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7577B - 鼓式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鼓式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7577B
CN102297577B CN201110168080.8A CN201110168080A CN102297577B CN 102297577 B CN102297577 B CN 102297577B CN 201110168080 A CN201110168080 A CN 201110168080A CN 102297577 B CN102297577 B CN 1022975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drum
drying device
unit
type d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80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7577A (zh
Inventor
井泽秀男
并木孝夫
山崎佑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YAKOSH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YAKOSH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YAKOSH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YAKOSH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97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7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7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75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3/00Machines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fabrics, fibres, yarns, or other materials in long length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3/10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heating or supporting materials; Controlling movement, tension or position of materials
    • F26B13/14Rollers, drums, cylinders; Arrangement of drives, supports, bearings, cleaning
    • F26B13/18Rollers, drums, cylinders; Arrangement of drives, supports, bearings, cleaning heated or cooled, e.g. from inside, the material being dried on the outside surface by conduction
    • F26B13/183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cooling, condensate remov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鼓式干燥装置具备:圆筒状的鼓部,其能够被旋转地支承并且利用卷挂的基材进行旋转;卡合部,其设置于所述鼓部的内腔;加热部,其具有与所述卡合部可以拆装地卡合的被卡合部。

Description

鼓式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基材干燥的鼓式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鼓式干燥装置使涂有印刷墨或涂料等的液体涂料的基材干燥。公知有例如日本特开2001-141364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作为鼓式干燥装置。
该鼓式干燥装置具备:干燥鼓(鼓部),其被支持可以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固定鼓,其被固着于被配置在干燥鼓内侧的支承轴。固定鼓的外周面固着有薄板状的加热器(加热部)。干燥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包围有对流单元。与干燥鼓的外周面相对的对流单元的面设置有喷气用罩和排气用罩,该喷气用罩和排气用罩在干燥鼓的圆周方向相交。热风送风装置由送风机和喷气用加热器构成,该热风送风装置经由软管与喷气用罩连接。另外,排气装置经由软管与排气用罩连接。
