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5486A - 散料供料器 - Google Patents

散料供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5486A
CN102245486A CN2009801498774A CN200980149877A CN102245486A CN 102245486 A CN102245486 A CN 102245486A CN 2009801498774 A CN2009801498774 A CN 2009801498774A CN 200980149877 A CN200980149877 A CN 200980149877A CN 102245486 A CN102245486 A CN 102245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urvature
radius
guiding groov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98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5486B (zh
Inventor
齐藤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o Yu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o Yu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o Yu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o Yud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45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5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5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54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 B65G47/1407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 B65G47/1478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by means of pick-up devices, the container remaining immobile
    • B65G47/1485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by means of pick-up devices, the container remaining immobile using suction or magnetic for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料供料器,其能够发挥能够以短时间间隔将部件供给至取出口的能力。该散料供料器包括:收纳室(14);回转部件(40);设置于回转部件(40)的多个永久磁铁(40d);用于以长度方向收纳部件(EC1)且使部件(EC1)以该朝向移动到上方的圆弧状的引导槽(13b);用于通过取入口(15a)取入在引导槽(13b)内移动的上述部件(EC1),且使该部件(EC1)以该朝向移动到上方的圆弧状的供给通路(15);和用于将在供给通路(15)内移动并供给至其前端的该朝向的部件(EC1)向外部取出的上面开口的取出口(16),各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位于规定圆轨道上,并且各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朝向引导槽(13b)内和供给通路(15)内,此外,在各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所朝向的引导槽13b的外侧和内侧,夹着该引导槽(13b)的两个平坦面(FP1)和(FP2)以齐平的状态存在。

