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7014B - 多显示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显示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7014B
CN102237014B CN201110109342.3A CN201110109342A CN102237014B CN 102237014 B CN102237014 B CN 102237014B CN 201110109342 A CN201110109342 A CN 201110109342A CN 102237014 B CN102237014 B CN 102237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
screen layer
magnetic screen
display panel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093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7014A (zh
Inventor
安泳准
全元宰
金径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0384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70757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0480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707575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37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7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7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70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44Optical arrangements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filters, black matrices, light reflecting means or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46Connecting or feeding means, e.g. leading-in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329/00Electron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e.g. field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 H01J2329/86Vessels
    • H01J2329/868Passive shielding means of vessels
    • H01J2329/869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8Ti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Abstract

提供一种多显示器设备,包括:相邻近的第一和第二显示面板和分别在其前基板上的第一和第二滤波器;各在第一和第二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框架。第一滤波器的第一电磁屏蔽层包括各在第一显示面板的前和侧面上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第二滤波器的第二电磁屏蔽层包括各在第二显示面板的前和侧面上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第一和第二显示面板均包括上述前基板、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后基板、后基板上且与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交叉的寻址电极、和附接侧面以使其紧密附接第二部分的粘接层。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与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邻近、错开且不相接触,第一和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在第一和第二显示面板之间,且相互间隔开。

Description

多显示器设备
本申请要求在2010年4月26日提交的第10-2010-0038458号韩国专利申请以及在2010年5月24日提交的第10-2010-004807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多显示器设备。
背景技术
多显示器设备包括彼此邻近定位的多个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在屏幕上显示图像。该显示面板的例子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场发射显示器(F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以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多显示器设备,其包括:第一显示面板;第一框架,其被定位在第一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包括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一滤波器,第一电磁屏蔽层包括被定位在第一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的第一部分和被定位在第一显示面板的侧面上的第二部分;第二显示面板,其邻近第一显示面板定位;第二框架,其被定位在第二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以及包括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滤波器,第二电磁屏蔽层包括被定位在第二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的第一部分和被定位在第二显示面板的侧面上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均包括:前基板;设置在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后基板;以及设置在后基板上的寻址电极,寻址电极与扫描电极以及和维持电极交叉,其中,第一滤波器设置在第一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上,其中,第二滤波器设置在第二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上。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中的每个还包括:粘接层,粘接层附接到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的侧面以使得第二部分紧密地附接到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的侧面。其中,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被定位为邻近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和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被定位在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之间,其中,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和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错开,其中,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和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相互间隔开地被定位在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之间,以及其中,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不与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相接触。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多显示器设备,其包括:第一显示面板;第一框架,其被定位在第一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包括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一滤波器,第一电磁屏蔽层被定位在第一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并且延伸到第一框架;第二显示面板,其在第一方向上邻近第一显示面板定位;第二框架,其被定位在第二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以及包括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滤波器,第二电磁屏蔽层被定位在第二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并且延伸到第二框架;其中延伸到第一框架的第一电磁屏蔽层的一部分和延伸到第二框架的第二电磁屏蔽层的一部分被定位在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之间。其中,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均包括:前基板;设置在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后基板;以及设置在后基板上的寻址电极,寻址电极与扫描电极以及维持电极交叉。其中,第一滤波器设置在第一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上,其中,第二滤波器设置在第二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上,。其中,第一电磁屏蔽层的延伸到第一框架的部分以及第二电磁屏蔽层的延伸到第二框架的部分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相互间隔开,其中,第一电磁屏蔽层的延伸到第一框架的部分以及第二电磁屏蔽层的延伸到第二框架的部分错开,其中,第一电磁屏蔽层的延伸到第一框架的部分与第二电磁屏蔽层的延伸到第二框架的部分不接触,其中,第一滤波器包括第一基底层、被定位在第一基底层上的第一电磁屏蔽层、以及被定位在第一电磁屏蔽层上的压敏粘接层,其中,利用不切割第一电磁屏蔽层而切割第一滤波器的第一基底层的半切割方法来形成第一电磁屏蔽层的延伸到第一框架的部分,其中,第二滤波器包括第一基底层、被定位在第一基底层上的第二电磁屏蔽层、以及被定位在第二电磁屏蔽层上的压敏粘接层,以及其中,利用不切割第二电磁屏蔽层而切割第二滤波器的第一基底层的半切割方法来第二电磁屏蔽层的延伸到第二框架的部分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显示器设备,其包括:第一显示面板;第一框架,其被定位在第一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包括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一滤波器,第一电磁屏蔽层被定位在第一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第一导电部分,其被定位在第一显示面板的侧面上,第一导电部分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电磁屏蔽层并且另一端连接到第一框架;第二显示面板,其在第一方向上邻近第一显示面板定位;第二框架,其被定位在第二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包括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滤波器,第二电磁屏蔽层被定位在第二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以及第二导电部分,其被定位在第二显示面板的侧面上,第二导电部分的一端连接到第二电磁屏蔽层并且另一端连接到第二框架;其中第一导电部分和第二导电部分被定位在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之间。