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8960B -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8960B
CN103168960B CN201310069964.7A CN201310069964A CN103168960B CN 103168960 B CN103168960 B CN 103168960B CN 201310069964 A CN201310069964 A CN 201310069964A CN 103168960 B CN103168960 B CN 1031689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er
preparation
complex immunity
red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99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8960A (zh
Inventor
王国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Yat Sen Universit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0699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689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68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8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8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89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将部分原料洗净、榨汁得到榨汁液;部分原料用水浸提,得到浸提液;将榨汁液、浸提液及其余原料混合,调pH,灭菌,得到培养基;往培养基中接种啤酒酵母菌和乳酸杆菌发酵,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本发明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含有高浓度的益生活菌,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水产动物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水产动物的饲料消化吸收利用率及生长速度,能够改善其体色及肉质。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动物养殖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动物是我国具经济价值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但由于高度集约化、过量投饲已导致养殖环境恶化,渔病频发,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以使用抗生素为代表的传统治疗方法,因其易导致养殖动物产生抗药性、易有残留、危害环境及人类健康等问题,世界各地逐渐被禁用和取代。近年来,免疫学研究已成为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的热点之一。
免疫强化剂是具有促进或诱发宿主防御反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一类物质。免疫强化剂能够提高水生动物自身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机能从而达到防御效果,对特异性免疫应答不产生影响。因此,免疫强化剂被认为是一种提高水产动物免疫活性及疾病抵抗力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水产动物免疫强化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非活体类,一类为活体类。非活体类有多糖类(如海藻多糖及几丁质等)、蛋白质类(如乳铁蛋白和糖蛋白等),激素(如生长激素和泌乳激素等)、细菌细胞组成物质类(如葡聚糖(Glucan)、脂多糖(LPS)、肽聚糖(PG)、胞壁酰二肽(MDP)及EF203)、生物活性物质(如麦胚凝集轰(WGA)、甘草甜素(Glycyrrhizin)、皂苷(Saponins)等)、中草药制剂、人工合成药物类(左旋咪唑、FK-565);活体类主要是益生菌。
虽然可用于免疫强化剂的物质很多,但各自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非活体类免疫强化剂大多提取工艺复杂,成本很高。中草药制剂工艺虽然简单,但其需要合理配伍,特别是往往需要多种中草药配合才能产生效果,而且所用很多中草药价格都比较高。目前益生菌类免疫强化剂的剂型有两种:液体和固体。液体益生菌的活菌浓度一般普遍偏低。而益生菌的活菌数量是其发挥功效的前提,因此,液体益生菌效果欠佳;固体益生菌必须经过菌的分离、纯化、添加载体、喷雾、干燥等步骤,过程复杂,成本高,且活菌有一定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活菌数高、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水产动物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的复合免疫强化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以酵母菌和/或乳酸菌作为菌种,对原料进行发酵,获得复合免疫强化剂;所述原料包括按下述重量百分数计算的组分:红菜薹0.45~0.86%,鲜人参0.1~0.5%,新鲜西兰花0.5~0.78%,青橘皮0.45~0.85%,甘薯淀粉0.15~0.65%,荞麦粉0.16~0.65%,大麦粉0.15~0.60%,高粱粉0.12~0.57%,燕麦粉0.14~0.65%,赤豆粉0.18~0.38%,酵母提取物0.05~0.15%或豆粕粉0.12~0.33%,牛肉膏0.5~0.8%,赤糖0.08~0.26%,食盐0.03~0.12%,余量为水。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下述重量百分数计算的组分,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45~0.86%,鲜人参0.1~0.5%,新鲜西兰花0.5~0.78%,青橘皮0.45~0.85%,甘薯淀粉0.15~0.65%,荞麦粉0.16~0.65%,大麦粉0.15~0.60%,高粱粉0.12~0.57%,燕麦粉0.14~0.65%,赤豆粉0.18~0.38%,酵母提取物0.05~0.15%或豆粕粉0.12~0.33%,牛肉膏0.5~0.8%,赤糖0.08~0.26%,食盐0.03~0.12%,余量为水;
S2.制备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无菌容器里,按0.5~1%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发酵;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下述重量百分数计算的组分,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52~0.86%,鲜人参0.1~0.5%,新鲜西兰花0.5~0.75%,青橘皮0.48~0.8%,甘薯淀粉0.15~0.65%,荞麦粉0.16~0.5%,大麦粉0.16~0.6%,高粱粉0.15~0.42%,燕麦粉0.16~0.63%,赤豆粉0.19~0.38%,酵母提取物0.05~0.15%,牛肉膏0.5~0.8%,赤糖0.08~0.26%,食盐0.03~0.12%,余量为水;
S2.制备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500~1000ml无菌容器里,按0.5~1%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发酵;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下述重量百分数计算的组分,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45~0.84%,鲜人参0.1~0.5%,新鲜西兰花0.55~0.78%,青橘皮0.45~0.85%,甘薯淀粉0.16~0.62%,荞麦粉0.18~0.65%,大麦粉0.15~0.58%,高粱粉0.12~0.57%,燕麦粉0.14~0.65%,赤豆粉0.18~0.35%,豆粕粉0.12~0.33%,牛肉膏0.5~0.8%,赤糖0.08~0.25%,食盐0.03~0.1%,余量为水;
