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9523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9523A
CN102419523A CN2011100638733A CN201110063873A CN102419523A CN 102419523 A CN102419523 A CN 102419523A CN 2011100638733 A CN2011100638733 A CN 2011100638733A CN 201110063873 A CN201110063873 A CN 201110063873A CN 102419523 A CN102419523 A CN 102419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receptor
roller
wall
side wall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38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9523B (zh
Inventor
粟野豊彦
小松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19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9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9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9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框,其包括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立壁、以及将所述一对立壁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中间转印部,其包括在所述一对立壁之间延伸并由所述一对立壁支承的多个支承辊、以及由所述多个支承辊保持并且循环运动的中间转印带。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内置体,所述多个内置体中的每一个都至少并入有具有两端突出的轴并且能够围绕所述轴转动的感光体辊,所述多个内置体沿所述中间转印带设置,同时在所述轴的两端穿过所述一对立壁的状态下得到支承,并且,所述多个内置体中的每一个都通过螺钉固定到所述一对立壁中的第一立壁。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如下结构:每个预定的感光鼓和曝光装置均可以快捷而精确地接合到壳体内的相应位置(例如参见日本特开平9-166898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166898号公报描述了具有如下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能够穿过感光鼓通孔的鼓轴,并通过定位装置将辅助框中的曝光装置接合到壳体。
此外,已知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轴的端部形成锥形部分,并且旋转体的安装孔也形成为锥形。在此图像形成装置中,使安装孔和锥形部分相互嵌合,拧紧螺钉使得安装孔的内周面与锥形部分的内周面相互压力接触,并将轴和旋转体连接和固定在一起(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2-235838号公报)。
此外,已知如下结构:保持曝光装置的写入单元由复印机的主体单元的主体单元框支承,相互面对的前板和后板接合到写入单元的框,图像形成装置由这些前板和后板支承(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4-45923号公报)。
此外,已知如下结构: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齿轮和联动板使得在传送带单元安装方向上的操作与将感光体固定到固定位置的操作联动。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传送带单元时的操作产生将感光体固定到固定位置的固定力,使得在感光体偏离固定位置时,感光体被传送带单元压住并保持(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5-2420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利用不认为要更换感光体的事实,从而兼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和结构的简单,并且高度易于组装。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框,其包括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立壁,以及将所述一对立壁彼此连接的连接部;
中间转印部,其包括在所述一对立壁之间延伸并由所述一对立壁支承的多个支承辊,以及由所述多个支承辊保持并且循环运动的中间转印带;以及
多个内置体,所述多个内置体中的每一个都至少并入有具有两端突出的轴并且能够围绕所述轴转动的感光体辊,所述多个内置体沿所述中间转印带设置,同时在所述轴的两端穿过所述一对立壁的状态下得到支承,并且,所述多个内置体中的每一个都由螺钉固定到所述一对立壁的第一立壁。
根据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多个内置体中的每一个都并入有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具有沿所述感光体辊在所述一对立壁之间延伸并且使用色调剂对形成在所述感光体辊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辊,并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推力弹簧,所述推力弹簧设置在所述显影装置和所述一对立壁之间,并且将所述显影辊推向所述感光体辊侧。
根据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框内,所述一对立壁由树脂构成,并且所述连接部为金属板。
根据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并入在所述多个内置体中的每一个中的所述感光体辊包括设置在第一立壁侧并且接收旋转驱动力的齿轮,并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驱动传递部,该驱动传递部包括支承体和齿轮系,所述齿轮系由所述支承体支承,并将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并入在所述多个内置体中的多个所述齿轮,并且所述驱动传递部固定到所述第一立壁。
根据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感光体辊的所述齿轮和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轮形成为螺旋形,以将所述感光体辊拉向所述第一立壁所在侧。
根据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与所述内置体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电源单元,所述连接部夹在所述内置体与所述电源单元之间。
根据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所述感光体辊进行曝光的曝光装置固定到所述内置体。
与认为要更换感光体辊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对每个感光体辊进行高精度定位。
与将显影辊推向感光体辊侧的推力弹簧设置在内置体内的情况相比,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置体的尺寸减小。
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框刚度大于整个框由树脂制成的情况下的刚度,并且框重量小于整个框由板形金属件制成的情况下的重量。
与齿轮系的齿轮分别接合到立壁的情况相比,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更易于组装。
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防止用于将内置体固定到第一立壁的所有螺钉发生松动的状态下,旋转地驱动感光体辊。此外,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旋转驱动期间,感光体辊的齿轮以及与该齿轮相啮合的齿轮相互靠近,换句话说,两个齿轮相啮合,通过扩展其啮合宽度,使得能够平滑地旋转驱动感光体辊。
