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88461U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88461U
CN203288461U CN2013200718588U CN201320071858U CN203288461U CN 203288461 U CN203288461 U CN 203288461U CN 2013200718588 U CN2013200718588 U CN 2013200718588U CN 201320071858 U CN201320071858 U CN 201320071858U CN 203288461 U CN203288461 U CN 203288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device
stop part
switch element
place
cam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718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建康
陆春香
陈尊跃
王芳清
何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riority to CN2013200718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88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88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8846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装置,其具有手动操作模式和自动操作模式且包括用于所述手动操作模式的操作孔(22)。该开关装置包括: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止挡件(3),所述止挡件(3)在所述第一位置让出所述操作孔(22)且在所述第二位置至少部分遮挡所述操作孔(22);第一限位件(19)和第二限位件(19’);转动安装且用于作动所述止挡件(3)的凸轮件(10);用于向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偏压所述止挡件(3)的偏压机构;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在止挡件(3)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一时接合且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另一个时断开;用于以电气方式禁止或允许所述手动操作模式的控制器(18),所述开关元件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18)。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手动和自动操作模式的开关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自动转换开关装置(ATSE)。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已开发出双操作模式开关装置例如自动转换开关装置(ATSE)。这种开关装置通常具有两种操作模式,手动操作模式和自动操作模式。在自动操作模式中,控制器控制马达驱动开关装置中的开关器件工作。在手动操作模式中,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杆插入操作孔中操作开关以实现手动作业。
在现有的双操作模式开关装置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在自动操作模式下不当地插入操作杆操作开关可能会不利地影响供电系统,而且容易伤害操作员的人身安全。为了降低或消除这些问题的出现,人们提出了在这些双操作模式开关装置中设置联锁装置。
例如,Socomec公司提供了一种双操作模式开关装置的联锁装置。例如,图1A和1B显示了这种联锁装置的高度示意性的简图。
该双操作模式开关装置100的联锁装置包括可在让出该操作孔110的第一位置和部分遮挡开关装置的操作孔110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滑动的滑板104,位于所述滑板104两侧的导向结构106,用于将滑板拉向第一位置的复位弹簧108,可转动地安装的摆杆102和用于限制滑板104往第一位置方向进一步运动的限位结构(未示出)。
继续参考图1A,在手动操作模式下,摆杆102不与滑板104接触,而滑板104则在复位弹簧108和限位结构的共同作用下被保持在第一位置,从而操作孔110被让出。当要进入自动操作模式时,摆杆102可沿方向A’转动以接触并朝第二位置方向推动滑板104,从而滑板104最终可抵达部分遮挡操作孔110的第二位置。此时,由于操作孔110被部分遮挡,操作杆(未示出)不能被插入操作孔中进行手动操作,即手动操作被禁止。由此,消除了在自动操作模式下,不慎插入操作杆的风险。此外,该摆杆102可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以仅能在指向自动操作模式和指向手动操作模式的取向之间转动。
尽管已经现有技术提出了包括前述在内的众多联锁装置,但仍希望双操作模式的开关装置能在自动操作模式下防止手动操作开关装置。另外,还希望双操作模式的开关装置具有更佳的机械锁定效果。而且,本领域还希望进一步改善包括联锁机构在内的开关装置部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手动操作模式和自动操作模式的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能在自动操作模式下有效防止或降低无意地手动操作该开关装置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具有手动操作模式和自动操作模式且包括用于所述手动操作模式的操作孔。