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9357A - 一种降脂灵分散片及其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脂灵分散片及其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9357A
CN102319357A CN 201110234052 CN201110234052A CN102319357A CN 102319357 A CN102319357 A CN 102319357A CN 201110234052 CN201110234052 CN 201110234052 CN 201110234052 A CN201110234052 A CN 201110234052A CN 102319357 A CN102319357 A CN 102319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actum
ethanol
preparation technology
concentrated
jiangzh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23405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9357B (zh
Inventor
刘忠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EIK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ECOME MEDICINE L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ECOME MEDICINE L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ECOME MEDICINE L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340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193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19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9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9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93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脂灵分散片及其制备工艺,所述的降脂灵分散片按重量份计,具有如下配比:制何首乌177-266份、枸杞子177-266份、黄精236-355份、山楂118-178份、决明子35-53份、羧甲淀粉钠88-132份、二氧化硅144-216份、硬脂酸镁1.6-2.4份。本发明要求保护的降脂灵分散片服用方便、安全、可靠、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是高血脂症患者首选良药,且长期服用疗效更佳,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本发明还具有制取工艺简单,成本低,老少皆宜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降脂灵分散片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及中药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脂灵分散片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高脂血症是脂质代谢异常的惯称,主要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和/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食物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摄取的高蛋白、高胆固醇及高糖份食物越来越多,从而导致高脂血症群体急剧增加。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患者一旦出现高脂血症状后,往往会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大部分高血脂患者虽然本身自觉症状并不明显,但其心脑血管可悄悄地逐渐硬化,最终会导致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目前治疗高血脂最广泛使用的西药是他汀类和贝特类降脂药物。它们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内某种酶的生成和作用达到降脂的目的,故长期应用可以出现转氨酶增高的现象;在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中,约有2%的患者可出现轻度肝源性转氨酶升高,对肝脏有一定损害。还有通过影响胆固醇和胆汁酸经胆汁和粪便排泄而调节血脂的药物,这类药物通常会使胆汁中胆固醇呈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易于形成胆结石。
近年来,中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市场上主要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品种主要有脂必妥、绞股蓝总苷、亚油酸等,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且多数服用量较大、起效较慢、或疗效欠佳。
降脂灵颗粒是一种经典中成药,主要有补肝益肾、养血、明目、降脂等作用,用于主治肝肾阴虚、头晕、目昏、须发早白、高血脂等症。但是传统的降脂灵颗粒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不高,疗效缓慢。
中国申请CN200910252706.6公开了一种降脂灵滴丸,该降脂灵滴丸以下述量量份配比的原料药:5-5.1份何首乌、5-5.1份枸杞子、6.5-7份黄精、3-3.5份山楂、1份决明子,按照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得:(1)、提取黄精和枸杞子:取所述配比的黄精和枸杞子,加水8-12倍重量,煎煮提取2-3次,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成干浸膏,制得黄精和枸杞子提取物I;(2)、提取何首乌、山楂和决明子:取所述配比的何首乌、山楂和决明子,用60-70%乙醇回流提取2-3次,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并干燥成干浸膏,制得何首乌、山楂和决明子提取物II;(3)、制备药液:按照(提取物I+提取物II)∶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重量比为1∶(1.5~2)∶(0.5~1),将所述配比的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混合在一起,缓慢加热至熔融状态,缓慢加入提取物I和提取物II,混合均匀,制得药液,80±2℃保温,备用;(4)、滴制滴丸:在80±2℃条件下,将(2)步制得的药液滴制成滴丸,即可。
中国申请CN03118649.1公开了一种降脂灵胶囊的制备工艺,该降脂灵胶囊的配方组成为:制何首乌150-300g枸杞子150-300g黄精200-400g山楂100-200g决明子30-60g辅料适量,共制成1000颗。其最佳配方是:制何首乌222g枸杞子222g黄精296g山楂148g决明子44g辅料适量,共制成1000颗。所述降脂灵胶囊制备工艺具体为:将五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取黄精、枸杞子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35(80℃)的稠膏,备用;其余制何首乌等三味药粉碎成粗粉,用30%-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1.10-1.35(80℃)的稠膏;上述稠膏合并,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干燥,装胶囊,质检,包装,即得。
中国申请CN01100316.2公开了一种纳米降脂灵制剂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下述重量配比的纳米原料制成的药剂:制何首乌180-250份、枸杞子180-250份、黄精200-300份、山楂100-180份、决明子20-60份;并采用下述方法制成:选择配方用中药材炮制加工成中药饮片;置于提取罐中,加溶剂并导入微波萃取,使其以20--30亿次/秒速度作极性变化运动,其微波萃取的温度为30--60℃,时间1--10小时;将上述萃取液进行减压浓缩,温度为30--60℃,时间为3--72小时,同时另收取中药中挥发性物质;将减压浓缩液与可挥发性物质合并置于喷雾干燥塔,用超音射流技术,在30--60℃温度,0至0.05MPa压力下,以超音速速度瞬时射流干燥,其中超音速射流速度为330米-990米/秒,即制成纳米中药饮片。
