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5609B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5609B
CN102405609B CN201080017396.0A CN201080017396A CN102405609B CN 102405609 B CN102405609 B CN 102405609B CN 201080017396 A CN201080017396 A CN 201080017396A CN 102405609 B CN102405609 B CN 1024056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reference signal
signal
feedback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73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5609A (zh
Inventor
示泽寿之
野上智造
山田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4107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353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05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5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6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us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6Co-operative diversity, e.g. using fixed or mobile stations as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4Joint weighting using error minimizing algorithms, e.g. 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 [MMSE], "cross-correlation" or matrix i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7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different delays betwee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7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spreading codes betwee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pace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2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77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2025/03802Signalling on the reverse channel
    • H04L2025/03808Transmission of equaliser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3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with extension to other symbols
    • H04L25/0232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with extension to other symbols by interpolation between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3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with extension to other symbols by interpolation between sounding signals by non-linear interpo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第2通信装置通过具备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和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在进行和未进行协作通信时均能生成适当的反馈信息,其中,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在利用来自第1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来测定与第1通信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状况时,测定包含由来自其他第1通信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的传输路径状况,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在利用来自第1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来测定与第1通信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状况时,抑制由来自其他第1通信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来进行测定。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基于2009年4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9-106251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例如LTE(Long Term Evolution;(第3代)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先进)、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互联接入)那样的移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将多个由基站(发送站、发送装置、eNodeB)覆盖的区配置成蜂窝状的蜂窝结构,能扩大通信区。另外,尽管通过在相邻的小区(扇区)间使用不同的频率,能使位于小区边缘区域的移动终端(接收站、移动台、移动终端装置200、UE(用户设备))不受干扰地进行通信,但存在与频率利用效率相关的课题。因此,通过在各自的小区(扇区)重复利用同一频率,能大幅度提高频率利用效率,但此时需要对位于小区边缘(小区端部)区域的移动终端的干扰的对策。 
其中,研究了通过在相邻小区间进行相互协作的小区间协作通信来减轻或抑制对小区边缘区域的移动终端的干扰的方式。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中,作为那样的方式,研究了CoMP(协作多点)传输方式等。另外,作为CoMP传输方式,研究了在小区间对相同或不同数据进行协作发送的联合处理(Joint Processing)、联合传输(Joint Transmission)、在小区间协作来进行调度或控制的协作调度/波束成形(Coordinated Scheduling/Beamforming)等。 
图21和图22表示从小区中心区域移动到小区端部区域的移动终端的一例。在图21中,移动终端M1位于基站B1的小区中心区域,与基站B1进行通信,并且正在向着基站B1和基站B2之间的小区边缘区域移动。 在图22中,该移动终端M1位于基站B1和基站B2之间的小区边缘区域,进行基站B1和基站B2之间的协作通信。如图21和图2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移动终端相对于基站的位置,该移动终端进行与单个基站之间的通信或者与多个基站之间的协作通信。 
另一方面,通过根据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传输路径状况,自适应地控制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MCS(调制编码方案))、空间复用数(层、秩)、预编码权重(预编码矩阵)等,能实现效率更高的数据传输。例如,能使用在非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方法。 
在例如考虑进行从基站向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的下行线路(下行链路)的情况下,为了进行那样的自适应控制,如图23所示,需要基于从基站B发送的基站固有的参考信号RS(Reference Signal)、导频信号、已知信号,在移动终端M中估计下行线路的传输路径状况,并通过进行从移动终端向基站的数据传输的上行线路(上行链路)来将CSI等反馈信息FI反馈到基站。 
在利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方式、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那样的多载波传输方式作为传输方式的情况下,能使用图24所示的使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的资源元散乱(疏散)的参考信号作为基站固有的参考信号。作为基于使用那样的参考信号而估计出的传输路径状况的反馈信息,能使用频率响应、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噪声功率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等表示传输路径状况的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传输路径状况信息))、对基站的推荐发送格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传播路径质量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ex;预编码矩阵索引)等。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Further Advancements for E-UTRA Physical Layer Aspects (Release X)、3GPP TR 36.814 V0.3.2 (2009-01)、2009年1月 
非专利文献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8)、3GPP TS 36.213 V8.5.0(2008-12)、2008年12月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在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来自各基站装置的参考信号来算出传输路径状况,例如,用反馈信息来指定对应该传输路径状况的调制方式、编码率,由此来进行自适应调制。然而,在进行协作通信时,以多个基站装置协作来发送信号,且与该协作发送的信号相关的传输路径状况成为与基于来自各基站装置的参考信号而算出的传输路径状况不同的传输路径状况。因此,存在现有技术的反馈信息在进行协作通信时成为不适当的内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能进行协作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进行和不进行协作通信时均能生成适当的反馈信息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至少两个第1通信装置、以及与所述第1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第2通信装置,所述第1通信装置具备:参考信号生成部,其生成参考信号;和无线发送部,其在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同时,将发送数据发送到所述第2通信装置,所述第2通信装置具备: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其在利用来自至少一个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来测定与所述一个第1通信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状况时,测定包含由来自其他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的传输路径状况;和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其在利用来自至少一个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来测定与所述一个第1通信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状况时,抑制由来自其他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来进行测定。 
(2)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上, 所述第1通信装置或者所述第2通信装置具备通信参数决定部,其决定在进行从所述第1通信装置向所述第2通信装置的发送时所使用的通信参数,所述通信参数决定部利用所述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或者所述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的测定结果,来决定通信参数。 
(3)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上,所述参考信号生成部基于预先决定的、在所述第1通信装置间不同的序列来生成参考信号,所述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通过对来自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进行利用了所述序列的解扩处理,来抑制由来自其他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 
(4)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上,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具有:一个第1通信装置和至少一个第2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第1通信方式、以及多个所述第1通信装置相互协作来与至少一个所述第2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第2通信方式,所述第1通信装置还具备通信方式选择部,其选择所述通信方式中的任一个,所述第2通信装置还具备通信方式切换部,其基于所述通信方式选择部选择的所述通信方式,来切换所述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和所述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 
(5)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当是一个所述第1通信装置和至少一个所述第2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方式时,所述通信方式切换部切换到所述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当是多个所述第1通信装置相互协作来与至少一个所述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通信的通信方式时,所述通信方式切换部切换到所述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 
(6)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上,所述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基于所述序列长度来进行所述解扩处理。 
(7)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上,所述参考信号生成部基于伪噪声序列来生成所述参考信号。 
(8)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上,所述第2通信装置还具备传播路径估计部,其基于所述参考信号来估计传播路径变动值,所述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基于所述传播路径变动值来决定进行解扩处理的所述参考信号的组合。 
(9)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上,所述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基于来自周边的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干扰功率来决定进行解扩处理的所述参考信号的组合。 
(10)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上,所述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对在频率方向上分散的所述参考信号进行组合来执行解扩处理。 
(11)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上,所述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对在时间方向上分散的所述参考信号进行组合来执行解扩处理。 