该开关装置包括: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在所述第一位置让出所述操作孔且在所述第二位置至少部分遮挡所述操作孔;转动安装且用于作动所述止挡件的凸轮件;用于限定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定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限位件;用于向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偏压所述止挡件的偏压机构;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在止挡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一时接合且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另一个时断开;用于以电气方式禁止或允许所述手动操作模式的控制器,所述开关元件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如此设置形式,一方面通过凸轮机构能够提供稳定的机械联锁配置,而另一方面通过结合开关元件和控制器提供了进一步的电气联锁配置,这为开关装置提供了更可靠、更稳定的联锁。而且,相比于摆杆,凸轮机构的作动更稳定,而且作动时各部件所承受的冲击力远低于摆杆,且还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具体实施例,所述开关元件配置成在所述止挡件处于第二位置时被接合且发送信号至所述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配置成响应于所述信号电气禁止所述手动操作模式且允许所述自动操作模式。通过如此设置,开关元件仅在第二位置、即操作孔被遮挡的位置时被接合,控制器电气响应于开关元件的信号禁止了手动操作模式且此时才允许自动操作模式。由此,仅在已经机械和电气锁止手动模式之后或同时才能开始开关装置的自动操作模式,这提供了特别有利的安全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止挡件具有沿止挡件移动方向延伸的槽孔,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插设在所述槽孔中。通过这样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构造,止挡件可以设置得相当长仍能稳定工作(被凸轮件操作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偏压机构包括对称布置在所述止挡件的移动方向两侧的一对弹簧件,各弹簧件的一端固定至所述止挡件并朝所述第一位置方向偏压所述止挡件。由此,这样的对称的弹簧件保证了机械联锁机构、尤其是止挡件的平稳动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止挡件上固定设置或一体形成有从动部,所述从动部上套设有保持与所述凸轮件抵接的滚动元件。这能显著降低凸轮件作动止挡件时的摩擦,并且提高了凸轮件和止挡件的操作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与凸轮件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的旋钮件,从而便于操作员操作。
根据一个具体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旋钮件具有旋拧部和自所述旋拧部延伸出的杆部。优选地,所述杆部具有截平面部分。更优选地所述凸轮件具有容纳所述杆部的容纳孔,且所述容纳孔具有与所述杆部的截平面部分相匹配的平面部分。尽管这提供了一种非常简单固定安装旋钮件至凸轮件的方法,但是其他手段也是可行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开关元件可以有许多种配置形式、操作形式和位置。
例如,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旋钮件具有用于接合所述开关元件的突起。
或者,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凸轮件具有用于接合所述开关元件的突起。
如此设置的突起提供了简单、有效的用于操作(接合)开关元件的手段。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开关元件设置在所述操作孔的侧边,且处于第二位置的所述止挡件接合所述开关元件。
这样的设置是尤为有利的,因为能够充分利用空间。而且,当止挡件离开第二位置,例如处于允许手动操作的第一位置时,开关元件的设置位置确保了该开关元件不会被止挡件接合,提供了有效地停用自动操作模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开关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止挡件、凸轮件、偏压机构、开关元件和控制器中的至少一些安装至该盖板,这提供了紧凑的安装。
根据一个特别优选实施例,所述开关装置为自动转换开关装置。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机械电气联锁配置尤为适用于这种自动转换开关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开关元件选自微动开关、薄膜开关和轻触开关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优选的开关元件由于其行程较短,在本实用新型中具有特别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后显见的,另一部分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描述。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A和图1B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双操作模式开关装置的联锁装置的示意简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操作模式开关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开关装置的盖板的仰视图,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该双操作模式开关装置的联锁装置处于第一位置;
图4是图2所示双操作模式开关装置的另一视图,其中该开关装置的联锁装置处于第二位置;
