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9498B - 流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9498B
CN102259498B CN201110129983.5A CN201110129983A CN102259498B CN 102259498 B CN102259498 B CN 102259498B CN 201110129983 A CN201110129983 A CN 201110129983A CN 102259498 B CN102259498 B CN 1022594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ption piece
nozzle
aforementioned
flui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99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9498A (zh
Inventor
宫泽久
高桥宣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59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9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9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94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8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002/165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with wiping surface parallel with nozzle plate and mounted on reels, e.g. cleaning ribbon cassett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其使用线状的吸收部件作为收容流体的吸收部件,且在使该吸收部件移动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吸收部件的位置精度,并且以短时间进行吸收部件在冲洗位置与非冲洗位置之间的移动。流体喷射装置(1)具备流体喷射头(21),其具有包括多个喷嘴(24)的喷嘴列L,从喷嘴列L喷射流体。具备:线状的吸收部件(12),其沿着喷嘴列L延伸而设置,在与喷嘴(24)相对的位置吸收从喷嘴(24)喷射的流体;退避部(14),其与吸收部件(12)抵接而使吸收部件(12)从与喷嘴(24)相对的位置退避。在退避部(14)与吸收部件(12)未抵接时,吸收部件(12)被定位于与喷嘴(24)相对的位置。

Description

流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作为对记录纸(介质)喷射墨滴的流体喷射装置,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广为已知。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存在着以下问题:由于墨从记录头的喷嘴蒸发所引起的墨的增稠和/或固化、尘埃的附着、进而气泡的混入等,在喷嘴中会发生堵塞,导致印刷不良。因此,通常,打印机在对记录纸的喷射之外,进行强制地使喷嘴内的墨排出的冲洗工作。
在扫描类型的打印机中,使记录头移动到记录区域以外的区域而进行冲洗工作,但是在具备记录头被固定了的行式头的打印机中,不能在冲洗工作时使记录头移动。因此,例如,考虑向在记录纸的输送带的表面设置的吸收部件排出墨的方法(专利文献1)。
但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存在着下述问题:由于在输送带上与记录纸的尺寸一致地以等间隔配置有多个吸收部件,所以在冲洗时必须以记录纸间的间隙为目标喷射墨,在记录纸的尺寸和/或输送速度上会产生制约。此外,如果对平面形状的吸收部件进行冲洗,则由于与墨滴的排出相伴的风压,雾状的墨会扩散,也有可能污染记录纸和/或输送带上。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19284号公报
因此,考虑使用线状的吸收部件作为吸收部件,将该线状的吸收部件配置于行式头与记录纸(记录介质)之间,向其喷射墨而进行冲洗,由此使墨收容于吸收部件。在此情况下,由于关于该吸收部件在能够收容的墨量上存在极限,所以考虑一旦收容某程度的墨便使吸收部件移动,朝向吸收部件的新的区域进行冲洗,再次进行墨的收容。
但是,在对配置于喷嘴下方的线状的吸收部件进行冲洗的情况下,需要严格地进行喷嘴与吸收部件的位置对齐。另一方面,在进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需要使吸收部件从喷嘴下方退避。近年,印刷处理速度有所提高,当然期望冲洗处理所需要的时间的缩短。因此,期望使吸收部件在冲洗位置与非冲洗位置之间的移动速度提高并且高精度地进行位置控制的技术的提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实现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其使用线状的吸收部件作为收容流体的吸收部件,且在使该吸收部件移动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吸收部件的位置精度,并且以短时间进行吸收部件在冲洗位置与非冲洗位置之间的移动。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流体喷射装置,具备:流体喷射头,其具有包括多个喷嘴的喷嘴列,从该喷嘴列喷射流体;线状的吸收部件,其沿着前述喷嘴列延伸而设置,在与前述喷嘴相对的位置吸收从前述喷嘴喷射的流体;以及退避部,其与前述吸收部件抵接而使前述吸收部件从与前述喷嘴相对的位置退避;在前述退避部与前述吸收部件未抵接时,前述吸收部件被定位于与前述喷嘴相对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喷射装置,由于在退避部件与吸收部件未抵接时,吸收部件被定位于与喷嘴相对的位置,所以不需要谨慎地进行吸收部件的退避工作。因此,由于能够通过退避部高速地移动吸收部件,所以能够以短时间在冲洗位置(喷嘴下方)与非冲洗位置(退避状态)之间移动吸收部件。因而,能够缩短冲洗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此外,在上述流体喷射装置中,优选地,具备定位部件,其在前述退避部与前述吸收部件未抵接时,张架前述吸收部件;前述定位部件,以使前述流体喷射头位于其间的方式配置2个;前述退避部,在前述流体喷射头与前述定位部件之间,与前述吸收部件抵接。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流体喷射头的两侧进行吸收部件的定位,容易进行定位,通过在使吸收部件抵接于定位部件的状态下使其退避,能够不改变定位部件的状态地使吸收部件从喷嘴退避开。
此外,在上述流体喷射装置中,优选地,具有多个前述吸收部件,前述退避部,使前述多个吸收部件一体地从前述喷嘴的下方退避。
根据该结构,由于使多个吸收部件一体地退避,所以能够将退避部的结构简单化,能够使成本降低。
此外,在上述流体喷射装置中,优选地,前述定位部件包括具有螺旋形状的螺旋部件。
根据该结构,由于定位部件包括螺旋部件,所以例如能够通过将吸收部件卷绕于螺旋部件而使吸收部件插通于螺旋部件内。因此,在更换吸收部件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吸收部件相对于定位部件的装卸工作。
此外,在上述流体喷射装置中,优选地,前述螺旋部件其与前述流体喷射头相反侧的端部被固定支持。