(12)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系统具备至少两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以及与该其他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具备: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其在利用来自至少一个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来测定与所述一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状况时,测定包含基于由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的传输路径状况;和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其在利用来自至少一个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来测定与所述一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状况时,抑制由来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来进行测定。 
(13)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系统具有至少两个第1通信装置、以及与所述第1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第2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第1过程,所述第1通信装置生成参考信号;第2过程,所述第1通信装置将发送数据与所述参考信号一起发送到所述第2通信装置;第3过程,所述第2通信装置在利用来自至少一个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来测定与所述一个第1通信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状况时,测定包含由来自其他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的传输路径状况;和第4过程,所述第2通信装置在利用来自至少一个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来测定与所述一个第1通信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状况时,抑制由来自其他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来进行测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能进行协作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进行和未进行协作通信时,均能生成适当的反馈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100a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3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在天线端口数为4时的参考信号的映射的图。 
图4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装置200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5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反馈信息生成部212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6A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参考信号和其映射的一例的图。 
图6B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参考信号和其映射的一例的图。 
图7A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参考信号和其映射的其他例的图。 
图7B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参考信号和其映射的其他例的图。 
图8是说明同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装置200的反馈信息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的天线端口分配的概要的图。 
图10A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参考信号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10B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参考信号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10C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参考信号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10D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参考信号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11A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在使序列循环移位后的参考信号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11B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在使序列循环移位后的参考信号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12A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在使序列循环移位后的参考信号配置的其他例的图。 
图12B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在使序列循环移位后的参考信号配置的其他例的图。 
图13A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在使序列循环移位后的参考信号配置的另一其他例的图。 
图13B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在使序列循环移位后的参考信号配置的另一其他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装置200a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15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反馈信息生成部212a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16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在生成反馈信息时进行解扩处理的单位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在时间变动大时进行解扩处理的单位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在频率变动大时进行解扩处理的单位的一例的图。 
图19是以与同实施方式中的相邻小区干扰对应的单位来进行解扩处理的例子的图。 
图20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参考信号和其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20B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参考信号和其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2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位于小区中心区域的移动终端的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从小区中心区域移动到小区端部区域的移动终端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说明现有技术的下行线路的自适应控制的图。 
图24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参考信号的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的概略图。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通信系统具备:基站装置100a、100b(也称作第1通信装置、小区、 发送点、发送天线群);与基站装置100a、100b进行通信的多个移动终端装置200(也称作第2通信装置、接收终端);以及连接基站装置100a、100b的网络300。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移动终端装置200位于基站装置100a的通信范围即小区C1、与基站装置100b的通信范围即小区C2重叠的区域。基站装置100a和基站装置100b具有相同的构成,因此以下仅说明基站装置100a的构成而省略基站装置100b的构成的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说明的是具有多个移动终端装置200的移动通信系统,但也可以是具有一个移动终端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100a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基站装置100a具备:编码部101a~101n、加扰部102a~102n、调制部103a~103n、层映射部104、预编码部105、资源元映射部106a~106m、OFDM信号生成部107a~107m、发送天线108a~108m、参考信号生成部114、接收天线110、接收信号处理部111、反馈信息处理部112、控制信息生成部113、控制部115、以及通信部116。此外,示出了编码部101a~101n、加扰部102a~102n、调制部103a~103n所具有的各自的构成元素的数目是并行发送的最大码字数,示出了资源元映射部106a~106m、OFDM信号生成部107a~107m、发送天线108a~108m所具有的各自的构成元素的数目是发送天线数。 
接收天线110通过上行线路来接收包含从移动终端装置200发送的反馈信息的数据信号。接收信号处理部111对于接收天线110接收的数据信号,进行OFDM解调处理、解调处理、解码处理等针对移动终端装置100为了发送而进行的发送处理的接收处理,来得到接收数据RD1和控制数据。接收信号处理部111将控制数据输出到反馈信息处理部112和控制部115。在此,接收数据RD1是指对移动终端装置200发送的发送数据的信号进行解调处理、解码处理等而得到的数据,控制数据是指用于控制基站装置100a、100b和移动台装置200之间的通信的数据。 
此外,在存在多个与该基站装置100a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200的情况下,作为上行线路(即从移动终端向基站的信号传输),可以利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OFDMA、时分多址接入、码分多址接入等中的任一种多址接入方式来进行用户复用。另外,在基站装置 100a中,针对反馈信息等控制数据,能使用各种方法来作为识别作为发送源的移动终端装置200的方法。 
例如,基站装置100a对各移动终端装置200指定在反馈信息的发送中使用的资源(以时间、频率、码元、空间区域等分割的用于信号传输的元素),移动终端装置200用该指定的资源来发送反馈信息。基站装置100a在接收反馈信息时,基于配置了该反馈信息的资源,能识别作为该反馈信息的发送源的移动终端装置100a。另外,按每个移动终端装置200在各自的反馈信息中添加固有的识别号,基站装置100a在接收反馈信息时,基于该识别信息,能识别作为该反馈信息的发送源的移动终端装置100a。 
反馈信息处理部112从所输入的控制数据中提取CSI、CQI、PMI、RI等反馈信息,并基于该反馈信息,对编码部101a~101n、调制部103a~103n、层映射部104、预编码部105、资源元映射部106a~106m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对向该移动终端装置200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各种自适应控制。 
在此,说明基于反馈信息的自适应控制的方法。首先,说明使用对基站装置100a指定推荐的发送格式(通信参数(CQI、PMI、RI))的信息作为反馈信息的情况。由于基站装置100a和移动终端装置200均对已知的发送格式进行索引化并保持,因此基站装置100a依照该发送格式而自适应控制。具体而言,CQI是表示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的信息,因此反馈信息处理部112依照CQI来分别控制编码部101a~101n(编码率)以及调制部103a~103n(调制方式)。 
由于PMI是表示与调制符号序列相乘的预编码序列的信息,因此反馈信息处理部112依照PMI来控制预编码部104。由于RI是表示层(秩)数的信息,因此反馈信息处理部112依照RI来控制层映射部104和生成码字的上层处理部(未图示)。另外,在还包含与到资源的映射相关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还能对资源元映射部106a~106m进行控制。 
接下来,说明使用表示传输路径状况的信息来作为反馈信息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反馈信息处理部112(通信参数决定部)基于表示传输路径状况的信息来决定发送格式(通信参数),能进行最优控制。例如,能基 于表示所反馈的传输路径状况的信息,按照使移动终端装置200在接收到来自基站装置100a的信号时的功率为最大或者在接收到来自基站装置100a和基站装置100b的信号时的功率为最大的方式来决定预编码矩阵(通信参数),并决定此时的最优的编码率和调制方式、层数,但该方法能使用各种方式。在此,作为表示传输路径状况的信息,能使用表示基于传输路径的各子载波的振幅、相位的偏移的频率响应、表示对前波的每延迟时间的复振幅的时间响应、信号对干扰/噪声功率比(SINR)等。 
控制部115(通信方式选择部)基于所输入的控制数据来决定是否生成用于该移动终端装置200与相邻小区进行协作通信的反馈信息(或者仅决定是否进行协作通信)。此外,还将协作通信称作第1通信方式,将不使用协作通信的通信称作第2通信方式。控制信息生成部113生成对上述控制部115所作的决定内容进行通知的通信方式控制信号,进而将生成的通信方式控制信号作为控制数据信号复用到后述的发送数据信号,且为了发送到该移动终端装置200而输出到资源元映射部106a~106m。 
在此,作为控制部115决定是否生成用于该移动终端装置200与相邻小区进行协作通信的反馈信息的方法,例如,能基于移动终端装置200包含在控制数据中进行反馈的相邻小区间的接收功率比或路径损耗的差等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的结果、在小于阈值时判定为生成的方法,或者进行越区切换控制的方法来决定。决定内容可以不仅针对是否进行协作通信,还针对进行怎样的通信方式的协作通信(例如,联合处理、联合传输等)来决定,并可以将表示已决定的通信方式的信号包含在通信方式控制信号中,还可以将对与已决定的通信方式对应的项目的反馈信息进行指定的信号包含在通信方式控制信号中。 
此外,将通信方式控制信号与其他控制数据信号复用来进行发送。另外,通信方式控制信号可以与后述的发送数据信号同样,在进行编码处理、加扰处理、调制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后进行发送。另外,通信方式控制信号能通过来自一根发送天线的发送、使用多根发送天线来进行发送分集的发送、使用多根发送天线来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等来进行发送。 
另外,控制部115能经由通信部116与网络300连接,并经由网络300与其他基站装置(例如基站装置100b等)进行通信。基站装置100a 的控制部115与基站装置100b进行通信,并取基站装置间的帧同步、符号同步,控制OFDM信号生成部107的信号输出定时。另外,例如在进行联合处理、联合传输时,基站装置100a的控制部115与基站装置100b进行通信,将从该基站装置100a发送的发送数据传递给基站装置100b,使该发送数据也从基站装置100b发送,或者,从基站装置100b接收从基站装置100b发送的发送数据,并使该发送数据输入到编码部101a~101n进行发送。由此,使这些从基站装置100a和基站装置100b发送的发送数据一致。 
对编码部101a~101n各自输入一个从未图示的基站装置100a的上层的处理装置输入的发送的码字(发送数据TD1a~TD1n、信息数据信号)。此外,对编码部101a~101n中的、并行发送码字的数目的编码部输入码字,而对其他编码部什么也不输入。编码部101a~101n各自通过Turbo码、卷积码、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等纠错码来对输入的码字进行编码,并输出到加扰部102a~102n中的对应的加扰部。该编码的编码率遵循反馈信息处理部112的指示。此外,在此,码字是发送数据的块集,可以是进行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等重传控制的处理单位,可以是进行纠错编码的处理单位,可以是进行检错编码的处理单位。 
加扰部102a~102n各自基于小区ID等按每个基站装置来生成不同的扰码,并对编码部101a~101n中的、与该加扰部对应的编码部所编码的信号使用生成的扰码来进行加扰处理。此外,在基站装置间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在基站装置间生成相同的扰码来进行加扰处理。 
