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5171B - 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 - Google Patents

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5171B
CN102405171B CN201080002302.2A CN201080002302A CN102405171B CN 102405171 B CN102405171 B CN 102405171B CN 201080002302 A CN201080002302 A CN 201080002302A CN 102405171 B CN102405171 B CN 1024051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imetres
rotating shaft
rear wheel
gear
radi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23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5171A (zh
Inventor
姜仁滨
王宛珏
王晓东
任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800023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05171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0/00092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107948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405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5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1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采用一种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或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来实现快速健身骑车,在车架前端竖直固定轴承(7)中的转轴(8)下端和前车轮(1)转轴间装有脚踏板(11)及其传动齿轮(9)和传动链条(12)、在后车轮(18)前方、座位(22)下方和前方也装有一组传动齿轮(20)和传动链条(21)以及与传动齿轮(20)通过传动链条(21)联接的手转齿轮(27”),也可在同样位置装有一组传动齿轮(20)和传动链条(21)以及与传动齿轮(20)齿合衔接的手推拉齿轮杆。乘车人在用双脚蹬踩脚踏板(11)使前车轮(1)获得向前推力的同时,使用双手转动手转齿轮(27”)或推拉手推拉齿轮杆,可使后车轮(18)也获得向前的推力。这种自行车和三轮车快速快、结构简单、不消耗能源、不污染空气、还能煅炼身体。

Description

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和三轮车上安装的机械部件领域,具体为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和三轮车。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今自行车和三轮车的严重缺陷是:只在车坐下方安装了脚踏板和与它固定连接的较大传动齿轮、在后轮转轴上安装了较小的顺动齿轮,在与脚踏板固定连接的较大传动齿轮和在后轮转轴上安装的较小的顺动齿轮间安装了一条环形的传动链条、乘车人只能用双脚蹬踩脚踏板使后轮获得推力,前车轮和叉杆上的把手只起到平衡和转向的作用,前车轮不可能获得推力,致使最大车行时速不够大,同时乘车人的双臂和腰部都未用上力气,乘车人在乘车时身体不能得到全面煅炼,乘车不能很好地起到健身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今自行车和三轮车的严重缺陷,提供一种既可使乘车人的双臂和腰部都能用上力气、使乘车人在乘车时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全面锻炼、使乘车能很好地起到健身作用,同时又可提高最大车行时速的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
这种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具有近乎机动车快速的优点,同时克服了乘机动车不能煅炼身体的缺点,具有普通自行车和三轮车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简便、不消耗能源、不污染空气、又能煅炼双臂和腰部的优点,同时克服了普通自行车和三轮车最大车行时速不够大、不能煅炼双臂和腰部的缺点。这种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非常适合作为一种城市交通工具。坐位低的平稳的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特别适合老年人乘用。
本发明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1、要提高最大车行时速,就必需使自行车或三轮车获得更大的推力,如何在不安装发动机或电动机的条件下使自行车或三轮车获得更大的推力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
2、如何使乘车人的双臂和腰部都能和双腿一样用上力气、使乘车人在乘车时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全面煅炼、使乘车能很好地起到健身的作用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
3、如何使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造价低廉、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以下简称“健身车”)均由前车轮、后车轮、车架、车座、刹车、脚踏板、传动齿轮、传动链条和手转齿轮或手推拉齿轮杆组成,其特征是:健身车的车架前端竖直固定轴承中的转轴下端和前车轮转轴间装有脚踏板及其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在后车轮前方、坐位下方和前方也装有一组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以及与传动齿轮通过传动链条联接的手转齿轮,或装有一组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以及与传动齿轮齿合衔接的手推拉齿轮杆,因其结构不同而被分为:(1)、脚踏手转快速健身自行车(以下简称“E2型健身车”),(2)、脚踏手转快速健身三轮车(以下简称“E3型健身车”),(3)、脚踏手推拉快速健身自行车(以下简称“F2型健身车”),(4)、脚踏手推拉快速健身中两轴三轮车(以下简称“F31型健身车”),(5)、脚踏手推拉快速后两轴健身三轮车(以下简称“F32型健身车”)。
