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5126A - 车门或者盖的定位器 - Google Patents
车门或者盖的定位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35126A CN102235126A CN2011101326635A CN201110132663A CN102235126A CN 102235126 A CN102235126 A CN 102235126A CN 2011101326635 A CN2011101326635 A CN 2011101326635A CN 201110132663 A CN201110132663 A CN 201110132663A CN 102235126 A CN102235126 A CN 1022351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ry latch
- embolism
- tappet
- interlocking
- loc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7/00—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 E05C17/02—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by mechanical means
- E05C17/46—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by mechanical means in which the wing or a member fixed thereon is engaged by a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in a fixed position; in which a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mounted on the wing engages a stationary membe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7/00—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 E05C17/02—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by mechanical means
- E05C17/46—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by mechanical means in which the wing or a member fixed thereon is engaged by a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in a fixed position; in which a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mounted on the wing engages a stationary member
- E05C17/52—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by mechanical means in which the wing or a member fixed thereon is engaged by a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in a fixed position; in which a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mounted on the wing engages a stationary member comprising a snap, catch,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门或者盖的定位器(1),用于将车门或者盖或者这类部件在其打开位置上止动,具有a)用于固定在第一汽车部件上的阳定位件(2),其具有带销螺栓(4),以及b)用于固定在第二汽车部件上的阴定位件(3),所述带销螺栓(4)能够插入到该阴定位件中,而且该阴定位件具有用于闩锁所插入的带销螺栓(4)的旋转锁闩机构以及用于将旋转锁闩机构锁止在闩锁带销螺栓(4)的位置中的联锁件(118),c)其中,阴定位件(3)具有用于将旋转锁闩机构的锁止松开的按钮机构,其中,无论是阳定位件(2)还是阴定位件(3)均具有用于松开旋转锁闩机构的锁止的按钮机构,其中,旋转锁闩机构的锁止可以选择通过操作第一或者第二按钮机构实现松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车门或者盖锁止在其打开位置中的定位器。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车门定位器例如用于锁止汽车,特别是小汽车的后门,以便能够不受阻碍地卸载货物。在这种情况中,两个后门被构造成例如以铰接方式安置的双扇门并各自具有车门定位器的第一定位件,如阳定位件。车门定位器的与第一定位件共同作用的第二定位件,例如阴定位件各自设置在汽车车身上。此外,阳定位件具有带销螺栓,而阴定位件则具有用于包围和闩锁带销螺栓的旋转锁闩机构(Drehfallenmechanismus)。在后门打开时,车门定位器的第一和第二部件相互啮合,将相应的车门保持在其打开位置中。特别的是,带销螺栓插入阴定位件内并被旋转锁闩机构闩锁于其中。为将旋转锁闩机构的旋转锁闩锁止在闩锁位置中优选存在一联锁件(Sperrelement)。锁止及闩锁的解开是借助于例如能够从车门内侧操作、转动并具有阴定位件的手柄或者按钮实现的。
但是车门定位器并非仅用于后门的定位。特别是在诸如工程运输车和/或铲车等特种车辆上,在车辆行驶期间也通常将驾驶员门和/或副驾驶员门定位在其打开位置中。
此外,此类定位器也用于将汽车的盖定位在其各自的打开位置上。
在这种情况下,定位器需承受高负荷。因为一方面,工程运输车的车门具有很大的重量。另一方面,工程运输车经常行驶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这样将会由于晃动力而导致车门与车身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因此定位器的保持力必须足够大,以便在工程运输车的行驶和作业时也能确保可靠地锁止车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车身上的车门或者盖锁止在其打开位置中并在车辆作业时也能确保可靠锁止的定位器。
这一目的是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定位器得以实现的。本发明的其他有利实施方式记录在随后的各从属权利要求中。
附图说明
下面以附图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
图1是处于打开位置中的依据本发明的定位器的纵剖图;
图2是处于关闭位置中的依据本发明的定位器的纵剖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定位器在第一按钮被压下后的纵剖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的定位器在第二按钮被压下后的纵剖图;
图5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定位器的阳定位件的带销螺栓、支承板和按钮支承套管的立体图;
图6是阳定位件的挺杆的立体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的定位器的阴定位件的分解图;
图8是阴定位件外壳的纵剖图;
图9是阴定位件外壳的外壳板侧的立体图;
图10是阴定位件的挺杆的纵剖图;
图11是阴定位件的挺杆的侧视立体图;
图12是阴定位件旋转锁闩从第二旋转锁闩端面看的立体俯视图;
图13是阴定位件旋转锁闩从第一旋转锁闩端面看的立体俯视图;
图14是阴定位件联锁套的立体侧视图;
图15是阴定位件联锁套的纵剖图;
图16是阴定位件栓塞的立体俯视图;
图17是阴定位件栓塞的纵剖图;
图18是阴定位件栓塞的侧视图;
图19是阴定位件轴承圈从第一环端面看的立体俯视图;
图20是阴定位件轴承圈的纵剖面;
图21是阴定位件轴承圈从第二环端面看的立体俯视图;
图22是阴定位件传动杆的立体侧视图;
图23是阴定位件传动杆的侧视图;
图24是阳定位件的纵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本发明的定位器,特别是车门定位器1(图1-4)具有第一阳定位件2以及与该阳定位件共同作用且与阳定位件2适配的第二阴定位件3。阳、阴定位件2、3能够协同作用而将车门或者盖等锁止在其打开位置中。为此,阳定位件2例如被固定在特别是可动的第一汽车部件,例如车门或者盖上,而阴定位件3则被固定在与第一汽车部件分开的第二汽车部件,例如车身上。但这一点也可以颠倒过来。
阳定位件2(图1-4、24)具有带销螺栓4、按钮机构、支承板5、缓冲器6以及盖板或螺旋连接板7。
带销螺栓4(图1-5)沿着带销螺栓轴4a的方向纵向延伸。依据目的,带销螺栓4是相对于带销螺栓轴4a呈旋转对称地构造的。另外,带销螺栓4具有自由插入端或头端9以及一个从平行于带销螺栓轴4a的方向上观察与所述自由插入端或头端9相对的底端10。此外,带销螺栓4被构造成中空状,并具有以与带销螺栓轴4a平行的方方式延伸而贯穿整个带销螺栓4中心的带销螺栓槽11。带销螺栓4在插入端9上具有栓头12,栓颈13与该栓头相连。与栓颈13相比,栓头12构造得更宽。特别地,从插入端9上看,螺栓外表面14在栓头13的区域内首先具有从插入端9向底端10呈圆锥形或锥形扩展的操作面15。也就是说,带销螺栓4的横截面在操作面15的区域内是扩大的。此外,操作面15优选构造成拱形,特别是构造成球面形或截球形。从插入端9到底端10锥状变细的螺栓外表面段16与操作面15相连。操作面15和锥状变细的螺栓外表面段16是通过优选经倒圆的环形栓头棱边17相互过渡的。呈柱状形的第二螺栓外表面段18与锥状变细的螺栓外表面段16相连。柱状形的第二螺栓外表面段18的直径小于棱边17的直径。依据目的,第三螺栓外表面段19与在第二螺栓外表面段18相连接。第三螺栓外表面段19构造成锥状,并且沿着插入端9到底端10的方向扩展。第二和第三栓外表面段18、19设置在栓颈13的区域内。
从插入端9上看,带销螺栓槽11首先具有呈柱状形或柱状外壳形的第一槽段20和与该第一槽段相连的锥状或圆锥状变细的第二槽段21。槽段同样构造成柱状形或柱状外壳形的第三槽段22与第二槽段21相连接。第三槽段22通过两个各自呈扇形的台阶凸缘23过渡到第四槽段24。从垂直于带销螺栓轴4a的方向上看,两个扇形的台阶凸缘23是相对设置的。第四槽段24具有两个从垂直于带销螺栓轴4a的方向上看彼此相对的平面表面区以及两个从垂直于带销螺栓轴4a的方向上看被构造成柱状外壳形且彼此相对的表面区。两个台阶凸缘23与平面表面区连接。
