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1315A - 电子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1315A
CN102411315A CN2011102748460A CN201110274846A CN102411315A CN 102411315 A CN102411315 A CN 102411315A CN 2011102748460 A CN2011102748460 A CN 2011102748460A CN 201110274846 A CN201110274846 A CN 201110274846A CN 102411315 A CN102411315 A CN 102411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ins
circuit board
connecting portion
side connecting
sign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48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元田晴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11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13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2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多个端子销,每个端子销包括连接至第一电路板的第一电路板侧连接部、连接至第二电路板的第二电路板侧连接部、以及设置在第一与第二电路板侧连接部之间并沿第一和第二电路板彼此重叠的重叠方向延伸的中间连接部,所述中间连接部沿一预定排列方向排列成一排,并且所述端子销至少部分地包括相邻的两个端子销,这相邻的两个端子销形成为弯曲形状,使得所述相邻的两个端子销中的一个的第一电路板侧连接部沿垂直于所述预定排列方向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相邻的两个端子销中的另一个的第一电路板侧连接部偏移。

Description

电子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其包括经由多个端子销彼此电连接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2010-11124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电动力转向用控制单元(即,电子控制装置),其包括作为用于驱动转向协助电机的第一电路板的电源板、和作为用于向电源板输出驱动指令的第二电路板的控制板,所述电源板和所述控制板经由形成为端子销的多个连接端子彼此电连接。此外,鉴于将连接端子安装到电源板上的操作效率,连接端子在电源板上配置成一排。
在连接端子如上现有技术中所描述那样在电源板上配置成一排的情况下,优选的是降低连接端子之间的间距以使控制单元小型化。然而,鉴于制造方法,有必要使将形成在电源板上的槽脊(land)以一定间距进行设置,以使连接端子彼此连接。因此,发生了这样一种问题,即随着连接端子的数量增加,控制单元的尺寸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由于使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彼此连接的连接端子的数量增加而大型化的电子控制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其包括:
第一电路板;
与第一电路板重叠的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具有间隔;和
使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通过其而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端子销;
其中,所述多个端子销中的每一个包括连接至第一电路板的第一电路板侧连接部、连接至第二电路板的第二电路板侧连接部、以及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侧连接部与第二电路板侧连接部之间的中间连接部,所述中间连接部在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彼此重叠的重叠方向上延伸,
所述多个端子销的中间连接部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并沿预定排列方向排列成一排,并且
所述多个端子销至少部分地包括相邻的两个端子销,这相邻的两个端子销形成为弯曲形状,使得所述相邻的两个端子销中的一个的第一电路板侧连接部沿垂直于所述预定排列方向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相邻的两个端子销中的另一个的第一电路板侧连接部偏移。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以下效果。使电子控制装置的第一和第二电路板彼此连接的相邻连接端子销能够以缩小的间距进行配置。因此,能够防止电子控制装置由于连接端子销的数量的增加而大型化。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清楚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电子控制装置的盖子被去除。
图2是图1所示电子控制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示出的线A-A所取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截面。
图4是安装有电力系统引导框架和信号系统引导框架的如图2所示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电源模块的透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电源模块的俯视图。
图6是沿图3中示出的线B-B所取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截面。
图7是沿图6中示出的线C-C所取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截面。
图8是沿图6中示出的线D-D所取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截面。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透视图,示出了安装有信号系统引导框架的电源模块。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透视图,示出了安装有信号系统引导框架的电源模块。