Description

散料供料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在收纳室内以零散状态(朝向不一致的状态)收纳的部件以规定朝向供给到取出口的散料供料器(Bulk Feeder)。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了一种散料供料器,其包括:具有后侧的壁面和外周的圆弧状引导面的收纳室;设置于引导面的上端的取进口(以下称为取入口);从取入口向下游设置的通路;设置于通路的前端的部件分离部;设置于收纳室的壁面的后方的旋转板;和设置于旋转板的多个磁铁。
此外,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了下述功能:通过在以零散状态(朝向不一致的状态)将部件收纳于收纳室内的状态下使旋转板向规定方向旋转,利用磁铁的磁力将收纳室内的部件同时吸引到壁面和圆弧状引导面这两者而使其沿两个面排列,并且仅使排列后的部件流入到取入口,然后,使流入到取入口的部件通过通路向部件分离部利用自重进行移动,由此将该部件供给至形成于部件分离部的相当于取出口的部位。
但是,在上述散料供料器中,为了将收纳室内的部件同时吸引到壁面和圆弧状引导面这两者,作为磁铁需要具有与此相当的磁力。据此,当使旋转板向规定方向旋转时,多个部件被磁铁的磁力同时吸引到壁面和圆弧状引导面这两者,产生被吸引的多个部件的块沿着两个面移动而到达取入口的动作。
即,在上述散料供料器中,为了使部件流入到取入口,多个部件的块中最前侧的部件的朝向必须是能够流入到取入口的朝向。但是,由于部件在收纳室内以零散状态被收纳,被磁铁的磁力同时吸引到壁面和圆弧状引导面这两者的多个部件的朝向也为零散状态,所以在吸引时多个部件的块中最前侧的部件的朝向为能够流入到取入口的朝向的概率低。此外,被吸引的多个部件的块沿着两个面移动,但由于控制部件的朝向的是壁面和圆弧状引导面的两个面,所以移动时多个部件的块中最前侧的部件的朝向变更为能够流入到取入口的朝向的概率也低。也就是说,由于与旋转板的旋转量相比,流入到取入口的部件的数量少,所以部件流入到取入口的效率,即部件供给至取出口的效率低。
这种散料供料器作为装载器(mounter,部件搭载装置)的部件供给单元的利用频率高,而且,由于现状是存在每一部件的搭载时间短的高速型的装载器,所以对散料供料器要求与该装载器适应的能力,即以短时间间隔例如50msec以下将部件供给至取出口的能力。但是,在上述散料供料器中,由于如上所述部件向取出口供给的效率低,所以难以发挥适应高速型的装载器的能力,即以短时间间隔向取出口供给部件的能力。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日本专利第3482324号
日本专利第3796971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发挥能够以短时间间隔将部件供给至取出口的能力的散料供料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散料供料器包括:收纳室,其用于以零散状态收纳多个能够被磁力吸引的部件;回转部件,其旋转自如地配置在收纳室的侧壁的外侧;多个永久磁铁,其以一方的磁极朝向收纳室,并且该一方的磁极沿着与回转部件的旋转中心同心的规定圆轨道的方式隔开间隔设置于回转部件;圆弧状的引导槽,其沿着规定圆轨道在收纳室的侧壁的内面从下向上设置,并且,用于以规定朝向收纳该收纳室内的部件并使该部件以该朝向移动到上方;圆弧状的供给通路,其沿着规定圆轨道从引导槽的上端向收纳室的上方设置,并且,用于通过取入口取入在引导槽内移动的规定朝向的部件并使该部件以该朝向移动到上方;和上面开口的取出口,其设置于供给通路的前端,并且,用于将在该供给通路内移动并供给至其前端的规定朝向的部件取出到外部,其中各永久磁铁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位于规定圆轨道上,在该规定圆轨道移动的各永久磁铁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向引导槽内和供给通路内,在各永久磁铁的一方的磁极所相对的引导槽的外侧和内侧,两个平坦面夹着该引导槽,以齐平的状态存在。
在该散料供料器中,与引导槽相对的永久磁铁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朝向该引导槽内,并且,在引导槽的外侧和内侧,夹着该引导槽的两个平坦面以齐平的状态存在。因此,当收纳于收纳室内的零散状态的部件中的多个部件被永久磁铁的磁力向引导槽方向吸引时,能够利用存在于引导槽的外侧和内侧的两个平坦面,将尽可能多的部件向引导槽方向吸引。此外,被向引导槽方向吸引的多个部件的块中,对于与永久磁铁的一方的磁极最接近而且与其中心(磁力中心)相对的部件,向引导槽内拉入的力的发挥最强的作用。而且,在多个部件的块沿着引导槽移动到上方时,该多个部件的块中靠近引导槽的部件与该引导槽的开口侧的两个圆弧状边接触,而产生修正其朝向的作用。
即,利用永久磁铁的磁力将尽可能多的部件向引导槽方向吸引,与之相应地,能够将被永久磁铁的磁力向引导槽方向吸引的多个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基于上述作用高概率地以规定朝向收纳在引导槽内。此外,在引导槽内以规定朝向被收纳的部件,一边被永久磁铁的磁力吸引一边沿引导槽移动到上方,流入到取入口,进一步,从引导槽流入到取入口的规定朝向的部件,一边被永久磁铁的磁力吸引一边沿供给通路移动到上方,到达取出口。
总而言之,由于能够将被永久磁铁的磁力向引导槽方向吸引的部件高概率地以规定朝向收纳在引导槽内,所以能够与回转部件的旋转量成比例地使以规定朝向流入到取入口的部件的数量增加,由此能够提高部件以规定朝向流入到取入口的效率,即部件以规定朝向供给至取出口的效率。据此,即使从取出口取出部件的时间间隔变短,例如为50msec以下,也能够发挥与该时间间隔充分对应的供给能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发挥以短时间间隔将部件供给至取出口的能力的散料供料器。
本发明的上述目和此外的目的、结构特征、作用效果根据以下的说明和附图能够明确。
附图说明
图1(A)是作为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供给对象的部件的立体图,图2(B)和图2(C)是能够成为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供给对象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2(A)是散料供料器的左面图,图2(B)是该散料供料器的右面图,图2(C)是该散料供料器的上面图。
图3(A)是构成图2(A)~图2(C)所示的箱体的左板的左面图,图3(B)是该箱体的中央板的左面图,图3(C)是该箱体的右板的左面图。
图4(A)是表示图3(C)所示的左板的圆弧槽的左板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图4(B)~图4(D)是表示图4(A)所示的圆弧槽的变形例的左板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5是图3(C)所示的右板的部分放大上面图。
图6(A)是表示图4(A)所示的圆弧槽与取入口形成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左板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图6(B)~图6(D)是表示图4(B)~图4(D)所示的圆弧槽与取入口形成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左板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7(A)是图2(A)~图2(C)所示的回转部件的左面图,图7(B)是该回转部件的上面图,图7(C)是沿图7(A)的S3-S3线的截面图。
图8(A)~图8(C)是表示箱体的引导槽与回转部件的永久磁铁的位置关系的,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9是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部分放大上面图。
图10是沿图1(C)的S1-S1线的截面图。
图11是沿图1(C)的S2-S2线的截面图。
图12是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13是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14是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15是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16是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17是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18是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图2(A)~图2(C)所示的箱体的变形例的与图11对应的截面图。
图20(A)是构成图19所示的箱体的左板的右面图,图20(B)是该箱体的右板的左面图。
图21(A)是表示图2(A)~图2(C)所示的箱体的变形例的右板的左面图,图21(B)是表示图19所示的箱体的变形例的右板的左面图。
图22(A)是表示图2(A)~图2(C)所示的箱体的变形例的与图11对应的截面图,图22(B)是表示图19所示的箱体的变形例的与图20对应的截面图。
图23(A)和图23(B)是表示图2(A)~图2(C)所示的回转部件的变形例的回转部件的左面图。
图24是表示图2(A)~图2(C)所示的回转部件的变形例的回转部件的左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该说明中使用的“一致”和“相同”的用语也包含尺寸上的公差,并不意味着完全一致和完全相同。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2(A)的左、右、跟前和进深处以及其它图(除了图1(A)~图1(C))的与此相当的方向分别称为前、后、左和右。
说明作为散料供料器的供给对象的部件。首先,引用图1(A),说明作为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供给对象的部件。
如图1(A)所示,部件EC1形成为具有长度L1>宽度W1=高度H1的尺寸关系的长方体形状。该部件EC1的具体例是,长度L1为1.6mm、1.0mm、0.6mm、0.4mm等的小型的片状电容器、片状电阻器等电子部件。任意的电子部件均具有包含属于强磁性体的材料的外部电极EC1a,此外,根据种类而具有包含属于强磁性体的材料的内部导体,所以能够被后述永久磁铁40d的磁力所吸引。当然,只要是能够被后述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吸引的同形状的部件,电子部件以外的部件也能够作为供给对象。
另外,图1(B)和图1(C)所示的部件EC2和EC3是通过改变后述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而能够成为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供给对象的部件。图1(B)所示的部件EC2形成为具有长度L2>宽度W2>高度H2的尺寸关系的长方体形状,图1(C)所示的部件EC3形成为具有长度L3>直径R3的尺寸关系的圆柱形状。这些部件EC2和EC3的具体例是,长度L2和L3为1.6mm、1.0mm、0.6mm、0.4mm等的小型的片状电容器、片状电阻器等电子部件。任意的电子部件均具有包含属于强磁性体的材料的外部电极EC2a和EC3a,此外,根据种类而具有包含属于强磁性体的材料的内部导体,因此能够被后述永久磁铁40d的磁力所吸引。当然,只要是能够被后述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吸引的同形状的部件,电子部件以外的部件也可以作为供给对象。
此外,在图1(A)~图1(C)中作为部件表示了长方体形状和圆柱形状的部件EC1~EC3,但只要是能够被后述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吸引的部件,具有与该图所示的形状类似的形状的部件、球形的部件等也能够成为供给对象。
