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1030A - 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1030A
CN102341030A CN2010800100457A CN201080010045A CN102341030A CN 102341030 A CN102341030 A CN 102341030A CN 2010800100457 A CN2010800100457 A CN 2010800100457A CN 201080010045 A CN201080010045 A CN 201080010045A CN 102341030 A CN102341030 A CN 102341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ner space
optical image
display part
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00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1030B (zh
Inventor
岸冈成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41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1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1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10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characterised by a proximal camera, e.g. a CCD camer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43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output arrangements
    • A61B1/00045Display arrangement
    • A61B1/00052Display arrangement positioned at proximal end of the endoscope bod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在内窥镜主体中贯穿有用于传递光学像的光学像传递构件,显示所拍摄到的光学像的显示部与内窥镜主体的操作部相连结,显示部相对于操作部能够移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光学像传递构件受损的内窥镜。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包括:操作部(21),其具有内部空间(61);光学像传递构件(26),其用于传递光学像,且具有配置在操作部(21)的内部空间(61)中的连结端部;显示部(27),其以相对于操作部(21)能够移动的方式与操作部(21)相连结,并具有内部空间(64),且用于显示由光学像传递构件(26)传递的所拍摄到的光学像;电连接构件(78),其用于传递电信号,并在操作部(21)的内部空间(61)与显示部(27)的内部空间(64)之间延伸,且具有与显示部(27)相连接的连接端部(82),该电连接构件(78)具有由多余的长度构成的游隙,以使显示部(27)相对于操作部(21)的移动不被电连接构件(78)妨碍;以及限制机构(87、92、96、98、99、100),其用于限制电连接构件(78)中构成游隙的部分(92、97)向光学像传递构件(26)侧移动。

Description

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在内窥镜主体中贯穿有传递光学像的光学像传递构件,显示所拍摄到的光学像的显示部与内窥镜主体的操作部相连结,显示部能够相对于操作部移动。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6-4309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内窥镜装置。在该内窥镜装置中,被操作者把持、操作的操作部与插入在体内的长尺寸的插入部的基端部相连结。在插入部的顶端部配置有物镜,像导件(image guide)的顶端部与物镜相连接,像导件贯穿于插入部而被导入到操作部内。观察图像在物镜的作用下成像,成像得到的光学像利用像导件传递。显示由像导件传递的、所拍摄到的光学像的影像显示装置与操作部的基端部相连结。可以相对于操作部旋转、倾动影像显示装置,以使观察者易于观察光学像。
在日本特开2006-43094号公报那样的内窥镜装置中,自操作部的内部空间向影像显示装置的内部空间延伸设有电缆,在使电缆的连接端部与影像显示装置相连接的情况下,需要使电缆形成有由多余的长度构成的游隙,以使影像显示装置相对于操作部的旋转等不会被电缆妨碍。并且,在使影像显示装置相对于操作部进行旋转等时,电缆的构成游隙的部分也追随于影像显示装置而进行动作,由此电缆的构成游隙的部分与像导件干涉,有可能会损坏像导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光学像传递构件受损的内窥镜。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包括:操作部,其具有内部空间;光学像传递构件,其用于传递光学像,且具有配置在上述操作部的内部空间中的连结端部;显示部,其以相对于上述操作部能够移动的方式与上述操作部相连结,并具有内部空间,且用于显示由上述光学像传递构件传递的、所拍摄到的光学像;电连接构件,其用于传递电信号,并在上述操作部的内部空间与上述显示部的内部空间之间延伸,且具有与上述显示部相连接的连接端部,该电连接构件具有由多余的长度构成的游隙,以使上述显示部相对于上述操作部的移动不被上述电连接构件妨碍;以及限制机构,其用于限制上述电连接构件中构成上述游隙的部分向上述光学像传递构件侧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的内窥镜中,利用限制机构限制电连接构件中构成游隙的部分向光学像传递构件侧移动。因此,能够避免电连接构件的构成游隙的部分与光学像传递构件干涉,防止光学像传递构件受损。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技术方案中,内窥镜的特征在于,上述限制机构包括:被卷绕部,其设置在上述操作部的内部空间中或上述显示部的内部空间中;以及卷绕部,其是上述电连接构件的一部分,且卷绕在上述被卷绕部上而构成上述游隙。
在本技术方案的内窥镜中,通过以被卷绕部为中心卷绕电连接构件中构成游隙的部分,能够限制构成游隙的部分向光学像传递构件侧移动。另外,在显示部相对于操作部移动、卷绕部追随显示部而动作时,卷绕部进行相对于被卷绕部缠绕或解开的规则动作,因此能够避免构成游隙的部分不规则地动作而与光学像传递构件干涉。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技术方案中,内窥镜的特征在于,上述限制机构还具有卷绕部承受部,该卷绕部承受部设置在上述操作部的内部空间中或上述显示部的内部空间中,并配置在上述卷绕部与上述光学像传递构件之间,且能够支承上述卷绕部。