干燥鼓的外周面卷挂有基材,通过使基材沿长度方向传送,利用基材与干燥鼓之间的摩擦力使干燥鼓旋转。在这样的状态下,在利用固定鼓的加热器使干燥鼓加热的同时,利用热风送风装置向基材吹热风。由此,使干燥鼓的外周面上的基材干燥,从基材排出的气体等利用排气装置排出。利用如以上所述的鼓式干燥装置,因为加热器固着于固定鼓,即使具备利用与基材的摩擦进行旋转的干燥鼓,也不需要滑环等的旋转接触器。即,电气配线的结构变得简单。
但是,日本特开2001-141364号公报所记载的鼓式干燥装置在更换加热器时,至少要把固定鼓取出到装置外,而且必需把固定于固定鼓的加热器向外取出。即,加热器的交换作业需要大量的劳力。
发明内容
鉴于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鼓式干燥装置,能够容易地拆装加热部。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手段。
本发明的鼓式干燥装置具备:圆筒状的鼓部,其能够被旋转地支承并且利用卷挂基材进行旋转;卡合部,其设置于所述鼓部的内腔;加热部,其具有与所述卡合部可以拆装地卡合的被卡合部。
更优选的是,在所述鼓式干燥装置中,所述卡合部被设置有一对并相互相对设置,所述加热部具有一对所述被卡合部,通过使所述加热部穿过一对所述卡合部之间,使所述被卡合部与所述卡合部分别卡合。
更优选的是,在所述鼓式干燥装置中,所述卡合部被设置为平行于所述鼓部的轴线延伸。
更优选的是,所述鼓式干燥装置具备使所述加热部在所述鼓部的轴线方向进行定位固定的定位部。
更优选的是,在所述鼓式干燥装置中,一对所述卡合部是一对槽部,所述加热部具有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的两端部作为所述被卡合部与所述一对卡合部分别卡合。
更优选的是,所述鼓式干燥装置还具备:电力供给部,其向所述加热部供给电力;连接机构,其与所述加热部和所述电力供给部电连接并可以拆装。
更优选的是,在所述鼓式干燥装置中,所述鼓部的轴线方向一侧的面的至少一个面形成有与所述鼓部的内腔连通的贯通孔。
更优选的是,所述鼓式干燥装置还具有:管状部件,其支承所述鼓部使其可以绕所述鼓部的轴线旋转;电力供给线,其使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电力供给部电连接。另外,更优选的是,所述电力供给线从所述鼓部的内腔通过所述管状部件的内腔向所述鼓部的外部引导。
更优选的是,在所述鼓式干燥装置中,所述加热部具有近红外线加热器。
根据以上所述,利用本发明的鼓式干燥装置,能够容易地拆装加热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鼓式干燥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断开线A1-A1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断开线A2-A2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同一鼓式干燥装置的安装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同一鼓式干燥装置的加热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说明同一鼓式干燥装置的加热器单元的更换方法。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鼓式干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鼓式干燥装置的连接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形态)
以下,参考图1~图6对涉及本发明的鼓式干燥装置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该鼓式干燥装置使长形状的基材干燥,在该基材上涂有印刷墨、涂料、密封剂等的水性并且液状的涂敷材料。本鼓式干燥装置能够适合应用于,例如,喷墨印刷机、电子照片印刷机、胶版印刷机、喷墨水性浆糊涂装机等。
如图1及图2所表示,本实施形态的鼓式干燥装置1包括:被形成管状的鼓轴(管状部件)10;支持于鼓轴10并可以旋转的大致圆筒状的干燥鼓(鼓部)20;固定于干燥鼓20的内腔S1的鼓轴10的支承部30;安装于支持部30并可以拆装的加热器单元(加热部)50。
鼓轴10被设置为大致平行于水平面,其两端被机台11支承。鼓轴10的外周面形成有后述的电力供给线64穿过的通孔12。另外,机台11安装有为加热器单元50提供电力的电力供给部13。
干燥鼓20具有:管状的鼓本体21;一对圆板状的盖体22,其被配置为塞住鼓本体21的两端部的开口。轴承23与每个盖体22的中央部形成的开口连接,该轴承23安装于鼓轴10。这样的干燥鼓20通过鼓轴10及轴承23被支承,并可以绕鼓本体21的轴线C1旋转。鼓本体21的外周面卷挂有涂敷印刷墨的纸等的基材W。基材W利用未图示的搬送机构牵引,通过一定的力抵压在鼓本体21的外周面。利用搬送机构使基材W沿基材W的长度方向搬送,利用基材W与鼓本体21之间作用的摩擦力使干燥鼓20绕轴线C1旋转。
如图1所示,每个盖体22的外面(轴线C1方向侧的面)都形成有四个大径孔(贯通孔)24,该大径孔24在轴线C1的周围等距离排列。在盖体22外面的相邻的大径孔24之间,盖体22的边缘部侧分别形成有小径孔(贯通孔)25,该小径孔25比大径孔24的直径小。大径孔24和小径孔25与干燥鼓20的内腔S1连通。操作者能够从干燥鼓20的外部通过大径孔24或小径孔25把手等插入内腔S1。
