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5415A - 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5415A
CN102285415A CN2011101899213A CN201110189921A CN102285415A CN 102285415 A CN102285415 A CN 102285415A CN 2011101899213 A CN2011101899213 A CN 2011101899213A CN 201110189921 A CN201110189921 A CN 201110189921A CN 102285415 A CN102285415 A CN 102285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rossbeam
vehicle seat
handlebar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99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1899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854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85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54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旨在解决折叠车架在骑行时的稳定问题。它包括车架,车架包括车把部件、大梁部件、车座部件和连接片,该4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车把部件上有上、下两个铰接点1、2,车座部件上有上、下两个铰接点3、4,大梁部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的一铰接点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的一铰接点处;而连接片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另一铰接点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上另一铰接点处;其特征是还包括:一联接件,联接件为一刚性的连杆,连杆的一端固定在以上述4个铰接点之一为顶点的相邻一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连杆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装配在与该铰接点相邻另一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

Description

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或折叠电动车中的一个部件,尤其是一种折叠自行车或折叠电动车中的折叠车架中之一个部件。
背景技术
本人于2010年9月25日申请了一件名称为“折叠自行车的可折叠车架”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020541437.3,2011年6月1日公告授权;于2011年5月19日又申请了一个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110130984.1。前述两个专利申请虽然揭示了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车架及其折叠装置的结构,但是人们在骑行时则必须使打开的折叠自行车各部件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否则无法骑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上述两个专利申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种稳定打开的四连杆折叠车架即折叠自行车折叠车架或折叠电动车折叠车架各部件的装置,使人们可以安全的骑行。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方案的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与现有技术一样包括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车架或折叠电动车的折叠车架,该车架包括4个部件:
车把部件A、大梁部件B、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其中车把部件A包括可折叠的车把手和前叉,前叉中包含前叉立杆和前轮支架;车座部件C包括座板和支撑杆;大梁部件B包括大梁前架和大梁后架,大梁前架和后架中的前后横杆可相互插合和抽拉;所述的四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
所述的车把部件A上有上、下两个铰接点1、2,车座部件C上有上、下两个铰接点3、4,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一个铰接点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一个铰接点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的另一个铰接点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另一个铰接点处;其改进是还包括:
