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1050A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81050A CN102381050A CN2011102517057A CN201110251705A CN102381050A CN 102381050 A CN102381050 A CN 102381050A CN 2011102517057 A CN2011102517057 A CN 2011102517057A CN 201110251705 A CN201110251705 A CN 201110251705A CN 102381050 A CN102381050 A CN 1023810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ermal head
- roller platen
- printer
- along
- printer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12—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pressure adjustment mechanisms, e.g. pressure-on-the paper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3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rmal heads
- B41J2202/31—Thermal printer with head or platen movable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包括热敏头、压印辊、以及配置为将热敏头施压至抵靠压印辊的施压机构。该打印机还包括:第一分离机构,配置为将热敏头从热敏头邻近压印辊的近侧位置移动到相比于近侧位置热敏头离压印辊更远的第一分离位置;以及第二分离机构,配置为将热敏头从近侧位置移动到相比于近侧位置热敏头离压印辊更远且相比于第一分离位置热敏头离压印辊更近的第二分离位置。该打印机还包括具有配置为沿打印介质的纵向方向往复运动的可移动构件的电力致动器。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0年8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0-194856号的优先权权益,其全部内容以引证方式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文说明的实施方式总体上涉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打印机包括作为其部件的热敏头和压印辊,诸如标签的打印介质可介于其间。这种打印机可以具有通过电力致动器来分离热敏头与压印辊的配置,以用于维护目的,例如,用于让操作者取出卡在热敏头与压印辊之间的打印介质。
在这种打印机中,可能需要许多部件以执行这种分离功能。因此,需要依据尺寸或性能来有效地布置打印机内部中的各个部件。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包括热敏头和压印辊的打印机,热敏头配置为在带形打印介质上打印,压印辊配置为将打印介质置于热敏头与压印辊之间。打印机还包括施压机构(urging mechanism),配置为将热敏头施压至抵靠压印辊。该打印机的第一分离机构配置为将热敏头从热敏头位于压印辊附近的近侧位置移动到热敏头离压印辊比近侧位置更远的第一分离位置,并且打印机的第二分离机构配置为将热敏打印头从近侧位置移动到热敏头离压印辊比近侧位置更远且离压印辊比第一分离位置更近的第二分离位置。该打印机还包括电力致动器,其具有配置为沿打印介质的纵向方向往复移动的可移动构件。第二分离机构还包括:第一运动转换机构,配置为将可移动构件沿一个方向的线性运动转换为第一轴沿一个旋转方向的旋转运动,第一轴沿着打印介质横向方向延伸;以及第二运动转换机构,配置为将第一轴沿一个旋转方向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热敏头从近侧位置到第二分离位置的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示例性内部配置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了从图1的相对侧观看的、打印机的示例性内部配置的另一侧视图。
图3是示出了打印机的示例性内部配置的正视图,其表示头部块处于正常位置中的状态。
图4是示出了打印机的示例性内部配置的正视图,其表示头部块处于提升位置中的状态。
图5是示出了设置于打印机中的示例性头部块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设置于打印机中的头部块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的线VII-VII的剖切的剖视图,其表示热敏头处于近侧位置(proximal position)中的状态。
图8是沿图6中的线VII-VII的剖切的剖视图,其表示热敏头处于第一分离位置中的状态。
图9是示出了头部块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其表示热敏头处于近侧位置中的状态。
