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6351A - 绒毛倒伏装置、张力赋予单元及自动络纱机 - Google Patents

绒毛倒伏装置、张力赋予单元及自动络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6351A
CN102336351A CN2011101901707A CN201110190170A CN102336351A CN 102336351 A CN102336351 A CN 102336351A CN 2011101901707 A CN2011101901707 A CN 2011101901707A CN 201110190170 A CN201110190170 A CN 201110190170A CN 102336351 A CN102336351 A CN 102336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e hair
mentioned
roller
spinning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901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川正太郎
森本隆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36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63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7/00Cleaning, e.g. removing dust, loose fibres, charred e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B65H54/705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iryness of the filamentar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1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material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 B65H59/20Co-operating surfaces mounted for relative movement
    • B65H59/26Co-operating surfaces mounted for relative movement and arranged to deflect material from straight path
    • B65H59/28Co-operating surfaces mounted for relative movement and arranged to deflect material from straight path the surfaces being urged towards each other
    • B65H59/30Surfaces movable automatically to compensate for variation in ten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30Moistening, sizing, oiling, waxing, colouring, or drying yarns or the like as incidental measures during spinning or twi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绒毛倒伏装置、张力赋予单元及自动络纱机。绒毛倒伏装置(16)具备绒毛倒伏辊(45)和导纱机构。上述绒毛倒伏辊(45)被轴线相对于纱线行走路径倾斜地配置,并且被能够以上述轴线为中心旋转地设置。上述导纱机构使纺纱(20)与绒毛倒伏辊(45)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

Description

绒毛倒伏装置、张力赋予单元及自动络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自动络纱机所具备的绒毛倒伏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通过环锭纺纱等生产的纺纱被卷绕到喂纱筒管上并被搬送给自动络纱机。该自动络纱机除去纺纱的缺陷,并将多个喂纱筒管接头重新卷绕到锥形或平行状的卷装上。其中,纺纱为将短的纤维平行地排列凝集,对其施加捻、具有一定的粗细和长度的纱线。由于纺纱由比较短的纤维构成,因此与由连续的长纤维构成的长丝纱相比,具有容易产生绒毛的倾向。
用上述自动络纱机进行的重绕工序为边对从喂纱筒管上退绕的纺纱赋予张力,边用多个导纱器将上述纺纱引导到卷装上卷绕的工序。因此,上述纺纱每次经过张力赋予装置或导纱器时受摩擦,具有该纺纱上存在的绒毛增大的倾向。
因此,在现有技术的用自动络纱机重绕的工序中,在纺纱的行走路径中设置绒毛倒伏装置,进行抑制绒毛的产生。该绒毛倒伏装置为这样的装置:向纺纱经过的纱线通道内喷射压缩空气等气体引起捻回流,通过使纺纱舞动(形成气圈)来使绒毛缠绕在纤维上被卷入、或者甩开对纱的结构没贡献的不需要的纤维,通过这样来进行绒毛倒伏处理。这种绒毛倒伏装置记载在例如日本特开2001-139231号公报中。
并且,作为别的类型的绒毛倒伏装置,下述多盘式绒毛倒伏装置已为我们所知:具备多个摩擦盘,通过该盘的旋转对在作用位置行走的纺纱实施假捻,将从纺纱表面突出的绒毛卷进构成该纺纱的纤维中,通过这样进行绒毛倒伏处理。这种绒毛倒伏装置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2002-348042号公报中。
但是,上述这样的绒毛倒伏装置由于用压缩空气或驱动部件进行绒毛倒伏,因此变成了复杂的结构。并且,为了控制绒毛倒伏量,还必须调整压缩空气的空气量或驱动部件的驱动量。
另一方面,对于纺纱机,在日本实开平6-83774号公报中记载有具备将纱线卷绕成螺旋状的辊的绒毛抑制装置。实开平6-83774号公报通过使纱线在旋转辊的周面上边滚动边滑动,使游离在纱线表面上的绒毛纤维卷绕到纱线自身上,能够获得实际上没有绒毛的纺纱。该实开平6-83774号公报的结构为只有一个辊这样简单的结构,不需要上述特开2001-139231号公报和特开2002-348042号公报那样复杂的结构。
但是,实开平6-83774号公报中的结构由于纱线被螺旋状缠绕在辊表面上,因此当沿从辊拉出的方向牵伸纱线时,该纱线变成了勒紧在辊上的结果,纱线在辊表面上变得难以滑动。因此,当纱线在辊的表面上不滑动了时,如果纱线的行走速度在辊的下游一侧急剧变动,那么纱线被拉断的可能性很高。
这一点,细纱机由于卷绕速度比较慢,因此纱线的行走速度较大的变化的情况少,即使是实开平6-83774号公报的结构也足够实用。但是,在自动络纱机的情况下,由于纱线的行走速度(纱线的卷绕速度)比细纱机快,因此行走速度的变动幅度也大。而且在自动络纱机中,进行用来防止叠圈的扰动控制等的结果,纱线的行走速度有可能急剧变动。因此实开平6-83774号公报中记载的绒毛抑制装置可以认为不能够与上述那样的自动络纱机中的纱线行走速度的变动相对应,断纱多发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情况,其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抑制绒毛,而且能够与自动络纱机的高速卷绕相对应的绒毛倒伏装置。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解决该问题的措施及其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抑制行走的纺纱产生绒毛的绒毛倒伏装置-即以下结构的绒毛倒伏装置。即,该绒毛倒伏装置具备绒毛倒伏辊和导纱机构。上述绒毛倒伏辊被轴线与纱线行走路径倾斜地配置,并且被以上述轴线为中心旋转自由地设置。上述导纱机构使上述纺纱与上述绒毛倒伏辊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
利用该结构,纺纱边在绒毛倒伏辊的表面滑动边行走,同时纱线被旋转的绒毛倒伏辊捻转。利用该捻转作用和滑动时的摩擦作用,游离在纺纱表面的绒毛纤维被卷绕到纺纱自身上,而能够抑制绒毛。这样一来,利用具有一个辊这样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绒毛倒伏的效果。并且,由于不是将纱线卷绕到绒毛倒伏辊上,而是仅使纺纱与绒毛倒伏辊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因此在纺纱的卷绕速度大幅变动了的情况下,纺纱能够在绒毛倒伏辊的外周面上打滑,能够防止断纱。
在上述绒毛倒伏装置中,优选上述绒毛倒伏辊被悬臂支承着上述纺纱行走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
即,在本申请发明的绒毛倒伏装置中,由于纺纱在相对于纺纱的行走路径倾斜配置的绒毛倒伏辊的表面边滑动边行走,因此该纺纱被朝绒毛倒伏辊的行走路径上游侧的端部冲移。因此,假设在采用支承绒毛倒伏辊的纱线行走路径上游侧端部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纱线易缠绕在该支承轴上的问题。这一点,通过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使纺纱难以缠绕到绒毛倒伏辊的支承轴上。
