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4662A - 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4662A
CN103004662A CN2012105610989A CN201210561098A CN103004662A CN 103004662 A CN103004662 A CN 103004662A CN 2012105610989 A CN2012105610989 A CN 2012105610989A CN 201210561098 A CN201210561098 A CN 201210561098A CN 103004662 A CN103004662 A CN 103004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ivated
loach
benthic diatom
culture
seed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610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4662B (zh
Inventor
胡廷尖
李倩
刘士力
王雨辰
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Institute of Freshwater Fisheries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Institute of Freshwater Fishe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Institute of Freshwater Fisheries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Institute of Freshwater Fisheries
Priority to CN2012105610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04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04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4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4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46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泥鳅饵料及其用于培育泥鳅的方法,主要是涉及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属于泥鳅水花苗培育领域。一种淡水利用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原种培养、一级培养、二级培养、收集提取培养和培育使用。本发明泥鳅水花苗饵料底栖硅藻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用该泥鳅水花苗饵料培养出的泥鳅花苗不仅生长率和存活率高,而且泥鳅水花苗生长、存活的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泥鳅饵料及其用于培育泥鳅的方法,主要是涉及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属于泥鳅水花苗培育领域。
背景技术
    泥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泥鳅资源分布很广,但由于保护不力,导致过度捕捞,泥鳅资源严重衰退。近年来,泥鳅的人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然而,养殖泥鳅苗种早期培育即从泥鳅水花苗(平均体长0.3-0.35厘米)到泥鳅乌仔(平均体长为1.7厘米)却没有过关,泥鳅育苗早期阶段成活率低,根据相关研究,发现限制泥鳅早期苗成活率主要因素有生物敌害、溶氧量、开口饵料、底部水质和温度等,而限制泥鳅苗种培育成活率提高的最主要因素是早期开口饵料短缺。面对泥鳅苗种培育成活率低的难题,许多科研和生产单位投入人力物力,开发研制一系列泥鳅用配合饲料,但由于泥鳅早期苗呈底栖性,而且配合饲料与天然饵料相比,存在适口性差、营养不全面,易污染水质等缺点,使泥鳅开口生物饵料在池塘培育中通常难以得到理想的解决。
    目前,泥鳅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常用的几种开口饵料为奶粉、豆浆、蛋黄和鱼粉。豆浆容易在水中形成悬浮物,影响溶氧,且易发酵,因而更不能用来作为仔鱼的开口饲料,而且豆浆只能泼洒到池中培育浮游生物,培育过程繁琐且周期长;蛋黄作为生产实践中常用的一种人工开口饵料,在传统的池塘鱼苗培育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蛋黄由于易沉降、散失和败坏水质,致使鱼苗生长慢,存活率低,除此之外,利用奶粉、豆浆、蛋黄、鱼混合粉等饲料培育泥鳅苗种,经常因为投喂过量而没有吃完导致水质恶化,而且蛋黄、鱼粉等饲料营养还未能够完全满足泥鳅苗种生长所需营养。专利公开号为CN10164742A(2010-02-1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泥鳅鱼水花下塘开口饵料及其培育方法,该方法采用细菌培养轮虫来饲养泥鳅花苗,但是该方法不易控制轮虫实际生长数量,因此对于实际饲养来说很难控制成本和规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原种培养:采集底栖硅藻并将其放入直径为12厘米的培养皿中培养14-16天;