中国申请CN92106184.6公开了益寿降脂灵的制取工艺,该工艺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先将首乌(制)、枸杞子、黄精、山楂、决明子五味中药材筛选炮制;
(2)、将黄精、枸杞子放置在容器内,加7-10倍量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滤液,蒸发浓缩至稠膏状;
(3)、将首乌、山楂、决明子放入提取器内,加入45-70%乙醇液8倍量,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
(4)、将水提、乙醇提的稠膏合并,加入适量的淀粉混匀后制粒、过筛,再加入0.5%的硬质酸镁,混匀后压片,包糖衣即为成品;
此外,上述工艺未根据原材料的成分科学设计提取路线,导致提取效率不佳,尤其是何首乌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的提取率低,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影响了制剂的疗效。不值得推崇,因此寻找一种更科学合理的降脂灵分散片制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特特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脂灵分散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是在降脂灵片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对比、归纳、筛选、总结获得的一种新的降脂灵分散片,其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特殊工艺制备而成。该降脂灵分散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高,制剂的疗效显著。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降脂灵分散片,所述的降脂灵分散片按重量份计,具有如下配比:
制何首乌177-266份、枸杞子177-266份、黄精236-355份、山楂118-178份、决明子35-53份、羧甲淀粉钠88-132份、二氧化硅144-216份、硬脂酸镁1.6-2.4份;
所述的降脂灵分散片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取处方量的黄精、枸杞子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入8-12倍量的水,提取0.5-2.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浸膏I,备用;
(2)将处方量的山楂、决明子预处理后加入4-6倍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液浸泡20-40分钟,在搅拌下以微波输出功率为600-650w下辐照8-12分钟进行提取,过滤,滤液浓缩至浸膏II;
(3)将处方量的制何首乌置于6-8倍量75-85%乙醇溶液中,以600-800w的功率超声处理10-20分钟后加热回流提取40-6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浸膏,烘干,粉碎成细粉,备用;
(4)取聚维酮K30 5.6-8.4份,加入60%乙醇制备成5%聚维酮K3060%乙醇溶液的粘合剂;
(5)将浸膏I、II合并,减压干燥,粉碎;向其中加羧甲淀粉钠、二氧化硅及5/11-9/11的粘合剂混合,制初级颗粒;向初级颗粒中加入步骤(3)所得细粉及剩下的粘合剂,混匀,进一步制粒,干燥,整粒,得中级颗粒;
(6)向中级颗粒中加入处方量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
所述的降脂灵分散片按重量份计,具有如下配比:
制何首乌222份、枸杞子222份、黄精296份、山楂148份、决明子44份、羧甲淀粉钠110份、二氧化硅180份、硬脂酸镁2份。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降脂灵分散片的制备工艺,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取处方量的黄精、枸杞子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入8-12倍量的水,提取0.5-2.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浸膏I,备用;
(2)将处方量的山楂、决明子预处理后加入4-6倍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液浸泡20-40分钟,在搅拌下以微波输出功率为600-650w下辐照8-12分钟进行提取,过滤,滤液浓缩至浸膏II;
(3)将处方量的制何首乌置于6-8倍量75-85%乙醇溶液中,以600-800w的功率超声处理10-20分钟后加热回流提取40-6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浸膏,烘干,粉碎成细粉,备用;
(4)取聚维酮K30 5.6-8.4份,加入60%乙醇制备成5%聚维酮K3060%乙醇溶液的粘合剂;
(5)将浸膏I、II合并,减压干燥,粉碎;向其中加羧甲淀粉钠、二氧化硅及5/11-9/11的粘合剂混合,制初级颗粒;向初级颗粒中加入步骤(3)所得细粉及剩下的粘合剂,混匀,进一步制粒,干燥,整粒,得中级颗粒;
(6)向中级颗粒中加入处方量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
步骤(1)为:取黄精、枸杞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水,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70~80℃下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I,备用。
步骤(2)中乙醇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8∶1-16∶1。
步骤(2)为:将山楂、决明子预处理后加入5倍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液浸泡30分钟,在搅拌下以微波输出功率为625w下辐照10分钟进行提取,过滤,滤液浓缩至浸膏II,其中乙醇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1。
步骤(3)为:将何首乌置于7倍量80%乙醇溶液中,以700w的功率超声处理15分钟后加热回流提取45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在温度为70~80℃,真空度为0.08~0.1Mpa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烘干,粉碎成细粉,备用。
其中具体为:将所得浸膏在70℃下烘干,粉碎为100目的细粉。
步骤(5)为:将浸膏I、II合并,在温度为60~70℃,真空度为0.08~0.1Mpa下减压干燥,粉碎;向其中加羧甲淀粉钠、二氧化硅及7/11的粘合剂混合,制初级颗粒;向初级颗粒中加入步骤(3)所得细粉及剩下的粘合剂,混匀,进一步制粒,干燥,整粒,得中级颗粒。
所述的步骤(2)中预处理为:将山楂、决明子粉碎,过50目筛。
以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发明所述的降脂灵分散片为制何首乌、枸杞子、黄精、山楂、决明子等中药经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取有效成份精制而成。各原料药的性质如下:
制何首乌,为不规则皱缩状的块片,厚约1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棕褐色或黑色。气微,味微甘而苦涩。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皱后,晒干,除去果梗。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干燥。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本发明是由上述五味中药材经有效成份提取后而制成。首乌性味微温而苦,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久服可轻身延年;黄精为主药,甘平滋补,间肺补中,与枸杞子合用补虚益精,治疗体弱或病后虚损有奇效;枸杞子性味甘平,滋补肝肾,生精益气,特别用于治疗虚劳精亏;山楂性微温,味酸而甘,消瘀散滞,醒脾除积,化痰;决明子性味甘,苦咸而微寒,清肝补肾而益精。
本发明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制备工艺,为了使制备工艺科学合理,发明人做了如下研究:
水提工艺筛选
(1)吸水率考察
按处方称取药材518g,加入20倍量水,浸泡至透心,滤出未被吸收的药液,测定体积,求得平均吸水率为165%(n=2)。
(2)提取加水量条件筛选
