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4477A - 控制装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4477A
CN102224477A CN2008801320480A CN200880132048A CN102224477A CN 102224477 A CN102224477 A CN 102224477A CN 2008801320480 A CN2008801320480 A CN 2008801320480A CN 200880132048 A CN200880132048 A CN 200880132048A CN 102224477 A CN102224477 A CN 1022244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action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320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24477B (zh
Inventor
矢野爱
松仓隆一
角田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24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4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24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44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9/00Electric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 G08C19/16Electric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in which transmission is by pulses
    • G08C19/28Electric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in which transmission is by pulses using pulse c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30User interface
    • G08C2201/32Remote control based on movements, attitude of remote control devic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30User interface
    • G08C2201/33Remote control using macros, script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30User interface
    • G08C2201/34Context aware guidanc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50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e.g. replies, status updates, acknowledgements, from the controlled devic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50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e.g. replies, status updates, acknowledgements, from the controlled devices
    • G08C2201/51Remote controlling of devices based on replies, status thereof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90Additional features
    • G08C2201/91Remote control based on location and proximity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90Additional features
    • G08C2201/92Universal remote control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90Additional features
    • G08C2201/93Remote control using othe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 PDA,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26The peripheral being portable, e.g. PDAs or mobile phones
    • H04N21/41265The peripheral being portable, e.g. PDAs or mobile phones having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for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remote control device and client device

Abstract

控制机在相对于被控制机接近至预定距离以内而开始与被控制机(1)之间的通信的情况下,从被控制机取得被控制机中存储的特征表。控制机根据自己存储的动作表和从被控制机取得的特征表,动态地生成关联映射表。关联映射表是将控制机的用户对控制机进行的动作、与进行该动作时被控制机进行的处理关联起来的映射表。生成了关联映射表的控制机在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动作的情况下,与接收到的动作对应地从关联映射表中确定被控制机要进行的处理。控制机使被控制机执行所确定的处理。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具有各种功能的电气设备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实现所述控制装置的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家庭内、公司或者营业部等中,电视机装置、视频和/或音频的录像再现装置、空调装置、照明器具、复印机、打印机、复合机等电气设备得到了普及。对于这些电气设备进行了各种设计以提高它们的操作性。例如,电气设备构成为能够通过遥控器进行远程操作。
但是,由于通过与各个电气设备对应的遥控器来操作各个电气设备,因此,遥控器的数量随着电气设备的设置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遥控器的管理变得复杂。另外,各个遥控器由于操作键的排列、操作方法等不同,因此,难以充分地利用多个遥控器。
另外,移动电话、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个人数字助理)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率提高。因此,提出了使用这种移动终端作为如上所述的电气设备的遥控器(参照专利文献1~3)。从而,可以使用一个移动终端操作各种电气设备,因此,与使用多个遥控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操作性。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1/082646号手册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5150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722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如上所述利用移动终端作为电气设备的遥控器时,需要预先将用户对移动终端进行的各种操作与各个电气设备具有的各种功能关联起来。关于这种关联,例如,使用将表示针对移动终端的各种操作的操作信息、与表示电气设备具有的各种功能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的关联表。
具体而言,在移动终端管理关联表的结构中,用户操作移动终端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从自己所管理的关联表中确定与所接收的操作对应的控制信息,并将所确定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电气设备。电气设备通过进行与从移动终端取得的控制信息对应的处理,从而进行依照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操作的处理。
另外,在外部服务器装置管理各电气设备中的关联表的结构中,用户操作移动终端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向服务器装置发送表示接收到的操作的操作信息。服务器装置从自己所管理的关联表中确定与从移动终端取得的操作信息对应的控制信息,并将所确定的控制信息返回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将从服务器装置取得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电气设备。电气设备进行与从移动终端取得的控制信息对应的处理,从而进行依照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操作的处理。
在上述结构中,电气设备厂家需要在每次制造新的电气设备时生成关联表。另外,用户需要预先掌握每个电气设备中哪个操作对应哪个功能。另外,在移动终端管理关联表的结构中,用户每次购入新的电气设备时,都需要将关联表登记在移动终端中。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预先准备关联表,而能够对各种电气设备(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公开的控制装置是,在对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中,在操作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操作信息,该操作信息表示本控制装置能够接收的操作。另外,本申请公开的控制装置在取得了与被控制装置相关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生成对应表,该对应表将所取得的控制信息与操作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着的操作信息相对应地进行保存。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控制装置,能够动态地生成将操作信息与控制信息对应起来的对应表,该操作信息表示本控制装置能够接收的操作,该控制信息用于控制被控制装置的工作。
发明效果
在本申请中,由于动态地生成将操作信息与控制信息对应起来的对应表,因此,控制装置的用户无需预先准备对应表,其中,该操作信息表示本控制装置能够接收的操作,该控制信息用于控制被控制装置的工作。另外,由于无需预先掌握哪个控制信息对应哪个操作信息,因此,能够减轻用户的负担。另外,通过使用所生成的对应表,能够根据与控制装置所接收的操作对应的控制信息对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因此,能够使用控制装置作为被控制装置的遥控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机以及被控制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动作表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特征表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机的功能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6是示出关联映射表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通知画面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确认画面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关联映射表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关联映射表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控制机对被控制机的工作进行控制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设定画面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动作表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设定画面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动作表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关联映射表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关联映射表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关联映射表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以及累计信息表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
图21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机的功能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22是示出累计信息表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
图23是示出关联映射表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关联映射表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5是示出控制机对被控制机的工作进行控制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控制机对累计信息表进行的更新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7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以及累计信息表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
图28是示出关联映射表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9是示出关联映射表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30是示出控制机对被控制机的工作进行控制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31是示出控制机对累计信息表进行的更新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32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以及累计信息表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
图33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4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机以及被控制机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5是示出管理服务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6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37是示出第八实施方式的累计信息表和推荐信息表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
图38是示出关联映射表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39是示出关联映射表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40是示出关联映射表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41是示出推荐信息表的更新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42是示出推荐信息表的更新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43是示出第九实施方式的控制机的结构的框图。
标号说明
1:控制机(控制装置);10:控制部;10b:特征表取得部(请求部、控制信息取得部);10c:映射表生成部(对应表生成部、相似检测部);10d:对应关系通知部(告知部);10e:动作检测部(操作检测部、检测次数更新部);10f:控制信息判定部(确定部);10g:控制信息确认部(检测结果通知部、接受部);10h:控制信息发送部(控制部);13a:动作表(操作信息存储部);13b:关联映射表(对应表);13c:累计信息表;2:被控制机(被控制装置);23a:特征表(控制信息存储部);25:近距离无线通信部(发送部);3:管理服务器(管理装置);30:控制部;33:HDD;33a:特征表;34:通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示出各实施方式的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公开的控制装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具有作为本申请公开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机1、和经由控制机1被操作的被控制机(被控制装置)2、2a、2b、2c等。
控制机1与被控制机2、2a、2b、2c分别构成为在几米左右的近距离间进行无线通信。具体而言,控制机1与被控制机2、2a、2b、2c可以构成为依照Bluetooth(注册商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通信)、ZigBee(注册商标)等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进行无线通信。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使控制机1与被控制机2、2a、2b、2c依照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络)、利用了红外线的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红外数据协会)等的无线通信标准进行无线通信。
控制机1由于被用作为用于操作被控制机2、2a、2b、2c的遥控器,因此期望小型轻量化,例如,优选构成为名片大小的卡片形状。另外,如果能够实现更进一步的小型化,则也可以构成为将控制机1做成吊坠的垂饰,也可构成为安装在手表或者戒指上的形状。
控制机1与存在于以该控制机1为中心的几米范围内的被控制机2、2a、2b、2c中的任意一个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因此,用户通过在想要操作的被控制机2(或者2a、2b、2c)的附近操作控制机1,能够将控制机1用作期望的被控制机2(或者2a、2b、2c)的遥控器。
下面,以使用控制机1对作为被控制机2的打印机的工作进行控制的结构为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此外,作为使用控制机1控制的被控制机2不限于打印机,例如也可以是复印机、复合机、电视机装置2a、视频和/或音频的录像再现装置2b、以及空调装置2c等。
作为录像再现装置2b,例如有磁带录像机、DVD(Digial Versatile Disk,数字多功能光盘)录像机、硬盘录像机、BD(Blu-ray Disc,蓝光光盘)录像机、录音机(digitalvoice recorder,数字录音机)等。作为空调装置2c,例如有空气调节机、加湿器、除湿机、空气净化机等。除这些装置之外,例如,如照明设备以及汽车导航装置等那样的、与遥控器一起出售的电气设备也可以应用于被控制机2。
以下对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和被控制机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和被控制机2的结构的框图。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具有控制部10、存储部13、各种传感器14、显示部15、近距离无线通信部16等。这些硬件各部经由总线1a相互连接。
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将本申请公开的计算机程序预先存储在存储部13中,通过控制部10执行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本申请公开的控制装置的工作。本申请公开的计算机程序不限于预先存储在存储部13中的结构。例如,在控制机1构成为能够访问外部存储器的情况下,控制机1也可读出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而存储到存储部13中。另外,控制机1也可从外部装置下载计算机程序而存储到存储部13中。
控制部10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者MPU(MicroProcessor Unit,微处理器)等,并具有对绝对时刻(年月日、时、分、秒)进行计时的时钟。控制部10按照预定的定时适当地执行存储部13中预先保存着的控制程序。另外,控制部10对上述的硬件各部的工作进行控制。
存储部13例如为闪存。存储部13预先存储使控制机1作为本申请公开的控制装置进行工作所需的各种控制程序。另外,存储部13存储有图3所示的动作表13a。关于动作表13a的详细内容在后面进行说明。
各种传感器14例如为包含陀螺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等的三维运动传感器。各种传感器14检测用户对控制机1所进行的动作(操作)。具体而言,各种传感器14检测用户使控制机1向哪个方向晃动、怎样转动等控制机1的动作。
