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7671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7671A
CN102407671A CN2011102194775A CN201110219477A CN102407671A CN 102407671 A CN102407671 A CN 102407671A CN 2011102194775 A CN2011102194775 A CN 2011102194775A CN 201110219477 A CN201110219477 A CN 201110219477A CN 102407671 A CN102407671 A CN 102407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quid
jar
head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94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7671B (zh
Inventor
掬川文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07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7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7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76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记录头(10);液体罐(76),贮存供给记录头的液体;头罐(30),贮存从液体罐供给的液体,供给记录头;将液体罐连接到头罐的液体供给通道(41);液体流入部(202),液体从液体罐经液体供给通道通过该液体流入部流入头罐;设在头罐的阀手段(240),开闭液体流入部;设在头罐的锁定单元(220,245,250),根据头罐内压力变化,锁定及非锁定阀手段。在锁定状态下,阀手段锁定,以不能移动状态关闭液体流入部,常时停止液体通过液体流入部流入头罐,在非锁定状态下,阀手段没有被锁定,能根据头罐内的压力变化,开放及关闭液体流入部,控制液流进入头罐。即使发生供给头罐液体的过加压,也能确实保持密封性,防止液体从头垂流事态。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设有排出液滴的记录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装置,绘图器,上述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作为使用排出墨液滴的记录头的液体排出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喷墨记录装置等为人们所公知。该液体排出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从记录头相对纸排出墨滴,进行图像形成(也使用记录,印字,打印,印刷作为同义语),有记录头一边沿主扫描方向移动一边排出液滴形成图像的串行型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在记录头不移动状态下排出液滴形成图像的线型头的线性图像形成装置。
在本发明中,“图像形成装置”意味在使得墨附着在纸、丝、纤维、布、皮革、金属、塑料、玻璃、木材、陶瓷等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装置(包含仅有液体排出装置),又,所谓“图像形成”不仅对介质赋与具有文字或图形等意义的图像,而且也意味对介质赋与不具有图形等意义的图像(包含仅仅使得液滴附着在介质上,即称为液滴排出装置或液体排出装置)。又,所谓“墨”并不局限于称为墨者,而是用于作为称为记录液、定影处理液、液体、DNA试料、图案材料等能形成图像的所有液体的总称。又,所谓“纸”并不将材质局限于纸,也包含0HP片材、布等,意味墨滴附着者,用于作为包含被记录介质、记录介质、记录纸等的总称。又,所谓“图像”并不局限于平面图像,也包含赋与形成立体物的图像,或将立体自身三元造型形成的像。
作为记录头使用的液体排出头(液滴排出头)可以列举压电型头以及热型头,为人们所公知,所述压电型头通过压电驱动器等使得振动板变位,使得液室内的体积变化,提高压力排出液滴,所述热型头在液室内设有通过通电发热的发热体,通过发热体发热产生气泡,提高液室内的压力,排出液滴。
在这种液体排出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尤其希望提高图像形成效率,即图像形成速度的高速化,实行从本体固定的大容量的墨盒(主罐)通过管向记录头上部的头罐(包含称为副罐,缓冲罐者)供给墨的方式。通过这种使用管供给墨的方式(称为管供给方式或离滑架方式),能使得滑架部轻量小型化,也包括结构系统,驱动系统,能使得装置大幅度小型化。
但是,在离滑架方式中,在图像形成中,因记录头消耗的墨,从主罐通过管供给记录头侧,因此,使用细管作为供给通道使用,若在高速印刷中记录头的排出量增加,或使用粘度高的墨,则墨流过管内时,流体阻力变大,墨向记录头供给来不及,产生排出不良。
于是,以往,将主罐的墨保持在加压状态,在主罐和头之间,设有用于向头供给液体的阀单元,阀单元包括通过供给通道与主罐连接的压力室,为了向压力室供给液体开放或关闭供给通道的阀(差压阀,负压连动阀),将阀朝关闭供给通道方向赋能的赋能部件,以及具有可挠性的薄膜部件,所述薄膜部件根据伴随压力室内的液体减少产生的负压变位,通过将该变位直接传递到阀,反抗赋能部件的赋能力,使得阀动作,可挠性薄膜利用因与大气压的压力差而变形的力,使得阀开关,若阀单元内的压力降低到所定的值,阀打开,则在阀单元内自动供给墨,上述装置为人们所公知。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06282号公报
但是,使用上述负压连动阀的构成中,存在以下课题:以赋能部件的赋能力进行负压连动阀的密封,若泵等加压装置发生故障等成为不能使得加压动作停止状态,墨被异常加压,不能保持负压连动阀的密封性,头罐(上述阀单元)内的墨被不必要地加压,成为墨从头垂流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即使发生供给头罐的液体的过加压,也能确实保持密封性,防止液体从头垂流事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记录头,具有排出液滴的喷嘴;
液体罐,可装卸地设在图像形成装置,贮存供给上述记录头的液体;
头罐,设在上述记录头,贮存从上述液体罐供给的液体,供给上述记录头;
液体供给通道,将上述液体罐连接到头罐;
液体流入部,形成在上述头罐,液体从液体罐经液体供给通道,通过该液体流入部流入头罐;
阀手段,设在上述头罐,开闭上述液体流入部;
锁定单元,设在上述头罐,根据上述头罐内的压力变化,锁定及非锁定上述阀手段;
其中,在锁定状态下,阀手段被锁定单元锁定,阀手段以不能移动状态关闭液体流入部,常时停止液体通过液体流入部流入头罐,在非锁定状态下,阀手段没有被锁定单元锁定,阀手段能根据上述头罐内的压力变化,移动开放及关闭液体流入部,以便控制液流进入头罐。
