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6944A - 机械超驰设备 - Google Patents

机械超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6944A
CN102436944A CN2011102643045A CN201110264304A CN102436944A CN 102436944 A CN102436944 A CN 102436944A CN 2011102643045 A CN2011102643045 A CN 2011102643045A CN 201110264304 A CN201110264304 A CN 201110264304A CN 102436944 A CN102436944 A CN 102436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chanical override
permanent
temporary transient
levers
hol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43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6944B (zh
Inventor
加布里埃莱·加斯帕里尼
曼纽尔·戈蒂
斯特凡诺·马戈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 Technology AG
Original Assignee
ABB T&D Technology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B T&D Technology AG filed Critical ABB T&D Technology AG
Publication of CN102436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6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6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6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3/00Protective switches, e.g.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or protective relays operated by abnormal electrical conditions otherwise than solely by excess current
    • H01H83/12Protective switches, e.g.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or protective relays operated by abnormal electrical conditions otherwise than solely by excess current operated by voltage falling below a predetermined value, e.g. for no-volt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50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 H01H71/52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actuated by lever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机械超驰设备,该机械超驰设备适合用于切换单元的欠压线圈,并且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适于将欠压线圈的柱塞驱驶于第一位置,该第一位置在欠压线圈处于通电状况时由柱塞占据,该第二部分适于接收外部运动操纵、以便向第一部分提供操作运动。该超驰设备进一步包括运动控制装置,该运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运动学参数,从而使所述操作运动与所述外部运动操纵无关。

Description

机械超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超驰设备,该机械超驰设备可与诸如断路器之类的切换单元的螺线管驱动控制机构、具体来说是欠压线圈结合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机械超驰设备可被手动操作,用于暂时地或永久地超驰该螺线管驱动控制机构的功能,该螺线管驱动控制机构在正常情况下当出现欠压状况时进行干预而断开该断路器,并且,同样在经历欠压状况之时,该机械超驰设备使得操作者能够驱动该断路器,具体来说是闭合电路。
背景技术
机械超驰设备特别适于用在中/低压领域中,即用于从1kV直至诸如30kV之类的几十kV的范围中的应用场合。
