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1187A - 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1187A
CN102411187A CN2011102760922A CN201110276092A CN102411187A CN 102411187 A CN102411187 A CN 102411187A CN 2011102760922 A CN2011102760922 A CN 2011102760922A CN 201110276092 A CN201110276092 A CN 201110276092A CN 102411187 A CN102411187 A CN 102411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ens
coil
flange part
lens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60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1187B (zh
Inventor
石黑克之
藤谷宜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880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9302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11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1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1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1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不使随着粘接剂的使用而引起的弊端发生而高效率地进行组装的透镜驱动装置。一种透镜驱动装置(1),具备:保持透镜体的透镜支架(3);具有磁铁(4a~4d)、线圈(5)以及磁轭(6)并且使透镜支架(3)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弹性保持透镜支架(3)的下侧板簧(7),其特征在于,在透镜支架(3)的外周,在光轴方向的端部侧上设有凸缘部(35)并在从凸缘部(35)以光轴方向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设有多个定位片(32a~32d),而且在凸缘部(35)和定位片(32a~32d)之间直接卷绕线圈(5)。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尤其涉及适合于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机构等上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历来公知的在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机构等上使用的透镜驱动装置,使保持透镜体的透镜支架通过由磁铁、线圈以及磁轭构成的移动机构沿着光轴方向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透镜驱动装置中,在保持透镜体的透镜支架外周面上粘接固定事先被捆成环状的线圈,然后由被固定在磁轭内壁面上的磁铁的磁场起作用,使透镜支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3252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因为线圈被粘接固定在透镜支架的外周面上,所以必须等待粘接剂固化,因此存在不能够缩短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时间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粘接剂随着相对于透镜支架粘接固定线圈而有可能会飞溅的问题。如上所述的粘接剂飞溅会成为妨碍透镜支架顺畅移动、使图像传感器的像素精度降低等弊端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使随着粘接剂的利用而引起的弊端发生而高效率地进行组装的透镜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保持透镜体的透镜保持机构;具有磁铁、线圈以及磁轭并且使上述透镜保持机构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有弹性地保持上述透镜保持机构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透镜保持机构的外周,在光轴方向的端部侧上设有凸缘部而且在从上述凸缘部以光轴方向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设有多个定位片,并且在上述凸缘部和上述定位片之间直接卷绕上述线圈。
根据上述透镜驱动装置,因为在被设于透镜保持机构上的凸缘部和定位片之间直接卷绕线圈,所以不使用粘接剂也能够在透镜保持结构上固定线圈,从而能够不使随着粘接剂的利用所引起的弊端发生而高效率地进行组装。而且,因为在凸缘部的一个面上设有固定弹性部件的固定片,所以能够一定程度地加大固定片的尺寸,例如与在透镜保持机构本体(例如,构成透镜保持机构的筒状部的端面)上粘接固定弹性部件时相比,能够坚固地在透镜保持机构上固定弹性部件。
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在上述透镜保持机构的外周上设有向外侧突出的多个保持片,而且在上述多个保持片的一部分设有上述定位片并在该保持片上卷绕上述线圈,是最为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设于透镜保持机构的外周上的保持片上卷绕线圈,所以能够在没有设有保持片的部分上在透镜保持机构的外周部和线圈的内周部之间形成空间。另一方面,因为在保持片的一部分设有定位片,所以不会在与上述空间相对应的部分配置定位片。因此,能够采用在上述空间内插入被设在磁轭的一部分上的内壁部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也可以在上述凸缘部的外侧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固定片,该固定片插通在被形成于上述弹性部件的孔中,用于固定该弹性部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用于固定弹性部件的固定片设置在凸缘部的一个面上,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构成固定片的尺寸,例如与在透镜保持机构本体(例如,构成透镜保持机构的筒状部的端面)上粘接固定弹性部件时相比,能够坚固地在透镜保持机构上固定弹性部件。
