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8254A - 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及干燥机 - Google Patents

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及干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8254A
CN102418254A CN2011102440515A CN201110244051A CN102418254A CN 102418254 A CN102418254 A CN 102418254A CN 2011102440515 A CN2011102440515 A CN 2011102440515A CN 201110244051 A CN201110244051 A CN 201110244051A CN 102418254 A CN102418254 A CN 102418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ing
cylinder
washing
drying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40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池敏文
小松常利
石川史人
川原雅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pplianc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18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82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布的缠绕并提高了干燥质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及干燥机。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具备容纳衣物的滚筒、使该滚筒旋转的马达、支撑所述滚筒的机箱、封闭所述衣物的投入口的门、以及向所述滚筒内吹风的机构,在通过所述马达使所述滚筒反复进行时而向右旋转时而向左旋转的动作时,向通过所述滚筒的旋转而被提升的衣物吹风来使其干燥,所述衣物在经过所述滚筒的最上部后开始下落。

Description

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及干燥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容纳衣物的滚筒旋转的同时进行干燥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及干燥机。
背景技术
从洗涤到干燥连续地进行的洗涤干燥机如下干燥衣物:向形成洗涤桶的滚筒内吹入高温、低湿度的空气,使水分从衣物蒸发,并将已蒸发的水分向机外排出,由此来干燥衣物。
另外,作为提高衣物干燥质量的方法,下述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34405号公报)中记载了这样一种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向衣物直接吹高速风,通过风的力量在拉伸褶皱的同时进行干燥。在该种滚筒式洗涤干燥机中,包含用于产生高速风的风扇的送风单元配置在形成于圆筒形滚筒和箱形机箱之间的右上角部或者左上角部。而且,属于下述结构:在使滚筒反复向右旋转或者向左旋转的同时,从设在送风单元下游侧的喷嘴向衣物吹风。
在上述以往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中,为了不产生干燥不匀,在干燥运转中向右或者向左旋转的滚筒的转速设定为使风没有遗漏地接触滚筒中容纳的衣物。图19中表示滚筒向右旋转时干燥过程中滚筒内衣物的移动轨迹。
在提升器和滚筒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衣物被提升到滚筒上方,如果转速过低,则如箭头A所示,衣物未被提升到滚筒的上方就下落。其结果,由于衣物基本没有展开,不仅仅产生干燥不匀,而且由于在滚筒下部滚动着运动,因此容易产生布的缠绕。另一方面,如果转速过高,则如箭头C所示,衣物由于离心力贴在滚筒上,因此滚筒与衣物基本成为一体来运动,衣物几乎不再调换,从而产生干燥不匀。
所以,一般是将滚筒转速设定为如箭头B所示那样,衣物被提升到滚筒最上部附近后由于重力下落。由此,衣物动作幅度大,温风没有遗漏地接触到衣物,因此难以产生衣物的干燥不匀。
