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6829A - 光盘收纳盒及盘片更换器 - Google Patents

光盘收纳盒及盘片更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6829A
CN102436829A CN2011100486815A CN201110048681A CN102436829A CN 102436829 A CN102436829 A CN 102436829A CN 2011100486815 A CN2011100486815 A CN 2011100486815A CN 201110048681 A CN201110048681 A CN 201110048681A CN 102436829 A CN102436829 A CN 102436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receiver
disc conveying
conveying rolle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86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6829B (zh
Inventor
吉田隆
川前治
石川雄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36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6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6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68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3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herein the playing unit is moved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of the selected recor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8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the magazine having a cylindrical shape with horizontal axis

Landscapes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收纳多张光盘的薄型盒、和从盒取出光盘并进行记录再现的高速、小型大容量的盘片更换器。一种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拆下的盒(2),是被分隔板(4)划分并收纳多张光盘(5)的盒(2),在盒(2)中设置有挂在辊(9、12)上的、与光盘(5)接触地进行输送的带(8)。通过与外部的驱动齿轮(18)连结的辊(9)的齿轮(17),使带(8)旋转,从而使光盘(5)旋转移动并取出。在取出的光盘(5)中,与盘片控制板(35)的狭缝(36)相对的目标的光盘(5)通过狭缝(36),其他的光盘(5)撞在盘片控制板(35)上而停止。通过了狭缝(36)的光盘(5)被咬入盘片输送辊(50、51),并被输送到驱动器(60)而进行记录再现,由此构成盘片更换器。

Description

光盘收纳盒及盘片更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装拆的收纳多张光盘的盒、和从盒取出光盘并进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现的盘片更换器。
背景技术
作为这样的收纳了多张光盘的盒及对其进行记录再现的盘片更换器,公知有日本特开平08-87810号公报(专利文献1)。
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盘片更换器,其由保持盘片的外周部且收纳多张盘片的存储盒和从存储盒夹持盘片的外周面并将其输送到记录再现装置的盘片输送机构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87810号公报
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盘片更换器需为了夹持存储盒内的一张盘片的外周面并将其取出而需要扩大相邻的盘片间隔。因此,存在不能缩小相邻的盘片间隔并高密度地收纳盘片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课题,并提供能够缩小相邻的盘片间隔并以高密度收纳盘片的盒、和从盒取出光盘并对数据进行记录或再现的高速存取、小型大容量的盘片更换器。
为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例如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结构。
本申请包含多个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但若要列举其一例,则列举出一种光盘收纳盒,是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装拆的光盘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收纳盒中收纳有多张光盘,在所述光盘收纳盒中设有与所述收纳的多张光盘外周侧面接触并使其旋转移动的盘片输送带。由此,具有能够缩小盘片的收纳间隔并以高密度收纳盘片的效果。另外,具有搬运时盘片不会移动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与每张所述光盘相对地设置有盘片移动机构,所述盘片移动机构设在所述盘片输送带的夹着所述光盘的相反侧,与所述光盘外周侧面接触,并使所述光盘向所述盘片输送带方向移动,使所述光盘与所述盘片输送带接触或分离。由此,具有能够选择要从盒取出的盘片的效果。另外,由于不使不希望取出的盘片旋转,所以具有不会对盘片产生损伤且不会出现磨损粉尘的效果。另外,具有搬运时盘片不会移动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盘片输送带的与所述光盘的外周侧面接触的位置上形成有槽。由此,具有能够防止因盘片的翻倒导致的与所述分隔板接触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盘片输送带的与所述光盘的外周侧面接触的位置上形成有槽;与所述盘片输送带的槽相对,在与所述光盘的外周侧面接触的所述光盘收纳盒的部件上形成有槽。由此,具有能够省略所述分隔板的效果、和防止与所述分隔板接触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收纳盒的所述光盘被分隔板划分并被收纳。由此,具有能够防止光盘的翻倒且防止与相邻盘片接触的效果。另外,成为将光盘插入光盘收纳盒的导向部,具有插入变得容易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板的、所述光盘在所述光盘收纳盒内的移动方向的两侧和收纳终点的半圆部上,在所述分隔板的与所述光盘的非记录区域相对的位置具有突起。由此,具有能够防止盘片记录面的损伤的效果。另外,具有能够降低与盘片间的摩擦负荷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片输送带从外部被旋转驱动。由此,具有能够使盘片旋转移动的效果。另外,具有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装拆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片移动机构从外部被驱动。由此,具有能够对从盒取出的盘片进行选择的效果。另外,具有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装拆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盘收纳盒的所述光盘的出入口设有盖。由此,具有保管时能够防止灰尘侵入的效果。