特别是,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通过使上述固定片热变形,将上述弹性部件固定在上述透镜保持机构上,是最为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通过固定片的热变形固定弹性部件,所以与粘接固定时相比,能够缩短到固定了弹性部件为止的时间,从而能够缩短组装作业所需时间。
此外,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也可以上述线圈卷绕在上述多个保持片上,以使伴随着上述线圈的夹紧而产生的应力不施加在上述透镜保持机构上。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防止伴随着卷绕时线圈的夹紧而产生应力施加给透镜保持机构,能够防止透镜保持机构的变形,能够防止在向透镜保持机构组装透镜体时透镜体难以进入的情况发生。
例如,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可以考虑以在上述多个保持片之间配置了多个夹具的状态上述线圈被卷绕在上述多个保持片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以在多个保持片之间配置了夹具的状态卷绕线圈,因此能够限制卷绕时从线圈对多个保持片施加一定值以上的夹紧力,能够有效地防止伴随着线圈的夹紧而产生的应力施加给透镜保持机构的情况。
特别是,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在上述多个保持片中的各保持片的被卷绕上述线圈的位置设置有平面部,上述夹具的端部的外侧面与相邻的上述保持片的平面部配置在同一平面上,是最为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夹具的端部的外侧面与相邻的保持片的平面部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利用夹具承受卷绕时从线圈产生的夹紧力,能够可靠地防止伴随着线圈的夹紧而产生的应力施加给透镜保持机构的情况发生。
另外,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在上述凸缘部外侧的一个面上设有栓绕上述线圈的端部的突出片,是最为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能够在设于凸缘部上的突出片上栓绕线圈的端部,所以在将透镜保持机构组装到其他部件(例如,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的一部分)上的工序中,能够防止线圈的端部受损。
例如,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突出片插通在被形成于上述弹性部件的孔中,栓绕在上述突出片上的上述线圈的端部与上述弹性部件接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被栓绕在突出片上的状态下线圈的端部与弹性部件连接,因此能够提高接合作业的效率。
特别是,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突出片具有设置在上述凸缘部侧的基部,以及从上述基部延伸设置并具有比该基部细的形状的延伸部,上述线圈的端部栓绕在上述延伸部上,是最为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线圈的端部栓绕在延伸部上,能够防止线圈的栓绕开始位置有差异的情况,因此能够在突出片中将线圈的端部配置在一定位置,能够适当地且高效地进行与弹性部件的接合作业。
另外,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突出片设置为突出于在上述凸缘部的表面凹陷而形成的凹部,而且上述基部配置在上述凹部内,另一方面,上述延伸部从上述凸缘部的表面向外侧突出,上述线圈以从上述延伸部的上述基部侧的位置开始栓绕,而且使该线圈的端部配置在上述延伸部的前端侧。例如,为了将线圈的端部焊接在弹性部件上而对线圈实施镀锡的情况下,希望是将线圈的端部适当地实施镀锡,但可以想到实施了镀锡的长度不均的情况。在上述构成中,由于线圈以从突出片的延伸部的基部侧的位置开始栓绕,而且使该线圈的端部配置在延伸部的前端侧,能够适当地将实施了镀锡的线圈的端部配置在与弹性部件之间的接合位置,因此能够适当地接合线圈的端部和弹性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被设于透镜保持机构上的凸缘部和定位片之间直接卷绕线圈,所以在不使用粘接剂也能够将线圈固定在透镜保持结构上,因此能够不使随着粘接剂的利用所引起的弊端发生而高效率地进行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表示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所具有的透镜支架上卷绕线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向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所具有的透镜支架上卷绕的过程中的线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所具有的透镜支架上安装了下侧板簧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将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所具有的透镜支架安装在基底部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外观的立体图。
图8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上部剖面图。
图9为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动作的立体图。
图中标记
1透镜驱动装置
2基底部件
21开口部
22a~22d突出片
23a~23d基准面
3透镜支架
31a~31d保持片
32a~32d定位片
33a~33d突出片
34a~34d定位片
35凸缘部
36平整部
37a~37d固定片
38a~38d突出片
381基部
382延伸部
39a、39b凹部
4a~4d磁铁
41、42侧面部
43内周面部
5线圈
6磁轭
61开口部
62a~62d固定片
63a~63d垂下壁面
64a~64d 凹状部
65a~65d抵接片
66a~66d  孔
7下侧板簧
71外侧固定部
71a孔
72内侧固定部
72a孔
73臂部
8上侧板簧
81外侧固定部
81a孔
82内侧固定部
82a切口部
83臂部
9罩体部件
91开口部
92固定销
10、11金属板材
101a~101d固定部
111a连接部
