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饲料添加剂领域,涉及一种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及其制备方法。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也在日益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集约式工业化养殖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水产动物的病害频繁发生,仅鱼类病害就已超过100种,其中危害严重的达10余种。如上世纪90年代初对虾病毒性爆发病,现在的扇贝、河蟹、甲鱼等的爆发病,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抗生素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疾病防治方法,但由于生产中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或使用不当,对抗生素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干扰了养殖环境中有益微生物菌群的正常生长繁殖,引起微生态平衡失调,产生二次污染和内源性感染。且抗生素只对细菌引起的病害具有疗效,但对病毒引起的病害无作用。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常见的癌症、畸形和其它一些慢性病的发生与食品中的抗生素、激素的使用和药物残留有关。人们越来越担心抗生素在水产品中的残留、富集所产生的不安全性,要求市场提供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近年来,药物残留也是影响出口贸易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生产出无污染的绿色水产品势在必行。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果稳定可靠、见效快的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容易在水产动物体内残留并产生抗药性、给人类的食品安全带来隐患等缺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的饲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其特征在于采用中药通过益生菌发酵的方法获得,其中中药包括如下组分和重量份数:蒲公英1~10份、甘草1~10份、苦参1~10份、三颗针1~10份,益生菌为酵母菌、乳酸菌、芽孢菌中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所述的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还包括重量份数为1~4份的黄芩、1~4份的青蒿、1~4份的野菊花、1~3份的川楝子和1~4份的大黄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一种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酵母菌为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和/或啤酒酵母。
所述的一种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酸菌包括乳酸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或保加利亚乳杆菌。
所述的一种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芽孢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或侧孢芽孢杆菌。
所述的一种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中药材预处理
选取中药材,分别于50~60℃下烘干2~3h;经烘干后粉碎,过80~120目筛;
(2)制备菌种发酵液
将各菌种分别接种于各自的最适培养基中,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一级种子液,当各菌生长到对数生长期时分别转接到二级种子发酵罐中进行扩大培养,达到对数生长期时停止培养,备用;
(3)发酵
将粉碎过筛后的中药按一定配比混合均匀,装入发酵罐中,加入占中药总重量0~5%的豆粕、0~10%的玉米粉、5~20%的麸皮,加水至含水量在50~70%之间,浸泡12~24h后,调节pH值6.0~7.5之间,在121℃下蒸汽灭菌15~20min,冷却后,加入占发酵物总重量的5%~15%的总菌种液,28~37℃发酵24~60小时,每隔8h搅拌一次;发酵结束后,在35~50℃下烘干,即得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
所述的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总菌种液是由各菌的二级种子液按等比例混合制成的混合种子液。
所述的一种含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的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比例的组成成分:所述的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0.02~0.2%和辅料99.98~99.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细菌、防治寄生虫、抗病毒、促进水产动物生长等功效;
2、本发明的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适用于各个生长阶段的水产动物;
3、本发明的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是益生菌和中药的有益结合,具有无毒副作用、无污染、无残留、不产生耐药性,见效快、效果稳定可靠,能够满足人们对水产品安全生产的要求;
