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8805A - 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8805A
CN102398805A CN2011102607123A CN201110260712A CN102398805A CN 102398805 A CN102398805 A CN 102398805A CN 2011102607123 A CN2011102607123 A CN 2011102607123A CN 201110260712 A CN201110260712 A CN 201110260712A CN 102398805 A CN102398805 A CN 102398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car
passenger
registration device
operation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07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真锅嘉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98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88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梯,其具有:多台轿厢;在各楼层的乘梯处接受用于登记轿厢的目的楼层的操作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是否乘坐判别部,其在登记了目的楼层的情况下,对多台轿厢的各个判别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操作处的楼层的乘客是否因该轿厢拥挤而不适合乘坐轿厢;第一分配控制部,其在判别为乘客适合乘坐某一轿厢的情况下,从判别为适合乘坐的轿厢中分配响应操作处的楼层的轿厢;和第二分配控制部,其在对于所述多台轿厢的全部,判别为乘客不适合乘坐该轿厢的情况下,分配所述多台轿厢内的、在所述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操作后第一次接近并通过所述操作处的楼层之后响应该操作处的楼层的轿厢。

Description

电梯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0-201433(申请日为2010年9月8日)为基础,并根据该申请要求优先权。本申请参照该申请因而包括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从乘梯处接受目的楼层的登记并分配响应该目的楼层的轿厢的电梯。
背景技术
以往,在乘梯处设置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群管理控制方式的电梯中,当通过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操作来登记目的楼层时,以轿厢位置和/或已登记的目的楼层登记为基础,从多台轿厢内,分配使其响应设置上述那样被操作了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楼层的轿厢。
在上述的在乘梯处设置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群管理控制方式的电梯中,在需要过多的情况下,将多台轿厢中的某台分配作为响应设置上述那样被操作了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楼层的轿厢。但是,即使这样分配了轿厢,也存在该轿厢在响应设置上述那样被操作了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楼层之前轿厢满员的情况。该情况下,设置上述那样被操作了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楼层的乘客不能乘坐轿厢。
该情况下,轿厢进行无用的响应,妨碍电梯的运行效率的提高。此外,虽然如上述那样操作了目的楼层登记装置但并不能乘坐的乘客,必须再次操作目的楼层登记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与在各楼层设置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群管理控制方式的电梯的需求大小无关地维持运行效率、提高各楼层的乘客的与目的楼层登记相关的便利性的电梯。
实施方式中的电梯,具有:多台轿厢;目的楼层登记装置,其在各楼层的乘梯处接受用于登记所述轿厢的目的楼层的操作;和适否乘坐判别部,其在通过操作所述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登记了目的楼层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多台轿厢的各个、判别所述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操作处的楼层的乘客是否因该轿厢拥挤而不适合乘坐所述轿厢。此外,该电梯具有第一分配控制部,其在由所述适否乘坐判别部判别为所述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操作处的楼层的乘客适合乘坐所述某轿厢的情况下,从判别为所述适合乘坐的轿厢中分配响应所述操作处的楼层的轿厢。此外,该电梯具有第二分配控制部,其在对于所述多台轿厢的全部,由所述适否乘坐判别部判别为所述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操作处的楼层的乘客不适合乘坐该轿厢的情况下,从所述多台轿厢中,分配在通过所述操作处的楼层之后响应该操作处的楼层的轿厢。
根据上述构成的电梯,可与在各楼层设置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群管理控制方式的电梯的需求大小无关地维持运行效率,提高各楼层的乘客与目的楼层登记相关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外观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用于电梯的分配控制及显示控制的处理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显示例的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用于电梯的分配控制及显示控制的处理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构成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的电梯。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关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构成例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梯在各楼层的乘梯处具备用于进行目的楼层登记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具有显示装置11。具体地,在各楼层的多个号机的乘梯处间的壁面设置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此外,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和显示装置11也可以是相邻的不同的装置。
