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8624A - 基于参数的毫微微小区识别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参数的毫微微小区识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8624A
CN102308624A CN2010800070786A CN201080007078A CN102308624A CN 102308624 A CN102308624 A CN 102308624A CN 2010800070786 A CN2010800070786 A CN 2010800070786A CN 201080007078 A CN201080007078 A CN 201080007078A CN 102308624 A CN102308624 A CN 102308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mto cell
identifier
assembly
candidat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70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8624B (zh
Inventor
S·纳加拉贾
M·亚武兹
A·D·勒杜列斯库
D·辛格
J·M·陈
P·H·劳贝尔
A·戈尔米
S·南达
L·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08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8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6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1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促进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方面。向毫微微小区分配标识符,所述标识符基于加扰参数和时序参数。随后,对标识符和毫微微小区之间的关系进行传输。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接收到用户设备报告,用户设备报告包括与由毫微微小区广播的信号有关的属性。根据报告中包括的属性确定与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标识符。随后,根据该标识符识别毫微微小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时序参数,并且设置加扰参数。随后,根据与时序参数有关的偏移对包括加扰参数的信号进行广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活动的呼叫期间检测毫微微小区。随后,确定与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标识符,并对其进行报告。

Description

基于参数的毫微微小区识别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9年2月10日递交的、名称为“Method and Apparatusto Enable Handoff for Mobile Stations in Active Call in UTRAN/UMTSNetworks”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151,469,2009年4月27日递交的、名称为“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Handoff for Mobile Stations in ActiveCall in UTRAN/UMTS Networks”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173,115以及2009年3月18日递交的、名称为“HNB Identification for UE ActiveHand-Over”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161,250的优先权。以引用方式将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的提交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供各种通信内容(诸如语音、数据等等),广泛部署了无线通信系统。这些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和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址系统。这类多址系统的实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通常,无线多址通信系统能够同时支持多个无线终端的通信。每个终端经由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多个基站进行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这种通信链路可通过单输入单输出、多输入单输出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建立。
MIMO系统使用多个(NT个)发射天线和多个(NR个)接收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将由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形成的MIMO信道分为NS个独立信道,也称为空间信道,其中NS≤min{NT,NR}。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个对应于一个维度。如果使用由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产生的额外维度,则MIMO系统能够提高性能(例如,更高的吞吐量和/或更高的可靠性)。
MIMO系统能够支持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在TDD系统中,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传输位于相同的频率范围,所以,根据互易原理,能够从反向链路信道作出对前向链路信道的估计。这样一来,当接入点有多个天线可用时,接入点能够在前向链路上获得发射波束成形增益。
在蜂窝网络中,宏节点B(MNB)提供对特定地理区域的大量用户的连接和覆盖。宏网络部署是精心计划、设计和实施的,以便对该地理区域提供良好的覆盖。尽管这种精心的计划是必要的,但是,其不能协调一些信道特性,诸如:衰减、多径、屏蔽等等,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中的这些特性。因此,室内用户通常面对一些覆盖问题(呼叫损耗、质量降级),从而导致不好的用户体验。
期望小型化的基站(诸如毫微微小区或家庭节点B(HNB)),以通过扩展建筑物内部的蜂窝覆盖来解决这一问题。毫微微小区是基站的新类型,其安装在用户的家中,并使用现有的宽带互联网连接来向移动单元提供室内无线覆盖。
然而,大量HNB未经计划的部署很可能将产生一些需要解决的挑战。例如,当移动用户接近毫微微小区(例如,蜂窝用户回到住宅)时,期望能够切换到该特定的毫微微小区。但是,唯一地标识该毫微微小区以便促进这种切换是困难的。通常在宏网络中,通过向特定覆盖区域中的MNB分配唯一的主扰码(PSC)来实现对MNB的标识。然而,这在毫微微小区部署中是不可行的,其原因在于与MNB相比HNB的小尺寸覆盖以及有限数量的PSC分配和再使用。然而,简单地仅使用PSC进行HNB标识会导致活动提交(hand-in)过程期间的模糊,其中失败的HNB标识将导致严重的网络性能降级。
也应该注意到,从UMTS宏小区将处于CELL_DCH(小区专用信道)状态的用户设备(UE)重新定位到HNB小区后,则由于缺少Iur连接,而要求SRNS(服务无线网络子系统)重定位与硬切换(hard hand-over)的组合。为了标识这一重定位的目标,SRNC(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现在可以依靠UE测量报告和/或到SRNS重定位中使用的到目标RNC(无线网络控制器)的隐式OA&M(运营、行政和管理)映射的测量。目前,测量仅任选地提供28比特的全局小区id。实际上,RANAP(无线接入网络应用部分)测量过程假设RNS(无线网络子系统)从不要求UE报告小区id。其它可测量参数(诸如要测量小区的PSC)可帮助缩小已获得测量结果的小区的候选列表,但是不能保证对无限制HNB部署中的目标HNB的标识。因为多个候选目标HNB可能需要为切换做准备,所以这样会导致RANAP信令的无效和模糊。这个问题通常称为“PSC混淆”问题。
因此,期望发展出一种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方法和装置,其中,能够解决PSC混淆问题。上述现有无线通信系统的缺点仅用于提供对现有系统的一些问题的概要而不是穷举。现有系统的其它问题和本文所述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例的相应优点将根据以下的描述变得更加明显。
发明内容
下面给出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实施例的基本理解。该概述不是对全部预期实施例的广泛概括,也不旨在标识全部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元素或者描述任意或全部实施例的范围。其目的仅在于作为后文所提供更详细描述的序言,以简化形式提供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概念。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及相应的描述,结合在用户设备的提交期间识别毫微微小区来描述各方面。在一个方面,描述了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这些实施例中,识别毫微微小区,并向毫微微小区分配唯一标识符。对于这个实施例,唯一标识符是加扰参数(scrambling parameter)和时序参数的函数。随后,传送唯一标识符和毫微微小区之间的关系。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装置。在这一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组件。该计算机可执行组件包括:识别组件、分配组件和传输组件。识别组件用于识别毫微微小区,而分配组件用于向毫微微小区分配唯一标识符。对于这个实施例,唯一标识符是加扰参数和时序参数的函数。传输组件用于传送唯一标识符和毫微微小区之间的关系。
在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另一种装置。在这一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用于识别的模块、用于分配的模块以及用于传送的模块。对于这一实施例,识别毫微微小区,并向该毫微微小区分配唯一标识符。对于这一实施例,唯一标识符是加扰参数和时序参数的函数。随后,对唯一标识符和毫微微小区之间的关系进行传送。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促进毫微微小区的消歧(disambiguation)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这个实施例中,接收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报告。对于这一实施例,该报告包括与目标毫微微小区广播的信号有关的多个属性。随后根据多个属性中包括的至少一个属性来确定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标识符。随后,根据该标识符将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与至少一个其它毫微微小区加以区分。
还公开了一种促进毫微微小区的消歧的装置。在这一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组件。该计算机可执行组件包括:接收组件、确定组件和区分组件。接收组件用于接收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报告。对于这一实施例,该报告包括与目标毫微微小区所广播的信号有关的多个属性。确定组件用于根据多个属性中包括的至少一个属性来确定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标识符。区分组件用于根据该标识符将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与至少一个其它毫微微小区加以区分。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促进毫微微小区的消歧的另一种装置。在这一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报告的模块、用于确定标识符的模块以及用于区分毫微微小区的模块。对于这一实施例,接收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报告。这里,该报告包括与目标毫微微小区所广播的信号有关的多个属性。随后,根据多个属性中包括的至少一个属性来确定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标识符。随后,根据标识符从至少一个其它毫微微小区中区分该目标毫微微小区。在另一方面中,该装置包括用于编制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的模块。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促进识别毫微微小区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这些实施例中,接收包括时序参数的传输,并且设定加扰参数。还确定与时序参数有关的偏移。随后,根据偏移对包括加扰参数的信号进行广播。
还公开了一种促进对毫微微小区进行识别的装置。在该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组件。该计算机可执行组件包括:接收组件、加扰组件、时序组件和传输组件。接收组件用于接收包括时序参数的传输,而加扰组件用于设定加扰参数。时序组件用于确定与时序参数有关的偏移。传输组件用于根据偏移对信号进行广播,其中,信号包括加扰参数。
在另一个方面,描述了促进识别毫微微小区的另一种装置。在该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用于接收传输的模块、用于设定加扰参数的模块、用于确定偏移的模块以及用于对信号进行广播的模块。对于这一实施例,接收包括时序参数的传输,并设定加扰参数。还确定与时序参数有关的偏移。随后根据偏移对包括加扰参数的信号进行广播。在另一方面,用于确定的模块包括用于选择偏移的模块和/或用于根据传输推断(extrapolate)偏移的模块。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促进执行向毫微微小区的提交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这些实施例中,在活动的呼叫期间检测目标毫微微小区,并且,确定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全局标识符。随后,将全局标识符报告给外部实体。
还描述了一种执行向毫微微小区的提交的装置。在该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组件。该计算机可执行组件包括:检测组件、标识符组件和传输组件。检测组件用于在活动的呼叫期间检测目标毫微微小区,而标识符组件用于确定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全局标识符。传输组件用于向外部实体报告全局标识符。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执行向毫微微小区的提交的装置。在该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检测目标毫微微小区的模块、确定全局标识符的模块以及对全局标识符进行报告的模块。对于该实施例,在活动的呼叫期间检测目标毫微微小区,并确定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全局标识符。随后,向外部实体报告该全局标识符。在另一方面,该装置包括用于根据对经检测毫微微小区的检测结果自动确定全局标识符的模块。
为了实现前述和有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下面将要充分描述和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各个特征。下面的描述和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各方面。但是,这些方面仅仅说明可采用各个实施例之基本原理的一些不同方法,并且,所描述的实施例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同物。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文阐述的各个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可结合本文描述的各个系统和方法使用的示例性无线网络环境。
图3示出了实现网络环境中接入点基站的部署的示例性通信系统。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的提交的示例性系统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节点的示例性拓扑表示。
图6示出了重定位过程的示例性开始,其包括毫微微小区目标候选。
图7示出了另一种示例性重定位过程,其包括毫微微小区目标候选。
图8示出了根据实施例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示例性环境。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示例性分配单元的方框图。
图10示出了实现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电子组件的示例性耦合。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促进毫微微小区的消歧的示例性消歧单元的方框图。
图13示出了执行对毫微微小区进行消岐的电子组件的示例性耦合。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促进毫微微小区的消歧的第一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促进毫微微小区的消歧的第二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促进识别毫微微小区的示例性毫微微小区单元的方框图。
图17示出了执行识别毫微微小区的电子组件的示例性耦合。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促进识别毫微微小区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促进执行向毫微微小区到提交的示例性无线终端的方框图。
图20示出了执行向毫微微小区的提交的电子组件的示例性耦合。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执行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22是根据包括多个小区的各个方面而实现的示例性通信系统。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示例性基站。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各个方面来实现的示例性无线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多个实施例,其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本文中的相同元素。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便于解释,给出了大量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很明显,也可以不用这些具体细节来实现所述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以方框图形式示出公知结构和设备,以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本发明描述了用于唯一地识别家庭节点B以便实现用户设备从宏节点B向UMTS-毫微微小区网络中的家庭节点B提交的方法和框架。还提供了用于解决上述PSC混淆问题的实施例。在一个方面,网络包括:用户设备(UE)、宏节点B(MNB)、家庭节点B(HNB)、家庭节点B管理系统(HMS)以及家庭节点B网关(HNB-GW)。为了进行提交的目的,宏网络(例如,经由源RNC(SRNC)或经由MNB)请求UE报告在邻近检测到的HNB。UE执行时隙、帧同步,并获得主加扰序列(PSC)。通常,在UTRA中,PSC用于唯一地标识MNB。然而,由于系统中的HNB数量比分配给HNB的PSC大很多,这样就导致在MNB和/或目标HNB-GW处的HNB识别过程中的模糊。这会引发错误的切换,从而导致网络性能的降级。
描述的实施例通过向HNB分配唯一标识属性而解决了HNB识别模糊这一问题。在一个方面,HNB标识属性是一组扩展序列和一组SFN偏移的向量积得出的元组(tuple)。UE向宏网络(即,向SRNC或者MNB)的报告包括HNB标识属性,这些HNB标识属性被检索(retrieve)以便唯一地标识HNB。提出的方法还可用于旧式UE(legacy UE),并且不要求对标准或宏网络的改变。在密集的HNB部署中,或者当HNB属性分配不集中时,向量积元组极大地减少识别HNB中的模糊。随后,通过HNB感测邻近UE的上行链路信道来进一步解决最终的识别。
本文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多种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FDMA(SD-FDMA)系统、高速分组接入(HSPA)以及其它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经常可以交换使用。CDMA系统可以实现无线技术,比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等。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它变型。cdma2000覆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实现无线技术,比如全局移动通信系统(GSM)。OFDMA系统可以实现无线技术,比如演进的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802.20、Flash-OFDM等。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是UMTS即将到来的采用E-UTRA的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使用OFDMA,并在上行链路上使用SC-FDMA。
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使用单载波调制以及频率均衡。SC-FDMA具有与OFDMA系统相似的性能和基本相同的整体复杂性。SC-FDMA信号由于其固有的单载波结构而具有较低的峰均功率比(PAPR)。例如,在较低的PAPR的情况下对接入终端的发射功率效率有极大益处的上行链路通信中,可使用SC-FDMA。所以,在3GPP长期演进(LTE)或演进的UTRA中,SC-FDMA用于上行链路多址方案。