图11是沿图10中示出的线E-E所取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截面。
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视图,示出了用于将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固定到电源模块上的固定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到图8,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其可用于汽车的液压动力转向装置。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盖子已被去除。图2是图1所示电子控制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沿图1中示出的线A-A所取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截面。
如图1-3所示,驱动并控制电机以驱动液压动力转向装置中的油泵的电子控制装置100包括:形成有电路板容纳凹部3的壳体2、作为设置在电路板容纳凹部3中的第一电路板的电源模块5、以及作为以给定间隔与电源模块5重叠的第二电路板的控制模块6。因此,电子控制装置100具有层叠构造。壳体2由例如具有优异热传导性的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电源模块5用于生成驱动电机(未示出)的三相交流电流。控制模块6如下所述那样控制安装在电源模块5上的多个切换元件19。电源模块5与控制模块6经由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彼此电连接。电源模块5与作为直流电源的电池(未示出)经由电力系统引导框架8和导电模块9彼此电连接。壳体2对电机(未示出)来说是普通的,但形成有延伸穿过壳体2并接收电机驱动轴的驱动轴插入孔4。
控制模块6包括树脂板10,树脂板10由例如玻璃环氧树脂等不导电树脂材料制成,并在其上侧面和下侧面具有导电图案(未示出)。在树脂板10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安装有多个电子部件(未示出)。控制模块6借助于螺丝(未示出)固定至壳体2的向外突出超过电路板容纳凹部3的开放端面的控制模块安装部2a。同时,控制模块6容纳在一覆盖壳体2的电路板容纳凹部3的盖子(未示出)中。
此外,控制模块6经由图3所示的信号连接器11连接至例如CAN等板上网络,并在控制模块6与车体各部分的控制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控制模块6基于车辆驱动器的转向扭矩、车辆速度等计算由电机生成的转向助力,并经由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向安装在电源模块5上的切换元件19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模块6因此允许切换元件19进行期望的切换操作,并控制电机的旋转速度、驱动扭矩等。在图1和2中,附图标记12表示具有用于与信号连接器11的端子11a连接的多个通孔12a的连接部。在图1和2中,附图标记13表示具有用于与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的信号系统端子销22连接的多个通孔13a的信号系统引导框架连接部。
图2和3所示导电模块9包括板状基底14和作为电源线嵌入板状基底14中的多个汇流条(busbar)。板状基底14是由与连接至电池的电源连接器15一体形成的非导电性树脂材料制成的模制产品。汇流条是通过按压铜板而形成的。导电模块9借助于螺丝(未示出)固定至壳体2的导电模块安装部2b。各导电模块安装部2b从电路板容纳凹部3的底部突出,并具有位于电源模块5与控制模块6之间的水平处的上端。此外,导电模块9包括分别焊接至电力系统引导框架8的一对电源端子销17a、17b上的一对电源端子16a、16b。因此,电池(未示出)中的直流电流能够供给至电源模块5。
图2和3所示电力系统引导框架8是通过按压例如铜板等导电性金属板而形成的。电力系统引导框架8包括分别焊接至导电模块9的电源端子16a、16b上的所述一对电源端子销17a、17b、分别连接至转向协助电机(未示出)的三相线圈(即U相线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上的三个电机连接端子销20a、20b、20c,以及固定至电源模块5并以对齐方式保持一排端子销17a、17b、20a、20b、20c的电源端子销保持器21。
如图2和3所示,电源模块5配备有多个切换元件19,每个切换元件19均为具有比较大发热量的发热元件。因此,从散热的观点来说,电源模块5使用由具有比较良好的热传导性的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制成的金属板18作为基底。电源模块5具有作为部件安装面5a的一个表面,该表面具有透过在金属板18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的绝缘层的导电图案。包括多个切换元件19的电子部件安装在部件安装面5a上。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各切换元件19使用的是MOSFET(场效应晶体管)。
各切换元件19基于来自控制模块6的控制信号进行切换操作,从而将电池(未示出)的直流电流转换成三相交流电流,并将三相交流电流经由电力系统引导框架8供给至电机(未示出)。由于比较大量的电流在电源模块5中流动,所以电源模块5的导电图案由金属箔形成,该金属箔厚度大于控制模块6的导电图案的金属箔的厚度。
电源模块5的位于部件安装面5a的相反侧的另一表面用作冷却面5b,冷却面5b是金属板18的暴露面。在冷却面5b被载置于形成在壳体2的电路板容纳凹部3的底部处的平坦电源模块安装面2c上的状态下,电源模块5借助于螺丝(未示出)固定至壳体2。此外,在壳体2的电源模块安装面2c与电源模块5的冷却面5b之间设置有导热油脂(未示出),以使由各切换元件19生成的热经由导热油脂和壳体2辐射出去。
图4和5只示出了安装状态下的电源模块5,其中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电力系统引导框架8和切换元件19安装在部件安装面5a上。图4是电源模块5的透视图,而图5是电源模块5的俯视图。
具体说,如图4和5所示,电源模块5俯视时大体呈矩形形状。如图4和5所示,在矩形部件安装面5a的两相反长边周缘端部之一处、沿矩形部件安装面5a的长边的方向配置有三个切换元件19。此外,在矩形部件安装面5a的两相反长边周缘端部中的另一个处、沿矩形部件安装面5a的长边的方向配置有三个切换元件19和电力系统引导框架8。
