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3620A - 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3620A
CN102433620A CN2011103172769A CN201110317276A CN102433620A CN 102433620 A CN102433620 A CN 102433620A CN 2011103172769 A CN2011103172769 A CN 2011103172769A CN 201110317276 A CN201110317276 A CN 201110317276A CN 102433620 A CN102433620 A CN 102433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fting
roller
staple fibre
back area
cent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172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桂香
荣金莲
宋学军
陈继无
沈远香
熊岳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UASHENG DONGTING RAMI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HUASHENG DONGTING RAMI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HUASHENG DONGTING RAMI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HUASHENG DONGTING RAMI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172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36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3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36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并条方法包括头道并条和末道并条,所述头道并条包括将短纤维条进行第一并合和第一牵伸,所述末道并条包括将经过所述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第二并合和第二牵伸,所述第一牵伸和第二牵伸均包括后区牵伸和前区牵伸,其中,所述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54~1.75,所述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10~1.30。本发明提供的并条方法显著提高了短纤维条的并条条干水平,利于后续生产出质量优良的嵌入纺粗纱。

Description

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采用传统纺纱的设备和工艺进行纺纱时,适纺纤维的长度越长,成纱的条干越均匀,成纱的强力越高,纺纱的断头也越少,而主体长度低于20mm的短纤维很难用传统的纺纱方法成条纺纱,即使纺成条,条干水平也很差,难以纺制成纱。但是,在纺织加工中,这部分短纤维的量大约占全部纤维加工量的30%或以上,如在苎麻纺织加工中,苎麻精梳落麻的量就约占苎麻纤维加工量的50%或以上,如果对其不加以开发利用,提高其商业附加值,就会造成生物质等资源的巨大浪费。
随着纺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各种新型纺纱的设备和工艺,如赛络菲尔纺、紧密纺、缆型纺和嵌入式复合纺等纺纱方法。其中,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可将两根短纤维粗纱进行牵伸并与喂入的两根长丝汇合,加捻后卷绕在细纱筒管上制成成纱。根据两根短纤维粗纱和两根长丝的相对位置不同,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可纺成各种结构的纱线。由此可见,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可更为合理地解决短纤维纺纱的技术难题,为短纤维的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采用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来开发利用短纤维,需将短纤维进行清花、梳棉、并条和粗纱等工序,从而制成嵌入纺粗纱,提供给后续的纺纱工序。其中,并条是将6根~8根的生条喂入并条机进行并合和牵伸,得到熟条。根据实际生产加工中各个因素来综合考虑,曲线牵伸型并条的常规方法包括:总牵伸倍数为(1~1.15)×并合数;头道并条(头并)和末道并条(末并)中后区牵伸的倍数一般相等,均在1.3~1.7之间;罗拉握持距为纤维的品质长度+(3~15)mm。但是,采用上述常规的并条方法进行加工时,所得短纤维条的并条条干水平较差,不利于制成质量优良的嵌入纺粗纱,进而给后续的嵌入式复合纺纱带来不良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并条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短纤维条的并条条干水平,利于后续生产出质量优良的嵌入纺粗纱。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包括头道并条和末道并条,所述头道并条包括将短纤维条进行第一并合和第一牵伸,所述末道并条包括将经过所述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第二并合和第二牵伸,所述第一牵伸和第二牵伸均包括后区牵伸和前区牵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54~1.75,所述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10~1.30。
优选的,所述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70~1.74。
优选的,所述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11~1.25。
优选的,所述第一牵伸包括:
将短纤维条依次经过第四罗拉、第三罗拉、第二罗拉和第一罗拉进行牵伸。
优选的,所述第四罗拉与第三罗拉的中心距为46mm~50mm。
优选的,所述第三罗拉与第二罗拉的中心距为45mm~48mm。
优选的,所述第二罗拉与第一罗拉的中心距为60mm。
优选的,所述第一牵伸包括:
将短纤维条依次经过第四罗拉、第三罗拉、压力装置、第二罗拉和第一罗拉进行牵伸。
