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5170B - 图像形成装置和送纸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送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5170B
CN102295170B CN201110085001.7A CN201110085001A CN102295170B CN 102295170 B CN102295170 B CN 102295170B CN 201110085001 A CN201110085001 A CN 201110085001A CN 102295170 B CN102295170 B CN 1022951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ory cell
paper
turning unit
recording medium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50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5170A (zh
Inventor
坂本丰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95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5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5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5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26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auxiliary supports to facilitate introduction or renewal of the pile
    • B65H1/266Support fully or partia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e.g. cassette, draw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88/00Drawers for tables, cabinets or like furniture; Guides for drawers
    • A47B88/40Sliding drawers; Slides or guides therefor
    • A47B88/483Sliding drawers; Slides or guides therefor with single extensible guides or parts
    • A47B88/487Sliding drawers; Slides or guides therefor with single extensible guides or parts with rollers, ball bearings, wheel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05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for copy sheets in r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50Machine elements
    • B65H2402/53Guide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4Side, i.e. portion parallel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送纸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存储单元,其包括旋转部件,记录介质存储单元能够从装置主体中拉出;支撑表面,其具有缘部,当从装置主体拉出记录介质存储单元时,支撑表面支撑旋转部件;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其在记录介质存储单元馈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旋转部件具有对应表面,当旋转部件移动超出缘部并从支撑表面沿特定方向掉落时,对应表面面对支撑表面的缘部。在对应表面面对缘部的状态下,对应表面倾斜成,随着对应表面上的点沿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该点接近缘部侧。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送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和送纸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11-171362提出了一种送纸装置,在该装置中送纸盘能够保持在两个位置,即用纸张装满送纸盘的放纸位置和在机器内部送纸单元将纸张馈送至图像形成单元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以下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当安装在记录介质存储单元的旋转部件从支撑表面掉落时,旋转部件仍能容易地回到支撑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存储单元,其包括旋转部件,记录介质存储单元能够从装置主体中拉出;支撑表面,其具有缘部,当从装置主体拉出记录介质存储单元时,支撑表面支撑旋转部件;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其在记录介质存储单元馈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旋转部件具有对应表面,当旋转部件移动超出缘部并从支撑表面沿特定方向掉落时,对应表面面对支撑表面的缘部。在对应表面面对缘部的状态下,对应表面倾斜成,对应表面上的点随着该点沿与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而接近缘部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记录介质存储单元为大致盒状,并且支撑表面设置在与大致盒状记录介质存储单元的侧表面相对的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记录介质存储单元包括:大致盒状部,其为大致盒状并且具有多个侧表面,大致盒状部存储记录介质;以及突出部,其从位于装置主体后侧的侧表面中的一个突出,并且旋转部件设置在突出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记录介质存储单元还包括调节部,当旋转部件从支撑表面掉落时,调节部与支撑表面接触并且调节旋转部件沿所述特定方向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一种送纸装置包括:纸张存储单元,其包括旋转部件,纸张存储单元能够从装置主体拉出;支撑表面,其具有缘部,当从装置主体拉出纸张存储单元时,支撑表面在旋转部件的底部支撑旋转部件。旋转部件具有对应表面,当旋转部件移动超出缘部并从支撑表面沿向下方向掉落时,对应表面面对支撑表面的缘部。