另外,例如,是一种盘片更换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装拆的光盘收纳盒和记录再现装置,所述光盘收纳盒中收纳有光盘,在所述光盘收纳盒中设有与所述收纳的多张光盘外周侧面接触并使所述光盘旋转移动的盘片输送带,在所述光盘收纳盒和记录再现装置之间具有:盘片控制板,其设置有只能通过一张所述光盘的狭缝;和输送所述光盘的盘片输送辊,在从所述光盘收纳盒通过所述盘片输送带而旋转移动并取出的多张所述光盘中,将通过了所述狭缝的所述光盘利用所述盘片输送辊输送至所述记录再现装置以进行记录再现,其他的所述光盘撞在所述盘片控制板上而停止。由此,具有盘片更换的高速化和小型薄型化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收纳盒并列地配置多个。由此,随着存储容量的增加,能够依次替换光盘收纳盒进行使用,从而具有能够无缝地进行记录再现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盘片控制板上与所述光盘收纳盒相对地设置的多条狭缝;对通过了各所述狭缝的所述光盘进行输送的各所述盘片输送辊;对被各所述盘片输送辊输送的所述光盘进行记录再现的各所述记录再现装置。由此,通过记录再现装置的并列运转而具有使记录再现速度高速化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载置了所述盘片控制板、所述盘片输送辊和所述记录再现装置的移动台,使所述移动台移动,将所述盘片控制板的所述狭缝定位在与收纳在所述光盘收纳盒中的所述光盘相对的位置。由此,具有能够通过记录再现装置对被收纳在光盘收纳盒中的所有光盘进行记录再现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载置了所述光盘收纳盒的移动台,使所述移动台移动,将收纳在所述光盘收纳盒中的所述光盘定位在与所述盘片控制板的所述狭缝相对的位置。由此,具有能够通过记录再现装置对被收纳在光盘收纳盒中的所有光盘进行记录再现的效果。
另外,例如,是一种盘片更换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装拆的光盘收纳盒和记录再现装置,在所述光盘收纳盒中收纳有多张光盘,在所述光盘收纳盒中,对应于每张所述光盘相对地设置盘片输送带和盘片移动机构,所述盘片输送带与所述收纳的多张光盘外周侧面接触并使其旋转移动,所述盘片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盘片输送带的夹着所述光盘的相反侧,与所述光盘外周侧面接触,并使所述光盘向所述盘片输送带方向移动,使所述光盘与所述盘片输送带接触或分离,在所述光盘收纳盒和记录再现装置之间设置有对所述光盘进行输送的盘片输送辊,利用所述盘片输送带使从所述光盘收纳盒通过所述盘片移动机构而与所述盘片输送带接触的所述光盘旋转移动并取出,并利用所述盘片输送辊将所述光盘输送至记录再现装置进行记录再现。由此,具有省略所述盘片控制板的效果。并具有盘片更换的高速化和小型薄型化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收纳盒并列地配置多个。由此,随着存储容量的增加,能够依次切换盒进行使用,所以,具有能够无缝地进行记录再现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与所述光盘收纳盒相对地设置的多个所述盘片输送辊;对被各所述盘片输送辊输送的所述光盘进行记录再现的各所述记录再现装置。由此,通过记录再现装置的并列运转具有使记录再现速度高速化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载置了所述盘片输送辊和所述记录再现装置的移动台,使所述移动台移动,将所述盘片输送辊定位在与收纳在所述光盘收纳盒中的所述光盘相对的位置。由此,具有能够通过记录再现装置对被收纳在光盘收纳盒中的所有光盘进行记录再现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载置了所述光盘收纳盒的移动台,使所述移动台移动,将收纳在所述光盘收纳盒中的所述光盘定位在与所述盘片输送辊相对的位置。由此,具有能够通过记录再现装置对被收纳在光盘收纳盒中的所有光盘进行记录再现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盘片输送辊的与所述光盘的表面接触的辊部分割成多个。由此,即使在辊跨在处于光盘的内周侧的环状的突起上的情况下,由于存在与光盘表面接触的其他的辊,所以具有能够得到充分的输送力的效果。
另外,例如,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与非记录面侧接触,且使从动辊与记录面侧接触。由此,由于从动辊和记录面不发生打滑,所以具有能够防止记录面的损伤的效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能够提供缩小相邻的盘片间隔并能够以高密度收纳光盘的薄型盒、和从盒取出光盘并对数据进行记录或再现的高速存取、小型大容量的盘片更换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盘片更换器1的整体结构。
图2是表示从上方观察图1的盘片更换器1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盒2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沿箭头A观察图1的盒2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沿箭头B观察图1的盒2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从光盘5的出入口23观察图1的盒2的主视图。
图7表示图1的驱动器60的光盘5的插入或排出的状态。
图8表示图1的驱动器60的光盘5的记录再现的状态。
图9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的盒2。
图10是表示图9的板簧26的俯视图。
图11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的盒2。
图12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的盘片更换器1。
图13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的盘片更换器1。
图14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的盘片更换器1的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50、从动辊51。
图15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的盒2的分隔板4。
图16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的盒2。
图17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的盒2。
图18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盒2上设置的盖。
图19表示图1的盘片更换器的控制框图。
图20表示图1的盘片更换器的各动作的时间流程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盘片更换器
2盒
3框体
4分隔板
5光盘
6卡紧孔
8带
9、12辊
17、18齿轮
21、22导向槽
35盘片控制板
36狭缝
50驱动辊
51从动辊