这样的机械超驰设备是已知的,其用于超驰欠压线圈的功能。欠压线圈在正常操作期间通过源自主电源的辅助电源而被保持在激励状态中。特别地,在激励状态中,线圈的柱塞从线圈盒部分地向下突出。在欠压线圈处于激励状态中之时,断路器可被闭合或可被保持闭合。当主电源下降、进而辅助电源也降低成低于预定阈值时,不再被通电的线圈返回而处于非激励状态中。在该非激励状态中,欠压线圈防止断路器被闭合。特别地,线圈柱塞通过克服由摇摆机构所对抗的力而向上推压该摇摆机构。这样,电路被断开,并且也防止被闭合。
机械超驰设备包括支承结构和超驰杆,该超驰杆具有枢转地连接于这种支承结构的第一端。超驰杆能够在竖直平面中绕固定于该支承结构的水平销旋转。该超驰杆由弹簧向上偏压,该弹簧连接于线圈盒的放置在支承结构上方的部分。
支承结构固定于欠压线圈的盒的上部区域,从而使超驰杆通过向下旋转能够作用在线圈柱塞的上端。在支承结构上形成有锁定座,超驰杆以这样一种方式延伸通过该锁定座,从而使得超驰杆的抓握端突出到支承结构之外。该抓握端可被操作者抓持并移动,用于超驰该欠压线圈。锁定座具有使得超驰杆能够或者被向下钩在锁定位置中或者被向上钩在解锁位置中的轮廓,在该锁定位置中,使得能够超驰线圈,在该解锁位置中,使得不能超驰线圈,从而使线圈可正常地操作。
为了将超驰杆从解锁位置变换至锁定位置,操作者必须首先抓持抓握端,并向下移动该抓握端使其离开锁定座的上部解锁边缘,然后他必须在第一方向上水平移位该抓握端,并且操作者接着必须释放该抓握端,从而使其抵接锁定座的下部锁定边缘。相反,为了将超驰杆从锁定位置变换至解锁位置,操作者必须将抓握端向下移动使其离开下部锁定边缘,然后他必须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水平移位该抓握端,并且操作者接着必须向上牵引杆,以使其抵接上部解锁边缘。
超驰杆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的速度取决于操作者的手动能力和迅速性。这不利地意味着,机械超驰设备的释放操作不总是充分的和/或不总是符合所需要的任何标准规章会规定的操作要求。实施该释放操作的形式时常改变。换言之,由于依赖于操作者的动作,释放操作以从未完全相同的速度发生。一般而言,释放操作速度因其高度依赖于操作者的个人手动能力而不是重复地恒定。
此外,会出现在经历欠压状况之时线圈柱塞在其非激励构造中未被释放的风险。这是由于下述事实而导致的,即:如果在解锁位置中过于缓慢地移动超驰杆,则柱塞线圈的返回力不能抗衡和克服由摇摆机构施加的反作用力。这意味着无法接受的危险情况。
此外,已知的机械超驰设备非常难于装配在市场销售后的欠压线圈中,并且需要对欠压线圈进行显著的结构改变以及甚至需要更换欠压线圈和改变欠压线圈的尺寸。
发明内容
所希望的是改进已知的机械超驰设备,并且提供一种能够克服所有上述缺点的机械超驰设备。
提供这种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机械超驰设备。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特征和优点将从对根据本发明的机械超驰设备的优选的但非排它性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显现,这些实施方式的非限定性示例在附图中提供,在所述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机械超驰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和3是图1的机械超驰设备的另外立体图,该机械超驰设备连接于欠压线圈;
图4和5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机械超驰设备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6是图1的机械超驰设备的另一侧视图,其中一些细节已被移除;
图6A是图6的细节的放大图;
图7和8示出了分别处于锁定构造中和处于解锁构造中的机械超驰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机械超驰设备的分解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机械超驰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连接于欠压线圈的机械超驰设备的另一立体图;
图12和13分别是图10的机械超驰设备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14是图10的机械超驰设备的另一侧视图,其中一些细节已被移除;
图14A是图14中的细节的放大图;
图15和16示出了分别处于解锁构造中和处于锁定构造中的机械超驰设备;
图17是图10的机械超驰设备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示出了机械超驰设备1,机械超驰设备1可与诸如断路器3之类的切换单元3的螺线管驱动控制机构2、具体来说是与欠压线圈2结合使用,切换单元3示意性地示出于图2、3和11中。
机械超驰设备1特别适于用在中/低压领域中,即用于从1kV直至诸如30kV之类的几十kV的范围中的应用场合。