4、本发明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还可以通过提高其使用剂量,作为兽药应用。
通过以下实施例将更具体的说明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所述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中药:蒲公英6份、甘草3份、苦参3份、三颗针4份
制备方法:
(1)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到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在37℃,180rpm摇床培养,生产一级种子液,当细菌含量达到107-8CFU/ml左右时,将一级种子液以接种量5%接种到二级种子发酵罐中扩大培养,培养温度为32℃,转速为180rpm,当细菌含量达到109CFU/ml左右时,停止发酵,备用;
(2)将产朊假丝酵母菌接种到麦芽汁培养基中,28℃,180rpm摇床培养,生产一级种子液,当酵母菌含量达到107-8CFU/ml左右时,将一级种子液以接种量5%接种到二级种子发酵罐中扩大培养,培养温度为32℃,转速为180rpm,当酵母含量达到109CFU/ml左右时,停止发酵,备用;
(3)选取上述各中药材,分别于50~60℃下烘干2~3h,经烘干后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4)按上述配方称取粉碎后的中药粉末,加入占中药总重量5%的豆粕、5%的麸皮,加水至含水量在55~60%,混合均匀,在室温下浸泡24h,调节pH7.0左右,在121℃下蒸汽灭菌15min,冷却后,分别加入占发酵物总重量的5%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5%的产朊假丝酵母菌菌液,在32℃发酵54h,每隔8h搅拌一次;当活菌总数达到1.0×109CFU/ml时停止发酵,45℃下真空干燥,制得抗病促生长剂。
实施例2
中药:蒲公英5份、甘草3份、苦参1份、三颗针2份、黄芩1份、青蒿1份
制备方法:
(1)将地衣芽孢杆菌接种到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在37℃,180rpm摇床培养,生产一级种子液,当细菌含量达到107-8CFU/ml左石时,将一级种子液以接种量3%接种到二级种子发酵罐中扩大培养,培养 温度为37℃,转速为180rpm,当细菌含量达到109CFU/ml左右时,停止发酵,备用;
(2)将嗜酸乳杆菌接种到MRS培养基中,37℃,180rpm摇床培养,生产一级种子液,当细菌含量达到107-8CFU/ml左右时,将一级种子液以接种量5%接种到二级种子发酵罐中扩大培养,培养温度为37℃,转速为180rpm,当酵母含量达到109CFU/ml左右时,停止发酵,备用;
(3)选取上述各中药材,分别于50~60℃下烘干2~3h,经烘干后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4)按上述配方称取粉碎后的中药粉末,加入占中药总重量5%的豆粕、5%的玉米粉、5%的麸皮,加水至含水量在60%,混合均匀,在室温下浸泡24h,调节pH6.5左右,在121℃下蒸汽灭菌20min,冷却后,分别加入占发酵物总重量4%的地衣芽孢杆菌菌液和4%的嗜酸乳杆菌菌液,在37℃发酵48h,每隔8h搅拌一次;当活菌总数达到1.0×109CFU/ml时停止发酵,40℃下真空干燥,制得抗病促生长剂。
实施例3
中药:蒲公英3份、甘草3份、苦参1份、三颗针2份、黄芩1份、青蒿1份、野菊花1份、川楝子2份、大黄1份
制备方法:
(1)将地衣芽孢杆菌和侧孢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到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在37℃,180rpm摇床培养,生产一级种子液,当细菌含量达到107-8CFU/ml左右时,将一级种子液以接种量3%接种到二级种子发酵罐中扩大培养,培养温度为32℃,转速为180rpm,当芽孢菌含量达到109CFU/ml左右时,停发酵,备用;
(2)将产朊假丝酵母接种到麦芽汁培养基中,28℃,180rpm摇床培养,生产一级种子液,当酵母菌含量达到107-8CFU/ml左右时,将一级种子液以接种量5%接种到二级种子发酵罐中扩大培养,培养温度为32℃,转速为180rpm,当酵母含量达到109CFU/ml左右时,停止发酵,备用;
(3)将嗜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分别接种到MRS培养基中,37℃,180rpm摇床培养,生产一级种子液,当细菌含量达到107-8CFU/ml左右时,将一级种子液以接种量5%接种到二级种子发酵罐中扩大培养,培养温度为32℃,转速为180rpm,当乳酸菌含量达到109CFU/ml左右时,停止发酵,备用;
(4)选取上述各中药材,分别于50~60℃下烘干2~3h,经烘干后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5)按上述配方称取粉碎后的中药粉末,加入占中药总重量4%的豆粕、15%的玉米粉、5%的麸皮,加水至含水量在55%,混合均匀,在室温下浸泡24h,调节pH6.9左右,在121℃下蒸汽灭菌18min,冷却后,分别加入占发酵物总重量2%的地衣芽孢杆菌菌液、2%侧孢芽孢杆菌、2%的产朊假丝酵母菌菌液、2%的嗜热乳杆菌菌液、2%的干酪乳杆菌菌液和2%的保加利亚乳杆菌菌液,在32℃发酵36h,每隔8h搅拌一次;当活菌总数达到1.0×109CFU/ml时停止发酵,50℃下真空干燥,制得抗病促生长剂。
实施例4
中药:蒲公英4份、甘草3份、苦参1份、三颗针3份、青蒿2份、野菊花1份、川楝子1份制备方法:
(1)将产朊假丝酵母、啤酒酵母和酿酒酵母分别接种到麦芽汁培养基中,28~30℃,220rpm摇床培养,生产一级种子液,当酵母菌含量达到107-8CFU/ml左右时,将一级种子液以接种量5%接种到二级种子发酵罐中扩大培养,培养温度为28~30℃,转速为220rpm,当酵母含量达到109CFU/ml左右时,停止发酵,备用;
