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9798A - 一种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优质饵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优质饵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9798A
CN102239798A CN2011100948956A CN201110094895A CN102239798A CN 102239798 A CN102239798 A CN 102239798A CN 2011100948956 A CN2011100948956 A CN 2011100948956A CN 201110094895 A CN201110094895 A CN 201110094895A CN 102239798 A CN102239798 A CN 102239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o
algae
youti
diatom
ba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948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9798B (zh
Inventor
陈月忠
黄万红
李振华
杜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Fuji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1100948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397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39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9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9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97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Seaweed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优质饵料的方法,包括:(1)收集有大量卵形藻生长的鲍幼体附着基,清洗薄膜直至附着基薄膜表面已干净但在阳光下仍可见一层淡淡的金黄色的半透明物质;(2)将清洗后的薄膜裹上重物扎成花束状投放入过滤海水中,施加底栖硅藻快速定向培养营养液:NaNO3 50-80mg/L,NaH2PO4·H2O 0.3-1mg/L,FeC6H5O7·5H2O 1-2mg/L,Na2SiO3·9H2O 3-5mg/L,硅藻营养元素2-4mg/L,在1500~2500lx的光照下连续充气培养5-10天,将薄膜取出再次清洗,(3)在含有底栖硅藻快速定向培养营养液的新鲜过滤海水中继续培养4~7天后取出进行清洗,之后再在培养含有底栖硅藻快速定向培养营养液的新鲜过滤海水中继续培养。本发明可将鲍幼体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培育时间由20~100天缩短至15~30天。

Description

一种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优质饵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鲍幼体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培育技术,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可在鲍幼体培育养殖生产中大量培养卵形藻等适合鲍幼体摄食的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鲍鱼苗种的培育过程中,优质饵料的充足供应是保证育苗生产顺利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以底栖硅藻为开口饵料和唯一饵料来源的初期匍匐幼虫期、围口壳幼虫期、上足分化幼虫期及稚鲍期等幼体培育阶段,为鲍幼体所提供的底栖硅藻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将严重地影响着育苗的成功率、出苗率和苗种的健康,甚至决定了育苗的成败。2002~2006年鲍幼体频频发生脱板问题,导致鲍养殖业遭受严重损失,面临崩溃的严重局面就与鲍幼体附着基的藻相不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底栖硅藻的育苗效果问题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普遍认为卵形藻、舟形藻、双眉藻等几种藻类是众多的海洋底栖硅藻中较为适合鲍幼体生长需要的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种类,采用这几种底栖硅藻进行鲍幼体培育,不仅大小适合、营养丰富,且生长稳定,可获得较高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建议在培育鲍苗过程中人工接种上述几种底栖硅藻藻种进行底栖硅藻的纯种培养供鲍幼体摄食。但由于底栖硅藻的保种和藻种的大量纯种培养尚存在着许多难题,所需的培养时间又较长,其实际生产量也仅能供应小型的鲍人工育苗实验,而要开展大规模的鲍苗生产就完全无法满足需求,严重地制约了鲍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因此在目前的鲍苗生产实践中多数都未能进行底栖硅藻的纯种培养,而是采取在海水中大量施肥的粗放式随机培养方法来培养底栖硅藻。