本发明的机械超驰设备可被手动操作,用于暂时地或永久地超驰欠压线圈2的功能,欠压线圈2在正常情况下用于当在欠压线圈2自身的辅助电源中出现欠压状况时断开断路器3;辅助电源通常源自主电源。机械超驰设备1,同样在经历欠压状况之时,使得操作者能够驱动断路器3、具体来说是闭合断路器3。机械超驰设备例如在包括断路器3的系统的安装和调试中是非常有用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欠压线圈2的辅助电源尚未可用的情况,并且这将会不可能驱动断路器3。由于机械超驰设备1,操作者可执行检查驱动操作以验证系统的正确运转。因此,即便缺乏欠压线圈2的辅助电源,机械超驰设备仍确保电气操作连续性。
在正常操作期间,通过辅助电源为欠压线圈2通电。在欠压线圈2被通电之时,将包括在其中的柱塞6保持在激励状态中。在激励状态中,柱塞6例如处于伸出位置7中。特别地,在伸出位置7中,柱塞6从欠压线圈2的盒5向下部分地突出。
在欠压线圈2处于激励状态中之时,操作者可在断路器3上自由操作,具体来说是可闭合断路器3。只要欠压线圈2被通电,断路器3就可保持被闭合。当主电源的电压下降时,辅助电源降低成低于预定阈值,即出现欠压状况。由此,欠压线圈2不再被通电,并且返回而处于非激励状态中。特别地,布置在欠压线圈2内部的复位螺旋弹簧牵拉柱塞6而处于缩回位置中。在非激励状态中,断路器3被断开并且欠压线圈2防止它经由包括摇杆8在内的摇摆机构而被闭合。摇杆8与柱塞8的上端9配合,并且操作性地连接于断路器3。特别地,柱塞6通过克服由摇杆8的翼部10所对抗的力而向上推压摇杆8的翼部10,由此断开断路器3并防止断路器3被闭合。
现将详细描述的机械超驰设备1甚至当欠压线圈2未被通电、即处于欠压状况中时,也能够通过将柱塞6牵拉至其伸出位置、即处于当在正常操作状况中欠压线圈2被通电时在正常情况下由柱塞6所占据的位置中,而闭合断路器3。
参照图1至9,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机械超驰设备1的第一实施方式。
特别地,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械超驰设备1被构造成用于,在由操作者给出外部运动操纵、具体来说是锁定外部操纵时,就永久地超驰欠压线圈2的功能,并且一旦锁定外部操纵结束且直至由操作者给出另一外部运动操纵、具体来说是解锁外部操纵,就将欠压线圈2保持在对应的超驰构造中达未确定的时期。换言之,一旦已将永久机械超驰设备1置于图7中所示的锁定构造20中,它就能够继续地且独立自主地保持处于这种构造中,而无需由操作者做出任何另外的外部动作。为了使永久机械超驰设备1处于如图8中所示的解锁构造30中,操作者必须给予它解锁运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机械超驰设备1包括支承板4和第一部分11,支承板4被成形为用于例如固定于欠压线圈2的盒5,第一部分11适于驱驶柱塞6而处于上述伸出位置中。特别地,第一部分包括U形部分11,其适于与柱塞6的与上端9相反的下端12联接。更具体地,U形部分11被构造成用于抵接在从下端12径向突出的凸缘元件上。在欠压状况中,当如图7中所示、驱动设备1而使其置于锁定构造20中时,U形部分11被移动而处于下部位置中,由此向下推压凸缘元件并将柱塞6牵拉到伸出位置中。
在正常操作状况中,当设备1布置在解锁构造30(图8)中时,U形部分11处于上部位置中,并且不干涉柱塞6,即U形部分11不阻止柱塞6向下的独立自主运动。
由于被构造成用于与柱塞6的下端12联接的第一部分11,避免了不希望的与摇摆机构8的机械干涉的风险,并且实现了机械超驰设备对于不同尺寸的欠压线圈2的高通用性和组装适应性。这使得能够易于将本发明的机械超驰设备装配于市场销售后的欠压线圈,即装配于已经销售且使用中的欠压线圈。
U形部分11被实现为从滑动元件40突出的横向突起。滑动元件40经由更佳地示于图5和9中的槽销连接件17可滑动地连接于支承板4。槽销连接件17使得滑动元件40能够从图7的下部位置直线地滑动至图8的上部位置。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备1还包括第二部分13,第二部分13适于接收外部运动操纵,用于向第一部分11提供操作运动。特别地,第二部分13可由操作者抓持,用于驱动第一部分11,具体来说是用于使U形部分11上下移动。第二部分13包括操纵杆14,操纵杆14枢转地连接于支承板4。控制杆14能够绕第一销15从上部位置旋转至下部位置,上部位置示于图8中并对应于解锁构造30,下部位置示于图7中并对应于锁定构造20。
操纵杆14包括抓持端18,抓持端18将要由操作者抓持,用于移动操纵杆14。抓持端18可在外部设有人机工程学的覆盖元件19。
操纵杆14可预定平面中移动,该预定平面正交于第一销15的纵向轴线25。操纵杆14沿平面路径移动,具体来说是沿弧形路径16移动,并且连接于支承板4,以防止平行于上述纵向轴线25的任一移位分量。这样,操纵杆14可沿预定弧形路径移动而没有不希望的横向于该路径的摆动,并且操纵杆14由此可易于被操控。
永久机械超驰设备1包括更佳地示于图9中的永久保持元件50,永久保持元件50被构造成用于,一旦旨在使设备1置于锁定构造20中的外部运动操纵结束并且操作者由此释放操纵杆14,就与弹性装置(将对其做进一步描述)配合,用于将滑动元件40、并由此而将U形部分11永久地保持在图6或7的锁定位置中。
永久保持元件50枢转地连接于滑动元件40并且可滑动地且枢转地连接于操纵杆14。永久保持元件50被插置在滑动元件40与操纵杆14之间。
特别地,在永久保持元件50的大致中央区域中,形成有联接孔51。接收在联接孔51中并且还接收在滑动元件40的另一联接孔52中的合适的连接销53将永久保持元件50枢转地连接于滑动元件40。连接销53还被接收在形成在操纵杆14中的槽口54中,从而使永久保持元件50并由此而使滑动元件40可滑动地且枢转地连接于操纵杆14。
