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1133A - 一种实现注塑模具超大角度下坡的斜顶机构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注塑模具超大角度下坡的斜顶机构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1133A
CN102431133A CN2011103383153A CN201110338315A CN102431133A CN 102431133 A CN102431133 A CN 102431133A CN 2011103383153 A CN2011103383153 A CN 2011103383153A CN 201110338315 A CN201110338315 A CN 201110338315A CN 102431133 A CN102431133 A CN 102431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oblique top
descending
mechanism assembly
ejecto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383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秀玲
张彦书
郑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er Group Corp
Qingdao Haier Mol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er Group Corp
Qingdao Haier Mol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er Group Corp, Qingdao Haier Mol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er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3383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11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1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11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及其装配方法,该组件包括斜顶作用单元、斜顶保护单元、斜顶座单元、加速下坡单元,其中斜顶作用单元、斜顶保护单元、加速下坡单元均设置为穿过斜顶座单元,并且加速下坡单元与斜顶作用单元相对于竖直方向位于相反的两侧。该机构组件在不超过30度的小角度下坡斜面的情况下,实现斜顶下坡70度以上,避免了斜顶下坡角度太大导致的斜顶卡死、影响模具生产效率及模具寿命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模具动作的可靠,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注塑模具超大角度下坡的斜顶机构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装置,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实现注塑模具超大角度下坡的斜顶机构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外观等各种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就使得模具制造技术难度提升。
斜顶机构是注塑模具常见机构之一,一般用于实现产品内部的倒扣顺利顶出及脱出模具;然而有时由于产品外观限制,需要斜顶大角度下坡时一般的斜顶下坡角度被限制在45°以内,对于超过45°的下坡斜顶极易导致运动卡死,影响模具的生产效率,因此在注塑模具中大于45°的斜顶下坡一直是个难题。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的图1对现有技术中的常规下坡斜顶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1说示:普通下坡斜顶机构由斜顶头101、斜顶杆102、“T”型块103、二次导向杆104(A+B>15°时要加二次导向杆)、斜顶滑道105等部分组成。其中,“T”型块103在斜顶滑道105内滑动,斜顶头101与斜顶杆102通过螺钉、销钉或挤紧块固定在一起。在运动过程中,注塑机顶出杆(或油缸)推动底针板108(顶针板)向Z向运动,驱动斜顶机构沿A角度方向及B角度方向顶出(其中A为斜顶的斜度方向,B为斜顶下坡方向),将制品110顶出,并脱出倒扣111。
普通下坡斜顶机构具有如下的缺点:
第一,普通下坡斜顶机构受最大下坡角度限制,一般不能突破45度的最大限制,使一些产品在模具机构上无法实现,有时不得不开两套模具,这样就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浪费一倍以上的人力物力(开两套以上的模具,需要提供两个以上注塑机生产);
第二,普通斜顶下坡机构其角度超过40度时极易卡死,造成模具动作不可靠,易折断斜顶杆,影响模具的生产效率,造成模具维修成本及生产成本的浪费,有时甚至可能照成短期停产。
在为国外某公司设计某著名品牌汽车的前门内饰板模具时,由于此产品把之前的四个产品设计在了一起(原来的门板+上护板+网孔+卡扣座),造成模具机构设置困难;特别是门板上部(原来上护板的位置)一端的翻边结构需要设计下坡65-70°的斜顶。咨询许多国外专家都说机构不能实现,后经过我们自己研究和讨论,制定了一种非常规的小角度加速下坡机构,实现了超大角度下坡并试模成功,突破了斜顶下坡角度不能超过45°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在小角度斜面上通过加速机构实现超大角度下坡的斜顶机构组件,通过此种机构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一般下坡斜顶超大角度下坡易卡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装置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该机构组件包括斜顶作用单元、斜顶保护单元、斜顶座单元、加速下坡单元,其中,
