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0747B - 联结装置 - Google Patents
联结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00747B CN102300747B CN201080006008.9A CN201080006008A CN102300747B CN 102300747 B CN102300747 B CN 102300747B CN 201080006008 A CN201080006008 A CN 201080006008A CN 102300747 B CN102300747 B CN 1023007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okup
- linkage
- liang
- connecting rod
- hauling hoo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6—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at vehicle front or r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负荷承载器联结到车辆的牵引钩(2)的联结装置(1),该装置包括:适于与牵引钩(2)的第一部分紧靠的第一联结元件(4);适于与所述牵引钩(2)的第二部分紧靠的第二联结元件。框架(10)设置为容纳牵引钩(2)的至少第一部分和用于实现第一联结元件(4)相对于框架(10)的移动的传递联动装置(12)。第一联结元件(4)可移动地连接到框架(10)并与传递联动装置(12)的一端相关联。传递联动装置(12)包括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和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第一和第二两杆联动装置(22)相对于彼此设置为使得:当对第二两杆联动装置施加力时,所述力通过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经由传递联动装置(12)的所述一端传递到第一联结元件(4)以用于释放或接合牵引钩(2)。当牵引钩被接合时,两杆联动装置的连杆处于确定的角度关系。还提供了负荷承载器以及负荷承载器的用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负荷承载器联结到车辆的牵引钩的联结装置、包括这种联结装置的负荷承载器、以及该联结装置的用于将负荷承载器固定到车辆的牵引钩的用途。
背景技术
车辆的牵引钩上的用于承载各种装置的负荷承载器是公知的。这种负荷承载器可为适于承载诸如自行车、行李、滑雪设备、高尔夫袋、轮椅、婴儿车等具体物体的不同的类型。为了将这种负荷承载器联结到牵引钩,负荷承载器设有联结装置。
该负荷承载器仅由车辆支撑,因此至关重要的是,负荷承载器被牢固地附连到车辆。负荷承载器的联结装置是负荷承载器与车辆的主要附连部位,并由此联结装置必须实现与牵引钩的稳固和安全的联结。此外,负荷承载器被快速和轻易地安装到车辆上以及从车辆移除是所期望的。
DE10155232披露了一种用于负荷承载器的联结装置。该联结装置包括设置在框架中并适于与牵引钩的球部接合的固定的及可移动的联结元件。通过控制杆和机械装置,可移动的联结元件被移动从而接合和释放牵引钩。为了保持控制杆处于闭合位置,提供可沿控制杆移动的夹子。当联结装置将要被附连到牵引钩或者从牵引钩移除时,控制杆和架子必须都被致动。
在不相关的技术领域,EP133484披露了用于将拖车联结到牵引球的拖车耦接头。尽管所披露的拖车耦接头属于摩擦类型,但为了在拖车和牵引车辆间建立铰链连接,必须允许拖车耦接头与牵引球之间的运动。所披露的联结部件的材料为烧结青铜和铝青铜,这两种材料是公知的轴承材料。因此,拖车耦接头不适于实现将负荷承载器稳固和安全地联结到牵引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负荷承载器的紧凑的联结装置,该装置可轻易地被牢固地附连到车辆的牵引钩以及从牵引钩上轻易地被移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上述目的通过用于将负荷承载器联结到车辆的牵引钩的联结装置实现,该联结装置适于实现与牵引钩的联结,使得处于已安装状态的负荷承载器被非常坚固地附连到车辆并仅由车辆支撑。联结装置包括:适于与牵引钩的第一部分紧靠的第一联结元件;以及适于与牵引钩的第二部分紧靠的第二联结元件。联结装置还包括:设置为容纳牵引钩的至少第一部分和传递联动装置的框架,该传递联动装置用于实现第一联结元件相对于框架的移动。第一联结元件可移动地连接到框架并与传递联动装置的一端相关联。传递联动装置包括: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第一两杆联动装置;以及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第二两杆联动装置。第一和第二两杆联动装置相对于彼此设置为使得:当对第二两杆联动装置施加力时,通过第一两杆联动装置传递该力并通过传递联动装置的所述端传递到第一联结元件以用于释放或接合牵引钩。当牵引钩被接合时,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设置成处于介于135—180度之间的角度,并且当牵引钩被接合时,第二两杆联动装置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设置成处于介于135—180度之间的角度。
由于联结装置可通过施加单个力与牵引钩接合,所以联结装置被轻易地附连到牵引钩。可通过一个相应的单个运动实现快速的附连和快速的释放。此外,相应的两杆联动装置的连杆之间的角度关系确保了在紧凑的联结装置中获得足以实现负荷承载器稳固和安全地联结到牵引钩的力。角度关系还可确保:与两杆联动装置相关联的短控制杠或手柄杆足以使普通人能在第一和第二联结元件上施加很大的夹持力以接合牵引钩。
因此,上述目的得以实现。
两个连杆之间的角度是在两条假想线之间测得的,每条假想线在连杆的两个旋转点的中心之间延伸。负荷承载器被非常坚固地附连到车辆表示:负荷承载器被固定地附连到车辆,负荷承载器在其与车辆附连的一个或多个部位上不能移动。当然,负荷承载器的某些部分严格说来可弯曲至一定的角度,特别是在负荷承载器上承载负荷时。负荷承载器与车辆的主要附连部位由牵引钩构成。然而,根据示例实施例,在负荷承载器与牵引钩之间可具有更多的附连部位。根据示例实施例,联结装置可适于将负荷承载器以及负荷承载器上的被承载的负荷的重量的至少一半传递到牵引钩。
根据示例实施例,当牵引钩被接合时,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可设置成处于介于170—180度之间的角度,当牵引钩被接合时,第二两杆联动装置的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可设置成处于介于170—180度之间的角度。再次地,这种角度设置可允许普通人对紧凑的联结装置中的联结元件施加很大的夹持力。