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连接部用作电屏蔽物。
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与设置有曝光装置的撤出系统的情况相比,例如,抑制了相对于感光体辊的焦距波动。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彩色打印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所示的彩色打印机的纸张输出方向截得的该彩色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截面的放大图;
图4是示出彩色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其着重突出四个图像形成单元的安装结构;
图5是从图4中箭头E所指方向观察到的图4所示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基本单元在固定有驱动单元的一侧朝前并且移除了驱动单元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7是基本单元在前侧立壁朝前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8是基本单元在如下状态下的立体图:其朝向与图7所示方向相同的方向,并且去除了前侧立壁;
图9是示出从基本单元移除了四个图像形成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图像形成单元处于可以看见面对前侧立壁的端部的姿势时的立体图;
图11是如下的基本单元的立体图:该基本单元处于与图6所示姿势相同的姿势,并且处于沿着穿过青色感光体辊的轴并沿该轴延伸的截面进行了切割的状态;
图12是其中感光体辊的轴穿过驱动侧立壁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其中感光体辊的轴穿过前侧立壁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4是对图7的黄色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辊进行推动的拉力弹簧周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示出被推向感光体辊侧的显影辊的图;
图16是示出驱动单元被多个螺钉固定到基本单元的状态的分解图;
图17是示出驱动单元的驱动齿轮与感光体辊的感光体侧齿轮啮合的状态的图;
图18是其中图17中的驱动齿轮与感光体侧齿轮101b啮合的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彩色打印机进行描述。
【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彩色打印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彩色打印机1是采用中间转印系统的打印机,并且在外观为矩形的壳体11内设置有图像形成单元、中间转印带(后文详述)等。
在壳体11的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安装端口11a,纸盒12可以拆卸地接合到安装端口11a。容纳纸张的纸盒12接合到该安装端口11a,使得能够将纸张提供给彩色打印机1。
在壳体11的顶面上设置有凹陷部,并且在凹陷的内壁面设置有出纸端口11b,从出纸端口11b输出记录有图像的纸张。在出纸端口11b的内部接合有用于输出纸张的一对输出辊13。这一对输出辊13在图1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送出纸张,以将纸张置于凹陷部底部的输出托盘11c上。顺便指出,在图1中可以见到形成这一对输出辊13的两个辊之一。
此外,在该壳体11的顶面上设置有将由用户操作的控制面板14。用户对控制面板14进行操作,从而向彩色打印机1给出各种指示,包括要进行图像形成的纸张数量、图像的缩放等。
图2是沿图1所示的彩色打印机的纸张输出方向截得的该彩色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截面图。
彩色打印机1包括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它们通过电子照相系统分别形成由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成分的色调剂图像。彩色打印机1还包括带转印部200,其中将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形成的颜色成分的色调剂图像按顺序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3。彩色打印机1还包括四个一次转印部251Y、251M、251C、251K,它们将由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3。
带转印部200包括驱动辊201、张力辊202和中间转印带203。
驱动辊201和张力辊202在一对立壁(后文详述)之间延伸并且由这一对立壁支承。中间转印带203被保持为围绕驱动辊201和张力辊202。驱动辊201由电机(未示出)旋转驱动,使得中间转印带203沿箭头B指示的方向循环运动。
该彩色打印机1是所谓的纵列式打印机,并且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从纸盒12的安装端口11a侧(即,从中间转印带203的循环运动的上游侧)沿中间转印带203以Y、M、C、K的顺序设置。四个一次转印部251Y、251M、251C、251K分别一对一地设置在与相应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的感光体辊(后文详述)面对的位置,并且中间转印带203夹在它们之间。
在此,在许多安装有感光体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认为需要更换感光体辊,例如以进行维护等。相反,图1和图2所示的彩色打印机1并不基于认为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的感光体辊需要更换的前提。
此外,彩色打印机1包括向每个内部部件供电的电源单元15。
一次转印部251Y、251M、251C、251K分别具有一次转印辊251Y_1、251M_1、251C_1、251K_1,一次转印辊251Y_1、251M_1、251C_1、251K_1隔着设置在其与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的感光体辊之间的中间转印带203,面对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的感光体辊。在接收到电源单元15施加的电压之后,一次转印部251Y、251M、251C、251K向内部设置的一次转印辊251Y_1、251M_1、251C_1、251K_1施加各自的极性与色调剂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通过各自施加了该转印偏压的一次转印辊251Y_1、251M_1、251C_1、251K_1,将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中的颜色成分色调剂图像按顺序静电吸引到中间转印带203。结果,在中间转印带203上形成叠加的色调剂图像。
此外,彩色打印机1包括二次转印辊16、熔凝器(fuser)17、图像浓度传感器18和带清洁器19。
二次转印辊16设置在面对带转印部200的驱动辊201的位置,其间隔着中间转印带203,电源单元15将极性与色调剂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施加到二次转印辊16。因此,将通过一次转印而按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3的颜色成分色调剂图像,集中转印(二次转印)到穿过送纸路径20(稍后说明)后到达二次转印辊16与中间转印带203之间的位置的纸张上。
熔凝器17设置在二次转印辊16上方,并且包括产生热量的加热辊17a和压住加热辊17a从而与加热辊17a接触的加压辊17b。通过由加热辊17a和加压辊17b形成的压力接触部分,对由二次转印辊16向其转印了各颜色成分色调剂图像的纸张进行加热和加压。结果,将纸张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该纸张上。加热辊17a和加压辊17b由未示出的电机旋转驱动,并且在定影色调剂图像之后朝图1所示的出纸端口11b送出纸张。随后,图1所示的一对输出辊13排出定影之后由熔凝器17送出的纸张。