一个联接件,该联接件为一个刚性的连杆,该连杆的一端固定在过以上述4个铰接点之一的一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连杆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装配在与过该铰接点相邻的另一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此时,四连杆结构中就有了稳定的三角形存在,该四连杆结构不再有运动即折叠的特性,而是一种稳定的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的车把部件A中的前叉立杆、车座部件C中的支撑杆和大梁部件B中的大梁前架和后架里的前后横杆可以分别采用单独的一根管子或可抽拉的单排或双排套管制作;所述的连接片D可采用单排或双排的零件。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也可以采用以下的第2种技术方案:本方案与上述技术方案的区别点在于:增加了一个连接件,且两个连接件都是柔性的软索。具体结构包括:
一个联接件,该联接件为一个柔性的软索L01,该联接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和方案1相同。
另一个联接件,该联接件为一个柔性的软索L02,该软索L02的两端联接的方式根据以下的原则确定:当折叠车折叠时,柔性的软索L01所对应的上述4个部件中的两个相铰接部件之夹角变大时,则另一根柔性的软索L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述4个部件中的两个相铰接部件之夹角变小的两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此时两个由柔性零件为一边而分别形成的两个三角形,也使四连杆结构不再有运动即折叠的特性,而是一种稳定的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揭示了以四连杆结构为基础的折叠车的折叠装置在骑行时处于稳定态的稳定装置之两种基本结构,而以此两种基本结构可以引伸出多种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在多种方案中可优选出更佳的实施方案。
为了使本发明便于理解和更加清晰,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其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车架中的四个部件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的方式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本发明车架中的四个部件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的方式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c是本发明车架中的四个部件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的方式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d是本发明车架中的四个部件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的方式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折叠自行车的车架中的4个部件所构成的实施例1之车架结构的整车立体示意图。
图3a是图2中的车把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b是图3a中的E部之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车座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a是图2中的大梁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b是图5a中的大梁前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c是图5a中的大梁后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连接片之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结构原理图;图7b-图7h是上述实施例1的可变换形式的结构原理图。
图7i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结构原理图。
图8是实施例5的结构原理图。
图9a-图9h是实施例2的结构原理图。
图9i是实施例4的结构原理图。
图10是实施例6的结构原理图。
图11是前述实施例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前述实施例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看图1a、图7a和图2-图6。本实施例的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包括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车架或折叠电动车的折叠车架,该车架包括4个部件:
车把部件A、大梁部件B、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其中车把部件A包括可折叠的车把手和前叉,前叉中包含前叉立杆和前轮支架;车座部件C包括座板和支撑杆;大梁部件B包括大梁前架和大梁后架,大梁前架和后架中的前后横杆可相互插合和抽拉;所述的四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
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的上面一个铰接点1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4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2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上面一个铰接点3处;其具体结构(参看图2-图6)是:
车把部件A包括可折叠的车把手A1和前叉A2,前A2中包含前叉立杆A21和前轮支架A27;车座部件C(参看图4)包括座板C1和支撑杆C2;大梁部件B(参看图5a、b、c)包括大梁前架B-1和大梁后架B-2,大梁前架B-1和后架B-2中的前后横杆B1、B5可相互插合和抽拉;连接片D。其中所述的车把A的结构可参看图3a和图3b。车把A中的前叉立杆A21包括一对可抽拉的粗、细套管A23和A21,该套管中的细管A21的上端固定在车把A1的正中间之下面,粗管A23的上端的圆周上制有阳螺纹,并设有2-4个均布的纵向缝隙(图中未示出),一个锁紧螺母A22装在该粗管A23上端的阳螺纹中;粗管A23外的下部套装有一个转向机构A24,该转向机构A24包括一个套筒A243,该套筒A243上端的外面还固定有一个小转向连接块A241,该小转向连接块A241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向外凸出的销轴头X1;在套筒A243的中部的外面固定有一个大转向连接块A242,该大转向连接块A242的前端两侧分别有一个向外凸出的销轴头X2;所述的车把A中的前轮支架A3包括一个倒U形叉A31,连接该倒U形叉的两个侧边板的顶板上设有一个与该两个侧边板的上平面的夹角为锐角的斜面A32,该斜面A32上有一个通孔,上述的粗管的下端穿出该斜面(参看图3b);在该斜面A32与粗管A23的下端面间以及上述套筒A243的上端面与粗管A23外的上部之间分别装有一个止推轴承A26和A25。前轮A4用一个销轴X5与U形叉A31下端的销轴孔铰接在一起。
所述的车座部件C(参看图4)中的支撑杆为两个相互平行的斜杆C2,每个斜杆C2的下端分别固定有一相互平行的连接块C3,每个连接块C3的的侧面均与两个斜杆C2的中心线所构成的平面垂直,在每个连接块C3的相同位置上分别设有上、下两个销轴孔O3和O4;该上、下两个销轴孔分别可滑动的插入一个销轴X3、X4;
所述的大梁部件B(参看图5)的大梁前架B-1包括一个矩形的框架,该矩形框架包括两个平行的前横管B1,两个前横管B1的前端用一个前连接板B2连接在一起,前连接板B2的前端两侧分别有一个斜着向下延伸的耳板B21,该两个耳板B21相互平行且形状大小相同,每个耳板的下端处分别有一个销轴孔O1;两个前横管B1的后端用一个后连接板B3连接在一起,后联接板B3的前端设有一对向上凸起的中轴支承板B31,每个中轴支撑板B31上设有一个中轴孔,该两个中轴孔中可装配一个中轴B4;后联接板B3的后端设有一对向上凸起的车座销轴支承板B32,每个车座销轴支撑板B32上设有一个车座销轴孔O4,两个车座销轴孔O4中可插入一个车座销轴X4;
所述的大梁部件B的大梁后架B-2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后横管B5,该两个后横管B5可插入大梁前架中的前横管B1中且可抽拉,其前端分别设有一个向上凸起的副轴支撑板B6,每个副轴支撑板B6上分别设有一个副轴孔,该两个副轴孔中可装配一个副轴B9;两个后横管B5的后端与一个后轮支承架B7固定在一起,该后轮支承架B7中通过一个销轴X6可铰接一个后轮B8;
所述的连接片D(参看图6)包括一个从前向后往上倾斜的多段折线板D1,其前端设有一个前销轴孔O2,该前销轴孔O2与前述的大转向连接块前端两侧的销轴头X2相配合;其后端设有一个后销轴孔O3,该后销轴孔O3与车座中的上销轴X3相配合;
上述车把部件A、大梁部件B、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相互铰接的方式是:将大梁后架B-2插装在大梁前架B-1中,把大梁前架中的两个耳板B21上的销轴孔O1分别套装在小转向连接块前端两侧的销轴X1上,将一个销轴X4插入大梁前架中的车座销轴支承板和车座部件C的连接块之下销轴孔O4中;把连接片D的两个前销轴孔O2分别套装在车把部件中的大转向连接块前端两侧的销轴头X2上,将一个销轴插入连接片D的两个后销轴孔O3和车座部件C的连接块之上销轴孔O3中;即可形成一个可折叠的车架;
并且,所述的刚性联接件(参看图11)即刚性的连杆G01之后端与连接片D的后销轴孔3一起用销轴X3铰接在车座部件C的连接块之上面一个销轴孔3处,其另一端可拆卸的装配在大梁前架前端的前连接板B2上。
刚性的连杆G01两端具体的连接结构可采用下述的方式:所述的大梁前架前端的前连接板B2上固定有一个大头钉B22,同时在所述的刚性的连杆G01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略大于该大头钉B22头部的孔G011,该刚性的连杆G01的孔G011套装在大头钉B22上。
此时车架中的四连杆机构处于稳定的状态,即可以骑行。当车架需要折叠时,将刚性的连杆G01之前端从大头钉B22的头部取下,则四连杆失去约束,将大梁部件中的大梁后架推入大梁前架中,将车把部件旋转到前轮朝后的位置,再把车把部件绕铰接轴X3逆时针转动,将车座部件绕铰接轴X4顺时针转动,则即可把车架折叠起来。
上述实施例中的刚性联接件的两端实际上是图7a所示以铰接点4相邻的车座部件C和大梁部件B上的任意一点连接而形成的。同理,刚性联接件的两端也可以是图7b所示以铰接点3相邻的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所形成的钝角两边上的任意一点连接而形成;或者图7c所示以铰接点3相邻的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所形成的锐角两边上的任意一点连接而形成;或者是图7d所示以铰接点1相邻的车把部件A和大梁部件B所形成的钝角两边上的任意一点连接而形成;或者图7e所示以铰接点1相邻的车把部件A和大梁部件B所形成的锐角两边上的任意一点连接而形成;或者是图7f所示以铰接点2相邻的车把部件A和连接片D所形成的钝角两边上的任意一点连接而形成;或者是图7h所示以铰接点2相邻的车把部件A和连接片D所形成的锐角两边上的任意一点连接而形成。
实施例2,参看图9a-图9h。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所述车架中的四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