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3项为影响水提的主要因素,由于原标准中对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已有相关考察,故本实验小组对加水量做单因素考察。文献报道枸杞子含有生物碱类、氨基酸等成分,黄精含有黄精皂类、多糖类、氨基酸类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各味药成分繁杂,通过含量测定优选工艺较为困难,因原制剂,在生产应用多年,根据生产经验,加水量对提取的影响相对煎煮时间、煎煮次数而言较小,同时考虑生产实际情况,仅用浸膏收得率作为条件筛选的评价指标。
浸膏收得率:a、作为选择剂型的参考指标,若其太高,成型困难;b、影响除杂方法的选择、干燥程度及成品的稳定性;c、是片剂日服量及单服剂量及包装规格确定的依据。
加水量的筛选:取枸杞子222g、黄精296g分别加水12、10、8倍量,煎煮二次,分别煎煮时间2、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稠膏,低温减压干燥,取出,粉碎,称重,除以药材加入量,即为浸膏收得率(%)。以上试验平行操作2份。筛选结果见表1。
表1加水量筛选结果
Figure BDA0000083544500000061
由上可见:加水量在本试验中对浸膏收得率的影响不大,参考吸水率及浸膏收得率等实际情况,将加水量确定为最佳第一次10倍、其它各为8倍量。但加水量在8-12倍均能实现本发明。
(3)加水量验证试验
根据上述提取工艺优选结果,连续投料三批,筛选结果如下。
表2加水量验证结果
Figure BDA0000083544500000062
由上可见:本验证试验较平行,工艺较合理,生产中予以采用。
由上表可见:工艺所得收膏率基本平行,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0倍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在此基础上,发明人确定水煎煮的工艺为:取处方量的黄精、枸杞子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入8-12倍量的水,提取0.5-2.5小时,上述提取方法均能实现本发明。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子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决明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降脂瘦身的功能。决明子和小决明的种子中均含有蒽醌类,萘骈、吡咯酮、脂肪酸、氨基酸和无机元素。蒽醌类成分有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决明素、决明子素、大黄酸、大黄素蒽酮,多种蒽醌葡萄糖苷,决明子苷,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等脂肪油。生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主要以结合型存在,结合型蒽醌是泻热通便的主要成分。决明子药理试验显示:其水浸液、醇水浸出液和乙醇浸出液对麻醉的狗、猫、兔有降低血压及利尿作用。决明子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蒽醌糖苷是其降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临床上常以其水煎浸膏或原生药细粉入药。决明子含有较多游离蒽醌成分,如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等,易溶于醇,水溶性较差,因此故选择醇提取。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Shandong Medical College,2010年02期“正交试验法优选决明子的提取工艺”一文公开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决明子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用10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其中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是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其余因素影响不显著。通过正交法对决明子的提取条件进行优选,按最佳工艺进行验证试验,大黄酚提取率高、稳定性好,适合于大生产。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年04期“决明子提取工艺的研究”一文公开的研究结果表明:选择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决明子,以大黄酚提取率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的浓度、用醇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正交试验结果可知,决明子醇提的最佳条件是用60%乙醇提取2次,第1次用8倍量的乙醇提取2.5h,第2次用7倍量的乙醇提取2h,决明子的有效成分大黄酚提取率最高。方法学考察说明测定大黄酚含量的方法稳定,可行。由于其是用醇提方法提取决明子中的有效成分,决明子中其它很多易溶于水的成分亦为有效成分,没有被提取出来,因此决明子中的水溶性成分的提取还须进一步进行考察,使决明子中的有效成分被提取完全,提高其制剂的疗效。
食品工业科技,2005年08期“超声波强化提取决明子活性成分”公开了对超声波提取决明子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料液比、乙醇浓度、浸泡时间和超声波提取时间等对蒽醌类成分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0.005g/mL,用体积分数80%的乙醇溶液浸泡决明子3h,在400W的超声功率下提取80min后,总蒽醌和游离蒽醌的提取率可达质量百分数0.596%和0.181%;其提取率明显比加热回流法和水煎煮法要高。
上述文献给出了多种理想的决明子提取条件,但发明人在实际研究中发现,上述制备方法在对决明子进行单独提取时,能获得较理想的提取效果。而习用的降脂灵分散片的制备过程中,考虑三者主有效成分的性质,均采用将三者混合后以50-80%乙醇多次回流提取。如经典工艺为:加入8倍量、6倍量的5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小时。由于降脂灵制剂中有效成分为绝大部分的醇溶性物质和部分水溶性物质,因此这种传统工艺能够有效地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等成分提取出来。而发明人对传统工艺制备所得的降脂灵分散片等制剂进行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当决明子与制何首乌、山楂一起混合提取时,决明子的提取效果无法达到如上所述单独醇提后的提取率(以大黄素为指标)。此外,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提取率也较制何首乌单独提取时明显下降。可能是三者混合提取过程中,各种有效成分之间存在某种影响,发生了某些化学反应,导致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进一步转成无效物质。因此,发明人针对现有提取方法存在的上述问题,对降脂灵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做了针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相同的制备工艺,单独提取制何首乌与将制何首乌、决明子、山楂混合提取,二苯乙烯苷的提取率提高38%以上。充分验证了三者混合提取过程中,各主药的有效成分存在相互影响,尤其是二苯乙烯苷,而具体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有鉴于此,发明人将制何首乌单独进行提取,并在传统制何首乌的提取工艺基础上再次深入研究以获得更好的提取方法。
《中草药》第37卷第10期2006年10月,“何首乌的提取工艺研究”一文对何首乌的提取做了深入研究,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提取工艺对何首乌浸膏中二苯乙烯苷和总糖的影响,从而优选制备何首乌浸膏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蒸制何首乌为原料,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总糖的提取量为指标,采用旋转响应表面实验设计对何首乌浸膏制备过程中的水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为何首乌饮片与水比例1∶10.5,每次加热提取1.5h,提取3次,此条件下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提取量达2.70%,总糖提取量达6.23%。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何首乌的提取。