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沿矩形部件安装面5a的长边方向配置在电源模块5的矩形部件安装面5a的两相反长边周缘端部之间的部件安装面5a的大致中间部处。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包括所述多个信号系统端子销22和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控制模块6与电源模块5经由所述多个信号系统端子销22彼此电连接,所述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在使信号系统端子销22彼此分离并沿电源模块5的矩形部件安装面5a的长边方向彼此排成一排的状态下保持信号系统端子销22。各信号系统端子销22相当于本发明的端子销,而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相当于本发明的端子销保持构件。
图6-8示出了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的具体构造。图6是沿图3所示的线B-B所取的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的截面。图7是沿图6所示的线C-C所取的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的截面。图8是沿图6所示的线D-D所取的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的截面。
如图6-8所示,各信号系统端子销22具有通过按压导线杆形成的弯曲形状,所述导线杆由例如铜合金等导电性金属材料制成并在截面中具有大体矩形的形状。信号系统端子销22在形状上是相同的。具体说,如图7所示,各信号系统端子销22包括作为第一电路侧连接部的大体L形的电源模块侧连接部23、作为第二电路侧连接部的直线地延伸的控制模块侧连接部24、以及设置在电源模块侧连接部23与控制模块侧连接部24之间的大体C形的弯曲部25。电源模块侧连接部23包括:从电源模块5的部件安装面5a大致垂直地升起的上升部23a、以及大致平行于电源模块5延伸的并与电源模块5的部件安装面5a发生接触的接触部23b。控制模块侧连接部24位于上升部23a的虚拟延长线上。弯曲部25弯曲成沿平行于电源模块5的方向朝接触部23b的相反侧突出。弯曲部25包括:沿电源模块5与控制模块6彼此重叠的重叠方向延伸的中间连接部25a、以及沿大致水平或平行于电源模块5的方向从中间连接部25a的两相反端延伸出的一对水平部分25b、25c。水平部分25b与控制模块侧连接部24连接,而水平部分25c与电源模块侧连接部23的上升部23a连接。
另一方面,如图6-8所示,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包括保持器主体27和与保持器主体27重叠的平坦的保持器板30。保持器主体27包括在电源模块5与控制模块6之间沿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排列方向延伸并保持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平板状端子销保持部29、以及从端子销保持部29的两纵向端部朝电源模块5延伸的一对腿部28。各腿部28的一端固定至与部件安装面5a的各相反短边周缘端部相对应的电源模块5的端部。各腿部28的另一端部经由端子销保持部29彼此连接。如图8所示,保持器板30覆盖在与电源模块5的部件安装面5a垂直延伸的端子销保持部29的端子销保持面29c上。保持器主体27和保持器板30两者均由不导电的树脂制成。在图6-8中,附图标记29d、30b表示分别形成在保持器主体27和保持器板30上的窗口。
如图8所示,在端子销保持部29的端子销保持面29c上形成有多个端子销装配槽29a和多个圆柱形突起29b。端子销装配槽29a以预定间隔配置在端子销保持部29的纵向方向上。各端子销装配槽29a具有大体U形的截面,并沿电源模块5与控制模块6的重叠方向即沿垂直于电源模块5的部件安装面5a的方向延伸。突起29b以彼此间隔开的关系配置在端子销保持部29的纵向方向上,并分别插入延伸穿过保持器板30的多个安装孔30a中。
各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弯曲部25的中间连接部25a装配到端子销保持部29的各端子销装配槽29a中,从而限制信号系统端子销22绕中间连接部25a枢转。在该状态下,端子销保持部29和保持器板30彼此覆盖,以使突起29b插入安装孔30a中。在将端子销保持部29和保持器板30保持在覆盖状态下的同时,通过使突起29b受到热堵缝操作(thermal caulking)而将保持器板30固定至端子销保持部29。因此,各信号系统端子销22相对于电源模块5以安装姿势保持在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上。
如图6和7所示,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通过所谓的卡扣配合(snapfit)经由形成在保持器主体27的各腿部28的一个端部处的固定部31安装至电源模块5。固定部31包括位于电源模块5的部件安装面5a上的凸缘31a、与电源模块5的冷却面5b接合从而防止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从电源模块5释放的棘爪31b、设置在凸缘31a与棘爪31b之间并具有比凸缘31a和棘爪31b小的尺寸的颈部31c。颈部31c装配到凹部5c(见图2)中,凹部5c形成在与部件安装面5a的两相反短边周缘端部相对应的电源模块5的两相反端的每一端上。凹部5c的外周缘被接收在凸缘31a与棘爪31b之间。通过将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如此安装至电源模块5,能够完成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与电源模块5的相对定位,以使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电源模块侧连接部23分别与形成在电源模块5上的垫部32接触。在图6中,附图标记2d表示用于防止与固定部31的棘爪31b发生干涉的壳体2的凹部。
当电源模块5与控制模块6经由排列成一排的信号系统端子销22彼此电连接时,希望降低相邻信号系统端子销22之间的间距,以使电子控制装置100在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排列方向上小型化。如众所周知的,设置有用于将各信号系统端子销22连接至电源模块5的垫部32、和形成在通孔13a附近用于将各信号系统端子销22连接至控制模块6的槽脊(land)(未示出)。槽脊是由金属箔受到按压或蚀刻而制成的。鉴于该制造方法,有必要沿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排列方向在各垫部32之间确保一定的间距,以及在各通孔13a之间确保一定的间距。因此,在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排列方向上降低各垫部32之间的间距以及各通孔13a之间的间距存在限制。此外,从抑制发生所谓的焊桥的观点来说,优选应沿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排列方向在各垫部32之间确保一定的间距以及在各通孔13a之间确保一定的间距。