各种传感器14不限于使用运动传感器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激光、红外线、超声波等的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也可组合以下中的任意一个来使用:接近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检测心跳、脉搏、脑波、指纹、静脉、声纹等的传感器;静电电容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图像传感器;角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地磁传感器;磁传感器;倾斜传感器;检测方位、姿势等的姿势方位基准装置;位置评估装置;GPS(Global Posio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等。另外,也可使用可对条形码、QR码等的码、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aon,射频识别)标签、IC卡等进行读写的读写器;接触传感器(触摸面板);麦克风等。此外,当然也可使用这些传感器之外的传感器。
显示部15例如为液晶显示器,根据来自控制部10的指示,显示控制机1的工作状态、应向用户通知的信息等。
近距离无线通信部16是用于进行几米左右的近距离间的无线通信的接口。近距离无线通信部16与存在于以控制机1为中心几米左右的预定范围内的被控制机2之间进行通信。
说明了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作为专用装置的情况。但是,控制机1也可以例如通过对具有运动传感器(各种传感器14)以及近距离通信功能(近距离无线通信部16)的移动电话、PHS、PDA等的移动终端追加控制程序和动作表13a来实现。
本第一实施方式的被控制机2具有控制部20、存储部23、各种处理部24、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5等。这些硬件各部经由总线2a相互连接。
控制部20为CPU或者MPU等。控制部20按照预定的定时适当地执行预先存储在存储部23中的控制程序。另外,控制部20对上述硬件各部的工作进行控制。
存储部23例如为闪存。存储部23预先存储作为被控制机2进行工作所需的各种控制程序。另外,存储部23存储图4所示的特征表(profile table)23a。关于特征表23a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各种处理部24按照来自控制部20的指示执行各种处理。由于本第一实施方式的被控制机2为打印机,因此,各种处理部24例如进行从外部装置接收图像数据的接收处理、以及输出基于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图像输出处理等的处理。
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5是用于进行几米左右的近距离间的无线通信的接口。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5在控制机1进入到以被控制机2为中心的几米左右的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与控制机1之间进行通信。
被控制机2例如具有触摸面板(未图示),能够经由触摸面板接收用户的操作,向用户通知各种信息等。
图3是示出动作表13a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动作表(操作信息存储部)13a中,按控制机1可接收的每个动作(操作),相关联地存储有动作信息、推荐控制信息以及操作次数(检测次数)等。此外,控制机1可接收的动作指各种传感器14所能检测的动作。
动作信息是表示控制机1的各种传感器14所能检测的动作(操作)的信息(操作信息)。具体而言,是“在打开了文件的状态下向前面方向晃动两次”、“向左方向晃动两次”等。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将设置有显示部15的面作为控制机1的前面。因此,“在打开了文件的状态下向前面方向晃动两次”的动作,是指在显示部15上显示了期望的文件的状态下,使控制机1向设置有显示部15的面的方向晃动两次的动作。另外,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用户观察到了图1所示的状态的控制机1的状态下,将显示部15的左侧作为控制机1的左侧,将显示部15的右侧作为控制机1的右侧。因此,“向左方向晃动两次”的动作是指,使图1所示状态的控制机1向左侧晃动两次的动作。
推荐控制信息是针对各个动作所预先设定的信息。推荐控制信息是用于使被控制机2执行如下功能的信息,即,在可作为被控制机2的电气设备所具有的各功能中,能够根据各个动作直观地推测出的功能。其中,例如,使用了用于指示“文件的指定”的“Set File”、用于指示“移至下一页”的“Send Page”、用于指示“返回前一页”的“Return Page”、用于指示“一齐发送给全部终端(用户)”的“Send toAll”、用于指示“设定数值”的“Num”、用于指示“处理结束”的“Bye”、用于指示“取消处理”的“Cancel”等。
操作次数是用户进行各个动作的次数。具体而言,是通过各种传感器14检测到用户进行了各个动作的次数。
动作表13a中预先存储有动作信息以及推荐控制信息。在每次各种传感器14检测到各个动作的执行时,由控制部10更新动作表13a的操作次数。
图4是示出特征表23a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特征表23a中存储有用于对被控制机2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信息。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特征表(控制信息存储部)23a中,按照被控制机2所具有的每个功能,预先存储有包含项目名称、控制信息以及参数等的功能信息。特征表23a在被控制机2的制造阶段生成。项目名称是用于识别各功能的信息。控制信息是与各功能对应地预先设定的信息。被控制机2在接收到任一控制信息时,执行对应的功能。参数是被控制机2执行各功能时所需的信息。此外,并非在所有的功能信息中参数信息都是必需的。
作为特征表23a的第一个功能信息,项目名称一栏中存储有“设备特征”,控制信息一栏中存储有“打印机”。这表示被控制机2的机种为打印机。另外,作为第二个功能信息,项目名称一栏中存储有“设备名称”,控制信息一栏中存储有“Pri-AAA”。这表示用于识别被控制机2的识别信息为“Pri-AAA”。关于与“设备名称”对应的控制信息“Pri-AAA”,即使是相同型号的设备,也按照各个设备分配了不同的信息,因此,能够识别各设备。设备特征和设备名称的各信息是通常赋予给具有通信功能的所有电气设备的信息。
另外,在图4所示的特征表23a中,事件1的信息是与文件指定处理(Set File)有关的功能信息,事件2的信息是与设定打印份数(Copy Num)有关的功能信息。事件3的信息是与各种处理的取消(Cancel)有关的功能信息,事件4的信息是与黑白打印(Black and White)有关的功能信息。事件5的信息是与彩色打印(Color)有关的功能信息,事件6的信息是与放大处理(Expansion)有关的功能信息。
下面,针对在上述结构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机1的控制部10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部13中的控制程序而实现的功能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的功能结构的功能框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控制部10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部13中的控制程序,实现通信状况检测部10a、特征表取得部10b、映射表生成部10c、对应关系通知部10d、动作检测部10e、控制信息判定部10f、控制信息确认部10g、控制信息发送部10h等的功能。
通信状况检测部10a检测经由近距离无线通信部16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状况。具体而言,通信状况检测部10a在控制机1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时,检测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是否已经开始。通信状况检测部10a在检测到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经开始的情况下,将该情况通知给特征表取得部10b。通信状况检测部10a在控制机1没有进行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的情况下,在控制机1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距离超过预定距离时,检测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是否已经被切断。
特征表取得部(请求部)10b在控制机1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经开始的情况下,向被控制机2请求特征表23a。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在经由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5开始了与控制机1之间的通信后,由控制机1请求了特征表23a的情况下,从存储部23读出特征表23a。控制部20经由近距离无线通信部(发送部)25将从存储部23读出的特征表23a发送给控制机1。
特征表取得部(控制信息取得部)10b取得从被控制机2发送来的特征表23a,并保存到存储部23中。特征表取得部10b向映射表生成部10c通告取得了特征表23a。
映射表生成部10c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3中的动作表13a以及特征表23a,生成如图6(a)、(b)所示的关联映射表(对应表)13b,并保存在存储部13中。图6是示出关联映射表13b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图6(a)示出生成过程中的关联映射表13b,图6(b)示出已完成的关联映射表13b。
关联映射表13b是将表示用户对控制机1进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操作信息)、与用于对被控制机2具有的各功能进行控制的控制信息相关联地存储起来的映射表。具体而言,如图6(a)、(b)所示,在关联映射表13b中,与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各动作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了特征表23a中存储的各控制信息。
映射表生成部(相似检测部)10c首先比较动作表13a中存储的推荐控制信息与特征表23a中存储的控制信息,判断是否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在图3所示的动作表13a以及图4所示的特征表23a中,映射表生成部10c判断为特征表23a的控制信息“Set File”、“Copy Num”、“Cancel”分别与动作表13a的推荐控制信息“Set File”、“Num”、“Cancel”相似。
映射表生成部10c在判断为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从动作表13a中读出与该推荐控制信息对应的动作信息。映射表生成部10c将被判断为与该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与所读出的动作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到关联映射表13b中。图6(a)示出在这样存储了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的状态下的关联映射表13b。
具体而言,在图6(a)所示的关联映射表13b中,将与推荐控制信息“Set File”对应的动作信息“在打开了文件的状态下向前面方向晃动两次”、和被判断为与该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Set File”相关联地存储起来。同样,在图6(a)所示的关联映射表13b中,将与推荐控制信息“Num”对应的动作信息“大幅度转动”、和控制信息“Copy Num”相关联地存储起来,将与推荐控制信息“Cancel”对应的动作信息“向左方向晃动一次之后,向右方向晃动一次”、与控制信息“Cancel”相关联地存储起来。
其中,在动作表13a中,相关联地存储了各个动作的动作信息和与各个动作直观地联系的推荐控制信息。由于使用这种动作表13a生成关联映射表13b,因此,能够将对控制机1进行的各动作、与各动作直观地联系的被控制机2的工作关联起来。从而,能够将根据各处理直观地推测的动作与被控制机2的各处理关联起来。
接着,映射表生成部10c判断动作表13a的动作信息中是否存在未通过上述处理分配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在判断为存在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映射表生成部10c按操作次数从多到少的顺序从动作表13a中读出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另外,映射表生成部10c从特征表23a的开头起按顺序读出特征表23a的控制信息中的、未通过上述处理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映射表生成部10c按分别读出的顺序将动作信息与控制信息关联存储到关联映射表13b中。
图6(b)示出这样存储了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的状态下的关联映射表13b。其中,从动作表13a依次读出动作信息“向右方向晃动两次”和“向左方向晃动两次”,从特征表23a依次读出控制信息“Black and White”和“Color”。由此,将动作信息“向右方向晃动两次”与控制信息“Black and White”相关联地存储到关联映射表13b中,将动作信息“向左方向晃动两次”与控制信息“Color”相关联地存储到关联映射表13b中。
映射表生成部10c进行上述处理,直到针对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全部动作信息,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相关联地存储了特征表23a中存储的某个控制信息为止。映射表生成部10c在针对全部动作信息分别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相关联地存储了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将关联映射表13b已经完成这一情况通知给对应关系通知部10d。
对应关系通知部(告知部)10d通知存储在由映射表生成部10c生成的关联映射表13b中的、动作信息与控制信息的对应关系。具体而言,对应关系通知部10d读出存储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的动作信息,并且从取自被控制机2的特征表23a中读出与关联映射表13b中存储的控制信息对应的处理内容。对应关系通知部10d生成通知画面并显示在显示部15上,该通知画面用于关联地显示分别读出的动作信息与处理内容。
图7是示出通知画面的结构例的示意图。图7所示的通知画面将关联映射表13b中存储的各个动作信息所表示的动作、和被控制机2的与各动作对应的功能关联起来进行显示。
由此,控制机1的用户能够掌握为了使被控制机2执行各处理(功能)而应当对控制机1进行的动作(操作)。由此,无需预先掌握用户对控制机1进行的动作以及被控制机2进行的处理,能够减轻用户的负担。
用户根据图7所示的通知画面,在确认了动作与功能的对应关系之后,通过向背面方向晃动一次控制机1而操作“确定(OK)”按钮。此外,控制机1的背面方向是指控制机1的设置有显示部15的面的背面。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在图7所示的通知画面中操作了OK按钮的情况下,结束通知画面的显示,并结束关联映射表13b的生成处理。
关联映射表13b中存储的动作信息所表示的动作、与控制信息所表示的被控制机2的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不限于使显示部15显示图7所示的通知画面而进行通知的结构。例如当显示部15的显示区域小且只存在1行的显示区域时,也可以在预定方向上滚动显示表示对应关系的字符串而进行通知。另外,当控制机1具有扬声器时,也可以通过语音来通知对应关系。另外,关于将该对应关系通知给用户的时机,不仅仅是生成关联映射表13b之后,若是在控制机1与被控制机2进行通信的期间,也可以根据用户的请求适当地进行通知。
在如上所述地生成了关联映射表13b的控制机1中,动作检测部10e根据来自各种传感器14的输出信号,检测用户对控制机1所进行的动作(操作)。具体而言,动作检测部(操作检测部)10e检测是否进行了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各个动作信息所表示的动作中的任意一个。
动作检测部10e在检测到进行了任一动作的情况下,更新该动作的操作次数。具体而言,动作检测部(检测次数更新部)10e将与检测到的动作的动作信息对应地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操作次数(检测次数)加1。这样,通过对各动作的操作次数进行计数,能够掌握用户对控制机1进行的各动作的频率。
动作检测部10e在检测到进行了任一动作的情况下,从动作表13a读出表示检测出的动作的动作信息,并通知给控制信息判定部10f。控制信息判定部10f从关联映射表13b中确定与从动作检测部10e通知的动作信息对应的控制信息。
具体而言,控制信息判定部10f检索关联映射表13b,判断在关联映射表13b中是否存储了从动作检测部10e通知的动作信息。当判断为在关联映射表13b中存储了动作信息的情况下,控制信息判定部(确定部)10f从关联映射表13b中读出与动作信息相对应地存储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的控制信息。
控制信息判定部10f将从动作检测部10e通知的动作信息和从关联映射表13b读出的控制信息通知给控制信息确认部10g。控制信息确认部10g根据所通知的信息,通知用户对控制机1所进行的动作以及被控制机2针对该动作进行的处理,并确认该动作和处理是否合适。
具体而言,控制信息确认部10g从取自被控制机2的特征表23a读出与所通知的控制信息对应的处理内容。控制信息确认部(检测结果通知部)10g生成确认画面并显示到显示部15上,该确认画面用于显示所通知的动作信息所表示的动作、以及从特征表23a读出的处理内容。
图8是示出确认画面的结构例的示意图。图8所示的通知画面将作为控制机1检测到的动作的“大幅度转动三次”、与作为被控制机2的与该动作对应的功能的“打印3份”关联起来进行显示。
由此,控制机1的用户能够确认自己对控制机1所进行的动作、以及被控制机2与该动作相对应地进行的处理(功能)。
控制机1的用户对图8所示的确认画面进行确认,判断自己进行的动作是否为“大幅度转动三次”,自己打算要被控制机2执行的处理是否为“打印3份”的设定。用户在判断为图8所示的动作和执行功能正确的情况下,通过使控制机1向背面方向晃动一次来操作OK按钮。在图8所示的确认画面中操作了OK按钮的情况下,控制信息确认部(接受部)10g了解到通过确认画面通知的动作和功能是正确的。于是,控制信息确认部10g将从控制信息判定部10f通知的控制信息通知给控制信息发送部10h。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图8所示的动作和/或执行功能不正确的情况下,通过使控制机1向左方向晃动一次之后,向右方向晃动一次而操作取消按钮。此外,控制机1的左方向,是指在用户观察到图1所示状态的控制机1的状态下将显示部15的左侧作为控制机1的左侧。在图8所示的确认画面操作了取消按钮的情况下,控制信息确认部(接受部)10g通过确认画面了解到所通知的动作和/或功能不正确。此时,控制信息确认部10g不进行任何操作而结束处理。
控制信息发送部(控制部)10h在从控制信息确认部10g通知了控制信息的情况下,经由近距离无线通信部16将所通知的控制信息发送给被控制机2。从而,控制信息发送部10h指示被控制机2执行依照控制信息的动作(处理)。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经由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5从控制机1取得了控制信息时,执行与所取得的控制信息对应的处理。由此,控制机1能够按照与由用户进行的动作对应的控制信息控制被控制机2的工作。从而,能够将控制机1用作被控制机2的遥控器。
另外,当控制机1检测到动作时,通过向用户通知所检测到的动作、以及被控制机2与该动作相对应地执行的功能,由此用户能够判断该动作和功能是否正确。因此,当用户进行了与期望被控制机2执行的功能对应的动作不同的动作时,或者在控制机1误识别了动作时,能够再次重新进行工作。
此外,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信息判定部10f每次在由动作检测部10e通知了动作信息时,将所通知的动作信息以及从关联映射表13b读出的控制信息通知给控制信息确认部10g。但是,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控制信息确认部10g按每个动作,根据用户经由确认画面进行确认的结果计算出正确率,保存在动作表13a中。而且,控制信息判定部10f对于正确率大于等于预定值(例如90%)的动作,可以不将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通知给控制信息确认部10g,而是通知给控制信息发送部10h。从而,能够省去每次用户进行工作时都通过确认画面确认动作是否正确的麻烦。