(散料供料器的一个实施方式)
接着,引用图2(A)~图11,对以图1(A)所示的部件EC1作为供给对象的散料供料器的构造,也包含以图1(B)和图1(C)所示的部件EC2和EC3作为供给对象的情况下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图2(A)~图11中标记的+标记表示后述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或与此对应的位置。
如图2(A)~图2(C)所示,散料供料器包括箱体10、支轴20、轴承30、回转部件40和省略图示的回转部件驱动机构。
如2(A)~图2(C)所示,箱体10形成为左右尺寸比上下尺寸和前后尺寸小的大致长方体形状。该箱体10通过将图3(A)所示的左板11、图3(B)所示的中央板12、图3(C)所示的右板13组合而构成。
如图3(A)所示,左板11,左面视图轮廓形成为大致矩形,具有规定的厚度,由金属或塑料形成。该左板11在四角具有螺钉插通孔11a。
如图3(B)所示,中央板12,左面视图轮廓与左板11相同,具有比该左板11大的厚度,由金属或塑料形成。该中央板12在四角具有螺纹孔12a,在大致中央具有左右方向的贯通孔12b。
贯通孔12b包括:曲率中心位于图中的+标记处,并且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第一圆弧面12b1;曲率半径比第一圆弧面12b1小,并且曲率中心与第一圆弧面12b1一致的第二圆弧面12b2;连接第一圆弧面12b1的下端和第二圆弧面12b2的下端的平面12b3;在第一圆弧面12b1的上端与第二圆弧面12b2的上端之间形成的倒U字形凹部12b4。此外,第一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比后述圆弧槽13b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大,第二圆弧面12b2的曲率半径比后述圆弧槽13b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小(参照图10)。
如图3(C)所示,右板13,左面视图轮廓与左板11相同,具有与该左板11相同的厚度,由后述永久磁铁40d的磁力能够透过的铝等金属或塑料形成。该右板13在四角具有螺钉插通孔13a,在左面后侧具有圆弧槽13b,在上面中央具有取出口用凹部13c,在右面中央具有用于螺纹固定支轴20的多个螺纹孔13f。
圆弧槽13b具有:曲率中心位于图中的+标记处,并且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外侧圆弧面13b1(参照图4(A));和曲率半径比外侧圆弧面13b1小,并且曲率中心与外侧圆弧面13b1一致的内侧圆弧面(参照图4(A)),外侧圆弧面13b1与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之差规定后述宽度Wg(参照图4(A))。该圆弧槽13b从下朝上具体地说是从图中的+标记的正下方向正上方,以约180度的角度范围形成,从该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开始,前侧的部分成为以相同宽度Wg向前方延伸的直线槽(未标符号)。
此外,如图4(A)所示,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是具有比宽度W1或高度H1稍大,并且比端面对角尺寸D1和长度L1小的宽度Wg和深度Dg的矩形。即,图4(A)所示的圆弧槽13b,如该图中虚线所示,能够将图1(A)所示的部件EC1按照能够以宽度或高度的面大致一致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收纳。
另外,图4(B)~图4(D)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是图4(A)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图4(B)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是具有比图1(A)所示的部件EC1的端面对角尺寸D1稍大,并且比长度L1小的宽度Wg和深度Dg的矩形。即,图4(B)所示的圆弧槽13b,如该图中虚线所示,能够将图1(A)所示的部件EC1不受限于宽度和高度的面的方向地按照能够以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收纳。此外,图4(C)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是,具有比图1(B)所示的部件EC2的高度H2稍大并且比宽度W2小的宽度Wg和比宽度W2稍大的深度Dg的矩形。即,图4(C)所示的圆弧槽13b,如该图中虚线所示,能够将图1(B)所示的部件EC2按照能够以宽度或高度的面大致一致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收纳。进一步,图4(D)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是,具有比图1(C)所示的部件EC3的直径R3稍大,并且比长度L3小的宽度Wg和深度Dg的矩形。即,图4(D)所示的圆弧槽12b,如该图中的虚线所示,能够将图1(C)所示的部件EC3按照能够以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收纳。
如图3(C)和图5所示,取出口用凹部13c以将右板13的上面一部分沿左右方向切开的方式形成,具有到达圆弧槽13b的规定的深度。即,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及其前后部分通过取出口用凹部13c向上方部分打开。
此外,由金属或塑料形成的取入口形成部件13d使用固定螺钉FS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右板13的左面。在该取入口形成部件13d形成有螺钉插通孔(未标符号),在右板13的左面形成有让固定螺钉FS拧入的螺纹孔(未标符号)。此外,取入口形成部件13d具有与中央板12的U字形凹部12b4的内部形状配合的外形,并且具有宽度变窄圆弧面13d1的量的窄宽部分13d2。进一步,取入口形成部件13d的厚度与中央板12的厚度一致。进一步,圆弧面13d1的曲率半径与上述中央板12的第一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相同或比第一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稍大,该圆弧面13d1的曲率中心与第一圆弧面12b1的曲率中心一致。
该取入口形成部件13d安装于右板13的左面,由此,如图6(A)所示,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被该取入口形成部件13d的窄宽部分13d2部分地封闭,该封闭部分的后端成为后述取入口15a。
另外,图6(B)~图6(D)表示将图4(A)所示的圆弧槽13b替换为图4(B)~图4(D)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情况下的各圆弧槽13b与取入口形成部件13d的位置关系,与图6(A)同样,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被该取入口形成部件13d的窄宽部分13d2部分封闭,该封闭部分的后端成为后述取入口15a。
进一步,由金属或塑料形成的四角柱形或圆柱形的停止棒13e嵌入从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向前侧形成的直线槽(未标符号)。如图3(C)和图5所示,该停止棒13e的后部向取出口用凹部13c侧突出,该突出部分通过取出口用凹部13c露出。即,停止棒13e的后部进入上述圆弧槽13b的打开部分,该打开部分中不存在停止棒13的区域成为后述取出口16。
为了组装图2(A)~图2(C)所示的箱体10,使图3(A)所示的左板11与图3(B)所示的中央板12的左面重叠,并且,使图3(C)所示的右板13与该中央板12的右面重叠,并且向左板11的各螺钉插通孔11a和右板13的各螺钉插通孔13a插入固定螺钉FS,而且将各固定螺钉FS拧入中央板12的各螺纹孔12a,使左板11、中央板12和右板13结合即可。
此处,使用固定螺钉FS组装箱体10,但也可以是,从左板11和右板13除去螺钉插通孔11a和13a,并且从中央板12除去螺纹孔12a,作为替代,在三者形成贯通孔,使三者重合之后向三者的贯通孔插入树脂销并使两端热熔融,由此进行三者的结合。此外,也可以是,从左板11和右板13除去螺钉插通孔11a和13a,并且从中央板12除去螺纹孔12a,通过使三者的接触面热熔接而进行三者的结合。
通过该组装,如图10和图11所示,中央板12的贯通孔12b的左侧开口被左板11的右面封闭,并且,中央板12的贯通孔12b的右侧开口被右板13的左面封闭。此外,右板13的取入口形成部件13d嵌入中央板12的贯通孔12b的倒U字形凹部12b4。进一步,右板13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的上部被中央板12的不存在贯通孔12b的右面部分封闭。进一步,右板13的取出口用凹部13c的左侧开口被中央板12的不存在贯通孔12b的右面部分封闭。
即,在箱体10内,形成被贯通孔12b的第一圆弧面12b1、第二圆弧面12b2和平面12b3、取入口形成部件13d的圆弧面13d1和窄宽部分13d2的后面以及下面、左板11的右面的一部分、右板13的左面的一部分包围的,左面视图轮廓为大致圆形的收纳室14(参照图10和图11)。在该收纳室14,左板11的右面的一部分成为该收纳室14的左侧壁,右板13的左面的一部分成为该收纳室14的右侧壁(相当于权利要求范围中所说的“收纳室的侧壁”)。
此外,在收纳室14的右侧壁的内面,利用右板13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没有被封闭的部分(约150度的角度范围部分),形成从下向上的圆弧状的引导槽(以下称为引导槽13b,参照图10)。根据图10可知,该引导槽13b的起点位于该图中的+标记的正下方。
进一步,利用右板13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被封闭的部分(约30度的角度范围部分),形成具有与引导槽13b相同的截面形状,并且从引导槽13b的上端向收纳室14的上方的圆弧状的供给通路15(参照图9~图11),而且,在该供给通路15的后端形成成为其入口的取入口15a(参照图10)。根据图10可知,该供给通路15的终点位于该图中的+标记的正上方。
进一步,在箱体10的上面,形成存在于供给通路15的前端(顶端),并且用于将一个部件EC1取出到外部的上面开口的取出口16(参照图9~图11)。根据图10可知,该取出口16位于该图中的+标记的正上方。
进一步,由于构成收纳室14的第一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比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大,所以在引导槽13b的外侧形成有圆弧状的平坦面FP1,其具有基于两者的曲率半径之差的宽度(参照图8(A)~图8(C)和图10)。该平坦面FP1的宽度大致设定为部件(EC1~EC3)的长度(L1~L3)的两倍以上的值。此外,由于在引导槽13b的内侧存在与该平坦面FP1为齐平的状态的平坦面FP2,所以该引导槽13b以被夹在外侧和内侧的平坦面FP1和FP2之间的方式设置。
此处,使引导槽13b的角度范围为约150度,并且使供给通路15的角度范围为约30度,但也可以不改变引导槽13b的下端位置地使引导槽13b的角度范围一定程度地增减,此外,也可以不改变供给通路16的上端位置地使供给通路16的角度范围一定程度地增减。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将图4(A)所示的圆弧槽13b替换为图4(B)~图4(D)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情况下,基于各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的引导槽13b、供给通路15、取入口15a、取出口16和两个平坦面FP1及FP2平坦面,也与收纳室14一同形成。