高速分组接入(HSPA)包括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技术和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或增强的上行链路(EUL)技术,并且还包括HSPA+技术。HSDPA,HSUPA和HSPA+分别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规范版本5、版本6和版本7的一部分。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对从网络到用户设备(UE)的数据传输进行优化。如本文中所使用的那样,从网络到用户设备的传输可称为“下行链路”(DL)。传输方法允许数兆比特每秒的数据率。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能够增加移动无线网络的容量。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能够优化从终端到网络的数据传输。如本文中使用的那样,从终端到网络的传输称为“上行链路”(UL)。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允许数兆比特每秒的数据率。如3GPP规范的版本7中所述的那样,HSPA+进一步改进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高速分组接入(HSPA)方法通常允许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在传输大量数据的数据服务中更快地交互,所述大量数据的传输例如,IP语音(VoIP)、视频会议和移动办公应用。
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可使用快速数据传输协议,诸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这些协议(诸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允许对错误地接收的分组进行自动请求重传的接收。
本文结合接入终端来描述各个实施例。接入终端也称为:系统、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台、移动、远端站、远端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者用户设备(UE)。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此外,结合基站来描述各个实施例。基站用于与接入终端进行通信,并且还可以称为:接入点、节点B、演进的节点B(e节点B)或其它术语。
现在参照图1,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包括基站102,基站102包括多组天线。例如,一组天线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组包括天线108和110,另一组包括天线112和114。虽然在图中对每一组天线仅示出两个天线,但每组天线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基站102还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每个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包括与信号发射和接收相关联的多个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天线等等),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那样。
基站102与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进行通信,诸如终端116和接入终端122,然而可以理解,基站102可以与基本上任何数量的类似于接入终端116和122的接入终端进行通信。例如,接入终端116和122可以是: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任何适合于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中进行通信的设备。如上所述,接入终端116与天线112和114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经由前向链路118向接入终端116发送信息,并经由反向链路120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此外,接入终端112与天线104和106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经由前向链路124向接入终端122发送信息,并经由反向链路126从接入终端122接收信息。例如,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使用与反向链路120不同的频带,并且,前向链路124使用与反向链路126不同的频带。此外,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使用共同的频带,并且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使用共同的频带。
每组天线和/或每组天线设计要进行通信的区域称为基站102的扇区。例如,天线组可用于与由基站102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进行通信。在经由前向链路118和124进行的通信中,基站102的发射天线使用波束成形来改善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同样,当基站102使用波束成形向随机分布在整个相关联覆盖区域中的接入终端116和122发送时,与经由单个天线向其全部接入终端发射的基站相比,邻近小区中的接入终端受到的干扰更小。
图2示出了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200。为了简明的目的,无线通信系统200示出了一个基站210和一个接入终端250。然而,可以理解,系统200可包括多于一个基站和/或多于一个接入终端,其中,另外的基站和/或接入终端可以与下文中描述的示例性基站210和接入终端250基本相同或完全不同。此外,可以理解,基站210和/或接入终端250使用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或方法促进它们之间的无线通信。
在基站210处,将数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212提供到发射(TX)数据处理器214。根据一个例子,每个数据流在各自的天线上进行发射。TX数据处理器214根据为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对每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以提供编码后的数据。
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将每个数据流的编码后的数据与导频数据进行复用。此外或者做为另一种选择,导频符号可以进行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或者时分复用(CDM)的。导频数据通常是采用已知方式进行处理的已知的数据型式,并且在接入终端250处用于估计信道响应。根据为该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SPK)、M相移键控(M-PSK)或M正交振幅调制(M-QAM)),将经复用的导频和每个数据流的编码数据进行调制(例如,符号映射),以便提供调制符号。通过处理器230提供或执行的指令来确定每个数据流的数据率、编码和调制方式。
将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220,该处理器对调制符号进行进一步处理(例如,进行OFDM)。随后,TX MIMO处理器220向NT个发射机(TMTR)222a至222t提供NT个调制符号流。在某些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220对数据流的符号以及发射符号的天线施加波束成形权重。
每个发射机222接收各自的符号流并对其进行处理,以便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进一步对这些模拟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以便提供适用于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调制信号。随后,来自发射机222a至222t的NT个调制信号分别从NT个天线224a至224t发射出去。
在接入终端250处,所发射的调制信号由NR个天线252a至252r接收到,并将从每个天线252接收到的信号提供给各自的接收机(RCVR)254a至254r。每个接收机254对各自的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对调节后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提供抽样,并进一步对这些抽样进行处理,以便提供相应的“接收到的”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260根据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从NR个接收机254接收NR个接收符号流并对这些符号流进行处理,以便提供NT个“经检测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260对每个经检测的符号流进行解调、解交织和解码,以便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RX数据处理器260的处理互补于在基站210处TX MIMO处理器220和TX数据处理器214执行的处理。
如上文所述,处理器270定期地判断使用哪个可用技术。此外,处理器270可构造反向链路消息,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
反向链路消息包括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到的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由TX数据处理器238进行处理、由调制器280进行调制、由发射机254a至254r进行调节并发射回基站210,TX数据处理器238还从数据源236接收数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
在基站210处,来自接入终端250的调制信号由天线224接收到、由接收机222进行调节、由解调器240进行解调并由RX数据处理器242进行处理,以便提取由接入终端250发射的反向链路消息。此外,处理器230对提取的消息进行处理,以便判断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
处理器230和270分别指导(例如,控制、协调、管理等等)基站210和接入终端250处的操作。各个处理器230和270可以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232和272相关联。处理器230和270也进行计算,以便分别得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率和脉冲响应估计。
图3示出了实现网络环境中接入点基站部署的示例性通信系统。如图3中所示,系统300包括多个接入点基站,或者包括可选的毫微微小区、家庭节点B单元(HNB)或者家庭演进节点B单元(HeNB),诸如HNB 310,每个安装在响应的小规模网络环境中,诸如,例如,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住所330中,并且用于服务相关联的(以及外面的)用户设备(UE)或移动站320。每个HNB 310还经由DSL路由器(未示出)或者电缆调制解调器(未示出)与互联网340或者移动运营商核心网络350相耦合。
现在参照图4,图4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示例性系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系统400包括:宏网络410、本地毫微微小区网络420、无线终端430和毫微微小区网关440。在这一实施例中,宏网络410包括基站412和无线网络控制器414,其中,宏网络410促进经由任何基站412与无线终端430之间的活动通信(例如,语音、数据等等)。在活动通信期间,宏网络410向无线终端430提供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指导无线终端430对包括任何本地毫微微小区网络420中的毫微微小区424的邻近小区列表中的小区进行扫描。随后,根据由控制消息进行的宏网络设置,无线终端430向宏网络410提供报告,该报告指示与那些信号相关联的特定属性和/或测量结果,这些属性和/或测量结果随后用于实现对检测到的毫微微小区424的识别。
为了促进这种识别,每个毫微微小区424用于根据分配给毫微微小区424的特定参数而对信号进行广播。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由无线终端430报告的主扰码(PSC)以及指示用于广播毫微微小区信号的时序偏移的测量结果,每个毫微微小区424是容易识别的。
如文中所示,本地毫微微小区网络420与毫微微小区网关440进行通信,本地毫微微小区网络420各自包括管理设备422和多个毫微微小区424。在一个方面,管理设备422和/或毫微微小区网关440用于向毫微微小区424分配标识符,该标识符由毫微微小区424用于促进对自身的识别。
在一个方面,图4中所示的多个元件以不同的方式促进对毫微微小区的唯一识别。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对由每个元件执行的示例性过程的逐个元件描述。
首先,描述由“家庭节点B管理系统”(HMS)(即,管理设备422)执行的步骤,其中,HMS管理家庭节点B(HNB)网络(即,本地毫微微小区网络420)。在一个方面,当HNB上电时,在HMS和HNB之间交换初始化消息。例如,收集在HNB邻近区域中的MNB的信号质量测量报告,其包括:(例如)RSSI(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SCP(接收信号的编码功率)、Ec/Io(接收导频能量Ec与中总接收能量或总功率谱密度Io之间的比值)等等。根据该报告,可对HNB的宏节点B(MNB)(即,基站412)进行分配,其中,HNB可从分配给HNB的PSC中选择一组合适的PSC。在这一实施例中,可以理解,将分配给HNB的主扰码的集合表示为:
S:={sc1,sc2,...,scK},
其中K表示可用的主扰码(即,分配给HNB的主扰码)的数量。
对于这一实施例,将由HNB选择的主扰码的集合发送到HMS。在接收到PSC的集合之后,HMS寻找合适的偏移值(Δ)以分配给HNB,其中,该偏移从0到255之间的一组整数中选择。此外,将偏移的集合定义为:
Δ:=[0,1,...,255],
接下来,将主扰码和偏移值分配给HNB。在特定实施例中,使用S和Δ的笛卡尔积,得出的HNB标识符的集合表示为:
HNBID : = S x · Δ · : = { ( 0 , sc 1 ) , ( 0 , sc 2 ) , . . . ( 255 , scK ) }
其包括多对扩展序列和偏移值。
随后,HMS从HNBID集合中选择未使用的一对,并将其分配给HNB。这里,应该注意到,HNBID集合的长度取决于S和Δ集合的长度。在一个方面,选择HNBID中的一对,并在HNB的初始化阶段期间将其分配给HNB。然而,在另一方面,允许HNB随机地从Δ集合中选择标识符。也可以将HNB和相关联的HNBID的列表发送给MNB。
接下来,描述由示例性HNB-GW(即,毫微微小区网关440)执行的设置过程。这里,可以看出,HNB-GW可执行针对HMS描述的过程的全部或子集。在一个方面,HNB-GW通过汇编(compile)不同类型的信息来帮助该建立过程。例如,HNB-GW对从HNB接收的邻近区域的测量结果进行汇编。
HNB-GW还根据HNB测量报告来编制邻居的拓扑图。对于这一实施例,可预期数个假设。例如,参考图5中示出的拓扑图,假设家庭节点510声明邻居宏节点512、宏节点522和家庭节点530,而家庭节点520声明邻居宏节点522和宏节点532。
通过编制拓扑图,可确定各种类型的结合信息。例如,独立的(stand-alone)信息可与节点相关联,诸如:PSC和小区id。在一个方面,双向相对信息也与链路相关联,诸如SFN节点1-SFN节点2。在另一方面,单向信息也可被关联(例如,Ec/Io、RSSI等等),在这种情况,应指定收集信息的视角(perspective)。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一拓扑表示对于获取信息来讲是有用的,否则所述信息在HNB本地是不可用的。例如,在图5中,如果UE(即,无线终端430)接近家庭节点510,并且测量报告中仅包括宏节点532,则该拓扑表示可通过下式将家庭节点510识别为切换的候选:
(SFNHNB510-SFNMNB532)=(SFNHNB510-SFNMNB522)-(SFNHNB520-SFNMNB522)+(SFNHNB520-SFNMNB532)
这里,应该注意到,为了让上述计算可行,需要经由链路将家庭节点510和宏节点532连接起来。同样,由于不期望宏网络被同步,每个节点处至多有一个链路被同步。此外,必须跟踪在全部其它链路上的SFN差异的时间漂移。
还应该注意到,图5示出的节点B邻居应限制为HNB的MNB邻居,这在HNB可见邻居中的的多数或全部MNB的情况下的部署中是有用的。在另一方面,节点B邻居包括HNB的HNB邻居,这对用于要执行SFN节点1-SFN节点2计算要通过的链路数量进行限制方面有用的。
接下来,描述由HNB执行的步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初始时隙和帧同步以及代码组识别之后,HNB检测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并获得系统和小区特定的BCH(广播信道)信息。在一个方面,MNB的SFN在BCH传输信道上接近每二十毫秒发送一次。对于这个实施例,将BCH映射到P-CCPCH,其中,SFN大约每十毫秒增加一次,并且每40.96秒重复一次。因此,SFN的范围是[0,...,4095]。
在另一方面,HNB获得MNB的SFN,并根据由HMS提供的偏移设置其自身的SFN。这可以以下面的方式完成:
如果(Δ>SFNMNB)
则SFNHNB=4096+SFNMNB-Δ;
否则
SFNHNB=SFNMNB-Δ;
这里,应该注意,上述算法不受时间漂移的影响,这是因为SFNHNB很容易被同步并使用SFNMNB增量对其进行追踪,该SFNMNB增量在下行链路信道上每隔一定间隔发送。在一个方面,SFN初始过程由全部HNB来执行,并且每个HNB分配有一个SFN。
除了上述过程,HNB还检测并测量附近的其它小区。这包括HNB和MNB。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这一小区检测和检查过程可通过HNB中存在的“网络监听”模块执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其经由UE检查报告执行。
这里,应该注意,这些UE测量报告也可由SRNC(即,无线网络控制器414)用于收集相似的HNB识别信息。如果可接受宏改变,则这可视为在SRNC处的HNB识别。可选地,可经过以下方式将HNB的邻居通知给SRNC:(来自HNB/NB-GW/OAM的通过CN(核心网络节点)的)RANAP类型Iur消息;直接来自OAM(来自HMS)的信令;或者与HNB或HNB-GW的直接链路(例如,如果SRNC简单地是另一个HNB)。
HNB也用于确定其附近的小区的各个测量。例如,HNB测量可包括其附近全部检测到的小区的PSC、SFN、Ec/Io、RSSI。这些测量可周期性地发送到HMS和/或HNB-GW。
在一个方面,HNB-GW可以因而具有每个HNB的邻居映射,以及邻居的拓扑表示。这能够以上述PSC和/或SFN信息的方式给出。
在另一方面,在(经由HMS或者HNB-GW的)集中的SFN分配是不可能的情况下,HNB可针对检测到的邻居MNB或者HNB,随机地或者以分布式的方式建立它们的SFN。尽管这种分布式地分配不能确保唯一性,但是其有助于缩小用于切换尝试的HNB候选列表。
接下来,描述由UE执行的步骤,其中,这些步骤可由旧式UE来进行。在活动的呼叫中,UE与MNB相连接,并且处在CELL_DCH或者CELL_FACH(小区前向链路接入信道)中。UE从宏网络(SRNC或者MNB)接收请求,以便对附近的节点B(宏节点或者家庭节点)进行测量和报告。这通过设置频率间或频率内或RAT(无线接入技术)间的事件达到。SRNC经由邻居小区列表或者测量控制消息提供PSC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UE执行三阶段同步过程,并获得每个PSC的测量。该测量包括:PSC、SFN_cell-CFN、Ec/Io、RSSI和/或PL。随后,UE将后续信息发送到SRNC。首先,在RACH上发送的UE的MRM中,UE包括监测的小区节点B(宏或者家庭)的:PSC、SFN-CFN时间差(Cell_DCH)、Ec/Io、RSSI和/或PL(路径损耗)。其次,SRNC通过MCM请求附加的测量,其中MCM包括(在其它PSC之中)对服务MNB的测量请求。在这一实施例中,UE执行测量,并将MRM发送给SRNC,其中经由RACH(随机接入信道)发送的MRM包括多达六个最强邻居小区的测量结果。第三,使发送到SRNC全部活动UE的MRM在HNB-GW可用是有用的。
接下来,描述SRNC和HNB-GW执行的步骤。在一个方面,SRNC获得UE报告并发起SRNS重定位。随后,SRNC向HNB-GW发送UE的MRM。随后,HNB-GW可从MRM提取HNBID。为了对此进行说明,考虑下面的例子。
假设HNB1分配有标识符{sc1,Δ1}。当UE接近HNB1时,触发频率内或频率间测量。UE对NCL或者MCM上发送的小区进行测量,并发送包括HNB1的条目的MRM:{sc1、CFN-SFNHNB1、Ec/Io1、RSSI1、...}。随后,SRNC对提供MNB PSC的MCM(例如sc2)进行设置。随后,UE的MRM包括MNB的条目{sc2,CFN-SFNMNB,Ec/Io2,RSSI2,...}。
随后,SRNC发起SRNS重定位,并将两个UE报告(可能在单个MRM中)发送给HNB-GW。随后,HNB-GW从第一MRM中提取sc1,并从两个报告中提取系统帧号码之间的不同。即:
|CFN-SFNHNB1-CFN+SFNMNB|
=SFNMNB-SFNHNB1
=Δ1
随后,从{sc1,Δ1}中,HNB-GW识别目标HNB(即,上面例子中的HNB1)。
在HNB1未检测到MNB是其邻居的一部分的情况下,HNB-GW使用拓扑表示以便获得Δ1。通常,通过的拓扑链路数量越高,HNB消歧的能力越差,(PSC,ΔSFN)-元组用于对对更广阔区域进行消歧。
为了使得必须经过以便计算Δ1的链路数量最小化,可考虑附加标准,以便确保HNB确实是潜在地切换候选。这种标准(例如)可包括使用来自UE MRM的RSCP或者Ec/No报告,以及存储用于潜在候选HNB的类似报告。这通常增加UE处在潜在候选HNB的附近的可能性。在另一个方面,为了收集HNB的邻居列表(经由DL接收机或者UE测量),可允许更低的检测门限。在另一方面,也可使用从其它节点接收的UE MRM的信息(例如,经由SRNS重定位信令)。
可以理解,来自HNB的用于计算经过的最多链路数MaxLinksHNB:
ΔSFN=SFNHNB-SFN源NB
可用于至少部分地定义该HNB的邻居。例如,如果需要经过比MaxLinksHNB更多的链路,则源NB不是HNB的邻居的一部分。随后,不再将HNB视为UE从源NB切换的可能目标候选。
为了进一步减小由不正确的HNB识别引起的呼叫掉线,HNB-GW、HNB或者SRNC中的任一方可进一步记录对应于成功和失败切换事件的MRM。在不限制其一般性的情况下,使用这种信息的方法可以是:
成功的切换=>使用MRM来增加HNB的邻居列表。
失败的切换=>使用MRM与UE IMSI结合来防止特定UE未来错误的HNB识别。
这一解决方案可在不请求任何宏改变或者标准改变的情况下实现。如果考虑宏改变,则上述过程可在SRNC处执行。
接下来,描述由MNB执行的步骤。在一个方面,一旦获得UE的报告,则MNB就检索偏移和扰码信息。随后,MNB检测该扰码是否符合其码组id,并随后根据标识符HNBID来识别HNB。如果找到该匹配,则发起硬切换过程,在另一方面,如果PSC不在其码组id中,则MNB向HMS发送(偏移、扰码)信息,随后,这些信息将确定正确的HNB并发起硬切换。用于测试版9UE的PSC混淆解决方案
现在讨论解决关于测试版-9UE的PSC混淆问题的多个方面。在这些方面中,考虑使用RANAP重定位过程的常规切换初始过程,如图6中所示。还考虑HNB-GW由部署选择来唯一地进行识别的情况,其中,假设HNB-GW将重定位请求转发给全部候选目标HNB。
在版本8中,“源RNC到目标RNC的透明容器”由RANAP重定位过程用于向HNB-GW提供28比特的目标小区ID。然而,由于PSC混淆问题,实际的目标小区ID可能是未知的。
由于缺少目标小区id,可以预期,可使得后面的信息可用于HNB-GW以支持消歧。首先,使触发了重定位请求的目标小区的PSC变得可用。在一个方面,来自于任选地被包括的测量报告(最多九比特,但是可以更少)的PSC可用,其中,注意到,如果不包括这一消息,则消歧问题就会恶化。
第二,源(宏)小区的识别或者定位也对于HNB-GW可用。如果源小区id是可用的,则HNB-GW将其与来自HNB的无线环境测量相关联(可能需要HNBAP改变来使得在HNB注册时强制进行这些测量,并且可能也通过注册后更新来进行)。在HNB-GW处的此类“宏到HNB候选集”的映射,加上HNB PSC信息有助于缩小目标HNB的范围。
为了减轻消歧问题,可预期用于向HNB-GW提供上述信息的多种方法。例如,源(宏)小区的全局小区id可以在“源RNC到目标RNC的透明容器”中发送。在这一实施例中,新的IE或者现有目标小区Id可用于该目的。该消息还可通过强制SRNC提供测量报告和目标HNB的PSC而提供。
