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7147A -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7147A
CN102347147A CN 201010241512 CN201010241512A CN102347147A CN 102347147 A CN102347147 A CN 102347147A CN 201010241512 CN201010241512 CN 201010241512 CN 201010241512 A CN201010241512 A CN 201010241512A CN 102347147 A CN102347147 A CN 102347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battery
dssc
electrolyte
sid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4151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德春
傅永平
吕志彬
简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01024151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4714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7555 priority patent/WO201201313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347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71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68Panels or arrays of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based on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 H01G9/2086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in the form of a fi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27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 H01G9/2031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comprising titanium oxide, e.g. TiO2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59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rganic dye as the active light absorbing material, e.g. adsorbed on an electrode or dissolved in solu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2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包括工作电极、对电极、电解质和透明套管,工作电极又包括导电丝状基底和包覆于导电丝状基底外的敏化半导体薄膜;对电极与工作电极形成缠绕结构,构成电池主体;电池主体置于透明套管内,电解质充满在透明套管及电池主体之间;导电丝状基底和对电极分别由透明套管的端部引出。该电池结构对称、稳定,电池内部发生的电荷的传输路径短,不仅可以提高对电极对电荷的收集能力,从而提高器件的效率,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电池的工作稳定性和对入射光线角度的不敏感性;同时,套管结构有利于电解质的补充,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此外,这种独立的、单根的电池单元还很容易集成成为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

Description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液态电解质体系的套管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背景技术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由工作电极、电解质层和对电极构成,其中电解质层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工作电极包括导电基底、半导体多孔膜和敏化染料。由于传统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与加工技术的限制,工作电极的导电基底通常是平板结构,工作电极、电解质、对电极形成平板三明治结构。这种结构最大的问题就是电解质的灌装和电池的封装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电池由于电解质的泄露挥发引发的电池不稳定性问题。此外,由于平板形态电池结构和工艺的限制,现在的平板式传统光伏电池的制造成本中,透明导电基板等占的比例还相当高,导致单位发电量的成本还居高不下,难以达到民用级商品的成本水平,限制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应用。
为了便于灌装电解质和方便电池封装,也有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结构设计成了套管状。但是,现有的套管状结构一种是需要在管的内壁镀上透明对电极,但由此也带来制造工艺复杂、成本很高等新问题。另一种是基于传统平板电池的思维,将对电极丝在管内与工作电极平行并保持一定距离,认为这可以保证电池不短路,但是该结构使得产生的电荷不能高效率地传到对电极上,或是由于对电极与工作电极之间的距离不稳定,造成电池的输出不稳定,同时也因为电池结构不对称,电池性能容易受光照角度影响。