优选的,所述第四罗拉与第三罗拉的中心距为46mm~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包括头道并条和末道并条,所述头道并条包括将短纤维条进行第一并合和第一牵伸,所述末道并条包括将经过所述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第二并合和第二牵伸,所述第一牵伸和第二牵伸均包括后区牵伸和前区牵伸,其中,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54~1.75,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10~1.30。本发明将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控制为1.54~1.75,将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控制为1.10~1.30,当第一牵伸后区牵伸和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分别在上述范围时,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大于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使头道并条对纤维条设计定量稍重、含较多前弯钩纤维的短纤维条进行更好地牵伸,末道并条对纤维条设计定量稍轻、含较多后弯钩纤维的短纤维条进行更好地牵伸,从而显著提高短纤维条的并条条干水平,以便后续生产出质量优良的嵌入纺粗纱。
进一步的,本发明采用较小的罗拉中心距,使牵伸时短纤维条中纤维的变速点的位置尽量前移,也利于提高短纤维条的并条条干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包括头道并条和末道并条,所述头道并条包括将短纤维条进行第一并合和第一牵伸,所述末道并条包括将经过所述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第二并合和第二牵伸,所述第一牵伸和第二牵伸均包括后区牵伸和前区牵伸,其中,所述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54~1.75,所述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10~1.30。
在纺纱加工过程中,加工的纤维的主体长度(即大多数纤维的长度)在20mm及以下的纤维为短纤维如麻短纤维和棉短纤维等,其主体长度短、抱合力差、弯钩多和不易伸直,因此,将短纤维经清花、梳棉得到的短纤维生条进行常规的并条,得到的短纤维熟条的条干水平差,不利于后续加工。
本发明以短纤维条为原料,充分、良好地利用短纤维,提高了短纤维的商业附加值,节约了生物质等资源。
在本发明中,将短纤维条喂入并条机进行并条,得到纤维熟条,以供后续加工所用。所述并条不但改善了短纤维条的重量不匀率,而且使短纤维条中的纤维更好地伸直平行,利于后续加工。
所述并条包括头道并条和末道并条,所述头道并条包括将短纤维条进行第一并合和第一牵伸,所述末道并条包括将经过所述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第二并合和第二牵伸,所述第一牵伸和第二牵伸均包括后区牵伸和前区牵伸。
其中,所述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54~1.75,优选为1.70~1.74,更优选为1.72,所述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10~1.30,优选为1.11~1.25,更优选为1.115。
在本发明中,当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54~1.75、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10~1.30时,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大于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使头道并条对纤维条设计定量稍重、含较多前弯钩纤维的短纤维条能够进行更好地牵伸,末道并条对纤维条设计定量稍轻、含较多后弯钩纤维的短纤维条能够进行更好地牵伸,从而显著提高短纤维条的并条条干水平,以便后续生产出质量优良的嵌入纺粗纱。
在本发明中,除了后区牵伸的倍数不同外,所述第一牵伸和第二牵伸均相同。
所述第一牵伸可以将短纤维条依次经过第四罗拉、第三罗拉、第二罗拉和第一罗拉进行后区牵伸和前区牵伸,其中,所述第四罗拉与第三罗拉之间的区域为牵伸的后区,在牵伸的后区进行的后区牵伸为前区牵伸的准备工作,所述第四罗拉与第三罗拉的中心距优选为46mm~50mm,更优选为48mm;所述第三罗拉与第二罗拉之间的区域和第二罗拉与第一罗拉之间的区域共同组成牵伸的前区,在牵伸的前区进行的前区牵伸起到牵伸的主要作用,所述第三罗拉与第二罗拉的中心距优选为45mm~48mm,更优选为46mm,所述第二罗拉与第一罗拉的中心距优选为60mm。
所述第一牵伸也可以将短纤维条依次经过第四罗拉、第三罗拉、压力装置、第二罗拉和第一罗拉进行后区牵伸和前区牵伸,其中,第四罗拉与第三罗拉之间的区域为牵伸的后区,所述第四罗拉与第三罗拉的中心距优选为46mm~50mm,更优选为48mm。
在保证短纤维条能够顺利牵伸的情况下,本发明优选偏小的罗拉中心距,使牵伸时短纤维条中纤维的变速点的位置尽量前移,也利于提高短纤维条的并条条干水平。
本发明优选三上四下曲线牵伸型或三上三下压力棒曲线牵伸型并条机,如A272型和FA306型,进行前区牵伸的罗拉的转速一般为1300r/min~1600r/min,优选为1400r/min~1500r/min,以避免转速过高而恶化短纤维条的并条条干水平。
一般来说,根据纤维的品种和设备的情况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并条时,纤维条定量(干重)为12~25g/5m;总的牵伸的倍数为(1~1.15)×并合数,即6.0~9.2;罗拉加压为25公斤,本发明对纤维条定量、总的牵伸的倍数和罗拉加压等没有特殊限制。
对头道并条和末道并条所得到的纤维条进行测试,萨氏条干值的范围分别为29%~34%和25%~35%。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短纤维条的并条条干水平,利于后续生产出质量优良的嵌入纺粗纱。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将75%的苎麻落麻和25%的棉短纤维进行混合、清花后,采用A186D型梳棉机进行梳棉,得到短纤维条;
然后,将短纤维条喂入A272F型并条机进行包括第一并合和第一牵伸的头道并条,在头道并条中,罗拉加压为25公斤,纤维条定量(干重)为21g/5m,总的牵伸的倍数为8.12,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720,第一牵伸前区牵伸的倍数为4.721,罗拉间的中心距(前、中、后)为60×46×48(mm);对经过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并条条干水平测试,得到其萨氏条干值为31.1%;
最后,将经过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喂入A272F型并条机进行包括第二并合和第二牵伸的末道并条,在末道并条中,罗拉加压为25公斤,纤维条定量(干重)为20g/5m,总的牵伸的倍数为8.40,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115,第二牵伸前区牵伸的倍数为7.534,罗拉间的中心距(前、中、后)为60×46×48(mm);对经过末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并条条干水平测试,得到其萨氏条干值为27.1%。
实施例2
将75%的苎麻落麻和25%的棉短纤维进行混合、清花后,采用A186D型梳棉机进行梳棉,得到短纤维条;