如图2及图3所示,支持部30包括:一对圆板状的加热器支承圆板31,该加热器支承圆板31被配置为与盖体22平行并相互分离;多个安装单元32,其固定于一对加热器支承圆板31的边缘部;遮蔽板33,其安装为在加热器支承圆板31的边缘部向径向的外侧延伸。每个加热器支承圆板31利用固定部件34固定于鼓轴10。加热器支承圆板31的边缘部沿周向形成有多个未图示的螺纹孔。电力供给部13的设置侧(以下称为,在干燥鼓20的轴线方向D上的“一侧的D1侧”)的加热器支承圆板31的径向的中间部安装有电源侧连接器61,该连接器61沿周向排列,数量与安装单元32相对应。各连接器61内藏有接点61a、61b。另外,在加热器支承圆板31上,电源侧连接器61的轴线C1侧安装有多个支承件62。分别与电源侧连接器61进行电连接的导线63,每多根该导线在支承件62进行一次归纳整理,与电力供给线64进行连接。
如图2所示,电力供给线64通过鼓10的通孔12及鼓轴10的内腔S2,从干燥鼓20的内腔S1向干燥鼓20的外部导出,与电力供给部13进行电连接。
如图4所示,安装单元32具有: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板状加热器导向部36;安装于加热器导向部36上的一对插槽金属器具37;与加热器导向部36连接的定位部38。
在加热器导向部36的轴线方向D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沿轴线C1侧延伸的带状的折返部39。加热器导向部36形成有沿轴线方向D延伸的插入孔36a,在折返部39的加热器导向部36侧形成有切口39a,该切口39a从正面看是矩形。插入孔36a与一对切口39a连通。所述的插槽金属器具37被设置在加热器导向部36的插入孔36a的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部,平行于轴线方向D延伸并且相互相对。如图3及图4所示,插槽金属器具37包括:基部40,其在加热器导向部36上,从插入孔36a的边缘部向外侧离开一定距离;接受部41,其从基部40的上端突出到插入孔36a的边缘部,并且大致与加热器导向部36平行。基部40及接受部41被形成为一体,并且在轴线方向D平行延伸。另外,通过插槽金属器具37与加热器导向部36的边缘部形成本发明的槽部(卡合部)45。一对槽部45被设置为相互相对。在轴线方向D的一侧的D1侧的折返部39,并且在切口39a的侧方形成有未图示的螺纹孔。
如图4所示,定位部38具有:平板状的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该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设置于轴线方向D的一侧的D1侧的折返部39;螺纹部件43,穿过长孔42a并且与D1侧的折返部39的螺纹孔进行螺合,该长孔42a设置于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平板状的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4,其固定于轴线方向D的D1侧的相反侧(在干燥鼓20的轴线方向D,以下被称为“另一侧D2侧”)的折返部39。以使长孔42a的长轴平行于加热器导向部36的厚度方向的方式,将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安装于折返部39。在螺纹部件43的螺纹配合放松的状态下,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沿长孔42a的长轴移动。因此,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能够在卡止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该卡止位置被设置为加热器单元42的(加热器导向部36的厚度方向上)一个端部比加热器导向部36的上面更向插槽金属器具37侧突出,该退避位置被设置为加热器单元42的一个端部比加热器导向部36的上面更向切口39a侧退避。当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位于卡止位置时,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被设置为以下状态: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的一个端部遮住槽部45在轴线方向D投影的范围。
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4被固定于与移动到卡止位置时的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的相对位置。折返部39的沿轴线C1的端部分别形成有沿安装单元32的宽度方向的一对安装孔39b。在本实施形态中,加热器导向部36、折返部39、插槽金属器具37及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44由利用Ni、Cr的镀敷钢板等的反射率大的金属板形成。
如图3所示,在轴线C1的周围设置有多个遮蔽板33。遮蔽板33被形成为平坦的板状,从板厚方向观察时向规定方向弯曲。在遮蔽板33的弯曲的内侧部分的边缘部,在加热器支承圆板31的螺纹孔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个未图示的安装孔。如图2及图3所示,通过使穿过遮蔽板33的安装孔及安装单元32的安装孔39b的螺纹部件46与加热器支承圆板31的螺纹孔进行螺合,在轴线C1的周围安装多个遮蔽板33及安装单元32。遮蔽板33形成有切口33a~33c(参考图3),使从轴线方向D观察时遮蔽板不与加热器单元50重合。
