形成在移动螺母414c上的螺纹孔414d。
驱动马达415的主体以与马达托架413f在前后重复的状态被配置。在驱动马达415的主体,螺栓460(参见图8)分别依次插通平垫圈461(参见图8)、各贯通孔413g以及各垫片452。而且,驱动马达415的主体通过将螺栓460拧合在安装螺纹孔415a而被紧固在马达托架413f。另外,轴承415f插通于马达托架413f的凸台部件413h。连结轴415c从马达托架413f的后侧方插通于轴承415f。也就是说,连结轴415c经轴承415f被转动自由地支撑在马达托架413f。连结轴415c的齿轮415d与固定设置在驱动马达415的输出轴上的齿轮415b啮合。连结轴415c的卡合面415e与丝杠轴414a的狭缝414b卡合。
在这样的结构中,丝杠单元414被固定在座板413。另外,驱动马达415与操控部8的机舱83所具备的操作器件进行配线。由此,驱动马达415被构成为可经机舱83内的该操作器件操作。驱动马达415的转动力经连结轴415c向丝杠单元414的丝杠轴414a传动,该丝杠轴414a能够转动。而且,通过丝杠轴414a因驱动马达415而转动,移动螺母414c的位置能够在丝杠轴414a上的可动范围内任意地变更。移动螺母414c因为导辊416抵接于导向器413j,所以,即使在臂421或分草杆43上被附加了上下方向的外力,也不围绕丝杠轴414a转动。另外,导辊416因为在上下一对导向器413j、413j中的上方的导向器413j上滚动,所以,摩擦阻力小。即,移动螺母414c能够稳定地使臂421移动。
如图8所示,第一支撑部件422中的支撑托架422a以其右侧部与移动螺母414c在左右重复的状态被配置。在支撑托架422a上,螺栓453从左侧方依次插通于平垫圈454、贯通孔422e。而且,支撑托架422a通过将螺栓453与移动螺母414c的螺纹孔414d拧合而被紧固在移动螺母414c。这样,支撑托架422a和移动螺母414c被紧固。
臂421的另一侧端部被配置在第一支撑部件422中的支撑托架422a的上下两侧部之间。在臂421的另一侧端部,支撑轴422b依次插通于支撑托架422a的贯通孔422d、轴支承部421a以及支撑托架422a的贯通孔422c。而且,在支撑轴422b的另一侧端部装配着挡圈455。臂421的一侧端部以与第二支撑部件423的右侧部抵接的方式被配置。在臂421的一侧端部,螺栓456从右侧方分别依次插通平垫圈457、贯通孔421b。而且,臂421的一侧端部通过将螺栓456与第二支撑部件423的螺纹孔423c拧合而被紧固在第二支撑部件423。这样,臂421的另一侧端部与第一支撑部件422紧固,臂421的一侧端部与第二支撑部件423紧固。
前分草杆431的后端以及后分草杆432的前端被配置在第二支撑部件423的上下两侧部之间。在前分草杆431的后端以及后分草杆432的前端,螺栓458从上方依次插通于贯通孔423a、前分草杆431的贯通孔431a、后分草杆432的贯通孔432a以及贯通孔423b。而且,在前分草杆431的后端以及后分草杆432的前端,螺栓458与作为紧固件的螺母459拧合。此时,第二支撑部件423被配置在与第一支撑部件422相比的后方。
在这样的结构中,臂421以支撑轴422b为摆动轴被摆动自由地支撑在第一支撑部件422。分草杆43以螺栓458为摆动轴使前分草杆431的后端和后分草杆432的前端摆动自由地支撑在第二支撑部件423。即,支撑杆42将后端与分草杆43摆动自由地连接,将前端与位置调整装置41摆动自由地连接,能够在前后方向移动并且能够在前后方向摆动。而且,在通过位置调整装置41在前后方向移动支撑杆42的另一侧端时,支撑杆42在前后方向移动并且在前后方向摆动,分草杆43与其移动量以及摆动量相应地在左右方向移动。
下面,使用图9至图11,对分草装置40的位置调节的样子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将分草杆43的左右位置变更为从拉起纵传动管306离开的位置的情况下,即,在变更为从收割部3以及机体机架9离开的位置的情况下,操控者从操控部8驱动驱动马达415,使移动螺母414c从丝杠单元414的前侧向后侧移动。与此相伴,支撑杆42通过前端向后方移动,而以支撑轴422b为中心顺时针摆动(参见图9黑箭头)。即,支撑杆42的后端由位置调整装置41向从拉起纵传动管306离开的位置移动。
前分草杆431通过支撑杆42的后端向从拉起纵传动管306离开的位置移动,以被水平转动自由地轴支承的一侧端(前端)为摆动中心顺时针摆动。即,前分草杆431的后端由位置调整装置41向从拉起纵传动管306离开的位置移动。伴随着前分草杆431的后端的移动,后分草杆432的一侧端(前端)向从拉起纵传动管306离开的位置移动。同时,后分草杆432的另一侧端(前端)在分草杆导向器432d上向前侧方移动。因此,被支撑在支撑杆42上的分草杆43的左右位置被变更为成为从拉起纵传动管306离开的位置,即,从收割部3以及机体机架9(机体)离开的位置的伸出位置。
如图10所示,在将分草杆43的左右位置变更为与拉起纵传动管306接近的位置的情况下,即,在变更为与收割部3以及机体机架9接近的位置的情况下,操控者从操控部8使驱动马达415驱动,使移动螺母414c从丝杠单元414的后侧向前侧移动。与此相伴,支撑杆42通过前端向前方移动而以支撑轴422b为中心,逆时针摆动(参见图10黑箭头)。即,支撑杆42的后端由位置调整装置41向与拉起纵传动管306接近的位置移动。