其中,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均包括:前基板;设置在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后基板;以及设置在后基板上的寻址电极,寻址电极与扫描电极以及维持电极交叉。包括的第一滤波器第一电磁屏蔽层包括的第二滤波器第二电磁屏蔽层其中,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均包括:前基板;设置在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后基板;以及设置在后基板上的寻址电极,寻址电极与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交叉。其中,第一滤波器设置在第一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上,其中,第二滤波器设置在第二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上,其中,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与第一显示面板的侧面接触,以及其中,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与第二显示面板的侧面接触。包括的第一滤波器第一电磁屏蔽层包括的第二滤波器第二电磁屏蔽层其中,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均包括:前基板;设置在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后基板;以及设置在后基板上的寻址电极,寻址电极与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交叉。其中,第一滤波器设置在第一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上,其中,第二滤波器设置在第二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上。其中,第一导电部分和第一电磁屏蔽层在第一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相互连接,其中,第二导电部分和第二电磁屏蔽层在第二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相互连接,其中,第一导电部分和第二导电部分错开,以及其中,第一导电部分和第二导电部分相互间隔开地被定位在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之间。
附图说明
为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而包括的并且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本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至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显示器设备的配置;
图8至图2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显示器设备的结构;
图23至图2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显示器设备的另一种结构;以及
图28至图3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显示器设备的另一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例子在附图中示出。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可以将来自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例子/变体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征应用于(例如,添加、替换、修改等)下面讨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实施例/例子/变体。此外,下面讨论的任意操作/方法可以用这些设备/单元或其他适当的设备/单元中的任何一个来实现。
图1至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显示器设备的配置。
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显示器设备10可以包括彼此邻近定位的多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使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例子。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例如,可以使用液晶显示器(LCD)、场发射显示器(FE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显示面板,只要电磁屏蔽层定位在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即可。
1-1驱动器101和1-2驱动器102可以向多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中的第一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提供驱动信号。1-1驱动器101和1-2驱动器102可以集成在一个驱动器中。此外,2-1驱动器111和2-2驱动器112可以向第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10提供驱动信号。换句话说,可以将多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配置成使得包括在多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分别从不同的驱动器接收驱动信号。
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中的每一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相关的驱动器可以是驱动板。
如图2中所示,第一框架200A可以定位在第一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的后表面上(即,第一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的后基板的后表面上)。第二框架200B可以定位在第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10的后表面上,第三框架200C可以定位在第三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上,以及第四框架200D可以定位在第四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30的后表面上。
第一至第四框架200A-200D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第一至第四框架200A-200D可以表示金属板、散热板、散热框架、机壳等。
此外,第一滤波器210A可以定位在第一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的前表面上(即,第一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的前基板的前表面上)。第二滤波器210B可以定位在第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10的前表面上,第三滤波器210C可以定位在第三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上,以及第四滤波器210D可以定位在第四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30的前表面上。此外,第一至第四滤波器210A-210D中的每一个滤波器可以包括电磁屏蔽层(未示出)。
此外,用于向第一至第四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提供驱动信号的第一至第四驱动板可以分别定位在第一至第四框架200A-200D的后表面上。如图1中所示,第一驱动板可以对应于驱动器101和102,第二驱动板可以对应于驱动器111和112,第三驱动板可以对应于驱动器121和122,以及第四驱动板可以对应于驱动器131和132。
此外,可以在两个相邻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之间形成接缝区SA(参见图13)。接缝区SA可以表示两个相邻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之间的区域。
因为多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在彼此相邻定位的分开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上显示图像,所以接缝区SA可以形成在两个相邻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之间。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可以按包括多个子场的帧显示图像。
更具体地,如图3中所示,所述多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中的每一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包括其上形成多个第一电极202和203的前基板201和其上形成与第一电极202和203交叉的多个第二电极213的后基板211。
在图3至图5中,第一电极202和203可以包括基本上相互平行的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并且可以将第二电极213称为寻址电极。
可以在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上形成上介电层204,以限制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的放电电流并在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之间提供绝缘。
可以在上介电层204上形成保护层205以促进放电条件。保护层205可以由具有高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材料形成,例如,氧化镁(MgO)。
可以在寻址电极213上形成下介电层215以在寻址电极213之间提供绝缘。
可以在下介电层215上形成条型、井型、三角洲型、蜂窝型等类型的障壁212以提供放电空间(即,放电单元)。因此,可以在前基板201和后基板211之间形成发射红光的第一放电单元、发射蓝光的第二放电单元和发射绿光的第三放电单元。
在一个放电单元中,寻址电极213可以与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交叉。也就是说,每个放电单元被形成在扫描电极202、维持电极203和寻址电极213的交叉处。
由障壁212提供的每个放电单元可以填充有预定的放电气体。
可以在放电单元内形成荧光层214,以在寻址放电期间发射用于图像显示的可见光。例如,可以在放电单元内形成分别产生红光、蓝光和绿光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荧光层。
尽管寻址电极213可以具有基本恒定的宽度或厚度,但是在放电单元内的寻址电极213的宽度或厚度可以不同于放电单元外的寻址电极213的宽度或厚度。例如,放电单元内的寻址电极213的宽度或厚度可以大于放电单元外的寻址电极213的宽度或厚度。
当将预定信号提供给扫描电极202、维持电极203和寻址电极213中的至少一个电极时,可以在放电单元内发生放电。该放电可以使放电单元中填充的放电气体产生紫外线。该紫外线可以入射到荧光层214的荧光颗粒上,然后荧光颗粒可以发射可见光。从而,可以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的屏幕上显示图像。
参照图4描述用于实现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上显示的图像的灰度级的图像帧。
如图4中所示,用于实现图像的灰度级的图像帧可以包括多个子场。所述多个子场中的每一个子场可以分成寻址时段和维持时段。在寻址时段期间,可以选择不产生放电的放电单元,或者可以选择要产生放电的放电单元。在维持时段期间,可以根据放电的数量实现灰度级。
例如,如果要显示具有256灰度级的图像,如图4中所示,可以将图像帧分成8个子场SF1至SF8。8个子场SF1至SF8中的每一个子场可以包括寻址时段和维持时段。