如图5所示,加热器单元50具有:其被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的加热器支承板(板状部件)51;近赤外线加热器52,其设置于加热器支承板51上,并从加热器支承板51间隔规定距离;槽状的导线支承部件53,其在加热器支承板51上固定于近红外线加热器52的相反侧。加热器支承板51形成为在轴线C1平行延伸。另外,与加热器支承板51的轴线方向D及厚度方向正交方向的两端部51a相当于本发明的被卡止部。加热器支承板51在轴线方向D的两端部分别形成通槽54,该通槽54从两端的中央部向轴线方向D延伸。另外,加热器支承板51的轴线方向D的一侧的D1侧的端部设置有提手55,该提手55向近红外线加热器52侧突出。
加热器支承板51的厚度被设定为稍薄于加热器导向部36与接受部41的距离,加热器支承板51的宽度稍小于一对插槽金属器具37的基部40之间的距离。另外,加热器支承板51的轴线方向D的长度稍短于一侧的D1侧的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与另一侧D2侧的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4之间的距离。
导线支承部件53具有:第一导向部件53a,一端部(轴线方向D的一侧的D1侧的端部)固定于加热器支承板51,另一端部(轴线方向D的另一侧D2侧的端部)向离开加热器支承板51方向延伸;支承部件53b,从第一导向部件53a的前端沿相对于加热器支承板51大致平行延伸;第二导向部件53c,从支承部件53b的前端向加热器支承板51侧延伸。第二导向部件53c与加热器支承板51之间形成有沿轴线方向D延伸的间隙S3。平行于轴线C1观察时,这样的导线支承部件53的外形小于安装单元32的切口39a的内部形状。导线支承部件53还具有作为配线槽的机能,该配线槽使后述的导线58穿过导线支承部件53的内腔。加热器支承板51及导线支承部件53由利用Ni、Cr的镀敷钢板等的反射率大的金属板形成。
近红外线加热器52是发射波长约为0.7μm~2.5μm的近红外线的加热器。近红外线加热器52形成为在轴线方向D平行延伸的棒状,在两端部经由支承部件56安装于加热器支承板51。另外,近红外线加热器52利用公知的结构可以相对于支承部件56进行拆装。近红外线加热器52的两端部分别与导线57、58的一侧端部电连接。一端与近红外线加热器52的一侧的D1侧的端部连接的导线57穿过加热器支承板51的一侧的D1侧的通槽54,该导线57的另一端与加热器侧连接器59连接。另外,一端与近红外线加热器52的另一侧D2侧的端部连接的导线58穿过加热器支承板51的另一侧D2侧的通槽54,并且穿过导线支承部件53内,该导线58的另一端与加热器侧连接器59连接。在加热器侧连接器59上将接点59a、59b设计为突出状态,接点59a、59b与导线57、58分别进行电连接。如图3所示,利用接点59a、59b与接点61a、61b的连接,或者解除该连接,使加热器侧连接器59能够与电源侧连接器61可拆装地连接,另外,利用电源侧连接器61及加热器侧连接器59构成本发明的连接机构。
加热器支承板51的两端部51a与安装单元32的槽部45卡合,使这样的加热器单元50穿过一对槽部45之间。由此,加热器单元50在干燥鼓20的径向及周向上被定位。而且,加热器支承板51的轴线方向D的两侧利用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44夹持,加热器单元50以处于在轴线方向D上被定位的状态固定于安装单元32。加热器单元50分别固定于多个安装单元32,该多个安装单元固定于一对加热器支承圆板31的边缘部。
其次,对所述鼓式干燥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操作者在干燥鼓20的外周面上卷挂基材W,利用电力供给部13向近红外线52供给电力而把近红外线加热器52加热到规定温度。利用未图示的搬送部使基材W沿长度方向搬送。结果是,利用基材W的摩擦力使干燥鼓20绕轴线C1旋转。这时,加热器单元50、电力供给线64等不绕轴线C1旋转。因此,搬送基材W的同时利用近红外线加热器52的热对基材W进行干燥,使涂有印刷墨等的基材W干燥。
其次,在近红外线加热器52等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对鼓式干燥装置1的加热器单元50的更换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形态中,近红外线加热器52与导线57、58及加热器侧连接器59成为一体而进行更换。
首先,从电源侧连接器61拆下加热器侧连接器59。通过干燥鼓20的大径孔24或小径孔25把手插入内腔S1,把螺纹部件43的螺合放松,使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从卡止位置移动到靠近轴线C1的退避位置。抓住提手55把加热器单元50向轴线方向D的一侧的D1侧牵引,如图6所示,把加热器单元50从安装单元32拆下。另外,在以下情况下,不必把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从卡止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预先设置于退避位置的情况,不具备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的情况。