同时,在固态电池方面,本发明的发明者们曾创新性地发明了一种以导电丝状基底、敏化半导体薄膜、电荷传输层、对电极为基本结构单元的太阳能电池,其中敏化半导体薄膜层包覆在导电丝状基底外表,电荷传输层覆在敏化半导体薄膜层外表构成工作电极,对电极缠绕在电荷传输层外表构成一个电池单元(专利号:ZL 200610114454.7)。在该结构中,敏化半导体薄膜层与对电极之间间隔有一层电荷传输层。而且,在该种结构中,很难使用电荷传输性能优良的液态电解质。因为液态电解质易于流动,蒸发和被空气氧化或污染,影响电池的效率及其稳定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几种现有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平板式的,不用透明导电基板,易于灌装和更换电解液,易于封装,特别是结构高度对称、稳定、高效,廉价的,尤其适用于液态电解质体系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包括工作电极、对电极、电解质和透明套管,工作电极又包括导电丝状基底和包覆于导电丝状基底外的敏化半导体薄膜;对电极与工作电极形成缠绕结构,构成电池主体;电池主体置于透明套管内,电解质充满在透明套管及电池主体之间;导电丝状基底和对电极分别由透明套管的端部引出。
上述导电丝状基底可以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其切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比如长方形、椭圆形等。导电丝状基底可以采用金属丝或非金属导电丝线,例如碳纤维、导电高分子纤维、无机导电化合物纤维以及有机/无机导电复合纤维等;还可以是在导电性材料或非导电性材料制成的丝状芯外层包裹导电性材料皮;也可以包括一芯和若干层皮,芯和内层的皮为导电性材料或非导电性材料,皮逐层包裹在芯的外侧,最外层的皮为导电性材料。所述导电性材料为有机导电材料或无机导电材料或有机/无机复合导电材料。
上述敏化半导体薄膜为由吸附有敏化染料分子的多孔半导体薄膜,敏化半导体薄膜包覆在导电性丝状基底外表面构成工作电极。敏化半导体薄膜的厚度为1微米-100微米。
根据电池设计需要,在导电丝状基底上可增加涂敷一层致密半导体或绝缘体材料层,厚度可为0.1-0.5微米,然后再包覆敏化半导体薄膜。
上述对电极也可以是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同导电丝状基底,对电极可以是金属丝或非金属导电丝,如以碳纤维或以碳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导电丝线。对电极可以是在导电性材料或非导电性材料制成的丝状芯外层包裹导电性材料皮;也可以包括一芯和若干层皮,芯和内层的皮为导电性材料或非导电性材料,皮逐层包裹在芯的外侧,最外层的皮为导电性材料。所述导电性材料为有机导电材料或无机导电材料或有机/无机复合导电材料。
工作电极及对电极表面均可增加涂敷一层催化层,其厚度可以在1nm至1000nm之间,催化层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非连续的,催化层的典型材料是金属铂。
根据电池设计需要,还可在对电极的催化层外再增加涂敷一层隔离层,隔离层的材料可以是半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隔离层的厚度在1纳米-100纳米之间,以保证电子能够遂穿过该隔离层。隔离层可以是致密薄层,也可以是多孔结构的薄层。对电极外表面可以为致密的平面,也可以是多孔的或凹凸不平的表面。
对电极与工作电极形成缠绕结构的方式可以是对电极缠绕工作电极,也可以是工作电极缠绕对电极,还可以是工作电极与对电极相互缠绕;可以是一根对电极与单根或多根工作电极组合缠绕,也可以是一根工作电极与单根或多根对电极组合缠绕。优选的,工作电极与对电极的间隙范围在1mm以下。
电池主体与透明套管内壁之间的距离优选在0.01-5mm。
电解质可以为液态电解液或半固态电解质,其中半固态电解质包括灌注后再固化的固态无机或有机半导体、离子液体、无机或有机凝胶电解质或固态无机快离子导体。
本发明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可组成太阳能电池组,其包括多个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单元、进液侧管、出液侧管、正电极和负电极,其中多个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单元按一定密度平行排列,每一个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单元的透明套管的一端与进液侧管联通,另一端与出液侧管联通;正、负电极从进液侧管或出液侧管中引出,或者分别从进液侧管和出液侧管中引出,其中正电极与所有电池单元的导电丝状基底连接,而负电极与所有电池单元的对电极连接;进液侧管和出液侧管内都充满电解质并与每个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单元的透明套管内的电解质连成一体。
优选的,上述电池组在进液侧管和出液侧管上分别有一个开口供电解质灌注和清洗时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整体为套管结构,其对电极与工作电极通过缠绕方式结合形成对称和稳定的电池结构,电池内部发生的电荷的传输路径短,不仅可以提高对电极对电荷的收集能力,从而提高器件的效率,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电池的工作稳定性和对入射光线角度的不敏感性;同时,套管结构有利于电解质的补充,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此外,这种独立的、单根的电池单元还很容易集成成为大面积的太阳电池模组。总之,本发明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结构对称、电池工作稳定、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廉价而高效的太阳能电池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轴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横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工作电极的轴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工作电极的径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工作电极的轴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中A类电池的I-V曲线图;图9是实施例中B类电池的I-V曲线图;图10a是实施例中C类电池制备好后立即测试的I-V曲线图;图10b是实施例中C类电池制备好后10min测试的I-V曲线图;图11a是实施例制备的A类电池在单面和双面受光的情况下,电池输出的短路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图11b是实施例制备的B类电池在单面和双面受光的情况下,电池输出的短路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图12是实施例中A类电池的性能对入射光角度的关系图;图13是实施例中B类电池的性能对入射光角度的关系图;图14是实施例中C类电池的性能对入射光角度的关系图;图1-图7中:1-导电丝状基底,2-敏化半导体薄膜,3-对电极,4-电解质,5-外套管,6-出液侧管,7-进液侧管,8-正电极,9-负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实例。