(2)选取上述各中药材,分别于50~60℃下烘干2~3h,经烘干后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3)按上述配方称取粉碎后的中药粉末,加入占中药总重量2%的豆粕、2%的玉米粉、10%的麸皮,加水至含水量在63%,混合均匀,在室温下浸泡24h,调节pH6.9左右,在121℃下蒸汽灭菌20min,冷却后,分别加入占发酵物重量3%的产朊假丝酵母菌菌液、3%的啤酒酵母菌菌液和3%的酿酒酵母菌菌液,在28~30℃发酵48h,每隔8h搅拌一次;当活菌总数达到1.0×109CFU/ml时停止发酵,50℃下真空干燥, 制得抗病促生长剂。
实施例5
一种含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的饲料(虹鳟鱼用)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成成分: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0.08%和辅料99.92%。即1吨饲料中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的添加量为800g。饲料可以具体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成分:按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备的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0.08份,进口鱼粉30.90份,大豆浓缩蛋白15.00份,膨化大豆10.00份,棉籽蛋白10.00份,玉米蛋白粉4.00份,大豆磷脂2.00份,鱼油2.00份,豆油2.00份,次粉20.02份,4%的鱼用预混料4.00份。
实施例6
一种含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的饲料(鲤鱼用)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成成分: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0.06%和辅料99.94%。即1吨饲料中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的添加量为600g。饲料可以具体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成分:按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0.6份,次粉200.0份,小麦麸180.0份,进口鱼粉60.0份,豆粕230.0份,棉籽粕150.0份,菜籽粕142.4份,鱼油10.0份,食盐2.0份,磷酸二氢钙13.0份,氯化胆碱2.0份,1%预混料10.0份。
本发明的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作为兽药的应用,在水产动物已经发生疾病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的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的使用量提高到0.1~1%,当作兽药使用,对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以下通过具体试验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
本试验例是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在“虹鳟鱼”饲料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的选择及分组
本试验选用体重约3.50g、出生时间相同的虹鳟鱼640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记为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每个处理组设4个重复组,每个重复组40尾试鱼。
1.2试验时间
试验开始前驯食一周后,进行正式试验,试验时间为42天。
1.3试验设计及试验日粮
参考虹鳟鱼相关饲养资料,设计如下日粮(表1),分别给饲相应处理的试鱼。每天饱食投喂4次,投喂时间分别为9:00、11:00、14:00和16:00,日检查水温1~2次,日更换新水0.3~0.5M3,氨氮低于0.1mg/L,pH值在7.5~8.5之间,DO>8mg/L,水温控制在17±1℃。每天收集残饵并烘干称重。试验开始和结束前禁食24小时,准确称重,记尾数。
表1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
原料(kg) |
对照组 |
试验组1 |
试验组2 |
试验组3 |
进口角粉 |
30 |
30 |
30 |
30 |
大豆浓缩蛋白 |
15 |
15 |
15 |
15 |
膨化大豆 |
10 |
10 |
10 |
10 |
棉籽蛋白 |
10 |
10 |
10 |
10 |
1.4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增重率(%)=100%×(Wt+Wd-W0)/W0,其中,W0,Wd,Wt分别为初始鱼总重、死亡鱼总重及终末鱼总重
1.4.2饵料系数=(R1-R2)/(Wt+Wd-W0);其中,R1、R2分别为投饲量和残饲量
1.4.3日摄食率(%)=100%×(R1-R2)/(鱼体初重×t);t为饲养天数
1.4.4成活率(%)=100%×成活量/投放量
1.5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对以上测定数据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根据差异的显著性进行邓肯氏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表2对虹鳟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注:同一行中肩标字母相同者,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行中肩标字母不相同者,差异显著(P<0.05)。