60驱动器
61出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本说明书中,所谓“多张光盘”是指“复数张的光盘”,如以下的实施例所述的那样,例如,是7张光盘、8张光盘等的意思。
实施例1
使用图1至图8、图19、图20说明本发明的收纳了多张光盘的薄型盒、和从盒取出光盘并进行记录再现的高速存取、小型大容量的盘片更换器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表示盘片更换器1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但是,图1中只记载了收纳的多张光盘5中的1张。图2是表示从上方观察图1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沿箭头B观察图1的盒2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沿箭头A观察图1的盒2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沿箭头B观察图1的盒2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从盘片的出入口23观察图1的盒2的主视图。
图7表示对光盘5进行记录再现的驱动器60插入或排出光盘5的状态。图8表示驱动器60对光盘5进行记录再现的状态。
图19是图1的盘片更换器的控制框图,表示了:上位控制部100、盘片更换器1的控制部101、各机构即盒2、盘片控制板35、驱动辊50、从动辊51、驱动器60、移动台104及其驱动电机103、105、109和各检测传感器106、107、108、以及用于上位控制部100和控制部101之间的控制信号的更换器信号线110、用于上位控制部100和驱动器60之间的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的驱动器信号线111;控制部101和各电机、传感器之间的信号线112。图20是表示图1的盘片更换器的各动作的时间流程图。
使用图1、图2、图19、图20说明盘片更换器1的结构和动作。盘片更换器1由如下部件构成:收纳了多张光盘5的盒2;对从盒2取出的光盘5进行记录再现的驱动器60;配置在盒2和驱动器60之间且对光盘5的通过和停止进行控制的盘片控制板35;将通过了盘片控制板35的狭缝36的光盘5输送至驱动器60、或从驱动器60输送至盒2的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50、从动辊51。另外,示出了用于将光盘5固定在旋转部上的卡紧孔6。在光盘5的外周部具有不记录数据的非记录区域19(图3)。另外还具有:设置在盒2和盘片控制板35之间的盘片通过1检测传感器106;设在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50、从动辊51和驱动器60之间的盘片通过2检测传感器107。另外,还具有对收纳在盒2中的光盘5的位置进行检测的盘片位置检测传感器108。
盒2以能够相对于盘片更换器1装拆的方式构成。盒2是由分隔板4a至4g划分的对光盘5进行收纳的多个室,在各个室中收纳有光盘5a至5h。分隔板4a至4g的光盘5的出入口23侧以外的三边被固定在框体3上。
此外,如图3所示,分隔板4a至4g的带8的部分被切除。带8被挂在辊9和辊12上,带8以与光盘5a至5g的外周侧面接触的方式向光盘5方向被推压。辊9的旋转轴10(图4、图5中的10)被设置在框体3上的轴承11a(图4中的11a、图5中的11b)支承。辊12的旋转轴13(图4、图5中的13)被以能够向光盘5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框体3上的轴承14a(图4中的14a、图5中的14b)支承。辊12的轴承被板簧16a(图4中的16a、图5中的16b)向光盘5方向弹压。在辊9的旋转轴10上设置有齿轮17,盒2被插入盘片更换器1后,被设置在框体3上的导向槽21或导向槽22引导并与设置在盘片更换器1上的齿轮18连结。
如图2所示,在从盒2取出光盘5d并通过驱动器60进行记录再现动作122时,进行如下的驱动器定位动作120:使用移动台驱动电机109和盘片位置检测传感器108使图19、图20所示的安装了盘片控制板35、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50、从动辊51、驱动器60和各检测传感器106、107、108的移动台104移动,并将狭缝36定位在与盒2的目标的光盘5d相对的位置上。以下,将该定位动作称为驱动器侧移动。此外,盘片控制板35的狭缝36和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50、从动辊51的盘片通过位置和驱动器60的出入口61配置在直线上。另外,能够使安装有盒2和齿轮18的移动台(未图示)移动从而能够将目标的光盘5d和狭缝36定位在相对的位置。以下,将该定位动作称为盒侧移动。另外,还能够排列多列盒2和齿轮18的组合。由此,随着存储容量的增加,由于能够依次切换盒进行使用,所以,能够得到进行无缝地记录再现的效果。
然后,盘片送出动作121是通过带驱动电机108使齿轮18旋转并将旋转力传递到齿轮17并使带8旋转。旋转力从带8施加到光盘5a至5g,光盘5a至5g向出入口23方向旋转移动。从盒2输出的光盘5a至5g到达盘片控制板35后,光盘5d通过狭缝36,其他的光盘撞在盘片控制板25上而停止。通过了狭缝36的光盘5d被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50、从动辊51咬入并被输送,从驱动器60的出入口61被驱动器60取入并进行记录再现。此外,在通过设置在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50、从动辊51附近的光透过型的通过传感器即盘片通过2检测传感器107检测出光盘5d横切通过传感器的时刻后使带8的旋转停止。由此,具有能够降低光盘5的空转所导致的盘片与分隔板4间的盘片的损伤、能够降低与框体3或带8间的磨损粉尘的效果。同样,如图20所示,控制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50、从动辊51的旋转,以在光盘5开始通过盘片通过1检测传感器106的时刻使输送辊驱动电机105旋转、且在通过盘片通过2检测传感器107结束的时刻使其停止,由此具有能够降低光盘5和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50、从动辊51间的磨损的效果。
另外,为使带8和光盘5之间不打滑,还能够在带8与光盘5接触的一侧的表面上形成凹凸。另外,为使带8和辊9、12之间不打滑,还能够将带8和辊9、12形成为带齿带8和带齿辊9、10。另外,光盘5可以使用市场销售的平均厚度1.2mm(最厚部约1.5mm)、外径120mm的光盘。在使用市场销售的光盘的情况下,盒2的盘片收纳间距为2mm至3mm左右。狭缝36的宽度优选小于盒2的光盘的厚度Dw的2倍。另外,盘片控制板35的用于碰撞狭缝36的两侧的盘片并使其停止的宽度是盒2的“(盘片收纳张数-1)×盘片收纳间隔”以上。另外,以使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50与光盘5的非记录面接触、且使从动辊51与记录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由此,盘片输送辊的从动辊51和光盘5的记录面不发生滑动,所以能够防止记录面的损伤。
