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
本申请是发明分案申请,本分案申请原案的申请号为201110109309.0,申请日为2011年4月29日,发明名称为《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方法和回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涡旋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
[背景技术]
涡旋压缩机属于容积式压缩的压缩机械,压缩部件由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组成。在空调涡旋压缩机工作时,空调涡旋压缩机对冷媒进行压缩后直接通过静涡旋盘的排气孔排出,冷媒在排出过程中必然会带有一些润滑油,排出的冷媒和润滑油的比例无法控制,一般常在空调系统中加一油气分离器进行油气分离。从油气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还要通过回油管流回到涡旋压缩机内部重复利用,润滑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传统的回油方式是通过油气分离器与压缩机吸气口之间的压力差,用毛细管把油气分离器的油输送涡旋压缩机的吸气口再进入压缩机的吸气腔,这种回油方式,进入涡旋压缩机工作腔的润滑油往往超过动、静涡旋盘润滑的需求,较大地降低了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制冷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容积效率较高的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包括机壳、机架、动涡旋盘、静涡旋盘,曲轴和回油管,所述机架的内腔、动涡旋盘、静涡旋盘和曲轴之间的空腔构成封闭的中压储油腔,所述的动涡旋盘包括阻尼供油道,所述阻尼供油道的进油口通所述的中压储油腔,阻尼供油道的出油口通动涡旋盘的涡旋齿的齿槽;所述的回油管通所述的中压储油腔;所述阻尼供油道的进油口位于动涡旋盘靠近边缘的密封面上;所述静涡旋盘靠近边缘的密封面上包括与所述中压储油腔连通的油槽,当曲轴曲拐的方向朝向阻尼供油道的进油口时,所述的进油口与所述的油槽连通;当曲轴曲拐的方向偏离阻尼供油道的进油口时,所述的进油口与所述的油槽断开。
以上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所述机架的内孔和曲轴之间包括阻油装置,所述的曲轴包括轴向油道,所述的轴向油道与曲轴曲拐的端部相通,所述的曲拐与动涡旋盘驱动孔之间滑动配合或通过滚针轴承配合。
以上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所述的阻油装置是滑动轴承。
以上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所述阻尼供油道的出油口靠近动涡旋盘涡旋齿的内缘。
以上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所述阻尼供油道的出油口与动涡旋盘涡旋齿外端所夹的圆心角大于270°,小于360°。
以上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所述的涡旋压缩机是卧式涡旋压缩机,所述的所述机架的内孔和曲轴之间包括滚动轴承。
本发明从涡旋压缩机空调系统油气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管先流入中压储油腔,再通过动涡旋盘的阻尼供油道有节制地流到动涡旋盘的齿槽中润滑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可以防止大量的润滑油进入涡旋工作腔,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制冷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实施例曲轴曲拐的方向背向阻尼供油道的进油口时,阻尼供油道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是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实施例曲轴曲拐的方向朝向阻尼供油道的进油口时,阻尼供油道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实施例静涡旋盘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实施例动涡旋盘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5所示的本发明卧式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的实施例1中,卧式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壳1、机架2、动涡旋盘3、静涡旋盘4,曲轴5和回油管6。静涡旋盘4用螺钉固定在机架2的前端,静涡旋盘4中央的排气口401与机壳1的内腔相通,本涡旋压缩机为高压腔压缩机。动涡旋盘3和静涡旋盘4上的涡旋齿形成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腔。机架2的内腔、动涡旋盘3、静涡旋盘4和曲轴5之间的空腔构成中压储油腔A,回油管6通中压储油腔A,从外部油气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管6流回到中压储油腔A。