此外,带销螺栓4在底端10上具有套管状的管状弹簧定中心凸起部25。弹簧定中心凸起部25具有一个优选略呈锥形的凸起部外表面26。
另外,带销螺栓4以固定的方式,也就是以不可移动且不可扭转的方式与支承板5连接在一起。带销螺栓4和支承板5优选一体制成。依据目的,带销螺栓4和/或支承板5由塑料,特别是由PA 6GF 30(含30%玻璃纤维的聚酰胺)制成。
支承板5具有优选平面状的第一支承板上部面28a以及优选呈平面状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承板上部面的第二支承板上部面28b。第一支承板上部面28a朝向带销螺栓4,而第二支承板上部面28b则背离带销螺栓4。此外,合适的是使支承板上部面28a、b垂直于带销螺栓轴4a。此外,支承板5还具有优选构造成柱状形或柱状外壳形的环形支承板棱边29。另外,支承板5还具有与第一支承板上部面28a保持间距的缓冲器定中心凸起部30。缓冲器定中心凸起部30具有柱状形或柱状外壳形的凸起部外表面31,其中,缓冲器定中心凸起部30的凸起部柱状轴32被设置成与带销螺栓轴4a同轴。此外,支承板5具有沿操作轴8的方向贯穿支承板5的支承板槽33。支承板槽33具有与带销螺栓轴4a同轴的槽轴34。
按钮支承套管35与支承板5固定地连接在一起。支承板5和按钮支承套管35尤其一体制成。按钮支承套管35连接在第二支承板上部面28b上并以背向带销螺栓4定向的方式设置。按钮支承套管35具有与带销螺栓轴4a同轴的按钮支承套管轴36。而且,按钮支承套管35具有柱状形或柱状外壳形的套管外表面37、在套管外表面37上加工而出的环形槽38以及呈圆环形的套管末端棱边37a。
依据本发明的车门定位器1的第一按钮机构具有帽形或者说罩形的第一按钮39、第一挺杆40以及按钮弹簧41。按钮39具有呈柱管状的帽形侧壁42和帽形盖板44,所述帽形侧壁具有柱状形或柱状外壳形侧壁内表面43。而且,侧壁内表面43的柱状轴优选与带销螺栓轴4a同轴。此外,按钮39优选构造成相对于带销螺栓轴4a呈旋转对称状。帽形盖板44上的内侧上模制有插入套管45。插入套管45设置在帽形盖板44的延伸长度的中部。按钮39以能够沿着第一操作轴8的方向来回移动的方式安置在按钮支承套管35上。第一操作轴8优选平行于带销螺栓轴4a,特别是与之同轴。为此,按钮39是以其侧壁内表面43环绕套管外表面37的方式设置的。此外,在凹槽38内设置有密封圈46,其中,侧壁内表面43紧贴在密封圈46上并在其上引导。
第一挺杆40(图1-4、6)沿着挺杆纵轴53的方向纵向延伸,所述挺杆纵轴与带销螺栓轴4a同轴并优选平行于第一操作轴8,特别是与操作轴同轴。另外,挺杆40具有挺杆头47、连接在挺杆头47上的环形凹槽48以及与该环形槽48相连接的挺杆柄49。挺杆头47具有依据目的构造成截球形或者说部分球面形的头端面50。此外,挺杆头47具有呈柱状外壳形的环形的头边缘面51和一个与头端面50相对的头底面52,该头底面优选呈平面形并垂直于挺杆纵轴53。头端面50和头底面52分别优选以相对于挺杆纵轴53呈旋转对称的方式构造。而且,挺杆头47优选构造成球帽状(kugelkappenartig)或者说构造成部分球体(Kugelsegment)或截球体(Kugelkalotte)。挺杆柄49构造成柱状形,并具有两个在与垂直于挺杆纵轴53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平坦的削平部54。削平部54始于挺杆柄49的一个与挺杆头47彼此相对的挺杆底端56,并终于与环形槽48保持间距的位置。因此,挺杆柄53在挺杆头47的下面具有两个在垂直于挺杆纵轴53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凸肩面55。依据目的,凸肩面55分别被构造成垂直于挺杆纵轴53并呈扇面形削平部54以平行于挺杆纵轴53的方式定向。
此外,第一挺杆40优选由塑料,特别是由POM(聚缩醛)制成。
第一挺杆40一方面以固定(也就是说不可扭转且不可移动)但优选可松开的方式与第一按钮39连接在一起。特别是挺杆柄49在挺杆底端56上与帽形盖板44相连接。挺杆柄49在挺杆底端56上优选插入到插入套管45中,而且挺杆柄49与帽形盖板44优选以螺栓相互拧接在一起。此外,挺杆40的挺杆柄49以能够沿着第一操作轴8的方向来回移动但是不能扭转的方式引导在带销螺栓槽11中。带销螺栓槽11的第四槽段24的横截面形状尤其与挺杆49在削平部54区域内的横截面形状相一致。因此,挺杆柄49是以形状适配的方式引导在带销螺栓槽11,特别是第四槽段24内。
此外,第一挺杆40和第一按钮39在第一操作轴8的方向上能够相对于带销螺栓4来回移动限定的量。挺杆40和第一按钮39尤其可以从一未移出、移入且未操作的起始位置移动到一移出的、已操作的位置内。在未操作的位置上,挺杆40以其两个凸肩面55紧贴在两个台阶凸缘23上或搁置于其上。台阶凸缘23充当挺杆40从其移出位置运动到其移入位置内的支座。此外,带销螺栓4的操作面15和挺杆40的头端面50优选齐平地终止并形成一体的部分球面段或一体的连续的部分球面状面。此外,依据目的,密封圈57设置在环形槽48内。密封圈57紧贴在带销螺栓槽11的第二锥形槽面段21上。密封圈57减弱凸肩面55对台阶凸缘23的冲击。
此外,第一按钮39和第一挺杆40是借助按钮弹簧41压入到移入位置内并保持在那里的。因此,第一按钮39和第一挺杆40与按钮弹簧41是以能够逆着第一按钮操作方向59推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按钮操作方向59平行于第一操作轴8。而且,按钮弹簧41优选螺旋弹簧。按钮弹簧41具有平行于第一操作轴8,特别是与操作轴同轴的弹簧纵轴58。为此,按钮弹簧41以在外部环绕挺杆柄49、弹簧定中心凸起部25和插入套管45的方式设置,并且其一端支承在帽形盖板44内侧,而另一端支承在带销螺栓4的底端10上。
在移出的、已操作或按压的位置上,第一挺杆40和第一按钮39相对于带销螺栓4顺着按钮操作方向59移动(图3)。挺杆头47从栓头12中伸出。沿着第一按钮操作方向59看,挺杆头47突出在栓头12之外。此外,第一按钮39的内侧以帽形盖板44置于套管端面37a之上。因此,套管端面37a充当第一按钮39以及与之固定相连的挺杆40沿着按钮操作方向59移动的支座。而且,按钮弹簧41被进一步压缩。
正如上面已经说明的那样,阳定位件2此外具有一优选由可弹性复原的材料制成的缓冲器6。缓冲器6尤其由橡胶(Kautchuk)和/或由热塑性合成橡胶(TPE),优选热塑性合成橡胶-硫化橡胶(TPE-V)制成。另外,缓冲器6具有缓冲器固定板60与波纹管61,所述缓冲器固定板具有朝向带销螺栓4的第一固定板上部面60a和背向带销螺栓4的第二固定板上部面60b。两个固定板上部面60a、b各自优选垂直于带销螺栓轴4a。此外,第二固定板上部面60b平贴在第一支承板上部面28a上。
波纹管61具有折叠的管壁62,该管壁至少部分地包围住带销螺栓4,其中,管壁62优选以与带销螺栓4保持间距的方式布置。优选至少有栓头12和挺杆头47从波纹管61中伸出。另外,管壁62与第一固定板上面60a保持间距。而且,波纹管61优选具有环形盘63,其设置在管壁62的内部,并且是模制在其内侧的。环形盘63同样环绕带销螺栓4,而且,依据目的环形盘以其环形的环口棱边紧贴在螺栓外表面14,尤其是锥形的第三螺栓外表面段19上,以起到密封的作用。缓冲器固定板60另外还具有中央轴承槽65。缓冲器固定板60利用此轴承槽65以环绕缓冲器定中心凸起部30的方式设置。缓冲器6,特别是缓冲器固定板60与盖板7固定地连接,特别以螺栓拧接在一起。
盖板7具有第一盖板上部面7a以及与该第一盖板上部面7a彼此相对且优选平坦的第二盖板上部面7b。第一盖板上部面7a朝向按钮39,而第二盖板上部面7b则背向按钮39。另外,盖板7还具有与第二盖板上部面7b相连接的套管状的柱管形的环形凸缘66以及在中央部沿着操作轴8方向贯穿盖板7的盖板槽。第二盖板上部面7b优选构造成台阶状,并具有经倒圆的、环形的凸起挡边68。盖板7优选由塑料制成。
另外,盖板7的环形凸缘66利用其环端棱边紧贴在第一固定板上部面60a上。因此,在第二盖板上部面7b与第一固定板上部面60a之间形成有容纳间隙,在该容纳间隙中设置有一个具有贯通槽的连接板69。连接板69例如是车身或者车门的部件。此外,在连接板69与第二盖板上部面7b之间优选存在例如由橡胶弹性材料制成的垫圈178。另外,支承板5、缓冲器固定板60和盖板7相互固定地连接并夹紧,特别是以螺栓拧接在一起,从而将连接板69夹紧在第一固定板上部面60a与盖板7之间。
另外,在已装入到汽车内的状态下,第一按钮39在连接板69的其中一面上是顺着第一操作轴8的方向突起在该操作轴面之外的,而带销螺栓4则在连接板69的另一面上顺着第一操作轴8的方向突起在该操作轴另一面之外的。如果阳定位件2设置在车门上,则将第一按钮39设置成能够从车门内侧进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带销螺栓4向外伸出。如果阳定位件2设置在车身上,则将第一按钮39设置成能够从汽车内部进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带销螺栓4同样向外伸出。
阴定位件3(图1-5)具有外壳27、用于容纳并闩锁带销螺栓4的旋转锁闩机构、用于将旋转锁闩机构锁止在闩锁带销螺栓的位置中的联锁件以及用于松开锁止并优选用于将带销螺栓4从阴定位件3中撞出的装置,以及用于将阴定位件3固定在车身或车门上的装置。
外壳27(图1-4、7-9)用于容纳和支承阴定位件3的各个零件。为此,外壳27具有外壳板70、外壳边71、第一外壳套72、第二外壳套73以及外壳盖板74。外壳27优选由塑料,特别是由PA 6GF 30(含30%玻璃纤维的聚酰胺6)制成。
外壳板70优选构造成环形盘,并具有优选平面状的第一外壳板上部面70a、优选平面状的第二外壳板上部面70b以及在中央部贯通的外壳板槽75。外壳板槽轴75a平行于阴定位件3的第二操作轴76。依据目的,外壳板70以垂直于第二操作轴76的方式延伸。因此,两个外壳板上部面70a、b优选垂直于第二操作轴76。
此外,依据目的,外壳板70具有三个分别用于旋转支承一个旋转锁闩78的支承套77,其中,旋转锁闩78各自以能够围绕支承套77上的旋转锁闩旋转轴79转动或摆动的方式安置。在这种情况下,旋转锁闩旋转轴79平行于第二操作轴76,但与其错开,也就是说不与其同轴。支承套77与第一外壳板上部面70a相连接,并从该上部面上耸起。此外,依据目的,支承套77是以在周向上围绕第二操作轴76均匀分布的方式设置的。支承套77优选具有贯通的套槽,用于将阴定位件3固定在车身或车门或盖上的螺栓181穿引过该套槽。
此外,依据目的,外壳板70具有三个带螺纹的螺旋套80和三个挡套81,它们同样分别与第一外壳板上部面70a连接并从该上部面上耸起。依据目的,无论是三个螺旋套80还是三个挡套81,均以在周向围绕第二操作轴76均匀分布的方式设置。此外,螺旋套80优选设置在外壳边71的附近并借助连接片与之相连。从环绕第二操作轴76的切向上观察,在每两个支承套77之间均设置有一个螺旋套80。此外,每一挡套81在周向上以与相应的挡套77相邻的方式设置。
外壳边71的一面与外壳板70相连接并从该外壳板的第一外壳板上部面70a上耸起。依据目的,外壳边71另外构造成柱管状,并具有呈柱状形或柱状外壳形的外部边缘圆周面71a和呈柱状形或柱状外壳形的边缘内表面71b。