但如此方式培养的底栖硅藻往往种类非常复杂,常常造成以下问题:一是鲍苗的养殖微环境因藻相不稳定而恶化导致鲍频频脱苗;二是由于鲍苗的适饵性问题个体大的底栖硅藻因难以被摄食而大量生长形成优势种,除抑制了适饵性藻类的生长,使得鲍幼体因适饵性饵料的不足而营养缺乏外,更严重的是随着这些不能被摄食藻类的老化、死亡、腐烂,养殖环境会迅速恶化,造成鲍苗中毒死亡;第三,如果在附着基上大量生长的是以立体方式生长的底栖硅藻则容易造成鲍苗深陷其中而窒息。此外采取上述方法生产底栖硅藻还同时存在着成本高、速度慢、培养时间长、藻类容易老化、营养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就是根据海洋底栖硅藻在鲍幼体附着基上生长稳定性的不同开发出一种能快速定向地大规模培养卵形藻等一些适合鲍幼体生长需要的底栖硅藻的技术,以保证鲍幼苗期间的优质饵料供应,改善鲍苗的养殖环境,提高鲍苗的育苗成功率。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1)、当鲍幼体育苗成功即将转入四角砖培育期时将稚鲍小心剥离,然后将作为鲍幼体附着基的透明塑料薄膜取出通过显微镜或根据薄膜上的颜色进行观察,将颜色金黄、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有大量卵形藻生长的鲍幼体附着基收集起来,清洗薄膜直至附着基薄膜表面已干净但在阳光下仍可见一层淡淡的金黄色的半透明物质;
(2)、将清洗后的薄膜裹上重物扎成花束状投放入过滤海水中,施加底栖硅藻快速定向培养营养液:NaNO3 60mg/L,NaH2PO4·H2O 0.5mg/L,FeC6H5O7·5H2O 1.26mg/L,Na2SiO3·9H2O 4mg/L,硅藻营养元素3mg/L,在1500~2500lx的光照下连续充气培养5-10天,将薄膜取出再次清洗,使得卵形藻等优质饵料底栖硅藻在附着基上形成优势种群;
(3)将清洗后的薄膜重新裹上重物扎成花束状投放入过滤海水中,在含有底栖硅藻快速定向培养营养液的新鲜过滤海水中继续培养4~7天后取出。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硅藻营养元素为复合维生素和海泥提取液。复合维生素母液与海泥抽提液混合组成硅藻营养元素,配比为1∶1-1∶2;其中复合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20.5-1mg、维生素B1 100-200mg、维生素H 0.5-1mg叶酸0.2-0.5ug,纯水1000ml配成1000ml的复合维生素母液;海泥提取液为海泥泥浆1份加水1-3份稀释并消毒后制得。
前述的作为鲍幼体附着基的透明塑料薄膜面积为0.6-1.5m2。较佳地,为采用1m*1m的薄膜。
前述的鲍幼体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大规模定向培养技术,其采用的底栖硅藻培养基质使用次数可以是单次,也可以是多次。
前述的鲍幼体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大规模定向培养技术,其定向培养的底栖硅藻优势种,可以是卵形藻单种,也可以是含有少量舟形藻、双眉藻和曲壳藻等生长稳定、营养丰富、适合鲍幼体摄食的底栖硅藻复合种。
前述的鲍幼体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大规模定向培养技术,其清洗附着基和培养藻类的海水使用已除氯的消毒海水或经2级过滤的海水,以此排除杂藻的影响。
前述的鲍幼体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大规模定向培养技术,培养基质塑料薄膜的四角提起,中间放上鹅卵石,然后用橡皮筋将鹅卵石包在薄膜中,扎成花束状投放入过滤海水中。
前述的鲍幼体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大规模定向培养技术,其培养基质塑料薄膜小片应在1500~2500lx的非直射光照射下连续充气培养5~10天。
前述的鲍幼体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大规模定向培养技术,其培养池海水应每隔3~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50~100%,并根据换水量再次补充培养基。
前述的鲍幼体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大规模定向培养技术,步骤(2)中,当底栖硅藻在薄膜上附着并大量生长,其培养基质塑料薄膜小片出现黄褐色时就可将塑料薄膜小片取出进行清洗处理。可以是单次处理,也可以是多次处理。
前述的鲍幼体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大规模定向培养技术,塑料薄膜小片进行清洗的复合处理,可以是放入专设的清洗机处理,也可以是手工处理。
前述的鲍幼体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大规模定向培养技术,还包括步骤(4):将步骤(3)重复1-2次直至卵形藻等适合鲍苗幼体摄食的优质饵料底栖硅藻在培养基质上形成优势种群。
前述的鲍幼体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大规模定向培养技术,可通过显微镜检查确认卵形藻等适合鲍苗幼体摄食的优质饵料底栖硅藻在培养基质上是否已形成优势种。