中压储油腔A中的压力对动涡旋盘3的轴向力大于压缩腔气体力对动涡旋盘3的轴向力,使动涡旋盘3自动靠紧静涡旋盘4。
动涡旋盘3中有阻尼供油道301,阻尼供油道的进油口302通中压储油腔A,阻尼供油道的出油口303通动涡旋盘3的涡旋齿的齿槽。从油气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管6流入所述的中压储油腔A,再从中压储油腔A有节制地进入动涡旋盘3的涡旋齿的齿槽,润滑动涡旋盘3和静涡旋盘4。
曲轴5的前部通过滚动轴承7支承在机架2的内孔中,为了保持中压储油腔A的压力,机架2的内孔和曲轴5之间需要阻油装置,本实施例中采用滑动轴承8作为阻油装置,以改善曲轴5与机架内孔之间的封闭度。
机架2壳体的侧壁上有与中压储油腔A相通的回油管孔201,回油管孔201中包括安装密封圈9的环槽,回油管6与机架2之间的密封圈9安装在环槽中。回油管6穿过机壳侧壁101的回油孔和安装在回油管孔201中的密封圈9,插在回油管孔201中向中压储油腔A输入回流的润滑油。回油管6机壳1外的部分与机壳1焊接固定。
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4在靠近边缘的部分通过密封面密封,随着曲轴5的转动,动涡旋盘的密封面相对于静涡旋盘4的密封面作公转平动。
阻尼供油道301的进油口302位于动涡旋盘3靠近边缘的密封面上。静涡旋盘4靠近边缘的密封面上有与中压储油腔A连通的油槽,油槽包括环形的凹槽402和与凹槽连通的油孔403。静涡旋盘4外露的密封面是中压储油腔A的组成部分,环形凹槽402部分地暴露在中压储油腔A中,作为油孔403的进油通道。
如图3所示,当曲轴5的曲拐501的方向朝向阻尼供油道301的进油口302时,进油口302与油孔403靠近并相互连通。此时,中压储油腔A中的压力润滑油从环形凹槽402进入与凹槽连通的油孔403,再从油孔403通过进油口302进入阻尼供油道301,进入阻尼供油道301通过出油口303进入涡旋盘3的涡旋齿的齿槽,润滑动涡旋盘3和静涡旋盘4。
随着动涡旋盘3的转动,当曲轴5曲拐501的方向离开阻尼供油道301的进油口302的方向时,进油口302与油孔403逐渐错开,此后进油口302与油孔403完全断开。图2所示是曲轴5的曲拐501的方向背向阻尼供油道301的进油口302的方向时,进油口302与油孔403完全分离的情况。
动涡旋盘3每公转1周,进油口302与油孔403连通1次,阻尼供油道301是间歇、短暂地向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腔供油,可以有效地控制向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腔的供油量,动、静涡旋盘既可以得到有效的润滑,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腔中又不会进入过多的润滑油,有效地改善了涡旋压缩机的容积效率,涡旋压缩机的制冷量得以提高。
阻尼供油道301的出油口303靠近动涡旋盘3涡旋齿304的内缘,如图3所示,当进油口302与油孔403相互连通时,静涡旋盘4的涡旋齿404的外缘离开动涡旋盘3涡旋齿304的内缘,给阻尼供油道301的出油口303留出出油的通道,使润滑油进入涡旋齿404与旋齿304之间,进行润滑;当涡旋齿404的外缘靠近动涡旋盘3涡旋齿304的内缘时,涡旋齿404将阻尼供油道301的出油口303封闭,这种结构可以向涡旋提供足够的润滑,同时防止过多的润滑油进入涡旋机构,给空调系统的换热带来负面的影响。阻尼供油道301的出油口303与动涡旋盘3涡旋齿304外端头部沿涡旋齿304的涡旋线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270°,小于360°。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这个角度为360-25=335°。这样,出油口303位于涡旋齿304的中段部位,即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腔的中压部位,阻尼供油道301的出油口向齿槽中供油时,吸气腔已封闭,防止阻尼供油道301的出油流向吸气腔;同时,阻尼供油道301的出油口偏离压缩机构涡旋齿的心部的高压部位,防止压缩腔中的高压气体倒流进入中压储油腔,使涡旋机构的润滑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