调制部103a~103n分别利用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相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相移键控)、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等调制方式,对加扰部102a~102n中的、与该调制部对应的加扰部所进行加扰处理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处理。该调制处理中的调制方式遵循反馈信息处理部112的指示。 
层映射部104将各调制部103a~103n输出的信号映射到进行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等空间复用的层(秩)。例 如,当设码字数为2,且层数为4时,则考虑通过将各自的码字变换成两个并行信号来使层数为4等方法,但并不限于此。此外,层数也遵循反馈信息处理部112的指示。 
预编码部105对层映射部104输出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并变换成天线端口(发送天线)数的并行信号。在此,预编码处理能使用对从反馈信息处理部112指示的预编码矩阵乘以信号序列的处理、基于预先决定的预编码序列的处理、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环延迟分集)、SFBC(Spatial Frequency Block Code;空间频率块码)、STBC(Spatial Time Block Code;空间时间块码)、TSTD(Time Switched Transmission Diversity;时间切换发送分集)、FSTD(Frequency Switched Transmission Diversity;频率切换发送分集),但不限于此。 
参考信号生成部114生成在基站装置100a和移动终端装置200之间相互已知的参考信号并输出到资源元映射部106a~106m。此时,若参考信号对基站装置100a和移动终端装置200而言是已知的信号,则能使用任意的信号(序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其例,说明了从基于小区ID等的随机数生成的方法、以及生成基于伪噪声序列(伪随机序列、扩展码、PN(伪噪声)序列)的信号的方法,关于细节将后述。 
在此,伪噪声序列能使用M(最大长度)序列、Gold码、正交Gold码、Barker码、正交码序列(例如,Walsh码、OVSF(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Hadamard码)等,进而还可以使用对这些序列进行了循环移位的序列或循环扩展的序列。另外,可以利用计算机等来搜索自相关特性或互相关特性优良的序列,但不限于这些序列。 
资源元映射部106a~106m将预编码部105输出的发送数据信号、参考信号生成部114输出的参考信号、控制信息生成部113输出的控制数据信号映射到与它们分别对应的天线端口的资源元。作为一例,图3表示在天线端口数为4时的参考信号的映射。 
图3是说明到资源块的参考信号的配置的图。图3示出了将由在频率方向上12个子载波、以及时间方向上7个OFDM符号构成的资源块在时间方向上排列两个的情况。将1个OFDM符号中的各自的子载波也称作资源元。将资源块的时间方向的长度成为时隙长,并将在时间方向上连续 的两个资源块合起来的时间方向的长度称作子帧长。 
对图中填充过的资源元各自标注的数字表示配置了天线端口1~4的各自的参考信号。在图3中,针对在时间方向上排头的OFDM符号,从频率小的一方起,对第1个子载波的资源元配置天线端口1的参考信号,对第4个子载波的资源元配置天线端口2的参考信号,对第7个子载波的资源元配置天线端口1的参考信号,对第10个子载波的资源元配置天线端口2的参考信号。另外,针对从排头起的第2个OFDM符号,从频率小的一方起,对第1个子载波的资源元配置天线端口3的参考信号,对第4个子载波的资源元配置天线端口4的参考信号,对第7个子载波的资源元配置天线端口3的参考信号,对第10个子载波的资源元配置天线端口4的参考信号。 
同样,针对从排头起的第5个OFDM符号,对第1个子载波的资源元配置天线端口1的参考信号,对第4个子载波的资源元配置天线端口2的参考信号,对第7个子载波的资源元配置天线端口1的参考信号,对第10个子载波的资源元配置天线端口2的参考信号。 
针对从排头起的第8个OFDM符号,与第1个OFDM符号同样,针对第9个OFDM符号,与第1个OFDM符号同样,针对第12个OFDM符号,与第5个OFDM符号同样地配置参考信号。 
对时间、频率与映射到各自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元一致的、除此之外的天线端口中的资源元不分配任何信号而设置为零(空),由此在天线端口间使参考信号正交。此外,能改变资源块的OFDM符号数。例如,在添加长的保护间隔长的情况下,能将一个时隙的OFDM符号数设为6。此外,对映射了图中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元以外的资源元映射发送数据信号或者控制数据信号。 
在此,资源块根据通信系统使用的频带宽度(系统带宽)来改变数目。例如,根据频带宽度来在频率方向上使用6~110个资源块,进而,根据频率聚合,还可以将整系统带宽设为110个以上。例如,可以用100个物理资源块来构成分割了整个系统带宽的分量载波的每一个,并在分量载波间间杂保护间隔,从而通过5个分量载波,使整个系统带宽为500个物理资源块。若用带宽来对此进行表现,则例如能用20MHz来构成分量载波, 并在分量载波间间杂保护频带,从而通过5个分量载波,使整个系统带宽为100MHz。 
此时,对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中的参考信号分配基于伪噪声序列的信号,并对剩下的天线端口中的参考信号分配从基于小区ID的随机数生成的信号。细节将后述。另外,在各自的天线端口中,将发送数据信号或者控制数据信号映射到参考信号以外的资源元。 
回到图2,OFDM信号生成部107a~107m各自通过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等来对资源元映射部106a~106m中对应的资源元映射部所输出的频域的信号进行频率时间变换处理,从而变换成时域的信号。进而,通过对各自的OFDM符号的一部分进行循环扩展来添加保护间隔(循环前缀)。进一步地,OFDM信号生成部107a~107m各自将添加了保护间隔的信号从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并进行从基带到射频的变换处理,其后,从发送天线108a~108中对应的发送天线进行发送。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装置200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在图4中,移动终端装置200具备: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201a~201l、OFDM信号解调部202a~202l、资源元解映射部203a~203l、滤波部204、解预编码部205、层解映射部206、解调部207a~207n、解扰部208a~208n、解码部209a~209n、传播路径估计部210、控制信息接收部211、反馈信息生成部212、发送信号生成部213、以及发送天线214。此外,示出了接收天线201a~201l、OFDM信号解调部202a~202l、资源元解映射部203a~203l所具有的各自的构成元素的数目是接收天线数,示出了解调部207a~207n、解扰部208a~208n、解码部209a~209n所具有的各自的构成元素的数目是基站装置100a或者基站装置100b并行发送的最大码字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编码部101a~101n、加扰部102a~102n、调制部103a~103n、层映射部104、预编码部105、资源元映射部106a~106m、OFDM信号生成部107a~107m、发送天线108a~108m作为无线发送部发挥功能。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反馈信息生成部212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反馈信息生成部212具备通信方式切换部220、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 221、以及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2。 
移动终端装置200具备至少一个接收天线201a,接收天线201a~201l分别接收基站装置100a、100b发送的、通过传输路径(传送路径、信道)的信号。 
OFDM信号解调部202a~202l分别针对接收天线201a~201l中相对应的接收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从射频到基带信号的变换处理、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变换处理。OFDM信号解调部202a~202l进而在从通过该变换处理而得到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由基站装置100a或者基站装置100b添加的保护间隔后,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等来进行时间频率变换处理,从而变换成频域的信号。通过该变换而得到的频域的信号如以下的(1)式表示。 
[数1] 
R(k)=H(k)S(k)+N(k) …(1) 
R ( k ) = R 1 ( k ) . . . R N R T
S ( k ) = S 1 ( k ) . . . S N T T
N ( k ) = N 1 ( k ) . . . N N R T
在此,k表示子载波号,NT表示发送天线数,NR表示接收天线数,R(k)表示与各接收天线对应的接收信号,S(k)表示与各发送天线对应的发送信号,N(k)表示与各接收天线对应的噪声,H(k)表示与各接收天线以及各发送天线对应的频率响应,T表示转置矩阵。 
此外,在协作通信中联合处理/传输等从基站装置100a和100b以相同的定时来发送相同信号时,H(k)的元素例如成为对从基站装置100a的发送天线108a到移动终端装置200的接收天线201a的传输路径的频率响应、和从基站装置100b的发送天线108a到移动终端装置200的接收天线201a的传输路径的频率响应进行合成后的结果。在通过预编码等来对 发送的信号施加相位旋转时,H(k)的元素进一步还加上这些因素。 
资源元解映射部203a~203l对由基站装置100a、100b映射的发送数据信号、控制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进行解映射(分离),并分别将发送数据信号输出到滤波部204,将参考信号输出到反馈信息生成部212以及传播路径估计部210,将控制数据信号输出到控制信息接收部211。 
传播路径估计部210基于所输入的参考信号、和已知的参考信号之间的比较,来估计各自的资源元中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动(频率响应、传递函数),由此来进行传播路径估计。此外,未映射参考信号的资源元对映射了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的传播路径估计结果在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上插值,来进行传播路径估计。作为插值方法,能使用线性插值、抛物线插值、多项式插值、拉格朗日插值、样条插值、FFT插值、最小均方误差(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stimation))插值等各种方法。另外,此时,能进行相对于各自的发送天线201a~201l的接收天线108a~108m的每一个的传播路径估计。 
滤波部204对资源元解映射部203a~203l输出的接收天线201a~201l的每一个的数据信号,利用传播路路径估计部210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来进行传播路径补偿,并检测发送信号S(k)。作为检测方法,能使用ZF(迫零)准则或MMSE准则的方法等。例如,若将在ZF准则或者MMSE准则的检测中使用的加权系数分别设为MZF或者MMMSE,则它们的加权系数由以下的(2)、(3)式表示。 
[数2] 
M ZF ( k ) = H ^ H ( k ) ( H ^ ( k ) H ^ H ( k ) ) - 1 . . . ( 2 )
M MMSE ( k ) = H ^ H ( k ) ( H ^ ( k ) H ^ H ( k ) + σ ^ 2 I N R ) - 1 . . . ( 3 )
在此,H^(k)表示估计出的频率响应,H^H(k)表示H^(k)的复共轭转置矩阵,-1表示逆矩阵,σ^2表示噪声功率,INR表示NR×NR的单位矩阵。 
使用这些加权系数M(k)的任一个来估计发送天线108a~108m的每一个的发送数据信号。若将估计出的发送数据信号设为S^(k),则 能用以下的(4)式来检测。 
[数3] 
S ^ ( k ) = M ( k ) R ( k ) . . . ( 4 )
解预编码部205对滤波部204检测出的发送数据信号实施将由基站装置100a、100b进行的预编码处理还原的处理。此外,在用基站装置100a、100b来进行使用了CDD的预编码处理的情况下,预编码部205可以不进行对CDD的处理。 
层解映射部206对每层的信号进行解映射处理以解映射为各自的码字。解调部207a~207n分别对任一个码字建立对应,并输入该码字的信号。解调部207a~207n分别对输入的信号进行与基站装置100a、100b中的作为发送源的基站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对应的解调。解扰部208a~208n分别对与解调部207a~207n中的对应的解调部所作的解调结果进行与基站装置100a、100b所使用的扰码对应的解扰处理。解码部209a~209n进行与基站装置100a、100b所使用的编码方法对应的纠错解码处理,并检测接收数据RD2a~RD2n来向未图示的移动终端装置200的上层的处理装置进行输出。 
另一方面,控制信息接收部211接受资源元解映射部203a~203l中的至少一个所输出的控制数据信号,并从收到的控制数据信号中提取通信方式控制信号。控制信息接收部211依照该提取出的通信方式控制信号,对反馈信息生成部212输出表示是否生成用于该移动终端装置200与相邻小区进行协作通信的反馈信息的信号。另外,控制信息接收部211依照控制数据信号所指定的、在基站装置100a、100b发送发送数据信号时所使用的编码率、调制方式、预编码矩阵、秩数等通信参数,来控制解码部209a~209n、解调部207a~207n、解预编码部205、滤波部204。 
反馈信息生成部212(通信参数决定部)基于资源元解映射部203a~203l输出的参考信号来生成反馈信息。作为生成反馈信息的方法,能使用如下方法:利用资源元解映射部203a~303l输出的参考信号来测定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噪声功率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功率比(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ower Ratio))、接收信号功率对噪声功率比(SNR(Signal to Noise power  Ratio))、路径损耗等。另外,作为生成反馈信息的单位,能在频率方向(例如,按各子载波、各资源元、各资源块、各个由多个资源块构成的子带)、时间方向(例如,按各OFDM符号、各子帧、各时隙、各无线帧等)、空间方向(例如,按各天线端口、各发送天线、各接收天线等)等上进行划分,进而还能对它们进行组合。 
在此,作为反馈信息,如在基于反馈信息的自适应控制的方法中所说明的那样,作为反馈信息,可以使用指定了推荐的发送格式的信息,也可以使用表示传输路径状况的信息。在使用指定了推荐的发送格式的信息的情况下,作为反馈信息,能使用在基站装置100a、100b的预编码部105进行的预编码处理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信息(例如PMI等)、在基站装置100a、100b的编码部101a~101n以及调制部103a~103n中进行的编码处理以及在调制处理中使用的MCS信息(例如,指定编码率和调制方式的CQI等)、基站装置100a、100b的层映射部104映射的层数信息(例如RI等)。另外,在使用表示传输路径状况的信息的情况下,作为反馈信息,能使用由移动终端装置200测定的传输路径状况中的、例如SINR等表示传输路径质量的信息。 
此时,反馈信息生成部212依照控制信息接收部211所提取出的通信方式控制信号CC来生成反馈信息FI。首先,对图5的通信方式切换部220输入控制信息接收部211所输出的通信方式控制信号CC。通信方式切换部220基于该通信方式控制信号CC来选择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1和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2中的任一个,并对选择出的那一个输出从资源元解映射部203a~203l输入的参考信号RS。在此,在通信方式控制信号CC表示不生成用于与相邻小区进行协作通信的反馈信息时,通信方式切换部220选择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1。另外,在通信方式控制信号CC表示生成用于与相邻小区进行协作通信的反馈信息时,通信方式切换部220选择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2。 
在选择了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1的情况下,即不生成用于与相邻小区进行协作通信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对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1输入参考信号RS,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1将各自的参考信号RS作为独立的信号来测定传输路径状况,并生成反馈信息FI。即,第1 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1测定包含由于来自其他基站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的传输路径状况。此外,在此,传输路径状况是表示振幅或相位的变动的频率响应等传播路径响应、信号对噪声比(SN比)、信号对干扰噪声功率比(SINR)等传播路径质量等信息。 