图10是示出了头部块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其表示热敏头处于第二分离位置中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包括热敏头和压印辊的打印机,热敏头配置为在带形打印介质上打印,压印辊配置为将打印介质置于热敏头与压印辊之间。打印机还包括施压机构(urging mechanism,),配置为将热敏头施压至抵靠压印辊。该打印机的第一分离机构配置为将热敏头从热敏头位于压印辊附近的近侧位置移动到热敏头离压印辊比近侧位置更远的第一分离位置,并且打印机的第二分离机构配置为将热敏打印头从近侧位置移动到热敏头离压印辊比近侧位置更远且离压印辊比第一分离位置更近的第二分离位置。该打印机还包括电力致动器,其具有配置为沿打印介质的纵向方向往复移动的可移动构件。第二分离机构还包括:第一运动转换机构,配置为将可移动构件沿一个方向的线性运动转换为第一轴沿一个旋转方向的旋转运动,第一轴沿着打印介质横向方向延伸;以及第二运动转换机构,配置为将第一轴沿一个旋转方向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热敏头从近侧位置到第二分离位置的运动。
现在将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可以对标签进行打印(也就是说,在打印介质上打印),该标签设置于(例如,附着于)卷材料(web material)2(例如,带形纸)的内表面2a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可以在标签以外的打印介质上打印,例如,没有衬纸的连续形式的纸上打印。此外,打印机1可以将数据写入到附着于标签上的RFID(射频识别)芯片以及从该芯片读取数据。
如图1至图4所示,打印机1的主体1a包括具有底壁1c、侧壁1d和顶壁1e的壳体1b。壳体1b包括与底壁1c垂直但与侧壁1d平行的纵向壁1f。壳体1b包括通过纵向壁1f彼此分隔开的第一和第二隔室S1和S2。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第一和第二隔室S1和S2。
如图1所示,在第一隔室S1中,卷保持轴3、传送辊4、压印辊5、墨带6的供应轴7、墨带6的卷取轴8、头部块9、夹送辊块(pinch rollerblock)10等大致垂直于纵向壁1f安装。
卷(例如,纸卷)11周围卷绕卷材料2,所述卷由可相对于垂直于纵向壁1f的轴线旋转的卷保持轴3支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卷保持轴3可以通过纵向壁1f可旋转地支撑。替换地,卷保持轴3可固定于纵向壁1f上,而卷材料2在其上卷绕的纸卷11可围绕固定的卷保持轴3旋转。在任何情况下,在该实施方式中,卷保持轴3和纸卷11不是由(例如)电机驱动的。其上卷绕有卷材料2的纸卷11与传送辊4和压印辊5的旋转一起旋转,传送辊4和压印辊5沿送纸方向TD(图1中向左的方向)布置在纸卷11的下游。从而,卷材料2从纸卷11排出。
传送辊4和压印辊5被配备有电机12a、齿轮、皮带等的第一旋转驱动机构12(见图2)驱动而旋转。传送辊4沿卷材料2的送纸方向TD安装在打印单元13和压印辊5的上游。夹送辊块10包括平行于传送辊4并且邻近传送辊4的上部布置的夹送辊10a。利用适当的压力施压夹送辊10a使其抵靠在传送辊4上。置于传送辊4与夹送辊10a之间的卷材料2响应于传送辊4的旋转沿送纸方向TD被传送。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传送辊4、压印辊5、夹送辊10a、第一旋转驱动机构12、电机控制器等可构成传送机构。
其上卷绕有卷材料(例如,墨带6)的色带卷14设置在用于墨带6的供应轴7上。卷取轴8被配备有电机15a、齿轮、皮带等的第二旋转驱动机构15驱动而旋转。通过卷取轴8的旋转,墨带6从色带卷14排出,然后卷绕回卷取轴8的周围。墨带6和卷材料2这两者都置于包含在头部块9中的热敏头9a与压印辊5之间。热敏头9a产生热以融化或升华墨带6上的油墨,从而将预定图案(比如,字符、数字符号、条形码、或图形)转印到设置在(例如附着在)卷材料2的表面(例如,内表面2a)上的标签上。具体地,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打印机构包括压印辊5、热敏头9a、墨带6、供应轴7、卷取轴8、第二驱动机构15、电机控制器等。打印单元13包括热敏头9a和压印辊5。
如图2所示,除了第一旋转驱动机构12和第二旋转驱动机构15之外,第二隔室S2还设置有其上安装有电子部件(诸如中央处理器(CPU))的电路板16、和供电单元17。第一和第二旋转驱动机构12和15设置在送纸方向TD的下游,并且电路板16和供电单元17设置在送纸方向TD的上游。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二隔室S2中,隔壁1g垂直于纵向壁1f和底壁1c布置,从而使送纸方向TD上的上游区域与下游区域相互分离。隔壁1g包括形成于其上的多个通孔1h,这有助于第二隔室S2的重量减轻以及保持良好的通风。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头部块9的沿横向方向WD的一个端部9b通过第二隔室S2的隔壁1g和前壁1i可旋转地支撑,从而使头部块9的沿横向方向WD的另一端部9c能被向上(即,朝向顶壁1e)提升。如图2所示,支撑轴9d安置在隔壁1g与前壁1i之间,且与纵向壁1f和底壁1c平行。头部块9围绕支撑轴9d的中心轴线Ax1(即,与纵向壁1f和底壁1c平行的轴线)可旋转地支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支撑轴9d可以通过隔壁1g和前壁1i可旋转地支撑。可替换地,支撑轴9d可以固定于隔壁1g和前壁1i上,而头部块9可以围绕支撑轴9d可旋转地支撑。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隔壁1g和前壁1i充当块保持构件。在如图3所示的正常状态下,头部块9的热敏头9a平行于压印辊5定位。在如图4所示的提升状态下,头部块9的另一端部分9c被向上提升,从而使头部块9变成倾斜的并且因此在压印辊5与热敏头9a之间形成相对大的间隙。在如图4所示的提升状态下,操作者或使用者可以在检测打印失败等的时候轻易地进行各种维护操作,例如装入或更换卷材料2或墨带6、清洁头部块9。
