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4173A - 磁控管以及微波利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磁控管以及微波利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4173A
CN102334173A CN200980157579XA CN200980157579A CN102334173A CN 102334173 A CN102334173 A CN 102334173A CN 200980157579X A CN200980157579X A CN 200980157579XA CN 200980157579 A CN200980157579 A CN 200980157579A CN 102334173 A CN102334173 A CN 102334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odal barrel
magnetron
magnetic pole
anodal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75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半田贵典
桑原渚
斋藤悦扶
石井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34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41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5/00Transit-time tubes, e.g. klystrons, travelling-wave tubes, magnetrons
    • H01J25/50Magnetrons, i.e. tubes with a magnet system producing an H-field crossing the E-field
    • H01J25/52Magnetrons, i.e. tubes with a magnet system producing an H-field crossing the E-field with an electron space having a shape that does not prevent any electron from moving completely around the cathode or guide electrode
    • H01J25/58Magnetrons, i.e. tubes with a magnet system producing an H-field crossing the E-field with an electron space having a shape that does not prevent any electron from moving completely around the cathode or guide electrode having a number of resonators; having a composite resonator, e.g. a helix
    • H01J25/587Multi-cavity magnetr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3/00Details of transit-time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25/00
    • H01J23/12Vessels; 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3/00Details of transit-time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25/00
    • H01J23/16Circuit elements, having distributed capacitance and inductanc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tube and interacting with the discharge
    • H01J23/18Resonators

Landscapes

  • Microwav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磁控管(1)具有:阳极筒体(11),其形成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且在内壁面上呈放射状地配设有多个翼片(21);一对磁极(12、13),它们位于所述阳极筒体的所述两端的开口部处,用于在所述阳极筒体的轴向上形成静磁场;侧管(14、15),它们位于所述一对磁极的外侧,将所述阳极筒体气密密封,该磁控管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阳极筒体的轴向上,所述磁极与所述阳极筒体的内周面相接触的部分(12A)的长度(h12)等于或大于从所述阳极筒体的端部到所述阳极筒体的形成有薄壁部(11A、11B)的部分为止的长度(h11)。由此,能够提供防止阳极筒体的变形的磁控管以及微波利用设备。