图像浓度传感器18在中间转印带203的循环运动方向上设置于黑色图像形成单元100K的下游位置,并且检测此位置处中间转印带203上的色调剂图像的浓度。将图像浓度传感器18的检测结果发送到控制部21(后文详述),并且用于下一次和以后的图像形成中的图像质量调节。
带清洁器19在中间转印带203的循环运动方向上设置于二次转印辊16的下游,并具有端部抵靠在中间转印带203的清洁刮刀19a。在带清洁器19中,在二次转印后,清洁刮刀19a从中间转印带203去除残留的色调剂、纸粉等。
此外,彩色打印机1包括送纸路径20,其将纸盒12中的纸张传送到由二次转印辊16进行二次转印的位置(二次转印位置)。
在送纸路径20中,设置有送纸辊20a、一对分离送纸辊20b和一对阻挡辊20c。
送纸辊20a从纸盒12送出纸张。一对分离送纸辊20b逐一地对送纸辊20a送来的纸张进行分离传送。当中间转印带203上的色调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位置时,一对阻挡辊20c将一对分离传送辊20b送出的纸张运送到二次转印位置。
上述每个部件的操作都由控制部21进行控制。此外,在该控制部21中,将从该彩色打印机1的外部通过连接线(未示出)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四种颜色Y、M、C、K的着色材料色调数据。然后将着色材料色调数据提供给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此外,在控制部21中,在转换为着色材料色调数据时,也根据图像浓度传感器18的检测结果进行图像质量调节。
【图像形成单元】
下面将要描述图像形成单元。
除了所用色调剂的颜色不同以外,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具有相似的结构。下面以具有附图标记的图像形成单元100Y为代表来描述图像形成单元。
图3是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截面的放大图。
图像形成单元100Y包括感光体辊101、充电辊102、发光二极管(LED)打印头103、显影装置110和感光体清洁器104。
感光体辊101形成为柱状,并且可以围绕穿过中心的轴101a转动。该感光体辊101被施以旋转驱动力(后文详述),并沿箭头C指示的方向旋转地驱动。
围绕感光体辊101,在感光体辊101的转动方向上从上游侧到下游侧按顺序设置有充电辊102、LED打印头103和显影装置110,并且充电辊102、LED打印头103和显影装置110分别面对感光体辊101的表面。此外,针对该图像形成单元100Y,在位于显影装置110的下游并且位于感光体清洁器104的上游的位置,设置有图2所示的一次转印辊251Y_1。
充电辊102对感光体辊101的圆周面施加电荷。充电辊102与感光体辊101的圆周面接触,并且随着感光体辊101的转动而转动。换句话说,充电辊102的圆周面随着感光体辊101的圆周面的运动而运动。此外,清洁辊105在与感光体辊101相对的位置接触充电辊102的圆周面。清洁辊105去除附着在充电辊102表面的色调剂等。
LED打印头103包含多个LED,沿着感光体辊101的轴101a延伸,并且具有面对感光体辊101的圆周面的表面。在此表面上,设置有各LED的发光透镜。着色材料色调数据从控制部21通过扁平电缆106提供给LED打印头103。LED根据提供的着色材料色调数据发光,并且LED发出的光穿过透镜而照射到感光体辊101的圆周面。结果,在感光体辊101的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110包括色调剂搅拌室111、显影辊112和修整辊113。
在色调剂搅拌室111中设有两条搅拌路径111a。此外,在每条搅拌路径111a中均包含色调剂,并且设有可以旋转驱动以搅拌并传送色调剂的搅拌传送部件111b。两条搅拌路径111a通过未示出的路径连接,色调剂在被搅拌的同时在两条搅拌路径111a之间循环。此外,两条搅拌路径111a之一对显影辊112开放。
在箭头D指示的方向上,围绕沿感光体辊101的轴101a延伸的显影辊112的轴旋转地驱动显影辊112。向显影辊112提供来自搅拌路径111a之一的色调剂。在该显影辊112和感光体辊101之间施加偏压从而形成电场,并且通过该电场将从搅拌路径111a提供的色调剂移动至感光体辊101的圆周面上的静电潜像。结果,用色调剂对感光体辊101的圆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了显影。
修整辊113在显影辊112的转动方向上设置于感光体辊101的上游,同时与显影辊112的圆周面隔开预定空间。修整辊113控制色调剂在显影辊112上的附着厚度,并在显影辊112的圆周面上形成厚度对应于所述空间的色调剂薄层。从显影辊112向感光体辊101提供其厚度由修整辊113控制为固定厚度的色调剂薄层的色调剂。
通过显影装置110的显影在感光体辊101的圆周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色调剂图像由图2所示的一次转印辊251Y_1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3。
感光体清洁器10在感光体辊101的转动方向上设置于一次转印辊251Y_1的下游,并具有端部抵靠在感光体辊101的圆周面上的清洁刮刀104a。在感光体清洁器10中,在一次转印后,清洁刮刀104a从感光体辊101的圆周面去除残留色调剂。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彩色打印机1中,将形成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以黄色图像形成单元100Y为代表进行说明)的感光体辊101的圆周面上的各颜色成分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3,接着二次转印到纸张。随后,对纸张进行色调剂图像的定影处理,然后将其排出。
顺便指出,从现在起,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中,对于感光体辊、显影装置等,将采用图3中的附图标记进行描述,而不会特意将附图标记彼此区分。
【图像形成单元的安装结构】
接着将要描述彩色打印机1中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的安装结构。
图4是示出彩色打印机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其着重突出四个图像形成单元的安装结构。
图1和图2所示的彩色打印机1的内部结构包括容纳纸盒12的基本结构22、从基本结构22向上延伸的两个柱体23、以及固定到基本结构22和两个柱体23的基本单元300。基本单元300固定在其位于纸盒12侧的部分被抬起的状态。
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连同图2所示的带转印部200和四个一次转印部251Y、251M、251C、251K一起并入在基本单元300中。
图5是从图4中箭头E所指方向观察到的图4所示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通过螺钉401将驱动单元400固定到基本单元300的后侧(在图4中示为前侧)。驱动单元400包括多个齿轮,这些齿轮旋转地驱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的相应感光体辊101。后文将对驱动单元400进行详细描述。
图6是示出基本单元在固定有驱动单元的一侧朝前并且移除了驱动单元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基本单元300被设置成使得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带转印部200以及隐藏在图6的框310内的四个一次转印部251Y、251M、251C、251K(见图2)都并入在框310中。
框310包括设置成站立并且相互隔开的一对立壁311、312。此处,图5所示的驱动单元400固定到在图6示出为在前面的立壁311。在下文中,在图6中示出为在前面的立壁311称为驱动侧立壁311,表示立壁311是驱动单元400固定到的壁。此外,与驱动侧立壁311相对的立壁312作为当从对控制面板14进行操作的用户观察时位于正面侧(前侧)的立壁。在下文中,将与驱动侧立壁311相对的立壁312称为前侧立壁312,表示在从用户观察时立壁312相当于前侧。驱动侧立壁311和前侧立壁312均由树脂制成。
驱动侧立壁311设有多个凸台311a,每个凸台311a中均形成内部螺纹以与螺钉401嵌合(见图5),从而将驱动单元400固定到驱动侧立壁311。此外,驱动侧立壁311设有四个齿轮接入端口311b,设置在驱动单元400内并且旋转地驱动感光体辊101的齿轮通过这些齿轮接入端口311b进入框310。
