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3591B - 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3591B
CN102403591B CN201110162005.0A CN201110162005A CN102403591B CN 102403591 B CN102403591 B CN 102403591B CN 201110162005 A CN201110162005 A CN 201110162005A CN 102403591 B CN102403591 B CN 1024035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tact
spring sheet
elastomeric spring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20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3591A (zh
Inventor
佐佐木良
谷内秀则
江尻孝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03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35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35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35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经得起下落冲击等的卡连接器。本发明的卡连接器具备触头(6),该触头(6)一体地具有一端支撑在固定于模制外壳(1)上的固定片部(11)上、另一端侧从固定片部(11)沿着卡插入部底面延长的弹性弹簧片部(9),在模制外壳(1)上具备与弹性弹簧片部(9)相对地配置的弹簧片限制用壁部(10),弹性弹簧片部(9)在距固定片部(11)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形成有变形限制部(17),在弹簧片限制用壁部(10)上具备与上述变形限制部(17)抵接的阻挡部(23),使得上述变形限制部(17)可在上述推入方向滑动,并且能够限制上述弹性弹簧片部(19)朝上述屏蔽罩(2)侧变形。

Description

卡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用于IC卡、SD卡、存储卡等的卡连接器,涉及经得起下落等冲击的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开发了下述结构的连接器:在这种卡连接器中,具备为了检测卡的插拔而使用的开关触头,在插入存储卡等卡时,卡的边缘部与一方的触头接触并推入该触头,通过与成对的另一方的触头的接触或脱离而进行开关,从而检测卡的插入状态(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6042号公报)。
构成这种现有的开关触头的触头将长板状的弹性弹簧片部的一端支撑在固定于连接器壳体上的固定片部上,为将弹性弹簧片部悬臂支撑在固定片部上的结构,在一体地支撑于弹性弹簧片部上的接触部与卡接触时,推入该弹性弹簧片部并以固定片部为支点进行动作。
在上述现有的卡连接器中存在下述问题:若由于下落冲击等而施加外力,则存在以固定片部为支点将弹性弹簧片部的前端部分提升到覆盖卡插入部的上表面部的屏蔽罩侧的方向,即,在原本不希望变形的方向上产生弯曲的情况,由于从固定端到自由端的距离越长,在悬臂支撑的弹性弹簧片部的自由端产生的最大弯曲越大,因此,存在弹性弹簧片部的长度越长,由于下落冲击等,与屏蔽罩接触的可能性越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若弹性弹簧片部的长度不充分,则存在无法确保充分的弹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弹性且防止由下落冲击等产生的连接器的变形的卡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以达到所期望的目的,方案一中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供存储卡等卡插入的卡插入部的模制外壳;覆盖上述卡插入部的上表面部的屏蔽罩;以及触头,该触头一体地具有一端支撑在固定于上述模制外壳上的固定片部上、另一端从上述固定片部沿着上述卡插入部底面延长的弹性弹簧片部,在上述卡被插入到上述卡插入部内时,上述触头与上述卡的边缘接触,上述弹性弹簧片部以上述固定片部为支点在推入方向上动作,在该卡连接器中,上述模制外壳具备与上述弹性弹簧片部彼此相对向地配置的弹簧片限制用壁部,上述弹性弹簧片部在距上述固定片部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形成有变形限制部,在上述弹簧片限制用壁部上具备与上述变形限制部抵接的阻挡部,使得上述变形限制部可在上述推入方向滑动,并且能够限制上述弹性弹簧片部朝上述屏蔽罩侧变形。
方案二中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一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变形限制部由从上述弹性弹簧片部的一个面突出的变形限制凸部构成。
方案三中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二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阻挡部突出设置在上述限制用壁部的弹性弹簧片部侧面上,上述变形限制凸部通过切割立起加工在上述阻挡部侧形成有平面部,该平面部与上述阻挡部可相互滑动地抵接。