Description

磁控管以及微波利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控管以及微波利用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用于微波炉等微波加热设备的磁控管装置如图3所示构成。
图3示出了现有例中的磁控管的局部剖视图、以及磁轭内的阳极筒体、环形磁铁和冷却片等。图4是对图3所示的磁控管80的B部分进行放大后的图。
在图3中,磁控管80具有:磁轭90、阳极筒体81、插入到阳极筒体81的上端开口部中的输出侧磁极82、插入到阳极筒体81的下端开口部中的输入侧磁极83、覆盖输出侧磁极82并与阳极筒体81的上端开口部气密结合的输出侧的侧管84、覆盖输入侧磁极83并与阳极筒体81的下端开口部气密结合的输入侧的侧管85、以位于阳极筒体81正上方且插入到输出侧的侧管84中的方式配置在磁轭90内的上表面的环形磁铁87、以位于阳极筒体81正下方且插入到输入侧的侧管85中的方式配置在磁轭90内的下表面的环形磁铁88、位于环形磁铁87与输出侧的侧管84之间的磁铁环92A、以及位于环形磁铁88与输入侧的侧管85之间的磁铁环92B。
在阳极筒体81的外周面上嵌有多个冷却片86。在阳极筒体81的内周面上呈放射状地配设有多个翼片(vane)91(在图3中,仅示出了一片翼片91)。在阳极筒体81的中心部配设有阴极构件89。在由阴极构件89和翼片91围起的空间中,形成后述的作用空间。
在阳极筒体81的外周面的两端,形成有阳极筒体11的厚度比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81A、81B。薄壁部81A、81B使得在磁控管80的组装时,对输出侧的侧管84的一端与阳极筒体81的上表面进行气密结合时提供的热量不容泄漏。因此,输出侧的侧管84的一端与容易受热溶解的阳极筒体81的上表面接合。
磁轭90与一对磁极82、83以及一对环形磁铁87、88一起构成在作用空间中产生静磁场的磁路。
关于输出侧磁极82和输入侧磁极83,通过拉伸加工等将铁等磁阻小的磁性体的板材形成为漏斗状。
接着,参照图4对输出侧磁极82与输出侧的侧管84的接触部分进行说明。图4是对图3所示的磁控管80的B部分进行放大后的图。
如图4所示,输出侧的侧管84的一端在阳极筒体81的轴向上,朝下进行弯折加工。朝下进行弯折加工后的输出侧的侧管84的末端与阳极筒体81以及输出侧磁极82接触。输出侧的侧管84的末端的下表面与阳极筒体81的上表面气密结合,输出侧的侧管84的末端的内周面与输出侧磁极82的一端接触。
在阳极筒体81的外周面的一端,在沿阳极筒体81的轴向与阳极筒体81的上表面相距预定距离h81的位置处,形成有阳极筒体81的厚度比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81A。预定距离h81是阳极筒体81的薄壁部81A的端部侧的尺寸。
此外,参照图4,输出侧磁极82插入阳极筒体81的一端。其中,关于输出侧磁极82的一端与阳极筒体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该部分在阳极筒体81的轴向上的长度h82比从阳极筒体81的上表面到薄壁部81A所处的位置的预定距离h81短。输出侧磁极82的一端与阳极筒体81的内周面接触的面82A在阳极筒体81的轴向上,比阳极筒体11的薄壁部81A的端部侧的尺寸h81短,并与阳极筒体81的内周面接触。
另外,在图4中,针对阳极筒体81的薄壁部81A、81B中的输出侧磁极82侧的薄壁部81A进行了说明,而输入侧磁极83侧的薄壁部81B也为相同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75019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上述结构,相比于其他部分,阳极筒体81的薄壁部81A在阳极筒体81的中心轴方向上强度较弱。因此,在磁控管80的组装时,尤其是在将冷却片86嵌到阳极筒体81上时,阳极筒体81的中心部朝向阳极筒体的中心轴方向发生变形,损害磁控管80自身的振荡特性。
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磁控管中,通过使阳极筒体的端部内径比中心部的内径小,从而防止了阳极筒体端部的变形,但是关于形成方法,需要对另外形成的环进行钎焊、或者利用铸造加工来形成,因此存在材料费上升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阳极筒体的变形的磁控管以及微波利用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控管,其具有:阳极筒体,其形成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且在内壁面上呈放射状地配设有多个翼片;一对磁极,它们位于所述阳极筒体的所述两端的开口部处,用于在所述阳极筒体的轴向上形成静磁场;以及侧管,其位于所述一对磁极的外侧,将所述阳极筒体气密密封,其中,在所述阳极筒体的轴向上,所述磁极与所述阳极筒体的内周面相接触的部分的长度等于或大于从所述阳极筒体的端部到所述阳极筒体的形成有薄壁部的部分为止的长度。
本发明提供具有上述磁控管的微波利用设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磁控管以及微波利用设备,能够防止阳极筒体的变形。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对图1所示的磁控管1的A部分进行放大后的图。
图3是现有例中的磁控管80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对图3所示的磁控管80的B部分进行放大后的图。
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磁控管的局部剖视图、以及磁轭内的阳极筒体、环形磁铁和冷却片等。图2是对图1所示的磁控管1的A部分进行放大后的图。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具有:磁轭10、阳极筒体11、插入到阳极筒体11的上端开口部中的输出侧磁极12、插入到阳极筒体11的下端开口部中的输入侧磁极13、覆盖输出侧磁极12并与阳极筒体11的上端开口部气密结合的输出侧的侧管14、覆盖输入侧磁极13并与阳极筒体11的下端开口部气密结合的输入侧的侧管15、以位于阳极筒体11正上方且插入到输出侧的侧管14中的方式配置在磁轭10内的上表面的环形磁铁17、以位于阳极筒体11正下方且插入到输入侧的侧管15中的方式配置在磁轭10内的下表面的环形磁铁18、位于环形磁铁17与输出侧的侧管14之间的磁铁环22A、以及位于环形磁铁18与输入侧的侧管15之间的磁铁环22B。