作为连接驱动侧立壁311和前侧立壁312的连接部,框310包括通过折叠金属板而形成的板形金属部313。通过螺钉314将驱动侧立壁311和前侧立壁312固定到板形金属部313。
框310相当于根据本发明的框的示例。此外,驱动侧立壁311和前侧立壁312相当于根据本发明的一对立壁的示例。
此外,在驱动侧立壁311和前侧立壁312之间,设置有图2所示的带清洁器19,并且在带清洁器19和板形金属部313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图2所示的电源单元15的电源单元安装部301。电源单元15为转印偏压和显影偏压提供高电压,而为传感器等提供低电压。
此外,图2所示的带转印部200的驱动辊201和张力辊202在驱动侧立壁311和前侧立壁312之间延伸。驱动辊201的旋转轴201a的两端都穿过驱动侧立壁311和前侧立壁312,并且张力辊202的旋转轴202a的两端也都穿过驱动侧立壁311和前侧立壁312。由于这些旋转轴201a和旋转轴202a穿过,因此驱动辊201和张力辊202通过轴承等直接或间接地由驱动侧立壁311和前侧立壁312支承。图6示出了处于穿过驱动侧立壁311的状态下的驱动辊201的旋转轴201a的端部以及张力辊202的旋转轴202a的端部。
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均由框310支承。图3所示的感光体辊101的轴101a的两端从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的两端突出,后文将进行详细描述。此处,如上所述,彩色打印机1是并不认为需要更换感光体辊101的打印机。因此,在彩色打印机1中,通过利用不认为需要更换感光体辊101的事实,在轴101a的两端穿过驱动侧立壁311和前侧立壁312的状态下,由框310支承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
驱动侧立壁311设有四个盖部302,用于覆盖穿过驱动侧立壁311的轴101a的各端。此外,各自的一端在盖部302中延伸的多个片簧303接合到驱动侧立壁311。在各个盖部302中,各个片簧303在将各个轴101a推入框310的方向上对穿过驱动侧立壁311的各个轴101a的端部施加压力。
在彩色打印机1中,不认为需要更换感光体辊101,因此将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固定到框310。此处,如上所述,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中的感光体辊101的轴101a的两端都穿过驱动侧立壁311和前侧立壁312。因此,仅通过使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围绕感光体辊101的轴101a的转动停止,就可以将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固定到框310。因此,在彩色打印机1中,为了将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固定到框310,采用了如下结构:通过单个螺钉304将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固定到驱动侧立壁311。
图7是前侧立壁朝前时的基本单元的立体图。
对于并入到框310中的带转印部200,图7示出了在由以下部分保持的同时循环运动的中间转印带203:穿过前侧立壁312的驱动辊201的旋转轴201a的端部和张力辊202的旋转轴202a的端部;以及驱动辊201和张力辊202。
所述带转印部200相当于根据本发明的中间转印部的示例。
此处,如以上参照图2所述,图像浓度传感器18在中间转印带203的循环运动方向上设置于黑色图像形成单元100K的下游位置,并且位于带清洁器19下方,中间转印带203夹在图像浓度传感器18与带清洁器19之间。
如图7所示,在前侧立壁312和驱动侧立壁311之间,容纳图像浓度传感器18的传感器容纳部305设置在带清洁器19下方的位置,中间转印带203夹在传感器容纳部305与带清洁器19之间。
在前侧立壁312所在的一侧,暴露出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的轴101a的处于穿过前侧立壁312的状态下的端部。此外,一端延伸到各个轴101a的暴露端部的片簧306接合到前侧立壁312。在各个片簧306中,延伸到各个轴101a的端部的所述一端接触各个轴101a的所述端部的下半部分,从而在将轴101a推入框310的方向上压迫轴101。如前所述,各个轴101a也由片簧303从驱动侧立壁311侧在被推入框310的方向上施压。换句话说,各个轴101a在如下的状态下由框310支承:从驱动侧立壁311侧和前侧立壁312侧都在被向内推的方向上受压。
此处,如上参照图3所述,具有沿感光体辊101延伸的显影辊112的显影装置110并入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内。因此,显影辊112在前侧立壁312和驱动侧立壁311之间延伸。此外,显影辊112具有穿过该显影辊112的中心的轴112a,在该轴112a的两端中,位于前侧立壁312侧的一端从显影装置110突出。此外,该轴112a的所述一端从前侧立壁312暴露。在显影装置110和前侧立壁312之间设置有拉力弹簧307(后文详述)。各个拉力弹簧307将显影辊112的轴112a拉向前侧立壁312,从而将各个显影装置110中的显影辊112压向感光体辊101。
图8是基本单元处于朝向与图7所示方向相同的方向并且去除了前侧立壁的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8示出了图7中隐藏在前侧立壁312之后的带转印部200的驱动辊201和张力辊202、以及中间转印带203。图8还示出了四个一次转印部251Y、251M、251C、251K。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在框310内沿中间转印带203设置。
图8还示出了图7中隐藏在前侧立壁312之后的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的上半部分。示出了从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的上半部分突出的感光体辊101的轴101a的端部。
图9是示出从基本单元移除了四个图像形成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前所述,框310包括树脂制成的前侧立壁312和驱动侧立壁311,以及连接这两个立壁的板形金属部313。以这种方式采用树脂部件和金属部件的框310的刚度高于整个框都由树脂制成的情况,并且重量轻于整个框都由板形金属件制成的情况。此外,板形金属部313作为防止电磁噪声在基本单元300的内部与外部之间通过的屏蔽物。
此外,如前所述,在框310的前侧立壁312和驱动侧立壁311之间,设置有电源单元安装部301、带清洁器19和传感器容纳部305。组合的框310、电源单元安装部301、带清洁器19和传感器容纳部305为盒状并且其在图9中的下部打开。在该盒内部的空间中,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沿着带转印部200的中间转印带203设置。
图10是处于可以看见面对前侧立壁的端部的姿势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立体图。
顺便指出,如前所述,除了所用色调剂的颜色不同以外,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具有相似的结构。图10例示了负责黄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00Y作为代表。
将图像形成单元100Y设置成使得将显影装置110合并到容纳有感光体辊101的感光体单元120中。
感光体单元120包括如下所述的感光体单元框121。感光体单元框121具有面对前侧立壁312的端面和面对驱动侧立壁311的端面。此外,感光体单元框121覆盖感光体辊101的表面中的在图2所示的中间转印带的运动方向(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的下游部分。
感光体辊101具有从图5所示的驱动单元400接收旋转驱动力的感光体侧齿轮101b。在图像形成单元100Y合并到框310中的状态下,将感光体辊101容纳在感光体单元框121中,使得感光体侧齿轮101b朝向驱动侧立壁311。此外,该感光体辊101的轴101a的两端穿过感光体单元框121的两个端面并且突出。
图5所示的驱动单元400中的用于驱动感光体的齿轮(后文详述)从图6所示的驱动侧立壁311的齿轮接入端口311b进入基本单元300的框310,并且与感光体辊101的感光体侧齿轮101b啮合。感光体单元框121具有端面面对驱动侧立壁311的侧壁,该侧壁具有凹槽121a,以避免干扰设置在驱动单元400上以与感光体侧齿轮101b啮合的齿轮。