作为选择,图像帧的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子场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初始化的复位时段。作为选择,图像帧的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子场可以不包括维持时段。
在维持时段期间提供的维持信号的数量可以确定每个子场的灰度级。例如,在将第一子场的灰度级设置为20并且将第二子场的灰度级设置为21的方法中,维持时段在每个子场中以2n的比率增加(其中,n=0、1、2、3、4、5、6、7)。从而可以根据每个子场的灰度级通过控制在每个子场的维持时段期间提供的维持信号的数量来实现图像的不同灰度级。
尽管图4示出一个图像帧包括8个子场,但是构成图像帧的子场的数量可以改变。例如,图像帧可以包括10或12个子场。此外,尽管图4示出图像帧的子场按照灰度级权重的增加顺序排列,但是子场也可以按照灰度级权重的减小顺序排列,或者排列顺序可以与灰度级权重无关。
图5中示出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波形。
如图5中所示,可以在用于初始化图像帧的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子场的复位时段RP期间向扫描电极Y提供复位信号RS。复位信号RS可以包括具有逐渐上升电压的上升信号RU和具有逐渐下降电压的下降信号RD。
更具体来说,可以在复位时段RP的抬起(setup)时段SU期间向扫描电极Y提供上升信号RU,并且可以在抬起时段SU之后的下落(set-down)时段期间向扫描电极Y提供下降信号RD。上升信号RU可以在放电单元内产生弱的暗放电(即,抬起放电)。从而壁电荷可以均匀分布在放电单元内。在上升信号RU之后的下降信号RD可以在放电单元内产生弱的擦除放电(即,下落放电)。从而残余的壁电荷可以均匀分布在放电单元内,使得寻址放电稳定发生。
在复位时段RP之后的寻址时段AP期间,可以向扫描电极Y提供电压比下降信号RD的最小电压大的扫描参考信号Ybias。另外,可以向扫描电极Y提供从扫描参考信号Ybias的电压下降的扫描信号Sc。
在图像帧的至少一个子场的寻址时段期间提供给扫描电极的扫描信号的脉冲宽度可以不同于在该图像帧的其他子场的寻址时段期间提供的扫描信号的脉冲宽度。一个子场中的扫描信号的脉冲宽度可以大于下一个子场中的扫描信号的脉冲宽度。例如,在相继排列的子场中,扫描信号的脉冲宽度可以按照2.6μs、2.3μs、2.1μs、1.9μs等的顺序逐渐减小,或者可以按照2.6μs、2.3μs、2.3μs、2.1μs、...、1.9μs、1.9μs等的顺序减小。
如上所述,当将扫描信号Sc提供给扫描电极Y时,可以将对应于扫描信号Sc的数据信号Dt提供给寻址电极X。当扫描信号Sc和数据信号Dt之间的电压差添加到由复位时段RP期间产生的壁电荷获得的壁电压时,可能在被提供了数据信号Dt的放电单元内发生寻址放电。另外,在寻址时段AP期间,可以向维持电极Z提供维持参考信号Zbias,使得在扫描电极Y和寻址电极X之间有效发生寻址放电。
在寻址时段AP之后的维持时段SP期间,可以向扫描电极Y或维持电极Z中的至少一个电极提供维持信号SUS。例如,可以将维持信号SUS交替提供给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此外,可以在维持时段SP期间电浮动寻址电极X。由于通过执行寻址放电所选择的放电单元内的壁电压被添加到维持信号SUS的维持电压Vs,每次提供维持信号SUS时,可以在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发生维持放电,即,显示放电。
如上所述,分别定位在第一至第四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的前表面上的第一至第四滤波器210A-210D中的每一个滤波器可以包括电磁屏蔽层。
如图6中所示,第一至第四滤波器210A-210D中的每一个滤波器可以包括基板211、电磁屏蔽层214和其他功能层215。第一至第四滤波器层210A-210D中的每一个滤波器可以进一步包括在基板211和电磁屏蔽层214之间和/或在基板211和其他功能层215之间的粘接层(未示出)。
电磁屏蔽层214可以包括多个透明电极层213和多个金属电极层212。多个透明电极层213和多个金属电极层212可以交替定位,即层叠。可以将具有上述结构的电磁屏蔽层214称为溅射型电磁屏蔽层。该溅射结构可以表示其中层叠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层的结构。
透明电极层213可以由具有导电性的透明材料形成,例如氧化铟锡(ITO)。金属电极层212可以由具有优良导电性的材料形成,例如银(Ag)。当透明电极层213和具有优良导电性的金属电极层212交替层叠时,可以提高光透射率和导电性。因此,电磁屏蔽层214可以充分吸收产生电磁波的电荷并且可以减小电磁干扰(EMI)。结果,可以防止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上显示的图像的亮度减小。
可以将透明电极层213的厚度t2设定为大约,并且可以将金属电极层212的厚度t1设定为大约,从而将光透射率保持在足够高的水平。
此外,其他功能层215可以是吸收或反射近红外线以屏蔽近红外线的近红外屏蔽层。作为选择,其他功能层215可以是彩色层、防眩光层或防反射层。
如图7(a)中所示,滤波器210A-210D中的每一个滤波器可以包括基板211和包括网状金属层216的电磁屏蔽层214。也就是说,网状金属层216可以是电磁屏蔽层。网状金属层216可以充分吸收产生电磁波的电荷并且可以减小电磁干扰(EMI)。
网状金属层216的颜色可以比基板211的颜色暗,从而防止光被网状金属层216反射。例如,通过在网状金属层216的上部施加炭黑材料可以防止光被网状金属层216反射。作为选择,通过在网状金属层216下部施加黑色材料,网状金属层216可以吸收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发射的干涉光。
如图7(b)中所示,网状金属层216的线宽S1可以大约为10μm到30μm。网状金属层216的线间最小距离S2可以大约为200μm到300μm。
图8至图22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多显示器设备的结构。与图1至图7中描述的结构和部件相同或等同的结构和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并且可以简要进行或者完全省略进一步描述。例如,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例使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然而,也可以使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外的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只要框架定位在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即可。
如图8中所示,多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中的每一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前基板201、定位为与前基板201相对的后基板211以及在前基板201和后基板211之间的密封层400。密封层400可以将前基板201附接到后基板211。
电磁屏蔽层214可以定位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中每一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基板201的前表面上。电磁屏蔽层214可以包括用于屏蔽电磁波的金属层。如上所述,滤波器可以定位在前基板201的前表面上。
框架200可以定位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中每一个的后基板211的后表面上。
电磁屏蔽层214可以延伸到框架200。换句话说,电磁屏蔽层214的一部分可以接触框架200。因此,电磁屏蔽层214可以电连接到框架200。此外,当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被驱动时,由于电磁屏蔽层214收集的电荷可以移动到对应于地的框架200,所以可以屏蔽电磁波。
因为电磁屏蔽层214延伸到框架200的延伸部分接触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中每一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侧面以及框架200,所以可以减小其上不显示图像的区域W1的尺寸。也就是说,可以减小其上不显示图像的玻璃框区域的尺寸。
此外,如图9中所示,缓冲层800可以定位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中每一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密封层400的侧面和电磁屏蔽层214的延伸部分之间。作为选择,缓冲层800可以定位在前基板201的侧面和电磁屏蔽层214的延伸部分之间。作为选择,缓冲层800可以定位在后基板211的侧面和电磁屏蔽层214的延伸部分之间。
缓冲层800可以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可以按片状形式附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中每一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侧面。缓冲层800可以固定电磁屏蔽层214的延伸部分,以防止电磁屏蔽层214和框架200之间断开连接。
此外,缓冲层800可以具有粘附力。在此情况下,由于电磁屏蔽层214的延伸部分紧密附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110、120和130中每一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侧面,所以可以进一步减小其上不显示图像的玻璃框区域的尺寸。具有粘附力的缓冲层800可称为粘接层。如果需要,可以省略缓冲层800。
下面描述用于制造具有上述结构的多显示器设备的方法。
如图10(a)中所示,可以在前基板201和后基板211中至少一个基板的边缘处形成密封层400。如图10(b)中所示,密封层400可以将前基板201附接到后基板211。
接下来,可以将排气口(未示出)连接到排气孔(未示出),并且可以将排气泵(未示出)连接到排气口。排气泵可以将前基板201和后基板211之间的放电空间中残留的杂质气体排到外部,并且可以将放电气体如氩(Ar)、氖(Ne)和氙(Xe)注入到放电空间中。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密封前基板201和后基板211之间的放电空间。
接下来,如图11(a)中所示,可以沿着第一切割线CL1切割前基板201和后基板211中每一个基板的相互附接的部分。可以与切割处理一起进行打磨处理。因此,如图11(b)中所示,切割处理可以防止前基板201和后基板211中的至少一个基板过分凸出。结果,可以减小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不显示图像的部分的尺寸。
如图11(a)中所示,可以在前基板201和后基板211的切割处理中切割密封层400。如上所述,当密封层400被切割时,可以减小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不显示图像的那部分的尺寸。
接下来,如图11(c)中所示,可以将电磁屏蔽层214定位在前基板201的前表面上,并且可以将框架200定位在后基板211的后表面上。然后,可以将电磁屏蔽层214的一部分连接到框架200。可以通过用于将电磁屏蔽层214的一部分连接到框架200的简单处理将电磁屏蔽层214接地。
如图11(a)-图11(c)中所示,当前基板210和后基板211的中的每个基板的所述部分被切割时,可以减小前基板201的前表面上的电磁屏蔽层214和后基板211的后表面上的框架200之间的最短距离。因此,前基板201的前表面上的电磁屏蔽层214可以更容易地连接到后基板211的后表面上的框架200。
可以使用半切割方法来形成包括在滤波器中的电磁屏蔽层214的延伸部分。下面参照图12描述这一点。
如图12(a)中所示,滤波器210可以包括第一基底层500、定位在第一基底层500上的电磁屏蔽层214、定位在电磁屏蔽层214上的压敏胶(PSA)层510、有色/近红外层520、第二基底层530、抗反射层540和保护层550。
通过沿着第二切割线CL2切割第一基底层500可以使电磁屏蔽层214突出预定的长度。如上所述的,用于切割第一基底层500而不切割电磁屏蔽层214的方法可被称为半切割方法。
如图12(b)中所示,使用半切割方法形成的电磁屏蔽层214的突出部分(即,延伸部分)可以连接到框架200。
定位在两个相邻的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的电磁屏蔽层的延伸部分可以定位在这两个相邻的显示面板之间。
更具体来说,如图13中所示,定位在多显示器设备的第一面板100的前表面上的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和定位在第二面板110的前表面上的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可以定位在第一面板100和第二面板110之间。在此情况下,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可以邻近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