(2)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设在头罐内的赋能手段,对上述阀手段朝着关闭上述液体流入部的方向赋能。
(3)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液体罐和头罐之间,设有压力调整单元,使得供给上述头罐的液体的送液压力周期地变化。
(4)在上述技术方案(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力调整单元使得上述送液压力相对大气压变化为正压或负压。
(5)在上述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当由压力调整单元生成的上述液体的送液压力比上述头罐内部的液体压力低时,即使上述阀手段处于没有被锁定单元锁定的非锁定状态,上述液体流入部也由阀手段关闭。
(6)在上述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手段处于没有被锁定单元锁定的非锁定状态时,当由压力调整单元生成的上述液体的送液压力比上述头罐内部的液体压力高时,上述阀手段使得上述液体流入部成为开放状态,液体供给到上述头罐内。
(7)在上述技术方案(3)-(6)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周期变化的送液压力处于不足所定压力的时间比处于所定压力以上的时间长。
(8)在上述技术方案(3)-(7)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力调整单元包括可产生压力变化的送液泵以及绕过上述送液泵的迂回流路。
(9)在上述技术方案(1)-(8)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头罐的一面,设有根据头罐内部的压力变化变位的变位部件;
上述锁定单元包括锁定杆部件以及阀保持部件,所述锁定杆部件根据上述变位部件变位,在使得上述阀手段为锁定状态的锁定位置和使得上述阀手段为非锁定状态的非锁定位置之间变位,所述阀保持部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头罐,保持上述阀手段;
在上述锁定状态下,上述阀手段由锁定单元锁定,上述锁定杆部件和上述阀保持部件嵌合,上述阀保持部件不能移动;
在上述非锁定状态下,上述阀手段没有由锁定单元锁定,上述锁定杆部件和上述阀保持部件嵌合被解除,上述阀保持部件能移动。
(10)在上述技术方案(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限制手段,当送液压力作用在上述阀手段时,限制上述锁定杆部件的移动。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头罐设有阀手段以及锁定手段,所述阀手段开闭从液体罐侧向头罐的液体流入部,所述锁定手段根据头罐内的压力变化,将阀手段设为不能开闭的锁定状态和能开闭的非锁定状态,当用锁定手段将阀手段设为锁定状态时,常时停止液体向头罐内流入,当用锁定手段将阀手段设为非锁定状态时,阀手段根据供给头罐的液体压力,开闭液体流入部,控制液体向头罐内的流入,因此,即使发生供给头罐的液体的过加压,也能确实保持密封性,防止液体从头垂流事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概略正面说明图。
图2是上述装置的概略平面说明图。
图3是上述装置的概略侧面说明图。
图4是该装置的墨供给系统的整体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形态的头罐的平面说明图。
图6是该头罐的截面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该实施形态的锁定手段的动作说明的截面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形态的头罐的截面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形态的头罐的截面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形态的头罐的主要部分截面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五实施形态的头罐的主要部分截面说明图。
图12是用于本发明第六实施形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3是用于该实施形态的压力变化单元生成的送液压力变化的说明图。
图14是送液压力变化和头罐从非锁定状态移到锁定状态的关系说明图。
图15是用于本发明第七实施形态的说明图。
图16是用于本发明第八实施形态的说明图。
图17是用于本发明第九实施形态的说明图。
图18是用于该实施形态送液压力的说明图。
图19是用于本发明第十实施形态的阀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参照图1-图3说明作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图1是该记录装置的概略正面说明图,图2是上述装置的概略平面说明图,图3是上述装置的概略侧面说明图。
该喷墨记录装置以横架在立起设置在本体框架1的左右侧板1L,1R的作为导向部件的导向杆2,以及安装在横架在本体框架1的后框架1B的导轨3,使得滑架4沿着主扫描方向(导向杆长度方向)滑动自如地保持,由没有图示的主扫描电机以及同步带使得滑架4沿着导向杆2的长度方向(主扫描方向)移动扫描。
在该滑架4上,搭载例如由排出黑色(K)墨滴的液体排出头构成的记录头10K,以及由排出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墨滴的液体排出头构成的记录头10C,记录头10沿着与主扫描方向交叉方向配列多个墨排出口(喷嘴),使得墨滴排出方向向着下方安装。记录头10C至少包括排出独立的C、M、Y墨滴的三列喷嘴列。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记录头10K,记录头10C内的C、M、Y各色对应的各喷嘴列称为“记录头10”。
在此,作为记录头10,可以是使用压电部件的压电型头,使用电热变换元件的热型头,使用静电力的静电型头等某种方式的头。
另一方面,在滑架4的下方,沿着与主扫描方向垂直方向(副扫描方向)运送由记录头10形成图像的纸20。如图3所示,纸20由运送辊21和推压辊22夹持,运送到由记录头10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区域(打印部),送到打印导向部件23上,用排纸辊对24沿排纸方向运送。
这时,根据图像数据在合适时间使得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的扫描和来自记录头10的墨排出同步,在纸20上形成一带域份的图像。
完成一带域份的图像后,沿着副扫描方向运送纸20所定量,进行与上述相同的记录。反复上述动作,形成一页份的图像。