111b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以及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1中从上方侧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在图2中从下方侧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结构中包括:基底部件2,构成装置的底面部;透镜支架3,作为透镜保持机构保持图中没有表示的透镜体;磁铁4a~4d、线圈5和磁轭6,构成使该透镜支架3向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一对板簧(下侧板簧7、上侧板簧8),在基底部件2以及磁轭6上有弹性地固定透镜支架3;以及在磁轭6上固定上侧板簧8的罩体部件9。
基底部件2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来形成,具有矩形形状。在基底部件2的中心附近与图中没有表示的图像传感器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矩形形状的开口部21。而且,在基底部件2的四个角落部附近竖立设置用于固定下侧板簧7的突出片22a~22d。通过热铆接等来使这些突出片22a~22d以在后述下侧板簧7的孔71a内插通的状态下变形,以此固定下侧板簧7。另外,图1表示这些突出片22a~22d变形后的状态。在基底部件2每个边的中心附近设有用于透镜支架3定位的基准面23a~23d。这些基准面23a~23d形成平整的形状,并与后述透镜支架3的突出片38a~38d抵接,被用于透镜支架3的定位。
在基底部件2上,用于固定磁轭6的金属板材10以露出其一部分的状态被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该金属板材10具有使配置了基准面23a的边侧开口的U字形状,并在与基底部件2的四个角落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从其侧面突出的固定部101a~101d。通过相对于这些固定部101a~101d用激光焊接等来焊接磁轭6的下端部,在基底部件2上固定磁轭6。而且,用于下侧板簧7的导电连接的一对金属板材11以露出其一部分的状态被嵌件成型在基底部件2上。这些金属板材11被配置在配置了基准面23a的边的内部,具有分别在基底部件2上表面露出的连接部111a和从基底部件2的下表面侧突出的连接片111b。以焊接等方式在连接部111a上连接被固定在基底部件2上的下侧板簧7的一部分,使下侧板簧7导电连接。
透镜支架3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来形成,并具有大概圆筒形状。在透镜支架3的外周面上设有向透镜支架3的径向外侧突出并保持线圈5的4个保持片31a~31d(在图1、图2中没有表示保持片31c、31d)。在这些保持片31a~31d的表面上形成有平面部。此外,保持片31a~31d的上端设有限制线圈5向上方侧移动并决定其位置的定位片32a~32d。而且,在这些定位片32a~32d的上方设有从透镜支架3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33a~33d。而且,在这些突出片33a~33d的上端还设有用于决定上侧板簧8位置的定位片34a~34d。这些定位片34a~34d从突出片33a~33d向上方侧竖立设置,并构成能够与后述上侧板簧8的切口部82a卡合的结构。通过以与上侧板簧8的切口部82a卡合的状态将突出片33a~33d热铆接到上侧板簧8上等方式,将上侧板簧8固定在透镜支架3上。另外图中没有表示的透镜体,例如被拧入在透镜支架3的内周设有的螺纹槽内而被安装到透镜支架3上。
而且,在透镜支架3的下端部设有比外周面还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35。凸缘部35相对于透镜支架3以凸缘形状形成,并被设为与定位片32a~32d以光轴方向相隔一定距离。而且,凸缘部35的上表面构成与定位片32a~32d平行的平面,并在其下表面设有平整面36。在平整面36上设有用于固定下侧板簧7的多个固定片37a~37d和与基底部件2的基准面23a~23d抵接并用于定位透镜支架3的多个突出片38a~38d。在这些突出片38a~38d当中,突出片38b、38d构成栓绕(絡げる)后述线圈5的两端部5a、5b的突出片。这些突出片38b、38d设置在形成于凸缘部35的下表面的凹部39a、39b(图2中省略,参照图3B)。这些凹部39a、39b的下表面位于平坦面36的上方侧,与平坦面36水平地延伸。另外,这些突出片38b、38d,如后所述,具有设置在凸缘部35侧的基部381,以及从基部381向下方侧延伸设置并具有比基部381细的形状的延伸部382(图2中省略,参照图4B)。
磁铁4a~4d分别具有互相正交的一对侧面部41、42以及具有圆弧形状的内周面部43,并被固定在磁轭6的四个角落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磁铁4a~4d以侧面部41、42与磁轭6的四个角落的内壁面相对置而且内周面部43与后述磁轭6的垂下壁面63a~63d的内壁面相隔一定距离相对置的状态被固定(参照图8)。
线圈5直接卷绕在设于透镜支架3的外周面上的保持片31a~31d上。通过在保持片31a~31d卷绕,线圈5形成直线状地配置与这些保持片31a~31d相对应的部分的、大致被捆成圆环形状的状态。另外,针对透镜支架3(保持片31a~31d)的卷绕方法将在后面说明。线圈5的两端部5a、5b分别向透镜支架3的凸缘部35的下面侧拉出,被栓绕在突出片38b、38d上。另外,在图1以及图2中表示了这些两端部5a、5b被栓绕在突出片38b、38d上的状态。
磁轭6是机械加工金属材料而形成的,具有向图1所示的下方侧开口的盒形状。而且,磁轭6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并在其中心设有圆形状开口部61。在磁轭6四个角落的下端部分设有向侧方侧只突出一点点的固定片62a~62d。这些固定片62a~62d具有能够载置在从基底部件2的四个角落部分突出的金属板材10的固定部101a~101d上的尺寸。在与开口部61的周缘部上的磁轭6四个角落部分相对应的位置上下垂设置垂下壁面63a~63d。这些垂下壁面63a~63d在存放了透镜支架3的状态下,被配置在透镜支架3的外周面和线圈5的内周面之间。而且,在开口部61周缘部上的垂下壁面63a~63d之间的位置上设有能够存放透镜支架3的突出片33a~33d的凹状部64a~64d。然后,在这些凹状部64a~64d的侧方设有向开口部61的内侧只突出一点点的一对抵接片65a~65d。而且,在磁轭6上表面上的四个角落部分附近设有由后述罩体部件9的固定销92插入的孔66a~66d。
下侧板簧7为构成弹性部件的零部件,例如,以磷青铜等导电性材料构成并具有:一对外侧固定部71,被固定在基底部件2上;一对内侧固定部72,被固定在透镜支架3的下表面;以及连接这些外侧固定部71和内侧固定部72的4条臂部73。在外侧固定部71的指定位置上设有多个孔71a,并以在这些孔71a上插通基底部件2突出片22a~22d的状态,将下侧板簧7固定在基底部件2上。而且,在内侧固定部72的指定位置上设有多个孔72a,并以在这些孔72a上插通被设在透镜支架3下表面上的固定片37a~37d的状态,将下侧板簧7固定在透镜支架3上。臂部73从与基底部件2的四个角落部分相对应的外侧固定部71的位置折回多次之后与内侧固定部72连接。