上述绒毛倒伏装置优选具有能够切换上述绒毛倒伏辊的上述轴线的倾斜度的切换机构。
由此,由于能够与纺纱的加捻方向相对应地改变绒毛倒伏辊的倾斜度,因此纺纱的加捻方向无论是Z捻和S捻中的哪一个,都能够追捻到比绒毛倒伏辊靠上游一侧,而将绒毛卷入。
上述绒毛倒伏装置优选以下这样构成。即,上述导纱机构被能够沿横切上述纱线行走路径的方向移动地设置。并且该导纱机构通过使在上述纱线行走路径中行走的纺纱弯曲,来改变与上述绒毛倒伏辊的外周面接触的纺纱的接触长度。
通过这样改变纺纱与绒毛倒伏辊的接触长度,能够调整绒毛倒伏效果。
在上述绒毛倒伏装置中,优选在上述绒毛倒伏辊的表面形成有沿着与该绒毛倒伏辊的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的沟槽。
这样一来,通过在绒毛倒伏辊的表面形成沟槽,与使表面平滑时相比,能够获得大的绒毛倒伏效果。
在上述绒毛倒伏装置中,上述绒毛倒伏辊的表面的材质优选为橡胶。
这样一来,通过使辊表面为橡胶制,能够在纺纱与辊表面之间产生适当的摩擦,能够发挥大的绒毛倒伏效果。
在上述绒毛倒伏装置中,上述绒毛倒伏辊的表面优选为丁腈橡胶制。
即,由于丁腈橡胶耐磨损性、抗老化性好,扯裂强度强,因此尤其适合作为绒毛倒伏辊的材质。
在上述绒毛倒伏装置中,上述绒毛倒伏辊的表面也可以为聚氨酯制。
这样一来,通过使绒毛倒伏辊为聚氨酯制,与例如铝等金属制时相比,能够获得大的绒毛倒伏效果。
上述绒毛倒伏装置优选如下地构成。即,上述导纱机构由上游侧导纱部件、下游侧导纱部件和导纱器移动部件构成。上述上游侧导纱部件将从上述绒毛倒伏辊看的上述纱线行走方向上游侧的纺纱经由上游侧导纱点引导到上述绒毛倒伏辊的表面。上述下游侧导纱部件将与上述绒毛倒伏辊的表面接触了的纺纱经由下游侧导纱点从上述绒毛倒伏进一步引导到下游侧。上述导纱器移动部件能够使上述上游侧导纱部件和上述下游侧导纱部件沿使连接上述上游侧导纱点和上述下游侧引导点的假想线靠近或远离上述绒毛倒伏辊的上述轴线的方向移动。
利用该结构,由于能够适当地调节纺纱对绒毛倒伏辊的压抵量,因此能够使绒毛倒伏装置起一种张力调节装置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提供以下结构的张力赋予单元。即,该张力赋予单元具备上述绒毛倒伏装置,适当调节可动梳齿部与固定梳齿部之间的间隔、调整行走的纺纱的张力的门式张力赋予装置,以及支架。上述可动梳齿部的梳齿中的至少一根梳齿位于比上述固定梳齿部的梳齿靠上述绒毛倒伏辊一侧。由此,使上述可动梳齿部兼作上述绒毛倒伏装置的上述上游侧导纱部件。并且,上述下游侧导纱部件与上述可动梳齿部构成为一体。并且,上述绒毛倒伏装置和上述门式张力赋予装置被安装在上述支架上。
利用这样的结构,由于上游侧导纱器(可动梳齿部)和下游侧导纱器与纺纱的退绕张力相对应地移动,因此能够与纺纱的退绕张力相对应地调整将纺纱压抵到绒毛倒伏辊上的量。并且,如上所述,绒毛倒伏装置起一种张力调节装置的作用。因此,绒毛倒伏装置担负现有技术的门式张力赋予装置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结果是,能够使门式张力赋予装置小型化。而且,通过将绒毛倒伏装置和门式张力赋予装置固定在支架上,能够将绒毛倒伏装置和门式张力赋予装置集中成一个单元(张力赋予单元)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提供具备上述绒毛倒伏装置、支承喂纱筒管的喂纱筒管支承部、以及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纺纱卷绕到卷绕筒管上形成卷装的卷绕部的自动络纱机。
该自动络纱机由于具备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抑制绒毛的绒毛倒伏装置,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形成高质量的卷装。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提供下述结构的自动络纱机:具备上述张力赋予单元、支承喂纱筒管的喂纱筒管支承部、以及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纺纱卷绕到卷绕筒管上形成卷装的卷绕部;装卸自由地构上述成张力赋予单元。
该自动络纱机由于具备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抑制绒毛的绒毛倒伏装置,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形成高质量的卷装。并且,该自动络纱机由于能够拆下张力赋予单元,因此维修保养性好。
上述自动络纱机优选如下地构成。即,该自动络纱机具备接头装置和控制单元。上述接头装置将上述喂纱筒管一侧的纱端与上述卷绕筒管一侧的纱端接头。上述控制单元在上述接头装置进行接头作业之际使上述导纱机构开放,当接头作业完成、上述卷绕部重新开始卷绕作业之际,使上述导纱机构移动、而使上述纺纱与上述绒毛倒伏辊的外周面接触。
即,通过在开放了导纱机构的状态下将纱线引导到接头装置,能够简单地将纺纱导入绒毛倒伏装置。这样一来,在自动络纱机接头作业时通过开闭导纱机构,能够容易地进行绒毛倒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所具备的络纱单元的大致主视图;
图2为络纱单元的大致侧视图;
图3为表示取出了张力赋予单元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a)为表示绒毛倒伏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图4(b)为表示绒毛倒伏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5为表示变形例的绒毛倒伏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6为从其轴线方向看绒毛倒伏辊的样子的图;
图7(a)为表示梳齿深啮合的样子的图;图7(b)为表示梳齿的啮合变浅时的样子的图;
图8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的效果的图表;
图9为表示不同素材的绒毛倒伏辊的绒毛倒伏效果的图表;
图10为表示表面为橡胶制的绒毛倒伏辊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为在表面形成了沟槽的绒毛倒伏辊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及图2为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纱线卷绕机的自动络纱机所具备的络纱单元10的概略图。本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具备有并列配置的多个络纱单元10和图示省略的机体控制装置。
每一个络纱单元10具备喂纱筒管支承部31、卷绕部32、退绕辅助装置12、张力赋予装置13、绒毛倒伏装置16、捻接装置14和纱线质量测量器15。并且,络纱单元具备单元主体部11,上述各结构(卷绕部32、退绕辅助装置12、张力赋予装置13、绒毛倒伏装置16、捻接装置14和纱线质量测量器15等)安装在单元主体部11的侧面上。
喂纱筒管支承部31采用能够以大致直立的状态保持卷绕了在细纱工序中制造出的纺纱的喂纱筒管21的结构。
卷绕部32采用边使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纺纱20横动边将其卷绕到卷绕筒管22上,形成规定长度、规定形状的卷装30的结构,具备卷绕鼓24和摇架23。
卷绕鼓24与卷绕筒管22对置地配置着。并且,在卷绕鼓2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横动槽27,用该横动槽27使纺纱20横动(往复运动)。卷绕筒管22(或者在该卷绕筒管22的外周上形成了纱层的卷装30)的外周面与上述卷绕鼓24的外周面接触,通过该卷绕鼓24旋转驱动,卷绕筒管22被旋转驱动。该卷绕鼓24连接在鼓驱动电动机53的输出轴上,该鼓驱动电动机53的动作由图示省略的电动机控制单元控制。
上述电动机控制单元采用适当地控制鼓驱动电动机53来使卷绕鼓24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通过这样使从喂纱筒管21退绕下来的纺纱20以适当的速度卷绕到卷绕筒管22上的结构。并且,电动机控制单元采用进行用来防止叠圈的扰动控制的结构。该扰动控制为这样的卷绕控制:使卷绕鼓24的转速在产生叠圈的直径附近急剧增减,使卷装30与卷绕鼓24之间产生打滑,使被往复运动的纺纱20的纱道分散进行卷绕。由此,能够使叠圈崩溃,形成退绕性良好的卷装30。
摇架23能够旋转地把持卷绕筒管22地构成。并且,摇架23能够以图示省略的转动轴(支承轴)为中心、沿靠近或远离卷绕鼓24的方向转动地构成。通过摇架23这样转动,能够吸收卷装30的伴随纺纱20向卷绕筒管22卷绕的直径的增大。由此,即使卷装30卷粗、纱层直径增大,也能够在使该卷装30的表面总是适当地与卷绕鼓24接触的状态下卷绕纺纱20。
本实施形态的络纱单元10采用了在喂纱筒管21与卷绕筒管22之间的纱线行走路径中,从上游侧开始依次配置了退绕辅助装置12、张力赋予装置13、绒毛倒伏装置16、捻接装置14和纱线质量测量器15的结构。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谈到“上游侧”和“下游侧”时是指从纺纱20的行走方向看时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退绕辅助装置12为使罩在喂纱筒管21的芯管上的限制部件40与纱线从喂纱筒管21的退绕连动而下降,通过这样辅助纱线从喂纱筒管21的退绕的装置。限制部件40利用从喂纱筒管21上退绕下来的纱线的旋转和离心力与喂纱筒管21上部形成的气圈接触,通过将该气圈控制在适当的大小来辅助纱线的退绕。