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可以延伸到定位在第一面板100的后表面上的第一框架200A,并且可以连接到第一框架200A。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可以延伸到定位在第二面板110的后表面上的第二框架200B,并且可以连接到第二框架200B。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电磁屏蔽层214A和214B的突出部1300和1310可以是延伸到第一和第二框架200A和200B的延伸部分。
当第一和第二电磁屏蔽层214A和214B中的每一个电磁屏蔽层具有矩形形状时,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可以定位在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一侧上,并且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可以定位在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一侧上。例如,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可以定位在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二长侧LS2上,并且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可以定位在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长侧LS2上。
作为选择,电磁屏蔽层的突出部可以定位在电磁屏蔽层的至少两侧上。更具体来说,如图14中所示,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可以定位在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一短侧SS1和第二长侧LS2上。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可以定位在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短侧SS2和第二长侧LS2上。
作为选择,对应于两个相邻显示面板的两个电磁屏蔽层之一的突出部可以定位在这两个相邻显示面板之间,并且另一个的突出部可以定位在其他位置处。
更具体来说,如图15中所示,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可以定位在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一短侧SS1上。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可以定位在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短侧SS2上。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二短侧SS2可以邻近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短侧SS2,并且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二短侧SS2可以定位为与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一短侧SS1相对。
定位在两个相邻的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的电磁屏蔽层的延伸部分可以错开。更具体来说,如图16中所示,定位在第一面板100的前表面上的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和定位在第二面板110的前表面上的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可以错开。
优选地,当第一面板100和第二面板110在第一方向DR1上定位为彼此相邻时,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和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可以在与第一方向DR1相交的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间隔预定距离D1。
如图17中所示,当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定位在第一面板100的侧面,并且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定位在第二面板110的侧面时,第一和第二电磁屏蔽层214A和214B的突出部1300和1310可以定位在第一面板100和第二面板110之间。
此外,在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定位在第一面板100的侧面并且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定位在第二面板110的侧面的状态下,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可以不接触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因此,可以减小第一面板100和第二面板110之间的接缝区SA的尺寸。下面参考图18描述这一点。
如图18中所示,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可以延伸到两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例如第一和第二面板100和110)之间的边界部分(即,接缝区SA)中的第一框架200A。也就是说,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可以接触第一框架200A。此外,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可以延伸到第一和第二面板100和110之间的接缝区SA中的第二框架200B。也就是说,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可以接触第二框架200B。
因为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和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分离,所以当在第一和第二面板100和110的侧面观看接缝区SA时,好像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与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重叠。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一和第二面板100和110之间的接缝区SA的尺寸。
如图11中所示,第一和第二面板100和110中每一个面板的一部分可以被切割并且在第一和第二面板100和110之间的接缝区SA中接地。因此,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可以容易地延伸到接缝区SA中的第一框架200A,并且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可以容易地延伸到接缝区SA中的第二框架200B。此外,可以减小其上不显示图像的接缝区SA的尺寸。结果,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多显示器设备可以显示自然的图像。
作为选择,电磁屏蔽层214可以不延伸到框架200并且可以只延伸到显示面板的侧面。
更具体来说,如图19中所示,电磁屏蔽层214可以包括定位在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的第一部分600和定位在显示面板的侧面上的第二部分610。第二部分610可以包括定位在前基板201的侧面上的一部分。第二部分610可以包括定位在密封层400的侧面上的一部分。在图8中,电磁屏蔽层214的第二部分610可以延伸到框架200。在图16中,突出部1300和1310可以是第二部分610。
在此情况下,电磁屏蔽层214的第一部分600可以具有矩形形状。
在电磁屏蔽层214的第二部分610和框架200之间可以形成导电部分700。导电部分700可以将电磁屏蔽层214的第二部分610连接到框架200。因此,电磁屏蔽层214可以接地。导电部分700可以是导电带。
如图19中所示,当使用导电部分700将电磁屏蔽层214的第二部分610连接到框架200时,第二部分610的长度L1可以小于导电部分700的长度L2。这是因为导电部分700的附接处理比电磁屏蔽层214的第二部分610的形成处理简单。
此外,当使用导电部分700将电磁屏蔽层214的第二部分610连接到框架200时,定位在两个相邻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侧面上的导电部分700可以错开。
更具体来说,如图20中所示,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可以包括定位在第一面板100的前表面上的第一部分600A和定位在接缝区SA中的第一面板100的侧面上的第二部分610A。此外,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可以包括定位在第二面板110的前表面上的第一部分600B和定位在接缝区SA中的第二面板110的侧面上的第二部分610B。第二部分610A和610B可以包括分别定位在前基板201A和201B的侧面上的部分。第二部分610A和610B可以包括分别定位在密封层400A和400B的侧面上的部分。
第一导电部分700A可以形成在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二部分610A和第一框架200A之间。第二导电部分700B可以形成在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部分610B和第二框架200B之间。第一导电部分700A可以将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二部分610A连接到第一框架200A。第二导电部分700B可以将第二电磁屏蔽部分214B的第二部分610B连接到第二框架200B。因此,第一和第二电磁屏蔽层214A和214B可以接地。
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二部分610A和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部分610B可以定位在第一和第二面板100和110之间。此外,第一和第二导电部分700A和700B可以定位在第一和第二面板100和110之间。
第一和第二导电部分700A和700B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间隔预定距离D2。因此,当在第一和第二面板100和110的侧面观看接缝区SA时,好像第一和第二导电部分700A和700B相互重叠。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一和第二面板100和110之间的接缝区SA的尺寸。
作为选择,电磁屏蔽层214可以不包括定位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侧面上的部分。
更具体来说,如图21中所示,定位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侧面上的导电部分700的一端可以连接到电磁屏蔽层214的侧面。导电部分700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到定位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的框架200。优选地,导电部分700和电磁屏蔽层214可以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相互连接。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多显示器设备中,可以更容易地执行用于将电磁屏蔽层214接地的处理。
如上所述,当导电部分700和电磁屏蔽层214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相互连接时,定位在两个相邻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侧面上的导电部分700可以错开。
更具体来说,如图22中所示,第一导电部分700A的一端和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可以在接缝区SA中的第一面板100的前表面上相互连接。第一导电部分700A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到定位在接缝区SA中的第一面板100的后表面上的第一框架200A。此外,第二导电部分700B的一端和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可以在接缝区SA中的第二面板110的前表面上相互连接。第二导电部分700B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到定位在接缝区SA中的第二面板110的后表面上的第二框架200B。因此,第一和第二电磁屏蔽层214A和214B可以接地。