方案四中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一、二、三的结构的基础上,在上述模制外壳上具备配置在上述弹性弹簧片部的推入方向里侧的阻止部。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卡连接器,如上所述,模制外壳具备与弹性弹簧片部彼此相对向地配置的弹簧片限制用壁部,弹性弹簧片部在距固定片部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形成有变形限制部,在弹簧片限制用壁部上具备与上述变形限制部抵接的阻挡部,使得上述变形限制部可在上述推入方向滑动,并且能够限制上述弹性弹簧片部朝上述屏蔽罩侧变形。通过具备这些结构,能够不损害弹性地限制弹性弹簧片部在原本不希望的方向上的弯曲,能够防止与屏蔽罩的接触。另外,即使受到由回流冲程等产生的热量的影响也能够抑制固定力的下降,能够适当地保持触头。
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由从弹性弹簧片部的一面突出的变形限制凸部构成变形限制部,能够确保滑动量且使弹性弹簧片部与阻挡部适当地抵接。
另外,阻挡部突出设置在限制用壁部的弹性弹簧片部侧面,变形限制凸部通过切割立起加工而在阻挡部侧形成有平面部,通过平面部与阻挡部可互相滑动地抵接,能够准确地抵接。
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模制外壳上具备配置在上述弹性弹簧片部的推入方向里侧的阻止部,能够总是维持变形限制部与阻挡部的抵接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拆掉上述卡连接器的屏蔽罩的模制外壳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触头的保持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上述触头的俯视图。
图5是上述触头的主视图。
图6是图3中的a-a线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图2中的b-b线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上述触头的工作状态的b-b线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中:
A-壳体,B-卡,1-模制外壳,2-屏蔽罩(保护罩),3-卡插入部,4-接触弹簧,5-滑块机构,6-触头,7-触头,8-接触部,9-弹性弹簧片部,10-弹簧片限制用壁部,11-固定片部,11a-卡定用突片,12-基板接触端子部,13-压入槽,14-贯通孔,15-弹簧片基部,16a-第一折弯部,16b-第二折弯部,17-变形限制凸部,18-固定片部,19-基板连接端子部,20-接触片部,21-触头保持孔,23-阻挡部,24-退让用槽。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2表示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一个例子,在图中,符号A是壳体,B是存储卡。
壳体A由利用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而模制成形的模制外壳1与以覆盖模制外壳1的上表面及侧面的方式组装的屏蔽罩2构成,通过在模制外壳1的上表面形成使模制外壳1的上表面凹陷的形状的卡插入部3,且其上表面部由屏蔽罩2覆盖并封闭,从而构成在前面开有卡插入口的壳体A。
该壳体A在卡插入部3的底面上具备接触弹簧4、4...,这些接触弹簧4、4...一体地具有与配备在卡B的一侧面的信号传输用端子接触的触点部,并使触点部为朝向卡的插拔方向浮起的状态,该接触弹簧4、4...与PCB等基板连接。
另外,在壳体A上具备滑块机构5,该滑块机构5由于卡的插入而在推入方向进行动作,并且在拔出卡时用于使卡在推出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2、图3所示,该壳体A在卡插入部3的卡插入方向里侧具备由一对触头6、7构成的开关触头。
触头6以一体地支撑与触头7接触的接触部8的弹性弹簧片部9使接触部8从模制外壳1的里侧壁1a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浮起的状态保持在模制外壳1中,由该弹性弹簧片部9支撑的触头接触部8c在卡未插入时,利用自身的弹性与触头7接触,若插入卡B,则触头6的触头接触部8c被卡B推压而离开触头7,由此可检测卡B的插入状态。
另外,在壳体A上具备用于限制弹性弹簧片部9向屏蔽罩侧弯曲等的变形的弹簧片限制用壁部10。
如图4、图5所示,触头6一体地具有固定片部11、配置在固定片部11的下端侧的基板连接端子部12、由固定片部11支撑的弹性弹簧片部9、以及接触部8,用具有弹性的导电性金属材料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
固定片部11在两侧边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压入形成在模制外壳1上的压入槽13中的卡定用突片11a、11a,如图6所示,通过压入,卡定用突片11a、11a卡定在压入用槽13的内边缘,从而固定在模制外壳1上。
基板连接端子部12从固定片部11的下端在水平方向突出而形成,通过在模制外壳1的底面部开口的贯通孔14配置在模制外壳1的下表面侧,能够锡焊在PCB等基板上。
另外,通过连接这样固定在模制外壳1上的固定片部11与锡焊在基板上的基板连接端子部12而配置,能够提高触头的保持力。
弹性弹簧片部9由支撑在固定片部11的上端上的弹簧片基部15、第一折弯部16a、以及第二折弯部16b构成。
弹簧片基部15由触头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形成得窄的支撑基部15a、以及触头短边方向的宽度比支撑基部15a形成得宽的动作部15b构成,支撑基部15a支撑在固定片部11的上端,以固定片部11为支点,支撑基部15a及动作部15b一体地进行动作。