前分草杆431通过支撑杆42的后端向距拉起纵传动管306接近的位置移动,而以被水平转动自由地轴支承的一侧端(前端)为摆动中心逆时针摆动。即,前分草杆431的后端由位置调整装置41向距拉起纵传动管306接近的位置移动。伴随着前分草杆431的后端的移动,后分草杆432的一侧端(前端)向距拉起纵传动管306接近的位置移动。同时,分草杆432的另一侧端(前端)在分草杆导向器432d上向后侧方移动。因此,被支撑在支撑杆42上的分草杆43的左右位置被变更为成为与拉起纵传动管306接近的位置,即,与收割部3以及机体机架9(机体)接近的位置的容纳位置。
如上所述,能够由位置调整装置41任意调整分草杆43的左右位置。具体地说,能够将分草杆43的左右位置在非收割作业时变更为容纳位置,在收割作业时变更为成为任意的伸出量的伸出位置。此时,相对于支撑杆42的前端的前后方向移动量的支撑杆42的后端的左右方向移动量与作为支撑杆42的摆动半径的支撑杆长度L的平方根大致成比例。由此,通过将支撑杆长度L构成得足够大,能够使支撑杆42的后端的左右方向移动量与支撑杆42的前端的前后方向移动量相比变大。这里,支撑杆42将其长度方向,如果有的话,不作为机体的左右方向而作为前后方向,以沿收割部3以及机体的方式进行设置。因此,即使在使支撑杆长度L足够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支撑杆42的左右方向的设置宽度。据此,不会使位置调整装置41大型化,并且没有必要在机体机架9的左右内方向设有设置空间,能够充分确保分草杆43的左右方向移动量。
如图11所示,在对分草杆43的上下位置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对分草杆43或支撑杆42向上方向或下方向施加外力。此时,通过施加比因在支撑板411和座板413之间产生的摩擦造成的阻力大的外力,使座板413相对于支撑板411摆动。据此,能够在调整用长孔411b的长度方向宽度内任意调整座板413相对于支撑板411的摆动位置。例如,通过使座板413的螺栓445处于插通于调整用长孔411b的左侧端部的位置,能够将分草杆43的上下位置调整到最下位置。
如上所述,分草杆43通过任意变更座板413的摆动位置,能够基本不将分草杆43的左右位置变更地对分草杆43的上下位置任意调整。也就是说,能够与分草杆43的上下位置无关地将分草杆43的左右位置变更到任意的位置。
如图12所示,在分草装置40中,分草杆43位于从拉起纵传动管306离开的位置,即,从收割部3以及机体机架9离开的伸出位置的情况下,若分草杆43与田埂、水渠壁等障碍物等接触,在具有拉起纵传动管306的右方向被按压,则支撑杆42的臂421弹性变形。据此,分草杆43向具有拉起纵传动管306的右方向(容纳位置侧)移动。此时,支撑杆42的臂421在弹性变形量达到规定的值时,因其一部分与分草杆43接触而难以弯曲。其结果为,分草杆43的移动量被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分草杆43在臂421的一部分和分草杆43接触了的状态下机体进一步向左方向移动了的情况下,发挥作为防止侧罩35、机体机架9等与障碍物接触的缓冲器的效果。若分草杆43从障碍物等离开,未被按压,则分草杆43通过支撑杆42的臂421返回弹性变形前的形状,而向原来的左右位置恢复。据此,分草装置40不必另行设置缓冲机构、恢复机构,即可防止分草杆43、位置调整装置41的破损。
如上所述,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具备设置在机体机架9(机体)的前部的收割部3、一侧端(前端)与收割部3的横外侧摆动自由地连接,且另一侧(后侧)向机体机架9的后方向延伸的分草杆43、一侧端(后端)与分草杆43摆动自由地连接的支撑杆42、被配设在收割部3或机体机架9,这里是被配设在收割部3,并将支撑杆42的另一侧端(前端)在机体机架9的前后方向移动自由并且在机体机架9的前后方向摆动自由地支撑的位置调整装置41。
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能够通过由位置调整装置41使支撑杆42的另一侧端在机体的前后方向移动来任意调整分草杆43的左右位置。此时,通过将支撑杆长度L构成得足够大,能够一面抑制支撑杆42的左右方向的设置宽度,一面使支撑杆42的后端的左右方向移动量比支撑杆42的前端的前后方向移动量变大。其结果为,不会使位置调整装置41大型化,并且没有必要在机体机架9的左右内方向设有设置空间,能够充分地确保分草杆43的左右方向移动量。另外,分草杆43的左右位置能够通过支撑杆42的左右方向的摆动而变更。其结果为,不必使分草杆43的上下位置变动,即可变更分草杆43的左右位置。
另外,位置调整装置41是构成为可通过作为执行器的驱动马达415将支撑杆42的另一侧端向任意的前后位置移动的部件。
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将位置调整装置41做成简易的结构,联合收割机1的操控者由该位置调整装置41通过远距离操作轻易地将支撑杆42的位置向任意的位置调整。其结果为,不会使位置调整装置41大型化,并且没有必要在机体机架9的左右内方向设有设置空间,能够确保分草杆43的左右方向移动量。
另外,位置调整装置41是构成为能够以与机体机架9的前后方向平行的轴为转动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的部件。
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仅通过转动位置调整装置41,即可基本不使分草杆43的左右位置变更地对分草杆43的上下位置任意调整。由此,因为能够与谷杆的长度(高度)相匹配地仅变更分草杆43的上下位置,所以,能够恰当进行分草。
另外,位置调整装置41是配设在收割部3的拉起纵传动管306和收割部3的侧罩35之间的部件。