辽宁化工,2011年01期“德庆首乌二苯乙烯苷提取的研究”一文中同样基于二苯乙烯苷的提取率优化了何首乌的提取工艺,其中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优化,以二苯乙烯苷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15min,提取3次。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以醇提或水提的方式对中药进行提取时,必须充分考虑溶剂的用量和提取时间。如果提取液浓度太低,长时间的加热浓缩会导致二苯乙烯苷破坏。上述制备工艺虽较传统工艺有一定的改进,但依然无法大幅度提高二苯乙烯苷的提取率。而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将制何首乌进行醇提前先对其进行超声处理不但能够大大缩短其回流提取的时间,还能显著提高二苯乙烯苷的提取率,降低杂质含量。这是由于超声波在提取溶媒中产生的空化效应和机械作用一方面可有效地破碎药材的细胞壁,使有效成分呈游离状态并溶入提取溶媒中,另一方面可加速提取溶媒的分子运动,使得提取溶媒和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快速接触,相互溶合、混合。超声预处理的时间不宜过程,否则会影响二苯乙烯苷的稳定性。结合多种考虑。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为:将处方量的制何首乌置于6-8倍量75-85%乙醇溶液中,以600-800w的功率超声处理10-20分钟后加热回流提取40-6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浸膏,烘干,粉碎成细粉,备用;采用上述提取方法,制何首乌的有效成分提取率和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此外,该条件下,制何首乌中的杂质(无效成分)含量意外的得到了降低,从而整体提高了降脂灵分散片的疗效。
此外,为了提供一种更科学合理的提取方案,发明人对决明子和山楂的提取也做了大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将处方量的山楂、决明子预处理后加入4-6倍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液浸泡20-40分钟,在搅拌下以微波输出功率为600-650w下辐照8-12分钟进行提取,既能获得理想的提取率,还能降低杂质的含量。采用微波提取取代现有技术中的乙醇回流提取无论是在提取的时间还是在提取效率方面,都具有显著性的进步。其中,乙醇/乙酸乙酯混合液的用量为处方药量的4-6倍,是指乙醇/乙酸乙酯混合液的体积与固体的重量比为4-6倍。此外,本发明涉及到的任一处固体与液体的用量比,均以固体的重量及液体的体积以g/ml记。
由于微波对物质的加热是从物质分子中进行的,又称为“内加热”,在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中,微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在药材颗粒内外同时均匀,迅速地加热。同时,中药材细胞吸收微波能后,细胞内部温度迅速上升,其细胞内部液态水汽化产生压力将细胞膜和细胞壁冲击,形成微小孔洞,使细胞外溶剂更容易进入细胞内,加速溶解并迅速释放出有效成分,而细胞的完整性依然保持。此外由于微波提取在提取中溶液不沸腾,节省能量,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提取效率。且采用微波提取能够很好的兼顾四味药材的提取率,是本发明制备工艺的最佳提取方式。
本发明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何一种能实现本发明的微波提取设备。
提取过程中,先将山楂、决明子加入4-6倍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液浸泡20-40分钟。使药材得到一定程度的润湿有助于微波提取。此外,发明人选择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液作为提取介质较乙醇具有更好的提取效果。本发明采用微波提取的方式,微波提取具有加热均匀,速度快,热效高等优点,微波加热提取与乙醇回流提取相比,其特征在于其热量产生于被加热物质的内部,并且微波提取消除了加热过程中由于空气,容器壁的热传导和辐射等造成的热量损失和受热不均匀等。因此,微波提取可加强溶剂的萃取效率,与乙醇回流法相比,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率高,更有效地保存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的特点。上述提取步骤的具体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
由于分散片对片剂分散、崩解时间有特殊要求,相比普通片剂,分散片有溶解速度快,溶解度相对大并可放入水中分散后口服等诸多优点。分散片的处方主要成分为药物与至少一种崩解剂和遇水形成高粘度的溶胀辅料配伍而成。控制其质量的关键因素:一是选用适宜的辅料,二是控制药物和辅料的粒度。因此,为了进一步避免制何首乌的提取物与山楂、决明子的提取物混合导致部分有效物质失效,发明人在制剂过程中对提取物的处理也进行了相应处理。具体为:将含有黄精、枸杞有效成分的浸膏I及含决明子、山楂有效成分的浸膏II合并,减压干燥,粉碎;向其中加羧甲淀粉钠、二氧化硅及5/11-9/11的粘合剂混合,制初级颗粒;向初级颗粒中加入制何首乌提取物的细粉及剩下的粘合剂,混匀,进一步制粒,干燥,整粒,得中级颗粒;向中级颗粒中加入处方量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
本发明选择5%聚维酮K3060%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能够实现最佳的粘合效果,尤其适用于多步制粒的制备过程。此外,通过上述制备工艺制得的片剂,较现有技术中采用将所有提取物与粘合剂直接混合一步制粒制备的片剂,具有更好的溶出度。向浸膏I、II及羧甲淀粉钠、二氧化硅中加入5/11-9/11的粘合剂后,先形成初级颗粒。然后将剩余的粘合剂及制何首乌提取物细粉再次制粒,形成多层结构的颗粒。可能是采用多步制粒时,形成的多层结构不但避免了各有效成分的相互影响,还能给有效成分的溶出提供了更好的溶出通道。本发明通过控制粘合剂的用量控制颗粒的组成,达到提高溶出度的目的。本发明优选将粘合剂分别以7/11、4/11的量进行两步制粒,但上述比值只是一个最佳比例,在本发明提出的范围内,都可以实现有效成分含量的稳定性及溶出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是在降脂灵片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对比、归纳、筛选、总结获得的一种新的降脂灵分散片制备工艺。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后,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制备工艺科学合理,充分考虑了各种原材料的药性及组成,通过优化原材料的提取工艺,保留了药材的绝大部分活性成分,提高了药物的提取效率并有效的去除了药材中的杂质,提高了药物的药效及稳定性。
本发明所述的降脂灵分散片主药含量高,经临床验证,对内源性、外源性高脂血症均有较好疗效,使血清TC、TG水平降低,对高血脂引起的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肥胖症等疗效优于同类药物,尤其对内源性高血脂症有较好疗效。填补了中药治疗高血脂症的空白。此外,本发明要求保护的降脂灵分散片服用方便、安全、可靠、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是高血脂症患者首选良药,且长期服用疗效更佳,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本发明还具有制取工艺简单,成本低,老少皆宜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如下配比的原材料:
制何首乌222g、枸杞子222g、黄精296g、山楂148g、决明子44g、羧甲淀粉钠110g、二氧化硅180g、硬脂酸镁2g。
制备工艺如下:
(1)取黄精、枸杞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水,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75℃下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I,备用;
(2)将山楂、决明子粉碎,过50目筛,加入5倍量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液(乙醇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1)浸泡30分钟,在搅拌下以微波输出功率为625w下辐照10分钟进行提取,过滤,滤液浓缩至浸膏II;
(3)将何首乌置于7倍量80%乙醇溶液中,以700w的功率超声处理15分钟后加热回流提取45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在温度为75℃,真空度为0.09Mpa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将所得浸膏在70℃下烘干,粉碎为100目的细粉,备用;
(4)取聚维酮K30 7g,加入60%乙醇制备成5%聚维酮K3060%乙醇溶液的粘合剂;
(5)将浸膏I、II合并,在温度为65℃,真空度为0.09Mpa下减压干燥,粉碎;向其中加羧甲淀粉钠、二氧化硅及7/11的粘合剂混合,制初级颗粒;向初级颗粒中加入步骤(3)所得细粉及剩下的粘合剂,混匀,进一步制粒,干燥,整粒,得中级颗粒;