操作者在鼓式干燥装置1的外部通过间隙S3把导线58从导线支承部件53取下,近红外线加热器52与导线57、58及加热器侧连接器59成为一体,而与没有故障的新品更换。这时,连接新品的近红外线加热器52的导线58通过间隙S3设置于导线支承部件53的内腔。接着,使提手55位于跟前侧(一侧的D1侧),使加热器支承板51穿过一对槽部45之间直到与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4抵接,使加热器支承板51的两端部51a与安装单元32的槽部45卡合。而且,把加热器单元按压部42从退避位置移动到卡止位置,该卡止位置位于相对于轴线C1的离开侧,把螺纹部件43拧紧,使加热器单元50以在安装单元32处于被定位的状态进行固定。另外,使加热器侧连接器59与电源侧连接器61连接。
另外,在所述加热器单元50中存在以下情况:近红外线加热器52与导线57、58进行电连接并可以拆装。在该情况下,在所述加热器单元50的更换方法中,也可以不更换导线57、58及加热器侧连接器59,只更换近红外线加热器52就可以。即,把加热器单元50向鼓式干燥装置1的外部取出后,从故障的近红外线加热器52向外拆下导线57、58,从支承部件56拆下近红外线加热器52。把没有故障的新品的近红外线加热器52安装于支承部件56,把导线57、58连接于该近红外线加热器52。
如上所述,如果利用本实施形态的鼓式干燥装置1,通过移动加热器支承板51以使加热器支承板51的端部51a与安装单元32的槽部45卡合,能够使加热器单元50安装于安装单元32。另外,通过使加热器支承板51向加热器支承板51与安装单元32的槽部45卡合时的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能够从安装单元32拆下加热器支承板51。因此,在干燥鼓20的内腔S1的安装单元32上能够容易地拆装加热器单元50,能够容易地更换加热器单元50。
作为卡合部的一对槽部45被设置为相互相对,加热器单元50的加热器支承板51的两端部51a成为被卡合部。因此,通过把加热器单元50的加热器支承板51穿过安装单元32的一对槽部45之间,能够使加热器单元50容易并且可靠地安装于一对槽部45之间。
槽部45被设置为在轴线方向D平行延伸。另外,基材W卷挂于干燥鼓20的外周面。因此,基材W不成为障碍地,能够从轴线方向D容易地拆装加热器单元50。
安装单元32具有定位部38。因此,利用一对槽部45使在轴线方向D引导的加热器单元50在轴线方向D上定位固定,由此,加热器单元50能够可靠地保持于一对槽部45之间。
本实施形态的鼓式干燥装置1具有作为卡合部的槽部45,加热器单元50的加热器支承板51的两端部51a成为被卡合部。因此,利用加热器支承板51与一对槽部45这样的简单的结构,能够使加热器单元50容易地在安装单元32上拆装。
本实施形态的鼓式干燥装置1具有连接机构及电力供给部13,该连接机构由电源侧连接器61及加热器侧连接器59构成。通过该连接机构,当从电力供给部13向加热器单元50供给电力时,能够容易地切换电力供给部13与加热器单元50的电连接和切断。
一对盖体22分别形成有大径孔24及小径孔25。因此,通过大径孔24及小径孔25,能够使加热器单元50容易地在安装单元32上拆装。
本实施形态的鼓式干燥装置1具有:形成管状的鼓轴10;电力供给线64,其从干燥鼓20的内腔S1通过鼓轴10的内腔S2向干燥鼓20外部引导。因此,利用鼓轴10,能够保护来自绕轴线C1旋转的干燥鼓20的电力供给线64。
加热器单元50具有近红外线加热器52。因此,从近红外线加热器52发出的热透过干燥鼓20的鼓本体21的内周面,也容易到达鼓本体21的厚度方向的中间部、鼓本体21的外周面等。即,能够对卷挂于鼓本体21的外周面的基材W进行有效的加热、干燥。
本实施形态的鼓式干燥装置1具有遮蔽板33及反射率大的加热器支承板51。因此,能够利用从近红外线加热器52发出的热对干燥鼓20的内周面进行有效的加热。
加热干燥鼓20的内周面的加热源由多个加热器单元50构成。因此,一部分的加热器单元50出现故障时,通过只更换故障的加热器单元50就能够抑制鼓式干燥装置1的维修的必要的费用。
加热器单元50的导线支承部件53形成有在轴线方向D延伸的间隙S3。因此,能够使与近红外线加热器52连接的导线58通过间隙S3被设置于导线支承部件53的内腔,能够使导线57及导线58的端部汇集于加热器单元50的轴线方向D的一侧的D1侧。即,能够容易地进行加热器单元50的更换。
(第二实施形态)
其次,参考图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进行说明。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符号,这里省略说明,只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本实施形态的鼓式干燥装置2具有安装单元70和加热器单元80,该安装单元70代替第一实施形态的鼓式干燥装置1的安装单元32,该加热器单元80代替加热器单元50。
安装单元70具有插槽金属器具71,该插槽金属器具71代替安装单元32的一对插槽金属器具37。插槽金属器具71在加热器导向部36中只设置于插入孔36a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边缘部。插槽金属器具71具有:柱状的基部72,其设置在加热器导向部36上并与插入孔36a的边缘部间隔一定距离;第一接受部73,其在基部72的前端从插入孔36a侧的面突出并且与加热器导向部36大致平行;第二接受部74,其相对于基部72间隔一定距离从第一接受部73的前端突出并且与基部72大致平行。第二接受部74的前端与加热器导向部36之间形成有间隙。基部72、第一接受部73及第二接受部74成为一体,并形成为在轴线方向D平行延伸。另外,利用插槽金属器具71与加热器导向部36的边缘部形成本发明的槽部75。