在进行光盘5d从驱动器60返回盒2的盘片收纳动作123的情况下,从驱动器60输出的光盘5d被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50、从动辊51咬入并被输送,通过狭缝36,从而被插入盒2中。被插入盒2中的光盘5d的外周侧面与带8接触,并被赋予旋转力从而进行旋转移动,由此被收纳在盒2中。同时,其他的光盘也通过带8进行旋转移动并被收纳在盒2中。此外,在通过设置在盒2的出入口23附近的光透过型的盘片通过1检测传感器106检测出所有的光盘5通过了通过传感器的时刻、或在与检测出所有的光盘5通过了通过传感器的时刻相比一定时间后,使带8的旋转停止。由此,具有能够降低因光盘5的空转而导致的其与分隔板4间的盘片的损伤、与框体3或带8间的磨损粉尘的效果。同样,如图20所示,控制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50、从动辊51的旋转,以在光盘5开始通过盘片通过2检测传感器107的时刻使输送辊驱动电机105旋转、且在通过盘片通过2检测传感器107结束的时刻使其停止,由此,具有能够降低光盘5和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50、从动辊51间的磨损的效果。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构成为:将与被收纳在盒中的所有的光盘的外周侧面接触的带设置在盒内,通过带的旋转使所有的光盘旋转移动并取出或收纳。由此,由于能够缩小光盘的收纳间隔,所以具有能够提供小型且大容量的盒的效果。另外,由于搬运时光盘被推压在带8上,所以具有光盘不会从框体飞出的效果和因不移动而不会损伤的效果。另外,光盘被分隔板划分并被收纳。由此,具有能够防止光盘的翻倒、和防止与相邻盘片接触的效果。另外,成为将光盘插入光盘收纳盒的导向部,具有插入变得容易的效果。
另外,构成了:能够相对于主体装置装拆的盒;和盘片更换器,该盘片更换器使从盒通过旋转移动被取出的多张光盘中的目标光盘通过盘片控制板的狭缝,并使其他的光盘撞在盘片控制板上从而使其停止,并能够对目标光盘进行记录再现。由此,具有能够提供高速存取且小型的大容量的盘片更换器的效果。
图3是表示沿箭头B观察图1的盒2的剖视图。在图3中,省略说明与图1、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图3表示光盘5被收纳在盒2中的状态。分隔板4的光盘5的出入口23侧以外的三边被固定在框体3上。另外,分隔板4的位于带8的部分被删除。带8被挂在辊9和辊12上,带8以与光盘5的外周侧面接触的方式向光盘5方向被推压。在光盘5的外周部具有非记录区域19。
图4表示沿箭头A观察图1的盒2的侧视图。在图4中,省略说明与图1至图3相同的附图标记。辊9的旋转轴10被设置在框体3上的轴承11a支承。辊12的旋转轴13被轴承14a支承,轴承14a以能够向光盘5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安装在设置于框体3上的长孔15a中。辊12的轴承14a通过设置在框体3上的板簧16a被向光盘5方向弹压。在辊9的旋转轴上设置有齿轮17,盒2被插入盘片更换器1后,被设置在框体3上的导向槽21或导向槽22(齿轮18位于导向槽22的位置的情况下)引导并与设置在盘片更换器1上的齿轮18连结。附图标记20表示设置在框体3上的收纳齿轮17的凹部。这样,成为齿轮17被收纳在框体3中并不向框体3外突出的结构。由此,由于盒的小型化以及保管时与相邻的盒间没有间隙,所以具有不会扩大收纳空间的效果。
图5是表示沿箭头B观察图1的盒2的侧视图。在图5中,省略说明与图1至图4相同的附图标记。辊9的旋转轴10被设置在框体3上的轴承11b支承。辊12的旋转轴13被轴承14b支承,轴承14b以能够向光盘5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安装在设置于框体3上的长孔15b中。辊12的轴承14b通过设置在框体3上的板簧16b被向光盘5方向弹压。这样,通过使用板簧16,具有能够使盒小型化的效果。
图6表示从盘片的出入口23观察图1的盒2的主视图。在图6中,省略说明与图1至图5相同的附图标记。盒2是被分隔板4a至4g划分的收纳光盘5的多个室,在各个室中收纳有光盘5a至5h。带8以与光盘5的外周侧面接触的方式被向光盘5方向推压。此外,还能够设置以灰尘不会从盘片的出入口23进入的方式能够开闭地堵塞出入口23的盖45(图18)。图18表示设置了盖45的盒2。盖45在框体3的阶梯部46上被安装在旋转轴47上。由此,盖45以不从框体3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另外,盖45通过螺旋弹簧48被向盖45关闭的方向弹压。打开盖45的位置如附图标记49所示。
以下,使用图7、图8对驱动器60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图7表示驱动器60中的光盘5的插入或排出的状态。另外,图8表示驱动器60中的光盘5的记录再现的状态。
驱动器60由如下部件构成:用于将从出入口61插入的光盘5安装在主轴电机90上的由连杆62、63、64构成的平行连杆及由连杆71、76、82、83构成的导向机构;用于进行记录再现的光学机构91。图中的连杆机构的黑圆点65、67、72、77、84、85表示固定在框体上的旋转轴。白圆点66、68表示连结轴。
如图7所示,从出入口61插入的光盘5被平行连杆的连杆62的侧壁和连杆83的槽辊89引导,并引导卡紧孔6向主轴电机90的方向移动。连杆83使驱动轴88沿连杆槽87移动并向主轴电机90的方向压入光盘5。连杆71使驱动轴74沿连杆槽75移动并使槽辊73后退。同样,连杆76使驱动轴79沿连杆槽80移动并使槽辊78后退。通过该动作,将卡紧孔6定位在主轴电机90上。然后,主轴电机90向光盘5的方向移动,并且将卡紧孔6插入并固定在旋转部上。
以下,如图8所示,平行连杆的连杆64使驱动轴70沿连杆槽69移动,并将连杆62、63的侧壁退避到不与光盘5接触的位置。同样,连杆71、76、83移动,辊73、78、89退避到不与光盘5接触的位置,进行记录再现。以下,在从驱动器60排出光盘5的情况下,通过与图7说明的光盘5的插入动作相反的动作,光盘5从驱动器60被排出。由此,具有能够提供薄型且小型的驱动器的效果。
实施例2
使用图9、图10说明本发明的盒2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图9表示在图3所示的盒2的结构的基础上设置使光盘5向带8的方向移动的板簧26。在图9中,省略说明与图3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图10表示图9所示的板簧26的俯视图。板簧26a至26h是将弹簧板24与图6所示的光盘5a至5h的收纳间隔对应地加工成长方形,且在弯折部27弯折的结构。此外,在相邻的板簧26a至26h的间隙中设置分隔板4a至4g。
如图9所示,板簧26的弹簧板24被固定在框体13上。在盒2被安装在盘片更换器1上后,与板簧26a至26h对应地设置的多个弹簧压板30从位置29a向虚线所示的29b旋转,并将板簧26a至26h压下至虚线所示的位置28。由此,光盘5移动到不与带8接触的虚线所示的位置25。另外,在使光盘5旋转移动的情况下,通过使与目标光盘5对应的弹簧压板30旋转到位置29a,板簧26向带8的方向移动,并使光盘5与带8接触。因此,能够通过板簧26a至26h来选择从盒2取出的光盘5,所以,只要适用于图1的盘片更换器1,则能够省略盘片控制板35。此外,在盘片更换器1侧设置对板簧26a至26h进行驱动的弹簧压板30。
由此,由于能够选择从盒2取出的光盘5,所以具有能够省略盘片更换器1的盘片控制板35从而使其小型低成本化的效果。另外,由于能够仅使目标的光盘旋转移动,不使其他的光盘旋转,所以具有能够降低与分隔板4间的盘片的损伤、与框体3或带8的磨损粉尘的效果。另外,由于每个被收纳的光盘都利用板簧26向带8的方向推压,所以,具有即使光盘的直径变化,也能够保持光盘和带8的接触稳定的效果。另外,由于搬运时光盘被推压在带8上,所以具有光盘不会从框体飞出的效果、和因不移动而不会损伤的效果。
实施例3
使用图11说明本发明的盒2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图11表示将图9所示的板簧26变更为滑板32后的结构。在图11中,省略说明与图9相同的附图标记。
滑板32设置有光盘5能够落入的大小的凹部33,并沿箭头34方向(驱动机构未图示)移动。在将光盘5推压在带8上的情况下,如实线所示,使滑板32向盒2的内部方向移动,并将光盘5载置在滑板32上。另外,在使光盘5从带8离开的情况下,使滑板32如虚线所示地向盒2的外部方向移动,并使光盘5落入滑板32的凹部33中。
因此,由于能够通过滑板32选择从盒2取出的光盘5,所以只要适用于图1的盘片更换器1,就能省略盘片控制板35。此外,在盘片更换器1侧设置有驱动滑板32的机构。