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联结元件与联结装置的框架之间的可移动的连接可包括枢转连接或滑动连接或这两者的组合。第二联结元件可被固定地连接到框架或者可形成框架的一部分。可替换地,第二联结元件可以可移动地连接到框架。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第一和第二连杆可通过共同的接点连接,第一连杆可通过传递联动装置的所述端连接到第一联结元件。第二两杆联动装置的第三和第四连杆可通过共有的接点连接。第三连杆可在连接部位连接到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第四连杆可通过轴连接件连接到框架。该连接部位比第一或第二连杆的任何相对端适当地更靠近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共同的接点。以这种方式连接的两个两杆联动装置对第一联结元件施加很大的夹持力。连接部位可由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共同的接点构成。
根据示例实施例,联结装置可包括用于相对于框架和/或牵引钩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调节设备。通过调节第一两杆联动装置,可调节第一和/或第二联结元件对牵引钩的夹持力,使得联结装置被牢固地附连到牵引钩。例如,在使用联结装置的初始阶段后,当联结装置部件的磨损可能使夹持力减少时,可执行对第一个两杆联动装置的调节。可在联结装置与牵引钩接合时或者脱离时进行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调节。调节设备可包括将第二连杆连接到框架的可调节的框架接点。框架接点可包括螺纹螺栓,可通过一个或多个螺纹螺母或者通过框架中的螺纹插入件来调节该螺栓。可替换地,可通过将弹簧(例如一个或多个盘形弹簧)设置在框架接点与框架之间用以在第一联结元件与牵引钩接合时向第一联结元件提供压力,来实现框架接点的自动调节。
根据示例实施例,联结装置可包括适于施加所述力的控制杆,且该控制杆与第二两杆联动装置的一端相关联。控制杆是用来施加力的容易使用的装置,并且可仅需要控制杆的一次单一运动来接合或释放牵引钩。与两个两杆联动装置结合使用,可使用比现有技术更短的控制杆来施加所述力。还可实现从接合位置到释放位置的更短距离的运动。这意味着可利用控制杆的行进路径的剩余部分来增大第一和第二联结元件之间的距离,以便于从牵引钩移除联结装置。控制杆的一部分可构成第四连杆。适当地,控制杆在第二两杆联动装置的轴连接件与共有的接点之间延伸的部分可构成第四连杆。通过这种方式,控制杆与第二两杆联动装置形成易于施力的一个部分。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三和第四连杆可通过共有的接点连接,第四连杆可包括从在与共有的接点相对的一端处的轴连接件延伸的延伸部。例如,延伸部例如可包括如上所述的控制杆或简单地包括短杆。第二两杆联动装置可具有自锁位置,在自锁位置中,当共有的接点位于在轴连接件和该两杆联动装置与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所述连接部位之间延伸的直线的一侧并且延伸部与相对于框架固定的止动部紧靠时,联结装置处于稳定的闭合状态。止动部可以是例如框架的一部分或专用螺栓或铆钉。两杆联动装置的自锁位置确保联结装置可被固定地附连到牵引钩,而不需要任何单独的设备来防止联结装置的非期望的释放。
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和第二联结元件可适于与牵引钩的球部和/或牵引钩的颈部接合。牵引钩通常具有标准尺寸,例如,根据国际标准ISO1103,其特别规定牵引钩的球部的直径为50mm。当然,联结装置也可与其它尺寸的牵引钩一起使用。为了实现牵引钩与联结装置之间的牢固紧抓,第一和第二联结元件可至少部分程度上被适于与牵引钩紧靠的摩擦覆盖物覆盖。这种摩擦覆盖物还可实现使联结装置接合或脱离牵引钩时的不同的感觉。
在示例实施例中,联结装置可包括用于阻止传递联动装置的操作的锁。这种锁将确保联结装置和任何附连的负荷承载器不能被从它们所附连的车辆盗走。适当地,锁可以适于使控制杆与框架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参照上面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了包括上述的联结装置的负荷承载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使用根据上述内容的联结装置来将负荷承载器可释放地固定到车辆的牵引钩。这种负荷承载器可适于承载例如从自行车、行李、滑雪设备、高尔夫袋、轮椅以及婴儿车的列表中选出的装置。
通过研习所附权利要求以及下面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很明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组合本发明的不同的特征形成除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以外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很容易理解本发明的包括其独特的特征和优点的各个方面,在附图中:
图1至图3分别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中间位置以及闭合位置的根据示例实施例的联结装置,
图4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具有锁定设备的联结装置的一部分,
图5示意性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根据示例实施例的联结装置的一部分,
图6示意性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根据示例实施例的联结装置的一部分,
图7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负荷承载器,其设有根据示例实施例的联结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示例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应该被理解为局限于在此给出的实施例。如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的,所披露的示例实施例的特征可进行组合。在所有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如在此使用的,用语“包括”是开发式的,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特征、元件、步骤、部件或功能,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的特征、元件、步骤、部件、功能或者它们的组。