在对应表面面对缘部的状态下,对应表面倾斜成,对应表面上的点随着该点向上移动而接近缘部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的送纸装置还包括发送部件,该发送部件与存储在纸张存储单元中的纸张的最上面一页接触,并且发送最上面纸张,并且发送部件与最上面纸张接触的部分位于大致盒状的纸张存储单元的上缘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六或第七方面所述的送纸装置中,纸张存储单元为大致盒状,并且支撑表面设置在与大致盒状纸张存储单元的侧表面相对的区域中,并且位于纸张存储单元的下表面上方。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情况下,能够提供以下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当安装在记录介质存储单元上的旋转部件从支撑表面掉落时,旋转部件也可以容易地回到支撑表面上。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情况下,与未采用该方面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情况下,即使旋转部件安装在易于变形的突出部上,并且旋转部件易于从支撑表面上掉落,但掉落的旋转部件可以容易地回到支撑表面上。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情况下,与未采用该方面的情况相比,掉落的旋转部件更容易回到支撑表面上。
在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以下送纸装置,即使当安装在纸张存储单元上的旋转部件从支撑表面掉落时,旋转部件也可以容易地回到支撑表面上。
在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情况下,与未采用该方面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送纸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在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情况下,与未采用该方面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送纸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列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2是从上方观察到的第二纸张存储单元的透视图;
图3是从下方观察到的第二纸张存储单元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前侧观察到的第二纸张存储单元;
图5是图4中部分V的放大视图;
图6是图4中部分VI的放大视图;
图7是旋转部件周围的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8是从下方观察到的第一突出部的透视图;以及
图9示出了第一导轨的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图像形成装置1是利用电子摄影术的所谓串联式彩色数字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处理单元20。图像形成处理单元20设置在装置主体1A中,并且根据各种颜色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形成。图像形成装置1还包括对设置在装置主体1A中的部件和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60。图像形成装置1也包括图像处理单元69和存储单元(未示出)。图像处理单元69对从例如个人计算机(PC)(未示出)或扫描仪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存储单元由例如存储有处理程序和图像数据等的硬盘驱动器形成。
图像形成处理单元20包括沿左右方向以恒定间隔平行布置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下文中也通常称为“图像形成单元30”)。各个图像形成单元30包括感光鼓31,当感光鼓31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时,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充电辊32,其对感光鼓31的表面进行充电;显影器33,其用相应颜色的色调剂显影形成在感光鼓31上的静电潜像;以及鼓清洁器35,其在转印完成之后清洁感光鼓31的表面。各个图像形成单元30以可更换(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至装置主体1A。在达到例如感光鼓31的使用寿命时,用新单元更换整个图像形成单元30。
充电辊32由以下辊部件形成,在该辊部件中,导电弹性层和导电表面层在由铝或不锈钢等制成的导电芯棒上层叠。充电辊32从充电电源(未示出)接收充电偏压,并且在随着感光鼓31的旋转而旋转的同时对感光鼓31的表面进行充电。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30中,显影器33存储包括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或黑色(K)色调剂以及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显影器33用相应颜色的色调剂显影形成在感光鼓31上的静电潜像。鼓清洁器35使由诸如聚氨酯橡胶等橡胶材料形成的板状部件与感光鼓31的表面接触,以便去除感光鼓31上的色调剂和纸粉等。
图像形成处理单元20包括朝向包含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30中的感光鼓31发射光线的激光曝光装置26。激光曝光装置26从图像处理单元69接收各种颜色的图像数据,并且用激光束扫描图像形成单元30中的感光鼓31,基于所接收的图像数据来对激光束进行通断控制。图像形成处理单元20还包括带单元50。为了对带单元50进行维修等,以及更换新的带单元50,带单元50可拆卸地安装至装置主体1A,以便可以从装置主体1A的前侧拆卸带单元50(图1中可看到的侧)。带单元50包括中间转印带51、一次转印辊52y、52m、52c和52k、马区动辊53和惰辊54。
中间转印带51为环形带部件,并且至少围绕惰辊54和驱动辊53伸展。中间转印带51在驱动辊53的驱动下旋转,具有良好恒速性能的电动机(未示出)驱动该驱动辊53。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30中感光鼓31上的各颜色色调剂图像以叠加的方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1上。一次转印辊52y、52m、52c和52k设置在中间转印带51的内部,并且与各个感光鼓31对置。各一次转印辊52y、52m、52c和52k在其自身与相应感光鼓31之间形成转印电场。从而,在一次转印区T1,将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30中的各颜色色调剂图像依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1上(一次转印处理)。
