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8464A - 隔板密封装置和使用该隔板密封装置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隔板密封装置和使用该隔板密封装置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68464A CN102468464A CN2011100695238A CN201110069523A CN102468464A CN 102468464 A CN102468464 A CN 102468464A CN 2011100695238 A CN2011100695238 A CN 2011100695238A CN 201110069523 A CN201110069523 A CN 201110069523A CN 102468464 A CN102468464 A CN 1024684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viding plate
- plate
- sealing device
- battery lead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809 Tefl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6362 Tefl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08000004350 Strabismus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group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group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971 Silver steel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43 active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51 electrolyt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73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47 polymer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733 L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81 amorphous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10 char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989 lithium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07 re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314 transition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隔板密封装置和一种通过使用该隔板密封装置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所述隔板密封装置用于处理隔板的片,所述隔板的所述片重叠同时电极板介于所述隔板的所述片之间,其中所述隔板密封装置热熔化所述隔板的面对彼此的所述片的沿所述电极板的周界的部分,所述隔板密封装置包括:底板;和加热块,所述加热块产生熔化热以加热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所述隔板,并包括沿所述电极板的所述周界延伸的线形热源。因此,简化电极组件的形成,并有利于电极组件的操控。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11月15日递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0-0113485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实施例涉及隔板密封装置以及使用该隔板密封装置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锂离子二次电池被用作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源。尽管电极板或隔板卷绕在其中的卷绕型锂离子电池可被用作移动电话或移动设备的电源,但当需要高输出时,关于汽车通常就是这样,多个电极板堆叠在其中的堆叠型二次电池是更合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实施例包括能够有利于电极组件的形成和操控电极组件的隔板密封装置,以及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另外的方面将部分地在后续的文字描述中阐述,并且将部分地根据文字描述变得明显,或者可通过实践所提出的实施例而获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实施例,提供一种隔板密封装置,用于处理隔板的片,所述隔板的所述片重叠同时电极板介于所述隔板的所述片之间,其中所述隔板密封装置热熔化所述隔板的面对彼此的所述片的沿所述电极板的周界的部分,所述隔板密封装置包括:底板;和加热块,所述加热块产生熔化热以加热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所述隔板,并包括沿所述电极板的所述周界延伸的线形热源。
所述线形热源可为相对于所述底板水平延伸的线形式。
远离所述底板偏移的偏移部分可被至少形成在沿所述线形热源的长度方向的一个位置处。