如在此使用的,用语“和/或”包括相关的所列项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的组合。
如在此使用的,源于拉丁短语“exempi gratia”的常用缩写“e.g.(例如)”可用于介绍或详述前面提及的项目的一个或多个非限定性实例,而不旨在限制这个项目。如果在此使用,源于拉丁短语“id est”的常用缩写“i.e.(即)”可用于从更上位的叙述具体说明特指的项目。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文中明确指出并非如此。
除非另外指出,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技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该理解的是,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在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上进行解释,除非文中明确指出如此。
应该理解的是,当元件被描述为“联结”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联结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能还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联结”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为了简要和/或清楚,可能不详细地描述公知的功能或结构。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概括表示为1的联结装置。联结装置1示作处于打开位置,其中牵引钩2插入联结装置1中。第一联结元件4设置为围绕适当地连接到联结装置1的框架10的轴6枢转。第二联结元件8形成联结装置1的框架10的一部分。第一联结元件4连接到传递联动装置12的一端。设有手柄16的控制杆14连接到传递联动装置12的另一端。当控制杆14处于所示的直立位置时,传递联动装置12已使第一联结元件4枢转到所示的打开位置,在该位置中,牵引钩2可插入联结装置1中或者从联结装置1中取出。第一和第二联结元件4、8可具有球形表面部从而与牵引钩2的球部的一部分紧靠。第一和第二联结元件4、8分别与牵引钩2的相应部分紧靠。
图2示出了处于当第一联结元件4即将接合或释放牵引钩2时的中间位置的根据图1的联结装置1。传递联动装置12包括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其包括第一连杆24和第二连杆26。第一连杆24的一端与第一联结元件4枢转连接,并且第二连杆26通过框架接点28枢转连接到框架10。第一和第二连杆24、26通过共同的接点30枢转连接。可通过设置在框架10中的螺栓27和螺纹插入件29相对于框架10适当地横向调节框架接点28。可设置棘齿机械装置(图未示)来步进调节框架接点28。
图3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根据图1和图2的联结装置1,其中,第一和第二联结元件4、8与牵引钩2的球部安全地接合。传递联动装置12还包括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包括第三连杆34和第四连杆36。第三连杆34的一端枢转连接到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共同的接点30。第四连杆36通过形成轴连接件的轴38枢转连接到框架10。控制杆14在轴38的另一侧的部分形成第四连杆36。第三和第四连杆34、36通过共有的接点40枢转连接。
如可通过图1至图3很容易理解的,传递联动装置12将所施加的力从控制杆14传递到第一联结元件4。该力经由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传递到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的共同的接点30,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从图1所示的折叠位置朝向进一步延伸的结束位置移动。在图2中,控制杆14已移动到使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展开至其结束位置的大约一半路程的位置,并且第一联结元件4到达其即将与牵引钩2接合的位置。在图3中,控制杆14通过与框架10的止动部39紧靠到达了结束位置,并且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已到达它的结束位置,使得牵引钩2被牢固地接合于第一和第二联结元件4、8之间。
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具有自锁位置,当控制杆14到达图3所示的位置时,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到达自锁位置。当第二两杆联动装置处于自锁位置时,联结装置1处于稳固的闭合状态,因为在不施加一定的力的情况下、控制杆14不能使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从该位置发生移动。具体地:
——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已到达第一联结元件4与牵引钩2紧靠的位置,
——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位于它的结束位置,在该位置中,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构成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的弹性止动元件,
——在控制杆14从图1所示的位置发生移动的过程中,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从共有的接点40位于在轴38与共同的接点30之间延伸的直线41一侧的折叠位置沿直线41行进到平直位置,并进一步行进到共有的接点40位于直线41的相对侧的折叠位置,
——由于轴38与处于其结束位置的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的共同的接点3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所以需要施加力来克服例如由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形成的止动元件的弹力,以使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的共有的接点40越过直线41,
——控制杆14与框架10的止动部39紧靠,从而防止控制杆14沿止动部39的方向进一步移动,并且