优选柱管状的第一柱管外壳套管72与外壳板70相连,特别是与外壳边71彼此相对,也就是说,它是与第二外壳板上部面70b相连接的。因此,第一外壳套管72的套管轴82与第二操作轴76同轴。此外,第一外壳套管72具有柱状外壳形的套管外表面72a和柱状外壳形的套管内表面72b。此外,第一外壳套管72具有三个导轨83,所述导轨分别包括两个彼此平行且在周向上彼此隔开的轨条84a、b。导轨83与套管内表面72b连接,并优选模制在其上。特别的是,轨条84a、b基本上是从套管内表面72b上径向向内地伸出的。此外,三个导轨83优选以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方式设置。依据目的,轨条84a、b从第一外壳套管72朝向第二外壳套管73的末端出发,一直延伸到第一外壳套管72的另一端,并且优选伸出到第二外壳板上面70b(在沿着套管轴82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但轨条84a、b并不延伸到外壳边71之外。
依据目的,第一外壳套管72另外还具有三个在周向上均匀分布且从套管内表面72b上略微伸出的滑动条85。滑动条85以平行于套管轴82的方式纵向延伸,并优选延伸通过第一外壳套管72的总长度。
从平行于第二操作轴76的方向上看,优选呈柱管状的第二外壳套管73以与外壳板70彼此相对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外壳套管72上。因此,第二外壳套管73的套管轴86与第二操作轴76同轴。此外,第二外壳套管73具有呈柱状外壳形的套管外表面73a和呈柱状外壳形的套管内表面73b。此时第二外壳套管73的套管内表面73b具有小于第一外壳套管72的套管内表面72b的直径。此外,在两个套管内表面72b、73b之间存在环形的台阶凸缘,该台阶凸缘具有圆环形的凸肩面87a以及向着第二外壳套管73呈锥状或者说圆锥状变细的台阶圆周面87b。因此,台阶圆周面87b的直径小于第一外壳套管72台阶圆周面72b的直径,但大于第二外壳套管73套管内表面73b的直径。台阶圆周面87b通过第二圆环形凸肩面87c过渡到第二外壳套管73的套管内表面73b,其中,在第二凸肩面87c中加工出环形凹槽87d。
另外,在第二外壳套管73的套管外表面73a中加工出另一连续的环形凹槽88。环形凹槽88设置在第二外壳套管73背向第一外壳套管72的自由端上。
外壳27的外壳盖板74具有盖板外表面74a以及与该所述盖板外表面相对的外壳内表面74b。此外,外壳盖板74在第二外壳套管73背向第一外壳套管72的自由端上与第二外壳套管73相连并将之覆盖。此外,外壳盖板74具有贯通的盖板槽89,所述盖板槽的盖板槽轴89a与第二操作轴76同轴。
外壳27的导向套90与盖板内表面74b连接。而且管状的导向套90具有与第二轴操作轴76同轴的导向套轴91。此外,导向套90具有导向套外表面90a和导向套内表面90b。而且,两个导向套面90a、b的截面形状,特别是导向套内表面90b的截面形状不同于圆柱体形状。导向套内表面90b优选具有棱边造型(Kantprofil),例如具有四条棱边。在其背向外壳盖板74的自由端上,导向套90具有连续的环形的,优选呈平面状的止挡面92。
为松开旋转锁闩机构的闩锁及锁止并因此松开带销螺栓4的闩锁及锁止,阴定位件3同样具有按钮机构。阴定位件3的第二按钮机构具有呈罩形或者说帽形的第二按钮93以及第二挺杆94。按钮93具有优选呈柱管状的罩形侧壁95以及罩形盖板96,所述罩形侧壁95具有柱状或柱体外壳形的侧壁内表面95a。在这种情况下,侧壁内表面95a的柱体轴优选与第二操作轴76同轴。此外,按钮93优选以相对于第二操作轴76呈旋转对称状构造。在罩形盖板96的内侧上模制有插入套管97。插入套管97设置在罩形盖板96的延伸长度的中部。第二按钮93以能够沿着第二操作轴76的方向来回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二外壳套管73上。也就是说,第二按钮93相对于外壳27是以能够沿着第二操作轴76的方向来回移动的方式支承的。为此,第二按钮93是以其侧壁内表面95a环绕第二外壳套管73的套管外表面73a的方式设置的。此外,密封圈98设置在环形凹槽88中,其中,侧壁内表面95a紧贴在密封圈98上并在其上引导。
第二挺杆94沿着与第二操作轴76同轴的挺杆纵轴94a的方向纵向延伸。此外,挺杆94优选由塑料,特别是PBT-GF30(含30%玻璃纤维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制成。
另外,挺杆94具有柱状的挺杆销99、与挺杆销99相连的细长的挺杆导向段100以及用于容纳、引导和支承按钮弹簧102的容纳罩101。挺杆销99在其背向挺杆导向段100的末端上具有倒圆的半球形或部分球面形操作面103。挺杆导向段100具有与导向套内表面90b的截面形状相一致的截面形状。容纳罩101具有套管状或管形的容纳罩侧壁104以及圆盘形的容纳罩形盖板105。容纳罩侧壁104具有向着容纳罩形盖板105变细的优选锥形或圆锥形的侧壁内表面104a以及优选锥形或圆锥形的侧壁外表面104b。容纳罩形盖板105具有优选呈平面状的盖板内表面105a以及与所述盖板内表面彼此相对的优选呈平面状的盖板外表面105b。容纳罩形盖板105设置在挺杆销99和挺杆导向段100的过渡区内,并基本上垂直于挺杆纵轴94a或第二操作轴76延伸。容纳罩侧壁104环绕挺杆销99设置,并因此从容纳罩形盖板105出发延伸向操作面103。而且挺杆销99部分地从容纳罩101,特别是从容纳罩侧壁104上伸出。
第二挺杆94以固定(也就是说不可扭转且不可移动地)但优选可松开的方式与第二按钮93连接。特别的是,挺杆导向段100在其远离挺杆销99的末端上与第二按钮93的罩形盖板96连接。优选在插入套管97内插入一挺杆插入销106,并将挺杆导向段100和罩形盖板96相互以螺栓拧接在一起。此外,挺杆94的挺杆导向段100以能够沿着第二操作轴76的方向来回移动但不可扭转的方式引导在导向套90内。挺杆导向段100尤其以形状适配的方式引导在导向套90内。
因此,第二挺杆94和第二按钮93在第二操作轴76的方向上相对于外壳27移动有限的量。第二挺杆94和第二按钮93尤其可从未操作的起始位置移动到已操作的、被压下的位置中。在未操作的位置(图1-3)上,第二挺杆94以其容纳罩盖板105的盖板外表面105b紧贴在导向套90的止挡面92上。因此盖板外表面105b充当第二挺杆94和第二按钮93逆着第二按钮操作方向179运动的支座。在车门定位器1的关闭状态下(图2),第二按钮操作方向179与第二操作轴76平行并与按钮操作方向69相反。
正如上面已经说明的那样,阴定位件3另外还具有旋转锁闩机构,该机构具有至少两个,优选三个可旋转支承的旋转锁闩78,用以闩锁或包围带销螺栓4。旋转锁闩78优选基本上构造成板状并具有第一旋转锁闩上部面78a以及与该旋转锁闩上部面相对的第二旋转锁闩上部面78b以及环形的旋转锁闩圆周边78c。板状的旋转锁闩78优选垂直于第二操作轴76延伸。此外,旋转锁闩78分别具有旋转锁闩轴承段107,该轴承段具有从第一旋转锁闩上部面78a贯通到第二旋转锁闩上部面78b的旋转锁闩轴承槽108。依据目的,旋转锁闩轴承槽108被构造柱体外壳状。三个旋转锁闩78优选同样构造,因此具有相同的立体造型。
此外,旋转锁闩78优选由塑料,特别是POM-GF25(含25%玻璃纤维的聚缩醛)制成。
另外,旋转锁闩78分别具有一弧形的带销螺栓封闭面109。带销螺栓封闭面109优选是旋转锁闩圆周边78c的一部分。依据目的,弧形带销螺栓封闭面109构造成球面段形状或截球形。带销螺栓封闭面109尤其围绕与第二操作轴76平行的轴的弧形地延伸。依据目的,带销螺栓封闭面109从第一旋转锁闩上部面78a延伸至第二旋转锁闩上部面78b,这里,所述带销螺栓封闭面扩展成第二旋转锁闩上部面78b。带销螺栓封闭面109尤其从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延伸至第二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b。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是第一旋转锁闩上部面78a上的带销螺栓封闭面109的边界,而第二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b则是第二旋转锁闩上部面78b上的带销螺栓封闭面109的边界。带销螺栓封闭面109从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开始扩展,一直扩展到第二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b。也就是说,从一与第二操作轴76平行的轴观察,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具有比第二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b更大的曲率。
此外,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的半径优选与柱状螺栓外表面段18的半径相一致。而第二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b的半径则大于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的半径。第二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b的半径尤其应与栓头棱边17的半径相一致。另外,带销螺栓封闭面109的形状优选与锥形的螺栓外表面段16的形状相一致。
另外,旋转锁闩78分别具有一个联锁凸耳110。联锁凸耳110基本上从第二旋转锁闩上部面78b上垂直伸出。此外,依据目的,联锁凸耳110以与带销螺栓封闭面109相邻的方式设置,特别是设置在该带销螺栓封闭面一端上。联锁凸耳110具有朝向带销螺栓封闭面109的滑动面111a。依据目的,从第二旋转锁闩上部面78b上看过去,滑动面111a开始是构造成柱体外壳形的,然后逐渐变细,这样,联锁凸耳110是以楔形方式构造在其自由端上的。联锁凸耳110优选以其滑动面111a直接连接在第二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b上。依据目的,滑动面111a在其柱体外壳形区域内具有与第二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b相同的曲率。与滑动面111a相反,联锁凸耳110则具有一优选构造成柱体外壳形的凸缘面111b。
另外,旋转锁闩78分别具有一个联锁凹腔112。联锁凹腔112被构造成第二旋转锁闩上部面78b内的凹陷,并具有槽底112a以及环形的凹腔棱边112b。另外,联锁凹腔112优选以与带销螺栓封闭面109和联锁凸耳110相邻的方式设置。此外,优选在第二旋转锁闩上面78b内设置其他凹处以减轻重量。
另外,旋转锁闩78分别具有两个钩形凸起部113、114,用于分别固定一个旋转锁闩弹簧115,对此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介绍。
此外,旋转锁闩78分别具有一个止挡凸耳116。止挡凸耳116具有凸耳后壁116a。止挡凸耳116优选以与旋转锁闩轴承段107相对的方式设置。此外,依据目的,在旋转锁闩圆周棱边78c内分别构造有一个与止挡凸耳116相邻的用于节省材料的凹陷182。