所述线形热源可具有沿长度方向的凹凸图案。
所述线形热源可包括朝所述底板突出的凸部分和沿长度方向远离所述底板偏移的凹部分。
所述线形热源可包括沿所述底板水平延伸的主体和在所述主体的两端沿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弯曲的端子部分。
所述端子部分可包括分别形成在所述线形热源的两端的第一端子部分和第二端子部分。
用于通过吸附固定所述隔板的吸入装置可被形成在所述底板中。
所述线形热源可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隔板的侧部上的第一至第四加热丝或者第一至第四加热叶片。
所述隔板密封装置可进一步包括用于通过对所述隔板加压来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所述隔板的位置的加压块。
松脱涂层可被形成在所述加热块的面对所述隔板的表面上。所述松脱涂层可包括聚四氟乙烯(Teflon)涂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实施例,提供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将隔板的片布置为彼此重叠同时将第一电极板介于所述隔板的所述片之间,并通过在所述隔板上沿所述第一电极板的周界形成熔化结合部分,形成第一电极板组件;通过将隔板的片布置为彼此重叠同时将第二电极板介于所述隔板的所述片之间,并通过在所述隔板上沿所述第二电极板的周界形成熔化结合部分,形成第二电极板组件;通过堆叠所述第一电极板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组件形成电极组件;以及通过使用外部构件封装所述电极组件。
所述形成第一电极板组件和所述形成第二电极板组件可各自包括:将所述隔板安装在底板上,所述隔板的所述片重叠同时包括介于所述片之间的电极板;将加热块固定在所述隔板上,所述加热块包括围绕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延伸的热源;以及通过向所述热源施加驱动电流,在所述隔板上围绕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形成所述熔化结合部分。
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将所述加热块固定在所述隔板上之前,将聚四氟乙烯片介于所述加热块和所述隔板之间。
附图说明
这些和/或其他方面根据结合附图的各实施例的下述文字描述将变得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例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隔板密封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例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过使用图1例示的隔板密封装置来执行的密封操作的透视图;
图3A和图3B为例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隔板片的透视图;
图4为例示出沿图1的线IV-IV’剖切的隔板密封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应用于隔板密封装置的加热丝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6为例示出通过使用图5的加热丝制造的电极板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例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应用于隔板密封装置的加热丝的透视图;
图8为例示出通过使用图7的加热丝制造的电极板组件的示意图;
图9为例示出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丝的另一示例的透视图;
图10为例示出通过使用图9的加热丝制造的电极板组件的示意图;
图11至图16为例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7为例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隔板密封装置的透视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被应用到图17的隔板密封装置的加热叶片的详细视图;并且
图19至图22为例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叶片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参照示例例示在附图中的各实施例,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始终指代相似的元件。在这一点上,当前实施例可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文字描述。因此,通过参照附图,各实施例在下面仅被描述为阐释本发明的各方面。
可再充电二次电池可通过将用作动力产生单元的电极组件容纳在诸如金属罐的外部容器中而形成,或者通过将电极组件封装在柔性外部构件中而形成。电极组件可通过堆叠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同时将隔板介于所述电极板之间而形成。
隔板将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分开,由此防止短路,并提供例如用于锂离子的运动路径。隔板可由诸如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的聚合物层或包括这些材料的多个层形成,或者由微细多孔膜、编织织物或非编织织物形成。