上侧板簧8与下侧板簧7同样,例如由磷青铜等导电性材料构成并具有:外侧固定部81,被固定在磁轭6的上表面上并具有环形形状;内侧固定部82,被固定在透镜支架3的上表面上并具有圆环形状;以及连接这些外侧固定部81和内侧固定部82的4条臂部83。在外侧固定部81的指定位置上设有4个孔81a,并以在这些孔81a上插通后述罩体部件9的固定销92的状态,将上侧板簧8固定在磁轭6上。而且,在内侧固定部82的指定位置上设有4个切口部82a,并以在这些切口部82a上存放透镜支架3的定位片34a~34d的状态,将上侧板簧8固定在透镜支架3上。臂部83从与磁轭6的四个角落部分相对应的外侧固定部81的位置折回多次之后与内侧固定部82连接。
罩体部件9是通过机械加工金属材料而形成的。罩体部件9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在其中心设有圆形状开口部91。罩体部件9具有与磁轭6上表面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形状,并构成开口部91面向磁轭6开口部61的结构。在罩体部件9下表面的、与其四个角落部分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将上侧板簧8固定在磁轭6上表面上的4根固定销92。
当组装具有上述结构的透镜驱动装置1时,首先,将线圈5在透镜支架3上卷绕。图3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所具有的透镜支架3上卷绕线圈5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在图3B中从下方侧表示卷绕了线圈5的透镜支架3,并且为了便于说明,倒转其上下方向之后予以表示。图4是用于说明向透镜支架3卷绕的过程中的线圈5的状态的图。图4A中示出了透镜支架3和线圈5的剖面。图4B中示出了透镜支架3所具有的突出片38附近的剖面。
如图3所示,线圈5在透镜支架3的定位片32a~32d和凸缘部35之间被卷绕在保持片31a~31d上。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片31a~31d形成为比透镜支架3的外周面以径向只突出一点点,因此在这些保持片31a~31d彼此之间的部分,线圈5以与透镜支架3的外周面相隔一定距离的状态被配置。
在此,对线圈5相对于透镜支架3的卷绕方法进行说明。如图4A所示,线圈5例如使用被配置在保持片31a~31d彼此之间的夹具A1~A4而卷绕在透镜支架3(保持片31a~31d)上。在各个夹具A1~A4的端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平面部A5。这些平面部A5配置成与形成在相邻的保持片31a~31d的表面上的平面部在同一平面上。例如,如图4A所示,夹具A2、A3中的保持片31c侧的平面部A5配置成与形成在保持片31c的表面上的平面部在同一平面上。
线圈5以将这样构成的夹具A1~A4配置在保持片31a~31d彼此之间的状态卷绕在保持片31a~31d上。通过夹具A1~A4的平面部A5能够承受卷绕时产生的夹紧力,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伴随该夹紧力而产生的应力施加在透镜支架3(保持片31a~31d)上。因此,能够防止伴随着线圈5的卷绕而产生的透镜支架3的变形,能够防止在向透镜支架3组装透镜时透镜难以进入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驱动装置1中,在构成线圈5的线材的表面上涂层有热熔敷性的树脂。一边将该树脂加热到熔敷的温度一边将线材卷绕到透镜支架3(保持片31a~31d)上,由此形成线圈5。若卷绕完成,则对于线圈5(线材)的加热停止,因此线圈5(线材)保持卷绕后的形状而固化。这样固化后的状态下,线圈5配置成被夹持在定位片32a~32d与凸缘部35之间,被固定于透镜支架3。另外,夹具A1~A4在线圈5固化后被除去。
另外,在此说明了为了不对透镜支架3施加伴随着线圈5的夹紧而产生的应力,而在夹具A1~A4的端部设置平面部A5的构成。然而,针对夹具A1~A4的构成不仅限于此,也可以进行适当地变更。只要满足不对透镜支架3施加伴随着线圈5卷绕时的夹紧而产生的应力这一条件即可,可以采用任意的构成。例如,在透镜支架3具有强度的情况下,在多个保持片31a~31d彼此之间配置夹具A1~A4(不具有平面部A5的夹具),能够实现即使线圈5卷绕也不会对透镜支架3施加伴随着线圈5卷绕时的夹紧而产生的应力的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限制在卷绕时线圈5对多个保持片31a~31d施加一定值以上的夹紧力的情况,能够有效地防止对透镜支架3施加伴随着线圈5的夹紧而产生的应力。
此外,卷绕在透镜支架3上的线圈5的端部5a、5b栓绕在被设于凸缘部35的凹部39a、39b上的突出片38b、38d上,形成被保持的状态。通过将卷绕在透镜支架3上的线圈5的端部5a、5b栓绕在突出片38b、38d上,在将透镜支架3组装到基底部件2上的工序等中能够防止线圈5的端部5a、5b破损。
在该情况下,线圈5从突出片38b的图4B示出的延伸部382的基部381侧的位置开始栓绕。更具体地讲,线圈5栓绕成从延伸部382的下端部开始栓绕指定圈数,其端部5a(5b)配置在延伸部382的前端侧。通过这样从延伸部382的下端部开始栓绕,能够防止线圈5的栓绕开始位置有差异的情况发生。由此,在突出片38b(38d)可以将线圈5的端部5a(5b)配置在一定位置,因此能够适当地且高效地进行与下侧板簧7之间的焊接。
如上所述,通过将线圈5直接卷绕在透镜支架3上,不使用粘接剂也能够在透镜支架5上固定线圈5。而且,能够在设计透镜支架3时不受到在将线圈5捆成圆环形状之后嵌入透镜支架3内时所需的限制(例如,不能设置凸缘部35等限制),从而能够确保其设计自由度。
而且,因为能够在凸缘部5的下表面形成在径向具有一定宽度的平整面36,所以如上所述地能够设置用于固定下侧板簧7的多个固定片37a~37d和用于透镜支架3定位的多个突出片38a~38d。假设将线圈5捆成圆环形状之后嵌入到透镜支架3内时,因为不能设置凸缘部5,所以当想要设置这些固定片37a~37d和突出片38a~38d时,就需要设在透镜支架3的下端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发生不能为这些固定片37a~37d和突出片38a~38d确保充分空间的情况。或者,为了确保充分的空间,需要使透镜支架3的下端部分具有一定厚度,因此不得不缩小透镜的直径或扩大装置本体的外形尺寸。
如上所述地将线圈5卷绕在透镜支架3之后,在透镜支架3上安装下侧板簧7。图5为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所具有的透镜支架3上安装下侧板簧7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5A中示出了透镜支架3上安装了下侧板簧7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5B中示出了透镜支架3的突出片38b附近的剖面。另外,在图5A中与图3B相同,将透镜支架3从下方侧表示,并且为了便于说明,倒转其上下方向之后予以表示。
