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5281B - 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装置和间隙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装置和间隙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5281B
CN102385281B CN201110070413.3A CN201110070413A CN102385281B CN 102385281 B CN102385281 B CN 102385281B CN 201110070413 A CN201110070413 A CN 201110070413A CN 102385281 B CN102385281 B CN 1023852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supply part
parts
developing
rel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04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5281A (zh
Inventor
大场正太
稻叶繁
越智隆
中岛由高
仓本新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85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5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5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52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supply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using magnetic brus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影单元、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一种间隙调节方法。该显影单元包括:显影容器,显影剂收容在其中;如文中所述的显影部件;供应部件,其被支撑在显影容器中并布置成与显影部件相对,该供应部件在将显影剂保持在供应部件的表面上的同时旋转显影容器中的显影剂,从而将保持在表面上的显影剂供应给显影部件;以及如文中所述的厚度限制部件,并且供应部件以可沿扩大或缩小厚度限制部件与供应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以能够调节厚度限制部件与供应部件之间的间隙。

Description

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装置和间隙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单元、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一种间隙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在JP-A-2008-225478([0044]至[0048]、[0059]段、图1、图5、图6和图8)以及JP-A-2006-146286([0011]至[0012]段和图1)中披露了关于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之类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将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的显影单元的公知技术。
JP-A-2008-225478已披露一种布置成面对潜像应当形成在其上的光导带(110)的显影单元的构型。在该构型中,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被保持在磁体辊(114)上,并且过量的显影剂由布置在显影单元内侧的修整刮板(126)去除。此后,显影剂从磁体辊(114)移至与光导带(110)相对的两个供给辊(122和124)以便用于显影。
JP-A-2008-225478还披露了另一种构型,其中由修整刮板(126)将过量的显影剂去除之后,显影剂从第一磁体辊(114)供应给一个供给辊(122),同时显影剂从第一磁体辊(114)经第二磁体辊(116)供应给另一供给辊(124)。
JP-A-2006-146286披露了一种构型,其中两个显影辊(1和2)布置成与感光体(101)相对,并且在显影辊(1和2)彼此相对的区域内,显影辊(1和2)沿一个且相同的方向旋转,同时楔状刮墨刀(3)设置在显影单元内侧并布置在显影辊(1和2)彼此相对的区域内的间隙中,使得能够通过单个刮墨刀(3)限制显影辊(1和2)在刮墨刀(3)的相对侧上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能够容易地调节供应给显影部件的显影剂的量。
为达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构型的显影单元包括:
显影容器,显影剂收容在其中;
显影部件,其与图像保持体相对,潜像形成在图像保持体上,该显影部件在将显影剂保持在其表面上的同时旋转,从而将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
供应部件,其被支撑在显影容器中并布置成与显影部件相对,该供应部件旋转显影容器中的显影剂,同时将显影剂保持在供应部件的表面上,从而将保持在该表面上的显影剂供应给显影部件;以及厚度限制部件,其被支撑在显影容器中,并且布置成在供应部件与显影部件相对的位置相对于供应部件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与供应部件相对,该厚度限制部件限制保持在供应部件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的厚度;其中:
供应部件以可沿扩大或缩小厚度限制部件与供应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从而能够调节厚度限制部件与供应部件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的第二构型在于,本发明的第一构型的显影单元进一步包括:
被传递部件,该被传递部件被支撑在供应部件上,且使旋转传递至该被传递部件;
传递部件,该传递部件与被传递部件接合以将旋转传递至被传递部件,供应部件相对于厚度限制部件移动的方向设置成与将被传递部件的旋转中心与传递部件的旋转中心连接的方向交叉;
被定位部,其设置在供应部件中;以及
定位部件,该定位部件紧靠在被定位部上,以便相对于显影容器定位供应部件,从而设定供应部件与厚度限制部件之间的间隙,该定位部件邻接被定位部相对于当传递部件的旋转被传递至被传递部件时在被传递部件与传递部件彼此接合的位置产生的力的方向的下游侧。