连接销53经由包括在弹性装置中的复位弹簧63连接于另一连接销64,另一连接销64固定于支承板4,并从支承板4横向突出。复位弹簧63用于在解锁构造中向上牵拉连接销53,并由此而向上牵拉由永久保持元件50、操纵杆14以及滑动元件40限定的组件。复位弹簧63被适当地确定尺寸,以便以合适的牵引力牵拉上述组件。这样,复位弹簧63的合适的牵引力,在还考虑到由包括在欠压线圈2中的复位螺旋弹簧施加的牵拉动作的情况下,确保了第一部分11朝解锁构造30的正确运动。
永久保持元件50被成形为三臂元件或三尖角的星状元件。特别地,永久保持元件50包括在图5中同样可见的解钩臂55,解钩臂55被成形为用于与从操纵杆14横向突出的解钩突起56配合。解钩臂55和解钩突起56的功能将做进一步描述。
永久保持元件50包括保持臂60,保持臂60具有永久保持端61,其被成形为用于与固定于支承板4的保持突起62配合。将在下面对保持臂60进行详细描述。
永久保持元件50包括偏压臂57,偏压臂57被成形为用于经由包括在弹性装置中的偏压弹簧58而被连接于销59(更佳地示于图8中),销59固定于操纵杆14。偏压弹簧58起作用而使永久保持元件50在第一旋转方向70上旋转,从而使永久保持臂60的接触表面66抵靠在静止的止挡突起65(更佳地示于图6A和9中)上,止挡突起65从支承板4横向突出。
解钩臂55、偏压臂57和保持臂60相对于联接孔51大致径向延伸,以限定平行于操纵杆14的旋转平面的平面,并且这些臂相对于彼此合适地、成角度地间隔。保持臂60与偏压臂57彼此分叉开,从而在其间限定第一区域80。保持臂60与解钩臂55彼此分叉开,从而在其间限定第二区域90,其相对于第一区域80更为靠近抓持端18。
保持臂60具有将第一部分11即U形部分11、并由此而将滑动元件40保持在示于图6和7中的锁定构造中的功能。这通过抵接在保持突起62的下表面上的永久保持端61来实现。永久保持端61具有一轮廓,其被适当地成形为用于与保持突起62的下表面配合,从而将永久保持元件50牢固地保持在静止位置中,由此防止其任何的自由旋转。换言之,参照图6A,永久保持端61的轮廓朝第一区域80略微倾斜,即永久保持端61的轮廓从第二区域90朝第一区域80下斜。实践中,保持端61由一表面界定,该表面被以这样一种方式成形,从而使得在其上正交划出的进入线与第二区域90相交并导致朝解钩臂55会聚。
永久保持臂60、并且特别是永久保持端61被构造成使得在锁定构造20(如图6、6A和7中所示)中,保持突起62施加在永久保持端61上的反作用力71被导向第二区域90,并具有大致朝覆盖元件19指向的切向分量72。这意味着,反作用力71用于将永久保持元件50保持成推靠在、并搁置在止挡突起65上。
由于上述结构性构造,特别是永久保持端61的结构性构造,一旦置于锁定构造20中,永久机械超驰设备1就能够将其自身保持处于这种构造中,而无需操作者的任何干预或动作。
在下文中,描述根据图1-9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超驰设备1的运行。在正常操作状况中,欠压线圈2被通电,并且设备1处于解锁构造30中,其中操纵杆14通过复位弹簧63而被保持在上部位置中。永久保持元件50和滑动元件40同样布置在上部位置中。永久保持元件50被成角度地定位,从而将保持臂60保持成离开止挡突起65,即接触表面66与止挡突起65分离并且间隔开。特别地,永久保持端61与保持突起62分离,而接触表面66由于偏压弹簧58的作用抵靠在保持突起62上。
当想要超驰欠压线圈2的功能,以防止断路器3因可能的欠压状况而被断开时,操作者必须抓持操纵杆14并通过克服复位弹簧63的作用而使其向下移动。在降低操纵杆14时,永久保持元件50也被降低。接触表面66通过在保持突起62上滑动而向下移动,直到保持臂60自身布置在保持突起62下面,并朝止挡突起65旋转。因此,永久保持端61从下方接触保持突起62,并且一旦操作者释放操纵杆14,就由于其轮廓而稳定地保持处于该构造中。操纵杆14被保持成由偏压弹簧58向下偏压,从而使槽口54的上边缘搁置在连接销53上。在该锁定构造20中,解锁突起56与解锁臂55分离并且间隔开。
与滑动元件40的接触突起35配合的合适的接触传感器34(更佳地示于图3和9中)为远程单元或站点提供指示机械超驰设备1的状态的信号,即指示机械超驰设备1处于锁定构造20中或是处于解锁构造30中的信号。
当操作者想要将设备1恢复成处于解锁构造30中时,他可向上移动操纵杆14。特别地,对于第一路径部分,直到解钩突起56不接触解钩臂55,操纵杆14不影响永久保持元件50的当前位置。操纵杆14与永久保持元件50之间的相对运动通过槽口54的连接而成为可能。
换言之,直到操纵杆14在对应于这种第一路径部分的特定角度范围内旋转——在该第一路径部分中解钩突起56不推压解钩臂55,机械超驰设备1在锁定构造20中是稳定的。换言之,在上述第一路径部分内,对于操纵杆14,限定有空转运动67,这不改变设备1的操作状态。操纵杆14在其向上提升时,相对于保持处于静止位置中的连接销53移动,这由于槽口54的连接而是可能的。
当操纵杆14被进一步提升超过第一路径部分时,解钩突起56变成与解钩臂55接触,并推压解钩臂55,以通过克服偏压弹簧58的作用而开始在第二旋转方向75上旋转永久保持元件50。在保持臂60在第二旋转方向75上旋转时,永久保持端61逐渐与保持突起62脱离接合,直到它突然从保持突起62滑脱。此时,保持突起62不再能够阻碍保持元件50的向上运动,在复位弹簧63的作用下,并且还在复位螺旋弹簧的作用下,在线圈2不被通电的情况下,保持元件50快速向上移动,由此将滑动元件40拖至解锁构造30。