图5是图4所示的开关装置的盖板的仰视图,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该双操作模式开关装置的联锁装置处于第二位置;
图6A、6B和图6C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联锁装置的旋钮件;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锁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微动开关设置在远离凸轮件的一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在说明书中出现的短语“在附图中”或类似用语不必参考所有附图或示例。
在说明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上”、“下”、“左”、“右”、“向上”、“向下”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相应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这不应解释为对所附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的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约”或“大约”将会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且将根据用到该术语的上下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参考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操作模式开关装置200,其具有手动操作模式和自动操作模式,且可在这两种操作模式之间切换。该双操作模式开关装置200尤其优选为自动转换开关装置(ATSE)。在该手动操作模式中,操作员可将由该开关装置200配设的或者另外提供的操作杆(未示出)插入开关装置200的操作孔22中来手动操作该开关装置。如图所示,该操作孔22设置在开关装置的前面板,通常也称盖板1。
如前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在该开关装置200可设置联锁装置以便在从手动操作模式切换至自动操作模式时遮挡该操作孔以防插入操作杆进行操作。该切换通常是通过安放在盖板1上的联锁装置的旋钮件2来提供的。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旋拧旋钮件2从“手动”转到“自动”来来实现切换。但人们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构件用于切换。本实用新型的新颖的联锁装置将在下文结合其余附图进行进一步详述,而对于该双操作模式开关装置的其他部件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可以采用现有人们已知的构造或以后待开发的任何新颖构造,在此不作赘述。
结合图2-5,详述本实用新型的联锁装置20的实施例。在图2-5中,图2和图4以“俯视”形式显示了盖板1的上侧或“正面”,而图3和图5则以“仰视”形式显示了盖板1的下侧或“背面”,因此图2和图4中的联锁装置的相应部件在图3和图5中呈上下颠倒(如果显示)的效果,但这只是视图的取向,并不影响部件的操作和配合关系。
继续参考该实施例,该联锁装置20安装在该盖板1上,其中如前所述旋钮件2装在盖板1的正面,而联锁装置的大部分部件则装在盖板1的背面。尽管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联锁装置20均安装在开关装置200的盖板1上,但人们应明白联锁装置可以安装在开关装置内任何合适的位置和部件上。
如图3和图5所示,该联锁装置20包括具有容纳孔17的凸轮件10。结合图6A、图6B,该旋钮件2包括可供操作员操作的旋拧部12(图2和图4)和自所述旋拧部12延伸出的杆部13。该杆部13在底端具有截平面部分15,而通过该杆部13的截平面部分15与凸轮件10的容纳孔17中的对应的平面部分的接合,该旋钮件2的转动将会带动凸轮件10一起同步转动。尽管图示了旋钮件2与凸轮件10的如此固定形式,但其他的固定形式也是可以想到的,或者它们可以一体成形,这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中。
如图所示,该联锁装置20还可包括呈细长的滑板形式的止挡件3。尽管在所示实施例中,止挡件3呈滑板形式,但是可以想到提供其他构造的止挡件3,只要其能在相应位置合适地至少部分遮挡操作孔22以防操作即可。该滑板在邻近所述凸轮件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或一体形成有呈销钉形式的(凸轮)从动件8。作为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该从动件8外周套设有用于抵接凸轮件10的滚动元件9,从而与从动件直接抵接凸轮件相比,这显著地降低了摩擦。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滑板还具有沿其延伸方向设置的槽孔或者说腰孔16。在该槽孔16中还放置有第一限位件19和第二限位件19’。这两个限位件19,19’固定安装至盖板1且包括旋拧固定在盖板1上的自攻螺钉4和套设在自攻螺钉4上的衬垫5。这两个限位件分别限定了滑板的两个运动极限位置,即朝邻近凸轮方向的第一位置(图3)和远离凸轮方向的第二位置(图5)。
该联锁装置还设置有偏压机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滑板的两侧,设置第一弹簧件6和第二弹簧件7。该对弹簧件的一段分别钩在滑板的对称两侧,另一端固定在盖板上相对滑板对称的位置,从而给滑板施加一对均匀的朝第一位置的弹性偏压力,也可称作“复位弹力”。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对弹簧件6、7是朝第一位置施加拉力的拉伸弹簧,但人们可以想到,可以在合适位置设置朝第一位置施加推力的压簧。另外,取决于凸轮件施加给滑板的力的取向,弹簧件可以给滑板施加朝第二位置的弹力。这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继续参考图2-5,在图2和3中,旋钮件2处于“手动”模式,此时操作孔22被让出,滑板在偏压机构的作用下抵接第一限位件19从而被保持在第一位置;而在图4和5中,旋钮件2处于“自动”模式,此时操作孔22被遮挡,滑板在凸轮力的作用下抵接第二限位件19并被保持在第二位置。