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因为能够将位置调整装置41设置在与分草杆43的一(前)侧端的摆动中心接近的位置,所以,能够增大相对于分草杆43的左右方向移动量的分草杆43的左右方向移动量。
另外,支撑杆42是由作为弹性部件的板簧构成的部件。
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分草杆43若与障碍物等接触向与机体机架9接近的方向被按压,则通过具备由作为弹性部件的板簧构成的臂421的支撑杆42弹性变形,而向其被按压的方向移动。而且,若从障碍物等脱离未向与机体机架9接近的方向被按压,则通过具备由作为弹性部件的板簧构成的臂421的支撑杆42返回到弹性变形前的形状,而向与障碍物等接触前的原来的位置恢复。其结果为,即使由于与障碍物等的接触分草杆43的位置变更,操控者也没有必要进行使分草杆43向规定的位置恢复的操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弹性部件做成了板簧,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具有弹性的管材等。通过使用管材,能够削减成本。
接着,使用图13以及图14,对有关其它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中的分草装置4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之处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具体的说明,以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支撑杆92是支撑分草杆43的部件。支撑杆92主要具备臂921、第一支撑部件422、第二支撑部件423。
臂921是将板簧在长度方向中途部屈曲一次而形成的部件。如图13所示,臂921使屈曲部的突出侧朝向左侧,被配置在位置调整装置41的移动螺母414c的左侧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臂的部件不限于板簧,只要是能够支撑分草杆43的弹性体即可。
如图14所示,在以这样的方式构成的分草装置40中,在分草杆43处于从拉起纵传动管306离开的位置,即,从收割部3以及机体机架9离开的伸出位置的情况下,若分草杆43与障碍物等接触向具有拉起纵传动管306的右方向被按压,则支撑杆92的臂921弹性变形。据此,分草杆43向具有拉起纵传动管306的右方向(容纳位置侧)移动。此时,支撑杆92的臂921在弹性变形量达到规定的值时,因屈曲部与分草杆43接触而难以弯曲。其结果为,分草杆43的移动量被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分草杆43在臂921的屈曲部和分草杆43接触了的状态下机体进一步向左方向移动了的情况下,发挥作为防止侧罩35、机体机架9等与障碍物接触的缓冲器的效果。若分草杆43从障碍物等离开未被按压,则分草杆43通过支撑杆92的臂921返回弹性变形前的形状,而向原来的左右位置恢复。据此,分草装置40不必另行设置缓冲机构、恢复机构,即可防止分草杆43、位置调整装置41的破损。

Claims (5)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设置在机体的前部的收割部、
一侧端被摆动自由地连接在上述收割部的横外侧,另一侧在上述机体的后方向延伸的分草杆、
一侧端被摆动自由地连接于上述分草杆的支撑杆、
被配设在上述收割部或上述机体,对上述支撑杆的另一侧端在上述机体的前后方向移动自由并且在上述机体的前后方向摆动自由地进行支撑的位置调整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调整装置被构成为能够由执行器将上述支撑杆的另一侧端移动到任意的前后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调整装置被构成为能够以与上述机体的前后方向平行的轴为转动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调整装置配设在上述收割部的拉起纵传动管和上述收割部的侧罩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杆由弹性部件构成。
CN201080036699.7A 2009-08-20 2010-08-20 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97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91334A JP5756592B2 (ja) 2009-08-20 2009-08-20 コンバイン
JP2009-191334 2009-08-20
PCT/JP2010/064087 WO2011021692A1 (ja) 2009-08-20 2010-08-20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9766A true CN102469766A (zh) 2012-05-23
CN102469766B CN102469766B (zh) 2015-04-01

Family