本发明的第三构型在于,在第一或第二构型的显影单元中,显影部件包括第一显影部件,该第一显影部件布置成与供应部件相对,以及第二显影部件,该第二显影部件布置成与第一显影部件相对并与图像保持体相对,且其在将保持在第一显影部件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的一部分保持在第二显影部件的表面上的同时旋转。
为了达到该技术目的,本发明的第四构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体;
潜像形成单元,其在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形成潜像;
根据第一至第三构型中任何一项的显影单元,其将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可见图像转印至介质;以及
定影单元,其将转印至介质的可见图像定影。
为了达到该技术目的,本发明的第五构型的间隙调节方法是一种用于调节厚度限制部件与供应部件之间的间隙的间隙调节方法,该供应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显影容器中,显影剂收容在显影容器中,该供应部件布置成与将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部件相对,该供应部件在将显影容器中的显影剂保持在供应部件的表面上的同时旋转,从而将保持在供应部件的表面上的显影剂供应给显影部件,该厚度限制部件限制保持在供应部件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的厚度,该方法包括:
使供应部件相对于厚度限制部件移动,以便扩大或缩小该间隙,从而调节该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四和第五构型,与未设置能够通过厚度限制部件调节该间隙的供应部件的情况相比,可容易地调节要供应给显影部件的显影剂的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构型,虽然零件数减少,但与未设置与被定位部的下游侧接触的定位部件的情况相比,本发明能够相对于当传递部件的旋转传递至被传递部件时在被传递部件与传递部件彼此接合的位置产生的力的方向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构型,与显影部件数目为一个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显影速度。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图;
图2是根据示例1的显影单元体的透视图;
图3A和图3B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1的显影单元的图,图3A是在图2中的线IIIA-IIIA上截取的剖视图,图3B是在图2中的线IIIB-IIIB上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在图3A中的线IV-IV上截取的剖视图;
图5A和图5B是用于说明从后面观察根据示例1的显影单元的状态的图,图5A是显影容器的总图,图5B是图5A中用于供应辊的部分齿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A、图6B、图6C和图6D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1的修整件间隙的调节的图,图6A是用于说明图3A中所示的状态的图,图6B是用于说明图3B中所示的状态的图,图6C是用于说明供应辊已在图6A中所示的状态与修整件分离的状态的图,图6D是用于说明供应辊已在图6B中所示的状态与修整件分离而到达图6C中所示的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2的显影单元的图,该图与示例1的图3B对应;以及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3的显影单元的图,该图与示例1的图5B对应。
[附图标记的说明]
8厚度限制部件
23被定位部
25、29定位部件
F定影单元
G显影单元
G3被传递部件
G7传递部件
Ga第一显影部件
Ga、Gb显影部件
Gb第二显影部件
PR图像保持体
R0供应部件
ROS潜像形成单元
Rt转印单元
U图像形成装置
V显影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体示例(下称“示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示例。
为了有利于理解以下说明,在附图中,将前-后方向表示为X轴方向,将左-右方向表示为Y轴方向,且将上-下方向表示为Z轴方向,以及将由箭头X、-X、Y、-Y、Z和-Z标示的方向或侧分别表示为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和下方,或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
在附图中,每个带有写在“○”内“●”的箭头表示从图面的后侧指向其前侧的箭头,而每个带有写在“○”内的“×”的箭头表示从图面的前侧指向其后侧的箭头。
在以下利用附图的说明中,基于有利于理解的目的,从附图略去了无需说明的其它部件。
[示例1]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图。
在图1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的复印机U具有复印机体U1和文件传送单元U2。在复印机体U1的顶面中,复印机体U1具有作为透明文件台的示例台板玻璃PG。文件传送单元U2以可拆除的方式附接在台板玻璃PG上。
文件传送单元U2具有作为文件收容部的示例的文件托盘TG1,待复印的多个文件Gi堆叠并收容在其中。收容在文件托盘TG1中的文件Gi按顺序经过台板玻璃PG上的复印位置并排出至作为文件排出部的示例的文件排出托盘TG2。
复印机体U1具有作为操作部的示例的用户接口UI、作为图像读取部的示例的扫描部U1a、作为图像记录部的示例的打印部U1b、以及图像处理部IPS。扫描部U1a和打印部U1b布置在台板玻璃PG下方。
扫描部U1a具有作为基准探测部件的示例的曝光系统对准传感器Sp,以及曝光光学系统A。曝光系统对准传感器Sp布置在用于读取的基准位置。
基于曝光系统对准传感器Sp的探测信号控制曝光光学系统A移动和停止。曝光光学系统A总是停留在基准位置。
当使用文件传送单元U2以进行复印时,经过台板玻璃PG上的读取位置的文件Gi由停止在基准位置的曝光光学系统A曝光。
当工作人员手动将文件Gi放置在台板玻璃PG上时,台板玻璃PG上的文件由移动的曝光光学系统A曝光并光扫描。
来自被曝光的文件Gi的反射光经过曝光光学系统A并在成像装置CCD上聚焦。成像装置CCD将在成像装置CCD的成像表面上聚焦的文件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
图像处理部IPS将从扫描部U1a的成像装置CCD输入的读取图像信号转换成图像写入信号,并向打印部U1b的潜像形成电路DL输出图像写入信号。
潜像形成电路DL将与输入的图像信息对应的驱动信号输出至潜像形成单元ROS。