在阳极筒体11的外周面上嵌有多个冷却片16。在阳极筒体11的内周面上呈放射状地配设有多个翼片21(在图1中,仅示出了一片翼片21)。在阳极筒体11的中心部配设有阴极构件19。在由阴极构件19和翼片21围起的空间中,形成后述的作用空间20。
在阳极筒体11的外周面的两端,形成有阳极筒体11的厚度比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11A、11B。薄壁部11A使得在磁控管1的组装时,对输出侧的侧管14的一端与阳极筒体11的上表面进行气密结合时提供的热量不容易泄漏。因此,输出侧的侧管14的一端与容易受热溶解的阳极筒体11的上表面接合。
磁轭10与一对磁极12、13以及一对环形磁铁17、18一起构成在作用空间20中产生静磁场的磁路。
关于输出侧磁极12和输入侧磁极13,通过拉伸加工等将铁等磁阻小的磁性体板材形成为漏斗状。
接着,参照图2对输出侧磁极12与输出侧的侧管14的接合部分进行说明。图2是对图1所示的磁控管1的A部分进行放大后的图。在图1所示的磁控管1的A部分中,包含输出侧磁极12与输出侧的侧管14的接触部分。
如图2所示,输出侧的侧管14的一端在阳极筒体11的轴向上,朝下进行了弯折加工。朝下进行弯折加工后的输出侧的侧管14的末端14A与阳极筒体11以及输出侧磁极12接触。输出侧的侧管14的末端14A的下表面与阳极筒体11的上表面气密结合,输出侧的侧管14的末端的内周面与输出侧磁极12的一端接触。
在阳极筒体11的外周面的一端,在沿阳极筒体11的轴向(图2中的箭头X)与阳极筒体11的上表面相距预定距离h11的位置处,形成有阳极筒体11的厚度比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11A。预定距离h11是阳极筒体11的薄壁部11A的端部侧的尺寸。
参照图2,输出侧磁极12插入阳极筒体11的一端。这里,输出侧磁极12与阳极筒体11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在阳极筒体11的轴向上的长度h12被设定得比从阳极筒体11的上表面到薄壁部11A所处的位置的预定距离h11长。输出侧磁极12与阳极筒体11的内周面相接触的面12A在阳极筒体11的轴向上,比阳极筒体11的薄壁部11A的端部侧的尺寸h11长,并与阳极筒体11的内周面接触。
与此相对,在图4所示的现有例的磁控管80中,输出侧磁极82与阳极筒体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在阳极筒体81的轴向上的长度h82被设定得比从阳极筒体81的上表面到薄壁部81A所处的位置的预定距离h81短。因此,在现有例的磁控管80中,薄壁部81A的强度成为较弱的状态。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中,输出侧磁极12与阳极筒体11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在阳极筒体11的轴向上一直到达了薄壁部11A。即,通过输出侧磁极12的一端与阳极筒体的内周面相接触的部分来加强阳极筒体11的薄壁部11A。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的组装时,即使将冷却片16嵌到阳极筒体11上,也能够防止阳极筒体11的中心部朝阳极筒体的中心轴方向发生变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中,能够防止损害磁控管1自身的振荡特性。
根据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能够加强阳极筒体11的强度弱的薄壁部11A、11B。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即使在组装时,将冷却片16嵌到阳极筒体11上,也能够防止阳极筒体11朝其中心轴方向发生变形。并且,输出侧磁极12与输入侧磁极13在中心轴上的距离变近,还能够减小磁控管在中心轴上的整体高度。
另外,在图2中,针对阳极筒体11的薄壁部11A、11B中的输出侧磁极12侧的薄壁部11A进行了说明,而输入侧磁极13侧的薄壁部11B也为相同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中,如图2所示,在设薄壁部11A在阳极筒体11的轴向上的长度为h13时,也可以将阳极筒体11的轴向上的长度h12设定得大于从阳极筒体11的上表面到薄壁部11A所处的位置的预定距离h11与薄壁部11A在阳极筒体11的轴向上的长度h13之和。
另外,也可以通过从环形磁铁17侧按压输出侧磁极12,从而朝向阳极筒体11的内部设置多个凸部。该多个凸部通过调整按压位置而与阳极筒体11的内周面接触。此外,凸部在阳极筒体11的轴向上的长度至少到达形成有薄壁部11A的部分即可,但也可以为该长度以上。
以上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事项,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的记载以及公知技术对本发明进行的变更和应用也是本发明的预定内容,并且这些变更和应用包含在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本申请基于2009年2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09-046642),并以引证的方式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磁控管以及微波利用设备能够起到如下效果:防止磁控管的阳极筒体的变形,提高冷却效率,并且抑制基本特性和高次谐波的波动产生;输出侧磁极12与输入侧磁极13在中心轴上的距离变近,能够减小磁控管在中心轴上的整体高度;以及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因此,作为微波炉等微波利用设备等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80:磁控管
10、90:磁轭
11、81:阳极筒体
11A、11B、81A、81B:薄壁部
12、82:输出侧磁极
13、83:输入侧磁极
14、84:输出侧的侧管
15、85:输入侧的侧管
16、86:冷却片
17、18、87、88:环形磁铁
19、89:阴极构件
21、91:翼片
22A、22B、92A、92B:磁铁环