S2.制备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100L无菌容器里,按0.5~1%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发酵;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下述重量百分数计算的组分,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45~0.84%,鲜人参0.1~0.5%,新鲜西兰花0.55~0.78%,青橘皮0.45~0.85%,甘薯淀粉0.16~0.62%,荞麦粉0.18~0.65%,大麦粉0.15~0.58%,高粱粉0.12~0.57%,燕麦粉0.14~0.65%,赤豆粉0.18~0.35%,豆粕粉0.12~0.33%,牛肉膏0.5~0.8%,赤糖0.08~0.25%,食盐0.03~0.1%,余量为水;
S2.制备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1吨无菌发酵罐里,按0.5~1%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发酵;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S2.制备培养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将红菜薹、鲜人参、新鲜西兰花和青橘皮洗净、榨汁得到榨汁液;
S22.往甘薯淀粉、荞麦粉、大麦粉、高粱粉、燕麦粉、赤豆粉中,加入数倍量的水进行浸提,得到浸提液;
S23.将榨汁液与浸提液、豆粕粉、牛肉膏、赤糖及食盐混合,并加入水,调pH7.5~7.7,灭菌,得到培养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1.为将红菜薹、鲜人参、新鲜西兰花和青橘皮洗净后,切块,榨汁得到榨汁液。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2.为往甘薯淀粉、荞麦粉、大麦粉、高粱粉、燕麦粉、赤豆粉中,加入3倍量的水进行浸提,得到浸提液。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3.中发酵的时间为12~23h。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新鲜西兰花,优选生长周期在140日以内的嫩西兰花。这种西兰花中所含的活性营养物质更丰富。
一种用于制备水产动物免疫强化剂的发酵原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红菜薹0.45~0.86份,鲜人参0.1~0.5份,新鲜西兰花0.5~0.78份,青橘皮0.45~0.85份,甘薯淀粉0.15~0.65份,荞麦粉0.16~0.65份,大麦粉0.15~0.60份,高粱粉0.12~0.57份,燕麦粉0.14~0.65份,赤豆粉0.18~0.38份,酵母提取物0.05~0.15份或豆粕粉0.12~0.33%,牛肉膏0.5~0.8份,赤糖0.08~0.26份,食盐0.03~0.12份。
本发明所用的酵母提取物是本领域常用的用于制备培养基的酵母提取物。可以通过购买获得。
一种由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免疫强化剂。所述的复合免疫强化剂中含有益生菌、淀粉酶、蛋白酶及脂肪酶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卵磷脂、磷、钙、铁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
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作为水产动物免疫强化剂的应用。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中益生活菌浓度高,可明显降低水产动物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水产动物的饲料消化吸收利用率及生长速度,能够改善其体色及肉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含有浓度高的益生活菌、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水产动物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水产动物的饲料消化吸收利用率及生长速度,能够改善其体色及肉质;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图2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增重的影响;
图3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肝胰脏重的影响;
图4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肝体比的影响;
图5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肠重的影响;
图6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肠体比的影响;
图7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肾脏重的影响;
图8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肾体比的影响;
图9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图10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图11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图12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血液中红细胞数目的影响;
图13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血液中白细胞数目的影响;
图14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具体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定。除非特别说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试剂、方法均为本领域常用的试剂和方法。
实施例1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按下述占菌种培养基重量百分数的比例,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56%,鲜人参0.2%,新鲜西兰花0.55%,青橘皮0.48%,甘薯淀粉0.155%,荞麦粉0.18%,大麦粉0.19%,高粱粉0.15%,燕麦粉0.17%,赤豆粉0.19%,酵母提取物0.06%,牛肉膏0.6%,赤糖0.09%,食盐0.05%,余量为水;
S21.将红菜薹、鲜人参、新鲜西兰花和青橘皮洗净、切块、榨汁得到榨汁液;
S22.往甘薯淀粉、荞麦粉、大麦粉、高粱粉、燕麦粉、赤豆粉中,分别加入3倍重量的水常温浸提,得到浸提液;
S23.将榨汁液与浸提液、酵母提取物、牛肉膏、赤糖及食盐混合,并加入水,调pH7.5,灭菌,得到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500ml无菌三角瓶中,按0.6%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6℃发酵17h;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实施例2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按下述占菌种培养基重量百分数的比例,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45%,鲜人参0.1%、新鲜西兰花0.55%,青橘皮0.5%,甘薯淀粉0.16%,荞麦粉0.18%,大麦粉0.18%,高粱粉0.13%,燕麦粉0.14%,赤豆粉0.18%,豆粕粉0.16%,牛肉膏0.5%,赤糖0.09%,食盐0.06%,余量为水;
S21.将红菜薹、鲜人参、新鲜西兰花和青橘皮洗净、切块、榨汁得到榨汁液;
