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9253A - 一种电磁炉用可实现立体加热的锅具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炉用可实现立体加热的锅具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89253A CN102389253A CN2011100741823A CN201110074182A CN102389253A CN 102389253 A CN102389253 A CN 102389253A CN 2011100741823 A CN2011100741823 A CN 2011100741823A CN 201110074182 A CN201110074182 A CN 201110074182A CN 102389253 A CN102389253 A CN 1023892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pan
- coupling
- electromagnetic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电磁炉用可实现立体加热的锅具组件,包括锅具,所述锅具组件还包括耦合加热装置,耦合加热装置与锅具固定连接,所述耦合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可与电磁炉产生电磁耦合的耦合线圈及由耦合线圈提供能量的电磁加热线圈。本发明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将电磁炉中的能量传递到耦合加热装置中对锅具进行立体加热,改善电磁炉的烹饪效果,提升电磁炉的市场容量,同时克服了电磁炉集中加热容易糊底的缺陷、爆机的缺陷,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烹饪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立体加热的电磁炉用锅具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磁炉用锅具,烹饪时电磁炉产生高频交变磁场使锅具底部发热。这种加热方式热效率很高,可高达92%,超出国家规定的一级能效标准2个百分点,是目前热效率最高一种厨房烹饪器具。按支撑面板的形状特点划分,电磁炉通常包括平面灶和凹面灶两类,平面灶适用于平底锅加热,凹面灶适用于圆底锅加热。平面灶加热时,仅加热锅具的底部,而四周不发热,因此往往容易造成锅具底部加热集中而引发糊底的问题,轻者稍微锅具,重者引起火灾,还可能引起微晶面板局部过热而引发炸机危险,由于存在加热范围集中的缺陷,这种类型的电磁炉在厨房烹饪时使用的频次偏低,用户在从事需要全面立体加热的烹饪工作时,尤其是炒菜时,通常会选用煤气灶等工具直接加热锅具,而煤气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且污染生活环境。对于凹面灶来说,虽然实现了立体加热,但由于仅能适用于圆底锅加热,应用范围过窄且弧形微晶面板的成本也较高,因此该类产品有逐渐被市场淘汰的趋势。由于电磁炉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影响了该类产品的市场推广。
上述电磁炉存在的客观技术缺陷,不仅限制了这种高能效、低污染的电磁炉锅具的市场规模,也影响了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同时平面灶加热集中的缺陷也会给用户带来一定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 可实现立体式加热,且使用方便、安全的电磁炉用立体加热的锅具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磁炉用可实现立体加热的锅具组件,包括锅具,锅具组件还包括耦合加热装置,耦合加热装置与锅具固定连接,耦合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可与电磁炉产生电磁耦合的耦合线圈及由耦合线圈提供能量的电磁加热线圈。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优化:
电磁加热线圈包括侧加热线圈,侧加热线圈设置在壳体的侧部。电磁加热线圈还可进一步包括底加热线圈,底加热线圈设置在壳体的底部。耦合线圈与电磁加热线圈之间电连接形成闭环。或者耦合加热组件包括导磁支架,前述耦合线圈与电磁加热线圈之间磁场耦合连接且安装在导磁支架上。
耦合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第一磁条设置在耦合线圈上部,第二磁条设在电磁加热线圈的外侧。壳体上设有防止其在电磁炉上滑动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吸盘或插销。锅具底部设有与锅具一体的环状凸缘,壳体、环状凸缘及锅具侧壁形成封闭的安装腔体,耦合线圈、电磁加热线圈均设置在安装腔体内。壳体的上沿与锅具侧壁之间设有防止液体进入安装腔体的密封件。
由于本发明在锅具上固定安装了耦合加热装置后形成了一种新型一体式立体加热锅具组件,故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组合到电磁炉上使用时,电磁炉中的励磁线圈产生交变的感应磁场,耦合加热装置的耦合线圈与励磁线圈之间电磁耦合使耦合线圈中产生交变的感应电流,耦合线圈再将能量传递给与其电连接或磁场耦合连接的电磁加热线圈,电磁加热线圈产生的高频交变磁场作用在锅具上,对锅具产生立体加热的效果,本发明通过能量耦合的传递方式实现了对锅具的立体加热,使食物在 烹饪时受热更加的均匀,避免集中加热糊锅的问题,且增强了电磁炉的各项烹饪功能,尤其是炒菜功能。