在已装入的状态下,旋转锁闩78分别以其旋转锁闩轴承槽108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支承套77上。而且第二旋转锁闩上部面78b分别朝向第一外壳板上部面70a。第二旋转锁闩上部面78b尤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分别紧贴在第一外壳板上部面70a上。联锁凸耳110伸入到第一外壳套管72内,其中,滑动面111a朝向第二操作轴76。此外,旋转锁闩78是这样设置的,即,使其带销螺栓封闭面109环绕第二操作轴76分散设置并彼此相向,从而使它们能够包围并闩锁带销螺栓4。此外,旋转锁闩78以能够围绕旋转锁闩旋转轴79有限地来回转动的方式支承。而且,旋转锁闩弹簧115是这样设置的,即,使其能够分别将带销螺栓78与带销螺栓封闭面109彼此压紧。因此,旋转锁闩78与相应的旋转锁闩弹簧115是以能够在旋转锁闩闭合方向117上被推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另外,旋转锁闩弹簧115优选为蝶形弹簧,这些弹簧的一端分别支承在旋转锁闩78上,而另一端则支承在外壳27,特别是外壳边71上。此外,在凹陷182的区域内分别设置有一螺栓连接套80。并且,各止挡凸耳116是以其凸耳后壁116a与挡套81相邻的方式设置的。
在这种情况下,当旋转锁闩78沿着旋转锁闩闭合方向117旋转时,旋转锁闩78的带销螺栓封闭面109彼此相向移动。而在旋转锁闩78逆着旋转锁闩闭合方向117旋转时,三个旋转锁闩78的带销螺栓封闭面109彼此分离开。由于旋转锁闩78各自利用其止挡凸耳116的凸耳后壁116a止挡在相应的挡套81上,因而就限定了旋转锁闩78在旋转锁闩闭合方向117上的移行最大值。挡套81因此可以充当旋转锁闩78沿着旋转锁闩闭合方向117运动的支座。
阴定位件3此外还具有覆盖外壳板70的盖板171。依据目的,在外壳板70与盖板171之间设置有垫板172。无论是盖板171还是垫板172,均具有用于穿引带销螺栓4的贯通槽。此外,在板172与盖板171之间还布置着,尤其是夹持着一个由橡胶弹性材料制成的垫圈173,以用于防止污物进入阴定位件3内。外壳板70、垫板172和盖板171相互固定地连接在一起,特别是以螺栓拧接在一起。
此外,闩锁和/或锁止机构还有作为联锁件的联锁套118,其可与旋转锁闩78协同作用,从而闩锁带销螺栓4。联锁套118尤其能够将旋转锁闩78锁止在其闩锁或包围封带销螺栓4的位置中。管状联锁套118具有套壁119,该套壁具有套外表面120a、套内表面120b、第一套边缘121a和第二套边缘121b。联锁套118此外还具有优选平行于第二操作轴76,特别是与之同轴的联锁套凸缘118a。
另外,联锁套118具有三个导向凸耳122,这些导向凸耳用于将联锁套118引导或支承在第一外壳套管72内。导向凸耳122是以沿着联锁套118的圆周方向均匀分散的方式布置的。此外,导向凸耳122沿着径向或者沿着与联锁套轴118a垂直的方向上向外突出到套外表面120a之外。此外,导向凸耳122设置在第二套边缘121b上或者与之相邻设置。导向凸耳具有两个侧向的平面状的凸缘导向面、一个外部凸缘导向面129和一个优选同样呈平面状的凸缘支承面124。凸缘支承面124设置在导向凸耳122背向第二套边缘121b的末端上。在两侧各与一导向凸耳122相邻之处分别设置有一导向板条125。导向板条125沿着与联锁套轴118a平行的方向纵向延伸。此外,导向板条125分别具有一板条导向面125a,其中,两条互相隶属的导向板条125的板条导向面125a彼此相向且朝向相应的导向凸耳122。此外,套壁119具有三个沿着与联锁套凸缘118a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缝隙126。缝隙126从第一套边缘121a延伸入套壁119内,并各自延伸到凸缘支承面124的高度时终止。因此缝隙棱边126a是各自与一凸缘支承面124相邻且共面的方式设置的,这样,缝隙棱边126a和凸缘支承面124即形成统一的连续面。此外,缝隙126各自设置在两个彼此隶属的导向板条125之间。
此外,联锁套118具有至少两个,优选三个锁鼻128,这些锁鼻同样是沿着联锁套118的圆周方向均匀分散地设置的。另外,锁鼻128各自沿着与联锁套轴118a平行的方向凸出在第一套边缘121a之外。依据目的,锁鼻128从切向上观察是以与导向凸耳122错开的方式设置的。
联锁套118此外还具有三个间隙123,它们各自被加工在套内表面120b区域内的套壁119上。从切向上观察,这些间隙123各自设置在锁鼻128与导向板条125之间。此外,间隙123从第一套边缘121a出来延伸到套壁119内。
此外,在每一导向板条125与每一锁鼻128之间均形成由裂缝127,在该裂缝内,第一套边缘121a向第二套边缘121b偏移。
另外,依据目的,在第二套边缘121b内设置有连续的环形凹槽132。
有利的是,联锁套118由塑料,优选由POM(聚缩醛)制成。
此外,联锁套118是以能够沿着与第二操作轴76平行的方向来回移动有限的量且不可扭转的方式支承在第二外壳套管23内的。为此,导向凸耳122各自在导轨83的轨条84a、b之间滑动引导。此外,导轨83的两个轨条84a、b各自在两个导向板条125之间滑动引导。而且,外部凸缘导向面129在第一外壳套管72的套管内表面72b上滑动引导。在这种情况下,联锁套118是这样设置的,即,使第二套边缘121b朝向第二按钮93,而第一套边缘121a则朝向旋转锁闩78。锁鼻128尤其朝向旋转锁闩78。
此外还存在一联锁套弹簧130,其将联锁套118压到旋转锁闩78上。联锁套弹簧130的一端支承在第二套边缘121b上,而另一端则支承在第二凸肩面87c的环形槽87d内。联锁套弹簧130的一端尤其设置在第二套边缘121b的环形槽132内。联锁套118与联锁套弹簧130是以能够沿着与第二操作轴76平行的联锁套闩锁方向131推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联锁套弹簧130将联锁套118压入其闩锁或锁止的位置内。
此外,既能借助第一,也能借助第二按钮机构而将联锁套118逆着联锁套闩锁方向131推动,对此下面将进一步详细说明。
此外,在联锁套118内还安置有一栓塞或者说插塞133、轴承圈134以及至少两个,优选三条传动杆135。
依据目的,栓塞133(图1-4、7、16-18)被构造成帽状并具有栓塞底壁136以及与该底壁相连的栓塞侧壁137。因此,环形的栓塞侧壁137的一端被栓塞侧壁137所覆盖,而另一端则是敞开的。此外存在栓塞纵向中轴133a,其依据目的与第二操作轴76同轴。栓塞底壁136具有外栓塞底面138。栓塞底面138依据目的具有一中心栓塞操作面138a,其优选构造成凹面形或者说向内拱起。栓塞操作面138a尤其隆起成截球形或球面状。栓塞操作面138a的拱顶或轮廓特别与由第一挺杆40的头端面50和带销螺栓4的操作面15在第一挺杆40的已移入位置中形成的面的拱顶或轮廓相应。栓塞操作面138a优选由呈平面状的圆环形栓塞底环形面138b环绕。
栓塞侧壁137此外构造有切缝,并具有三个沿着与栓塞纵向中轴133a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跨接缝隙(Durchgriffsschlitze)146。三个跨接缝隙146优选在栓塞侧壁137的圆周方向上彼此均匀地间隔开。跨接缝隙146从栓塞侧壁137的自由端开始延伸入栓塞侧壁137中,并一直伸至栓塞底壁136。跨接缝隙146将栓塞侧壁137分成三个栓塞侧壁段145。三个栓塞侧壁段145环绕栓塞纵向中轴133a布置,并彼此均匀地间隔开。此外,栓塞侧壁段145基本上构造成柱体管段形。栓塞侧壁段145分别具有一优选呈平面状的管段棱边144,该棱边设置在栓塞侧壁段145背向栓塞底壁136的自由端上。栓塞侧壁段145分别具有位于中央且呈呈柱体外壳段形的管段内表面140。在管段内表面140的两侧连接有棱边面141,所述棱边面基本上在栓塞纵向中轴133a的径向上以与栓塞纵向中轴133a平行的方式延伸。与栓塞纵向中轴133a平行且基本上沿着栓塞纵向中轴133a的周向延伸的面142与棱边面141相连。相对于管段内表面140而言,面142是以径向向外错开的方式设置的。
此外,栓塞133具有与栓塞底面138相连接的侧壁外表面139。从栓塞底壁136作为起点并沿着与栓塞纵向中轴133a平行的方向看去,侧壁外表面139首先具有第一柱体外壳形段139a。栓塞底部环形面138a和第一柱体外壳形段139a彼此间通过圆形栓塞滑动棱边138c过渡。一锥形或圆锥形段139b与第一圆柱体外壳段139a相连接。圆锥形段139b从第一柱体外壳形段139a开始扩展,一直扩展至第二柱体外壳形段139c。被跨接缝隙146断开的第二柱体外壳形段139c终止于栓塞边缘144处。段139a、139b、139c优选构造成相对于栓塞纵向中轴133a的旋转对称状。
在这种情况下,栓塞滑动棱边138c和第一柱体外壳形段139a的半径优选与栓头棱边17的半径相一致。也就是说第一柱体外壳形段139a的半径大于柱体螺栓外表面段18的半径。
栓塞133此外还具有三个凸起的导向凸耳143,这些导向凸耳优选以环绕栓塞纵向中轴133a均匀分散的方式设置。导向凸耳143各自设置在跨接缝隙146的底壁侧的末端上,并基本上沿着栓塞纵向中轴133a的径向方向从栓塞133的侧壁外表面139伸出。导向凸耳143用于将栓塞滑动支承在联锁套118内,对此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介绍。依据目的,导向凸耳143构造成正方形并分别具有一个朝向侧壁段145的自由端或者朝向导向缝隙146的支承面147,该支承面优选呈平面状。支承面147优选垂直于栓塞纵向中轴133a。
栓塞133此外还具有三个底座148,它们的内侧与栓塞底壁136相连,而且各自与一管段内表面140相连接并从该管段内表面出发或者说向内凸起。每个底座148均具有一插入孔149。
此外,栓塞133具有三对第一轴承套段,每对第一轴承套段分别包括两个彼此相对的第一轴承套段150a、b。第一轴承套段150a、b分别被构造成柱体外壳形。此外,每两个第一轴承套段150a、b均与其轴承套柱体轴151a、b彼此同轴地安置并彼此相对设置的,其中,轴承套柱体轴151a、b各自垂直于栓塞纵向中轴133a。每一对的两个第一轴承套段150a、b分别通过相应的跨接缝隙146间隔开。也就是说,每一对的两个第一轴承套段150a、b均设置在跨接缝隙146的两侧。此外,第一轴承套段150a、b各自略高于栓塞底壁136设置并形成在侧壁段145和底座148内。
栓塞底壁136的中部和内侧优选具有一个且优选部分球面状的凹腔152。
轴承圈134(图1-4、7、19-21)具有环壁153、套管隆起部154、三个闸块155、三个插销156以及三个第二轴承套段157和一条轴承圈轴134a。优选呈柱管形的环壁153具有第一环上部面153a以及与该第一环上部面相对的第二环上部面153b。三个插销156模制在第一环上部面153a上。套管隆起部154连接在第二环上部面153b上。轴承圈空隙158延伸穿过套管隆起部154及环形壁153。闸块155与环壁153的呈柱体外壳形的环外表面159相连。依据目的,闸块155以环绕轴承圈轴134a均匀分散的方式设置。此外,闸块155环绕套管隆起部154设置,并分别具有一优选呈柱体外壳形的闸块内表面155a和优选呈柱体外壳形的闸块外表面155b。在闸块外表面155b上分别模制一凸起的凸耳160,该凸耳具有倾斜的止挡面161。沿着栓塞纵向中轴133a的方向观察,凸耳160分别延伸在整个闸块155。此外,从切向上看,凸耳160分别设置在相应闸块的中部。止挡面161优选构造成楔形并从第二环上部面153b开始向第一环上部面153a逐渐变细。