所述E2型健身车的前车轮(1)和后车轮(18)都是一个车轮,半径也都是30厘米,前车轮(1)后上方和前轮中心的转轴等高的下端、固定焊接有一个长度为15厘米的水平固定滚珠轴承(7),在水平固定滚珠轴承(7)中贯穿有一根长度为25厘米的水平转轴(8),在水平固定轴承(7)的前边焊接有两根前端固定连接在前车轮(1)中心转轴两端的水平叉杆,紧靠水平固定轴承(7)右端的水平转轴(8)上固定装有一个半径为10厘米、厚度为0.5厘米的圆盘形齿轮(9),在圆盘形齿轮(9)和前车轮(1)中心转轴右端安装的一个和现有自行车后车轮转轴的一端安装的传动齿轮大小相同、结构相同的顺动齿轮(10)间有一环形链条(12)相连,在水平转轴(8)两端固定装有一对平行反向的与水平转轴(8)垂直的长度为20厘米的钢柄,在两钢柄的尾端各装有一个长度为10厘米的与钢柄垂直的脚踏板(11),后车轮(18)前方的与后车轮转轴固定联接的水平叉杆(13)前端横梁中间上面、固定焊接有一根半径为1.5厘米的竖直钢管(23),在水平叉杆(13)前端横梁前面、固定焊接有一个由0.5厘米厚或1厘米厚、5厘米宽的钢板做成的长度为19厘米、宽度为8厘米的水平向前的矩形钢架(14),在矩形钢架(14)两侧边的中间各有一个6厘米长、5厘米宽的卡口,在两侧卡口中装有一对滚珠轴承,一根转轴(17)贯穿在滚珠轴承中,在转轴(17)上装有二个与转轴(17)固定联接在一起的传动齿轮:在转轴(17)中间的传动齿轮(20)的半径是5厘米、厚度是2厘米,在卡口右边外侧的传动齿轮(9’)的半径是10厘米、厚度是1厘米,在后车轮(18)前方的竖直钢管(23)上端固定安装有一个离地面75厘米高的和现有自行车车坐相同的车坐(22),在竖直钢管(23)上端的离地面52厘米高处的两侧,固定焊接有一个长度为30厘米、宽度为8厘米的水平向前的矩形钢架(24),矩形钢架(24)的中间两侧各有一个加固的半径为0.5厘米的圆洞(24’),一根半径为1.5厘米、长度为54厘米的撑杆(26)的下端固定焊接有一块6厘米宽、6厘米长、2厘米厚的水平钢板(26’),在水平钢板(26’)左右两侧固定焊接有两块4厘米宽、6厘米长的中间有一个半径为1厘米圆洞的竖直钢板(26”),两块竖直钢板(26”)的圆洞套在靠矩形钢架(14)内侧的转轴(17)上,撑杆(26)的上部穿过矩形钢架(24)中间的空隙延伸到上面,在撑杆(26)上矩形钢架(24)中间圆洞(24’)的位置处也有一个加固的半径为0.5厘米圆洞(24’),在撑杆(26)顶端左右两侧各固定焊接有一块9厘米长、3厘米宽、1厘米厚的与撑杆(26)平形的钢板(28’),两钢板(28’)的上端装有一对外半径为3厘米、内半径为1厘米滚珠轴承(29’),在滚珠轴承(29’)中贯穿有一根长度为40厘米的转轴(27’),在转轴(27’)上固定有一个可在竖直面上自由转动的半径为10厘米的手转齿轮(27”),手转齿轮(27”)和卡口中间转轴(17)上的传动齿轮(20)间有一传动链条(21)相联,在转轴(27’)两端各固定有一根与转轴垂直的平形反向的长度为20厘米短柄,短柄的外端各固定有一个与短柄垂直的长度为10厘米的套有塑料管的把手(32),在转轴(27’)和转轴(17)上固定安装有一个上部穿过矩形钢架(24)空隙、下端位于撑杆下端竖直钢板(26”)内侧的链条盒(21’),在链条盒(21’)中间的和撑杆(26)中间的圆洞(24’)、将链条盒(21’)和撑杆(26)固定在矩形钢架(24)上,链条盒(21’)恰能将撑杆(26)上端和下端的传动齿轮(27”、20)和传动链条(21)包围住,在前车轮后竖直转轴(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一根60厘米长的水平钢管(5),在水平钢管(5)的两端各有一个螺母,一根半径为30厘米的处于水平面上的半圆形钢管(6)两端有一小圆洞,在水平钢管(5)两端螺母的水平面上、撑杆(26)后面的链条盒(21’)上、有一个加固的半径为1.5厘米圆洞(24”),有一个螺栓穿过半圆形钢管两端的小圆洞和水平钢管(5)两端的螺母、将由半径为1厘米钢管做成的恰能穿过链条盒(21’)上圆洞(24”)并紧靠撑杆(26)后面的半圆形钢管固定在水平钢管(5)的两端。
所述E3型健身车前车轮是一个车轮,后车轮(18)是两个车轮,前后车轮(18)的半径都是30厘米,后车轮(18)前方的竖直钢管(23)离地面30厘米和50厘米处的后面焊接有一个两层的54厘米长、40厘米宽、20厘米高的由半径为1厘米的钢管做成的长方形框架,长方形框架内安放有一个金属箱,金属箱的盖较厚、可开、可关、可作车座(22’),车座(22’)两侧有58厘米长的扶手,长方形框架下侧梁离竖直钢管(23)35厘米处装有后车轮的滚珠轴承,后车轮的转轴穿过滚珠轴承,后车轮装在长方形框架外侧的转轴两端,在长方形框架后沿下面装有一块离地面15厘米高的脚踏板,后车轮上方的挡泥瓦被固定在竖直钢管(23)后面的长方形框架上,竖直钢管(23)以前和以上的结构和F2型健身车的结构完全相同。
乘车人在用双脚蹬踩E2型健身车和F3型健身车前轮面的脚踏板使前车轮获得向前的推力的同时,双手握住撑杆(26)上方转轴(27)两端的套有塑料管的把手(32)、用力逆时针转动与转轴(27)固定联结在一起的手转齿轮(27’),又都可使后车轮获得较大的向前推力。由于前车轮和后车轮都能获得向前的推力,所以能增大最大车行时速,同时乘车人的四肢和腰部也都能得到很好的煅炼。调节双脚踏踩前面脚踏板的力量或用手转动半圆形钢管(6)、从而转动横杆(5)都可改变行车方向。用双手握紧制动手闸(31)可减速或停止前进。
因为F3型健身车后车轮是两个车轮,又有一个较低的小车座(22)和座椅,车行很稳当,所以特别适合老年人乘坐。
所述F2型健身车的前车轮(1)和后车轮(18)都是一个车轮、半径均为30厘米,前车轮(1)后上方车架前端长度为16厘米的竖直固定轴承(2)中可以自由转动的长度为40厘米的转轴(3)上端装有一个和转轴(3)固定联接的可装卸的钢架(4),钢架(4)的向前向下倾斜50°的钢管下部的两根叉杆与前车轮(1)中心转轴的两端用螺母固定联接在一起,钢架(4)的向前向上倾斜30°的长度为45厘米的钢管上端固定联接有一与钢架垂直的长度为57厘米的水平钢管(5),在水平钢管(5)中部填充有一段5厘米长的半径和水平钢管(5)内径稍小的钢柱,在水平钢管(5)两端各焊接有一根向上向后弯曲的尾端装有一块向上支出2厘米钢块的圆心角为110°的圆弧形钢管(6),钢架(4)的向前向下倾斜50°的钢管下部的分叉处和钢架的向前向上倾斜30°的长度为45厘米的钢管上端固定联接有一根弯曲的钢管,在车架前端竖直固定轴承(2)中转轴(3)的和前轮中心的转轴等高的下端装有一个长度为15厘米的水平固定轴承(7),在水平固定轴承(7)中装有一根长度为25厘米的水平转轴(8),在水平固定轴承(7)的前边焊接有一根前端固定连接在前车轮(1)中心转轴两端的水平叉杆,紧靠水平固定轴承(7)右端的水平转轴(8)上固定装有一个半径为10厘米、厚度为0.5厘米的圆盘形齿轮(9),在圆盘形齿轮(9)和前车轮(1)中心转轴右端安装的一个和现有自行车后车轮转轴的一端安装的传动齿轮大小相同、结构相同的顺动齿轮(10)间有一环形链条(12)相连,在水平转轴(8)两端固定装有一对平行反向的与水平转轴垂直的长度为20厘米的钢柄,在两钢柄的尾端各装有一个长度为10厘米的与钢柄垂直的脚踏板(11)。