(一)本发明的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制备方法如图1、图2所示,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包括导电性丝状基底1,敏化半导体薄膜(即功能层)2,对电极3,电解质4和外套管5。敏化半导体薄膜2为由吸附敏化染料分子的多孔薄膜结构,敏化半导体薄膜2包附在导电性丝状基底1外表面。对电极3缠绕在敏化半导体薄膜2的外表。导电性丝状基底1、功能层2和对电极3共同构成电池主体。电池主体插入外套管5后,在外套管5内再填充电解质4,构成一个完整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单元。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工作电极中敏化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在导电性丝状基底上多次涂覆和烧结半导体材料,或是使用相应的金属(如Ti等)进行阳极氧化,或者是电化学沉积或生长制备出多孔的半导体层,将带有烧结好的或阳极氧化制备好的半导体材料的导电丝状基底置于染料中敏化即可。
半导体材料为适合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电极的任何半导体材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纳米级的TiO2,ZnO等。纳米粒子的大小及分布与用于通常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纳米粒子相同。其涂敷方法也可延用通常的方法,如:喷涂、印刷、浸泡、提拉、刮涂等方式。用阳极氧化制备半导体层的丝可以是纯的钛丝,也可以是芯部为其它导电材料,外层为钛的复合纤维。半导体纳米结构也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在导电丝基底上沉积或生长。
所有适合于传统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染料也都适合于本工作电极的半导体材料敏化,并且可以使用完全相同的敏化方法。
附着在导电丝状基底1上的敏化半导体薄膜2的厚度在1~100微米。
在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以及导电性的同时,为了保证良好的柔性,导电丝状基底1的直径原则上不超过1mm,其表观电阻率<100欧姆cm-1
导电丝状基底1可采用金属丝,如采用不锈钢丝、合金丝等制作的丝状结构,也可以使用非金属导电丝线,如碳纤维、导电高分子纤维、无机导电化合物纤维以及有机/无机导电复合纤维等。还可以在导电性材料或非导电性材料制成的丝状芯外层包裹导电性材料皮,或导电丝状基底1还可以是在气体介质或真空介质外包裹导电性材料制成。
导电丝状基底1的横切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其它任何形状,比如长方形(如图6所示)、椭圆形。
参考图1、图2,采用直径约为250微米钛丝为工作电极的导电丝状基底1;采用直径约为40微米的Pt丝作对电极3,所制备的电池的有效长度为10cm2
为了改善工作电极的导电性、活性和稳定性,以及从半导体到导电丝状基底的电荷传递特性、界面粘结特性等,可以考虑对丝状结构的导电丝状基底1的表面进行物理或化学修饰,如表面处理、表面涂层等。比如,为了改善电池性能,可以在导电丝状基底1的表面上涂上由半导体或绝缘材料制成的致密层(如上所述的TiO2致密层),防止电解质4与导电丝状基底1直接接触。制备致密层的方法有溅射法、真空热蒸镀法、喷涂法、电化学法和直接烧结法。
另外,对电极3既可以是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也可以是由芯和若干层皮组成,芯和内层的皮可以由导电性材料或非导电性材料制成,包裹在最外层的皮由导电性材料制成。对电极3中所用到的导电性材料可以为有机导电材料、无机导电材料(含金属类材料)或有机/无机复合导电材料,也可以是碳纤维。
为了改善对电极3的电化学活性,同时降低对电极成本,可以在对电极3表面增加高效催化层,比如在工作电极及对电极表面镀Pt。
(二)三类不同敏化染料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性能比较1、三类电池的制备电池主体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将15根准备好的12cm长的钛丝先用丙酮清洗超声波清洗5分钟,然后用基板清洗剂超声波清洗5分钟。在400℃-500℃的温度下灼烧15分钟,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于红外灯烘烤下,在该灼烧后的钛丝上喷涂钛酸四乙酯/乙酰丙酮的乙醇溶液,再于500℃下烧结30分钟,并自然冷却,这样在钛丝上得到厚度约为0.9微米的半导体材料TiO2致密层。在TiO2致密层上喷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通常用的半导体材料TiO2乳液,然后在500℃下烧结30分钟,重复以上的TiO2乳液喷涂和烧结过程两次后,包覆在钛丝上的半导体材料TiO2层总厚度达到6-9微米。将烧结好的带有TiO2半导体材料层的导电丝基底置于浓度为5×10-4mol/L的N719染料/乙醇溶液中敏化12小时以上,取出室温下风干得到15根敏化好的工作电极(参见图4和图5)。将15根敏化好的工作电极随机的分成3组,每组5根。3组工作电极分别用于制备传统平行套管结构的电池、无套管的缠绕结构的电池,以及本发明的电池,并对不同电池组的电池性能进行分析比较。
首先,将一个重量为2克的重锤挂在一根直径为40微米的铂丝的一端,并悬空。铂丝的另一端通过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液与工作电极的一端粘在一起,等PMMA溶液的溶剂挥发后实现固定。然后保持工作电极与挂有悬垂的铂丝间的夹角为45°状态旋转工作电极,使得铂丝对电极紧密缠绕在工作电极上。当铂丝缠绕到距离工作电极的另一端1.5cm时,同样通过PMMA溶液将铂丝与工作电极固定在一起,形成电池主体(参见图3)。将电池主体插入内径为0.5mm外径为0.82mm的玻璃外套管,向管内灌注通常液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标准电解液(配制方法:0.1274g碘、0.6754g碘化锂和0.15mL 4-叔丁基吡啶溶于5mL乙腈和5mL碳酸丙烯酯混合溶剂中),使其充满整个管内,制得本发明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这里称为A类电池。