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上面一个铰接点1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上面一个铰接点3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2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4处;
其刚性联接件的两端是图9a所示以铰接点3相邻的车座部件C和大梁部件B上的任意一点连接而形成的;或者是图9b所示以铰接点4相邻的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上的任意一点连接而形成的;或者是图9c所示以铰接点4相邻的车座部件C和大梁部件B上的任意一点连接而形成的;或者是图9d所示以铰接点1相邻的车把部件A和大梁部件B上的任意一点连接而形成的;或者是图9e所示以铰接点2相邻的车把部件A和连接片D所形成的钝角两边上的的任意一点连接而形成的;或者是图9f所示以铰接点2相邻的车把部件A和连接片D所形成的锐角两边上的的任意一点连接而形成的;或者是图9h所示以铰接点1相邻的车把部件A和大梁部件B上的的任意一点连接而形成的。
实施例3,再参看图7i和图12、图3、图4及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用两条柔性的软索L01和L02来替换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联接件-刚性的连杆G01的作用,具体来说其结构包括:
所述的柔性的软索L01的后端固定在车座部件C的支撑杆的斜杆C2上,前端可拆卸的装配在大梁前架前端的前连接板B2上;
所述的另一个柔性的软索L02的前端固定在车把部件A中的大转向连接块A242上,后端固定在大梁前架后端的后连接板B3之下表面上。
两条柔性的软索L01和L02具体的连接结构可采用下述的方式:
所述的大梁前架前端的前连接板B2上固定有一个大头钉B22,同时在所述的柔性的软索L01的前端设置有一个衔接块L03,衔接块L03上设有一个略大于该大头钉B22头部的孔L031,该柔性的软索L01的前端用孔L031活动的套装在大头钉B22上;
在所述的大梁前架后端的后连接板B3之下表面上固定有一个向下伸出的销柱B32,在该销柱B32上固定有一个垂直于销柱B32轴线的细销B33,所述的柔性的软索L02的后端活动的套在该细销B33上。
上述实施例3中的两条柔性的软索L01和L02如图1a8所示,其中的柔性的软索L01的一端固定在铰接点4为顶点的相邻的车座部件C上的任意一点上,软索L01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装配在与该铰接点相邻的另一个部件-大梁部件B上的任意一点上;其另一个柔性的软索L02的两端联接的方式根据以下的原则确定:当自行车折叠时柔性的软索L01所对应的车座部件C和大梁部件B之夹角∠R41变大时,则另一根柔性的软索L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述4个部件中的两个部件之夹角变小的该两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如车把部件A和大梁部件B的夹角∠Q1S两边上的任意一点上。由于上述四连杆结构作用,∠234,∠Q23也变小,所以也可以另一根柔性的软索L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形成夹角∠234或∠Q23的两个部件的任意一点上。
当夹角∠R41变大时,由于上述四连杆结构作用,而∠R32,∠P14,∠123变大,所以也可以软索L01的两端分别固定或可拆卸的装配在形成夹角∠R32或∠P14或∠123的两个部件的任意一点上。
上面实施例所说的附图中:P点为车把中的前叉立杆之上端点;Q为车把中的前叉立杆之下端点;R为车座中的斜杆之上端点;S为大梁后架中的后横管之后端点。下面的实施例对该4点的定义也是相同的。
实施例4,再参看图9i。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仅在于用两条柔性的软索L01和L02来替换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联接件-刚性的连杆G01的作用,具体来说其结构包括:
柔性的软索L01的一端固定在铰接点3为顶点的相邻的车座部件C上的任意一点上,软索L01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装配在与该铰接点相邻的另一个部件一大梁部件B上的任意一点上;其另一个柔性的软索L02的两端联接的方式根据以下的原则确定:当自行车折叠时柔性的软索L01所对应的车座部件C和大梁部件B之夹角∠R31变大时,则另一根柔性的软索L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述4个部件中的两个部件之夹角变小的该两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如车把部件A和连接片D的夹角∠P24两边上的任意一点上。同理,由于上述四连杆结构作用,夹角∠P1S,∠134也变小,所以也可以另一根柔性的软索L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形成夹角∠P1S或∠134的两个部件的任意一点上。
同理,当夹角∠R31变大时,由于上述四连杆结构作用,而∠R42,∠Q1S,∠Q24变大,所以也可以软索L01的两端分别固定或可拆卸的装配在形成夹角∠R42或∠Q1S或∠Q24的两个部件的任意一点上。
实施例5,再参看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有两点:
(一)所述车架的四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
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2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上面一个铰接点3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上面一个铰接点1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4处;