在本技术方案的内窥镜中,即使在构成游隙的卷绕部向光学像传递构件侧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卷绕部承受部支承卷绕部,限制卷绕部比卷绕部承受部向光学像传递构件侧移动。另外,当显示部相对于操作部移动,卷绕部追随显示部随动而动作时,即使在卷绕部进行不规则的动作而向光学像传递构件侧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卷绕部承受部支承卷绕部,限制卷绕部比卷绕部承受部向光学构件侧动作。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电缆的构成游隙的部分与光学像传递构件干涉,能够充分地防止光学像传递构件受损。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技术方案中,内窥镜的特征在于,上述限制机构包括:限制部,其设置于上述电连接构件;以及限制承受部,其设置在上述操作部的内部空间中或上述显示部的内部空间中,并用于支承上述限制部,且限制上述限制部向上述光学像传递构件侧移动,上述电连接构件具有游隙部,该游隙部由上述限制部与上述连接端部之间的部分形成并构成上述游隙。
在本技术方案的内窥镜中,使电连接构件的限制部与限制承受部抵接,限制限制部向光学像传递构件侧移动,从而能够限制限制部与连接端部之间的游隙部向光学像传递构件侧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技术方案中,内窥镜的特征在于,上述限制机构还具有游隙部承受部,该游隙部承受部设置在上述操作部的内部空间中或上述显示部的内部空间中,并配置在上述游隙部与上述光学像传递构件之间,且能够支承上述游隙部。
在本技术方案的内窥镜中,即使在构成游隙的游隙部向光学像传递构件侧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利用游隙部承受部支承游隙部,限制游隙部比游隙部承受部向光学像传递构件侧移动。另外,当显示部相对于操作部移动、游隙部追随显示部而动作时,即使在游隙部进行不规则的动作而向光学像传递构件侧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利用游隙部承受部支承游隙部,限制游隙部比游隙部承受部向光学构件侧动作。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电缆的构成游隙的部分与光学像传递构件干涉,能够充分地防止光学像传递构件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操作部和监视部的纵剖视图;
图3是沿图2的箭头Ⅲ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监视部的图;
图4是沿图2的Ⅳ-Ⅳ线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监视部的横剖视图;
图5是沿图4的Ⅴ-Ⅴ线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监视部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操作部和监视部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操作部和监视部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参考实施方式的阀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沿图11A的Ⅸ-Ⅸ线表示本发明的第1参考实施方式的阀单元的局部纵剖侧视图;
图10A是在安装状态下表示本发明的第1参考实施方式的阀单元的立体图;
图10B是在拆卸状态下表示本发明的第1参考实施方式的阀单元的立体图;
图11A是在安装状态下沿图9的Ⅺ-Ⅺ线表示本发明的第1参考实施方式的阀单元的局部横剖俯视图;
图11B是在拆卸状态下沿图9的Ⅺ-Ⅺ线表示本发明的第1参考实施方式的阀单元的局部横剖俯视图;
图12A是在安装状态下沿图9的Ⅻ-Ⅻ线表示本发明的第1参考实施方式的阀单元的局部横剖俯视图;
图12B是在拆卸状态下沿图9的Ⅻ-Ⅻ线表示本发明的第1参考实施方式的阀单元的局部横剖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参考实施方式的顶端硬性部的俯视图;
图14是沿图13的ⅩⅣ-ⅩⅣ线表示本发明的第2参考实施方式的顶端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4的ⅩⅤ-ⅩⅤ线表示本发明的第2参考实施方式的顶端单元的横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参考实施方式的喷嘴保持单元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参考实施方式的喷嘴保持单元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参考实施方式的顶端盖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说明带监视器便携式内窥镜的简要结构。
内窥镜具有插入到体内的长尺寸的插入部20。在插入部20的顶端部形成有硬性的顶端硬性部22,操作部21与插入部20的基端部相连结。在操作部21的顶端侧部分形成有被操作者把持的把持部23,在操作部21的基端侧部分形成有被操作者操作的操作部主体24。在把持部23内配置有照明单元,光导纤维自照明单元贯穿于操作部21和插入部20内而延伸至顶端硬性部22的照明光学系统。由照明单元产生的照明光在光导纤维中传递而自照明光学系统向观察对象照射。另外,在顶端硬性部22配置有物镜光学系统,用作光学像传递构件的像导纤维26的顶端部与物镜光学系统相连结,像导纤维26贯穿于插入部20中而导入到操作部21内。利用物镜光学系统使观察图像成像于像导纤维26的顶端面,利用像导纤维26将成像的光学像传递至像导纤维26的基端面。
用作显示部的监视部27与操作部21的基端部相连结。在监视部27中,矩形厚板状的拍摄组合体28和监视组合体29以与轴向正交的方式自顶端侧向基端侧叠加配置。操作部21和拍摄组合体28利用旋转连结机构31相连结,拍摄组合体28即监视部27的整体能够以内窥镜的中心轴线为旋转轴而相对于操作部21旋转。拍摄组合体28和监视组合体29利用倾动连结机构32相连结,监视组合体29能够相对于拍摄组合体28以自拍摄组合体28立起的方式倾动。将利用像导纤维26传递的所拍摄到的光学像显示为观察图像的监视器33配置在监视组合体29的基端面部。使监视部27相对于操作部21旋转,使监视组合体29相对于拍摄组合体28倾动,从而能够将监视器33配置在容易供操作者等观察的位置上。
另外,在操作部21的操作部主体24上配置有用于操作监视部27的多个操作开关34。作为操作开关34,可以采用用于释放(release)、定格(freeze)观察图像的释放开关、定格开关等。
参照图2~图5详细说明操作部21和监视部27。
参照图2,详细说明将操作部21和拍摄组合体28能旋转地连结起来的旋转连结机构31。
在构成操作部21的操作外壳36上形成有与内窥镜的中心轴线正交的圆环状的基端壁37。厚壁圆筒状的支承构件38与基端壁37共轴地连结于该基端壁37的基端侧。在支承构件38的基端侧部分共轴地外置有操作连结构件39。操作连结构件39具有圆筒状的滑动承受部41。在滑动承受部41的内周面的基端部形成有薄壁圆环状的覆盖设置部42,该覆盖设置部42向径向内侧突出且在整个圆周上延伸。在滑动承受部41的基端面的径向内端部分形成有向基端侧突出的薄壁圆筒状的保持承受部43。利用滑动承受部41的基端面的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载置承受面44。滑动承受部41外嵌固定于支承构件38的外周面的基端侧部分,覆盖设置部42覆盖设置且固定于支承构件38的基端面。另一方面,在构成监视部27的拍摄组合体28的拍摄外壳46的顶端侧部分形成有厚壁圆筒状的支承部47。在支承部47的顶端侧部分中共轴地内置有拍摄连结构件48。拍摄连结构件48具有圆筒状的滑动部49,在滑动部49的内周面的基端部形成有圆环状的载置部51,该载置部51向径向内侧突出且在整个圆周上延伸。拍摄连结构件48的滑动部49内嵌固定于支承部47的内周面的顶端侧部分,另外,滑动部49外套于操作连结构件39的滑动承受部41,滑动部49能够以两连结构件39、48的中心轴线为旋转轴线O而相对于滑动承受部41旋转。