由此,由于能够选择从盒2取出的光盘5,所以能够省略盘片更换器1的盘片控制板35,具有小型低成本化的效果。另外,由于能够只使目标的光盘旋转移动,不使其他的光盘旋转,所以具有能够降低与分隔板4间的盘片的损伤、与框体3或带8间的磨损粉尘的效果。另外,由于每个被收纳的光盘都利用滑板32向带8的方向推压,所以具有即使光盘的直径变化,也能够保持光盘和带8的接触稳定的效果。另外,由于搬运时光盘被推压在带8上,所以具有光盘不会从框体飞出的效果、和因不移动而不会损伤的效果。
实施例4
使用图12说明本发明的盘片更换器1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图12是在图1的结构的基础上设置多个驱动器60a至60d,并对各个驱动器60a至60d设置狭缝36a至36d、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从动辊51、使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旋转的齿轮37、与齿轮37连结的驱动机构38。在图12中,省略说明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
用Mp表示盒2的光盘5的收纳间隔。另外,用Dp表示驱动器60a至60d的设置间隔。另外,盘片控制板35的狭缝36a至36d、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从动辊51的盘片通过位置和驱动器60a至60d配置在直线上。而且,在各个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上设置齿轮37,通过使与齿轮37连结的驱动机构38旋转,而使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旋转。另外,使安装有盘片控制板35、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和从动辊51、使驱动辊50旋转的齿轮37和驱动机构38、驱动器60a至60d的移动台(未图示)移动,并将狭缝36a至36d定位在与盒2的目标的光盘5相对的位置。另外,也能够将盒2置换成设置有由图9、图11所示的弹簧板26、滑板32构成的盘片移动机构的盒2。该情况下,能够省略盘片控制板35。另外,也能够使安装有盒2和齿轮18的移动台(未图示)移动,并定位在目标的光盘5和狭缝36a至36d相对的位置。另外,也能够排列多列盒2和齿轮18的组合。由此,随着存储容量的增加,能够依次切换盒进行使用,所以,具有能够进行无缝地记录再现的效果。
第一结构为,成为能够设置驱动器60a至60d的设置间隔Dp的最小间隔。只使供目标的光盘5通过的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50、从动辊51旋转,而使其他的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从动辊51的旋转停止。这样的话,目标的光盘5通过狭缝,并通过旋转的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从动辊51被输送到驱动器60,并进行记录再现。另外,目标的光盘5以外的光盘撞在盘片控制板35上而停止。另外,通过了狭缝36的光盘5也撞在旋转停止的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从动辊51上而停止。
第二结构在第一结构中,在盘片控制板35上设置一个狭缝36,并能够使盘片控制板35独立地移动。使各移动台移动,被定位在目标的光盘5和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从动辊51相对的位置上,并且使狭缝36移动到与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从动辊51相对的位置上。这样的话,目标的光盘5通过狭缝36,并被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从动辊51输送到驱动器60,进行记录再现。另外,目标的光盘5以外的光盘撞在盘片控制板35上而停止。由此,具有能够将收纳在盒2中的任意的光盘供给到驱动器60a至60d中的任意的驱动器并进行记录再现的效果。
第三结构为,只要将驱动器60a至60d的设置间隔Dp设置成光盘5的收纳间隔Mp的整数倍,就能够使多张光盘同时通过狭缝36,并能够使其被取入到驱动器60a至60d进行记录再现。由此,也能够通过带卷绕多个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并使其同时旋转。另外,具有能够缩短盒2和驱动器60a至60d的盘片更换时间的效果。
实施例5
使用图13说明本发明的盘片更换器1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图13是在图12的结构的基础上设置使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旋转的带轮39,并设置有卷绕在各个带轮39和带轮41、42上的带40的结构。在图13中,省略说明与图12相同的附图标记。
用Mp表示盒2的光盘5的收纳间隔。另外,用Dp1表示第偶数个驱动器60b和驱动器60d的设置间隔,用Dp2表示第奇数个驱动器60c的设置间隔。另外,盘片控制板35的狭缝36a至36d、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从动辊51的盘片通过位置和驱动器60a至60d配置在直线上。而且,在各个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上设置带轮39,并使卷绕在各个带轮39和带轮41、42上的带40旋转,从而使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旋转。另外,使安装有盘片控制板35、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50、从动辊51、使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旋转的带轮39、41、42和驱动器60a至60d的移动台(未图示)移动,并将狭缝36a至36d定位在与盒2的目标的光盘5相对的位置。另外,还能够将盒2适用于设置有由图9、图11所示的弹簧板26、滑板32构成的盘片移动机构的盒2。该情况下,能够省略狭缝35。另外,使安装有盒2和齿轮18的移动台(未图示)移动,并能够使其定位于目标的光盘5和狭缝36a至36d相对的位置。另外,还能够排列多列盒2和齿轮18的组合。由此,还能够通过带卷绕多个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并使其同时旋转。另外,具有能够缩短盒2和驱动器60a至60d的盘片更换时间的效果。
第一结构中,盒2的盘片收纳数为k,在n≠k/2的情况下,若驱动器60b和60d的设置间隔Dp1=Dp2=(光盘5的收纳间隔Mp)×n+Mp/2,则从盒2送出的k张光盘5中,只有一张通过狭缝36,能够使其他的光盘撞在盘片控制板35上而停止。
第二结构中,盒2的盘片收纳数为k,在n=k/2的情况下,若第偶数个驱动器60b和60d的设置间隔Dp1=(光盘5的收纳间隔Mp)×n+Mp/2、第奇数个驱动器60c的设置间隔Dp2=(光盘5的收纳间隔Mp)×(n+1),则从盒2送出的k张光盘5中,只有一张通过狭缝36,能够使其他的光盘撞在盘片控制板35上而停止。由此,具有被收纳在盒2中的任意的光盘能够被供给到驱动器60a至60d中的任意的驱动器并进行记录再现的效果。另外,像实施例4的第二结构那样,由于不需要使盘片控制板35移动而能够使其固定,而且,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的驱动系统变得简单,所以,具有小型化和低成本化的效果。
实施例6