下面,根据流程图对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机1为了控制被控制机2的工作而生成关联映射表13b的处理进行说明。图9和图10是示出关联映射表13b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以下的处理由控制部10按照控制机1的存储部13中存储着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并且,由控制部20按照被控制机2的存储部23中存储着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另外,图9中,在用虚线分开的2个区域中,左侧的区域表示控制机1的控制部10进行的处理,右侧的区域表示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进行的处理。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判断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是否已经开始(S1),在判断为没有开始的情况下(S1:否),待机直到开始为止。在判断为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经开始的情况下(S1:是),控制部10向被控制机2请求特征表23a(S2)。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在与控制机1之间的通信开始后,在由控制机1请求了特征表23a的情况下,读出存储在存储部23中的特征表23a,并发送给控制机1(S3)。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在从被控制机2取得了特征表23a的情况下(S4),将取得的特征表23a保存在存储部13中(S5)。控制部10根据存储部13中存储的动作表13a和特征表23a生成关联映射表13b。具体而言,控制部10判断特征表23a中存储的控制信息中是否存在与动作表13a中存储的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S6)。在判断为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S6:是),控制部10将与该推荐控制信息对应的动作信息、和被判断为与该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S7)。
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6的处理,判断是否存在与动作表13a中存储的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其它控制信息(S6)。控制部10重复步骤S6、S7的处理,直到判断为不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为止。控制部10在判断为不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S6:否),判断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动作信息之中是否存在未通过上述处理分配有控制信息的(未分配的)动作信息(S8)。
控制部10在判断为存在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S8:是),从动作表13a读出未分配的动作信息中的、操作次数最多的动作信息(S9)。控制部10从特征表23a中读出下述控制信息,即,在特征表23a中存储的控制信息中、未通过上述处理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中的、存储在特征表23a的最靠近开头的区域中的控制信息(S10)。
控制部10将步骤S9中读出的动作信息和步骤S10中读出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到关联映射表13b中(S11)。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8的处理,判断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动作信息之中是否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S8)。控制部10重复步骤S8~S11的处理,直到向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全部动作信息都分配了控制信息为止。
控制部10在判断为不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S8:否),生成图7所示的通知画面(S12)。控制部10使所生成的通知画面显示在显示部15上(S13),通知关联映射表13b中存储的动作信息与控制信息的对应关系。然后,控制部10结束如上所述的关联映射表13b的生成处理。
接下来,根据流程图,对控制机1通过上述的处理生成了关联映射表13b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机1作为被控制机2的遥控器进行工作时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控制机1控制被控制机2的工作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以下的处理由控制部10按照控制机1的存储部13中存储着的控制程序执行,而且,由控制部20按照被控制机2的存储部23中保存着的控制程序执行。另外,图11中,在用虚线分开的2个区域之中,左侧的区域表示控制机1的控制部10进行的处理,右侧的区域表示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进行的处理。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根据来自各种传感器14的输出信号,判断用户是否对控制机1进行了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各个动作信息所表示的任一动作(S21)。在判断为没有进行任一动作的情况下(S21:否),控制部10待机。在判断为进行了任一动作的情况下(S21:是),控制部10从动作表13a中读出表示检测到执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并从关联映射表13b中确定与所读出的动作信息对应的控制信息(S22)。
控制部10生成如下确认画面并显示在显示部15上,该确认画面用于确认在步骤S21中检测到执行的动作、与在步骤S22中确定的控制信息所表示的被控制机2的处理是否正确(S23)。控制部10判断是否经由确认画面操作了OK按钮(S24),在判断为OK按钮没有被操作的情况下(S24:否),即,在操作了取消按钮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21的处理。
控制部10在判断为经由确认画面操作了OK按钮的情况下(S24:是),更新动作表13a(S25)。具体而言,控制部10将与检测到执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相对应地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操作次数加1。
控制部10将在步骤S22中确定的控制信息发送给被控制机2(S26)。
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在从控制机1取得了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执行与所取得的控制信息对应的处理(S27)。由此,控制机1作为被控制机2的遥控器进行工作时的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动态地生成将用户对控制机1进行的动作、与被控制机2具有的各功能关联起来的关联映射表13b。由此,无需预先准备关联映射表13b。因此,厂商无需按每个作为被控制机2的电气设备,预先生成与各自的控制机1对应的关联映射表13b,控制机1的用户无需预先将关联映射表13b登记到控制机1中。另外,由于动态生成关联映射表13b,因此,无需预先掌握哪个功能对应哪个动作,因此,能够减轻用户的负担。
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以由控制机1控制作为被控制机2的打印机的工作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因此,作为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功能信息,使用了与打印处理(Set File)、打印份数的设定(Copy Num)、取消(Cancel)等有关的信息。但是,当然不限于这些信息。例如,在假定了由控制机1控制作为被控制机2的电视装置的工作的情况下,在特征表23a中,例如保存有与“将频道号码设定为大1的值”,“将音量设定为增大预定值的值”等有关的功能信息。
因此,不仅是“Set File”、“Send Page”、“Return Page”等信息,还可以预先存储与“将频道号码加1”,“将音量加上预定值”等的处理对应的信息,作为动作表13a的推荐控制信息。例如,也可存储表示“将频道号码设定为小1的值”的处理的信息作为与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动作信息“向左方向晃动两次”对应的推荐控制信息。
如上所述,控制机1构成为,在存储部13中预先存储所生成的关联映射表13b,在检测到用户进行的动作时,根据关联映射表13b对被控制机2的工作进行控制。控制机1与被控制机2由于构成为能够进行近距离间的无线通信,因此,在控制机1距离被控制机2超过预定距离的情况下,控制机1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结束。此时,控制机1的控制部10也可删除存储部13中存储的关联映射表13b。
另外,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在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结束时,也可以将关联映射表13b与从被控制机2取得的特征表23a中保存的设备特征和设备名称的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在存储部13。此时,当再次使用控制机1作为同一被控制机2的遥控器时,能够使用已经生成的关联映射表13b,因此,能够实现处理的简单化。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此外,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可以利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相同的结构来实现,因此,对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是将特征表23a中存储的任一控制信息与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动作信息分别关联起来生成关联映射表13b的结构。另外,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动作表13a中存储有预先设定的各信息。而与此相对,本第二实施方式是用户能够任意设定动作表13a中存储的推荐控制信息,即,与动作信息对应的推荐控制信息的结构。
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当用户为了进行工作表13a的设定处理而进行了预定的操作时,控制部10生成图12所示的设定画面并显示在显示部15上。图12是示出设定画面的结构例的示意图。图12所示的设定画面是用于为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各个动作信息分配应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的画面。
图12所示的设定画面中显示有用于与各个动作信息相对应地选择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的下拉菜单。用户使用下拉菜单,对各个动作信息分配任一推荐控制信息。此外,为了防止对不同的动作信息重复分配同一推荐控制信息,也可显示为无法选择已分配给任一动作信息的推荐控制信息。
用户在图12所示的设定画面中对各动作信息分配了推荐控制信息后,当希望将该对应关系登记到动作表13a中时,通过使控制机1向背面方向晃动一次而操作OK按钮。在图12所示的设定画面中操作了OK按钮的情况下,控制机1的控制部(推荐控制信息接受部)10经由设定画面接收动作信息和推荐控制信息。控制部(存储控制部)10将接收到的动作信息和推荐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在动作表13a中。
图13是示出动作表13a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表13a中存储了用户对各动作信息设定的推荐控制信息。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表13a中,如图3所示,针对动作信息“大幅度转动”存储有两个推荐控制信息“Send to All”、“Num”,而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表13a中,针对动作信息“大幅度转动”存储了一个推荐控制信息“Num”。
另一方面,在图12所示的设定画面中,当用户希望中断对各动作信息分配推荐控制信息的处理时,通过使控制机1向左方向晃动一次之后,向右方向晃动一次,由此来操作取消按钮。在图12所示的设定画面中操作了取消按钮的情况下,控制机1的控制部10结束通过设定画面进行的动作表13a的设定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用户可以任意改变存储在动作表13a中的动作信息与推荐控制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此,用户能够根据容易对控制机1执行的动作、不太对控制机1执行的动作、易于从各动作直观地推测的信息等,分别分配推荐控制信息。而且,通过将与下述控制信息相似的推荐控制信息与用户更容易操作的动作关联起来,能够进一步提高当操作控制机1作为被控制机2的遥控器时的操作性,该控制信息是用户对被控制机2发出执行指示的可能性较高的处理的控制信息。
采用上述由用户任意设定了推荐控制信息的动作表13a生成关联映射表13b的处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采用生成的关联映射表13b使用控制机1作为被控制机2的遥控器时的处理,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此外,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能够利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相同的结构来实现,因此,对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存在与动作表13a中存储的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将与该推荐控制信息对应的动作信息和相似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生成关联映射表13b。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按操作次数从多到少的顺序读出未通过上述处理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并且从特征表23a的开头起按顺序读出未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将它们分别关联起来而生成关联映射表13b。
与此相对,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用户对于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动作信息预先任意设定优先级(处理顺序),当按操作次数从多到少的顺序从动作表13a中读出动作信息时,在读出多个相同操作次数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考虑优先级。即,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在按操作次数从多到少的顺序,读出与不存在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推荐控制信息对应的动作信息时,在存在多个相同操作次数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从优先级高的动作信息开始,按顺序将从特征表23a中读出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生成关联映射表13b。
在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控制部10在用户为了对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各动作信息分配优先级而进行了预定的操作的情况下,生成如图14所示的设定画面并显示在显示部15上。图14是示出设定画面的结构例的示意图。图14所示的设定画面是用于对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动作信息分别赋予1,2,3......的优先级(处理顺序)的画面。
图14所示的设定画面中,显示有用于与各个动作信息相对应地输入1,2,3......的优先级的输入栏。用户通过进行预定的操作,对各个动作信息赋予优先级。
用户在图14所示的设定画面中对各动作信息赋予了优先级后,在希望将该对应关系登记到动作表13a中时,通过使控制机1向背面方向晃动一次而操作OK按钮。在图14所示的设定画面中操作了OK按钮时,控制机1的控制部(处理顺序接收部)10经由设定画面接收优先级和动作信息。控制部(处理顺序存储控制部)10将接收到的优先级与接收到的动作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在动作表13a中。
图15是示出动作表13a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本第三实施方式的动作表13a中存储有用户对应于预先设定的动作信息和推荐控制信息而设定的优先级、以及依次更新的操作次数。
另一方面,用户在图14所示的设定画面中希望中断对各动作信息赋予优先级的处理时,通过使控制机1向左方向晃动一次之后,向右方向晃动一次而操作取消按钮。在图14所示的设定画面中操作了取消按钮时,控制机1的控制部10结束通过设定画面进行的优先级的设定处理。
下面,对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部13中的控制程序而实现的功能进行说明。在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控制部10也实现图5所示的各功能。
第三实施方式的映射表生成部10c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映射表生成部10c一样,根据存储部13中存储的动作表13a以及从被控制机2取得而存储在存储部13中的特征表23a,生成关联映射表13b。
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映射表生成部10c首先也比较存储在动作表13a中的推荐控制信息与存储在特征表23a中的控制信息,判断是否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在图15所示的动作表13a和图4所示的特征表23a中,映射表生成部10c判断为,特征表23a的控制信息“Set File”、“Copy Num”、“Cancel”分别与动作表13a的推荐控制信息“Set File”、“Num”、“Cancel”相似。
映射表生成部10c在判断为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从动作表13a中读出与该推荐控制信息对应的动作信息。映射表生成部10c将所读出的动作信息、和被判断为与该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在关联映射表13b中。
接着,映射表生成部10c判断动作表13a的动作信息中,是否存在未通过上述处理分配了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在判断为存在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映射表生成部10c按操作次数从多到少的顺序从动作表13a中读出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这里,读出了操作次数为“6”的动作信息“向左方向晃动两次”和“向右方向晃动两次”。
映射表生成部10c判断是否存在多个读出的动作信息。即,映射表生成部10c判断是否存在多个相同操作次数的动作信息。这里,由于读出了两个动作信息“向左方向晃动两次”和“向右方向晃动两次”,因此,映射表生成部10c判断为存在多个读出的动作信息。
在判断为存在多个读出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映射表生成部10c确定所读出的动作信息中优先级高的动作信息。另一方面,映射表生成部10c从特征表23a的开头起按顺序读出特征表23a的控制信息中的、未通过上述处理分配到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而且,映射表生成部10c将优先级高的动作信息、与从特征表23a读出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
另外,映射表生成部10c在读出了多个相同操作次数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确定优先级次高的动作信息,将所确定的动作信息与接下来从特征表23a中读出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映射表生成部10c对相同操作次数的全部动作信息分配控制信息。
这里,动作信息“向左方向晃动两次”的优先级高于动作信息“向右方向晃动两次”的优先级,因此,首先,将动作信息“向左方向晃动两次”和控制信息“Black andWhite”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然后,将动作信息“向右方向晃动两次”和控制信息“Color”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
图16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13b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通过上述处理,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生成如图16所示的关联映射表13b。映射表生成部10c进行上述处理,直到将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全部动作信息与特征表23a中存储的任一控制信息分别关联起来而存储在关联映射表13b中为止。
如上所述,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预先对动作表13a中保存的各个动作信息赋予优先级。因此,当生成关联映射表13b时,在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各动作信息的操作次数相同的情况下,考虑优先级,由此对于操作次数相同的动作信息也能够按照合适的顺序分配控制信息。
在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映射表生成部10c以外的各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各部执行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