比之传统底栖硅藻培养方法,采用本发明鲍幼体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大规模定向培养技术可将鲍幼体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培育时间由20~100天缩短至15~30天,不仅藻体新鲜,内容物营养丰富更加有利于鲍幼体的摄食和生长,而且大大提高了养殖设施的使用效率,并且由于生长的底栖硅藻基本上是以卵形藻等优势底栖硅藻种群为优势种,减少杂藻生长对鲍幼体的危害,避免过去在鲍幼体的培育过程中经常遭遇的藻相不稳定、底栖硅藻优势种类不适合鲍幼体摄食或藻体已老化等造成优质饵料不足、底栖微环境恶化的一系列问题,减少鲍苗脱板的发生,提高育苗的成功率。另外,本发明提供的鲍幼体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大规模定向培养技术操作简单、容易进行,成本较低,适宜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2008年9月当漳浦县前亭鲍育苗场的一批稚鲍顺利培育成功准备转入四角砖养殖期时,申请人将这些附满稚鲍的鲍幼体附着基塑料薄膜逐一捞起,小心地将稚鲍从鲍幼体附着基上剥离下来,然后将这些育过鲍苗的附着基塑料薄膜收集起来进行初步挑选,颜色金黄的薄膜放回已经过清洗消毒处理并加满过滤海水的藻类培养池,从中随机抽取100片附着基薄膜分别剪下一小片用于检测,其余部分放回藻类培育池继续培养。剪下的小薄膜片每片大小为2cm×2cm用5%福尔马林固定,然后分别用刀片将薄膜上的藻类刮下,蒸馏水洗入试管,静置沉淀后浓缩为20ml,摇匀取适量藻液,加入等量的98%浓硫酸于95~100℃水浴10~30min,然后水洗至pH6~7,浓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大小,分析其生长方式、附着能力和运动能力等生理学特性并拍照做初步鉴定,未鉴定出的硅藻样品再经浓缩、摇匀后吸取5μl平铺于微孔铜网上自然凉干,置于TEM或SEM下观察拍照做进一步的分析鉴定。部分薄膜的底栖硅藻种类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的各种底栖硅藻的生长方式、附着能力和运动能力等生理学特性的观察结果及其在附着基上的生长稳定性评价如表2所示。
从表1可看出来自同一个鲍苗池的薄膜其底栖硅藻的群落构成基本相似。不同鲍苗池的附着基薄膜底栖硅藻群落结构虽有所差异,但也基本上都是以卵形藻、双眉藻、舟形藻、菱形藻、奇异棍形藻、针杆藻、念珠直链藻等几种底栖硅藻为主,特别是卵形藻具有较高的丰度,在所分析的100个附着基样品中有91个的分析样品上的卵形藻密度总百分比超过80%,有的薄膜样品上的卵形藻密度甚至高达97%。进一步分析底栖硅藻的生长特征可发现这些底栖硅藻在附着强度、生长方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严重地影响着底栖硅藻在鲍幼体附着基上的生长附着情况(即底栖硅藻在薄膜上的生长稳定性)。其中盾卵形藻微小变种、盾卵形藻、卵形藻由于是以俯卧式生长、附着强度较强而运动能力很弱,因此其在薄膜上的黏附性和生长稳定性最强;而咖啡双眉藻、曲壳藻、琴式菱形藻、多枝舟形藻虽也多是以俯卧式生长为主,但由于它们在附着强度或是运动能力方面略有不足,使得其在薄膜上的黏附性和生长稳定性方面逊于卵形藻;而奇异棍形藻、长菱形藻、弯菱形藻、针杆藻、念珠直链藻等藻类更是因它们主要是以附着或直立式生长、且附着强度弱而运动能力较强,因而在薄膜上的黏附性很差,生长很不稳定,在水流的冲击下极易脱落,特别是奇异棍形藻、曲舟藻等。
将附着基薄膜分别用清洗机配合水枪进行清洗直至附着基薄膜表面已基本清洗干净但在阳光下仍可见一层淡淡的金黄色的半透明物质为止。停止清洗后再分别在上述取样分析的附着基薄膜上分别剪下2cm×2cm的薄膜片段在显微镜下进行分析,检测经技术处理的附着基薄膜上底栖硅藻的群落构成变化情况,特别是卵形藻的生长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经过清洗处理,虽然附着基薄膜上的底栖硅藻数量明显减少,但种类更加集中,那些以附着或直立式生长、附着强度弱而运动能力较强在薄膜上的黏附性很差的底栖硅藻种类如奇异棍形藻、长菱形藻、弯菱形藻、针杆藻、念珠直链藻等藻类经过上述的技术处理后基本都没了踪影,而那些以俯卧式生长、附着强度较强而运动能力很弱,在薄膜上的黏附性较好,生长稳定强的底栖硅藻种类的细胞密度百分比反而有了相应的提高,特别是盾卵形藻微小变种、盾卵形藻、卵形藻等3种藻类的总细胞密度百分比大多提高至90%以上,甚至于接近100%。
将附着基薄膜用橡皮筋裹上鹅卵石扎成花束状投放入已加满了二次过滤海水的藻类培养池中,施加底栖硅藻快速定向培养营养液(NaNO3 60mg/L,NaH2PO4·H2O 0.5mg/L,FeC6H5O7·5H2O1.26mg/L,Na2SiO3·9H2O 4mg/L,硅藻营养元素3mg/L),在1500~2500lx的光照下连续充气培养5~10天,期间每隔3~5天换水1次,并根据换水量相应补充营养液,待底栖硅藻在薄膜上附着并大量生长达到一定的密度后,将薄膜取出再次用专用的清洗机配合水枪进行清洗,使得卵形藻等优质饵料底栖硅藻在附着基上形成更大的附着密度百分比,然后在含有底栖硅藻快速定向培养营养液的新鲜过滤海水中继续培养4~7天,如此过程重复2~3次就能获得大量生长优势、营养丰富、适合鲍幼体摄食的卵形藻等优质饵料底栖硅藻。
其中,所述的硅藻营养元素为复合维生素和海泥提取液,制作方法为:
其中,复合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2 0.5-1mg、维生素B1 100-200mg、维生素H 0.5-1mg叶酸0.2-0.5ug,纯水1000ml配成1000ml的复合维生素母液。海泥抽提液:取云霄沿海某滩涂中砂质较少,有机质较多、光泽度好而又不是过分淤黑的软泥,清除其中的小树枝和小石块等杂物,以容量计算1份泥加2份水充分搅拌均匀,静置1~2分钟,待粗砂、小石下沉后,把上层泥浆倾入容器中,弃去底部粗砂、石块等杂物,按每1000毫升泥浆加入氢氧化钠(NaOH)1克的量加入氢氧化钠(NaOH),不断搅拌,煮沸20~30分钟后静置24小时,吸取上清液使用,海泥抽提液吸出后,除当天使用外,可以装入大烧瓶中再经煮沸1-2次(每天1次),可作较长时间的保存,使用时应再经煮沸。使用时复合维生素母液与海泥抽提液混合组成硅藻营养元素,配比为1∶1-1∶2。