由于将底部加热扩展到立体加热,有效避免了锅具底部过热的问题,这样锅具传递给电磁炉的热量也显著降低,有效避免了电磁炉面板或线盘过热引起的炸机问题,消费者使用时更加安全。由于是通过耦合来传递能量,耦合加热装置没有外接电源,且电流形成闭环,因此避免了触电伤害,同时耦合加热装置的耦合线圈与励磁线圈的对应设置,在提高耦合效率的同时也可以让耦合线圈覆盖住励磁线圈,即耦合线圈大于励磁线圈的面积,这样可以减少磁场的向外部的磁泄漏,用户使用更加安全。
由于将耦合加热装置与锅具固定在一起形成了一体式的立体加热锅具组件,使得该锅具组件有了更好的通用性,即用户购买该类型的锅具组件后直接放置在电磁炉上即可以实现立体加热烹饪食物,显著改善以前普通锅具底部过热,容易糊底的问题,同时由于受热更加均匀,炒菜时油烟也大大减少,具有环保清洁的效果。
由于在锅具底部固定安装耦合加热装置可增大锅具的底面,使耦合线圈将电磁炉的励磁线圈完全覆盖住,更多地吸收励磁线圈的外部磁场,有效减少了对外部的磁泄漏,提高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本发明还在壳体上沿与锅具侧壁之间防止液体进入安装腔体的密封件,避免液体进入安装腔体后造成耦合线圈、电磁加热线圈短路而引发电气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锅具组件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锅具组件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炉用可实现立体加热的锅具组件,包括锅具10和耦合加热装置20,锅具10和耦合加热装置20固定连接,电磁炉内置产生交变磁场的励磁线圈,耦合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可与电磁炉产生电磁耦合的耦合线圈及由耦合线圈提供能量的电磁加热线圈。耦合线圈22与电磁加热线圈21串接成闭环,在电磁炉工作时,励磁线圈中产生交变的感应磁场,耦合线圈22处于交变的磁场中产生的交变电流,由于电磁加热线圈21和耦合线圈22串接,前述交变电流通过电磁加热线圈21后又产生交变磁场,从而对锅具10进行加热。
耦合加热装置20包括电磁加热线圈21、耦合线圈22和壳体23,锅具10底部设有与锅具10一体的环状凸缘12,壳体23、环状凸缘12及锅具10侧壁形成封闭的安装腔体,耦合线圈22、电磁加热线圈21均设置在安装腔体内。壳体23的上沿与锅具侧壁11之间还设有防止液体进入安装腔体的密封件,电磁加热线圈21和耦合线圈22设在壳体23的内部,壳体23起到电气防护的作用,密封件可防止引起电气故障。壳体23的底部中间设置有通孔,环状凸缘12穿过 通孔,可以使励磁线圈未被耦合线圈22遮住的部分直接加热锅具10的底部。电磁加热线圈21设在壳体2的侧部,包络在锅具的侧壁外侧,以实现对锅具侧壁的环绕式加热,耦合线圈22设在壳体23的底部,其中耦合线圈22可以包络全部底部也可以包络部分底部,或位于底部外侧均可实现发明目的,本实施例中为设在底部外侧,更适于各种锅具的立体加热。当耦合线圈22包络在壳体23的底部时,其可以同时具有加热和能量耦合的作用。耦合线圈22和电磁加热线圈21串接成一体且形成闭环,制作时可采用一束导线缠绕且将头尾连接即可。为避免耦合线圈22耦合的能量一部分加热锅具底部而造成侧部加热功率降低,本实施例在耦合线圈22的上方安装了第一磁条24,起到向上屏蔽磁力线的作用,增加第一磁条24后,耦合线圈22对锅具底部的加热大大减少,则可以将更多的能量传递给电磁加热线圈21以加热锅具10侧部。电磁加热线圈21的外侧也安装有第二磁条25,第二磁条25可以防止电磁加热线圈21向耦合加热装置20外侧产生磁场泄露,既提高使用安全性,又可以提高侧面加热的效率。第一磁条24和第二磁条25均为U形磁条,该种磁条包括两个拐角,线圈卡在两个拐角之间,起到导磁和磁屏蔽的作用。另外第一磁条24和励磁线圈的磁条的拐角顶面正对设置时,也可以大大提高电磁耦合的效率。
为了防止使用时耦合加热装置20在电磁炉上滑动,在壳体23和电磁炉之间设置了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了设在壳体23上的定位销和设在电磁炉上的定位槽,定位销嵌入定位槽中时,该定位装置限定耦合加热装置的位置,既防止了滑动,同时也可以使第一磁条24和线盘磁条的位置正对,提高上下之间的耦合效率,减少漏磁。
为了实现与现有电磁炉的通用化且利于耦合效率的提升,励磁线圈和耦合线圈22均设置成平板状,且尽量让耦合线圈22的外围直径大于励磁线圈的外围 直径。
在使用时,用户将耦合加热装置20放置在电磁炉上,且二者之间通过定位装置进行位置固定,启动电磁炉,励磁线圈产生交变电磁场,其中的励磁线圈与耦合线圈22之间电磁耦合,进行能量传递,然后耦合线圈22再将能量传递给电磁加热线圈21,电磁加热线圈21再作用于锅具10对其侧部加热,而励磁线圈未被遮住的部分与锅具10的之间没有阻隔直接作用于锅具10底部对其底部加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高效率、高安全性的立体加热结构,有效改善食物的烹饪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的发明目的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实现,例如可以将耦合线圈与立体加热线圈设置成一体,例如应用在非平底锅但底部比较平缓的锅具上,立体加热线圈既与励磁线圈耦合起到耦合线圈的作用,又产生高频磁场作用于锅具侧壁,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这种将耦合线圈与立体加热线圈组合成一体的技术方案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或者在实现锅具组件与电磁炉的定位的发明目的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实现,例如在壳体上设置吸盘吸附在电磁炉的微晶面板上。