加热器单元80具有加热器支承板81,该加热器支承板81代替加热器单元50的加热器支承板51。加热器支承板81形成为大致的矩形板状,在设置有插槽金属器具71侧的端部设置有折返部(被卡合部)82,该折返部82从轴线C1侧向离开方向延伸。加热器支承板81的厚度被设定为稍薄于第二接受部74的前端与加热器导向部36之间的间隙。折返部82的厚度被设定为稍薄于基部72与第二接受部74之间的间隔。这样的加热器单元80通过把加热器支承板81的折返部82插进安装单元70的槽部75并与其卡合,使干燥鼓20的径向和周向定位。
利用以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鼓式干燥装置2,能够容易地拆装加热器单元80。特别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安装单元70也可以设置一个插槽金属器具71,加热器单元80也可以设置有一个折返部82。因此,例如,即使在加热器导向部36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边缘部设置其他的单元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本实施形态的结构。
以上,虽然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及第二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具体的结构不局限于该实施形态,还包括不超过本发明的要旨范围的结构的变更。
例如,在所述第一实施形态及第二实施形态中,连接机构由电源侧连接器61及加热器侧连接器59构成。但是,如图8所示的连接机构85也可以由一对Y型或O型等的接线柱86、87及未图示的螺纹部件构成,该未图示的螺纹部件使接线柱86、87彼此保持连接的状态。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连接机构更加简单地构成。
另外,在所述第一实施形态中,加热器单元50具有二个端部51a,在所述第二实施形态中,加热器单元70具有一个折返部82,这些都作为被卡合部,安装单元具有与被卡合部对应数量的卡合部。但是,不限制加热器单元具有的被卡合部的数量,只要是一个以上,多少都可以。
另外,在所述第一实施形态及第二实施形态中,虽然一对盖体22的两侧形成有大径孔24及小径孔25,但是大径孔24及小径孔25也可以形成于一对盖体22的至少一侧。也可以根据作业适当地设定形成于盖体22的大径孔24等的贯通孔的数量和大小。
另外,在所述第一实施形态及第二实施形态中,安装单元的槽部被形成为在轴线方向D平行延伸。但是,如果在不妨碍加热器单元的拆装作业的范围内,槽部也可以形成为以相对于轴线方向D成锐角的方式倾斜延伸。
另外,在所述第一实施形态及第二实施形态中,定位部38不是必要的结构单元。但是,在使加热器单元的被卡合部在安装单元的卡合部内沿轴线方向D容易移动等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具备定位部38。
另外,在所述第一实施形态及第二实施形态中,加热器单元具有近红外线加热器52。但是,加热器单元所使用的加热器不局限于近红外线加热器,也能够适当的使用远红外线加热器等的红外线加热器、板状加热器等的面状发热体。
本申请相对于2010年6月25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0-145069号主张优先权,并在这里引用其内容。

Claims (6)

1.一种鼓式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圆筒状的鼓部,其能够被旋转地支承并且利用卷挂基材进行旋转;
卡合部,其设置于所述鼓部的内腔;
加热部,其具有与所述卡合部能够拆装地卡合的被卡合部;
定位部,其在所述鼓部的轴线方向对所述加热部进行定位固定;
形成为板状的加热器导向部,
所述卡合部被设置有一对并相互相对,
一对所述卡合部是与所述鼓部的轴线平行延伸配置的一对槽部,
所述加热部具有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的两端部作为所述被卡合部与所述一对卡合部分别卡合,
通过把所述加热部穿过一对所述卡合部之间,所述被卡合部分别与所述槽部卡合,
在所述加热器导向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各自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折返部和第二折返部,
所述定位部具有第一加热器单元按压部、第二加热器单元按压部和螺纹部件,所述第一加热器单元按压部,其被固定在所述第一折返部,比所述槽部更靠向所述轴线方向一侧,并且遮挡所述槽部在所述轴线方向投影的范围;所述第二加热器单元按压部,其形成有长孔并且被配置为所述长孔的长轴与所述加热器导向部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螺纹部件,其插通所述长孔并且与所述第二折返部的螺纹孔螺合,