如图5A所示,将下侧板簧7安装在透镜支架3上,此时被设在凸缘部35上的固定片37a~37d插通内侧固定部72的孔72a。而且,加热插通了孔72a的固定片37a~37d使其变形(热铆接),在凸缘部35的平整面36上固定下侧板簧7。另外,在凸缘部35上设有的突出片38a~38d形成从在下侧板簧7的外侧固定部71和内侧固定部72之间设有的开口部等上向下方侧(图5A所示的上方侧)突出的状态。
使如上所述地被设在凸缘部35上的固定片37a~37d插通孔72a,并使这些固定片37a~37d热变形之后在平整面36上固定下侧板簧7,从而在没有使用粘接剂的情况也能够在透镜支架3上固定下侧板簧7。尤其是,因为通过固定片37a~37d的热变形固定了下侧板簧7,所以与粘接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到固定下侧板簧7为止的时间,从而能够缩短组装作业所需时间。
在固定了下侧板簧7之后,将栓绕在突出片38b、38d上的线圈的端部5a焊接在下侧板簧7上。图5B示出了突出片38b(38d)与下侧板簧7的位置关系。如图5B所示突出片38b(38d)设置在凸缘部35的凹部39a(39b)中。突出片38b的基部381配置在凹部39a内。因此,基部381通过固定在凸缘部35上的下侧板簧7而配置在线圈5的卷绕部侧。另一方面,延伸部382比凸缘状35的表面(平整部36)向外侧突出。因此,延伸部382配置在与固定在凸缘部35上的下侧板簧7对应的位置。对于这样配置的突出片38b(38d),如上所述,线圈5的端部5a(5b)从延伸部382的下端部开始朝向突出片38b(38d)的前端部侧栓绕指定圈数。
然而,在进入这样的栓绕作业之前,预先对线圈5的端部5a实施镀锡(半田メッキ)。例如,通过将相当于端部5a的线材部分浸渍在焊锡浴中,线材的树脂涂层熔融剥离,并且该线材部分被镀层了焊锡,从而端部5a被实施了镀锡。在该镀锡作业中,有时被镀锡的线材部分的长度产生了不均,与下侧板簧7接合的部分上残留有树脂涂层。在残留有树脂涂层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不能够适当地进行与下侧板簧7之间的焊接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1中,避免了可能残留树脂涂层的线圈5的部分,将适当地实施了镀锡的线圈5的端部5a配置在与下侧板簧7对应的位置。更具体地讲,将图5B所示的延伸部382的下端部配置在下侧板簧7的下方侧,并且将延伸部382的前端侧配置在下侧板簧7的图5B所示的上方侧,由此能够将适当地实施了镀锡的线圈5的端部5a配置在与下侧板簧7对应的位置。而且,如图5B所示,通过对栓绕在突出片38b上的线圈5的端部5a与下侧板簧7的接触部涂敷钎焊膏并通过激光等对其加热,能够使线圈5的端部5a与下侧板簧7适当地接合。
如上所述地在透镜支架3上固定下侧板簧7之后,将透镜支架3固定在基底部件2上。图6为将在基底部件2上安装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所具有的透镜支架3的状态予以表示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地将下侧板簧7安装在基底部件2上,此时被设在基底部件2上的突出片22a~22d插通外侧固定部71的孔71a。而且,通过加热插通了孔71a的突出片22a~22d使其变形(热铆接),在基底部件2上固定下侧板簧7。于是,通过下侧板簧7将透镜支架3固定在基底部件2上。另外,下侧板簧7的一部分被载置于从基底部件2的上表面露出的连接部11a,并通过焊接等来与其连接。
如上所述地相对于基底部件2固定透镜支架3之后,将在四个角落部分的内壁上固定了磁铁4a~4d的磁轭6固定在基底部件2上,并使透镜支架3被配置在开口部61的内侧。然后,在透镜支架3以及磁轭6的上表面载置上侧板簧8,此时用切口部82a存放透镜支架3的定位片34a~34d,而且将该上侧板簧8固定在透镜支架3上。而且,通过该上侧板簧8的孔81a固定罩体部件9,此时使固定销102插入磁轭6的孔66a~66d。通过上述方式结束透镜驱动装置1的组装作业,并完成处在图7以及图8所示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图7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外观的立体图。图8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上部剖面图。
固定在基底部件2上时,磁轭6形成固定片62a~62d如图7所示地在从基底部件2的四个角落部分突出的金属板材10的固定部101a~101d之上重叠的状态。通过将这些固定片62a~62d和固定部101a~101d用激光焊接等方式接合,磁轭6被固定在基底部件2上。另外,为了相对于固定部101a~101d容易接合,固定片62a~62d形成其中心向内侧凹陷的形状。
在已被组装了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将透镜支架3配置在罩体部件9的开口部91的内部。透镜支架3通过下侧板簧7被固定在基底部件5上,另一方面通过上侧板簧8被固定在磁轭6上,从而形成通过这些上侧板簧8以及下侧板簧7的施力被保持在初始位置的状态。通过从图3所示的上方侧往该透镜支架3内拧入的方式组装图中没有表示的透镜体,使该透镜体构成能够与该透镜支架3一体移动的结构。
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内部,如图8所示地配置在保持片31a~31d的外侧上卷绕了线圈5的透镜支架3面对基底部件2的开口部21。在被保持在透镜支架3上的线圈5当中,在没有配置保持片31a~31d的部分的内周部分和透镜支架3的外周面之间配置了磁轭6的垂下壁面63a~63d。然后,配置这些垂下壁面63a~63d隔着线圈5与分别被固定在磁轭6四个角落部的内壁面上的磁铁4a~4d相对置。
下面,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动作。图9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动作的立体图。另外,在图9中表示设有连接片111b的基底部件2的边中心部和与配置了固定部101c的角部相对应的剖面。而且,在图9中表示透镜支架3以光轴方向移动到最高位置的状态。