另外,在选择了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2的情况下,即生成用于与相邻小区进行协作通信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对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2输入参考信号RS,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2在对参考信号RS进行解扩处理后,测定传输路径状况,并生成反馈信息。即,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2抑制由于来自其他基站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来进行测定。关于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2进行的反馈信息FI生成的细节将后述。此外,例如,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1使用参考信号RS来算出表示传输路径质量的信号对噪声比(SN比),并将其设为反馈信息FI。 
此外,解扩处理是指,用例如生成反馈信息的单位来对在基站装置100a、100b以及移动台装置200之间彼此为已知的任意的信号即参考信号取自相关的处理。另外,还能对任意的信号(例如通过随机数等而生成的信号)取自相关值。此外,优选地,参考信号能基于伪噪声序列来生成。这是因为这样生成的参考信号的自相关值更好。此外,生成反馈信息的单位和进行解扩处理的单位可以不同。 
发送信号生成部213为了将反馈信息生成部212输出的反馈信息FI发送(反馈)到基站装置100a、100b,将反馈信息FI与发送数据TD2一起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OFDM信号生成处理等,来生成发送信号。 
发送天线214通过上行线路将包含发送信号生成部213生成的反馈信息的发送信号发送到基站装置100a、100b。此外,反馈信息根据移动终端装置200的处于服务区中的状况,可以对基站装置100a、100b中的一个进行发送,也可以对两者进行发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参考信号的生成和映射的例子,说明了基站装置100a、100b中的参考信号生成部114进行的基于伪噪声序列的参考信号的生成、以及资源元映射部106a~106m进行的在时间方向上连续的两 个资源块各自生成的参考信号的映射。 
图6A、图6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参考信号和其映射的一例的图。在该图中,示出了基于伪噪声序列来生成分配给图3所示的4个天线端口中的天线端口1的参考信号(8码片(比特))的情况。此外,在此仅关注天线端口1的参考信号,而对配置了图3所示的天线端口2~4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元填充斜阴影线。 
在此,说明了使用M序列那样的自相关特性好的序列(即,在进行解扩时,在序列同步的情况下,得到尖锐的(高的)相关值(峰值),在序列失步的情况下,得到非常低的相关值的序列)来作为伪噪声序列的情况。此外,8码片的序列a~h在a的位置得到尖锐的相关值。即,序列“a,b,c,d,e,f,g,h”和序列“a,b,c,d,e,f,g,h”之间的相关值成为最大值,而例如序列“a,b,c,d,e,f,g,h”和序列“h,a,b,c,d,e,f,g”之间的相关值成为比先前的最大值充分小的值。 
为此,在相邻小区间(基站装置100a和基站装置100b),将使该8码片的序列a~h循环移位后的序列设为参考信号。通过循环移位,能使得到尖锐的相关值的位置按每个小区而不同。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100a和基站装置100b的资源元映射部106a与对参考信号进行映射的资源元相同。 
基站装置100a的参考信号生成部114生成使基于伪噪声序列的信号即作为伪噪声序列的序列a~h移位0码片后的信号“a,b,c,d,e,f,g,h”,作为用于天线端口1的参考信号。基站装置100a的资源元映射部106a如图6A所示,从码片a起依次对生成的参考信号进行映射。 
另外,基站装置100b的参考信号生成部114生成使基于伪噪声序列的信号即作为伪噪声序列的序列a~h移位1码片后的信号“h,a,b,c,d,e,f,g”,作为用于天线端口1的参考信号。基站装置100b的资源元映射部106a如图6B所示,从码片h起依次对生成的参考信号进行映射。 
接下来,说明通过像图6A、图6B那样映射而得到的效果。首先,为了与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比较,考虑进行与基站装置100a和基站装置100b的协作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200基于独立使用参考信号而估计出的 传输路径状况来生成针对基站装置100a、100b各个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作为使用的参考信号,各自的基站装置(小区)基于根据识别基站装置(小区)的固有的ID号等而生成的随机数,在独立使用各自的参考信号来进行估计的情况下,在相邻小区间彼此成为干扰,并在尤其位于小区边缘区域的移动终端装置200中,基于在该小区干扰大的状况下估计出的传输路径状况,生成反馈信息。 
进而,在位于小区边缘区域的移动终端装置200想要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协作通信的方法来生成对想要进行协作通信的各基站装置100a、100b的反馈信息。然而,在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协作通信情况下的数据传输中,其小区间干扰被抑制或减少。为此,对于为了反馈信息而估计出的传输路径状况是小区间干扰大的状况这一情形,这与实际进行协作通信的小区间干扰被抑制或减少的状况有很大不同。其结果是,若像这样独立使用参考信号来进行估计,则无法得到用于进行协作通信的最优反馈信息。 
作为解决这样课题的方法,考虑按照在相邻小区间彼此不冲突的方式(不要使频率、时间均一致)来设置用于协作通信的专用的参考信号,且使位于相互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元为零(空)。通过这样,由于参考信号在相邻小区间成为彼此正交的状态,因此在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能以排除了小区间干扰的状态来估计传输路径状况,生成用于协作通信的最优反馈信息。然而,在这样的方法中,配置参考信号的资源元变多,能配置发送数据信号的资源元减少,因此存在传输效率下降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通过像图6A、图6B那样对参考信号进行映射来同时接收来自基站装置100a和基站装置100b的参考信号,在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通过进行解扩,由于根据来自各基站装置的参考信号而得到的峰值的位置不同,因此能在不为了相邻小区间彼此不冲突而使位于彼此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元为零(空)的前提下,即不降低传输效率的前提下抑制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能生成用于进行协作通信的最优反馈信息。 
进而,在移动终端装置200不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对于基于伪噪 声序列的参考信号,与现有技术同样,独立地使用各参考信号,由此能在不增加新的处理等前提下来生成在不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的最优反馈信息。另外,在移动终端装置200不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为了测定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功率,能在不需要测定相邻小区全部的参考信号,进而不将这些控制数据等新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200的前提下实现。另外,在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和移动终端装置200不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能在不改变参考信号的结构、不增加参考信号占资源整体的比例(开销)的前提下实现。 
此外,在图6A、图6B的说明中,尽管说明了使M序列那样的自相关特性好的序列在相邻小区间彼此移位正交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还能使用Hadamard码那样的互相关特性好的序列。此外,在此情况下,使基于伪噪声序列的参考信号在相邻小区间不循环移位,而使其在相邻小区间正交。能使用各种方法来实现该正交。例如,能使用位于基站装置100a、100b的上位位置的控制站进行分配的方法、基站之间通过对X2接口等控制信号进行通信的线路或者无线来相互协作的方法、利用小区ID等参数来以预先决定的方法由各自的基站装置100a、100b来进行生成的方法等。在此,X2接口是指用于以下的线路(信道、传输路径):用有线线路来在位于相邻或周边的基站之间进行连接,并通过该有线线路来对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等彼此进行通信。 
此外,基站装置100a或者基站装置100b可以对移动终端装置200通知用到的伪噪声序列、用到的参考信号、移位数、预先规定的参考信号的索引(编号)等。另外,移动终端装置200可以使用从基站装置100a、100b通知的小区ID等参数来指定伪噪声序列、移位数。 
此外,在该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对该移动终端装置200发送控制数据信号的基站装置、以及该移动终端装置200发送反馈信息的基站装置也可以是例如锚小区那样的进行协作通信的基站装置100a、100b的任一个。另外,在该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对该移动终端装置200发送控制数据信号的基站装置、以及该移动终端装置200发送反馈信息的基站装置也可以是进行协作通信的全部基站装置100a、100b。 
在图6A、图6B中,尽管说明了对基站装置100a和基站装置100b中的参考信号进行映射的资源元相同的情况,但对于像如图7A、图7B所示的其他例子那样在基站装置100a、基站装置100b中映射参考信号的资源元通过小区ID等参数移位的情况,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图7A、图7B示出了,在基站装置100b中,与基站装置100a比较,将映射参考信号的资源元在频率方向上移位1载波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也与在图6A、图6B中说明的情况同样地进行映射。此时,在移动终端装置200中,尽管各自的参考信号彼此不正交,但能例如通过移动终端装置200使用自相关特性尖锐的序列作为伪噪声序列进行解扩,能彼此大幅度减少其他小区干扰,能生成用于进行协作通信的最优反馈信息。 
图8是说明本发明中的移动终端装置200的反馈信息生成处理的流程图。移动终端装置200从基站装置100a或者基站装置100b接收通信方式控制信号,作为控制数据信号的一部分。此外,尽管在此基站装置100a或者基站装置100b将该通信方式控制信号作为控制数据信号的一部分与发送数据信号复用来进行发送,但也可以使用上层的信号(RRC信令(无线资源控制信号))或由广播信道通知的系统信息)来进行发送。移动终端装置200在接收到通信方式控制信号后,以根据通知方式控制信号而指定的方式来开始反馈信息的生成。 
在步骤S1中,移动终端装置200接收至少一个基站装置发送的下行信号。在步骤S2中,基于通信方式控制信号,判定是生成用于该移动终端装置200与相邻小区进行协作通信的反馈信息,还是生成用于进行与服务小区之间的通信的反馈信息。在判定为生成用于该移动终端装置200与相邻小区进行协作通信的反馈信息时,转移到步骤S3,移动终端装置200对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解扩,并转移到步骤S4。 
另一方面,在步骤S2中,在判定为生成用于进行与服务小区之间的通信的反馈信息时,转移到步骤S4。在步骤S4中,在生成用于该移动终端装置200与相邻小区进行协作通信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即若进行步骤S3的解扩处理,则使用经解扩处理后的参考信号来生成反馈信息。另一方面,在生成用于该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与服务小区之间的通信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在生成与相邻小区进行协作通信以外的反馈信息的情况 下),即若不进行步骤S3的解扩处理,则将参考信号直接用作独立的信号来生成反馈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S5中,生成用于将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到至少一个基站装置的上行信号。上行信号的格式在反馈信息的设定时进行设定。上行信号的格式规定发送反馈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或者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资源或反馈周期、RI、PMI、CQI的比特串等。在步骤S6中,发送生成的上行信号。与反馈信息发送的定时一致地周期或非周期地进行反馈信息的生成。若从基站装置中断反馈信息的设定,则结束用于生成移动终端装置200的反馈信息的流程。 
进而,针对在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解扩处理的情况下,反馈信息生成部212进行的反馈信息生成的详细过程进行说明。 
基站装置100a对移动终端装置200通知要进行协作通信的小区的集合,即要进行解扩处理的小区的集合。在小区的集合的信息中,包含有小区数、各小区ID、各小区的伪噪声序列。此外,小区的伪噪声序列还能根据小区ID等来预先决定。基站装置100a为了决定要进行该协作通信的小区的集合,利用从移动终端装置200取得的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在通知了要进行解扩处理的小区的集合后,移动终端装置200的反馈信息生成部212对从各自的小区发送的参考信号进行解扩处理。 
首先,说明反馈信息生成部212求取基于SINR的CQI、PMI、RI来作为反馈信息的过程。此外,CQI以及PMI各自能预先规定为多种类型的模式(索引化),并选择最接近其模式的模式。CQI的决定按以下方式来进行。为了决定CQI,预先规定对SINR满足需要质量(误码率等)的CQI(编码率和调制方式的组合)的查询表。反馈信息生成部212根据进行解扩处理的结果来求取在进行协作通信时的SINR,并根据查询表来决定与该SINR对应的CQI。 
RI的决定按以下方式进行。在决定RI的情况下,基于对SINR满足需要质量的层数来决定。另外,可以同时考虑CQI和RI,例如预先规定对SINR满足需要质量(误码率等)的CQI和RI的组合的查询表,并参照该查询表来决定,以使得满足需要质量。PMI的决定按以下方式进行。在决定PMI的情况下,使用进行了解扩处理后的结果来决定使接收功率 最大那样的预编码序列。此外,在决定CQI和RI时,可以首先决定PMI,然后基于考虑了该PMI的传输路径来决定CQI和RI。此外,上述反馈信息生成的顺序不限于此。 
进而,在发送CSI作为反馈信息的情况下,根据进行了解扩处理后的结果,来求取对于各自的发送天线端口的接收天线端口中的传输路径状况(振幅/相位变动值、频率响应)。此外,能对基于CSI的反馈信息使用各种压缩方法来进行压缩处理,从而削减反馈信息量。例如,还能将在时间方向或者频率方向上连续的传输路径状况的差分设为反馈信息。另外,还能按每个预先决定了带宽的子带来求取该反馈信息。 
在此,作为反馈信息的生成的基础的信道状态的生成有以下两种方法。在第1方法即求取综合的SINR和基于综合的SINR的CQI、PMI、RI的方法中,移动终端装置200对进行解扩处理而得到的各小区的参考信号进行合成,并基于一个合成的参考信号来进行信道状态的测定,且进行所合成的信道状态的反馈、或者基于所合成的信道状态的CQI、PMI、RI的反馈。 
在第2方法即求取各自基站中的SINR和基于该各自基站中的SINR的CQI、PMI、RI的方法中,移动终端装置200对进行解扩处理而得到的各小区的参考信号的每一个的信道状态(传输路径状况)进行测定,并进行需要的小区量的信道状态的反馈。在此,信道状态能用针对某资源的每一个(例如资源元或资源块)的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变动值来表现。移动终端装置200可以根据进行的协作通信而具备第1方法和第2方法中的任一种,也可以具备第1方法和第2方法两者,并且可以通过从基站指定的方法来进行反馈。 
在此,说明期望对协作通信的各方式(联合传输/处理、协作调度/波束成形)被通知的反馈信息的例子。在联合传输/处理中,进行协作通信的基站装置100a、100b共享对移动终端装置200发送的发送数据信号(码字)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对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协作发送(包括来自进行协作通信的基站的同时发送、在进行协作通信的基站间动态切换的发送)。在协作调度/波束成形中,尽管在进行协作通信的基站装置100a、100b间不共享对移动终端装置200的发送数据信号(码字)而从一个基站装置(锚基站、服务基站)对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发送,但共享与进行协作通信的基站装置100a、100b间的干扰或波束相关的信息。 
在联合传输/处理中,在进行协作通信的基站装置100a、100b间发送相同的发送数据信号(码字)且进行空间频率块编码(SFBC)等进行相同的预编码处理的情况下,利用所述第1方法来生成反馈信息。即,由于基站装置100a、100b发送相同的信号,因此移动终端装置200的反馈信息生成部212基于在对来自基站装置100a的传播路径、和来自基站装置100b的传播路径进行了合成的状态下的SINR,选择满足期望的质量(误码率)的编码率、自适应方式、秩数、块码等预编码。 
另外,在进行协作通信的基站装置100a、100b间发送同一发送数据信号(码字),且在基站装置100a、100b间给予相位差等在各基站装置100a、100b独立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2方法来生成PMI,并使用所述第1方法来生成除此之外的反馈信息。另外,在进行协作通信的基站间发送(即在基站间的空间复用(MIMO)发送)不同的发送数据信号(码字)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2方法来生成反馈信息。 