图1为例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隔板密封装置100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例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过使用图1例示的隔板密封装置来执行的密封操作的透视图。图3A和图3B为例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隔板片的透视图。图4为例示出沿图1的线IV-IV’剖切的隔板密封装置100的剖视图。
在此说明书中,隔板密封装置100指这样的装置:该装置用于热熔化隔板10的两个单独的片,所述两个单独的片被布置为面对彼此同时使电极板20介于隔板10的这两个片之间,或者该装置用于热熔化隔板10’的被折叠以包裹电极板20的一个片,由此通过将隔板10的沿电极板20的外周界重叠的部分彼此粘接而形成容纳电极板20的电极板组件。
电极板组件指容纳电极板20的袋形隔板10,电极板20可指正电极板或负电极板。通过交替堆叠包括正电极板的电极板组件和包括负电极板的电极板组件,可形成包括由隔板10物理分开的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的电极组件。
例如,包括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板20的多个电极板组件可被交替地堆叠,以提供大容量电池。这样,通过使用沿电极板20的外周界结合的袋形隔板10(这对应于电极板组件),可防止从电极板20掉出的活性物质泄漏到外部,并可简化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此外,电池容量可通过调节待堆叠的电极板20的数量而被灵活地设定。此外,如果在堆叠电极板组件时发生错误,可易于执行用于纠正该错误的重做。
隔板密封装置100包括底板110、加压块120以及加热块150,在底板110上安装有隔板10的片,加压块120被布置在底板110上方以对隔板10的片加压,加热块150中包括加热丝151并沿隔板10的片的至少一个侧部(例如沿片的四个侧部)布置。
底板110是安装隔板10的被折叠的片(同时包括介于所述片之间的电极板20)的地方,并被用作用于密封隔板10的工作台。底板110可由具有平坦工作表面的板形成,隔板10被安装在所述平坦工作表面上。
入口110’可被形成在底板110的上表面中。通过使用预定吸入装置向入口110’施加负压力,隔板10可被牢固地定位并被防止偏离其适当的位置,并且通过将隔板10的片张紧,防止袋形隔板10起褶皱。当在包裹电极板20的隔板10中形成褶皱时,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可增大。因此需要防止褶皱。在一个示例中,用于通过吸附来固定隔板10的吸入装置被形成在底板110中。
加压块120将安装在底板110上的隔板10固定到其适当的位置,并将隔板10张紧使得在熔化部分周围不会形成褶皱或者抑制褶皱。尽管图1中未例示出,但例如可通过使用预定驱动单元(未示出)将驱动力施加到加压块120,使得加压块120沿导轨(未示出)上下移动,以接近安装在底板110上的隔板10或者移动离开隔板10。
加热块150可包括中心开口W,以避免与安装在隔板10的片上的加压块120物理干涉。根据另一实施例,加热块150可在面对加压块120的位置处包括用于容纳加压块120的容纳空间(未示出)。
加热块150将隔板10的片保持在底板110和加热块150之间,并热熔化隔板10的片;例如,加热块150可包括在接收到电信号时产生电阻热的线形加热丝151以及加热丝151被包括在其中的框架154。
加热丝151可包括分别围绕隔板10的侧部的第一至第四加热丝151a、151b、151c和151d。通过使用相互分开的加热丝151a、151b、151c和151d,隔板10的侧部可被设定在均匀的加热条件下。驱动电流通过相应的端子部分152和153(图2)被供应到加热丝151a、151b、151c和151d中的每一个,并且因此可向隔板10的每个侧部提供均匀的加热环境;例如,可防止可能发生在整体式加热丝中的由于施加的电流的顺序而导致的加热环境的不同。
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形成延伸为围绕隔板10的全部侧部的整体式加热丝。
其中包括加热丝151的框架154为形成为围绕整个隔板10的单个单元。然而,例如,框架154也可包括分别对应隔板10的每个侧部形成的第一至第四框架部分(未示出)。
加热块150可被动力连接到升降单元(未示出),以允许加热块150接近安装在底板110上的隔板10的片或者移动离开隔板10的片。
参照图4,聚四氟乙烯涂层158可被形成在加热块150的下表面上,也就是,在加热块150的接触隔板10的表面上。聚四氟乙烯涂层158有利于加热块150与隔板10之间的松脱,并防止隔板10粘接到加热块150。
除此之外或者可替代地,如图1中所例示,聚四氟乙烯片180可进一步介于加热块150与隔板10之间以执行热熔化。聚四氟乙烯片180有利于加热块150与隔板10之间的松脱并保护隔板10免受损坏。
如图2中所例示,在加热丝151的两端的第一端子部分152和第二端子部分153可接收由电路单元(未示出)控制的驱动电流,并可通过调节驱动电流的强度和施加驱动电流的时间段来控制产生的电阻热的量。例如,驱动电流可被施加为脉冲电流。
加压块120和加热块150按照功能而分类,并不必一定形成为单独的单元。例如,加压块120和加热块150可被形成为覆盖隔板10的片的几乎整个表面的单个单元,例如板。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应用于隔板密封装置的加热丝151的示例的透视图。参照图5,加热丝151包括沿底板110水平延伸的主体155和在主体155的两端沿远离底板110的方向弯曲的第一端子部分152和第二端子部分153。
主体155被布置为较靠近加热丝151与隔板10的接触表面。主体155根据经由从两端延伸的第一端子部分152和第二端子部分153施加的电流信号产生电阻热,由此热熔化隔板10的片。主体155被形成为在第一端子部分152和第二端子部分153处向下突出,使得主体155接近加热块150的接触隔板10的下表面,并可为在与底板110平行的相同水平上水平延伸的线形式。