张力赋予装置13为给行走中的纺纱20赋予规定的张力的装置。张力赋予装置13构成为与固定梳齿(固定梳齿41)相对配置可动梳齿(可动梳齿42)的门式装置。如图1所示,固定梳齿41与可动梳齿42能够成为互相隔开规定的间隙而啮合的状态地构成。从喂纱筒管21退绕下来的纺纱20在该啮合的梳齿41、42之间弯曲地行走。由此,能够给被卷绕部32卷绕到卷装30上的纺纱20赋予规定的张力,提高卷装30的质量。
并且,可动梳齿42采用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固定梳齿41地移动的结构,能够使固定梳齿41与可动梳齿42啮合的深度改变。其中,由于固定梳齿41与可动梳齿42的啮合越深,行走中的纺纱20就变得更大地弯曲,因此能够增大赋予纺纱20的张力。即,通过像上述那样使改变固定梳齿41与可动梳齿42的啮合深度成为可能,能够给纺纱20赋予与状况相对应的适当的张力。
如图1等所示,可动梳齿42固定在梳齿驱动臂43的顶端。该梳齿驱动臂43能够转动地构成,通过梳齿驱动臂43转动,能够使可动梳齿42上述那样地移动。并且如图2所示,张力赋予装置13具备旋转螺线管(rotarysolenoid)44。上述梳齿驱动臂43通过连接机构等连接在该旋转螺线管44上。并且,络纱单元10具备控制旋转螺线管44的动作的控制单元(图示省略)。利用该结构,控制单元控制旋转螺线管44的动作,通过这样能够使可动梳齿42沿靠近或者远离固定梳齿41的方向移动。另外,在通常卷绕时,通过旋转螺线管44给可动梳齿42施加靠近固定梳齿41的方向的力。由此,能够将两梳齿41、42保持在啮合的状态。
但是,如果在卷绕筒管22的下端部退绕张力变高的话,纱线欲变成直线状态(纱线绷紧的状态)的力变强。由此,在梳齿41、42之间弯曲地行走的纱线欲回到直线状态的结果,产生推开梳齿41、42这样的力,可动梳齿42逆着上述旋转螺线管44的力移动。因此,如果纺纱20的张力变高,产生梳齿41、42的啮合变浅这样的现象。即,在纺纱20的退绕张力低的状态下,梳齿41、42在旋转螺线管44的力的作用下处于深啮合的状态,但是随着纺纱20的退绕张力变高,纺纱20推开可动梳齿42,梳齿41、42的啮合变浅了。
这样一来,门式张力赋予装置13中梳齿41、42的啮合深度与纱线的退绕张力相对应变化,结果赋予纺纱20的张力被自动地调节。即,能够对纺纱20赋予从该纺纱20的上端到下端稳定的张力,能够进行稳定的绒毛倒伏(后述)。
在紧挨张力赋予装置13的下游一侧,配置有绒毛倒伏装置16。绒毛倒伏装置16这样构成:具备被旋转自由地支承着的圆柱状的绒毛倒伏辊45,通过纺纱20一边与绒毛倒伏辊45接触一边行走,能够抑制该纺纱20的绒毛。另外,对于绒毛倒伏装置16的详细结构后述。
张力赋予装置13和绒毛倒伏装置16固定在支架29上,能够作为一个单元(张力赋予单元28)处理。该张力赋予单元如图3所示,通过适当的拆下作业能够简单地从单元主体部11上拆下地构成。由此,能够提高张力赋予单元28和单元主体部11的维修保养性。
纱线质量测量器15通过监视行走中的纺纱20的粗细检测纱线缺陷地构成。并且,在上述纱线质量测量器15的附近附设有当该纱线质量测量器15检测到纱疵时立即切断纺纱20的图示省略的切断器。
捻接装置14为在纱线质量测量器15检测纱疵进行纱线切断时、或者在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过程中断纱时等,将喂纱筒管21一侧的下纱与卷装30一侧的上纱接头的装置。作为这样将上纱与下纱接头的捻接装置14,可以使用机械式装置或者使用压缩空气等流体的装置等。
在上述捻接装置14的下侧和上侧,设置有捕捉喂纱筒管21一侧的下纱将其引导到捻接装置14的下纱引导管25、和捕捉卷装30一侧的上纱将其引导到捻接装置14的上纱引导管26。并且,下纱引导管25和上纱引导管26能够以各自的轴33、35为中心转动地构成。在下纱引导管25的顶端形成吸引口36,在上纱引导管26的顶端具备有吸嘴34。下纱引导管25和上纱引导管26上分别连接有适当的负压源,使上述吸引口36和吸嘴34中产生吸引流,能够吸引捕捉上纱和下纱的纱端。
接着,参照图4详细说明绒毛倒伏装置16。该绒毛倒伏装置16具备绒毛倒伏辊45和导纱机构。另外,在图4中为了图示纺纱20的加捻方向,比实际强调地描绘了该纺纱20的粗细。
导纱机构具备上游侧导纱器(上游侧导纱部件)48、下游侧导纱器(下游侧导纱部件)47、和导纱器移动部件。另外,如后述那样,本实施形态中上述旋转螺线管44兼作导纱器移动部件。
在绒毛倒伏辊45的上游侧,配置有引导上游侧的纺纱20将其引导到绒毛倒伏辊45的上游侧导纱器48。另一方面,在绒毛倒伏辊45的下游侧,配置有用来引导从该绒毛倒伏辊45进一步向下游侧行走的纺纱20的下游侧导纱器47。将纺纱20与上游侧导纱器48接触的点作为上游侧引导点,将纺纱20与下游侧导纱器47接触的点作为下游侧引导点。即,纺纱20通过上游侧引导点被引导到绒毛倒伏辊,通过下游侧引导点被从绒毛倒伏辊进一步向下游侧引导。
另外,本实施形态在绒毛倒伏辊45的上游侧配置有张力赋予装置13,如图1所示,纺纱20被最下游一侧的梳齿引导,并且被从张力赋予装置13拉出到绒毛倒伏辊45一侧。该最下游一侧的梳齿为构成可动梳齿42的梳齿中的一根。即,本实施形态中该可动梳齿42的最下游一侧的齿能够兼起绒毛倒伏装置16的上游侧导纱器48的作用。
另一方面如图4(a)的侧视图所示,绒毛倒伏辊45被轴线相对于纺纱20的行走路径倾斜45°地配置。更准确地说,当从与连接上游侧引导点和下游侧引导点的假想线和上述轴线正交的方向看去时,上述轴线相对于上述假想线倾斜45°地配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被倾斜配置的绒毛倒伏辊的两端部中靠近卷绕筒管22的端部称为下游侧端部45a,将靠近喂纱筒管21的端部称为上游侧端部45b。该绒毛倒伏辊45被辊支承部件46绕其轴线旋转自由地支承着。另外,该辊支承部件46固定在上述支架29上。
并且,如图4(b)所示,绒毛倒伏辊45与连接上游侧引导点和下游侧引导点的假想线干涉地配置。利用该结构,上游侧引导点与下游侧引导点之间的纺纱20如图4(b)所示边与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接触边在沿该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弯曲的路径上行走。
如上所述,上游侧引导点与下游侧引导点之间的纺纱20在沿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弯曲的路径上行走。由于该纺纱20被张力赋予装置13赋予了规定的张力,因此作用了回到直线状态(纱线绷紧的状态)的力。因此,该纺纱20边被压紧在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上边行走。结果,在纺纱20与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被指示为旋转自由的绒毛倒伏辊45受来自行走中的纺纱20的力绕轴线从动旋转。图4中用粗线箭头表示了纺纱20的行走方向和绒毛倒伏辊45的旋转方向。
其中,假设绒毛倒伏辊45的轴线与纱线的行走路径正交地配置,在纺纱20与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接触的部分,纺纱20的行走方向与旋转的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移动的方向变成一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纺纱20能够在被压在从动旋转的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上的状态下没有打滑地行走。虽然实际上不可能完全不产生打滑,但这里为了简单忽略不计。
但是,本实施形态中由于绒毛倒伏辊45的轴线相对于纱线的行走路径倾斜配置,因此在纺纱20与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接触的部分,纺纱20的行走方向与旋转的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移动的方向不一致。更具体为,当从与纱线的行走路径和绒毛倒伏辊45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看时(图4(a)的状态),纱线的行走方向与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移动的方向之间产生偏差。因此,纺纱20在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上边滑动边行走。
利用该滑动作用能够将游离的绒毛纤维卷绕到纺纱20自身上,减少纺纱20的绒毛。
并且,由于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像上述那样倾斜地移动,因此被压在该表面上行走的纺纱20承受被朝斜方向(图4(a)的情况下为左上方)冲移的力。但是,由于纺纱20被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限定了位置,因此,不会在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上被冲移一定距离以上,在该表面上滚动。由此,像图4(a)所示那样,在纺纱20与绒毛倒伏辊45接触的部分,纺纱20被沿一定的方向捻转。