——需要施加力来克服由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形成的止动元件的弹力,从而使控制杆14向回移向图1和图2所示的位置。
在图1和图2中,共有的接点40位于直线41右侧并且通过施加力可移动控制杆14。为了使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的共有的接点40穿过到直线41的左侧,必须增大施加到控制杆14的力。一旦共有的接点40已越过直线41,就达到了稳固的状态。
根据示例实施例,框架10可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将10,000-50,000N或更具体地30,000N的夹持力施加到两个联结元件4、8时,框架10可发生例如0.1-2mm或更具体地0.4-1.0mm乃至更具体地0.6-0.7mm的移动。在接合和释放牵引钩时,这种弹性可提供优势。联结装置的用于施力的控制杆将具有对于施力的适宜的、不太刚性的感觉。而且,联结装置较少地受材料疲劳的影响。
图4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带有用于防止控制杆的非期望操作的锁定设备的联结装置1的一部分。联结装置1的框架10设有开口42。图未示的控制杆设有锁定设备的接合部44和锁定筒46。接合部44可至少部分程度上围绕延伸穿过轴孔48的轴枢转,使得接合部44的伸出体50可移进和移出框架10的开口42。锁筒46可围绕它的纵轴转动。在锁筒46的一个位置,接合部44可围绕延伸穿过轴孔48的轴枢转。在锁筒46的其它位置,接合部44被阻止围绕所述轴枢转。当伸出体50位于开口42内而接合部44被阻止枢转时,阻止图未示的控制杆被移动,适当地在其与车辆的牵引钩接合时。如果锁筒46具有锁定功能(例如,使用钥匙),控制杆可被锁定到联结装置1的框架,由此整个联结装置1可被锁定到牵引钩以防止盗窃。调节设备的螺栓27的把手设置在框架10的外表面上,以易于在需要调节框架10内的两杆联动装置时接近。
图5示意性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根据示例实施例的联结装置1的一部分。用于与车辆的牵引钩接合的第一和第二联结元件4、8设置为围绕延伸穿过枢转接点52的共同的轴枢转,枢转接点52被适当地固定在联结装置1的图未示的框架中。两个联结元件4、8可通过包括第一和第二两杆联动装置22、32的传递联动装置12相对于彼此和图未示的框架移动。第二传递联动装置的一个连杆与控制杆14连接。当控制杆14沿一个方向移动时,传递联动装置12将控制杆14的运动传递到联结元件4、8以到达图5所示的位置而与牵引钩接合。当控制杆14沿另一方向移动时,第一和第二联结元件4、8被打开以释放牵引钩。
图6示意性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根据示例实施例的联结装置1的一部分。第一联结元件4适于与图未示的固定的第二联结元件协作以接合牵引钩,第一联结元件4连接到传递联动装置12。传递联动装置12包括第一和第二两杆联动装置22、32。通过螺纹螺栓54对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施加力,螺纹螺栓54可在联结装置1的框架10的螺纹插入件56中前后移动。当螺纹螺栓54被移动成适当地在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的共有的接点40的区域中抵靠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时,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执行从折叠位置朝向图6所示的基本平直位置的运动,并且该运动经由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传递到第一联结元件4以接合牵引钩。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在与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的共同的接点30不同的连接位置58上枢转连接到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的连杆36具有延伸超过固定到框架10的轴38的延伸部59,从而在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处于它的基本平直的位置时与采用附连到框架10的止动销60形式的止动部紧靠。由于止动销60附连到框架10,所以止动销相对于框架10固定。在该位置,螺纹螺栓54与第二两杆联动装置紧靠并且延伸部59与止动销60紧靠,所以联结装置1处于稳固的闭合状态。
螺纹螺栓54与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之间的图未示的连接将确保:当螺纹螺栓54沿远离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的方向移动时,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移动到折叠位置。如此,第一联结元件4远离所接合的牵引钩移动以释放该牵引钩。
还可提供如上面关于图3的描述所述的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的自锁功能。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必须如上所述的在其结束位置上提供相同的弹力。替代控制杆与框架的止动部紧靠,延伸部59将与止动销60形式的止动部紧靠,并且第二两杆联动装置必须被附连和设计为使得需要施加力来使其共有的接点40从直线的一侧行进到直线的另一侧。
根据示例实施例的联结装置1设置为提供足够大的夹持力来确保负荷承载器被牢固地附连到车辆的牵引钩2。该目的通过在牵引钩2与联结装置1的第一和第二联结元件4、8接合时以特定的方式构造第一和第二两杆联动装置22、32来实现。
如可从图3、图5和图6很容易地看到的,当相应的联结装置1与牵引钩接合时,第一和第二两杆联动装置22、32被设置成处于基本平直的位置。当联结装置1位于牵引钩上时,每个两杆联动装置22、32处于折叠位置。在牵引钩的接合过程中,两杆联动装置22、32从各自的折叠位置向基本平直的位置移动。当联结装置1的联结元件4、8与牵引钩接触时,两杆联动装置22、32处于基本平直的位置。因此,使用者对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所施加的手动力引起很大的加持力。将负荷承载器安装在牵引钩2上的普通人可轻易地施加第一和第二联结元件4、8的很大的夹持力而接合牵引钩。基本平直的位置例如可包括相应的两杆联动装置22、32的两个连杆之间的介于175至180度之间的角度。
应该注意的是,也可通过第一和第二两杆联动装置22、32的其它构造实现足够大的夹持力。当牵引钩被联结装置1接合时,第一与第二连杆24、26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三与第四连杆34、36之间的角度可分别介于例如170至180度之间。可替换地,当牵引钩被联结装置1接合时,第一与第二连杆24、26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三与第四连杆34、36之间的角度可分别介于例如135至180度之间。