如图5到图8所示,头部块9包括基座构件18,配置为支撑其上的各个部分。在如图3所示的正常状态下,基座构件18固定地安装于打印机1的主体1a(即,壳体1b)上。另一方面,在如图4所示的提升状态下,头部块9的另一端部分9c被提升至与主体1a(即,壳体1b)分离。安装在基座构件18上的是施压机构19、第一分离机构20和第二分离机构21,施压机构19配置为对热敏头9a施压而使其抵靠在压印辊5上,第一分离机构20和第二分离机构21分别配置为将热敏头9a与压印辊5分离。
施压机构19包括轴19a、凸轮19b、插入构件19c、螺旋弹簧19d、和手柄19e。
沿着横向方向WD延伸的轴19a安装在形成于基座构件18的两端上的侧壁18a之间。轴19a通过侧壁18a围绕中心轴线Ax2可旋转地支撑。手柄19e连接在轴19a的一端(也就是远离纵向壁1f的一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轴19a充当第二轴。
这些凸轮19b随轴19a的旋转而旋转。这些凸轮19b各自包括突出部分19f和配置为通过突出部分19f释放对热敏头的施压的基座部分19g(见图7和图8)。这些凸轮19b各自从与热敏头9a相对的一侧抵靠插入构件19c。
用作压缩弹簧的螺旋弹簧19d的每一个直接布置于热敏头9a上,并且还位于插入构件19c与热敏头9a固定于其上的支撑构件9e之间。螺旋弹簧19d的每一个布置成沿着接触/分离方向PD施加弹力,从而使热敏头9a与压印辊5相互接触或分离。
在此布置中,当操作者通过(例如)他/她的手指来转动手柄19e时,其将打印机的配置从第一邻接状态(如图8所示的,在此状态下每个凸轮19b的基座部分19g抵靠插入构件19c)改变为第二相邻状态(如图7所示的,在此状态下每个凸轮19b的突出部分19f抵靠插入构件19c),从而将插入构件19c推向压印辊5。因此,螺旋弹簧19d沿着接触/分离方向PD在支撑构件9e与插入构件19c之间被压缩。然后,每个(被压缩的)螺旋弹簧19d的回复力施加于热敏头9a,从而将热敏头9a施压至抵靠压印辊5。一侧朝向压印辊5开口的C形盖18b沿横向方向WD安装在基座构件18的两端的侧壁18a之间。图7中,Pn指示热敏头9a靠近压印辊5定位的近侧位置。在图8中,Pf1指示热敏头9a与压印辊5分离的第一分离位置。
第一分离机构20包括布置于盖18b与插入构件19c之间的螺旋弹簧20a。螺旋弹簧20a用作牵引簧(extension spring)。具体地,当操作人员通过他/她的手指转动手柄19e时,打印机的配置从第二相邻状态(如图7所示,在该状态下每个凸轮19b的突出部分19f抵靠插入构件19c)改变为第一相邻状态(如图8所示,在该状态下每个凸轮19b基座部分19g抵靠插入构件19c),从而产生(延伸的)螺旋弹簧19d的弹性回复力。因而,插入构件沿将热敏头9a与压印辊5分离的方向运动。由于插入构件19c的这种移动,螺旋弹簧19d压缩得以释放并且插入部件19c可以锁定至锁定构件,从而支撑构件9e和热敏头9a从近侧位置Pn移位到第一分离位置Pf1。如上所述,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操作者能够手动地操作施压机构19和第一分离机构20。此外,如图8所示,热敏头9a通过第一分离机构20的位移量由δ1表示。
设置电力致动器22,其包括:安装在基座构件18的保持件18c上的主体22a(包括电磁螺线管),以及配置为基于在电流施加于电磁螺线管时产生的磁力而往复运动的可移动构件22b。
第二分离机构21包括第一运动转换机构23、第二运动转换机构24、和轴21a。
第一运动转换机构23配置为将可移动构件22b沿一个方向的线性运动(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向着送纸方向TD的下游侧运动)转换为轴21a围绕轴线沿一个旋转方向的旋转运动。沿横向方向WD延伸的轴21a安装在基座构件18的侧壁18a之间。此外,轴21a围绕其中心轴线Ax3通过侧壁18a可旋转地支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运动转换机构23可通过连杆机构(link mechanism)施行,该连杆机构包括连杆臂23a,其连接至可移动构件22b和轴21a这两者并且配置为可围绕平行于中心轴线Ax3的轴线旋转。如图9和图10所示,一个实施方式中,随着可移动构件22b从送纸方向TD下游的拉出(pull-out)位置Pp移动到送纸方向TD上游的引入(pull-in)位置Pd,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运动转换机构23使轴21a沿顺时针方向CW旋转。
第二运动转换机构24的每个包括接合部分(engaging portion)24a和受接合部分(engaged portion)24b。如图5所示,接合部分24a固定至轴21a沿横向方向WD的两端并且从轴21a向中心轴线Ax3的径向外侧突出。受接合部分24b布置在分别对应于接合部分24a的位置处并且相对于接合部分24a位于压印辊5的相对侧。在图9中,可将接合部分24a和受接合部分24b布置成使得它们之间保持相互接触,或者使得它们彼此稍微分离。受接合部分24b固定在布置于热敏头9a沿横向方向WD的两端的一对侧板9f上。这对侧板9f是支撑构件9e的一部分并且沿着接触/分离方向PD延伸,热敏头9a沿着该方向与压印辊5接触以及与压印辊5分离。