另一方面,在记录头10的上部一体连接头罐(也称为缓冲罐,副罐)30,该头罐30形成用于暂时贮存排出的墨的墨室。在此所说“一体”包含记录头10和副罐30通过管等连接,意味哪个都一起搭载在滑架4。
在该副罐30,盒支架77设在装置本体侧的主扫描方向的一端部侧,在该盒支架77,装卸自如地安装收纳各色墨的作为液体罐的墨盒(主罐)76,从该主罐76通过形成墨供给路径的液体供给管41,供给各色墨。在该盒支架77,与主罐76一起,设有作为压力变化生成手段的压力变化单元81,使得主罐76的墨一边给与所要的压力变化,一边加压送液。
又,在装置本体的主扫描方向的另一端部侧,配置进行记录头10的维持回复的维持回复机构51。该维持回复机构51包括盖住记录头10的喷嘴面的盖52,作为吸引盖52内的吸引手段的吸引泵53,排出由吸引泵53吸出的墨废液(废墨)排出路径54等,从排出路径54排出的废液排出到配置在本体框架1侧的废液罐56。在该维持回复机构51,设有没有图示的移动机构,使得盖52相对记录头10的喷嘴面进退移动(在本例中,为升降移动)。又,如后述图4所示,在维持回复机构51,配设擦拭记录头10的喷嘴面的擦拭部件57,由擦拭单元58保持该擦拭部件57,可相对喷嘴面进退。
下面,参照图4说明适用该喷墨记录装置的墨供给系统。图4是该装置的墨供给系统的整体说明图。
墨盒76将例如收纳墨的墨袋收纳在密闭容器或包括大气连通部、使得内部向大气开放的大气开放容器内。该主盒76和头罐30通过压力变化单元81用供给罐41连接。头罐30和记录头10通过滤波器109一体化,从头罐30向记录头10供给墨。
记录头10在待机时为了防止墨的水份干燥,用盖52盖住,当记录头10内的气泡排出或喷嘴堵塞时等,吸引排出墨时,通过用盖52盖住的吸泵53进行吸引。盖52兼有保湿用及吸引用功能,但是,也可以设为使得各作用独立的盖结构。又,也可以构成为使得吸出的墨不是进入废液罐56,而是回到墨盒76的结构。再有,盖52也可以作为空排出接受器使用,用于接受排出对于图像形成不起贡献作用的液滴的空排出时的空排出液滴。
下面参照图5及图6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形态的头罐。图5是该头罐的平面说明图,图6是该头罐的截面说明图。
头罐30的设在罐壳体200的开口部全部由作为可挠性部件的可挠性薄膜201密封,内部形成贮存液体的液体收纳部203。可挠性薄膜201是根据液体收纳部203内的液体残量变位的变位部件。又,在罐壳体200的一侧面设有液体流入部202,其与液体供给管41连接,将来自墨盒76侧的墨供给到液体收纳部203内。也可以使用弹性部件代替可挠性部件。
并且,开闭罐壳体200的液体流入部202的作为阀手段的阀部(阀体)240安装在作为阀保持部件的阀支架245保持着,阀支架245可移动地保持在设在罐壳体200的阀导向件221。在阀导向件221和阀部240之间,介有作为赋能手段的弹簧211,对阀部240朝着关闭液体流入部202的方向赋能。
另一方面,作为使得阀部240为锁定状态及非锁定状态的锁定手段,可挠性薄膜201安装锁定杆部件220。锁定杆部件220伴随可挠性薄膜201的变位而变位(移动)。锁定杆部件220例如通过粘接固定在可挠性薄膜201。
该锁定杆部件220沿着形成在设在罐壳体200内部的导向部件250的导向槽255移动,在移动途中,锁定杆部件220不产生振摆回转。又,导向槽255的壁面之中,通过锁定杆部件220与阀支架245相反侧的壁面在锁定状态下,送液压力作用在阀部240,当锁定杆部件220在阀支架245被推压时,成为作为限制锁定杆部件220移动的手段的限制部256。
又,在可挠性薄膜201和导向部件250之间,介有负压弹簧210,将可挠性薄膜201从罐壳体200内侧向着外侧赋能。该负压弹簧210具有以下作用:伴随从记录头10的液滴排出,头罐30内部成为负压(比大气压小的压力),具有反抗可挠性薄膜201凹下的作用,根据液体收纳部203内的液体残量,发生且保持负压。
并且,在锁定杆部件220的一端部形成嵌合部220a,另一方面,在保持阀部240的阀支架245形成孔部230,该孔部230成为能嵌合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的嵌合部。
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嵌合到阀支架245的孔部230时(将这时的锁定杆部件220的位置设为“锁定位置”),阀支架245不能移动,阀部240成为不能开闭的锁定状态。又,当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没有嵌合到阀支架245的孔部230时(将这时的锁定杆部件220的位置设为“非锁定位置”),阀支架245能沿着β方向移动,阀部240成为能开闭的非锁定状态。即,在此,锁定杆部件220,导向部件250,以及阀支架245构成锁定手段(锁定机构)。
头罐30的液体收纳部203通过没有图示的供给通道,通过滤波器部件109与记录头10连通,向记录头10供给墨。
下面参照图7说明这样构成的头罐的锁定手段的动作。图7是用于该锁定手段的动作说明的截面说明图。
当头罐30的液体收纳部203内的墨(液体)残量为所要量以上时,如图7(a)所示,可挠性薄膜201为膨起状态,朝着头罐30的外侧方向变位。这时,锁定杆部件220也朝头罐30的外侧方向移动,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与阀支架245的孔部230嵌合,成为阀支架245不能移动的锁定状态。
该锁定状态时,供给液体流入部202的墨被异常加压场合,若向着罐内方的力施加到阀部240,则该力沿着箭头β1传递到与阀支架245连接的锁定杆部件220。传递到锁定杆部件220的力朝着箭头β1方向作用,但在箭头β1方向侧设有导向部件250的限制部256,因此,锁定杆部件220以可挠性薄膜201为中心回转,或不会沿着箭头β1方向移动。
即,在本实施形态中,供给头罐30的墨即使被异常加压场合,该加压力在导向部件250的限制部256挡住,因此,阀部240被锁定,不会打开。即,当用锁定手段使得阀部240为锁定状态时,液体向头罐30内的流入常时停止。
为了使得阀部240的密封性确实,较好的是,阀部240用例如橡胶那样的可伸缩的弹性体构成。又,锁定杆部件220嵌合到阀支架245的孔部230时,孔部230需要使得内径比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的外径大。因此,当因墨的压力,锁定杆部件220朝导向部件250的限制部256侧移动时,锁定杆部件220仅仅能移动相当于两者的互相嵌合公差。换句话说,具有锁定杆部件220移动的余地(有间隙),其相当于因墨的压力,锁定杆部件220与导向部件250的限制部256接触前的移动距离。因此,即使锁定杆部件220移动相当于上述距离(间隙),需要保持阀部240的密封性。为此,较好的是,例如降低阀部240的弹性部件的硬度,增加弹性变形量,阀部240即使移动上述间隙,也能确实密封。同样,需要考虑对阀部240赋能的弹簧210的赋能力。
并且,从记录头10排出液体,在头罐30内墨残量减少。其结果,如图7(b)所示,头罐30内部的负压变大,可挠性薄膜201朝着罐壳体200的内侧方向变位。这时,锁定杆部件220伴随可挠性薄膜201的变位,由导向部件250的导向槽255导向,朝罐壳体200的内侧方向变位(移动),嵌合部220a离开(脱离)阀支架245的孔部230。由此,阀部240成为可开闭液体流入部202的非锁定状态。