另外,在建筑物内,具备进行电梯的多个号机的群管理控制的群管理控制装置2和单独控制各个号机的轿厢(car)4的升降的轿厢控制装置3。
此外,虽然未图示,但各号机的轿厢4经在与该轿厢4对应设置的滑轮(sheave)绕挂的缆索(rope)与平衡配重(counter weight)连接。此外,各号机的轿厢4随着按照来自自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3的控制进行的卷扬机的驱动所产生的滑轮的旋转,而与平衡配重一同互相在上下相反的方向上升降。
另外,群管理控制装置2具备第一分配控制部21、第二分配控制部22、第一显示控制部23、第二显示控制部24、目的楼层显示控制部25、适否乘坐判别部26和存储装置27。
第一分配控制部21通过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操作而登记目的楼层。伴随该登记,第一分配控制部21和第二分配控制部22,根据各号机的状态信息即来自各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3的轿厢位置信息和/或已登记的目的楼层登记信息等来算出各号机的评价值。第一分配控制部21和第二分配控制部22根据该算出的评价值来选择将对如上述那样登记的目的楼层进行响应的号机,对该选择的分配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3输出分配指令。通过采用该构成,可进行使去往同一目的楼层的乘客乘坐同一号机的所谓群管理控制,提高输送效率。
已输入该分配指令的轿厢控制装置3,在使自号机的轿厢4响应进行了用于目的楼层登记的操作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设置楼层后,使该已响应的轿厢4响应对于自号机已登记完的目的楼层。
第一显示控制部23和第二显示控制部24,在通过对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操作而完成了目的楼层登记并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分配号机的信息在操作处的楼层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显示装置11显示。
此外,第二显示控制部24,在通过对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操作而完成了目的楼层登记并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用于引导待机乘坐的待机指示在操作处的楼层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显示装置11上显示。
目的楼层显示控制部25将新登记的目的楼层的信息在目的楼层登记用的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显示装置11上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具有接受乘客的目的楼层的输入的功能和接受到该目的楼层为止预定乘坐轿厢4的乘客人数的输入的功能。
群管理控制装置2的适否乘坐判别部26,根据该输入的人数、轿厢位置信息、已登记的目的楼层登记信息等,来识别位于各楼层的、预定乘坐轿厢4的乘客人数及各号机的轿厢4内的乘客的人数。适否乘坐判别部26,在通过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操作新完成了目的楼层登记的情况下,从各号机中选择一个判别对象的号机。此外,适否乘坐判别部26,根据上述的位于各楼层的、预定乘坐轿厢4的乘客人数、各号机的轿厢4内的乘客的人数、轿厢位置信息、已登记的目的楼层登记信息等,来假设已选择的号机的轿厢4响应了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设置楼层的状况。适否乘坐判别部26,在该假设状况中对于每个号机、判别该设置楼层的乘客是否因该轿厢拥挤而不适合乘坐该位置的轿厢4,对各号机的各个进行该判别。
适否乘坐判别部26,在如果预定从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设置楼层的乘梯处乘坐轿厢4的乘客的一部分或全部乘入响应了该设置楼层的轿厢4,将导致出现从该设置楼层或其他楼层没有乘入该轿厢4的乘客的情况下,判别为设置楼层的乘客不适合乘坐该轿厢4。
具体地,适否乘坐判别部26假设判别对象的号机的轿厢4响应了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设置楼层的状况。适否乘坐判别部26,在该假设状况中,在对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设置楼层响应后预定继续在该轿厢4内乘坐的乘客的人数与预定从该设置楼层的乘梯处乘坐该轿厢4的乘客的人数之和超过该轿厢4的定员的情况下,认为产生了不能从该设置楼层的乘梯处乘入轿厢4的乘客。该情况下,适否乘坐判别部26判别为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设置楼层的乘客不适合乘坐该轿厢4。
此外,适否乘坐判别部26假设判别对象的号机的轿厢4响应了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设置楼层的状况。另外,适否乘坐判别部26假设,在该假设状况中,在对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设置楼层响应后预定继续在该轿厢4内乘坐的乘客的人数与位于该设置楼层的乘客的人数之和没有超过该轿厢4的定员,该轿厢4还对自号机的已登记的其他目的楼层进行响应的状况。适否乘坐判别部26,在该假设状况中,在对上述其他目的楼层进行响应后继续在该轿厢4内乘坐的乘客的人数与预定从该其他目的楼层的乘梯处乘坐该轿厢4的乘客的人数之和超过该轿厢4的定员的情况下,认为产生了不能乘入轿厢4的乘客。该情况下,适否乘坐判别部26判别为设置楼层的乘客不适合乘坐该号机的轿厢4。
存储装置27是不易失性存储器等的存储介质。存储装置27存储用于第一分配控制部21、第二分配控制部22、第一显示控制部23、第二显示控制部24、目的楼层显示控制部25、适否乘坐判别部26这些各部分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的程序。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外观的一个实例的图。
如图2所示,各楼层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具备显示装置11、输入键12和轮椅键13。输入键12接受目的楼层的楼层的输入。当操作轮椅键13之后操作输入键12以输入目的楼层时,响应的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3使轿厢的开门时间相对于通常的开门时间延长。