根据该结构,螺旋部件在退避工作时伴随着吸收部件的移动而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减轻在退避工作时对吸收部件施加的负荷,能够防止吸收部件断裂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流体喷射装置中,优选地,前述退避部,以从前述定位部件分离的状态使前述吸收部件从前述喷嘴的下方退避。
根据该结构,由于设定为吸收部件从定位部件分离的状态,所以能够增大吸收部件在退避时的移动行程。
此外,在上述流体喷射装置中,优选地,前述定位部件具有:引导部,其将由前述退避部形成的退避状态的前述吸收部件向前述喷嘴的下方引导;以及沟部,其嵌合通过前述引导部所引导的前述吸收部件。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以从定位部件分离的状态退避开的吸收部件良好地位置对齐于喷嘴下方。
此外,在上述流体喷射装置中,优选地,前述引导部,对通过前述退避部从前述喷嘴的下方退避开的前述吸收部件赋予张力。
根据该结构,通过利用与吸收部件的张力相反作用的力,可将吸收部件良好地引导至沟部内。因此,能够使吸收部件高精度地位置对齐到喷嘴的下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头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记录头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盖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冲洗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6(a)、(b)是示意地表示吸收部件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退避机构的结构的图。
图8是退避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9是说明打印机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的退避机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的退避机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12是表示打印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打印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结构的图。
符号说明
L...喷嘴列,1...打印机(流体喷射装置),11...冲洗单元(流体吸收单元),12...吸收部件,14、114...退避机构(退避部),24...喷嘴,21...记录头(流体喷射头),42、43...滚轴(定位部件),142、152...定位部件,153...弹簧部件(螺旋部件),242...定位部件,243...凹部(沟部),244...弯曲部(引导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流体喷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成为可以辨识的大小,适宜改变了各部件的比例尺。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流体喷射装置,关于喷墨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进行例示。
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
图1是打印机的概略结构立体图,图2是头单元的概略结构立体图,图3是构成头单元的记录头(流体喷射头)的概略结构立体图,图4是盖单元的概略结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打印机1构成为具备头单元2、输送记录纸(记录介质)的输送装置3、供给记录纸的供纸单元4、排出由头单元2进行了印刷的记录纸的排纸单元5以及对头单元2进行维护处理的维护装置10。
输送装置3构成为:以在与构成头单元2的各记录头(流体喷射头)21(21A、21B、21C、21D、21E)的喷嘴面23之间隔开预定的间隔的状态保持记录纸。该输送装置3具备驱动滚轴部131、从动滚轴部132和在该滚轴部131、132之间架设旋转的、包括多个带的输送带部133。此外,在该输送装置3的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排纸单元5侧),在与排纸单元5之间,设置有保持记录纸的保持部件134。
驱动滚轴部131构成为:其旋转轴方向的一端侧连接于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由驱动电动机进行旋转驱动。并且,该驱动滚轴部131的旋转动力被传递至输送带部133,对输送带部133进行旋转驱动。在驱动滚轴部131与驱动电动机之间,根据需要设置传动齿轮。从动滚轴部132,是所谓的自由滚轴,其支持输送带部133并且从动于输送带部133(驱动滚轴部131)的旋转驱动而旋转。
排纸单元5构成为具备排纸用滚轴51和保持通过该排纸用滚轴51输送的记录纸的排纸托盘52。
头单元2通过将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记录头21A~21E单元化而构成,从各记录头21A~21E的各喷嘴24(参照图3)排出多色的墨(例如黑色B、品红色M、黄色Y、蓝绿色C的各色墨)。这些记录头21A~21E(以下也存在称为记录头21的情况)通过安装于安装板22而单元化。即,本实施方式的头单元2,通过组合多个记录头21,构成使头单元2的有效印刷宽度与记录纸的横向宽度(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大致相等的行式头单元。另外,上述各记录头21A~21E的各个的结构自身相同。
如图2所示,头单元2其各记录头21A~21E配置在形成于安装板22的开口部25内。具体地,通过将各记录头21A~21E螺纹止动在安装板22的背面22b侧,喷嘴面23配置为经由上述开口部25从安装板22的表面22a侧突出的状态。此外,该头单元2,其上述安装板22固定在未图示的滑架上,由此搭载于打印机1。
本实施方式中的头单元2构成为:通过上述滑架可以在记录位置与维护位置之间(由图1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在此,所谓记录位置,是与输送装置3相对且对记录纸进行记录的位置。另一方面,所谓维护位置,是从输送装置3上退避开且与维护装置10相对的位置。在该维护位置,实施对头单元2的维护处理(吸引处理、擦拭处理)。
如图3所示,构成头单元2的记录头21A~21E(以下也存在简称为记录头21的情况)构成为具备头主体25A和安装该头主体25A的支持部件28,所述头主体25A具有喷嘴面23,所述喷嘴面23形成有多列喷嘴列L,所述喷嘴列L包括多个喷嘴24。
各记录头21A~21E具有对应于4色(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Bk))的喷嘴列(L(Y)、L(M)、L(C)、L(Bk)),从而形成有4列喷嘴列L。在各喷嘴列(L(Y)、L(M)、L(C)、L(Bk))中,构成该喷嘴列(L(Y)、L(M)、L(C)、L(Bk))的喷嘴24,在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水平方向排列。具体地,在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排列。并且,各记录头21A~21E其各个喷嘴列以对应于同色的喷嘴列L在这些记录头21A~21E的配置方向成为一列的方式配置。另外,关于各记录头21A~21E的各喷嘴列(L(Y)、L(M)、L(C)、L(Bk)),也可以按每色各形成1列共计形成4列。