因此,在使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彼此连接的信号系统端子销如以上现有技术中所描述的那样仅仅配置成一排的情况下,根据信号系统端子销的数量的增加,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的大型化是必需的。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如从图4和8观察到的,在彼此相邻的信号系统端子销22之间的间距最小的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的端子销密集区域A1-A4中,相邻的信号系统端子销22配置成具有这样一种安装姿势,以使相邻信号系统端子销22沿围绕中间连接部25a旋转的方向彼此呈角度地位移180度(见图7)。也就是说,在各端子销密集区域A1-A4中,具有沿垂直于信号系统端子销22排列方向的方向位于中间连接部25a一侧的连接部23、24的信号系统端子销22,与具有沿垂直于信号系统端子销22排列方向的方向位于中间连接部25a另一侧的连接部23、24的信号系统端子销22,在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排列方向上交替地配置。通过这种配置,在各端子销密集区域A1-A4中,相邻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电源模块侧连接部23在垂直于信号系统端子销22排列方向的方向上定位成彼此偏移,并且相邻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控制模块侧连接部24在垂直于信号系统端子销22排列方向的方向上定位成彼此偏移。此外,各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电源模块侧连接部23和控制模块侧连接部24配置成避免在垂直于电源模块5的部件安装面5a的方向上与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重叠。
术语“偏移”是指相邻信号系统端子销22中的一个的电源模块侧连接部23和控制模块侧连接部24在垂直于信号系统端子销22排列方向的方向上相对于相邻信号系统端子销22中另一个的电源模块侧连接部23和控制模块侧连接部24发生位移。在本实施例中,偏移量(或位移的量)设定为这样一种程度,以防止相邻电源模块侧连接部23在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排列方向上彼此重叠。
换言之,各端子销密集区域A1-A4中彼此相邻的一对端子销22中的一个如图7所示以弯曲部25的一对水平部分25b、25c朝保持器板30取向的姿势安装至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所述一对端子销22中的另一个如图7所示以水平部分25b、25c朝端子销保持部29取向的姿势安装至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此外,换言之,各端子销密集区域A1-A4中彼此相邻的一对端子销22中的一个被弯曲成使得连接部23、24分别相对于所述一对相邻端子销22中的另一个的连接部23、24在垂直于信号系统端子销22排列方向的方向上发生偏移。
在如此构成的电子控制装置100中,被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保持的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中间连接部25a沿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排列方向排列成一排,而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连接部23、24分别排列在两排中,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设置在这两排之间。也就是说,电源模块5的垫部32和控制模块6的通孔13a可分别形成在沿垂直于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排列方向的方向彼此分开预定间隔的两排中。
现在描述将如此构成的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连接至电源模块5和控制模块6的操作。首先,在将电源模块5安装到壳体2上前,将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安装至电源模块5。具体说,通过如上所述将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固定至电源模块5,来使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电源模块侧连接部23分别与电源模块5的垫部32发生接触。在该状态下,通过所谓的回流焊接(reflow soldering)将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电源模块侧连接部23连接并固定至电源模块5的垫部32。
在将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如此安装至电源模块5后,将电源模块5和导电模块9固定至壳体2。然后,通过焊接使导电模块9的电源端子16a、16b与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的电源端子销17a、17b彼此电连接。在该状态下,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控制模块侧连接部24插入控制模块6的通孔13a中,从而将控制模块6固定至壳体2。然后,控制模块侧连接部24通过所谓的流焊(flow soldering)连接至通孔13a。因此,电源模块5与控制模块6经由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彼此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100的上述构造中,控制模块6的通孔13a和电源模块5的垫部32能够分别配置在两排中。因此,能够降低相邻信号系统端子销22之间沿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排列方向的间距,使得电子控制装置100能够在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排列方向上得到小型化。因此,能够显著增强电子控制装置100对车辆的可安装性。