表4是部分附着基薄膜在经过再次处理后的卵形藻的生长优势变化情况。从表中可见:经过清洗-增殖培养-再清洗的反复技术处理,绝大多数薄膜上的卵形藻细胞密度总百分比均可达到99%以上,甚至100%。虽然有的薄膜上的种类仍有6~9种,比首次清洗之后的种类数还多(见表3),但卵形藻的细胞密度百分比却大大提高了,之所以仍有一些其他的底栖硅藻生长主要是因为进行底栖硅藻的大规模培养由于用水量很大只能使用天然海水,而这些天然海水虽然有经过2次沙滤,但仍会有着少量的各种杂藻存在,这些杂藻会或多或少地附着于附着基薄膜上生长。尽管如此,由于这些杂藻在附着基上的附着力都较弱,且数量很少,其细胞密度百分比大都小于0.01%,通过清洗就很容易被清除掉,因此这些杂藻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根据生产实践的观察,在鲍幼体的附着前期(3~7天内)提供少量的小环藻、舟形藻、直链藻、菱形藻、曲壳藻、双眉藻等一些鲍幼体容易摄食的微型藻类作为鲍幼体的开口饵料反而对提高鲍幼体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好处。
表5是几种底栖硅藻培养方法的优劣性比较,相较于目前在鲍育苗生产中普遍采取在海水中大量施肥的粗放式随机培养底栖硅藻的方法以及在底栖硅藻研究中采取的纯种接种法来说,本法的培养时间较短,藻类的密度大、纯度较高、成功率也高,在生产中容易推广应用;而传统粗放式培养方法虽然生长较快、培养容易,但种类很杂、藻相不稳定,藻类易老化脱落;至于采用纯种接种法更因为技术复杂,且藻类需要逐级扩大培养、海水需要特殊处理原因,要达到能满足鲍幼体的摄食需求的藻类数量难度很大,在大面积生产中难于推广应用。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表1部分薄膜的底栖硅藻种类的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0055167850000071
表1(续)
Figure BDA0000055167850000081
表2部分鲍鱼幼体附着基上底栖硅藻的种类、生长特征及在附着基上的生长稳定性评价
Figure BDA0000055167850000091
Figure BDA0000055167850000101
表3部分附着基薄膜在处理后的底栖硅藻的优势种群构成情况
Figure BDA0000055167850000102
表3(续)
Figure BDA0000055167850000111
表4部分附着基薄膜在经过2次处理并进行强化培养后的底栖硅藻生长变化情况
Figure BDA0000055167850000121
表4(续)
Figure BDA0000055167850000131
表5:几种底栖硅藻培养方法的优劣性比较
  本法   传统粗放式方法   纯种接种法
 时间(天)   15~30天   7~60天   45~180天
 培养用水的处理方法   过滤或除氯消毒   过滤   除氯消毒
 藻类细胞密度(×103/cm2)   400~700   10~200   10~700
 卵形藻纯度   98%以上   20~80%   99%以上
 藻类培养的成功率   ≥95%   ≥80%   ≤50%

Claims (10)

1.一种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饵料的方法,包括:
(1)、当鲍幼体育苗成功即将转入四角砖培育期时将稚鲍小心剥离,然后将作为鲍幼体附着基的透明塑料薄膜取出通过显微镜或根据薄膜上的颜色进行观察,将颜色金黄、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有大量卵形藻生长的鲍幼体附着基收集起来,清洗薄膜直至附着基薄膜表面已干净但在阳光下仍可见一层淡淡的金黄色的半透明物质;
(2)、将清洗后的薄膜裹上重物扎成花束状投放入过滤海水中,施加底栖硅藻快速定向培养营养液:NaNO3 50-80mg/L,NaH2PO4·H2O 0.3-1mg/L,FeC6H5O7·5H2O 1-2mg/L,Na2SiO3·9H2O 3-5mg/L,硅藻营养元素2-4mg/L,在1500~2500lx的光照下连续充气培养5-10,将薄膜取出再次清洗,使得卵形藻等优质饵料底栖硅藻在附着基上形成优势种群;
(3)将清洗后的薄膜重新裹上重物扎成花束状投放入过滤海水中,在含有底栖硅藻快速定向培养营养液的新鲜过滤海水中继续培养4-7天后取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饵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底栖硅藻培养基质使用次数为单次或多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饵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硅藻营养元素包括复合维生素母液与海泥抽提液,按体积比为1∶1-1∶2;其中复合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2 0.5-1mg、维生素B1 100-200mg、维生素H 0.5-1mg、叶酸0.2-0.5ug,纯水1000ml配成1000ml的复合维生素母液;海泥提取液为海泥泥浆1份加水1-3份稀释并消毒后制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饵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清洗附着基和培养藻类的海水使用已除氯的消毒海水或经2级过滤的海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饵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基质塑料薄膜的四角提起,中间放上鹅卵石,然后用橡皮筋将鹅卵石包在薄膜中,扎成花束状投放入过滤海水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饵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基质塑料薄膜小片在1500~2500lx的非直射光照射下连续充气培养5~10天。