S22.往甘薯淀粉、荞麦粉、大麦粉、高粱粉、燕麦粉、赤豆粉中,分别加入3倍重量的水常温浸提,得到浸提液;
S23.将榨汁液与浸提液、豆粕粉、牛肉膏、赤糖及食盐混合,并加入水,调pH7.6,灭菌,得到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100L无菌PE塑料桶中,按0.7%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12℃发酵16h;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实施例3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按下述占菌种培养基重量百分数的比例,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55%,鲜人参0.1%,新鲜西兰花0.58%,青橘皮0.485%,甘薯淀粉0.19%,荞麦粉0.20%,大麦粉0.18%,高粱粉0.17%,燕麦粉0.16%,赤豆粉0.18%,豆粕粉0.13%,牛肉膏0.5%,赤糖0.09%,食盐0.07%,余量为水;
S21.将红菜薹、鲜人参、新鲜西兰花和青橘皮洗净、切块、榨汁得到榨汁液;
S22.往甘薯淀粉、荞麦粉、大麦粉、高粱粉、燕麦粉、赤豆粉中,分别加入3倍重量的水常温浸提,得到浸提液;
S23.将榨汁液与浸提液、豆粕粉、牛肉膏、赤糖及食盐混合,并加入水,调pH7.6,灭菌,得到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1吨无菌发酵罐中,按0.7%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6℃发酵14h;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实施例4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按下述占菌种培养基重量百分数的比例,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6%,鲜人参0.3%,新鲜西兰花0.75%,青橘皮0.7%,甘薯淀粉0.18%,荞麦粉0.32%,大麦粉0.40%,高粱粉0.25%,燕麦粉0.43%,赤豆粉0.22%,酵母提取物0.08%,牛肉膏0.6%,赤糖0.18%,食盐0.10%,余量为水;
S21.将红菜薹、鲜人参、新鲜西兰花和青橘皮洗净、切块、榨汁得到榨汁液;
S22.往甘薯淀粉、荞麦粉、大麦粉、高粱粉、燕麦粉、赤豆粉中,分别加入3倍重量的水常温浸提,得到浸提液;
S23.将榨汁液与浸提液、酵母提取物、牛肉膏、赤糖及食盐混合,并加入水,调pH7.5,灭菌,得到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1L无菌三角瓶中,按0.6%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9℃发酵18h;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实施例5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按下述占菌种培养基重量百分数的比例,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56%,鲜人参0.,3%,新鲜西兰花0.58%,青橘皮0.59%,甘薯淀粉0.54%,荞麦粉0.45%,大麦粉0.31%,高粱粉0.35%,燕麦粉0.33%,赤豆粉0.21%,豆粕粉0.19%,牛肉膏0.7%,赤糖0.14%,食盐0.08%,余量为水;
S21.将红菜薹、鲜人参、新鲜西兰花和青橘皮洗净、切块、榨汁得到榨汁液;
S22.往甘薯淀粉、荞麦粉、大麦粉、高粱粉、燕麦粉、赤豆粉中,分别加入3倍重量的水常温浸提,得到浸提液;
S23.将榨汁液与浸提液、豆粕粉、牛肉膏、赤糖及食盐混合,并加入水,调pH7.6,灭菌,得到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100L无菌PE塑料桶中,按0.9%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8℃发酵21h;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实施例6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按下述占菌种培养基重量百分数的比例,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60%,鲜人参0.4%,新鲜西兰花0.65%,青橘皮0.57%,甘薯淀粉0.26%,荞麦粉0.45%,大麦粉0.54%,高粱粉0.36%,燕麦粉0.43%,赤豆粉0.30%,豆粕粉0.22%,牛肉膏0.6%,赤糖0.10%,食盐0.06%,余量为水;
S21.将红菜薹、鲜人参、新鲜西兰花和青橘皮洗净、切块、榨汁得到榨汁液;
S22.往甘薯淀粉、荞麦粉、大麦粉、高粱粉、燕麦粉、赤豆粉中,分别加入3倍重量的水常温浸提,得到浸提液;
S23.将榨汁液与浸提液、豆粕粉、牛肉膏、赤糖及食盐混合,并加入水,调pH7.7,灭菌,得到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1吨无菌发酵罐中,按0.8%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13℃发酵23h;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实施例7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按下述占菌种培养基重量百分数的比例,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56%,鲜人参0.5%,新鲜西兰花0.75%,青橘皮0.67%,甘薯淀粉0.40%,荞麦粉0.30%,大麦粉0.55%,高粱粉0.35%,燕麦粉0.28%,赤豆粉0.26%,酵母提取物0.12%,牛肉膏0.5%,赤糖0.14%,食盐0.09%,余量为水;
S21.将红菜薹、鲜人参、新鲜西兰花和青橘皮洗净、切块、榨汁得到榨汁液;
S22.往甘薯淀粉、荞麦粉、大麦粉、高粱粉、燕麦粉、赤豆粉中,分别加入3倍重量的水常温浸提,得到浸提液;
S23.将榨汁液与浸提液、酵母提取物、牛肉膏、赤糖及食盐混合,并加入水,调pH7.5,灭菌,得到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500ml无菌三角瓶中,按1%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10℃发酵12h;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实施例8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按下述占菌种培养基重量百分数的比例,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68%,鲜人参0.1%,新鲜西兰花0.58%,青橘皮0.85%,甘薯淀粉0.55%,荞麦粉0.45%,大麦粉0.35%,高粱粉0.17%,燕麦粉0.36%,赤豆粉0.35%,豆粕粉0.31%,牛肉膏0.58%,赤糖0.08%,食盐0.03%,余量为水;
S21.将红菜薹、鲜人参、新鲜西兰花和青橘皮洗净、切块、榨汁得到榨汁液;
S22.往甘薯淀粉、荞麦粉、大麦粉、高粱粉、燕麦粉、赤豆粉中,分别加入3倍重量的水常温浸提,得到浸提液;
S23.将榨汁液与浸提液、豆粕粉、牛肉膏、赤糖及食盐混合,并加入水,调pH7.6,灭菌,得到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100L无菌PE塑料桶中,按0.5%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6℃发酵20h;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实施例9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按下述占菌种培养基重量百分数的比例,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64%,鲜人参0.2%、新鲜西兰花0.75%,青橘皮0.75%,甘薯淀粉0.37%,荞麦粉0.38%,大麦粉0.15%,高粱粉0.12%,燕麦粉0.14%,赤豆粉0.18%,豆粕粉0.13%,牛肉膏0.6%,赤糖0.14%,食盐0.06%,余量为水;
S21.将红菜薹、鲜人参、新鲜西兰花和青橘皮洗净、切块、榨汁得到榨汁液;
S22.往甘薯淀粉、荞麦粉、大麦粉、高粱粉、燕麦粉、赤豆粉中,分别加入3倍重量的水常温浸提,得到浸提液;