在另一方面,消歧问题可通过将RANAP重定位转发给全部潜在HNB来减轻。对于这个实施例,HNB依赖于提示HNB-GW它们是否是候选的。额外的测量(例如,CFN-SFN的不同)也可被包括在RANAP重定位消息中,以及在HNBAP一侧进行相关联的相应信息,以便进一步缩小候选HNB列表。
在另一方面,在切换之前,可对(从RANAP重定位信息中得出的)目标候选HNB尝试上行链路同步,以便进一步缩小切换候选HNB的列表。目标HNB也根据UE测量以及HNB-UE上行链路同步结果进行排序。
下面参照图7,图7中示出了示例性重定位过程,其中包括毫微微小区目标候选。在Rel-8 RANAP请求过程之后,通过包括用于SRNC的RRC切换消息以便应用到UE(即,在“目标RNC到源RNC的透明容器”中),每个候选HNB对该重定位请求进行确认。如果识别出单个目标HNB小区,则该解决方案是直接的。然而,如果识别出多个候选目标HNB,则通过RANAP确认,HNB-GW可从目标候选HNB接收不同的RRC切换消息。之后讨论下面的问题,即HNB-GW应该将这些RRC切换消息中的哪些切换消息(如果有的话)通过CN转发到SRNS。
在第一实施例中,要求所有HNB具有标准的确认RB设置(例如,DCHR99)。在这一实施例中,每个HNB能够在UE从SRNS切换之后重新配置UE。
另一个可能性是使得HNB-GW对目标候选HNB进行排列。对于这个实施例,HNB-GW可用于仅仅以一次排列一个HNB(或者以组的形式)的可能性的顺序准备重定位。这里,如果在不正确的HNB中准备重定位,则CELL_DCH UE将回到源,在这种情况下,SRNS将允许对后面的候选HNB再尝试重定位。SRNS也需要将失败通知HNB-GW。
在另一个方面,根据UE是否已经接入到候选HNB来控制重定位。在这种情况下,提议仅对允许UE接入的小区进行准备(同步地或者相继地)。对于这个实施例,如果CELL_DCH UE切换到其不能接入的HNB,则UE将回到源,并根据上文的描述进一步处理该新定位。
总之,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以便解决针对测试版9UE的PSC混淆问题。例如,当重新定位目标是HNB时,将提供一个实施例,其中,使得源全局小区id可用于HNB-GW。还描述一个实施例,其中,HNB向HNB-GW提供其无线环境测量结果,并且HNB-GW仅针对允许UE接入的目标HNB来准备重定位。
在无法使目标小区id对HNB-GW可用的情况下,描述了HNB-GW被提供有目标PSC的实施例。如果由UE测量报告触发了该重定位,则通过将其包括在RANAP重定位中,这一点是可以达到的。当前,测量结果的包含内容是可选的。
还描述了HNB-GW根据候选HNB做为目标HNB的可能性而对候选HNB进行排列的实施例。这里,这种可能性可根据(例如)在HNB处的UE接收功率和/或根据UE的测量结果进行估计。对于这一实施例,HNB-GW可尝试按照排列顺序一次重新定位到一个或多个候选目标HNB。版本9+UE的PSC混淆解决方案
对于版本9+UE,用于解决PSC混淆问题的实施例包括:使得目标HNB的全局小区id可用,其中,在切换决策做出之后,全局小区id向SRNS唯一地标识HNB。对于这一实施例,在SIB3/4中对目标HNB的小区id进行广播。使得这一小区id对于SRNS可用能够解决PSC问题。CELL_DCH中的当前UE已经有能力读取BCCH逻辑信道(对SIB进行广播),其中,UE对目标小区的SFN进行报告,以便报告软切换支持的CFN到SFN的不同。随后,通过允许SRNS要求在UE测量结果中报告小区id来解决PSC混淆问题。然而,在一个方面,SRNC要求UE仅报告在识别切换候选小区时存在模糊的那些小区的小区id。
示例性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8,图8提供了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的提交的示例性环境。如图所示,环境800包括:分配单元810、消歧单元820、毫微微小区单元830和无线终端840。对于这一实施例,分配单元810、消歧单元820、毫微微小区单元830以及无线终端840中的每一个经由网络850可通信地相互耦合。下文中提供对每个组件的详细描述。
下面参照图9,图9提供了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示例性分配单元的方框图。如图所示,分配单元900可包括:处理器组件910、存储器组件920、识别组件930、分配组件940、发送组件950、接收组件960和编码组件970。
在一个方面,处理器组件910用于执行与进行多个功能中的任何功能有关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组件910可以是专用于对从分配单元900发送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或专用于生成由存储器组件920、识别组件930、分配组件940、发送组件950、接收组件960和/或编码组件970使用的信息的单个处理器或者多个处理器。此外或者作为另一种选择,处理器组件910用于控制分配单元90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
在另一个方面,存储器组件920与处理器组件910进行耦合,并用于存储由处理器组件910执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存储器组件920也用于存储包括由识别组件930、分配组件940、发送组件950、接收组件960和/或编码组件970中的任何生成的数据的多种其它类型的数据中的任何数据。存储器组件920可以以多种不同的结构进行配置,包括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电池备份存储器、硬盘、磁带等等。也可在存储器组件920上实现各种特征,诸如:压缩和自动备份(例如,使用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结构)。
如上所述,分配单元900也包括:识别组件930和分配组件940。在这一实施例中,识别组件930用于识别毫微微小区,而分配组件940用于向毫微微小区分配唯一标识符。对于这个实施例,唯一标识符是加扰参数和时序参数的函数。例如,唯一标识符可通过将加扰参数与时序参数相结合来确定。
在另一方面,分配单元900包括码组件970,其用于确定主扰码。这里,由码组件970确定的主扰码对应于与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宏节点(例如,其覆盖区域包括毫微微小区的宏节点)。对于这个实施例,由分配组件940用于获得唯一标识符的加扰参数是基于主扰码。
在另一方面,发送组件950和接收组件960与处理器组件910相耦合,并用于将分配单元900接口连接到外部实体。例如,发送组件950可用于发送唯一标识符和毫微微小区之间的关系(例如,向毫微微小区和/或外部实体通知该唯一标识符已分配给这一特定毫微微小区),而接收组件960可用于从毫微微小区接收对主扰码的选择(即,以便促进对唯一标识符的确定)。
转到图10,图10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系统1000。例如,系统1000位于分配单元900中(例如,毫微微小区网关440和/或管理设备422)或者位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上所述,系统1000包括: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它们的结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的功能模块。系统1000包括能够相结合地操作的电子组件的逻辑组合1002。如上所述,逻辑组合1002包括用于识别毫微微小区的电子组件1010。此外,逻辑组合1002包括用于根据加扰参数和时序参数将唯一标示符分配给毫微微小区的电子组件1012。逻辑组合1002还包括用于对唯一标示符和毫微微小区之间的关系进行传送的电子组件1014。此外,系统1000包括存储器1020,其保存执行与电子组件1010、1012和1014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尽管将它们示出在存储器1020外部,但是,可以理解,电子组件1010、1012和1014可以位于存储器1020的内部。
下面参照图11,图11提供了用于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过程1100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由分配单元(例如,毫微微小区网关440和/或管理设备422)执行的一系列操作。例如,过程1100可通过使用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来实现这一系列步骤而实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预期包括使得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过程1100的步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在一个方面,过程1100开始于:在步骤1105,分配单元识别毫微微小区,其后是在步骤1110对与该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宏小区的识别。随后,过程1100继续进行到步骤1115,确定毫微微小区的主扰码,其后是在步骤1120确定毫微微小区的时序偏移。这里,对于一些实施例,可以理解,可由毫微微小区选择主扰码和/或时序偏移。
一旦确定了主扰码和时序偏移,则过程1100进入步骤1125,其中,得出毫微微小区的唯一标识符。在一个实施例中,唯一标识符是主扰码和时序偏移的函数。例如,在特定实施例中,通过计算主扰码和时序偏移的向量积来计算唯一标识符。一旦得出唯一标识符,过程1100就在步骤1130处结束,其中分配单元将标识唯一标识符和毫微微小区之间的排他关系的分配结果进行传送。
下面参照图12,示出了根据各个方面的示例性消歧单元的方框图。如图所示,消歧单元1200包括:处理器组件1210、存储器组件1220、接收组件1230、确定组件1240、区分组件1250、拓扑组件1260、编制组件1270、准备组件1280以及发送组件1290。
类似于分配单元900中的处理器组件910,处理器组件1210用于执行与执行多个功能中的任何功能有关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组件1210可以是专用于对从消歧单元1200发送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或专用于生成由存储器组件1220、接收组件1230、确定组件1240、区分组件1250、拓扑组件1260、编制组件1270、准备组件1280和/或发送组件1290使用的信息的单个处理器或者多个处理器。此外或者为另一种选择,处理器组件1210用于控制消歧单元120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
在另一方面,存储器组件1220与处理器组件1210相耦合,并用于存储由处理器组件1210执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存储器组件1220也用于存储包括由接收组件1230、确定组件1240、区分组件1250、拓扑组件1260、编制组件1270、准备组件1280和/或发送组件1290中的任何组件生成的数据的多种其它类型数据的任何数据。这里,应该注意,存储器组件1220类似于分配单元900中的存储器组件920。因此,可以理解,存储器组件920的任何上述特征/结构也适用于存储器组件1220。
在另一方面,接收组件1230和发送组件1290也与处理器组件1210相耦合,并用于使消歧单元1200与外部实体接口连接。
例如,接收组件1230可用于接收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报告。这里,可以理解,接收的报告包括与由目标毫微微小区广播的信号有关的多个属性中的任何属性。在另一方面,接收组件1230用于接收多个分配,其中,多个分配中的每一个将一个毫微微小区与相应的唯一标识符排他性地配对。例如,对于这一特定实施例,该分配从分配单元900接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发送组件1290由消歧单元1200用于向报告的用户设备提供指令。例如,发送组件1290用于提供指令,以便初始化用户设备,包括初始化用户设备以提供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主扰码,如上所述。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用户设备进行初始化,以便根据对目标毫微微小区的检测,自动地提供主扰码。然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对用户设备进行初始化,以便仅在接收请求之后提供主扰码。
如上所述,消歧单元1200还包括确定组件1240。在这个实施例中,确定组件1240用于确定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标识符。对于这个实施例,标识符是从经由接收组件1230接收的报告中包括的至少一个属性中确定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确定组件1240用于使用报告来寻找加扰参数和时序参数中的每一个。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随后,确定组件1240根据该加扰参数和时序参数确定该标识符。
这里,注意到,由确定组件1240使用的时序参数可使用节点之间的相对信息来确定。例如,拓扑组件1260用于保持多个节点的拓扑表示,其中,该拓扑表示包括节点之间的相对信息(例如,多个节点之间的时间偏移)。
在另一个方面,消歧单元1200包括区分组件1250。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将区分组件1250用于根据标识符将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与至少一个其它毫微微小区加以区分。在这里,可以理解,区分组件1250可用于以多种方式中的任意方式执行这一区分。例如,在接收组件1230接收将毫微微小区与相应的唯一标识符排他性地配对的上述分配的情况下,区分组件1250用于将由确定组件1240确定的标识符与匹配的唯一标识符相关联。区分组件1250也用于根据其它参数(诸如,与源小区相关联的全局标识符或者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一组无线环境测量结果)区分目标毫微微小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区分组件1250与编制组件1270结合运行。例如,在一个方面,编制组件1270用于编制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并根据候选毫微微小区是目标毫微微小区的可能性来排列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在这一实施例中,该排列可根据多个参数中的任何参数,例如,候选毫微微小区处接收的用户设备功率,或者报告中包括的多个属性中的任何属性。随后,将区分组件1250用于以与排序一致的顺序测试候选毫微微小区列表。这里,应该注意到,区分组件1250可以以单个方式或者以小组的方式测试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
编制组件1270还用于与准备组件1280一起工作。例如,在一个方面,编制组件1270用于识别可由用户设备(即,生成经由接收组件1230接收的报告的用户设备)接入的一组毫微微小区。在这个实施例中,准备组件1280用于执行重定位准备,其中,重定位准备包括仅准备可由用户设备接入的一组毫微微小区。
编制组件1270还可实现用于缩减候选毫微微小区列表的各个方法中的任何方法。例如,编制组件1270可用于根据多个因素中的任何因素来缩减该候选毫微微小区列表,这些因素包括(例如),重定位消息中包括的测量结果和/或对候选毫微微小区执行的上行链路同步尝试。编制组件1270可用于编制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的其它参数可包括与每个候选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邻居测量结果和/或从至少一个外部节点接收的用户设备测量结果。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的效力也可通过使用与检测候选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阈值和/或维护与每个候选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切换尝试的历史来进行控制。
下面参照图13,图1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促进毫微微小区的消歧的系统1300。例如,系统1300和/或用于实现系统1300的指令可物理上位于消歧单元1200(例如,毫微微小区网关440和/或无线网络控制器414)之中或者位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之中,例如,其中,系统1300包括可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它们的结合(例如,固件)执行的功能的功能模块。此外,系统1300包括电子组件的逻辑组合1302,这些电子组件可类似于系统1000中的逻辑组合1002而相结合地操作。如上所述,逻辑组合1302可包括用于接收与由目标毫微微小区广播的信号相关联的报告的电子组件1310。此外,逻辑组合1302可包括用于从报告中包括的至少一个属性中确定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标识符的电子组件1312。逻辑组件1302还可包括用于根据标识符将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与至少一个其它毫微微小区加以区分的电子组件1314。此外,系统1300包括存储有用于执行与电子组件1310、1312和1314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的存储器1320。尽管图中将它们示出在存储器1320外部,但是,可以理解,电子组件1310、1312和1314可位于存储器1320内部。
现在参照图14,图14提供了用于促进毫微微小区的消歧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过程1400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由消歧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步骤。例如,过程1400可通过使用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指令以便实现一系列步骤来实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预期了包括有使得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过程1400的步骤的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在一个方面,过程1400开始于动作1405,其中消歧单元接收毫微微小区标识分配。对于这一特定实施例,每个接收的分配将一个毫微微小区与相应的唯一标识符排他地配对。此外,对于这个实施例,每个唯一标识符是主扰码和与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时序偏移的函数。
接下来,在步骤1410,过程1400继续进行,为了根据毫微微小区相应的唯一标识符来容易地识别毫微微小区而生成查找表。在这一实施例中,该查找表由接收的毫微微小区标识分配来填充。
随后,在步骤1415接收用户设备报告,其后是在步骤1420从该报告提取目标小区参数。对于这个实施例,从报告中提取的参数包括:分配到毫微微小区的特定时序偏移和/或与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特定扰码。在提取了目标小区参数之后,过程1400在步骤1425根据提取的参数确定唯一标识符。例如,如前文所述,该唯一标识符可以是分配的时序偏移和与该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主扰码的唯一向量积。在计算了用于检测的毫微微小区的唯一标识符之后,过程1400继续进行,在步骤1430寻找查找表以便匹配唯一标识符实体。随后,过程1400在步骤1435结束,其中,识别该目标毫微微小区。
下面,参照图15,图15提供了示出促进毫微微小区的消歧的另一种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述,过程1500还包括可由消歧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步骤。例如,过程1500还可通过使用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便实现该系列步骤来实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用于使得至少一个计算机实现过程1500的步骤的代码。
在一个方面,过程1500开始于步骤1505,其中消歧单元接收用户设备报告。这里,可以理解,不同类型的用户设备可具有不同的性能(例如,版本9+的用户设备具有与版9的用户设备不同的性能)。例如,一些用户设备用于提供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全局小区标识符,而其它用户设备不能。因此,在步骤1510,过程1500判断接收的用户设备报告是否包括目标毫微微小区的全局小区标识符。如果其中确实包括全局小区标识符,则过程1500在步骤1535结束,其中容易地识别了目标毫微微小区。否则,如果其中不包括全局小区标识符,则过程1500进入到步骤1515。
在步骤1515,编制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以便促进对目标毫微微小区的识别。这里,应该注意,可根据多个因素中的任何因素来评价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这些因素包括(例如,根据接收的用户设备功率的)用户设备的邻居测量结果、先前提交尝试的历史等等。对于这个特定实施例,在步骤1520,根据候选毫微微小区做为目标毫微微小区的可能性,对候选毫微微小区进行排列,并随后,在步骤1525进行测试。在一个方面,候选毫微微小区的测试以与它们的特定排列相同的顺序(例如,从最可能的到最不可能的)执行,其中,候选毫微微小区可以独立进行测试也可以成组进行测试。
接下来,在步骤1530,过程1500判断是否存在模糊,模糊使得目标毫微微小区无法得到识别。如果不存在模糊,则过程1500在步骤1535结束,其中,容易地识别目标毫微微小区。否则,如果确实存在模糊,则在步骤1540,对计数器进行增量,其后是过程1500循环回到步骤1525,其中测试后续的候选。
下面参照图16,示出了根据各个方面的示例性毫微微小区单元的方框图。如图所示,毫微微小区单元1600可包括:处理器组件1610、存储器组件1620、接收组件1630、加扰组件1640、时序组件1650以及发送组件1660。
类似于分配单元900中的处理器组件910和消歧单元1200中的处理器组件1210,处理器组件1610用于执行与进行多个功能中的任何功能相关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组件1610可以是专用于对从毫微微小区单元1600发送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或生成由存储器组件1620、接收组件1630、加扰组件1640、时序组件1650和/或发送组件1660使用的信息的单个处理器或者是多个处理器。此外,或者作为另一种选择,处理器组件1610可用于控制毫微微小区单元1600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
在另一个方面,存储器组件1620与处理器组件1610相耦合,并用于存储由处理器组件1610执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存储器组件1620也用于存储包括由接收组件1630、加扰组件1640、时序组件1650和/或发送组件1660中的任何一个生成的数据的多种其它类型数据中的任何数据。这里,应该注意到,存储器组件1620类似于分配单元900中的存储器组件920和消歧单元1200中的存储器组件920。因此,可以理解,存储器组件920和/或1220的任何上述特征/结构也适用于存储器组件1620。
在另一方面,接收组件1630和发送组件1660也与处理器组件1610相耦合,并用于将毫微微小区单元1600与外部实体进行接口连接。例如,接收组件1630可用于接收包括时序参数的传输(例如,来自管理设备422的包括宏节点帧号的传输),而发送组件1660可用于对来自毫微微小区单元1600的信号进行广播。这里,应该注意到,发送组件1660也用于将特定属性发送到外部实体,这些属性包括:(例如)与毫微微小区单元1600相关联的加扰参数、与时序参数相关的偏移、无线环境测量结果和/或接收的用户设备功率。
在一个方面,从毫微微小区单元1600广播的信号包括加扰参数,并且是根据偏移广播的。为了促进这一广播,毫微微小区单元可使用加扰组件1640和时序组件1650。在这一实施例中,加扰组件1640用于设置加扰参数(例如,主扰码),而时序组件1650用于确定与时序参数相关的偏移(其中,时序组件1650用于根据经由接收组件1630接收的通信选择偏移和/或推导该偏移)。