作为图像保持体的示例提供且布置在潜像形成单元ROS下方的感光体PR沿箭头Ya的方向旋转。感光体PR的表面在带电区域Q0内由充电装置CC带电。此后,在潜像形成位置Q1,感光体PR的表面暴露于来自潜像形成单元ROS的作为写入光的示例的激光束L并由激光束L扫描。因此,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体PR的表面上。静电潜像已形成在其上的感光体PR的表面以旋转方式移至显影区域Q2,在该区域潜像由显影单元G显影成可见图像。潜像已在显影区域Q2内被显影在其上的感光体PR的表面经过转印区域Q4,在该区域感光体PR与作为转印单元的转印辊Rt相对。
作为介质收容部的示例的送纸托盘TR1至TR3布置在感光体PR下方。收容在送纸托盘TR1至TR3中的作为介质的示例的纸张S或暂时收容在用于双面打印的反向托盘TR0中的纸张S由作为介质提取部件的示例的拾取辊Rp提取。由拾取辊Rp提取的纸张S由作为分离部件的示例的分离辊Rs逐一分离,且各纸张S由作为介质传送部件的示例的多个传送辊Ra传送至下游侧。由传送辊Ra传送的纸张S被传送至配准辊Rr,配准辊Rr作为调节部件的示例,其在纸张S将被传送至转印区域Q4时调节时间。
与感光体PR上的色调剂图像移至转印区域Q4的时间同步,传送至配准辊Rr的纸张S由预转印导纸器SG1引导并传送至转印区域Q4。预转印导纸器SG1作为引导部件的示例提供。
在感光体PR的表面上显影的色调剂图像Tn在转印区域Q4内由转印辊Rt转印至纸张S。感光体PR在转印之后的表面由作为清洁器的示例的感光体清洁器CL1清洁。因此,将残留的色调剂从感光体PR的表面去除。然后,感光体PR的表面由感光体脱静电器JL脱静电,并通过充电装置CC再次带电。
充电装置CC的充电电压、显影单元G的显影电压和转印辊Rt的转印电压从供电电路E供应。供电电路E由作为控制部的示例的控制器C控制。
在转印区域Q4内由转印辊Rt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其上的纸张S由导纸器SG2和纸张传送带BH传送至定影区域Q5,导纸器SG2作为引导部件的示例,纸张传送带BH作为介质传送部件的示例。经过定影区域Q5的纸张S由定影单元F加热以在纸张S上执行定影。
作为转换部件的示例提供且布置在定影单元F的下游侧的转换门GT1将已经过定影单元F的纸张S的传送方向转换至排出路径SH2或反向路径SH3。传送至排出路径SH2的纸张S由传送辊Ra排出至作为介质排出部的示例的排纸盘TRh。在双面复印的情况下,第一面上的色调剂图像已转印至其上的纸张S在反向路径SH3中被反向,然后经过循环路径SH4并在反向托盘TR0中被收容一次。纸张S在预定时间内由拾取辊Rp提取并再次发送至转印区域Q4,在转印区域Q4中,色调剂图像被转印至第二面上。
纸张传送单元SH由使用符号SH1至SH4、Rp、Rs、Rr、Ra、GT1等表示的构件构成。
(显影单元)
图2是根据示例1的显影单元体的透视图。
图3A和图3B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1的显影单元的图。图3A是在图2中的线IIIA-IIIA上截取的剖视图,且图3B是在图2中的线IIIB-IIIB上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在图3A中的线IV-IV上截取的剖视图。
在图2、图3A-3B和图4中,布置成在显影区域Q2内与感光体PR相对的显影单元G具有用于收容显影剂的显影容器V。显影容器V具有容器体1、作为覆盖部件的示例用于覆盖容器体1的顶端的容器罩盖2、以及与容器体1的前端联接的前连接部件3。
(显影容器的说明)
在图3A和图3B中,作为保持体收容室的示例的用于收容显影辊Ga和Gb的显影辊室4形成在容器体1内侧。显影辊Ga和Gb作为显影剂保持体的示例且作为显影部件的示例提供。作为馈送装置收容室的示例的用于收容供应辊R0的供应辊室5布置在显影辊室4的右侧并与其相邻。供应辊R0作为馈送部件的示例提供。第一搅拌室6布置在供应辊室5的斜下方并与其相邻,且第二搅拌室7布置在第一搅拌室6的右侧并与其相邻。
容器罩盖2具有板状顶壁2a、倾斜壁2b和接触壁2c。顶壁2a在容器罩盖2的顶端部中水平延伸。倾斜壁2b从顶壁2a的右端向右下方倾斜延伸。接触壁2c从倾斜壁2b的右下端向下延伸以便与显影容器体1的侧壁接触。在图2中,当容器罩盖2附接在容器体1上时,形成在容器体1的外表面中的卡爪作为附接部的示例嵌合在形成在接触壁2c中的作为被附接部的示例的悬挂孔2c1上。因此,容器罩盖2固定在容器体1上。
在图3A-3B和图4中,第一搅拌室6具有形成在容器体1内侧的第一主搅拌室6a和形成在前连接部件3的左部3a中的排放室6b。另一方面,第二搅拌室7具有形成在容器体1内侧的第二主搅拌室7a和形成在前连接部件3的右部3b中的供应室7b。
在容器体1内侧的第一搅拌室6和第二搅拌室7之间,作为分隔部的示例的分隔壁9形成在不包括第一主搅拌室6a和第二主搅拌室7a的前、后相对端部的部分中。因此,第一主搅拌室6a和第二主搅拌室7a由分隔壁9分隔。第一主搅拌室6a和第二主搅拌室7a构造成使得显影剂能经前、后相对端部的前流入部E1和后流入部E2流入第一主搅拌室6a和第二主搅拌室7a中。
循环室6+7由第一搅拌室6和第二搅拌室7构成。
在图2、图3B和图4中,用于渐渐排放劣化的显影剂的作为显影剂排放部的示例的排放口3a1设置在前连接部件3的左部3a的下部中。在前连接部件3的右部3b的上部中,设有作为供应部的示例的供应口3b1,该供应部用于供应来自作为显影剂存储容器的示例的未示出的显影剂盒的新显影剂。
在根据示例1的显影单元G中,沿显影剂的传送方向,供应口3b1设置在排放口3a1的下游侧,以便减小在供给显影剂之后将从供应口3b1供给的新显影剂立即排放的比例。
作为分隔部的示例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内分隔部件11被支撑在分隔壁9的上端中。内分隔部件11具有作为调节部件支撑部的示例的竖直壁11a,以及内倾斜壁11b。竖直壁11a从分隔壁9的上端向上延伸。内倾斜壁11b从竖直壁11a的上端向左上方倾斜延伸。作为层的厚度限制部件的示例且作为显影剂限制部件的示例的板状修整件12被支撑在竖直壁11a的左表面侧上的供应辊室5内侧,该板状修整件沿前-后方向延伸以限制粘附于供应辊R0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的厚度。
允许显影剂流入第二搅拌室7的流入路径13形成在内分隔部件11与容器罩盖2的顶壁2a和倾斜壁2b之间。
(搅拌部件的说明)
图5A和图5B是用于说明从后面观察根据示例1的显影单元的状态的图,图5A是显影容器的总图,且图5B是用于图5A中的供应辊的部分齿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在图3A-3B和图4中,作为第一搅拌部件的示例的供应螺旋推送器R1和作为第二搅拌部件的示例的混合螺旋推送器R2分别布置在第一搅拌室6和第二搅拌室7中,以在搅拌显影剂的同时传送显影剂。在图4中,供应螺旋推送器R1具有沿供应辊R0的轴向延伸的第一旋转轴R1a、被支撑在第一旋转轴R1a的外周上的第一主传送刮板R1b和第一反向传送刮板R1c。
第一主传送刮板R1b设置在后流入部E2与前流入部E1之间以便将显影剂从后侧传送至前侧。
第一反向传送刮板R1c设置在排放口3a1附近,以便设定为将显影剂沿与第一主传送刮板R1b的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从而允许显影剂经前流入部E1从第一搅拌室6流入第二搅拌室7。
在图4和图5A-5B中,第一旋转轴R1a由前连接部件3的左部3a的前表面壁和显影容器体1的后表面壁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并且作为齿轮的示例的齿轮G1被支撑在第一旋转轴R1a的后端上。