下面,根据流程图,对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机1为了控制被控制机2的工作而生成关联映射表13b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7至图19是示出关联映射表13b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以下的处理,由控制部10按照控制机1的存储部13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执行,同时由控制部20按照被控制机2的存储部23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执行。另外,图17中,在用虚线分开的2个区域之中,左侧的区域表示控制机1的控制部10进行的处理,右侧的区域表示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进行的处理。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判断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是否已经开始(S31),在判断为没有开始的情况下(S31:否),待机直到开始为止。在判断为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经开始的情况下(S31:是),控制部10向被控制机2请求特征表23a(S32)。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在与控制机1之间的通信开始后,在由控制机1请求了特征表23a的情况下,读出存储部23中保存着的特征表23a,并发送给控制机1(S33)。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在从被控制机2取得了特征表23a的情况下(S34),将取得的特征表23a保存在存储部13中(S35)。控制部10根据存储部13中存储的动作表13a和特征表23a生成关联映射表13b。
具体而言,控制部10判断特征表23a中存储的控制信息中是否存在与动作表13a中存储的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S36)。在判断为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S36:是),控制部10将与该推荐控制信息对应的动作信息、和被判断为与该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S37)。
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36的处理,判断是否存在与动作表13a中存储的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其它控制信息(S36)。控制部10重复步骤S36、S37的处理,直到判断为不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为止。控制部10在判断为不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S36:否),判断在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动作信息之中是否存在未通过上述处理分配到控制信息的(未分配的)动作信息(S38)。
控制部10在判断为存在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S38:是),从动作表13a中读出未分配的动作信息中的、操作次数最多的动作信息(S39)。控制部10判断读出的动作信息是否存在多个(S40),在判断为存在多个的情况下(S40:是),确定动作表13a中存储的优先级高的一方的动作信息(S41)。
控制部10从特征表23a读出下述控制信息,即,在特征表23a中存储的控制信息中、未通过上述处理分配到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中的、最靠近特征表23a的开头的区域中的控制信息(S42)。控制部10将在步骤S41中确定的动作信息与在步骤S42中读出的控制信息对应起来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S43)。
控制部10判断在步骤S39中读出的动作信息中是否存在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未分配的)动作信息(S44)。控制部10在判断为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S44:是),确定在步骤S39中读出的多个动作信息中的、优先级次高的动作信息(S45)。
控制部10读出如下控制信息,即,在存储在特征表23a中的控制信息中、还未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中的、保存在最靠近特征表23a的开头的区域中的控制信息(S46)。控制部10将在步骤S45中确定的动作信息与从步骤S46中读出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S47)。
在步骤S40中,当判断为读出的动作信息不存在多个的情况下(S40:否),控制部10转移到步骤S46的处理,读出还未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中的、最靠近特征表23a的开头的区域中的控制信息(S46)。控制部10将在步骤S39中读出的动作信息与在步骤S46中读出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S47)。
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44的处理,判断在步骤S39中读出的动作信息中是否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S44)。控制部10重复S44~S47的处理,直到对在步骤S39中读出的全部动作信息的每一个分配了控制信息为止。控制部10在判断为在步骤S39中读出的动作信息中不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S44:否),返回至步骤S38的处理。
控制部10判断动作表13a中存储的控制信息中,是否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S38)。控制部10重复S38~S47的处理,直到对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全部动作信息的每一个分配了控制信息为止。控制部10在判断为不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S38:否),生成如图7所示的通知画面(S48)。
控制部10使所生成的通知画面显示在显示部15上(S49),并通知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的动作信息与控制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控制部10结束上述关联映射表13b的生成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当生成关联映射表13b时,在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各动作信息的操作次数相同的情况下,考虑优先级。从而,对于操作次数相同的动作信息也能够按照合适的顺序分配控制信息。
在控制机1通过上述处理生成关联映射表13b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机1作为被控制机2的遥控器进行工作时的处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构成为,在从动作表13a中读出了操作次数相同的多个动作信息的情况下,从优先级高的动作信息开始按顺序分配控制信息。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构成为,不考虑操作次数而仅从优先级高的动作信息开始按顺序分配控制信息。具体而言,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在将与动作表13a中存储的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和与该推荐控制信息对应的动作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之后,将按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从动作表13a读出的动作信息、与从特征表23a的开头起按顺序读出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此外,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可以利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相同的结构来实现,因此,对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是将与动作表13a中存储的推荐控制信息对应的动作信息、和与该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生成关联映射表13b的结构。而且,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是构成为,按操作次数从多到少的顺序将控制信息与未通过该处理分配到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对应起来生成关联映射表13b。
与此相对,本第四实施方式构成为,针对所生成的关联映射表13b,对用户通过操作控制机1实际使被控制机2工作的次数(控制次数)进行累计。并且,构成为在随后生成关联映射表13b时直接使用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
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具有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相同的结构,此外在存储部13中还存储有图20(b)所示的累计信息表13c。另外,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生成的关联映射表13b为如图20(a)所示的映射表。
图20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13b以及累计信息表13c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如图20(a)所示,本第四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13b分别将表示用户对控制机1进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用于控制被控制机2具有的各功能的控制信息、以及使被控制机2执行由该动作信息所对应的功能的执行次数(控制次数)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即,本第四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13b是在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13b中追加了执行次数一栏的结构。本第四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13b由控制部10(映射表生成部10c)生成,在使被控制机2执行由任一动作信息所表示的动作所对应的功能的情况下,由控制部10更新执行次数。
如图20(b)所示,累计信息表(控制次数存储部)13c分别将表示用户对控制机1进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用于控制被控制机2具有的各功能的控制信息、以及累计执行次数(其表示使被控制机2执行由该动作信息所对应的功能的执行次数的累计)关联起来进行保存。即,累计信息表13c具有与关联映射表13b相同的结构,但取代关联映射表13b的执行次数而具有累计执行次数一栏。累计信息表13c的存储内容在每次控制机1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被切断时,由控制部10更新。
下面,对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控制部10通过执行存储部13中保存的控制程序而实现的功能进行说明。图21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的功能结构的功能框图。
在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控制部10除实现图5所示的各功能以外,还实现累计信息更新部10i的功能。此外,图21中省略了特征表取得部10b、映射表生成部10c以及对应关系通知部10d的图示。
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映射表生成部10c根据从被控制机2取得的特征表23a、存储部13中存储的动作表13a以及累计信息表13c,生成关联映射表13b。
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映射表生成部10c首先判断是否存在累计信息表13c中保存的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例如3次)以上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的组。在判断为存在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组的情况下,映射表生成部10c判断该组的动作信息是否保存在动作表13a中、以及该组的控制信息是否保存在特征表23a中。在判断为该组的动作信息保存在动作表13a中、该组的控制信息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情况下,映射表生成部10c将该组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此时,映射表生成部10c将与该组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为0。此外,在判断为该组的动作信息没有保存在动作表13a中、和/或该组的控制信息没有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情况下,映射表生成部10c不存储到关联映射表13b中。
映射表生成部10c对存储在累计信息表13c中的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全部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进行上述处理而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接着,映射表生成部10c将下述动作信息与下述控制信息关联起来,该动作信息为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动作信息中的、未通过上述处理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该控制信息为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控制信息中的、未通过上述处理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
映射表生成部10c比较与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对应的推荐控制信息、和未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判断是否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映射表生成部10c在判断为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从动作表13a中读出与该推荐控制信息对应的动作信息。映射表生成部10c使所读出的动作信息、和被判断为与该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在关联映射表13b中。此时,映射表生成部10c将与该组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为0。
接着,映射表生成部10c将下述动作信息与下述控制信息关联起来,该动作信息为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动作信息中的、未通过上述两个处理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该控制信息为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控制信息中的、未通过上述两个处理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
映射表生成部10c按操作次数从多到少的顺序从动作表13a中读出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从特征表23a的开头起按顺序读出未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映射表生成部10c按照各自读出的顺序将动作信息与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此时,映射表生成部10c将与该组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为0。
通过进行上述处理,映射表生成部10c对于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全部动作信息,分别关联特征表23a中保存的任一控制信息而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通过该处理,映射表生成部10c生成如图20(a)所示的关联映射表13b。
如上所述,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执行次数已经大于等于预定数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的各组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从而能够再次利用用户已经执行了预定数以上的操作。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操作性。
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确认部10g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确认部10g进行相同的处理,根据由控制信息判定部10f通知的信息,向用户确认用户对控制机1所进行的动作、和被控制机2对该动作进行的处理是否正确。
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确认部10g在了解到通知给用户的动作和功能正确时,更新与表示所通知的动作的动作信息和表示所通知的功能的控制信息对应的执行次数。具体而言,控制信息确认部10g将与表示所通知的动作的动作信息和表示所通知的功能的控制信息相对应地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的执行次数加1。然后,控制信息确认部10g将从控制信息判定部10f通知的控制信息通知给控制信息发送部10h。此外,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确认部10g在了解到通知给用户的动作和功能不正确时,不进行任何操作而结束处理。
本第四实施方式的通信状况检测部10a在控制机1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距离比预定距离近时,检测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是否已经开始,并且,在控制机1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距离比预定距离远时,检测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是否已经被切断。通信状况检测部10a在检测到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经被切断的情况下,将该情况通知给累计信息更新部10i。
累计信息更新部(控制次数更新部)10i在从通信状况检测部10a通知了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经被切断的情况下,根据关联映射表13b的存储内容更新累计信息表13c。具体而言,累计信息更新部10i读出关联映射表13b中存储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次数的各组中执行次数不为0的组的信息,并判断在累计信息表13c中是否保存有与所读出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相同的信息。
在判断为在累计信息表13c中保存有相同的信息的情况下,累计信息更新部10i将与相同的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在累计信息表13c中的累计执行次数,加上从关联映射表13b读出的执行次数,并更新累计执行次数。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在累计信息表13c中没有保存有相同的信息的情况下,累计信息更新部10i将从关联映射表13b读出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次数分别保存在累计信息表13c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累计执行次数的栏目中,并更新累计信息表13c。
图22是示出累计信息表13c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图22所示的累计信息表13c是根据图20(a)所示的关联映射表13b的存储内容更新了图20(b)所示的累计信息表13c的存储内容时的累计信息表13c。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被切断之后被依次更新的累计信息表13c生成关联映射表13b。由此,控制机1的用户能够将实际上为了使被控制机2进行工作而对控制机1进行的动作登记到关联映射表13b中。
在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通信状况检测部10a、特征表取得部10b、对应关系通知部10d、动作检测部10e、控制信息判定部10f、控制信息发送部10h由于进行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各部进行同样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