一级培养:将原种培养后的底栖硅藻装入一级培养容器中培养18-22天,并向所述一级培养容器中加入1/2培养液;所述1/2培养液为含N、P、Fe、Si元素的营养盐和水配置而成;所述营养盐由NH4NO3、KH2PO4、FeC6H5O7和Na2SiO3组成,其中N、P、Fe、Si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0.15,N元素在所述1/2培养液中的浓度为5-7mg/L;所述一级培养时培养温度为19~23℃ ,光照强度为2500-3500lx,光周期为12L/12D,盐度为0.5-1.5%,pH为6.5-8.5;所述一级培养时需每天更换占所述一级培养容器体积18-22%的所述1/2培养液;
二级培养:先将附片6-10片纵横交叉并捆绑后均匀摆放在已经用消毒液清洗干净并加入了所述1/2培养液的二级培养容器中,然后将所述一级培养后的底栖硅藻液均匀泼洒于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中;所述二级培养时培养温度为19~23℃ ,光照强度为2500-3500lx,光周期为12L/12D,盐度为0.5-1.5%,pH为6.5-8.5;所述二级培养时需每天更换占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体积18-22%的1/2培养液;培养第4天时更换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中的全部1/2培养液,并开始使用全培养液培养且从使用全培养液培养起第二天起每天更换占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体积18-22%的全培养液;所述全培养液为含N、P、Fe、Si元素的营养盐和水配置而成;所述营养盐由NH4NO3 、KH2PO4、FeC6H5O7和Na2SiO3组成;所述营养盐中N、P、Fe、Si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0.15,其中,N元素在所述1/2培养液中的浓度为11-13mg/L;所述二级培养培养7天后每隔一周更换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中的全部培养液;
收集提取:当二级培养的所述底栖硅藻密度达到l.0×106~2.0×106cells/mL时即可收集提取;
培育使用:按每平方米收集提取的底栖硅藻饲养0.8万尾泥鳅水花苗的比例将收集提取的底栖硅藻投入饲养有泥鳅水花苗密度为0.8万尾/m2的水体中;所述底栖硅藻投入池塘之前先用水冲洗。该泥鳅水花苗饵料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用该泥鳅水花苗饵料底栖硅藻培养出的泥鳅花苗不仅生长率和存活率高,而且泥鳅水花苗生长、存活的稳定性高。
    本发明中原种为太湖采集的淡水底栖硅藻,本发明所指淡水是指含盐量小于0.5g/L的水,本发明中泥鳅水花苗的培育是指将平均体长为0.3-0.35厘米的泥鳅水花苗培育到平均体长为1.7厘米的泥鳅乌仔。
泥鳅早期苗即泥鳅水花苗呈底栖性,而普通开口生物饵料在池塘通常呈悬浮状,因此难以被泥鳅水花苗摄食而且即使能被摄食,摄食过程中也需要花费泥鳅水花苗大量的能量,不利于其生长;而底栖硅藻则生长于水体底部,非常适合泥鳅水花苗摄食,这样泥鳅水花苗无需花费大量能量就能轻松摄食,因此泥鳅水花苗可以积累更多的能量用于生长和存活;另外,底栖硅藻不仅是泥鳅的天然适口饵料,而且硅藻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活性多糖、蛋白等,这些都是泥鳅水花苗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因此可以保证泥鳅水花苗成长所需的营养;但是,目前泥鳅育花苗期通常气温会逐渐升高,适合蓝、绿藻快速繁殖,由于底栖硅藻生长的特性,使培养的底栖硅藻中蓝藻、绿藻极易成为优势种群,因此要获得大量高密度底栖硅藻并不容易,本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为了利于提高泥鳅水花苗的成活率,本发明严格控制底栖硅藻的生长条件,尤其是温度条件,因为对于底栖硅藻的生长而言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本发明培养温度为19~23℃,该温度非常适合淡水底栖硅藻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淡水底栖硅藻生长造成的破坏都是不可逆的;除此之外,本发明控制生长条件培育出了密度为l.0×106~2.0×106cells/mL的底栖硅藻,该密度的底栖硅藻投入水体后不仅对水质没有任何影响,而且还提高了泥