使用图14说明本发明的盘片更换器1的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从动辊51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市场销售的光盘5具有从表面(记录面)突出的细的环状的突起部7。在该突起部7跨在盘片输送辊即驱动辊50、从动辊51上后,由于只有辊和突起部7接触,所以不能得到充分的输送力。因此,将设置在旋转轴52上的橡胶辊部分成位于突起部7的外周侧且不跨在突起部7上的53a、53c和位于突起部7的内周侧且长度比突起部7的直径短的53b这三部分。由此,即使突起部7跨在中央的橡胶辊53b上,橡胶辊53a、53c也与表面接触,所以,具有能够得到充分的输送力的效果。
实施例7
使用图15说明本发明的盒2的分隔板4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图15是在图3的分隔板4的结构的基础上设置了突起部54a和54b的结构。在图15中,省略说明与图3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分隔板4上,在只有与光盘5的非记录区域19接触的位置上设置突起部54a和54b。附图标记55表示与非记录区域19的内周侧接触的位置。突起部54a处于盒2的入出口部,并设置在只与光盘5的非记录区域19接触的位置。另外,突起部54b被设置在从盒2的入出口到光盘5被插入而停止的位置的、仅与光盘5的非记录区域19接触的位置上。另外,还能够将突起部54a和54b设置在分隔板4的两面。由此,由于光盘5的记录区域和分隔板4不接触,所以具有能够防止记录区域的损伤的效果。
实施例8
使用图16说明本发明的盒2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图16是在图1的盒2的带8上设有槽56a至56h的结构。在图15中,省略说明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带8的与光盘5a至5h接触的部分上设置槽56a至56h。另外,优选将槽56a至56h的深度设置在光盘5的非记录区域19以内(图3)。另外,若使设置在带8上的槽和槽之间的突起部的宽度比分隔板4的厚度厚,则能够使光盘5和分隔板4不接触。
另外,还能够设置使图9、图10、图11所示的光盘5向盘片输送带8方向移动并使其与盘片输送带8接触或分离的弹簧板26、滑板32的盘片移动机构。
由此,具有能够防止光盘5的翻倒、和因光盘5的记录区域和分隔板4不接触而防止损伤的效果。
实施例9
使用图17说明本发明的盒2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图17是在图16的盒2的框体3上设置槽57a至57h并省略了分隔板4的结构。在图17中,省略说明与图16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带8的与光盘5a至5h接触的部分上设置槽56a至56h。在与槽56a至56h相对的框体3上设置槽57a至57h。另外,优选使槽56a至56h和槽57a至57h的深度设置在光盘5的非记录区域19的宽度以内(图3)。在槽56a至56h和槽57a至57h之间收纳有光盘5a至5h。另外,能够省略分隔板4。另外,能够设置使图9、图10、图11所示的光盘5向盘片输送带8方向移动,并使其与盘片输送带8接触或分离的弹簧板26、滑板32的盘片移动机构。
由此,由于没有分隔板4,所以具有因光盘5的记录区域和分隔板4不接触而能够防止损伤的效果。另外,具有能够缩小光盘5的收纳间隔且增加光盘5的收纳张数的效果。
此外,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的盒2、盘片更换器1垂直地输送光盘5,但也能够使盘片更换器旋转90度从而水平地输送光盘5。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进行的详细说明,不一定必须限定到具有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另外,也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他的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将其他的实施例的结构加入某实施例的结构中。另外,能够对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的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另外,还可以将上述各结构、功能、处理部、处理机构等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例如集成电路的设计等由硬件来实现。另外,上述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通过处理器对实现各个功能的程序进行解释、执行而由软件来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图表、文件等信息能够存储在内存、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等存储装置中、或存储在IC卡、SD卡、DVD等存储介质中。
另外,为了说明的需要而示出了控制线或信息线,对于产品不限于所示的所有控制线或信息线。实际上,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结构都是相互连接的。

Claims (21)

1.一种光盘收纳盒,是相对于盘片更换器能够装拆的光盘收纳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收纳盒具有:以能够收纳多张光盘的方式进行分隔的构造;和与所述被收纳的多张光盘外周侧面接触并使所述光盘旋转移动的盘片输送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收纳盒,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盘片移动机构,其与每张所述光盘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盘片输送带的夹着所述光盘的相反侧,该盘片移动机构与所述光盘外周侧面接触,并使所述光盘向所述盘片输送带方向移动,使所述光盘与所述盘片输送带接触或分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收纳盒,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槽,该槽形成在所述盘片输送带的与所述光盘的外周侧面接触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收纳盒,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形成在所述盘片输送带的与所述光盘的外周侧面接触的位置上的槽;和
与所述盘片输送带的槽相对,且形成在与所述光盘的外周侧面接触的所述光盘收纳盒的部件上的槽。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分隔的构造是分隔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板的、所述光盘在所述光盘收纳盒内的移动方向的两侧和收纳终点的半圆部上,在所述分隔板的与所述光盘的非记录区域相对的位置具有突起。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片输送带具有与外部驱动源相连的连接部,并通过所述驱动源被旋转驱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片移动机构具有与外部驱动源相连的连接部,并通过所述驱动源被驱动。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收纳盒,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光盘收纳盒的所述光盘的出入口上的盖。