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可设置为使得当牵引钩被接合时其第一和第二连杆24、26不会被移动越过180度位置。即,联结装置1可设置为使得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的第一和第二连杆从假想直线一侧的折叠位置移动,该假想直线会在第一和第二连杆被设置为处于180度的角度时形成。在折叠位置上,联结装置可被定位于牵引钩上。当牵引钩被接合时,第一和第二连杆已从折叠位置移动到在假想直线的同一侧上它们之间的角度介于135-179.9度之间的位置。可替换地,在假想直线的同一侧,角度可介于170-179.9度之间或介于175-179.9度之间。可利用可调节的框架接点(例如,如上面参照图2所述的)来调节第一和第二连杆之间的角度。
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的第一和第二连杆可均具有大约22mm的长度,第三连杆可具有大约29mm的长度,第四连杆可具有大约18mm的长度。第三连杆是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的一部分,并且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连接。第四连杆也是第二两杆联动装置22的一部分,并且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手柄或控制杆关联,手柄或控制杆可具有大约240mm的长度。连杆和手柄的这种长度以及当牵引钩被接合时连杆之间的如上所述的角度使得普通人能够对联结装置1的第一和第二联结元件4、8施加夹持力,从而将负载运输器牢固地附连到牵引钩。因此,在紧凑的联结装置中,可获得在上面详述的10-50kN的范围内的夹持力。当然,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其它的连杆和手柄长度组合也可在牵引钩被接合时以上述连杆之间的角度实现在紧凑装置中的这种夹持力。例如,手柄或控制杆可具有小于500mm的长度,并仍提供适于与负载运输器一起使用的紧凑的联结装置。
图7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负荷承载器,其设有根据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将负荷承载器联结到车辆的牵引钩的联结装置1。负荷承载器的框架结构62附连到联结装置1的框架10。框架结构62适于承载两辆自行车。通过设有手柄16的控制杆14,操控联结装置1的至少一个联结元件来接合或释放牵引钩。
如上所述的联结装置的示例实施例可用于将负荷承载器可释放地固定到车辆的牵引钩。负荷承载器可适于承载一个或多个的自行车、行李件、滑雪设备、高尔夫袋、轮椅和/或婴儿车。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示例实施例的不同的特征可进行组合。即使参照示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许多不同的修改、变型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是显而易见的。联结装置的传递联动装置例如可包括多于两个的两杆联动装置。控制杆可为联结到第二两杆联动装置的单独的部分。联结装置和负荷承载器以及它们所包含的部分可由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制成,例如,钢铝复合材料和塑料。
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前述内容是各个示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所披露的具体的实施例,对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型、所披露的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以及其它的实施例旨在被涵盖于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将负荷承载器联结到车辆的牵引钩(2)的联结装置(1),所述联结装置(1)适于实现与所述牵引钩(2)的联结,使得在已安装状态中所述负荷承载器被非常坚固地附连到所述车辆并仅由所述车辆支撑,并且其中,所述联结装置(1)包括:适于与所述牵引钩(2)的第一部分紧靠的第一联结元件(4);适于与所述牵引钩(2)的第二部分紧靠的第二联结元件(8);设置为容纳所述牵引钩(2)的至少所述第一部分以及传递联动装置(12)的框架(10),所述传递联动装置(12)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联结元件(4)相对于所述框架(10)的移动;其中,所述第一联结元件(4)可移动地连接到所述框架(10)并与所述传递联动装置(12)的一端相关联,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联动装置(12)包括:包括第一连杆(24)和第二连杆(26)的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以及包括第三连杆(34)和第四连杆(36)的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两杆联动装置(22,32)相对于彼此设置为使得:当对所述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施加力时,所述力通过所述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经由所述传递联动装置(12)的所述一端被传递到所述第一联结元件(4)以用于释放或接合所述牵引钩(2),其中,当所述牵引钩(2)被接合时,所述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的所述第一连杆(24)和所述第二连杆(26)被设置为处于介于135—180度之间的角度,并且当所述牵引钩(2)被接合时,所述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的所述第三连杆(34)和所述第四连杆(36)被设置成处于介于135—180度之间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结装置(1),其中,当所述牵引钩(2)被接合时,所述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的所述第一连杆(24)与所述第二连杆(26)被设置成处于介于170—180度之间的角度,所述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