在协作调度/波束成形的情况下,尽管仅生成对锚基站(例如基站装置100a)的反馈信息,但作为干扰信号来估计来自此时进行协作通信的其他基站装置(例如基站装置100b)的信号,并考虑该干扰信号来生成反馈信息。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发明,在移动终端装置200移动到位于小区中心区域或者小区端部区域中的一个的情况下,切换用于与单个基站装置100a之间的通信或者基于多个基站装置100a、100b的协作通信的反馈信息的生成方法,也总能生成适当的反馈信息。 
此外,尽管示出了使对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进行映射的资源元全部使用基于伪噪声序列的信号的情况,但也可以仅使该资源元中的一部分使用基于伪噪声序列的信号。例如,可以对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中的参考信号分配基于伪噪声序列的信号,并对剩下的天线端口中的参考信号分配根据基于小区ID的随机数而生成的信号。 
此外,尽管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天线端口数为4的情况,但只要是1个或者1个以上的天线端口数,就能够应用本发明。 
此外,尽管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基于小区ID等来使对参考信号进行映射的资源元的位置在相邻小区间移位的情况,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在全部小区或者有效CoMP集那样进行协作通信的多个小区间固定其位置。 
此外,尽管示出了对全部的资源块配置参考信号的情况,但也可以仅对一部分资源块进行配置。 
此外,作为使基于伪噪声序列的参考信号正交的小区的组合的单位,能使用RRE(远程无线设备)或RRH(远程无线电头)、独立天线等的基站通过光纤等有线来进行控制的单位、中继器等的基站通过无线来进行控制的单位、有效CoMP集(Active CoMP set)那样的由进行协作通信的多个基站构成的单位、对参考信号进行映射的资源元的单位等。 
此外,能利用伪噪声序列的种类、得到自相关特性的峰值的位置等,来进行用于进行通信的各种识别或各种控制等。 
此外,基站装置100a、100b用到的伪噪声序列的序列长和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解扩处理的序列长可以不同。 
此外,尽管在以上的说明中,为了生成反馈信息而进行了对参考信号的解扩处理,但还可以将该解扩处理结果用到用于解调发送数据信号的传播路径估计中。 
此外,尽管在以上说明中说明了在多个基站装置100a、100b间协作来与至少一个移动台装置200进行通信的情况,但进行协作的基站装置包括各种方式。例如,在进行物理上独立的基站装置间的协作通信、在采取扇区结构的一个基站装置中的扇区间的协作通信、与通过光纤等有线来与基站装置连接的发送装置(例如RRE或RRH等)之间的协作通信、与使用中继技术通过无线与基站装置连接的发送装置(例如中继站或转发站)之间的协作通信的情况下,也能应用本发明,进而还可以对它们组合来进行协作通信。另外,这些发送装置在具有多个发送天线(天线端口)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中一部分的发送天线来进行通信。另外,可以在这些发送装置中,在多个天线端口间进行协作来与至少一个移动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此外,尽管在以上说明中说明了在多个发送装置间进行协作来与至少 一个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通信,进而在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进行解扩处理,在移动终端装置200不进行协作通信而与单个发送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不进行解扩处理来生成反馈信息的方法,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进行协作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解扩处理,而在进行MIMO(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情况下,不进行解扩处理而生成反馈信息。 
另外,在移动终端装置200同时接收来自多个基站装置100a、100b的参考信号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通过对来自各基站装置100a、100b的参考信号进行解扩,能在抑制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的同时测定各基站装置100a、100b所得到的信号功率(信号振幅),能估计用于根据各基站装置100a、100b所得到的信号功率(信号振幅)来进行协作通信的最优反馈信息(综合的SINR和基于综合的SINR的CQI、PMI、RI、各基站中的SINR和基于各基站中的SINR的CQI、PMI、RI等)。 
另外,在移动终端装置200不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参考从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100a(本基站、本小区、服务小区)发送的参考信号,对本基站进行解扩,由此能在抑制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的同时测定本基站所得到的信号功率(信号振幅),而且由于在参考信号的码片各自包含来自相邻基站的干扰成分,因此能参考映射了参考信号的资源元(来自本基站的参考信号振幅和接收信号之间的差分的平方模)来得到平均干扰信号功率,能生成最优反馈信息(SINR或基于SINR的CQI、PMI、RI等)。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尽管基站控制了是否生成用于移动终端装置200与相邻小区进行协作通信的反馈信息,但也可以由移动终端装置200来控制该切换。 
(第2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相同的基站装置100a、100b以及移动终端装置200,但基站装置100a中的资源元映射部106a~106m中与天线端口5~8对应的资源元映射部的映射方法不同。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说明基站装置100a、100b相对于对 仅与该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支持的天线端口P1a~P4a、P1b~P4b进一步追加天线端口的情况。追加的天线端口P5a~P8a、P5b~P8b同时考虑移动终端装置200仅与该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以及进行与相邻的基站装置之间的协作通信的情况来进行支持。 
在此,针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到的、基站装置100a、100b中的参考信号生成部114基于伪噪声序列的参考信号的生成以及资源元映射部106a~106m在时间方向上连续的每两个资源块中生成的参考信号的映射进行说明。 
特别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一个子帧中配置天线端口P5a~P8a、P5b~P8b的参考信号中的任一个,进而在时间方向(每子帧)上周期性地进行配置的情况。 
图10A至图10D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参考信号配置的例子的图。在该图中,表示了如下情况:基于伪噪声序列来生成分配给新追加的天线端口P5a~P8a、P5b~P8b的参考信号(4码片(比特)),并将它们的参考信号分别配置到第n~(n+3)子帧。在第n子帧(图10A)中,对第4个OFDM符号的第1个子载波和第7个子载波、第11个OFDM符号的第4个子载波和第10个子载波配置有天线端口5的参考信号。在第n+1子帧(图10B)中,对在第n子帧中配置了天线端口5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元配置有天线端口6的参考信号。同样,在第n+2子帧(图10C)中,对同样的资源元配置有天线端口7的参考信号,在第n+3子帧(图10D)中,对同样的资源元配置有天线端口8的参考信号。即,各自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以4子帧的周期来进行配置。 
在此,说明了使用M序列那样的自相关特性好的序列来作为伪噪声序列的情况。在相邻小区间,如图11A、图11B、图12A、图12B、图13A、图13B所示那样,能利用使该序列循环移位后的序列来作为参考信号。在这些图中,示出了在基站装置100a以及基站装置100b中关注天线端口P5a、P5b来进行了映射的情况。在图11A、图11B、图12A、图12B中,与天线端口P1a~P4a、P1b~P4b同样,基于小区ID等来决定对天线端口P5a~P8a、P5b~P8b的参考信号进行映射的资源元。 
另外,在图13A、图13B中,与对天线端口P1a~P4a、P1b~P4b的 参考信号进行映射的资源元无关,在相邻小区间固定有对天线端口P5a~P8a、P5b~P8b的参考信号进行映射的资源元。此外,即使在如图13A、图13B所示那样在相邻小区间固定的情况下,也能以进行协作通信的小区的单位(群聚、有效CoMP集)来移位。 
如图10A至图10D所示,通过对参考信号进行映射,同时接收来自多个基站装置100a、100b的参考信号,在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通过进行解扩,由于各基站装置100a、100b的参考信号得到的峰值的位置彼此不同且正交,因此,能抑制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能生成用于进行协作通信的最优反馈信息。进而,在移动终端装置200不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对于基于伪噪声序列的参考信号,与现有技术同样,通过独立使用各参考信号,能在不增加新的处理等前提下,生成考虑了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功率的最优反馈信息。 
另外,在移动终端装置200不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不需要为了测定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功率而测定相邻小区全部的参考信号,进而能不新通知移动终端装置200这些控制信息等来进行实现。另外,在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和移动终端装置200不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能不改变参考信号的结构,不增加参考信号占资源整体的比例(开销)而实现。 
此外,尽管示出了使对新追加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进行映射的资源元全部使用基于伪噪声序列的信号的情况,但也可以使该资源元的一部分使用基于伪噪声序列的信号。例如,能对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中的参考信号分配基于伪噪声序列的信号,并对剩下的天线端口中的参考信号分配根据基于小区ID的随机数而生成的信号。 
此外,尽管示出了使映射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元全部使用基于伪噪声序列的信号的情况,但也可以使该资源元的其中一部分使用基于伪噪声序列的信号。 
此外,在以上说明中,尽管说明了新追加的天线端口数为4的情况,但只要新追加的天线端口数为1以上,就能应用本发明。 
此外,在以上说明中,尽管说明了存在天线端口P1a~P4a、P1b~P4b的参考信号的情况,但也可以没有。 
此外,尽管示出了对全部资源块配置参考信号的情况,但也可以仅对一部分资源块配置参考信号。 
此外,尽管在以上说明中说明了相对于4个天线端口P1a~P4a、P1b~P4b进一步追加了4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相对于两个天线端口新追加6个天线端口,还可以新追加8个天线端口。 
(第3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相同的基站装置100a、100b以及移动终端装置200a。移动终端装置200a仅其反馈信息生成部212a与移动终端装置200不同。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装置200a的构成的概略框图。移动终端装置200a具备:接收天线201a~201l、OFDM信号解调部202a~202l、资源元解映射部203a~203l、滤波部204、解预编码部205、层解映射部206、解调部207a~207n、解扰部208a~208n、解码部209a~209n、传播路径估计部210、控制信息接收部211、反馈信息生成部212a、发送信号生成部213、以及发送天线部214。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反馈信息生成部212a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反馈信息生成部212a具备:通信方式切换部220、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1、以及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2a。 
传播路径估计部210基于资源元解映射部203a~203l输出的参考信号来进行传播路径估计,并不仅将传播路径估计值PE输出到滤波部204,还输出到反馈信息生成部212a。 
反馈信息生成部212a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反馈信息生成部212同样,通信方式切换部220基于通信方式控制信号CC来切换通信方式,并将资源元解映射部203a~203l输出的参考信号RS输出到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1和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2a中的一个。在选择了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1的情况下,即不生成用于与相邻小区进行协作通信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将各参考信号作为独立的信号来测定传输路径状况,从而生成反馈信息FI。另外,在选择了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2a的 情况下,即生成用于与相邻小区进行协作通信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在对参考信号进行解扩处理后,测定传输路径状况来生成反馈信息FI。在此,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在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2a中,基于从传播路径估计部210输入的传播路径估计值PE,来控制在生成反馈信息时进行解扩处理的单位。 
图16是表示在生成反馈信息时进行解扩处理的单位的一例的图。图16示出了在频率方向上两个,在时间方向上4个资源块,示出了对基于随机数而生成的参考信号(a~p)进行了映射的情况。参考信号(a~p)按照a~p的顺序配置于第3个OFDM符号的第1个、第7个、第13个、第19个子载波、以及第10个OFDM符号的第4个、第10个、第16个、第22个子载波、以及第17个OFDM符号的第1个、第7个、第13个、第19个子载波、以及第24个OFDM符号的第4个、第10个、第16个、第22个子载波。另外,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示出了关注天线端口5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装置200a中,基于传播路径估计部210算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来进行解扩处理。 
例如,在为时间变动大的传播路径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进行标注了符号T1的虚线所包围的参考信号“a、b、c、d”、标注了符号T2的虚线所包围的参考信号“e、f、g、h”、标注了符号T3的虚线所包围的参考信号“i、j、k、l”、以及标注了符号T4的虚线所包围的参考信号“m、n、o、l、p”各自的每4个码片一组的解扩处理。由此,既能抑制时间变动带来的影响,又能减少相邻小区干扰,在移动终端装置200a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能生成适当的反馈信息。此外,接收到传播路径估计部210进行传播路径估计后的结果的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2a例如基于传播路径估计值的时间变动是否大于预先决定的阈值,来进行是否为时间变动大的传播路径的判定。 
另外,在为频率变动大的传播路径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进行标注了符号F1的虚线所包围的参考信号“a、e、i、m”、标注了符号F2的虚线所包围的参考信号“b、f、j、n”、标注了符号F3的虚线所包围的参考信号“c、g、k、o”、以及标注了符号F4的虚线所包围的参考信号“d、h、l、p”各自的每4个码片一组的解扩处理,由此,既能抑制时 间变动带来的影响,又能减少相邻小区干扰,在移动终端装置200a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能生成适当的反馈信息。此外,接收到传播路径估计部210进行传播路径估计后的结果的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222a例如基于传播路径估计值的频率变动是否大于预先决定的阈值,来进行是否为频率变动大的传播路径的判定。 
进而,如图19所示,还能根据相邻小区干扰(周边小区、周边的发送装置)的量(功率、功率比)来改变解扩处理的单位。在相邻小区干扰少的情况下,进行标注了符号P1的虚线所包围的参考信号“a、b、e、f”、标注了符号P2的虚线所包围的参考信号“c、d、g、h”、标注了符号P3的虚线所包围的参考信号“i、j、m、n”、以及标注了符号P4的虚线所包围的参考信号“k、l、o、p”各自的每4个码片一组的解扩处理。在相邻小区干扰多的情况下,进行标注了符号P5的虚线所包围的参考信号“a~p”的16码片的解扩处理。如此,随着干扰的量变多,进行以更多的参考信号为单位的解扩处理,由此能增加干扰的抑制量,生成与相邻小区干扰的量和传播路径的时间频率变动对应的适当的反馈信息。 