图像形成处理单元20还包括二次转印辊80和定影装置81。在二次转印区T2,二次转印辊80将以叠加方式转印到带单元50的中间转印带5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记录纸张)的纸张P上(二次转印处理)。定影装置81对通过二次转印处理转印在纸张P上的图像进行定影。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用于存储待馈送至二次转印区T2的纸张P的第一纸张存储单元111。第一纸张存储单元111为上部具有开口侧的盒状或大致盒状,并且存储纸张P。第一纸张存储单元111构造成,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图1中可看到的侧)拉出第一纸张存储单元111。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从前侧拉出第一纸张存储单元111可以用新纸张P装满第一纸张存储单元111。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发送辊112,该发送辊与存储在第一纸张存储单元111中的纸张P堆的最上面纸张P接触,并且发送最上面的纸张P。图像形成装置1还包括纸张分离机构113,该纸张分离机构包括布置成可旋转的馈送辊113A和其旋转受到调节的阻滞辊113B。纸张分离机构113将由发送辊112发送的纸张P彼此分离,并且一次一张地馈送分离的纸张P。传送辊114将由纸张分离机构113馈送的纸张P朝向二次转印区T2传送。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一纸张存储单元111的下方布置有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是记录介质存储单元或纸张存储单元的实例。类似于第一纸张存储单元111,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为上部具有开口侧的盒状或大致盒状,并且存储纸张P。另外,类似于第一纸张存储单元111,能够从前侧拉出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有作为发送部件实例的发送辊122。发送辊122与存储在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中的纸张P堆的最上面纸张P接触,并且发送最上面的纸张P。另外,还设置有纸张分离机构123。纸张分离机构123包括布置成可旋转的馈送辊123A和其旋转受到调节的阻滞辊123B。纸张分离机构123将由发送辊122发送的纸张P彼此分离,并且一次一张地馈送分离的纸张P。传送辊124将由纸张分离机构123馈送的纸张P朝向上述传送辊114传送。
图像形成装置1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下方的第三纸张存储单元131。类似于第一纸张存储单元111,第三纸张存储单元131为上部具有开口侧的盒状或大致盒状,并且存储纸张P。另外,类似于第一纸张存储单元111,能够从前侧拉出第三纸张存储单元131。另外,类似于上述结构,设置有发送辊132、包括馈送辊133A和阻滞辊133B的纸张分离机构133、以及传送辊134。发送辊132发送存储在第三纸张存储单元131中的纸张P堆的最上面纸张P。纸张分离机构133将纸张P彼此分离,并且一次一张地馈送分离的纸张。传送辊134将由纸张分离机构133馈送的纸张P朝向上述传送辊124传送。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处理单元69对从PC或扫描仪(未示出)输出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并且将该图像数据供应至激光曝光装置26。在例如用于形成蓝绿色(C)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0C中,用激光束扫描由充电辊32均匀充电后的感光鼓31的表面,由激光曝光装置26基于来自图像处理单元69的图像数据对激光束执行通断控制。从而,在感光鼓31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33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便在感光鼓31上形成蓝绿色(C)色调剂图像。类似地,分别在图像形成单元30Y、30M和30K中形成黄色(Y)、品红色(M)和黑色(K)色调剂图像。
在中间转印带51受驱动辊53的驱动而沿图1中箭头B所示方向旋转的同时,施加有一次转印偏压的一次转印辊52y、52m、52c和52k将由图像形成单元30形成的各颜色色调剂图像依次静电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1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51上形成叠加的色调剂图像。随着中间转印带51的旋转,将叠加的色调剂图像朝向布置有二次转印辊80和驱动辊53的二次转印区T2传送。
纸张P例如由发送辊112从第一纸张存储单元111中取出。所取出的纸张P通过纸张分离机构113中的馈送辊113A和阻滞辊113B彼此分离,并且继续向下游传送。接着,传送辊114将纸张P沿传送路径R1传送至设置有配准辊115的位置,所述配准辊调整纸张P的位置。接着,在叠加的色调剂图像传送至二次转印区T2的同时,纸张P从配准辊115朝向二次转印区T2传送。在二次转印区T2,通过在驱动辊53和施加有二次偏压的二次转印辊80之间形成的转印电场来将叠加的色调剂图像静电转印在纸张P上(二次转印处理)。
接着,从中间转印带51移走静电转印有叠加的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并将纸张P传送至定影装置81。在定影装置81执行定影处理的过程中,通过接收热和压力来对传送至定影装置81的纸张P上形成的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将形成有定影图像的纸张P传送至包含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排出部分中的纸张支撑单元91。为了为下一次图像形成过程做准备,在二次转印处理之后,由布置成与中间转印带51接触的带清洁器55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1上的色调剂(残留色调剂)和纸粉。
以上描述了从第一纸张存储单元111馈送纸张P的实例。当从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馈送纸张P时,首先,由发送辊122从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取出纸张P。所取出的纸张P通过纸张分离机构123中的馈送辊123A和阻滞辊123B而彼此分离,并且继续向下游传送。接着,传送辊124、传送辊114和配准辊115将纸张P传送至二次转印区T2。
当从第三纸张存储单元131馈送纸张P时,首先,由发送辊132从第三纸张存储单元131取出纸张P。所取出的纸张P通过纸张分离机构133中的馈送辊133A和阻滞辊133B而彼此分离,并且继续向下游传送。接着,传送辊134、传送辊124、传送辊114和配准辊115将纸张P传送至二次转印区T2。纸张P还可以沿双面打印传送路径R2或与手动送纸保持部116连接的传送路径R3传送至二次转印区T2。
下面,详细描述第一纸张存储单元111至第三纸张存储单元131。第一纸张存储单元111至第三纸张存储单元131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以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作为实例进行描述。
图2是从上方观察到的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透视图。图3是从下方观察到的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透视图。
参考图2,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为盒状或大致盒状,并且包括布置在前方的第一侧壁121A,位于后方(装置主体1A的后部)且与第一侧壁121A对置的第二侧壁121B,沿图像形成装置1的深度方向布置的第三侧壁121C,与第三侧壁121C对置且沿深度方向布置的第四侧壁121D,以及底板121E。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第一侧壁121A上安装有盖CV。在第二侧壁121B的上缘形成有切口部70。