显示装置11是例如液晶显示器(display),在通过该显示装置11的设置楼层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操作登记了目的楼层的情况下,显示该目的楼层。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用于电梯的分配控制及显示控制的处理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这里,对于与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操作所实现的目的楼层登记相伴的轿厢4的分配及对该被操作了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显示装置11的显示,进行说明。
首先,当乘客通过操作某楼层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输入键12而输入期望的目的楼层和乘坐预定人数时,表示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设置楼层、目的楼层、乘坐预定人数的信号被输出至群管理控制装置2。
当群管理控制装置2的第一分配控制部21输入来自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信号时,视为乘客为了进行利用电梯从上述设置楼层的乘梯处向目的楼层移动的操作、即为了在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设置楼层进行目的楼层登记的操作已完成,登记由来自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信号所表示的目的楼层。
当如上述那样登记目的楼层时(步骤S1的是),群管理控制装置2的目的楼层显示控制部25使已登记的目的楼层的信息在上述操作处的楼层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显示装置11显示(步骤S2)。接着,第一分配控制部21向适否乘坐判别部26输出该目的楼层和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设置楼层的信息、来自该操作处的楼层的乘坐预定人数、当前的轿厢位置信息、已登记的目的楼层登记信息等(步骤S3)。
适否乘坐判别部26,根据来自包括上述操作处的楼层的各楼层的乘坐预定人数、当前的轿厢位置信息和/或已登记的目的楼层登记信息等,来假设各号机内的判别对象的轿厢4响应了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设置楼层的状况。适否乘坐判别部26在该假设状况中判别该设置楼层的乘客不适合乘坐该各号机的轿厢4。
在由适否乘坐判别部26判别为设置楼层的乘客并非不适合乘坐某轿厢4的情况下(步骤S4的否),第一分配控制部21算出判别为不适于乘坐的号机以外的号机的评价值。而且,第一分配控制部21选择作为评价值最高的号机的分配号机,作为在第一循环(周)响应操作处的楼层的号机、即响应在目的楼层登记后第一次接近的操作处的楼层的号机。接着,第一分配控制部21向该已选择的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3输出分配指令(步骤S5)。接着,第一显示控制部23向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发送该已分配的轿厢4的号机信息。第一显示控制部23替换在该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显示装置11上显示的目的楼层的信息,将该已发送的号机信息在该显示装置11上显示(步骤S11、S12)。
另一方面,在对于多台轿厢4的全部,由适否乘坐判别部26判别为设置楼层的乘客不适合乘坐该轿厢4的情况下(步骤S4的是),第二分配控制部22假设多个号机的轿厢4的各个在第一循环中未响应操作处的楼层的状况。该状况也就是多台轿厢4的各个未响应在上述目的楼层登记后第一次接近的操作处的楼层而通过的状况。第二分配控制部22在该假设状况中算出各号机的评价值。第二分配控制部22选择作为评价值最高的号机的分配号机,作为在第二循环以后响应操作处的楼层的号机。该号机也就是在未响应在目的楼层登记后第一次接近的操作处的楼层而通过之后的运行中响应该操作处的楼层的号机。第二分配控制部22向该已选择的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3输出分配指令(步骤S6)。
在由第二分配控制部22分配的轿厢4由于已登记的目的楼层登记等而未预定在第一循环响应操作处的楼层的情况下(步骤S7的否),第一显示控制部23将该已分配的轿厢4的号机信息向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发送。第一显示控制部23取代在该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显示装置11上显示的目的楼层的信息而在该显示装置11上显示该号机信息(步骤S11、S12)。
另一方面,在由第二分配控制部22分配的轿厢4当前正在响应设置有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楼层的、或者预定在第一循环响应的情况下(步骤S7的是),第二显示控制部24向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发送表示设置楼层的乘客不能乘坐该已分配的轿厢4的意思的待机指令。第二显示控制部24在该显示装置11上显示在该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显示装置11上显示的目的楼层的信息和待机指示的讯息(步骤S8、S9)。
而且,第二显示控制部24在已分配的轿厢4通过了设置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楼层的情况下、即进行响应而出发的情况下(步骤S10的是),向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发送该已分配的轿厢4的号机信息。第二显示控制部24替换在该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显示装置11上显示的待机指示的讯息和目的楼层的信息而在该显示装置11上显示该号机信息(步骤S11、S12)。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显示实例的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梯,乘客操作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来输入目的楼层,在对于第一循环中的全部号机的各个,判别为乘客不适合乘坐该号机的轿厢4的情况下,在以在第二循环以后响应操作处的楼层的方式分配的轿厢4未预定在第一循环响应操作处的楼层的情况下,在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操作后,马上在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显示装置11上显示分配号机的信息。
此外,乘客操作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来输入目的楼层,在对于第一循环中的全部号机的各个,判别为乘客不适合乘坐该号机的轿厢4的情况下,在以在第二循环以后响应操作处的楼层的方式分配的轿厢4在第一循环正在响应操作处的楼层、或者预定响应的情况下,直到该轿厢4在操作处的楼层已经关门并通过为止,在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显示装置11上显示目的楼层的信息和作为待机指示的讯息的“请稍等”。而且,在轿厢4通过之后,在该显示装置11上显示分配号机的信息以替换目的楼层的信息和/或待机指示的讯息。