如图6所示,该对侧板9f布置于基座构件18的一对侧壁18a内侧并与该对侧壁18a平行,以便沿横向方向WD分别与这对侧壁18a隔开但靠近这对侧壁18a。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这对侧板9f与这对侧壁18a之间设置一对彼此相邻布置的引导机构25,以使该对引导机构25可引导这对侧板9f与这对侧壁18a之间沿接触/分离方向PD的相对位移。例如,如图5所示,引导机构25可以配置为包括:细长孔25a的外围部分,所述细长孔25a形成在侧壁9f上并沿着接触/分离方向PD延伸;以及滑块25b,其形成在侧壁18a上并插入细长孔25a。在此配置中,随着滑块25b被引导以便在细长孔25a的外围部分内、沿着细长孔25a的纵向方向、相对于细长孔25a移动,固定于支撑构件9e的热敏头9a相对于压印辊5沿着接触/分离方向PD移动。
在此配置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在电力致动器22的可移动构件22b从拉出位置Pp移动到引入位置Pd,进而轴21a通过第一运动转换机构23沿顺时针方向CW旋转的情况下,如图9和图10所示,接合部分24a向上推升受接合部分24b。然后,侧板9f和固定至侧板9f的热敏头9a向上移动,也就是,沿将热敏头9a与压印辊5分离的方向移动。因此,支撑构件9e和热敏头9a从如图9所示的近侧位置Pn移到如图10所示的第二分离位置Pf2。也就是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电操作第二分离机构21。如图10所示,热敏头9a通过第二分离机构21的位移量由δ2表示。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分离机构21可以在操作者只想传送卷材料2时操作。在操作者仅想传送卷材料2而不想涉及任何打印操作的情况下,如果卷材料2和墨带6都置于热敏头9a与压印辊5之间,则这可能造成墨带6的实质上不需要的不必要消耗。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分离机构21将热敏头9a与压印辊5分离以便只传送卷材料2,从而避免了墨带6的不必要消耗。
如上所述,打印机1的第二分离机构21包括第一运动转换机构23和第二运动转换机构24。相关技术配置中,电力致动器将热敏头与压印辊直接分离而没有改变运动方向的操作,这可能会限制在打印机内部设置电力致动器,这可能会使在打印机内设置电力致动器变得困难。另一方面,根据以上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第二分离机构21包括第一运动转换机构23和第二运动转换机构24,这使得能足够自由地设置电力致动器2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运动转换机构24包括多个接合部分24a,这些接合部分24a沿着卷材料2的横向方向WD在轴21a上彼此分隔开。轴21a的旋转导致多个接合部分24a接合热敏头9a的支撑构件9e,从而将热敏头9a与压印辊5分离。这使得更容易减少热敏头9a沿横向方向WD与压印辊5的分离量的偏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接合部分24a和受接合部分24b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卷,接合部分24a和受接合部分24b的至少一个在与另一个部分接触时旋转。与接合部分24a和受接合部分24b相互为滑动关系的配置相比,这种配置可提高耐用性。
此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旋转驱动机构12布置于电力致动器22下方,第二旋转驱动机构15布置于电力致动器22上方,使得电力致动器22可沿水平方向纵向地设置。利用这个布置,在打印机1内有效地布置电力致动器22成为可能,从而使打印机1的尺寸更小。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电力致动器22相对于头部块9的旋转中心轴线Ax1布置在热敏头9a的相对侧,也就是,在中心轴线Ax1上方。例如,如果电力致动器22布置在中心轴线Ax1以下,头部块9的旋转将致使电力致动器22位于纵向壁1f侧的附近,这就妨碍了头部块9的提升。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电力致动器22相对于头部块9的旋转中心轴线Ax1布置在热敏头9a的相对侧,即,位于中心轴线Ax1上方,则当头部块9提升时,电力致动器22在第二隔室S2内部沿与纵向壁1f分离的方向移动,而不会影响头部块9的提升操作。
此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第二分离机构21的轴21a布置在比施压机构19的轴19a更接近热敏头9a的位置。假如两个轴19a和21a都必须布置在打印机1的壳体1b内部的有限空间中,并且如果第二分离机构21的轴21a布置得比施压机构19的轴19a更远,则旋转力矩相对于中心轴线Ax3的力矩臂可能会延长,所述力矩臂是第二运动转换机构24将热敏头9a与压印辊5分离所需的。这要求电力致动器22具有更有力的驱动力。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分离机构21的轴21a相比于施压机构19的轴19a布置得更接近于热敏头9a,旋转力矩相对于中心轴线Ax3的力矩臂可能进一步缩短,所述力矩臂是第二运动转换机构24将热敏头9a与压印辊5分离所需的。因此,有可能减小电力致动器22的驱动力。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电力致动器22布置于轴21a上方并且与之分隔开,连杆臂23a的长度可以增加。因此,相比于第二运动转换机构24的力矩臂的长度(如图10中L2指示的),这可以增加第一运动转换机构23的力矩臂的长度(如图10中L1指所的),进而,这也可以减小电力致动器22的驱动力。