这时,若从主罐76侧因加压到所定值以上的墨产生的力作用,阀部240朝着箭头β1方向移动,开放液体流入部202,因此,墨从液体流入部202流入头罐30内。伴随墨流入,可挠性薄膜201回复,锁定杆部件220朝着与阀支架245的孔部230嵌合方向移动,若供给所定量的墨,则再次成为回复到图7(a)所示锁定状态。
这样,头罐30设有开闭从液体罐侧向头罐的液体流入部的阀手段,以及根据头罐内的压力变化使得阀手段设为不能开闭的锁定状态和能开闭的非锁定状态的锁定手段,当锁定手段使得阀手段为锁定状态时,液体向头罐内的流入常时停止,当锁定手段使得阀手段为非锁定状态时,阀手段根据供给头罐的液体压力,开闭液体流入部,控制向头罐内的液体流入,因此,即使发生供给头罐的液体的过加压,也能确实保持密封性,能防止液体从头垂流事态。
下面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形态的头罐。图8是该头罐的截面说明图。
在此,阀支架245在前端部(一端部)保持阀部240,阀支架245的后端部(另一端部)为245a,在与可挠性薄膜201一起移动的锁定杆部件220的侧面,形成上述后端部245a可进退的凹部260。
并且,当锁定杆部件220的侧面的凹部260以外的部分与阀支架245的后端部245a对向时,阀支架245成为不能移动,阀部240成为常时关闭液体流入部202的锁定状态,锁定杆部件220的侧面的凹部260与阀支架245的后端部245a对向时,阀支架245成为能移动,阀部240成为能开闭液体流入部202的非锁定状态。
由此,当头罐30的液体收纳部203内的墨(液体)残量为所要量以上时,如图8(a)所示,可挠性薄膜201为膨起状态,朝着头罐30的外侧方向变位。这时,锁定杆部件220也朝头罐30的外侧方向移动,锁定杆部件220的凹部260以外的侧面部分与阀支架245的后端部245a对向,成为阀支架245不能移动的锁定状态。
因此,即使供给液体流入部202的墨被异常加压场合,阀部240处于常时关闭状态,确保密封性。
并且,若从记录头10排出液体,在头罐30内墨残量减少,则如图8(b)所示,可挠性薄膜201朝罐壳体200的内侧方向变位,锁定杆部件220朝罐壳体200的内侧方向变位(移动),若锁定杆部件220的凹部260移动到与阀支架245的后端部245a对向的位置,则阀支架245成为能移动,成为阀部240能开闭液体流入部202的非锁定状态。
这时,若从主罐76侧因加压到所定值以上的墨产生的力作用,则阀部240开放液体流入部202,因此,墨从液体流入部202流入头罐30内。
与锁定杆部件220对向的阀支架245的后端部245a为了减少与锁定杆部件220的侧面的摩擦,较好的是,形成为曲面形状。或者也可以在阀支架245的后端部245a,设有仿照锁定杆部件220侧面的辊部件。
由此,能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作用效果。
下面参照图9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形态的头罐。图9是该头罐的截面说明图。
在此,在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的锁定杆部件220的罐壳体200的壁面侧,设有凸部261,在罐壳体200的壁面,设有中空的兼作为导向部件的限制部件265,上述凸部261可移动地嵌入该限制部件265。
由此,在图9(a)所示锁定状态下,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与阀支架245的孔部230嵌合,使得阀部240成为不能开闭的锁定状态。这时,即使墨被异常加压,力施加在阀部240,锁定杆部件220的凸部261与限制部件265嵌合,因此,锁定杆部件220的移动受到限制,能确实保持阀部240的锁定状态。
并且,在图9(b)所示非锁定状态下,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离开阀支架245的孔部230,成为阀部240能开闭的状态。
由此,能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作用效果。
下面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形态的头罐。图10是该头罐的主要部分的截面说明图。
在此,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形态中,将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的前端部设为形成倾斜面220b(角度θ的切口面)的形状,另一方面,在阀支架245的孔部230,在嵌合部220a的进入侧面,也设为形成倾斜面230a的形状。
由此,当从图10(a)的非锁定状态移到图10(b)的锁定状态时,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能平滑地进入阀支架245的孔部230。又,因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向孔部230进入,阀支架245在倾斜面220b被推压,朝着图10(b)所示γ方向移动,将阀部240朝着液体流入部202侧推压,能更确实地确保阀部240的密封性。
下面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形态的头罐。图11是该头罐的主要部分的截面说明图。
在此,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形态中,在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的前端部保持可回转的辊部件275,另一方面,在阀支架245的孔部230,在嵌合部220a的进入侧面,也设为形成曲面230b的形状。
由此,当从图11(a)的非锁定状态移到图11(b)的锁定状态时,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能平滑地进入阀支架245的孔部230。又,因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向孔部230进入,阀支架245受辊部件275推压,朝着图11(b)所示γ方向移动,将阀部240朝着液体流入部202侧推压,能更确实地确保阀部240的密封性。
下面参照图12和图13说明本发明第六实施形态。图12是用于本发明第六实施形态的动作说明图,图13是用于该实施形态的压力变化单元生成的送液压力变化的说明图。
压力变化单元81由周期地使得送液压力变化(产生压力变化)的送液泵300构成。由该送液泵300引起的送液压力如图13所示,以大气压(0)为基准,周期地变化为正压及负压。
在此,当送液泵300的送液压力为所定压力PH以上时,如图12(a)所示,送液墨的压力超过弹簧211的赋能力,头罐30的阀部240打开液体流入部202,因此,墨供给到头罐30内。
与此相反,当送液泵300的送液压力不足所定压力PH时,如图12(b)所示,弹簧211的赋能力超过送液墨的压力,即使阀部240为非锁定状态,阀部240成为关闭状态,墨不供给到头罐30内。
即,头罐30的阀部240根据由送液泵300生成的供给墨液的送液压力大小,决定开阀状态和闭阀状态。这样,使得送液压力周期变化,产生所谓脉动,阀部240反复开阀和闭阀。