将一根长度为15cm,直径为100微米的铂丝和前面制备好的工作电极同时插入内径为0.5mm的玻璃外套管,铂丝和工作电极保持基本平行,间距为30微米。向管内灌注通常液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标准电解液(组成与A类电池使用的电解液相同),使其充满整个管内,制得传统平行套管结构的电池,这里称为B类电池。
采用与制造A类电池完全同样的方法制得另一组电池主体。将电池主体放进标准电解液3秒钟后取出,用夹子夹住电池的两端并悬空横放,然后再在横放的电池上缓慢滴上3滴标准电解液,轻轻转动电池使电解液均匀地挂在整根电池上,形成另一种电池,这里称为C类电池。C类电池在制备完后立即测试。
2、三类电池的性能比较在AM1.5(ASTM E892),一倍太阳光强条件下对A、B、C三类电池性能进行了测试,下面是各类电池的平均测试结果。
A类电池:测得的结果为:单面受光时(光线从电池的一侧射入,入射角度垂直于套管表面)电池开路电压700mV,短路电流密度11mA/cm2,光电总能量转换效率为6.0%,双面受光时(即在电池的另一侧,垂直于光线的入射方向增加一漫反射平板)电池开路电压720mV,短路电流密度21mA/cm2,光电总能量转换效率为11%,测试的I-V曲线如图8所示。
B类电池:测试结果为:单面受光时(光线从电池的对电极一侧射入,入射角度垂直于套管表面)电池开路电压730mV,短路电流密度8.6mA/cm2,光电总能量转换效率为4.2%,而双面受光时(即在电池的工作电极一侧,垂直于光线的入射方向增加一漫反射平板),由于结构的缺陷(下面会具体再介绍),测试得到I-V曲线已经不是正常的I-V曲线了,如图9所示。
C类电池:测试结果为:单面受光时(光线从电池的一侧射入,入射角度垂直于工作电极表面)电池开路电压770mV,短路电流密度1.6mA/cm2,光电总能量转换效率为1.0%,由于这种电池电解液靠毛细作用暂时粘附在电池上的,电解液敞开在空气中,稍过一段时间后,即挥发完全电池效率急剧下降,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其中图10a是电池制备完后立即测试的结果,图10b是10min之后测试的结果。
A、B、C三类电池的工作稳定性比较:前面提到B类电池结构的缺陷是指由于两根电极是平行的,碘的平均扩散距离较远,电池在实际工作时不能持续稳定的输出电流。对于C类电池,由于其电解液很容易挥发完,基本谈不上实际应用,这里就没有必要对其进行稳定性的对比了。图11a和11b分别是A类电池和B类电池在单面和双面受光的情况下,电池输出的短路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从图11b可以看出,B类电池只有当入射光线的角度为0度(即光线从电池的对电极一侧射入)时,其输出的电流才会始终稳定,实际输出的效率也才符合测试效率,而当入射光线的角度为180度(即光线从电池的工作电极一侧射入)时,其输出的电流随时间急剧衰减。电池在实际使用中不可能保证入射光线的角度始终为0度,因此B类电池的输出电流会有较大的衰减,其实际的输出效率也会远远低于测试效率。但A类电池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从图11a可以看到不管是单面受光还是双面受光,输出电流基本不随时间改变,另外A类电池通过简单地和一白色平板组合即可将效率翻一倍,这是B类电池所不能企及的。
我们进一步对A、B、C三类电池的光照角度依赖性进行了比较:A、B、C三类电池对光照角度的依赖性分别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可以看到当入射光的角度发生改变,A、C类电池的输出效率基本不变,这就保证了在实际应用中从早晨到傍晚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时,电池都有稳定的功率输出,但C类电池前面已经起到基本谈不上实际应用。而对于B类电池,当入射光的角度发生改变,其输出效率发生大的变化。当入射光线的角度为180度,其输出效率最大,但实际上这只是表观的测试效率,从图11b可知,实际上它的输出电流随时间有很大的衰减的。
从上面的对电池的输出效率,电池稳定性,输出效率与太阳光的入射角度的依赖性的比较结果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本发明的A类电池在各个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三)太阳能电池组的制备和性能测试参见图7,将图1所示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按一定密度平行排列组成太阳能电池组,每一个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外套管5的一端与进液侧管7联通,另一端与出液侧管6联通。正电极8和负电极9在侧管内分别与所有电池的对电极和导电性丝状基底连接。进液侧管7和出液侧管6内都充满电解质并与每个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外套管5内的电解质连成一体。在进液侧管7和出液侧管6上分别有一个开口供电解质灌注和清洗时使用。
电池组的具体制造过程如下:使用一根内径为3mm,长度为10cm的玻璃管7(一端封口,另一端作为进液口敞开),在其一侧的壁上钻一排直径约为0.85mm左右的圆孔,圆孔间距离为1mm。将未灌电解液的一根根的A类电池并列的插入到圆孔中形成一个由多根电池单元组成的电池排,然后用熔点为摄氏360度的低温玻璃粉将插入接口处的空隙密封。之后,在电池排的另一端将每一根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接到两根直径为0.2mm,长度为15cm的金丝上。使用一根内径为4mm,长度为10cm的玻璃管6(一端封口,另一端口敞开),在其一侧的壁上用精密砂轮切开一个宽度为0.85mm,长度与玻璃管6平行并贯穿整根玻璃管6的开口,形成一个侧槽。将已经与输出的正负电极连接好的电池排的另一端嵌入玻璃管6的侧槽内,并同样用低温玻璃粉密封玻璃管6侧槽与电池排间的缝隙,正负电极从敞开的端口引出后用低温玻璃粉将端口密封,最终形成一个由54根单元电池组成的电池组。使用一个带联通选择阀的三通。三通结构的软管一端与玻璃侧管7的开口端连接,一端与电解液输出管连接,再有一端与真空泵连接。首先旋转三通管的方向阀,使得真空泵与侧管7的开口联通,对电池组抽真空,保持5分钟后旋转三通管的方向阀,使得电解液的输出管与侧管7的开口联通,对电池组灌注电解液,灌满电解液后将侧管7的开口用低温固化树脂密封,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以工作的电池模块。采用与测试单根电池完全相同的方法对电池模块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为在没有反光板时的开路电压为700mV,短路光电流为400mA,电池模块的光电转换效率为5.5%,加上一层反光板后的效率达到8%。