此外,在感光体单元框121内,除了感光体辊101之外,沿着感光体辊101还设置有图3所示的充电辊102、充电辊102的清洁辊105、LED打印头103、感光体清洁器104。
显影装置110包含图3所示的两条搅拌路径111a,并包括容纳显影辊112的显影装置框110a。
此处,在感光体单元框121的两个端面中的每一个上设置有突起121b。此外,显影装置框110a的两个端面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形成突出部110a_1,其突出以覆盖在感光体单元框121的各个端面上的设置有突起121b的部分。在突出部110a_1中形成有通孔110a_2。通过将感光体单元框121的两个端面中的每一个上的突起121b插入覆盖各个端面的突出部110a_1的通孔110a_2,从而将显影装置110按如下方式安装在感光体单元120中:使得显影装置110能在箭头G指示的方向上围绕连接感光体单元框121的两个端面上的突起121b的轴线F转动。
此外,如上所述,显影辊112的轴112a从显影装置110的位于前侧立壁312侧的端面突出。此外,在感光体单元框121的侧壁中,在具有面对前侧立壁312的端面的侧壁上形成有凹槽121,以避免显影装置110中的显影辊112的轴112a的运动路径在箭头G指示的方向上转动。
此外,在图像形成单元100Y中,在感光体单元120和显影装置110之间形成有沿感光体辊101延伸的空间。将着色材料色调数据传输到图3所示的LED打印头103的扁平电缆106从该空间延伸到图像形成单元100Y的外部。
如以上以黄色图像形成单元100Y为代表所述,感光体辊101的轴101a从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的两端突出。此外,如上所述,在感光体辊101的轴101a的两端穿过驱动侧立壁311和前侧立壁312的状态下,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容纳在基本单元300的框310中。此外,通过螺钉将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固定到驱动侧立壁311。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相当于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内置体的示例。
下面将要详细描述:其中感光体辊101的轴101a的两端穿过驱动侧立壁311和前侧立壁312的穿透结构;以及将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固定到驱动侧立壁311的螺钉固定结构。
图11是如下的基本单元的立体图:其处于与图6的基本单元的姿势相同的姿势,并且处于沿着穿过青色感光体辊的轴并沿该轴延伸的截面进行了切割的状态。
在图11中,青色图像形成单元100C被示出为处于沿上述截面切割而得到的状态,保持在黄色图像形成单元100Y侧的感光体单元120的截面出现。
感光体辊101包括:轴101a;圆柱形辊主体单元101c;驱动侧盖部101d,其覆盖辊主体单元101c的在驱动侧立壁311侧的部分,并且具有感光体侧齿轮101b;以及前侧盖部101e,其覆盖辊主体单元101c的在前侧立壁312侧的部分。
轴101a穿过辊主体单元101c的中心。此外,轴101a的两端均穿过驱动侧盖部101d和前侧盖部101e。此处,驱动侧盖部101d和前侧盖部101e被轴101a穿过,可以相对于轴101a滑动。因此,感光体辊101可以绕轴101a转动。
同样如图10所示,该感光体辊101的轴101a的两端穿过感光体单元框121而从感光体单元120突出,并且还穿过驱动侧立壁311和前侧立壁312。
图12是其中感光体辊的轴穿过驱动侧立壁的部分的放大图。
在驱动侧立壁311上形成有通孔311c,并且感光体辊101的轴101a的端部穿过该通孔311c。此外,在穿过通孔311c并且穿过驱动侧立壁311之后的轴101a的端部由也在图6中示出的盖部302覆盖。此外,在该盖部302中,也在图6中示出的片簧303的一端延伸。
该片簧303在将轴101a推入框310的方向上压迫轴101a。
在感光体单元框121的驱动侧立壁311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形成有内螺纹的凸台121d。此外,在驱动侧立壁311的与该凸台121d对应的部分设置有螺孔311d。此外,将也在图6中示出的螺钉304插入该螺孔311d然后将其拧紧以与设置在感光体单元框121的端面上的凸台121d的内螺纹啮合,使得感光体单元框121和图像形成单元100C通过螺钉固定到驱动侧立壁311。
图13是其中感光体辊的轴穿过前侧立壁的部分的放大图。
在前侧立壁312中形成有通孔312a,并将感光体辊101的轴101a的端部插入通孔312a。此外,也在图7中示出的片簧306的一端在穿过该通孔312a并且穿过前侧立壁312之后延伸到轴101a的端部,并且这一端接触轴101a的端部的下半部分。此外,该片簧306在将轴101a推入框310的方向上压迫轴101a。
顺便指出,到此为止,已参照图11至图13描述了青色图像形成单元100C、感光体辊101的轴101a的两端的穿透结构、以及将图像形成单元100C固定到驱动侧立壁311的螺钉固定结构。然而,这些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其它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K。
如上所述,在彩色打印机1中,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中的感光体辊101的轴101a的两端均穿过框310的驱动侧立壁311和前侧立壁312。该框310支承保持中间转印带203的驱动辊201和张力辊202。此外,通过螺钉将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固定到驱动侧立壁311。
在彩色打印机1中,对驱动侧立壁311、前侧立壁312和感光体单元框121进行处理,并组装基本单元300,从而将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的感光体辊101设置在相对于中间转印带203处于设计阶段事先确定的容限范围内的位置上。
此处,例如,在认为需要更换感光体辊101以例如进行维护等的诸如彩色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每当进行更换时,需要将感光体辊设置在相对于中间转印带203处于容限范围内的位置上,以实现良好的图像质量。为此,为了进行更换,需要高精度的控制。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彩色打印机1中,使得感光体辊101的轴101a的两端穿过驱动侧立壁311和前侧立壁312,并且通过螺钉将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固定到框310。因此,四色色调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203上的位移处于设计阶段事先确定的容限范围内的相对位置。
此外,如参照图3所述,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均包含LED打印头103,LED打印头103将LED的光发射到感光体辊101的充电的圆周面,从而在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将该LED打印头103固定到感光体单元框121。
此处,一般来说,LED打印头的使用寿命比感光体辊长,因此认为需要更换感光体辊,并且,在使用LED打印头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很多情况下都要避免将LED打印头和感光体辊一起更换。因此,在许多此类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撤出系统,用于在更换感光体辊时将LED打印头从感光体辊的更换路径撤出。为了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要求该撤出系统具有高精度结构,以将曾经撤出的LED打印头返回到预定容限内的位置。
相反,在彩色打印机1中认为不需要更换感光体辊,因此无需设置撤出系统来实现良好的图像质量。在彩色打印机1中,只要在组装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时将LED打印头103接合到预定容限内的预定位置,就足以实现良好的图像质量。此外,将LED打印头103设置并固定在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内,由此,即使图像形成单元由于诸如显影辊112、感光体辊101的驱动等的原因而晃动,LED打印头103也会一体地晃动,使得焦距的波动小于设置撤出系统的情况。
此处,如参照图7所述,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的显影装置110和前侧立壁312之间,安装有拉力弹簧307,其将显影辊112拉向感光体辊101侧。