但是,如果仔细观察此时衣物的动作,则发现当衣物从滚筒上部在旋转中的滚筒中下落时,衣物有时做出滚动那样的动作。而且,衣物容易滚动的原因可以认为是:衣物在滚筒内周面基本垂直下落,但是滚筒内周面从右向左旋转,两者的运动方向不同。尤其是长袖衬衣类或者裤子这样的衣物会由于滚动造成缠绕或者扭曲,结果可能产生褶皱等情况,对干燥质量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布的缠绕、提高干燥质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及干燥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具备容纳衣物的滚筒、使该滚筒旋转的马达、支撑所述滚筒的机箱、封闭所述衣物的投入口的门、以及向所述滚筒内吹风的机构,在通过所述马达使所述滚筒反复进行时而向右旋转时而向左旋转的动作时,向通过所述滚筒的旋转而被提升的衣物吹风来使其干燥,使所述衣物在经过所述滚筒的最上部后开始下落。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抑制布的缠绕、提高了干燥质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及干燥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外观图。
图2是切断滚筒式洗衣机机箱的一部分而表示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拆卸滚筒式洗衣机背面罩而表示内部构造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滚筒式洗衣机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图5是切断滚筒式洗衣机机箱的上部而表示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6是设置有温风吹出口的外桶罩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温风吹出口的A-A剖视图。
图8是测定送风单元的风量压力特性的装置。
图9是风速和干燥后的衣物的质量官能评价值的实验结果。
图10是表示官能评价值和衣物的质量状况的照片。
图11是表示从洗涤兼脱水桶内侧观察到的外桶罩的喷嘴形状的立体图。
图12是从设在右上部的喷嘴吹出的高速风与衣物接触时的模式图。
图13是表示干燥过程中洗涤兼脱水桶内布的动作的模式图。
图14表示干燥质量的一个例子。
图15是图2或图14所示的洗涤干燥机的控制系统的方框线图。
图16是图17所示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中的微机所执行的控制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2的控制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8表示布的缠绕以及干燥不匀与洗涤兼脱水桶转速的关系。
图19是表示干燥过程中洗涤兼脱水桶的转速导致的洗涤兼脱水桶内布的动作的模式图。
图中:
1-机箱,2-外桶,2a-吸气口,2d-外桶罩,3-洗涤兼脱水桶,3c-流体平衡器,3d-洗涤兼脱水桶背面,4-马达,6-操作面板,8-干燥过滤器,9-门,16-给水电磁阀,27-过滤器通道,28-送风单元,28a-风扇马达,28b-风扇罩,29-干燥通道,31-加热器,32-温风吹出口,32d-喷嘴,33-吸气通道,38-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针对干燥步骤中总是以一定的转速旋转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的外观图,图2是为了表示内部构造而将机箱的一部分切断后所表示的立体图,图3是为了表示内部构造而拆卸了背面罩的后视图,图4是表示内部构造的侧视图,图5是为了表示内部构造而将机箱的一部分切断后所表示的俯视图。
本实施例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具备容纳衣物的洗涤兼脱水桶3、使该洗涤兼脱水桶3旋转的马达4、以及支撑洗涤兼脱水桶3的机箱1。在此,构成外轮廓的机箱1安装在底座1h上,包括左右侧板1a、1b、前面罩1c、背面罩1d、上面罩1e、下部前面罩1f。左右侧板1a、1b用“コ”字形的上加固件(未图示)、前加固件(未图示)、后加固件(未图示)结合,包含底座1h而形成箱状的机箱1,作为机箱具有足够的强度。
另外,封闭用于取出和放入衣物的投入口的门9设在前面罩1c的大致中央,被设在前加固件上的铰链可开关地支撑。通过按压门开放按钮9d使锁定机构(未图示)脱离而打开门,通过将门按压在前面罩1c上从而被锁定关闭。前加固件与后述外桶的开口部同心地具有用于取出和放入衣物的圆形开口部。门9中关闭外桶开口部的部分能够由凹形的玻璃9a构成,以承受干燥时的热。
并且,在机箱1的上部中央设有操作面板,具备电源开关39、操作开关12、13、显示器14。操作面板6与设在机箱1下部的控制装置38电连接。
洗涤兼脱水桶3由可旋转地被支撑的圆筒状的旋转滚筒构成,在其外周面3e及背面3d上具有用于通水及通风的多个贯通孔,在前侧端面设有用于取出和放入衣物的开口部3a。在开口部3a的外侧具备与洗涤兼脱水桶3一体的流体平衡器3c。在外周面3e的内侧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提升器3b,在进行洗涤、干燥时,使洗涤兼脱水桶3旋转,则衣物通过提升器3b和离心力反复进行沿着外周面3e提升后通过重力下落的运动。洗涤兼脱水桶3的旋转中心轴水平或倾斜成开口部3a侧高。