下面参照图17,图17示出了促进对毫微微小区的识别的系统1700。系统1700和/或用于实现系统1700的指令物理上可位于毫微微小区单元1600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部,例如,其中系统1700包括可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它们的结合(例如,固件)执行的功能的功能模块。此外,系统1700包括多个电子组件的逻辑组合1702,这些电子组件类似于系统1000中的逻辑组合1002和系统1300中的逻辑组合1302而相结合地操作。如图所示,逻辑组合1702包括:用于接收包括时序参数的传输的电子组件1710,以及用于设置加扰参数的电子组件1712。逻辑组合1702还包括用于确定与时序参数相关的偏移的电子组件1714。此外,逻辑组合1702包括用于根据偏移将包括加扰参数的信号进行广播的电子组件1716。此外,系统1700包括存储用于执行与电子组件1710、1712、1714和1716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的存储器1720,其中,电子组件1710、1712、1714和1716中的任何一个即可存在于存储器1720内部也可存在于存储器1720外部。
参照图18,提供了促进识别毫微微小区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过程1800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由毫微微小区执行的一系列步骤。例如,过程1800可通过使用处理器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该系列步骤来实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预期了包括使得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过程1800的步骤的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在一个方面,过程1800开始于步骤1805,其中,对传输进行接收,并且,其中,随后,在步骤1810,从传输中顺序地提取对应于毫微微小区的参数。对于这个特定实施例,提取的参数可包括加扰参数和/或时序参数。在一个方面,加扰参数是包括在该传输中的主扰码,而时序参数是用于确定毫微微小区要用于对信号进行广播的(相对于覆盖区域包括该毫微微小区的宏小区的)时序偏移的参数。
对于一些实施例,应该注意到,该时序偏移是可由毫微微小区选择的。因此,在步骤1815,过程1800判断该偏移是否可选择。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时序偏移显式地包括在初始传输中,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宏小区的帧号,该帧号由毫微微小区用于选择时序偏移。此外,如果明确地提供了时序偏移,则过程1800进入到步骤1825,其中确定时序偏移。否则,在步骤1820,由毫微微小区选择该时序偏移。
在确定或者选择了时序偏移之后,过程1800进入到步骤1830,其中设置时序偏移。随后,在步骤1835设置主扰码。随后,过程1800在步骤1840处结束,其中包括主扰码的信号由毫微微小区根据时序偏移进行广播。
现在参照图19,图19是根据各个方面示出示例性无线终端的方框图。如图所示,无线终端1900可包括:处理器组件1910、存储器组件1920、检测组件1930、标识符组件1940、接收组件1950和发送组件1960。
类似于分配单元900的处理器组件910、消歧单元1200的处理器组件1210和毫微微小区单元1600的分配单元1610,处理器组件1910用于执行与执行多个功能中的任何功能相关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组件1910可以是专用于对从无线终端1900发送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或生成可由存储器组件1920、检测组件1930、标识符组件1940、接收组件1950和/或发送组件1960使用的信息的单个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此外,或者作为另一种选择,处理器组件1910用于控制无线终端190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
在另一方面,存储器组件1920与处理器组件1910相耦合,并用于存储由处理器组件1910执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存储器组件1920也用于存储包括由检测组件1930、标识符组件1940、接收组件1950和/或发送组件1960中的任何组件生成的数据的多种其它类型数据中的任何数据。这里,应该注意,存储组件1920类似于分配单元900中的存储组件920、消歧单元1200中的存储器组件1220和毫微微小区单元1600中的存储器组件1620。因此,可以看出,存储器组件920、1220和/或1620的任何上述特征/结构也可适用于存储器组件1920。
如图所示,无线终端1900还包括检测组件1930和标识符组件1940。在这一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930用于在活动的呼叫期间检测目标毫微微小区,而标识符组件1940用于确定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全局标识符。这里,应该注意,标识符组件1940用于响应于请求(例如,来自无线网络控制器414的请求)来确定全局标识符,和/或标识符组件1940用于根据对经检测的毫微微小区的检测后自动地确定全局标识符。
在另一个方面,发送组件1960和接收组件1950还可与处理器组件1919相耦合,并用于将无线终端1900与外部实体进行接口连接。例如,发送组件1960用于将全局标识符报告给外部实体(例如,报告给无线网络控制器414),而接收组件1950用于接收请求,以便提供全局标识符(例如,从无线网络控制器414对全局标识符的请求)。
下面,参照图20,图20示出了根据实施例执行向毫微微小区的提交的系统2000。系统2000和/或用于实现系统2000的指令物理上可位于无线终端1900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例如,其中系统2000包括可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者它们的结合(例如,固件)执行的功能的功能模块。此外,系统2000包括与系统1000中的逻辑组合1002、系统1300中的逻辑组合1302以及系统1700中的逻辑组合1702相似地相结合地操作的电子组件的逻辑组合2002。如图所示,逻辑组合2002包括用于在活动的呼叫期间检测目标毫微微小区的电子组件2010。此外,逻辑组合2002包括用于确定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全局标识符的电子组件2012。逻辑组合2002也包括用于将全局标识符报告给外部实体的电子组件2014。此外,系统2000可包括存储用于执行与电子组件2010、2012和2014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的存储器2020。尽管将它们示出在存储器2020的外部,但是,可以理解,电子组件2010、2012和2014也可位于存储器2020中。
下面,参照图21,图21提供了促进执行向毫微微小区的提交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过程2100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由无线终端执行的一系列步骤。例如,过程2100可通过使用处理器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一系列步骤来实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预想了包括使得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过程2100的步骤的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在一个方面,过程2100在步骤2105开始,其中对无线终端进行初始化。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以多种方式中的任何方式来初始化无线终端。例如,关于对与已检测的毫微微小区对应的全局标识符进行报告,可对无线终端进行初始化,以便自动地报告全局小区标识符或者仅根据请求来报告全局小区标识符。
在无线终端初始化之后,过程2100继续进行到步骤2110,其中对毫微微小区进行检测,其后,在步骤2115,对是否对已检测的毫微微小区的全局小区标识符进行自动报告进行检测。如果无线终端被初始化为自动地报告全局小区标识符,则在步骤2125确定已检测的小区的全局小区标识符,其中,过程2100随后在步骤21130结束,其中,对全局小区标识符进行报告。否则,如果无线终端用于仅根据请求报告全局小区标识符(即,无线终端不用于自动报告),则过程2100进入到步骤2120,其中,做出是否已经接收了对全局标识符的请求的判断。如果确实已经接收了请求,则已检测的小区的全局小区标识符在步骤2125确定,其中,过程2100随后在步骤2130结束,其中,对全局小区标识符进行报告。否则,如果没有对全局小区标识符进行请求,则过程2100循环回到步骤2110,其中,继续对毫微微小区进行监测。
示例性通信系统
下面参照图22,图22提供了根据各个方面实现的示例性通信系统2200,其包括多个小区:小区I 2202、小区M 2204。这里,应该注意到,相邻小区2202、2204有些交叠,如由小区边界区域2268指示的那样,从而,对在邻居小区中由基站发送的信号之间制造了信号干扰的可能性。系统2200的每个小区2202、2204包括三个扇区。根据多个方面,未划分成多个扇区的小区(N=1)、具有两个扇区的小区(N=2)以及具有多于3个扇区的小区(N>3)也是可能的。小区2202包括第一扇区,扇区I 2210;第二扇区,扇区II 2212以及第三扇区,扇区III 2214。每个扇区2210、2212和2214具有两个扇区边界区域;每个边界区域由两个邻居扇区共享。
扇区边界区域提供由附近扇区中的基站发射的信号之间的信号干扰的可能性。线2216表示扇区I 2210和扇区II 2212之间的扇区边界区域;线2218表示扇区II 2212和扇区III 2214之间的扇区边界区域;线2220表示扇区III 2214和扇区1 2210之间的扇区边界区域。类似的,小区M 2204包括:第一扇区,扇区I 2222;第二扇区,扇区II 2224;以及第三扇区,扇区III 2226。线2228表示扇区I 2222和扇区II 2224之间的扇区边界区域;线2230表示扇区II 2224和扇区III 2226之间的扇区边界区域;线2232表示扇区III 2226和扇区I 2222之间的边界区域。小区I 2202包括:基站(BS),基站I 2206;以及每个扇区2210、2212、2214中的多个端节点(EN)。扇区I 2210包括分别经由无线链路2240、2242与BS 2206相耦合的EN(1)2236和EN(X)2238;扇区II 2212包括分别经由无线链路2248、2250与BS 2206相耦合的EN(1’)2244和EN(X’)2246;扇区III 2214包括分别经由无线链路2256、2258与BS 2206相耦合的EN(1”)2252和EN(X”)2254。类似的,小区M 2204包括基站M 2208以及每个扇区2222、2224和2226中的多个端节点(EN)。扇区I 2222包括分别经由无线链路2240’、2242’与BS M 2208相耦合的EN(1)2236’和EN(X)2238’;扇区II 2224包括分别经由无线链路2248’、2250’与BS M 2208相耦合的EN(1’)2244’和EN(X’)2246’;扇区32226包括分别经由无线链路2256’、2258’与BS 2208相耦合的EN(1”)2252’和EN(X”)2254’。
系统2200还包括分别经由网络链路2262、2264与BS I 2206和BS M2208相耦合的网络节点2260。网络节点2260还经由网络链路2266与其它网络节点和互联网相耦合,其它网络节点例如:其它基站、AAA服务器节点、中间媒介节点、路由器等等。网络链路2262、2264、2266可以是(例如)光纤电缆。每个端节点,例如,EN 1 2236可以是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无线终端。无线终端(例如)EN(1)2236可在整个系统2200中移动,并可经由无线链路与EN目前所在的小区中的基站进行通信。无线终端(WT),例如EN(1)2236,可以经由基站(例如,BS 2206)和/或网络节点2260与对等节点(例如,系统2200中的或者系统2200外的其它WT)进行通信。WT(例如,EN(1)2236)可以是移动通信设备,诸如:蜂窝电话、具有无线调制解调器的个人数据助理等等。各个基站在去符号周期(strip-symbol period)中使用与在剩余的符号周期(例如,非去符号周期)中用于分配音调和确定音调跳变的方法不同的方法执行音调子集分配。无线终端使用该音调子集分配方法连同从基站接收的信息(例如,基站斜率ID、扇区ID信息)一起确定可用于在特定去符号周期中接收数据和信息的音调。根据各个方面来构造音调子集分配序列,以便在各个音调上对扇区间和小区间的干扰进行扩展。尽管本发明的系统主要是在蜂窝模式的背景下进行描述的,但是,可以理解,多个模块是可用的,并且可根据本发明的多个方面来使用。
示例性基站
图23示出了根据多个方面的示例性基站2300。基站2300实施音调子集分配序列,其中为小区的各个不同的扇区类型生成不同的音调子集分配序列。基站2300可用做图22的系统2200的基站2206、2208中的任何一个。基站2300包括由总线2309耦合在一起的:接收机2302、发射机2304、处理器2306(例如)CPU、输入/输出接口2308和存储器2310,各个元件2302、2304、2306、2308和2310可经过总线交换信息和数据。
与接收机2302相耦合的扇区化天线2303用于从基站的小区中的每个扇区的无线终端传输接收数据和其它信号(例如,信道报告)。与发射机2304相耦合的扇区化的天线2305用于向基站的小区的每个扇区中的无线终端2400(图24中所示)发送数据和其它信号(例如,控制信号、导频信号、信标信号等等)。在各个方面,基站2300可使用多个接收机2302和多个发射机2304,例如,每个扇区一个接收机2302,并且每个扇区一个发射机2304。处理器2306可以是(例如)通用中央处理单元(CPU)。处理器2306根据存储器2310中存储的一个或多个例程2318控制基站2300的运行,并实现方法。I/O接口2308提供到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将BS 2300耦合到其它基站、接入路由器、AAA服务器节点等等、其它网络以及互联网。存储器2310包括例程2318和数据/信息2320。
数据/信息2320包括:数据2336、包括下行链路去符号时间信息2340和下行链路音调信息2342的音调子集分配序列信息2338、以及包括多组WT信息的无线终端(WT)数据/信息2344,所述多组WT信息包括:WT1信息2346和WT N信息2360。每组WT信息,例如,WT 1信息2346包括:数据2348、终端ID 2350、扇区ID 2352、上行链路信道信息2354、下行链路信道信息2356以及模式信息2358。
例程2318包括通信例程2322和基站控制例程2324。基站控制例程2324包括调度器模块2326和信令例程2328,信令例程2328包括:用于去符号周期的音调子集分配例程2330、用于剩余符号周期(例如非去符号周期)的其它下行链路音调分配跳变例程2332以及信标例程2334。
数据2336包括:将要发送到发射机2304的编码器2314以便在发送到WT之前进行编码的待发送的数据,以及在接收之后已经经由接收机2302的解码器2312处理的WT的接收数据。下行链路去符号时间信息2340包括帧同步结构信息,诸如超时隙(superslot)、信标时隙、以及ultraslot结构信息和表示给定符号周期是否是去符号周期的信息,以及,如果是去符号周期的话,则去符号周期的索引和该去符号是否是要截取由基站使用的音调子集分配序列的重置点。下行链路音调信息2342包括:包括分配给基站2300的载波频率、音调的数量和频率以及要分配给去符号周期的一组音调子集的信息,以及其它小区和扇区特定值,诸如:斜率、斜率索引和扇区类型。
数据2348包括:WT1 2400从对等节点接收的数据、WT1 2400期望发送到对等节点的数据和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报告反馈信息。终端ID 2350是标识WT 1 2400的基站2300分配的ID。扇区ID 2352包括:标识WT1 2400在哪个扇区中运行的信息。可以使用扇区ID 2352(例如)来确定扇区类型。上行链路信道信息2354包括:标识已经由调度器2326分配给WT1 2400使用的信道段的信息,例如,用于数据的上行链路业务信道段、用于请求、功率控制、时序控制的专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等等。每个分配给WT1 2400的上行链路信道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音调,每个逻辑音调跟随着上行链路跳变序列。下行链路信道信息2356包括用于标识已经由调度器2326分配用于携带数据和/或信息到WT1 2400的信道段的信息,例如,用于用户数据的下行链路业务信道段。分配给WT1 2400的每个下行链路信道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音调,每个跟随着下行链路跳变序列。模式信息2358包括:用于标识WT1 2400的运行状态(例如,睡眠、保持、开机)的信息。
通信例程2322控制基站2300以执行各种通信操作,并实现多种通信协议。基站控制例程2324用于控制基站2300来执行基本的基站功能任务,例如,信号生成和接收、调度,并实现一些方面的方法的步骤,包括在去符号周期期间使用音调子集分配序列向无线终端发送信号。
信令例程2328控制接收机2302及其解码器2312以及发射机2304和其编码器2314的操作。信令例程2328负责控制发射数据2336和控制信息的生成。音调子集分配例程2330使用所述方面的方法并使用包括下行链路去符号时间信息2340和扇区ID 2352的数据/信息2320,来构造音调子集,以便在去符号周期中使用。下行链路音调子集分配序列对于小区中的每种扇区类型是不同的,并且对于多个邻居小区也是不同的。WT 2400在去符号周期中根据下行链路音调子集分配序列来接收信号;基站2300使用相同的下行链路音调子集分配序列,以便生成发射信号。其它下行链路音调分配跳变例程2332使用包括下行链路音调信息2342和下行链路信道信息2356的信息为不同于去符号周期的符号周期构造下行链路音调跳变序列。下行链路数据音调跳变序列在小区的全部扇区中是同步的。信标例程2334控制信标信号的传输,所述信标信号例如是集中在一个或数个音调上的相对高功率的信号,信标信号可用于同步目的,例如,对下行链路信号的帧时序结构进行同步,并且从而针对ultra-slot边界对音调子集分配序列进行同步。
示例性无线终端
图24示出了可作为图22中示出的系统2200的无线终端(端节点)中的任何一个(例如EN(1)2236)的示例性无线终端(端节点)2400。无线终端2400实现音调子集分配序列。无线终端2400包括由总线2410耦合在一起的:具有解码器2412的接收机2402、具有编码器2414的发射机2404、处理器2406、存储器2408,通过该总线2410各个元件2402、2404、2406、2408可交换数据和信息。用于从基站(和/或不同的无线终端)接收信号的天线2403与接收机2402相耦合。用于(例如)向基站(和/或不同的无线终端)发送信号的天线2405与发射机2404相耦合。
处理器2406(例如,CPU)通过执行存储器2408中例程2420并使用其中的数据/信息2422来控制无线终端2400的运行并实现方法。
数据/信息2422包括:用户数据2434、用户信息2436以及音调子集分配序列信息2450。用户数据2434可包括:用于对等节点的将要被路由到编码器2414以在由发射机2404发射到基站之前进行编码的数据,以及从基站接收的已经由接收机2402中的解码器2412处理过的数据。用户信息2436包括:上行链路信道信息2438、下行链路信道信息2440、终端ID信息2442、基站ID信息2444,扇区ID信息2446以及模式信息2448。上行链路信道信息2438包括:用于标识已由基站分配给无线终端2400在向基站发送时使用的上行链路信道段的信息。上行链路信道可包括:上行链路业务信道、专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请求信道、功率控制信道和时序控制信道)。每个上行链路信道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音调,每个逻辑音调跟随着上行链路音调跳变序列。上行链路跳变序列在一个小区的每个扇区类型之间是不同的,并且在多个相邻小区之间也是不同的。下行链路信道信息2440包括:用于标识已由基站分配给WT 2400在基站向WT 2400发送数据/信息时使用的下行链路信道段的信息。下行链路信道可包括:下行链路业务信道和分配信道,每个下行链路信道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音调,每个逻辑音调跟随着下行链路跳变序列,下行链路跳变序列在小区的每个扇区之间是同步的。
用户信息2436也包括:终端ID信息2442(终端ID信息2442是基站分配的标识)、用于标识WT与之建立了通信的特定基站的基站ID信息2444、以及用于标识WT 2400当前所在的小区的特定扇区的扇区ID信息2446。基站ID 2444提供小区斜率值,扇区ID信息2446提供扇区索引类型;小区斜率值和扇区索引类型可用于得出音调跳变序列。模式信息2448也包括在用户信息2436中,用于标识WT 2400是处在睡眠模式、保持模式还是上电模式。
音调子集分配序列信息2450包括:下行链路去符号时间信息2452和下行链路音调信息2454。下行链路去符号时间信息2452包括:帧同步结构信息(诸如:超时隙、信标时隙以及ultraslot结构信息)和用于指定给定符号周期是否是去符号周期的信息,以及,如果是去符号周期,则指定去符号周期的索引和去符号是否是截断由基站使用的音调子集分配序列的重置点的信息。下行链路音调信息2454包括:包括分配给基站的载波频率、音调的数量和频率以及要分配给去符号周期的一组音调子集的信息,以及其它小区和扇区指定值(诸如,斜率、斜率索引和扇区类型)。
例程2420包括通信例程2424和无线终端控制例程2426。通信例程2424控制由WT 2400使用的各种通信协议。无线终端控制例程2426控制基本的无线终端2400的功能,包括控制接收机2402和发射机2404。无线终端控制例程2426包括信令例程2428。信令例程2428包括用于去符号周期的音调子集分配例程2430和用于其余符号周期(例如,非去符号周期)的其它下行链路音调分配跳变例程2432。音调子集分配例程2430使用用户数据/信息2422,以便根据一些方面来生成下行链路音调子集分配序列并处理接收的从基站发送的数据,所述数据/信息2422包括:下行链路信道信息2440、基站ID信息2444(例如,斜率索引和扇区类型)以及下行链路音调信息2454。其它下行链路音调分配跳变例程2432使用包括下行链路音调信息2454和下行链路信道信息2440的信息,为不同于去符号周期的符号周期构造下行链路音调跳变序列。当由处理器2406执行时,音调子集分配例程2430用于确定无线终端2400何时和在哪个音调上从基站2300接收一个或多个去符号信号。上行链路音调分配跳变例程2430使用音调子集分配功能,连同从基站接收的信息来确定其在哪些音调上传输。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何组合。当在软件中实现时,该功能可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进行存储或通过其来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包括便于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举例而言但非限制性地,此类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携带或存储所需程序代码,并能够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而且,任何连接都可以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举例而言,如果用同轴电缆、纤维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路(DSL),或诸如红外、无线和微波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该同轴电缆、纤维光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和微波的无线技术也包含在介质的定义中。本文所用的磁盘和盘片,包括紧致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多用途盘(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过磁性重新生成数据,而盘片通过激光光学地重新生成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当这些实施例实现在程序代码或代码段中时,可以理解,代码段可以表示进程、函数、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类、指令、数据结构或程序语句的任意组合。可以通过传递和/或接收信息、数据、自变量、参数或存储器内容,将代码段耦合到另一代码段或硬件电路。可以通过任何适合的方式(包括内存共享、消息传递、令牌传递和网络传输等)来传递、转发或发送信息、自变量、参数、数据等。此外,在一些方面,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和/或操作可作为代码和/或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结合或集合而位于机器可读介质和/或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其可以包括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