下面,根据流程图,对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机1为了控制被控制机2的工作而生成关联映射表13b的处理进行说明。图23和图24是示出关联映射表13b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以下的处理,由控制部10根据控制机1的存储部13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执行,并且由控制部20根据被控制机2的存储部23中保存着的控制程序执行。另外,图23中,在用虚线分开的2个区域之中,左侧的区域表示控制机1的控制部10进行的处理,右侧的区域表示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进行的处理。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判断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是否已经开始(S51),在判断为没有开始的情况下(S51:否),待机直到开始为止。在判断为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经开始的情况下(S51:是),控制部10向被控制机2请求特征表23a(S52)。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在与控制机1之间的通信开始后,在由控制机1请求了特征表23a的情况下,读出存储部23中存储的特征表23a,并发送给控制机1(S53)。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在从被控制机2取得了特征表23a的情况下(S54),将所取得的特征表23a保存在存储部13(S55)中。控制部10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3中的动作表13a、累计信息表13c以及特征表23a生成关联映射表13b。具体而言,控制部10判断是否存在累计信息表13c中保存的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的组(S56)。在判断为存在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组的情况下(S56:是),控制部10判断该组的动作信息是否保存在动作表13a中、以及该组的控制信息是否保存在特征表23a中(S57)。
在判断为该组的动作信息没有保存在动作表13a中、或者该组的控制信息没有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情况下(S57:否),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56的处理。在判断为该组的动作信息保存在动作表13a中,该组的控制信息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情况下(S57:是),控制部10将该组的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S58)。此外,控制部10在关联映射表13b中保存0作为与该组对应的执行次数。
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56的处理,判断是否存在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其它组(S56)。控制部10重复步骤S56~S58的处理,直到判断为不存在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组为止。控制部10在判断为不存在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其它组的情况下(S56:否),判断在还未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中,是否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其与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对应)相似的控制信息(S59)。
在判断为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S59:是),控制部10将与该推荐控制信息对应的动作信息、和被判断为与该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S60)。此外,控制部10在关联映射表13b中保存0作为与该组对应的执行次数。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59的处理,判断是否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其与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对应)相似的其它控制信息(S59)。
控制部10重复步骤S59、S60的处理直到判断为不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为止。控制部10在判断为不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S59:否),判断是否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S61)。
控制部10在判断为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S61:是),从动作表13a中读出未分配的动作信息中的、操作次数最多的动作信息(S62)。控制部10从特征表23a中读出还未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中的、保存在最靠近特征表23a的开头的区域中的控制信息(S63)。
控制部10将在步骤S62中读出的动作信息和在步骤S63中读出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S64)。此外,控制部10在关联映射表13b中保存0作为与该组对应的执行次数。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61的处理,判断是否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S61)。控制部10重复步骤S61~S64的处理,直到对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全部动作信息的每一个分配了控制信息为止。
控制部10在判断为不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S61:否),生成图7所示的通知画面(S65)。控制部10使所生成的通知画面显示在显示部15上(S66),并通知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的动作信息与控制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控制部10结束上述的关联映射表13b的生成处理。
接下来,根据流程图,对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机1作为被控制机2的遥控器进行工作时的处理进行说明。图25是示出控制机1控制被控制机2的工作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以下的处理,由控制部10根据控制机1的存储部13中存储着的控制程序执行,并且由控制部20根据被控制机2的存储部23中保存着的控制程序执行。另外,图25中,在用虚线分开的2个区域之中,左侧的区域表示控制机1的控制部10进行的处理,右侧的区域表示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进行的处理。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根据来自各种传感器14的输出信号,判断用户是否对控制机1进行了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各个动作信息所表示的任一动作(S71)。在判断为没有进行任一动作的情况下(S71:否),控制部10待机。在判断为进行了任一动作的情况下(S71:是),控制部10从动作表13a读出表示检测到执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并从关联映射表13b中确定与所读出的动作信息对应的控制信息(S72)。
控制部10生成确认画面并显示在显示部15上,该确认画面用于确认在步骤S71中检测到执行的动作、与在步骤S72中确定的控制信息所表示的被控制机2的处理是否正确(S73)。控制部10判断是否经由确认画面操纵了OK按钮(S74),在判断为没有操作OK按钮的情况下(S74:否),即、操作了取消按钮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71的处理。
控制部10在判断为经由确认画面操作了OK按钮的情况下(S74:是),更新动作表13a(S75)。具体而言,控制部10将与检测到执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相对应地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操作次数加1。而且,控制部10更新关联映射表13b(S76)。具体而言,控制部10将与表示在步骤S71中检测到执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和步骤S72中确定的控制信息对应的执行次数加1。
控制部10将在步骤S72中确定的控制信息发送给被控制机2(S77)。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在从控制机1取得了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执行与所取得的控制信息对应的处理(S78)。由此,控制机1作为被控制机2的遥控器进行工作时的处理结束。
接着,根据流程图,对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机1距离被控制机2超过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控制机1进行的累计信息表13c的更新处理进行说明。图26是示出控制机1对累计信息表13c进行的更新处理过程的流程图。以下的处理由控制部10根据控制机1的存储部13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执行。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判断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是否已经被切断(S81),在判断为没有被切断的情况下(S81:否),进行其它的处理而待机。在判断为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经被切断的情况下(S81:是),控制部10读出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次数的各组中执行次数不为0的组的信息(S82)。控制部10判断在累计信息表13c中是否存储有与所读出的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相同的信息(S83)。
在判断为在累计信息表13c中存储有相同的信息的情况下(S83:是),控制部10将与相同的信息关联地存储在累计信息表13c中的累计执行次数,加上从关联映射表13b读出的执行次数,并更新累计执行次数(S84)。在判断为在累计信息表13c中没有存储有相同的信息的情况下(S83:否),控制部10将从关联映射表13b读出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次数关联起来保存在累计信息表13c中(S85)。
控制部10判断是否已经全部读出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及执行次数的各组中执行次数不为0的组的信息(S86)。在判断为没有读出全部的信息的情况下(S86:否),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82的处理,从关联映射表13b读出执行次数不为0的其它组的信息(S82)。控制部10重复步骤S82~S86的处理,直到全部读出执行次数不为0的组的信息为止。
控制部10在判断为已经全部读出执行次数不为0的组的信息的情况下(S86:是),从存储部13中删除关联映射表13b(S87),结束上述累计信息表13c的更新处理。此外,控制机1也可以构成为将控制机1生成的关联映射表13b与控制机1从被控制机2取得的设备特征及设备名称的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到存储部13中。在将关联映射表13b与设备特征相关联地保存到存储部13的控制机1中,控制部10也可进行将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的执行次数全部初始化为1的处理,以取代从存储部13删除关联映射表13b的处理。另外,在将关联映射表13b与设备名称相关联地保存到存储部13的控制机1中,控制部10也可进行将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的执行次数全部初始化为0的处理,代替从存储部13删除关联映射表13b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将下述动作信息与表示被控制机2的处理的控制信息也预先登记在新生成的关联映射表13b中,该动作信息表示用户为了控制被控制机2而对控制机1执行了预定次数以上的动作。由此,用户可以根据操作习惯的动作来控制被控制机2的工作,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操作性。
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对针对作为打印机的被控制机2生成累计信息表13c的处理进行了说明。因此,按照每个被控制机2的设备特征生成累计信息表13c,并按每个设备特征在存储部13中保存累计信息表13c。但是,例如,通过在累计信息表13c中设置保存设备配置信息的栏目,能够将针对多个被控制机2生成的累计信息表13c的内容保存在1个累计信息表13c中。
作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说明了本第四实施方式,但是本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用于上述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此外,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可以利用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相同的结构实现,因此,对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上述第四实施方式构成为,在关联映射表13b中,对用户通过操作控制机1实际使被控制机2工作的次数(执行次数)进行累计。另外,第四实施方式构成为,在随后生成关联映射表13b时直接使用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的关联。
与此相对,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关联映射表13b中,按每个执行时间段,对用户通过操作控制机1实际使被控制机2工作的次数(执行次数)进行累计。并且,构成为,在随后生成关联映射表13b时直接使用生成关联映射表13b时的时间段中的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的关联。
在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保存在存储部13中的累计信息表13c是如图27(b)所示的表。另外,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生成的关联映射表13b为如图27(a)所示的映射表。
图27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13b以及累计信息表13c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
本第五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13b如图27(a)所示,分别将表示用户对控制机1进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用于控制被控制机2具有的各功能的控制信息、执行由该动作信息所对应的功能的执行时间段以及在该执行时间段执行的执行次数关联起来进行保存。本第五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13b由控制部10(映射表生成部10c)生成,在使被控制机2执行了由任一动作信息所表示的动作所对应的功能的情况下,由控制部10更新执行时间段和执行次数。
本第五实施方式的累计信息表13c如图27(b)所示,分别将表示用户对控制机1进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用于控制被控制机2具有的各功能的控制信息、执行该动作信息所对应的功能的执行时间段以及表示在该执行时间段中执行的执行次数的累计的累计执行次数关联起来进行保存。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和累计信息表13c中的执行时间段表示,例如中午以前的时间段(AM)、从中午到下午5点之间的时间段(PM1)、下午5点以后的时间段(PM2)等的时间段。但是,执行时间段不仅限于这些时间段,也可以是以1小时为单位的时间段,也可以是以几个小时为单位的时间段。
以下,对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控制部10通过执行保存在存储部13中的控制程序来实现的功能进行说明。在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控制部10实现与如图5和图21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相同的功能。
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映射表生成部10c根据从被控制机2取得的特征表23a、以及存储部13中保存的动作表13a和累计信息表13c生成关联映射表13b。
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映射表生成部(生成时间段判定部)10c首先根据时钟表示的当前时刻,从AM、PM1、PM2中判定包含当前时刻的时间段。映射表生成部10c判断是否存在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例如3次)以上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的组,该累计执行次数是与和所判定的时间段相同的执行时间段对应地保存在累计信息表13c中的累计执行次数。在判断为存在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组的情况下,映射表生成部10c判断该组的动作信息是否保存在动作表13a中、以及该组的控制信息是否保存在特征表23a中。
在判断为该组的动作信息保存在动作表13a中、该组的控制信息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情况下,映射表生成部10c将该组的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此时,映射表生成部10c将与该组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为0,对于执行时间段什么也不保存。在判断为该组的动作信息没有保存在动作表13a中,和/或该组的控制信息没有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情况下,映射表生成部10c不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
映射表生成部10c对累计执行次数大于等于预定数的全部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进行上述处理而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其中该累计执行次数是与和判定的时间段相同的执行时间段对应地保存在累计信息表13c中的累计执行次数。接着,映射表生成部10c进行下述动作信息与下述控制信息的关联,该动作信息为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动作信息中的、未通过上述处理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该控制信息为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控制信息中的、未通过上述处理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
映射表生成部10c将与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对应的推荐控制信息、和未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映射表生成部10c在判断为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从动作表13a中读出与该推荐控制信息对应的动作信息。映射表生成部10c将所读出的动作信息、和被判断为与该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此时,映射表生成部10将与该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为0,对于执行时间段什么也不保存。
接着,映射表生成部10c进行下述动作信息与下述控制信息的关联,该动作信息为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动作信息中的、未通过上述两个处理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该控制信息为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控制信息中的、未通过上述两个处理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
映射表生成部10c按操作次数从多到少的顺序从动作表13a读出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从特征表23a的开头起按顺序读出未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映射表生成部10c按照各自读出的顺序将动作信息与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此时,映射表生成部10c将与该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为0,对于执行时间段什么也不保存。