另外,纺纱20被绒毛倒伏辊45捻转的方向由纺纱20的行走方向与绒毛倒伏辊45的倾斜度之间的关系决定。本实施形态中使纺纱20的比绒毛倒伏辊45靠上游一侧的部分被加捻地配置绒毛倒伏辊45。例如图4的例子表示了在纺纱20为Z捻的情况下,该纺纱20被加捻的样子。即如图4(a)所示,当从与纺纱20的行走方向和绒毛倒伏辊45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并且从纺纱20比绒毛倒伏辊45靠近身边的位置看时,使纺纱20的看得见纤维的螺旋的部分的倾斜方向与绒毛倒伏辊45的轴线的倾斜方向一致地配置该绒毛倒伏辊45。
如上所述,由于纱线被绒毛倒伏辊45沿被加捻的方向捻转,因此从上游侧导纱器48到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之间的纺纱20能被称为不断加捻的纱线。另一方面,离开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的纺纱20由于没有上述捻转力,因此在该纺纱20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回到原样。因此,从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到下游侧导纱器47之间的纱线能被称为加过的捻被不断解捻的纱线。这样一来,通过临时加捻纺纱20,能够将游离的绒毛纤维卷绕到纺纱自身上,能够减少绒毛。
但是,如果在保持图4的配置状态下使S捻的纺纱在绒毛倒伏辊45上行走的话,则纺纱被上述捻转力解捻了。因此,在使S捻的纺纱行走的情况下,可以像图5那样前后颠倒配置绒毛倒伏辊45。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为了与Z捻和S捻两者相对应,具有能够在图4的配置和图5的配置之间切换绒毛倒伏辊45的配置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没有图示,为使绒毛倒伏辊45以纺纱20的行走纱道为中心旋转180°的机构。利用该机构,能够与纱线的捻方向相对应容易地切换绒毛倒伏辊45的配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利用仅一个绒毛倒伏辊45、并且不需要该绒毛倒伏辊45的驱动源这样简单的结构,能够抑制纺纱20的绒毛。并且,由于绒毛倒伏辊45为从动旋转的结构,不需要用来旋转驱动的能源,因此能够实现节能。
并且,通过像上述那样利用行走中的纺纱20使绒毛倒伏辊45从动旋转的结构,该绒毛倒伏辊45以与纺纱20的行走速度相对应的速度旋转。即,利用上述那样的简单结构能够与纺纱20的行走速度相对应实现稳定的绒毛倒伏。
另外,在进行纱疵除去作业或者进行喂纱筒管21的更换时,自动络纱机处于纺纱20暂时不与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但是,即使在该状态下,绒毛倒伏辊45在此前的旋转能量的作用下仍继续旋转。并且,由于即使在接头结束重新开始纺纱20的卷绕作业时绒毛倒伏辊45继续旋转着,因此自动络纱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加速到与纺纱20的行走速度相对应的旋转速度。
另外,本实施形态如图4(a)所示用辊支承部件46悬臂支承着绒毛倒伏辊45的下游侧端部45a。这是为了防止纺纱20缠绕到辊支承部件上。即,由于如上所述纺纱20容易被向图4(a)的左上方冲移,因此在该纺纱20被切断的情况下等,纱端容易飞向图4(a)的左侧。因此,在假设采用了用辊支承部件支承绒毛倒伏辊45的上游侧端部45b的结构的情况下,从绒毛倒伏辊45看该辊支承部件被配置在图4(a)的左侧(确切地为左下方)。由此,被切断的纱端容易走向该辊支承部件。结果纺纱20容易缠绕到辊支承部件上。
这一点,如果像上述那样用辊支承部件46悬臂支承绒毛倒伏辊45的下游侧端部45a的话,由于辊支承部件46位于与被切断的纱端容易飞向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因此能够防止纺纱20对该辊支承部件46的缠绕。
并且,本实施形态中如图4等所示,使纺纱20只与绒毛倒伏辊45的外周面接触,不将纺纱20卷绕到该绒毛倒伏辊45上。具体如图6所示,当从绒毛倒伏辊45的轴线方向看时,纺纱20仅与绒毛倒伏辊45的外周面的约半周接触。这样,由于没有将纺纱20卷绕到绒毛倒伏辊45上,因此纺纱20能够在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上一定程度的滑动。因此,即使在产生横动引起的速度变动或者进行扰动控制等引起的急剧的速度变化、纺纱20瞬间被向下游侧牵伸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纺纱在绒毛倒伏辊45上打滑吸收引起的上述速度变动。利用该滑动能够防止纱线断纱。
并且,在假设采用将纺纱20卷绕到绒毛倒伏辊45上的结构的情况下,当产生断纱时,在为了接头而将喂纱筒管21一侧的纱线引导到捻接装置14之际,有必要再次将喂纱筒管21一侧的纺纱20卷绕到绒毛倒伏辊45上。但是,为了自动地实现这样卷绕纺纱20的操作,估计装置会变得极其复杂。这一点,本实施形态采用纺纱20只与绒毛倒伏辊45外周的约半周接触的结构。由此,在发生了断纱的情况下,当用下纱引导管25将喂纱筒管21一侧的纺纱20引导到捻接装置14之际,将纺纱20移交给下游侧导纱器47和上游侧导纱器48地进行引导。通过这样引导,能够将该纺纱20设置成图4的状态。这样一来,通过采用使纺纱20仅与绒毛倒伏辊45的约半周接触的结构,不需要用来将纱线卷绕到该绒毛倒伏辊45的周围的复杂的结构。
下面说明下游侧导纱器47的结构。如图7等所示,下游侧导纱器47相对于上游侧导纱器48(可动梳齿42)被固定。更具体为,下游侧导纱器47安装在驱动可动梳齿42用的梳齿驱动臂43上。并且如上所述,可动梳齿42能够被旋转螺线管44沿靠近或远离固定梳齿41的方向移动。其中,当可动梳齿(下游侧导纱器)42被旋转螺线管44移动时,固定在该可动梳齿42上的下游侧导纱器47也一体移动。这样一来,旋转螺线管44可以说具有作为导纱器移动部件的功能。
并且,通过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像上述那样移动,连接上游侧引导点和下游侧引导点的假想线沿靠近或远离绒毛倒伏辊45的轴线的方向移动。控制单元控制旋转螺线管44,能够使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沿横切纱线行走路径的方向移动。因此,如图7(a)和图7(b)所示,能够调整与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接触的纺纱20以什么样的程度弯曲地行走。并且,如图7所示,可动梳齿42与固定梳齿41的啮合越深,上游侧引导点与下游侧引导点之间的纺纱20被越有力地压在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上。结果,该纺纱20沿着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较大弯曲地行走。
如上所述,由于用旋转螺线管44使能够沿横切纱线行走路径的方向移动地设置的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移动,能够使纱线行走路线弯曲而改变纺纱20与绒毛倒伏辊45外周面的接触长度,因此能够进行绒毛倒伏作用的调整。
并且,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控制旋转螺线管44使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沿可动梳齿42与固定梳齿41分离的方向移动、使连接上游侧引导点和下游侧引导点的假想线处于不与绒毛倒伏辊45干涉的状态。将该位置作为上游侧导纱器48与下游侧导纱器47的“开放位置”。即,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旋转螺线管44使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移动到开放位置,由此能够使纺纱20不与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接触。相对于该开放位置,将把纺纱20压在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上时的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的位置(图4和图7所示的位置)作为“闭锁位置”。
在该结构下,当发生断纱进行接头作业时,控制单元控制旋转螺线管44使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移动到开放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用下纱引导管25将喂纱筒管21一侧的纺纱20引导到捻接装置14,能够将纺纱20移交给下游侧导纱器47和上游侧导纱器48。并且,当捻接装置14处的接头作业完成、卷绕单元重新开始卷绕时,控制单元控制旋转螺线管44使下游侧导纱器47和上游侧导纱器48移动到闭锁位置。由此,能够将纺纱20设置成图4的状态。这样一来,通过在接头时开闭下游侧导纱器47和上游侧导纱器48,能够简单地将纺纱20导入绒毛倒伏装置16。