S23.将榨汁液与浸提液、豆粕粉、牛肉膏、赤糖及食盐混合,并加入水,调pH7.5,灭菌,得到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1吨无菌发酵罐中,按0.9%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8℃发酵15h;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实施例10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按下述占菌种培养基重量百分数的比例,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52%,鲜人参0.5%,新鲜西兰花0.66%,青橘皮0.64%,甘薯淀粉0.25%,荞麦粉0.19%,大麦粉0.36%,高粱粉0.24%,燕麦粉0.29%,赤豆粉0.23%,酵母提取物0.06%,牛肉膏0.7%,赤糖0.08%,食盐0.04%,余量为水;
S21.将红菜薹、鲜人参、新鲜西兰花和青橘皮洗净、切块、榨汁得到榨汁液;
S22.往甘薯淀粉、荞麦粉、大麦粉、高粱粉、燕麦粉、赤豆粉中,分别加入3倍重量的水常温浸提,得到浸提液;
S23.将榨汁液与浸提液、酵母提取物、牛肉膏、赤糖及食盐混合,并加入水,调pH7.5,灭菌,得到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500ml无菌三角瓶中,按1%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13℃发酵16h;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实施例11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按下述占菌种培养基重量百分数的比例,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82%,鲜人参0.3%、新鲜西兰花0.57%,青橘皮0.45%,甘薯淀粉0.32%,荞麦粉0.56%,大麦粉0.18%,高粱粉0.32%,燕麦粉0.45%,赤豆粉0.28%,豆粕粉0.13%,牛肉膏0.6%,赤糖0.09%,食盐0.06%,余量为水;
S21.将红菜薹、鲜人参、新鲜西兰花和青橘皮洗净、切块、榨汁得到榨汁液;
S22.往甘薯淀粉、荞麦粉、大麦粉、高粱粉、燕麦粉、赤豆粉中,分别加入3倍重量的水常温浸提,得到浸提液;
S23.将榨汁液与浸提液、豆粕粉、牛肉膏、赤糖及食盐混合,并加入水,调pH7.6,灭菌,得到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100L无菌PE塑料桶中,按0.6%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11℃发酵12h;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实施例12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按下述占菌种培养基重量百分数的比例,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50%,鲜人参0.4%、新鲜西兰花0.58%,青橘皮0.46%,甘薯淀粉0.51%,荞麦粉0.34%,大麦粉0.38%,高粱粉0.51%,燕麦粉0.26%,赤豆粉0.22%,豆粕粉0.23%,牛肉膏0.7%,赤糖0.19%,食盐0.05%,余量为水;
S21.将红菜薹、鲜人参、新鲜西兰花和青橘皮洗净、切块、榨汁得到榨汁液;
S22.往甘薯淀粉、荞麦粉、大麦粉、高粱粉、燕麦粉、赤豆粉中,分别加入3倍重量的水常温浸提,得到浸提液;
S23.将榨汁液与浸提液、豆粕粉、牛肉膏、赤糖及食盐混合,并加入水,调pH7.5,灭菌,得到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1吨无菌发酵罐中,按0.8%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14℃发酵18h;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应用实施例1
将实施例1~3所制备得到的复合免疫强化剂用于咸淡水养殖品种黄鳍鲷,相当于每份基础饲料添加1wt%的免疫强化剂,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1.5%,投喂次数为每天三次,早中晚各一次,经过2个月的拌料喂养,效果明显。主要表现:鱼苗体色鲜嫩,体型肥满匀称,大小整齐,苗期培育成活率大幅度提高,达30%,饲料系数降低,培养生长周期缩短,抗病力大幅度提高,水产苗种产量提高30%。
应用实施例2
将实施例4~6所制备得到的复合免疫强化剂用于湘云鲫育苗阶段,相当于每份基础饲料添加1wt%的免疫强化剂,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1.5%,投喂次数为每天三次,早中晚各一次,经过2个月的拌料喂养,效果明显。主要表现:鱼苗体色鲜嫩,体型肥满匀称,大小整齐,鳍条、鳞被完整,游动活泼,畸形率小于3%,苗期培育成活率大幅度提高,达40%,水产苗种产量翻一番,经济效益明显。
应用实施例3
将实施例7~9所制备得到的复合免疫强化剂用于南美白对虾养殖,相当于每份基础饲料添加1wt%的免疫强化剂,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1.5%,投喂次数为每天四次。(上午:6~7点,中午:11~12点,下午:3~4点,傍晚:7~8点),经过35天的拌料喂养,效果明显。主要表现:苗种活力高,规格整齐,育苗期成活率提高20%,苗种产量提高35%。
应用实施例4免疫强化剂对锦鲤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1.实验用鱼:实验用鱼为锦鲤。锦鲤从渔场购回后暂养30d,以适应实验水质和环境。
2.实验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取实施例10制备得到的免疫强化剂,分别按5mL/kg、10mL/kg和15mL/kg的比例添加,相应地分别记为T1、T2和T3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记为T0组。挑选体质健壮、规格基本一致的锦鲤,其初始体重为24.03±1.78g,初始体长为8.82±0.45cm,随机分为四组,对应T0、T1、T2、T3组(每组设两个重复,每个重复36尾锦鲤),实验期为30d。
3.饲养管理:实验期间采用循环水养鱼。养殖用水为充分曝气3d以上的自来水。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3%,随着鱼体的生长及每日实际进食情况调整投喂量。定时投喂,每天上午9:00和下午16:00两次定时分别投喂各实验饲料,每次投喂前虹吸清理水底残饵和排泄废物。为保持良好的实验环境,每3d换水一次。24小时连续充气增氧,保持养殖水中DO大于6.0mg/L。
4.指标及其测定:
4.1生长性能
实验结束时,将每个处理的鱼全部取出,解剖后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鱼体,肝胰脏和整个肠道(精确到0.01g),计算出特定生长率、相对增重率、肝体比、肠体比。计算方法如下:
特定生长率 ( SGR ) = ln W t - ln W 0 t × 100 %
相对增重率 ( RWG ) = W t - W 0 W 0 × 100 %
肝体比(HSI)=Wa/Wc×100%
肠体比(VSI)=Wb/Wc×100%
其中,Wt为终末每尾鱼重(g);Wo为初始每尾鱼重(g);t为实验天数(d);Wa为终末每尾鱼肝胰脏重(g);Wb终末每尾鱼肠重(g);Wc为终末每尾鱼体重(g)。4.2非特异性免疫
4.2.1肾体指数的测定
实验结束时,将每个处理的所有鱼全部取出,解剖后用电子天平对鱼体肾脏进行准确称量(精确到0.01g),计算出肾体比。
肾体比=Ws/Wc×100%
其中,Ws为终末每尾鱼肾脏重(g);Wc为终末每尾鱼体重(g)。
4.2.2血细胞分析
(1)血液的采集和血清的提取
饲养实验结束后,将每个处理中的6尾鱼取出,用纱布遮盖鱼的头部,75%的酒精擦拭其尾部,用1mL一次性注射器于尾静脉处采血,部分血液转移至2mL的EDTA真空抗凝管中,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其余血液转移到5mL离心管中,在室温下静置1h,然后在4℃下以3000r/min离心10min,提取上层淡黄色的血清,分别标号分装,置于4℃冰箱中保存,24h内测定完毕。
(2)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计数