第二轴承套段157以与第一轴承套段150a、b类似的方式构造成柱体外壳形,并分别具有一轴承套柱体轴162,其中,轴承套柱体轴162垂直于轴承圈轴134a,并且依据目的,两个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轴承套柱体轴162相互的夹角为60°。第二轴承套段157形成在第一环上部面153a和闸块155内。
三个传动杆135(图1-4、7、22、23)分别具有一轴承轴或者说轴承辊或轴承滚子163与杆体164。柱体形的轴承轴163具有轴163a。以纵向延伸方式构造的杆体164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杆侧面165和一个环形的杆圆周棱边166。而且,轴承轴163的两个轴承轴端170沿着轴163a的方向从杆侧面165的两侧凸出。此外,依据目的,轴承轴163模制在杆圆周棱边166上。此外,杆体164的一端具有支承凸耳167。而其另一端则设置有操作凸耳168,该操作凸耳具有操作面168a,所述操作面系杆圆周棱边166的一部分。此外,存在从操作凸耳168延伸至支承凸耳167的弧形滚动面169,依据目的,该滚动面以与轴承轴163彼此相对的方式设置。
在已组装完毕的状态下(图1-4),轴承圈134被插入到栓塞133中,从而将闸块155布置在相应的跨接缝隙146内并使其以形状适配的方式容纳在两个彼此相邻的侧壁段145的两个相应的棱边面141之间。凸耳160尤其设置在相应的跨接缝隙146内。此外,闸块155的自由端优选与侧壁段145齐平地终止。由此,跨接缝隙146即由闸块155限定边界或封闭。
轴承圈134的插入深度应使插销156能够以形状适配且夹紧的方式插入到插入孔149内。此外,还存在第二轴承套段157b,所述第二轴承套段分别与每一对第一轴承套段150a、b的两个第一轴承套段150a、b彼此相对地设置,从而使相应的轴承套柱体轴151a、b、162彼此同轴。第一和第二轴承套段150a、b、157因此分别形成两个轴承套。轴承圈134和栓塞133以固定(也就是说不可移动且不可扭转)但优选可松开的方式相互连接。在栓塞133与轴承圈134之间尤其建立夹紧连接。
传动杆135分别以能够围绕其轴163a旋转的方式支承在由栓塞133和轴承圈134组成的单元中。每一个轴承轴端170均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一对第一轴承套段150a、b的两个第一轴承套段150a、b以及与该第一轴承套段相对的第二轴承套段157上。在这种情况下,支承凸耳167沿着栓塞纵向中轴133a的径向方向通过跨接缝隙146而从栓塞133中伸出。在未操作的状态下,支承凸耳167处于支承面147之上。滚动面169被设置成朝向栓塞底壁136。此外,杆体164分别以其操作凸耳168伸入到栓塞133的中部。操作凸耳168尤其从凹腔152凸起。而且,操作面168a背向栓塞底壁136定向。
由栓塞133、轴承圈134和传动杆135形成的单元以能够在第二操作轴76平行的方向上来回移动有限的量的方式支承在联锁套118内。栓塞133的各导向凸耳143尤其滑动引导在联锁套118的相应一缝隙126内。在这种情况下,传动杆135的支承凸耳167啮合入联锁套118的相应缝隙126中。因此,支承凸耳167分别设置在栓塞133的导向凸耳143与联锁套118的导向凸耳122之间。栓塞操作面138a背向挺杆94。第二环上部面153b和套管隆起部154朝向第二挺杆94及第二按钮93。此外从与第二操作轴76平行的方向上观察,第二挺杆94与轴承圈槽158对齐并设置在传动杆135操作凸耳168的操作面168a上。如上面介绍的那样,第二按钮弹簧102的一端支承在第二挺杆94的容纳罩101上。而第二按钮弹簧102的另一端则支承在轴承圈134的第二环上部面153b上。为此,第二按钮弹簧102以环绕套管隆起部154的方式设置并因此设置在套管隆起部154与闸块155或侧壁段145之间。按钮弹簧102将由栓塞133、轴承圈134和传动杆135组成的单元向着联锁套闩锁方向131推动。也就是说,按钮弹簧102将由栓塞133、轴承圈134和传动杆135组成的单元从联锁套118中压出,特别是从外壳27中压出。由于栓塞133的导向凸耳143紧贴在或止挡在垫板172上,因而由栓塞133、轴承圈134和传动杆135组成的单元沿着联锁套闩锁方向131的运动就得到了限制。
为将阴定位件3固定在车身或者车门上,定位件3具有一螺栓连接板174和两个优选由橡胶弹性材料制成的垫圈175、176。属于相应汽车的车身或者车门一部分的汽车板177以与盖板171彼此相对的方式设置在螺栓连接板174与外壳板70之间,其中,在螺栓连接板174与汽车板177之间以及在汽车板177与外壳板70之间分别存在一个垫圈175、176。而且,汽车板177具有贯穿第一外壳套管72的贯通槽。依据目的,螺栓连接板174、两个垫圈175、176、汽车板177、外壳板70、垫板172和盖板171相互以螺栓拧接在一起。
此外,在已装入汽车内的状态下,第二按钮93在汽车板177的其中一面上向着第二操作轴76的方向上伸出汽车板177之外,而栓塞133则可以从汽车板177的另一面接触到。如果阴定位件3设置在车门上,则将第二按钮93设置成可以从门内侧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栓塞133则可以从车门外侧接触到。如果阴定位件3设置在车身上,则将第二按钮93设置成可以从汽车内部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栓塞133可以从汽车外部接触到。
下面详细介绍依据本发明的车门定位器1的工作原理:
当车门仍处于关闭状态时,阳和阴定位件2、3处于各自的起始位置中(图1),在所述起始位置中,它们相互间没有建立有效连接。也就是说,两个按钮39、93未被操作,两条挺杆40、94处于其移入位置中。此外,由栓塞133、轴承圈134和传动杆135组成的单元被按钮弹簧102压入其起始位置中,在该位置中,栓塞133的导向凸耳143紧贴在垫板172上。由此,栓塞133从外壳27伸出一部分。此外,栓塞底面设置在盖板171的空隙内,从而使栓塞底面138可以自由接触到。
传动杆135同样处于其未操作的位置中。此外,第二按钮弹簧102弹压第二挺杆94,并通过该第二挺杆将第二按钮93压在未操作的位置中。垫圈173密封地紧贴在栓塞底壁136的外侧。
旋转锁闩弹簧115将旋转锁闩78与其带销螺栓封闭面109彼此压紧。而且,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分别被压在栓塞133的侧壁外表面139上,特别是压在从圆锥形段139b向第一圆柱体外壳形段139a过渡的区域内。因此栓塞133充当旋转锁闩78在旋转锁闩闭合方向117上的旋转运动的支座。
联锁套118被联锁套弹簧130的力压在旋转锁闩78上。三个锁鼻128中的每一个尤其被压向三个旋转锁闩78之一的第二旋转锁闩上部面78b。而且,三个旋转锁闩78是以锁鼻128不能嵌入联锁凹腔112内的方式相对于联锁套118并因此相对于锁鼻128扭转的。此外,旋转锁闩78的联锁凸耳110与栓塞133侧壁外表面139的第二柱体外壳形段139c相邻设置并包围该段。另外依据目的,旋转锁闩78的联锁凸耳110从平行于第二操作轴76的方向上看,是以与联锁套118的第一套边缘121a齐平的方式设置在每一锁鼻128与导向板条125之间的间隙127内的。
现在,当相应的车门关闭时,带销螺栓4沿着插入方向180穿过盖板171内的槽插入到阴定位件3内。插入方向180平行于带销螺栓轴4a并优选平行于第一和第二操作轴8、76。此外,插入方向180与第一按钮操作方向59同向定向。
在插入时,栓头12和第一挺杆40的挺杆头47利用操作面15和头端面50与栓塞操作面138a嵌接到一起。在带销螺栓4继续插入的情况下,由栓塞133、轴承圈134和传动杆135组成的单元被作用于栓塞操作面138a上的压力沿着指向阴定位件3内部的插入方向180移动向第二挺杆94。此时,第二按钮弹簧102受到压缩。
而且在此种情况下,栓塞133在联锁套118内滑动,也就是相对于联锁套118沿着插入方向180并逆着联锁套闩锁方向131运动。特别是栓塞133的导向凸耳143和支承凸耳167在联锁套118的缝隙126内滑动,其中,它们运动到缝隙棱边126a和联锁套118的导向凸耳122上。在已关闭的位置中(图2),栓塞133被移动至这样的程度,即,使得支承凸耳167紧贴在缝隙棱边126a及相应的凸耳支承面124上。
此外,在栓塞133向阴定位件3的内部移动时,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首先在栓塞133侧壁外表面139的第一柱体外壳形段139a上沿着栓塞滑动棱边138c的方向滑动。此时,旋转锁闩78停留在其起始位置上。
当栓塞滑动棱边138c与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处于同一高度时,发生导向交换。在进一步压入栓塞133的情况下,栓塞133的栓塞滑动棱边138c在旋转锁闩78的带销螺栓封闭面109上从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滑动到第二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b。由于带销螺栓封闭面109具有锥度,而且又受到旋转锁闩弹簧115的力的推动,此时,旋转锁闩78与其带销螺栓封闭面109基本上彼此相向运动。
在栓塞滑动棱边138c达到第二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b的高度之前,再次发生导向交换。这时,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紧贴在栓头12的操作面15上并在操作面15上滑动,随后又沿锥状变细的栓外表面段16滑动,直至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落在从锥状变细的栓外表面段16向柱体栓外表面段18过渡的区域内。然后,带销螺栓封闭面109基本上形状适配地包围锥状变细的栓外表面段16。在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沿锥状变细的栓外表面段16滑动期间,旋转锁闩78与其带销螺栓封闭面109彼此相向运动。
此时,栓塞133逐渐从带销螺栓封闭面109的夹紧区运动出来。因此在关闭的位置中,栓塞133不再置于带销螺栓封闭面109之间。但是栓塞133仅移动这样的程度,即,使其始终置于联锁凸耳110之间。特别是栓塞133以其第一柱体外壳形段139a置于联锁凸耳110之间。依据目的,联锁凸耳110以其滑动面111a紧贴在栓塞133侧壁外表面139的第一柱体外壳形段139a上。
此外,在由栓塞133、轴承圈134和传动杆135组成的单元向第二挺杆94移动时,第二挺杆94进入轴承圈槽158内,直至第二挺杆94的操作面103紧贴在传动杆135操作凸耳168的操作面168a上,而不至于首先操作传动杆135。从与插入方向180平行的方向上观察,两个挺杆40、94彼此相对。