因此,即使在阀部240附着有异物,通过伴随开阀和闭阀的阀部240自身的反复移动动作,在阀部240上不附着异物,易从阀部240剥离。因此,能防止在阀部240和罐壳体200之间夹持异物导致密封性低下。
上述所定压力PH由对阀部240赋能的弹簧211的赋能力和送液泵300生成的送液压力的平衡决定。因此,能根据两者的平衡设定所希望的压力PH。又,作为使得送液压力周期变化的泵有例如隔膜泵或管式泵,除了上述泵,只要是能使得压力周期变化的送液装置,不管什么构成都行。
下面参照图14说明送液压力变化和头罐从非锁定状态移到锁定状态的关系。
如上述图13说明那样,当非锁定状态时,阀部240因来自送液泵300的墨液的脉动压力,选择开阀和闭阀。
在此,当送液泵300的墨液的送液压力为所定压力PH以上时(图13的时刻t1-t2,t3-t4之间),如图14(a)所示,阀部240打开,向头罐30内供给墨。由此,可挠性薄膜201朝外方膨起,锁定杆部件220朝箭头A方向移动。这时,设在阀支架245的孔部230和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有距离L的差。即,在开阀状态下不能锁定阀部240。
并且,若送液泵300的墨液的送液压力不足所定压力PH(图13的时刻t2-t3,t4-t5之间),如图14(b)所示,因弹簧211的赋能力,阀部240闭阀。这时,如图14(a)所示距离L的差消失,锁定杆部件220移动到可与阀支架245的孔部230嵌合的位置。
通过这种开阀和闭阀的反复,随着墨液供给到头罐30内,锁定杆部件220朝箭头A方向移动,因此,如图14(c)所示,在阀部240的闭阀时间,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与阀支架245的孔部230嵌合,阀部240成为锁定状态。
若提高送液泵300的脉动(压力变化)的频率,则阀部240的开阀和闭阀的周期变高,产生不能确实锁定的危险,因此,压力变化的频率设定为锁定动作能顺利实行。
又,当阀部240闭阀时设为锁定状态,因此,设定压力变化,与开阀相比,使得闭阀时间长(图13的例子),能更确实地进行锁定。
这样,通过产生送液压力的压力变化,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和阀支架245的孔部230平滑地嵌合,能实行阀部240的确实锁定,能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下面参照图15说明本发明第七实施形态。图15是该实施形态的说明图,其中,(a)表示在非锁定状态下,阀部打开状态,(b)表示在非锁定状态下,阀部关闭状态。
在此,在压力变化单元81和阀部240之间介有阀部用滤波器280。
通过设有阀部用滤波器280,能防止在阀部240附着异物,使得密封性恶化。通过该阀部用滤波器280和上述阀部240的反复移动动作二个作用,能更确实防止异物附着在阀部240,能进一步提高阀部240处于锁定状态时的密封性,能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可靠性。
下面参照图16说明本发明第八实施形态。图16是该实施形态的说明图,其中,(a)表示锁定状态,(b)表示非锁定状态。
在此,压力变化单元81包括送液泵300以及与送液泵300前后连接的迂回流路310。
即,当没有迂回流路310场合,当阀部240处于锁定状态时,没有由送液泵300加压的墨液流路。在此,根据送液泵300的种类不同,虽然有的装置即使没有墨液流路也能持续对供给管41内的墨液加压,但是,在本发明中,为了确实锁定阀部240,在该状态下,阀部240不会开阀,但对驱动泵300的电机施加过剩的负载,成为引起电机发热或故障的原因。
于是,在本实施形态中,设有绕过泵300的迂回流路310,如图16(a)所示,当阀部240处于锁定状态时,用过送液泵300加压的墨液按箭头c方向流过迂回流路310。
这样,当阀部240处于锁定状态时,迂回流路310与送液泵300连通,因此,送液泵300不会持续对供给管41内的墨液加压。即,不会对电机施加不必要的负载。
又,当阀部240处于非锁定状态时,如图16(b)所示,因送液泵300加压的墨液,阀部240开阀,因此,存在由送液泵300加压的墨液流路(箭头d方向的液流)。
这时,若从送液泵300加压的墨液的箭头c方向的液流大,则不能得到用于使得阀部240开阀的压力。于是,该迂回流路310与送液管41相比,提高流体阻力(例如,使得迂回流路310的流路截面积比供给管41的流路截面积小)。
由此,在本实施形态中,能防止使得送液压力变化的手段(压力变化生成手段)的驱动电机的发热或故障,能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可靠性。
下面参照图17和图18说明本发明第九实施形态。图17是该实施形态的说明图,图18是用于该实施形态送液压力的说明图。
在此,不使用上述各实施形态的对阀部240赋能的赋能手段(弹簧211),由压力变化单元81生成的送液压力的变化,使得阀部240设为锁定状态或非锁定状态。
即,增大送液泵生成的负压,因负压使得阀部240朝送液泵侧变形,利用该变形,使得锁定杆部件220与阀支架245的孔部230嵌合。
首先,如图17(a)所示,当送液压力为图18所示正压力P1时,阀部240开放。此时,墨液供给到头罐30内,伴随可挠性薄膜201的膨胀,锁定杆部件220朝着箭头A方向移动,但是,由于阀部240处于非锁定状态,锁定杆部件220和阀支架245的孔部230具有距离L的差。即,在该状态下,即使锁定杆部件220朝着箭头A方向移动,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也不会与孔部230嵌合。
若从该状态,成为送液压力大的负压P2(|P2|>|P1|),如图17(b)所示,成为作用在阀部240的墨液压力大的负压,因此,阀部240朝着关闭头罐30的液体流入部的方向靠近。此时,如图17(b)所示的距离L的差消失,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成为可与孔部230嵌合的位置。
并且,因可挠性薄膜201的膨胀,锁定杆部件220朝着头罐30的外方侧(箭头A方向)移动,如图17(c)所示,锁定杆部件220的嵌合部220a与孔部230嵌合,阀部240成为锁定状态。
这样,锁定杆部件220能以非接触状态与孔部230嵌合,能实行阀部240的确实的锁定,能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下面参照图19说明本发明第十实施形态。图19是该实施形态的阀部说明图。
在上述第九实施形态中,若压力变化单元81的送液泵300的送液压力的负压大,则阀部240朝着送液泵300侧弯曲。这时,如图19(a)箭头e所示,阀部240的外侧的密封性降低,存在将头罐30内的墨液返回送液泵300侧的危险。
于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19(b)所示,在阀部240和阀支架245之间设有阀固定部350。通过该阀固定部350,能防止阀部240的弯曲,即使送液泵300引起作用负压,也能防止头罐30内的墨液朝送液泵300侧逆流。阀固定部350由树脂或金属那样的具有刚性的部件形成。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例如,在上述说明中,以向多个头供给不同色的墨液的例子说明本发明的动作,效果,但是,本发明也同样适用于将同一色的墨液供给多个头的场合,或将不是色不同而是配方不同的墨液供给多个头的场合。