在支持部件28,在喷嘴面23的纵长方向的两侧形成有伸出部26、26,在这些伸出部26、26,形成有用于将记录头21螺纹止动于上述安装板22的背面22b的贯通孔27。由此,将多个记录头21安装于安装板22,构成上述头单元2(参照图1)。
维护装置10构成为具有对头单元2进行吸引处理的盖单元6和用于承接通过冲洗工作而排出的墨的冲洗单元11。
如图4所示,盖单元6,是对上述头单元2进行维护处理的单元,其通过将与各记录头21A~21E对应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盖部61A~61E单元化而构成。该盖单元6配置在从头单元2的记录区域离开的位置。
各盖部61A~61E(以下也存在简称为盖部61的情况)分别对应于记录头21A~21E的各个而设置,构成为可以与各记录头21A~21E的喷嘴面23抵接。在这样的结构下,盖部61A~61E通过分别紧密附着于记录头21A~21E的各喷嘴面23,能够良好地进行使墨(流体)从各喷嘴面23的喷嘴24排出的吸引工作。
此外,这各盖部61A~61E具备:盖主体67、在盖主体67的上面设置为框状且与记录头21抵接的密封部件62、在拂拭记录头21的喷嘴面23的擦拭处理时使用的擦拭部件63、一体地保持该盖主体67及擦拭部件63的框体部64。
在框体部64的底部,形成有2个保持部65(1个未图示),该保持部65用于将框体部64保持于基底部件69。这些保持部65俯视配置于框体部64的形成对角的位置。在各个保持部65,形成有贯通孔65b,该贯通孔65b被插入用于将框体部64螺纹止动固定于基底部件69的螺钉。
冲洗单元11,如表示头单元2的底面侧的图5所示,构成为具备吸收在冲洗工作时排出的墨滴(流体)的吸收部件12、支持这些吸收部件12的支持机构9。
吸收部件12是吸收从各喷嘴24排出的墨滴的线状的吸收部件,其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1个头单元2设置有4条。各吸收部件12分别配置为沿着对应的喷嘴列(L(Y)、L(M)、L(C)、L(Bk))延伸的状态,并且配置于各喷嘴面23与记录纸的输送区域之间。另外,各吸收部件12成为配置于喷嘴24的正下方(下方)的状态。
该吸收部件12适合使用由例如丝线状材料等形成且能够高效地吸收、保持(收容)墨的材料。具体地,能够由SUS304、尼龙、施加了亲水性涂层的尼龙、芳族聚酰胺、绢、绵、聚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多芳基化合物、ザイロン(商品名)等纤维或包含上述物质中的多种的复合纤维形成吸收部件12。
更详细地,通过将多条由上述纤维或复合纤维形成的纤维束捻合在一起或捆扎在一起,可以形成吸收部件12。
图6是表示吸收部件12的一例的示意图,(a)是剖面图,(b)是俯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吸收部件12例如通过将2条由纤维形成的纤维束12a捻合在一起而形成。
此外,作为其他例子,适合使用以下线状部件作为吸收部件12:将多条由SUS304构成的纤维束捻合在一起而成的线状部件、将多条由尼龙构成的纤维束捻合在一起而成的线状部件、将多条由施加了亲水性涂层的尼龙构成的纤维束捻合在一起而成的线状部件、将多条由芳族聚酰胺构成的纤维束捻合在一起而成的线状部件、将多条由绢构成的纤维束捻合在一起而成的线状部件、将多条由绵构成的纤维束捻合在一起而成的线状部件、将由ベリ一マ(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捆扎在一起而成的线状部件、将由ソアリオン(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捆扎在一起而成的线状部件、将由ハミロン03T(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捆扎在一起而成的线状部件、将由ダイニ一マハミロンDB-8(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捆扎在一起而成的线状部件、将由ベクトランハミロンVB-30(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捆扎在一起而成的线状部件、将由ハミロンS-5コアケブラ一スリ一ブポリエステル(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捆扎在一起而成的线状部件、将由ハミロンS-212コアカブラ一スリ一ブポリエステル(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捆扎在一起而成的线状部件、将由ハミロンSZ-10コアザイロンスリ一ブポリエステル(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捆扎在一起而成的线状部件、将由ハミロンVB-3ベクトラン(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捆扎在一起而成的线状部件。
使用了尼龙纤维的吸收部件12,由于由作为通用水系而广泛使用的尼龙形成,所以成为廉价的部件。
使用了SUS材料的金属纤维的吸收部件12,由于耐腐蚀性优异所以可以吸收多种墨,并且由于与树脂比较耐磨耗性高所以可以实现反复的使用。
使用了超高分子聚乙烯的吸收部件12,切断强度以及耐药品性高,成为抗有机溶剂和/或酸、碱强的部件。这样,使用了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的吸收部件12,由于切断强度高,所以可以由强的张力拉伸,能够抑制挠曲。因此,例如,在使吸收部件12的直径变粗而使吸收容量增加、此外不使吸收部件12的直径变粗的情况下,能够使从记录头21A~21E到记录纸的输送区域为止的距离变短而使印刷精度提高。此外,对于使用了ザイロン和/或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吸收部件12,也能够期待与使用了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的吸收部件12同样的效果。
使用了绵纤维的吸收部件12,成为墨吸收性优异的部件。
在这样的吸收部件12中,由于所滴落的墨因表面张力而保持在形成于纤维间及纤维束12a间的沟部12b(参照图6),所以墨被吸收、收容。
此外,滴落到吸收部件12的表面的墨,其一部分直接浸透到吸收部件12的内部,剩余部分在形成于纤维束12a间的沟部12b中流动。并且,浸透到吸收部件12的内部的墨,在吸收部件12的内部其一部分缓慢地在吸收部件12的延伸方向移动并在吸收部件12的延伸方向分散而被保持。在吸收部件12的沟部12b中流动的墨,边在沟部12b中流动边其一部分缓慢地浸透到吸收部件12的内部,剩余部分则残存于沟部12b,由此在吸收部件12的延伸方向分散而被保持。也就是说,滴落到吸收部件12的表面的墨,并不是长期地全部留在所滴落的位置,而是分散到所滴落的位置的周围而被吸收。
另外,关于实际在打印机1中设置的吸收部件12的形成材料,考虑吸墨性、墨保持性、拉伸强度、耐墨性、成形性(起毛和/或绽线的发生量)、扭曲性、成本等而适宜进行选择。
此外,吸收部件12的墨吸收量,是在吸收部件12的纤维间能够保持的墨量与在沟部12b中能够保持的墨量的合计。因此,以考虑吸收部件12的更换频率等而使该墨吸收量与通过冲洗而排出的墨量相比充分大的方式,选择吸收部件12的形成材料。
另外,在吸收部件12的纤维间能够保持的墨量以及在沟部12b中能够保持的墨量,能够通过依赖于墨与纤维的接触角、墨的表面张力的纤维间隙的毛细管力来规定。也就是说,通过使用细的纤维形成,纤维间的间隙多,纤维的表面积整体增加,由此即使吸收部件12的剖面面积相同,吸收部件12也能够吸收更多量的墨。因此,为了更多地获得纤维间的间隙,作为形成纤维束12a的纤维,也可以使用超细纤维(极细纤维)。
但是,吸收部件12的墨保持力,由于纤维间的间隙变大毛细管力降低而降低。因此,关于纤维间的间隙,需要设定为吸收部件12的墨保持力不会因吸收部件12的移动而使墨滴落的程度。