拍摄连结构件48的载置部51隔着第1滑动垫片52a载置在操作连结构件39的载置承受面44上。圆环状的夹持构件57隔着第2滑动垫片52b载置在载置部51的基端面上。第1滑动垫片52a、载置部51、第2滑动垫片52b和夹持构件57外置于操作连结构件39的保持承受部43。在保持承受部43的基端侧部分配置有按压构件53。按压构件53具有薄壁圆筒状的保持部54,在保持部54的外周面的基端部形成有圆环状的按压部56,该按压部56向径向外侧突出且在整个圆周上延伸。按压构件53的保持部54内嵌固定于保持承受部43。按压构件53的按压部56越过保持承受部43而伸出,与夹持构件57相对。在按压部56上沿轴向贯穿形成有螺纹孔,在螺纹孔中螺纹结合有固定螺栓58。向顶端侧拧入固定螺栓58而利用固定螺栓58向顶端侧按压夹持构件57,从而利用夹持构件57和操作连结构件39的载置承受面44在轴向上夹持拍摄连结构件48的载置部51。利用固定螺栓58对夹持力进行了适当的调节,以使拍摄连结构件48相对于操作连结构件39沿轴向不能移动,能够通过施加一定以上的旋转操作力使拍摄连结构件48相对于操作连结构件39旋转。
参照图2,说明操作部21和拍摄组合体28的内部空间。
利用操作外壳36的内部空间形成有操作空间61。另外,利用操作外壳36的基端壁37、支承构件38、操作连结构件39的覆盖设置部42的各中心孔形成有顶端侧连结空间62。而且,利用覆盖设置部42、按压构件53和支承部47的基端侧部分划分形成基端侧连结空间63。基端侧连结空间63的最小外径主要由按压构件53的内径划分形成,大致上比顶端侧连结空间62的外径大操作连结构件39的覆盖设置部42的径向宽度左右。并且,拍摄外壳46的基端侧部分呈长方体箱状,形成拍摄空间64。
参照图2,对拍摄光学像的拍摄单元66进行说明。
在拍摄外壳46的基端壁的内表面上突出设有拍摄单元66,拍摄单元66沿旋转轴线O自基端侧向顶端侧延伸。拍摄单元66与旋转轴线O共轴,下述的拍摄单元66的各构成部件也与旋转轴线O共轴地配置。在拍摄单元66中,拍摄元件部67、中继透镜部68和纤维固定部69自基端侧向顶端侧相连设置。拍摄元件部67、中继透镜部68和纤维固定部69分别配置在拍摄空间64、连结空间62、63和操作空间61中。在拍摄元件部67中,在拍摄外壳46的基端壁内表面上突出设有圆筒状的安装架71。在安装架71内,在基端壁内表面上覆盖设有拍摄元件72,在拍摄元件72上覆盖设有盖玻片73。在中继透镜部68中,在安装架71的顶端面上覆盖设置且固定有透镜架74的基端朝外凸缘的基端面。在透镜架74内,沿轴向并排设置有多个中继透镜76。在纤维固定部69中,圆筒状的固定架部77的基端部与中继透镜部68的顶端部相连结。像导纤维26的基端部的连结端部自顶端侧嵌插于固定架部77的中心孔中,利用固定螺栓等固定,像导纤维26的基端面与最顶端的中继透镜76的顶端面相对。像导纤维26的基端侧部分与旋转轴线O共轴地配置。在像导纤维26中传递的光学像自像导纤维26的基端面经由中继透镜76入射拍摄元件72,被拍摄元件72拍摄而转换成图像信号,作为观察图像而显示在监视部27的监视器33上。
参照图2~图5说明用作电连接构件的电缆78。
在拍摄外壳46的拍摄空间64内配置有电路基板79,该电路基板79与拍摄单元66的安装架71相邻,且与内窥镜的轴向正交,用于控制开关34等。在电路基板79的顶端面的安装架71侧部分形成有电接点部81。并且,电缆78的基端部的连接端部82利用锡焊等与电接点部81相连结。
在安装架71的顶端朝外凸缘的径向内侧同心地配置有透镜架74的基端朝外凸缘。在安装架71的顶端朝外凸缘的顶端面和透镜架74的基端朝外凸缘的顶端面上,夹紧构件84和长板状的橡胶制保护构件83叠加载置在相对于旋转轴线O与电接点部81相对的位置上。保护构件83和夹紧构件84的两端部固定于安装架71的顶端朝外凸缘的顶端面,保护构件83和夹紧构件84横穿透镜架74的基端朝外凸缘的顶端面地延伸。透镜架74的基端朝外凸缘的顶端面配置于比安装架71的顶端朝外凸缘的顶端面靠向基端侧的位置,在保护构件83、夹紧构件84与透镜架74的基端朝外凸缘的顶端面之间夹持有自电接点部81延伸的电缆78。这样,形成用于夹紧电缆78的夹紧机构,将电缆78中利用该夹紧机构夹紧的部分称作夹紧部86。
利用拍摄单元66的中继透镜部68的外周部,自基端侧向顶端侧形成有细径部87、锥形部88和粗径部89。在用作卷绕部承受部和增径部的锥形部88处,外径自基端侧随着靠向前端侧而增大,粗径部89的外径比细径部87的外径大。如上所述,利用拍摄外壳46的支承部47的基端侧部分、按压构件53和操作连结构件39的覆盖设置部42划分形成外径比较大的基端侧连结空间63,细径部87配置在基端侧连结空间63内。在支承部47的基端侧部分、按压构件53与细径部87之间形成有在径向上宽幅的圆筒状的收容空间91。并且,在收容空间91内,以用作被卷绕部的细径部87为中心,宽松地卷绕自夹紧机构延伸的电缆78,形成用于构成游隙的卷绕部92。电缆78具有用于形成该卷绕部92程度的多余长度。另外,在本申请中,卷绕在被卷绕部上包括从直接缠绕在被卷绕部上的状态到以被卷绕部为中心构成非常宽松的圆弧状的状态。此外,利用操作连结构件39的覆盖设置部42、支承构件38和操作外壳36的基端壁37的各中心孔形成外径比较小的顶端侧连结空间62,在顶端侧连结空间62中配置有锥形部88和粗径部89。在支承构件38、基端壁37与粗径部89之间,只沿径向形成微小的间隙。
操作连结构件39的覆盖设置部42、支承构件38和操作部21外壳的基端壁37形成隔壁。在该隔壁上,除了形成有贯穿拍摄单元66的顶端侧连结空间62,还沿轴向贯穿形成有通孔93。卷绕了的电缆78贯穿该通孔93而插入到操作部21内。插入在操作部21内的电缆78与配置在操作部主体24上的操作开关34相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多条电缆78,多条电缆78彼此并排地延伸设置。
下面,说明电缆78的动作。
内窥镜是携带使用的,因此在重力等的作用下,有时电缆78中构成游隙的卷绕部92偏置于操作部21侧。这里,通过以细径部87为中心卷绕电缆78而形成卷绕部92,卷绕部92难以沿轴向移动,因此能够限制卷绕部92向操作部21侧移动。另外,即使在卷绕部92向操作部21侧移动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利用锥形部88支承卷绕部92,限制卷绕部92越过锥形部88而向操作部21侧移动。如此,能够限制电缆78中构成游隙的卷绕部92向操作空间61内移动,避免电缆78的构成游隙的部分与像导纤维26干涉。
另外,在使监视部27以旋转轴线O为中心相对于操作部21旋转的情况下,电路基板79和拍摄单元66也与拍摄组合体28的拍摄外壳46一并以旋转轴线O为中心旋转。电缆78的从连接端部82到夹紧部86的部分与电路基板79的电接点部81和拍摄单元66的夹紧机构一并旋转。由于电缆78以卷绕部92的形态具有充分多余的长度,因此电路基板79的电接点部81不会被电缆78的连接端部82拉拽而妨碍拍摄组合体28旋转。即,在使监视部27相对于操作部21向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电缆78的卷绕部92的基端部向旋转方向被拉拽,卷绕部92以缠绕于拍摄单元66的细径部87的方式进行动作。另一方面,在使监视部27相对于操作部21向逆向旋转的情况下,电缆78的卷绕部92的基端部向旋转方向被推进,卷绕部92以相对于拍摄单元66的细径部87被解开的方式进行动作。如此,构成游隙的卷绕部92向径向进行规则的动作,因此能够限制卷绕部92进行不规则的动作而向操作部21侧动作。另外,即使在卷绕部92向操作部21侧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利用锥形部88支承卷绕部92,限制卷绕部92越过锥形部88而向操作部21侧动作。如此,即使在监视部27相对于操作部21旋转、电缆78中构成游隙的卷绕部92追随监视部27而动作的情况下,也能限制卷绕部92向操作空间61内动作,避免电缆78中构成游隙的部分与像导纤维26干涉。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通过以拍摄单元66的细径部87为中心卷绕电缆78中构成游隙的部分而构成卷绕部92,能够限制构成游隙的部分向操作部21侧移动。另外,即使在构成游隙的卷绕部92向操作部21侧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利用锥形部88支承卷绕部92,限制卷绕部92越过锥形部88而向操作部21侧移动。而且,在监视部27相对于操作部21旋转、卷绕部92追随监视部27而动作时,卷绕部92进行相对于细径部87缠绕或解开这样的规则动作,限制用于构成游隙的部分不规则地动作而向操作部21侧动作。另外,即使在卷绕部92进行不规则的动作而向操作部21侧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利用锥形部88支承卷绕部92,限制卷绕部92越过锥形部88而向操作部21侧动作。这样,能够可靠地避免电缆78中构成游隙的部分与像导纤维26干涉,充分地防止像导纤维26受损。