如图11所示,支轴20具有轴主体20a和设置于该轴主体20a的左端的边缘部20b,由金属或塑料形成。该支轴20通过将固定螺钉插入设置于边缘部20b的多个螺钉插通孔(省略图示)并拧入右板13的右面的螺纹孔13f而安装于右板13的右面中央。在该安装状态下,支轴20的轴主体20a的中心与构成右板13的引导槽13b的外侧圆弧面13b1和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中心一致。
如图11所示,轴承30由辐射式的滚珠轴承形成,通过在支轴20的轴主体20a嵌合其内轮而安装。
如图7(A)~图7(C)所示,回转部件40具有圆筒部40a、设置于该圆筒部40a的左端的边缘部40b、设置于该边缘部40b的左面外周的环状部40c,由永久磁铁的磁力能够透过的铝等金属或塑料形成。
此外,在回转部件40的环状部40c,共8个的永久磁铁40d以各自的一方的磁极沿着与圆筒部40a的中心(相当于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同心的假想圆VC(相当于后述圆轨道)的方式以45度的间隔配置。各永久磁铁40d,形成两端面上具有磁极的圆柱形,以一方的磁极在与环状部40c的左面大致齐平的状态下露出的方式埋设于该环状部40c。此外,各永久磁铁40d,使用具有将收纳室14内的部件(EC1~EC3)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所需的充分的表面磁力的永久磁铁。进一步,各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相当于磁力线最密集的磁力中心)位于假想圆VC上。该假想圆VC(后述圆轨道)的曲率半径设定为构成箱体10的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以下,并且为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以上。此外,各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磁极的极性可以全部为N极或S极,也可以沿着假想圆VC交替地排列N极和S极。
如图11所示,该回转部件40按照环状部40d的左面与箱体的右板13的右面稍微隔开间隔地以平行或与此相近的状态相向的方式,换言之,按照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与收纳室14的右侧壁的外面稍微隔开间隔地以平行或与此相近的状态相向的方式,将圆筒部40a的内孔40a1嵌入到轴承30的外轮而安装。
在该安装状态下,回转部件40能够以支轴30的轴主体20a为中心而旋转,伴随该旋转,各永久磁铁40d能够在与假想圆VC相当的圆轨道移动。
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与构成箱体10的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的外侧圆弧面13b1和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中心,以及各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所位于的假想圆VC的中心一致,并且,该假想圆VC的曲率半径设定为在构成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以下,且在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以上,所以在与假想圆VC相当的圆轨道移动的各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与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相向,并且各自的中心朝向引导槽13b内和供给通路15内。此外,由于箱体10的右板13能够让磁力透过,所以与引导槽13b相向的永久磁铁40d的磁力通过该右板13到达引导槽13b内和收纳室14内,与供给通路15相向的永久磁铁40d的磁力通过该右板13到达供给通路15内。
在图8(A)~图8(C)中,例示了满足上述条件(假想圆VC(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在构成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以下,且在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以上)的位置关系。
图8(A)表示“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2”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图8(B)表示“(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2>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图8(C)表示“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2”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
在上述条件下可以说图8(A)的位置关系最为优选,其次优选的是图8(B)和图8(C)的位置关系,但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或“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的位置关系,也充分能够在高概率下进行后述的将部件(EC1~EC3)向引导槽13b的收纳。
图10表示包围共计8个永久磁铁40d的外侧的假想圆(省略图示)与第一圆板面12b1大致一致的情况,但只要扩大外侧的平坦面FP1的宽度或者使用直径较小的永久磁铁40d,则该假想圆位于第一圆弧面12b1的内侧,此外,如果使用直径较大的永久磁铁40d,则该假想圆位于第一圆弧面12b1的外侧。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将图4(A)所示的圆弧槽13b替换为图4(B)~图4(D)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情况下,上述条件也相同。
省略图示的回转部件驱动机构,用于使回转部件40向期望的方向旋转且使其停止,基本上具有电机、安装于电机轴的驱动齿轮和电机控制电路。只要在回转部件40等的外周面等形成有齿轮的代用部分,或者在回转部件40固着另外的齿轮,使驱动齿轮与这些齿轮啮合,则能够通过电机动作使回转部件40向期望的方向旋转,并且能够通过电机动作的停止使回转部件40的旋转停止。
接着,引用图12~图18,对将图1(A)所示的部件EC1作为供给对象的散料供料器的部件供给的动作,包含将图1(B)和图1(C)所示的部件EC2和EC3作为供给对象的情况下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图12~图18中所记载的+标记表示上述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
如图12所示,在部件供给时,在箱体10的收纳室14内以零散状态(朝向不一致的状态)收纳多个部件EC1。该收纳通过设置于箱体10的带开闭盖的补充口(省略图示)或能够由密封件封闭的补充口(省略图示)进行。
当部件EC1的收纳量过多时,由于部件EC1向后述的取入口15a的流入概率下降,所以部件EC1的最大收纳水平优选为收纳室14的高度的约1/2。例如,在部件EC1的长度L1为1.0mm的情况下,形成与图2尺寸相同的箱体10,并且使最大收纳水平为收纳室14的高度尺寸的约1/2,则也能够收纳数万个程度的部件EC1。
在将部件EC1收纳于箱体10的收纳室14内之后,如图12所示,利用回转部件驱动机构使回转部件40沿虚线箭头方向旋转数周,进行部件EC1的预备供给(所谓的球状装入)。
根据图12可知,通过该回转部件40的旋转,各永久磁铁40d依次反复进行下述步骤:在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与收纳室14相对且与引导槽13b相对的状态下移动的过程(1);在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不与收纳室14相对且与供给通路15相对的状态下移动的过程(2);和在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与收纳室14不相对的状态下移动的过程(3)。
在上述过程(1)中,收纳在收纳室14内的零散状态的部件EC1中的多个部件EC1被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被吸引的多个部件EC1保持块的状态从部件收纳区域脱出,沿引导槽13b移动到上方,到达取入口15a。
由于在引导槽13b的外侧和内侧,夹着该引导槽13b的两个平坦面FP1和FP2以齐平的状态存在,并且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朝向引导槽13b内,所以如图13所示,被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的多个部件EC1的块成为覆盖该引导槽13b和其两侧的平坦面FP1和FP2的山状的形态(参照双点划线)或与此接近的状态。即,利用存在于引导槽13b的外侧和内侧的平坦面FP1和FP2,尽可能地将较多的部件EC1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被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的多个部件EC1的个数被收纳室14内的部件EC 1的剩余个数和永久磁铁40d的表面磁力等左右,但在足够量的部件EC1被收纳在收纳室14内,而且永久磁铁40d具有2000~4000高斯的表面磁力,充分的磁力能够到达收纳室14内的部件EC1的情况下,大致为数十个到数百个。
此外,由于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朝向引导槽13b内,所以对于多个部件EC1的块中与该永久磁铁40d最接近且与其中心(磁力中心)相对的部件EC1,向引导槽13b内拉入的力发挥最强的作用。而且,在多个部件EC1的块沿着引导槽13b移动到上方时,该多个部件EC1的块中与引导槽13b接近的部件EC1与该引导槽13的开口侧的两个圆弧状边接触,产生修正其朝向的作用。
即,在上述过程(1)中,利用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尽可能地将较多的部件EC1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与之相应地,能够将被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的多个部件EC1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EC1,基于上述作用高概率地以长度方向收纳在引导槽13b内。
但是,由于部件EC1形成具有长度L1>宽度W1=高度H1的尺寸关系的长方体形状,所以收纳于引导槽13b内的部件EC1的朝向基本上是长度方向(参照图14)和与长度方向相差90度的朝向(参照图15)这两个模式,没有被收纳在引导槽13内的部件EC1为零散状态(参照图13)。
在收纳于引导槽13b内的一个或多个部件EC1均为“在引导槽13b内以长度方向收纳的部件EC1”时,或者在“在引导槽13b内以长度方向收纳的部件EC1”的后侧存在“在引导槽13b内以与长度方向相差90度的朝向收纳的部件EC1”时,如图14所示,“在引导槽13b内以长度方向收纳的部件EC1”被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吸引,并且沿引导槽13b移动到上方,保持该朝向流入到取入口15a,被取入到供给通路15内。在该流入时,“在引导槽13b内以与长度方向相差90度的朝向被收纳的部件EC1”和“没有被收纳在引导槽13b内的部件EC1”与取入口形成部件13d的窄宽部分13d2的后面抵接,在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通过取入口15a的右侧而吸引力下降时,向下方落下。