此外,关于吸收部件12的粗细,例如相对于前述喷嘴24的直径(喷嘴直径)设定为5~75倍左右的粗细(直径)。在一般的打印机中,各记录头21A~21E的各喷嘴面23与记录纸之间的间隙为1mm~2mm左右,喷嘴直径为约0.02mm。因此,吸收部件12如果其直径小于等于0.5mm,则能够不与各喷嘴面23和/或记录纸接触地配置于它们之间,并且如果大于等于0.2mm,则即使考虑部件的误差,也能够可靠地捕获所排出的墨滴。因此,吸收部件12的粗细(直径)优选为0.2mm~0.5mm左右、即相对于喷嘴直径为10~25倍左右。另外,吸收部件12的剖面形状不需要一定是圆形,而也可以是多边形等。在此,由于吸收部件难以制作为完全的圆形,所以所谓圆形也包含大致圆形。
此外,关于吸收部件12的长度,优选相对于头单元2的有效印刷宽度具有充分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如后所述采用依次卷绕吸收部件12的使用完毕(墨吸收完毕)的区域并当在吸收部件12的基本全部区域吸收了墨时更换吸收部件12全体的结构。因此,为了使吸收部件12的更换期间成为能够耐实用的时间,吸收部件12的长度优选是头单元2的有效印刷宽度的数百倍左右。
包括这样的结构的吸收部件12如图5所示由支持机构9支持。支持机构9具备移动机构13及退避机构(退避部)14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分别设置于头单元2的两侧、即记录头21的排列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另外,在图5中,省略了头单元2的一部分,仅示出2个记录头21。此外,关于构成该头单元2的记录头21,喷嘴列L按(Y)、(M)、(C)、(Bk)每一色各形成1列,共计形成4列。
移动机构13及退避机构14,设置于一对支持基板15A、15B,使吸收部件12沿着记录头21的喷嘴列L从其一侧向另一侧移动,所述一对支持基板15A、15B配设于头单元2的两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如前所述设置有4条吸收部件12,所以与之对应地也设置有4个移动机构13。另外,关于吸收部件12的数量,并不限于4条,而也可以设置例如记录头21的喷嘴列L的数量条,在此情况下,关于移动机构13,也可以与吸收部件12的数量对应地设置该数量个。
该移动机构13构成为,在一侧的支持基板15A具备送出卷轴16,在另一侧的支持基板15B具备卷绕卷轴17。送出卷轴16卷绕着预定长度的吸收部件12,并从该状态,通过卷出吸收部件12而将其送出至头单元2侧。卷绕卷轴17卷绕从送出卷轴16送出的吸收部件12。另外,在送出卷轴16及卷绕卷轴17,设置有用于分别对它们进行驱动的送出电动机(未图示)。
此外,在支持基板15A,安装有滚轴(定位部件)42,该定位部件42进行用于将各吸收部件12配置于对应的喷嘴列的喷嘴24的正下方的定位。滚轴42相对于头单元2高精度地安装。此外,在支持基板15A,在各送出卷轴16与各滚轴42之间安装有被吸收部件12所架设的滚轴18。另外,在滚轴18,在其一端侧连接着包括螺旋弹簧的压缩弹簧(未图示)。由此,成为下述状态:对于吸收部件12,通过赋予加载力而赋予了预定的张力。
另一方面,在支持基板15B,在头单元2侧设置有滚轴43,通过了头单元2的吸收部件12围绕该滚轴43而被卷绕于卷绕卷轴17。该滚轴(定位部件)43进行用于将各吸收部件12配置于对应的喷嘴列的喷嘴24的正下方的定位。滚轴43相对于头单元2高精度地安装。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滚轴42、43配置于头单元2(记录头21)的两侧,所以容易进行吸收部件12相对于喷嘴24的定位。
此外,在支持基板15B,在各卷绕卷轴17与各滚轴43之间安装有被吸收部件12所架设的滚轴19。另外,在滚轴19,与设置于送出侧的滚轴18同样,在其一端侧连接着包括螺旋弹簧的压缩弹簧(未图示),由此对吸收部件12赋予预定的张力。
退避机构14用于在非冲洗工作时(例如印刷工作时或盖工作时等)使吸收部件12从喷嘴24的正下方退避开。图7是表示退避机构14的结构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退避机构的工作的图。另外,在本图中,将图示简略化,仅示出1个记录头21。
退避机构14,如图7所示,具备杆部30、安装于杆部30的一端侧的滚轴31、通过与杆部30的另一端侧抵接而使上述滚轴31的位置变位的凸轮机构32,所述杆部30具有在其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弯曲的弯曲部30a。杆部30以设置于弯曲部30a的旋转轴33为中心可以旋转。在杆部30,安装有包括螺旋弹簧的拉伸弹簧34,该拉伸弹簧34固定于支持基板15A。此外,滚轴31如后所述沿着外周面形成有凹部31a,该凹部31a用于在使吸收部件12从喷嘴24的正下方退避时卡定该吸收部件12的一部分。
凸轮机构32具有绕中心轴32a旋转的圆板凸轮35,圆板凸轮35具有距离中心轴32a的半径固定的第1外周部35a和距离中心轴32a的半径相对于上述第1外周部35a设定得较大的第2外周部35b。第2外周部35b其两端部与第1外周部35a连续而形成,并且距离中心轴32a的半径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逐渐增加,在中央部最大,然后逐渐减小而与第1外周部35a连接。
支持机构9在退避机构14的非驱动时使圆板凸轮35(凸轮机构32)的第1外周部35a抵接于杆部30。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退避机构14的非驱动时的圆板凸轮35的位置称为初始位置。此时,杆部30如图7所示通过拉伸弹簧34的加载力而成为将吸收部件12与滚轴31分离开的状态。由此,吸收部件12成为配置于喷嘴24的正下方的状态。
另一方面,支持机构9在驱动退避机构14时,通过使圆板凸轮35(凸轮机构32)旋转而使第2外周部35b抵接于杆部30。此时,杆部30如图8所示沿着圆板凸轮35的第2外周部35b被顶压,以旋转轴33为中心顺时针旋转。
此时,安装于杆部30的一端侧的滚轴31抵接于吸收部件12。并且,吸收部件12通过卡定于在滚轴31的外周面设置的凹部31a而与滚轴31一体地移动。由此,退避机构14使吸收部件12移动至从喷嘴24的正下方退避开的退避位置。在此,所谓吸收部件12的退避位置,是不与喷嘴列L(构成喷嘴列L的多个喷嘴24)相对(俯视不重叠)的状态,是在记录工作时从各喷嘴24排出的记录用的墨滴不被吸收部件12所吸收的位置。另外,在此,所谓喷嘴列L与吸收部件12相对,未必仅意味着喷嘴24的中心与吸收部件12的中心在俯视的状态下重叠,而指在俯视的状态下喷嘴24位于吸收部件12的宽度之中的状态。如果是这样的状态,则吸收部件12能够吸收从喷嘴24排出的墨。另外,一个滚轴31在滚轴42与最接近于滚轴42的头之间抵接于吸收部件12,另一个滚轴31在滚轴43与最接近于滚轴43的头之间抵接于吸收部件12。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通过具备这样的退避机构14,即使在从喷嘴24排出了墨滴的情况下,墨滴也不会接触吸收部件12,而可以进行良好的墨喷射工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退避机构14从喷嘴24的正下方退避开的状态下,吸收部件12也成为抵接于滚轴42的状态。
另一方面,支持机构9在打印机1进行冲洗工作的情况下,解除退避机构14的驱动。具体地,通过使圆板凸轮35(凸轮机构32)顺时钟旋转而使其返回到初始位置。在此,在驱动了退避机构14的状态下,由于连结于杆部30的拉伸弹簧34进一步伸长,所以成为对杆部30赋予了更强的加载力的状态。因此,在将凸轮机构32返回到初始位置时,杆部30通过拉伸弹簧34的加载力而沿着圆板凸轮35的外周面(第2外周部35b及第1外周部35a)平滑地移动。因此,仅以圆板凸轮35的驱动便能够使杆部30移动。此时,卡定于滚轴31的凹部31a的吸收部件12,与杆部30的移动一同向喷嘴24的下方移动。并且,通过杆部30返回到初始位置,杆部30从吸收部件12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吸收部件12通过滚轴31被进行相对于喷嘴24的定位,所以通过杆部30从退避位置返回到初始位置,吸收部件12被良好地配置于喷嘴24的正下方。另外,虽然在图8的说明中,以设置于支持基板15A侧的退避机构14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设置于支持基板15B侧的退避机构14也使吸收部件12从喷嘴24的正下方退避开。