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电缆78上外套固定有筒状的扩径构件94,形成各电缆78中外径增大了的作为限制部的扩径部96。另外,在电缆78中,利用扩径部96与连接端部82之间的部分形成用于构成游隙的游隙部97。游隙部97和扩径部96配置在收容空间91内。如上所述,在操作连结构件39的覆盖设置部42、支承构件38和操作外壳36的基端壁37上形成有供电缆78贯穿的通孔93,在覆盖设置部42的基端面形成有通孔93的基端开口。电缆78的扩径部96的最小外径比通孔93的基端开口的最小外径大,利用覆盖设置部42的基端面形成与扩径部96抵接的抵接承受部98,以此作为限制承受部和扩径部承受部。通过使扩径部96与抵接承受部98抵接,能够限制扩径部96向操作空间61移动,限制扩径部96与连接端部82之间的游隙部97向操作空间61移动。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利用用作游隙部承受部的锥形部88限制游隙部97向操作部21侧移动,另外,能够在进行监视部27的旋转操作时限制游隙部97向操作部21侧动作。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电缆78的游隙部97与像导纤维26干涉,充分地防止像导纤维26受损。
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约束多条电缆78而形成约束部99。另外,在各电缆78中,在约束部99与连接端部82之间形成用于构成游隙的游隙部97。游隙部97和约束部99配置在收容空间91内。约束部99的最小外径比覆盖设置部42的通孔93的最小外径大,利用覆盖设置部42中划分形成通孔93的基端开口的边缘部分,形成用于支承约束部99的支承承受部100,以此作为限制承受部和约束部承受部。通过利用支承承受部100支承约束部99,能够限制约束部99向操作空间61移动,限制约束部99与各连接端部82之间的各游隙部97向操作空间61移动。另外,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利用锥形部88限制游隙部97向操作部21侧移动,另外,能够在进行监视部27的旋转操作时限制游隙部97向操作部21侧动作。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电缆78的游隙部97与像导纤维26干涉,充分地防止像导纤维26受损。
参照图1、图8~图12B,说明本发明的第1参考实施方式。
参照图1,在插入部20的顶端硬性部22形成有抽引开口。用于抽吸的内管的顶端部与抽吸开口的内端部相连结,内管贯穿插入部20和操作部21,内管的基端部与操作部21的抽吸缸体101的内端部相连结。在抽吸缸体101中装卸自如地安装有抽吸阀102。以下,将抽吸缸体101和抽吸阀102总称为阀单元。用于抽吸的外管的一端部与抽吸阀102相连接,外管的另一端部与抽吸装置相连接。利用抽吸开口、内管、阀单元和外管形成抽吸路径,能够利用抽吸装置自抽吸开口经由抽吸路径进行抽吸。
另外,由于经由抽吸路径对处理后的组织、血液和污物等进行抽吸,因此容易弄脏抽吸路径,在清洗内窥镜时,特别需要充分地清洗抽吸路径。在清洗内窥镜时,为了提高内窥镜主体的可清洗性,将抽吸阀102拆下而进行清洗。而且,在本参考实施方式中,将抽吸阀102设置为一次性的构件,省略抽吸阀102的清洗作业而使清洗作业变得容易。
参照图8~图12B,详细说明阀单元的结构。
参照图8和图9,说明在阀单元中用于将抽吸缸体101安装在抽吸阀102上的安装机构。
抽吸阀102具有圆筒状的安装部103。在安装部103的轴向外端部共轴地覆盖设有短圆筒状的中间连结部104。中间连结部104比安装部103朝向径向外侧伸出,在该伸出部分的轴向内端面上形成有朝向轴向内侧的凸部106。凸部106呈沿径向看去在轴向外侧配置有底边的梯形。另一方面,在抽吸缸体101上形成有供抽吸阀102的安装部103插入拔出的圆筒状的安装承受部107。在抽吸缸体101的轴向外端面部形成有朝向轴向内侧的凹部108。凹部108呈沿径向看去在轴向外侧配有底边且与凸部106相对应的梯形。通过将安装部103插入安装承受部107,能够使凸部106与凹部108嵌合,利用凹部108与凸部106的嵌合,能够限制抽吸阀102相对于抽吸缸体101旋转。
在安装部103的外周面的轴向中间部配置有爪部109,该爪部109具有弹性,且呈板状。爪部109的根部与安装部103的外周面相连结,爪部109的末端侧部分与安装部103的外周面相对,自安装部103的外周面以预定角度朝向径向外侧张开。在将安装部103插入安装承受部107的情况下,利用由安装承受部107的内周面产生的朝向径向内侧的按压力,能够使爪部109向径向内侧进行闭合动作至闭合位置,能够使爪部109在安装承受部107的内周面上滑动。在安装承受部107的内周部的轴向中间部形成有爪承受部111,爪承受部111呈朝向径向外侧的凹状。通过将安装部103插入安装承受部107而将爪部109插入至爪承受部111,能够使爪部109向径向外侧进行复位至自然位置的动作,能够将爪部109收容在爪承受部111中。利用爪承受部111的轴向外端壁形成有卡合承受面112。通过将爪部109收容在爪承受部111中,能够使爪部109的末端部与卡合承受面112抵接卡合。利用卡合承受面112与爪部109的末端部的抵接卡合,能够限制抽吸阀102相对于抽吸缸体101朝向轴向外侧移动。
将抽吸阀102安装在抽吸缸体101中的情况下的抽吸阀102相对于抽吸缸体101的位置称作安装位置。
参照图8和图9,说明阀单元中的阀机构。
在抽吸阀102的安装部103内形成有抽吸通路113。在安装部103的基端面形成有与抽吸通路113相连通的入口开口114。在中间连结部104的外周面突出设有臂部116。在臂部116的突出端部形成有与用于抽吸的外管相连接的抽吸接头117。在抽吸接头117中形成有与抽吸通路113相连通的出口开口118。在中间连结部104的轴向外端部覆盖设有抽吸按钮119。抽吸按钮119能够在按压操作下沿轴向并向操作位置压缩变形,能够通过解除按压操作,利用自身的弹性沿轴向并向通常位置复位变形。抽吸按钮119形成有与抽吸通路113相连通的漏泄开口121,另外,抽吸按钮119与滑动自如地配置在抽吸通路113内的活塞体122相连结。在抽吸按钮119位于通常位置的情况下,利用活塞体122封闭入口开口114,开启漏泄开口121,仅连通漏泄开口121与出口开口118。因此,即使有来自出口开口118的抽吸,也不会自入口开口114抽吸。另一方面,在抽吸按钮119位于操作位置的情况下,利用活塞体122开启入口开口114,利用抽吸按钮119的压缩变形封闭漏泄开口121,仅连通入口开口114与出口开口118。因此,利用来自出口开口118的抽吸,自入口开口114抽吸。
另外,在安装部103的外周面的轴向内端部形成有密封部123。密封部123具有弹性,向径向外侧突出且在整个圆周上延伸。通过将安装部103插入安装承受部107,能够使密封部123与安装承受部107的内周面紧密配合。利用安装承受部107的内周面与密封部123的密合配合,能够相对于外部密封比密封部123靠向轴向内侧的空间。