在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紧贴在栓塞133侧壁外表面139的第一柱体外壳段139a上的情况下,带销螺栓封闭面109在处于包围和闩锁带销螺栓4的位置中时的彼此间距小于其处于起始位置上的彼此间距。因此旋转锁闩78相对于其起始位置而言是扭转的。旋转锁闩78相对于联锁套118尤其扭转成这样,即,使得各锁鼻128与相应的联锁凹腔112从与操作轴76平行的方向上看是对齐布置的。此时,由于受挺杆联锁套弹簧130力的推动,联锁套118继续运动向旋转锁闩78,其中,锁鼻128嵌入联锁凹腔112内。并且由联锁套弹簧130的力保持在所述联锁凹腔内。旋转锁闩78因此止动且不能再扭转。也就是说,旋转锁闩78被锁止或闩锁在其包围或闩锁带销螺栓4的位置中。旋转锁闩78尤其不能再克服旋转锁闩弹簧115的力而逆着旋转锁闩闭合方向117扭转。带销螺栓4因此被带销螺栓封闭面109可靠地包围住,而且不能在从阴定位件3抽出。
此外,由于旋转锁闩78相对于联锁套118扭转,并且由于联锁套118嵌入到联锁凹腔112内,联锁凸耳110伸入联锁套118中。联锁凸耳118的凸缘面111b尤其紧贴在间隙123上。这一点同样也防止了旋转锁闩78逆着旋转锁闩闭合方向117扭转。
车门相对于车身而言被锁止。定位器1处于关闭或者说定位的位置中。
此外,在这种关闭或者说定位位置上(图2),波纹管61以其管壁62密封地紧贴在盖板171上,从而使污物不能够侵入阴定位件3内。此时,波纹管61压缩。
在依据本发明的车门定位器1中,松开旋转锁闩78的闩锁既可以通过手动操作第一按钮39(图3),也通过手动操作第二按钮93(图4)来实现。
如果将第一按钮39逆着第一按钮弹簧41的力沿第一按钮操作方向59压入,那么就像上面已经介绍的那样,第一挺杆40随同第一按钮39将相对于带销螺栓4沿着第一按钮操作方向59移动。此时,挺杆头47从栓头12中移出。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挺杆40以其挺杆头47的头端面50作用于栓塞操作面138a之上并压在其上。由此将使得栓塞133,并因而也使得轴承圈134以及传动杆135继续沿着插入方向180或者说沿着第一按钮操作方向59移向第二挺杆94和第二按钮93。此时,第二按钮弹簧102被进一步压缩。
此外,由于受到栓塞133的推动,联锁套118逆着联锁套闩锁方向131,也就是说沿着插入方向180移动。联锁套118尤其由栓塞133形状适配地带动,这是因为导向凸耳143紧贴在传动杆135的支承凸耳167上,而支承凸耳167则紧贴在缝隙末端棱边126a和凸耳支承面124上。因此,联锁套118受到栓塞133推动,沿着联锁套闩锁方向131形状适配地通过导向凸耳143、支承凸耳167、缝隙末端棱边126a和凸缘支承面124。
除了随同栓塞133运动外,依据目的,联锁套118相对于栓塞133也发生逆着联锁套闩锁方向131的移动。这是这样产生的,即,在由栓塞133、轴承圈134和传动杆135组成的单元向第一按钮操作方向59运动时,第二挺杆94以其操作面103压到传动杆135操作凸耳168的操作面168a上。传动杆135因此围绕其轴163a摆动,从而使得操作凸耳168运动向栓塞底壁136或凹腔152。由此,支承凸耳167将移离栓塞底壁136以及栓塞133的导向凸耳143的支承面147。支承凸耳167因此从栓塞133导向凸耳143的支承面147抬起。因为支承凸耳167作用于缝隙末端棱边126a和联锁套118的导向凸耳122的凸耳支承面124,所以联锁套118的导向凸耳122和栓塞133的导向凸耳143被彼此压开,因而相对于栓塞133和轴承圈134而言,联锁套118逆着联锁套闩锁方向131移动。
通过联锁套118逆着联锁套闩锁方向131的双重叠加运动,锁鼻128从联锁凹腔112中运动出来。此外,第一套边缘121a对于旋转锁闩78逆着联锁套闩锁方向131移动到这样的程度,即,使得联锁凸耳110在旋转锁闩78转动时可以通过该旋转锁闩。由此旋转锁闩78不再锁止,或者说,它被解锁了。此时,可以克服旋转锁闩弹簧115的力,逆着旋转锁闩闭合方向117转动旋转锁闩78。
现在,将带销螺栓4从阴定位件3中压出是通过将由栓塞133、轴承圈134和传动杆135组成的单元逆着插入方向180移向旋转锁闩78的第二按钮弹簧102的力自动实现的。因为栓塞操作面138a紧贴在第一挺杆40的头端面50上,所以该挺杆与上述单元共同运动。因为在此刻第一按钮39仍受压,所以第一挺杆40由于带销螺栓4的缘故而仍然保持在与移出位置中,因此,挺杆40和带销螺栓4首先在移出位置上被从阴定位件3压出。这一点得到将带销螺栓4同样从第二定位件3压出的波纹管61的力的支持。
如果松开第一按钮39,那么第一挺杆40由于第一按钮弹簧41的力而重新自动移入并移动到其未操作的位置内。此时,第一按钮39也自动移动到其未操作的位置内。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挺杆40逆着第一按钮操作方向59或者说逆着插入方向180运动。这时,栓塞操作面138a也紧贴在带销螺栓4的操作面15上。
在栓塞133移出时,锥形栓外表面段16首先沿着带销螺栓封闭面109滑动。由于带销螺栓封闭面109的锥度以及栓外表面段16的锥度,带销螺栓封闭面109因此被彼此压开。也就是说,旋转锁闩78克服旋转锁闩弹簧115的力逆着旋转锁闩闭合方向117摆动。旋转锁闩78因此相对于联锁套118发生扭转。由此锁鼻128的位置不再与联锁凹腔112对齐。因此,当联锁套118碰到旋转锁闩78时,锁鼻128不再能够嵌入联锁凹腔112内。
当栓头棱边17和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处于同一高度时,进行导向交换。在带销螺栓4被继续压出的情况下,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沿着栓头12的操作面15向栓塞133滑动。此时,带销螺栓封闭面109重新略微彼此相向压近,但并未达到像在闭合位置上的那种程度。由此进一步确保锁鼻128不能嵌入联锁凹腔112内。
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一直沿栓头12的操作面15滑动,直至栓塞滑动棱边138a触到带销螺栓封闭面109。
此时,栓塞滑动棱边138c沿带销螺栓封闭面109滑动,直至栓塞滑动棱边138c达到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的高度。由于带销螺栓封闭面109的锥度,带销螺栓封闭面109此时重新分开被压入其起始位置内。
随后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沿着第一柱体外壳形段139a滑动,直至栓塞133重新到达其起始位置。
由栓塞133、轴承圈134和传动杆135组成的单元因此受到第二按钮弹簧102的力的推动而一直移动到其起始位置内。
由于联锁套弹簧130的力,联锁套118同样向联锁套闩锁方向131移动。此时,缝隙末端棱边128a和联锁套118导向凸耳122的凸缘支承面124由于受到联锁套弹簧130的力而压向支承凸耳167并对传动杆135产生复位力矩。由此传动杆135摆回到其起始位置内,并且联锁套118相对于栓塞133向联锁套闩锁方向131移动。
如果联锁套118到达旋转锁闩78,但联锁凹腔112与联锁套118的锁鼻128这样偏移,使锁鼻128不能嵌入联锁凹腔112内(参见上面)。锁鼻128因此以与联锁凹腔112错开的方式压在旋转锁闩78的第二旋转锁闩上面78b上。
旋转锁闩78锁紧的松开也可以选择通过按压第二按钮93来实现(图4)。
如果逆着第二按钮弹簧102的力按压第二按钮93,那么第二挺杆94将沿着与第一按钮操作方向59相反的第二按钮操作方向179相对于栓塞133移动。此时,第二按钮弹簧102被压缩。此外,第二挺杆94继续向栓塞133内移动并利用其操作面103压在传动杆135的操作凸耳168的操作面168a上。第二挺杆94移入栓塞133优选达到这样的程度,即直至挺杆操作面103触到凹腔152。
由此传动杆135围绕其轴163a摆动,从而使操作凸耳168向栓塞底壁136运动。由此支承凸耳167从栓塞底壁136和栓塞133导向凸耳143的支承面147向外运动。支承凸耳167因此从栓塞133导向凸耳143的支承面147抬起。因为支承凸耳167作用于缝隙末端棱边126a和联锁套118导向凸耳122的凸缘支承面124上,所以联锁套118的导向凸耳122和栓塞133的导向凸耳143被彼此压开,并由此使联锁套118相对于栓塞133和轴承圈134移动。此时,联锁套弹簧130被受到压缩。由于联锁套118逆着联锁套闩锁方向131运动,锁鼻128再次从联锁凹腔112中运动出来,旋转锁闩78被解锁。此时,旋转锁闩78重新克服旋转锁闩弹簧115的力而逆着旋转锁闩闭合方向117转动。
现在,由栓塞133、轴承圈134和传动杆135组成的单元又被第二按钮弹簧102的力逆着插入方向180推向旋转锁闩78。因为栓塞底面138紧贴在第一挺杆40的头端面50和带销螺栓4的操作面15上,所以移入的第一挺杆40和带销螺栓4以形状适配的方式随同该单元移动或者说被推动,并被从阴定位件3压出。这一点也得到将带销螺栓4同样从第二定位件3压出的波纹管61的力的支持。
带销螺栓4从阴定位件3的移出和栓塞133以及旋转锁闩78的运动就像利用第一按钮机构打开一样进行。
由于联锁套弹簧130的力,联锁套118也沿着联锁套闩锁方向131移向旋转锁闩78。在这种情况下,缝隙末端棱边126a和联锁套118导向凸耳122的凸耳支承面124通过联锁套弹簧130的力压在支承凸耳167上,并对传动杆135产生复位力矩。由此传动杆135摆回到其起始位置内,而且联锁套118相对于栓塞133沿着联锁套闩锁方向131移动。
如果联锁套118的锁鼻128碰到旋转锁闩78,那么旋转锁闩78相对于联锁套118进行扭转,从而使锁鼻128不能嵌入联锁凹腔112内(参见上面)。
依据本发明,旋转锁闩机构利用充当联锁件的联锁套118实现的锁止可以选择通过操作第一或者第二按钮机构而松开。两个按钮机构、栓塞133、轴承圈134以及三个传动杆135充当松开旋转锁闩机构的锁止的装置,或者充当对联锁件进行操作从而松开锁止的装置。在此种情况下,栓塞133、轴承圈134和三个传动杆135被用作连接件或运动传递件或传动件或操作件,借助于它们能够将挺杆40、94的运动分别传递到联锁套118上,从而使联锁套118从其止动位置中运动出来。
依据本发明的车门定位器1的优点在于,在带销螺栓轴4a与第二操作轴76不同轴时,该车门定位器也能确保可靠地插入并保持或包围带销螺栓4。最高3°的偏差是完全没有损害的。这一点主要有利于以铰接方式安置的车门或盖。因此,依据本发明的定位器具有高度的功能可靠性。
此外,与公知的车门定位器相比,依据本发明的车门定位器1能够更简单、成本更低廉地安装到特别是风挡玻璃内,这是因为依据本发明的车门定位器不必为防止扭转而进行固定,因此省去了风挡玻璃内为固定所需的附加孔。
不言而喻,在本发明的框架内,依据本发明的车门定位器1不仅可用在以铰接方式安置的门/盖上,也可以用在推拉门上。
Claims (25)
1.用于将车门或者盖等锁止在其打开位置中的定位器(1),具有
a)用于固定在第一汽车部件上的阳定位件(2),其带有带销螺栓(4),以及
b)用于固定在第二汽车部件上的阴定位件(3),所述带销螺栓(4)能够插入到该阴定位件中,而且该阴定位件具有用于闩锁所插入的带销螺栓(4)的旋转锁闩机构以及用于将所述旋转锁闩机构锁止在闩锁所述带销螺栓(4)的位置中的联锁件(118),
c)其中,所述阴定位件(3)具有用于将旋转锁闩机构的锁止松开的按钮机构,