用2mL移液管在洁净的小试管内准确加入2mL红细胞稀释液,用1mL移液管在另外洁净的小试管内加入0.38mL白细胞稀释液备用。用微量进样器吸取10μL血液转移至装有红细胞稀释液的小试管内,再吸取20μL血液转移至装有白细胞稀释液的小试管内,轻轻地挤出血液同时反复吹吸2~3次。随后将洁净的盖破片先盖在血细胞计数板上,用洁净的胶头滴管吸取充分混匀的稀释血液,将吸管口轻轻倾斜置于盖玻片边缘,挤出少量稀释血液,使稀释血液借毛细管作用流进计数室内,静置2~3min后用显微镜在低倍镜下进行计数。计数白细胞时,数四角四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总数。计数红细胞时数中央大方格四角的四个中方格和中央的一个中方格(共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总数。
红细胞数/mL=5个中格红细胞总数×稀释倍数/计数的5个中格容积
式中,稀释倍数等于稀释液2mL除以加入血10μL(0.01mL),为200倍。计数室5个中格容积为0.2×0.2×0.1×5=0.02mL。
白细胞数/mL=4个大方格白细胞数×稀释倍数/计数的4个大格容积
式中,稀释倍数等于稀释液(0.38mL十血20μL)/0.02mL,为20倍。计数室4个大方格容积为1×1×0.1×4=0.4mL。
(3)白细胞的分类计数
血涂片的制作:取一滴血滴于洁净的载玻片一端,再取另一洁净的载玻片将其边缘放置于血滴的前面,随后平稳均匀的向后拉,待玻片边缘和血滴接触之后,使两玻片的夹角为30°~45°继续平稳均匀向后拉至玻片末端。将制作好的血涂片自然风干。
血涂片的染色:用小滴管将瑞氏染液均匀滴于涂片上,覆盖所有血膜,固定0.5min左右,然后再用姬姆萨染液复染5~10min,用蒸馏水冲洗至流出水没有颜色为止,将血涂片斜置自然风干,在显微镜下用油镜进行观察,按各种细胞不同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取三个视野进行观察,记录三个视野各种白细胞所占百分数的平均值。中性粒细胞颗粒为紫红色或蓝紫色,细胞核为蓝紫色;单核细胞胞质为灰蓝色,细胞核为浅紫色;淋巴细胞胞质为天蓝色,细胞核为深蓝紫色。中性粒细胞分数(%)=中性粒细胞个数/总白细胞个数×100
单核细胞分数(%)=单核细胞个数/总白细胞个数×100
淋巴细胞分数(%)=淋巴细胞个数/总白细胞个数×100
4.2.3抗性酶的测定
(1)组织的分离和粗酶液的制备
将已取血完毕的鱼置于冰盘上,用镊子等硬物敲击头部使其昏迷,立即解剖,取出肝胰脏和肠道,剔除脂肪和内容物,同时将肠道等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用解剖剪剪碎,将各组织放入10mL玻璃匀浆器中,加适量冷冻的去离子水匀浆,所得匀浆液用去离子水冲洗至离心管中。然后将各组织悬液4℃离心,以3000r/min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粗酶液。将各组织粗酶液分别分装标号,
置于4℃冰箱保存,24h内测定完毕。
(2)过氧化氢酶的测定
以30%H2O2和pH7.4磷酸盐缓冲液作基质液,将基质液置于37℃水浴中预热5min,然后加1.0ml与对照管、测定管和标准管中,对照管和测定管加入0.2ml待测酶液,标准管加入0.2ml磷酸盐缓冲溶液,置于37℃水浴准确温育60s,立即加入钼酸铵1.0ml于对照管和标准管中,摇匀,10min后于405nm以蒸馏水调零比色,记录各管吸光度A。
CAT活力单位定义为:每分钟分解1.0μmol的过氧化氢即为1个酶活力单位(U)。
过氧化氢酶活力单位(U)=[(A-A)/A]×[65×1×10-3÷(0.2×10-3)]
=[(A-A)/A]×325
式中,65为标准管H2O2浓度,1为1.0ml H2O2体积,前一个10-3为ml换算成1L酶液,0.2为酶液用量,后一个10-3为μmol换算成mmol的换算系数。
(3)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
SOD活力测定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以0.05M、pH8.0磷酸钾盐缓冲液作底物。取0.05M磷酸钾盐缓冲液(pH8.0)45ml,加入0.05M邻苯三酚15.0μL,迅速摇匀;在325nm波长下每30s测吸光度值A325一次,要求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控制在OD0.07/min左右。待测样品液SOD测定方法:将4.5ml0.05M磷酸钾盐缓冲液(pH8.0)在25℃保温20min,加入待测酶液10.0μL,再加入0.05M邻苯三酚10.0μL,迅速摇匀,在325nm波长下每隔20s测定吸光度值A325一次。
SOD酶活力单位定义:每毫升反应液中,每分钟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达50%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4)碱性磷酸酶的测定
该指标的测定在Beckman coulter 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成。
5.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原始数据经excel2007初步整理后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及Duncan氏多重比较,其中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用P<0.01表示。实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偏差(mean±deviation)表示。
6.结果与分析
6.1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生长性能的影响如表1所示
表1.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注:表中同行数据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标有不同大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标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
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特定生长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由表1和图1可知,T1、T2、T3实验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8.26%、65.22%、51.30%,其中T1、T3实验组有显著提高(P<0.05),T2实验组有极显著提高(P<0.01)。
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增重的影响如图2所示,由表1和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T1、T2、T3实验组相对增重率分别提高了48.62%、87.15%、66.72%,其中T2、T3实验组有极显著提高(P<0.01),T1实验组有显著提高(P<0.05)。
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肝胰脏重的影响如图3所示,由表1和图3可知,T1、T2、T3实验组肝胰脏重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0.00%、32.31%和23.08%,其中T1、T3实验组有显著提高(P<0.05),T2实验组有极显著提高(P<0.01)。
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肝体比的影响如图4所示,由表1和图4可知,T1、T2组肝体比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5.24%和5.76%。T3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提高。
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肠重的影响如图5所示,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肠体比的影响如图6所示,由表1、图5和图6可知,T2实验组肠重和肠体比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7.23%和9.6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