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施压机构19的轴19a沿送纸方向TD布置在第二分离机构21的轴21a的上游。施压机构19的各自部分、第一分离机构20和第二分离机构21(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19d、螺旋弹簧20a和轴21a)相对于热敏头9a沿着垂直于送纸方向TD的方向布置,即,沿着接触/分离方向PD布置。在这种布置中,施压机构19的轴19a(和凸轮19b)可以沿送纸方向TD布置在第二分离机构21的轴21a的上游,从而上述说明的部分可以有效地设置在打印机1内。此外,由于用来将外力施加至热敏头9a的支撑构件9e以与压印辊5接触或与压印辊5分离的构件(例如,螺旋弹簧19d和20a、受接合部分24b等),可以沿着接触/分离方向PD相对于热敏头9a布置在位(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位于热敏头9a上方),从而限制了力矩臂长度的不必要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施压机构19的轴19a和凸轮19b通过插入构件19c对螺旋弹簧19d施加力,轴19a和凸轮19b就无需相对于热敏头9a沿着接触/分离方向PD布置在位,相反地,施压机构19的轴19a可以沿送纸方向TD布置在热敏头9a的上游。
虽然已经对一些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通过实例得以展示,其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事实上,本文中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用各种其他形式实施。例如,本公开可应用于无墨带的打印机(例如,配置为在热敏纸等上执行打印的打印机)。进一步地,热敏头可以通过用作牵引簧的螺旋弹簧、或者诸如板簧而非螺旋弹簧的施压构件来施压而抵靠在压印辊上。此外,每个部分(打印单元、热敏头、施压机构、第一分离机构、第二分离机构、电力致动器、第一操作转换机构、第二操作转换机构、轴、支撑构件、旋转方向、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第二旋转驱动机构、头部块、块支撑构件、第二轴、凸轮、突出部分等)的说明(配置、结构、形状、尺寸、布置、位置、数目、长度、宽度、厚度、横截面积、重量、材料等)可以各种其他形式进行修改。
根据以上实施方式,可以获得各种部件能更有效地布置在其中的打印机。
Claims (9)
1.一种打印机,包括:
热敏头,配置为在打印介质上打印;
压印辊,配置为将所述打印介质置于所述热敏头与所述压印辊之间;
施压机构,配置为将所述热敏头施压至抵靠所述压印辊;
第一分离机构,配置为将所述热敏头从所述热敏头邻近所述压印辊的近侧位置移动至相比于所述近侧位置所述热敏头离所述压印辊更远的第一分离位置;
第二分离机构,配置为将所述热敏头从所述近侧位置移动至相比于所述近侧位置所述热敏头离所述压印辊更远并且相比于所述第一分离位置所述热敏头更靠近所述压印辊的第二分离位置;以及
电力致动器,具有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配置为沿着所述打印介质的纵向方向往复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分离机构包括:
第一运动转换机构,配置为将所述可移动构件沿一个方向的线性运动转换为第一轴沿一个旋转方向的旋转运动,所述第一轴沿着所述打印介质的横向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运动转换机构,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轴沿一个旋转方向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热敏头从所述近侧位置到所述第二分离位置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第二运动转换机构还包括多个接合部分,所述多个接合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且沿横向方向相互分隔开,并且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轴的旋转运动而接合且从而移动配置为支撑所述热敏头的支撑构件,以使得所述热敏头与所述压印辊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还包括:
第一旋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电力致动器下方并且配置为旋转所述压印辊;以及
第二旋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电力致动器上方并且配置为旋转用于色带卷的卷取轴,
其中,所述电力致动器沿水平方向纵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还包括:
头部块,包括所述热敏头、所述施压机构、所述第一分离机构和所述第二分离机构;以及
块支撑构件,配置为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头部块的沿所述横向方向的一个端部,使得所述头部块的沿所述横向方向的另一端部能被提升,
其中,所述电力致动器相对于所述头部块的旋转的第一中心轴线设置在所述热敏头的相对位置处且位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施压机构包括:
第二轴,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设置为比所述第一轴离所述热敏头更远且配置为围绕第二中心轴线被可旋转地支撑;以及
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上并且包括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二轴的旋转而施压所述热敏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第二轴沿传送所述打印介质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轴的上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第一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连接至所述可移动构件和所述第一轴的连杆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凸轮还包括配置为通过所述突出部分释放对所述热敏头的施压的基座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第一分离机构包括:
第一弹簧,配置为当所述凸轮的突出部分抵靠所述热敏头时将所述热敏头移动至所述近侧位置;以及
第二弹簧,配置为当所述基座部分通过所述突出部分释放对所述热敏头的施压时将所述热敏头移动至所述第一分离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94856A JP5165739B2 (ja) | 2010-08-31 | 2010-08-31 | プリンタ |
JP2010-194856 | 2010-08-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81050A true CN102381050A (zh) | 2012-03-21 |
CN102381050B CN102381050B (zh) | 2015-08-19 |
Family
ID=45696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51705.7A Active CN102381050B (zh) | 2010-08-31 | 2011-08-29 | 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05697B2 (zh) |
JP (1) | JP5165739B2 (zh) |
CN (1) | CN10238105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09216A (zh) * | 2015-10-07 | 2015-12-02 | 杨承然 | 一种电磁驱动自适应式碳带打印机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58326B2 (ja) * | 2010-11-30 | 2014-07-23 |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サーマルプリントヘッド装置およ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TWI471229B (zh) * | 2012-01-05 | 2015-02-01 | Hiti Digital Inc | 可於不同位置固定熱列印頭模組之固定機構及其熱昇華式印表機 |
US9545800B2 (en) * | 2014-12-25 | 2017-01-17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Printing unit and thermal printer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48873A (ja) * | 1990-02-28 | 1991-11-06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413356U (zh) * | 1990-05-25 | 1992-02-03 | ||
JPH07314847A (ja) * | 1994-05-27 | 1995-12-05 | Tec Corp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JPH0890870A (ja) * | 1994-09-27 | 1996-04-09 | Tec Corp | プリンタ |
US20060083571A1 (en) * | 2004-10-14 | 2006-04-20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762714A (zh) * | 2004-10-19 | 2006-04-26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热敏打印机 |
US20060216096A1 (en) * | 2005-03-25 | 2006-09-28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Image forming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29772B2 (ja) * | 1994-09-26 | 2000-04-04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転写式プリンタ |