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在配置于四个角落部分上的磁铁4a~4d周边形成例如,从磁铁4a~4d的内周面部43通过线圈5抵达磁轭6的垂下壁面63a~63d并通过磁轭6的上表面部以及外壁部返回磁铁4a~4d外周面的磁场。当给被保持在透镜支架3外周面上的线圈5通电流时,通过流在线圈5内的电流与磁铁4a~4d产生的磁场互相作用,产生将线圈5向图6所示的上下方向移动的推力。通过上述方式,透镜支架3克服下侧板簧7以及上侧板簧8的施力以上下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例如,根据搭载装置本体的手机和数码相机的控制部发出的驱动指示来控制在线圈5流动的电流量,以此控制其推力,并且使线圈5上下移动,进行其定位。通过上述方式,不仅能够决定保持线圈5的透镜支架3的位置,而且还能够决定被组装在透镜支架3上的透镜体的位置。另外,当停止给线圈5馈电时,透镜支架3根据下侧板簧7以及上侧板簧8的施力恢复至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例如在设于透镜支架3上的凸缘部35和定位片32a~32d之间直接卷绕线圈5,而且用设于凸缘部35上的固定片37a~37d固定下侧板簧7,因此在不使用粘接剂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透镜支架3上固定线圈5以及下侧板簧7,从而能够不使随着粘接剂的使用所引起的弊端发生而高效率地进行组装。而且,因为在构成凸缘部35下表面的平整面36上设有固定下侧板簧7的固定片37a~37d,所以能够一定程度地加大固定片37a~37d的尺寸,而且例如与在透镜支架3本体(例如,构成透镜支架3的筒状部的下端面)上粘接固定下侧板簧7时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坚固地在透镜支架3上固定下侧板簧7。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因为在透镜支架3的外周设有凸缘部35及多个保持片31a~31d,并且在这些保持片31a~31d的一部分上设有而且有线圈5被卷绕在凸缘部35和定位片32a~32d之间。通过上述方式,在没有设置保持片31a~31d的部分上,能够在透镜支架3的外周部和线圈5的内周部之间形成空间。另一方面,因为在保持片31a~31d的一部分上设有定位片32a~32d,所以无需在与上述空间相对应的部分配置定位片32a~32d。因此,即使构成由在磁轭6的一部分上设有的垂下壁面63a~63d(内壁部)插入上述空间的结构,也能够不使随着粘接剂的使用所引起的弊端发生而高效率地进行组装。
另外,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在实施时能够作出各种各样的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附图所示的大小和形状等并不受限于此,而是在发挥本发明之效果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其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就能够在实施时作出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透镜支架3的外周部设有与凸缘部35以光轴方向上相隔一定距离的多个定位片32a~32d的情况,但是,限制线圈5以光轴方向移动的部件的结构,并不受限于上述结构,而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设置与凸缘部35相隔一定距离相对置地配有的其他凸缘部。即使如上述地做了变更,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能够不使随着粘接剂的使用而带来的弊端发生而高效率地进行组装。而且,如上所述地予以变更时,设置能够使磁轭6的垂下壁面63a~63d插通的开口部,是最为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即使形成为在磁轭6的一部分上设有的垂下壁面63a~63d(内壁部)插入透镜支架3的外周部和线7圈5的内周部之间空间的结构,也能够不使随着粘接剂的使用所带来的弊端发生而高效率地进行组装。

Claims (11)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备:保持透镜体的透镜保持机构;具有磁铁、线圈以及磁轭并且使上述透镜保持机构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有弹性地保持上述透镜保持机构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透镜保持机构的外周,在光轴方向的端部侧上设有凸缘部,并且在从上述凸缘部以光轴方向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设有多个定位片,而且在上述凸缘部和上述定位片之间直接卷绕上述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透镜保持机构的外周设有向外侧突出的多个保持片,在上述多个保持片的一部分上设置上述定位片,而且在上述多个保持片上卷绕上述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凸缘部的外侧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固定片,该固定片插通在被形成于上述弹性部件的孔中,用于固定该弹性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上述固定片热变形,将上述弹性部件固定在上述透镜保持机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卷绕在上述多个保持片上,以使伴随着上述线圈的夹紧而产生的应力不施加在上述透镜保持机构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在上述多个保持片之间配置了多个夹具的状态,上述线圈被卷绕在上述多个保持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保持片中的各保持片的被卷绕上述线圈的位置设置有平面部,上述夹具的端部的外侧面与相邻的上述保持片的平面部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凸缘部外侧的一个面上设有栓绕上述线圈的端部的突出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片插通在被形成于上述弹性部件的孔中,栓绕在上述突出片上的上述线圈的端部与上述弹性部件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片具有设置在上述凸缘部侧的基部,以及从上述基部延伸设置并具有比该基部细的形状的延伸部,上述线圈的端部栓绕在上述延伸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片设置为突出于在上述凸缘部的表面凹陷而形成的凹部,而且上述基部配置在上述凹部内,另一方面,上述延伸部从上述凸缘部的表面向外侧突出,上述线圈以从上述延伸部的上述基部侧的位置开始栓绕,而且使该线圈的端部配置在上述延伸部的前端侧。
CN201110276092.2A 2010-09-17 2011-09-16 透镜驱动装置 Active CN1024111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9461 2010-09-17
JP209461/2010 2010-09-17
JP2011188093A JP5793027B2 (ja) 2010-09-17 2011-08-31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188093/2011 2011-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1187A true CN102411187A (zh) 2012-04-11