ID=43607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669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9766B (zh) 2009-08-20 2010-08-20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56592B2 (zh)
KR (1) KR101384369B1 (zh)
CN (1) CN102469766B (zh)
WO (1) WO2011021692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56922U (zh) * 1975-06-09 1976-12-14
JP2004049018A (ja) * 2002-07-16 2004-02-19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ナローガイド装置
JP2009148165A (ja) * 2007-12-18 2009-07-09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10022282A (ja) * 2008-07-18 2010-02-04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17405B2 (ja) * 2006-10-24 2012-04-18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56922U (zh) * 1975-06-09 1976-12-14
JP2004049018A (ja) * 2002-07-16 2004-02-19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ナローガイド装置
JP2009148165A (ja) * 2007-12-18 2009-07-09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10022282A (ja) * 2008-07-18 2010-02-04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21692A1 (ja) 2011-02-24
JP2011041507A (ja) 2011-03-03
KR20120054046A (ko) 2012-05-29
JP5756592B2 (ja) 2015-07-29
KR101384369B1 (ko) 2014-04-14
CN102469766B (zh)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01388B1 (en) Sensor for a header height control system
RU2570717C2 (ru) Режущий аппарат
RU2619226C2 (ru) Полотенная жатка с поворачивающимися транспортерными роликами
AU2014202380B2 (en) Stripper plate bias force adjustment mechanism
US11413995B2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utility vehicle
US10202245B1 (en) Conveyor device
CN101817371A (zh) 履带式车辆的行驶装置
CN105075501A (zh) 联合收割机
CN102469766A (zh) 联合收割机
CN106879288B (zh) 移植机
US9451737B2 (en) Soil cultivation device
CN208724408U (zh) 收割机
EP4302589A1 (en) Belt support for draper header of agricultural vehicle
EP3815505A1 (en) Torsion balanced harvester head
CN207543636U (zh) 联合收割机
CN108496532A (zh) 收割机
EP4030885B1 (de) Schneidwerk mit längsbeweglichem abstützelement zur abstützung einer förderfläche
JP2017213988A (ja)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CN204539951U (zh) 联合收割机
KR102529944B1 (ko) 콤바인의 컨트롤 레버 어셈블리
US925526A (en) Corn-harvester.
RU2554440C2 (ru) Стабилизирующ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жатки для уборки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ых культур
JP3545032B2 (ja)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支持構造
JP3464968B2 (ja) クローラ走行型作業車
JP2024092332A (ja) 作業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