所述F2型健身车后车轮(18)前方的与后车轮(18)转轴固定联接的水平叉杆前端横梁中间上面、固定焊接有一根半径为1.5厘米的竖直钢管(23),在水平叉杆(13)前端横梁前面、固定焊接有一个由0.5厘米厚或1厘米厚、5厘米宽的钢板做成的长度为26厘米、宽度为12厘米的水平向前的矩形钢架(14),在矩形钢架(14)两侧边的中间各有一个11厘米长、2厘米宽的卡口,在两侧卡口中装有两对相邻的滚珠轴承,两根平行转轴分别贯穿在两对相邻的滚珠轴承中,前面的转轴(19)上装有三个与转轴固定联接在一起传动齿轮:右边的传动齿轮是半径为4厘米、厚度为2厘米的逆动齿轮(16),左边的传动齿轮是半径为5厘米、厚度为2厘米的顺动齿轮(16’),中间的传动齿轮是半径为5厘米、厚度为2厘米的传动齿轮(15),后面的转轴(17)上也装有三个传动齿轮:右边的传动齿轮是位于卡口外侧右边、距卡口外侧2厘米的半径为10厘米、厚度为0.5厘米的圆形齿轮(9’),圆形齿轮(9’)和后车轮(18)转轴右端的顺动齿轮(10’)间有一环形链条(12’)相连,位于两卡口间右边的是半径为4厘米、厚度为2厘米的与转轴固定联接在一起、并与前面转轴上的顺动齿轮(16)间有一环形链条(21)相连的传动齿轮(20),左边的是半径为5厘米、厚度为2厘米的与转轴固定联接在一起的与前面转轴上的逆动齿轮(16’)齿合衔接的传动齿轮(20’),在矩形钢架(14)前边中间和车架前端前车轮(1)后方的竖直固定轴承(2)的下端间焊接有一根半径为1厘米的稍有弯曲的钢管。
所述F2型健身车的后车轮(18)前方的竖直钢管(23)上端固定安装有一个离地面75厘米高的和现有自行车车坐相同的车坐(22),在竖直钢管(23)上的离地面52厘米高处的两侧,固定焊接有一个由0.5厘米厚或1厘米厚、3厘米宽的钢板做成的长度为36厘米、宽度为5厘米的矩形钢架(14),在矩形钢架(14)中间的下边和外边各装有一个可装卸的固定滚珠轴承,在固定的滚珠轴承中贯穿有一根转轴(25),与转轴固定联接的有一根手推拉齿轮杆,手推拉齿轮杆转轴(25)以下的部份是一个半径为15厘米、圆心角为110°的扇形齿轮(25’),扇形齿轮(25’)与下面卡口中前面转轴(19)中间的齿轮(15)齿合衔接,手推拉齿轮杆转轴(25)以上的部份是一个半径为1厘米、长度为75厘米的竖杆(26),竖杆(26)的上端左右两边装有一对水平的与车架垂直的间距为2厘米、宽度为3厘米的固定滚珠轴承,固定滚珠轴承中的转轴(27)将一个双向接头的一端和竖杆(26)的上端联接在一起,双向接头的另一端的上下两边装有一对与车架平行的间距为2厘米、宽度为3厘米的固定滚珠轴承,双向接头另一端固定滚珠轴承中的与竖杆(26)上端固定轴承中的转轴(27)垂直的转轴(28)穿过长度为56厘米的水平横杆(29)中间的固定轴承,水平横杆(29)中间填充有一段5厘米长、半径和水平横杆(29)内径稍小的钢柱,转轴(28)也穿过内径稍小的钢柱中间、,将横杆(29)和双向接头联接在一起,横杆(29)两端的下面固定有一块长度为3厘米、宽度为2厘米的钢块,在钢块下沿装有一个长度为12厘米的和横杆(29)平行的距横杆(29)3厘米的制滑手闸(30),制滑手闸(30)外端和钢块下沿通过一个小的轴承和转轴联接,制滑手闸(30)靠中间的一端和横杆(29)间固定联结有一个长度为3厘米的软弹簧,在横杆(29)两端的前面装有一对小的轴承和转轴,转轴通过一个长度为12厘米的和横杆(29)平行的距横杆(29)3厘米的制动手闸(31)的靠近外端的轴承,制动手闸(31)的外端和装在后车轮(18)转轴中间的刹车相连,前车轮(1)斜上方的向上向后弯曲的圆弧形钢管(6)恰能穿过横杆(29)和制滑手闸(30)中间的空隙,在横杆(29)两端还套有一个塑料管作为把手(32)。
乘车人在用双脚蹬踩F2型健身车前轮面的脚踏板使前车轮获得向前的推力的同时,双手握住手推拉齿轮杆上方的横杆(29)两端的套有塑料管的把手(32)、用力向后拉动或向前推动较长的手推拉齿轮杆逆时针转动或顺时针转动,又都可使后车轮获得较大的向前推力。由于前车轮和后车轮都能获得向前的推力,所以能增大车速,同时乘车人的四肢和腰部也都能得到很好的煅炼。调节双脚踏踩前面脚踏板的力量或用双手握住把手(32)、转动横杆(29)都可改变行车方向。用双手握紧制滑手闸(30)可制止横杆(29)在圆弧形钢管(6)上滑动。用双手握紧制动手闸(31)可减速或停止前进。
所述F31型健身车前车轮是一个车轮,后车轮(18)是两个车轮,前后车轮(18)半径均为30厘米,后车轮(18)前方的竖直钢管(23)离地面30厘米和50厘米处的后面焊接有一个两层的54厘米长、40厘米宽、20厘米高的长方形框架,长方形框架内安放有一个金属箱,金属箱的盖较厚、可开、可关、可作车座(22’),车座(22’)两边有58厘米长的扶手,长方形框架下侧梁离竖直钢管(23)35厘米处装有后车轮的滚珠轴承,后车轮的转轴穿过滚珠轴承,后车轮及其挡泥瓦装在长方形框架外侧的转轴两端,在长方形框架后沿下面装有一块离地面15厘米高的脚踏板,竖直钢管(23)以前和以上的结构和E2型的结构完全相同。
所述F32型健身车后车轮(18)上方的车架上层是一个离地面高为55厘米的有小靠背、小扶手的宽为40厘米、长为30厘米的由钢管和塑料板做成的固定在下层底架(13)左右两边的长度为53厘米的侧纵梁上的小座椅(22),小座椅(22)椅面前沿下面有一钢管横梁(23),钢管横梁(23)中间有一向前突出的没有后边的长度为22厘米、宽度为9厘米的矩形钢管架(24),在矩形钢管架(24)两边靠近车架前钢管横梁(23)5厘米处的下面有一对固定轴承,在固定轴承中有一根半径为0.5厘米的转轴(25),在转轴(25)中间固定有一个和转轴垂直的手推拉齿轮杆,手推拉齿轮杆的转轴(25)以上的部分是一根半径为1厘米的长度为55厘米的竖杆(26),竖杆(26)的上端左右两边装有一对水平的与车架垂直的固定轴承,固定轴承中的转轴(27)将一个双向接头的一端和竖杆(26)的上端联接在一起,双向接头的另一端的上下两边装有一对与车架平行的间距为2厘米的宽度为5厘米的固定轴承,双向接头另一端的固定轴承中的与竖杆上端固定轴承中的转轴垂直的转轴(28)穿过长度为58厘米的横杆(29)中间的固定轴承,将横杆(29)和双向接头联接在一起,横杆(29)两端的下面固定有一块长度为5厘米的宽度为2厘米的钢块,在钢块下沿装有一个长度为12厘米的和横杆(29)平行的距横杆(29)3厘米的制滑手闸(30),制滑手闸(30)靠中间的一端和横杆(29)间固定联结有一长度为3厘米的软弹簧,制滑手闸(30)靠外的一端套有一个厚度为0.5厘米、长度为3厘米的塑料管,在横杆(29)两端的前面装有一个长度为12厘米的和横杆(29)平行的距横杆(29)3厘米的制动手闸(31),制动手闸(31)的外端和装在后车轮转轴中间的杀车相连,前车轮斜上方的向上向后弯曲的圆弧形钢管(6)恰能穿过横杆(29)两端和制滑手闸(30)中间的空隙,在横杆(29)两端还套有一个塑料管作为长度为10厘米的把手(32)。
乘车人在用双脚蹬踩E31型健身车和E32型健身车前车轮后的脚踏板使前车轮获得向前的推力的同时,用双手握住套有塑料管的把手(32)用力推拉水平横杆(29),也可使后车轮获得向前的推力,从而加大车速,乘车人的四肢也能同时得到煅炼。因为后车轮是两个车轮,又有一个较低的小车坐(22)和坐椅,车行很稳当,所以特别适合老年人乘坐。
所述F2型健身车和F31型健身车后车轮(18)前方的与后车轮(18)转轴固定联接的水平叉杆前端的矩形钢架(14)两侧卡口中装有的逆动齿轮(16)是由一个和转轴(19)固定连接的圆盘(29)、一个套在圆盘(29)外沿的自身外沿具有齿轮的可绕圆盘(29)转动的外半径为4厘米的圆环(30)组成,在圆盘(29)外沿和圆环(29)内沿具有若干相同间隔的沟槽(31、31’),在圆盘(29)外沿的每个沟槽(31)中都有一个小挡头(32),小挡头(32)可完全陷入沟槽(31)中、并可绕其右端的转轴(33)转动,小挡头(32)的中部有一个小卡勾(34),有一环形弹性细钢丝(35)穿过小卡勾(34)下面,将小挡头(32)的可转动的左端推出沟槽、陷入圆环内沿的沟槽(31’)中、并与沟槽(31’)密切光滑接触,F2型健身车和F31型健身车后车轮(18)前方的与后车轮(18)转轴固定联接的水平叉杆前端的矩形钢架(14)两侧卡口中装有的顺动齿轮(16’)和F32健身车后车轮(18)转轴上固定联接的顺动齿轮(16’)是和现有自行车和现有三轮车后车轮转轴上一端安装的传动齿轮(10、10’)结构相同的半径为5厘米的传动齿轮。