一旦永久保持端61从保持突起62逃脱,永久保持元件50的向上运动、和滑动元件40的向上运动、进而第一部分11的向上运动以与操作者如何操控操纵杆14无关的形式发生。特别地,第一部分11的解锁操作运动的诸如速度、加速度之类的运动学参数具有取决于永久机械超驰设备1的结构性构造、特别是取决于弹性装置的几何形状、质量和复位动作的预设值,并且不取决于操作者驱动操纵杆14的速率。这意味着,第一部分11的解锁操作运动与操作者给出外部运动操纵的方式无关。
因此,永久保持元件50与弹性装置一起限定运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部分11的一个或多个运动学参数,从而使第一部分11的操作运动与操作者的外部运动操纵无关。由此,设备1起作用并还可被限定为与操作者无关的超驰设备,这确保对于欠压线圈2的解锁驱动操作在使用期限期间是充分的、可靠的且恒定的。
现将参照图10-1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机械超驰设备1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超驰设备的大多数部件或零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在结构上相同,因此,下文中仅示出差异,同时在两个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零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机械超驰设备1被特别构造成用于,在由操作者做出外部运动操纵、具体来说是锁定外部操纵时,就暂时地超驰欠压线圈2的功能,并且只要操作者将操纵杆14保持在锁定构造20中,就将欠压线圈2保持在对应的超驰构造中。一旦操作者释放操纵杆14,暂时机械超驰设备1就自动地且独立自主地返回而处于解锁构造30中。
实践中,示于图10-17中的机械超驰设备1被构造成使得它不能独立自主地、即在没有来自操作者的外部动作的情况下,保持处于锁定构造中。这防止由操作者在欠压线圈2上做出任何不适当的持久的超驰操作或篡改操作,这些操作会被证实在特定的情况下是有害的或甚至是危险的。
如例如图14A中所示,设备1包括暂时保持元件150,其被部分地构造成与永久保持元件50一样。暂时保持元件150包括偏压臂57和解钩臂55,这两个臂与包括在永久保持元件50中的相似。不同于永久保持元件50,偏压弹簧58将偏压臂57弹性连接于支承板104的静止的连接突起178。
此外,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机械超驰设备1包括另一复位弹簧168,其将操纵杆14弹性连接于联结突起169。该另一复位弹簧168施加将操纵杆14向上牵拉的牵引力。
暂时保持元件150包括保持臂160,保持臂160具有暂时保持端161,其被以不同于永久保持端61的方式成形。特别地,暂时保持端161具有一轮廓,其被适当地成形为用于与保持突起62的下表面配合,从而仅在操作者将操纵杆14保持在下部位置中之时才将保持元件150暂时地保持在锁定构造20中。换言之,参照图14A,暂时保持端161的轮廓朝第二区域90略微倾斜,即暂时保持端161的轮廓从第一区域80朝第二区域90下斜。实践中,暂时保持端161由一表面界定,该表面被以这样一种方式成形,从而使得在其上正交划出的进入线与第一区域80相交并导致朝偏压臂57会聚。
暂时保持臂160、并且特别是暂时保持端161被构造成使得在锁定构造20中,保持突起62施加在暂时保持端161上的另一反作用力171被导向第一区域80,并具有大致离开覆盖元件19指向的另一切向分量172。这意味着,该另一反作用力171用于以离开止挡突起65的方式推压并旋转暂时保持元件150。然而,在操纵杆14被操作者保持在下部位置中时,偏压弹簧58将暂时保持元件150保持成抵靠在止挡突起65上。同样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于操纵杆14,具有空转运动67,这不改变设备1的操作状态。
当操作者释放操纵杆14时,由另一复位弹簧168向上牵拉操纵杆14。当解钩突起56接触并推压解钩臂55时,暂时保持元件150与保持突起62脱离接合,由此向上移动而处于图15中所示解锁构造30中。
如此构思的机械超驰设备可容许有多种改型,并可实现若干种变型,所有这些改型和变型均落入如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概念的范围内;根据需要和技术状态,部件材料和尺寸可以是任何类型。

Claims (16)

1.一种机械超驰设备,所述机械超驰设备适合用于切换单元(3)的欠压线圈(2),所述机械超驰设备包括:
-第一部分(11),所述第一部分适于将所述欠压线圈(2)的柱塞(6)驱驶于第一位置(7),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欠压线圈(2)处于通电状况时由所述柱塞(6)占据;