CN102411187B CN102411187B (zh) 2014-07-09

Family

ID=45913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6092.2A Active CN102411187B (zh) 2010-09-17 2011-09-16 透镜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11187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3314A (zh) * 2015-04-01 2015-07-22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854504A (zh) * 2012-12-11 2015-08-1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CN105044874A (zh) * 2014-12-01 2015-11-11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支架、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511048A (zh) * 2015-12-29 2016-04-20 上海比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防抖驱动器
CN106980166A (zh) * 2015-12-04 2017-07-2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7111098A (zh) * 2014-12-25 2017-08-29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07329228A (zh) * 2017-08-23 2017-11-07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照相机镜头驱动装置的透镜支撑体
CN107526147A (zh) * 2016-06-21 2017-12-2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7991752A (zh) * 2016-10-26 2018-05-0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0971100A (zh) * 2018-09-28 2020-04-0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致动器及触觉设备
CN111277103A (zh) * 2018-12-04 2020-06-1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致动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及触觉器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5906A (zh) * 2007-11-14 2009-05-2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和线圈卷绕方法
CN201273955Y (zh) * 2008-08-25 2009-07-15 金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
CN101625451A (zh) * 2008-07-09 2010-01-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器和使用该透镜驱动器的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52694A (zh) * 2007-03-30 2010-02-1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1666901A (zh) * 2008-09-05 2010-03-1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1713860A (zh) * 2008-09-29 2010-05-26 索尼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器、相机模块、成像装置及配置相机的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2694A (zh) * 2007-03-30 2010-02-1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1435906A (zh) * 2007-11-14 2009-05-2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和线圈卷绕方法
CN101625451A (zh) * 2008-07-09 2010-01-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器和使用该透镜驱动器的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73955Y (zh) * 2008-08-25 2009-07-15 金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
CN101666901A (zh) * 2008-09-05 2010-03-1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1713860A (zh) * 2008-09-29 2010-05-26 索尼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器、相机模块、成像装置及配置相机的移动终端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4504B (zh) * 2012-12-11 2017-12-2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CN104854504A (zh) * 2012-12-11 2015-08-1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CN105652408B (zh) * 2014-12-01 2018-10-23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支架、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044874A (zh) * 2014-12-01 