上述技术方案的要点是采用在车架前端和前车轮转轴间装有一组和现有自行车相同的脚踏板及其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蹬踩脚踏板可使前车轮能获得向前推力,也可改变车行方向。在后车轮前方、坐位下方和前方也装有一组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以及与传动齿轮通过传动链条联接的手转齿轮或装有一组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以及与传动齿轮齿合衔接的手推拉齿轮杆。用双手转动手转齿轮,或用双手推拉手推拉齿轮杆,也都可使后车轮能获得向前推力。用双手转动手推拉齿轮杆或转动半圆形钢管,也可改变车行方向。用这种方法可实现快速健身行车的目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使前车轮和后车轮都能获得向前的推力,从而提高最大时速。
2.使骑车人的四肢及腰部都得到很好的煅炼,达到乘车快速健身的目的。
3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造价低廉、安全可靠、节能环保,便于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E2型健身车侧视图
图2、E2型健身车俯视图
图3、E3型健身车侧视图
图4、E3型健身车俯视图
图5、F2型健身车侧视图
图6、F2型健身车俯视图
图7、F31型健身车侧视图
图8、F31型健身车俯视图
图9、F2型和F31健身车俯视图中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0、F32型健身车侧视图
图11、F32型健身车俯视图
图12、手推拉齿轮杆俯视图的部分放大图
图13、手推拉齿轮杆侧视图的部分放大图
图14、顺动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15、逆动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序号的名称
1-前车轮,2-固定轴承,3-转轴,4-可装卸的钢架,5-水平钢管,6-圆弧形钢管,7-水平固定轴承,8-水平转轴,9、9’-圆盘形齿轮,10、10’-顺动齿轮,11-脚踏板,12、12’-环形链条,13-后车轮的水平叉杆,14-矩形钢架,15-传动齿轮,16-逆动齿轮,16’-顺动齿轮,17-卡口中后面的转轴,18-后车轮,19卡口中前面的转轴,20、20’-传动齿轮,21、-环形传动链条,21’-齿轮链条盒,22、22’-车座,23-车座下的竖直钢管,24-矩形钢架,24’-矩形钢架上的小圆洞,24”-齿轮链条盒上的小圆洞,25-转轴,25’-圆心角为110°的扇形齿轮,26-竖杆、撑杆,26’-撑杆下端的水平钢板,26”-撑杆下端的竖直钢板,27、27’-转轴,27”-撑杆(26)顶端的手转齿轮,28-转轴,28’-撑杆(26)顶端左右两侧的平形钢板,29-横杆,29’-滚珠轴承,30-制滑手闸,31-制动手闸,32-把手,33-圆盘,34-圆环,35、35’-沟槽,36-小挡头,37-小转轴,38-小卡勾,39-环形弹性细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图4中的是E2型健身车和E3型健身车的侧视图和俯视图。从图中可知:如果在用双脚蹬踩脚踏板(11)使前轮获得向前的外力的同时,用双手握住撑杆(26)顶端转轴(27)两端套有塑料管的把手(30)逆时针转动手转齿轮(27’)时,通过传动链条(21)可带动下面矩形框架(14)中的传动齿轮(20)和传动齿轮(9’)逆时针转动,传动齿轮(9’)带动传动链条(12’)和后车轮(18)转轴右端的顺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顺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时能带动后车轮(18)逆时针转动,后车轮(18)逆时针转动时能对地面产生向后的摩擦力,同时地面对后车轮(18)下沿产生向前的反摩擦力,此反摩擦力阻止后车轮(18)下沿向后滑动,地面对后车轮下沿产生的这个向前的等量的反静摩擦力是车和乘车人这一系统在水平方向获得的向前的外力,由于获得的这一地面给与的向前的外力抵消了乘车人和车这一系统所受的向后的内力、使得车和乘车人这一系统所受的向前的内力也成为推动乘车人和车这一系统一起克服滚动摩擦力而前进的推力。这和乘车人在用双脚蹬踩脚踏板(11)使前车轮(1)获得地面给与的向前的外力一样。
E3型健身车后车轮上面的金属箱既可装载不少物品,又可作为座椅坐人。因为后车轮是两个车轮,车行很稳当,特别适合老年人出行乘坐。
在图5-图9中的是F2型健身车和F31型健身车的侧视图和俯视图。从图中可知:骑车人在用双脚蹬踩脚踏板(11)使圆盘形齿轮(9)逆时针转动时,圆盘形齿轮(9)将带动环形链条(12)逆时针转动,环形链条(12)将带动前车轮(1)一端的顺动齿轮(10)也逆时针转动,顺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时能带动前车轮(1)逆时针转动,使前车轮下沿产生向后滑动的趋势、对地面产生一个向后的静摩擦力,同时地面对前车轮下沿产生一个向前的等量的反静摩擦力、阻止前车轮下沿向后滑动,地面对前轮下沿产生的这个向前的等量的反静摩擦力是自行车和乘车人这一系统在水平方向获得的向前的外力,由于获得的这一地面给与的向前的外力抵消了乘车人和车这一系统所受的向后的内力、使得车和乘车人这一系统所受的向前的内力成为推动乘车人和自行车这一系统一起克服滚动摩擦力而前进的推力。这和乘自行车在用双脚蹬踩自行车脚踏板(5)使后轮(2)获得前进的推力一样。地面对前轮下沿产生的这个向前的等量的反静摩擦力是自行车和乘车人这一系统获得向前推力的外因,但它并没对自行车和乘车人这一系统做功,对自行车和乘车人这一系统做功的力是乘车人双脚对自行车产生的内力、是乘车人在做功。这和机动车的发动机或电动机推动车轮逆时针转动,获得前进的推力和做功一样。
如果在用双脚蹬踩脚踏板(11)使前轮获得向前的外力的同时,用双手握住手推拉齿轮杆上的横杆(29)上套有塑料管的把手(30)、用力向后拉动手推拉齿轮杆上的横杆(29)顺时针转动时,手推拉齿轮杆(12)的下部固定焊接的半径为15厘米的圆心角为110度的扇形齿轮(25’)也将顺时针转动,扇形齿轮(25’)带动在下面转轴(19)上中间的与它齿合衔接的传动齿轮(15)却是逆时针转动,下面的转轴(19)在逆时针转动时能带动转轴(19)上右边的逆动齿轮(16)逆时针转动,但却不能带动转轴(19)上左边的顺动齿轮(16’)逆时针转动,逆动齿轮(16)逆时针转动时通过传动链条(21)带动与它平行相邻的转轴(17)上卡口中右边的传动齿轮(20)和卡口外右边的传动齿轮(9’)也逆时针转动,传动齿轮(9’)带动环形传动链条(21)逆时针转动,环形传动链条(21)再带动后车轮转轴(17)上右边的顺动齿轮逆时针转动,后车轮转轴(17)上右边的顺动齿轮逆时针转动时能带动后车轮转轴(17)和后车轮(18)逆时针转动,使后车轮下沿产生向后滑动的趋势、对地面产生一个向后的静摩擦力,同时地面对后车轮下沿产生一个向前的等量的反静摩擦力、阻止后车轮下沿向后滑动。地面对后车轮下沿产生的这个向前的等量的反静摩擦力是自行车和乘车人这一系统在水平方向获得的向前的外力,由于获得的这一地面给与的向前的外力抵消了乘车人和车这一系统所受的向后的内力、使得自行车和乘车人这一系统所受的向前的等量内力也成为推动乘车人和自行车这一系统一起克服滚动摩擦力而前进的推力。这和乘车人用双脚蹬踩现有自行车脚踏板使现有自行车后车轮获得地面给与的向前的外力一样。
在用力向后拉动手推拉齿轮杆上的横杆(29)顺时针转动时,扇形齿轮(25’)能带动转轴(19)上右边的逆动齿轮(16)逆时针转动。逆动齿轮(16)逆时针转动时通过传动链条(21)也带动与它平行相邻的转轴(17)上卡口中左边的传动齿轮(20’)也逆时针转动。传动齿轮(20’)逆时针转动时能带动它前面转轴(19)上左边的顺动齿轮(16’)顺时针转动。但顺动齿轮(16’)在顺时针转动时却不能带动它的转轴(19)顺时针转动。即传动齿轮(20’)逆时针转动时对转轴(19)不起阻碍作用。即左边的顺动齿轮(16)在用力向后拉动手推拉齿轮杆上的横杆(29)顺时针转动时不起作用,只有右边的逆动齿轮起作用。