另外,用于积存洗涤水的圆筒状外桶2被机箱1支撑,在同轴上内部包含洗涤兼脱水桶3,前面开口,在后侧端面的外侧中央安装马达4。马达4的旋转轴贯通外桶2,与洗涤兼脱水桶3结合。在前面的开口部设有外桶罩2d,可向外桶内储水。在外桶罩2d的前侧中央,具有用于取出和放入衣物的开口部2c。本开口部2c和设在前加固件37上的开口部用橡胶制的波纹管10连接,通过关闭门9,门9的玻璃9a与波纹管10的口部接触,从而水封外桶2。另外,关闭门9后,凹形玻璃9a的前端封闭外桶罩2d的开口部2c,但是为了不使外桶罩2d与玻璃9a由于洗涤时外桶2的下沉或者脱水时外桶2的振动发生接触,在玻璃9a的外周部与外桶罩2d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的大小考虑到了洗涤物不会进入间隙内。
而且,在外桶2底面最下部设有排水口2b,连接有排水软管26。在排水软管26的途中设有排水阀(未图示),关闭排水阀,进行给水,由此在外桶2内积存水,打开排水阀,将外桶2内的水向机外排出。
外桶2用将下侧固定在底座1h上的吊架5(由螺旋弹簧和缓冲器构成)防振支撑。而且,外桶2的上侧用安装在上部加固件上的辅助弹簧(未图示)来支撑,防止外桶2向前后方向倒下。
在机箱1内的上部左侧设有洗涤剂容器19,从前开口部安装抽屉式的洗涤剂盘7。放入洗涤剂类时,如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将洗涤剂盘7拉出。洗涤剂容器19固定在机箱1的上加固件上。
在洗涤剂容器19的后侧,设有给水电磁阀16、浴缸水给水泵17、水位传感器(未图示)等与给水有关的部件。在上面罩1e上设有来自自来水龙头的给水软管的连接口16a、吸引浴缸内剩水的吸水软管的连接口17a。洗涤剂容器19与外桶2连接,通过打开给水电磁阀16或运转浴缸水给水泵17,对外桶2供给洗涤水。
另外,干燥通道29沿纵向设置在机箱1的背面内侧,其通道下部用橡胶制的波纹管29a与设在外桶2背面下方的吸气口2a连接。在干燥通道29内装有水冷除湿机构(未图示),从给水电磁阀16向水冷除湿机构供给冷却水。冷却水沿着干燥通道29的壁面流下并从吸气口2a进入外桶2,然后从排水口2b排出。
干燥通道29的上部与在机箱1内的上部右侧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过滤器通道27连接。在过滤器通道27的前面具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插入有抽屉式的干燥过滤器8。从干燥通道29进入到过滤器通道27的空气流入干燥过滤器8的网状过滤器8a,除去线头。干燥过滤器8的清扫通过拉出干燥过滤器8并取出网状过滤器8a来进行。另外,在过滤器通道27的干燥过滤器8插入部的下面设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与吸气通道33连接,吸气通道33的另一端与送风单元28的吸气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向洗涤兼脱水桶3内吹风的机构设置在机箱1内从门9侧观察为相对于洗涤兼脱水桶3旋转轴的右上部,在通过马达4使洗涤兼脱水桶3反复进行时而向右旋转时而向左旋转的动作时,向由于洗涤兼脱水桶3的旋转而被提升的衣物吹风来使其干燥。在此,上述吹风机构包括送风单元28、设在该送风单元28的排出侧并对风进行加热的加热器31、设在加热器31下游的喷嘴32d、以及连接它们的风道。
送风单元28包括驱动用的风扇马达28a、风扇叶轮(未图示)、风扇罩28b。在风扇罩28b上内装有加热器31,对从风扇叶轮送来的空气进行加热。送风单元28的排出口与温风通道30连接。温风通道30通过橡胶制的波纹管30a、波纹管接头30b与设在外桶罩2d上的温风吹出口3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送风单元28设在机箱1内的上部右侧,因此温风吹出口32设在外桶罩2d的右斜上方的位置,尽量缩短了到温风吹出口32的距离。因此,能够防止压力损失的增加,能够高效地吹高速风。
另外,在排出口2b、送风单元28的吸气口及排出口设有温度传感器(未图示)。
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向洗涤兼脱水桶3内吹入具有拉伸衣物褶皱的风量以及风速的风,能够通过风的力量拉伸衣物上产生的褶皱。
接下来,使用图6、图7详细说明用于使通过送风单元28产生的风直接接触衣物的温风吹出口32。图6是温风吹出口32设置部的外桶罩2d的主视图,图7是沿图6的双点划线A-A切断所表示的温风吹出口32的剖视图。
温风吹出口32从外桶罩2d的前侧沿着开口部2c设置,在内部形成有流道32b、32c。在温风吹出口32的入口安装有波纹管接头30b,在流道32c的出口形成有喷嘴32d。外桶罩2d的开口部2c的内径和洗涤兼脱水桶3的开口部3a的内径设定为大致相同,以防止衣物进入洗涤兼脱水桶3与外桶罩2d之间的间隙。
因此,将温风吹出口32的出口部32a形成为比开口部2c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喷嘴32d向洗涤兼脱水桶3内开口。另外,喷嘴32d位于流体平衡器3c的内周侧开口部3a与门玻璃9a之间,喷嘴32d朝向洗涤兼脱水桶3内部。由此,能够使从喷嘴32d喷出的温风直接接触洗涤兼脱水桶3内的衣物。
以下所示为根据上述结构用来得到能够令人满足的干燥质量的风量、风速、喷嘴面积等的研究结果。并且,风速是根据测定送风单元28的风量压力特性所得结果计算的值。风量压力特性用图8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测定。在均压箱的吸气口和送风单元28的排出口上安装节流孔,在对节流孔的直径和风扇马达28a的转速进行各种变更的同时测定风量和送风单元28的吸气口及排出口的压力,求出了风量压力特性。而且,测定将送风单元28安装在洗涤干燥机上时送风单元28吸气口和排出口的压力,根据上述风量特性求出风量,将该风量除以喷嘴面积得到的值作为风速。