图6为例示出通过使用图5的加热丝151制造的电极板组件的示意图。参照图6,熔化结合部分15被形成在隔板10上。详细而言,熔化结合部分15沿电极板20的外周界形成。熔化结合部分15沿电极板20的外周界连续形成。采用连续线形形式的主体155(见图5)热熔化被折叠的隔板10,以形成具有连续形状的熔化结合部分15。
电极接线片21被连接到容纳在具有袋形形状的隔板10中的电极板20的侧部。电极接线片21突出到隔板10之外。参照图6,熔化结合部分15也可被形成为横过电极接线片21,从而电极接线片21也可与隔板10一同热熔化。在此情况下,熔化结合部分15沿隔板10的整个外围区域连续形成,从而隔板10由熔化结合部分15紧密密封。可替代地,熔化结合部分15可不被形成为横过电极接线片21。也就是,形成有电极接线片21的部分可保持对外部敞开。
图7为例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应用于隔板密封装置的加热丝251的透视图。参照图7,加热丝251包括第一端子部分252和第二端子部分253以及主体255,第一端子部分252和第二端子部分253在加热丝251的两端并被施加以受控驱动电流,主体255是第一端子部分252和第二端子部分253之间的部分,并被布置为较靠近加热丝251与隔板片的接触表面。主体255根据经由第一端子部分252和第二端子部分253施加的驱动电流来产生电阻热,以热熔化隔板片。主体255被形成为在第一端子部分252和第二端子部分253处向下突出,以较紧密地接近加热块150的接触隔板片的下表面。
如图7中所例示,偏移部分251’在沿主体255的长度方向的预定位置处远离隔板片(沿向上方向)偏移。偏移部分251’偏移以远离隔板片,由此在隔板片上形成非结合部分。该非结合部分被布置在形成在隔板上的熔化结合部分之间,并保持对外部敞开。
图8为例示出通过使用图7的加热丝251制造的电极板组件的示意图。参照图8,熔化结合部分35形成在隔板30上。详细而言,熔化结合部分35沿电极板20的外周界形成。熔化结合部分35沿电极板20的外周界形成,并且非结合部分36形成在相邻的熔化结合部分35之间。例如,非结合部分36可被形成在沿隔板30的通过折叠而堆叠的片的每个侧部的预定位置处。例如,非结合部分36可大致形成在隔板30的片的侧部的中心部分中。
非结合部分36减小在热熔化期间可能发生的应力,并可参与防止在隔板30中形成褶皱,这些褶皱可能在熔化结合部分35被连续形成时而形成。也就是,熔化结合部分35不再被形成为围绕整个隔板30,取而代之的是非结合部分36被间断地介于之间,从而可防止在熔化结合部分35周围形成褶皱。此外,电解质溶液可容易地渗入隔板30中。
电极接线片21被连接到容纳在具有袋形形状的隔板30中的电极板20的侧部,并且电极接线片21被引出到隔板30之外。非结合部分36也可形成在形成有电极接线片21的地方。例如,形成在形成有电极接线片21的地方的非结合部分36可对应于形成在加热丝251(图7)中的偏移部分251’(图7)。也就是,具有与电极接线片21的尺寸对应的尺寸的偏移部分251’可被形成在加热丝251中。可替代地,熔化结合部分35可形成在形成有电极接线片21的部分上。
图9为例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应用于隔板密封装置的加热丝351的另一示例的透视图。参照图9,加热丝351包括第一端子部分352和第二端子部分353以及主体部分355a和355b,第一端子部分352和第二端子部分353在加热丝351的两端且被施加以受控驱动电流,主体部分355a和355b是第一端子部分352和第二端子部分353之间的部分,并被布置为较靠近加热丝351的与隔板片接触的表面。主体部分355a和355b根据经由第一端子部分352和第二端子部分353施加的驱动电流产生电阻热,以热熔化隔板片。主体部分355a和355b被形成为在第一端子部分352和第二端子部分353处向下突出,以接近加热块150的接触隔板片的下表面。
主体部分355a和355b可具有沿长度方向不平坦的图案。例如,主体部分355a和355b可包括相对于底板110突出的多个凸部分355a和偏移远离底板110的多个凹部分355b,并且凸部分355a和凹部分355b可沿长度方向重复形成。
由于凸部分355a向下突出以较靠近隔板,因此熔化结合部分可被形成。也就是,由于凸部分355a沿长度方向间断地形成,因此熔化结合部分被间断地形成在隔板上。凹部分355b偏移远离隔板以形成非结合部分。非结合部分指隔板的彼此面对的片在相邻的熔化结合部分之间没有彼此结合的区域,并且包裹电极板的袋形隔板保持对外部敞开。
图10为例示出通过使用图9的加热丝351制造的电极板组件的示意图。参照图10,熔化结合部分55被形成在隔板50上。详细而言,熔化结合部分55沿电极板20的外周界形成,并且非结合部分56介于每对相邻的熔化结合部分55之间,使得熔化结合部分55彼此分隔开。
间断地形成的非结合部分56减小在热熔化期间可能发生的应力,并可参与防止在隔板50中形成褶皱,这些褶皱可能在熔化结合部分55被连续形成时而形成。也就是,熔化结合部分55不再围绕整个隔板50形成,取而代之的是非结合部分56被间断地介于之间,从而可防止在熔化结合部分35周围形成褶皱。此外,电解质溶液可容易地渗入隔板50中。
图5、图7和图9中例示出的各种结构的加热丝151、251和351可被应用于图1中例示出的所有的第一至第四加热丝151a、151b、151c和151d。例如,第一至第四加热丝151a、151b、151c和151d可具有相同的结构。可替代地,第一至第四加热丝151a、151b、151c和151d可具有不同的结构。例如,图7的具有偏移部分的加热丝251可被应用于隔板的与电极接线片对应的一个侧部,图5的具有线形形式的加热丝151可被应用于其他侧部。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图11至图16为例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的示意图。
首先,如图11中所例示,提供电极板20。例如,电极板20可包括电极基底材料25和沉积在电极基底材料25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活性物质层26。
例如,当形成正电极板时,电极基底材料可由不锈钢、镍、铝、钛或其合金形成,或者由用镍、钛或银进行表面处理的铝或不锈钢形成。当形成负电极板时,电极基底材料可由不锈钢、镍、铜、钛或其合金形成,或者由用碳、镍、钛或银进行表面处理的铜或不锈钢形成。