另外,在图1中,仅图示了一组的头单元2、维护装置10及冲洗单元11。但是,实际上,在记录纸的输送方向还配置有另一组的头单元2、维护装置10及冲洗单元11。这两组在机构上具有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头21A~21E的排列方向)错开而配置。更详细地,在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看,在第一组的头单元2所具备的头21A~21E之间配置第二组的头单元2所具备的头21A~21E。
这样,通过在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错开配置两组的头单元2、维护装置10及冲洗单元11,整体上头21A~21E成为交错配置,可以在有效印刷宽度的整个区域排出墨。
在此,在这样以两组头单元2交错状地配置而成的两组头21A~21E中,在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错开相邻的头之间,构成各个喷嘴列L的各喷嘴24间的间距形成为一定。即,错开相邻的头,以下述方式配置:这些头间的相互位于内侧的端部的喷嘴24、24间的间距成为与同一头内的相邻的喷嘴24、24间的间距相同。但是,这些错开相邻的头也可以以下述方式配置:该头间的相互位于内侧的端部侧的一个或多个喷嘴24在该头间沿着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以一列或多列进行排列。在这样进行配置的情况下,优选构成为:从在头间以一列或多列进行排列的喷嘴24、24之中的一个头的喷嘴24,喷射流体。通过这样构成,所使用的各喷嘴24间的间距成为一定。
另外,在将头21A~21E在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连接排列的情况下,也可以仅设定一组的头单元2、维护装置10及冲洗单元11。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头21A~21E间不形成充分的间隙,所以难以按每一头21A~21E设置维护装置10所具备的盖部61A~61E。因此,优选使用全部头21A~21E的喷嘴24所围绕的单个盖部。
接着,关于与上述的冲洗工作相关的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工作,使用图9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工作,通过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
打印机1在进行印刷工作时,使退避机构14驱动而如图8所示使多个吸收部件12向退避位置移动(步骤S1)。具体地,通过驱动退避机构14的凸轮机构32,通过圆板凸轮35顺时针驱动杆部30(滚轴31),由此使与喷嘴列L(喷嘴24)相对的吸收部件12从与喷嘴列L相对的位置退避开(参照图8)。此时,吸收部件12成为抵接于滚轴42的状态。
此外,打印机1在印刷处理后,在进行冲洗工作时,使退避机构14返回到初始位置(步骤S2)。具体地,通过圆板凸轮35对杆部30(滚轴31)进行逆时针驱动,由此如图7所示使吸收部件12与喷嘴列L(喷嘴24)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滚轴42、43相对于喷嘴24被进行了定位,所以若通过使杆部30返回到初始位置而使杆部30从吸收部件12分离、吸收部件12成为仅通过滚轴42、43被拉伸的状态,则吸收部件12被高精度地配置于喷嘴24的正下方。
打印机1执行对于头单元2的冲洗处理(步骤S3),使从各记录头21A~21E的各喷嘴列L(喷嘴24)对于相对的吸收部件12喷射墨滴(例如10滴左右)。从喷嘴列L排出的墨滴被可靠地吸收于定位到了喷嘴24的正下方的吸收部件12。
打印机1在执行头单元2的冲洗处理的期间,通过驱动送出卷轴16及卷绕卷轴17而使各吸收部件12移动,由此进行吸收部件12的吸收了墨的部分的卷绕工作(步骤S4)。由此,从喷嘴列L排出的墨滴,由于始终排出到吸收部件12的不包含墨的新的部分,所以被迅速地吸收于吸收部件12内。
另外,在能够相对于喷嘴直径将吸收部件12的剖面最大尺寸确保为75倍左右的情况下,吸收部件12的墨吸收量变得极大。因此,也可以不边进行冲洗工作边进行吸收部件12的卷绕工作。例如,当即使在吸收部件12的同一位置排出100滴左右的墨、墨也不会滴落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进行10次冲洗工作之后卷绕吸收部件12。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墨的排出量调整送出卷轴16及卷绕卷轴17对于吸收部件12的卷绕速度,在排出量多时以吸收部件12不饱和的方式提高卷绕速度,以不发生墨的吸收漏出的方式高速进行卷绕。
打印机1在冲洗处理结束后,在进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记录头21与记录纸8之间配置线状的吸收部件12,能够移动线状的吸收部件12而使其与记录头21的喷嘴相对而吸收冲洗时的墨,所以无需使头单元2移动便可以执行冲洗工作。由于不使头单元2移动,所以能够在适合的时期以短时间进行冲洗工作。
此外,打印机1在进行印刷工作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退避机构14简便且可靠地使吸收部件12从喷嘴24的正下方退避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使吸收部件12从喷嘴24的正下方退避开的情况下,吸收部件12也成为抵接于滚轴42、43的状态。因此,打印机1,由于在由退避机构14进行的吸收部件12的移动时不使吸收部件12从滚轴42、43脱离,所以不需要谨慎地进行吸收部件12的移动,而能够高速进行。因此,能够缩短冲洗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此外,由于吸收部件12是细的线状部件,所以移动距离也短,可以在短时间进行移动。例如,也可以在印刷时将其配置于与喷嘴列之间对应的位置。
此外,作为吸收部件12,通过使用线状部件,在墨滴落到吸收部件12时,能够抑制吸收部件12的周围的上升气流的产生,防止在头21A~21E上附着墨的情况。因此,可以使吸收部件12接近于头21A~21E,能够抑制因墨挥发而产生的、成为记录头21A~21E等的污染原因的雾的产生。
此外,由于在冲洗时成为排出对象的是线状的吸收部件12,所以难以产生对于吸收部件12进行排出时的风压的影响所引起的点遗漏。此外,由于在冲洗时所排出的墨滴在喷嘴24的附近被吸收部件12所全部吸收,所以能够防止记录纸和/或输送带部33上被污染的情况。
此外,通过根据所排出的墨量使吸收部件12的卷绕速度变化,可以在吸收部件12未因墨而饱和的时期进行卷绕。由此,不会漏出冲洗墨,而能够可靠地使其吸收到吸收部件12内。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由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速地执行冲洗工作,所以可提高印刷能力。
另外,虽然在上面描述中,在冲洗工作中对吸收部件12进行随时卷绕,但是在所排出的墨量少而不需要进行卷绕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吸收部件12停止。
此外,在记录工作时,也可以使多个吸收部件12大幅地退避至不与记录头21的喷嘴面23相对的位置。进而,通过在由盖单元进行的封盖时也同样使吸收部件退避,能够通过盖部61良好地对记录头21的喷嘴面23进行封盖。