【显影辊的推动】
下面将详细描述通过该拉力弹簧307来推动显影辊112的情况。
图14是对图7的黄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辊进行推动的拉力弹簧周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在图像形成单元100Y中,显影装置110从感光体单元框121的端面突出(见图10),并且可以围绕穿过突起121b(突起121b嵌在形成于显影装置框110a的突出部110a_1中的通孔110a_2中)的轴线F在箭头G指示的方向上转动。拉力弹簧307设置在该显影装置110和前侧立壁312之间。
在前侧立壁312上设置有按键部312b,拉力弹簧307的一端钩住按键部312b。当拉力弹簧307的所述一端钩住按键部312b时,其另一端钩住显影辊112的轴112a。拉力弹簧307将显影辊112的轴112a拉向前侧立壁312。拉力弹簧307的拉动将显影辊112推向感光体辊101侧。拉力弹簧307相当于根据本发明的推力弹簧的示例。
图15是示出被推向感光体辊侧的显影辊的图。
图15示出了处于如下状态的图像形成单元100Y:移除了感光体单元框121和显影装置框110a各自在前侧立壁312侧的一部分,使得可以看到前侧立壁312上的显影辊112的端部。
图14所示的拉力弹簧307将显影辊112的轴112a拉向前侧立壁312,使得显影辊112在图14中箭头H指示的方向上被压靠在感光体辊101上。
此处,假设显影辊112的前侧立壁312侧的端部为跟踪辊112b,用于将显影辊112的圆周面与感光体辊101的圆周面之间的空间控制为恒定空间。跟踪辊112b的半径比显影辊112的半径只长预定长度。当显影辊112被拉力弹簧307压在感光体辊101上时,跟踪辊112b的圆周与感光体辊101的圆周面接触。结果,将显影辊112的圆周面和感光体辊101的圆周面之间的空间控制为与跟踪辊112b的半径和显影辊112的半径之差相对应的空间。
顺便指出,虽然参照图14和图15针对黄色图像形成单元100Y描述了通过拉力弹簧307来推动显影辊112的相关结构,但该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其它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00M、100C、100K。
如上所述,在彩色打印机1中,将显影辊112推向感光体辊101的拉力弹簧307设置在显影辊112和前侧立壁312之间,即位于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的外部。
此处,假设考虑拉力弹簧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内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图像形成单元内部,不仅需要存储拉力弹簧自身的空间,还可能在拉力弹簧周围形成多余空间。相反,对于彩色打印机1,在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中去除了存储拉力弹簧自身的空间以及拉力弹簧周围的多余空间,因此减小了尺寸。
【驱动单元】
接着将要详细描述图5所示的驱动单元400。
如前所述,驱动单元400由多个螺钉401固定到驱动侧立壁311。
图16是示出驱动单元由多个螺钉固定到基本单元的状态的分解图。
顺便指出,图16是图4和图6所示的彩色打印机1的内部结构的分解图,其中驱动单元400位于离开驱动侧立壁311的位置。在图16的分解图中,示出了沿着在图16中可见的品红色图像形成单元100M和黄色图像形成单元100Y之间延伸并且沿感光体辊101延伸的截面来切割基本结构22、基本单元300和驱动单元400的状态。
如前所述,并入到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中的感光体辊101在设置了驱动侧立壁311的一侧具有从驱动单元400接收旋转驱动力的感光体侧齿轮101b。
驱动单元400包括作为金属支承体的驱动单元框402。在驱动单元框402中,在与驱动侧立壁311上设置的各个凸台311a(也在图6中示出)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螺孔402a。当将螺钉401在穿过驱动单元框402的各个螺孔402a之后插入以与驱动侧立壁311的各个凸台311a的内螺纹啮合时,驱动单元400固定到驱动侧立壁311。
此外,驱动单元框402的面对驱动侧立壁311的内表面支承感光体驱动齿轮系403,感光体驱动齿轮系403将旋转驱动力从电机(未示出)传递到各个感光体辊101的感光体侧齿轮101b。
此处,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100K中,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110具有接收旋转驱动力并将接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显影辊112和搅拌传输部件111b的齿轮(未示出)。此外,驱动单元框402支承:将旋转驱动力从电机传递到齿轮(未示出)的显影装置驱动齿轮系404;以及未示出的其它部件,例如进行啮合从而将旋转驱动力从电机传递到驱动单元400中的感光体驱动齿轮系403和显影装置驱动齿轮系404中的各个齿轮的齿轮。
此外,驱动单元框402设置有一个电机旋转驱动力入口402b,通过该电机旋转驱动力入口402b,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从电机传递到由驱动单元框402支承的齿轮的未示出的齿轮进入驱动单元框402的内部。
上述驱动单元400相当于根据本发明的驱动传递部的示例。
在彩色打印机1中,感光体驱动齿轮系403、显影装置驱动齿轮系404等由驱动单元框402支承,从而统一作为驱动单元400。此外,通过螺钉将该驱动单元400固定到驱动侧立壁311,使得由驱动单元框402支承的多个齿轮全部同时与相应齿轮啮合。因此,与其中分别安装例如如上所述的齿轮系的多个齿轮以与相应齿轮啮合的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该彩色打印机1更易于组装。
下面将以感光体驱动齿轮系403为重点来继续描述驱动单元400。
感光体驱动齿轮系403具有各自与感光体侧齿轮101b啮合的四个驱动齿轮403a。顺便指出,感光体驱动齿轮系403也包括设置在这四个驱动齿轮403a之间并且将旋转驱动力从电机传递到各个驱动齿轮403a的未示出的齿轮。
当如上所述地将驱动单元400固定到驱动侧立壁311时,各个驱动齿轮403a从驱动侧立壁311的齿轮接入端口311b进入框310内部,并且与位于齿轮接入端口311b内部的感光体侧齿轮101b啮合。
图17是示出驱动单元的驱动齿轮与感光体辊的感光体侧齿轮101b啮合的状态的图。
图17示出了处于如下状态的基本结构22、基本单元300和驱动单元400的立体图:它们被沿着穿过图17可见的品红色图像形成单元100M和青色图像形成单元100C之间并且沿感光体辊101延伸的截面进行了切割。图17示出了从图16中的箭头J所示的方向观察到的基本结构22、基本单元300和驱动单元400。因此,与图16相反,图17在其右侧示出驱动单元400。此外,在图17中去除了品红色图像形成单元100M中的感光体单元框121和显影装置110各自的一部分,暴露出感光体辊101。
在框310的内部,固定到驱动侧立壁311的驱动单元400的驱动齿轮403a与感光体辊101的感光体侧齿轮101b啮合。
图18是其中图17中的驱动齿轮403a与感光体侧齿轮101b啮合的部分的放大图。
驱动齿轮403a在来自电机(未示出)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在箭头K指示的方向上转动。此外,随着驱动齿轮403a的转动,与该驱动齿轮403a啮合的感光体侧齿轮101b在箭头C(也在图3示出)指示的方向上转动,并且图像形成单元100M的感光体辊101也在箭头C指示的方向上转动。
此处,驱动齿轮403a和感光体侧齿轮101b形成为具有螺旋齿,从而如上所述地转动的感光体辊101在图18中箭头L指示的方向上移动,即,将感光体辊101拉向驱动侧立壁311。此外,如前所述,通过螺钉将图像形成单元100M固定到驱动侧立壁311。换句话说,在该彩色打印机1中,当感光体辊101被旋转地驱动时,将感光体辊101拉向固定有图像形成单元100M的一侧的驱动侧立壁311。结果,当感光体辊101被旋转地驱动时,通过螺钉固定到驱动侧立壁311的图像形成单元100M被压在驱动侧立壁311上。与该结构相反,如果在旋转驱动期间在驱动齿轮403a和感光体侧齿轮101b之间产生了使图像形成单元100M从驱动侧立壁311移开的力,则在长时间的旋转驱动中螺钉103可能会逐渐松动。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彩色打印机1中,如上所述,在旋转驱动期间,将图像形成单元100M压在驱动侧立壁311上,因此可以在防止螺钉103松动的状态下旋转地驱动感光体辊101。