实验条件如图9中所示,试验机为具有直径600mm、容积75L的洗涤兼脱水桶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布量为2kg。质量的评价用各种衣物进行,但表示的是起褶皱最明显的薄棉睡裤的结果。评价是基于目视的5阶段官能评价,将对应官能评价值的质量状况的例子用图10表示。喷嘴是在上述位置设置喷嘴32d的情况(外桶罩2d的右斜上方的位置)。来自喷嘴32d的风的吹出方向大致朝向洗涤兼脱水桶3的背面3d中央。结果是3名评价者的平均值。
基于图9可知:
(A)随着风速增大,质量变好。但是,与风速相对应,质量会达到饱和,如果风速过高,反而可观察到质量变差的倾向。另外,风量越大,质量达到饱和的风速则越低。风量为0.8m3/min时,风速约为140m/s,官能评价值约为3,风量为1.0m3/min时,风速约为130m/s,官能评价值约为3.3,风量为1.3m3/min时,风速为120m/s,官能评价值约为3.9,风量为1.5m3/min时,风速约为110m/s,官能评价值约为4.0,风量为1.7m3/min时,风速约为100m/s,官能评价值约为4.2,即便在此以上进一步增加风速,质量也基本没有提升。另外,风量为1.5m3/min以上时,能够得到与悬挂晾干相同的质量。
(B)若是风速相同,则风量越大质量越好,但是风量从1.5m3/min上升到1.7m3/min时,质量的改善程度变小。由此,在超出必要之外即便再增大风量,也不能期待质量有所改善。
如上所述,风速、风量越大,则质量越好。最好不是使其中之一增加,而是考虑两者的平衡来设定。具体来讲,不仅仅只是考虑质量,还要考虑电流值(家庭用的商用电源的情况下,送风单元28和加热器31、马达4、控制装置38的合计为15A以下)和干燥性能、使风循环的通道的流道面积、向洗涤干燥机的安装等来决定风速和风量。
若官能评价值为3以上,则即使在干燥后使用熨斗熨烫的情况下,也能够简单地完成干燥,若官能评价值为4以上,则直接穿着干燥后的衣物,也不会有太多抱怨。
为了使官能评价值为3以上,风量为0.8m3/min时风速约为140m/s以上,风量为1.0m3/min时风速约为110m/s以上,风量为1.3m3/min时风速约为92m/s以上,风量为1.5m3/min时风速约为75m/s以上,风量为1.7m3/min时风速约为70m/s以上,最低也需要风量为0.8m3/min。并且,风量对干燥性能产生很大影响,但是如果风量过少,则干燥时间延长,因此从干燥性能的观点出发,也需要风量为0.8m3/min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面积为280mm2(宽度56×高度5mm的切口形状),送风单元28的风扇叶轮直径为140mm、叶片厚度8.1mm,送风单元28以每分钟14000转的转速进行运转。由此,风扇排出压力大约为7000Pa(空气温度为30℃时),得到风量约1.65m3/min、风速约100m/s。
在衣物不容易起褶皱的情况下,比上述风速低的值也能得到官能评价值4以上的质量,但是一般是同时干燥各种衣物,所以与容易起褶皱的衣服综合决定风速为佳。
喷嘴32d为如图11所示的扁平切口形状。对于喷嘴32d的面积,只要是能够得到上述风量、风速的面积即可,对于剖视形状,只要是不对流动产生阻力的形状,什么形状均无所谓。但是,如果出口部32a过多地向开口部2c内侧突出,则会妨碍衣物的取出和放入,或者阻碍洗涤或干燥时衣物的运动,因此,将喷嘴32d做成扁平切口形状来减少突出量。另外,使开口部2c和出口部32a的表面形状平滑地变化,不对布的运动造成阻碍。
如果喷嘴32d的高度过小,则垃圾容易堵塞,导致喷嘴处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噪音增加,因此最低需要3mm左右为佳。另外,使流道32b和流道32c没有无用的突起和急剧的流动方向的变化,并且,随着接近喷嘴32d,使流道面积逐渐减少。由此,能够减少高速的风在流道32b、32c中流动时产生的压力损失和流体声音。
风在干燥运转时的流动如下。使送风单元28运转,并对加热器31通电后,从喷嘴32d向洗涤兼脱水桶3内吹入高速的温风(箭头41),吹到潮湿的衣物上,对衣物加温,水分从衣物蒸发。在干燥运转过程中,由于洗涤兼脱水桶3正反旋转,因此在通过提升器3b将衣物提升到喷嘴32d附近的状态下,高速风与衣物接触。由于此时喷嘴32d与衣物的距离最短,因此能够通过高速风拉伸衣物上的褶皱。高温多湿的空气从设在洗涤兼脱水桶3上的贯通孔流到外桶2,从吸气口2a吸入干燥通道29内,并在干燥通道29内从下往上流动(箭头42)。在干燥通道29的壁面上,流下来自水冷除湿机构的冷却水,高温多湿的空气与冷却水接触而被冷却除湿,成为干燥的低温空气,进入过滤器通道27。通过设在过滤器通道27上的网状过滤器8a而除去线头(箭头43),并进入吸气通道33,吸入到送风单元28(箭头44)。而且,用加热器31再次加热,吹入洗涤兼脱水桶3内进行循环。
使用图12来叙述通过将高速风吹到衣物上来使衣物褶皱减少的理由。图12(a)是从喷嘴32d喷出的高速风41与衣物接触时的模式图。在此,表示在衣物的背面有其他衣物的情况。风与衣物接触后,则在衣物上作用由风挤压而扩展的力(箭头(1))以及由与衣物接触后改变流动方向而沿着衣物表面流动的风向左右拉伸的力(箭头(2))。通过该(1)和(2)的力来拉伸衣物的褶皱。在洗涤兼脱水桶3内的衣物量多的情况下,与风直接接触的衣物的周围有很多其他衣物,难以自由运动,因此主要以(1)的力来拉伸褶皱。在衣物量少的情况下,衣物自由运动,与风接触的衣物在风的流动方向上被挤压的同时变成风帆那样,还作用由沿衣物表面流动的风所致的(2)的力,从而拉伸褶皱。在衣物量少的情况下,干燥过程中衣物展开,难以产生褶皱,所以在此考虑(1)的力。