电极基底材料的至少一个表面被涂覆有正电极活性物质或负电极活性物质。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或者锂硫族化合物(lithium chalcogenidecompound)可被用作正电极活性物质。负电极活性物质的示例包括诸如结晶碳、无定形碳、碳复合物、碳纤维等碳材料,或者锂金属,或者锂合金。
电极接线片21被焊接在没有形成活性物质层的非涂覆部分28上。电极接线片21可通过使用诸如点焊、激光焊接或超声波焊接等焊接或者使用导电粘合剂被附接从而被电连接。
接着,如图12中所例示,提供隔板10的片。例如,诸如聚烯烃、聚乙烯或聚丙烯的聚合物层或其多个层、微细多孔膜、编织织物或非编织纺织物可被用作隔板10的片。
如图12中所例示,可形成隔板10的两个片,这两个片被布置为彼此重叠,同时使电极板20介于这两个片之间。可替代地,可使用被折叠以包裹电极板20的隔板10的一个片。
接着,将隔板10的彼此重叠的片同时包括介于这些片之间的电极板20安装在隔板密封装置100上。也就是,如图1中所例示,将隔板10的片安装在底板110上并使用加压块120固定。例如,隔板10可通过形成在底板110中的入口110’被真空吸附,从而隔板10不会从适当的位置离开并被张紧。因此,可防止在热熔化期间在隔板10中形成褶皱。
接着,将加热块150施加到隔板10的片上,以执行热熔化。如图5、图7或图9中例示的加热丝151、251或351可被包括在加热块150中。包括具有合适形状的加热丝151、251或351的加热块150可根据期望的熔化结合部分的形状而选择。热熔化通过将受控驱动电流施加到加热丝151、251或351而执行;例如,产生的电阻热的量可通过控制采用脉冲方法施加的电流和施加电流的时间段来调节。
当热熔化完成时,例如如图13中所例示,包括容纳电极板20的袋形隔板10的电极板组件80完成。
如图1中所例示,聚四氟乙烯片180可介于隔板10与加热块150之间,以有利于松脱隔板。通过插入聚四氟乙烯片180,加热块150在热熔化完成之后容易地与隔板10分开,并可防止在隔板10中的诸如扯裂等损坏。
这里,执行将聚四氟乙烯片180进一步布置在安装在底板110上的隔板10上的操作,然后将加热块150施加到聚四氟乙烯片180上,之后执行热熔化。可替代地,聚四氟乙烯片180可由形成在加热块150的接触隔板10的下表面上的聚四氟乙烯涂层158(图4)代替。
接着,如图14中所例示,通过重复上述操作,形成容纳第一电极板的第一电极板组件81和容纳第二电极板的第二电极板组件82,然后交替堆叠第一电极板组件81和第二电极板组件82。因此,可形成包括由隔板10彼此物理分开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电极组件90。例如,具有不同极性的多个第一电极板组件81和多个第二电极板组件82可被交替地堆叠,以形成大容量电池。
接着,如图15中所例示,从堆叠的第一电极板组件81和第二电极板组件82引出的多个电极接线片21被布置为彼此重叠。以此方式聚集的电极接线片21被电连接到引线构件91。例如,电极接线片21和引线构件91可使用超声波熔化方法彼此联接。
接着,如图16中所例示,电极组件90可被容纳在诸如金属罐的外部容器中或者被封装在柔性外部构件200中,以制造二次电池。例如,电极组件90可包括柔性外部构件200,柔性外部构件200具有经由一可折叠部分彼此连接的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并且电极组件90可通过将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面对彼此结合且该电极组件介于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之间而被封装。这里,引线构件91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的结合表面之间从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引出。绝缘膜(未示出)可被附接到引线构件91,以保持引线构件91与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之间的绝缘状态并增加封装程度。
用于热熔化隔板10的片的热源不限于线形的加热丝151、251和351;热源可为能够沿隔板10的片的周界提供熔化热的任何线形热源。在这一点上,加热丝151、251和351可被描述为线形热源,并且在本发明中描述的线形热源不限于加热丝151、251和351。
图17为例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隔板密封装置400的透视图。例如,图17中所例示的隔板密封装置400可包括诸如沿隔板10的片的周界延伸的加热叶片451的热源。加热叶片451可被容纳在如同加热块的外壳中,或者加热叶片451可被直接用作加热块。因此,包括加热叶片451的加热块可指其中包括加热叶片451的加热块或者加热叶片451自身。
例如,加热叶片451可包括分别沿隔板10的片的侧部延伸以向侧部供应熔化热的第一至第四加热叶片451a、451b、451c和451d。
图18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17的加热叶片451的详细视图。诸如聚四氟乙烯涂层的松脱涂层(未示出)可被形成在加热叶片451的面对隔板10的表面上,也就是,在向下突出以接触隔板10的片的突起451aa上;可替代地,聚四氟乙烯片(未示出)可介于加热叶片451与隔板10的片之间。
加热丝151、251和351的文字描述也可应用于加热叶片451;例如,如图18中所例示,加热叶片451的突起451aa包括沿加热叶片451的长度方向的连续条形图案,以在隔板10的片上形成连续的熔化粘接部分。
图19至图22为例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叶片的透视图。如图19中所例示,加热叶片551的突起包括沿长度方向的凹凸图案551a和551b,由此在隔板10的片上形成熔化粘接部分和非粘接部分。
如图18和图19中所例示,加热叶片451和551可被形成为分别关于突起451aa和551aa左右对称。如图20和图21中所例示,加热叶片651和751可被形成为分别关于突起651aa和751aa左右不对称。