另外,在弹簧片基部15(动作部15b)的一个面上突出设置有变形限制用凸部17,弹性弹簧片部9在距固定片部11一定的距离的位置由变形限制用凸部17形成变形限制部。
如图7所示,变形限制用凸部17通过切割立起加工(切り起こし加工)从弹性弹簧片部的一面(卡侧面)突出而形成,在弹性弹簧片部的短边方向(长板的宽度方向)上侧形成有平面部17a,并且在下侧边缘形成具有圆弧状的部分17b。
第一折弯部16a形成为矩形状,一端通过折痕支撑在弹簧片基部15的端部。
另一方面,第二折弯部16b形成为矩形状,一端通过折痕支撑在第一折弯部16a的与弹簧片基部15相反一侧的端部,在另一端支撑有接触部8。
另外,第一折弯部16a的触头短边方向宽度比第二折弯部16b形成得宽。
另外,弹簧片基部15与模制外壳1的里侧壁1a平行地配置,第一折弯部16a及第二折弯部16b以接触部侧从里侧壁1a向连接器宽度方向浮起的状态沿卡插入部底面延长。
接触部8一体地支撑在第二折弯部16b的前端,由接触基部8a、卡接触部8b、以及形成为从接触基部8a的下边缘向下突出的两叉状的触头接触部8c构成。
卡接触部8b形成为从接触基部8a的表面鼓出的形状,插入卡插入部3内的卡B与该部分接触。
触头7一体地具有支撑在模制外壳1上的支撑片部18、基板接触端子部19、以及支撑在支撑片部18上的接触片部20,通过对导电性板材进行冲床加工而形成。
接触片部20形成为L字状,嵌入在模制外壳1的底面开口的贯通孔21的内周边缘。并且,插入贯通孔21内的触头6的触头接触部8c利用自身的弹性推到该接触片部20上并接触。
模制外壳1在卡插入方向里侧具有弹簧片限制用壁部10,弹簧片限制用壁部10与触头6的弹性弹簧片部9相对地配置并从模制外壳1的底面立起而形成。
弹簧片限制用壁部10在其触头侧面上一体地形成有变形限制凸部17以可在推入方向滑动的状态抵接的阻挡部23。另外,在弹簧片限制用壁部10的阻挡部23的下侧,沿着阻挡部23的下边形成有避让用槽24。
阻挡部23形成为在弹簧片限制用壁部10的上端部向触头侧突出的形状。另外,阻挡部23的下边23a平坦地形成,变形限制凸部17的平面部17a以可在弹性弹簧片部9的推入方向即动作方向滑动的状态抵接。由此,限制弹性弹簧片部9向屏蔽罩侧的变形。
另外,如图6所示,模制外壳1的里侧壁1a构成在卡插入时阻止弹性弹簧片部的一部分15的阻止部。
构成阻止部的模制外壳1的里侧壁1a与阻挡部23的触头侧端面之间的距离x形成得比弹性弹簧片部9的厚度加上变形限制凸部17的突出高度的距离短,因此,即使滑动,变形限制凸部17与阻挡部23也能够总是维持在抵接的状态。
为了将触头6安装在该模制外壳1上,使固定片部11与形成在模制外壳1上的压入槽12的位置一致,以模制外壳1的底面与弹性弹簧片部9维持为平行的状态将固定片部11压入到压入槽12中。
此时,弹性弹簧片部9的具有变形限制部的部分通过变形限制凸部17的具有圆弧状的部分17b,一边扩大阻挡部23与构成阻止部的模制外壳1的侧壁1a间的间隙x一边插入弹性片限制用壁部10与侧壁1a之间,插入后,弹性恢复,从而成为与阻挡部的触头侧端面之间的距离x比弹性弹簧片部9的厚度加上变形限制凸部17的突出高度的距离短的状态。
在这样构成的卡连接器中,在没有插入卡的状态下,触头6的接触部8向卡插入部3内露出并由自身的弹性推压,从而处于触头接触部8c与触头7的接触片部20接触的状态。
而且,处于由触头6自身的弹性推压且弹性弹簧片部9的表面被阻挡部23的端面阻挡的状态,变形限制凸部17始终处于与阻挡部23的下边抵接的状态。
在将卡B插入卡插入部3内时,卡前边与触头6的接触部8b接触,弹性弹簧片部9被卡推压并以固定片部11为支点进行动作,从而离开触头7。此时,由于变形限制凸部17可在推入方向相对于阻挡部23滑动,因此,弹簧片基部15也作为弹簧的一部分而进行动作,由于弹簧片基部15、第一折弯部16a及第二折弯部16b作为弹簧而一体地进行动作,因此,作为弹簧整体,能够确保充分的长度,并以适当的弹簧压力与卡接触。
另一方面,相对于以固定片部11为支点将弹性弹簧片部9提升到屏蔽罩侧的方向上的作用力,由于变形限制凸部17的平面部17a总是抵接在阻挡部23的下边,因此,弹性弹簧片部9由阻挡部23,通过变形限制部17承受与由下落冲击等产生的应力反向的反作用力,由此限制弹性弹簧片部9向屏蔽罩侧的弯曲等变形。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在弹性弹簧片部9的表面设置变形限制凸部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只要是变形限制部以可相对于阻挡部在推入方向滑动、且限制弹性弹簧片部向屏蔽罩侧的变形的方式抵接即可,例如,也可以将弹性弹簧片部的侧边作为变形限制部。
另外,触头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只要是具有悬臂支撑在固定于模制外壳上的固定片部的弹性弹簧片部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以通过折回部支撑在与弹性弹簧片部的固定片部相反侧端部,将接触部配置在固定片部侧。

Claims (2)

1.一种卡连接器,具备:
具有供卡插入的卡插入部的模制外壳;
覆盖上述卡插入部的上表面部的屏蔽罩;以及
触头,该触头一体地具有一端支撑在固定于上述模制外壳上的固定片部上、另一端侧从上述固定片部沿着上述卡插入部底面延长的弹性弹簧片部,在上述卡被插入到上述卡插入部内时,上述触头与上述卡的边缘接触,上述弹性弹簧片部以上述固定片部为支点在推入方向动作,该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模制外壳具备与上述弹性弹簧片部彼此相对向地配置的弹簧片限制用壁部,上述弹性弹簧片部在距上述固定片部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形成有变形限制部,在上述弹簧片限制用壁部上具备与上述变形限制部抵接的阻挡部,使得上述变形限制部可在上述推入方向滑动,并且能够限制上述弹性弹簧片部朝上述屏蔽罩侧变形,
上述变形限制部由从上述弹性弹簧片部的一面突出的变形限制凸部构成,上述阻挡部突出设置在上述限制用壁部的弹性弹簧片部侧面,上述变形限制凸部通过切割立起加工而在上述阻挡部侧形成有平面部,该平面部与上述阻挡部总是可相互滑动地抵接,