如图12(b)所示,在将从喷嘴32d吹出的风的风量设为Q、将风速设为V时,那么,(1)的力F能够由Q与V的积表示。另外,对于从喷嘴32d吹出的风(喷流)而言,在与周围空气之间的大的速度差和空气粘性的作用下,卷入周围的空气,扩大流动宽度,此时喷流自身在减小速度V的同时向下游方向流去(但是,距离喷嘴32d的距离X非常小的情况下(喷流的中心区域,在圆形喷嘴的情况下,从喷嘴到大约6倍喷嘴直径的位置),速度V基本恒定)。也就是说,随着距离喷嘴32d的距离X增加,单位面积的衣物所受的力(衣物受到的风的压力)减小。因此,衣物越接近喷嘴32d,拉伸褶皱的效果就越大。图9所示的质量的结果可以由此来解释。
为了增加风量Q,需要提高送风单元28的风扇的转速,或增加风扇的外径和叶片高度。另外,通过加大温风通过的通道的面积来减少压力损失为佳。尤其是在使用水来除湿的水冷方式的情况下,如果在干燥通道29内流动的空气的流速过快,则产生冷却水被风吹散的现象。冷却水到达过滤器8a和加热器31后,由于导致干燥效率大幅度降低,因此必须加大干燥通道29的流道面积。因此,如果大幅度增加风量,则通道和送风单元的尺寸变大,导致机箱1尺寸变大,难以将洗涤干燥机设置在家庭中。
另一方面,为了增加风速V,将送风单元28做成高压力型并减少喷嘴面积即可。在使用一般的涡轮风扇作为送风单元28的情况下,存在低转速下加大风扇叶轮直径的方法、以及在保持风扇叶轮直径小的状态下提高转速的方法,而高速旋转具有能够在与以往相同的机箱进行安装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由于喷嘴32d位于外桶罩2d的右斜上方(大致45度的部位),高速风从右斜上方朝向洗涤兼脱水桶3背面3d大致中心部的稍上部吹出。在干燥运转过程中,使洗涤兼脱水桶3正反旋转的同时,将衣物提升,接近喷嘴32d,使来自喷嘴32d的高速风吹到衣物上。而且,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设定为产生的离心力使被提升的衣物在超过洗涤兼脱水桶3最上部后开始下落。该转速根据衣物的量或者洗涤兼脱水桶3的直径存在差异。
图13是用箭头表示此时洗涤兼脱水桶3内衣物动作的模式图。图13(a)表示洗涤兼脱水桶3从正面观察向右旋转的情况,图13(b)表示洗涤兼脱水桶3向左旋转的情况。两个箭头表示位于洗涤兼脱水桶3外周附近的衣物的代表性轨迹(箭头I)和位于其内侧的衣物的轨迹(箭头II)。
右转时,衣物被提升到最上部,在向右移动接近喷嘴32d的过程中与高速风41接触,因此衣物受到风的力量被挤压,运动方向改为朝向后下方。而且,在洗涤兼脱水桶3最下部跟前下落,经过最下部后,再次被提升。由于洗涤兼脱水桶3的运动方向与在洗涤兼脱水桶3内下落的衣物的运动方向成锐角,因此衣物难以产生滚动那样的动作,能够抑制缠绕或扭曲,能够实现褶皱少的干燥。
另一方面,左转时,衣物被提升,在到达最上部之前接近喷嘴32d。由于衣物具有向上的速度,因此在通过与风接触而在洗涤兼脱水桶3上侧朝向后方(里侧)左方向流动后,沿着洗涤兼脱水桶3的旋转下落,经过最下部后再次被提升。此时,洗涤兼脱水桶3的运动方向与下落衣物的运动方向基本相同,衣物基本不产生滚动那样的动作,能够防止产生褶皱。
像本实施例这样设定了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后(转速比通常时高),位于洗涤兼脱水桶3外周侧的衣物与位于其内侧的衣物基本成一体地运动,由于也能够防止起因于相互速度差的缠绕,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褶皱少的干燥。
这样,使布一体运动时,由于衣物的调换减少,因此担心干燥不匀增大。另外,在以往的洗涤兼脱水桶的转速下,左转时高速风与衣物接触,但是右转时由于衣物通过远离喷嘴的位置,因此不接触高速风的衣物的比例较多,成为干燥不匀的主要原因(参照图19)。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中椭圆所示,设定好了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与风的吹出方向,不论洗涤兼脱水桶3右转还是左转,高速风均与衣物直接接触。因此,通过高速风促进了水分从衣物蒸发,能够抑制干燥不匀的增加。
并且,由于如上所述那样衣物被高速风的力量挤压向洗涤兼脱水桶3内的里侧,由于也促进了跟前侧和里侧衣物的调换,因此能够实现干燥不匀和褶皱少的干燥。
图14表示本实施例中干燥质量的一个例子。衣物为长袖休闲衬衫和睡衣的裤子,两者均为棉100%。使用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评价衣物与图9相同,衣物的量为3kg。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为51r/min。并且,用于进行比较表示出的以往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为43r/min。可知休闲衬衫的前后身的质量基本相同,但是容易起褶皱的袖子的褶皱大幅减少。同样,可知睡衣的裤子的褶皱也大幅减少。