第一和第二导电部分700A和700B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间隔预定距离D3。因此,当在第一和第二面板100和110的侧面观看接缝区SA时,好像第一和第二导电部分700A和700B相互重叠。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一和第二面板100和110之间的接缝区SA的尺寸。
图23至图27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多显示器设备的结构。与图1至图22中描述的结构和部件相同或等同的结构和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并且可以简要进行或者完全省略进一步描述。例如,为简洁起见,图23至图27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的电磁屏蔽层延伸到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的框架的结构。然而,也可以将图23至图27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应用于导电部分定位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侧面上的结构。
电磁屏蔽层214可以包括多个突出部。
更具体来说,如图23中所示,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突出部1301和1302,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突出部1311和1312。
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一突出部1301和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一突出部1311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间隔预定距离D10。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二突出部1302和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一突出部1311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间隔预定距离D11。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二突出部1302和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突出部1312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间隔预定距离D12。
换句话说,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一突出部1311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在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1301和1302之间的区域中与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1301和1302间隔预定的距离D10和D11。在此情况下,可以减小两个相邻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之间的接缝区SA的尺寸。
作为选择,如图24中所示,当四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2×2的矩阵结构排列时,第一至第四电磁屏蔽层214A-214D可以采用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相同的方式以2×2的矩阵结构排列。
可以在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一短侧SS1和第二长侧LS2中的每一个上形成多个突出部1300。可以在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短侧SS2和第二长侧LS2中的每一个上形成多个突出部1310。可以在第三电磁屏蔽层214C的第一短侧SS1和第一长侧LS1中的每一个上形成多个突出部1320。可以在第四电磁屏蔽层214D的第二短侧SS2和第一长侧LS1中的每一个上形成多个突出部1330。
在此情况下,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一短侧SS1和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短侧SS2可以定位为彼此相邻。第三电磁屏蔽层214C的第一短侧SS1和第四电磁屏蔽层214D的第二短侧SS2可以定位为彼此相邻。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二长侧LS2和第三电磁屏蔽层214C的第一长侧LS1可以定位为彼此相邻。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长侧LS2和第四电磁屏蔽层214D的第一长侧LS1可以定位为彼此相邻。
突出部1300、1310、1320和1330中的每一个突出部可以在第一方向DR1或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间隔开。
例如,定位在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一短侧SS1上的突出部1300和定位在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短侧SS2上的突出部1310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间隔开。定位在第三电磁屏蔽层214C的第一短侧SS1上的突出部1320和定位在第四电磁屏蔽层214D的第二短侧SS2上的突出部1330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间隔开。
此外,定位在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二长侧LS2上的突出部1300和定位在第三电磁屏蔽层214C的第一长侧LS1上的突出部1320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间隔开。定位在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长侧LS2上的突出部1310和定位在第四电磁屏蔽层214D的第一长侧LS1上的突出部1330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间隔开。
以图24中所示的结构,可以减小两个相邻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之间的接缝区SA的尺寸。
作为选择,如图25中所示,可以在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二长侧LS2上形成突出部1300。可以在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短侧SS2上形成突出部1310。可以在第三电磁屏蔽层214C的第一短侧SS1上形成突出部1320。可以在第四电磁屏蔽层214D的第一长侧LS1上形成突出部1330。
在此情况下,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一短侧SS1和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短侧SS2可以定位为彼此相邻。第三电磁屏蔽层214C的第一短侧SS1和第四电磁屏蔽层214D的第二短侧SS2可以定位为彼此相邻。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二长侧LS2和第三电磁屏蔽层214C的第一长侧LS1可以定位为彼此相邻。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长侧LS2和第四电磁屏蔽层214D的第一长侧LS1可以定位为彼此相邻。
此外,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可以邻近其上不形成突出部的第三电磁屏蔽层214C的第一长侧LS1。第三电磁屏蔽层214C的突出部1320可以邻近其上不形成突出部的第四电磁屏蔽层214D的第二短侧SS2。第四电磁屏蔽层214D的突出部1330可以邻近其上不形成突出部的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长侧LS2。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可以邻近其上不形成突出部的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一短侧SS1。
以图25中所示的结构,可以减小两个相邻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之间的接缝区SA的尺寸。
作为选择,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和第一框架200A可以沿着相邻的第一和第二面板100和110在第一面板100的一侧上相互连接,并且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和第二框架200B可以在第二面板110的一侧上相互连接。与第一面板100的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可以邻近第二面板110的所述一侧。
更具体来说,如图26(a)中所示,可以在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二短侧SS2上形成突出部1300,并且可以在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短侧SS2上形成突出部1310。
与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二短侧SS2相对的其上不形成突出部的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一短侧SS1可以邻近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短侧SS2。
因此,如图26(b)中所示,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突出部1300和第一框架200A可以在第一面板100的一侧(即,第一电磁屏蔽层214A的第二短侧SS2)上相互连接。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突出部1310和第二框架200B可以在第二面板110的一侧(即,第二电磁屏蔽层214B的第二短侧SS2)上相互连接。
在图26中所示的结构中,因为以相同的模式排列各电磁屏蔽层,所以可以不同于2×2的矩阵结构排列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例如,如图27中所示,可以按3×2的矩阵结构排列多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此外,可以使用2×3、3×3、3×4、4×3、4×4、5×5和6×6的不同矩阵结构。
在图27中所示的结构中,第一面板1000可以定位成在第一方向DR1上邻近第二面板1010,并且可以定位成在与第一方向DR1相交的第二方向DR2上邻近第三面板1030。第四面板1040可以定位成在第一方向DR1上邻近第三面板1030,并且可以定位成在第二方向DR2上邻近第二面板1010。
第一电磁屏蔽层1100可以定位在第一面板1000的前表面上,第二电磁屏蔽层1110可以定位在第二面板1010的前表面上,第三电磁屏蔽层1130可以定位在第三面板1030的前表面上,以及第四电磁屏蔽层1140可以定位在第四面板1040的前表面上。
此外,第一框架(未示出)可以定位在第一面板1000的后表面上,第二框架(未示出)可以定位在第二面板1010的后表面上,第三框架(未示出)可以定位在第三面板1030的后表面上,以及第四框架(未示出)可以定位在第四面板1040的后表面上。
在此情况下,第一电磁屏蔽层1100可以连接到第一面板1000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一框架,第二电磁屏蔽层1110可以连接到第二面板1010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二框架,第三电磁屏蔽层1130可以连接到第三面板1030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三框架,以及第四电磁屏蔽层1140可以连接到第四面板1040的第一区域中的第四框架。