综上所述,添加0.5%、1.0%和1.5%的复合免疫强化剂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锦鲤特定生长率、相对增重率,肝胰脏重(P<0.05;P<0.01),显著提高锦鲤的肝体比(P<0.05)。其中添加1.0%复合免疫强化剂组的提高效果最明显,同时该组肠重和肠体比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提高(P<0.05)。
该实验组的特定生长率、相对增重率、肝胰脏重、肝体比、肠重和肠体比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65.22%(P<0.01)、87.15%(P<0.01)、32.31%(P<0.01)、5.76%(P<0.05)37.23%(P<0.05)、9.68%(P<0.05)。就各项生长性能指标而言,各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6.2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6.2.1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肾脏的影响如表2、图7和图8所示
表2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肾脏的影响
由表2和图7、8可知,与对照组相比,T1、T2、T3实验组肾脏重和肾体比分别提高了41.18%、58.82%、47.06%和14.00%、26.00%、22.00%,除T1实验组肾体比与对照组相比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以外,其余各实验组肾脏重和肾体比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差异(P<0.05),但各实验组肾脏重和肾体比的差异不显著(P>0.05)。
以上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免疫强化剂可以显著提高锦鲤肾脏重和肾体比(P<0.05),其中添加1.0%复合免疫强化剂组的效果最明显。
6.2.2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如表3和图9所示
表3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由表3和图9可知,与对照组相比,T1组肝胰脏和前肠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17.08%和18.64%。T2组肝胰脏和前肠过氧化氢酶活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33.12%和36.75%,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T3实验组肝胰脏和前肠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提高(P<0.01;P<0.05),分别提高了29.81%和21.73%。T2、T3实验组肝胰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T1组(P<0.05),但T2、T3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T2前肠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T1、T3实验组(P<0.05)
与对照组相比,T2实验组的中肠和后肠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19.06%和23.19%,T3实验组中肠过氧化氢酶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对照组提高了23.74%。T3实验组后肠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虽有所提高,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T2实验组后肠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但各实验组中肠和后肠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
以上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免疫强化剂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锦鲤肝胰脏、前肠和中肠的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P<0.01),其中,添加1.0%复合免疫强化剂组的提高效果最明显,同时该实验组后肠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提高(P<0.05)。
6.2.3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如表4和图10表示
表4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U)
由表4和图10可知,T1实验组肝胰脏和中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21.37%和25.17%,但前肠和后肠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T2实验组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47.59%、39.88%、40.34%和22.53%,其中肝胰脏、前肠和中肠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后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实验组肝胰脏、前肠和中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25.41%、32.53%和28.62%,但后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T2实验组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T1实验组(P<0.01),显著高于T3实验组(P<0.05)。T2实验组前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实验T1组(P<0.05),但T2、T3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T2实验组中肠和后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最高,但与其他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
以上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免疫强化剂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锦鲤肝胰脏、前肠、中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P<0.01),其中添加1.0%复合免疫强化剂组的提高效果最明显,同时,该实验组后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提高(P<0.05)。
6.2.4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如表5和图11所示
表5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U)
由表5和图11可知,T1、T2、T3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50%、69.23%和46.15%,其中T2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1、T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之间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
以上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免疫强化剂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锦鲤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P<0.01),其中添加1.0%复合免疫强化剂组的提高效果最明显。