对于软件实现,本申请中描述的技术可用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这些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可以实现在处理器内,也可以实现在处理器外,在后一种情况下,它经由各种手段可通信地连接到处理器,这些都是本领域中所公知的。
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上文所述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实例。当然,为了描述前述实施例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所有可能结合是不可能的,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对这些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结合和排列是可能的。因此,本申请中描述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保护范围内的所有改变、修改和变型。此外,就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包含”一词而言,该词的涵盖方式类似于“包括”一词,就如同“包括”一词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衔接词所解释的那样。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推断”或“推论”通常指的是根据通过事件和/或数据获得的一组观察报告而对系统、环境和/或用户的状态的推理过程或推断系统、环境和/或用户状态的过程。例如,推论用来识别特定的内容或动作,或生成状态的概率分布。这种推论是概率性的,也就是说,根据所考虑的数据和事件,对相关的状态概率分布进行计算。推论还指的是用于根据事件集和/或数据集构成高级事件的技术。这种推论使得根据观察到的事件集和/或存储的事件数据来构造新的事件或动作,而不管事件是否在极接近的时间上相关联,也不管事件和数据是否来自一个或数个事件和数据源。
此外,在本申请中所用的术语“部件”、“模块”和“系统”等旨在指代计算机相关实体,其可以是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结合、软件、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并不仅限于: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程序、执行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举例而言且非限制地,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位于执行中的一个进程和/或线程内,以及,一个部件可以位于一台计算机上和/或分布于两台或更多台计算机之间。另外,可以通过存储有多种数据结构的多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来执行这些部件。这些部件可以通过本地和/或远程处理进行通信,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信号传送来进行通信(例如,来自一个部件的数据通过信号传送与在本地系统中、分布式系统中和/或跨越诸如互联网的网络与其它系统中的其它部件进行交互)。

Claims (79)

1.一种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方法,包括:
识别所述毫微微小区;
向所述毫微微小区分配唯一标识符,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加扰参数和时序参数的函数;以及
对所述唯一标识符和所述毫微微小区之间的关系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关系是所述唯一标识符向所述毫微微小区的分配,以及
所述传输包括向外部实体传输所述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关系标识与所述时序参数相关联的帧号或者时序偏移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所述传输包括向所述毫微微小区传输所述关系,所述帧号是相对值或是绝对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确定与所述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宏节点相对应的主扰码,其中所述加扰参数基于所述主扰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包括从所述毫微微小区接收对至少一个候选主扰码的选择,所述主扰码是根据所述选择确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主扰码是根据辅助宏小区信息确定的,所述辅助宏小区信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一对邻居小区之间的无线信道的路径损耗、宏小区导频信号的质量或者宏小区信号的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对于与所述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宏节点相对的局部区域而言是唯一的。
8.一种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组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组件包括:
识别组件,用于识别所述毫微微小区;
分配组件,用于向所述毫微微小区分配唯一标识符,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加扰参数和时序参数的函数;以及
传输组件,用于传输所述唯一标识符和所述毫微微小区之间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关系是所述唯一标识符向所述毫微微小区的分配,以及
所述传输组件用于向外部实体传输所述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关系标识与所述时序参数相关联的帧号,以及
所述传输组件用于向所述毫微微小区传输所述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码组件,用于确定与所述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宏节点相对应的主扰码,其中所述加扰参数基于所述主扰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接收组件,用于从所述毫微微小区接收对至少一个候选主扰码的选择。
13.一种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使得至少一个计算机进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识别所述毫微微小区;
向所述毫微微小区分配唯一标识符,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与所述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加扰参数和与所述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时序参数的函数;以及
对所述唯一标识符和所述毫微微小区之间的关系进行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代码还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
通过将所述加扰参数与所述时序参数相结合来确定所述唯一标识符。
15.一种促进用户设备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装置,包括:
用于识别所述毫微微小区的模块;
用于向所述毫微微小区分配唯一标识符的模块,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加扰参数和时序参数的函数;以及
对所述唯一标识符和所述毫微微小区之间的关系进行传输的模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通过将所述加扰参数与所述时序参数相结合来确定所述唯一标识符的模块。
17.一种促进毫微微小区的消歧的方法,包括:
接收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报告,所述报告包括与由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广播的信号有关的多个属性;
确定与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标识符,所述标识符是根据所述报告中包括的至少一个属性确定的;以及
将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与至少一个其它毫微微小区加以区分,所述区分基于所述标识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获得多个分配,所述多个分配中的每一个分配将一个毫微微小区与相应的唯一标识符排他性地配对,其中,所述区分包括将所述标识符与匹配的唯一标识符相匹配。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所述确定还包括:
根据所述报告确定加扰参数和时序参数中的每一个,其中,所述标识符基于所述加扰参数和所述时序参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维护多个节点的拓扑表示,其中,所述拓扑表示包括所述多个节点之间的相对信息,并且,其中,所述时序参数是使用所述相对信息确定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编制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做为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的可能性,排列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排列基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
接收的用户设备功率或者所述多个属性。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以与所述排列一致的顺序来测试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是单个地测试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是成组测试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识别可由生成所述报告的用户设备接入的一组毫微微小区,其中,重定位准备包括仅准备可由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的所述一组毫微微小区。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包括在重定位消息中的测量结果或者由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中的候选毫微微小区执行的上行链路加扰信号强度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个,缩减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列表。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所述编制基于与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列表中的每一个相关联的邻居测量结果或者从至少一个外部节点接收的用户设备测量结果中的至少一个。
3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所述编制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使用与检测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相关联的阈值或者维护与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中的每一个相关联的切换尝试的历史。
3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初始化用户设备以便提供与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主扰码。
3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所述区分根据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与源小区相关联的全局标识符或者与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一组无线环境测量结果。
33.一种促进毫微微小区的消歧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组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组件包括:
接收组件,用于接收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报告,所述报告包括与由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广播的信号有关的多个属性;
确定组件,用于确定与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标识符,所述标识符是根据所述报告中包括的至少一个属性确定的;以及
区分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符将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与至少一个其它毫微微小区加以区分。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所述接收组件还用于接收多个分配,所述多个分配的每一个将一个毫微微小区与相应的唯一标识符排他性地配对,其中,所述区分组件用于将所述标识符与匹配的唯一标识符相关联。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所述确定组件还用于使用所述报告来寻找加扰参数和时序参数中的每一个,其中,所述标识符基于所述加扰参数和所述时序参数。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拓扑组件,用于维护多个节点的拓扑表示,其中,所述拓扑表示包括所述多个节点之间的相对信息,并且,其中,所述时序参数是使用所述相对信息确定的。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编制组件,用于编制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所述编制组件还用于根据候选毫微微小区做为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的可能性,排列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排列根据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接收的用户设备功率或者所述多个属性。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所述区分组件用于以与所述排列一致的顺序来测试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列表。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所述区分组件用于单个地测试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列表。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所述区分组件用于成组地测试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列表。
43.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准备组件,用于执行重定位准备,所述编制组件用于识别可由生成所述报告的用户设备接入的一组毫微微小区,其中,所述准备组件用于仅对可由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的所述一组毫微微小区执行重定位准备。
44.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所述编制组件用于根据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来缩减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的列表:
重定位消息中包括的测量结果或者对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列表执行的上行链路同步尝试。
45.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所述编制组件用于根据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来编制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列表:
与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列表中的每一个相关联的邻居测量结果或者从至少一个外部节点接收的用户设备测量结果。
46.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所述编制组件用于通过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来编制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列表:
使用与检测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列表相关联的阈值或者维护与所述候选毫微微小区中的每一个相关联的切换尝试的历史。
4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发送组件,用于初始化用户设备,以便提供与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主扰码。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经初始化,以便在对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的检测之后自动地提供所述主扰码。
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经初始化,以便仅在接收请求之后提供所述主扰码。
50.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所述区分组件用于根据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来区分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
与源小区相关联的全局标识符或者与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一组无线环境测量结果。
51.一种促进毫微微小区的消歧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包括使得至少一个计算机进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接收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报告,所述报告包括与由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广播的信号有关的多个属性;
确定与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标识符,所述标识符是根据所述报告中包括的至少一个属性确定的;以及
根据所述标识符将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与至少一个其它毫微微小区加以区分。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代码还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获得多个分配,所述多个分配中的每一个将一个毫微微小区与相应的唯一标识符排他性地配对,所述代码还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将所述标识符与匹配的唯一标识符相关联。
53.一种促进毫微微小区的消歧的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报告的模块,其接收与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报告,所述报告包括与由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广播的信号有关的多个属性;
用于确定标识符的模块,其根据所述报告中包括的至少一个属性来确定与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标识符;以及
用于区分毫微微小区的模块,其根据所述标识符从至少一个其它毫微微小区中区分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编制候选毫微微小区列表的模块。
55.一种促进识别毫微微小区的方法,包括:
接收传输,所述传输包括时序参数;
设置加扰参数;
确定与所述时序参数有关的偏移;以及
根据所述偏移对信号进行广播,所述信号包括所述加扰参数。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传输到外部实体:
所述加扰参数、所述偏移、无线环境测量结果或者接收的用户设备功率。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所述确定还包括选择所述偏移。
58.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所述确定还包括根据所述传输推导所述偏移。
59.一种促进识别毫微微小区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组件,所述组件包括:
接收组件,用于接收传输,所述传输包括时序参数;
加扰组件,用于设置加扰参数;
时序组件,用于确定与所述时序参数有关的偏移;以及
发送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偏移对信号进行广播,所述信号包括所述加扰参数。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装置,所述发送组件还用于:
将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传输到外部实体:
所述加扰参数、所述偏移、无线环境测量结果或者接收的用户设备功率。
61.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装置,所述时序组件用于选择所述偏移。