与第一面板1000的第一区域相对的第一面板1000的第二区域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邻近第二面板1010的第一区域。与第三面板1030的第一区域相对的第三面板1030的第二区域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邻近第四面板1040的第一区域。
第一至第四面板1000、1010、1030和1040中的每一个面板的第一区域可以对应于每个面板的第二短侧SS2,并且第一至第四面板1000、1010、1030和1040中的每一个面板的第二区域可以对应于每个面板的第一短侧SS1。第一至第四面板1000、1010、1030和1040的第二短侧SS2可以分别对应于第一至第四电磁屏蔽层1100、1110、1130和1140的第二短侧SS2。此外,第一至第四面板1000、1010、1030和1040的第一短侧SS1可以分别对应于第一至第四电磁屏蔽层1100、1110、1130和1140的第一短侧SS1。
在第一面板1000和第三面板1030之间的区域中,第一电磁屏蔽层1100和第一框架可以不相互连接,并且第三电磁屏蔽层1130和第三框架可以不互相连接。在第二面板1010和第四面板1040之间的区域中,第二电磁屏蔽层1110和第二框架可以不相互连接,并且第四电磁屏蔽层1140和第四框架可以不互相连接。
换句话说,第一电磁屏蔽层1100的突出部和第三电磁屏蔽层1130的突出部可以不定位在第一面板1000和第三面板1030之间。第二电磁屏蔽层1110的突出部和第四电磁屏蔽层1140的突出部可以不定位在第二面板1010和第四面板1040之间。
图28至图35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多显示器设备的结构。与图1至图27中描述的结构和部件相同或等同的结构和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并且可以简要进行或者完全省略进一步描述。
如图28中所示,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可以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200、驱动板1600和用于将PDP200电连接到驱动板1600的柔性电路板1500。
电极213可以暴露于PDP200的侧断面OU。电极213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电极之一。在以下描述中,电极213可以例如是寻址电极。
驱动板1600可以定位在后基板211的后表面上。驱动板1600可以将驱动信号提供给寻址电极213,从而选择要接通的放电单元。驱动板1600可以具有连接到柔性电路板1500的连接器1610。
柔性电路板1500可以将寻址电极213电连接到驱动板1600的连接器1610。柔性电路板1500可以具有柔性并且可以具有预定的电路图案。柔性电路板1500可以包括带载封装(tape carrier package,TCP)和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
柔性印刷电路板1500可以包括基底基板1530和形成在基底基板1530上的多个连接电极1510。多个连接电极1510可以分别连接到暴露于PDP200的侧断面的寻址电极213。
更具体来说,连接电极1510的一端可以连接到寻址电极213,并且另一端可以连接到驱动板1600的连接器1610。因此,连接电极1510可以从寻址电极213接收数据信号Dt(参见图5)。
导电粘接层430可以定位在柔性电路板1500和寻址电极213的侧断面之间,从而将连接电极1510电连接到寻址电极213。因此,柔性电路板1500可以包围PDP200的侧断面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当柔性电路板1500可以电连接到寻址电极213的侧断面时,可以减小其上不显示图像的PDP200的玻璃框区BA的尺寸。
如图28(b)中所示,图28(b)是沿着图28(a)的线A-A取得的横截面视图,导电粘接层430可以提高柔性电路板1500和寻址电极213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结构稳定性,并且可以减小连接部分的接触电阻。导电粘接层430可以由用于有效电连接的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形成。
各向异性导电膜可以是其中热固的粘合剂与粘合剂中的导电微珠混合的双面带材料。当在高温下对该各向异性导电膜施加压力时,接触寻址电极213的导电珠可能破裂,从而使电流能够在其中流动。此外,该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剩余部分可以用粘合剂填充并且可以被固化,从而将寻址电极213附接到柔性电路板1500。
导电粘接层430的厚度T2可以大于或基本等于寻址电极213的厚度T1,从而提高柔性电路板1500和寻址电极213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结构稳定性。
图28(b)示出导电粘接层430的宽度W430可以基本等于Z轴方向上寻址电极213的厚度T1。可以与图28(b)中所示的结构不同,导电粘接层430的宽度W430可以大于Z轴方向上寻址电极213的厚度T1,从而进一步提高连接部分的结构稳定性。
图28(b)示出寻址电极213的侧面和连接电极1510之间的导电粘接层430。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与图28(b)中所示的结构不同,省略导电粘接层430。
图29示出当在图28的X轴方向上观看时的PDP的侧断面。
图29中所示的结构不同于图28中所示的结构,因为每个寻址电极213具有连接件1700。
更具体来说,由金属材料形成的连接件1700可以定位在暴露于PDP200的侧断面OU的寻址电极213的侧面。可以通过将片材层压到寻址电极213的侧面来形成连接件1700。
如图30中所示,柔性电路板1500可以定位在连接件1700上并且可以被焊接,或者可以定位在定位于寻址电极213的侧面上的各向异性导电膜430上。在这种位置状态下,可以在预定温度下对柔性电路板1500施加压力,从而将柔性电路板1500连接到驱动板。
图31示出连接到PDP的侧断面的柔性电路板1500。
如图31中所示,柔性电路板1500的多个连接电极1510可以分别连接到多个寻址电极213。可以将柔性电路板1500定位成平行于多个寻址电极213的侧面。
更具体来说,寻址电极213的一部分可以突出到PDP的侧面并且可以在PDP的后基板211的方向上弯曲。在这种位置状态下,柔性电路板1500可以定位在寻址电极213的突出部分上,从而将寻址电极213电连接到柔性电路板1500。如上所述,因为寻址电极213可以包括弯曲部分213a,所以柔性电路板1500和寻址电极213之间的接触区可以增大。因此,可以提高柔性电路板1500和寻址电极213之间电连接的结构稳定性,并且可以减小其间的接触电阻。
此外,可以在寻址电极213的弯曲部分213a上形成上述连接件1700,从而进一步减小接触电阻。
图32示出用于将驱动器连接到电极侧面的柔性电路板1500的示例性配置。如图32中所示,可以使用多个基底基板1530形成柔性电路板1500。图32(a)示出第一基底基板1530a和第二基底基板1530b的结合结构,以及图32(b)示出第一基底基板1530a和第二基底基板1530b的分开结构。
如图32中所示,柔性电路板1500可以包括第一基底基板1530a和第二基底基板1530b。可以在第一基底基板1530a和第二基底基板1530b的每一个上形成具有导电性的多个连接电极1510。
更具体来说,如图32(b)中所示,第一基底基板1530a可以包括第一面板连接部分1531a、第一渐减部分1533a和第一基板连接部分1535a。第二基底基板1530b可以包括第二基板连接部分1531b、第二渐减部分1533b和第二连接部分1535b。
如图32(a)中所示,在柔性电路板1500中,第一基板连接部分1535a的多个连接电极1510和第二基板连接部分1531b的多个连接电极1510可以相互重叠并且可以相互电连接。第一基底基板1530a的第一基板连接部分1535a可以与第二基底基板1530b的第二基板连接部分1531b分离。
第一基板连接部分1535a的连接电极1510和第二基板连接部分1531b的连接电极1510之间的重叠部分的厚度dI’可以小于第一基板连接部分1535a的连接电极1510和第二基板连接部分1531b的连接电极1510之间的之间的非重叠部分的厚度d2。图32示出第一基板连接部分1535a的连接电极1510直接连接到第二基板连接部分1531b的连接电极1510,而没有第一基板连接部分1535a的连接电极1510和第二基板连接部分1531b的连接电极1510之间的其他粘接层。作为选择,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将第一基板连接部分1535a的连接电极1510电连接到第二基板连接部分1531b的连接电极1510。
如图33中所示,寻址电极213可以在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定位成相互平行。因此,寻址电极213可以完全形成条状。
如上所述,寻址电极213的端部213a和213b二者可以暴露于PDP的侧断面。更具体来说,寻址电极213的上端213a可以穿过PDP的上侧断面OU暴露向外侧,寻址电极213的下端213b可以穿过PDP的下侧断面OU暴露向外侧。
柔性电路板1500可以在z轴方向上垂直于PDP的侧断面OU定位并且可以连接到寻址电极213。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多个寻址电极213分成多个组,并且可以将每个组连接到柔性电路板1500。例如,可以将多个寻址电极213分成10组,并且可以使用15个柔性电路板1500将寻址电极213连接到驱动板。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属于奇数组的即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和第九组的寻址电极213可以通过定位在PDP的下方区域中的寻址电极213的下端213b连接到柔性电路板1500。因此,连接到属于奇数组的寻址电极213的柔性电路板1500a可以定位在PDP下方。另一方面,属于偶数组的即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和第十组的寻址电极213可以通过定位在PDP的上方区域中的寻址电极213的上端213a连接到柔性电路板1500。因此,连接到属于偶数组的寻址电极213的柔性电路板1500b可以定位在PDP上方。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寻址电极213可以通过PDP的上侧断面和下侧断面暴露向外侧,并且定位在PDP上方和下方的柔性电路板1500可以选择性地连接到寻址电极213。
此外,因为在PDP上方和下方选择性地形成柔性电路板1500,所以相邻的柔性电路板1500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大。因此,可以容易地设置用于附接柔性电路板1500的对准标记或热冲压设备。
此外,当柔性电路板1500在PDP的侧断面连接到寻址电极213时,可能在柔性电路板1500和寻址电极213之间发生断开。然而,当在定位在PDP上方的上柔性电路板1500中发生该问题时,可以使用定位在PDP下方的下柔性电路板1500来代替上柔性电路板1500。因此,修理是很容易的。
此外,因为可以在PDP的上方和下方选择性地形成柔性电路板1500,所以可以通过定位在PDP上方和下方的柔性电路板1500在不同方向上将通过驱动板1600施加的数据电压提供给放电单元。
随着时间过去,数据电压可能由于线电阻等而下降。因此,在以后对其施加数据电压的放电单元中可能不充分地产生寻址放电。结果,图像质量可能下降。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在不同方向上对放电单元施加数据电压可以减小数据电压的施加时间点之间的差。因此,可以防止图像质量下降。
此外,在具有多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多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之间的接缝区可以被最小化。
图34示出具有2×2矩阵结构的多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以及图35示出图34的部分“A”的放大的截面视图。
如图34中所示,多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彼此相邻定位的多个PDP100、110、120和130。
如图35中所示,第四面板130的柔性电路板1500D可以定位在第二面板110和第四面板130之间的接缝区SA中,而第二面板110的柔性电路板1500B可以不定位在第二面板110和第四面板130之间的接缝区SA中。
更具体来说,如上面参照图33描述的,柔性电路板1500可以定位在PDP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并且可以连接到寻址电极213。也就是说,柔性电路板1500B可以定位在第二面板110的侧断面OU1处,并且柔性电路板1500D可以定位在第四面板130的侧断面OU2处。
因此,当柔性电路板1500B定位在第二面板110的侧断面OU1处时,柔性电路板1500D可以不定位在第四面板130的侧断面OU2处。当柔性电路板1500B不定位在第二面板110的侧断面OU1处时,柔性电路板1500D可以定位在第四面板130的侧断面OU2处。
如上所述,因为第二面板110的柔性电路板1500B和第四面板130的柔性电路板1500D可以在接缝区SA中错开,所以可以防止柔性电路板1500B和1500D之间的干扰。因此,可以减小接缝区SA的尺寸。结果,可以在两个面板上自然地显示图像。此外,可以提高多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的图像质量。