另外,也可以将每根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从出液侧管和进液侧管引出。具体做法是:在上述将铂丝缠绕在工作电极的过程中,铂丝的一端挂重物,而另一通过PMMA与工作电极相连时,可预先留较长一段铂丝作为电极,这时即可实现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在两侧,然后再按上面的方法组装即可。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电极以及基于该工作电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结构。上面描述的应用场景和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各种的更动和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视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包括工作电极、对电极、电解质和透明套管,工作电极又包括导电丝状基底和包覆于导电丝状基底外的敏化半导体薄膜;对电极与工作电极形成缠绕结构,构成电池主体;电池主体置于透明套管内,电解质充满在透明套管及电池主体之间;导电丝状基底和对电极分别由透明套管的端部引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敏化半导体薄膜为由吸附有敏化染料分子的多孔半导体薄膜,厚度为1-100微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丝状基底上涂敷有一层致密半导体或绝缘体材料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和/或对电极表面涂敷有催化层,催化层厚度为1-1000纳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电极的催化层外还涂敷有半导体或绝缘体材料的隔离层,隔离层的厚度为1-100纳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电极与工作电极形成缠绕结构的方式是对电极缠绕工作电极,或者是工作电极缠绕对电极,或者是工作电极与对电极相互缠绕。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一根对电极与一根或多根工作电极形成缠绕结构,或者是一根工作电极与一根或多根对电极形成缠绕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主体与透明套管内壁之间的距离在0.01-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为液态电解液或半固态电解质。
10.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组,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以及进液侧管、出液侧管、正电极和负电极,其中:多个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按一定密度平行排列,每个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套管的一端与进液侧管联通,另一端与出液侧管联通;正、负电极从进液侧管或出液侧管中引出,或者分别从进液侧管和出液侧管中引出,其中正电极与所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导电丝状基底连接,而负电极与所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对电极连接;进液侧管和出液侧管内都充满电解质,并与每个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套管内的电解质连成一体。
CN 201010241512 2010-07-30 2010-07-30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Pending CN1023471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41512 CN102347147A (zh) 2010-07-30 2010-07-30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PCT/CN2011/077555 WO2012013135A1 (zh) 2010-07-30 2011-07-25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41512 CN102347147A (zh) 2010-07-30 2010-07-30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7147A true CN102347147A (zh) 2012-02-08

Family

ID=45529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41512 Pending CN102347147A (zh) 2010-07-30 2010-07-30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47147A (zh)
WO (1) WO2012013135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5292A (zh) * 2013-03-29 2013-06-19 武汉大学 一种丝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制备方法
CN103646790A (zh) * 2013-12-23 2014-03-19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线状的具有光探性能的柔性超级电容器及制备方法