模制外壳的里侧壁与阻挡部的触头侧端面之间的距离x形成得比弹性弹簧片部的厚度加上变形限制凸部的突出高度的距离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模制外壳上具备配置在上述弹性弹簧片部的推入方向里侧的阻止部。
CN201110162005.0A 2010-08-18 2011-06-09 卡连接器 Active CN1024035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3133A JP5126719B2 (ja) 2010-08-18 2010-08-18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2010-183133 2010-08-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3591A CN102403591A (zh) 2012-04-04
CN102403591B true CN102403591B (zh) 2014-11-05

Family

ID=45885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2005.0A Active CN102403591B (zh) 2010-08-18 2011-06-09 卡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26719B2 (zh)
CN (1) CN1024035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9725B (zh) * 2012-05-23 2016-08-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Sim卡卡座、移动终端和识别sim卡热插拔的方法
JP5776710B2 (ja) * 2013-03-05 2015-09-09 Smk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6128685B2 (ja) * 2013-09-03 2017-05-1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6108122B2 (ja) * 2015-02-03 2017-04-05 Smk株式会社 取出し機構付きカードコネク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2052A (zh) * 2007-02-09 2008-08-13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CN202772344U (zh) * 2009-12-08 2013-03-06 莫列斯公司 存储卡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1154B2 (ja) * 2007-06-29 2009-11-25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メモリカード用ソケッ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2052A (zh) * 2007-02-09 2008-08-13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CN202772344U (zh) * 2009-12-08 2013-03-06 莫列斯公司 存储卡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3591A (zh) 2012-04-04
JP5126719B2 (ja) 2013-01-23
JP2012043608A (ja) 201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26604U (zh) 卡连接器和接触件
CN103296528B (zh) 盘式卡插件
CN103367949B (zh) 卡连接器
CN102403591B (zh) 卡连接器
US8654535B2 (en) Card holder
US8597058B2 (en) Card holder
CN101030684B (zh) 卡连接器
CN103296529B (zh) 盘式卡插件
CN203225369U (zh) 卡用连接器
KR20110056449A (ko) 기판접속용 커넥터
KR20110056450A (ko) 기판접속용 커넥터
JP4619132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2006020527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ceptacle thereof
CN103368035A (zh) 卡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03986004B (zh) 卡连接器
KR100517651B1 (ko) 심 슬라이드 커넥터에 설치되는 접속핀
CN201063369Y (zh) 二合一电子卡连接器
CN100397714C (zh) 卡用插接装置
CN102983466B (zh) 卡片连接器
CN105281102A (zh) 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
CN107785693A (zh) 卡连接器以及基板的卡连接构造
KR101402999B1 (ko) 심카드 커넥터용 컨택트 단자
CN103682732B (zh) 连接器用接点弹簧及利用该连接器用接点弹簧的卡连接器
CN101996808B (zh) 滑动开关
CN104253336A (zh) 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