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饵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充气培养过程中,培养池海水每隔3~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50~100%,并根据换水量再次补充培养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饵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当底栖硅藻在薄膜上附着并大量生长,培养基质塑料薄膜小片出现黄褐色时就可将塑料薄膜小片取出进行清洗处理。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饵料的方法,塑料薄膜小片的清洗为放入专设的清洗机处理或是手工处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饵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4):将步骤(3)重复1-2次直至卵形藻等适合鲍苗幼体摄食的优质饵料底栖硅藻在培养基质上形成优势种群。
CN2011100948956A 2011-04-13 2011-04-13 一种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优质饵料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97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948956A CN102239798B (zh) 2011-04-13 2011-04-13 一种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优质饵料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948956A CN102239798B (zh) 2011-04-13 2011-04-13 一种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优质饵料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9798A true CN102239798A (zh) 2011-11-16
CN102239798B CN102239798B (zh) 2012-07-25

Family

ID=44958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9489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9798B (zh) 2011-04-13 2011-04-13 一种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优质饵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3979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4662A (zh) * 2012-12-21 2013-04-03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
CN104782933A (zh) * 2015-03-24 2015-07-22 临沂大学 一种羽状江珧环保饵料的制作方法
CN105475195A (zh) * 2015-12-14 2016-04-13 临沂大学 一种用废旧汽油桶无公害培养九孔鲍稚贝的方法
CN107048100A (zh) * 2017-05-10 2017-08-18 福鼎朝辉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桑蚕丝强度和导电性的桑蚕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CN115093971A (zh) * 2022-08-05 2022-09-23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底栖硅藻的培养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52A (zh) * 1995-01-09 1996-07-17 淄博市营养保健食品研究所 鲍鱼促长防病配合饵料及制备方法
CN1234980A (zh) * 1998-05-11 1999-11-17 青岛海洋大学 由大型海藻生产稚鲍活细胞饵料的方法
CN1922989A (zh) * 2006-08-13 2007-03-07 海南大学 耳鲍人工育苗方法
JP2010213602A (ja) * 2009-03-16 2010-09-30 Nagasaki Prefecture 食植性有用介類初期種苗用配合餌料およびその配合餌料の給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52A (zh) * 1995-01-09 1996-07-17 淄博市营养保健食品研究所 鲍鱼促长防病配合饵料及制备方法