10.一种盘片更换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相对于盘片更换器能够装拆的光盘收纳盒和记录再现装置,
所述光盘收纳盒具有:以能够收纳多张光盘的方式进行分隔的构造;和与所述被收纳的多张光盘外周侧面接触并使所述光盘旋转移动的盘片输送带,
在所述光盘收纳盒和记录再现装置之间具有:盘片控制板,其设置有只能通过一张所述光盘的狭缝;和输送所述光盘的盘片输送辊,
在从所述光盘收纳盒通过所述盘片输送带而旋转移动并取出的多张所述光盘中,将通过了所述狭缝的所述光盘利用所述盘片输送辊输送至所述记录再现装置以进行记录再现,其他的所述光盘撞在所述盘片控制板上而停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片更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收纳盒并列地配置多个。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盘片更换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盘片控制板上与所述光盘收纳盒相对地设置的多条狭缝;对通过了各所述狭缝的所述光盘进行输送的各所述盘片输送辊;和对被各所述盘片输送辊输送的所述光盘进行记录再现的各所述记录再现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盘片更换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载置了所述盘片控制板、所述盘片输送辊和所述记录再现装置的移动台,使所述移动台移动而将所述盘片控制板的所述狭缝定位在与收纳在所述光盘收纳盒中的所述光盘相对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盘片更换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载置了所述光盘收纳盒的移动台,使所述移动台移动而将收纳在所述光盘收纳盒中的所述光盘定位在与所述盘片控制板的所述狭缝相对的位置。
15.一种盘片更换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装拆的光盘收纳盒和记录再现装置,
在所述光盘收纳盒中收纳有多张光盘,
在所述光盘收纳盒中,对应于每张所述光盘设置盘片输送带和盘片移动机构,所述盘片输送带与所述被收纳的多张光盘外周侧面接触并使所述光盘旋转移动;所述盘片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盘片输送带的夹着所述光盘的相反侧,与所述光盘外周侧面接触,并使所述光盘向所述盘片输送带方向移动,使所述光盘与所述盘片输送带接触或分离,
在所述光盘收纳盒和记录再现装置之间设置有对所述光盘进行输送的盘片输送辊,
通过所述盘片输送带使从所述光盘收纳盒通过所述盘片移动机构而与所述盘片输送带接触的所述光盘旋转移动并取出,利用所述盘片输送辊将所述光盘输送至记录再现装置进行记录再现。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盘片更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收纳盒并列地配置多个。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盘片更换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
与所述光盘收纳盒相对地设置的多个所述盘片输送辊;和
对被各所述盘片输送辊输送的所述光盘进行记录再现的各所述记录再现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盘片更换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载置了所述盘片输送辊和所述记录再现装置的移动台,使所述移动台移动而将所述盘片输送辊定位在与收纳在所述光盘收纳盒中的所述光盘相对的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盘片更换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载置了所述光盘收纳盒的移动台,使所述移动台移动而将收纳在所述光盘收纳盒中的所述光盘定位在与所述盘片输送辊相对的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0~19中任一项所述的盘片更换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盘片输送辊的与所述光盘的表面接触的辊部分割成多个。
21.如权利要求10~20中任一项所述的盘片更换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盘片输送辊的驱动辊与非记录面侧接触,且使从动辊与记录面侧接触。
CN201110048681.5A 2010-09-29 2011-02-25 光盘收纳盒及盘片更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68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8057A JP5260612B2 (ja) 2010-09-29 2010-09-29 光ディスク収納マガジンおよび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
JP2010-218057 2010-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6829A true CN102436829A (zh) 2012-05-02
CN102436829B CN102436829B (zh) 2014-11-26

Family

ID=45872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868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6829B (zh) 2010-09-29 2011-02-25 光盘收纳盒及盘片更换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95024B2 (zh)
JP (1) JP5260612B2 (zh)
CN (1) CN10243682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2745A (zh) * 2021-01-07 2021-03-26 石家庄书立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防污染光盘取放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6534B (zh) 2014-10-08 2020-07-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盒管理装置
US10497392B2 (en) * 2016-03-23 2019-12-03 Sony Corporation Disk holder for disk cartridg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0168A (ja) * 1996-10-21 1997-12-12 Nakamichi Corp チェンジャー型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6169713B1 (en) * 1995-06-05 2001-01-02 Cd Server Corporation CD changer using flexible belt transfer mechanism