其特征在于,无论是所述阳定位件(2)还是所述阴定位件(3)均具有用于将所述旋转锁闩机构的锁止松开的按钮机构,其中,所述旋转锁闩机构的锁止可以选择通过操作第一或者第二按钮机构实现松开。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定位件(2)的第一按钮机构具有第一按钮(39)和第一挺杆(40),该第一挺杆以能够沿着与第一操作轴(8)平行的方向来回移动有限量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带销螺栓(4)内。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挺杆(94)能够通过操作第二按钮(93)实现移动,从而能够使所述旋转锁闩机构的锁止松开。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操作所述第一按钮(39)所述第一挺杆(40)能够以伸缩的方式从所述带销螺栓(4)移出,其中,通过将所述第一挺杆(40)从所述带销螺栓(5)中移出,就能够松开所述旋转锁闩机构的锁止。
5.按权利要求2至4之一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挺杆(40)具有带有头端面(50)的挺杆头(47),该头端面优选构造成部分球面状。
6.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阴定位件(3)的第二按钮机构具有第二按钮(93)和第二挺杆(94),该第二挺杆以能够在与第二操作轴(76)平行的方向上来回移动有限的量的方式布置。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挺杆(94)能够通过操作第二按钮(93)实现移动,从而能够松开旋转锁闩机构的锁止。
8.按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器(1)的定位位置中,两个挺杆(40、94)以彼此相对的方式设置,并且优选使两条操作轴(8、76)彼此同轴。
9.按权利要求6至8之一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器(1)具有连接件或运动传递件(133、134、135),利用这些连接件或运动传递件能够将挺杆(40、94)的运动分别传递到所述联锁件(118)上,从而使所述联锁件(118)能够从其止动位置中运动出来。
10.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锁闩机构具有至少两个,优选三个旋转锁闩(78),所述旋转锁闩优选具有相同的立体造型。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锁闩(78)均具有一个优选构造成部分球面状的带销螺栓封闭面(109)。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销螺栓封闭面(109)各自从第一旋转锁闩上部面(78a)向第二旋转锁闩上部面(78b)延伸,并且朝着所述第二旋转锁闩上部面(78b)扩展。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a)是所述第一旋转锁闩上部面(78a)上的带销螺栓封闭面(109)的边界,而第二带销螺栓封闭棱边(109b)则是所述第二旋转锁闩上部面(78b)上的带销螺栓封闭面(109)的边界。
14.按权利要求10至13之一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锁闩(78)分别以能够围绕所述旋转锁闩旋转轴(79)旋转的方式安置在所述阴定位件(3)的外壳(27)内,其中,所述旋转锁闩旋转轴(79)尤其平行于所述阴定位件(3)的第二操作轴(76)。
15.按权利要求10至14之一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锁闩(78)各自具有联锁凹腔(112)。
16.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联锁件是联锁套(118),其优选能够在所述阴定位件(3)的外壳(27)内以与所述第二操作轴(76)平行的方式来回移动有限的量。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锁套(118)具有至少两个,优选三个联锁凸耳(128),这些联锁凸耳能够与所述联锁凹腔(112)共同作用以锁止所述旋转锁闩(78)。
18.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阴定位件(3)具有帽状栓塞(133),该帽状栓塞以能够平行于第二操作轴(76)来回移动有限的量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阴定位件(3)的外壳(27)内。
19.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在定位器未操作,即两个定位件(2、3)相互未嵌接的起始位置中,所述栓塞(133)充当所述旋转锁闩(78)沿着旋转锁闩封闭方向(117)旋转运动的支座。
20.按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塞(133)以能够平行于第二操作轴(76)来回移动一定量的方式安置在所述联锁套(118)内。
21.按权利要求17至20之一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可以选择通过操作第一或者第二按钮机构,将所述联锁套(118)相对于所述旋转锁闩(78)逆着联锁套闩锁方向(131)推动,从而使得所述联锁凸耳(128)能够从所述联锁凹腔(112)中移出。
22.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操作所述第一按钮机构,特别是通过将所述第一挺杆(40)从所述带销螺栓(5)移出,能够将所述栓塞(133)相对于所述旋转锁闩(78)逆着所述联锁套闩锁方向(131)推动,而且,通过操作所述第一按钮机构,特别是通过将所述第一挺杆(40)从所述带销螺栓(5)中移出,能够将所述联锁套(118)相对于所述栓塞(133)并同时与所述栓塞(133)一起逆着所述联锁套闩锁方向(131)推动。
23.按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操作所述第二按钮机构能够将所述联锁套(118)相对于所述栓塞(133)逆着所述联锁套闩锁方向(131)推动。
24.按权利要求18至23之一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阴定位件(3)具有至少两个,优选三个传动杆(135),这些传动杆旋转支承在所述栓塞(133)内,而且在所述定位器(1)的定位位置中是以其一端支承在所述联锁套(118)上的。
25.按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通过转动所述传动杆(135),所述栓塞(133)和联锁套(118)能够彼此相对地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0015064.9 | 2010-04-15 | ||
DE102010015064A DE102010015064B4 (de) | 2010-04-15 | 2010-04-15 | Feststeller für eine Fahrzeugtür oder -klapp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35126A true CN102235126A (zh) | 2011-11-09 |
CN102235126B CN102235126B (zh) | 2015-01-07 |
Family
ID=44509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32663.5A Active CN102235126B (zh) | 2010-04-15 | 2011-04-15 | 车门或者盖的定位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87211B2 (zh) |
EP (1) | EP2385201B1 (zh) |
CN (1) | CN102235126B (zh) |
DE (1) | DE102010015064B4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15949A (zh) * | 2019-07-19 | 2019-10-11 |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可灵活开启关闭的密封机构 |
CN114729550A (zh) * | 2019-08-14 | 2022-07-08 | 博泽车锁系统有限公司 | 用于机动车锁装置的调整机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2207902A1 (de) * | 2012-05-11 | 2013-11-14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Stützeinrichtung für eine geschlossene Klappe eines Fahrzeugs, insbesondere Heckklappe eines Kraftfahrzeugs |
WO2014024353A1 (ja) * | 2012-08-07 | 2014-02-13 |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 緩衝装置 |
US9120443B2 (en) | 2012-09-08 | 2015-09-0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Reverse-drive elastomeric helical-thread hood bumper |
US9027685B2 (en) | 2013-03-14 | 2015-05-12 | Mattel, Inc. | Latch assemblies and children's products that include latch assemblies |
FR3014848B1 (fr) * | 2013-12-18 | 2017-09-08 | Thales Sa | Dispositif antichoc pour structure depliable |
GB2533899A (en) * | 2014-07-17 | 2016-07-13 | Grouphomesafe Ltd | Sash window assembly |
GB2548121B (en) * | 2016-03-08 | 2021-06-23 | Weston Body Hardware Ltd | Release mechanism |
TWM534791U (zh) * | 2016-07-20 | 2017-01-01 |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防震裝置及防震裝置包裝體 |
WO2018063847A1 (en) * | 2016-09-29 | 2018-04-05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Adjustable stopper element with improved fixation and/or adjustability |