此外,根据上述作用,收纳在引导槽13b内的一个或多个部件EC1均为“在引导槽13b内以与长度方向相差90度的朝向被收纳的部件EC1”的概率低,在该情况下,如图15所示,“在引导槽13b内以与长度方向相差90度的朝向被收纳的部件EC1”和“没有被收纳在引导槽13b内的部件EC1”与取入口形成部件13d的窄宽部分13d2的后面抵接,在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通过取入口15a的右侧而吸引力下降时,向下方落下。
另一方面,在上述过程(2)中,从引导槽13b流入到取入口15a的长度方向的部件EC1,如图16所示,一边被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吸引一边沿着供给通路15移动到上方而到达取出口16,到达该取出口16的长度方向的部件EC1在其前端与停止棒13e的后面抵接时停止。由于在预备供给时回转部件40旋转数周,所以在与停止棒13e的后面抵接的最前头的部件EC1的后侧,多个部件EC1成为不隔着间隙或隔着间隙相连的状态。另一方面,在上述过程(3)中,由于抑制了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影响到收纳室14内的EC1,所以能够抑制由于该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在收纳室14内的部件EC1产生不需要的变动,例如不涉及向引导槽13b内的部件收纳和向取入口15a的部件流入的变动等。
在部件EC1的预备供给完成之后,如图17和图18所示,停止回转部件40(以下将该停止位置称为待机位置)以使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存在于通过取出口16的右侧的位置,并且其后侧的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存在于进入供给通路15的右侧的位置。
在待机位置使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通过取出口16的右侧的理由是,为了避免该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对后述的部件EC1的取出造成影响。此外,在待机位置使后侧的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进入供给通路15的右侧的理由是,为了使通过上述预备供给而送入供给通路15内的多个部件EC1不会沿构成该供给通路15的内侧圆弧面13b2滑落而从取入口15a落下。
从散料供料器的部件EC1的取出,在图16和图17所示的待机位置进行。具体地说,通过使装载器(电子部件搭载装置)的吸附喷嘴(省略图示)向取出口16下降,在吸附存在于该取出口16的最前头的部件EC1之后使该吸附喷嘴上升而进行。由于取出口16位于圆弧状的供给通路16的最上点,所以即使多个部件EC连在存在于该取出口16的最前头的部件EC1的后侧,也不会从该后续的部件EC1对最前头的部件EC1产生影响其取出的负载,例如不会施加挤压力等。
取出存在于取出口16的最前头的部件EC1之后,使位于待机位置的回转部件40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规定角度,例如45度或90度、135度、180度,使该回转部件40再次停止在待机位置。由于部件EC1的取出能够由省略图示的传感器简单地检测出来,所以能够基于该检测信号开始回转部件40的旋转。
在使位于待机位置的回转部件40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规定角度的过程中,“部件EC1向引导槽13b内的收纳”、“部件EC1从引导槽13b向取入口15a的流入”和“供给通路16内的部件EC1的移动”与上述同样地进行,部件EC1再次供给至取出口16。这之后,也是在每次存在于取出口16的最前头的部件EC1被取出时,位于待机位置的回转部件40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规定角度。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将图4(A)所示的圆弧槽13b替换为图4(B)~图4(D)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该图所示的部件EC1~EC3为对象,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此外,在将图4(A)所示的引导槽13b替换为图4(B)所示的引导槽13b的情况下,部件EC1能够以宽度或高度的面不一致的长度方向(参照图4(B)的虚线)收纳在引导槽13b内,但在引导槽13b内移动的过程或在供给通路15内移动的过程中,该部件EC1自身产生使姿势稳定化的位移,所以该部件EC1以宽度或高度的面一致的姿势供给至取出口16。
接着,说明由上述散料供料器得到的效果。
(1)如前所述,与引导槽13b相对的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朝向该引导槽13b内,并且,在引导槽13b的外侧和内侧,夹着该引导槽13b的两个平坦面FP1和FP2以齐平的状态存在。
因此,当收纳于收纳室14内的零散状态的部件(EC1~EC3)中的多个部件(EC1~EC3)被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时,能够利用存在于引导槽13b的外侧和内侧的两个平坦面FP1和FP2,尽可能地将较多的部件(EC1~EC3)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
此外,在被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的多个部件(EC1~EC3)的块中,对于最接近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并且与其中心(磁力中心)相对的部件(EC1~EC3),向引导槽13b内拉入的力的发挥最强的作用。而且,在多个部件(EC1~EC3)的块沿引导槽13b移动到上方时,该多个部件(EC1~EC3)的块中与引导槽13b接近的部件(EC1~EC3)与该引导槽13的开口侧的两个圆弧状边接触,产生修正其朝向的作用。
即,利用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尽可能地将较多的部件(EC1~EC3)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与之相应地,能够将被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的多个部件(EC1~EC3)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EC1~EC3),基于上述作用高概率地以长度方向收纳在引导槽13b内。此外,在引导槽13b内以长度方向被收纳的部件(EC1~EC3),一边被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吸引一边沿引导槽13b移动到上方,流入到取入口15a,进一步,从引导槽13b流入到取入口15a的长度方向的部件(EC1~EC3),一边被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吸引一边沿供给通路15移动到上方,到达取出口16。
总而言之,由于能够将被永久磁铁40d的磁力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的部件(EC1~EC3)高概率地以长度方向收纳在引导槽13b内,所以能够与回转部件40的旋转量成比例地使以长度方向流入到取入口15a的部件(EC1~EC3)的数量增加,由此能够提高部件(EC1~EC3)以长度方向流入到取入口15a的效率,即部件(EC1~EC3)以长度方向供给至取出口16的效率。据此,即使从取出口16取出部件(EC1~EC3)的时间间隔变短,例如为50msec以下,也能够发挥与该时间间隔充分对应的供给能力。
(2)如前所述,圆弧状的引导槽13b由右板13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没有被封闭的部分形成,此外,圆弧状的供给通路15由右板13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被封闭的部分形成。
即,由于能够利用一个圆弧槽13b形成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所以该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的形成极为容易,并且能够简单地连续得到具有同一截面形状的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
(3)如前所述,右板13的圆弧槽13b从与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的正下方向正上方形成,此外,设置于供给通路15的前端的取出口16位于与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的正上方。
即,由于引导槽13b的起点位于与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的正下方,所以即使在收纳于收纳室14内的部件(EC1~EC3)的剩余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将该部件(EC1~EC3)向引导槽13e方向吸引并供给至取出口16。
此外,由于取出口16位于与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的正上方,所以能够紧凑地构成箱体10乃至散料供料器自身。而且,由于能够使从取入口15a到取出口16的供给通路15的长度变短,所以能够平滑地进行该供给通路15内的部件(EC1~EC3)的移动和部件(EC1~EC3)向取出口16的供给。
(4)如前所述,右板13的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根据收纳在收纳室14内的部件(EC1~EC3)而适当设定(参照图4(A)~图4(D))。
即,仅通过变更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就能够简单地变更想要用散料供料器供给的部件(EC1~EC3)。
(5)如前所述,各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所位于的假想圆VC(圆轨道)的曲率半径设定为在构成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以下,且在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以上。
即,通过该条件设定,能够使在相当于假想圆VC的圆轨道移动的各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可靠地朝向引导槽13b内和供给通路15内。在上述条件下,可以说图8(A)所示的“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2”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最为优选,其次,图8(B)所示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2>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和图8(C)所示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2”较为优选,但“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或“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的位置关系,也充分能够在高概率下进行部件(EC1~EC3)向引导槽13b的收纳。
(6)如前所述,在回转部件40的环状部40c,共计8个的永久磁铁40d以各自的一方的磁极沿着与圆筒部40a的中心(相当于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同心的假想圆VC(相当于后述圆轨道)的方式以45度间隔配置。