6.2.5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的影响如表6、图12和图13所示。
表6.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目的影响
由表6和图12、13可知,T1、T2、T3组红细胞与白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2.57%、42.04%、30.53%和30.57%、36.31%、22.93%,就红细胞数目而言,T1、T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T2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就白细胞数目而言,T1、T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3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之间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
以上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免疫强化剂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锦鲤血液中红细胞数目(P<0.05;P<0.01),锦鲤血液中白细胞数目(P<0.05)也显著提高。
6.2.6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影响如表7和图14所示。
表7复合免疫强化剂对锦鲤各类白细胞比例的影响
由表7和图14可知,T2组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比对照组提高了12.01%。T1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虽有所提高,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T2、T3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单核细胞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2.13%和8.57%,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39.40%和42.83%。T2、T3组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实验T1组(P<0.05),T2、T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实验组单核细胞所占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0.05)。
以上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免疫强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P<0.05),其中添加1.0%复合免疫强化剂组的单核细胞所占百分比提高效果最明显,添加2.0%复合免疫强化剂组的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提高效果最明显。

Claims (1)

1.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啤酒酵母和乳酸杆菌作为菌种,对原料进行发酵,获得复合免疫强化剂;所述原料包括按下述重量百分数计算的组分:红菜薹0.45~0.86%,鲜人参0.1~0.5%,新鲜西兰花0.5~0.78%,青橘皮0.45~0.85%,甘薯淀粉0.15~0.65%,荞麦粉0.16~0.65%,大麦粉0.15~0.60%,高粱粉0.12~0.57%,燕麦粉0.14~0.65%,赤豆粉0.18~0.38%,酵母提取物0.05~0.15%或豆粕粉0.12~0.33%,牛肉膏0.5~0.8%,赤糖0.08~0.26%,食盐0.03~0.12%,余量为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按下述重量百分数计算的组分,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52~0.86%,鲜人参0.1~0.5%,新鲜西兰花0.5~0.75%,青橘皮0.48~0.8%,甘薯淀粉0.15~0.65%,荞麦粉0.16~0.5%,大麦粉0.16~0.6%,高粱粉0.15~0.42%,燕麦粉0.16~0.63%,赤豆粉0.19~0.38%,酵母提取物0.05~0.15%,牛肉膏0.5~0.8%,赤糖0.08~0.26%,食盐0.03~0.12%,余量为水;
S2.制备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无菌容器里,按0.5~1%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发酵;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按下述重量百分数计算的组分,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45~0.84%,鲜人参0.1~0.5%,新鲜西兰花0.55~0.78%,青橘皮0.45~0.85%,甘薯淀粉0.16~0.62%,荞麦粉0.18~0.65%,大麦粉0.15~0.58%,高粱粉0.12~0.57%,燕麦粉0.14~0.65%,赤豆粉0.18~0.35%,豆粕粉0.12~0.33%,牛肉膏0.5~0.8%,赤糖0.08~0.25%,食盐0.03~0.1%,余量为水;
S2.制备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100L无菌容器里,按0.5~1%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发酵;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按下述重量百分数计算的组分,准备菌种培养基的原料:红菜薹0.45~0.84%,鲜人参0.1~0.5%,新鲜西兰花0.55~0.78%,青橘皮0.45~0.85%,甘薯淀粉0.16~0.62%,荞麦粉0.18~0.65%,大麦粉0.15~0.58%,高粱粉0.12~0.57%,燕麦粉0.14~0.65%,赤豆粉0.18~0.35%,豆粕粉0.12~0.33%,牛肉膏0.5~0.8%,赤糖0.08~0.25%,食盐0.03~0.1%,余量为水;
S2.制备培养基;
S3.将培养基装入1吨无菌发酵罐里,按0.5~1%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啤酒酵母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和乳酸杆菌含量为105个/L的菌液,发酵;得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
5.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制备培养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将红菜薹、鲜人参、新鲜西兰花和青橘皮洗净、榨汁得到榨汁液;
S22.往甘薯淀粉、荞麦粉、大麦粉、高粱粉、燕麦粉、赤豆粉中,加入数倍量的水进行浸提,得到浸提液;
S23.将榨汁液与浸提液、豆粕粉、牛肉膏、赤糖及食盐混合,并加入水,调pH7.5~7.7,灭菌,得到培养基。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为将红菜薹、鲜人参、新鲜西兰花和青橘皮洗净后,切块,榨汁得到榨汁液。
7.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发酵的温度为5~14℃;所述步骤S3.中发酵的时间为12~23h。
8. 一种由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免疫强化剂。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复合免疫强化剂作为制备水产动物免疫强化剂的应用。
10. 一种用于制备水产动物免疫强化剂的发酵原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红菜薹0.45~0.86份,鲜人参0.1~0.5份,新鲜西兰花0.5~0.78份,青橘皮0.45~0.85份,甘薯淀粉0.15~0.65份,荞麦粉0.16~0.65份,大麦粉0.15~0.60份,高粱粉0.12~0.57份,燕麦粉0.14~0.65份,赤豆粉0.18~0.38份,酵母提取物0.05~0.15份或豆粕粉0.12~0.33%,牛肉膏0.5~0.8份,赤糖0.08~0.26份,食盐0.03~0.12份。