JPH08224933A (ja) | 1995-02-21 | 1996-09-03 | Sato:Kk | 熱転写プリンタのヘッドアップ機構 |
-
2010
- 2010-08-31 JP JP2010194856A patent/JP5165739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8-23 US US13/215,488 patent/US8405697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8-29 CN CN201110251705.7A patent/CN1023810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48873A (ja) * | 1990-02-28 | 1991-11-06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413356U (zh) * | 1990-05-25 | 1992-02-03 | ||
JPH07314847A (ja) * | 1994-05-27 | 1995-12-05 | Tec Corp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JPH0890870A (ja) * | 1994-09-27 | 1996-04-09 | Tec Corp | プリンタ |
US20060083571A1 (en) * | 2004-10-14 | 2006-04-20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762714A (zh) * | 2004-10-19 | 2006-04-26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热敏打印机 |
US20060216096A1 (en) * | 2005-03-25 | 2006-09-28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Image forming device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09216A (zh) * | 2015-10-07 | 2015-12-02 | 杨承然 | 一种电磁驱动自适应式碳带打印机构 |
CN105109216B (zh) * | 2015-10-07 | 2017-01-04 | 杨承然 | 一种电磁驱动自适应式碳带打印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165739B2 (ja) | 2013-03-21 |
US8405697B2 (en) | 2013-03-26 |
JP2012051204A (ja) | 2012-03-15 |
CN102381050B (zh) | 2015-08-19 |
US20120050446A1 (en) | 2012-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569568B2 (en) | Printer and tape cartridge | |
EP2765005B1 (en) | Printer device | |
US9364964B2 (en) | Cutter and recorder | |
US20130002787A1 (en) | Thermal printer and printing device | |
EP2390099B1 (en) | Printer | |
CN102381050A (zh) | 打印机 | |
WO2006060228A1 (en) | Self-centering media suppor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 |
US8911168B2 (en) | Sheet cutting device with restriction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
JP5953912B2 (ja) | 記録装置 | |
CN104159750B (zh) | 打印机装置 | |
US5007752A (en) | Paper feed roller arrangement for printer | |
US7121748B1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 |
CN100393524C (zh) | 热转印印刷机 | |
JP4419737B2 (ja) | テープ/チューブプリンタ | |
US8770873B2 (en) | Ink ribbon cassett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 |
EP2364857B1 (en) | Print apparatus | |
JP4803293B2 (ja) | テープ/チューブプリンタ | |
JP2006021497A (ja) | 印刷装置 | |
KR100432241B1 (ko) | 프린터 | |
JP200706936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113890B2 (ja) | プリンタ | |
JP2014195903A (ja) | 記録装置 | |
JP6238728B2 (ja) | プリンタ装置 | |
JP2015054407A (ja) | 記録装置 | |
JP2011230429A (ja) | プリン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