CN106869665B (zh) * | 2017-02-23 | 2018-06-05 | 康广德 | 一种汽车门安全用闭锁装置 |
US10358171B1 (en) | 2018-01-11 | 2019-07-2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Tailgate anti-chuck assembly |
DE102020103285A1 (de) * | 2019-02-26 | 2020-08-27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zum bedarfsweisen öffnen und schliessen einer abdeckung in oder an einem fahrzeug sowie abdeckung mit einer solchen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58180C (de) * | 1926-07-15 | 1928-04-02 | Achille Francois Raymond | Druckknopf |
US5628600A (en) * | 1994-11-28 | 1997-05-13 | Pasquini; Paolo | Knob-type closure device |
CN1215124A (zh) * | 1997-08-12 | 1999-04-28 | Ed沙瓦希特两合公司 | 同可卸下的门折页在结构上组合的门定位器 |
US6357078B1 (en) * | 2000-06-15 | 2002-03-19 | Tri/Mark Corporation | Hold open assembly for movable closure |
US6394211B1 (en) * | 1996-08-15 | 2002-05-28 | Volvo Trucks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 hood support and latch system |
CN101492980A (zh) * | 2008-01-22 | 2009-07-29 | D.La波特苏纳有限公司 | 带弹子片的圆筒锁及用于所述圆筒锁的钥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17646C (zh) * | ||||
GB191410599A (en) * | 1914-04-29 | 1914-08-20 | William Denham Verschoyle | An Improved Device for Retaining in the Open Position Doors and the like. |
US2446113A (en) * | 1944-11-27 | 1948-07-27 | White & Co Ltd Samuel | Fastening device for detachably connecting together two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
US2667778A (en) * | 1952-01-14 | 1954-02-02 | Schmitt Nickolas | Lock mechanism |
US2863200A (en) * | 1954-09-14 | 1958-12-09 | Miller Joshua | Latch ejection type, quick attachment and release |
US5172945A (en) * | 1992-03-23 | 1992-12-22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Tri-axial support door latch |
US5873612A (en) * | 1995-10-31 | 1999-02-23 | Caterpillar Inc. | Window latching arrangement |
US6149213A (en) * | 1998-10-01 | 2000-11-21 | Southco, Inc. | Blind latch keeper |
US6151754A (en) * | 1999-03-29 | 2000-11-28 | Chen; Ping-Yen | Door stop |
US6584642B2 (en) * | 2001-10-05 | 2003-07-01 | Ernest F. Hodson | Multi-function door stop and door restraint |
US6976289B1 (en) * | 2003-07-25 | 2005-12-20 | Valentin Luca | Door closer with door arresting mechanism |
DE102005006557A1 (de) * | 2005-02-11 | 2006-08-31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Anschlagpuffer für eine Tür oder Klappe eines Kraftfahrzeugs |
-
2010
- 2010-04-15 DE DE102010015064A patent/DE102010015064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4-08 EP EP11161722.1A patent/EP2385201B1/de active Active
- 2011-04-14 US US13/086,592 patent/US8387211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4-15 CN CN201110132663.5A patent/CN1022351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58180C (de) * | 1926-07-15 | 1928-04-02 | Achille Francois Raymond | Druckknopf |
US5628600A (en) * | 1994-11-28 | 1997-05-13 | Pasquini; Paolo | Knob-type closure device |
US6394211B1 (en) * | 1996-08-15 | 2002-05-28 | Volvo Trucks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 hood support and latch system |
CN1215124A (zh) * | 1997-08-12 | 1999-04-28 | Ed沙瓦希特两合公司 | 同可卸下的门折页在结构上组合的门定位器 |
US6357078B1 (en) * | 2000-06-15 | 2002-03-19 | Tri/Mark Corporation | Hold open assembly for movable closure |
CN101492980A (zh) * | 2008-01-22 | 2009-07-29 | D.La波特苏纳有限公司 | 带弹子片的圆筒锁及用于所述圆筒锁的钥匙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15949A (zh) * | 2019-07-19 | 2019-10-11 |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可灵活开启关闭的密封机构 |
CN110315949B (zh) * | 2019-07-19 | 2024-04-23 |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可灵活开启关闭的密封机构 |
CN114729550A (zh) * | 2019-08-14 | 2022-07-08 | 博泽车锁系统有限公司 | 用于机动车锁装置的调整机构 |
CN114729550B (zh) * | 2019-08-14 | 2023-07-07 | 博泽车锁系统有限公司 | 用于机动车锁装置的调整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252599A1 (en) | 2011-10-20 |
DE102010015064A1 (de) | 2011-10-20 |
EP2385201B1 (de) | 2013-06-19 |
EP2385201A1 (de) | 2011-11-09 |
DE102010015064B4 (de) | 2012-09-06 |
CN102235126B (zh) | 2015-01-07 |
US8387211B2 (en) | 2013-03-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35126A (zh) | 车门或者盖的定位器 | |
CN1150101C (zh) | 带可单手释开锁定结构的婴儿摇篮车 | |
CN106661903B (zh) | 具有双重锁定的箍锁 | |
CN207004209U (zh) | 一种室内门锁的防盗执手组件 | |
CN104912393A (zh) | 双向密钥全符合结构的锁及钥匙 | |
CN204984005U (zh) | 锁闩 | |
CN102889026A (zh) | 一种卡位式机械防盗锁 | |
CN102966269A (zh) | 一种直槽式叶片空转锁头 | |
CN106677634A (zh) | 一种轴向锁具 | |
CN102808548B (zh) | 环槽式空转锁头 | |
CN204921641U (zh) | 一种防盗螺丝 | |
CN203051528U (zh) | 球铰式万向联轴器 | |
CN105625814B (zh) | 四方内置多功能机械锁 | |
CN204782317U (zh) | 双向密钥全符合结构的锁及钥匙 | |
CN102787752A (zh) | 一种连体式转角度弹子锁 | |
CN203214507U (zh) | 定位装置的对接套筒 | |
CN104863939A (zh) | 一种伸缩管锁止方法及锁止机构 | |
CN205531731U (zh) | 电梯门的解锁装置 | |
CN202731442U (zh) | 一种连体式转角度弹子锁 | |
CN102926588A (zh) | 一种错位传动式十字机械防盗锁 | |
CN205654200U (zh) | 一种锁定装置 | |
CN214996755U (zh) | 一种双舌锁锁死机构 | |
CN102108811A (zh) | 多组互控锁 | |
CN202557483U (zh) | 一种锁头 | |
CN212507777U (zh) | 分体式钥匙以及能封闭锁眼的防盗锁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