的所述第三连杆(34)与所述第四连杆(36)被设置成处于介于170—180度之间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联结装置(1),其中,所述联结装置(1)适于将所述负荷承载器以及该负荷承载器上的被承载的负荷的重量的至少一半传递到所述牵引钩(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联结装置(1),其中,所述第二联结元件(8)被固定地连接到所述框架(10)或者形成所述框架(10)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联结装置(1),其中,所述第二联结元件(8)被可移动地连接到所述框架(1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联结装置(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杆(24,26)通过共同的接点(30)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杆(24)通过所述传递联动装置(12)的所述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联结元件(4)。
7.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联结装置(1),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杆(34)在连接部位(30;58)连接到所述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并且所述第四连杆(36)通过轴连接件(38)连接到所述框架(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结装置(1),其中,所述连接部位由所述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的所述共同的接点(30)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联结装置(1),其中,所述联结装置还包括用于相对于所述框架(10)和/或所述牵引钩(2)直接或间接地调节所述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的调节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联结装置(1),其中,所述联结装置还包括适于施加所述力的控制杆(14),所述控制杆(14)与所述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的一端相关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联结装置(1),其中,所述控制杆(14)的一部分构成所述第四连杆(36)。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结装置(1),其中,所述第三和第四连杆(34,36)通过共有的接点(40)连接,所述第四连杆(36)包括从位于与所述共有的接点(40)相对的一端的所述轴连接件(38)延伸的延伸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具有自锁位置,在所述自锁位置中,当所述共有的接点(40)位于在所述轴连接件(38)与所述连接部位(30;58)之间延伸的直线(41)的一侧并且所述延伸部与相对于所述框架(10)固定的止动部(39;60)紧靠时,所述联结装置(1)处于稳定的闭合状态。
13.一种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结装置(1)的负荷承载器。
14.一种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联结装置(1)的用于将负荷承载器(62)可释放地固定到车辆的牵引钩(2)的用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联结装置(1)的用途,其中,所述负荷承载器(62)适于承载从自行车、行李、滑雪设备、高尔夫袋、轮椅以及婴儿车的列表中选出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9151777.1 | 2009-01-30 | ||
EP09151777A EP2213515A1 (en) | 2009-01-30 | 2009-01-30 | Coupling device |
EP09171138A EP2213516B1 (en) | 2009-01-30 | 2009-09-23 | Coupling device |
EP09171138.2 | 2009-09-23 | ||
PCT/EP2010/050993 WO2010086368A2 (en) | 2009-01-30 | 2010-01-28 | Coupling devi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00747A CN102300747A (zh) | 2011-12-28 |
CN102300747B true CN102300747B (zh) | 2014-02-19 |
Family
ID=40749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06008.9A Active CN102300747B (zh) | 2009-01-30 | 2010-01-28 | 联结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EP (2) | EP2213515A1 (zh) |
CN (1) | CN102300747B (zh) |
AU (1) | AU2010209751B2 (zh) |
BR (1) | BRPI1007537B1 (zh) |
PL (1) | PL2213516T3 (zh) |
WO (1) | WO2010086368A2 (zh) |
ZA (1) | ZA2011054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911586A (en) * | 2008-08-28 | 2009-03-16 | King Rack Ind Co Ltd | Clamp ball fastening structure for bicycle mounting rack |
ITVR20100176A1 (it) * | 2010-09-13 | 2012-03-14 | Btek S R L | Dispositivo di connessione tra gancio di traino di un autoveicolo ed un telaio portaoggetti |