参照图8~图11B,说明用于使爪部109断裂的断裂机构。
通过转动操作臂部116,能够使抽吸阀102相对于抽吸缸体101从安装位置(参照图10A和图11A)旋转至拆卸位置(参照图10B和图11B)。以下,将该旋转方向称为操作方向。
在抽吸缸体101的安装承受部107上,利用凹部108的两侧面形成凸轮面124。另一方面,抽吸阀102的安装部103的凸部106作为凸轮发挥功能。在抽吸阀102相对于抽吸缸体101旋转的情况下,利用凹部108的凸轮面124与凸部106的相互作用,能够使抽吸阀102相对于抽吸缸体101沿拔掉方向移动。
在安装部103的爪部109的根部,在操作方向侧的部分形成有脆弱的薄壁部126。另一方面,在安装承受部107的内周部的轴向中间部分形成有缓变部127,该缓变部127呈朝向径向外侧的凹状。缓变部127配置在爪承受部111的操作方向侧,与爪承受部111连续且沿操作方向延伸。缓变部127的内径沿操作方向缓慢减小。通过自安装位置沿操作方向相对于抽吸缸体101旋转抽吸阀102,使收容在爪承受部111中的爪部109沿操作方向转动,能够将爪部109的侧端部勾挂于缓变部127的内周面,对薄壁部126施加撕裂力而破坏薄壁部126。另外,缓变部127的轴向外端壁沿操作方向向轴向外侧倾斜,以不会干涉与抽吸阀102的轴向外侧的移动相伴的爪部109的轴向外侧的移动。在爪部109配置在缓变部127的操作方向侧端部的情况下,抽吸阀102相对于抽吸缸体101位于拆卸位置。
参照图8、图12A和图12B,说明用于自抽吸缸体101拆下抽吸阀102的拆卸机构。
在安装承受部107的内周部的轴向外侧部分形成有拆卸槽128。拆卸槽128配置在缓变部127的操作方向侧端部的轴向外侧,与缓变部127相连续且沿轴向延伸设置至安装部103的外端。通过使抽吸阀102相对于抽吸缸体101从安装位置(参照图12A)旋转至拆卸位置(参照图12B),能够将爪部109沿轴向排列在拆卸槽128中,通过自抽吸缸体101拔掉抽吸阀102,能够使爪部109在拆卸槽128内向轴向外侧滑动。
下面,说明阀单元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内窥镜时,将抽吸阀102安装到抽吸缸体101中。即,将抽吸阀102的安装部103插入到抽吸缸体101的安装承受部107中。在插入抽吸阀102时,利用由安装承受部107的内周面进行的按压使爪部109向径向内侧闭合至闭合位置,爪部109在安装部103的内周面上滑动。若将爪部109插入至爪承受部111,则爪部109向径向外侧复位至自然位置,爪部109被收容到爪承受部111中,爪部109的末端部与爪承受部111的卡合承受面112抵接卡合。另外,抽吸阀102的凸部106与抽吸缸体101的凹部108嵌合。利用卡合承受面112与爪部109的末端部的抵接卡合,能够限制抽吸阀102相对于抽吸缸体101向轴向外侧移动。另外,利用凹部108与凸部106的嵌合,能够限制抽吸阀102相对于抽吸缸体101旋转。
接着,使外管、抽吸装置连接于抽吸阀102,使抽吸装置工作。在未按压操作抽吸按钮119的情况下,自抽吸按钮119的漏泄开口121抽吸气体。另一方面,在对抽吸按钮119进行了按压操作的情况下,自内窥镜的顶端硬性部22的抽吸开口进行抽吸。
在使用内窥镜之后,自抽吸缸体101拆卸抽吸阀102。即,先转动操作臂部116,使抽吸阀102相对于抽吸缸体101自安装位置旋转至拆卸位置。利用抽吸缸体101的凹部108的凸轮面124和抽吸阀102的凸部106的相互作用,使抽吸阀102也向轴向外侧移动。在抽吸阀102旋转时,抽吸阀102的爪部109也在抽吸缸体101的缓变部127上转动,爪部109的侧端部勾挂于缓变部127的内周面,而且通过爪部109的转动,对薄壁部126施加撕裂力而破坏薄壁部126。接着,自抽吸缸体拔掉抽吸阀102。在拔掉抽吸阀102时,抽吸阀102的爪部109在抽吸缸体的拆卸槽128中滑动。在拆卸抽吸阀102之后,适当地废弃抽吸阀102。
在本参考实施方式的阀单元中,在向抽吸缸体101安装抽吸阀102的操作中,当将抽吸阀102的安装部103插入抽吸缸体101的安装承受部107中时,利用安装承受部107的内周面使安装部103的爪部109向径向内侧闭合至闭合位置,爪部109在安装承受部107的内周面上滑动。如此,不会发生爪部109妨碍安装部103插入安装承受部107中那样的情况,能够提高抽吸阀102安装到抽吸缸体101的可安装性。
另外,在将抽吸阀102安装在抽吸缸体101中的情况下,将抽吸阀102的安装部103的爪部109收容在抽吸缸体101的安装承受部107的爪承受部111中,使爪部109的末端部与爪承受部111的卡合承受面112抵接卡合。因此,在使用内窥镜时,限制自安装承受部107拔掉安装部103,防止自抽吸缸体101错误地拆卸抽吸阀102。
而且,在自抽吸缸体101拆卸抽吸阀102的情况下,在拆卸之前,需要将抽吸阀102相对于抽吸缸体101从安装位置旋转操作至拆卸位置,在该旋转操作下抽吸阀102的爪部109被破坏。因此,在拆卸抽吸阀102之后,抽吸阀102的爪部109处于破坏状态,防止重新使用一次性的抽吸阀102。
参照图13~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2参考实施方式。
参照图13,在内窥镜的顶端硬性部22内置有观察光学系统,观察光学系统的最顶端的光学元件的顶端面暴露于顶端硬性部22的顶端面。另外,喷嘴131的顶端部自顶端硬性部22的顶端面部突出,喷嘴131的顶端部朝向光学元件的露出面。通过自喷嘴131向光学元件的露出面供液、供气,能够将附着于露出面的污垢等去除。
下面,详细说明顶端硬性部22中的喷嘴131的固定机构。
参照图13~图15,在顶端硬性部22中,在金属制的顶端主体构件132的顶端侧覆盖设有树脂制的顶端盖构件133。在顶端盖构件133中,沿轴向贯穿形成有安装孔135。喷嘴131呈钩状,喷嘴131的顶端部分自顶端盖构件133的顶端面突出,喷嘴131的基端侧部分嵌插于顶端盖构件133的安装孔135中。在喷嘴131的基端侧部分的外周部,在相对于顶端硬性部22的中心轴线配置在径向外侧的部分形成有固定凹部134。
参照图13~图17,说明喷嘴保持单元136。
在喷嘴保持单元136中,在固定构件137的径向外侧叠加固定有紧贴构件138。
固定构件137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形成。在固定构件137中,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一体地形成有固定部139和偏置部141。固定部139呈弯曲厚板状,沿径向看去呈长方形,沿轴向看去呈以顶端硬性部22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偏置部141呈弯曲薄板状,包括中央部分、周向伸出部141p和轴向伸出部141a。沿径向看去,偏置部141呈长方形,各部分呈长方形,中央部分与固定部139形状相同,且与固定部139叠合,周向伸出部141p自中央部分沿周向伸出,轴向伸出部141a自中央部分和周向伸出部141p沿轴向稍微伸出。另外,沿轴向看去,中央部分和轴向伸出部141a呈以顶端硬性部22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周向伸出部141p是曲率半径比以顶端硬性部22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大的圆弧状,周向伸出部141p相对于中央部分和轴向伸出部141a向径向外侧错开。
紧贴构件138由具有生物相容性、耐药性和耐热性的弹性材料、例如氟化橡胶形成。紧贴构件138呈弯曲薄板状,包括中央部分、周向伸出部138p和轴向伸出部138a。沿径向看去,紧贴构件138呈十字形,各部分呈长方形,中央部分与偏置部141的中央部分、周向伸出部141p以相同形状叠合,周向伸出部138p自中央部分沿周向伸出,轴向伸出部138a自中央部分沿轴向稍微伸出,且与偏置部141的轴向伸出部141a以相同形状叠合。沿轴向看去,紧贴构件138呈沿着偏置部141的圆弧状。而且,在紧贴构件138的中央部分,在外周部的周向端部形成有夹槽142,夹槽142向径向内侧凹陷并在整个轴向上延伸。另外,在紧贴构件138的周向伸出部138p的外周部形成有突起部143,突起部143向径向外侧突出,且在整个轴向上延伸。