当乘车人在用双脚蹬踩脚踏板(5)使后轮(2)获得向前的推力的同时,双手握住套有塑料管的把手(25)用力向前推动手推拉齿轮杆的横杆(29)逆时针转动时,手推拉齿轮杆下部的半径为15厘米的圆心角为110°的扇形齿轮(25’)也将逆时针转动,扇形齿轮(25’)带动在它下面转轴(19)上的与它齿合衔接的传动齿轮(15)却是顺时针转动,传动齿轮(15)和与它固定联接的转轴(19)在顺时针转动时却不能带动转轴(19)上右边的逆动齿轮(16)顺时针转动。即右边的逆动齿轮在用力向前推动手推拉齿轮杆上的横杆(29)逆时针转动时不起作用。
但在向前推动手推拉齿轮杆的横杆(29)逆时针转动、传动齿轮(15)在顺时针转动时却能带动与它在同一转轴上的左边的顺动齿轮(16’)顺时针转动,顺动齿轮(16’)顺时针转动时带动后面转轴(17)上的传动齿轮(20’)却是逆时针转动,后面转轴上的传动齿轮(20’)在逆时针转动时能带动同一转轴上卡口外右侧的圆盘形齿轮(9’)逆时针转动、圆盘形齿轮(9’)逆时针转动时通过环形链条(21’)带动后车轮(18)转轴右边的顺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顺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时能带动后车轮逆时针转动,后车轮逆时针转动时能获得地面给与它的向前的外力,即在向前推动手推拉齿轮杆的横杆(29)逆时针转动、左边的顺动齿轮(16’)起作用。
但在向前推动手推拉齿轮杆的横杆(29)逆时针转动时,后面转轴(17)上的传动齿轮(20’)在逆时针转动时也能带动和与它固定联接的转轴(17)上右边的传动齿轮(20)逆时针转动、传动齿轮(20)逆时针转动时能带动前一转轴(19)上的逆动齿轮(16)顺时针转动、逆动齿轮(16)顺时针转动时却不能带动前一转轴(19)顺时针转动、即传动齿轮(20)逆时针转动时对转轴(19)不起阻碍作用。
由上可知:双手握住套有塑料管的横杆上的把手(25)用力向后拉动或向前推动手推拉齿轮杆逆时针转动或顺时针转动时,两卡口间转轴(19)上右边的逆动齿轮和左边的顺动齿轮中总有一个起作用、使后车轮获得地面给与的向前推力而前进,使最大车速能得到提高。乘车人手脚并用、乘车人身体也能同时得到全面的煅炼。
F31型健身车后车轮上面的金属箱既可装载不少物品,又可作为座椅坐人。因为后车轮是两个车轮,车行很稳当,特别适合老年人出行乘坐。
在图10-图11中的是F32型健身车的侧视图和俯视图。从图中可知:骑车人在用双脚蹬踩脚踏板(11)使圆盘形齿轮(9)逆时针转动时,圆盘形齿轮(9)将带动环形链条(12)逆时针转动,环形链条(12)将带动前车轮(1)一端的逆动齿轮(10)也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时逆动齿轮(10)能带动前车轮(1)逆时针转动,使前轮下沿产生向后滑动的趋势、对地面产生一个向后的静摩擦力,同时地面对前轮下沿产生一个向前的等量的反静摩擦力、阻止前轮下沿向后滑动,地面对前轮下沿产生的这个向前的等量的反静摩擦力是车和乘车人这一系统在水平方向获得的向前的外力,由于获得的这一地面给与的向前的外力抵消了乘车人和车这一系统所受的向后的内力、使得车和乘车人这一系统所受的向前的内力成为推动乘车人和车这一系统一起克服滚动摩擦力而前进的推力。这和乘自行车在用双脚蹬踩自行车脚踏板(5)使后轮(2)获得前进的推力一样。
如果在用双脚蹬踩脚踏板(11)使前轮获得向前的外力的同时,用双手握住手推拉齿轮杆上的横杆(29)上套有塑料管的把手(30)、用力向后拉动手推拉齿轮杆上的横杆(29)顺时针转动时,手推拉齿轮杆(12)的下部固定焊接的半径为15厘米的圆心角为110的圆盘形齿轮(25’)也将顺时针转动,圆盘形齿轮(25’)带动在下面的转轴上的与它齿合衔接的较小齿轮(15)却是逆时针转动,较小齿轮(15)带动与它同轴的右边的另一较大齿轮(16)也逆时针转动,右边的另一较大齿轮(16)带动环形传动链条(21)逆时针转动,环形传动链条(21)再带动后车轮转轴(17)上的右边的逆动齿轮逆时针转动,右边的逆动齿轮逆时针转动时能带动后车轮转轴(17)和后车轮(18)逆时针转动,使后轮下沿产生向后滑动的趋势、对地面产生一个向后的静摩擦力,同时地面对前轮下沿产生一个向前的等量的反静摩擦力、阻止前轮下沿向后滑动,地面对前车轮下沿产生的这个向前的等量的反静摩擦力是车和乘车人这一系统在水平方向获得的向前的外力,由于获得的这一地面给与的向前的外力抵消了乘车人和车这一系统所受的向后的内力、使得车和乘车人这一系统所受的向前的内力也成为推动乘车人和车这一系统一起克服滚动摩擦力而前进的推力。这和乘车人在用双脚蹬踩脚踏板(11)使后轮(18)获得地面给与的向前的外力一样。
在用力向后拉动手推拉齿轮杆上的横杆(29)顺时针转动时,环形传动链条(21)也带动与后车轮转轴(17)邻近的转轴(19)上的左边的传动齿轮(20)逆时针转动,邻近的转轴(19)上右边的传动齿轮(20)带动后车轮转轴(17)上的左边的逆动齿轮却是顺时针转动,而逆动齿轮在顺时针转动时却不能带动后车轮转轴(17)和后车轮顺时针转动,更不能转动后车轮转轴(17)和后车轮逆时针转动,即左边的逆动齿轮(10)在用力向后拉动手推拉齿轮杆上的横杆(29)顺时针转动时不起作用,只有右边的逆动齿轮起作用。
当乘车人在用双脚蹬踩脚踏板(5)使后轮(2)获得向前的推力的同时,双手握住套有塑料管的把手(25)用力向前推动手推拉齿轮杆的横杆(29)逆时针转动时,手推拉齿轮杆下部的半径为15厘米的圆心角为110°圆盘形齿轮(25’)也将逆时针转动,圆盘形齿轮(25’)带动在转轴上的与它齿合衔接的较小齿轮(15)却是顺时针转动,较小齿轮(15)带动与它同一转轴上右边的较大齿轮(16)也顺时针转动,右边的较大齿轮(16)带动环形传动链条(21)顺时针转动,环形传动链条(21)带动后车轮转轴上的逆动齿轮(10)顺时针转动,后车轮转轴上的逆动齿轮(10)在顺时针转动时却不能带动后车轮转轴和后车轮顺时针转动、更不能带动后前车轮逆时针转动,不能获得地面给与的向前的外力。即右边的逆动齿轮在用力向前推动手推拉齿轮杆上的横杆(29)逆时针转动时不起作用。
但在向前推动手推拉齿轮杆的横杆(29)逆时针转动时,环形传动链条(21)也带动与后车轮转轴(17)邻近的转轴(19)上的传动齿轮(20)顺时针转动,传动齿轮(20)带动后车轮转轴(17)上的逆动齿轮却是逆时针转动,而逆动齿轮在逆时针转动时却能带动后车轮转轴(17)和后车轮逆时针转动,即左边的逆动齿轮在用力向前推动手推拉齿轮杆上的横杆(29)逆时针转动时能起作用,而右边的逆动齿轮不起作用。
由上可知:双手握住套有塑料管的横杆上的把手(25)用力向后拉动或向前推动手推拉齿轮杆逆时针转动或顺时针转动,后车轮转轴(17)上的两个逆动齿轮中总有一个逆动齿轮起作用、使后车轮获得地面给与的向前的推力而前进,使车速能得到更大的提高。乘车人手脚并用、乘车人身体也能同时得到全面的煅炼。
在图12中的是F2健身车、F31健身车和F32型健身车上手推拉齿轮杆在水平位置时的俯视图的部分放大图。从图中可知:横杆(29)可绕转轴(27)上下转动、使转轴(28)与地面始终垂直,也可绕转轴(28)左右转动、用双手握紧制滑手闸(30)可制止横杆(29)在圆弧形钢管(6)上滑动,用双手握紧制动手闸(31)可停止前进。
在图13中的是F2健身车、F31健身车和F32型健身车上手推拉齿轮杆在竖直位置(实线)和水平位置(虚线)时侧视图的部分放大图。从图中可知:横杆(29)中部的转轴(28)可始终保持与地面垂直、横杆(29)始终可以同时带动圆弧形钢管(6)、水平钢管(5)、固定轴承(2)和前车轮(1)一起左右转动、以改变车行方向。