鳅的生长率和存活率,且大大降低泥鳅花苗的培育成本;另外,通过发明人对生长时间、温度、营养液等的研究,以及对培育出的底栖硅藻和泥鳅花苗的生长情况进行长期跟踪,使本发明每平方米培育出太湖底栖淡水硅藻可以供应0.8万尾且密度为0.8万尾/m2的泥鳅水花苗长到1.7cm仔鱼的饵料,因为本发明中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条件培育出的淡水底栖硅藻在水体中成长速度和成长状态能够满足泥鳅花苗的生长所需,因为如果底栖硅藻若培养时间过长,在投入饲养泥鳅水花苗水体时,由于生长过快很容易老化,影响泥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而如果培养时间过短又难以满足泥鳅水花苗摄食需求,降低成活率,导致减产,而本发明培育方法可以为泥鳅水花苗生长提供足量的新鲜的底栖硅藻。
    经过本发明人实践,本发明每平方米培育出太湖底栖淡水硅藻可以可以供应0.8万尾且密度为0.8万尾/m2的泥鳅水花苗长到1.7cm的仔鱼的所需饵料,而且平均生长率为3.83%,该底栖硅藻的投放比例是根据发明人长期研究所得,该比例可以保证泥鳅较高的生长率和存活率。
    另外,弧菌是泥鳅等苗种培育阶段的主要致病菌,淡水弧菌种类多,分布广,淡水弧菌病具有病程短、规模大、危害严重、治疗困难的特点;本发明人以本发明方法培育的底栖硅藻为饵泥培育泥鳅水花苗过程中未发现弧菌;并从大规格商品泥鳅中分离淡水弧菌培养时发现底栖硅藻对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本发明方法培育的底栖硅藻作为泥鳅的饵料可以适用于大规模化生产,并有利于解决泥鳅育苗业目前面临的成活率低难题,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为优选,所述底栖硅藻为变异直链藻。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培养时一级培养容器为2000mL三角瓶。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培养时光照由光照培养箱提供。该培养箱可以保证一级培养时所需的光照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二级培养时二级培养容器为内壁铺上白瓷片的水泥池;所述水泥池长300厘米,宽120厘米,高50厘米;所述二级培养时对培养液进行连续充气。该尺寸经过发明人长期研究有利于底栖硅藻的生长,若二级培养容器面积和深度没有配合好会导致透光率过低而影响底栖硅藻在二级培养时的正常生长。
所述二级培养时附片为有机玻璃附片、聚乙烯薄膜附片、玻璃钢波纹附片中一种;所述附片材料每2-3天翻转一次。翻转可以保证附片材料正反面均均匀生产出底栖硅藻。
作为优选,所述二级培养时附片材料宽度为38厘米,长度为42厘米。该尺寸是根据发明人长期研究可以保证得到高密度的底栖硅藻。
作为优选,所述原种培养是在所述泥鳅水花苗采苗前1个半月进行。采苗前的1个半月进行底栖硅藻的接种与培养,若底栖硅藻培养时间过长,可培养出高密度饵料,但也极易老化,会影响泥鳅的生长发育与成活率;若底栖硅藻培养时间过短,难以培养足量的饵料密度满足泥鳅的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导致减产甚至导致生产的失败。因此本发明培育时间能保证为泥鳅苗生产提供足量新鲜的底栖硅藻。
作为优选,所述二级培养时培养第4天更换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中的全部培养液是在早上7点至10点进行且更换后进行搅拌;所述二级培养时培养第4天更换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中的全部培养液采用循环水或流动水进行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泥鳅水花苗体长为0.3-0.35厘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泥鳅早期苗即泥鳅水花苗呈底栖性,而普通开口生物饵料在池塘通常呈悬浮状,因此难以被泥鳅水花苗摄食而且摄食过程中需要花费泥鳅水花苗大量的能量;而底栖硅藻则生长于水体底部,非常适合泥鳅水花苗摄食,而无需花费泥鳅水花苗大量的摄食能量,因此,泥鳅水花苗可以积累更多的能量用于生长和存活。
2、本发明中底栖硅藻是泥鳅的天然适口饵料,营养价值高,可以保证泥鳅水花苗成长所需的营养,但是,目前泥鳅育花苗期通常气温逐渐升高,适合蓝、绿藻快速繁殖,由于底栖硅藻生长的特性,培养的底栖硅藻中蓝藻、绿藻极易成为优势种群,而要获得大量高密度底栖硅藻并不容易,本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严格控制底栖硅藻的生长条件,培育出密度达到l.0×106~2.0×106cells/mL的底栖硅藻,该密度的底栖硅藻投入水体后不仅对水质没有任何影响,而且还提高了泥鳅的生长率和存活率,且大大降低泥鳅花苗的培育成本。
3、本发明方法培育的底栖硅藻为饵泥培育泥鳅水花苗过程中未发现弧菌;并从大规格商品泥鳅中分离淡水弧菌培养时发现底栖硅藻对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本发明方法培育的底栖硅藻作为泥鳅的饵料可以适用于大规模化生产,并有利于解决泥鳅育苗业目前面临的成活率低难题,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本发明在采苗前的1个半月进行底栖硅藻的接种与培养,能保证为泥鳅苗生产提供足量新鲜的底栖硅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