参照图13~图15和图18,说明顶端盖构件133的固定开口144。
在顶端盖构件133中,在安装孔135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固定开口144。在固定开口144处,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形成有装卸开口部146、保持开口部147和贯通开口部148。装卸开口部146形成弯曲薄板状的空间,沿径向看去呈长方形,沿轴向看去呈以顶端硬性部22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保持开口部147形成弯曲薄板状的空间,包括中央部分、周向伸出部147p和轴向伸出部147a。沿径向看去,保持开口部147呈十字形,各部分呈长方形,中央部分与装卸开口部146以相同的形状叠合,周向伸出部147p自中央部分沿周向伸出,轴向伸出部147a自中央部分沿轴向稍微伸出。沿轴向看去,保持开口部147呈以顶端硬性部22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在顶端盖构件133中,将划分形成保持开口部147的周向伸出部147p的部分称作轴向保持部149,将划分形成轴向伸出部147a的部分称作周向保持部151。贯通开口部148形成弯曲厚板状的空间,沿径向看去呈长方形,沿轴向看去呈以顶端硬性部22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相对于保持开口部147的中央部分,贯通开口部148沿径向看去为同心,且具有相同的轴向宽度,具有小的周向长度。另外,贯通开口部148与喷嘴131的安装孔135相连通。
参照图13~图18,详细说明喷嘴131的固定机构。
在固定开口144的保持开口部147处配置有喷嘴保持单元136的固定构件137的偏置部141和紧贴构件138。在顶端盖构件133中,利用轴向保持部149划分形成保持开口部147的周向伸出部147p,紧贴构件138的周向伸出部138p沿周向嵌插于该轴向保持部149。在自然状态下,偏置部141的周向伸出部141p的曲率半径比轴向保持部149的内周壁的曲率半径大,因此在由偏置部141产生的反作用力下向轴向保持部149的内周壁偏置紧贴构件138的周向伸出部,紧贴构件138的周向伸出部138p的突起部143与该内周壁紧贴配合。因此,形成沿着喷嘴保持单元136与顶端盖构件133之间的轴向的密封。另外,在顶端盖构件133中,利用周向保持部151划分形成保持开口部147的轴向伸出部147a,偏置部141和紧贴构件138的轴向伸出部141a、138a沿轴向嵌插于该周向保持部151。比周向保持部151的轴向宽度稍大地设定偏置部141和紧贴构件138的轴向伸出部141a、138a的轴向宽度,紧贴构件138在周向保持部151的内壁的作用下压缩变形,与该内壁抵接配合。因此,形成沿着喷嘴保持单元136与顶端盖构件133之间的周向的密封。另外,喷嘴保持单元136的固定构件137的固定部139沿径向嵌插于固定开口144的贯通开口部148,固定部139嵌插于安装孔135内的喷嘴131的固定凹部134。因此,能够相对于顶端盖构件133固定喷嘴131。另外,紧贴构件138的中央部分的夹槽142借助装卸开口部146暴露于顶端盖构件133的外部。
下面,说明喷嘴131的装卸方法。
在将喷嘴131安装到顶端盖构件133上时,将喷嘴131插入到安装孔135中。接着,利用镊子夹住喷嘴保持单元136的紧贴构件138的一对夹槽142,使固定构件137的偏置部141的周向伸出部141p与紧贴构件138一并向径向内侧变形。于是,将喷嘴保持单元136插入到固定开口144中,使紧贴构件138的周向伸出部138p嵌入顶端盖构件133的轴向保持部149,使紧贴构件138的轴向伸出部138a和偏置部141的轴向伸出部141a嵌插于顶端盖构件133的周向保持部151,使固定构件137的固定部139嵌插于固定开口144的贯通开口部148,进一步使固定部139嵌插于安装孔135内的喷嘴131的固定凹部134。这样,喷嘴131被安装在顶端盖构件133中。在自顶端盖构件133拆卸喷嘴131时,利用镊子经由装卸开口部146夹住一对夹槽142,在使偏置部141的周向伸出部141p与紧贴构件138一并向径向内侧变形的同时,自固定开口144拔掉整个喷嘴保持单元136,自喷嘴131的固定凹部134拔掉喷嘴保持单元136的固定部139。之后,自安装孔135拔掉喷嘴131。这样,能够自顶端盖构件133拆卸喷嘴131。
在本参考实施方式的喷嘴131的固定机构中,通过相对于固定开口144插入或拔掉喷嘴保持单元136,就能相对于顶端盖构件133固定或拔掉喷嘴131,另外在更换喷嘴131时,也不用更换顶端盖构件133。因此,能够使喷嘴131的更换作业非常容易。

Claims (9)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包括:
操作部(21),其具有内部空间(61);
光学像传递构件(26),其用于传递光学像,且具有配置在上述操作部(21)的内部空间(61)中的连结端部;
显示部(27),其以相对于上述操作部(21)能够移动的方式与上述操作部(21)相连结,并具有内部空间(64),且用于显示由上述光学像传递构件(26)传递的、所拍摄到的光学像;
电连接构件(78),其用于传递电信号,并在上述操作部(21)的内部空间(61)与上述显示部(27)的内部空间(64)之间延伸,且具有与上述显示部(27)相连接的连接端部(82),该电连接构件(78)具有由多余的长度构成的游隙,以使上述显示部(27)相对于上述操作部(21)的移动不被上述电连接构件(78)妨碍;以及
限制机构(87、92、96、98、99、100),其用于限制上述电连接构件(78)中构成上述游隙的部分(92、97)向上述光学像传递构件(26)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机构(87、92、96、98、99、100)包括:
被卷绕部(87),其设置在上述操作部(21)的内部空间(61)中或上述显示部(27)的内部空间(64)中;以及
卷绕部(92),其是上述电连接构件(78)的一部分,且卷绕在上述被卷绕部(87)上而构成上述游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机构(87、92、96、98、99、100)还具有卷绕部承受部(88),该卷绕部承受部(88)设置在上述操作部(21)的内部空间(61)中或上述显示部(27)的内部空间(64)中,并配置在上述卷绕部(92)与上述光学像传递构件(26)之间,且能够支承上述卷绕部(9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机构(87、92、96、98、99、100)包括:
限制部(96、99),其设置于上述电连接构件(78);以及
限制承受部(98、100),其设置在上述操作部(21)的内部空间(61)中或上述显示部(27)的内部空间(64)中,并用于支承上述限制部(96、99),且限制上述限制部(96、99)向上述光学像传递构件(26)侧移动;
上述电连接构件(78)具有游隙部(97),该游隙部(97)由上述限制部(96、99)与上述连接端部(82)之间的部分形成并构成上述游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机构(87、92、96、98、99、100)还具有游隙部承受部(88),该游隙部承受部(88)设置在上述操作部(21)的内部空间(61)中或上述显示部(27)的内部空间(64)中,并配置在上述游隙部(97)与上述光学像传递构件(26)之间,且能够支承上述游隙部(9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部(27)相对于上述操作部(21)能够以预定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