CN1547745A (zh) * 2001-11-13 2004-11-17 索尼株式会社 盘状记录媒体的运送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5980A (en) * 1987-12-15 1989-08-08 Cygnet Systems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retrieving information containing disc utilizing a movable magazine
US5050148A (en) * 1990-06-14 1991-09-17 Rowe International, Inc. Rotary compact disc magazine having disc receiving means limited to a minor segment of a disc
JP2531652Y2 (ja) * 1990-06-26 1997-04-09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光ディスクオートチェンジャー用マガジン
DE4101693A1 (de) * 1991-01-22 1992-07-23 Nsm Ag Plattenabspielgeraet
JPH06195842A (ja) * 1992-12-28 1994-07-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記録ディスク演奏装置
JPH0785568A (ja) * 1993-09-17 1995-03-31 Imazaike Seiko Kk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ディスク搬送方法および同装置
JP3090576B2 (ja) * 1994-06-30 2000-09-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JPH0887810A (ja) 1994-09-15 1996-04-02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
KR100225116B1 (ko) * 1996-10-04 1999-10-15 윤종용 광디스크플레이어의 매거진 삽입이탈장치
JP3760024B2 (ja) * 1997-06-16 2006-03-29 株式会社コダックデジタルプロダクトセンター 記録媒体の保管装置
DE19935392A1 (de) 1998-07-29 2000-04-06 Nakamichi Corp Kompaktdisk-Wiedergabeeinrichtung vom Wechslertyp
JP2000048456A (ja) * 1998-07-29 2000-02-18 Nakamichi Corp チェンジャー型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TWI281151B (en) * 2004-10-22 2007-05-11 Lite On It Corp Disk exchanger and protection apparatus for disk exchanger
US7673309B2 (en) * 2005-01-20 2010-03-02 Hie Electronics, Inc. Scalable integrated high density optical data/media storage delivery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9713B1 (en) * 1995-06-05 2001-01-02 Cd Server Corporation CD changer using flexible belt transfer mechanism
JPH09320168A (ja) * 1996-10-21 1997-12-12 Nakamichi Corp チェンジャー型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CN1547745A (zh) * 2001-11-13 2004-11-17 索尼株式会社 盘状记录媒体的运送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2745A (zh) * 2021-01-07 2021-03-26 石家庄书立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防污染光盘取放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74104A (ja) 2012-04-12
CN102436829B (zh) 2014-11-26
US8695024B2 (en) 2014-04-08
US20120079510A1 (en) 2012-03-29
JP5260612B2 (ja) 201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27122B2 (en) Dual sided tape storage device and dual sided tape drive
US7730502B2 (en) Disc changer having disc discharge mechanism
CN102436829B (zh) 光盘收纳盒及盘片更换器
JPH05325381A (ja) 回転型媒体収容棚
JP4302734B2 (ja) ディスク搬送機構および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2007052883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WO2005098861A1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および、ベースユニット
JP4137804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WO2013027435A1 (ja) 光ディスク収納マガジン、および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
WO2006038512A1 (ja)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JPH07282519A (ja) オートローダ
JP3912974B2 (ja) ディスク搬送機構
CN101611449B (zh) 信息处理装置
JP3642215B2 (ja) ローディング装置及び録再装置
EP2731106B1 (en) Archive system for double sided optical disc
US6266317B1 (en) Libraries for accommodating cartridge storage media
CN100372024C (zh) 光盘播放装置
JPH08106762A (ja) 複合記録/再生装置
JP3051353B2 (ja) 記録媒体保持体の位置付け装置
KR100300606B1 (ko) 박형의 디스크 로딩 장치
JPH11191256A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20050190661A1 (en) Counting device used in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WO2010050052A1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2008226401A (ja) オートローダ装置、アクセッサ機構、カートリッジ媒体搬送方法
WO2008146388A1 (ja) 情報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