并且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张力赋予装置13采用随着在卷绕筒管22的下端部退绕张力增加,梳齿41、42的啮合变浅的结构。因此,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采用使纺纱20对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的压紧随着退绕张力增加而变弱(使纺纱20在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上的弯曲变小)的结构。这样一来,由于纺纱20对绒毛倒伏辊45的压紧量被与纺纱20的退绕张力的变化相对应自动地调整,因此能够实现从纺纱20的上端到下端一定的稳定的绒毛倒伏。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中,由于纺纱20被压紧在绒毛倒伏辊45上、而且该纺纱20在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上弯曲行走,因此经过该绒毛倒伏装置16的纺纱20受到一定的阻力。换一种想法,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可以说起一种张力赋予装置的作用。而且,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能够与纺纱20的退绕张力的变化相对应调节纺纱20对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的压紧量、以及纺纱的弯曲量。即,作为张力赋予装置的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具备与纺纱20的退绕张力相对应地调节赋予该纺纱20的张力的功能。这样一来,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具有门式张力赋予装置13的功能的一部分。
其中,本实施形态的张力赋予装置13与现有技术的门式张力赋予装置相比小型化。具体为,与现有技术的门式张力赋予装置相比,梳齿41、42的齿数减少,减小了图7的纵向尺寸。由于即使这样使张力赋予装置13小型化,绒毛倒伏装置16也能够补充张力赋予装置的功能,因此作为张力赋予单元28整体能够发挥与现有技术的门式张力赋予装置相同的张力赋予功能。并且,通过使张力赋予装置13纵向小型化,能够确保该张力赋予装置13的下游侧配置绒毛倒伏装置16的空间,因此能够结构紧凑地构成整个张力赋予单元28。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的绒毛倒伏效果。本申请发明者们为了确认绒毛倒伏辊45的绒毛倒伏效果,进行了这样的实验:用具备绒毛倒伏装置16的自动络纱机实际进行卷绕,测量绒毛数的增加率。图8表示其结果。其中,绒毛数的增加率为用百分比表示的每100m纺纱中包含3mm以上的绒毛的数量由于用自动络纱机卷绕而增加了的比率。另外,图8的实验使用了聚氨酯带槽(后述)的绒毛倒伏辊。
图8中为了比较表示了用不具备绒毛倒伏装置的自动络纱机进行卷绕的结果和用采用了本申请发明的绒毛倒伏装置的自动络纱机进行卷绕时的结果。如图8所示,在用没有绒毛倒伏装置的自动络纱机进行纺纱的卷绕的情况下,绒毛数的增加率大致为140%,可知绒毛增加了。另一方面,在采用了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的自动络纱机的情况下,绒毛数的增加率为35%左右。因此知道,通过使用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与没有绒毛倒伏装置时相比能够大幅度地抑制绒毛。这样能够确认本发明的效果。
接着说明绒毛倒伏辊45的材料。本申请发明者为了确定最适合于绒毛倒伏辊45的材料,进行了用各种材料形成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使用其绒毛倒伏辊进行纺纱20的卷绕,测量绒毛的增加量的实验。图9表示其结果。如图9所示,该实验对抛光铝(抛光研磨铝制辊的部件)、NBR(丁腈橡胶制、表面光滑的辊)、平滑聚氨酯(ゥレタン滑)(研磨聚氨酯制的辊的部件)等辊进行比较。
另外,在使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材料为丁腈橡胶等橡胶制的情况下,需要有确保该绒毛倒伏辊45的刚性的结构。这样的绒毛倒伏辊45的结构例表示在图10的剖视图中。图10所示的绒毛倒伏辊45采用在构成该绒毛倒伏辊45的外周表面的橡胶管54的内部还配置有铝管55的结构。由此,能够使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为橡胶制、并且用铝管55确保该辊的刚性。而且,用铝制的盖部件56堵塞该橡胶管54和铝管55的两端,并且通过轴承57将该盖部件56安装到旋转轴58上。利用该结构,能够将绒毛倒伏辊45形成为中空形状,从而能够使惯性减小。
上述实验的结果知道,如图9所示,在使用丁腈橡胶制和聚氨酯制的绒毛倒伏辊的情况下,绒毛数的增加率少(绒毛倒伏效果大)。尤其通过使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为橡胶制,能够在该绒毛倒伏辊45和纺纱20之间产生适当的摩擦力,因此可以认为能够获得大的绒毛倒伏效果。并且,丁腈橡胶具有耐磨损性和耐老化性好、扯裂强度强这样的特性。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辊45由于被认为容易产生由纺纱20的滑动引起的表面摩耗,因此具有上述那样的特性的丁腈橡胶尤其适合作为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材料。
并且,本申请发明者制作丁腈橡胶制、表面带细微的沟槽的辊(NBR带槽)和聚氨酯制、表面带细微的沟槽的辊(聚氨酯带槽),进行了上述实验。具体如图11所示,在绒毛倒伏辊45的外周表面上沿该绒毛倒伏辊45的轴线方向排列形成了沿与该绒毛倒伏辊45的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的沟槽59。虽然该沟槽59的形状没有被特别的限定,但为了抑制对纺纱20的损伤,优选没有尖锐部分的形状。例如,可以采用利用经过辊的轴线的平面切断时,截面轮廓为波形的沟槽。
如图9所示,可以确认,在丁腈橡胶制和聚氨酯制中的任何一种的情况下,在辊的表面上形成了沟槽时的抑制绒毛的效果比使辊表面为平滑的形状时的大。这样一来,通过在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上形成沟槽,能够提高绒毛倒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具备绒毛倒伏辊45和导纱机构。上述绒毛倒伏辊45被轴线相对于纱线行走路径倾斜地配置,并且被以上述轴线为中心旋转自由地设置。上述导纱机构当从上述轴线方向看时,使纺纱20与绒毛倒伏辊45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
利用该结构,纺纱20在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上边滑动边行走,同时纱线被旋转的绒毛倒伏辊45捻转。利用该捻转作用和滑动时的摩擦作用,游离在纺纱20表面上的绒毛纤维被卷绕到纺纱20自身,能够抑制绒毛。这样一来,利用具有一个辊这样简单结构能够实现绒毛倒伏的效果。并且,由于不是将纱线卷绕到绒毛倒伏辊45上,而是仅使纺纱20与绒毛倒伏辊45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因此在纺纱20的卷绕速度大幅变动了的情况下,纺纱20能够在绒毛倒伏辊的外周面上打滑,能够防止断纱。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中,绒毛倒伏辊45被悬臂支承下游侧端部45a。
即,在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中,由于纺纱20在相对于纺纱20的行走路径倾斜配置的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上边滑动边行走,因此该纺纱20被朝绒毛倒伏辊45的行走路径上游侧的端部冲移。因此,在假设采用支承绒毛倒伏辊45的纱线行走路径上游侧端部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纱线容易缠绕在该支承轴上的问题。这一点,通过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使纺纱20难以缠绕到绒毛倒伏辊45的支承轴上。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具有能够切换上述绒毛倒伏辊的上述轴线的倾斜度的切换机构。
由此,由于能够与纺纱20的加捻方向相对应地改变绒毛倒伏辊45的倾斜度,因此纺纱20的加捻方向无论是Z捻和S捻中的哪一个,都能够追捻到比绒毛倒伏辊45靠上游一侧,将绒毛卷入。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中,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被能够沿横切纱线行走路径的方向移动地设置。并且,导纱机构通过使在纱线行走路径中行走的纺纱20弯曲,使纺纱20的与绒毛倒伏辊45的外周面接触的接触长度改变。
通过这样改变纺纱20与绒毛倒伏辊45的接触长度,能够调整绒毛倒伏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中,优选在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形成有沿与该绒毛倒伏辊45的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的沟槽。