以与供应螺旋推送器R1相同的方式,混合螺旋推送器R2具有第二旋转轴R2a、第二主传送刮板R2b和第二反向传送刮板R2c。第二主传送刮板R2b设置在供应口3b1与后流入部E2之间以便将显影剂从前侧传送至后侧。反向传送刮板R2c设置在后流入部E2后方,以便设定为将显影剂沿与第二主传送刮板R2b的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从而允许显影剂经后流入部E2从第二搅拌室7流入第一搅拌室6内。第二旋转轴R2a由前连接部件3的右部3b的前表面壁和显影容器体1的后表面壁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并且用于与齿轮G1啮合的作为齿轮的示例的齿轮G2被支撑在第二旋转轴R2a的后端上。
(供应辊的说明)
在图3A-3B和图4中,供应辊室5中的供应辊R0具有作为磁体部件的示例的供应磁体辊21和作为供应旋转体的示例的供应套筒22。供应磁体辊21不能旋转。供应套筒22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供应磁体辊21的外周上。
在图3A中,示例1中的供应套筒22布置为与修整件12间隔有作为间隙的示例的修整件间隙L1。在示例1中,修整件间隙L1设定为例如0.80[mm]。
在图3A中,供应磁体辊21具有用于将第一主搅拌室6a中的显影剂吸附到供应套筒22的表面上的作为吸附极的示例的拾取磁极N1。示例1中的拾取磁极N1布置成面对修整件12以便也用作作为调整极的示例的修整磁极。
供应磁极S1布置在拾取磁极N1的下游侧,供应磁极S1的极性与拾取磁极N1的极性相反,以及,返回磁极S2布置在供应磁极S1的下游侧,返回磁极S2的极性与供应磁极S1的极性相同。因此,用于将显影剂吸附在供应套筒22上的磁力在具有相同极性的供应磁极S1和返回磁极S2之间的区域内减弱,使得供应套筒22的表面上的显影剂趋于离开供应套筒22。用于将显影剂吸附在供应套筒22上的磁力再次作用在各磁极S1、S2附近。
用于从供应套筒22的表面释放显影剂作为释放极的示例的放松磁极N2布置在返回磁极S2的下游侧和拾取磁极N1的上游侧。因此,在示例1中,用于将显影剂吸附在供应套筒22上的磁力在具有相同极性的拾取磁极N1和放松磁极N2之间的区域内减弱,使得供应套筒22的表面上的显影剂从供应套筒22落下并返回第一搅拌室6。返回的显影剂于循环室6+7内被再次搅拌的同时被传送,并由拾取磁极N1供应给供应套筒22。
(用于调节修整件间隙的机构的说明)
供应套筒22具有作为旋转体的主体的示例的圆筒形供应套筒体22a,以及被支撑在供应套筒体22a的前、后相对端的作为轴端支撑部的示例的供应毂22b。
在图4中,供应磁体辊21的前端21a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前供应毂22b上,以便向前穿透前供应毂22b。因此,作为旋转止挡部的示例的D形切削部21b形成在供应磁体辊21的前端部中。D形切削部21b被支撑在作为被定位部的示例的旋转止挡轴承23上。旋转止挡轴承23以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作为调节支撑部的示例形成在显影容器V的前端壁24中的开口24a中。示例1中的开口24a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矩形以使供应辊R0靠近修整件12/与修整件12分离,亦即,缩小/扩大修整件12与供应辊R0之间的间隙。因此,供应辊R0以可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
在图2和图3B中,作为定位部件的示例的定位板25被支撑在显影容器V的前端壁24的前表面上和开口24a的右侧上。在定位板25中,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25a作为固定部的示例形成在右部中。定位板25由穿透长孔25a的螺钉25b固定在前端壁24上。在定位板25的左端中,作为定位部的示例的定位面25c形成为与旋转止挡轴承23接触,从而设定其左-右位置。
因此,当松开螺钉25b时,定位板25能沿左-右方向移动以调节定位面25c的左-右位置。当紧固螺钉25b时,定位板25的位置被固定。因此,当对定位板25的位置进行调节时,能够调节与定位面25c接触的轴承23的左-右位置,亦即,能调节供应辊R0的左-右位置。
另外,供应磁体辊21的后端21c通过轴承26被支撑在后供应毂22b上。
后供应毂22b的后端部22c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轴承27上。轴承27以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作为调节引导部的示例形成在显影容器V的后端壁28中的开口28a中。示例1中的开口28a以与形成在前端壁24中的开口24a相同的方式构成。另外,以与被支撑在前端壁24上的定位板25相同的方式构成的定位板29被支撑在后端壁28上,以便与轴承27接触,从而设定供应辊R0的左-右位置。在图4和图5A-5B中,作为被传递部件的示例且作为齿轮的示例的齿轮G3被支撑在在供应毂22b的后端部22c中的轴承27的后面。
因此,供应磁体辊21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旋转止挡轴承23上,而供应套筒22则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供应磁体辊21的外周上。由于开口24a和28a,供应辊R0整体以可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以靠近修整件12/与修整件12分离,同时供应辊R0通过一对前、后定位板25和29相对于修整件12定位。
图6A-6D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1的修整件间隙的调节的图。图6A是用于说明图3A中所示的状态的图。图6B是用于说明图3B中所示的状态的图。图6C是用于说明供应辊已在图6A中所示的状态与修整件分离的状态的图。图6D是用于说明供应辊已在图6B中所示的状态与修整件分离而到达图6C中所示位置的状态的图。
假设在图6A-6D中调节修整件间隙L1,修整件间隙L1为修整件12与供应辊R0之间的距离。在该情况下,在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状态下松开螺钉25b和29b。当定位板25和29的位置已在左-右方向移动并调节的状态下紧固螺钉25b和29b时,则与定位板25和29接触的供应辊R0的位置如图6C和图6D中所示被调节。相应地,通过定位板25和29的调节来对供应辊R0与修整件12之间的修整件间隙L1进行调节。
在示例1中,设定供应辊R0的可移动范围,使得修整件间隙L1的调节范围设定在例如±50[μm]=±0.05[mm]。
(第一显影辊的说明)
在图2和图3A-3B中,将布置在供应辊R0与感光体PR之间的第一显影辊Ga、以及布置在第一显影辊Ga上方且与感光体PR相对的第二显影辊Gb收容在显影辊室4中。
以与供应辊R0相同的方式,第一显影辊Ga具有作为磁体部件的示例的第一磁体辊31和作为旋转体的示例的第一显影套筒32。第一磁体辊31不能旋转。第一显影套筒32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第一磁体辊31的外周上。在示例1中,第一显影套筒32布置为与供应套筒22间隔有作为间隙的示例的传送间隙L2。在示例1中,传送间隙L2设定为例如3[mm]。