CN201310069964.7A 2013-03-05 2013-03-05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689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9964.7A CN103168960B (zh) 2013-03-05 2013-03-05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9964.7A CN103168960B (zh) 2013-03-05 2013-03-05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8960A CN103168960A (zh) 2013-06-26
CN103168960B true CN103168960B (zh) 2014-08-06

Family

ID=48629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996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68960B (zh) 2013-03-05 2013-03-05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6896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54A (zh) * 1994-06-23 1996-01-03 江苏省纺织(集团)总公司实业开发分公司 双歧杆菌在含中药培养基中进行有氧发酵的方法
CN1800360A (zh) * 2005-12-16 2006-07-12 曹明军 复合酶菌的培养制备方法
CN1831107A (zh) * 2006-03-15 2006-09-13 南京仕必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中药多菌种混合固体发酵技术及其应用
CN101244184A (zh) * 2007-04-11 2008-08-20 北京龙科方舟生物工程技术中心 一种消化道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178078A (zh) * 2011-04-07 2011-09-14 深圳市澳华农牧有限公司 一种保健型对虾配合饲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2232474A (zh) * 2011-04-15 2011-11-09 北京康华远景科技有限公司 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54A (zh) * 1994-06-23 1996-01-03 江苏省纺织(集团)总公司实业开发分公司 双歧杆菌在含中药培养基中进行有氧发酵的方法
CN1800360A (zh) * 2005-12-16 2006-07-12 曹明军 复合酶菌的培养制备方法
CN1831107A (zh) * 2006-03-15 2006-09-13 南京仕必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中药多菌种混合固体发酵技术及其应用
CN101244184A (zh) * 2007-04-11 2008-08-20 北京龙科方舟生物工程技术中心 一种消化道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178078A (zh) * 2011-04-07 2011-09-14 深圳市澳华农牧有限公司 一种保健型对虾配合饲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2232474A (zh) * 2011-04-15 2011-11-09 北京康华远景科技有限公司 水产动物用抗病促生长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发酵中草药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展望;赵倩等;《饲料广角》;20120831(第16期);4-45 *
水产动物疾病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进展;王维新等;《安徽农业科学》;20090430;第37卷(第12期);5533-5538 *
王维新等.水产动物疾病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09,第37卷(第12期),5533-5538.
赵倩等.发酵中草药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展望.《饲料广角》.2012,(第16期),4-4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8960A (zh)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erra Bonvehí et al. Nutrient composition and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of honeybee-collected pollen in Spain
CN104145719B (zh) 一种冬虫夏草菌菌丝体发酵生产方法
Robertson et al. Chemical and live feeding stimulants of the sand fiddler crab, Uca pugilator (Bosc)
CN101433620B (zh) 一种龙眼水溶性活性物质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CN101543259B (zh) 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CN104105492B (zh) 具有抗炎活性的发酵鹿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由此得到的提取物及该提取物的用途
CN104920065B (zh) 一种梵净山野生红托竹荪母种制作方法
CN108029885A (zh) 宠物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03283A (zh) 一种富硒保健黄酒的制备方法
CN103756916B (zh) 一种地顶孢霉诱变株及其应用
CN102242079B (zh) 一种生产蝉拟青霉孢子的培养基、培养方法和培养产物及其应用
CN103299824A (zh) 鲜嫩甜玉米制备桑黄菌丝块的方法
CN102433251B (zh) 沙枣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Pucu et al. Diet analysis reveals pre-historic meals among the loma san gabriel at La cueva de Los muertos chiquitos, rio zape, Mexico (600–800 CE)
CN100387704C (zh) 可高产糖肽复合物的灵芝真菌及其诱变选育方法和用途
CN101904949B (zh) 一种植物萃取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68960B (zh)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070008381A (ko) 인삼 성분이 함유된 새송이 버섯의 재배방법
CN102851334B (zh) 一种黄曲霉毒素b1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方法
CN107302867A (zh) 无菌培养牛樟芝子实体的方法
CN107041488B (zh) 一种水蚤专用高硒饲料及其使用方法
CN109880750A (zh) 一种提高干巴菌菌丝体和多糖产量的方法及干巴菌多糖的应用
CN102613398B (zh) 一种降低水产动物体内胆固醇含量的添加剂
CN105866352B (zh) 评价转基因植物花粉对蜜蜂毒理学效应的方法和花粉提取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86267B (zh) 生产灵芝菌丝体的灵芝诱变菌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