另外,如果作为吸收部件12而使用宽度窄的带状部件(布等),则即使是在记录头21与盖部61之间存在吸收部件的状态,也可以良好地密封喷嘴面23。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通过使线状的吸收部件12(包括线状部件的吸收部件)成为与喷嘴列相对的状态(配置于从喷嘴24喷射的墨的飞行路径的状态),可以在吸收部件12中吸收从各喷嘴24排出的墨。此外,由于是线状的吸收部件12,所以能够以微小的移动将吸收部件12移动至从飞行路径退避开的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能够以短时间结束维护。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但是使吸收部件12从喷嘴24的正下方退避开的退避机构的结构不同。因此,以下,关于与前面的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详细地进行说明,省略相同的位置的说明。此外,在说明所使用的各附图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的退避机构的概略的剖面图。另外,在图10中,为了使图容易观看,仅图示与一个记录头21的一个喷嘴列L对应的吸收部件12。
本实施方式的退避机构(退避部)114,如图10(a)、(b)所示,包括进退部件115,该进退部件115相对于吸收部件12可以进退并设置于支持基板15A。另外,虽然在图10中省略了图示,但是进退部件115对应于各吸收部件12,共计设置有4个。
退避机构114在打印机1的冲洗处理时,使吸收部件12在非接触的位置(初始位置)等待。进退部件115通过与吸收部件12抵接而使吸收部件12从喷嘴24的正下方退避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进退部件115使吸收部件12从喷嘴24的正下方退避开时,吸收部件12成为从滚轴42分离开的状态。另外,作为进退部件115,只要通过卡定吸收部件12而能够使其从喷嘴24的正下方移动,则可以采用各种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用了可以移动的插销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如上所述通过退避机构114使吸收部件12退避至从滚轴42分离的位置,所以能够充分确保吸收部件12的移动行程。
打印机1在进行冲洗工作的情况下,解除退避机构114的驱动。具体地,退避机构114使进退部件115返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吸收部件12通过再次架设于滚轴42而成为相对于喷嘴24良好地被定位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也能够确保吸收部件12相对于喷嘴24的位置精度,并且通过退避机构114简便且可靠地吸收部件12从喷嘴24的正下方退避开。因此,能够缩短冲洗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形成为下述结构:不需要使吸收部件12退避至在俯视的状态下与记录头21的喷嘴面23不重叠的位置,而使吸收部件12移动到至少不重叠于喷嘴24的正下方、在印刷处理时从喷嘴24排出的墨滴所接触不到的位置(例如相邻的喷嘴列L之间)。如果这样,则能够抑制由进退部件115形成的吸收部件12的移动距离。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但是在作为定位部件而使用具备将吸收部件12引导至喷嘴24的正下方的引导部的定位部件这一点上不同。因此,以下,关于与前面的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详细地进行说明,省略相同的位置的说明。此外,在说明所使用的各附图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的定位部件的概略的图。另外,在图11中,为了使图容易观看,仅图示与一个记录头21的一个喷嘴列L对应的吸收部件12。
本实施方式的定位部件142,是例如通过使金属制的线等弯曲而成形的部件,如图11(a)、(b)所示,具有在与喷嘴24的正下方对应的位置形成的凹部(沟部)143和与该凹部143连续的弯曲部144。另外,定位部件142安装于头单元2,上述凹部143固定于与喷嘴列L对应的位置。
吸收部件12通过嵌合于该凹部143而成为被进行了相对于喷嘴24的定位的状态。弯曲部144具有随着从记录头21的喷嘴24的正下方离开而逐渐向上方弯曲的形状。通过退避机构214,使从喷嘴24的正下方退避开的吸收部件12沿着弯曲部144可以移动。此时,对于吸收部件12,赋予预定的张力。弯曲部144具有作为将退避状态的吸收部件12向喷嘴24的正下方引导的引导部的功能。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定位部件142相对于其他的各个吸收部件12也设置。在此情况下,与各吸收部件12对应的定位部件142以相互不接触的方式在喷嘴列L的喷嘴24的排列方向错开位置而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定位部件142中,在凹部143的两侧形成有弯曲部144。由此,在使吸收部件12退避至夹持记录头21的喷嘴列L的排列方向的两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侧的情况下都可应对。另外,在仅使吸收部件12退避至相对于喷嘴列L的排列方向的一方向侧的情况下,只要仅在凹部143的一侧设置弯曲部144即可。如果这样,则能够使定位部件142小型化,也可以应用于以窄间距配置吸收部件12的小型的打印机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b)所示,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通过进退部件115使吸收部件12从喷嘴24的正下方移动。吸收部件12,在伴随着进退部件115的移动而从凹部143脱离后,沿着弯曲部144移动。通过进退部件115退避开的吸收部件12,由于与喷嘴面23相比位于靠上方,所以如上所述成为被赋予了预定张力的状态。
打印机1,在进行冲洗工作的情况下,解除进退部件115的驱动,使进退部件115返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吸收部件12通过上述的张力的作用,沿着弯曲部144向凹部143平滑地被引导。即,弯曲部144作为将退避状态的吸收部件12向喷嘴24的正下方引导的引导部而起作用。因此,吸收部件12被高精度地配置于喷嘴24的正下方。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而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关于通过滚轴42进行吸收部件12相对于喷嘴列L的定位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如图12(a)所示使用沿着喷嘴列L的延伸方向形成有相对配置且用于使吸收部件12插通的孔的定位部件142。另外,在图12中,为了使图容易观看,仅图示了与头单元2(记录头21)的一个喷嘴列L对应的1条吸收部件12。此外,作为定位部件142,并不限于该形状,而也可以如图12(b)所示是形成有切口143的形状。在此情况下,切口143形成于与吸收部件12的退避方向相反侧的面。由此,即使在吸收部件12通过上述退避机构14、114而退避开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吸收部件12从切口143脱离这样的不良状况的发生。
此外,如图13(a)所示,作为定位部件152,能够使用具有螺旋形状的弹簧部件(螺旋部件)153。另外,在图13中,为了使图容易观看,仅图示了与头单元2(记录头21)的一个喷嘴列L对应的1条吸收部件12。在此情况下,吸收部件12成为插通于弹簧部件153内的状态。
在使吸收部件12插通于弹簧部件153内的情况下,例如能够通过使吸收部件12卷绕于弹簧部件153而简便地使吸收部件12插通于弹簧部件153内。因此,在更换吸收部件12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吸收部件12相对于定位部件153的装卸工作。