试验结果分析,对初均重基本一致的虹鳟鱼经过7周的饲养后,试验组的鱼体末均重和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和试验组3可显著提高虹鳟鱼的成活率(P<0.05);这说明本发明的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有助于提高虹鳟鱼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
试验例2
本试验例是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抗病促生长剂用于凡纳滨对虾的饲养观察试验。
本试验共选取体重相近(4g)、日龄相同的凡纳滨对虾120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记为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和试验组4),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尾;在同一虾池中用网隔开喂养。虾池面积1.5亩,水深1.2米,混凝土硬底池,试验期水温为常温,pH6~7,溶氧3~8mg/L,常规方法饲养管理。试验开始前驯食一周后,进行正式试验,正式试验持续42天。参照凡纳滨对虾营养需要,设计基础日粮,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黄霉素5ppm、普通中药制剂1000ppm(普通中药制剂为蒲公英5份、甘草3份、苦参1份、三颗针2份、黄芩1份、青蒿1份,分别于50~60℃下烘干2~3h;经烘干后粉碎,过80~120目筛即得)、抗病促生长剂500ppm和700ppm。分别给饲相应处理的试虾。每天投喂4次,投喂时间分别为9:00、11:00、14:00和16:00。投饲率为体重的2%~3%,根据虾体质量及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实验结束时将虾打捞称重,计算增重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结果见表3所示。
表3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组别 |
对照组 |
试验组1 |
试验组2 |
试验组3 |
试验组4 |
初均重(g/尾) |
3.98 |
3.97 |
3.98 |
3.98 |
3.97 |
末均重(g/尾) |
9.42 |
10.32 |
9.75 |
10.12 |
10.76 |
均增重(g/尾) |
5.44 |
6.35 |
5.77 |
6.14 |
6.79 |
增重率(%) |
136.69a |
159.95b |
144.97a |
154.27b |
171.03b |
均耗料(g/尾) |
5.87 |
6.16 |
5.94 |
5.89 |
6.25 |
饵料系数 |
1.08a |
0.97b |
1.03a |
0.96b |
0.92b |
成活率(%) |
84.6a |
90.4a |
93.5b |
95.6b |
95.8b |
注:同一行中肩标字母相同者,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行中肩标字母不相同者,差异显著(P<0.05)。
由表3可知,对初均重基本一致的凡纳滨对虾经过42天的饲养后,试验组的虾体末均重和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增重分别提高了16.7%、6.1%、12.9%和24.8%,其中试验组1、3、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又称料肉比,是指摄食量与增重量之比值,在试验条件下它能较为真实地评定饲料的质量,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试验组的饵料系数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0.2%、4.6%、11.1%和14.8%,其中试验组1、3、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成活率分别提高了6.85%、10.52%、13.0%和13.24%,其中试验组2、3、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说明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本发明抗病促生长剂对凡纳滨对虾的增重有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提高其成活率,降低饵料系数,其效果优于普通中药制剂,添加量为500ppm时与抗生素效果相似,高剂量组优于抗生素。
试验例3
本试验例采用实施例4所制备的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饲喂鲤鱼,以研究本发明抗病促生长剂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共选取体重相近(115g)、日龄相同的鲤鱼120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记为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和试验组4),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尾鱼,在同一鱼池中用网隔开喂养。鱼池面积1.5亩,水深1.2米,混凝土硬底池,试验期水温为常温,pH6~7,溶氧3~8mg/L,常规方法饲养管理。试验开始前驯食一周后,进行正式试验,正式试验持续160天。参照鲤鱼营养需要,设计如表5日粮,分别给饲相应处理的试鱼。每天投喂4次,投喂时间分别为9:00、11:00、14:00和16:00。投饲率为体重的2%~3%,根据鱼体体质量及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实验结束时将鱼打捞称重,计算增重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5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