(二)没有采用刚性的连杆G01来稳定车架,而是采用两条柔性的软索L01和L02来稳定车架,其中:
柔性的软索L01的一端固定在铰接点3为顶点的相邻的车座部件C上的任意一点上,软索L01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装配在与该铰接点相邻的另一个部件-大梁部件B上的任意一点上;其另一个柔性的软索L02的两端联接的方式根据以下的原则确定:当自行车折叠时柔性的软索L01所对应的车座部件C和大梁部件B之夹角∠R32变大时,则另一根柔性的软索L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述4个部件中的两个部件之夹角变小的该两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即车把部件A和大梁部件B的夹角∠Q2S两边上的任意一点上。同理,由于上述四连杆结构作用,∠234,∠Q14也变小,所以也可以另一根柔性的软索L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形成夹角∠234或∠Q14的两个部件的任意一点上。
同理,当夹角∠R32变大时,由于上述四连杆结构作用,而∠R41,∠P14,∠123也变大,所以也可以软索L01的两端分别固定或可拆卸的装配在形成夹角∠R41或∠P14或∠123的两个部件的任意一点上。
实施例6,再参看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有两点:
(一)所述车架的四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
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2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4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上面一个铰接点1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上面一个铰接点3处;
(二)没有采用刚性的连杆G01来稳定车架,而是采用两条柔性的软索L01和L02来稳定车架,其中:
柔性的软索L01的一端固定在铰接点3为顶点的相邻的连接片D上的任意一点上,软索L01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装配在与该铰接点相邻的另一个部件-大梁部件B上的任意一点上;其另一个柔性的软索L02的两端联接的方式根据以下的原则确定:当自行车折叠时柔性的软索L01所对应的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之夹角∠R31变大时,则另一根柔性的软索L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述4个部件中的两个部件之夹角变小的该两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即车把部件A和大梁部件B的夹角∠Q2S两边上的任意一点上。同理,由于上述四连杆结构作用,夹角∠P1S,∠134也变小,所以也可以另一根柔性的软索L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形成夹角∠P1S或∠134的两个部件的任意一点上。
同理,当夹角∠R31变大时,由于上述四连杆结构作用,而∠R42,∠Q1S,∠Q24变大,所以也可以软索L01的两端分别固定或可拆卸的装配在形成夹角∠R42或∠Q1S或∠Q24的两个部件的任意一点上。
前面实施例中所述的车把部件A中的前叉立杆、车座部件C中的支撑杆和大梁部件B中的大梁前架和后架里的前后横杆可以分别采用单独的一根管子或可抽拉的单排或双排套管制作;所述的连接片D可采用单排或双排的零件。
以上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连接件,而都是以三角形稳定性为基础的连接件时,即不偏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作之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应属于本发明之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包括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车架或折叠电动车的折叠车架,该车架包括4个部件:
车把部件(A)、大梁部件(B)、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其中车把部件(A)包括可折叠的车把手和前叉,前叉中包含前叉立杆和前轮支架;车座部件(C)包括座板和支撑杆;大梁部件(B)包括大梁前架和大梁后架,大梁前架和后架中的前后横杆可相互插合和抽拉;所述的四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
所述的车把部件(A)上有上、下两个铰接点(1)、(2),车座部件(C)上有上、下两个铰接点(3)、(4),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一个铰接点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一个铰接点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的另一个铰接点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另一个铰接点处;其特征是还包括:
一个联接件,该联接件为一个刚性的连杆,该连杆的一端固定在以上述4个铰接点之一为顶点的相邻的一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连杆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装配在与该铰接点相邻的另一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车把部件(A)中的前叉立杆、车座部件(C)中的支撑杆和大梁部件(B)中的大梁前架和后架里的前后横杆分别采用单独的一根管子或可抽拉的单排或双排套管制作;所述的连接片(D)可采用单排或双排的零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其特征是上述车架中的4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