(6)向中级颗粒中加入处方量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
实施例2
称取如下配比的原材料:
制何首乌177g、枸杞子177g、黄精236g、山楂118g、决明子35g、羧甲淀粉钠88g、二氧化硅144g、硬脂酸镁1.6g;
制备工艺如下:
(1)取黄精、枸杞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水,提取2.5小时,第二次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75℃下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I,备用;
(2)将山楂、决明子粉碎,过50目筛,加入5倍量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液(乙醇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8∶1)浸泡20分钟,在搅拌下以微波输出功率为600w下辐照8分钟进行提取,过滤,滤液浓缩至浸膏II;
(3)将何首乌置于7倍量80%乙醇溶液中,以600w的功率超声处理10分钟后加热回流提取4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在温度为70℃,真空度为0.08Mpa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将所得浸膏在70℃下烘干,粉碎为100目的细粉,备用;
(4)取聚维酮K30 5.6g,加入60%乙醇制备成5%聚维酮K30 60%乙醇溶液的粘合剂;
(5)将浸膏I、II合并,在温度为65℃,真空度为0.09Mpa下减压干燥,粉碎;向其中加羧甲淀粉钠、二氧化硅及5/11的粘合剂混合,制初级颗粒;向初级颗粒中加入步骤(3)所得细粉及剩下的粘合剂,混匀,进一步制粒,干燥,整粒,得中级颗粒;
(6)向中级颗粒中加入处方量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
实施例3
称取如下配比的原材料:
制何首乌266g、枸杞子266g、黄精355g、山楂178g、决明子53g、羧甲淀粉钠132g、二氧化硅216g、硬脂酸镁2.4g;
制备工艺如下:
(1)取黄精、枸杞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水,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入12倍量的水,提取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下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I,备用;
(2)将山楂、决明子粉碎,过50目筛,加入6倍量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液(乙醇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6∶1)浸泡40分钟,在搅拌下以微波输出功率为650w下辐照12分钟进行提取,过滤,滤液浓缩至浸膏II;
(3)将何首乌置于8倍量85%乙醇溶液中,以800w的功率超声处理20分钟后加热回流提取6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在温度为70℃,真空度为0.1Mpa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将所得浸膏在70℃下烘干,粉碎为100目的细粉,备用;
(4)取聚维酮K30 8.4g,加入60%乙醇制备成5%聚维酮K30 60%乙醇溶液的粘合剂;
(5)将浸膏I、II合并,在温度为70℃,真空度为0.1Mpa下减压干燥,粉碎;向其中加羧甲淀粉钠、二氧化硅及9/11的粘合剂混合,制初级颗粒;向初级颗粒中加入步骤(3)所得细粉及剩下的粘合剂,混匀,进一步制粒,干燥,整粒,得中级颗粒;
(6)向中级颗粒中加入处方量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
实施例4
称取如下配比的原材料:
制何首乌200g、枸杞子200g、黄精266g、山楂133g、决明子40g、羧甲淀粉钠99g、二氧化硅162g、硬脂酸镁1.8g;
制备工艺如下:
(1)取黄精、枸杞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9倍量的水,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75℃下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I,备用;
(2)将山楂、决明子粉碎,过50目筛,加入6倍量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液(乙醇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4∶1)浸泡35分钟,在搅拌下以微波输出功率为640w下辐照9分钟进行提取,过滤,滤液浓缩至浸膏II;
(3)将何首乌置于6倍量85%乙醇溶液中,以680w的功率超声处理12分钟后加热回流提取45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在温度为75℃,真空度为0.08Mpa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将所得浸膏在70℃下烘干,粉碎为100目的细粉,备用;
(4)取聚维酮K30 6.3g,加入60%乙醇制备成5%聚维酮K30 60%乙醇溶液的粘合剂;
(5)将浸膏I、II合并,在温度为65℃,真空度为0.09Mpa下减压干燥,粉碎;向其中加羧甲淀粉钠、二氧化硅及6/11的粘合剂混合,制初级颗粒;向初级颗粒中加入步骤(3)所得细粉及剩下的粘合剂,混匀,进一步制粒,干燥,整粒,得中级颗粒;
(6)向中级颗粒中加入处方量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
实施例5
称取如下配比的原材料:
制何首乌244g、枸杞子244g、黄精325g、山楂163g、决明子48g、羧甲淀粉钠121g、二氧化硅198g、硬脂酸镁2.2g;
制备工艺如下:
(1)取黄精、枸杞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水,提取2.5小时,第二次加入9倍量的水,提取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75℃下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I,备用;
(2)将山楂、决明子粉碎,过50目筛,加入6倍量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液(乙醇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5∶1)浸泡35分钟,在搅拌下以微波输出功率为640w下辐照11分钟进行提取,过滤,滤液浓缩至浸膏II;
(3)将何首乌置于7倍量80%乙醇溶液中,以750w的功率超声处理18分钟后加热回流提取5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在温度为75℃,真空度为0.09Mpa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将所得浸膏在70℃下烘干,粉碎为100目的细粉,备用;
(4)取聚维酮K30 7.7g,加入60%乙醇制备成5%聚维酮K30 60%乙醇溶液的粘合剂;
(5)将浸膏I、II合并,在温度为65℃,真空度为0.09Mpa下减压干燥,粉碎;向其中加羧甲淀粉钠、二氧化硅及8/11的粘合剂混合,制初级颗粒;向初级颗粒中加入步骤(3)所得细粉及剩下的粘合剂,混匀,进一步制粒,干燥,整粒,得中级颗粒;
(6)向中级颗粒中加入处方量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
对比实施例1
称取如下配比的原材料:
制何首乌244g、枸杞子244g、黄精325g、山楂163g、决明子48g、羧甲淀粉钠121g、二氧化硅198g、硬脂酸镁2.2g;
制备工艺如下:
取黄精、枸杞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水,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清膏,备用;制何首乌、决明子、山楂分别加入8倍量、6倍量的5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清膏;与上述清膏合并减压干燥,粉碎。加羧甲淀粉钠、二氧化硅,混匀,5%聚维酮K30 60%乙醇溶液制粒,干燥,整粒,加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所保护的降脂灵分散片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其疗效,发明人对本发明作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具体见药效学试验。
试验例1溶出度实验
本试验考察了同剂量不同片剂的溶出度。
实验组1:本发明实施例1;
实验组2:本发明实施例2;
对照组1:降脂灵片(国药准字Z61020031);
对照组2:本发明对比实施例1;
实验方法:
溶出介质及体积的选择:因二苯乙烯苷量有限,为保证检出量在限度范围内,选择《中国药典》2005年版溶出度第三法即小杯法(溶液体积为100ml,桨板法,转速为100r/min),介质为水。