通过进行上述处理,映射表生成部10c将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全部动作信息分别与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任一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通过该处理,映射表生成部10c生成图27(a)所示的关联映射表13b。
如上所述,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将在与生成关联映射表13b时的时间段相同的时间段中已经具有预定次数以上的执行实绩的动作信息与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从而,能够针对使用控制机1操作被控制机2的每个时间段,通过用户容易操作的动作进行被控制机2的控制。当存在用户在每个时间段通过不同的动作执行被控制机2的各功能的倾向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在每个时间段的操作性。
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确认部10g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确认部10g进行相同的处理,根据从控制信息判定部10f通知的信息,向用户确认用户对控制机1所进行的动作、和被控制机2对该动作进行的处理是否正确。
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确认部10g在了解到通知给用户的动作和功能正确时,更新关联映射表13b。具体而言,控制信息确认部(控制时间段判定部)10g根据此时时钟所示的当前时刻,判定包含当前时刻的时间段。控制信息确认部10g判断与表示所通知的动作的动作信息、和表示所通知的功能的控制信息对应地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的执行时间段是否是所判定的时间段。
如果对应的执行时间段是所判定的时间段,则控制信息确认部10g将对应的执行次数加1。另外,如果对应的执行时间段不是所判定的时间段,则控制信息确认部10g将所判定的时间段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作为与表示所通知的动作的动作信息和表示所通知的功能的控制信息对应的执行时间段,将1作为相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
控制信息确认部10g将从控制信息判定部10f通知的控制信息通知给控制信息发送部10h。此外,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确认部10g在了解到通知给用户的动作和功能不正确的情况时,不进行任何操作而结束处理。
另外,本第五实施方式的累计信息更新部10i在由通信状况检测部10a通知了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经被切断的情况下,根据关联映射表13b的存储内容更新累计信息表13c。具体而言,累计信息更新部10i读出关联映射表13b中存储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执行时间段以及执行次数的各组中执行次数不为0的组的信息。累计信息更新部10i在累计信息表13c中保存有与所读出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时间段相同的信息的情况下,将与相同的信息相对应地保存在累计信息表13c中的累计执行次数加上从关联映射表13b读出的执行次数,并更新累计执行次数。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在累计信息表13c中没有保存相同的信息的情况下,累计信息更新部10i将从关联映射表13b读出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执行时间段以及执行次数分别保存到累计信息表13c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执行时间段以及累计执行次数的栏目中,并更新累计信息表13c。
在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由于通信状况检测部10a、特征表取得部10b、对应关系通知部10d、动作检测部10e、控制信息判定部10f、控制信息发送部10h进行与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各部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
下面,根据流程图,对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机1为了控制被控制机2的工作而生成关联映射表13b的处理进行说明。图28和图29是示出关联映射表13b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以下的处理由控制部10根据控制机1的存储部13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执行,并且由控制部20根据被控制机2的存储部23中保存的控制程序执行。另外,图28中,在用虚线分开的2个区域之中,左侧的区域表示控制机1的控制部10进行的处理,右侧的区域表示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进行的处理。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判断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是否已经开始(S91),在判断为没有开始的情况下(S91:否),待机直到开始为止。在判断为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经开始的情况下(S91:是),控制部10向被控制机2请求特征表23a(S92)。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在与控制机1之间的通信开始后,在由控制机1请求了特征表23a的情况下,读出存储部23中保存的特征表23a,并发送给控制机1(S93)。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在从被控制机2取得了特征表23a的情况下(S94),将所取得的特征表23a保存到存储部13中(S95)。控制部10根据存储部13中存储的动作表13a、累计信息表13c以及特征表23a,生成关联映射表13b。控制部10根据时钟所示的当前时刻判定当前的时间段(S96)。控制部10判断是否存在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时间段的组,该累计执行次数是与和所判定的时间段相同的执行时间段相对应地保存在累计信息表13c中的累计执行次数(S97)。
在判断为存在累计执行次数大于等于预定数的组的情况下(S97:是),控制部10判断该组的动作信息是否保存在动作表13a中、以及该组的控制信息是否保存在特征表23a中(S98)。在判断为该组的动作信息没有保存在动作表13a中,和/或该组的控制信息没有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情况下(S98:否),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97的处理。
在判断为该组的动作信息保存在动作表13a中,该组的控制信息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情况下(S98:是),控制部10将该组的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S99)。此外,控制部10将0作为与该组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在对应的时间段中什么也不保存。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97的处理,判断是否存在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其它组(S97)。控制部10重复步骤S97~S99的处理,直到判断为不存在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组为止。控制部10在判断为不存在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其它组的情况下(S97:否),判断在还未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中,是否存在与任一如下的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该推荐控制信息与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对应(S100)。
在判断为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S100:是),控制部10将与该推荐控制信息对应的动作信息、和被判断为与该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S101)。此外,控制部10将0作为与该组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在对应的时间段中什么也不保存。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100的处理,判断是否存在与任一如下的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其它控制信息,该推荐控制信息与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对应(S100)。
控制部10重复步骤S100、S101的处理,直到判断为不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为止。控制部10在判断为不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S100:否),判断是否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S102)。
控制部10在判断为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S102:是),从动作表13a读出在未分配的动作信息中的、操作次数最多的动作信息(S103)。控制部10从特征表23a读出还未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中的、保存在最靠近特征表23a的开头的区域中的控制信息(S104)。
控制部10把在步骤S103中读出的动作信息和在步骤S104中读出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S105)。此外,控制部10将0作为与该组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在对应的时间段中什么也不保存。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102的处理,判断是否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S102)。控制部10重复步骤S102~S105的处理,直到对动作表13a中保存着的全部动作信息的每一个分配了控制信息为止。
控制部10在判断为不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S102:否),生成如图7所示的通知画面(S106)。控制部10使所生成的通知画面显示在显示部15上(S107),并通知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的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对应关系。然后,控制部10结束上述的关联映射表13b的生成处理。
接下来,根据流程图,对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机1作为被控制机2的遥控器进行工作时的处理进行说明。图30是示出控制机1控制被控制机2的工作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以下的处理由控制部10根据控制机1的存储部13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执行,并且由控制部20根据被控制机2的存储部23中保存的控制程序执行。另外,图30中,在用虚线分开的2个区域之中,左侧的区域表示控制机1的控制部10进行的处理,右侧的区域表示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进行的处理。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根据来自各种传感器14的输出信号判断用户是否对控制机1进行了动作表13a中保存的各个动作信息所表示的任一动作(S111)。在判断为没有进行任一动作的情况下(S111:否),控制部10待机。在判断为已经进行了任一动作的情况下(S111:是),控制部10从动作表13a读出表示检测到执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并从关联映射表13b中确定与所读出的动作信息对应的控制信息(S112)。
控制部10生成确认画面并显示到显示部15上,该确认画面用于确认在步骤S111中检测到执行的动作、和在步骤S112中确定的控制信息所示的被控制机2的处理是否正确(S113)。控制部10确认是否经由确认画面操作了OK按钮(S114),在判断为没有操作OK按钮的情况下(S114:否),即,操作了取消按钮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111的处理。
控制部10在判断为经由确认画面操作了OK按钮的情况下(S114:是),将与检测到执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相对应地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操作次数加1,并更新动作表13a(S115)。控制部10根据时钟所示的当前时刻,判定当前的时间段(S116)。控制部10将与如下信息相对应的执行次数加1,并更新动作表13a(S117),该信息是表示在步骤S111中检测到执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在步骤S112中确定的控制信息以及与在步骤S116中判定的时间段相同的执行时间段。
此外,当在关联映射表13b中没有与表示在步骤S111中检测到执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和在步骤S112中确定的控制信息相对应地,保存有与在步骤S116中判定的时间段相同的执行时间段的情况下,控制部10对于与该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对应的执行时间段,保存在步骤S116中判定的时间段,并将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为1。
控制部10将在步骤S112中确定的控制信息发送给被控制机2(S118)。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在从控制机1取得了控制信息时,执行与所取得的控制信息对应的处理(S119)。从而,控制机1作为被控制机2的遥控器进行工作时的处理结束。
下面,根据流程图,对控制机1距离被控制机2超过预定距离以上时,控制机1进行的累计信息表13c的更新处理进行说明。图31是示出控制机对累计信息表13c进行的更新处理过程的流程图。以下处理由控制部10根据控制机1的存储部13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执行。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判断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是否已经被切断(S121),在判断为没有被切断的情况下(S121:否),进行其它的处理而待机。在判断为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被切断的情况下(S121:是),控制部10读出存储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执行时间段以及执行次数的各组中执行次数不为0的组的信息(S122)。控制部10判断在累计信息表13c中是否保存有与所读出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时间段相同的信息(S123)。
在判断为在累计信息表13c中保存有相同的信息的情况下(S123:是),控制部10将与相同的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在累计信息表13c中的累计执行次数,加上从关联映射表13b中读出的执行次数,并更新累计执行次数(S124)。在判断为在累计信息表13c中没有保存相同的信息的情况下(S123:否),控制部10将从关联映射表13b读出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执行时间段以及执行次数关联起来保存在累计信息表13c中(S125)。
控制部10判断是否已经全部读出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执行时间段以及执行次数的各组中执行次数不为0的组的信息(S126)。在判断为没有全部读出信息的情况下(S126:否),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122的处理,从关联映射表13b中读出执行次数不为0的其它组的信息(S122)。控制部10重复步骤S122~S126的处理,直到全部读出执行次数不为0的组的信息为止。
控制部10在判断为已经全部读出执行次数不为0的组的信息的情况下(S126:是),从存储部13删除关联映射表13b(S127),结束上述累计信息表13c的更新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预先将下述动作信息和表示被控制机2的处理的控制信息登记到新生成的关联映射表13b中,该动作信息表示在各时间段中用户为了控制被控制机2而对控制机1操作了预定次数以上的动作。由此,能够针对每个时间段生成与用户使用控制机1操作被控制机2的频率对应的关联映射表13b。从而,能够通过每个时间段的执行频率较多的动作控制被控制机2的工作,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操作性。
(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六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此外,由于本第六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可以利用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相同的结构来实现,因此,对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上述第五实施方式构成为,按照每个执行时间段对用户实际通过操作控制机1使被控制机2工作的次数(执行次数)进行累计。与此相对,本第六实施方式构成为,按照每个执行场所对用户实际通过操作控制机1使被控制机2工作的次数(执行次数)进行累计。
本第六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具有用于检测当前位置的位置检测部(未图示)。位置检测部例如使用GPS(Globla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根据从多个GPS卫星发送来的电波(GPS信号)检测控制机1的当前位置。此外,作为包含纬度、经度及海拔高度的数据的位置信息而取得所检测到的当前位置。
在本第六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存储部13相关联地存储有表示用户能够使用控制机1的某个场所(家、工作单位等)的信息、以及确定各个场所的位置信息。因此,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在位置检测部检测出当前位置的情况下,能够根据所取得的位置信息判定是存储部13中保存着的哪个场所。
在本第六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保存在存储部13中的累计信息表13c是如图32(b)所示的表。另外,本第六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生成的关联映射表13b为如图32(a)所示的映射表。
图32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13b以及累计信息表13c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
本第六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13b如图32(a)所示,将表示用户对控制机1进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用于控制被控制机2具有的各功能的控制信息、执行该动作信息所对应的功能的执行场所以及在该执行场所执行的执行次数分别关联起来进行保存。本第六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13b由控制部10(映射表生成部10c)生成,在使被控制机2执行了任一动作信息所表示的动作所对应的功能的情况下,由控制部10更新执行场所和执行次数。
本第六实施方式的累计信息表13c如图32(b)所示,将表示用户对控制机1进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用于控制被控制机2具有的各功能的控制信息、执行该动作信息所对应的功能的执行场所(控制位置)以及表示该执行场所中的执行次数的累计的累计执行次数分别关联起来进行保存。
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和累计信息表13c中的执行场所是表示与控制机1的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位置相对应地预先保存在存储部13中的任一场所的信息。但是,执行场所不仅限于这种信息,例如也可以直接使用位置检测部所取得的位置信息。