在所述泥鳅水花苗采苗前1个半月在太湖湖底采集并筛选底栖硅藻变异直链藻,再将筛选后所述变异直链藻放入直径为12厘米的培养皿中经分离、纯化培养;所述原种培养时间为14天;将原种培养后的变异直链藻装入2000mL三角瓶中培养18天,并向所述2000mL三角瓶中加入1/2培养液;所述1/2培养液为NH4NO3 、KH2PO4、FeC6H5O7和Na2SiO3组成的营养盐和淡水配置而成,其中,N、P、Fe、Si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0.15,N元素在所述1/2培养液中的浓度为5mg/L;所述一级培养时培养温度为19℃ ,由光照培养箱提供光照强度为2500lx的光照,光周期为12L/12D,盐度为0.5%,pH为6.5;所述一级培养时需每天更换占所述2000mL三角瓶体积18%的所述1/2培养液;接着进行二级培养,先将宽度为38厘米,长度为42厘米的附片材料有机玻璃片6片纵横交叉并捆绑后均匀摆放在已经用消毒液清洗干净并加入了1/2培养液的内壁铺上白瓷片的水泥池中,然后将所述一级培养的变异直链藻液均匀泼洒于所述内壁铺上白瓷片的水泥池中;所述1/2培养液为含N、P、Fe、Si元素的营养盐和淡水配置而成;所述营养盐由NH4NO3 、KH2PO4、FeC6H5O7和Na2SiO3组成,其中N、P、Fe、Si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0.15,N元素在所述1/2培养液中的浓度为5mg/L;所述二级培养时培养温度为19℃,光照强度为2500lx,光周期为12L/12D,盐度为0.5%,pH为6.5;所述二级培养时需每天更换占所述内壁铺上白瓷片的水泥池体积18%的1/2培养液;培养第4天时采用循环水或流动水在早上7点更换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中的全部培养液,并开始使用全培养液培养;所述全培养液为含N、P、Fe、Si元素的营养盐和淡水配置而成;所述营养盐由NH4NO3 、KH2PO4、FeC6H5O7和Na2SiO3组成,所述营养盐中N、P、Fe、Si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0.15,其中,N元素在所述1/2培养液中的浓度为11-13mg/L;所述二级培养培养7天后每隔一周更换所述内壁铺上白瓷片的水泥池的全部培养液;当二级培养的所述变异直链藻密度达到l.0×106cells/mL时即可收集提取;所述水泥池优选为长300厘米,宽120厘米,高50厘米;所述二级培养时对培养液进行连续充气,且每2-3天翻转一次附片材料以使所述附片材料的正反面均均匀生长出底栖硅藻变异直链藻,最后将每平方米培育出的底栖硅藻经过收集提取后投入饲养有0.8万尾泥鳅水花苗的水体中其中泥鳅水花苗的饲养密度为0.8万尾/m2;所述底栖硅藻投入池塘之前先用水冲洗。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 ,不同的是所述附片材料为聚乙烯薄膜。
实施例3
同实施例1 ,不同的是所述附片材料为玻璃钢波纹板。
实施例4
在所述泥鳅水花苗采苗前1个半月在太湖湖底采集并筛选底栖硅藻变异直链藻,再将筛选后所述变异直链藻放入直径为12厘米的培养皿中经分离、纯化培养;所述原种培养时间为15天;将原种培养后的变异直链藻装入2000mL三角瓶中培养20天,并向所述2000mL三角瓶中加入1/2培养液;所述1/2培养液为NH4NO3 、KH2PO4、FeC6H5O7和Na2SiO3组成的营养盐和淡水配置而成,其中,N、P、Fe、Si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0.15,N元素在所述1/2培养液中的浓度为6mg/L;所述一级培养时培养温度为21℃ ,由光照培养箱提供光照强度为3000lx的光照,光周期为12L/12D,盐度为1.0%,pH为7.5;所述一级培养时需每天更换占所述2000mL三角瓶体积20%的所述1/2培养液;接着进行二级培养,先将宽度为38厘米,长度为42厘米的附片材料有机玻璃片8片纵横交叉并捆绑后均匀摆放在已经用消毒液清洗干净并加入了1/2培养液的内壁铺上白瓷片的水泥池中,然后将所述一级培养的变异直链藻液均匀泼洒于所述内壁铺上白瓷片的水泥池中;所述1/2培养液为含N、P、Fe、Si元素的营养盐和淡水配置而成;所述营养盐由NH4NO3 