在图14中的是顺动齿轮(16)的侧视图。从图中可知:它和现有自行车和三轮车后车轮转轴右端的传动齿轮(10,10’)的结构完全相同,只是厚度大一些,半径为5厘米、也稍大。但它们的活动过程不同:顺动齿轮(16)是转轴带动外沿的齿轮转动,而传动齿轮(10,10’)是外沿的齿轮带动转轴转动。
在图15中的是逆动齿轮(16)的侧视图。从图中可知:它和顺动齿轮(16)的结构不同的是:小挡头(36)的小转轴(37)的位置不同,逆动齿轮(16)中小挡头(36)的小转轴(37)在右边,顺动齿轮(16)的在左边;逆动齿轮(16)的半径和后车轮转轴右端的传动齿轮(10,10’)相同、比顺动齿轮(16)稍小。其它结构完全相同。
当扇形齿轮(25’)带动传动齿轮(15)和转轴(19)逆时针转动时,和转轴(19)固定联接的逆动齿轮(16)内的圆盘(33)也将逆时针转动。由于小挡头(36)的左端已陷入圆环内沿的沟槽(35’)中,在转轴(19)逆时针转动时,小挡头(36)的左端能对沟槽(35’)产生纵向压力,沟槽(35’)对小挡头(36)的反纵向压力因通过小转轴(37)而不能将小挡头(36)推入沟槽(35’)中,因此小挡头(36)能推着自身外沿具有齿轮的圆盘一起逆时针转动,圆盘再带动传动链条(21)逆时针转动,传动链条(21)再带动后面转轴(17)上的传动齿轮(20)、圆盘形齿轮(9’)、传动链条(9’)和后车轮转轴右端的传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当扇形齿轮(25’)带动传动齿轮(15)和转轴(19)顺时针转动时,和转轴(19)固定联接的圆盘(33)也将顺时针转动。小挡头(36)的左端虽然已陷入圆环内沿的沟槽(35’)中,但小挡头(36)的左端是离开沟槽(35’)的接触面的,只是侧面和圆环内沿沟槽的侧面间产生侧向压力,此侧向压力将小挡头(36)的左端压回沟槽中,因此小挡头(36)不能推着自身外沿具有齿轮的圆盘一起顺时针转动,即逆动齿轮在顺时针转动时不起作用。

Claims (1)

1.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车均由前车轮、后车轮、车架、车座、刹车、脚踏板、传动齿轮、传动链条和手转齿轮或手推拉齿轮杆组成,其特征是:健身车的车架前端竖直固定轴承中的转轴下端和前车轮转轴间装有脚踏板及其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在后车轮前方、车座下方和前方也装有一组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以及与传动齿轮通过传动链条联接的手转齿轮,或装有一组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以及与传动齿轮齿合衔接的手推拉齿轮杆;因其结构不同而被分为:(1)、脚踏手转快速健身自行车,(2)、脚踏手转快速健身三轮车,(3)、脚踏手推拉快速健身自行车,(4)、脚踏手推拉快速健身中两轴三轮车,(5)、脚踏手推拉快速后两轴健身三轮车, 
其中所述脚踏手转快速健身自行车的前车轮(1)和后车轮(18)都是一个车轮,半径也都是30厘米,前车轮(1)后上方和前车轮(1)中心的转轴等高的下端、固定焊接有一个长度为15厘米的水平固定滚珠轴承(7),在水平固定滚珠轴承(7)中贯穿有一根长度为25厘米的水平转轴(8),在水平固定滚珠轴承(7)的前边焊接有两根前端固定连接在前车轮(1)中心转轴两端的水平叉杆(8’),紧靠水平固定滚珠轴承(7)右端的水平转轴(8)上固定装有一个半径为10厘米、厚度为0.5厘米的圆盘形齿轮(9),在圆盘形齿轮(9)和前车轮(1)中心转轴右端安装的一个和现有自行车后车轮转轴的一端安装的传动齿轮大小相同、结构相同的顺动齿轮(10)间有一环形链条(12)相连,在水平转轴(8)两端固定装有一对平行反向的与水平转轴(8)垂直的长度为20厘米的钢柄,在两钢柄的尾端各装有一个长度为10厘米的与钢柄垂直的脚踏板(11),后车轮(18)前方的与后车轮转轴固定联接的水平叉杆(13)前端横梁中间上面、固定焊接有一根半径为1.5厘米的竖直钢管(23),在水平叉杆(13)前端横梁中间前面、固定焊接有一个由0.5厘米厚或1厘米厚、5厘米宽的钢板做成的长度为19厘米、宽度为8厘米的水平向前的第一矩形钢架(14),在第一矩形钢架(14)两侧边的中间各有一个6厘米长、5厘米宽的卡口,在两侧卡口中装有一对滚珠轴承,一根第一转轴(17)贯穿在滚珠轴承中,在第一转轴(17)上装有二个与第一转轴(17)固定联接在一起的传动齿轮:在第一转轴(17)中间的传动齿轮(20)的半径是5厘米、厚度是2厘米,在卡口右边外侧的传动齿轮(9’)的半径是10厘米、厚度是1厘米,在后车轮(18)前方的竖直钢管(23)上端固定安装有一 个离地面75厘米高的和现有自行车车座相同的车座(22),在竖直钢管(23)上端的离地面52厘米高处的两侧,固定焊接有一个长度为30厘米、宽度为8厘米的水平向前的第二矩形钢架(24),第二矩形钢架(24)的中间两侧各有一个加固的半径为0.5厘米的圆洞(24’),一根半径为1.5厘米、长度为54厘米的撑杆(26)的下端固定焊接有一块6厘米宽、6厘米长、2厘米厚的水平钢板(26’),在水平钢板(26’)左右两侧固定焊接有两块4厘米宽、6厘米长的中间有一个半径为1厘米圆洞的竖直钢板(26”),两块竖直钢板(26”)的圆洞套在靠第一矩形钢架(14)内侧的第一转轴(17)上,撑杆(26)的上部穿过第二矩形钢架(24)中间的空隙延伸到上面,在撑杆(26)上第二矩形钢架(24)中间圆洞(24’)的位置处也有一个加固的半径为0.5厘米圆洞(24’),在撑杆(26)顶端左右两侧各固定焊接有一块9厘米长、3厘米宽、1厘米厚的与撑杆(26)平形的钢板(28’),两钢板(28’)的上端装有一对外半径为3厘米、内半径为1厘米滚珠轴承(29’),在滚珠轴承(29’)中贯穿有一根长度为40厘米的第二转轴(27’),在第二转轴(27’)上固定有一个可在竖直面上自由转动的半径为10厘米的手转齿轮(27”),手转齿轮(27”)和卡口中间转轴(17)上的传动齿轮(20)间有一传动链条(21)相联,在第二转轴(27’)两端各固定有一根与转轴垂直的平形反向的长度为20厘米短柄,短柄的外端各固定有一个与短柄垂直的长度为10厘米的套有塑料管的把手(32),在第二转轴(27’)和第一转轴(17)上固定安装有一个上部穿过第二矩形钢架(24)空隙、下端位于撑杆下端竖直钢板(26”)内侧的链条盒(21’),穿过链条盒(21’)中间的和撑杆(26)中间的圆洞(24’)的螺栓将链条盒(21’)和撑杆(26)固定在第二矩形钢架(24)上,链条盒(21’)恰能将撑杆(26)上端和下端的传动齿轮(27”、20)和传动链条(21)包围住,在前车轮后竖直转轴(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一根60厘米长的水平钢管(5),在水平钢管(5)的两端各有一个螺母,一根半径为30厘米的处于水平面上的半圆形钢管(6)两端有一小圆洞,在水平钢管(5)两端螺母的水平面上、撑杆(26)后面的链条盒(21’)上、有一个加固的半径为1.5厘米圆洞(24”),有一个螺栓穿过半圆形钢管两端的小圆洞和水平钢管(5)两端的螺母、将由半径为1厘米钢管做成的恰能穿过链条盒(21’)上圆洞(24”)并紧靠撑杆(26)后面的半圆形钢管固定在水平钢管(5)的两端; 
其中所述脚踏手转快速健身三轮车前车轮(1)是一个车轮,后车轮(18)是两个车轮,前后车轮的半径都是30厘米,后车轮(18)前方的竖直钢管(23)离地面30厘米和50厘米处的后面焊接有一个两层的54厘米长、40厘米宽、20厘米高的由半径为1厘米的钢管做成的长方形框架,长方形框架内安放有一个金属箱,金属箱的盖较厚、可开、可关、可作车座(22’),车座(22’)两侧有58厘米长的扶手,长方形框架下侧梁离竖直钢管(23)35厘米处装有后车轮的滚珠轴承,后车轮的转轴穿过滚珠轴承,后车轮装在长方形框架外侧的转轴两端,在长方形框架后沿下面装有一块离地面15厘米高的脚踏板,后车轮上方的挡泥瓦被固定在竖直钢管(23)后面的长方形框架上,竖直钢管(23)以前和以上的结构和脚踏手转快速健身自行车的结构完全相同; 