DE102010052885B4 (de) * | 2010-12-01 | 2023-02-09 | Westfalia-Automotive Gmbh | Lastenträger mit einer angetriebenen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
CN103481833B (zh) * | 2012-06-14 | 2015-10-07 | 高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夹球式固定结构 |
GB201215272D0 (en) | 2012-08-24 | 2012-10-10 | C P Witler Ltd | Clamping device |
DE102013100780A1 (de) | 2013-01-25 | 2014-07-31 | Scambia Holdings Cyprus Limited | Anhängekupplung und Lastenträgereinrichtung für eine Anhängekupplung |
DE102014109134A1 (de) | 2014-06-30 | 2015-12-31 | Scambia Holdings Cyprus Limited | Anhängekupplung und Lastenträgereinrichtung für eine Anhängekupplung |
DE102014003000A1 (de) | 2013-03-07 | 2014-09-11 | Westfalia-Automotive Gmbh | Lastenträgerkupplung |
EP2839992B1 (en) | 2013-08-06 | 2018-01-31 | C P Witter Limited | Carrier apparatus |
EP2987681B1 (en) * | 2014-08-22 | 2017-11-08 | Thule Sweden AB | Load carrier with operating mechanism |
ITUB20153100A1 (it) * | 2015-08-13 | 2017-02-13 | Elite Srl | Meccanismo di bloccaggio di un dispositivo trasportatore al gancio traino di un?automobile |
DE102016103596A1 (de) | 2016-02-17 | 2017-08-17 | Westfalia-Automotive Gmbh | Lastenträgerkupplung |
IT201900002225A1 (it) * | 2019-02-15 | 2020-08-15 | Givi S P A | Valigia laterale per motocicli con dispositivo di aggancio al telaio del veicolo migliorato. |
DE102019107527A1 (de) * | 2019-03-25 | 2020-10-01 | ACPS Automotive GmbH | Lastenträger |
CN112319375B (zh) * | 2019-08-05 | 2024-05-03 | 杭州嘉迈机械有限公司 | 后负载携带架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665135A2 (en) * | 1994-01-26 | 1995-08-02 | Publiekrechtelijk Overheidslichaam Felua Groep | Carrier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for example, bicycles |
NL9500605A (nl) * | 1995-03-30 | 1996-11-01 | Metaalbedrijf J Hes | Opzetinrichting voor een autotrekhaakkogel. |
EP1170178A2 (en) * | 2000-07-07 | 2002-01-09 | FABBRI S.r.l. | Rack applicable to the tow hook of a car and the like |
EP1334847B1 (en) * | 2002-02-11 | 2005-09-21 | Teun Johan Hugo Leendert Sanders | Stabilizer-coupling |
DE202006012073U1 (de) * | 2006-08-04 | 2006-09-28 | Eufab Gmbh | Hecklastenträger |
CN1980815A (zh) * | 2004-07-05 | 2007-06-13 | 北部瑞典公司 | 将负荷承载器夹紧在车辆挂钩上的装置 |
CN201049573Y (zh) * | 2007-05-25 | 2008-04-23 | 李朔元 | 一种用于被牵引的载运架的连接装置 |
CN201120834Y (zh) * | 2007-08-28 | 2008-09-24 | 王春江 | 位于牵引工具和拖曳物间的连接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9404236U1 (de) * | 1994-03-14 | 1994-05-19 | Grützmann, Kurt, 23858 Reinfeld | Einrichtung für einen Lastträ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Anhängerkupplung |
SE522911C2 (sv) | 2000-11-15 | 2004-03-16 | Thule Ind Ab | Kopplingsanordning för en lastbärare |
-
2009
- 2009-01-30 EP EP09151777A patent/EP2213515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9-23 PL PL09171138T patent/PL2213516T3/pl unknown
- 2009-09-23 EP EP09171138A patent/EP2213516B1/en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1-28 CN CN201080006008.9A patent/CN102300747B/zh active Active