另外,耦合线圈和电磁加热线圈除了采用电连接直接传递电流之外,还可以通过耦合线圈与电磁加热线圈之间的二次耦合(相对于励磁线圈与耦合线圈的一次耦合)实现能量传递,如在耦合线圈和电磁加热线圈之间设置导磁架,导磁支架为H形,两线圈分别卡装在导磁架的上下凹槽内,耦合线圈和电磁加热线圈均为闭环连接,二者之间通过磁场耦合连接。启动电磁炉工作时,耦合线圈处于交变磁场中,交变磁场在耦合线圈中形成交变电流,该交变电流再产生交变磁场,磁力线通过导磁支架包络住电磁加热线圈,使电磁加热线圈中产生交变的电流,交变的电流产生高频磁场作用在锅具的侧壁上,使锅具产生侧 加热。导磁支架还可以是其它形状,如“∠”形或“L”形。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对方案中立体加热烹饪锅具组件做改进或是等同的变化均应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范围。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炉用可实现立体加热的锅具组件,包括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组件还包括耦合加热装置,耦合加热装置与锅具固定连接,所述耦合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可与电磁炉产生电磁耦合的耦合线圈及由耦合线圈提供能量的电磁加热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包括侧加热线圈,侧加热线圈设置在壳体的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包括底加热线圈,底加热线圈设置在壳体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线圈与电磁加热线圈之间电连接形成闭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加热组件包括导磁支架,前述耦合线圈与电磁加热线圈之间磁场耦合连接且安装在导磁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所述第一磁条设置在耦合线圈上部,第二磁条设在电磁加热线圈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防止其在电磁炉上滑动的定位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吸盘或插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底部设有与锅具一体的环状凸缘,壳体、环状凸台及锅具侧壁形成封闭的安装腔体,所述耦合线圈、电磁加热线圈均设置在安装腔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沿与锅具侧壁之间设有防止液体进入安装腔体的密封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074182 CN102389253B (zh) | 2011-03-25 | 2011-03-25 | 一种电磁炉用可实现立体加热的锅具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074182 CN102389253B (zh) | 2011-03-25 | 2011-03-25 | 一种电磁炉用可实现立体加热的锅具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89253A true CN102389253A (zh) | 2012-03-28 |
CN102389253B CN102389253B (zh) | 2013-12-18 |
Family
ID=45856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074182 Active CN102389253B (zh) | 2011-03-25 | 2011-03-25 | 一种电磁炉用可实现立体加热的锅具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89253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85160A (zh) * | 2012-05-12 | 2013-01-23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制作豆浆的电磁加热烹调设备 |
CN104510324A (zh) * | 2013-09-29 | 2015-04-15 | 李灿荣 | 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 |
CN105982562A (zh) * | 2015-02-13 | 2016-10-05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
CN108426270A (zh) * | 2017-02-14 | 2018-08-21 | 伊莱克斯商用电器有限公司 | 具有圆底锅支承件和燃气燃烧器盖的燃气灶装置 |
CN111990868A (zh) * | 2019-05-27 | 2020-11-2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44201A1 (en) * | 1999-01-22 | 2000-07-27 | Marino Scaburri | System for heating of bodies in general by induction, especially for cooking food |
CN2495219Y (zh) * | 2001-07-18 | 2002-06-19 | 张永生 | 电磁炒锅 |
CN101449917A (zh) * | 2007-12-05 | 2009-06-10 |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 电磁感应锅 |