、KH2PO4、FeC6H5O7和Na2SiO3组成,其中N、P、Fe、Si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0.15,N元素在所述1/2培养液中的浓度为6mg/L;所述二级培养时培养温度为21℃,光照强度为3000lx,光周期为12L/12D,盐度为1.0%,pH为7.5;所述二级培养时需每天更换占所述内壁铺上白瓷片的水泥池体积20%的1/2培养液;培养第4天时采用循环水或流动水在早上8点更换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中的全部培养液,并开始使用全培养液培养;所述全培养液为含N、P、Fe、Si元素的营养盐和淡水配置而成;所述营养盐由NH4NO3、KH2PO4、FeC6H5O7和Na2SiO3组成,所述营养盐中N、P、Fe、Si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0.15,其中,N元素在所述1/2培养液中的浓度为11-13mg/L;所述二级培养培养7天后每隔一周更换所述内壁铺上白瓷片的水泥池的全部培养液;当二级培养的所述变异直链藻密度达到l.5×106cells/mL时即可收集提取;所述水泥池优选为长300厘米,宽120厘米,高50厘米;所述二级培养时对培养液进行连续充气,且每2-3天翻转一次附片材料以使所述附片材料的正反面均均匀生长出底栖硅藻变异直链藻;最后将每平方米培育出的底栖硅藻经过收集提取后投入饲养有0.8万尾泥鳅水花苗的水体中,其中泥鳅水花苗的饲养密度为0.8万尾/m2;所述底栖硅藻投入池塘之前先用水冲洗。
实施例5
同实施例4 ,不同的是所述附片材料为聚乙烯薄膜。
实施例6
同实施例4 ,不同的是所述附片材料为玻璃钢波纹板。
实施例7
在所述泥鳅水花苗采苗前1个半月在太湖湖底采集并筛选底栖硅藻变异直链藻,再将筛选后所述变异直链藻放入直径为12厘米的培养皿中经分离、纯化培养;所述原种培养时间为16天;将原种培养后的变异直链藻装入2000mL三角瓶中培养22天,并向所述2000mL三角瓶中加入1/2培养液;所述1/2培养液为NH4NO3、KH2PO4、FeC6H5O7和Na2SiO3组成的营养盐和淡水配置而成,其中,N、P、Fe、Si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0.15,N元素在所述1/2培养液中的浓度为7mg/L;所述一级培养时培养温度为23℃ ,由光照培养箱提供光照强度为3500lx的光照,光周期为12L/12D,盐度为1.5%,pH为8.5;所述一级培养时需每天更换占所述2000mL三角瓶体积22%的所述1/2培养液;接着进行二级培养,先将宽度为38厘米,长度为42厘米的附片材料有机玻璃片10片纵横交叉并捆绑后均匀摆放在已经用消毒液清洗干净并加入了1/2培养液的内壁铺上白瓷片的水泥池中,然后将所述一级培养的变异直链藻液均匀泼洒于所述内壁铺上白瓷片的水泥池中;所述1/2培养液为含N、P、Fe、Si元素的营养盐和淡水配置而成;所述营养盐由NH4NO3 、KH2PO4、FeC6H5O7和Na2SiO3组成,其中N、P、Fe、Si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0.15,N元素在所述1/2培养液中的浓度为7mg/L;所述二级培养时培养温度为23℃,光照强度为3500lx,光周期为12L/12D,盐度为1.5%,pH为8.5;所述二级培养时需每天更换占所述内壁铺上白瓷片的水泥池体积22%的1/2培养液;培养第4天时采用循环水或流动水在早上10点更换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中的全部培养液,并开始使用全培养液培养;所述全培养液为含N、P、Fe、Si元素的营养盐和淡水配置而成;所述营养盐由NH4NO3、KH2PO4、FeC6H5O7和Na2SiO3组成,所述营养盐中N、P、Fe、Si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0.15,其中,N元素在所述1/2培养液中的浓度为11-13mg/L;所述二级培养培养7天后每隔一周更换所述内壁铺上白瓷片的水泥池的全部培养液;当二级培养的所述变异直链藻密度达到2.0×106cells/mL时即可收集提取;所述水泥池优选为长300厘米,宽120厘米,高50厘米;所述二级培养时对培养液进行连续充气,且每2-3天翻转一次附片材料以使所述附片材料的正反面均均匀生长出底栖硅藻变异直链藻;最后将每平方米培育出的底栖硅藻经过收集提取后投入饲养有0.8万尾泥鳅水花苗的水体中,其中泥鳅水花苗的饲养密度为0.8万尾/m2;所述底栖硅藻投入池塘之前先用水冲洗。
实施例8
同实施例7 ,不同的是所述附片材料为聚乙烯薄膜。
实施例9
同实施例7 ,不同的是所述附片材料为玻璃钢波纹板。
对比例
根据专利公开号为CN10164742(2010-02-17)的中国专利制备的对比例,其培育方法是:①在水花下塘之前,清理池塘淤泥,对池塘彻底消毒,杀死有害细菌和病毒;②再向水中投放适量的生物菌肥;③等水中产生适量密度的轮虫后投放泥鳅水花。
实验测试:
将本发明实施例65平方米培育出的底栖硅藻投入饲养有50万尾泥鳅水花苗的水体中,将对比例中所述10公斤生物菌肥EM菌投入50万尾泥鳅水花苗的同种水体中,所述对比例与本发明实施例所用泥鳅水花苗平均体长均为1.7厘米并分别测定泥鳅水花苗的成活率、平均生长率、成本以及抗弧菌率。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泥鳅水花苗平均体长0.35厘米成长为平均体长为1.7厘米这段时期为本发明实施例及对比例的培育时间,所述成活率、平均生长率、成本以及抗弧菌率的测量值均在所述泥鳅水花苗成长为平均体长为1.7厘米时测定所得。
本发明中成活率是指:测定时的鱼苗总数与投入的鱼苗总数之比并用百分数表示;
本发明成本是指:一尾泥鳅水花苗从饲养到测定期间所需的成本,用元/尾表示;
本发明抗弧菌率是指:测定时的鱼苗中未感染弧菌的鱼苗总数与测定时的鱼苗总数之比并用百分数表示。
表1 本发明实施例与对比例测定结果