- 2010-01-28 WO PCT/EP2010/050993 patent/WO2010086368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1-28 BR BRPI1007537-2A patent/BRPI1007537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1-28 AU AU2010209751A patent/AU2010209751B2/en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7-22 ZA ZA2011/05442A patent/ZA201105442B/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665135A2 (en) * | 1994-01-26 | 1995-08-02 | Publiekrechtelijk Overheidslichaam Felua Groep | Carrier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for example, bicycles |
NL9500605A (nl) * | 1995-03-30 | 1996-11-01 | Metaalbedrijf J Hes | Opzetinrichting voor een autotrekhaakkogel. |
EP1170178A2 (en) * | 2000-07-07 | 2002-01-09 | FABBRI S.r.l. | Rack applicable to the tow hook of a car and the like |
EP1334847B1 (en) * | 2002-02-11 | 2005-09-21 | Teun Johan Hugo Leendert Sanders | Stabilizer-coupling |
CN1980815A (zh) * | 2004-07-05 | 2007-06-13 | 北部瑞典公司 | 将负荷承载器夹紧在车辆挂钩上的装置 |
DE202006012073U1 (de) * | 2006-08-04 | 2006-09-28 | Eufab Gmbh | Hecklastenträger |
CN201049573Y (zh) * | 2007-05-25 | 2008-04-23 | 李朔元 | 一种用于被牵引的载运架的连接装置 |
CN201120834Y (zh) * | 2007-08-28 | 2008-09-24 | 王春江 | 位于牵引工具和拖曳物间的连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00747A (zh) | 2011-12-28 |
BRPI1007537A2 (pt) | 2016-02-16 |
EP2213515A1 (en) | 2010-08-04 |
AU2010209751B2 (en) | 2014-05-15 |
WO2010086368A2 (en) | 2010-08-05 |
ZA201105442B (en) | 2012-03-28 |
PL2213516T3 (pl) | 2012-12-31 |
AU2010209751A1 (en) | 2011-07-21 |
BRPI1007537B1 (pt) | 2019-08-20 |
EP2213516A2 (en) | 2010-08-04 |
WO2010086368A3 (en) | 2011-04-21 |
EP2213516A3 (en) | 2011-04-06 |
EP2213516B1 (en) | 2012-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00747B (zh) | 联结装置 | |
US10752179B2 (en) | Vehicle hitch mounted bicycle rack | |
CN204050912U (zh) | 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 | |
CN101870267B (zh) | 用于锁定车辆座位的装置 | |
CN106461154A (zh) | 保持系统以及带有这样的保持系统的套件 | |
EP1170178A2 (en) | Rack applicable to the tow hook of a car and the like | |
US20060292915A1 (en) | Latch for a hitch mountable load carrier | |
EP3478537A1 (en) | Vehicle roof box with central, external attachment system | |
SE1350760A1 (sv) | Cykelhållare för fastsättning på dragkula vid fordon | |
US8814098B2 (en) | Control system for a traction wing | |
WO2004078521A3 (fr) | Verrouillage de toit escamotable de vehicule | |
CA2120086A1 (en) | Apparatus for Coupling a Ferrying Means | |
GB2376927A (en) | Locking mechanism for a folding handlebar | |
US3741578A (en) | Hitching attachment for a snowmobile | |
GB2436815A (en) | Handle arrangement for a pushchair or stroller | |
CA2441944C (en) | Automatic bicycle steering lock | |
JPH11278252A (ja) | 索道装置における搬送または牽引ケーブルにキャビン又は椅子の如き搬送手段を連結する装置 | |
AU2017308512A1 (en) | "attachment device" | |
EP1022165A1 (fr) | Timon articulé intégré | |
FI128937B (en) | Auxiliary device for a trailer | |
RU2107246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крепления ракеты от продольных перемещений | |
US352331A (en) | Plugh | |
CN201309524Y (zh) | 防窃盗自行车 | |
FR2929935A1 (fr) | Dispositif de securite destine a securiser une ligne de traction d'un vehicule de transport et vehicule equipe dudit dispositif. | |
EP1997710A3 (en) | A brake device for pra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What top Hiller of Sweden Patentee after: Torre Sweden Stock Company Address before: What top Hiller of Sweden Patentee before: Thule Sweden 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