上述显示部(27)具有拍摄单元(66),该拍摄单元(66)用于拍摄由上述光学像传递构件(26)传递的光学像,
上述拍摄单元(66)沿上述旋转轴线配置,并在上述显示部(27)的内部空间(64)中延伸,且向上述操作部(21)的内部空间(61)突出,
上述光学像传递构件(26)的上述连结端部与上述拍摄单元(66)的突出端部相连结,
上述被卷绕部(87)由上述拍摄单元(66)的外周部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部(27)相对于上述操作部(21)能够以预定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
上述显示部(27)具有拍摄单元(66),该拍摄单元(66)用于拍摄由上述光学像传递构件(26)传递的光学像,
上述拍摄单元(66)沿上述旋转轴线配置,并在上述显示部(27)的内部空间(64)中延伸,且向上述操作部(21)的内部空间(61)突出,
上述光学像传递构件(26)的上述连结端部与上述拍摄单元(66)的突出端部相连结,
上述被卷绕部(87)由设置在上述拍摄单元(66)的外周部的细径部(87)形成,
上述卷绕部承受部(88)设置于上述拍摄单元(66)的外周部,并配置在比上述细径部(87)靠向上述操作部(21)侧的位置,且由与上述细径部(87)相比外径增大了的增径部(88)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21)或上述显示部(27)具有隔壁(37、38、42),该隔壁(37、38、42)设置在上述操作部(21)的内部空间(61)中或上述显示部(27)的内部空间(64)中,且配置在比上述光学像传递构件(26)靠向上述显示部(27)侧的位置,
上述隔壁(37、38、42)具有贯穿上述电连接构件(78)的通孔(93);
上述限制部(96、99)具有扩径部(96),该扩径部(96)设置在上述电连接构件(78)上,且通过使上述电连接构件(78)扩径而相对于上述隔壁(37、38、42)配置在上述显示部(27)侧,
上述限制承受部(98、100)具有扩径部承受部(98),该扩径部承受部(98)由上述隔壁(37、38、42)中位于上述显示部(27)侧的部分形成,且用于支承上述扩径部(96)。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窥镜具有多个上述电连接构件(78),
上述操作部(21)或上述显示部(27)具有隔壁(37、38、42),该隔壁(37、38、42)设置在上述操作部(21)的内部空间(61)中或上述显示部(27)的内部空间(64)中,且配置在比上述光学像传递构件(26)靠向上述显示部(27)侧的位置,
上述隔壁(37、38、42)具有贯穿上述多个电连接构件(78)的通孔(93),
上述限制部(96、99)具有约束部(99),该约束部(99)通过约束上述多个电连接构件(78)而形成,且相对于上述隔壁(37、38、42)配置在上述显示部(27)侧,
上述限制承受部(98、100)具有约束部承受部(100),该约束部承受部(100)由上述隔壁(37、38、42)中位于上述显示部(27)侧的部分形成,且用于支承上述约束部(99)。
CN201080010045.7A 2009-03-02 2010-03-02 内窥镜 Active CN1023410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8148 2009-03-02
JP2009-048148 2009-03-02
PCT/JP2010/053345 WO2010101149A1 (ja) 2009-03-02 2010-03-02 内視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1030A true CN102341030A (zh) 2012-02-01
CN102341030B CN102341030B (zh) 2015-10-07

Family

ID=42709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0045.7A Active CN102341030B (zh) 2009-03-02 2010-03-02 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01884A1 (zh)
EP (1) EP2404541B1 (zh)
JP (1) JP4889811B2 (zh)
CN (1) CN102341030B (zh)
WO (1) WO201010114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9483A (zh) * 2017-08-28 2019-03-05 雪力光纤有限公司 包括可转动的电的连接元件的内窥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09570B2 (ja) * 2010-09-22 2014-02-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吸引ボタン
WO2012151073A2 (en) 2011-05-03 2012-11-08 Endose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steroscopy and endometrial biopsy
US9314304B2 (en) 2010-12-08 2016-04-19 Lumicell, Inc. Methods and system for image guided cell ablation with microscopic resolution
CN102665524B (zh) * 2010-12-24 2013-09-2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JP4897117B1 (ja) * 2010-12-24 2012-03-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CN103402418B (zh) 2011-04-13 2015-09-0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US9468367B2 (en) 2012-05-14 2016-10-18 Endose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steroscopy and combined hysteroscopy and endometrial biopsy
US9622646B2 (en) 2012-06-25 2017-04-18 Coopersurgical, Inc. Low-cost instrument for endoscopically guided operative procedures
AU2014236561B2 (en) 2013-03-14 2018-08-16 Lumicell, Inc. Medical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DE102014204784A1 (de) * 2014-03-14 2015-09-17 Olympus Winter & Ibe Gmbh Endoskop mit distaler elektrischer Durchführung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Endoskops
CN108471929A (zh) * 2016-01-20 2018-08-3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便携式内窥镜