CN1234980A (zh) * 1998-05-11 1999-11-17 青岛海洋大学 由大型海藻生产稚鲍活细胞饵料的方法
CN1922989A (zh) * 2006-08-13 2007-03-07 海南大学 耳鲍人工育苗方法
JP2010213602A (ja) * 2009-03-16 2010-09-30 Nagasaki Prefecture 食植性有用介類初期種苗用配合餌料およびその配合餌料の給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水产科学》 20081130 李振华等 九孔鲍育苗池附着基上底栖微藻群落及其多样性 第999-1005页 1-10 第15卷, 第6期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4662A (zh) * 2012-12-21 2013-04-03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
CN103004662B (zh) * 2012-12-21 2014-04-09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
CN104782933A (zh) * 2015-03-24 2015-07-22 临沂大学 一种羽状江珧环保饵料的制作方法
CN105475195A (zh) * 2015-12-14 2016-04-13 临沂大学 一种用废旧汽油桶无公害培养九孔鲍稚贝的方法
CN105475195B (zh) * 2015-12-14 2018-09-21 临沂大学 一种用废旧汽油桶无公害培养九孔鲍稚贝的方法
CN107048100A (zh) * 2017-05-10 2017-08-18 福鼎朝辉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桑蚕丝强度和导电性的桑蚕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CN115093971A (zh) * 2022-08-05 2022-09-23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底栖硅藻的培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9798B (zh) 2012-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8444B (zh) 用于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饵料的培养液
CN102239798B (zh) 一种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优质饵料的方法
CN103478028B (zh) 白色或紫色淡水珍珠的定向培育方法
CN208144215U (zh) 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模式
CN104593262A (zh) 一种海洋微藻的串联培养和快速收集方法
CN104719669A (zh) 一种栉孔扇贝幼体饵料的制作和投喂方法
CN105660357B (zh) 一种浒苔人工半咸水生态育苗法
ES2617178T3 (es) Algas de cepas planctónicas Parachlorella nurekis 1904 KIEG y su uso para exterminar cianobacterias, bacterias y hongos
CN1736176A (zh) 一种鼠尾藻苗种生产技术
CN101422128B (zh) 马尾藻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再生
CN102730909B (zh) 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的制备方法
CN108713489A (zh) 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模式及方法
CN111705033A (zh) 一种油茶愈伤悬浮培养及原生质体分离的方法
KR101710301B1 (ko) 제주도 용암 해수로부터 분리된 부착성 규조류를 이용한 해삼양식방법
CN1695427A (zh) 一种培育东方百合试管鳞茎的方法
CN106916748A (zh) 金藻及其培养方法
CN101940179B (zh) 斑节对虾的育苗方法
CN112553080B (zh) 夏季培养硅藻的方法
CN103540533A (zh) 产油单针藻lb59的获得及应用
KR101788507B1 (ko) 제주도 용암해수로부터 분리한 부착성 규조류로부터 실리카를 추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분리한 실리카
JP4915760B2 (ja) 非成熟性単藻培養株、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が増殖した藻体
CN110055209B (zh) 一种泰来藻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
CN105454027B (zh) 紫黑翼蚌适口饵料的规模化培养收集方法及其应用
WO2005094563A1 (ja) 非成熟性単藻培養株
JP4411391B2 (ja) 藻類増殖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藻類培養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4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