所述斜顶作用单元包括斜顶头1、斜顶杆2、斜顶T型块3,其中,斜顶杆2的第一端部与斜顶头1固定在一起,形成斜顶作用端部;斜顶杆2的第二端部与T型块3连接成一体;斜顶杆2倾斜地设置;
所述斜顶保护单元包括斜顶保护杆4,该斜顶保护杆4设置在T型块3中,其第一端套接斜顶保护杆导向块9,第二端适于连接注塑模具装置的底板,并且该斜顶保护杆4与斜顶杆2平行地设置;
所述斜顶座单元包括斜顶座5、滑块压板11,该斜顶座5上具有容纳斜顶T型块3的滑道,滑块压板11适于将斜顶座5压在注塑模具装置的顶出板上并进行导向,使得斜顶座(5)能够在顶出板平面内、并且在滑块压板(11)所限定的方向上平移;
所述加速下坡单元包括加速下坡用的斜导柱6,该斜导柱6与斜顶杆2相对于竖直方向位于不同方向的两侧;
所述加速下坡单元能使注塑模具实现超过45度角的超大角度斜顶下坡。
进一步的,所述斜顶作用单元还包括斜顶杆挤紧块7、斜顶导滑块8,其中挤紧块7将斜顶杆2的第一端部与斜顶头1固定在一起,斜顶导滑块8套接在斜顶杆2上的第一端部邻近斜顶头(1)的位置,该斜顶导滑块(8)适于固定连接到注塑模具装置的后模板上以对斜顶杆(2)进行导向。
进一步的,斜顶杆2的第二端部与T型块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斜顶保护单元还包括斜顶保护杆导向块9、斜顶保护杆固定块12,所述斜顶保护杆4的第一端部套接斜顶保护杆导向块9,该斜顶保护杆导向块9适于固定连接到注塑模具装置的后模板上;斜顶保护杆4的第二端部设置斜顶保护杆固定块12,该斜顶保护杆固定块12适于将该斜顶保护杆4固定在注塑模具装置的底板上。
进一步的,T型块3的下底面两侧向外突出,形成T型的截面。
进一步的,斜顶座单元中的斜顶座5设有截面为T型的、倾斜的滑道,所述T型块3的底面适于可滑动地嵌入该滑道中;
进一步的,所述加速下坡单元从斜顶座5中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加速下坡单元还包括斜导柱导向块10、斜导柱固定块13,在斜导柱6的第一端部套接斜导柱导向块10,该斜导柱导向块10适于固定连接到注塑模具装置的后模板上;斜导柱6的第二端部通过斜导柱固定块13固定在注塑模具装置的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斜导柱6是双杆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斜导柱6的截面为圆形、方形或者T形。
进一步的,所述超大角度能达到68.8°。
进一步的,斜顶杆2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a为8°,斜导柱6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二角度b为25°,T型块3与水平方向所成的第三角度c为25°,该角度设置的情况下,所述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可实现的下坡角度d为68.8°。
进一步的,所述超大角度能达到77°。
进一步的,斜顶杆2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a为8°,斜导柱6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二角度b为30°,T型块3与水平方向所成的第三角度c为30°,该角度设置的情况下,所述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可实现的下坡角度d为77°。
进一步的,所述超大角度能达到87°。
进一步的,斜顶杆2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a为8°,斜导柱6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二角度b为40°,T型块3与水平方向所成的第三角度c为40°,该角度设置的情况下,所述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可实现的下坡角度d为8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下坡斜顶机构组件的装配方法,适于装配上述下坡斜顶机构组件,该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斜顶头1与斜顶杆2用挤紧块7固定在一起,形成斜顶作用端部;
步骤2:利用滑块压板11将斜顶座5压在注塑模具装置的顶出板(面针板或底针板)上;
步骤3:将T型块3放进斜顶座5的滑道内;
步骤4:将斜顶作用端部从分型面插入注塑模具装置的后模板(B板),与T型块3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
步骤5:将斜顶保护杆4从注塑模具装置的底板上分别插入斜顶座5及T型块3,再将斜导柱6插入斜顶座5,然后分别用斜顶保护杆固定块12及斜导柱固定块13将其固定在注塑模具装置的底板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本发明避免了斜顶下坡角度太大无法实现的情况的发生。
第二:本发明避免了斜顶下坡角度太大导致的斜顶卡死,影响模具生产效率及模具寿命的问题;
第三:本发明不会因斜顶下坡角度太大而无限制的增大下坡滑道的斜度,利用此发明设计斜顶的下坡滑道在不超过30度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斜顶下坡70度以上;如果调整下坡滑道的角度,甚至可以实现斜顶下坡80度以上。从而保证了模具动作的可靠,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常规下坡斜顶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中加速下坡斜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中的加速下坡斜顶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根据斜顶下坡角度推算T型块下坡角度的角度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T型块下坡角度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T型块下坡角度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T型块下坡角度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所指代的技术特征分别是:
1、斜顶头;2、斜顶杆;3、斜顶T型块;4、用于防止斜顶杆2弯曲的斜顶保护杆;5、具有滑道的斜顶座;6、加速下坡用的斜导柱;7、斜顶杆挤紧块;8、斜顶导滑块;9、斜顶保护杆导向块;10、斜导柱导向块;11、用于固定斜顶滑道及导向用的滑块压板;12、斜顶保护杆固定块;13、斜导柱固定块;
101、斜顶头;102、斜顶杆;103、斜顶T型块;104、斜顶滑道;105、二次导向杆;106、导向块;107、固定块;108、顶出板中的底针板;109、顶出板中的面针板;110、产品;111、产品上的倒扣;112、底板;113、后模板(B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2-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该能够实现超大角度下坡的斜顶机构组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斜顶头1、斜顶杆2、斜顶T型块3、斜顶保护杆4、具有滑道的斜顶座5、加速下坡用的斜导柱6、及外围辅助机构,该外围辅助机构包括斜顶杆挤紧块7、斜顶导滑块8、斜顶保护杆导向块9、斜导柱导向块10、用于固定斜顶座5滑道及导向的滑块压板11、斜顶保护杆固定块12、斜导柱固定块13。
其中,斜顶杆2的第一端部与斜顶头1通过挤紧块7固定在一起,形成斜顶作用端部;在斜顶杆2上的第一端部还设置(套接)有用于为斜顶作用部导向的斜顶导滑块8,斜顶杆2的第二端部与T型块3连接;斜顶杆2位于竖直方向的第一侧,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为8度。
T型块3设置在斜顶座5的滑道上;斜顶杆2的第二端部、T型块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成一体;T型块3与水平方向所成的第二角度为25度;T型块3的底面两侧向外凸出,形成T型截面,该凸出的底面与滑道接触,适于在滑道上滑动。
斜顶保护杆4的第一端部设置(套接)斜顶保护杆导向块9,第二端部设置斜顶保护杆固定块12,该斜顶保护杆固定块12用于将该斜顶保护杆4固定在底板上;斜顶保护杆4用于保护斜顶杆,防止顶杆弯曲;斜顶保护杆4的方向与斜顶杆2一致,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为8度。
滑块压板11用于固定具有滑道的斜顶座5以及导向,该滑块压板11将斜顶座5压在顶出板的底针板或者面针板上,使得斜顶座5及滑道可在顶出板平面内的平行于滑块压板11的方向上(即X方向)平移;斜顶座5上的滑道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与T型块3与滑道接触的突出面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相同,都是25度,使得T型块3的一个表面始终保持水平方向。
斜导柱6的第一端部设置(套接)斜导柱导向块10,第二端部通过斜导柱固定块13固定在底板上;斜导柱6位于竖直方向的第二侧,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度为25度,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于竖直方向位于相反的方向上。
该斜导柱6为双杆结构,由两根截面为圆形的圆柱形成。
该下坡斜顶机构组件的装配方法如下:
步骤1:将斜顶头1与斜顶杆2用挤紧块7固定在一起,形成斜顶作用端部;
步骤2:利用滑块压板11将斜顶座5压在顶出板(面针板或底针板)上;
步骤3:将T型块3放进斜顶座5的滑道内;
步骤4:将斜顶作用端部从分型面插入后模板(B板),与T型块3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
步骤5:将斜顶保护杆4从底板分别插入斜顶座5及T型块3,将斜导柱6从底板插入斜顶座5,然后分别用斜顶保护杆固定块12及斜导柱固定块13将其固定在底板上。
该超大角度加速下坡斜顶机构组件的动作顺序如下:
第一组动作:通过滑块压板11将斜顶座5滑道固定在顶出板(底针板或者面针板)上,在模具顶出时,斜顶座5的滑道与顶出板一起沿Z正方向运动,同时斜顶座5的滑道在斜导柱6的作用下沿X正方向也运动;
第二组动作:斜顶头1、斜顶杆2及T型块3通过挤紧块7和螺钉固定在一起(在此机构中为一个整体,即“斜顶作用单元”),T型块3与斜顶滑道5通过滑道联接在一起,在斜顶滑道5沿Z轴正向及X轴正方向运动时,“斜顶作用单元”沿斜顶杆方向(图示与Z轴正向成8度方向)及斜顶滑道5上T型块的滑道方向运动,最终合成为所需的下坡角度(此套模具为68.8°),推理过程如图3和图4所示。
与普通下坡斜顶相比,此机构增加了加速下坡用斜导柱与滑块压板(保证斜顶滑道是可以运动的)。该机构组件能使得注塑模具实现高达68.8度角的大角度下坡。
如图4所示,本发明中的加速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动作的角度关系的原理如下:
对于此套模具来说,模具顶出距离为190mm,已知斜顶杆角度a、斜导柱角度b及T型块下坡角度c,推理斜顶最终下坡角度d,推理过程如下:
L2=190*tan b
L1=(190-H1)*tan a    (1)
H1=(L1+L2)*tan c     (2)
由(1),(2)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只有H1,L1未知)可以求出:
H1=190*tan c*(tan a+tan b)/(1+tan a*tan c)
L1=190*tan a-190*tan a*tan c*(tan a+tan b)/(1+tan a*tan c)
→tan d=H1/L1
根据T型块下坡角度25°、斜顶角度8°、斜导柱角度25°以及顶出距离190mm可倒推出斜顶下坡角度为68.8°,符合产品结构要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不同于190mm的其它顶出距离同样也适合于上述方法。
该机构组件拆卸工艺流程与装配工艺流程相反。
如图6所示,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实现方式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似,其中,结构部件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将角度调整为:设置斜顶杆2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a为8°,斜顶保护杆同样与竖直方向成第一角度a为8°,斜导柱6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二角度b为30°,T型块3与水平方向所成的第三角度c为30°,在该角度设置的情况下,所述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可实现的下坡角度d为77°。