其中所述脚踏手推拉快速健身自行车后车轮(18)前方的与后车轮(18)转轴固定联接的水平叉杆前端横梁中间上面、固定焊接有一根半径为1.5厘米的竖直钢管(23),在水平叉杆(13)前端横梁前面、固定焊接有一个由0.5厘米厚或1厘米厚、5厘米宽的钢板做成的长度为26厘米、宽度为12厘米的水平向前的矩形钢架(14),在矩形钢架(14)两侧边的中间各有一个11厘米长、2厘米宽的卡口,在两侧卡口中装有两对相邻的滚珠轴承,两根平行转轴分别贯穿在两对相邻的滚珠轴承中,前面的转轴(19)上装有三个与转轴固定联接在一起传动齿轮:右边的传动齿轮是半径为4厘米、厚度为2厘米的逆动齿轮(16),左边的传动齿轮是半径为5厘米、厚度为2厘米的顺动齿轮(16’),中间的传动齿轮是半径为5厘米、厚度为2厘米的传动齿轮(15),后面的转轴(17)上也装有三个传动齿轮:右边的传动齿轮是位于卡口外侧右边、距卡口外侧2厘米的半径为10厘米、厚度为0.5厘米的圆形齿轮(9’),圆形齿轮(9’)和后车轮(18)转轴右端的顺动齿轮(10’)间有一环形链条(12’)相连,位于两卡口间右边的是半径为4厘米、厚度为2厘米的与转轴固定联接在一起、并与前面转轴上的顺动齿轮(16)间有一环形链条(21)相连的传动齿轮(20),左边的是半径为5厘米、厚度为2厘米的与转轴固定联接在一起的与前面转轴上的逆动齿轮(16’)齿合衔接的传动齿轮(20’),在矩形钢架(14)前边中间和车架前端前车轮(1)后方的竖直固定轴承(2)的下端间焊接有一根半径为1厘米的稍有弯曲的钢管; 
其中所述脚踏手推拉快速健身中两轴三轮车前车轮是一个车轮,后车轮(18)是两个车轮,前后车轮(18)半径均为30厘米,后车轮(18)前方的竖直钢管(23)离地面30厘米和50厘米处的后面焊接有一个两层的54厘米长、40厘米 宽、20厘米高的长方形框架,长方形框架内安放有一个金属箱,金属箱的盖较厚、可开、可关、可作车座(22’),车座(22’)两边有58厘米长的扶手,长方形框架下侧梁离竖直钢管(23)35厘米处装有后车轮的滚珠轴承,后车轮的转轴穿过滚珠轴承,后车轮及其挡泥瓦装在长方形框架外侧的转轴两端,在长方形框架后沿下面装有一块离地面15厘米高的脚踏板,竖直钢管(23)以前和以上的结构和脚踏手推拉快速健身自行车的结构完全相同; 
其中所述脚踏手推拉快速后两轴健身三轮车后车轮(18)上方的车架上层是一个离地面高为55厘米的有小靠背、小扶手的宽为40厘米、长为30厘米的由钢管和塑料板做成的固定在下层底架(13)左右两边的长度为53厘米的侧纵梁上的小座椅(22),小座椅(22)椅面前沿下面有一钢管横梁(23),钢管横梁(23)中间有一向前突出的没有后边的长度为22厘米、宽度为9厘米的矩形钢管架(24),在矩形钢管架(24)两边靠近车架前钢管横梁(23)5厘米处的下面有一对固定轴承,在固定轴承中有一根半径为0.5厘米的转轴(25),在转轴(25)中间固定有一个和转轴垂直的手推拉齿轮杆,手推拉齿轮杆的转轴(25)以上的部分是一根半径为1厘米的长度为55厘米的竖杆(26),竖杆(26)的上端左右两边装有一对水平的与车架垂直的固定轴承,固定轴承中的转轴(27)将一个双向接头的一端和竖杆(26)的上端联接在一起,双向接头的另一端的上下两边装有一对与车架平行的间距为2厘米的宽度为5厘米的固定轴承,双向接头另一端的固定轴承中的与竖杆上端固定轴承中的转轴垂直的转轴(28)穿过长度为58厘米的横杆(29)中间的固定轴承,将横杆(29)和双向接头联接在一起,横杆(29)两端的下面固定有一块长度为5厘米的宽度为2厘米的钢块,在钢块下沿装有一个长度为12厘米的和横杆(29)平行的距横杆(29)3厘米的制滑手闸(30),制滑手闸(30)靠中间的一端和横杆(29)间固定联结有一长度为3厘米的软弹簧,制滑手闸(30)靠外的一端套有一个厚度为0.5厘米、长度为3厘米的塑料管,在横杆(29)两端的前面装有一个长度为12厘米的和横杆(29)平行的距横杆(29)3厘米的制动手闸(31),制动手闸(31)的外端和装在后车轮转轴中间的刹车相连,前车轮斜上方的向上向后弯曲的圆弧形钢管(6)恰能穿过横杆(29)两端和制滑手闸(30)中间的空隙,在横杆(29)两端还套有一个塑料管作为长度为10厘米的把手(32); 
其中所述脚踏手推拉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推拉快速健身中两轴三轮车后车轮(18)前方的与后车轮(18)转轴固定联接的水平叉杆前端的第一矩形钢架(14)两侧卡口中装有的逆动齿轮(16)是由一个和前面转轴(19)固定连接 的圆盘(29)、一个套在圆盘(29)外沿的自身外沿具有齿轮的可绕圆盘(29)转动的外半径为4厘米的圆环(30)组成,在圆盘(29)外沿和圆环(30)内沿具有若干相同间隔的第一沟槽(31)、第二沟槽(31’),在圆盘(29)外沿的每个第一沟槽(31)中都有一个长度为1.2厘米的小挡头(32),小挡头(32)可完全陷入第一沟槽(31)中、并可绕其右端的转轴(33)转动,小挡头(32)的中部有一个直径为0.1厘米、长度为0.2厘米的小卡勾(34),有一环形弹性细钢丝(35)穿过小卡勾(34)下面,将小挡头(32)的可转动的左端推出沟槽、陷入圆环(30)内沿的第二沟槽(31’)中、并与第二沟槽(31’)密切光滑接触,脚踏手推拉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推拉快速健身中两轴三轮车后车轮(18)前方的与后车轮(18)转轴固定联接的水平叉杆前端的第一矩形钢架(14)两侧卡口中装有的顺动齿轮(16’)和脚踏手推拉快速后两轴健身三轮车后车轮(18)转轴上固定联接的顺动齿轮(16’)是和现有自行车和现有三轮车后车轮转轴上一端安装的传动齿轮(10、10’)结构相同的半径为5厘米的传动齿轮。 
CN201080002302.2A 2010-01-03 2010-06-23 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51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80002302.2A CN102405171B (zh) 2010-01-03 2010-06-23 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001585 CN102114892B (zh) 2010-01-03 2010-01-03 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或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
CN201010001585.0 2010-01-03
PCT/CN2010/000921 WO2011079489A1 (zh) 2010-01-03 2010-06-23 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
CN201080002302.2A CN102405171B (zh) 2010-01-03 2010-06-23 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5171A CN102405171A (zh) 2012-04-04
CN102405171B true CN102405171B (zh) 2014-03-12

Family