Claims (2)

1.一种磁控管,其具有:
阳极筒体,其形成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且在内壁面上呈放射状地配设有多个翼片;
一对磁极,它们位于所述阳极筒体的所述两端的开口部处,用于在所述阳极筒体的轴向上形成静磁场;以及
侧管,其位于所述一对磁极的外侧,将所述阳极筒体气密密封,
该磁控管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阳极筒体的轴向上,所述磁极与所述阳极筒体的内周面相接触的部分的长度等于或大于从所述阳极筒体的端部到所述阳极筒体的形成有薄壁部的部分为止的长度。
2.一种微波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微波利用设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控管。
CN200980157579XA 2009-02-27 2009-12-24 磁控管以及微波利用设备 Pending CN1023341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6642 2009-02-27
JP2009046642 2009-02-27
PCT/JP2009/007216 WO2010097881A1 (ja) 2009-02-27 2009-12-24 マグネトロン及びマイクロ波利用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4173A true CN102334173A (zh) 2012-01-25

Family

ID=42665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7579XA Pending CN102334173A (zh) 2009-02-27 2009-12-24 磁控管以及微波利用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0097881A1 (zh)
CN (1) CN102334173A (zh)
WO (1) WO2010097881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15627A (ja) * 1986-04-09 1987-05-27 Hitachi Ltd マグネトロンの製造方法
JP2003036796A (ja) * 2001-07-19 2003-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グネトロンの組立方法及びマグネトロン用陽極構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4613Y2 (zh) * 1981-05-07 1988-07-06
JPH05275019A (ja) * 1992-03-27 1993-10-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マグネトロン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15627A (ja) * 1986-04-09 1987-05-27 Hitachi Ltd マグネトロンの製造方法
JP2003036796A (ja) * 2001-07-19 2003-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グネトロンの組立方法及びマグネトロン用陽極構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97881A1 (ja) 2010-09-02
JPWO2010097881A1 (ja) 201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1704C (zh) 磁控管
EP2037482B1 (en) Magnetron for microwave oven
JPS583338B2 (ja) マグネトロン
CN102334173A (zh) 磁控管以及微波利用设备
CN102201315B (zh) 磁控管及使用该磁控管的微波炉
JP5425577B2 (ja) 電子レンジおよび電子レンジ用マグネトロン
KR102637532B1 (ko) 마그네트론
EP2509095A1 (en) Magnetron and apparatus that uses microwaves
CN102334174B (zh) 磁控管及微波利用装置
JP4742672B2 (ja) マグネトロン
JP6010314B2 (ja) マグネトロ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レンジ
JP2014135161A (ja) マグネトロン
JP6762827B2 (ja) マグネトロ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80180A (ja) マグネトロン
JP6494353B2 (ja) マグネトロン
CN105060916B (zh) 水负载的隔离方陶瓷片的钎焊方法
CN103715041B (zh) 磁控管、微波利用设备及磁控管的制造方法
JPS5918610Y2 (ja) マグネトロン
EP2790204A1 (en) Magnetron and microwave-using equipment
WO2010073564A1 (ja) マグネトロン及びマイクロ波利用機器
JP2014063631A (ja) マグネトロン
KR101531222B1 (ko) 마그네트론
CN101640151A (zh) 磁控管的磁极结构
JP2010080181A (ja) マグネトロ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80586A (ja) チョークコイル、lc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マグネトロ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