又,本发明也能适用于以在一个头内具有多个喷嘴列的液体排出头从一个头排出不同种类液体场合的墨液供给系统。
又,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排出狭义的墨液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能适用于排出各种各样液体的液体排出装置(包含在本发明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记录头(10),具有排出液滴的喷嘴;
液体罐(76),可装卸地设在图像形成装置,贮存供给上述记录头(10)的液体;
头罐(30),设在上述记录头(10),贮存从上述液体罐(76)供给的液体,供给上述记录头(10);
液体供给通道(41),将上述液体罐(76)连接到头罐(30);
液体流入部(202),形成在上述头罐(30),液体从液体罐(76)经液体供给通道(41),通过该液体流入部(202)流入头罐(30);
阀手段(240),设在上述头罐(30),开闭上述液体流入部(202);
锁定单元(220,245,250),设在上述头罐(30),根据上述头罐(30)内的压力变化,锁定及非锁定上述阀手段(240);
其中,在锁定状态下,阀手段(240)被锁定单元(220,245,250)锁定,阀手段(240)以不能移动状态关闭液体流入部(202),常时停止液体通过液体流入部(202)流入头罐(30),在非锁定状态下,阀手段(240)没有被锁定单元(220,245,250)锁定,阀手段(240)能根据上述头罐(30)内的压力变化,移动开放及关闭液体流入部(202),以便控制液流进入头罐(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设在头罐(30)内的赋能手段(211),对上述阀手段(240)朝着关闭上述液体流入部(202)的方向赋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液体罐(76)和头罐(30)之间,设有压力调整单元(81),使得供给上述头罐(30)的液体的送液压力周期地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力调整单元(81)使得上述送液压力相对大气压变化为正压或负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由压力调整单元(81)生成的上述液体的送液压力比上述头罐(30)内部的液体压力低时,即使上述阀手段(240)处于没有被锁定单元(220,245,250)锁定的非锁定状态,上述液体流入部(202)也由阀手段(240)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手段(240)处于没有被锁定单元(220,245,250)锁定的非锁定状态时,当由压力调整单元(81)生成的上述液体的送液压力比上述头罐(30)内部的液体压力高时,上述阀手段(240)使得上述液体流入部(202)成为开放状态,液体供给到上述头罐(30)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周期变化的送液压力处于不足所定压力的时间比处于所定压力以上的时间长。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力调整单元(81)包括可产生压力变化的送液泵(300)以及绕过上述送液泵(300)的迂回流路(310)。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头罐(30)的一面,设有根据头罐(30)内部的压力变化变位的变位部件(201);
上述锁定单元(220,245,250)包括锁定杆部件(220)以及阀保持部件(245),所述锁定杆部件(220)根据上述变位部件(201)变位,在使得上述阀手段(240)为锁定状态的锁定位置和使得上述阀手段(240)为非锁定状态的非锁定位置之间变位,所述阀保持部件(245)可移动地设置在头罐(30),保持上述阀手段(240);
在上述锁定状态下,上述阀手段(240)由锁定单元(220,245,250)锁定,上述锁定杆部件(220)和上述阀保持部件(245)嵌合,上述阀保持部件(245)不能移动;
在上述非锁定状态下,上述阀手段(240)没有由锁定单元(220,245,250)锁定,上述锁定杆部件(220)和上述阀保持部件(245)嵌合被解除,上述阀保持部件(245)能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限制手段(256),当送液压力作用在上述阀手段(240)时,限制上述锁定杆部件(220)的移动。
CN201110219477.5A 2010-08-03 2011-08-02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76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4907 2010-08-03
JP2010174907A JP5488314B2 (ja) 2010-08-03 2010-08-03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7671A true CN102407671A (zh) 2012-04-11
CN102407671B CN102407671B (zh) 2014-12-10

Family

ID=44993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947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7671B (zh) 2010-08-03 2011-08-02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57421B2 (zh)
EP (1) EP2415608B1 (zh)
JP (1) JP5488314B2 (zh)
CN (1) CN1024076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64373B2 (ja) 2011-03-17 2015-0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56804B2 (ja) 2013-12-03 2018-0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供給装置、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53323B2 (ja) * 2014-09-10 2018-07-04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10464356B2 (en) 2015-04-24 2019-11-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ransmission link assemblies