参照图22,电加热元件455a、455b和455c可被包括在加热叶片451中以供应电阻热。例如,电加热元件455a、455b和455c可采用丝的形式。此外,电加热元件455a、455b和455c可包括沿底板110水平延伸的主体455a和在主体455a的两端沿远离底板110的方向弯曲的端子部分455b和455c。例如,端子部分455b和455c可包括具有相反极性的第一端子部分455b和第二端子部分455c。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通过将各自包裹电极板的多个袋形隔板堆叠而形成,简化电极组件的堆叠操作,并防止电极活性物质的分离,由此有利于操控电极组件。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提供一种独有的隔板密封装置,用于隔板片的热熔化操作,隔板片包括介于它们之间的电极板。因此,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被进一步简化。
应该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应该被认为仅在描述意义上而非出于限制的目的。每个实施例内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应该典型地被认为可用于其他实施例中的其他相似特征或方面。
Claims (15)
1.一种隔板密封装置,用于处理隔板的片,所述隔板的所述片重叠同时电极板介于所述隔板的所述片之间,其中所述隔板密封装置热熔化所述隔板的面对彼此的所述片的沿所述电极板的周界的部分,所述隔板密封装置包括:
底板;和
加热块,所述加热块产生熔化热以加热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所述隔板,并包括沿所述电极板的所述周界延伸的线形热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密封装置,其中所述线形热源为相对于所述底板水平延伸的线形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密封装置,其中所述线形热源包括从所述底板偏移的偏移部分,该偏移部分被至少形成在沿所述线形热源的长度方向的一个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密封装置,其中所述线形热源具有沿长度方向的凹凸图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密封装置,其中所述线形热源包括朝所述底板突出的凸部分和沿长度方向远离所述底板偏移的凹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密封装置,其中所述线形热源包括沿所述底板水平延伸的主体和在所述主体的两端沿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弯曲的端子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板密封装置,其中所述端子部分包括分别形成在所述线形热源的两端的第一端子部分和第二端子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密封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通过吸附来固定所述隔板的吸入装置,该吸入装置被形成在所述底板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密封装置,其中所述线形热源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隔板的侧部上的第一至第四加热丝或者第一至第四加热叶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密封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通过对所述隔板加压来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所述隔板的位置的加压块。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密封装置,进一步包括松脱涂层,该松脱涂层被形成在所述加热块的面对所述隔板的表面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板密封装置,其中所述松脱涂层包括聚四氟乙烯涂层。
13.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将隔板的片布置为彼此重叠同时将第一电极板介于所述隔板的所述片之间,并通过在所述隔板上沿所述第一电极板的周界形成熔化结合部分,形成第一电极板组件;
通过将隔板的片布置为彼此重叠同时将第二电极板介于所述隔板的所述片之间,并通过在所述隔板上沿所述第二电极板的周界形成熔化结合部分,形成第二电极板组件;
通过堆叠所述第一电极板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组件形成电极组件;以及
通过使用外部构件封装所述电极组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第一电极板组件和所述形成第二电极板组件各自包括:
将所述隔板安装在底板上,所述隔板的所述片重叠同时包括介于所述片之间的电极板;
将加热块固定在所述隔板上,所述加热块包括围绕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延伸的热源;以及