如图3中所示,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包括从第二侧壁121B的外侧表面向后突出的第一突出部121G和第二突出部121H。第一突出部121G布置成,位于第三侧壁121C的延长部分上。第二突出部121H布置成,位于第四侧壁121D的延长部分上。更具体而言,在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宽度方向上(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深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一突出部121G设置在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一端,而第二突出部121H设置在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另一端。
如图2中所示,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还包括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底板121E上的第一滑动部件210和第二滑动部件220。第一滑动部件210可沿纸张P的传送方向滑动,并且与纸张P的传送方向上的后端接触,以便使堆叠状态下的纸张P对齐。第二滑动部件220可沿与纸张P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并且在纸张P的一侧与纸张P接触,以便使堆叠状态下的纸张P对齐。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一突出部121G的上部设置有圆盘形旋转部件310(参见图2),并且在第一突出部121G的底部设置有圆盘形旋转部件320(参见图3)。类似地,在第二突出部121H的上部设置有圆盘形旋转部件330(参见图2),并且在第二突出部121H的底部设置有圆盘形旋转部件340(参见图3)。当从装置主体1A(参见图1)拉出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或者将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安装至装置主体1A时,导轨(将在下文中描述)引导并旋转旋转部件310至340。从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与未设置旋转部件310至340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平滑地移动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一突出部121G和第二突出部121H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突起(未示出),该突起从下表面突出。当从装置主体1A较大程度地拉出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时,突起与装置主体1A的预定位置接触,从而调节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移动。从而,可以例如防止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被过度拉出,进而导致例如掉落。
虽然可以在底板121E的底部设置突起,但在该情况下,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可以被拉出的最大量将减小。如果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可以被拉出的最大量减小,则用户不能顺利地用纸张P装满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更具体而言,如果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可以被拉出的最大量减小,则不能较大程度地拉出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从而难于顺利地用纸张P装满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了第一突出部121G和第二突出部121H,并且在第一突出部121G和第二突出部121H上设置上述突起。
图4示出了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观察到的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图5是图4中部分V的放大视图,并且图6是图4中部分VI的放大视图。
参考图4,设置在第一突出部121G的底部的旋转部件320(也参见图3)布置在第三侧壁121C的外部(在图4中第三侧壁121C的左侧)。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1A(参见图1)中设置有引导第一突出部121G上的旋转部件310和320的第一导轨R1。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1A中还设置有引导第二突出部121H上的旋转部件330和340的第二导轨R2。
将参考图5更详细地描述第一导轨R1。第一导轨R1具有带角度的U形截面。第一导轨R1通过弯曲金属板材形成。第一导轨R1包括支撑部410。支撑部410大致水平地设置,并且在靠近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端部具有缘部411。支撑部410在旋转部件320的底部处支持设置在第一突出部121G的底部的旋转部件320。支撑部410在上部具有支撑表面412,支撑表面412支撑旋转部件320。第一导轨R1还包括对应部420,该对应部420布置成面对支撑部410并且位于设置在第一突出部121G上部的旋转部件310上方。对应部420与旋转部件310接触,并且当例如拉出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时引导旋转部件310。
第一导轨R1还包括连接部430,该连接部竖直布置,并且将支撑部410的一端与对应部420的一端相连。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部430固定至装置主体1A来将第一导轨R1安装在装置主体1A上。第一导轨R1在设置有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一侧具有开口460。第一导轨R1还包括第二对应部440,该第二对应部从支撑部410的另一端(从缘部411)向下延伸,并且面对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第三侧壁121C。位于支撑部410和第二对应部440之间的结合部分上的对应表面TM为弧形,并且具有一定曲率,对应表面TM面对第三侧壁121C。更具体而言,对应表面TM倾斜成,随着对应表面TM上的点到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第三侧壁121C的距离增加,该点的高度亦增加。尽管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了第二对应部440,但如图9(示出了第一导轨R1的变型)中所示,也可以省去第二对应部440。换句话说,可以为以下结构,支撑部410的一端不弯曲而是简单地切掉。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旋转部件320为圆盘形。如图5中所示,旋转部件320在设置有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一侧具有第一侧表面321,并且在与设置有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具有第二侧表面322。旋转部件320还具有在其外周上沿周向设置的外周表面323。外周表面323在旋转部件320的厚度方向上没有曲率,并且在厚度方向上是平坦的。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外周表面323和第一侧表面321之间的连接部处形成有第一角部324,并且在外周表面323和第二侧表面322之间的连接部处形成有第二角部325。