2015-11-11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支架、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652408A (zh) * 2014-12-01 2016-06-08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支架、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044874B (zh) * 2014-12-01 2018-05-29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支架、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111098A (zh) * 2014-12-25 2017-08-29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04793314A (zh) * 2015-04-01 2015-07-22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793314B (zh) * 2015-04-01 2019-07-05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980166A (zh) * 2015-12-04 2017-07-2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5511048A (zh) * 2015-12-29 2016-04-20 上海比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防抖驱动器
CN107526147A (zh) * 2016-06-21 2017-12-2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7526147B (zh) * 2016-06-21 2020-07-28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7991752A (zh) * 2016-10-26 2018-05-0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7329228A (zh) * 2017-08-23 2017-11-07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照相机镜头驱动装置的透镜支撑体
CN110971100A (zh) * 2018-09-28 2020-04-0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致动器及触觉设备
CN111277103A (zh) * 2018-12-04 2020-06-1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致动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及触觉器件
CN111277103B (zh) * 2018-12-04 2022-08-3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致动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及触觉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1187B (zh)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1187B (zh) 透镜驱动装置
JP5793027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152398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4617759B2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882305B2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1840046B (zh) 透镜驱动装置
JP2006081387A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315181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5807538A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影机模块及光学设备
JP4617760B2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1085682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7222081A (zh) 音圈电动机
CN205139453U (zh) 对焦结构、镜头组件及摄像头模组
CN104423013A (zh) 透镜座、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158872A (zh) 对焦结构、镜头组件及摄像头模组
JP2012242647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848629B (zh) 步进电机
JP6793065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前記レンズ駆動装置を使用し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2789038A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835355B (zh) 电动机
JP2019003149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前記レンズ駆動装置を使用し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8181168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前記レンズ駆動装置を使用し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8173775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前記レンズ駆動装置を使用し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2411186B (zh) 成型体及具备该成型体的透镜驱动装置
JP2005228460A (ja) ガイドメカニズム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