如图7所示,对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其实现方式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似,其中,结构部件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将角度调整为:设置斜顶杆2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a为8°,斜顶保护杆同样与竖直方向成第一角度a为8°,斜导柱6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二角度b为40°,T型块3与水平方向所成的第三角度c为40°,在该角度设置的情况下,所述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可实现的下坡角度d为87°。
对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可用两根方形截面的斜导柱6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两根圆形截面的斜导柱6。
对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可用两根方形截面的斜导柱6代替第二实施例中的两根圆形截面的斜导柱6。
对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可用两根方形截面的斜导柱6代替第三实施例中的两根圆形截面的斜导柱6。
对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可用两根T形截面的斜导柱6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两根圆形截面的斜导柱6。
对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可用两根T形截面的斜导柱6代替第二实施例中的两根圆形截面的斜导柱6。
对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可用两根T形截面的斜导柱6代替第三实施例中的两根圆形截面的斜导柱6。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用于注塑模具装置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该机构组件包括斜顶作用单元、斜顶保护单元、斜顶座单元、加速下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顶作用单元包括斜顶头(1)、斜顶杆(2)、斜顶T型块(3),其中,斜顶杆(2)的第一端部与斜顶头(1)固定在一起,形成斜顶作用端部;斜顶杆(2)的第二端部与T型块(3)连接成一体;斜顶杆(2)倾斜地设置;
所述斜顶保护单元包括斜顶保护杆(4),该斜顶保护杆(4)设置在T型块(3)中,其第一端套接斜顶保护杆导向块(9),第二端适于连接注塑模具装置的底板,并且该斜顶保护杆(4)与斜顶杆(2)平行地设置;
所述斜顶座单元包括斜顶座(5)、滑块压板(11),该斜顶座(5)上具有可容纳斜顶T型块(3)的滑道,滑块压板(11)适于将斜顶座(5)压在注塑模具装置的顶出板上并进行导向,使得斜顶座(5)能够在顶出板平面内、并且在滑块压板(11)所限定的方向上平移;
所述加速下坡单元包括加速下坡用的斜导柱(6),该斜导柱(6)与斜顶杆(2)相对于竖直方向位于不同方向的两侧;
所述加速下坡单元能使注塑模具实现超过45°角的超大角度的斜顶下坡。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作用单元还包括斜顶杆挤紧块(7)、斜顶导滑块(8),其中挤紧块(7)将斜顶杆(2)的第一端部与斜顶头(1)固定在一起,斜顶导滑块(8)套接在斜顶杆(2)上的第一端部邻近斜顶头(1)的位置,该斜顶导滑块(8)适于固定连接到注塑模具装置的后模板上以对斜顶杆(2)进行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斜顶杆(2)的第二端部与T型块(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保护单元还包括斜顶保护杆导向块(9)、斜顶保护杆固定块(12),所述斜顶保护杆(4)的第一端部套接斜顶保护杆导向块(9),该斜顶保护杆导向块(9)适于固定连接到注塑模具装置的后模板上;斜顶保护杆(4)的第二端部设置斜顶保护杆固定块(12),该斜顶保护杆固定块(12)适于将该斜顶保护杆(4)固定在注塑模具装置的底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块(3)的下底面两侧向外突出,形成T型的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5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斜顶座单元中的斜顶座(5)设有截面为T型的、倾斜的滑道,所述T型块(3)的底面适于可滑动地嵌入该滑道中。
7.根据权利要求6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下坡单元从斜顶座(5)中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1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下坡单元还包括斜导柱导向块(10)、斜导柱固定块(13),在斜导柱(6)的第一端部套接斜导柱导向块(10),该斜导柱导向块(10)适于固定连接到注塑模具装置的后模板上;斜导柱(6)的第二端部通过斜导柱固定块(13)固定在注塑模具装置的底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导柱(6)是双杆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导柱(6)的截面为圆形、方形或者T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大角度能达到68.8°。