-
2011
- 2011-03-25 CN CN 201110074182 patent/CN10238925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44201A1 (en) * | 1999-01-22 | 2000-07-27 | Marino Scaburri | System for heating of bodies in general by induction, especially for cooking food |
CN2495219Y (zh) * | 2001-07-18 | 2002-06-19 | 张永生 | 电磁炒锅 |
CN101449917A (zh) * | 2007-12-05 | 2009-06-10 |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 电磁感应锅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85160A (zh) * | 2012-05-12 | 2013-01-23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制作豆浆的电磁加热烹调设备 |
CN102885160B (zh) * | 2012-05-12 | 2014-03-12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制作豆浆的电磁加热烹调设备 |
CN104510324A (zh) * | 2013-09-29 | 2015-04-15 | 李灿荣 | 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 |
CN105982562A (zh) * | 2015-02-13 | 2016-10-05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
CN108426270A (zh) * | 2017-02-14 | 2018-08-21 | 伊莱克斯商用电器有限公司 | 具有圆底锅支承件和燃气燃烧器盖的燃气灶装置 |
CN111990868A (zh) * | 2019-05-27 | 2020-11-2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89253B (zh) | 2013-1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56398U (ja) | 誘導電器 | |
CN102389253B (zh) | 一种电磁炉用可实现立体加热的锅具组件 | |
CN202312830U (zh) | 一种具有烧烤功能的电压力锅 | |
JP3157990U (ja) | 電磁誘導調理器 | |
CN104039033B (zh) | 可增加加热范围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 |
KR200475465Y1 (ko) | 휴대용 인덕션 렌지 | |
CN202281269U (zh) | 一种均匀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 | |
EP2365252B1 (en) | A cooking hob | |
CN103054458A (zh) | 分体式电压力锅 | |
CN202043311U (zh) | 一种可与电磁炉组合使用的电磁耦合加热装置 | |
CN203088715U (zh) | 分体式电压力锅 | |
KR101442642B1 (ko) | 무선에너지 전송 장치를 구비한 전기레인지 | |
CN201479410U (zh) | 电磁炉双线圈同频干扰防护装置 | |
CN202077213U (zh) | 一种可立体加热的电磁线盘组件 | |
CN202386466U (zh) | 一种电磁炉用可实现立体加热的锅具组件 | |
CN202261883U (zh) | 一种可与电磁炉组合使用的电磁耦合加热装置 | |
CN202524586U (zh) | 小功率高能效电磁线圈盘 | |
CN202109544U (zh) | 一种可对烹饪容器立体加热的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2077214U (zh) | 与电磁炉组合使用的立体加热装置 | |
WO2014104425A1 (ko) | 무선에너지 전송 장치를 구비한 전기레인지 | |
CN105042653A (zh) | 高频电磁感应安全电源及配用的加热电器具 | |
CN204105719U (zh) | 电压力器具的煲盖和电压力器具 | |
CN202310157U (zh) | 一种防辐射的电磁耦合加热器具 | |
CN203249286U (zh) | 电磁炉的控制系统 | |
CN208332360U (zh) | 一种电磁炉用可拆卸散热出风口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Huaiyin District of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18 US 999 miles Patentee after: Joyoung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Xinsha Road, Huaiyin District of Ji'nan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No. 12 250118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mpany Limited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