在本第六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由于控制机1为了控制被控制机2的工作而生成关联映射表13b的处理、控制机1作为被控制机2的遥控器进行工作时的处理以及控制机1进行的累计信息表13c的更新处理等与上述第一~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外,本第六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使用执行场所的信息来取代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使用的执行时间段的信息。
作为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说明了本第六实施方式,但是本第六实施方式也可构成为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组合。此时,控制机1按照每个执行时间段和每个执行场所管理用户实际通过操作控制机1使被控制机2工作的执行次数。并且,控制机1能够根据生成关联映射表13b时的时间段和场所生成关联映射表13b,因此,能够生成考虑了用户操作被控制机2时的时间段和执行场所的关联映射表13b。
(第七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此外,本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可以利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相同的结构来实现,因此,对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机1构成为,根据存储在自己的存储部13中的动作表13a和从被控制机2取得的特征表23a生成关联映射表13b。
与此相对,在本第七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对被控制机2的特征表进行管理的管理服务器,控制机1构成为:根据存储在自己的存储部13中的动作表13a和从管理服务器取得的特征表生成关联映射表13b。
图33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本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除了控制机1和被控制机2以外,还具有管理服务器(管理装置)3。本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和被控制机2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和被控制机2大致相同的结构。
本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构成为除了与被控制机2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以外,还经由互联网等网络进行无线通信。控制机1经由网络与管理服务器3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下面,对本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的控制机1、被控制机2以及管理服务器3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图34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以及被控制机2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5是示出管理服务器3的结构的示意图。
本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除了图2所示的结构以外还具有无线通信部17。无线通信部17是用于经由网络N与其它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接口。无线通信部17根据来自控制部10的指示,建立与设置在网络上的最近的无线接入点N1之间的连接,经由最近的无线接入点N1连接到网络。本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经由无线通信部17与管理服务器3之间进行通信。
本第七实施方式的被控制机2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取代特征表23a而在存储部(识别信息存储部)23中保存了特征数据23b。特征数据23b包括表示被控制机2的机器种类的设备特征和用于识别被控制机2的设备名称。即,特征数据23b为图4所示的特征表23a中第1行的功能信息和第2行的功能信息。
本第七实施方式的管理服务器3例如为公知的服务器计算机。管理服务器3具有控制部30、硬盘驱动器(以下称作HDD)33、通信部34等。这些硬件各部经由总线3a相互连接。
控制部30为CPU或者MPU等。控制部30按照预定的定时适当地执行预先保存在HDD 33中的控制程序。此外,控制部30对上述硬件各部进行控制。
HDD 33为大容量存储装置。HDD 33预先保存了作为管理服务器3进行工作所需的各种控制程序。此外,HDD 33保存多个特征表(控制信息存储部)33a。特征表33a按照被控制机2的设备特征和设备名称的信息被保存在HDD 33中。此外,本第七实施方式的特征表33a分别具有与图4所示的特征表23a大致相同的结构。
通信部34是用于连接到网络N的接口。通信部34经由网络N与其它装置之间进行通信。本第七实施方式的管理服务器3经由无线通信部17与控制机1之间进行通信。
在上述结构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机1的控制部10通过执行保存在存储部13中的控制程序而实现的功能与图5所示的各功能相同。其中,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表取得部10b构成为从被控制机2取得特征表23a,而与此相对,本第七实施方式的特征表取得部10b从管理服务器3取得特征表33a。
具体而言,本第七实施方式的特征表取得部(识别信息请求部)10b在控制机1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经开始的情况下,向被控制机2请求特征数据(识别信息)23b。在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经由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5与控制机1之间的通信开始之后,在由控制机1请求了特征数据23b的情况下,从存储部23读出特征数据23b并发送给控制机1。
特征表取得部(识别信息取得部)10b取得从被控制机2发送来的特征数据23b,将所取得的特征数据23b发送给管理服务器3。由此,特征表取得部(请求部)10b向管理服务器3请求与特征数据23b对应的特征表33a。管理服务器3的控制部30在由控制机1请求了特征表33a的情况下,从HDD 33读出所请求的特征表33a并发送给控制机1。
具体而言,管理服务器3的控制部30从HDD 33中检索与从控制机1接收到的特征数据23b相关联的特征表33a,在能够检索到的情况下,将特征表33a发送给控制机1。控制机1的特征表取得部10b取得从管理服务器3发送来的特征表33a,并保存到存储部13中。
本第七实施方式的映射表生成部10c根据特征表取得部10b从管理服务器3取得的特征表33a和存储部13中存储的动作表13a,生成如图6所示的关联映射表13b。此外,映射表生成部10c生成关联映射表13b的处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下面,根据流程图,对本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机1为了控制被控制机2的工作而生成关联映射表13b的处理进行说明。此外,控制机1的控制部10生成关联映射表13b的处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9和图10所示的处理相同,对于相同的处理省略说明。图36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关联映射表13b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以下的处理由控制部10根据控制机1的存储部13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执行,由控制部20根据被控制机2的存储部23中保存着的控制程序执行,并且由控制部30根据管理服务器3的HDD 33中保存着的控制程序执行。
另外,图36中,在用虚线分开的3个区域之中,左侧的区域表示管理服务器3的控制部30进行的处理,中央的区域表示控制机1的控制部10进行的处理,右侧的区域表示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进行的处理。此外,图36所示的处理是取代图9所示的处理中的步骤S1~S4的处理。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判断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是否已经开始(S131),在判断为没有开始的情况下(S131:否),待机直到开始为止。在判断为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经开始的情况下(S131:是),控制部10向被控制机2请求特征数据23b(S132)。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在与控制机1之间的通信开始之后,在由控制机1请求了特征数据23b的情况下,读出存储在存储部23中的特征数据23b,并发送给控制机1(S133)。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在从被控制机2取得了特征数据23b的情况下(S134),向管理服务器3请求与所取得的特征数据23b对应的特征表33a(S135)。管理服务器3的控制部30在由控制机1请求了特征表33a的情况下,从HDD 33中读出所请求的特征表33a,并将所读出的特征表33a发送给控制机1(S136)。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在从管理服务器3取得了特征表33a的情况下(S137),使处理返回到图9中步骤S5,继续从步骤S5起的处理。此外,省略后面的处理的说明。
如上所述,在本第七实施方式中,管理服务器3对生成与各个被控制机2对应的关联映射表13b所需的特征表33a进行管理。并且,控制机1在生成关联映射表13b时从管理服务器3取得期望的特征表33a。由此,对于仅保存了特征数据23b(设备特征和设备名称信息)的以往的电气设备,也能用作本申请公开的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制机2。
在本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机1作为被控制机2的遥控器进行工作时的处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作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说明了本第七实施方式,但是本第七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用于上述第二~第六实施方式中。
(第八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八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此外,本第八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可以利用与上述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相同的结构来实现,因此,对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上述第七实施方式中,控制机1构成为根据存储在自己的存储部13中的动作表13a和从管理服务器3取得的特征表33a生成关联映射表13b。
在本第八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七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具有下述结构,即,如上述第四实施方式那样,生成考虑了用户实际通过操作控制机1使被控制机2工作的次数(执行次数)的关联映射表13b。具体而言,考虑存在多个控制机1的情况,管理服务器3管理在各控制机1中用户实际通过操作控制机1使被控制机2工作的次数。并且,构成为,将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作为用户容易操作的动作,并用作随后生成关联映射表13b时的推荐信息。
本第八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具有与图34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但是,控制机1生成的关联映射表(发送次数存储部)13b为如图20(a)所示的映射表。
本第八实施方式的被控制机2具有与图34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本第八实施方式的管理服务器3除了图35所示的结构以外,在HDD 33中还保存了如图37(a)所示的累计信息表33b和如图37(b)所示的推荐信息表33c。此外,累计信息表33b和推荐信息表33c与被控制机2的设备特征和/或设备名称相对应地保存在HDD 33中。图37是示出第八实施方式的累计信息表33b和推荐信息表33c的存储内容的示意图。
本第八实施方式的累计信息表33b具有与图20(b)所示的累计信息表13c相同的结构。如图37(a)所示,本第八实施方式的累计信息表33b将动作信息(其表示多个控制机1各自的用户为了使被控制机2工作而对控制机1进行的动作)、用于控制被控制机2具有的各功能的控制信息、以及累计执行次数(其表示各用户使被控制机2执行该动作信息所对应的功能的执行次数的累计(总数))分别关联起来进行保存。每次控制机1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结束,将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的信息发送给管理服务器3时,由控制部30更新累计信息表33b的存储内容。
由控制部30根据累计信息表33b的存储内容生成推荐信息表33c。推荐信息表(推荐信息存储部)33c如图37(b)所示,将表示对控制机1进行的动作的动作信息、和推荐被控制机2根据该动作进行的功能的推荐信息相关联地进行保存。
以下,对在本第八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控制部10通过执行保存在存储部13中的控制程序而实现的功能进行说明。本第八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控制部10实现与图5和图21所示的各功能相同的功能。其中,本第八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0取代累计信息更新部10i而实现执行信息发送部(未图示)的功能。
执行信息发送部(发送次数发送部)在从通信状况通知部10a通知了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经被切断的情况下,将关联映射表13b的存储内容发送给管理服务器3。具体而言,执行信息发送部读出关联映射表13b中存储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次数的各组中执行次数不为0的组的信息。执行信息发送部将所读出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次数与被控制机2的设备特征和/或设备名称一起发送给管理服务器3。
在本第八实施方式的管理服务器3中,控制部(合计计算部)30在从控制机1接收到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次数的情况下,更新与所接收到的设备特征和/或设备名称对应的累计信息表33b。具体而言,控制部30判断在与所接收到的设备特征和/或设备名称对应的累计信息表33b中,是否存储有与接收到的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相同的信息。在判断为累计信息表33b中存储有相同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30将与相同的信息关联地保存在累计信息表33b中的累计执行次数,加上从控制机1接收到的执行次数,并更新累计执行次数。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累计信息表33b中没有保存有相同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30将从控制机1接收到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次数分别保存到累计信息表33b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累计执行次数的栏目中,并更新累计信息表33b。图37(a)示出了这样更新后的累计信息表33b。
管理服务器3的控制部30在更新了累计信息表33b后,根据累计信息表33b的存储内容更新推荐信息表33c。具体而言,控制部30判断是否存在累计信息表33b中保存的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例如5次)以上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在判断为存在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30将该控制信息作为推荐信息,与动作信息一起保存在推荐信息表33c中。此外,在判断为不存在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30不进行任何操作。
由此,可以在控制机1的各用户为了使被控制机2工作而实际对控制机1进行的动作的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情况下,针对该动作,将被控制机2通过该动作执行的处理的控制信息作为推荐信息。从而,在使用这种推荐信息表33c生成了关联映射表13b时,能够将多个用户使被控制机2工作时对控制机1进行的动作登记到关联映射表13b。
另一方面,在本第八实施方式的管理服务器3中,控制部30在从控制机1请求了特征表33a的情况下,还将与从控制机1接收到的特征数据23b对应的推荐信息表33c发送给控制机1。具体而言,管理服务器3的控制部30在从控制机1接收到特征数据23b的情况下,从HDD 33中检索与所接收到的特征数据23b有关的特征表33a、与特征数据23b对应地保存在HDD 33中的推荐信息表33c。
控制部30在能够检索到的情况下将特征表33a和推荐信息表33c发送给控制机1。此外,在HDD 33中没有保存与特征数据23b对应的推荐信息表33c的情况下,控制部30仅将特征表33a发送给控制机1。
在本第八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特征表取得部10b取得从管理服务器3发送的特征表33a和推荐信息表33c,并保存到存储部13中。
本第八实施方式的映射表生成部10c根据特征表取得部10b从管理服务器3取得的特征表33a和推荐信息表33c、以及存储在存储部13中的动作表13a,生成如图6所示的关联映射表13b。此外,在特征表取得部10b没有从管理服务器3接收到推荐信息表33c的情况下,映射表生成部10c根据特征表33a和动作表13a生成关联映射表13b。
本第八实施方式的映射表生成部10c首先判断存储部13中是否存储有推荐信息表33c。如果存储部13中存储有推荐信息表33c,则映射表生成部10c依次读出保存在推荐信息表33c中的动作信息和推荐信息。映射表生成部10c判断动作表13a中是否存储有从推荐信息表33c中读出的动作信息,以及特征表33a的控制信息的栏目中是否存储有从推荐信息表33c读出的推荐信息。
在动作表13a中存储有读出的动作信息、特征表33a的控制信息的栏目中存储有读出的推荐信息的情况下,映射表生成部10c相关联地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此时,映射表生成部10c将推荐信息保存为控制信息,将与该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为0。在判断为动作表13a中没有保存有读出的动作信息、和/或特征表33a中没有保存有读出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映射表生成部10c不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
接着,映射表生成部10c进行下述动作信息与下述控制信息的关联,该动作信息为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动作信息中的、未通过上述处理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该控制信息为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控制信息中的、未通过上述处理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映射表生成部10c将与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对应的推荐控制信息、和未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映射表生成部10c在判断为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从动作表13a中读出与该推荐控制信息对应的动作信息。映射表生成部10c将所读出的动作信息、和被判断为与该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此时,映射表生成部10c将与该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为0。
接着,映射表生成部10c进行下述动作信息与下述控制信息的关联,该动作信息为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动作信息中的、未通过上述两个处理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该控制信息为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控制信息中的、未通过上述两个处理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
映射表生成部10c按操作次数从多到少的顺序从动作表13a中读出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从特征表23a的开头起按顺序读出未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映射表生成部10c按照各自读出的顺序将动作信息与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此时,映射表生成部10c将与该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为0。
通过进行上述处理,映射表生成部10c将保存在动作表13a中的全部动作信息分别与保存在特征表23a中的任一控制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