另外,弹簧部件153安装于支持基板15A、15B。在此情况下,如图13(b)所示,将弹簧部件153的与头单元2相反侧的端部固定支持于支持基板15A、15B。根据该结构,在通过退避机构14、114使吸收部件12从喷嘴24的正下方退避开时,弹簧部件153伴随着吸收部件12的移动而变位。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对于吸收部件12的一部分集中地作用力而使吸收部件12断裂这样的不良状况的发生。
此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吸收部件12平行地沿着喷嘴列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不需要一定使吸收部件12的延伸方向与喷嘴列的延伸方向完全成为平行。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所谓沿着喷嘴列延伸,并不仅限定于与喷嘴列完全成为平行的状态,而只要在冲洗时吸收部件12处于承接墨滴(流体)的范围即可。
此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将本发明应用于行式头方式的打印机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也能够应用于串行方式的打印机。
此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吸收部件12始终在记录头与记录纸(介质)之间进行移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在使吸收部件12退避时,使其移动到从记录头21的正下方离开的区域(例如,头的侧方)的结构。
此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流体喷射装置应用于喷墨式的打印机,但是也可以应用于喷射、排出墨以外的其他流体的流体喷射装置。即,可以应用于具备排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流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流体喷射装置。另外,所谓液滴,指从前述流体喷射装置排出的流体的状态,包括拖尾为呈粒状、泪滴状、丝线状的状态。此外,在此所谓流体,只要是流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那样的材料即可。
例如,只要是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物质即可,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溶液)这样的流体状态,而且不仅是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流体,还包含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包括颜料和/或金属微粒等固形物质的功能材料的微粒而成的物质等。此外,作为流体的代表性例子,举出在前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的墨。在此,所谓墨,包含一般的水性墨和油性墨以及凝胶墨、热熔性墨等各种流体组成物。
作为流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喷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及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和/或色材等材料的流体的流体喷射装置、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的流体喷射装置、用作为精密移液管而喷射成为试料的流体的流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和/或微喷注器等。
进而,也可以采用在钟表和/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中以针点方式喷射润滑油的流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射在基板上的流体喷射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流体喷射装置。
2010年5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114334的整体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在此。

Claims (6)

1.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具备:
流体喷射头,其具有包括多个喷嘴的喷嘴列,从该喷嘴列喷射流体;
线状的吸收部件,其沿着前述喷嘴列延伸而设置,在与前述喷嘴相对的位置吸收从前述喷嘴喷射的流体;
退避部,其在印刷工作时与前述吸收部件抵接而使前述吸收部件从与前述喷嘴相对的位置退避;以及
定位部件,其在前述退避部与前述吸收部件未抵接时,将前述吸收部件定位于与前述喷嘴相对的位置;
前述定位部件,以使前述流体喷射头位于其间的方式被配置于两侧;
前述退避部,在前述流体喷射头与前述定位部件之间,与前述吸收部件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中:
前述退避部,通过与前述吸收部件抵接,使前述吸收部件从前述定位部件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具备:
送出部,其将前述线状的吸收部件沿着前述喷嘴列送出;以及
卷绕部,其卷绕被送出的前述吸收部件;
其中,前述退避部,是进行转动而与前述吸收部件抵接的杆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中:
前述定位部件,是分别设置于前述送出部与前述流体喷射头以及前述卷绕部与前述流体喷射头之间、卷架前述吸收部件的卷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中:
前述定位部件,是分别设置于前述送出部与前述流体喷射头以及前述卷绕部与前述流体喷射头之间的螺旋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中:
具有多个前述吸收部件,
前述退避部,使前述多个吸收部件一体地从前述喷嘴的下方退避。
CN201110129983.5A 2010-05-18 2011-05-18 流体喷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94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4334/2010 2010-05-18
JP2010114334A JP2011240584A (ja) 2010-05-18 2010-05-18 流体噴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9498A CN102259498A (zh) 2011-11-30
CN102259498B true CN102259498B (zh) 2015-09-02

Family

ID=44972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998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9498B (zh) 2010-05-18 2011-05-18 流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74948B2 (zh)
JP (1) JP2011240584A (zh)