但是,虽然以在第二循环以后响应操作处的楼层的方式分配的轿厢4在第一循环正在响应该操作处的楼层、或者预定响应,但是如果在该轿厢4通过操作处的楼层之前在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显示装置11上显示分配号机的信息,则将预定从操作处的楼层乘坐轿厢4的乘客引导至该分配号机的乘梯口前。
但是,在以在第二循环以后响应操作处的楼层的方式分配的轿厢4在第一循环正在响应该操作处的楼层、或者预定响应的情况下,如果直到该轿厢4通过操作处的楼层为止、在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显示装置11上未显示分配号机的信息,则预定从操作处的楼层乘坐轿厢4的乘客对于以在第二循环以后响应操作处的楼层的方式分配的轿厢4的信息,直到该轿厢4通过操作处的楼层为止不能掌握。因此,不会有如上所述那样,对于第一循环的全部号机的各个,虽然乘客不适合乘坐该号机的轿厢4,但是仍将该乘客引导至以在第二循环以后响应操作处的楼层的方式分配的号机的乘梯口前的情况。于是,可将对乘客的不必要引导防患于未然。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中,判别在各楼层的乘梯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操作处的楼层的乘客是否因该轿厢拥挤而不适合乘坐多台轿厢的各个。该电梯,在对于多个全部轿厢、判别为操作处的楼层的乘客不适合乘坐该轿厢的情况下,分配通过操作处的楼层后响应该操作处的楼层的轿厢。该电梯,在已分配的轿厢在第一次接近操作处的楼层时预定响应该楼层的情况下,直到该已分配的轿厢结束对操作处的楼层的响应而出发为止、在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显示装置上显示待机指示。该电梯,在该已分配的轿厢向操作处的楼层出发后,在显示装置上显示该已分配的轿厢的号机信息。因此,可防止轿厢的多余响应。因此,消除了阻碍电梯的运行效率提高的因素。此外,只要乘客操作一次目的楼层登记装置,即便不会因电梯拥挤而再次操作目的楼层登记装置也可以,所以可提高乘客的便利性。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对于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省略以下各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构成中的、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部分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对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操作登记了目的楼层时,在对于多台轿厢4的全部,由适否乘坐判别部26判别为操作处的楼层的乘客不适合乘坐该轿厢的情况下,第二分配控制部22假设多台号机的轿厢4的各个在第一循环未响应操作处的楼层的状况。第二分配控制部22在该状况下算出各号机的评价值,选择作为评价值最高的号机的分配号机,向该已选择的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3输出分配指令。
该情况下,预定从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设置楼层的乘梯处乘坐轿厢4的的乘客,对于以在第二循环之后响应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设置楼层的方式分配的轿厢4的号机的信息,直到该轿厢4通过设置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楼层为止都不能掌握。因此,虽然产生可防止误引导的效果,但不能在目的楼层登记后马上显示分配号机。
相对于此,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对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操作登记了目的楼层时,在对于多台轿厢4的全部,由适否乘坐判别部26判别为操作处的楼层的乘客不适合乘坐该轿厢的情况下,如果存在没有预定响应设置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楼层的轿厢4,则优先分配该轿厢4作为在第二循环以后响应设置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楼层的轿厢。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用于电梯的分配控制及显示控制的处理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了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步骤S3之前的处理之后,在对于多台轿厢4的全部,由适否乘坐判别部26判别为操作处的楼层的乘客不适合乘坐该轿厢的情况下(步骤S4的是),在各号机内存在没有预定响应设置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楼层的号机(步骤S21的是),如果该没有预定响应的号机是多个,则第二分配控制部22算出这些各号机的评价值。第二分配控制部22选择作为评价值最高的号机的分配号机来作为第二循环以后响应操作处的楼层的号机。第二分配控制部22向该已选择的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3输出分配指令(步骤S22)。此外,如果没有预定响应的号机是一台,则第二分配控制部22不进行评价值的算出,而是向该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3输出分配指令。
步骤S22的处理后,第一显示控制部23将该已分配的轿厢4的号机信息向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发送。第一显示控制部23将该已分配的轿厢4的号机信息替换在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显示装置11上显示的目的楼层的信息而在该显示装置11上显示(步骤S11、S12)。此外,如果各号机内不存在没有预定响应设置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楼层的的号机(步骤S21的否),则转换到步骤S6,在该处理后进行步骤S8以后的处理。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梯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之外,在通过对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操作登记了目的楼层时,在对于多台轿厢4的全部,判别为乘客不适合乘坐该轿厢的情况下,如果存在没有预定响应设置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楼层的轿厢4,则将该轿厢4分配作为在第二循环以后响应操作处的楼层的轿厢。该电梯不等待该轿厢4通过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设置楼层,在该设置楼层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显示装置11上显示。因此,位于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设置楼层的、预定乘坐轿厢4的乘客,可尽早掌握以在第二循环以后响应设置操作处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楼层的方式分配的轿厢4的号机的信息。