旋转部件320形成为,其厚度从其中部(轴心)向外周表面323逐渐减小。换句话说,旋转部件320在其外周处的厚度小于在其中部处的厚度。更具体而言,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侧表面321和第二侧表面322布置成从旋转部件320的中部向旋转部件320的外周靠近彼此,以使旋转部件320在其外周处的厚度小于在其中部处的厚度。尽管上文没有描述,旋转部件320具有沿旋转部件320的轴向延伸的轴ST。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可旋转方式支撑轴ST,以使旋转部件320可旋转。
下面,参考图6描述第二导轨R2。除了结构为水平方向倒置以外,第二导轨R2具有与第一导轨R1相似的结构。第二导轨R2通过弯曲金属板材形成,且具有带角度的U形剖面。第二导轨R2包括支撑部510和对应部520。支撑部510大致水平地布置,并且在其底部处支撑设置在第二突出部121H底部的旋转部件340(参见图2)。对应部520布置面对支撑部510并且位于设置在第二突出部121H上部的旋转部件330上方。对应部520与旋转部件330接触,并且当例如拉出第二纸张单元121时引导旋转部件330。
第二导轨R2还包括连接部530,该连接部竖直布置,并且将支撑部510的一端与对应部520的一端相连。第二导轨R2在设置有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一侧具有开口540。第二导轨R2还包括第二对应部550,该第二对应部从支撑部510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且面对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位于支撑部510和第二对应部550之间的结合部分上的对应表面TM为弧形,并且具有一定曲率,对应表面TM面对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
再次参考图4,将进一步描述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第四侧壁121D和旋转部件320的第二角部325(参见图5)之间的距离设定为L1。另外,将第二导轨R2的连接部530和第一导轨R1的第二对应部440(也参见图5)之间的距离设定为L2。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部件的尺寸设定成,满足L1>L2。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满足L1>L2,因此即使用户朝图4中的右方推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并且使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朝图4中的右方移动时,可以保持旋转部件320位于第一导轨R1中的状态。
另外,如图5中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导轨R1的支撑部410设置在与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第三侧壁121C的外表面相对的区域。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部410位于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底板121E的上方。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减小图像形成装置1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支撑部410可以布置在低于图5所示位置的位置处,并且可以增加支撑部410的长度以使支撑部410延伸至底板121E的底部。然而,在该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在其高度方向的尺寸按与支撑部410的尺寸对应的量来增加。特别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置了多个纸张存储单元。因此,如果每一个纸张存储单元都按上述进行构造,则很难减小图像形成装置1的尺寸。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支撑部410设置在与第三侧壁121C的外表面相对的区域,并且设置在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底板121E的上方。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适当地设定部件的尺寸来减小图像形成装置1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更具体而言,如图5中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旋转部件320布置成从第一导轨R1的缘部411突出。换句话说,在旋转部件320的厚度方向上,旋转部件320的外周表面323未与支撑部410完全接触,而是仅有一部分外周表面323与支撑部410接触。
另外,如图4中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发送辊122设置在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中。更具体而言,发送辊122设置成,发送辊122的下端(发送辊122与最上面纸张P接触的位置)布置在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上缘的下方。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图像形成装置1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当将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推入装置主体1A时,发送辊122通过形成在第二侧壁121B中的切口部70(参见图2)进入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