然后,将短纤维条喂入A272F型并条机进行包括第一并合和第一牵伸的头道并条,在头道并条中,罗拉加压为25公斤,纤维条定量(干重)为21g/5m,总的牵伸的倍数为8.12,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75,第一牵伸前区牵伸的倍数为4.64,罗拉间的中心距(前、中、后)为60×48×50(mm);对经过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并条条干水平测试,得到其萨氏条干值为29.4%;
最后,将经过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喂入A272F型并条机进行包括第二并合和第二牵伸的末道并条,在末道并条中,罗拉加压为25公斤,纤维条定量(干重)为20g/5m,总的牵伸的倍数为8.40,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100,第二牵伸前区牵伸的倍数为7.636,罗拉间(前、中、后)的中心距为60×48×50(mm);对经过末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并条条干水平测试,得到其萨氏条干值为25.5%。
实施例3
将75%的苎麻落麻和25%的棉短纤维进行混合、清花后,采用A186D型梳棉机进行梳棉,得到短纤维条;
然后,将短纤维条喂入A272F型并条机进行包括第一并合和第一牵伸的头道并条,在头道并条中,罗拉加压为25公斤,纤维条定量(干重)为21g/5m,总的牵伸的倍数为8.12,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540,第一牵伸前区牵伸的倍数为5.273,罗拉间的中心距(前、中、后)为60×46×48(mm);对经过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并条条干水平测试,得到其萨氏条干值为33.6%;
最后,将经过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喂入A272F型并条机进行包括第二并合和第二牵伸的末道并条,在末道并条中,罗拉加压为25公斤,纤维条定量(干重)为20g/5m,总的牵伸的倍数为8.40,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300,第二牵伸前区牵伸的倍数为6.462,罗拉间的中心距(前、中、后)为60×46×48(mm);对经过末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并条条干水平测试,得到其萨氏条干值为30.7%。
比较例1
将75%的苎麻落麻和25%的棉短纤维进行混合、清花后,采用A186D型梳棉机进行梳棉,得到短纤维条;
然后,将短纤维条喂入A272F型并条机进行包括第一并合和第一牵伸的头道并条,在头道并条中,罗拉加压为25公斤,纤维条定量(干重)为21g/5m,总的牵伸的倍数为8.12,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335,第一牵伸前区牵伸的倍数为6.082,罗拉间的中心距(前、中、后)为60×48×50(mm);对经过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并条条干水平测试,萨氏条干值为47.5%;
最后,将经过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喂入A272F型并条机进行包括第二并合和第二牵伸的末道并条,在末道并条中,罗拉加压为25公斤,纤维条定量(干重)为20g/5m,总的牵伸的倍数为8.40,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335,第二牵伸前区牵伸的倍数为6.082,罗拉间的中心距(前、中、后)为60×48×50(mm);对经过末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并条条干水平测试,得到其萨氏条干值为45.9%。
比较例2
将75%的苎麻落麻和25%的棉短纤维进行混合、清花后,采用A186D型梳棉机进行梳棉,得到短纤维条;
然后,将短纤维条喂入A272F型并条机进行包括第一并合和第一牵伸的头道并条,在头道并条中,罗拉加压为25公斤,纤维条定量(干重)为21g/5m,总的牵伸的倍数为8.12,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335,第一牵伸前区牵伸的倍数为6.082,罗拉间的中心距(前、中、后)为60×46×48(mm);对经过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并条条干水平测试,萨氏条干值为46.3%;
最后,将经过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喂入A272F型并条机进行包括第二并合和第二牵伸的末道并条,在末道并条中,罗拉加压为25公斤,纤维条定量(干重)为20g/5m,总的牵伸的倍数为8.40,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335,第二牵伸前区牵伸的倍数为6.082,罗拉间的中心距(前、中、后)为60×46×48(mm);对经过末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并条条干水平测试,得到其萨氏条干值为44.8%。
表1实施例1~3和比较例1、2的数据比较
由表1可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并条方法进行并条,所得短纤维条的萨氏条干值较低,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并条方法显著提高了短纤维条的并条条干水平,利于后续生产出质量优良的嵌入纺粗纱。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包括头道并条和末道并条,所述头道并条包括将短纤维条进行第一并合和第一牵伸,所述末道并条包括将经过所述头道并条的短纤维条进行第二并合和第二牵伸,所述第一牵伸和第二牵伸均包括后区牵伸和前区牵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54~1.75,所述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10~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70~1.7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牵伸后区牵伸的倍数为1.11~1.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伸包括:
将短纤维条依次经过第四罗拉、第三罗拉、第二罗拉和第一罗拉进行牵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罗拉与第三罗拉的中心距为46mm~5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罗拉与第二罗拉的中心距为45mm~48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罗拉与第一罗拉的中心距为6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伸包括:
将短纤维条依次经过第四罗拉、第三罗拉、压力装置、第二罗拉和第一罗拉进行牵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并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罗拉与第三罗拉的中心距为46mm~50mm。
CN2011103172769A 2011-10-18 2011-10-18 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 Pending CN1024336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172769A CN102433620A (zh) 2011-10-18 2011-10-18 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172769A CN102433620A (zh) 2011-10-18 2011-10-18 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3620A true CN102433620A (zh) 2012-05-02

Family

ID=45981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72769A Pending CN102433620A (zh) 2011-10-18 2011-10-18 一种短纤维条的并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3362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6323A (en) * 1988-08-30 1991-05-21 Rieter Machine Works, Ltd. High-draft drafting device for a flyerless spinning process
US20010005923A1 (en) * 1999-06-02 2001-07-05 Reinhard Hartung Method of operating a draw unit of a spinning preparation machine
CN101182662A (zh) * 2007-12-03 2008-05-21 保定依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性导电纱线及制造方法
CN101363156A (zh) * 2008-09-19 2009-02-11 山东万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维劳夫特圣麻光边牛仔布及其生产工艺
CN201276621Y (zh) * 2008-10-21 2009-07-22 陕西宝成航空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22~120mm纤维的并条机牵伸系统
CN102061538A (zh) * 2010-12-30 2011-05-18 山东宏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环锭紧密纺高支纯亚麻纱及其制造工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6323A (en) * 1988-08-30 1991-05-21 Rieter Machine Works, Ltd. High-draft drafting device for a flyerless spinning process
US20010005923A1 (en) * 1999-06-02 2001-07-05 Reinhard Hartung Method of operating a draw unit of a spinning preparation machine
CN101182662A (zh) * 2007-12-03 2008-05-21 保定依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性导电纱线及制造方法
CN101363156A (zh) * 2008-09-19 2009-02-11 山东万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维劳夫特圣麻光边牛仔布及其生产工艺
CN201276621Y (zh) * 2008-10-21 2009-07-22 陕西宝成航空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22~120mm纤维的并条机牵伸系统
CN102061538A (zh) * 2010-12-30 2011-05-18 山东宏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环锭紧密纺高支纯亚麻纱及其制造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8367B (zh) 一种350支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06676695B (zh) 一种精纺短流程羊绒混纺纺纱工艺
CN103726153A (zh) 一种涤纶和粘胶与棉混纺紧密赛络纺纺纱及其制造工艺
CN101979735A (zh) 竹纤维与精梳棉紧密赛络纺纱线工艺
CN101994185B (zh) 超高支全棉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CN104264301B (zh) 一种利用超细旦莫代尔纺超细支纱的纺纱工艺
CN106811850A (zh) 一种用棉纤维、粘胶纤维与涤纶纤维生产的a/b赛络纺竹节纱线及其混纺工艺
CN106012153A (zh) 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01994183A (zh) 亚麻纤维和天丝纤维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6775A (zh) 一种山羊绒纤维包芯复合纱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54832A (zh) 一种涤纶和粘胶混纺纱的纺制方法
CN102517725A (zh) 天丝纤维纱线制备方法
CN107299432A (zh) 一种精梳棉与石墨烯锦纶纤维混纺纱的混纺纱及其工艺
CN102242424A (zh) 紧密纺竹节高支纱线的制造方法
CN103469404A (zh) 一种竹节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9763229A (zh) 电磁屏蔽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03320924B (zh) 一种纯羊毛气流纺工艺
CN103215712A (zh) 超短细柔纤维聚绒纺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2108573B (zh) 纺纱工艺
CN207276846U (zh) 一种包芯纱生产装置
CN102358974A (zh) 棉纤维与铜氨纤维混纺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CN101100771B (zh) 亚麻牵切纺纱方法
CN105525403B (zh) 纺制粘胶紧密赛络纺纱线生产方法
CN102787399A (zh) 一种苎麻的毛型纺纱加工方法
CN103088491B (zh) 一种涡流纺新型环保纤维制品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