尽管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具有2×2矩阵结构的多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矩阵结构。例如,具有3×3矩阵结构的多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可以与具有2×2矩阵结构的多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具有相同的效果。

Claims (9)

1.一种多显示器设备,包括:
第一显示面板;
第一框架,其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
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一滤波器包括第一电磁屏蔽层,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包括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的第一部分和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侧面上的第二部分;
第二显示面板,其被定位为邻近所述第一显示面板;
第二框架,其被定位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以及
第二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包括第二电磁屏蔽层,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包括被定位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的第一部分和被定位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侧面上的第二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均包括:
前基板;
设置在所述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
后基板;以及
设置在所述后基板上的寻址电极,所述寻址电极与所述扫描电极以及和所述维持电极交叉,
其中,所述第一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上,
其中,所述第二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上,
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附接到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侧面以使得所述第二部分紧密地附接到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侧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被定位为邻近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错开,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相互间隔开地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不与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显示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一部分均具有矩形形状,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被定位在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一部分的一侧上,
其中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被定位在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一部分的一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显示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框架,并且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显示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框架之间形成第一导电部分,
其中在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形成第二导电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显示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各包括导电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显示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显示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相互间隔开地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
8.一种多显示器设备,包括:
第一显示面板;
第一框架,其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
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一滤波器包括第一电磁屏蔽层,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并且延伸到所述第一框架;
第二显示面板,其被定位为在第一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一显示面板;
第二框架,其被定位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以及
第二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包括第二电磁屏蔽层,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被定位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并且延伸到所述第二框架,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均包括:
前基板;
设置在所述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
后基板;以及
设置在所述后基板上的寻址电极,所述寻址电极与所述扫描电极以及和所述维持电极交叉,
其中,所述第一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上,
其中,所述第二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上,
其特征在于,延伸到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的一部分和延伸到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的一部分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的延伸到所述第一框架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的延伸到所述第二框架的部分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相互间隔开,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的延伸到所述第一框架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的延伸到所述第二框架的部分错开,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的延伸到所述第一框架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的延伸到所述第二框架的部分不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滤波器包括第一基底层、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基底层上的第一电磁屏蔽层、以及被定位在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上的压敏粘接层,
其中,利用不切割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而切割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第一基底层的半切割方法来形成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的延伸到所述第一框架的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滤波器包括第一基底层、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基底层上的第二电磁屏蔽层、以及被定位在第二电磁屏蔽层上的压敏粘接层,以及
其中,利用不切割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而切割所述第二滤波器的第一基底层的半切割方法来形成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的延伸到所述第二框架的部分。
9.一种多显示器设备,包括:
第一显示面板;
第一框架,其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
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一滤波器包括第一电磁屏蔽层,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
第一导电部分,其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导电部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并且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框架;
第二显示面板,其被定位为在第一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一显示面板;
第二框架,其被定位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
第二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包括第二电磁屏蔽层,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被定位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以及
第二导电部分,其被定位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导电部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并且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框架,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均包括:
前基板;
设置在所述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
后基板;以及
设置在所述后基板上的寻址电极,所述寻址电极与所述扫描电极以及所述维持电极交叉,
其中,所述第一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上,
其中,所述第二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上,
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层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电磁屏蔽层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错开,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相互间隔开地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