在图3A中,第一磁体辊31具有被供应磁极N3,其布置在与供应套筒22相对的供应区域19沿第一显影套筒3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上。被供应磁极N3产生磁力,来自供应套筒22的显影剂能通过该磁力移至第一显影套筒32的表面以便粘附于其上。在示例1中,被供应磁极N3的极性设定为与供应磁极S1的极性相反,并且被供应磁极N3的极性对应于如下位置布置:在该位置,用于使显影剂粘附于供应套筒22上的磁力在供应磁极S1与返回磁极S2之间弱、且供应套筒22与第一显影套筒32之间的距离比在供应磁极S1的位置上的距离更窄。因此,几乎全部显影剂——其量由修整件12限制且然后粘附于供应套筒22的表面上——移至第一显影套筒32的表面,并被吸附和保持在第一显影套筒32的表面上。
在被供应磁极N3沿第一显影套筒3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上,极性与被供应磁极N3的极性相反的传送磁极S3布置成与第二显影辊Gb相对。在传送磁极S3的下游侧上,极性与传送磁极S3的极性相反的第一显影磁极N4布置成与感光体PR相对。第一显影磁极N4在第一显影套筒32的表面上径向方式形成所谓的显影剂链。在第一显影磁极N4的下游侧,极性与第一显影磁极N4的极性相反的第一传送磁极S4布置成产生磁力,借助该磁力,使尚未在第一显影区域Q2a内使用的显影剂粘附于第一显影套筒32的表面上并传送至下游侧。
在第一传送磁极S4的下游侧和被供应磁极N3的上游侧,布置极性与被供应磁极N3的极性相同的返回磁极N5,其作为分离极。因此,用于将显影剂吸附在第一显影套筒32上的磁力在被供应磁极N3与返回磁极N5之间减弱,使得显影剂趋于离开第一显影套筒32。在示例1中,由于与被供应磁极N3与返回磁极N5之间的区域对应地布置返回磁极S2,吸附显影剂的磁力减弱的第一显影套筒32的表面上的显影剂被吸附到返回磁极S2上。因此,尚未在第一显影区域Q2a内使用的残留显影剂从第一显影套筒32回到供应套筒22的表面,并通过放松磁极N2返回第一搅拌室6。
在图4中,第一显影套筒32以与供应套筒22相同的方式构成。作为齿轮的示例的齿轮G4被支撑在第一显影套筒32的后端上。在图2、图3A-3B和图4中,与供应辊R0不同,示例1中的第一显影辊Ga被支撑在显影容器V中使得第一显影辊Ga不能沿左-右方向移动,但第一显影套筒32能够旋转。
(第二显影辊的说明)
以与供应辊R0或第一显影辊Ga相同的方式,第二显影辊Gb具有作为磁体部件的示例的第二磁体辊41和作为旋转体的示例的第二显影套筒42。第二磁体辊41不能旋转。第二显影套筒42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第二磁体辊41的外周上。示例1中的第二显影辊Gb布置在第一显影辊Ga上方并靠近第一显影辊Ga。
第二磁体辊41具有收容磁极N6,其布置成与传送磁极S3相对且其极性与传送磁极S3的极性相反。
在收容磁极N6沿第二显影套筒4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上,极性与收容磁极N6的极性相反的第二显影磁极S5布置成与感光体PR相对的第二显影区域Q2b对应。第二显影磁极S5以与第一显影磁极N4相同的方式形成第二显影区域Q2b中的显影剂链。
在第二显影磁极S5的下游侧,极性与第二显影磁极S5相反的第二传送磁极N7布置成将显影剂吸附到第二显影套筒42的表面上,从而以与第一传送磁极S4相同的方式将显影剂传送至下游侧。
在第二传送磁极N7的下游侧,作为分离磁极的示例的两个放松磁极S6和S7布置成沿着旋转方向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将两个放松磁极S6和S7设定成具有相同极性,亦即,与第二传送磁极N7的极性相反。因此,显影剂趋于在放松磁极S6和S7之间的区域内离开第二显影套筒42。在示例1中,内倾斜壁11b的上端布置成与放松磁极S6和S7之间的位置对应。因此,由于重力作用等离开第二显影套筒42的显影剂经流入路径13返回第二搅拌室7,并在被搅拌的同时再次被传送。
在图4中,第二显影套筒42以与第一显影套筒32相同的方式构成。与第一显影套筒32的齿轮G4啮合的齿轮G5作为齿轮的示例被支撑在第二显影套筒42的后端上。另外,示例1中的第二显影辊Gb以与第一显影辊Ga相同的方式在显影容器V中以在左-右方向上不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而第二显影套筒42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
(分配部件的说明)
在图3A中,楔状分配部件44布置在传送区域43的左侧,其中第一显影辊Ga和第二显影辊Gb彼此相对,以将显影剂从第一显影辊Ga传送至第二显影辊Gb。分配部件44的前端布置成靠近传送区域43,使得传送区域43的显影剂能够由分配部件44分配至第一显影辊Ga侧和第二显影辊Gb侧。
在示例1中,将分配部件44的位置设定成使吸附到第一显影辊Ga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量等于吸附到第二显影辊Gb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量。亦即,将显影剂分配为使得供应给显影区域Q2a的显影剂的量能够等于供应给显影区域Q2b的显影剂的量。
(显影单元的驱动系统的说明)
在图5A和图5B中,在示例1中的显影容器V中,与供应螺旋推送器R1的齿轮G1啮合的输入齿轮G6作为齿轮的示例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后端壁28上。在输入齿轮G6的斜上方,与输入齿轮G6啮合且与供应辊R0的齿轮G3啮合的中间齿轮G7作为传递部件的示例和齿轮的示例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
输入齿轮G6设置在复印机体U1中且与输出齿轮G8啮合。提供作为齿轮的示例的输出齿轮G8,将来自作为驱动源的示例的未示出的马达的旋转传递至输出齿轮G8。另外,输出齿轮G8也与第一显影辊Ga的齿轮G4啮合。因此,当未示出的马达驱动并旋转示例1中的显影单元G中的输出齿轮G8时,显影辊Ga和Gb由于齿轮G4和G5而旋转,而螺旋推送器R1和R2由于输入齿轮G6以及齿轮G1和G2而旋转,并且供应辊R0也由于输入齿轮G6、中间齿轮G7和齿轮G3而旋转。
(在驱动系统旋转期间作用在供应辊上的力的说明)
在图5B中,示例1中的中间齿轮G7在重力作用下布置在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供应辊R0的齿轮G3下方。亦即,将中间齿轮G7的旋转中心与齿轮G3的旋转中心连接的方向设定为与供应辊R0相对于修整件12移动的左-右方向相交。因此,如图5B所示,在中间齿轮G7旋转期间,中间齿轮G7的齿通过力47推动供应辊R0的齿轮G3的齿,力47的方向在中间齿轮G7和齿轮G3彼此啮合的啮合位置46具有右向分量。亦即,通过中间齿轮G7的旋转,供应辊R0接收向右的力,且用于将供应辊R0压迫在定位板25和29上的力作用在供应辊R0上。
(示例1的效果)
当在这样构成的示例1中的复印机U中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时,螺旋推送器R1和R2在搅拌显影剂的同时传送显影容器V中的显影剂,并且显影剂由于供应磁体辊21的磁力而被吸附到供应套筒22上。供应套筒22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在显影剂的量由修整件12限制的同时被传送至供应区域19。