Figure 781140DEST_PATH_IMAGE001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饵料饲养的泥鳅水花苗在从平均体长为0.35厘米成长为平均体长为1.7厘米期间,成活率和抗弧菌率均高于对比例的饵料饲养泥鳅水花苗,而本发明实施例制备饵料饲养的泥鳅水花苗在从平均体长为0.35厘米成长为平均体长为1.7厘米期间每尾成本,远低于对比例的成本。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制备饵料饲养泥鳅水花苗不仅成本低,而且成活率高。

Claims (10)

1.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原种培养:采集底栖硅藻并将其放入直径为12厘米的培养皿中培养14-16天;
一级培养:将原种培养后的底栖硅藻装入一级培养容器中培养18-22天,并向所述一级培养容器中加入1/2培养液;所述1/2培养液为含N、P、Fe、Si元素的营养盐和水配置而成;所述营养盐由NH4NO3 、KH2PO4、FeC6H5O7和Na2SiO3组成,其中N、P、Fe、Si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0.15,N元素在所述1/2培养液中的浓度为5-7mg/L;所述一级培养时培养温度为19~23℃ ,光照强度为2500-3500lx,光周期为12L/12D,盐度为0.5-1.5%,pH为6.5-8.5;所述一级培养时需每天更换占所述一级培养容器体积18-22%的所述1/2培养液;
二级培养:先将附片6-10片纵横交叉并捆绑后均匀摆放在已经用消毒液清洗干净并加入了所述1/2培养液的二级培养容器中,然后将所述一级培养后的底栖硅藻液均匀泼洒于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中;所述二级培养时培养温度为19~23℃ ,光照强度为2500-3500lx,光周期为12L/12D,盐度为0.5-1.5%,pH为6.5-8.5;所述二级培养时需每天更换占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体积18-22%的1/2培养液;培养第4天时更换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中的全部1/2培养液,并开始使用全培养液培养且从使用全培养液培养起第二天起每天更换占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体积18-22%的全培养液;所述全培养液为含N、P、Fe、Si元素的营养盐和水配置而成;所述营养盐由NH4NO3 、KH2PO4、FeC6H5O7和Na2SiO3组成;所述营养盐中N、P、Fe、Si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0.15,其中,N元素在所述1/2培养液中的浓度为11-13mg/L;所述二级培养培养7天后每隔一周更换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中的全部培养液;
收集提取:当二级培养的所述底栖硅藻密度达到l.0×106~2.0×106cells/mL时即可收集提取;
培育使用:按每平方米收集提取的底栖硅藻饲养0.8万尾泥鳅水花苗的比例将收集提取的底栖硅藻投入饲养有泥鳅水花苗密度为0.8万尾/m2的水体中;所述底栖硅藻投入池塘之前先用水冲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栖硅藻为变异直链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培养时一级培养容器为2000mL三角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培养时光照由光照培养箱提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培养时二级培养容器为内壁铺上白瓷片的水泥池;所述水泥池长300厘米,宽120厘米,高50厘米;所述二级培养时对培养液进行连续充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培养时附片为有机玻璃附片、聚乙烯薄膜附片、玻璃钢波纹附片中一种;所述附片材料每2-3天翻转一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培养时附片材料宽度为38厘米,长度为42厘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种培养是在所述泥鳅水花苗采苗前1个半月进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培养时培养第4天更换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中的全部培养液是在早上7点至10点进行且更换后进行搅拌;所述二级培养时培养第4天更换所述二级培养容器中的全部培养液采用循环水或流动水进行更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鳅水花苗体长为0.3-0.35厘米。