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斜顶杆(2)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为8度,斜导柱(6)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二角度为25度,T型块(3)与水平方向所成的第三角度为25度,该角度设置的情况下,所述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可实现的下坡角度为68.8°。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大角度能达到77°。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斜顶杆(2)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为8度,斜导柱(6)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二角度为30度,T型块(3)与水平方向所成的第三角度为30度,该角度设置的情况下,所述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可实现的下坡角度为77°。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大角度能达到87°。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斜顶杆(2)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为8度,斜导柱(6)与竖直方向所成的第二角度为40度,T型块(3)与水平方向所成的第三角度为40度,该角度设置的情况下,所述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可实现的下坡角度为87°。
17.一种下坡斜顶组件的装配方法,适于装配权利要求1-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下坡斜顶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斜顶头(1)与斜顶杆(2)用挤紧块(7)固定在一起,形成斜顶作用端部;
步骤2:利用滑块压板(11)将斜顶座(5)压在注塑模具装置的顶出板上;
步骤3:将T型块(3)放进斜顶座(5)的滑道内;
步骤4:将斜顶作用端部从分型面插入后模板,与T型块(3)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
步骤5:将斜顶保护杆(4)从注塑模具装置的底板分别插入斜顶座(5)及T型块(3),再将斜导柱(6)插入斜顶座(5),然后分别用斜顶保护杆固定块(12)及斜导柱固定块(13)将其固定在注塑模具装置的底板上。
CN2011103383153A 2011-10-31 2011-10-31 一种实现注塑模具超大角度下坡的斜顶机构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Pending CN1024311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83153A CN102431133A (zh) 2011-10-31 2011-10-31 一种实现注塑模具超大角度下坡的斜顶机构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83153A CN102431133A (zh) 2011-10-31 2011-10-31 一种实现注塑模具超大角度下坡的斜顶机构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1133A true CN102431133A (zh) 2012-05-02

Family

ID=45979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83153A Pending CN102431133A (zh) 2011-10-31 2011-10-31 一种实现注塑模具超大角度下坡的斜顶机构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31133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2911A (zh) * 2012-05-07 2012-09-19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三杆双滑大角度斜顶抽芯顶杆装置
CN102862250A (zh) * 2012-09-25 2013-01-09 昆山市浩坤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造显示器塑料上盖模具的定位改进斜顶
CN106985358A (zh) * 2017-05-09 2017-07-28 珀尔曼机电(昆山)有限公司 活动型芯控制装置
CN109352914A (zh) * 2018-11-07 2019-02-19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成型车用音箱盖板的模腔组件
CN110193916A (zh) * 2019-05-09 2019-09-03 台州市黄岩美途模塑有限公司 汽车后背门注塑模具双斜顶结构
CN113021793A (zh) * 2021-03-19 2021-06-25 重庆持恒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后视镜外壳的注塑模具用加速下行斜顶
CN113211731A (zh) * 2021-04-15 2021-08-06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杆斜顶抽芯机构
CN113211736A (zh) * 2021-06-04 2021-08-06 宁波雅美园林工具实业有限公司 成型模具斜顶顶出脱模结构