即,由于将多个永久磁铁40d以等角度间隔配置,所以能够在电机控制电路中简单地控制下述动作:在存在于取出口16的最前头的部件(EC1~EC3)被取出之后,使位于待机位置的回转部件40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规定角度之后使其停止的动作,例如旋转45度、90度、135度、180度再停止的动作。
(箱体的变形例)
(1)上述箱体10通过组合三个部件(左板11、中央板12和右板13)而构成,但是只要具有同样的引导槽13b、供给通路15、取入口15a和取出口16,也可以使用其它构造的箱体代替。
图19、图20(A)和图20(B)所示的箱体10-1,通过组合左板11-1和右板13-1而构成,不具有上述取入口形成部件13d。
如图20(A)所示,左板11-1,左面视图轮廓形成为大致矩形,具有规定的厚度,由金属或塑料形成。该左板11-1在四角具有螺纹孔11a,在右面具有收纳室用凹部11b。
收纳室用凹部11b包括:曲率中心位于图中的+标记处,并且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第一圆弧面11b1;曲率半径比第一圆弧面11b1小,并且曲率中心与第一圆弧面11b1一致的第二圆弧面11b2;连接第一圆弧面11b1的下端和第二圆弧面11b2的下端的第一平面11b3;连接第一圆弧面11b1的上端和第二圆弧面11b2的上端的第二平面11b4;和位于收纳室用凹部11b的底的左侧内侧面11b5。此外,第一圆弧面11b1的曲率半径比后述圆弧槽13b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大,第二圆弧面11b2的曲率半径比后述圆弧槽13b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小。
如图20(B)所示,右板13-1,左面视图轮廓与左板11-1相同,具有比该左板11-1小的厚度,由永久磁铁40d的磁力能够透过的铝等金属或塑料形成。该右板13-1在四角具有螺钉插通孔13a,在左面后侧具有圆弧槽13b,在上面中央具有取出口用凹部13c,在右面中央具有用于螺纹固定支轴20的多个螺纹孔13f。
圆弧槽13b具有:曲率中心位于图中的+标记处,并且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外侧圆弧面13b1;和曲率半径比外侧圆弧面13b1小,并且曲率中心与外侧圆弧面13b1一致的内侧圆弧面,外侧圆弧面13b1与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之差规定上述宽度Wg(参照图4(A)~图4(D))。该圆弧槽13b从下朝上具体地说是从图中的+标记的正下方向正上方,以约180度的角度范围形成,从该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开始,前侧的部分成为以相同宽度Wg向前方延伸的直线槽(未标符号)。此外,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采用图4(A)~图4(D)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
取出口用凹部13c以将右板13-1的上面一部分沿左右方向切开的方式形成,具有到达圆弧槽13b的规定的深度。即,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及其前后部分通过取出口用凹部13c向上方部分打开。
进一步,金属或塑料形成的四角柱形或圆柱形的停止棒13e嵌入到从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向前侧形成的直线槽(未标符号)。该停止棒13e的后部向取出口用凹部13c侧突出,该突出部分通过取出口用凹部13c露出。即,停止棒13e的后部进入上述圆弧槽13b的打开部分,该打开部分中不存在停止棒13的区域成为取出口16。
为了组装图19所示的箱体10-1,使图20(B)所示的右板13-1的左面与图20(A)所示的左板11-1的右面重叠,并向右板13-1的各螺钉插通孔13a插入固定螺钉FS,而且将各固定螺钉FS拧入左板11-1的各螺纹孔11a,使左板11-1和右板13-1结合即可。
此处使用固定螺钉FS组装箱体10-1,但也可以是,从左板11-1除去螺纹孔11a,并且从右板13-1除去螺钉插通孔13a,取而代之地在两者形成贯通孔,在使左板11-1和右板13-1重合之后向两者的贯通孔插入树脂销并使两端热熔融,由此进行两者的结合。此外,也可以是,从左板11-1除去螺纹孔11a,并且从右板13-1除去螺钉插通孔13a,,通过使两者的接触面热熔接而进行两者的结合。
通过该组装,左板11-1的收纳室用凹部11b的右侧开口被右板13-1的左面封闭。此外,右板13-1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的上部被左板11-1的不存在收纳室用凹部11b的右面部分封闭。此外,右板13-1的取出口用凹部13c的左侧开口被左板11-1的不存在收纳室用凹部11b的右面部分封闭。
即,在箱体10-1内,与上述箱体10同样,形成被左板11-1的收纳室用凹部11b的第一圆弧面11b1、第二圆弧面11b2、第一平面11b3、第二平面11b4以及左侧内侧面11b5、右板13-1的左面的一部分包围的,左面视图轮廓为大致圆形的收纳室14(参照图19)。在该收纳室14,左板11-1的左侧内侧面11b5成为该收纳室14的左侧壁,右板13-1的左面的一部分成为该收纳室14的右侧壁(相当于权利要求范围中所说的“收纳室的侧壁”)。
此外,在收纳室14的右侧壁的内面,与上述箱体10同样,利用右板13-1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没有被封闭的部分(约150度的角度范围部分),形成从下向上的圆弧状的引导槽13b(以下称为引导槽13b)。
进一步,利用右板13-1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被封闭的部分(约30度的角度范围部分),与上述箱体10同样,形成具有与引导槽13b相同的截面形状,并且从引导槽13b的上端向收纳室14的上方的圆弧状的供给通路15,并且,在该供给通路15的后端形成作为其入口的取入口15a。
进一步,在箱体10-1的上面,与上述箱体10同样,形成存在于供给通路15的前端(顶端),并且用于将一个部件(EC1~EC3)取出到外部的上面开口的取出16。
进一步,由于构成收纳室14的第一圆弧面11b1的曲率半径比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大,所以与上述箱体10同样,在引导槽13b的外侧形成具有基于两者的曲率半径之差的宽度的圆弧状的平坦面FP1。该平坦面FP1的宽度大致设定为部件(EC1~EC3)的长度(L1~L3)的两倍以上的值。此外,由于在引导槽13b的内侧有与该平坦面FP1为齐平的状态的平坦面FP2,所以该引导槽13b以被夹在两个平坦面FP1和FP2之间的方式设置。
在使用该箱体10-1代替上述箱体10的散料供料器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2)上述箱体10和上述箱体10-1具有停止棒13e,但只要设置作为该停止棒13e的代用品的部分,也可以除去该停止棒13e。
图21(A)所示的右板13-2与上述箱体10的右板13对应,除去从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向前侧的部分设置的直线槽(未标符号),取而代之地以圆弧槽13b的前端(顶端)的壁作为停止器。此外,将取出口用凹部13c’的形状改变为具有前侧倾斜面的形状,以使在利用装载器(电子部件搭载装置)的吸附喷嘴(省略图示)取出与圆弧槽13b’的前端(顶端)的壁抵接的最前头的部件(EC1~EC3)时不会造成妨碍。
图21(B)所示的右板13-3与上述箱体10-1的右板13-1对应,除去从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向前侧的部分设置的直线槽(未标符号),取而代之地以圆弧槽13b’的前端(顶端)的壁作为停止器。此外,将取出口用凹部13c’的形状改变为具有前侧倾斜面的形状,以使在利用装载器(电子部件搭载装置)的吸附喷嘴(省略图示)取出与圆弧槽13b’的前端(顶端)的壁抵接的最前头的部件(EC1~EC3)时不会造成妨碍。
代替上述箱体10使用将上述箱体10的右板13改变为图21(A)所示的右板13-2的箱体,或者将上述箱体10-1的右板13-1改变为图21(B)所示的右板13-3的箱体的散料供料器,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3)上述箱体10和上述箱体10-1中各个构成收纳室14的第一圆弧面12b1和11b1与右板13和13-1的左面成直角,但也可以使该第一圆弧面12b1和11b1相对于右板13和13-1的左面以锐角倾斜。
图22(A)所示的箱体10-2与上述箱体10对应,第一圆弧面12b1’的截面是形成大致1/4圆的弯曲面。此外,图22(B)所示的箱体10-3与上述箱体10-1对应,第一圆弧面11b1’的截面为形成大致1/4圆的弯曲面。
如果采用这样的第一圆弧面12b1’和11b1’,则即使在收纳于收纳室14内的部件(EC1~EC3)的剩余数量少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该第一圆弧面12b1’和11b1’的倾斜,使剩余的少量的部件(EC1~EC3)向右板13和13-1的左面,即向引导槽13b的下端利用自重而移动。
即,如果使收纳室14的左右尺寸增大而扩大部件(EC1~EC3)的收纳数,则永久磁铁40d的磁力难以到达离开该永久磁铁40d的部件(EC1~EC3),但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使剩余的少量部件(EC1~EC3)向引导槽13b的下端利用自重而移动,也能够利用永久磁铁40d的磁力确实地吸引该部件(EC1~EC3)。
图22(A)和图22(B)表示使第一圆弧面11b1’和11b1’的截面为形成大致1/4圆的弯曲面的结构,但只要是能够使剩余的少量部件(EC1~EC3)向引导槽13b的下端利用自重而移动的截面形状,则例如使该截面为相对于右板13和13-1的左面以锐角倾斜的平坦的倾斜面,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当然,代替上述箱体10使用图22(A)所示的箱体10-2或图22(B)所示的箱体10-3的散料供料器,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回转部件的变形例)
(1)上述回转部件40以45度间隔具有共计8个的永久磁铁40d,但永久磁铁40d的数量和角度间隔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变更。
图23(A)所示的回转部件40-1以22.5间隔具有共计16个的永久磁铁40d。此外,图23(B)所示的回转部件40-2以90度间隔具有共计4个的永久磁铁40d。
设置于上述回转部件40的永久磁铁40d的数量与该回转部件40的旋转速度相关,但为了正确进行上述供给动作,永久磁铁40d的数量优选为4~16个。此外,永久磁铁40d的角度间隔也可以不是等间隔,但是等间隔在供给动作中更容易控制回转部件40的旋转。
代替上述回转部件40使用该回转部件40-1或回转部件40-2的散料供料器,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2)上述回转部件40、上述回转部件40-1和上述回转部件40-2中永久磁铁40d采用形成为圆柱形的结构,但作为该永久磁铁40d也可以采用形成为圆柱形以外的形状的结构。
图23(B)所示的回转部件40-2,作为永久磁铁40d’使用形成为四角柱形的结构,各永久磁铁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与上述永久磁铁40d一致。作为各永久磁铁也能够采用形成为三角柱形或五角以上的多角柱形的结构,但如果考虑到永久磁铁的部件成本,则优选形成为圆柱形或四角柱形。代替上述回转部件40使用该回转部件40-3的散料供料器,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附图标记
10、10-1、10-2、10-3……箱体
13b……引导槽(圆弧槽)
13b1……外侧圆弧面
13b2……内侧圆弧面
FP1、FP2……平坦面
14……收纳室
15……供给通路
15a……取入口
16……取出口
40、40-1、40-2、40-3……回转部件
40d、40d’……永久磁铁
VC……圆轨道(假想圆)
EC1~EC3……部件