如上所述,部件尺寸的设定满足L1>L2。因此,如上所述,即使朝图4中的右方移动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时,也能保持旋转部件320位于在第一导轨R1中的状态。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由树脂制成并且可弹性变形。另外,第一突出部121G和第二突出部121H具有悬臂结构,并且容易变形。尽管上文没有描述,如图3中所示,因用于形成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所形成的模型的缘故,在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后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凹槽121X。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存在以下风险,在安装或拆卸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时,第一突出部121G变形,进而旋转部件320从第一导轨R1上脱落。换句话说,存在以下风险,旋转部件320朝向设置有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一侧移动越过缘部411(参见图5),并且从第一导轨R1脱落。更具体而言,存以下风险,旋转部件320朝向设置有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一侧移动越过缘部411,并且向下掉落(特定方向的实例)。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旋转部件320形成为,其厚度从轴心向外周表面323逐渐减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旋转部件320中,当旋转部件320从第一导轨R1掉落时,面对缘部411(参见图5)的第二侧表面322(对应表面的实例)倾斜。更具体而言,第二侧表面322倾斜成,随着第二侧表面322上的点向上移动(与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该点越接近设置有缘部411的一侧。结果,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即使当旋转部件320从第一导轨R1上掉落时,旋转部件320也可以容易地向回移动到第一导轨R1上。
更具体而言,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旋转部件320从第一导轨R1掉落,则在第一突出部121G弹性变形产生的弹力作用下,旋转部件320的第二侧表面322挤压缘部411。接着,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移动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并且使旋转部件320相应地旋转时,旋转部件320向上移动并且回到第一导轨R1上。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位于支撑部410和第二对应部440之间的结合部分上的对应表面TM(参见图5)为弧形,并且具有一定曲率,对应表面TM面对第三侧壁121C。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旋转部件320可以容易的回到原位置。尽管省略对第二突出部121H的详细描述,但其具有类似的结构。即,旋转部件340的侧表面(参见图6)倾斜,并且即使当旋转部件340从第二导轨R2掉落时,也可以容易地回到第二导轨R2上。对应表面TM可以形成为没有曲率的表面。即,对应表面TM可以形成为倾斜平面。
图7是旋转部件320周围的部分的放大视图。图8是从下方观察到的第一突出部121G的透视图。
图7和图8示出了设置有减小部件121K(调节部的示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减小部件用于减小旋转部件320的下落量。如图7中所示,在使减小部件121K面对第二侧表面322的位置处,将减小部件121K设置在旋转部件320上。
参考图8,减小部件121K形成为沿第二纸张存储单元121的深度方向延伸的板状。减小部件121K具有用于容纳旋转部件320的轴ST的凹口。旋转部件320由凹口定位并保持。如果旋转部件320掉落,则减小部件121K的端部与支撑部410的支撑表面412接触,并且阻止旋转部件320进一步移动(向下移动)。结果,减小了旋转部件320的下落量。当旋转部件320的下落量减小时,旋转部件320可以容易地回到第一导轨R1上。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记录介质存储单元,其包括旋转部件,所述记录介质存储单元能够从装置主体拉出;
支撑表面,其具有缘部,当从所述装置主体拉出所述记录介质存储单元时,所述支撑表面支撑所述旋转部件;
图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记录介质存储单元馈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其中,所述旋转部件具有对应表面,当所述旋转部件移动超出所述缘部并从所述支撑表面向下掉落时,所述对应表面面对所述支撑表面的缘部,并且
其中,在所述对应表面面对所述缘部的状态下,所述对应表面倾斜成:所述对应表面上的点随着该点向上移动而接近缘部侧,
所述记录介质存储单元还包括调节部,当所述旋转部件从所述支撑表面掉落时,所述调节部与所述支撑表面接触并且调节所述旋转部件向下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介质存储单元为大致盒状,并且
其中,所述支撑表面设置在与大致盒状的所述记录介质存储单元的侧表面相对的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介质存储单元包括,
大致盒状部,其为大致盒状并且具有多个侧表面,所述大致盒状部存储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突出部,其从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后侧的侧表面中的一个突出,并且
其中,所述旋转部件设置在所述突出部上。
4.一种送纸装置,包括:
纸张存储单元,其包括旋转部件,所述纸张存储单元能够从装置主体拉出;以及
支撑表面,其具有缘部,当从所述装置主体拉出所述纸张存储单元时,所述支撑表面在所述旋转部件的底部支撑所述旋转部件;
其中,所述旋转部件具有对应表面,当所述旋转部件移动超出所述缘部并从所述支撑表面沿向下方向掉落时,所述对应表面面对所述支撑表面的缘部,并且
其中,在所述对应表面面对所述缘部的状态下,所述对应表面倾斜成:所述对应表面上的点随着该点向上移动而接近缘部侧,
所述纸张存储单元还包括调节部,当所述旋转部件从所述支撑表面掉落时,所述调节部与所述支撑表面接触并且调节所述旋转部件向下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纸装置,还包括:
发送部件,其与存储在所述纸张存储单元中的纸张的最上面纸张接触,并且发送所述最上面纸张,并且
其中,所述发送部件与所述最上面纸张接触的部分位于大致盒状的所述纸张存储单元的上缘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送纸装置,
其中,所述纸张存储单元为大致盒状,并且
其中,所述支撑表面设置在与大致盒状的所述纸张存储单元的侧表面相对的区域中,并且位于所述纸张存储单元的下表面上方。
CN201110085001.7A 2010-06-24 2011-04-06 图像形成装置和送纸装置 Active CN1022951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4043A JP5581846B2 (ja) 2010-06-24 2010-06-24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給紙装置
JP2010-144043 2010-06-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5170A CN102295170A (zh) 2011-12-28
CN102295170B true CN102295170B (zh) 2015-11-25

Family