现将结合上述部件进一步描述联锁装置的操作。当旋钮件2被操作员从图2所示的“手动”模式逆时针旋拧至图4所示的“自动”模式时,凸轮件10从图3所示的视图中所示位置沿方向A顺时针旋拧。此时,凸轮件10克服偏压机构即第一和第二弹簧件6、7的弹力的作用推动从动件8(滚动元件9)朝操作孔22方向(远离凸轮件10方向),从而滑板的一端离开与第一限位件19的接合,而滑板的槽孔的另一端则滑向第二限位件19’。当滑板接合该第二限位件19’时,其到达了其行程的极限,此时操作孔22被完全遮挡,不能再插入操作杆操作该开关装置。由此,该止挡件3(滑板)实现了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运动。
而当旋钮件2被操作员从图4所示的“自动”模式顺时针旋拧至图2所示的“手动”模式时,凸轮件10从图5所示的视图中所示位置沿方向B逆时针旋拧。此时,在偏压机构即第一和第二弹簧件6、7的弹力的作用下,滑板离开与第二限位件19的接合,并最终滑向与第一限位件19接合的位置。当滑板接合该第一限位件19时,其到达了其行程的极限,此时操作孔22被完全让出,允许操作员自由地手动操作该开关装置。由此,该止挡件3(滑板)实现了从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的运动。
尽管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未公开,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该联锁装置20可包括用于限定凸轮件的转动范围的保持机构。这种保持机构可以采用现有已知的保持机构,例如通过结合凸轮件10的凸轮轮廓,可以在盖板上设置两个保持部,从而在滑板的第一位置,弹性片压力机构的弹力将凸轮件推抵其中一个保持部,而在第二位置将凸轮件推抵另一个保持部。由此,旋钮件即凸轮件可被限制在“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之间转动。但人们可以想到,可以设置保持机构,允许凸轮件在其他的转动范围内转动。
下面将结合前述机械结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联锁功能。
尤其如图6C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联锁装置还配设有微动开关11。该微动开关11通常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从而可以在短的规定行程下以较小的力使该微动开关进行开关动动作。该微动开关外部通常设有驱动件21,例如簧片,由此可通过外部机械结构按压该驱动件使得微动开关的接点接合。尽管本实用新型描述了上述形式的微动开关,但并不打算局限于此,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微动开关可以包括现有已知的各种类型的微动开关或其组合。
另外,尽管所示的实施例均采用了微动开关,但人们将明白可以使用其它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开关或轻触开关,或者本文提及的开关的组合。
另外如图所示,该开关装置200还设置有控制器18,所述微动开关11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18。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该控制器可以专设用于该联锁装置,也可以由双操作模式开关装置的总控制器来提供。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微动开关11和控制器18与机械联锁的结合能够提供机械电气联锁装置的多种可能性。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微动开关11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之一被接合,以传递电信号至控制器18,从而在第二位置或者在第一位置之外的范围内禁止或停用手动操作模式和/或允许自动操作模式。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5B和图6C,旋钮件2的杆部13在其外周面上设置有一对突起14。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该对突起14可起到用于将旋钮件2简单安装至盖板1的作用,但其中一个突起14还可用于在旋钮件2的一个旋转位置接合微动开关。
例如,当旋拧件2处于“手动”模式时,该旋钮件2的突起14处于与微动开关11未接合的位置,从而控制器18检测不到微动开关的电气信号,从而电气禁止自动操作模式而同时电气允许手动操作模式。此时,滑板处于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此时操作孔22被让出,从而在机械上也允许操作员手动操作该开关装置。
当旋钮件2从“手动”模式转动至“自动”模式时,如图6C所示,该突起14接合微动开关(例如其驱动件21),从而使得微动开关11的触点接合并发送电气信号至控制器18。该控制器18在接收该电气信号时,电气允许自动操作模式且电气禁止手动操作模式。此时,滑板处于如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并且操作孔22被遮挡,因此在机械上也禁止手动操作。
相反,旋钮件2从“自动”模式转动至“手动”模式时,突起14与微动开关11距离慢慢加大,作用在微动开关11的驱动件21逐渐减小,而微动开关的接点机构将倾向于脱离,当旋钮件的突起转动离开第二位置一段范围之后,微动开关将断开,此时停用自动操作模式且相应允许手动操作模式。与此同时,操作孔22也被逐渐让出,并在最终被让出后机械结构允许手动操作。
尽管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仅在滑板的第二位置通过旋钮件2的小突起14接合微动开关,但人们可以想到众多替代形式。例如,可以仅在滑板的第一位置通过旋钮件2的突起接合微动开关,而控制器在接收到电气信号时电气禁止自动操作模式而电气允许手动操作模式。或者,可以提供条状突起,从而在旋钮件的一个运动范围内接合微动开关,而在其余的运动范围内允许微动开关断开,而控制器根据需要对接收到的微动开关的电气信号提供合适的响应。甚至,可以提供仅具有小缺口的环状突起,从而微动开关常闭(常接合),而例如仅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附近的一小段范围才断开。以上这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这些实施例要求至少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接合微动开关。