此外,尽管示出了移动终端装置200a来控制进行解扩处理的单位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基站装置100a或100b来进行控制,并通过控制数据来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200a。 
此外,尽管示出了使用基于随机数而生成的参考信号来作为参考信号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用基于伪噪声序列的参考信号。 
(第4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相同的基站装置100a、100b以及移动终端装置200,但基站装置100a、100b中的资源元映射部106a~106m的映射方法和映射的序列不同。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使用天线端口1~2的情况。 
图20表示其一例。在该图中,示出了基于OVSF码等正交码序列来生成对在时间方向上跨两个资源块新追加的天线端口1~2分配的参考信号(4码片(比特))的情况。在此,使用彼此正交的abcd(正交码1)以及efgh(正交码2)来作为在天线端口1中使用的正交码,使用彼此正 交的ijkl(正交码1’)以及mnop(正交码2’)来作为在天线端口2中使用的正交码。然而,正交码1和2的组、以及正交码1’和2’的组能使用相同码的组。作为更具体的例子,能从4码片的OVSF序列1111、11-1-1、1-1-11、1-11-1来设定正交码1和2的组、以及正交码1’和2’的组。 
在相邻基站装置(小区)间,使用彼此正交的序列。另外,通过在相邻小区间使映射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相同,能保持正交关系。此时,优选使映射到各资源元的参考信号的功率(或者振幅)与映射到其他资源元的发送数据信号的符号的功率(或者振幅)相同。 
如图20A、图20B所示,通过对参考信号进行映射,同时接收来自多个基站装置100a、100b的参考信号,在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通过对来自各基站装置100a、100b的参考信号进行解扩,能在去除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的同时测定各基站装置100a、100b所得到的信号功率(信号振幅),能根据各基站装置100a、100b所得到的信号功率(信号振幅)来估计用于进行协作通信的最优反馈信息(综合的SINR和基于综合的SINR的CQI/PMI、各基站装置100a、100b中的SINR和基于各基站装置中的SINR的CQI/PMI等)。 
另外,在移动终端装置200不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参考从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100a(本基站、本小区、服务小区)发送的参考信号,对本基站进行解扩,由此能在去除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的同时测定本基站所得到的信号功率(信号振幅)。进而,由于在参考信号的码片各自包含来自相邻基站的干扰成分,因此能参考映射了参考信号的资源元(来自本基站的参考信号振幅和接收信号之间的差分的平方模)来得到平均干扰信号功率,能生成最优反馈信息(SINR和基于SINR的CQI/PMI等)。 
如此,在多个基站装置100a、100b和一个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装置100a、100b决定移动终端装置200的模式(在多个基站装置100a、100b间进行协作通信来与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通信的模式(第1模式)、以及不进行协作而是多个基站装置100a、100b中的一个基站装置与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通信的模式(第2模式)),生成在两者的模式下共享的参考信号,并将参考信号映射到资源元的任一个。此时,使用在多个基站装置100a、100b间正交那样的正交序列作为参考信号,并将参考信号映射到在多个基站装置100a、100b间相同的资源元。 
在移动终端装置200不进行协作通信(与1个的多个基站装置100a通信)的情况下(第2模式),使用在作为通信对方的多个基站装置100a中使用的序列,从参考信号测定用于通知给作为通信对方的多个基站装置100a的传输路径状况。另外,在移动终端装置200与多个基站装置100a、100b进行协作来通信的情况下(第1模式),根据多个的多个基站装置100a、100b的每一个中用到的序列,测定用于通知给多个基站装置100a、100b的传输路径状况。 
由此,对于移动终端装置200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和不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这两者,使用相同参考信号序列,在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能正确掌握来自多个基站装置100a、100b各自的发送信号功率,在不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不仅能正确掌握来自本基站的发送信号功率,还能得到来自相邻基站的平均干扰信号功率。因此,在通过共享参考信号来减轻处理的同时,在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和不进行协作通信的情况下均能估计最优反馈信息。 
此外,尽管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针对在物理层对包含通信方式控制信号的控制数据信号和发送数据信号进行复用,并将通信方式控制信号从多个基站装置100a、100b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20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还能取代物理层而在上层采取对通信方式控制信号进行通知的构成。此时,采取如下构成:多个基站装置100a、100b内的控制信息生成部113生成通信方式控制信号,并将生成的通信方式控制信号作为物理层中的发送数据信号输出到编码部101a。另外,移动终端装置200内的控制信息接收部211采取在从解码部209a输出的发送数据信号中取得通信方式控制信号的构成。 
另外,可以通过将用于实现图2中的编码部101a~101n、加扰部102a~102n、调制部103a~103n、层映射部104、预编码部105、资源元映射部106a~106m、参考信号生成部114、反馈信息处理部112、控制信息生成部113、控制部115、以及图4中的资源元解映射部203a~203l、 滤波部204、解预编码部205、层解映射部206、解调部207a~207n、解扰部208a~208n、解码部209a~209n、传播路径估计部210、控制信息接收部211、反馈信息生成部212、发送信号生成部213、以及图14中的资源元解映射部203a~203l、滤波部204、解预编码部205、层解映射部206、解调部207a~207n、解扰部208a~208n、解码部209a~209n、传播路径估计部210、控制信息接收部211a、反馈信息生成部212、发送信号生成部213的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并使计算机系统读入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并执行,由此来进行各部的处理。此外,在此所谓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包含OS或周边设备等硬件的系统。 
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记录介质、以及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进而,“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还可以包括像在经由互联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的、短时间内动态保持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像在此情况下的成为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的、将程序保持一定时间的记录介质。另外,上述程序可以用于实现前述功能的一部分,进一步也可以通过与已经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之间的组合来实现前述功能。 
尽管以上参照附图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构成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 
符号说明 
100a、100b...基站装置 
101a~101n...编码部 
102a~102n...加扰部 
103a~103n...调制部 
104...层映射部 
105...预编码部 
106a~106m...资源元映射部 
107a~107m...OFDM信号生成部 
108a~108m...发送天线 
110...接收天线 
111...接收信号处理部 
112...反馈信息处理部 
113...控制信息生成部 
114...参考信号生成部 
115...控制部 
116...通信部 
200、200a...移动终端装置 
201a~201l...接收天线 
202a~202l...OFDM信号解调部 
203a~203l...资源元解映射部 
204...滤波部 
205...解预编码部 
206...层解映射部 
207a~207n...解调部 
208a~208n...解扰部 
209a~209n...解码部 
210...传播路径估计部 
211...控制信息接收部 
212、212a...反馈信息生成部 
213...发送信号生成部 
214...发送天线 
220...通信方式切换部 
221...第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 
222...第2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 
300...网络 

Claims (20)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基站装置、以及与所述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装置,
所述基站装置具备:
参考信号生成部,其生成参考信号;和
无线发送部,其将由所述参考信号生成部生成的参考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台装置,
所述移动台装置具备:
测定部,其利用从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来的参考信号来测定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状况;和
反馈信息生成部,其基于由所述测定部测定出的测定结果来生成反馈信息,
所述移动台装置基于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控制信息,对包含了来自其他基站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的传输路径状况、或者减少了来自所述其他基站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的传输路径状况进行测定,来选择性地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是表示是否为了所述基站装置与所述其他基站装置进行协作通信而使所述移动台装置生成所述反馈信息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装置经由网络与所述其他基站装置共享关于与所述其他基站装置之间的干扰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反馈信息是表示对所述基站装置推荐的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参考信号生成部基于正交码序列来生成所述参考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装置通过作为上层信号的RRC信令将所述控制信息通知给所述移动台装置。
7.一种移动台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移动台装置具备:
测定部,其利用从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来的参考信号来测定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状况;和
反馈信息生成部,其基于由所述测定部测定出的测定结果来生成反馈信息,
所述移动台装置基于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控制信息,对包含了来自其他基站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的传输路径状况、或者减少了来自所述其他基站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的传输路径状况进行测定,来选择性地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
所述反馈信息是表示对所述基站装置推荐的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的信息。
9.一种基站装置,与能测定包含了来自其他基站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的传输路径状况、或者减少了来自所述其他基站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的传输路径状况的移动台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基站装置具备:
参考信号生成部,其生成参考信号;和
无线发送部,其将由所述参考信号生成部生成的参考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台装置,
所述基站装置利用所述参考信号来测定所述传输路径状况中的任一个,并基于测定结果,将用于选择性地生成反馈信息的控制信息通知给所述移动台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是表示是否为了所述基站装置与所述其他基站装置进行协作通信而使所述移动台装置生成所述反馈信息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基站装置经由网络与所述其他基站装置共享关于与所述其他基站装置之间的干扰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参考信号生成部基于正交码序列来生成所述参考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基站装置通过作为上层信号的RRC信令将所述控制信息通知给所述移动台装置。
14.一种用于移动台装置的通信方法,该移动台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在所述通信方法中,
利用从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来的参考信号来测定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状况;
基于测定出的测定结果来生成反馈信息;和
基于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控制信息,对包含了来自其他基站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的传输路径状况、或者减少了来自所述其他基站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的传输路径状况进行测定,来选择性地生成反馈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反馈信息是表示对所述基站装置推荐的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的信息。
16.一种用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该基站装置与能测定包含了来自其他基站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的传输路径状况、或者减少了来自所述其他基站装置的信号所造成的干扰的传输路径状况的移动台装置进行通信,
在所述通信方法中,
生成参考信号;
将生成的参考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台装置;和
利用所述参考信号来测定所述传输路径状况中的任一个,并基于测定结果,将用于选择性地生成反馈信息的控制信息通知给所述移动台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是表示是否为了所述基站装置与所述其他基站装置进行协作通信而使所述移动台装置生成所述反馈信息的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经由网络与所述其他基站装置共享关于与所述其他基站装置之间的干扰的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基于正交码序列来生成所述参考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通过作为上层信号的RRC信令将所述控制信息通知给所述移动台装置。
CN201080017396.0A 2009-04-24 2010-04-26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56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10736.6A CN104135346B (zh) 2009-04-24 2010-04-26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6251 2009-04-24
JP2009106251 2009-04-24