*普通中药制剂为:蒲公英4份、甘草3份、苦参1份、三颗针3份、青蒿2份、野菊花1份、川楝子1份,分别于50~60℃下烘干2~3h;将烘干后的中药材粉碎,过80-120目筛,即得。
注:同一行中肩标字母相同者,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行中肩标字母不相同者,差异显著(P<0.05)。
表6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组别 |
对照组 |
试验组1 |
试验组2 |
试验组3 |
试验组4 |
初均重(g/尾) |
115.1 |
114.8 |
114.9 |
115.2 |
114.8 |
末均重(g/尾) |
762.3 |
815.8 |
801.4 |
813.7 |
832.6 |
均增重(g/尾) |
647.2 |
701.0 |
686.5 |
698.5 |
717.8 |
增重率(%) |
562.3a |
610.6b |
597.5b |
606.3b |
625.3b |
均耗料(g/尾) |
1147.1 |
1154.0 |
1171.1 |
1158.0 |
1150.6 |
饵料系数 |
2.04a |
1.89b |
1.96a |
1.91b |
1.84b |
成活率(%) |
95.3 |
97.1 |
97.3 |
97.5 |
98.2 |
注:同一行中肩标字母相同者,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行中肩标字母不相同者,差异显著(P<0.05)。
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增重率交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8.3%、6.1%、7.9%和10.9%;试验组的饵料系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7.4%、3.9%、6.4%和9.8%;各试验组均可提高鲤鱼的耗料量及成活率(P>0.05),其中成活率分别提高了1.8%、2.1%、2.3%和3.1%;说明在鲤鱼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本发明的抗病促生长剂对鲤鱼的增重有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提高其成活率,降低饵料系数,其效果优于普通中药制剂,添加量为400ppm与抗生素效果相似,高剂量组优于抗生素。
试验例4
本试验例采用实施例3所制备的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对鲤鱼肠炎病的治疗效果评价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的时间与地点
本试验于2010年4月18日至10月3日在北京康华远景鱼类试验池进行。
1.2试验动物的选择及分组
本试验共选取体重相近(350g)、日龄相同正在发病的150条鲤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记为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和试验组4),每个组30条鱼。对照组用漂白粉按每立方米水1ppm全缸泼洒,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和试验组4分别用抗生素(氟苯尼考100ppm)、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1000ppm、3000ppm和5000ppm拌料投喂治疗。
1.3试验设计
病鱼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流出。打捞150条鱼分为5组,分别放在5个鱼缸中进行试验,试验持续15天。连续用药5天,实验结束时记录每组鱼的死亡数,治愈数量,未治愈数量。
1.4日常管理
鱼缸面积2平方米,水深1.5米,混凝土硬底池,试验期水温为常温,pH6-7,溶氧3-8mg/L,常规方法饲养管理。
1.5测定指标及方法
治愈率:试验期间,鱼用药后精神状态、食欲恢复正常、腹部无红斑,肛门无红肿。轻压腹部无血黄色粘液流出症状,并在7天后无复发者,判为治愈,据此计算治愈率,治愈率=治愈条数/总条数。
有效率:经用药后试验鱼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体重较用药前增加者判为有效,有效率=治疗有效条数/总头数。
无效率:凡7天内未改善症状的为无效,无效率=治疗无效条数/总头数。
死亡率:记录试验期间14天内死亡鱼数,计算死亡率,死亡率=死亡条数/死亡率。
2结果与分析
表7鲤鱼肠炎病的治疗情况
组别 |
初始病鱼数 |
死亡率(%) |
治愈率(%) |
有效率(%) |
无效率(%) |
对照组 |
30 |
43.33 |
33.33 |
16.67 |
6.67 |
试验组1 |
30 |
23.33 |
50 |
16.67 |
10 |
试验组2 |
30 |
30 |
50 |
13.33 |
6.67 |
试验组3 |
30 |
10 |
80 |
10 |
|
试验组4 |
30 |
6.67 |
86.67 |
6.67 |
|
由表7的结果分析,对初均发病基本一致的鲤鱼经过5天的治疗后,本试验条件下,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和试验组4死亡率分别降低了46.15%、30.76%、76.92%和84.61%,治愈率提高了50%、50%、140%和160%,总有效率率提高了33.34%、26.67%、80%和86.68%,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本发明的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能够治疗鲤鱼肠炎病,当添加量为5000ppm时,对鱼肠炎病的治愈率达到86%以上;添加量为1000ppm时,其治疗效果与抗生素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