这样一来,通过在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形成沟槽,与使表面平滑时相比,能够获得大的绒毛倒伏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中,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优选为丁腈橡胶制。
即,由于丁腈橡胶耐磨损性、抗老化性好,扯裂强度强,因此尤其适合作为绒毛倒伏辊的材质。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中,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用聚氨酯制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即,通过使绒毛倒伏辊45为聚氨酯制,与例如铝等金属制时相比,能够获得大的绒毛倒伏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中,导纱机构由上游侧导纱器48、下游侧导纱器47和旋转螺线管44构成。上游侧导纱器48将从绒毛倒伏辊45看纱线行走方向上游侧的纺纱20通过上游侧导纱点引导到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下游侧导纱器47将与绒毛倒伏辊45的表面接触的纺纱20通过下游侧引导点从上述绒毛倒伏辊45进一步引导到下游侧。并且,旋转螺线管44能够使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沿使连接上游侧引导点和下游侧引导点的假想线靠近或远离绒毛倒伏辊45的上述轴线的方向移动。
利用该结构,由于能够适当地调节纺纱20对绒毛倒伏辊45的压抵量,因此能够使绒毛倒伏装置16起一种张力调节装置的作用。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张力赋予单元28具备上述绒毛倒伏装置16,适当地调节可动梳齿42与固定梳齿41之间的间隔、调整行走中的纺纱20的张力的门式张力赋予装置13,以及支架29。可动梳齿42的梳齿中的至少一根梳齿位于比固定梳齿41的梳齿靠绒毛倒伏辊45一侧。由此,可动梳齿42兼作绒毛倒伏装置16的上游侧导纱器48。并且,下游侧导纱器47与可动梳齿42构成为一体。并且,绒毛倒伏装置16和张力赋予装置13安装在上述支架29上。
利用这样的结构,由于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与纺纱20的退绕张力相对应地移动,因此能够与纺纱20的退绕张力相对应地调整将纺纱20压抵到绒毛倒伏辊45上的量。并且,如上所述,绒毛倒伏装置16起一种张力调节装置的作用。因此,绒毛倒伏装置16担负现有技术的门式张力赋予装置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结果是,能够使张力赋予装置13小型化。而且,通过将绒毛倒伏装置16和张力赋予装置13固定在支架29上,能够将绒毛倒伏装置16和张力赋予装置13集中成一个单元(张力赋予单元28)处理。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具备有上述绒毛倒伏装置16、支承喂纱筒管21的喂纱筒管支承部31、以及将喂纱筒管21的纺纱20卷绕到卷绕筒管22上形成卷装30的卷绕部32。
该自动络纱机由于具备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抑制绒毛的绒毛倒伏装置16,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形成高质量的卷装。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装卸自由地构成张力赋予单元28。
该自动络纱机由于能够拆下张力赋予单元28,因此维修保养性好。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如下地构成。即,该自动络纱机具备捻接装置14和控制单元。捻接装置14将喂纱筒管21一侧的纱端与卷绕筒管22一侧的纱端接头。控制单元在捻接装置14进行接头作业之际使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移动到开放位置,当接头作业完成、卷绕部重新开始卷绕作业时,使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移动到闭锁位置,使纺纱20与绒毛倒伏辊45的外周面接触。
即,通过在开放了导纱机构的状态下将纺纱20引导到捻接装置14,能够简单地将纺纱20导入绒毛倒伏装置16。这样一来,在自动络纱机接头作业时通过开闭导纱机构,能够容易地进行绒毛倒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但上述结构能够例如如下地进行变更。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使绒毛倒伏辊的轴线相对于纱线行走路径倾斜的角度为45°,但并不局限于此,使绒毛倒伏辊的轴线倾斜的角度可以是任意角度。但是,绒毛倒伏辊的轴线与纱线行走路径越接近平行,纺纱被捻转的力越大,但取而代之的是使绒毛倒伏辊变得难以旋转。反之,绒毛倒伏辊的轴线与纱线行走路径越接近直角,使绒毛倒伏辊变得易于旋转,但取而代之的是纺纱被捻转的力变小。考虑上述几点,由于使绒毛倒伏辊的轴线相对于纱线行走路径倾斜的角度过大和过小都不合适,因此像上述实施形态那样为45°特别合适。
并且,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采用绒毛倒伏辊45被旋转自由地支承的结构,但也可以设置用来驱动绒毛倒伏辊45的驱动源。此时,绒毛倒伏辊45被驱动源与纱线的行走速度相配合地驱动。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张力赋予装置采用门式装置,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盘式张力赋予装置。但是,在像上述实施形态那样使用了门式张力赋予装置13的情况下,张力赋予装置13的可动梳齿42能够兼作上游侧导纱器48。因此,本实施形态的绒毛倒伏装置16与门式张力赋予装置组合尤其合适。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采用了将绒毛倒伏装置16和张力赋予装置集中成一个单元来处理的结构,但该结构也可以省略。
虽然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采用能够移动的结构,但也可以省略该结构,例如固定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但是,通过像上述那样使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能够移动,能够调节纺纱20对绒毛倒伏辊45的推抵量等,因此能够进行与纺纱20的退绕张力相对应的绒毛倒伏处理。并且,还可以固定上游侧导纱器48和下游侧导纱器47,使绒毛倒伏辊45能够移动地构成。
虽然图10等中说明了将绒毛倒伏辊45形成为中空状的例,但绒毛倒伏辊45当然也可以被形成为中间堵住的形状。并且,虽然图10等中说明了利用橡胶和铝等多种材料形成绒毛倒伏辊45的例子,但也可以用一种材料形成整个绒毛倒伏辊。
本发明的绒毛倒伏装置、张力赋予单元并不局限于自动络纱机,也可以用于例如纺纱机等其他种类的纱线卷绕机。

Claims (13)

1.一种抑制行走的纺纱产生绒毛的绒毛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绒毛倒伏辊,轴线相对于纱线行走路径倾斜地被配置,并且以上述轴线为中心旋转自由地被设置;以及,导纱机构,使上述纺纱与上述绒毛倒伏辊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绒毛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绒毛倒伏辊被悬臂支承着上述纺纱的行走方向下游一侧的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绒毛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够切换上述绒毛倒伏辊的上述轴线的倾斜度的切换机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绒毛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纱机构能够沿横切上述纱线行走路径的方向移动地被设置,该导纱机构通过使在上述纱线行走路径中行走的纺纱弯曲,来改变与上述绒毛倒伏辊的外周面接触的纺纱的接触长度。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绒毛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绒毛倒伏辊的表面形成有沿着与该绒毛倒伏辊的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的沟槽。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绒毛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绒毛倒伏辊的表面的材质为橡胶。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绒毛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绒毛倒伏辊的表面为丁腈橡胶制。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绒毛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绒毛倒伏辊的表面为聚氨酯制。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绒毛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纱机构包括:上游侧导纱部件,将从上述绒毛倒伏辊来看纱线行走方向上游侧的纺纱经由上游侧导纱点引导到上述绒毛倒伏辊的表面;下游侧导纱部件,将与上述绒毛倒伏辊的表面接触了的纺纱经由下游侧导纱点从上述绒毛倒伏辊进一步引导到下游侧;以及,导纱器移动部件,能够使上述上游侧导纱部件和上述下游侧导纱部件沿连接上述上游侧导纱点和上述下游侧引导点的假想线靠近或远离上述绒毛倒伏辊的上述轴线的方向移动。