PCT/JP2010/002978 WO2010122818A1 (ja) 2009-04-24 2010-04-26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10736.6A Division CN104135346B (zh) 2009-04-24 2010-04-26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5609A CN102405609A (zh) 2012-04-04
CN102405609B true CN102405609B (zh) 2014-09-17

Family

ID=430109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739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5609B (zh) 2009-04-24 2010-04-26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201410410736.6A Active CN104135346B (zh) 2009-04-24 2010-04-26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10736.6A Active CN104135346B (zh) 2009-04-24 2010-04-26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350478B2 (zh)
EP (1) EP2424137B1 (zh)
JP (2) JP4965741B2 (zh)
CN (2) CN102405609B (zh)
EA (1) EA201101552A1 (zh)
MX (1) MX2011011046A (zh)
WO (1) WO201012281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6369A (zh) * 2016-07-29 2018-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极化码的方法及其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95529C (en) * 2007-09-26 2016-05-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US9083434B2 (en) * 2011-09-21 2015-07-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epeater
US10609711B1 (en) * 2015-03-05 2020-03-31 Origin Wireless, Inc. Time-reversal scalability for high network densification
KR101591829B1 (ko) * 2009-07-17 2016-02-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대역폭 정보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CN105391478A (zh) 2009-08-07 2016-03-0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无线站点、控制站点及程序
CN102056309A (zh) * 2009-11-02 2011-05-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专用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JP5307784B2 (ja) * 2010-10-27 2013-10-0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CN103339873B (zh) 2011-01-27 2016-04-20 Lg电子株式会社 多节点系统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装置
KR101509367B1 (ko) 2011-02-02 2015-04-07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협력 셀과의 무선 통신
US9544108B2 (en) 2011-02-11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channel an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s in macro/RRH system
US9426703B2 (en) 2011-02-11 2016-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peration and operation of macro node and remote radio head deployment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JP5346970B2 (ja) * 2011-03-04 2013-11-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3503328B (zh) * 2011-03-21 2016-05-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多节点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KR101525087B1 (ko) * 2011-03-25 2015-06-02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다수의 셀들로부터 조정된 송신들을 위해 자원들을 할당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2012209699A (ja) * 2011-03-29 2012-10-25 Kddi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JP5593263B2 (ja) * 2011-03-29 2014-09-17 Kddi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580776B2 (ja) * 2011-04-14 2014-08-2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104716B (zh) * 2011-04-19 2020-10-02 太阳专利托管公司 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JP5606618B2 (ja) 2011-04-19 2014-10-15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中継方法、中継装置
US20120281640A1 (en) * 2011-05-02 2012-11-0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of PDCCH Capacity Enhancement in LTE Systems Based on a TP-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US9014020B2 (en) 2011-05-02 2015-04-21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remote radio heads
ES2948057T3 (es) 2011-05-02 2023-08-30 Blackberry Ltd Métodos y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con cabezales de radio remotos
KR20120138169A (ko) 2011-06-14 2012-1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8768393B2 (en) * 2011-06-30 2014-07-0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8649418B1 (en) 2013-02-08 2014-02-11 CBF Networks, Inc. Enhancement of the channel propagation matrix order and rank for a wireless channel
US8797966B2 (en) 2011-09-23 2014-08-05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KR20130035830A (ko) * 2011-09-30 2013-04-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9853783B2 (en) 2011-09-30 2017-12-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8848673B2 (en) 2011-12-19 2014-09-30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Beam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base stations
US9313007B2 (en) * 2012-01-27 2016-04-12 Nippon Telegraph Telephone Corporation Wireless apparatus and training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130250876A1 (en) * 2012-03-14 2013-09-2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Inter-Transmission Point Phase Relationship Feedback For Joint Transmission CoMP
KR101961919B1 (ko) * 2012-06-09 2019-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3517313B (zh) * 2012-06-21 2016-10-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干扰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KR101984972B1 (ko) * 2012-06-22 2019-09-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210006B2 (en) * 2012-07-09 2015-12-08 Intel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data signal and receiver circuit
US8837320B2 (en) 2012-07-23 2014-09-16 Appl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nchored down-selection in a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luster
US9155089B2 (en) * 2012-08-10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ID and antenna port configurations for EPDCCH
KR101674332B1 (ko) * 2012-09-04 2016-11-08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업링크 기준 신호 리소스 할당
CN103684534B (zh) * 2012-09-18 2016-12-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端到端的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通信装置
US9544095B2 (en) * 2012-11-05 2017-01-10 Broadcom Corpor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for phase-only feedback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WO2014077577A1 (ko) 2012-11-13 2014-05-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와,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4247287A (zh) * 2012-12-31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CoMP用户的方法和设备
CN104885390B (zh) * 2013-01-17 2018-03-23 英特尔Ip公司 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或网络通信中生成发现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KR102065020B1 (ko) * 2013-03-11 2020-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기 획득 장치 및 방법
CN103166746B (zh) * 2013-03-25 2016-09-21 东南大学 一种用于长期演进系统下行的高能效链路自适应方法
CN105191170B (zh) 2013-05-09 2018-11-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以及接收质量测定方法
US10560244B2 (en) * 2013-07-24 2020-02-1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cellsite interference in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JP2017034295A (ja) * 2013-12-13 2017-0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送信方法、および受信方法
JP6399765B2 (ja) * 2014-02-28 2018-10-0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5133711A1 (en) * 2014-03-06 2015-09-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received signal of mimo receiver
JP6256131B2 (ja) * 2014-03-14 2018-01-1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通信状況出力装置、通信状況出力方法、通信状況出力プログラム、伝送モジュール
JP2016072843A (ja) * 2014-09-30 2016-05-09 Kddi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160116567A1 (en) * 2014-10-22 2016-04-28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Reducing interference from adjacent uncoordinated locationing systems
US9755767B2 (en) * 2014-10-31 2017-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chanism to measure, report, and allocate a highest possible rank for each cell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CA) mode receiver-limited user equipment (UE)
KR102381442B1 (ko) * 2015-01-23 2022-04-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간섭 제거를 위한 전송모드 블라인드 검출 기법
WO2016122387A1 (en) * 2015-01-29 2016-08-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nnel state feedback for a wireless link having phase relaxed channels
US10033496B2 (en) 2015-06-26 2018-07-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used in serving radio node and control node, and associated devices
WO2016206104A1 (en) 2015-06-26 2016-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used in control nodes, and associated control nodes
WO2016206092A1 (en) 2015-06-26 2016-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used in control node and radio node and associated devices
US10985807B2 (en) 2015-08-11 2021-04-20 Kyocera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radio terminal