CN113400596A (zh) * 2021-05-31 2021-09-17 余姚市中天塑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d柱模具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87449Y (zh) * 2008-11-11 2009-08-12 深圳市银宝山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及包括该斜顶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01304696Y (zh) * 2008-11-21 2009-09-09 中山志和家电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模具的斜顶组成结构
CN201366782Y (zh) * 2009-03-19 2009-12-23 宁波双林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杆单滑大角度斜顶脱模机构
CN202318813U (zh) * 2011-10-31 2012-07-11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注塑模具超大角度下坡的斜顶机构组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87449Y (zh) * 2008-11-11 2009-08-12 深圳市银宝山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及包括该斜顶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01304696Y (zh) * 2008-11-21 2009-09-09 中山志和家电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模具的斜顶组成结构
CN201366782Y (zh) * 2009-03-19 2009-12-23 宁波双林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杆单滑大角度斜顶脱模机构
CN202318813U (zh) * 2011-10-31 2012-07-11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注塑模具超大角度下坡的斜顶机构组件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2911A (zh) * 2012-05-07 2012-09-19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三杆双滑大角度斜顶抽芯顶杆装置
CN102862250A (zh) * 2012-09-25 2013-01-09 昆山市浩坤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造显示器塑料上盖模具的定位改进斜顶
CN106985358A (zh) * 2017-05-09 2017-07-28 珀尔曼机电(昆山)有限公司 活动型芯控制装置
CN109352914A (zh) * 2018-11-07 2019-02-19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成型车用音箱盖板的模腔组件
CN109352914B (zh) * 2018-11-07 2023-10-17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成型车用音箱盖板的模腔组件
CN110193916A (zh) * 2019-05-09 2019-09-03 台州市黄岩美途模塑有限公司 汽车后背门注塑模具双斜顶结构
CN113021793A (zh) * 2021-03-19 2021-06-25 重庆持恒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后视镜外壳的注塑模具用加速下行斜顶
CN113211731A (zh) * 2021-04-15 2021-08-06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杆斜顶抽芯机构
CN113400596A (zh) * 2021-05-31 2021-09-17 余姚市中天塑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d柱模具
CN113211736A (zh) * 2021-06-04 2021-08-06 宁波雅美园林工具实业有限公司 成型模具斜顶顶出脱模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1133A (zh) 一种实现注塑模具超大角度下坡的斜顶机构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KR100706062B1 (ko) 차량용 등기구 부품의 성형 방법 및 차량용 등기구 부품의성형 장치
CN201579907U (zh) 模具的两次脱模装置
JP2007176074A (ja) 成形品の金型
CN202318813U (zh) 一种实现注塑模具超大角度下坡的斜顶机构组件
KR101401402B1 (ko) 블로우 성형용 금형
CN103612372A (zh) 一种注塑模具滑块脱模结构
KR20130001735U (ko) 사출 금형의 언더컷 처리용 이중 슬라이드 장치
CN103753766B (zh) 斜浇口用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
CN203557644U (zh) 一种注塑模具滑块脱模结构
CN103158231A (zh) 注射模具
CN210257086U (zh) 一种注塑模带斜顶的滑块机构
CN212147373U (zh) 一种用于顶出具有凸起的产品的模具
CN103660150A (zh) 一种滑块里进潜入胶口模具
KR100817689B1 (ko) 언더컷 사출 금형장치
JP2003205531A (ja) 成形金型
KR200445760Y1 (ko) 사출금형의 언더컷 취출장치
JP4259280B2 (ja) 成形機
CN214395246U (zh) 一种注塑用的斜顶脱模机构
CN205871091U (zh) 长寿命汽车注塑模具
CN217021205U (zh) 一种玻璃嵌件注塑模具
CN211440983U (zh) 一种汽车阀体类注塑模具滑块结构
CN209176109U (zh) 具有异型倒扣斜顶机构的汽车保险杆模具
CN113334705B (zh) 一种用于模具的滑块驱动机构
CN214926786U (zh) 滑块内套斜顶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