通过使所述第二加热器单元按压部沿所述长孔的长轴移动,在比所述槽部更靠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使所述第二加热器单元按压部在卡止位置与退让位置之间能够移动,所述卡止位置是遮挡所述槽部在所述轴线方向投影的范围的位置,所述退让位置是不遮挡所述范围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式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力供给部,其向所述加热部供给电力;
连接机构,其与所述加热部和所述电力供给部能够拆装地进行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式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部的轴线方向一侧的面的至少一个面形成有与所述鼓部的内腔相连通的贯通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式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管状部件,其支承所述鼓部使其能够绕所述鼓部的轴线旋转;
电力供给线,其使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电力供给部电连接,
所述电力供给线从所述鼓部的内腔通过所述管状部件的内腔向所述鼓部的外部引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式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具有近红外线加热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式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部(20)具有管状的鼓本体(21)和一对圆板状的盖体(22),所述盖体(22)被配置为塞住鼓本体(21)的两端部的开口。
CN201110168080.8A 2010-06-25 2011-06-22 鼓式干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75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5069A JP5702957B2 (ja) 2010-06-25 2010-06-25 ドラム式乾燥装置
JP2010-145069 2010-06-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7577A CN102297577A (zh) 2011-12-28
CN102297577B true CN102297577B (zh) 2015-09-16

Family

ID=44654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808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7577B (zh) 2010-06-25 2011-06-22 鼓式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57680B2 (zh)
EP (1) EP2400245B1 (zh)
JP (1) JP5702957B2 (zh)
CN (1) CN102297577B (zh)
CA (1) CA274410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98095A1 (en) * 2015-06-22 2018-07-12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ectronic element, and method for drying substrate
CN106705625A (zh) * 2015-11-12 2017-05-24 无锡威格斯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水收集装置
CN106500463B (zh) * 2016-11-22 2019-03-05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光波片固定结构
CN110757966A (zh) 2018-07-25 2020-02-07 株式会社宫腰 加热鼓及具有该加热鼓的喷墨打印装置
CN114963716B (zh) * 2022-05-05 2023-09-01 青岛润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过瘤胃保护氨基酸制备用低温烘干装置
CN117621329B (zh) * 2024-01-24 2024-03-29 广州信强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密封条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51724B (de) 1960-06-25 1963-07-18 Escher Wyss Gmbh Umlaufender Trockenzylinder mit elektrischer Heizung fuer Papierbahnen od. dgl.