WO2017184156A1 (en) * 2016-04-21 2017-10-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 rocker valv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3353A (en) * 1996-09-23 1999-07-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Fail-safe, backup valve in a pressurized ink delivery apparatus
US20040257413A1 (en) * 2003-06-18 2004-12-23 Anderson James D. Ink source regulator for an inkjet printer
US20070115333A1 (en) * 2001-11-12 2007-05-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ing apparatus
CN1975224A (zh) * 2005-11-29 2007-06-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具备阀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US20080122902A1 (en) * 2006-11-29 2008-05-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080297568A1 (en) * 2007-05-30 2008-12-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 supply system and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3089A (ja) * 2000-03-08 2001-09-18 Canon Inc 液体加圧供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US6508545B2 (en) * 2000-12-22 2003-01-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k to an ink jet print head
US6948803B2 (en) * 2001-06-18 2005-09-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supplying method
CN100448675C (zh) * 2002-02-07 2009-01-07 株式会社理光 喷墨装置、压强调节机构及喷墨打印机
US6789874B1 (en) * 2003-02-28 2004-09-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of cleaning nozzles in inkjet printhead
JP4261983B2 (ja) * 2003-05-22 2009-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US6776478B1 (en) * 2003-06-18 2004-08-1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nk source regulator for an inkjet printer
US7699449B2 (en) * 2003-06-20 2010-04-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JP2005096209A (ja) * 2003-09-24 2005-04-14 Olympus Corp インク流路の封止機構
US7500618B2 (en) * 2003-12-24 2009-03-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Valve device, pressure regulator, carriage,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alve device
JP4670642B2 (ja) * 2004-02-03 2011-04-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圧力制御弁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WO2005118300A1 (ja) * 2004-06-01 2005-12-15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供給装置、記録装置、インク供給方法、および記録方法
US7837306B2 (en) * 2005-11-29 2010-11-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Valve unit with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assembled in laminate body
JP2009023251A (ja) 2007-07-20 2009-02-0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862138B2 (en) * 2007-10-04 2011-01-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ow control in an ink pen
JP4880564B2 (ja) * 2007-10-18 2012-0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153628A1 (en) * 2007-12-18 2009-06-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282417B2 (ja) * 2008-03-07 2013-09-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430934B1 (ko) * 2008-04-29 2014-08-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와 잉크 유동 제어방법
JP5163286B2 (ja) * 2008-05-26 2013-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JP5073596B2 (ja) 2008-07-02 2012-1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26347A (zh) * 2008-08-19 2011-07-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脱泡机构及其制造方法