-第二部分(13、14),所述第二部分适于接收外部运动操纵,以便向所述第一部分(11)提供操作运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超驰设备进一步包括运动控制装置(50、150;58、63、168),所述运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部分(11)的一个或多个运动学参数,以使所述操作运动与所述外部运动操纵无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超驰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1)经由通过释放外部操纵而被启动的解锁操作运动而能够从锁定位置(20)运动至解锁位置(30),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一部分(11)将所述柱塞(6)保持成被驱驶于所述第一位置(7),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第一部分(11)不作用在所述柱塞(6)上,所述运动控制装置(50、150;58、63、168)构造成控制所述解锁操作运动的一个或多个运动学参数,以便使所述解锁操作运动与所述释放外部操纵无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械超驰设备,其中,所述运动控制装置包括永久保持装置(50),所述永久保持装置与复位装置(58、63)配合,以便一旦用于将所述第一部分(11)置于所述锁定位置(20)的外部运动操纵完成且所述第二部分(13,14)被释放,就将所述第一部分(11)永久地保持于所述锁定位置(2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械超驰设备,其中,所述运动控制装置包括暂时保持装置(150),所述暂时保持装置与复位装置(58、63、168)配合,以便只有用于将所述第一部分(11)置于所述锁定位置(20)的所述外部运动操纵作用在所述第二部分(13、14)上,才将所述第一部分(11)暂时地保持于所述锁定位置(20)。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机械超驰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操纵杆装置(13、14),所述操纵杆装置能够定位于第一位置或定位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部分(11)的所述锁定位置(20)和所述解锁位置(30)分别对应于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所述操纵杆装置(13、14)能够沿平面路径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械超驰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1)形成在滑动元件(40)上,所述滑动元件枢转地且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操纵杆装置(13、14),所述第一部分(11)包括联接边缘,所述联接边缘适于牵拉所述柱塞(6)的第一端(12),所述第一端(12)与所述柱塞(6)的第二端(9)相对,所述第二端与摇摆机构(8)相互作用,所述摇摆机构构造成用于使所述切换单元(3)上的驱动操作能够进行/不能进行。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机械超驰设备,其中,所述滑动元件(40)经由第一槽销连接件(53、54)连接于所述操纵杆装置(13、14),所述槽销连接件(53、54)连接于包括在所述复位装置中的复位弹性元件(63)。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机械超驰设备,进一步包括支承元件(4;104),所述支承元件用于可运动地支承所述操纵杆装置(13、14)和所述滑动元件(40)。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机械超驰设备,其中,所述操纵杆装置(13、14)可旋转地连接于销元件(15),所述销元件固定于所述支承元件(4;104),并且,所述滑动元件(40)经由第二槽销连接件(17)相对于所述支承元件(4;104)能够滑动。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机械超驰设备,其中,所述永久保持装置(50)或所述暂时保持装置(150)插置在所述操纵杆装置(13、14)与所述滑动元件(40)之间,并且枢转地且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操纵杆装置(13、14)以及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滑动元件(4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械超驰设备,其中,所述永久保持装置(50)或所述暂时保持装置(150)分别包括永久保持端(61)或暂时保持端(161),所述永久保持端或所述暂时保持端构造成用于与所述支承元件(4;104)的保持突起(62)配合。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机械超驰设备,其中,所述永久保持端(61)成形为能够在所述锁定位置(20)中将其自身保持成与所述保持突起(62)牢固地接合,而无需所述第二部分(13、14)上的任何外部作用。