(第三实施方式)
其次,对于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构成例的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群管理控制装置2还具备拥挤显示控制部31。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没有对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进行操作的情况下,适否乘坐判别部26也按每个楼层、判别各楼层的乘客是否因多台轿厢4的各个拥挤而不适合乘坐多台轿厢4的各个。
该拥挤显示控制部31,在对于多台轿厢4的各个,由适否乘坐判别部26判别为判别对象的楼层的乘客不适合乘坐该轿厢4的情况下,将表示各轿厢拥挤的意思的讯息在上述判别对象的楼层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显示装置11显示。该讯息是例如“电梯拥挤。请稍等”。因此,由于可抑制乘客所进行的对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的操作的频率自身,从而提高运行效率。
根据这些各实施方式,能提供与在各楼层设置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群管理控制方式的电梯的需求的大小无关地维持运行效率,可提高各楼层的乘客的与目的楼层登记相关的便利性的电梯。
虽然说明了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仅是作为例子而举出的,并无限定发明的范围的意图。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可用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替换、改变。这些实施方式和/或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或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技术方案的范围中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中。

Claims (5)

1.一种电梯,其中,具有:
多台轿厢(4);
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其在各楼层的乘梯处接受用于登记所述轿厢的目的楼层的操作;
适否乘坐判别部(26),其在通过操作所述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登记了目的楼层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多台轿厢的各个,判别该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操作处的楼层的乘客是否因该轿厢拥挤而不适合乘坐所述轿厢;
第一分配控制部(21),其在由所述适否乘坐判别部判别为适合乘坐所述某轿厢的情况下,从判别为所述适合乘坐的轿厢中分配响应所述操作处的楼层的轿厢;和
第二分配控制部(22),其在对于所述多台轿厢的全部,由所述适否乘坐判别部判别为所述操作处的楼层的乘客不适合乘坐该轿厢的情况下,从所述多台轿厢中分配轿厢,该轿厢在通过了在所述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操作后第一次接近的所述操作处的楼层之后、响应该操作处的楼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还具有:
显示装置(11),其设置在各楼层的乘梯处;
第一显示控制部(23),其在由所述第二分配控制部分配的轿厢不是响应在所述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操作后第一次接近的所述操作处的楼层的轿厢的情况下,将该已分配的轿厢的号机信息在所述操作处的楼层的所述显示装置显示;和
第二显示控制部(24),其在由所述第二分配控制部分配的轿厢是响应所述第一次接近的所述操作处的楼层的轿厢的情况下,使所述操作处的楼层的所述显示装置显示在所述操作处的楼层的待机通知,在该已分配的轿厢向所述操作处的楼层发出后,使所述操作处的楼层的所述显示装置显示该已分配的轿厢的号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
所述适否乘坐判别部,在假设判别对象的轿厢响应了所述操作处的楼层时的在该轿厢内继续乘坐的乘客的数量和预定从所述操作处的楼层乘坐所述轿厢的乘客的数量之和超过该轿厢的定员的情况下,或者虽然假设判别对象的轿厢响应了所述操作处的楼层时的在该轿厢内继续乘坐的乘客的数量和预定从所述操作处的楼层乘坐所述轿厢的乘客的数量之和没有超过该轿厢的定员,但假设该轿厢还响应了已登记的其他目的楼层时的在该轿厢内继续乘坐的乘客的数量和预定从该已响应的楼层乘坐所述轿厢的乘客的数量之和超过该轿厢的定员的情况下,判别为所述操作处的楼层的乘客不适合乘坐判别对象的轿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
所述第二分配控制部,在对于所述多台轿厢的全部,由所述适否乘坐判别部判别为所述操作处的楼层的乘客不适合乘坐该轿厢的情况下,优先分配所述多台轿厢中的未预定在第一循环中响应所述操作处的楼层的轿厢,作为响应所述操作处的楼层的轿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
所述适否乘坐判别部,其在操作所述目的楼层登记装置之前,按每个楼层判别各楼层的乘客是否不适合乘坐所述多台轿厢的各个,
所述适否乘坐判别部还具有:
拥挤显示控制部(31),在对于所述多台轿厢的全部,由所述适否乘坐判别部判别为某一判别对象的楼层的乘客不适合乘坐该轿厢的情况下,将所述多台的各个轿厢拥挤的意思在所述判别对象的楼层的所述显示装置显示。
CN2011102607123A 2010-09-08 2011-09-05 电梯 Pending CN1023988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1433A JP5665078B2 (ja) 2010-09-08 2010-09-08 エレベータ
JP201433/2010 2010-09-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8805A true CN102398805A (zh) 2012-04-04

Family

ID=45881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07123A Pending CN102398805A (zh) 2010-09-08 2011-09-05 电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65078B2 (zh)