通过向所述热源施加驱动电流,在所述隔板上围绕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形成所述熔化结合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将所述加热块固定在所述隔板上之前,将聚四氟乙烯片介于所述加热块和所述隔板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00113485A KR101182432B1 (ko) | 2010-11-15 | 2010-11-15 | 세퍼레이터 실링 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한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
KR10-2010-0113485 | 2010-11-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68464A true CN102468464A (zh) | 2012-05-23 |
CN102468464B CN102468464B (zh) | 2016-05-18 |
Family
ID=46071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6952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8464B (zh) | 2010-11-15 | 2011-03-17 | 隔板密封装置和使用该隔板密封装置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1182432B1 (zh) |
CN (1) | CN102468464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50374A (zh) * | 2017-11-13 | 2019-07-23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电极组件及制造该电极组件的方法 |
US20210091359A1 (en) * | 2017-07-14 | 2021-03-25 | Nec Corporation | Bag-shaped separator for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thermal bonding method and thermal bonding device therefor, and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
CN112616322A (zh) * | 2019-07-22 | 2021-04-06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用于防止二次电池的隔板弯曲的隔板密封设备和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266593B1 (ko) * | 2015-03-13 | 2021-06-1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1883662B1 (ko) * | 2016-10-12 | 2018-08-29 | 덕일산업 주식회사 | 미직조구간을 포함하는 면상발열체 및 미직조구간을 포함하는 면상발열체의 제조방법 |
KR102262422B1 (ko) | 2019-07-24 | 2021-06-08 | 주식회사 클레버 | 이차전지 실링공정용 히터 |
EP4092793A4 (en) * | 2020-10-27 | 2023-09-20 | LG Energy Solution, Ltd. | BATTERY C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435836B1 (ko) * | 2001-11-19 | 2004-06-12 | 함의신 | 플라스틱필름류의 실링장치 |
JP2007329112A (ja) * | 2006-06-09 | 2007-12-20 | Litcel Kk |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KR20090112437A (ko) * | 2008-04-24 | 2009-10-28 | 씨제이제일제당 (주) | 용기 밀봉 장치 |
KR100941914B1 (ko) * | 2008-06-03 | 2010-02-11 | 이재호 | 가압배출구가 구비된 파우치팩 |
-
2010
- 2010-11-15 KR KR1020100113485A patent/KR10118243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
- 2011-03-17 CN CN201110069523.8A patent/CN10246846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435836B1 (ko) * | 2001-11-19 | 2004-06-12 | 함의신 | 플라스틱필름류의 실링장치 |
JP2007329112A (ja) * | 2006-06-09 | 2007-12-20 | Litcel Kk |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KR20090112437A (ko) * | 2008-04-24 | 2009-10-28 | 씨제이제일제당 (주) | 용기 밀봉 장치 |
KR100941914B1 (ko) * | 2008-06-03 | 2010-02-11 | 이재호 | 가압배출구가 구비된 파우치팩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091359A1 (en) * | 2017-07-14 | 2021-03-25 | Nec Corporation | Bag-shaped separator for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thermal bonding method and thermal bonding device therefor, and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