在此,当衣物的量少,为2kg左右时,即便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为45r/min左右,也基本不产生由于布的缠绕所致的褶皱。另一方面,当衣物的量为3kg~5kg左右时,将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设为51r/min~55r/min左右,即可抑制由于布的缠绕所致的褶皱。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设定为45r/min以上55r/min以下的值。
另外,在洗涤兼脱水桶3右转时,由于从喷嘴32d对被提升的衣物吹的风成为逆风,因此具有比左转时衣物早下落的倾向。因此,即便是在右转时,也使洗涤兼脱水桶3以衣物经过最上部后开始下落这样的转速旋转,那么在左转时也必然是衣物在经过最上部后下落。
并且,也可以在右转和左转时改变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使得容易根据旋转方向调节衣物下落位置。尤其是在成为逆风的旋转方向(右转)时将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设得较高的话,在成为顺风的旋转方向(左转)时也能够防止衣物一直贴在滚筒上,同时由于衣物到达喷嘴32d附近,在风的强力的作用下,能够拉伸褶皱。
图15是本实施例中洗涤干燥机的控制装置38的方框图。50是微机,与连接在各开关12、13、13a上的操作按钮输入回路51和水位传感器34、温度传感器52连接,接受使用者的按钮操作或者洗涤步骤、干燥步骤中的各种信息信号。来自微机50的输出与驱动电路54连接,并与给水电磁阀16、排水阀25、马达4、送风单元28、加热器31、切换阀46(仅在实施例2中)等连接,控制它们的开关和旋转、通电。而且,与用于向使用者通知洗衣机的动作状态的七段发光二极管显示器14和发光二极管56、蜂鸣器57连接。
上述微机50在按压电源开关39而接通电源时起动,执行如图16所示的洗涤及干燥的基本控制处理程序。
步骤S101
进行洗涤干燥机的状态确认及初始设定。
步骤S102
点亮操作面板6的显示器14,根据来自操作按钮开关13的指示输入来设定洗涤/干燥过程。在没有指示输入的状态下,自动设定为标准的洗涤/干燥过程或上次实施的洗涤/干燥过程。
步骤S103
监视操作面板6的来自开始开关12的指示输入并进行分支处理。
步骤S104
执行洗涤。洗涤依次进行洗涤、中间脱水、漂洗、最终脱水,与一般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步骤S105
确认是否设定好洗涤干燥过程并进行分支处理。在仅设定洗涤过程的情况下,结束运转。
步骤S106
在设定洗涤干燥过程的情况下,进行高速脱水,减少衣物的残水量。
此时,可以使送风单元28以低速旋转进行运转,并对加热器31通电,向洗涤兼脱水桶3内吹入温风,从而提高衣物的温度。衣物加温后,能够有效地从衣物中脱去水分(由于温度上升导致水的粘性系数和表面张力下降,因此能够有效进行脱水)。
步骤S107
执行干燥运转。使送风单元28旋转,对加热器31通电,以预定的转速使洗涤兼脱水桶3反复正反旋转,在调换洗涤兼脱水桶3内衣物位置的同时,向衣物吹高速温风。衣物整体温度上升,水分从衣物蒸发,并且在拉伸衣物褶皱的同时进行干燥过程。
在通过温度传感器监视温风或者冷却水排水温度的同时执行干燥,当温度变化的比例达到预定值时,结束干燥。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控制程序中,干燥运转过程中的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总是一定,但是在实施例2中,在干燥运转途中使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发生变化。实施例2的洗涤以及干燥的控制处理程序表示在图17中。并且,至步骤S106之前与图16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步骤S108
执行干燥前半程的运转。使送风单元28旋转,对加热器31通电,以预定的转速使洗涤兼脱水桶3反复正反旋转,在调换洗涤兼脱水桶3内衣物位置的同时,向衣物吹高速温风。此时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高于图16的步骤S106的转速。
步骤S109
确认是否满足规定条件,并进行分支处理。规定的条件为经过了规定的干燥时间的情况、成为了规定的温度条件的情况等。
步骤S110
在满足既定的条件后,执行干燥后半程的运转。送风单元28继续旋转,加热器31继续通电,使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为低于步骤S108的干燥前半程转速的转速,反复正反旋转。
在通过温度传感器监视温风或者冷却水排水温度的同时执行干燥,当温度变化的比例达到预定值时,结束干燥。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使干燥运转初期的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为衣物经过洗涤兼脱水桶3的最上部后开始下落的转速,使干燥运转后期的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低于干燥运转初期的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其理由叙述如下。