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的上面一个铰接点(1)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4)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2)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上面一个铰接点(3)处;
所述的车把(A)中的前叉立杆(A21)包括一对可抽拉的粗、细套管,该套管中的细管的上端固定在车把的正中间之下面,粗管的上端的圆周上制有阳螺纹,并设有2-4个均布的纵向缝隙,一个锁紧螺母装在该粗管端的阳螺纹中;粗管外的下部套装有一个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包括一个套筒,该套筒上端的外面还固定有一个小转向连接块,该小转向连接块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向外凸出的销轴头(X1);在套筒的中部的外面固定有一个大转向连接块(A242),该大转向连接块的前端两侧分别有一个向外凸出的销轴头(X2);所述的车把(A)中的前轮支架包括一个倒U形叉,连接该倒U形叉的两个侧边板的顶板上设有一个与该两个侧边板的上平面的夹角为锐角的斜面,该斜面上有一个通孔,上述的粗管的下端穿出该斜面;在该斜面与粗管的下端面间以及上述套筒的上端面与粗管外的上部之间分别装有一个止推轴承;
所述的车座部件(C)中的支撑杆为两个相互平行的斜杆(C2),每个斜杆的下端分别固定有一相互平行的连接块(C3),每个连接块的的侧面均与两个斜杆中心线所构成的平面垂直,在每个连接块的相同位置上分别设有上、下两个销轴孔(3)和(4);该上、下两个销轴孔分别可滑动的插入一个销轴(X3)和(X4);
所述的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包括一个矩形的框架,该矩形框架包括两个平行的前横管,两个前横管的前端用一个前连接板(B2)连接在一起,前连接板的前端两侧分别有一个斜着向下延伸的耳板,该两个耳板相互平行且形状大小相同,每个耳板的下端处分别有一个销轴孔(1);两个前横管的后端用一个后连接板(B3)连接在一起,后联接板的前端设有一对向上凸起的中轴支承板,每个中轴支撑板上设有一个中轴孔,该两个中轴孔中可装配一个中轴;后联接板的后端设有一对向上凸起的车座销轴支承板,每个车座销轴支撑板上设有一个车座销轴孔(4),两个车座销轴孔中可插入一个销轴(X4);
所述的大梁部件(B)的大梁后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后横管,该两个后横管可插入大梁前架中的前横管中且可抽拉,其前端分别设有一个向上凸起的副轴支撑板,每个副轴支撑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副轴孔,该两个副轴孔中可装配一个副轴;两个后横管的后端与一个后轮支承架固定在一起,该后轮支承架中可装配一个后轮;
所述的连接片(D)包括一个从前向后往上倾斜的多段折线板,其前端设有一个前销轴孔(2),该前销轴孔与前述的大转向连接块前端两侧的销轴头(X2)相配合;其后端设有一个后销轴孔(3),该后销轴孔与车座中的销轴(X3)相配合;
上述车把部件(A)、大梁部件(B)、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相互铰接的方式是:将大梁后架插装在大梁前架中,把大梁前架中的两个耳板上的销轴孔(1)分别套装在小转向连接块前端两侧的销轴头(X1)上,将一个销轴(X4)插入大梁前架中的车座销轴支承板和车座部件(C)的连接块之下销轴孔(4)中;把连接片(D)的两个前销轴孔(2)分别套装在车把部件中的大转向连接块前端两侧的销轴头(X2)上,将一个销轴(X3)插入连接片(D)的两个后销轴孔(3)和车座部件(C)的连接块之上销轴孔(3)中;即可形成一个可折叠的车架;并且,
所述的刚性联接件即刚性的连杆(G01)之后端与连接片(D)的后销轴孔(3)一起用销轴(X3)铰接在车座部件(C)的连接块(C3)之上面一个销轴孔(3)处,其另一端可拆卸的装配在大梁前架前端的前连接板(B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大梁前架前端的前连接板(B2)上固定有一个大头钉(B22),同时在所述的刚性的连杆(G01)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略大于该大头钉(B22)头部的孔(G011),该刚性的连杆(G01)的孔(G011)套装在大头钉(B22)上。
5.一种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包括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车架或折叠电动车的折叠车架,该车架包括4个部件:
车把部件(A)、大梁部件(B)、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其中车把部件(A)包括可折叠的车把手和前叉,前叉中包含前叉立杆和前轮支架;车座部件(C)包括座板和支撑杆;大梁部件(B)包括大梁前架和大梁后架,大梁前架和后架中的前后横杆可相互插合和抽拉;所述的四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
所述的车把部件(A)上有上、下两个铰接点(1)、(2),车座部件(C)上有上、下两个铰接点(3)、(4),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一个铰接点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一个铰接点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的另一个铰接点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另一个铰接点处;其特征是还包括:
一个联接件,该联接件为一个柔性的软索(L01),该软索(L01)的一端固定在以上述4个铰接点之一为顶点的相邻的一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软索(L01)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装配在与该铰接点相邻的另一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并且还包括:
另一个联接件,该联接件为另一个柔性的软索(L02),该软索(L02)的两端联接的方式根据以下的原则确定:当折叠车折叠时柔性的软索(L01)所对应的上述4个部件中的两个部件之夹角变大时,则另一根柔性的软索(L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述4个部件中的两个部件之夹角变小的该两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车把部件(A)中的前叉立杆、车座部件(C)中的支撑杆和大梁部件(B)中的大梁前架和后架里的前后横杆分别采用单独的一根管子或可抽拉的单排或双排套管制作;所述的连接片(D)可采用单排或双排的零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其特征是上述车架中的四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
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的上面一个铰接点(1)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4)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2)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上面一个铰接点(3)处;
所述的车把(A)中的前叉立杆(A21)包括一对可抽拉的粗、细套管,该套管中的细管的上端固定在车把的正中间之下面,粗管的上端的圆周上制有阳螺纹,并设有2-4个均布的纵向缝隙,一个锁紧螺母装在该粗管端的阳螺纹中;粗管外的下部套装有一个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包括一个套筒,该套筒上端的外面还固定有一个小转向连接块,该小转向连接块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向外凸出的销轴头(X1);在套筒的中部的外面固定有一个大转向连接块(A242),该大转向连接块的前端两侧分别有一个向外凸出的销轴头(X2);所述的车把(A)中的前轮支架包括一个倒U形叉,连接该倒U形叉的两个侧边板的顶板上设有一个与该两个侧边板的上平面的夹角为锐角的斜面,该斜面上有一个通孔,上述的粗管的下端穿出该斜面;在该斜面与粗管的下端面间以及上述套筒的上端面与粗管外的上部之间分别装有一个止推轴承;
所述的车座部件(C)中的支撑杆为两个相互平行的斜杆(C2),每个斜杆的下端分别固定有一相互平行的连接块(C3),每个连接块的的侧面均与两个斜杆中心线所构成的平面垂直,在每个连接块的相同位置上分别设有上、下两个销轴孔(3)和(4);该上、下两个销轴孔分别可滑动的插入一个销轴(X3)和(X4);
所述的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包括一个矩形的框架,该矩形框架包括两个平行的前横管,两个前横管的前端用一个前连接板(B2)连接在一起,前连接板的前端两侧分别有一个斜着向下延伸的耳板,该两个耳板相互平行且形状大小相同,每个耳板的下端处分别有一个销轴孔(1);两个前横管的后端用一个后连接板(B3)连接在一起,后联接板的前端设有一对向上凸起的中轴支承板,每个中轴支撑板上设有一个中轴孔,该两个中轴孔中可装配一个中轴;后联接板的后端设有一对向上凸起的车座销轴支承板,每个车座销轴支撑板上设有一个车座销轴孔(4),两个车座销轴孔中可插入一个销轴(X4);
所述的大梁部件(B)的大梁后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后横管,该两个后横管可插入大梁前架中的前横管中且可抽拉,其前端分别设有一个向上凸起的副轴支撑板,每个副轴支撑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副轴孔,该两个副轴孔中可装配一个副轴;两个后横管的后端与一个后轮支承架固定在一起,该后轮支承架中可装配一个后轮;
所述的连接片(D)包括一个从前向后往上倾斜的多段折线板,其前端设有一个前销轴孔(2),该前销轴孔与前述的大转向连接块前端两侧的销轴头(X2)相配合;其后端设有一个后销轴孔(3),该后销轴孔与车座中的销轴(X3)相配合;
上述车把部件(A)、大梁部件(B)、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相互铰接的方式是:将大梁后架插装在大梁前架中,把大梁前架中的两个耳板上的销轴孔(1)分别套装在小转向连接块前端两侧的销轴头(X1)上,将一个销轴(X4)插入大梁前架中的车座销轴支承板和车座部件(C)的连接块之下销轴孔(4)中;把连接片(D)的两个前销轴孔(2)分别套装在车把部件中的大转向连接块前端两侧的销轴头(X2)上,将一个销轴(X3)插入连接片(D)的两个后销轴孔(3)和车座部件(C)的连接块之上销轴孔(3)中;即可形成一个可折叠的车架;并且,
所述的柔性的软索(L01)的后端固定在车座部件(C)的支撑杆的斜杆(C2)上,前端可拆卸的装配在大梁前架前端的前连接板(B2)上;
所述的另一个柔性的软索(L02)的前端固定在车把部件(A)中的大转向连接块(A242)上,后端固定在大梁前架后端的后连接板(B3)之下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大梁前架前端的前连接板(B2)上固定有一个大头钉(B22),同时在所述的柔性的软索(L01)的前端设置有一个衔接块(L03),衔接块(L03)上设有一个略大于该大头钉(B22)头部的孔(L031),该柔性的软索(L01)的前端用孔(L031)活动的套装在大头钉(B22)上;