JPS5750316Y2 (zh) * 1977-01-31 1982-11-04
DE2709440A1 (de) * 1977-03-04 1978-09-07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ropylenoxid
JPS5783397U (zh) * 1980-11-12 1982-05-22
JPS6238673U (zh) * 1985-08-26 1987-03-07
JPS6458336A (en) * 1987-08-31 1989-03-06 Aichi Electric Co Ltd Mixer with heating device and its control device
CN2120308U (zh) * 1991-09-03 1992-10-28 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 转鼓式干燥机
WO2001031271A1 (en) 1999-10-26 2001-05-03 Research, Incorporated Coating dryer heating system
JP2001141364A (ja) 1999-11-15 2001-05-25 Miyakoshi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塗布材の乾燥装置
JP2003174007A (ja) * 2001-12-04 2003-06-20 Supurauto:Kk 基板の真空乾燥方法
CA2409727C (en) * 2002-10-24 2007-08-21 Camco Inc. Clothes dryer with movable rear panel spacer
JP2009224209A (ja) * 2008-03-17 2009-10-01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板状ヒータ、ヒータユニット、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70762A (ja) * 2008-05-07 2009-11-19 Eco:Kk 近赤外線を用いたシリンダ乾燥装置
JP5011269B2 (ja) 2008-12-22 2012-08-29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7577A (zh) 2011-12-28
JP2012007827A (ja) 2012-01-12
CA2744105C (en) 2017-08-01
EP2400245A3 (en) 2014-04-02
EP2400245B1 (en) 2020-09-02
JP5702957B2 (ja) 2015-04-15
US20110314688A1 (en) 2011-12-29
CA2744105A1 (en) 2011-12-25
US9157680B2 (en) 2015-10-13
EP2400245A2 (en) 201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7577B (zh) 鼓式干燥装置
CN104097392B (zh) 用于沿紫外线或电子束干燥设备输送印张的滚筒
US9604246B2 (en) Double-sided coating device
EP1044813B1 (en) Dryer for flexographic and gravure printing
TWI583815B (zh) 應用於真空處理裝置之基板展開裝置、具基板展開裝置之真空處理裝置及操作其之方法
JP2017509796A5 (zh)
JP2006226629A (ja) 輻射乾燥装置
KR101483797B1 (ko) 급지 장치
US8672469B1 (en) Dryers that use rollers to define fire enclosure openings
FI12962Y1 (fi) Verhosuutin käytettäväksi korkeissa lämpötiloissa
US20120189370A1 (en) Media protector for image-forming device
KR20150021579A (ko) 기판에 가해진 유체 필름 건조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3599099B1 (en) Drying device and ink-jet print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N104487238B (zh) 生产瓦楞纸板的方法和装置
JP2020070973A (ja) 乾燥装置、印刷装置
US5857786A (en) Modular printer system with depleting ribbon supply roll and heated typeholder
CN207156721U (zh) 一种用于数字喷墨印刷的加工设备
EP1947015B1 (en) Thermal activation printer
CN113954523B (zh) 用于油墨印刷设备的干燥装置
CA3027952A1 (en) Drying device and ink-jet print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KR20130077484A (ko) 주조공정 중 노즐 예열장치
JP5658397B2 (ja) 帯状基材処理設備
WO2022070383A1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WO2007068878A1 (en) Air-cooled roller
JP2019508294A (ja) 定着器アセンブ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