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机械超驰设备,其中,所述暂时保持端(161)成形为只有在所述第二部分(13、14)上施加外部作用,才在所述锁定位置(20)中将其自身保持成与所述保持突起(62)接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械超驰设备,其中,所述永久保持装置(50)包括永久保持臂(60)、解钩臂(55)以及偏压臂(57),在所述永久保持臂上设有所述永久保持端(61),所述解钩臂用于与所述操纵杆装置(13、14)的解钩突起(56)配合,以便将所述永久保持装置(50)从所述锁定位置(20)解钩,所述偏压臂连接于包括在所述复位装置(58、63)中的偏压弹性元件(58),用于将所述永久保持装置(50)朝向所述锁定位置(20)偏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械超驰设备,其中,所述暂时保持装置(150)包括暂时保持臂(160)、解钩臂(55)以及偏压臂(57),在所述暂时保持臂上设有所述暂时保持端(161),所述解钩臂用于与所述操纵杆装置(13、14)的解钩突起(56)配合,以便将所述暂时保持装置(150)从所述锁定位置(20)解钩,所述偏压臂连接于包括在所述复位装置(58、63)中的偏压弹性元件(58),用于将所述暂时保持装置(150)朝向所述锁定位置(20)偏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机械超驰设备,其中,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另外的复位弹性元件(168),所述另外的复位弹性元件用于沿与另一方向相反的一方向驱驶所述操纵杆装置(13、14),其中所述操纵杆装置(13、14)沿所述另一方向运动以便到达所述锁定位置(20)。
CN201110264304.5A 2010-09-06 2011-09-05 机械超驰设备 Active CN1024369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175478.6A EP2426691B1 (en) 2010-09-06 2010-09-06 Mechanical override device
EP10175478.6 2010-09-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6944A true CN102436944A (zh) 2012-05-02
CN102436944B CN102436944B (zh) 2015-11-25

Family

ID=43501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4304.5A Active CN102436944B (zh) 2010-09-06 2011-09-05 机械超驰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54904B2 (zh)
EP (1) EP2426691B1 (zh)
CN (1) CN10243694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8599A (en) * 1974-04-19 1977-09-13 Elektra Tailfingen Ammann & Cie Electric switching device
US4301434A (en) * 1980-06-23 1981-11-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Undervoltage release reset and lockout apparatus
US5093643A (en) * 1990-10-22 1992-03-0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Undervoltage release device assembly for circuit breaker
EP1005060A2 (de) * 1998-11-23 2000-05-31 Moeller GmbH Unterspannungsauslöser
EP1069585A2 (fr) * 1999-07-14 2001-01-17 BACO - constructions électriques anciennement BAUMGARTEN Mécanisme interrupteur électromagnétique à réarmement manuel
CN201259989Y (zh) * 2008-07-21 2009-06-17 汲怀利 多功能保护插座的无扣脱扣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90323A (fr) * 1971-10-25 1973-02-15 Merlin Gerin Interrupteur electrique
US4480833A (en) * 1982-04-07 1984-11-06 Innovative Concepts In Entertainment, Inc. Amusement game
AU685381B3 (en) 1997-08-13 1998-01-15 Anthony Desmond Fenelon Dowel jig