CN201210561098.9A 2012-12-21 2012-12-21 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4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1098.9A CN103004662B (zh) 2012-12-21 2012-12-21 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1098.9A CN103004662B (zh) 2012-12-21 2012-12-21 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4662A true CN103004662A (zh) 2013-04-03
CN103004662B CN103004662B (zh) 2014-04-09

Family

ID=47954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6109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4662B (zh) 2012-12-21 2012-12-21 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0466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9013A (zh) * 2015-07-08 2015-11-11 青岛嘉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浒苔和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泥鳅饲料
CN105039165A (zh) * 2015-08-28 2015-11-11 天津海友佳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海链藻生长的培养液及培养方法
CN105238694A (zh) * 2015-08-28 2016-01-13 天津海友佳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斑鱼育苗池塘中培养海链藻控制裸甲藻爆发的方法
CN106259060A (zh) * 2016-07-27 2017-01-04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鳅科鱼类苗种培育方法
CN107048100A (zh) * 2017-05-10 2017-08-18 福鼎朝辉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桑蚕丝强度和导电性的桑蚕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29369A1 (fr) * 1989-11-22 1991-05-29 Universite De Nantes Procédé de culture en masse de la diatomÀ©e Haslea ostrearia Simonsen
JPH1175590A (ja) * 1997-09-12 1999-03-23 Ebara Corp 餌料藻類培養装置
CN101647406A (zh) * 2009-09-04 2010-02-17 福建蓝鲸水产有限公司 育苗用底栖硅藻培养及其鲍鱼苗培育方法
CN101647420A (zh) * 2009-09-18 2010-02-17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泥鳅鱼水花下塘开口饵料及其培育方法
CN102239798A (zh) * 2011-04-13 2011-11-16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一种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优质饵料的方法
CN102618444A (zh) * 2011-04-13 2012-08-01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用于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饵料的培养液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29369A1 (fr) * 1989-11-22 1991-05-29 Universite De Nantes Procédé de culture en masse de la diatomÀ©e Haslea ostrearia Simonsen
JPH1175590A (ja) * 1997-09-12 1999-03-23 Ebara Corp 餌料藻類培養装置
CN101647406A (zh) * 2009-09-04 2010-02-17 福建蓝鲸水产有限公司 育苗用底栖硅藻培养及其鲍鱼苗培育方法
CN101647420A (zh) * 2009-09-18 2010-02-17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泥鳅鱼水花下塘开口饵料及其培育方法
CN102239798A (zh) * 2011-04-13 2011-11-16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一种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优质饵料的方法