此外,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中间连接部25a能够排列成一排,并且信号系统端子销22能够作为单个构件被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保持。通过该构造,信号系统端子销22能够通过将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简单地安装至电源模块5而同时与电源模块5的垫部32发生接触。能够显著增强将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安装至电源模块5的操作的效率。
此外,由于信号系统端子销22在形状上是相同的,所以只使用一种信号系统端子销22就足以经由信号系统端子销22使电源模块5与控制模块6彼此连接。因此,能够有利地降低电子控制装置100的制造成本。
此外,即使在车辆运行期间由于电子控制装置100的振动和温度变化而使电源模块5或控制模块6中发生挠曲和变形的情况下,具有弯曲部25的信号系统端子销22也因其弹性而能够吸收挠曲和变形。此外,由于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电源模块侧连接部23和控制模块侧连接部24分别配置在两排中,所以能够使作用于电源模块侧连接部23和控制模块侧连接部24两者上的应力分散。因此,与上述现有技术的信号系统端子销的电源模块侧连接部和控制模块侧连接部配置成一排的电子控制装置相比,能够降低作用于各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焊接部上的应力,从而增强电源模块5与控制模块6之间经由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电源模块侧连接部23配置成避免在垂直于电源模块5的部件安装面5a的方向上与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重叠。通过这种配置,在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安装至电源模块5后,通过使用从垂直于部件安装面5a的方向拍摄到的电源模块5的部件安装面5a的图像,能够轻松地检查信号系统端子销22与垫部32之间的焊接状态。
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100中,各信号系统端子销22具有相同的形状,但是也可使用形状彼此不同的信号系统端子销。具体说,在端子销密集区域A1-A4中,可交替地配置形状与各信号系统端子销22相同的信号系统端子销和呈所谓直线形状的信号系统端子销。在这种情况下,被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保持的信号系统端子销的中间连接部能够配置成一排,而与电源模块5连接的信号系统端子销的连接部和与控制模块6连接的信号系统端子销的连接部能够分别配置在两排中。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透视图,示出了安装有信号系统引导框架的电源模块。在图9中,为了图示简单,省略了电力系统引导框架8、各切换元件9等。
如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200中,具有沿垂直于信号系统端子销22排列方向的方向(即中间连接部25a的排列方向)位于中间连接部25a的一侧上的连接部23、24的信号系统端子销22、和具有沿垂直于信号系统端子销22排列方向的方向位于中间连接部25a的另一侧的连接部23、24的信号系统端子销22,在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的沿其纵向方向的整个区域中沿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排列方向交替地配置。此外,在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200中,具有沿垂直于信号系统端子销22排列方向的方向位于中间连接部25a一侧的连接部23、24的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数量,与具有沿垂直于信号系统端子销22排列方向的方向位于中间连接部25a另一侧的连接部23、24的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数量,设定成彼此相等。电子控制装置200的其它部件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100的其它部件。
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200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100大致相同的效果。此外,即使在车辆运行期间由于电子控制装置200的振动和温度变化而在电源模块5或控制模块6中发生挠曲和变形的情况下,也能更有效地分散作用于各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焊接部上的应力。另外,电子控制装置200能够在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排列方向上更有利地小型化。
如上所述,鉴于该制造方法,有必要沿信号系统端子销22的排列方向在电源模块5的各垫部32之间确保一定的间距,以及在各通孔13a之间确保一定的间距。众所周知的是,在绕各垫部32或通孔13a形成的相邻槽脊之间设置的最小间距与在其上形成导电图案的金属箔的厚度成比例地变大。与电源模块5的相邻垫部32之间的最小间距相比,能够降低具有使用比用于电源模块5的金属箔薄的金属箔形成的导电图案的控制模块6的通孔13a之间的最小间距。因此,根据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其中各信号系统端子销的控制模块侧连接部和各信号系统端子销的中间连接部形成为直线部分,并且彼此同轴地排列。
更具体地说,如从图10和11观察到的,第三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300包括在电源模块5与控制模块6之间配置成一排的多个信号系统端子销34。如图11所示,各信号系统端子销34包括沿电源模块5和控制模块6的重叠方向延伸的中间连接部35、从中间连接部35的一端朝控制模块6延伸的控制模块侧连接部36、从中间连接部35的另一端沿大致平行于电源模块5的方向延伸的水平部分37、以及从水平部分37的一端延伸的电源模块侧连接部38。具体说,控制模块侧连接部36设置成与中间连接部35同轴,以与之一起直线地延伸。水平部分37从位于电源模块5侧的中间连接部35的另一端延伸。电源模块侧连接部38从位于中间连接部35的相反侧的水平部分37的一端朝电源模块5延伸,然后沿与中间连接部35分离的方向以大致直角发生弯曲。电源模块侧连接部38因此大体呈L形。电源模块侧连接部38用作连接至电源模块5的第一电路侧连接部,而控制模块侧连接部36用作经由通孔13a连接至控制模块6的第二电路侧连接部。