溶出度测定方法:取各组片剂6片,以脱气的水100ml为溶出介质,温度控制在37℃±05℃,转速100r/min,供试品进入释放池瞬间开始记时,分别在5、10、20、30、40、50min时取样2ml(同时补充等体积相同温度的溶出介质),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二苯乙烯苷,计算相对累积溶出率。
实验结果见表3:
表3溶出度实验结果
 %   5(min)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实验组1   68.5  76.6  98.1  100.0  100.0  100.0
 实验组2   64.8  74.9  96.4  99.5  100.0  100.0
 对照组1   10.5  27.6  52.7  63.8  82.6  91.3
 对照组2   23.3  58.4  79.2  85.6  89.8  93.5
上述结果表明,实验组1相比实验组2,溶出效果略优。虽然对照组2采用与实验组1相同的处方,但由于制备工艺不同,溶出度差别显著。而实验组1、2的溶出效果均显著由于对照组1的降脂灵片。对其它实施例进行同样的实验,均得出相同的结论。
试验例2稳定性实验
实验组1:本发明实施例1;
实验组2:本发明实施例2;
对照组1:降脂灵片(国药准字Z61020031);
实验组2:本发明对比实施例1;
试验方法:
加速实验方法: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实验的第1、2、3、6个月各取样一次,分别测定二苯乙烯苷含量;与0月结果对比,结果见表4;
长期试验方法: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放置18个月,在实验的第3、6、9、12、18个月各取样一次,分别测定二苯乙烯苷含量;与0月结果对比,结果见表5。
表4、加速试验
 实验结   0个月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6个月
 实验组1   99.96%   99.93%   99.91%   99.90%   99.86%
 实验组2   99.93%   99.90%   99.88%   99.85%   99.79%
 对照组1   99.88%   95.76%   93.80%   91.70%   88.68%
 对照组2   99.86%   97.82%   96.08%   94.70%   93.16%
表5、长期试验
  实验结果   0个月   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实验组1   99.96%   99.93%   99.90%   99.89%   99.86%   99.84%
  实验组2   99.94%   99.89%   99.86%   99.81%   99.79%   99.78%
  对照组1   99.90%   93.06%   89.42%   82.09%   72.76%   64.74%
  对照组2   99.89%   95.82%   94.09%   90.76%   85.73%   79.02%
结果表明:在稳定性实验中,实验组1、2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稳定。虽然对照组2采用与实验组1相同的处方,但由于制备工艺不同,稳定性差别显著。说明按照本发明处方及制备工艺所得的降脂灵分散片较现有技术而言具有更理想的稳定性。其中,实验组1较实验组2略佳。对其它实施例进行同样的实验,均得出相同的结论。
试验例3药效学实验
1.1一般资料  共观察240例。平均分成如下4组:
实验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37岁,平均50.6+14.3岁;病程最长者21年,最短者2个月,平均4.92+3.81年;治疗前病证主症积分14.6+3.72。
对照组1:男30例,女30例,年龄最大者66岁,最小者38岁,平均50.3±15.1岁;病程最长者19年,最短者2月,平均4.90+3.83年;治疗前病证主症积分14.6±4.61。
对照组2:男28例,女32例,年龄最大者64岁,最小者37岁,平均50.6±15.0岁;病程最长者18年,最短者3月,平均4.92+3.79年;治疗前病证主症积分14.5±4.59。
对照组3:男29例,女31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39岁,平均50.4±15.5岁;病程最长者19年,最短者2月,平均4.90+3.81年;治疗前病证主症积分14.6±4.63。
各组病例性别、年龄及病程、主症积分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各组间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诊断与辨证标准
(1)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西医诊断标准》: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周内2次血脂检测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确诊。A、血清胆固醇(TC)≥6.0mmol/L;B、甘油三酯(TG)≥1.54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男性≤1.04mmol/L,女性≤1.17mmol/L,作为诊断参考条件。
(2)肝肾阴虚辨证标准:依据《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肝肾阴虚证》:主症:头晕目昏,耳鸣,口干、腰酸、健忘、少寐、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1.3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和肝肾阴虚证辨证标准者,可纳入观察病例。
1.4排除标准  (1)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2)半年内曾患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后患者;(3)因肾病综合症、甲状腺机能减退、痛风、急性或慢性肝胆疾病、糖尿病等所致的高脂血症;(4)由药物(吩噻嗪类、β-阻滞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及某些避孕药等)引起的高脂血症及纯合子型高胆固醇症患者;(5)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素治疗药和其他影响血脂代谢药物的患者,以及近2周曾采用其他降脂措施的患者;(6)合并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7)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和安全性判断者。
1.5观察方法  观察时注意控制干扰因素,保证受试对象单纯服用试验用药以及能主动配合观测记录。
2治疗方法
实验组服本发明实施例1所公开的降脂灵分散片,口服,1次5片,1日3次。30天为1疗程。
对照组1服降脂灵颗粒(国药准字Z10930030)口服,1次1袋(3g),1日3次。30天为1疗程。
对照组2降脂灵片(国药准字Z61020031)口服,1次5片,1日3次。30天为1疗程。
对照组3服用本发明对比实施例1所述的降脂灵分散片,口服,1次5片,1日3次。30天为1疗程。
各组受试期间保持用药前的生活与饮食习惯。但观察过程中均不得服用或采用针对高脂血症和肝肾阴虚证的中、西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3疗效
3.1观测指标  (1)相关症状和体征:主要观察头晕目昏、耳鸣、口干、腰酸、健忘、少寐、手足心热及舌、脉象。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症状轻重分级表》,分级计分。(2)检测指标:体重、血清脂质,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3)安全性观测指标:A:不良反应;B、检测指标(部分病例做):血常规、小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ALT)、肾功能(BUN、Cr)。
3.2疗效标准
3.2.1高脂血症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
(1)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
(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1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mmol/L,TC-HDL-C/HDL-C下降≥20%;
(3)有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1项者:TC下降≥10%但<20%,TG下降≥20%但<40%,HDL-C上升≥0.104mmol/L但<0.26mmol/L,TC-HDL-C/HDL-C下降≥10%但<20%;
(4)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和血脂检测无明显改善者。