ID=45352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5001.7A Active CN102295170B (zh) 2010-06-24 2011-04-06 图像形成装置和送纸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08564B2 (zh)
JP (1) JP5581846B2 (zh)
CN (1) CN1022951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6858B2 (ja) * 2012-03-21 2016-04-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案内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95675B2 (ja) * 2015-07-29 2018-09-26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277167B2 (ja) * 2019-02-19 2023-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引き込み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収納装置
JP2022082028A (ja) * 2020-11-20 2022-06-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4088A (en) * 1992-01-30 1994-11-15 Olivetti-Canon Industriale S.P.A. Paper holding apparatus
CN101315533A (zh) * 2007-05-29 2008-12-0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供纸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194917B2 (ja) * 2003-10-24 2008-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68762A (zh) * 2007-12-27 2009-07-01 株式会社理光 供纸设备及其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46430Y2 (zh) * 1980-10-25 1988-12-02
JP2666104B2 (ja) * 1992-09-16 1997-10-22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ペーパーカセットの支持装置
JPH10301464A (ja) * 1997-02-27 1998-11-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71362A (ja) 1997-10-09 1999-06-29 Ricoh Co Ltd 給紙装置
CN101290486B (zh) * 2007-04-20 2011-04-2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308333A (ja) * 2007-05-14 2008-12-25 Kyocera Mita Corp 用紙供給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4088A (en) * 1992-01-30 1994-11-15 Olivetti-Canon Industriale S.P.A. Paper holding apparatus
JP4194917B2 (ja) * 2003-10-24 2008-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15533A (zh) * 2007-05-29 2008-12-0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供纸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68762A (zh) * 2007-12-27 2009-07-01 株式会社理光 供纸设备及其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5170A (zh) 2011-12-28
US9008564B2 (en) 2015-04-14
US20110318079A1 (en) 2011-12-29
JP2012006708A (ja) 2012-01-12
JP5581846B2 (ja) 201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60395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819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891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6150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555238B2 (en) Image-forming device and angularly shifted belt unit
JP4622830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43470B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US20120177403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7347318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TW201921192A (zh) 處理匣
JP2007199651A (ja) 現像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75504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77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05393B2 (ja) 現像装置の再生方法
CN102295170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送纸装置
JP5073070B2 (ja) 電子写真方式の印刷機
JP2009192958A (ja) トナーボトル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316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4355735B2 (ja)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965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ベルトユニット
JP4380780B2 (ja) 現像装置の再生方法
US20070248373A1 (en) Inserting blank cells in n-up printing
JP2005107053A (ja) カラ−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02360A (ja) 用紙積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838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