WO2017026407A1 (ja) * 2015-08-11 2017-02-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CN107231691B (zh) 2016-03-25 2023-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端口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US10411782B2 (en) * 2016-03-31 2019-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per-tone continuous precoding in downlink MIMO transmission
CN105813160B (zh) * 2016-04-01 2018-12-14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应对反馈延迟的安全协作通信方法
EP3261398A1 (en) * 2016-06-20 2017-12-27 Peraso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entralized spatial re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6820168B2 (ja) * 2016-08-29 2021-01-27 日本放送協会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US10461825B2 (en) * 2016-12-23 2019-10-29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Distributed MIMO and/or transmit diversity in a cloud-ran system
EP3574602A1 (en) * 2017-01-30 2019-1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apting radio frequency receiving bandwidth
CN114844608A (zh) * 2017-02-17 2022-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传输节点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JP7279881B2 (ja) * 2017-04-14 2023-05-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2457109B1 (ko) * 2017-08-23 2022-10-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위상 배열 안테나를 캘리브레이션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932991B1 (ko) * 2018-02-27 2018-1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10768761B (zh) * 2018-07-26 2022-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参考信号生成方法、装置、基站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67645B (zh) * 2018-08-08 2023-08-29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者接收用于多个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0830219B (zh) * 2018-08-14 2021-03-30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EP3881443A4 (en) 2018-11-16 2022-07-20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FOR MU-MIMO PRE-CODERS (MULTI-INPUT/MULTI-USER MULTI-OUTPUT) US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ONE OR MORE RADIO POINTS
CN113489517A (zh) 2018-12-18 2021-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JP7139939B2 (ja) 2018-12-26 2022-09-2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WO2020142532A1 (en) 2019-01-02 2020-07-09 Google Llc Multiple active-coordination-set aggregation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CN111294756B (zh) * 2019-03-29 2022-02-01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v2x业务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JP6685485B1 (ja) * 2019-08-22 2020-04-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回路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14223151B (zh) * 2019-08-29 2024-07-05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EP4005101B1 (en) * 2019-09-19 2023-12-20 Google LLC Enhanced beam searching for active coordination sets
US11570654B2 (en) * 2019-12-05 2023-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k adaptation using a link quality estimation sequence
WO2021193276A1 (ja) * 2020-03-27 2021-09-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購入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72693Y (zh) * 2001-10-09 2003-09-10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使用路径损失辅助闭环功率控制的时分同步码分多路存取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300310D0 (en) * 1993-01-08 1993-03-03 Ncr Int Inc Handover method for mobile wireless station
US7254122B2 (en) * 1998-07-29 2007-08-07 Sk Telecom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pilot beacon signal in base stations of CDMA system
KR100498326B1 (ko) * 2002-06-18 2005-07-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적응 변조 코딩 장치 및 방법
JP3846715B2 (ja) * 2002-09-30 2006-11-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5006287A (ja) * 2003-05-20 2005-01-06 Hitachi Ltd パイロット信号の送受信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JP4209720B2 (ja) * 2003-05-29 2009-01-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
KR100617835B1 (ko) * 2005-01-05 2006-08-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정보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8769046B2 (en) * 2005-03-23 2014-07-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ultiple wireless links with a wireless terminal
EP1865618A4 (en) * 2005-03-30 2012-05-02 Fujitsu Ltd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4305771B2 (ja) * 2005-08-01 2009-07-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セルラ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の送信装置及び移動局の受信装置
US8284731B2 (en) * 2005-09-27 2012-10-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all using a plurality of slots
WO2007036764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an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handover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ed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7715354B2 (en) * 2005-12-30 2010-05-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beacon exchange between devices with asymmetric links and system using the method
US8565773B2 (en) * 2006-03-17 2013-10-2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soft handoff in an OFDMA-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99495B2 (en) * 2006-07-14 2011-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onnections
KR100746903B1 (ko) * 2006-07-25 2007-08-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품질정보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JP5026122B2 (ja) * 2007-03-20 2012-09-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JP4601637B2 (ja) 2007-03-20 2010-12-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送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171929B1 (ja) 2007-11-01 2008-10-29 栄一 木村 ボックスフレーム段差型携帯用腰掛釣り台
KR100932555B1 (ko) * 2007-12-03 2009-12-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자원할당 방법
US8385452B2 (en) * 2008-10-24 2013-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ble channel state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905351T3 (es) * 2009-03-17 2022-04-08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Configuración de la transmisión de información de retroalimentación periódica en un canal compartido de enlace ascendente físico (PUSCH)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72693Y (zh) * 2001-10-09 2003-09-10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使用路径损失辅助闭环功率控制的时分同步码分多路存取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Analysis of Feedback Signalling for Downlink CoMP》.《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7 R1-091986》.2009,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6369A (zh) * 2016-07-29 2018-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极化码的方法及其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0122818A1 (ja) 2012-10-25
CN102405609A (zh) 2012-04-04
EP2424137A1 (en) 2012-02-29
US9350478B2 (en) 2016-05-24
EP2424137A4 (en) 2012-08-01
JP5477872B2 (ja) 2014-04-23
CN104135346A (zh) 2014-11-05
EA201101552A1 (ru) 2012-06-29
MX2011011046A (es) 2011-11-02
JP2012135051A (ja) 2012-07-12
CN104135346B (zh) 2018-04-10
WO2010122818A1 (ja) 2010-10-28
US20120033571A1 (en) 2012-02-09
JP4965741B2 (ja) 2012-07-04
EP2424137B1 (en)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5609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KR101416783B1 (ko) 협력형 멀티포인트 전송을 위한 개선들
US968132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apparatus
CN102461249A (zh)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US10924231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U2663829C2 (ru)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межсотового прироста за счет мультиплексирования в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сотовых системах
US10141987B2 (en)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reference signal information in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12001447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multi-antenna system
US8432828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WO2015183035A1 (ko)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측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4604277A (zh)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EP2481233B1 (en) Multi-site mimo cooper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01785210B (zh) 与单用户闭环mimo一致的信道感知多用户mimo方案
CN103782560A (zh) 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开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11155360A1 (ja) 移動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0122749A1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2001693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multi-antenna system
CN102594418B (zh) 基于正交覆盖码的多点协作数据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