US10702305B2 (en) 2016-03-23 2020-07-07 Coopersurgical, Inc. Operative cannulas and related methods
JP6829638B2 (ja) * 2017-03-28 2021-02-10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着脱機器
WO2020039540A1 (ja) * 2018-08-23 2020-02-27 アライドフロー株式会社 フローセル、フローチャンバ、粒子分別装置及び粒子分別装置用カートリッジ
GB201816769D0 (en) * 2018-10-15 2018-11-28 Meditech Endoscopy Ltd Connect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9346A (en) * 1987-02-17 1988-07-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device
JPH09243934A (ja) * 1996-03-08 1997-09-19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電子スコープのコネクタ装置
JP2001305435A (ja) * 2000-04-25 2001-10-31 Keyence Corp 内視鏡
US20030050534A1 (en) * 2001-09-07 2003-03-13 Yuri Kazakevich Endoscopic system with a solid-state light source
CN101108117A (zh) * 2006-07-21 2008-01-23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02216A (ja) * 1988-05-30 1989-12-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H08286122A (ja) * 1995-04-18 1996-11-0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装置
JPH0943520A (ja) * 1995-08-02 1997-02-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子内視鏡
JP2001252245A (ja) * 2000-03-09 2001-09-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3791764B2 (ja) * 2000-08-01 2006-06-2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2006043094A (ja) 2004-08-04 2006-02-16 Olympus Corp 内視鏡装置
US20070225556A1 (en) * 2006-03-23 2007-09-27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Disposable endoscope devices
JP2008011992A (ja) * 2006-07-04 2008-01-24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9346A (en) * 1987-02-17 1988-07-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device
JPH09243934A (ja) * 1996-03-08 1997-09-19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電子スコープのコネクタ装置
JP2001305435A (ja) * 2000-04-25 2001-10-31 Keyence Corp 内視鏡
US20030050534A1 (en) * 2001-09-07 2003-03-13 Yuri Kazakevich Endoscopic system with a solid-state light source
CN101108117A (zh) * 2006-07-21 2008-01-23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9483A (zh) * 2017-08-28 2019-03-05 雪力光纤有限公司 包括可转动的电的连接元件的内窥镜
CN109419483B (zh) * 2017-08-28 2021-09-28 雪力光纤有限公司 包括可转动的电的连接元件的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01884A1 (en) 2011-08-18
JPWO2010101149A1 (ja) 2012-09-10
JP4889811B2 (ja) 2012-03-07
CN102341030B (zh) 2015-10-07
EP2404541A1 (en) 2012-01-11
EP2404541A4 (en) 2013-01-23
EP2404541B1 (en) 2015-06-17
WO2010101149A1 (ja) 2010-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1030A (zh) 内窥镜
CN201082155Y (zh) 内窥镜
CN204016241U (zh) 内窥镜系统
CN108024700A (zh) 内窥镜头、内窥镜、盖子以及盖子形成方法
CN100522045C (zh) 内窥镜
KR100860665B1 (ko) 내시경 및 내시경의 수리 방법
JP2013123648A (ja) 内視鏡用回転コネクタ
US20130197309A1 (en) Endoscope
US20060195016A1 (en) Endoscope apparatus
WO2006073187A1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
JP2006187552A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CN101292856B (zh) 医疗装置
US8303489B2 (en) Endoscope with built-in filtering means
EP2422686A1 (en) Endoscope, mantle tube, and endoscope system
CN104519783A (zh) 内窥镜处置器械的进退辅助器械
JP2005287526A (ja) 超音波内視鏡
CN110507279A (zh) 一种内窥镜抬钳器结构,驱动控制方法及内窥镜
JP2006158859A (ja)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CN103945754A (zh) 内窥镜
CN105813539A (zh) 用于内窥镜用引导部件的保持机构和内窥镜
KR20090107361A (ko) 배관 내부 검사 장치
CN103222840A (zh) 内窥镜
KR101550674B1 (ko) 부단수 상태에서의 소구경 관로 카메라 진단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관로 진단방법
JP2008272299A (ja) 医療装置
US20160192826A1 (en) Endoscope distal end cap attaching device, endoscope distal end cap and endoscope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