图18表示布的缠绕以及干燥不匀与洗涤兼脱水桶转速的关系。随着洗涤兼脱水桶3转速提高,洗涤兼脱水桶3内衣物的动作增大,干燥不匀减少。如果进一步提高转速,干燥不匀在经过基本一定的区间后不久转为上升。这是由于衣物在旋转所致离心力的作用下贴在洗涤兼脱水桶3上导致衣物的调换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衣物动作幅度越大布的缠绕越多,因此随着洗涤兼脱水桶转速提高,布的缠绕上升,在经过顶峰后减少。如上所述,干燥不匀和布的缠绕显示出相反的特性。以往,由于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布的缠绕比其他方式的洗涤干燥机小,因此设定为重视干燥不匀的转速。
本实施例中,由于薄的衣物容易起褶皱并且很快干燥,因此在干燥前半程重视布的缠绕,将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设定得较高。由此,易缠绕的长的衣物能够不产生缠绕地进行干燥,能够防止产生褶皱。而且,在干燥后半程降低洗涤兼脱水桶3的转速,消除干燥前半程产生的干燥不匀。在该转速下多少会增加布的缠绕,但是易缠绕的长的衣物已经干燥,不会像潮湿时那样紧紧缠绕,褶皱基本上不会增加。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是针对洗涤干燥机进行的说明,对于不具有涉及洗涤的给水排水系统的衣物干燥机也适用。

Claims (5)

1.一种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具备容纳衣物的滚筒、使该滚筒旋转的马达、支撑所述滚筒的机箱、封闭所述衣物的投入口的门、以及向所述滚筒内吹风的机构,在通过所述马达使所述滚筒反复进行时而向右旋转时而向左旋转的动作时,向通过所述滚筒的旋转而被提升的衣物吹风来使其干燥,该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特征在于,
使所述衣物在经过所述滚筒的最上部后开始下落。
2.一种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具备容纳衣物的滚筒、使该滚筒旋转的马达、支撑所述滚筒的机箱、封闭所述衣物的投入口的门、以及向所述滚筒内吹风的机构,在通过所述马达使所述滚筒反复进行时而向右旋转时而向左旋转的动作时,向通过所述滚筒的旋转而被提升的衣物吹风来使其干燥,该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特征在于,
当所述滚筒在对被提升的所述衣物吹的风成为逆风的旋转方向上旋转时,使所述衣物在经过所述滚筒的最上部后开始下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滚筒内下落时的所述衣物的运动方向与所述滚筒的旋转方向成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使干燥运转初期的所述滚筒的转速为所述衣物在经过所述滚筒的最上部后开始下落的转速,使干燥运转后期的所述滚筒的转速低于所述干燥运转初期的所述滚筒的转速。
5.一种干燥机,具备容纳衣物的滚筒、使该滚筒旋转的马达、支撑所述滚筒的机箱、封闭所述衣物的投入口的门、以及向所述滚筒内吹风的机构,在通过所述马达使所述滚筒反复进行时而向右旋转时而向左旋转的动作时,向通过所述滚筒的旋转而被提升的衣物吹风来使其干燥,该干燥机的特征在于,
使所述滚筒的转速为所述衣物在经过所述滚筒的最上部后开始下落的转速。
CN2011102440515A 2010-09-28 2011-08-19 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及干燥机 Pending CN1024182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6327 2010-09-28
JP2010216327A JP2012070807A (ja) 2010-09-28 2010-09-28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および乾燥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8254A true CN102418254A (zh) 2012-04-18

Family

ID=45942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40515A Pending CN102418254A (zh) 2010-09-28 2011-08-19 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及干燥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70807A (zh)
CN (1) CN10241825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49319A (ja) * 2014-09-01 2016-04-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機
JP6486037B2 (ja) * 2014-09-03 2019-03-20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洗濯乾燥機