另外,尽管所示的实施例中,是在旋钮件2上设置操动微动开关的结构,即突起,但是可以在联锁装置的其他运动部件或者与这些运动部件相连的其他部件设置用于操动微动开关的结构。例如,上述的突起可以相应地设置在凸轮件上。
而且,微动开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例如图7所示的联锁装置20’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微动开关11’设置操作孔22(该图未示出)附近,即设置在滑板的远离凸轮件10的一侧,从而仅在该滑板通过凸轮件10被移动至遮挡操作孔22的第二位置时,接合该微动开关11’。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18(该图未示出)可以配置为在接收到微动开关11’的电气信号时禁止手动操作模式且允许自动操作模式。
以上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锁装置的机械和电器联锁配置的多个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上提供多种其他实施例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尤其是,可以将前述实施例相结合、特征替换得到各种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联锁装置的部件可以采用现有已知的材料制造。例如滑板和/或旋钮件2可以采用塑料制造,而凸轮件10可以采用硬塑料或金属如钢制成。并且,为了减重,如图所示,凸轮件10中还可以具有例如圆形的切除部分。材料方面在本实用新型并不是关键的,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盖板;
2-旋钮件;
3-滑板;
4-销钉;
5-衬垫;
6-第一弹簧件;
7-第二弹簧件;
8-从动件;
9-滚动元件;
10-凸轮件;
11-微动开关;
11’-微动开关;
12-旋拧部;
13-杆部;
14-突起;
15-截平面部分;
16-槽孔;
17-容纳孔;
18-控制器;
19-第一限位件;
19’-第二限位件;
20、20’-联锁装置;
21-驱动件;
22-操作孔;
100-双操作模式开关装置;
102-摆杆;
104-滑板;
106-导向结构;
108-复位弹簧;
110-操作孔;
200-开关装置
A、B、A’-方向。

Claims (13)

1.一种开关装置,包括操作孔(22),其特征在于,该开关装置包括: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止挡件(3),所述止挡件(3)在所述第一位置让出所述操作孔(22)且在所述第二位置至少部分遮挡所述操作孔(22); 
转动安装且用于作动所述止挡件(3)的凸轮件(10); 
用于向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偏压所述止挡件(3)的偏压机构; 
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在止挡件(3)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一时接合且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另一个时断开; 
控制器(18),所述开关元件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元件配置成在所述止挡件(3)处于第二位置时被接合且发送信号至所述控制器(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关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限位件(19)和用于限定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限位件(19’),其中,所述止挡件(3)具有沿止挡件(3)移动方向延伸的槽孔(16),所述第一限位件(19)和第二限位件(19’)插设在所述槽孔(16)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机构包括对称布置在所述止挡件(3)的移动方向两侧的一对弹簧件(6、7),各弹簧件的一端固定至所述止挡件(3)并朝所述第一位置方向偏压所述止挡件(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3)上固定设置或一体形成有从动部(8),所述从动部(8)上套设有保持与所述凸轮件抵接的滚动元件(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凸轮件(10)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的旋钮件(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件(2)具有旋拧部(12)和自所述旋拧部(12)延伸出的杆部(13),其中所述杆部(13)具有截平面部分(15),所述凸轮件(10)具有容纳所 述杆部(13)的容纳孔(17),其中所述容纳孔(17)具有与所述杆部(13)的截平面部分(15)相匹配的平面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件(2)具有用于接合所述开关元件的突起(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件(10)具有用于接合所述开关元件的突起(1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元件设置在所述操作孔(22)的侧边,且处于第二位置的所述止挡件(3)接合所述开关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1),所述止挡件(3)、凸轮件(10)、偏压机构、开关元件和控制器(18)中的至少一些安装至该盖板(1)。