10.一种张力赋予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9所述的绒毛倒伏装置,适当调节可动梳齿部与固定梳齿部之间的间隔、调整行走的纺纱的张力的门式张力赋予装置,以及支架;
上述可动梳齿部的梳齿中的至少一根梳齿位于比上述固定梳齿部的梳齿靠上述绒毛倒伏辊一侧,通过这样使该可动梳齿部兼作上述绒毛倒伏装置的上述上游侧导纱部件;并且上述下游侧导纱部件与上述可动梳齿部构成为一体;上述绒毛倒伏装置和上述门式张力赋予装置安装在上述支架上。
11.一种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绒毛倒伏装置、支承喂纱筒管的喂纱筒管支承部、以及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纺纱卷绕到卷绕筒管上形成卷装的卷绕部。
12.一种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张力赋予单元、支承喂纱筒管的喂纱筒管支承部、以及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纺纱卷绕到卷绕筒管上形成卷装的卷绕部;
该自动络纱机装卸自由地构成上述张力赋予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该自动络纱机具备:接头装置,将上述喂纱筒管一侧的纱端与上述卷绕筒管一侧的纱端接头;以及控制单元,在上述接头装置进行接头作业之际使上述导纱机构开放,当接头作业完成、上述卷绕部重新开始了卷绕作业之际,使上述导纱机构移动而使上述纺纱与上述绒毛倒伏辊的外周面接触。
CN2011101901707A 2010-07-14 2011-07-07 绒毛倒伏装置、张力赋予单元及自动络纱机 Pending CN1023363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9920A JP2012020837A (ja) 2010-07-14 2010-07-14 毛羽伏せ装置、張力付与ユニット、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JP159920/2010 2010-07-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6351A true CN102336351A (zh) 2012-02-01

Family

ID=446759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901707A Pending CN102336351A (zh) 2010-07-14 2011-07-07 绒毛倒伏装置、张力赋予单元及自动络纱机
CN 20112023883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90020U (zh) 2010-07-14 2011-07-07 绒毛倒伏装置、张力赋予单元及自动络纱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23883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90020U (zh) 2010-07-14 2011-07-07 绒毛倒伏装置、张力赋予单元及自动络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407406B1 (zh)
JP (1) JP2012020837A (zh)
CN (2) CN102336351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8672A (zh) * 2013-02-08 2014-08-1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夹持装置及环向卷绕装置
CN104085740A (zh) * 2014-07-10 2014-10-08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纤维涂覆设备的开卷及张力调整装置
CN104590952A (zh) * 2013-10-30 2015-05-0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纱线卷绕装置、张力部件及张力付与方法
CN105803544A (zh) * 2016-05-27 2016-07-27 浙江显昱纤维织染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纺丝机的上油结构
CN110462117A (zh) * 2017-04-01 2019-11-15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熔纺装置
CN117775861A (zh) * 2024-02-23 2024-03-29 山东源自然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张力调节功能的络筒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20837A (ja) * 2010-07-14 2012-02-02 Murata Machinery Ltd 毛羽伏せ装置、張力付与ユニット、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CN109422139A (zh) * 2017-08-23 2019-03-05 安徽瑞华棉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固型纺织用纱线上蜡机构
DE102017130516A1 (de) * 2017-12-19 2019-06-19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r Messung der Zugspannung eines Fadens und Vorrichtung zur Auslenkung eines laufenden Fadens
CN113774536B (zh) * 2021-09-10 2023-11-24 威海德泽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腈纶纺丝机
CN114314186A (zh) * 2022-01-18 2022-04-12 桐乡市雪峰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化纤加弹丝的张紧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39310A1 (en) * 1991-11-21 1993-05-27 Murata Machinery Ltd Airjet spinning frame reducing hairiness of yarn - applies false twist and friction to yarn by passing through two surfaces under pressure and forces protruding fibre ends into the yarn body
JPH0683774U (ja) * 1993-05-07 1994-11-2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毛羽抑制装置
EP0638673A1 (en) * 1993-08-06 1995-02-15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Fluff suppression apparatus
CN1258768A (zh) * 1998-12-25 2000-07-0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自动络筒机的毛羽倒伏装置
CN1317442A (zh) * 2000-04-12 2001-10-1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自动络纱机和绒毛倒伏装置
CN202390020U (zh) * 2010-07-14 2012-08-2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绒毛倒伏装置、张力赋予单元及自动络纱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19508A1 (de) * 1969-04-17 1970-10-29 Wolf Birkmaie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 und Abspulen von faden- bzw. bandartig gestreckten Werkstoffen