在供应区域19中,其量已由修整件12限制的供应套筒22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由于供应磁体辊21与第一磁体辊31之间的磁场的磁力效应而移至第一显影套筒32。然后,第一显影套筒32的表面上的显影剂通过第一显影套筒32的旋转而传送至传送区域43。
在传送区域43中,第一显影辊Ga上的显影剂由于第一磁体辊31与第二磁体辊41之间的磁力而由分配部件44分配给第一显影辊Ga和第二显影辊Gb。
分配给各显影辊Ga、Gb的显影剂被传送至各显影区域Q2a、Q2b,其中感光体PR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成可见图像。特别地,在示例1中的显影单元G中,为一个感光体PR设置两个显影辊Ga和Gb。
在背景技术中的显影单元中,在将显影单元组装后对各组装的显影单元执行显影测试。当保持在显影辊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量过大时,调节修整件的位置,以调节显影辊与修整件之间的修整件间隙的距离。
在修整件暴露于显影容器的外侧表面的构型中,在显影单元组装后能够比较容易地调节修整件的位置。然而,当修整件12如示例1中那样被支撑在显影容器V内侧时,用于调节已组装好的显影单元G中的修整件12的位置的操作变得困难。
另一方面,在示例1中的显影单元G中,供应辊R0的前、后相对端延伸至显影容器V的外侧,其以可沿能扩大/缩小修整件间隙L1的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供应辊R0由定位板25和29定位。相应地,能够调节显影容器V外侧的定位板25和29,以调节修整件间隙L1,而不需要调节布置在显影容器V内侧的修整件12。亦即,即使在显影单元G组装好之后,也能调节修整件间隙L1,而不需拆卸显影单元G以调节显影容器V内侧的修整件12。
在示例1中,以约10[μm]的调节量调节修整件间隙L1。调节量最多为±50[μm],其比传送间隙L2的3[mm]小得多。另外,通过传送间隙L2将所有显影剂从供应辊R0传送至第一显影辊Ga,传送间隙L2所需的精度低于用于限制显影剂的量的修整件间隙L1的精度。因此,在示例1中,传送间隙L2也受修整件间隙L1的调节影响,但传送间隙L2的波动对图像形成没有不利影响。
另外,在示例1中的显影单元G中,将供应辊R0能沿其移动的左-右方向设定为与将供应辊R0的齿轮G3的中心与中间齿轮G7的中心连接的方向不平行而是与该方向交叉。因此,当中间齿轮G7旋转时,在齿轮G3和中间齿轮G7彼此啮合的位置46生成的力47具有用于朝右侧推动供应辊R0的分量,亦即朝定位板25和29推动供应辊R0的分量。因此,能利用在启动显影单元G时的驱动而定位供应辊R0,而不需提供任何用于朝定位板25和29推动供应辊R0的部件,例如,不需提供任何诸如螺旋弹簧之类的驱迫部件。相应地,能通过数量减少诸如驱迫部件等之类的零件来定位示例1中的显影单元G。
当调节修整件间隙L1时,供应辊R0的齿轮G3相对于中间齿轮G7波动以改变齿轮G3和G7之间的啮合状态。然而,修整件间隙L1的调节量最多为±50[mm],其对啮合变化的影响很小。
[示例2]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2的显影单元的图,该图与示例1的图3B对应。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示例2。在示例2的说明中,与示例1中的构件对应的构件通过相同的标号和符号表示,并且将略去其详细说明。
本示例除了以下内容外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构成。
在图7中,在示例2中的显影单元G中,作为定位支撑部的示例的支撑孔25d、29d形成在各定位板25′、29′中。轴承23、27穿过且嵌合在支撑孔25d、29d中并以固定方式支撑在其中。因此,在示例2中,支撑辊R0随同定位板25′和29′一起以可移动方式被支撑。
(示例2的效果)
在这样构成的示例2中的显影单元G中,在松开螺钉25b和29b的状态下调节定位板25′和29′的位置,使得支撑辊R0与定位板25′和29′一体移动以调节修整件间隙L1。
相应地,在示例2中,以与示例1中相同的方式,不必考虑中间齿轮7推动齿轮G3的力,供应辊R0的位置都保持在被定位状态。因此,与示例1的构型相比,供应辊R0的位置能确定地设置于其计划位置。
[示例3]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3的显影单元的图,该图与示例1的图5B对应。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示例3。在示例3的说明中,与示例1中的构件对应的构件使用相同的标号和符号表示,并且将略去其详细说明。
该示例除了以下内容外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构成。
在图8中,在示例3中的显影单元G中,开口24a″和28a″形成在对供应辊R0进行引导的前、后相对端壁24和28中。各开口24a″、28a″在中间齿轮G7的旋转中心周围形成为弧形。因此,当调节供应辊R0与修整件12之间的距离时,供应辊R0沿着中间齿轮G7周围的圆弧移动而接近/离开修整件12。
(示例3的效果)
在这样构成的示例3中的显影单元G中,当调节供应辊R0时,供应辊R0沿着中间齿轮G7周围的圆弧移动,以便保持供应辊R0的齿轮G3与中间齿轮G7之间的啮合量。因此,防止了啮合更深或更浅。亦即,与示例1中相比,能增大供应辊R0的移动量。
(改型)
上面已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示例,而是可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型而不脱离在其权利要求中陈述的本发明的要点。下面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改型(H01)至(H08)。
(H01)在前述的示例中,复印机U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示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是也可形成为打印机、传真机、具有多个或全部这些功能的多功能机等。
(H02)在前述的示例中,将复印机U设计成使用单色显影剂。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构型,而是也可应用于使用两种或更多种颜色的所谓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H03)在前述的示例中,基于例如提高速度的目的设置了两个显影辊Ga和Gb。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构型,而是可应用于具有单个显影辊的构型或具有三个或更多个显影辊的构型。可按照该构型进行所需更改。例如,当设置单个显影辊时可去除流入路径13。当显影辊的数目为三个或更多个时,可以增加流入路径13的数目,或可以改变流入路径13的形状。
(H04)在前述的示例中,仅使供应辊R0可移动。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使显影辊Ga和Gb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与供应辊R0同步地或独立于供应辊R0移动。