62.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装置,所述时序组件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推导所述偏移。
63.一种促进识别毫微微小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使得至少一个计算机进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接收传输,所述传输包括时序参数;
设置加扰参数;
确定与所述时序参数有关的偏移;以及
根据所述偏移对信号进行广播,所述信号包括所述加扰参数。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代码还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
将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传输到外部实体:
所述加扰参数、所述偏移、无线环境测量结果或者接收的用户设备功率。
65.一种促进识别毫微微小区的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传输的模块,所述传输包括时序参数;
用于设置加扰参数的模块;
用于确定与所述时序参数有关的偏移的模块;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偏移对信号进行广播的模块,所述信号包括所述加扰参数。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装置,用于确定的模块包括用于选择所述偏移的模块。
67.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装置,用于确定的模块包括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推导所述偏移的模块。
68.一种促进执行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方法,包括:
在活动的呼叫期间检测目标毫微微小区;
确定与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全局标识符;以及
将所述全局标识符报告给外部实体。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对确定所述全局标识符的请求,其中,响应于所述请求而确定所述全局标识符。
70.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方法,在对经检测的毫微微小区的检测之后自动地执行所述确定。
71.一种促进执行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组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组件包括:
检测组件,用于在活动的呼叫期间检测目标毫微微小区;
标识符组件,用于确定与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全局标识符;以及
传输组件,用于向外部实体报告所述全局标识符。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接收组件,用于接收对提供所述全局标识符的请求,其中,所述标识符组件用于响应于所述请求来确定所述全局标识符。
73.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装置,所述标识符组件用于在对经检测的毫微微小区的检测之后自动地确定所述全局标识符。
74.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标识符组件用于根据与帧号相关联的时序偏移来确定所述全局标识符。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装置,其中,在不对源小区活动模式业务进行中断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全局标识符。
76.一种促进执行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使得至少一个计算机进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在活动的呼叫期间检测目标毫微微小区;
确定与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全局标识符;以及
将所述全局标识符报告给外部实体。
77.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代码还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接收对提供所述全局标识符的请求;以及,所述代码还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响应于所述请求来确定所述全局标识符。
78.一种促进执行向毫微微小区提交的装置,包括:
在活动的呼叫期间检测目标毫微微小区的模块;
确定与所述目标毫微微小区相关联的全局标识符的模块;以及
向外部实体报告所述全局标识符的模块。
7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装置,用于确定的模块包括用于在对经检测毫微微小区的检测之后自动确定所述全局标识符的模块。
CN201080007078.6A 2009-02-10 2010-02-10 基于参数的毫微微小区识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8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146909P 2009-02-10 2009-02-10
US61/151,469 2009-02-10
US16125009P 2009-03-18 2009-03-18
US61/161,250 2009-03-18
US17311509P 2009-04-27 2009-04-27
US61/173,115 2009-04-27
US12/703,065 US9204349B2 (en) 2009-02-10 2010-02-0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a hand-in of user equipment to femto cells
US12/703,065 2010-02-09
PCT/US2010/023784 WO2010093717A1 (en) 2009-02-10 2010-02-10 Parameter based identification of femto cell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1073.1A Division CN103826269A (zh) 2009-02-10 2010-02-10 基于参数的毫微微小区识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8624A true CN102308624A (zh) 2012-01-04
CN102308624B CN102308624B (zh) 2014-06-18

Family

ID=4254084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1073.1A Pending CN103826269A (zh) 2009-02-10 2010-02-10 基于参数的毫微微小区识别
CN20108000707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8624B (zh) 2009-02-10 2010-02-10 基于参数的毫微微小区识别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1073.1A Pending CN103826269A (zh) 2009-02-10 2010-02-10 基于参数的毫微微小区识别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9204349B2 (zh)
EP (1) EP2396991A1 (zh)
JP (4) JP5389948B2 (zh)
KR (3) KR101394899B1 (zh)
CN (2) CN103826269A (zh)
TW (1) TW201108784A (zh)
WO (1) WO2010093717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2186A (zh) * 2012-08-03 2012-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扰码冲突小区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CN104137589A (zh) * 2012-02-24 2014-11-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中的基站标识发现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72812A (zh) * 2012-05-07 2015-01-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程序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5580403A (zh) * 2013-10-21 2016-05-11 英特尔Ip公司 移动性信息报告
CN106454915A (zh) * 2012-11-09 2017-02-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判断属性的方法及设备
CN111885647A (zh) * 2014-10-02 2020-11-0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电信网络中的频间负载平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2834B (zh) * 2008-04-16 2014-04-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宏基站到家用基站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US8548455B2 (en) * 2009-01-16 2013-10-0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stall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a femtocell
EP2405680B8 (en) * 2009-03-02 2016-07-20 Sun Patent Trust Femto-cell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etting cell id
JP5059062B2 (ja) * 2009-07-08 2012-10-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GB2472595B (en) 2009-08-11 2012-01-11 Ubiquisys Ltd Creating neighbour cell lists
GB2484414B (en) * 2009-08-11 2012-10-03 Ubiquisys Ltd Creating neighbour cell lists
US8639243B2 (en) * 2009-08-21 2014-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manage neighbor cell lists
US9642105B2 (en) 2009-11-17 2017-05-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terminal-assisted time and/or frequency tracking
US9392562B2 (en) 2009-11-17 2016-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le access terminal-assisted time and/or frequency tracking
US8761772B2 (en) 2009-12-17 2014-06-24 Nec Corpor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switching connection of mobile station,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TWI463898B (zh) * 2010-01-08 2014-12-01 Mediatek Inc 上鏈同步方法、行動台及基地台
US9271248B2 (en) 2010-03-02 2016-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ing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by a Femto access point
US20110228687A1 (en) * 2010-03-16 2011-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reciprocal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neighbor relations
US8185115B2 (en) * 2010-04-23 2012-05-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cking cells for cell-resele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238725A (zh) * 2010-04-30 2011-11-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对用户设备ue进行重定位的方法
GB2482869B (en) * 2010-08-16 2013-11-06 Picochip Designs Ltd Femtocell access control
US9037175B2 (en) 2010-09-14 2015-05-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vailable radio access possibilities in a communications area
US8380234B2 (en) * 2010-09-14 2013-02-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vailable radio access possibilities in a communications area
US9756553B2 (en) 2010-09-16 2017-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sted network acquisition and search updates
US9137713B2 (en) 2010-09-16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hand-in to a femto node
US20120309394A1 (en) * 2010-09-16 2012-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hand-in to a femto node
CN102421137A (zh) * 2010-09-28 2012-04-18 谢安江 网络侧确定目标小区的方法和调控基站
JP5337785B2 (ja) * 2010-12-03 2013-11-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セル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ハンドオフ品質改善方法
US20130316709A1 (en) * 2010-12-21 2013-11-28 Nec Corporation Neighbor list optimization apparatus, neighbor list gener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neighbor list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9113368B2 (en) 2011-03-25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intaining neighbor cell list
US8693397B2 (en) * 2011-07-29 2014-04-08 At&T Mobility Ii Llc Macro network optimization with assistance from Femto cells
TWI412290B (zh) * 2011-08-05 2013-10-11 Askey Technology Jiangsu Ltd 客戶端接入控制方法
US8868077B2 (en) * 2011-08-10 2014-10-21 Spidercloud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opology management for handover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O2013023849A1 (en) * 2011-08-12 2013-02-2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Enabling macro cell to femto cell handover
WO2013023845A1 (en) * 2011-08-12 2013-02-2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Enabling macro cell to femto cell handover
US9014702B2 (en) 2011-09-06 2015-04-21 Intel Corporation Location processing in small cells implementing multiple air interfaces
CN103002522B (zh) * 2011-09-13 2015-07-01 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邻区列表设定方法及应用其的家庭基站核心处理器
US9479978B2 (en) 2011-10-18 2016-10-25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handover between a macrocell and a femtocell
WO2013064379A1 (en) * 2011-11-04 2013-05-1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of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13069170A1 (ja) * 2011-11-07 2013-05-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中継局、基地局及び帯域割当方法
US20130143555A1 (en) * 2011-12-02 2013-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access terminal handover in view of access point physical layer identifier confusion
US9210583B2 (en) * 2011-12-06 2015-12-08 At&T Mobility Ii Llc Centralized femtocell optimization
CN103220731B (zh) * 2012-01-21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微小区和宏小区的定时差信息的方法
US9503914B2 (en) * 2012-01-31 2016-11-22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scrambling sequences
US9020502B2 (en) 2012-02-17 2015-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ximity indication using out-of-band links
US9119200B2 (en) 2012-03-16 2015-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point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physical layer identifiers
US9155057B2 (en) 2012-05-01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mtocell synchronization enhancements using access probes from cooperating mobiles
WO2013175048A1 (en) 2012-05-22 2013-11-2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handover between access points based on gathered history data of series of access points
US8995986B2 (en) 2012-06-29 2015-03-31 At&T Mobility Ii Llc Detection of scrambling code confusion
US9414273B2 (en) 2012-08-08 2016-08-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bound handover for macrocell-to-femtocell call transfer
US9237530B2 (en) 2012-11-09 2016-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 listen with self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9813178B2 (en) 2012-11-26 2017-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mall cell uplink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ing cooperation between small cells
CN103079254B (zh) * 2012-11-26 2016-03-09 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相互间自动发现的飞蜂窝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4782165A (zh) * 2012-12-06 2015-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及设备
US20150004969A1 (en) * 2013-01-17 2015-01-01 Seunghee Han Discovery signal in cluster-based small cell
EP2949142B1 (en) * 2013-01-28 2019-05-2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rambling code association
US9143995B2 (en) * 2013-02-22 2015-09-22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in disambiguation using user equipment WiFi location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338671B2 (en) * 2013-08-09 2016-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primary scrambling codes