CN (1) CN1023988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1747A (zh) * 2017-05-31 2020-0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24133A (ja) * 2014-05-30 2015-12-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1532911B (zh) * 2020-03-24 2023-02-28 北京升华电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电梯的中央控制系统与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64344A (en) * 1976-11-19 1978-06-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Group supervisory system for elevators
JPH06219652A (ja) * 1993-01-26 1994-08-09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方法
JPH08295464A (ja) * 1995-04-26 1996-11-12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04231336A (ja) * 2003-01-29 2004-08-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2006076737A (ja) * 2004-09-10 2006-03-2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44739B2 (zh) * 1972-12-25 1978-12-01
JPS5435368B2 (zh) * 1974-02-15 1979-11-02
JPS5940269U (ja) * 1982-09-06 1984-03-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乗場予報装置
JP2009120348A (ja) * 2007-11-15 2009-06-0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10064865A (ja) * 2008-09-11 2010-03-2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JP5495871B2 (ja) * 2010-03-15 2014-05-2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64344A (en) * 1976-11-19 1978-06-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Group supervisory system for elevators
JPH06219652A (ja) * 1993-01-26 1994-08-09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方法
JPH08295464A (ja) * 1995-04-26 1996-11-12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04231336A (ja) * 2003-01-29 2004-08-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2006076737A (ja) * 2004-09-10 2006-03-2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1747A (zh) * 2017-05-31 2020-0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10691747B (zh) * 2017-05-31 2021-1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56700A (ja) 2012-03-22
JP5665078B2 (ja) 2015-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3991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33371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の管理方法
JP5271707B2 (ja) 群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エレベータ再割当て情報の連絡
CN107567422B (zh) 用于分配电梯轿厢内的空间的系统与方法
US10106371B2 (en) Controller configured to control allocation of elevator calls based on a group allocation request, a system and a method of performing same
JP572126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US9382095B2 (en) Elevator system for generating automatic elevator calls using a personal identifier
JP2013010590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0225874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EP3580162B1 (en) Elevator monitoring in shuttle mode
CN104044965A (zh) 能够预先登录大致的乘客人数的电梯
CN102398805A (zh) 电梯
JP2013067489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2218940A (ja) エレベータ
JP6068690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9026401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1670962B (zh) 电梯
JP5743627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JP2020121854A (ja) マルチ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AU2018389637B2 (en) Route planning on the basis of expected passenger number
JP6806415B2 (ja) 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WO2016129011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KR20210130285A (ko) 차량이 도킹되는 오피스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1046495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JP7276994B1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