ID=4421384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00158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4892B (zh) 2010-01-03 2010-01-03 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或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
CN20108000230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5171B (zh) 2010-01-03 2010-06-23 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00158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4892B (zh) 2010-01-03 2010-01-03 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或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2114892B (zh)
HK (1) HK11557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5928B (zh) * 2011-10-28 2015-09-09 姜仁滨 脚踏手转双驱动快速健身车
CN103935451B (zh) * 2013-01-17 2019-03-15 姜仁滨 双驱动同一车轮快速健身车
CN103448851B (zh) * 2013-06-03 2016-03-30 上海大学 手驱动脚控制两轮自行车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0601Y (zh) * 1993-05-28 1994-04-06 张国雄 一种手脚可同时驱动的链轮式自行车
DE10317206A1 (de) * 2003-04-15 2004-11-04 Heinz Ketteler Antriebsystem für Fahrzeuge durch Hand- und Armkraft
DE202005013737U1 (de) * 2005-08-31 2005-11-03 Richter, Lothar, Dipl.-Ing. Fahrrad mit Vorderradantrieb durch Armmuskelkraft
US7000934B1 (en) * 2004-12-27 2006-02-21 William Capek Bicycle propulsion system
CN2866301Y (zh) * 2006-01-26 2007-02-07 于锡亭 头把式双驱动自行车
DE102007045382A1 (de) * 2006-09-22 2008-04-03 Kraiss, Martin Fahrrad mit Armkurbelantrieb und Beinantrieb
CN201566797U (zh) * 2009-11-26 2010-09-01 姜仁滨 脚踏手推拉快速健身自行车和三轮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02190Y (zh) * 1997-04-24 1998-12-30 郑金明 自行车的前轮驱动构造
CN1548328A (zh) * 2003-05-10 2004-11-24 杰 孟 一种方便置换的多驱动方式的自行车
CN2801612Y (zh) * 2005-06-24 2006-08-02 历富伟 一种自行车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0601Y (zh) * 1993-05-28 1994-04-06 张国雄 一种手脚可同时驱动的链轮式自行车
DE10317206A1 (de) * 2003-04-15 2004-11-04 Heinz Ketteler Antriebsystem für Fahrzeuge durch Hand- und Armkraft
US7000934B1 (en) * 2004-12-27 2006-02-21 William Capek Bicycle propulsion system
DE202005013737U1 (de) * 2005-08-31 2005-11-03 Richter, Lothar, Dipl.-Ing. Fahrrad mit Vorderradantrieb durch Armmuskelkraft
CN2866301Y (zh) * 2006-01-26 2007-02-07 于锡亭 头把式双驱动自行车
DE102007045382A1 (de) * 2006-09-22 2008-04-03 Kraiss, Martin Fahrrad mit Armkurbelantrieb und Beinantrieb
CN201566797U (zh) * 2009-11-26 2010-09-01 姜仁滨 脚踏手推拉快速健身自行车和三轮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4892A (zh) 2011-07-06
HK1155701A1 (zh) 2012-05-25
CN102405171A (zh) 2012-04-04
CN102114892B (zh) 2013-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66797U (zh) 脚踏手推拉快速健身自行车和三轮车
CN102405171B (zh) 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和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
CN102245467B (zh) 手脚并用快速健身三轮小面包车
CN201333140Y (zh) 微型电动三轮车
CN103587632B (zh) 双驱动三轮自行车
CN201685958U (zh) 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车
CN102069885B (zh) 手动脚踏快速健身自行车和手动脚踏快速健身三轮车
CN201834160U (zh) 手脚并用快速健身三轮小面包车
CN201538412U (zh) 脚踏手推拉快速健身三轮车
CN204956827U (zh) 弹性复位的棘轮踏板的自行车
CN200995743Y (zh) 娱乐健身车
CN209904975U (zh) 新型自行车齿轮往复式脚踏动力机构
CN201432759Y (zh) 前驱动脚踏车
CN205044898U (zh) 一种棘轮踏板的自行车
CN102961223A (zh) 一种可变速轮椅
CN201309541Y (zh) 双力自行车
CN203544271U (zh) 双驱动三轮自行车
CN211252880U (zh) 一种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儿童三轮车
CN201907589U (zh) 不倒电动自行车
CN203142890U (zh) 无链前轮驱动自行车
CN213534947U (zh) 躺式自行车
CN200945351Y (zh) 一类滚轮及步行轮车
CN201525465U (zh) 手动脚踏快速健身自行车和三轮车
CN201626515U (zh) 车辆转向装置
CN105109610A (zh) 一种棘轮踏板的自行车及其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57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