(H05)在前述的示例中,将供应辊R0的可移动方向设定在为水平方向的左-右方向上,并且连接齿轮G3和G7的中心的方向设定在重力方向上。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供应辊R0的可移动方向或连接齿轮G3和G7中心的方向可设定在相对于水平方向或重力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另外,供应辊R0的可移动方向不必垂直于连接齿轮G3和G7的中心的方向,而是可设定为相对于垂直以倾斜的角度与连接齿轮G3和G7的中心的方向交叉。
在前述的示例中,修整件12的位置并不局限于示例中所示的位置,而是可以按照设计等根据需要改变。
(H07)在前述的示例中,磁体辊21、31和41中所示的磁极的特定数值或布局等并不局限于示例中所示的那些布局,而是可以按照设计等根据需要改变。
(H08)在前述的示例中,供应辊R0、显影辊Ga和Gb、感光体PR等各者具有辊形或鼓形。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供应辊R0、显影辊Ga和Gb、感光体PR等各者可设计成具有带状形状等。
已基于图示和说明的目的提供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并非旨在进行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在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众多改型和变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这些实施例以便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践应用,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就适合预期的特定用途的各种实施例和各种改型理解本发明。预期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下权利要求及它们的等效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显影单元,包括:
显影容器,显影剂收容在其中;
显影部件,其与图像保持体相对,潜像形成在图像保持体上,所述显影部件在将显影剂保持在其表面上的同时旋转,从而将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所述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
供应部件,其被支撑在所述显影容器中,并布置成与所述显影部件相对,所述供应部件在将显影剂保持在供应部件的表面上的同时旋转所述显影容器中的显影剂,从而将保持在该表面上的显影剂供应给所述显影部件;以及
厚度限制部件,其被支撑在所述显影容器中,并且布置成在所述供应部件与所述显影部件相对的位置相对于所述供应部件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与所述供应部件相对,所述厚度限制部件限制保持在所述供应部件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的厚度;其中:
所述供应部件以可沿扩大或缩小所述厚度限制部件与所述供应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从而能够调节所述厚度限制部件与所述供应部件之间的间隙,并且
在所述供应部件不与所述显影部件接触的条件下,所述供应部件将显影剂供应给所述显影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单元,进一步包括:
被传递部件,其被支撑在所述供应部件上,且使旋转传送至该被传递部件;
传递部件,其与所述被传递部件接合以将旋转传递至所述被传递部件,其中所述供应部件相对于所述厚度限制部件移动的方向布置成与将所述被传递部件的旋转中心与所述传递部件的旋转中心连接的方向交叉;
被定位部,其设置在所述供应部件中;以及
定位部件,其紧靠所述被定位部,以便相对于所述显影容器定位所述供应部件,从而设定所述供应部件与所述厚度限制部件之间的间隙,所述定位部件邻接所述被定位部相对于当所述传递部件的旋转被传递至所述被传递部件时在所述被传递部件与所述传递部件彼此接合的位置产生的力的方向的下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单元,其中:
所述显影部件包括第一显影部件,其布置成与所述供应部件相对,以及第二显影部件,其布置成与所述第一显影部件相对且与所述图像保持体相对,且其在将保持在所述第一显影部件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的一部分保持在所述第二显影部件的表面上的同时旋转。
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保持体;
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形成潜像;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单元,其将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所述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可见图像转印至介质;以及
定影单元,其将转印至介质的可见图像定影。
5.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保持体;
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形成潜像;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单元,其将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所述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所述可见图像转印至介质;以及
定影单元,其将转印至所述介质的所述可见图像定影。
6.一种用于调节厚度限制部件与供应部件之间的间隙的间隙调节方法,所述供应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显影容器中,显影剂收容在所述显影容器中,所述供应部件布置成与将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部件相对,所述供应部件在将所述显影容器中的显影剂保持在所述供应部件的表面上的同时旋转,从而将保持在所述供应部件的表面上的显影剂供应给所述显影部件,所述厚度限制部件限制保持在所述供应部件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的厚度,所述方法包括:
使所述供应部件相对于所述厚度限制部件移动以便扩大或缩小所述间隙,从而调节所述间隙,
其中,在所述供应部件不与所述显影部件接触的条件下,所述供应部件将显影剂供应给所述显影部件。
CN201110070413.3A 2010-08-31 2011-03-18 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装置和间隙调节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52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4265A JP2012053177A (ja) 2010-08-31 2010-08-31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隙間の調整方法