具有沿垂直于信号系统端子销34排列方向的方向位于中间连接部35的一侧的电源模块侧连接部38的信号系统端子销34,和具有沿垂直于信号系统端子销34排列方向的方向位于中间连接部35的另一侧的电源模块侧连接部38的信号系统端子销34,在沿信号系统引导框架7的纵向方向的整个区域中交替地配置。电子控制装置300的其它部件类似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200的其它部件。
第三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300能够实现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200相同的效果。另外,各信号系统端子销34的形状能够被简化,从而促进信号系统端子销34的形成。
在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100到第三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300中,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通过所谓的卡扣配合固定至电源模块。然而,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26相对于电源模块5的固定构造并不局限于卡扣配合。也可使用如图12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固定构造。
图12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400的固定构造,其中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39借助于螺丝构件固定至电源模块5。在图12中,只示出了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39的一对腿部40中的一个,但是腿部40中的另一个也相似地形成在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39上。如图12所示,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39的各腿部40形成有位于电源模块5的部件安装面5a上的板状安装基底41。安装基底41具有在其与电源模块5的部件安装面5a接触的一个表面与其另一个表面之间延伸的通孔41a。自攻螺丝42从电源模块5的冷却面5b侧插入电源模块5的安装孔5d中,并拧入安装基底41的通孔41a中。也就是说,信号系统端子销保持器39通过延伸穿过安装孔5d并拧入通孔41a中的自攻螺丝42固定至电源模块5。
在第四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400中,自攻螺丝42的头部42a不是位于安装基底41上,而是位于电源模块5的冷却面5b上。因此,与自攻螺丝的头部位于安装基底41上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安装基底41与电源模块5的部件安装面5a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有利地使电源模块5小型化。此外,由于不必在电源模块5的金属板18中形成内螺纹部,从而能够降低电子控制装置400的制造成本。
本申请基于2010年9月22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10-211979。该日本专利申请No.2010-211979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虽然以上参考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教导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进一步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电路板;
与第一电路板重叠的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具有间隔;和
使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通过其而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端子销;
其中,所述多个端子销中的每一个包括连接至第一电路板的第一电路板侧连接部、连接至第二电路板的第二电路板侧连接部、以及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侧连接部与第二电路板侧连接部之间的中间连接部,所述中间连接部在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彼此重叠的重叠方向上延伸,
所述多个端子销的中间连接部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并沿预定排列方向排列成一排,并且
所述多个端子销至少部分地包括相邻的两个端子销,这相邻的两个端子销形成为弯曲形状,使得所述相邻的两个端子销中的一个的第一电路板侧连接部沿垂直于所述预定排列方向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相邻的两个端子销中的另一个的第一电路板侧连接部偏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端子销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弯曲形状,使得所述第一电路板侧连接部沿垂直于所述预定排列方向的方向相对于所述中间连接部偏移,
所述多个端子销包括第一组端子销和第二组端子销,所述第一组端子销以这样一种安装姿势安装到第一电路板上,其中各端子销定位在绕所述中间连接部旋转的方向上使得第一电路板侧连接部沿垂直于所述预定排列方向的方向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组端子销以这样一种安装姿势安装到第一电路板上,其中各端子销定位在绕所述中间连接部旋转的方向上使得第一电路板侧连接部沿垂直于所述预定排列方向的方向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另一侧,并且
所述多个端子销的第一电路板侧连接部沿所述预定排列方向配置在两排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端子销在形状上彼此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端子销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弯曲形状,使得所述第二电路板侧连接部沿垂直于所述预定排列方向的方向相对于所述中间连接部偏移,并且