在所述的大梁前架后端的后连接板(B3)之下表面上固定有一个向下伸出的销柱(B32),在该销柱(B32)上固定有一个垂直于销柱(B32)轴线的细销(B33),所述的柔性的软索(L02)的后端活动的套在该细销(B33)上。
CN2011101899213A 2011-07-07 2011-07-07 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 Pending CN1022854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99213A CN102285415A (zh) 2011-07-07 2011-07-07 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99213A CN102285415A (zh) 2011-07-07 2011-07-07 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5415A true CN102285415A (zh) 2011-12-21

Family

ID=45332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99213A Pending CN102285415A (zh) 2011-07-07 2011-07-07 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8541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3136A (zh) * 2013-10-24 2014-01-22 广西南宁凯得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电动三轮车
US9809273B2 (en) 2014-02-12 2017-11-07 Royalty Bugaboo Gmbh Foldable vehic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39922Y (zh) * 2006-08-18 2007-08-29 章建伟 助力压缩折叠式自行车
CN101337568A (zh) * 2007-07-06 2009-01-07 必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动代步车
CN101746417A (zh) * 2008-12-16 2010-06-2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可折迭的车体
CN201849602U (zh) * 2010-09-25 2011-06-01 李海东 折叠自行车的可折叠车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39922Y (zh) * 2006-08-18 2007-08-29 章建伟 助力压缩折叠式自行车
CN101337568A (zh) * 2007-07-06 2009-01-07 必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动代步车
CN101746417A (zh) * 2008-12-16 2010-06-2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可折迭的车体
CN201849602U (zh) * 2010-09-25 2011-06-01 李海东 折叠自行车的可折叠车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3136A (zh) * 2013-10-24 2014-01-22 广西南宁凯得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电动三轮车
US9809273B2 (en) 2014-02-12 2017-11-07 Royalty Bugaboo Gmbh Foldable vehic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3925B (zh) 可收合婴儿车车架
EP1967440A3 (en) Foldable stroller
CN102285415A (zh) 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
CN207791010U (zh) 一种折叠机构及安装有该机构的电动滑板车
EP1864884A1 (en) A foldable pushchair for babies and small children
CN201849602U (zh) 折叠自行车的可折叠车架
CN102765449A (zh) 折叠车架
US20020195797A1 (en) Baby carrier
CN201432773Y (zh) 一种箱式电动车的折叠龙头
CN207809642U (zh) 自行车折叠机构
CN203864877U (zh) 电动车及其车架
CN204077939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车架
CN201235888Y (zh) 一种改进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
CN206968866U (zh) 一种雨棚前挡结构
CN100358763C (zh) 推车
EP2574533B1 (en) Motorcycle frame
CN221418284U (zh) 一种推拉车
CN201136543Y (zh) 反方向的儿童推车
CN205801330U (zh) 一种具有后视镜的三轮车车篷
CN201703510U (zh) 自行车前叉外管
CN202966542U (zh) 一种折叠车
CN219056340U (zh) 儿童推车
CN210707770U (zh) 一种双梁车架
CN202557700U (zh) 一种折叠单车的车架
CN202624315U (zh) 儿童座兜与儿童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