Claims (12)

1.一种散料供料器,其将零散状态的部件以规定朝向供给至取出口,该散料供料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收纳室,其用于以零散状态收纳多个能够被磁力吸引的部件;
回转部件,其旋转自如地配置在收纳室的侧壁的外侧;
多个永久磁铁,其以一方的磁极朝向收纳室,并且该一方的磁极沿着与回转部件的旋转中心同心的规定圆轨道的方式隔开间隔设置于回转部件;
圆弧状的引导槽,其沿着规定圆轨道在收纳室的侧壁的内面从下向上设置,并且,用于以规定朝向收纳该收纳室内的部件并使该部件以该朝向移动到上方;
圆弧状的供给通路,其沿着规定圆轨道从引导槽的上端向收纳室的上方设置,并且,用于通过取入口取入在引导槽内移动的规定朝向的部件并使该部件以该朝向移动到上方;和
上面开口的取出口,其设置于供给通路的前端,并且,用于将在该供给通路内移动并供给至其前端的规定朝向的部件取出到外部,其中
各永久磁铁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位于规定圆轨道上,在该规定圆轨道移动的各永久磁铁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向引导槽内和供给通路内,在各永久磁铁的一方的磁极所相对的引导槽的外侧和内侧,两个平坦面夹着该引导槽,以齐平的状态存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供给通路由将在收纳室的侧壁的内面以规定角度范围设置的圆弧槽的开口的上部封闭的部分形成,引导槽由圆弧槽的开口没有被封闭的部分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圆弧槽从与回转部件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的正下方向正上方形成,设置于供给通路的前端的取出口位于与回转部件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的正上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当收纳于收纳室内的部件为具有长度>宽度=高度的尺寸关系的长方体形状时,圆弧槽的截面形状是,具有比该部件的宽度或高度稍大且比长度小的宽度和深度的矩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当收纳于收纳室内的部件为具有长度>宽度>高度的尺寸关系的长方体形状时,圆弧槽的截面形状是,具有比该部件高度稍大且比宽度小的宽度和比宽度稍大的深度的矩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当收纳于收纳室内的部件为具有长度>直径的尺寸关系的圆柱形状时,圆弧槽的截面形状是,具有比该部件的直径稍大且比长度小的宽度和深度的矩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轨道的曲率半径设定为在圆弧槽的外侧圆弧面的曲率半径以下且在内侧圆弧面的曲率半径以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规定圆轨道的曲率半径满足,规定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的曲率半径)/2。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规定圆轨道的曲率半径满足,(外侧圆弧面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的曲率半径)/2>规定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的曲率半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规定圆轨道的曲率半径满足,外侧圆弧面的曲率半径>规定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的曲率半径)/2。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永久磁铁以各自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位于规定圆轨道上的方式以等角度间隔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永久磁铁的数量为共计8个,该共计8个的永久磁铁以45度间隔配置。
CN200980149877.4A 2008-12-12 2009-12-09 散料供料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454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7132 2008-12-12
JP2008-317132 2008-12-12
JP2009-246454 2009-10-27
JP2009246454A JP4468481B1 (ja) 2008-12-12 2009-10-27 バルクフィーダ
PCT/JP2009/070935 WO2010067889A1 (ja) 2008-12-12 2009-12-09 バルクフィ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5486A true CN102245486A (zh) 2011-11-16
CN102245486B CN102245486B (zh) 2014-01-15