JP6663827B2 (ja) * 2016-09-14 2020-03-13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洗濯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57967A1 (en) * 2002-01-11 2003-07-17 Lg Electronics Inc. A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having being improved duct structure thereof
CN101086126A (zh) * 2006-06-08 2007-12-12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衣物烘干机及其电机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7292A (ja) * 1992-06-11 1993-12-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乾燥機
JPH06154488A (ja) * 1992-11-20 1994-06-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乾燥機
JP4812719B2 (ja) * 2007-09-25 2011-11-09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57967A1 (en) * 2002-01-11 2003-07-17 Lg Electronics Inc. A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having being improved duct structure thereof
CN101086126A (zh) * 2006-06-08 2007-12-12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衣物烘干机及其电机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70807A (ja) 201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8426B (zh) 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CN101372805B (zh) 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CN102465438A (zh) 干燥机及洗衣干燥机
CN101713140A (zh) 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JP5033560B2 (ja) 洗濯乾燥機
CN102418254A (zh) 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及干燥机
CN101372806B (zh) 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JP4812719B2 (ja) 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CN101519843B (zh) 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CN101403179B (zh) 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JP2009050338A (ja) 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CN101397749B (zh) 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JP5452425B2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CN101424035B (zh) 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JP4381471B2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JP2009072504A (ja) 洗濯乾燥機
JP2011139924A (ja) 乾燥機
JP4881825B2 (ja) 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JP5341972B2 (ja) ドラム式乾燥機
JP4820925B2 (ja) ドラム式乾燥機
JP4839415B2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CN101424036A (zh) 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JP2011136239A (ja) ドラム式乾燥機
JP2009072490A (ja) 洗濯乾燥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