CN102618444A (zh) * 2011-04-13 2012-08-01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用于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饵料的培养液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卢永春: "培育底栖硅藻的技术", 《水产养殖》 *
李成林 等: "底栖硅藻大面积培养技术", 《齐鲁渔业》 *
赵玉明: "底栖硅藻生产性培养中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农学通报》 *
邹宁 等: "培养条件对底栖硅藻生长的影响", 《水产养殖》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9013A (zh) * 2015-07-08 2015-11-11 青岛嘉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浒苔和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泥鳅饲料
CN105039165A (zh) * 2015-08-28 2015-11-11 天津海友佳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海链藻生长的培养液及培养方法
CN105238694A (zh) * 2015-08-28 2016-01-13 天津海友佳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斑鱼育苗池塘中培养海链藻控制裸甲藻爆发的方法
CN106259060A (zh) * 2016-07-27 2017-01-04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鳅科鱼类苗种培育方法
CN106259060B (zh) * 2016-07-27 2019-04-09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鳅科鱼类苗种培育方法
CN107048100A (zh) * 2017-05-10 2017-08-18 福鼎朝辉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桑蚕丝强度和导电性的桑蚕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4662B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4622A (zh) 水蛭工厂化无土立体高效养殖方法
KR20170129129A (ko) 굴의 육상 양식 방법
CN108967085A (zh) 一种稻田-南美白对虾异位生态养殖系统
CN103004662B (zh) 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
CN103004669A (zh) 一种赤点石斑鱼苗种工厂化培育方法
CN103404462A (zh) 一种刀鲚土池育苗的方法
CN208144215U (zh) 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模式
CN103858745B (zh) 萱藻全人工育苗技术
CN100506030C (zh) 裂腹鱼人工繁殖法
CN102626057A (zh) 织锦巴非蛤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3891640A (zh) 一种水产苗种孵化繁育的方法
CN102511450B (zh) 一种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
CN103843722A (zh) 一种甲鱼纯种繁育的方法
CN102217566A (zh) 一种大黄鱼与三疣梭子蟹的池塘混养方法
CN107751050B (zh) 一种长鳍吻鮈苗种批量化培育方法
CN1810099A (zh) 高原盐碱水域西伯利亚鲟鱼养殖
CN102742523A (zh) 凡纳滨对虾亲虾室内培育方法
CN111280102A (zh) 一种淡水青虾工厂化循环水苗种培育方法
CN101705188B (zh) 一种家庭养殖螺旋藻的方法
CN109006605B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淡水生态养殖方法
CN110800888A (zh) 一种培养浮游生物的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614134B (zh) 一种黑鱼育苗方法
CN106386588B (zh) 一种红鳍东方鲀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2578006B (zh) 海水青鳉的实验室周年养殖方法
CN102057883A (zh) 蛭弧菌游泳体菌液在海参育苗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