CN110050374A (zh) * | 2017-11-13 | 2019-07-23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电极组件及制造该电极组件的方法 |
CN110050374B (zh) * | 2017-11-13 | 2022-04-26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电极组件及制造该电极组件的方法 |
US11784352B2 (en) | 2017-11-13 | 2023-10-10 | Lg Energy Solution, Ltd. |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CN112616322A (zh) * | 2019-07-22 | 2021-04-06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用于防止二次电池的隔板弯曲的隔板密封设备和方法 |
US20210167461A1 (en) * | 2019-07-22 | 2021-06-03 | Lg Chem, Ltd. | Separator sea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bending of separator of secondary battery |
CN112616322B (zh) * | 2019-07-22 | 2023-11-21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用于防止二次电池的隔板弯曲的隔板密封设备和方法 |
US11862809B2 (en) * | 2019-07-22 | 2024-01-02 | Lg Energy Solution, Ltd. | Separator sea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bending of separator of secondary batter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68464B (zh) | 2016-05-18 |
KR20120052041A (ko) | 2012-05-23 |
KR101182432B1 (ko) | 2012-09-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68464A (zh) | 隔板密封装置和使用该隔板密封装置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 |
CN108232046B (zh) | 具有电池组电池系统和封皮的电池组模块 | |
KR102700153B1 (ko) | 전극 조립체 | |
EP2284930B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WO2013180198A1 (ja) | 蓄電装置 | |
US20190237797A1 (en) | Stacking device for secondary battery, stacking method using same, and secondary battery obtained thereby | |
EP3553842A1 (en) | Film-covered battery production method and film-covered battery | |
JP2007335156A (ja) | 蓄電素子 | |
JP5287255B2 (ja) | 袋状セパレータ、電極セパレータアセンブリ及び電極セパレータア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 |
CN103748733B (zh) | 锂离子二次电池和其制造方法 | |
JP6623525B2 (ja) | 二次電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二次電池の電極−シール材の組立体 | |
KR20190028131A (ko) | 전극탭의 용접 특성을 개선한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 |
WO2006095579A1 (ja) | 電極積層体、該電極積層体を用いた電気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 |
JP2013502672A (ja) | フレームを備えるガルバニ電池及びこれを製造する方法 | |
JP2013254629A (ja) | 蓄電装置及び二次電池 | |
KR101487092B1 (ko) | 이차전지용 파우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 |
JP6862639B2 (ja) | ヒートブロック | |
WO2019187401A1 (ja) | 薄型電池 | |
JP2010287703A (ja) | 蓄電デバイス | |
JP2018041818A (ja) | 蓄電デバイス、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19003842A (ja) | フィルム外装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8195393A (ja) | フィルム外装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ィルム外装電池 | |
JP5842742B2 (ja) | 電極収納セパレータ及び蓄電装置 | |
JP2018107021A (ja) | 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19029324A (ja) | フィルム外装電池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