US10237801B2 (en) * 2013-09-19 2019-03-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RAT and intra-RAT small cell reselection
US9414310B2 (en) 2013-11-27 2016-08-09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mall cell power control in an enterprise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5592493A (zh) * 2014-10-24 2016-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扰码冲突小区的检测方法及装置、网元
JP6380071B2 (ja) 2014-12-11 2018-08-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699601B2 (en) 2015-04-06 2017-07-04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nterference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based on user presence
US9516662B1 (en) * 2015-09-11 2016-12-06 WashSense, Inc. Beacon disambiguation system
US10142065B2 (en) * 2015-09-14 2018-11-27 Apple Inc. Enhanced UE performance in HetNet poor coverage scenarios
US10390218B2 (en) 2017-02-17 2019-08-2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ynamically requesting mobile devices to report network information
EP3963907A4 (en) * 2019-04-30 2023-05-24 Nokia Technologies OY RECEIVER BEAM SELECTION DURING UPLINK POSITIONING
CN110972222B (zh) * 2019-11-26 2021-12-10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网关选择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54620A1 (en) * 2006-04-28 2007-11-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ynamic Building of Monitored Set
GB2446192A (en) * 2007-01-30 2008-08-06 Motorola Inc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1330322A (zh) * 2001-11-09 2008-12-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异步无线网络内的通信
WO2009006041A1 (en) * 2007-06-29 2009-01-08 Motorola, Inc. Reloc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8929A (en) 1996-08-30 1999-04-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private radio systems
US6628630B1 (en) 1997-04-15 2003-09-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method
US6904110B2 (en) * 1997-07-31 2005-06-07 Francois Trans Channel equa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5872774A (en) * 1997-09-19 1999-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station assisted 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307840B1 (en) * 1997-09-19 2001-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station assisted 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208871B1 (en) 1998-02-27 2001-03-2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time adjustment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433739B1 (en) * 1998-03-17 2002-08-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base stations using remote synchronizing stations
US6590881B1 (en) * 1998-12-04 2003-07-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ynchronization
KR100593476B1 (ko) * 1999-08-09 2006-06-28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중첩셀 구조에서 상위셀과 하위셀간의 핸드오프 방법
DE19953514A1 (de) 1999-11-06 2001-05-10 Tenovis Gmbh & Co Kg Tele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US6970708B1 (en) 2000-02-05 2005-11-29 Ericss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channel monitoring in a cellular system
EP1189374B1 (en) * 2000-09-18 2009-09-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rame synchronisation i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394530B2 (ja) * 2001-08-07 2003-04-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セルサーチ装置およびセルサーチ方法
US7590383B2 (en) * 2001-10-25 2009-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ng mobile station position using base st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a repeater discriminant
US7215701B2 (en) * 2001-12-12 2007-05-08 Sharad Sambhwani Low I/O bandwidth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crambling codes
US6671525B2 (en) * 2001-12-13 2003-12-30 Motorola, Inc. Beacon assisted hybrid asynchron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JP4002204B2 (ja) 2002-04-09 2007-10-31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マルチメディア放送/マルチキャストサービスのための制御情報伝送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2004112225A (ja) 2002-09-17 2004-04-08 Ricoh Co Ltd 情報通信装置
FI20030749A0 (fi) * 2003-05-20 2003-05-20 Nokia Corp Ajansäätömenetelmä ja aikaleimausmenetelmä tele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ja televiestinjärjestelmä
KR20050028354A (ko) 2003-09-17 2005-03-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동적 채널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768977B2 (en) 2003-11-04 2010-08-0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link by selectively powering a transceiver based on a communication request received by another transceiver
JP2005142967A (ja) * 2003-11-07 2005-06-02 Ntt Docomo Inc 拡散符号の割当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KR100735242B1 (ko) 2003-12-16 2007-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네트워크와 무선 근거리 네트워크의 연동 정보를전달하고 통지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WO2005101890A1 (en) * 2004-04-13 2005-10-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handling soft handover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166765B1 (ko) 2004-05-07 2012-07-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IPv4 및 IPv6을 지원하기 위한 IP 주소 설정
WO2006058562A1 (en) * 2004-12-01 2006-06-08 Telecom Italia S.P.A. Method for assigning scrambling codes in a cdma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090067417A1 (en) * 2007-07-14 2009-03-12 Tatara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IP/IMS-based femtocells
US20060293067A1 (en) * 2005-06-27 2006-12-28 Leung Kin 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leep intervals of a mobile unit
US7411937B2 (en) * 2005-08-09 2008-08-12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Tim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locating units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known external signal
JP4726060B2 (ja) * 2005-10-20 2011-07-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用パラメータ更新方法
KR100746875B1 (ko) 2006-01-13 2007-08-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모드 단말기의 동작모드 전환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7746810B2 (en) * 2006-03-31 2010-06-29 Intel Corporation Wake on wireless network techniques
US7613156B2 (en) * 2006-06-08 2009-11-03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energy efficient prospective peer discovery in an ad hoc network
US7340348B2 (en) 2006-06-15 2008-03-04 Kjt Enterprises, Inc. Method for acquiring and interpreting seismoelectric and electroseismic data
US8031692B2 (en) * 2006-06-22 2011-10-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uplink 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equipment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20080076425A1 (en) 2006-09-22 2008-03-27 Amit Khetawa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CN101155167A (zh) 2006-09-25 2008-04-0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放置寻呼指示信道的方法
US7969930B2 (en) 2006-11-30 2011-06-28 Kyocera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 based on a location of a multi-mod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167504B2 (en) * 2006-12-04 2015-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technology handoff
JP5197963B2 (ja) * 2007-01-09 2013-05-1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KR100965663B1 (ko) * 2007-01-30 2010-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을 위한 하향링크 동기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및 장치
GB2446738C (en) * 2007-02-02 2014-10-01 Ubiquisys Ltd Basestation measurement modes
EP2113157B1 (en) * 2007-02-20 2016-09-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over from a macro cell back to a femto cell
US8818395B2 (en) * 2007-03-19 2014-08-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cking area allocation
EP1983786B1 (en) 2007-04-16 2014-05-2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device
WO2008139707A1 (ja) 2007-04-27 2008-11-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移動通信端末及び通信装置
CN101395935B (zh) 2007-04-28 2012-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邻近度判别的传输模式改变的降低干扰的方法和系统
US8134938B2 (en) 2007-05-09 2012-03-13 Lg Electronics Delay contro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516017B1 (ko) * 2007-05-16 2015-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을 위한 파일럿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4928633B2 (ja) * 2007-06-15 2012-05-09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単一周波数ネットワークモードにおける1対多サービスのためのネットワークシグナリング
US8848655B2 (en) * 2007-06-21 2014-09-30 Ubeeairwalk, Inc.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user equipment handoff from a macrocellular network to an IP-femtocell network
KR20090016412A (ko) 2007-08-10 2009-0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US20090086691A1 (en) * 2007-10-01 2009-04-02 Qual 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handling of access terminals camped onto an access point base station
US8213391B2 (en) * 2007-10-05 2012-07-03 Via Telecom, Inc. Time synchronization of femtocell
US20090097452A1 (en) * 2007-10-12 2009-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mto cell synchronization and pilot search methodology
WO2009055827A1 (en) * 2007-10-25 2009-04-30 Starent Networks, Corp. Interworking gateway for mobile nodes
US8204025B2 (en) * 2007-11-09 2012-06-19 Zte (Usa) Inc. Flexible OFDM/OFDMA frame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355727B2 (en) * 2007-12-19 2013-01-15 Airvana, Corp. Proximity detection in a network
US7929970B1 (en) * 2007-12-21 2011-04-19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emporarily modifying a macro-network neighbor list to enable a mobile station to hand off from a macro network to a femto cell
US8615593B2 (en) * 2007-12-21 2013-12-24 Airvana Llc Providing zone indications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JP5248130B2 (ja) 2008-01-31 2013-07-3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US20090196266A1 (en) * 2008-02-01 2009-08-06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US20090210888A1 (en) * 2008-02-14 2009-08-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Software isolated device driver architecture
US20090219888A1 (en) * 2008-02-29 2009-09-03 Yong Ch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nection Handoffs in Wireless Networks
JP2009232434A (ja) 2008-02-29 2009-10-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基地局装置、及び同期信号取得方法
US8478360B2 (en) * 2008-03-03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cilitating power conservation in wireless client terminals
JP2009239568A (ja) 2008-03-27 2009-10-15 Nec Corp 基地局間の同期制御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8594576B2 (en) * 2008-03-28 2013-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ort-term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n asynchronous wireless network
US20090253421A1 (en) * 2008-04-02 2009-10-0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Local network management of femtocells
US20090258672A1 (en) * 2008-04-15 2009-10-15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Gateway with adaptive air interfaces
US20090290555A1 (en) 2008-05-21 2009-11-26 Comsys Communication & Signal Processing Ltd. Autonomous anonymous association between a mobile station and multiple network el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352281B1 (ja) 2008-05-23 2009-10-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基地局間同期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100041365A1 (en) * 2008-06-12 2010-02-18 At&T Mobility Ii Llc Mediation, rating, and billing associated with a femtocell service framework
US9585069B2 (en) * 2008-06-19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terminal assisted node identifier confusion resolution