WO2010082310A1 (ja) * 2009-01-14 2010-07-22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の調圧弁
JP5257139B2 (ja) 2009-02-26 2013-08-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179B2 (ja) 2009-09-02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09822B2 (ja) 2009-12-07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81678B2 (ja) 2009-12-15 2014-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17381B2 (ja) * 2010-08-31 2015-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3353A (en) * 1996-09-23 1999-07-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Fail-safe, backup valve in a pressurized ink delivery apparatus
US20070115333A1 (en) * 2001-11-12 2007-05-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ing apparatus
US20040257413A1 (en) * 2003-06-18 2004-12-23 Anderson James D. Ink source regulator for an inkjet printer
CN1975224A (zh) * 2005-11-29 2007-06-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具备阀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US20080122902A1 (en) * 2006-11-29 2008-05-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080297568A1 (en) * 2007-05-30 2008-12-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 supply system and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15608A3 (en) 2012-08-15
CN102407671B (zh) 2014-12-10
US20120033020A1 (en) 2012-02-09
EP2415608B1 (en) 2013-01-30
JP5488314B2 (ja) 2014-05-14
EP2415608A2 (en) 2012-02-08
JP2012035425A (ja) 2012-02-23
US8657421B2 (en) 2014-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365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liquid discharge head unit
CN10240767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21340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40015905A1 (en) Printer configured for efficient air bubble removal
US9272523B2 (en) Printer configured for optimized printing
US571961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ulating replenishment ink flow to a print cartridge
CN103786439A (zh) 液体喷射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JP54450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002688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1780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30011668A1 (en) Ink container,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supplying method
CN10330299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150027B2 (en) Liquid supplying device, droplet discharg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82339B2 (ja)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86033A (ja) 流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12707A (ja) 背圧維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296644A (ja) インクタ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307959B2 (ja)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の回復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93765B2 (ja) 液体給排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2738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13082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14613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4879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76472A (ja) 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