此外,在该彩色打印机1中,传递旋转驱动力以使得驱动齿轮403a和感光体侧齿轮101b相互靠近。结果,驱动齿轮403a和感光体侧齿轮101b的啮合宽度增加,使得感光体辊101平滑转动。
顺便指出,尽管在图17和图18中针对品红色图像形成单元100M描述了驱动齿轮403a与感光体侧齿轮101b之间的啮合的相关结构,但是该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其它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C、100K。另外,在此并未特别限定显影装置驱动齿轮系404的齿轮的齿形以及与该齿轮啮合的显影装置侧齿轮的齿形。不过,这些齿轮也可以为螺旋形以将显影装置侧齿轮拉向驱动侧立壁311。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框,其包括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立壁、以及将所述一对立壁彼此连接的连接部;
中间转印部,其包括在所述一对立壁之间延伸并由所述一对立壁支承的多个支承辊、以及由所述多个支承辊保持并且循环运动的中间转印带;以及
多个内置体,所述多个内置体中的每一个都至少并入有具有两端突出的轴并且能够围绕所述轴转动的感光体辊,所述多个内置体沿所述中间转印带设置,同时在所述轴的两端穿过所述一对立壁的状态下得到支承,并且,所述多个内置体中的每一个都固定到所述一对立壁中的第一立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内置体中的每一个都并入有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具有沿所述感光体辊在所述一对立壁之间延伸并且使用色调剂对形成在所述感光体辊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辊,并且,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推力弹簧,所述推力弹簧设置在所述显影装置和所述一对立壁之间,并且将所述显影辊推向所述感光体辊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框内,所述一对立壁由树脂制成,并且所述连接部为金属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并入在所述多个内置体中的每一个中的所述感光体辊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立壁侧并且接收旋转驱动力的齿轮,并且,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驱动传递部,该驱动传递部包括支承体和齿轮系,所述齿轮系由所述支承体支承,并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并入在所述多个内置体中的多个所述齿轮,并且所述驱动传递部固定到所述第一立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感光体辊的齿轮和与该齿轮啮合的齿轮形成为螺旋形,以将所述感光体辊拉向所述第一立壁所在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与所述内置体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电源单元,所述连接部夹在所述内置体与所述电源单元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对所述感光体辊进行曝光的曝光装置固定到所述内置体。
CN201110063873.3A 2010-09-24 2011-03-16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4195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4034A JP5636845B2 (ja) 2010-09-24 2010-09-24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4034 2010-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9523A true CN102419523A (zh) 2012-04-18
CN102419523B CN102419523B (zh) 2016-03-02

Family

ID=45870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3873.3A Active CN102419523B (zh) 2010-09-24 2011-03-1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77251B2 (zh)
JP (1) JP5636845B2 (zh)
CN (1) CN1024195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38820B2 (ja) * 2011-01-14 2013-11-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33538A (ja) * 1996-10-30 1998-05-22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14001A (ja) * 1997-01-31 1998-08-1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89401A (ja) * 2000-12-22 2002-07-05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20181968A1 (en) * 2001-05-29 2002-12-05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045923A (ja) * 2002-07-15 2004-02-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101328A1 (en) * 2002-09-04 2004-05-27 Yoshiyuki Kimur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transferring unit for use in the same
CN1591236A (zh) * 2003-08-29 2005-03-09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JP2006300993A (ja) * 2005-04-15 2006-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003015A1 (en) * 2006-06-30 2008-01-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having sheet metal frame fixed over resin frame with screws
JP2009031598A (ja) * 2007-07-27 2009-02-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82738A (zh) * 2005-03-24 2010-07-21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9932B2 (ja) * 1996-09-26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カップリング
JPH09166898A (ja) 1995-10-11 1997-06-24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87428A (ja) * 1998-12-22 2000-07-04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6484003B2 (en) * 2000-06-21 2002-11-19 Konica Corporatio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ack having detachable units