US8233427B2 (en) 2008-06-23 2012-07-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hannel quality estimates
US20100085913A1 (en) * 2008-07-02 2010-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cquisition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femtocells
WO2010011084A2 (ko) * 2008-07-23 2010-01-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셀룰라 인프라 구조를 임의로 자기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048981B2 (en) * 2008-07-31 2015-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telecommunicatons network
US9386431B2 (en) 2008-08-05 2016-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ttery efficient method to search for preferred femtocell
US8798029B2 (en) * 2008-08-06 2014-08-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 wideband assisted initial acquisition
JP5228684B2 (ja) 2008-08-07 2013-07-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基地局、通信端末の通信方法、基地局の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
US8774084B2 (en) * 2008-08-22 2014-07-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se station synchronization
GB2463074B (en) * 2008-09-02 2010-12-22 Ip Access Ltd Communication unit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 frequency synchronis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00054237A1 (en) * 2008-09-04 2010-03-04 Motorola, Inc. Synchronization for femto-cell base stations
US8488572B2 (en) 2008-09-17 2013-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ulti-mode signal quality reporting
US9020505B2 (en) 2008-09-17 2015-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ick system selection and acquisition for multi-mode mobile devices
US8254355B2 (en) 2008-09-17 2012-08-28 Airhop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a second receiver to establish time and frequency
KR101547544B1 (ko) 2008-09-24 2015-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펨토 기지국으로의 핸드 오버를 위한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를 위한 방법
US8396050B2 (en) * 2008-10-31 2013-03-12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femto cell synchroniz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100111070A1 (en) * 2008-11-01 2010-05-06 Broadband Wireless Technology Corp. Apparatus, Method, And Tangible Machine-Readable Medium Thereof For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cedure In A Cellular Network
US9084283B2 (en) * 2008-11-19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using a wide area network air interface
US20100141400A1 (en) 2008-11-19 2010-06-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er power discovery and wake up using service set identifier probabilistic scanning synchronization verification and optional sensor
ATE528938T1 (de) * 2008-12-12 2011-10-15 Alcatel Lucent Verfahren zur identifizierung einer femtozellen- basisstation als ein übergabeziel und vorrichtung dafür
US8886201B2 (en) * 2008-12-29 2014-11-11 Zte (Usa) Inc. Virtual groups for femto-cell hand-in
US8996016B2 (en) * 2009-01-05 2015-03-31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for identifying user equipment to a femtocell
JP5312960B2 (ja) * 2009-01-13 2013-10-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KR20100088855A (ko) * 2009-02-02 2010-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매크로 및 펨토 셀들을 가지는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의 측정 보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US20100210239A1 (en) * 2009-02-17 2010-08-19 Jeyhan Karaoguz Service mobility via a femtocell infrastructure
KR101770822B1 (ko) * 2009-02-22 2017-08-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인터 워킹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886205B2 (en) * 2009-03-02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adjustment for synchronous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805371B2 (en) * 2009-03-17 2014-08-12 Airvana Lp Identifying hand-over targets in lightly coordinated networks
US8774230B2 (en) 2009-04-08 2014-07-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veying synchronization stratum information
US20110158164A1 (en) * 2009-05-22 2011-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joint process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10002284A1 (en) 2009-07-06 2011-01-06 Shilpa Talwar Multi-tier network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9042296B2 (en) 2009-07-23 2015-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of de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634360B2 (en) * 2009-07-31 2014-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 Network-assisted cell access
US20110059739A1 (en) * 2009-09-09 2011-03-10 Chien-Jen Huang Method of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Selec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10098042A1 (en) * 2009-10-22 2011-04-28 Tomasz Mach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riving Idle Mode Parameters for Cell Selection/Reselection
US9392562B2 (en) * 2009-11-17 2016-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le access terminal-assisted time and/or frequency tracking
US9642105B2 (en) * 2009-11-17 2017-05-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terminal-assisted time and/or frequency tracking
US9042925B2 (en) * 2009-12-03 2015-05-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071329A2 (ko) * 2009-12-10 2011-06-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을 저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355713B1 (en) * 2010-01-21 2013-01-15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femtocell to contro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ities
US8958838B2 (en) * 2010-02-12 2015-0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stage transmit power control scheme for access point
JP5710649B2 (ja) * 2010-02-22 2015-04-30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Qualcomm Incorporated アクセス端末ランク付けに基づいてアクセスポイント送信電力を制御すること
JP5792202B2 (ja) * 2010-02-22 2015-10-07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Qualcomm Incorporated イベントトリガ型アクセス端末メッセージングに基づいてアクセスポイント送信電力を制御すること
US9271248B2 (en) 2010-03-02 2016-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ing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by a Femto access point
US8428519B2 (en) * 2010-06-21 2013-04-23 Ntt Docomo, Inc. 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dedicated channel femtocell networks
US9125134B2 (en) * 2010-08-23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ximity agent based out of band communication for femtocell operation
US8588698B2 (en) * 2010-08-26 2013-11-19 At&T Mobility Ii Llc Bluetooth-enabled femto pilot gating
US9756553B2 (en) * 2010-09-16 2017-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sted network acquisition and search updates
US9072032B2 (en) * 2010-10-15 2015-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mtocell indication of mobile device proximity and transmission of mobile identity to assist in resolving femtocell disambiguation
US20120115496A1 (en) * 2010-11-05 2012-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femtocells using intercell uplink signals
US9307465B2 (en) 2011-06-30 2016-04-05 Viavi Solutions Uk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identity of a femto cell
US8226340B1 (en) * 2011-08-24 2012-07-24 Radisys Corporation Framework for access control without barring location area code
US20130059592A1 (en) * 2011-09-01 2013-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mtocell timing synchronization using mobile device messaging
GB2495550A (en) * 2011-10-14 2013-04-17 Ubiquisys Ltd An access point that can be used to establish connections with UE devices using both cellular and wifi air interfaces
US9155057B2 (en) * 2012-05-01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mtocell synchronization enhancements using access probes from cooperating mobiles
US9237530B2 (en) * 2012-11-09 2016-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 listen with self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0322A (zh) * 2001-11-09 2008-12-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异步无线网络内的通信
US20070254620A1 (en) * 2006-04-28 2007-11-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ynamic Building of Monitored Set
GB2446192A (en) * 2007-01-30 2008-08-06 Motorola Inc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WO2009006041A1 (en) * 2007-06-29 2009-01-08 Motorola, Inc. Reloc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7589A (zh) * 2012-02-24 2014-11-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中的基站标识发现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72812A (zh) * 2012-05-07 2015-01-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程序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2802186A (zh) * 2012-08-03 2012-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扰码冲突小区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WO2014019390A1 (zh) * 2012-08-03 2014-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扰码冲突小区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CN102802186B (zh) * 2012-08-03 2015-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扰码冲突小区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CN106454915A (zh) * 2012-11-09 2017-02-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判断属性的方法及设备
CN106454915B (zh) * 2012-11-09 2019-12-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判断属性的方法及设备
CN105580403A (zh) * 2013-10-21 2016-05-11 英特尔Ip公司 移动性信息报告
CN105580403B (zh) * 2013-10-21 2019-07-26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移动性信息报告的系统和设备
CN111885647A (zh) * 2014-10-02 2020-11-0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电信网络中的频间负载平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1885647B (zh) * 2014-10-02 2023-09-1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电信网络中的频间负载平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03891A1 (en) 2010-08-12
EP2396991A1 (en) 2011-12-21
KR20110125243A (ko) 2011-11-18
JP5678125B2 (ja) 2015-02-25
WO2010093717A1 (en) 2010-08-19
KR101394899B1 (ko) 2014-05-14
TW201108784A (en) 2011-03-01
JP5389948B2 (ja) 2014-01-15
KR20130055012A (ko) 2013-05-27
JP2012517775A (ja) 2012-08-02
US9204349B2 (en) 2015-12-01
JP5678124B2 (ja) 2015-02-25
JP2013179663A (ja) 2013-09-09
US20160080988A1 (en) 2016-03-17
CN103826269A (zh) 2014-05-28
JP2015092733A (ja) 2015-05-14
KR20130055679A (ko) 2013-05-28
JP5969057B2 (ja) 2016-08-10
KR101332371B1 (ko) 2013-11-25
KR101394901B1 (ko) 2014-05-14
CN102308624B (zh) 2014-06-18
JP2013179662A (ja) 2013-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8624B (zh) 基于参数的毫微微小区识别
US929497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a beacon-assisted handover to a home node-B for users on an active call
KR101576922B1 (ko) 자동 관리 이웃 셀 리스트
KR20100075629A (ko) 무선 핸드오프를 위한 타겟 노드의 식별
CN103229550A (zh) 用于多毫微微部署的活动切入
US8797975B2 (en) Scrambling code selection
US201302251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se station identification dis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422665A (zh) 生成和交换用于在无线网络中进行覆盖优化的测量信息
CN103380648A (zh) 避免在经历干扰时寻呼失败
CN103918309A (zh) 用于改善网络负荷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49918A (zh) 多频率导频信号
KR101487221B1 (ko) 매크로 셀로부터 펨토셀로의 이동국의 핸드오버를 관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00246440A1 (en)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the cell size parameter
CN107005865B (zh) 由网络实体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JP5380372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制御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JP2011259042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KR20140106727A (ko) 무선 핸드오프를 위한 타겟 노드의 식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