CN201110109342.3A 2010-04-26 2011-04-25 多显示器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7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38458 2010-04-26
KR1020100038458A KR101707578B1 (ko) 2010-04-26 2010-04-26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100048079A KR101707575B1 (ko) 2010-05-24 2010-05-24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어레이
KR10-2010-0048079 2010-05-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7014A CN102237014A (zh) 2011-11-09
CN102237014B true CN102237014B (zh) 2014-11-05

Family

ID=44514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0934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7014B (zh) 2010-04-26 2011-04-25 多显示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34040B2 (zh)
EP (1) EP2381755B1 (zh)
CN (1) CN1022370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6081B2 (en) * 2012-10-17 2015-03-10 Intel Corporation Integration of displays
GB2521835A (en) * 2014-01-02 2015-07-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KR102248785B1 (ko) * 2014-06-19 2021-05-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223059B2 (en) * 2014-08-06 2019-03-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endable display panels with color flexible connection substrate between bendable display panels
CN105761627B (zh) * 2016-03-23 2019-01-01 深圳市易事达电子有限公司 前维护led显示模组
US10146090B2 (en) * 2016-08-01 2018-12-0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inimizing border of a display device
TWI657289B (zh) * 2017-12-28 2019-04-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US11122189B2 (en) * 2018-07-25 2021-09-14 Andrae T. D'Acquisto Wildlife camera with EMF shielding
KR20220063791A (ko) * 2020-11-09 2022-05-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타일드 표시 장치
KR20220082987A (ko) * 2020-12-10 2022-06-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3467144B (zh) * 2021-06-29 2024-03-26 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88467B (zh) * 2021-12-01 2024-01-0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8298A (zh) * 1997-10-08 1998-07-22 周嵘 一种平面显示器
CN101354995A (zh) * 2002-12-10 2009-01-28 日本先锋公司 平面显示装置
CN101493540A (zh) * 2008-01-22 2009-07-29 三星Sdi株式会社 滤光器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该滤光器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1681775A (zh) * 2007-04-20 2010-03-24 欧丽安等离子显示器株式会社 用于多屏幕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71418A (ja) * 1997-03-19 1998-10-09 Fujitsu General Ltd 多画面表示装置
JPH11305676A (ja) * 1998-04-20 1999-11-05 Fujitsu General Ltd 電磁遮蔽フィルタの接地装置
CA2282046A1 (en) * 1998-09-10 2000-03-10 Koji Terumot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reof
TWI320503B (en) * 2002-06-03 2010-0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assembly for providing a light in a display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465796B1 (ko) * 2002-07-16 2005-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0701943B1 (ko) * 2004-12-23 2007-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567025B2 (en) * 2004-12-23 2009-07-28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apparatus with a film filter on panel
KR101083321B1 (ko) * 2005-01-20 2011-11-15 주식회사 오리온 멀티스크린용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1427116B1 (ko) * 2007-09-10 2014-08-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멀티디스플레이장치
JP5047071B2 (ja) * 2008-06-18 2012-10-10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発光管アレイ型表示サブ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JP5072799B2 (ja) * 2008-10-27 2012-11-14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チューブアレイ表示装置用の光学フィルム
KR20110059282A (ko) * 2009-11-27 2011-06-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8298A (zh) * 1997-10-08 1998-07-22 周嵘 一种平面显示器
CN101354995A (zh) * 2002-12-10 2009-01-28 日本先锋公司 平面显示装置
CN101681775A (zh) * 2007-04-20 2010-03-24 欧丽安等离子显示器株式会社 用于多屏幕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93540A (zh) * 2008-01-22 2009-07-29 三星Sdi株式会社 滤光器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该滤光器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0-271418A 1998.10.09 *
JP特开平11-305676A 1999.11.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81755A2 (en) 2011-10-26
EP2381755B1 (en) 2015-11-04
US20110260949A1 (en) 2011-10-27
CN102237014A (zh) 2011-11-09
EP2381755A3 (en) 2013-04-17
US8634040B2 (en) 2014-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7014B (zh) 多显示器设备
KR20110055089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멀티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715896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멀티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08009044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0561641C (zh)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JP2009037243A (ja) 信号接続部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US20100164846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device
CN1979727B (zh) 具有一个改进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937141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WO2006112419A1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0813845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0573791C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KR20110124488A (ko) 연성 기판과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멀티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01943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10125831A (ko) 연성 기판과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멀티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971665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
EP2312607B1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to reduce EMI emission
KR100879471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과, 이의 정렬방법
KR101651482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667541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데이터 전극구조
CN201298527Y (zh) 等离子显示器的电极结构
CN101393835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设备
EP2312565A2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KR20120105892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멀티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멀티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1696461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