CN103972321A (zh) * 2014-05-21 2014-08-06 云南师范大学 一种纤维状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2779A (zh) * 2013-12-25 2015-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353016A (zh) * 2015-12-10 2016-02-24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甲烷气体薄层介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98154A (zh) * 2016-05-26 2016-11-09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芯鞘型石墨烯纤维复合光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86691A (zh) * 2015-08-26 2017-03-08 航天金洲(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电堆
CN107799315A (zh) * 2017-10-30 2018-03-13 河南大学 一种柔性纤维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04504A (zh) * 2020-05-29 2020-10-2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一种基于毛细作用的光纤环圈制作用在线施胶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38745A2 (de) * 2002-10-23 2004-05-06 Degussa Ag Farbstoffsensibilisierte photovoltaische zelle,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ieser photovoltaischen zellen sowie deren verwendung
CN1819276A (zh) * 2006-01-09 2006-08-16 北京科技大学 染料敏化纳米晶体TiO2太阳能电池
JP2006294423A (ja) * 2005-04-11 2006-10-26 Ngk Spark Plug Co Ltd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CN201004465Y (zh) * 2006-09-30 2008-01-09 广州普惠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导光式立体光伏电池
JP2009252522A (ja) * 2008-04-04 2009-10-29 Fujikura Ltd 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38745A2 (de) * 2002-10-23 2004-05-06 Degussa Ag Farbstoffsensibilisierte photovoltaische zelle,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ieser photovoltaischen zellen sowie deren verwendung
JP2006294423A (ja) * 2005-04-11 2006-10-26 Ngk Spark Plug Co Ltd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CN1819276A (zh) * 2006-01-09 2006-08-16 北京科技大学 染料敏化纳米晶体TiO2太阳能电池
CN201004465Y (zh) * 2006-09-30 2008-01-09 广州普惠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导光式立体光伏电池
JP2009252522A (ja) * 2008-04-04 2009-10-29 Fujikura Ltd 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5292B (zh) * 2013-03-29 2016-04-13 武汉大学 一种丝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制备方法
CN103165292A (zh) * 2013-03-29 2013-06-19 武汉大学 一种丝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制备方法
CN103646790A (zh) * 2013-12-23 2014-03-19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线状的具有光探性能的柔性超级电容器及制备方法
CN103646790B (zh) * 2013-12-23 2016-11-23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线状的具有光探性能的柔性超级电容器及制备方法
CN104752779B (zh) * 2013-12-25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752779A (zh) * 2013-12-25 2015-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141612B2 (en) 2013-12-25 2018-11-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control circuit
CN103972321A (zh) * 2014-05-21 2014-08-06 云南师范大学 一种纤维状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86691A (zh) * 2015-08-26 2017-03-08 航天金洲(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电堆