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为自动转换开关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元件选自微动开关、薄膜开关和轻触开关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3200718588U 2013-02-07 2013-02-07 开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8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718588U CN203288461U (zh) 2013-02-07 2013-02-07 开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718588U CN203288461U (zh) 2013-02-07 2013-02-07 开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88461U true CN203288461U (zh) 2013-11-13

Family

ID=49544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7185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8461U (zh) 2013-02-07 2013-02-07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8846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9963A (zh) * 2014-02-11 2014-07-23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挡板控制机构
CN105428110A (zh) * 2015-12-29 2016-03-23 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转换开关的手动操作装置
CN106656136A (zh) * 2015-10-30 2017-05-10 西门子公司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WO2021147446A1 (zh) * 2020-01-20 2021-07-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风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9963A (zh) * 2014-02-11 2014-07-23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挡板控制机构
CN103939963B (zh) * 2014-02-11 2016-04-06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挡板控制机构
CN106656136A (zh) * 2015-10-30 2017-05-10 西门子公司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105428110A (zh) * 2015-12-29 2016-03-23 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转换开关的手动操作装置
WO2021147446A1 (zh) * 2020-01-20 2021-07-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风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88461U (zh) 开关装置
JP4554685B2 (ja) 操作ノブのリターン装置
US10950397B2 (en) Switching and operating assembly of a switch
JP3909082B1 (ja) 押ボタンスイッチ
EP2023365A3 (en)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with contact on mechanism
CN203617603U (zh) 开关柜抽屉单元推进机构
CN208142056U (zh)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挂锁机构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US9349550B2 (en) Emergency stop device adaptable for a man-machine dialog system
US10050455B2 (en) Structure with detachable battery for electronic device
MX2011001942A (es) Dispositivo de parada de emergencia.
US7990238B2 (en) Button system for industrial AC/DC relays
CN109509651B (zh) 开关装置和相关联的开关
US8299383B2 (en) Push switch
JP5391068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203481092U (zh) 开关装置
EP3467861A1 (en) Slide switch
CN110384350A (zh) 一种开抽屉机构
JP5160562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コンタクトブロック
KR101261319B1 (ko) 범용 영구자석 조작기용 수동조작모듈
JP4449667B2 (ja) 引出形開閉機器のインターロック装置
CN106548904B (zh) 电磁继电器测试按钮
CN218548257U (zh) 用于断路器的动力源互锁机构和用于断路器的套件
CN218351360U (zh) 开关
CN214956687U (zh) 一种断路器
CN113035618B (zh) 通过两次按压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及其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