3.2.2肝肾阴虚证疗效标准  (1)临床控制:治疗后主症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1%;(2)显效:治疗后主症积分较前减少70%~90.9%;(3)有效:治疗后主症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6%~69.9%;(4)无效:治疗后主症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6%。
3.3治疗结果见表6、7。
表6各组治疗高脂血症疗效
  组别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显效率(%)   总有效率(%)
  实验组1   31   18   10   1   49(81.6)   59(98.3)
  对照组1   30   19   9   2   49(81.6)   58(96.7)
  对照组2   15   18   9   18   33(55.0)   42(70.0)
  对照组3   19   22   11   8   41(68.3)   52(86.7)
表7各组治疗高脂血症肝肾阴虚总疗效
  组别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显效率(%)   总有效率(%)
  实验组1   29   24   5   2   53(88.3)   58(96.7)
  对照组1   30   22   6   2   52(86.7)   58(96.7)
  对照组2   17   18   10   15   35(48.3)   45(75.0)
  对照组3   21   19   14   6   40(66.7)   54(90.0)
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降脂灵分散片在高脂血症及高脂血症肝肾阴虚的治疗上具有显著疗效,显效率可分别高达81.6%、88.3%,总有效率更是高达98.3%和96.7%,显著高于降脂灵颗粒及降脂灵片,从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降脂灵分散片安全、可靠、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是高血脂症患者首选良药。对其它实施例进行同样的实验,均得出相同的结论。

Claims (10)

1.一种降脂灵分散片,所述的降脂灵分散片按重量份计,具有如下配比:
制何首乌177-266份、枸杞子177-266份、黄精236-355份、山楂118-178份、决明子35-53份、羧甲淀粉钠88-132份、二氧化硅144-216份、硬脂酸镁1.6-2.4份;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脂灵分散片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取处方量的黄精、枸杞子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入8-12倍量的水,提取0.5-2.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浸膏I,备用;
(2)将处方量的山楂、决明子预处理后加入4-6倍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液浸泡20-40分钟,在搅拌下以微波输出功率为600-650w下辐照8-12分钟进行提取,过滤,滤液浓缩至浸膏II;
(3)将处方量的制何首乌置于6-8倍量75-85%乙醇溶液中,以600-800w的功率超声处理10-20分钟后加热回流提取40-6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浸膏,烘干,粉碎成细粉,备用;
(4)取聚维酮K30 5.6-8.4份,加入60%乙醇制备成5%聚维酮K30 60%乙醇溶液的粘合剂;
(5)将浸膏I、II合并,减压干燥,粉碎;向其中加入羧甲基淀粉钠、二氧化硅及5/11-9/11的粘合剂混合,制初级颗粒;向初级颗粒中加入步骤(3)所得细粉及剩下的粘合剂,混匀,进一步制粒,干燥,整粒,得中级颗粒;
(6)向中级颗粒中加入处方量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脂灵分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脂灵分散片按重量份计,具有如下配比:
制何首乌222份、枸杞子222份、黄精296份、山楂148份、决明子44份、羧甲淀粉钠110份、二氧化硅180份、硬脂酸镁2份。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脂灵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脂灵分散片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取处方量的黄精、枸杞子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入8-12倍量的水,提取0.5-2.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浸膏I,备用;
(2)将处方量的山楂、决明子预处理后加入4-6倍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液浸泡20-40分钟,在搅拌下以微波输出功率为600-650w下辐照8-12分钟进行提取,过滤,滤液浓缩至浸膏II;
(3)将处方量的制何首乌置于6-8倍量75-85%乙醇溶液中,以600-800w的功率超声处理10-20分钟后加热回流提取40-6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浸膏,烘干,粉碎成细粉,备用;
(4)取聚维酮K30 5.6-8.4份,加入60%乙醇制备成5%聚维酮K30 60%乙醇溶液的粘合剂;
(5)将浸膏I、II合并,减压干燥,粉碎;向其中加入羧甲淀粉钠、二氧化硅及5/11-9/11的粘合剂混合,制初级颗粒;向初级颗粒中加入步骤(3)所得细粉及剩下的粘合剂,混匀,进一步制粒,干燥,整粒,得中级颗粒;
(6)向中级颗粒中加入处方量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为:取黄精、枸杞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水,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70~80℃下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I,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乙醇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8∶1-16∶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为:将山楂、决明子预处理后加入5倍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液浸泡30分钟,在搅拌下以微波输出功率为625w下辐照10分钟进行提取,过滤,滤液浓缩至浸膏II,其中乙醇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为:将何首乌置于7倍量80%乙醇溶液中,以700w的功率超声处理15分钟后加热回流提取45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在温度为70~80℃,真空度为0.08~0.1Mpa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烘干,粉碎成细粉,备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得浸膏在70℃下烘干,粉碎为100目的细粉。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为:将浸膏I、II合并,在温度为60~70℃,真空度为0.08~0.1Mpa下减压干燥,粉碎;向其中加羧甲淀粉钠、二氧化硅及7/11的粘合剂混合,制初级颗粒;向初级颗粒中加入步骤(3)所得细粉及剩下的粘合剂,混匀,进一步制粒,干燥,整粒,得中级颗粒。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预处理为:将山楂、决明子粉碎,过50目筛。
CN2011102340521A 2011-08-16 2011-08-16 一种降脂灵分散片及其制备工艺 Active CN1023193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40521A CN102319357B (zh) 2011-08-16 2011-08-16 一种降脂灵分散片及其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40521A CN102319357B (zh) 2011-08-16 2011-08-16 一种降脂灵分散片及其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9357A true CN102319357A (zh) 2012-01-18
CN102319357B CN102319357B (zh) 2012-11-14

Family