CN (1) CN1022594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88230B2 (en) * 2008-11-13 2014-11-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9286514B1 (en) 2013-10-17 2016-03-15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Character count determination for a digital imag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8777A (en) * 1995-09-19 1998-08-25 Oki Data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er having a capping mechanism
US5847674A (en) * 1996-05-02 1998-12-08 Moore Business For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optimum print quality in an ink jet printer after periods of inactivity
CN1210074A (zh) * 1997-08-28 1999-03-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的墨盒插入机构
US6189989B1 (en) * 1993-04-12 2001-02-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mbroidering using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37885A (ja) 1997-06-06 1998-12-22 Kano Densan Hongkong Yugenkoshi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3063033A (ja) 2001-08-24 2003-03-05 Hitachi Koki Co Ltd 液滴吐出印字装置の印字ヘッドリフレッシュ方法
JP3931981B2 (ja) * 2003-04-25 2007-06-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801604B2 (ja) 2003-09-22 2006-07-26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予備吐出方法
US7562961B2 (en) 2003-09-22 2009-07-21 Fujifilm Corporation Droplet discharg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eliminary discharge method
US7401885B2 (en) 2004-08-23 2008-07-2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roplet discharge apparatus
JP2008155386A (ja) 2006-12-21 2008-07-10 Olympus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8302562A (ja) 2007-06-06 2008-12-18 Fuji Xerox Co Ltd 払拭装置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US8888230B2 (en) 2008-11-13 2014-11-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9989B1 (en) * 1993-04-12 2001-02-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mbroidering using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US5798777A (en) * 1995-09-19 1998-08-25 Oki Data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er having a capping mechanism
US5847674A (en) * 1996-05-02 1998-12-08 Moore Business For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optimum print quality in an ink jet printer after periods of inactivity
CN1210074A (zh) * 1997-08-28 1999-03-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的墨盒插入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9498A (zh) 2011-11-30
US20110285784A1 (en) 2011-11-24
US8474948B2 (en) 2013-07-02
JP2011240584A (ja) 201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9571B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029787B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259498B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189772B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248784B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152637B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079171A (zh) 流体喷射装置
JP5397288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US8770710B2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493643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US8888234B2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1161856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1161738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5713066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1131564A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JP2011079235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1245728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1240577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1240580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1240578A (ja) 流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