Family

ID=42242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987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45486B (zh) 2008-12-12 2009-12-09 散料供料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468481B1 (zh)
KR (1) KR101294611B1 (zh)
CN (1) CN102245486B (zh)
WO (1) WO201006788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2539A (zh) * 2015-07-03 2017-01-11 许腾予 电子零件上下料同步间距调整结构
CN113950873A (zh) * 2019-06-05 2022-01-18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供给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4353U (zh) * 1989-12-22 1990-10-24 无锡轻工业学院 复槽自平衡电磁振动供料机
JPH03295300A (ja) * 1990-04-12 1991-12-26 Tdk Corp 電子部品の収納ケース及び同収納ケースによる電子部品の自動供給装置
CN1121025A (zh) * 1994-10-17 1996-04-24 林信忠 线材制卡环的供给装置
JP3482324B2 (ja) * 1997-08-07 2003-12-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部品整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4353U (zh) * 1989-12-22 1990-10-24 无锡轻工业学院 复槽自平衡电磁振动供料机
JPH03295300A (ja) * 1990-04-12 1991-12-26 Tdk Corp 電子部品の収納ケース及び同収納ケースによる電子部品の自動供給装置
CN1121025A (zh) * 1994-10-17 1996-04-24 林信忠 线材制卡环的供给装置
JP3482324B2 (ja) * 1997-08-07 2003-12-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部品整列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2539A (zh) * 2015-07-03 2017-01-11 许腾予 电子零件上下料同步间距调整结构
CN113950873A (zh) * 2019-06-05 2022-01-18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供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68481B1 (ja) 2010-05-26
WO2010067889A9 (ja) 2011-05-26
KR101294611B1 (ko) 2013-08-08
JP2010161342A (ja) 2010-07-22
CN102245486B (zh) 2014-01-15
WO2010067889A1 (ja) 2010-06-17
KR20110084932A (ko) 2011-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91731B2 (en) Apparatus for feeding screws
CN102712422A (zh) 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
CN102245486A (zh) 散料供料器
CN104303612B (zh) 电子元件安装机
CN102245487B (zh) 散料供料器
CN111674897B (zh) 一种固体原料重力式定量投放装置
CN102079448A (zh) 工件的外观检查装置以及工件的外观检查方法
JP4610674B1 (ja) バルクフィーダ用部品収納ケース
CN102245488B (zh) 散料供料器
US20080050209A1 (en) Conductive member supply apparatus and conductive member supply method
JP6901931B2 (ja) テーピング装置
CN103596414A (zh) 带式送料器及其定位机构、安装装置及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6061872B (zh) 排列供给装置及排列方法
KR101903250B1 (ko) 정밀유도키트용 롤카나드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롤카나드 구동방법
KR19990010644A (ko) 전자부품 공급 호퍼
JP2010129724A (ja) 微小球の供給機構
ES2221589B1 (es) Distribuidor de tornillos para sistema alimentador de maquina de soldadura.
JP2000349496A (ja) 部品供給機
WO2017098549A1 (ja) バルク部品フィーダ
JP2013080855A (ja) バルクフィーダ、ケースチェンジャ及びチップマウンタ
JP2012173518A (ja)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に用いる粒子配置装置及び粒子配置方法
JP2008126290A (ja) 導電性部材供給装置及び導電性部材供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120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Drawings

Correct: Completion

False: Missing Figure 13

Number: 03

Volume: 30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Drawings

Correct: Completion

False: Missing Figure 13

Number: 03

Page: Description

Volume: 30

CI03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FIGURE OF DESCRIPTION; FROM: MISSING ATTACHED FIGURE 13 TO: COMPLE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6120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