ID=45447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40521A Active CN102319357B (zh) 2011-08-16 2011-08-16 一种降脂灵分散片及其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1935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5971A (zh) * 2015-12-12 2016-03-16 杨献美 一种制备治疗湿疹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
CN107335002A (zh) * 2017-08-04 2017-11-10 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有限公司 通便宁片的新制备方法
CN109771565A (zh) * 2017-11-15 2019-05-21 广西西林县农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高血脂的中药组合物
CN110755386A (zh) * 2019-11-01 2020-02-07 安徽九华华源药业有限公司 百蕊颗粒在制备治疗病菌感染导致高热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10881555A (zh) * 2019-11-07 2020-03-17 哈尔滨梵境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降作用的分散糖果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7950A (zh) * 2008-08-15 2010-02-17 张殿明 一种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85305A (zh) * 2009-12-02 2011-06-08 彭伟洪 一种降脂灵滴丸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7950A (zh) * 2008-08-15 2010-02-17 张殿明 一种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85305A (zh) * 2009-12-02 2011-06-08 彭伟洪 一种降脂灵滴丸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60131 秦彦文,杜兰萍,李晋生 降脂灵片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1-42 1-10 第5卷, 第1期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5971A (zh) * 2015-12-12 2016-03-16 杨献美 一种制备治疗湿疹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
CN107335002A (zh) * 2017-08-04 2017-11-10 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有限公司 通便宁片的新制备方法
CN107335002B (zh) * 2017-08-04 2020-10-09 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有限公司 通便宁片的新制备方法
CN109771565A (zh) * 2017-11-15 2019-05-21 广西西林县农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高血脂的中药组合物
CN110755386A (zh) * 2019-11-01 2020-02-07 安徽九华华源药业有限公司 百蕊颗粒在制备治疗病菌感染导致高热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10755386B (zh) * 2019-11-01 2022-02-18 安徽九华华源药业有限公司 百蕊颗粒在制备治疗病菌感染导致高热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10881555A (zh) * 2019-11-07 2020-03-17 哈尔滨梵境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降作用的分散糖果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9357B (zh) 2012-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6060951A1 (fr) Composition pharmaceutique pour le traitement et/ou la prevention de l’hyperlipidemie, procedes de production et utilisation de cette composition
CN111358839B (zh) 头花蓼的配方颗粒和制备方法
CN102319357B (zh) 一种降脂灵分散片及其制备工艺
CN103623341A (zh) 治疗高血压病以及由此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CN101695539A (zh) 一种延缓衰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29588A (zh) 结膜炎冲剂
CN101011562B (zh) 参芪温胆汤新剂型及其生产方法
CN102552670A (zh) 一种清热解毒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CN105267559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01897770B (zh) 一种骨刺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CN101020016B (zh) 治疗骨折和伤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5121A (zh) 一种降血糖、降血脂的中药组合物及制法和应用
CN101293081B (zh) 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0427A (zh) 一种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5999058B (zh) 鬼针草降脂片
CN104055963B (zh) 一种减脂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120000B (zh) 抗柯萨奇b病毒中药制剂有效部位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97365B (zh) 一种开胸顺气胶囊的制备工艺
CN105726921A (zh) 治疗气血亏虚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剂
CN111840411A (zh) 一种降脂茶的制备方法
CN106177416B (zh) 一种降血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7513A (zh) 一种具有降血脂功效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800449B (zh) 一种治疗阴虚热盛证2型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6491747B (zh) 虫草芪参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标准检测方法
CN105708873A (zh) 落新妇超微粉饮片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ZHEJIANG WEIK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ZHEJIANG WECOME MEDICINE LNDUSTR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12 No. 2 Pine Road, Lishu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China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WEIK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12 Zhejiang city of Lishui province Lishu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uige industrial zone and Pine Road No. 2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Wecome Medicine lndustr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