所述多个端子销的第二电路板侧连接部沿所述预定排列方向配置在两排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还包括端子销保持器,该端子销保持器保持所述多个端子销的中间连接部为排列成一排的状态,并以相对于第一电路板以一安装姿势保持所述多个端子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端子销保持器包括端子销保持部和一对腿部,所述端子销保持部在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沿所述多个端子销的排列方向延伸并保持所述多个端子销,所述一对腿部从所述端子销保持器的两纵向端部朝第一电路板延伸,
第一电路模块具有安装所述多个端子销的部件安装面,并且
所述端子销保持器通过螺丝构件固定至第一电路板,所述螺丝构件从第一电路模块的位于所述部件安装面的相反侧的表面插入所述一对腿部中。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还包括端子销保持器,该端子销保持器保持所述多个端子销的中间连接部为排列成一排的状态,并相对于第一电路板以一安装姿势保持所述多个端子销,其中,所述第一组端子销和所述第二组端子销在沿所述端子销保持器的纵向方向的端子销保持器的整个区域中交替地配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路板侧连接部与所述中间连接部同轴地设置,以与之一起直线地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组端子销和所述第二组端子销在端子销的数量上彼此相同。
CN2011102748460A 2010-09-22 2011-09-16 电子控制装置 Pending CN1024113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1979 2010-09-22
JP2010211979A JP2012070509A (ja) 2010-09-22 2010-09-22 電子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1315A true CN102411315A (zh) 2012-04-11

Family

ID=45818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48460A Pending CN102411315A (zh) 2010-09-22 2011-09-16 电子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03682B2 (zh)
JP (1) JP2012070509A (zh)
CN (1) CN10241131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6756A (zh) * 2012-04-25 2013-10-30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控制装置
CN104518300A (zh) * 2013-10-07 2015-04-15 黑拉许克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电路装置
CN108370640A (zh) * 2015-09-15 2018-08-03 Ghsp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边缘连接端子的车载无传感器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0162A (zh) 2011-08-04 2013-02-0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控制装置
JP6142654B2 (ja) * 2013-05-08 2017-06-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DE102013216472A1 (de) * 2013-08-20 2015-02-26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Elektrische Kontaktanordnung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JP6256675B2 (ja) * 2013-08-30 2018-01-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ピンヘッダ
EP3696954A4 (en) * 2017-10-13 2020-09-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CN113079674B (zh) * 2021-03-10 2022-04-26 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舱
JP7273090B2 (ja) * 2021-04-07 2023-05-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DE102021210938A1 (de) * 2021-09-30 2023-03-30 Zf Friedrichshafen Ag Inverter mit optimiertem elektromagnetischem Verhalten
JP7414878B2 (ja) 2022-04-04 2024-01-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8476A (en) * 1970-09-11 1972-06-06 Seeburg Corp Self-locking enclosure for electronic circuitr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3904934A (en) 1973-03-26 1975-09-09 Massachusetts Inst Technology Interconnection of planar electronic structures
US4200900A (en) * 1978-06-30 1980-04-29 Robertshaw Controls Company Circuit board arrangement
US4331370A (en) * 1980-04-28 1982-05-25 Amp Incorporated Connection system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JPS59123975U (ja) * 1983-02-09 1984-08-21 トーマス・アンド・ベツツ・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ジヤンパ用線材
US4664458A (en) * 1985-09-19 1987-05-12 C W Industries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US4738024A (en) * 1987-08-24 1988-04-19 Hytek Microsystems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aking a heat dissipating assembly