JPH05214617A (ja) * 1992-01-31 1993-08-24 Murata Mach Ltd 紡績糸の毛羽発生防止装置
DE69413126T2 (de) * 1993-06-07 1999-01-28 Murase Teiiche Aufwickelmaschine für Garne
JP2933201B2 (ja) * 1995-01-10 1999-08-0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ワインダーにおける毛羽抑制装置
JP2973968B2 (ja) * 1997-03-21 1999-11-0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ワインダー
JP3508656B2 (ja) 1999-11-11 2004-03-2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毛羽伏せ装置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JP3651414B2 (ja) * 2001-05-29 2005-05-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ワインダにおける毛羽抑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39310A1 (en) * 1991-11-21 1993-05-27 Murata Machinery Ltd Airjet spinning frame reducing hairiness of yarn - applies false twist and friction to yarn by passing through two surfaces under pressure and forces protruding fibre ends into the yarn body
JPH0683774U (ja) * 1993-05-07 1994-11-2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毛羽抑制装置
EP0638673A1 (en) * 1993-08-06 1995-02-15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Fluff suppression apparatus
CN1258768A (zh) * 1998-12-25 2000-07-0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自动络筒机的毛羽倒伏装置
CN1317442A (zh) * 2000-04-12 2001-10-1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自动络纱机和绒毛倒伏装置
CN202390020U (zh) * 2010-07-14 2012-08-2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绒毛倒伏装置、张力赋予单元及自动络纱机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8672A (zh) * 2013-02-08 2014-08-1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夹持装置及环向卷绕装置
CN103978672B (zh) * 2013-02-08 2018-10-2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夹持装置及环向卷绕装置
CN104590952A (zh) * 2013-10-30 2015-05-0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纱线卷绕装置、张力部件及张力付与方法
CN104085740A (zh) * 2014-07-10 2014-10-08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纤维涂覆设备的开卷及张力调整装置
CN105803544A (zh) * 2016-05-27 2016-07-27 浙江显昱纤维织染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纺丝机的上油结构
CN110462117A (zh) * 2017-04-01 2019-11-15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熔纺装置
CN110462117B (zh) * 2017-04-01 2022-04-26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熔纺装置
CN117775861A (zh) * 2024-02-23 2024-03-29 山东源自然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张力调节功能的络筒机
CN117775861B (zh) * 2024-02-23 2024-05-10 山东源自然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张力调节功能的络筒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07406B1 (en) 2014-03-05
EP2407406A2 (en) 2012-01-18
EP2407406A3 (en) 2013-02-27
JP2012020837A (ja) 2012-02-02
CN202390020U (zh) 2012-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90020U (zh) 绒毛倒伏装置、张力赋予单元及自动络纱机
CN103170247B (zh) 用于制造纤维束的装置和方法
CN103014961B (zh)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US3913852A (en) Wind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N103014942B (zh) 纺纱机
CN100404401C (zh) 横动设备
CN1237143A (zh) 卷绕机
JP5804306B2 (ja) 糸貯留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EP2279976B1 (d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von Arbeitsstellen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CN101712423A (zh) 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纤维机械
JPH04263632A (ja) 収れんするふたつの傾斜面で回転する糸案内要素を有するあや振り装置
EP1764333A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pooling a yarn and wound body thus achieved
DE2227903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zweier oder mehrerer arbeitsgaenge bei der herstellung, garnvorbereitung oder der veredlung von garnen
US3521826A (en) Yarn package transfer apparatus
CN201347309Y (zh) 弹性纤维卷绕机
JP3651414B2 (ja) 自動ワインダにおける毛羽抑制方法
US4112662A (en) Winding machines
US3000075A (en) Machine and method of winding and coiling textile strand material
US783247A (en) Machine for winding cord.
US6349896B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strand guide position during package buildup
JP2012096867A (ja) 糸貯留引き出し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KR100838007B1 (ko) 탄성 섬유용 와인더
JP2010047391A (ja) 張力付与装置、それを備える繊維機械及び張力付与部品
WO20020287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uilding multiple packages on a single collet
US759721A (en) Machine for winding yarn or threa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