JP2010-194265 2010-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5281A CN102385281A (zh) 2012-03-21
CN102385281B true CN102385281B (zh) 2015-11-25

Family

ID=45697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041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5281B (zh) 2010-08-31 2011-03-18 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装置和间隙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47216B2 (zh)
JP (1) JP2012053177A (zh)
CN (1) CN1023852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75608B2 (en) * 2016-03-17 2019-01-08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8338A (ja) * 1991-12-10 1993-06-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995790A (en) * 1998-01-30 1999-11-30 Fujitsu Limited Developing apparatus with developer feed regul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4253A (ja) * 1995-10-18 1997-05-02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
JPH11133729A (ja) * 1997-10-28 1999-05-21 Kyocera Corp 現像装置
JP3515030B2 (ja) * 1999-12-21 2004-04-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4585889B2 (ja) * 2004-03-22 2010-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44749B2 (ja) 2006-03-06 2007-07-18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4322277B2 (ja) * 2006-12-28 2009-08-2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660551B2 (en) 2007-03-15 2010-02-09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loading a donor roll
JP4541388B2 (ja) * 2007-08-17 2010-09-0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5287163B2 (ja) * 2008-11-18 2013-09-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8338A (ja) * 1991-12-10 1993-06-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995790A (en) * 1998-01-30 1999-11-30 Fujitsu Limited Developing apparatus with developer feed regul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5281A (zh) 2012-03-21
JP2012053177A (ja) 2012-03-15
US20120051796A1 (en) 2012-03-01
US8447216B2 (en) 2013-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6656B (zh) 可拆卸盒和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JP50507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64223A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補給方法
US9395652B2 (en) Developing unit,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835358A2 (en) Toner container and toner suppl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3680571B2 (ja) 現像装置
JP4322931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03510A (ja) 回転式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57137B2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49012A (ja) ロータリ現像ユニット
CN102955401B (zh) 显影装置、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CN102385281B (zh) 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装置和间隙调节方法
JP647704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の収容容器
JP5370038B2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90117B2 (ja) 現像装置
JP3700403B2 (ja) 現像装置
JP20070724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633153B2 (ja) 現像装置
JP4075344B2 (ja) 現像装置
JPH1090991A (ja) 現像装置
JP3577860B2 (ja) 現像装置
JPH1165280A (ja) 現像装置
JPH10186855A (ja) 現像装置
JP3633161B2 (ja) 現像装置
JPH10198173A (ja) 現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