US5345366A (en) * 1993-05-21 1994-09-06 Motorola, Inc. Substrate to substrate standoff assembly
TW281818B (zh) * 1993-12-14 1996-07-21 Market Kk
US5478248A (en) * 1993-12-17 1995-12-26 Berg Technology, Inc. Connector for high density electronic assemblies
US5634810A (en) * 1995-03-22 1997-06-03 Molex Incorporat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5825633A (en) * 1996-11-05 1998-10-20 Motorola, Inc. Multi-board electronic assembly including spacer for multiple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s
US6191954B1 (en) * 1998-11-16 2001-02-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rolled low impedance high current circuit board interconnect
JP2002015805A (ja) * 2000-06-28 2002-01-18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基板接続構造及び方法
JP2003061225A (ja) * 2001-08-09 2003-02-2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電気接続箱
JP2006287101A (ja) * 2005-04-04 2006-10-19 Toyota Motor Corp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19979B2 (ja) * 2008-07-28 2013-10-16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バスバーを有する端子
JP2010097759A (ja) * 2008-10-15 2010-04-30 Hirose Electric Co Ltd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そしてこれと相手コネクタとを有す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10111248A (ja) 2008-11-06 2010-05-20 Nsk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6756A (zh) * 2012-04-25 2013-10-30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控制装置
CN104518300A (zh) * 2013-10-07 2015-04-15 黑拉许克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电路装置
CN104518300B (zh) * 2013-10-07 2020-05-19 黑拉许克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电路装置
CN108370640A (zh) * 2015-09-15 2018-08-03 Ghsp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边缘连接端子的车载无传感器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71010A1 (en) 2012-03-22
JP2012070509A (ja) 2012-04-05
US8403682B2 (en) 2013-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1315A (zh) 电子控制装置
CN101577262B (zh) 功率半导体模块系统
US7244141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box
US8063594B2 (en) Motor drive apparatus
US20190297720A1 (en) Circuit assembly
JP4304111B2 (ja) 電気接続箱
US7160118B2 (en) Electric junction box
EP2955790B1 (en) Multipole connector
US853075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979066B2 (en) Electric powered drive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electric powered drive device
CN110383612B (zh) 电气连接箱
CN106463934A (zh) 电连接箱
JP6343249B2 (ja) 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コントローラの製造方法
US6997737B2 (en) Soldering structure between a tab of a bus bar and a printed substrate
CN108701979B (zh) 电气连接箱
CN112653299A (zh) 控制装置和马达装置
JP6630489B2 (ja)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4728873B2 (ja) 配線基板ユニット
JP5561527B2 (ja) 回路構成体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JP4349289B2 (ja) 電気接続箱
JP2013171719A (ja) 接続部と接続端子との接続構造
JP5568974B2 (ja) 回路構成体
WO2018190289A1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子ユニット
CN112653298A (zh) 基板连接结构
CN107078485A (zh) 电连接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