JP2002235838A (ja) 2001-02-13 2002-08-23 Ricoh Co Ltd 連結装置及びその連結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35472B2 (ja) * 2002-11-05 2008-08-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28866B1 (ko) * 2003-07-03 2005-1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템덤형 칼라 화상 형성 장치
DE602004024619D1 (de) * 2003-07-09 2010-01-28 Brother Ind Ltd Kassette für Bild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JP3782807B2 (ja) * 2003-11-28 2006-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の取り付け方法
JP4047294B2 (ja) 2004-02-27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5314A (ja) * 2005-02-25 2006-09-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386034B2 (ja) * 2005-12-27 2009-1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96396B2 (ja) * 2006-01-27 2011-10-1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72856B2 (ja) * 2006-03-29 2010-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75657A (ja) * 2007-12-27 2009-08-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446764B2 (ja) * 2009-11-17 2014-03-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33538A (ja) * 1996-10-30 1998-05-22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14001A (ja) * 1997-01-31 1998-08-1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89401A (ja) * 2000-12-22 2002-07-05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20181968A1 (en) * 2001-05-29 2002-12-05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045923A (ja) * 2002-07-15 2004-02-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101328A1 (en) * 2002-09-04 2004-05-27 Yoshiyuki Kimur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transferring unit for use in the same
CN1591236A (zh) * 2003-08-29 2005-03-09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1782738A (zh) * 2005-03-24 2010-07-21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300993A (ja) * 2005-04-15 2006-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003015A1 (en) * 2006-06-30 2008-01-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having sheet metal frame fixed over resin frame with screws
JP2009031598A (ja) * 2007-07-27 2009-02-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76531A1 (en) 2012-03-29
JP2012068493A (ja) 2012-04-05
CN102419523B (zh) 2016-03-02
JP5636845B2 (ja) 2014-12-10
US8577251B2 (en) 2013-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10569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CN100394320C (zh) 显影盒,侧盖板安装方法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JP4610468B2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作像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73242B (zh) 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74176C (zh) 处理盒和具有该处理盒的成像装置
EP3629093B1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91324B2 (en) Photosensitive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45960B2 (ja)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CN110083032A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1713935A (zh) 驱动传递装置以及具有该驱动传递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4822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94304B2 (ja) ギアユニット、現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953976B2 (en)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4697339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US8027616B2 (en)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1952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285712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process cartridge for suppressing toner leakage
JP2006048014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58633B (zh) 组合齿轮、拆装组合件及使用了它们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481656B2 (ja) 遊星歯車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30570A (ja) 電動モータ、駆動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らを使用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107362B2 (en) Dr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232197A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40036511A1 (en)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oner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8034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