US6040746A (en) * 1998-12-30 2000-03-21 Eaton Corporation Actuation mechanism for trip actuated breaker auxiliary multiple microswitch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8599A (en) * 1974-04-19 1977-09-13 Elektra Tailfingen Ammann & Cie Electric switching device
US4301434A (en) * 1980-06-23 1981-11-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Undervoltage release reset and lockout apparatus
US5093643A (en) * 1990-10-22 1992-03-0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Undervoltage release device assembly for circuit breaker
EP1005060A2 (de) * 1998-11-23 2000-05-31 Moeller GmbH Unterspannungsauslöser
EP1069585A2 (fr) * 1999-07-14 2001-01-17 BACO - constructions électriques anciennement BAUMGARTEN Mécanisme interrupteur électromagnétique à réarmement manuel
CN201259989Y (zh) * 2008-07-21 2009-06-17 汲怀利 多功能保护插座的无扣脱扣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26691A1 (en) 2012-03-07
US8354904B2 (en) 2013-01-15
CN102436944B (zh) 2015-11-25
US20120056700A1 (en) 2012-03-08
EP2426691B1 (en)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6331B2 (en) Appliance door lock
JP5059930B2 (ja) 回路遮断器のロック装置
US9395492B2 (en) Optical fiber cutter
US5719363A (en) Mechanical switching device such as a circuit breaker and a safety device for the circuit breaker
JP3909082B1 (ja) 押ボタンスイッチ
CN102245355A (zh) 用于手钻的锁定开关系统以及具有该系统的手钻
CN105321781B (zh) 用于断路器主动保持联锁的仪表板
RU2018129468A (ru) Рабочий механизм миниатюрного выключателя
CN217468269U (zh) 隔离开关机构极锁定与解锁机构
US20180182571A1 (en) Circuit breaking safety lock and dual-power switch
CN102436944A (zh) 机械超驰设备
US9906012B2 (en) Electrical circuit protection device for leakage current protection
CN203288461U (zh) 开关装置
CN102189533B (zh) 动力工具及其开关装置
JP2017086202A (ja) 消火器ユニット
CN103887728A (zh) 抽屉式低压开关柜
US20150228418A1 (en) Spring operation device for switchgear
JP5391068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KR102022223B1 (ko) 래칭 디바이스 및 그러한 래칭 디바이스를 갖는 작동 메카니즘
JP2013182752A (ja) 電磁操作装置
KR101704432B1 (ko) 회로차단기의 투입스프링 차징 장치
CN101026056A (zh) 断路器及断路器铁心保持装置
KR101916166B1 (ko) 전원절환장치의 인터록 장치
CN203747278U (zh) 抽屉式低压开关柜
US9117598B2 (en) Latching device for a circuit break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04

Address after: Baden, Switzerland

Patentee after: ABB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Zurich

Patentee before: ABB T & D Technolog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