CN105353016A (zh) * 2015-12-10 2016-02-24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甲烷气体薄层介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53016B (zh) * 2015-12-10 2017-11-21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甲烷气体薄层介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98154A (zh) * 2016-05-26 2016-11-09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芯鞘型石墨烯纤维复合光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99315A (zh) * 2017-10-30 2018-03-13 河南大学 一种柔性纤维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04504A (zh) * 2020-05-29 2020-10-2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一种基于毛细作用的光纤环圈制作用在线施胶装置
CN111804504B (zh) * 2020-05-29 2021-12-3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一种基于毛细作用的光纤环圈制作用在线施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13135A1 (zh) 2012-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7147A (zh)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Jiang et al. High-bendability flexibl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with a nanoparticle-modified ZnO-nanowire electrode
Cai et al. All-carbon electrode-based fiber-shape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Poudel et al. Enhanced performance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via carbon nanofibers–platinum composite counter electrodes
Thapa et al. TiO 2 coated urchin-like SnO 2 microspheres for efficient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Park et al. Growth, detachment and transfer of highly-ordered TiO 2 nanotube arrays: use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Huang et al. Stainless steel mesh-based flexible quasi-soli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Lv et al. Large size, high efficiency fiber-shape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CN101719421B (zh) 一种光阳极及其柔性太阳能电池
Nair et al. Anisotropic TiO 2 nanomaterials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US20040060591A1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of
Sahu et al.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core-shell Au–TiO2 nanowire photoanode materials for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CN100505325C (zh)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其工作电极
Ding et al. The influence of anatase-rutile mixed phase and ZnO blocking layer o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based on TiO 2 nanofiberphotoanodes
CN107799314B (zh) 二硫化钼/碳化钛/碳复合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Guo et al. Enhance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using TiO2-decorated ZnO nanorod arrays grown on zinc foil
Minoura et al. Electrodeposition of ZnO/dye hybrid thin films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CN104488051A (zh) 具有涂覆有石墨烯的碳纳米网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68845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1958194B (zh) 微流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Sun et al. Bilayer TiO 2 photoanode consisting of a nanowire–nanoparticle bottom layer and a spherical voids scattering layer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CN102842439A (zh) 一种松树形太阳能电池景观树
CN102709068A (zh) 一种针状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Selk et al. Solid-state dye-sensitized ZnO solar cells prepared by low-temperature methods
Chiang et al. Applications of p-type NiO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