如上所述,在本第八实施方式中,在管理服务器3中将作为推荐信息登记在推荐信息表13c中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的各组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从而,能够将已经在多个用户中具有某种程度的执行实绩的操作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
在本第八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中,除上述结构以外的结构与上述第四、第七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进行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
以下,根据流程图,对本第八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机1为了控制被控制机2的工作而生成关联映射表13b的处理进行说明。图38至图40是示出关联映射表13b的生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以下的处理由控制部10根据控制机1的存储部13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执行,由控制部20根据被控制机2的存储部23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执行,并且由控制部30根据管理服务器3的HDD 33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执行。另外,图38中,在用虚线分开的3个区域之中,左侧的区域表示管理服务器3的控制部30进行的处理,中央的区域表示控制机1的控制部10进行的处理,右侧的区域表示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进行的处理。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判断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是否已经开始(S141),在判断为没有开始的情况下(S141:否),待机直到开始为止。在判断为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经开始的情况下(S141:是),控制部10向被控制机2请求特征数据23b(S142)。被控制机2的控制部20在与控制机1之间的通信开始后,在由控制机1请求了特征数据23b的情况下,读出存储部23中存储的特征数据23b,并发送给控制机1(S143)。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在从被控制机2取得了特征数据23b的情况下(S144),将取得的特征数据23b发送给管理服务器3,向管理服务器3请求与特征数据23b对应的特征表33a(S145)。管理服务器3的控制部30在由控制机1请求了特征表33a的情况下,从HDD 33中读出所请求的特征表33a和推荐信息表33c,并将读出的特征表33a和推荐信息表33c发送给控制机1(S146)。
具体而言,控制部30将与接收到的特征数据23b有关的特征表33a、和与特征数据23b对应的推荐信息表33c发送给控制机1。此外,在HDD 33中没有保存与特征数据23b对应的推荐信息表33c的情况下,控制部30仅将特征表33a发送给控制机1。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在从管理服务器3取得了特征表33a和推荐信息表33c的情况下(S147),将取得的特征表33a和推荐信息表33c保存到存储部13中。控制部10根据存储部13中存储的动作表13a、特征表33a和推荐信息表33c生成关联映射表13b。具体而言,控制部10判断是否存在推荐信息表33c(S148),在判断为存在推荐信息表33c的情况下(S148:是),依次读出保存在推荐信息表33c中的动作信息和推荐信息。
控制部10判断动作表13a中是否保存有读出的动作信息、特征表33a的控制信息一栏中是否保存有读出的推荐信息(S149)。在判断为动作表13a中没保存有所读出的动作信息、和/或特征表33a的控制信息一栏中没保存有读出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148的处理。在判断为动作表13a中保存有读出的动作信息、特征表33a的控制信息一栏中保存有读出的推荐信息的情况下(S149:是),控制部10将它们分别关联起来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S150)。此外,控制部10将推荐信息作为控制信息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将0作为与所保存的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
控制部10在判断为不存在推荐信息表33c的情况下(S148:否),转移至步骤S151的处理。控制部10判断在还未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中,是否存在与下述的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该推荐控制信息与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对应(S151)。
在判断为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S1151:是),控制部10将与该推荐控制信息对应的动作信息、和被判断为与该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S152)。此外,控制部10将0作为与所保存的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151的处理,判断是否存在与下述的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其它控制信息,该推荐控制信息与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对应(S151)。
控制部10重复步骤S151、S152的处理直到判断为不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为止。控制部10在判断为不存在与任一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S151:否),判断是否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S153)。
控制部10在判断为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S153:是),从动作表13a中读出未分配的动作信息中的、操作次数最多的动作信息(S154)。控制部10从特征表23a中读出还未分配有动作信息的控制信息中的、保存在最靠近特征表23a的开头的区域中的控制信息(S155)。
控制部10将在步骤S154中读出的动作信息和在步骤S155中读出的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S156)。此外,控制部10将0作为与所保存的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对应的执行次数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控制部10返回至步骤S153的处理,判断是否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S153)。控制部10重复步骤S153~S156的处理,直到对动作表13a中存储的全部动作信息的每一个分配了控制信息为止。
控制部10在判断为不存在还未分配有控制信息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S153:否),生成如图7所示的通知画面(S157)。控制部10使所生成的通知画面显示在显示部15上(S158),并通知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的动作信息与控制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控制部10结束上述的关联映射表13b的生成处理。
在本第八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机1作为被控制机2的遥控器进行工作时的处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下面,根据流程图,对在本第八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机1距离被控制机2超过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控制机1和管理服务器3进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图41和图42是示出推荐信息表33c进行的更新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以下的处理由控制部10根据控制机1的存储部13中存储着的控制程序执行,并且由控制部30根据管理服务器3的HDD 33中保存着的控制程序执行。另外,图41中,在用虚线分开的2个区域之中,左侧的区域表示控制机1的控制部10进行的处理,右侧的区域表示管理服务器3的控制部30进行的处理。
控制机1的控制部10判断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是否已经被切断(S161),在判断为没有被切断的情况下(S161:否),进行其它的处理而待机。在判断为与被控制机2之间的通信已经被切断的情况下(S161:是),控制部10读出保存在关联映射表13b中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次数的各组中执行次数不为0的组的信息(S162)。控制部10将所读出的信息与生成关联映射表13b时使用的特征表33a中存储的设备特征和/或设备名称一起发送给管理服务器3(S163)。
管理服务器3的控制部30接收从控制机1发送来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次数、以及设备特征和/或设备名称(S164)。控制部30判断在与接收到的设备特征和/或设备名称对应的累计信息表33b中,是否保存有与接收到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相同的信息(S165)。在判断为在累计信息表33b中保存有相同的信息的情况下(S165:是),控制部30将与相同的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在累计信息表33b中的累计执行次数,加上从控制机1接收到的执行次数,并更新累计执行次数(S166)。
在判断为在累计信息表33b中没有保存有相同的信息的情况下(S165:否),控制部30将从控制机1接收到的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次数关联起来保存到累计信息表33b中(S167)。控制部30判断是否将从控制机1接收到的全部信息保存到了累计信息表33b中(S168)。在判断为没有保存全部信息的情况下(S168:否),控制部30返回至步骤S165的处理,判断累计信息表33b中是否保存有与接收到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相同的信息(S165)。
控制部30重复步骤S165~S168的处理,直到判断为已经将从控制机1接收到的全部信息保存到了累计信息表33b为止。控制部30在判断为保存了全部信息的情况下(S168:是),判断累计信息表33b中是否保存有预定数以上的累计执行次数(S169)。在判断为保存有预定数以上的累计执行次数的情况下(S169:是),控制部30从累计信息表33b中读出与该累计执行次数对应的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
控制部30判断在推荐信息表33c中是否已经保存有从累计信息表33b中读出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的组(S170)。在判断为推荐信息表33c中还没保存有读出的组的情况下(S170:否),控制部30将读出的控制信息作为推荐信息,与读出的动作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到推荐信息表33c中(S171)。
在判断为推荐信息表33c中已经保存有读出的组的情况下(S170:是),控制部30取消步骤S171的处理。控制部30返回至步骤S169的处理,判断在累计信息表33b中是否保存有其它预定数以上的累计执行次数(S169)。控制部30重复步骤S169~S171的处理,直到判断为在累计信息表33b中没有保存有其它预定数以上的累计执行次数为止。控制部30在判断为没有保存有其它预定数以上的累计执行次数的情况下(S169:否),结束上述推荐信息表33c的更新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第八实施方式中,由控制机1的各用户将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的各组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从而,能够在接下来生成关联映射表13b时,将多个用户中具有预定次数以上的执行实绩的操作用作推荐信息,因此,能够通过通常容易操作的动作控制被控制机2的工作。
本第八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构成为,在生成关联映射表13b时,如果首先从管理服务器3取得推荐信息表33c,则将保存在推荐信息表33c中的动作信息及推荐信息的各组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控制机1的结构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也可以考虑如下的结构,即,控制机1本身也管理图20(b)所示的累计信息表13c。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首先将存储在累计信息表13c中的累计执行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动作信息及控制信息的各组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然后,将从管理服务器3取得的推荐信息表33c中保存的动作信息及推荐信息的各组保存到关联映射表13b中。
本第八实施方式的管理服务器8在从控制机1接收到动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次数的情况下,将与接收到的动作信息和控制信息相对应地保存在累计信息表33b中的执行次数,加上从控制机1接收到的执行次数,更新累计信息表33b。除此种结构以外,例如,也可以是,在累计信息表33b中针对相同动作信息保存有不同的控制信息和执行次数的情况下,仅将执行次数较多的控制信息和执行次数保存到累计信息表33b中。此时,能够防止在累计信息表33b中针对相同动作信息保存有不同的控制信息和执行次数。
作为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说明了本第八实施方式,但是本第八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用于上述第五、第六实施方式中。
(第九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九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图43是示出第九实施方式的控制机的结构的框图。本第九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除图2所示的硬件各部以外,还具有外部存储装置18。外部存储装置18例如为存储卡驱动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驱动器等,从作为存储卡或USB存储器等的记录介质18a中读出保存在记录介质18a中的数据。
记录介质18a记录了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控制机1进行工作所需的控制程序。外部记录装置18从记录介质18a中读出控制程序,保存到存储部13中。控制部10依次执行保存在存储部13中的控制程序,由此,本第九实施方式的控制机1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控制机1进行相同的工作。
除存储卡或USB存储器以外,还可以使用CD-ROM、DVD-ROM、软盘等各种记录介质作为记录介质18a。
此外,控制机1也可具有用于与互联网或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的网络连接的通信部。此时,控制机1可以经由网络下载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控制机1进行工作所需的控制程序,并保存到存储部13中。

Claims (19)

1.一种对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操作信息存储部,其存储表示可接收的操作的操作信息;
控制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与所述被控制装置相关的控制信息;以及
对应表生成部,其生成对应表,该对应表将所述控制信息取得部取得的控制信息与所述操作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操作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信息存储部将推荐控制信息与所述操作信息相关联地存储,
所述对应表生成部具有相似检测部,该相似检测部从所述控制信息取得部取得的控制信息中,检测与存储在所述操作信息存储部中的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
所述对应表生成部在所述相似检测部检测到与所述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将与该推荐控制信息相似的控制信息与对应于所述推荐控制信息的操作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到所述对应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推荐控制信息接收部,其从外部接收与所述操作信息对应的推荐控制信息;以及
存储控制部,其在所述推荐控制信息接收部接收到与所述操作信息对应的推荐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推荐控制信息与所述操作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到所述操作信息存储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处理顺序接收部,其从外部接收与所述操作信息对应的处理顺序;以及
处理顺序存储控制部,其在所述处理顺序接收部接收到与所述操作信息对应的处理顺序的情况下,使接收到的处理顺序与所述操作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到所述操作信息存储部中,
所述操作信息存储部将处理顺序与所述操作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所述对应表生成部按照所述操作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处理顺序,将所述控制信息取得部取得的控制信息与所述操作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到所述对应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取得部从所述被控制装置取得所述控制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识别信息取得部,该识别信息取得部取得用于识别被控制装置的识别信息,
所述控制信息取得部根据所述识别信息取得部取得的识别信息,从预定的外部装置取得与根据该识别信息识别出的被控制装置相关的控制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有告知部,该告知部告知所述对应表中存储的操作信息与控制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操作检测部,其检测所述操作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操作信息所表示的操作的执行;
确定部,其根据所述对应表生成部生成的对应表,确定与所述操作检测部检测到执行的操作对应的控制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该确定部确定的控制信息,控制所述被控制装置的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有:
检测结果通知部,其通知所述操作检测部检测到执行的操作以及所述确定部确定的控制信息;
接收部,其了解该检测结果通知部通知的操作以及控制信息是否正确,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接收部了解到所述操作和控制信息正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确定部确定的控制信息,对所述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检测次数更新部,其在所述操作检测部检测到操作的执行的情况下,更新与所述操作检测部检测到执行的操作的操作信息相对应地存储在所述操作信息存储部中的检测次数,
所述操作信息存储部与所述操作信息相对应地存储所述操作检测部检测到该操作信息所表示的操作的执行的检测次数,
所述对应表生成部按照所述操作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检测次数从多到少的顺序,将所述控制信息取得部取得的控制信息与所述操作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到所述对应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控制次数存储部,其与所述对应表中存储的操作信息和控制信息相关联地,存储所述控制部根据该控制信息对所述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次数;以及
控制次数更新部,其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确定部确定的控制信息对所述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了控制的情况下,更新与所述控制信息和所述操作检测部检测到执行的操作的操作信息相对应地存储在所述控制次数存储部中的控制次数,
所述对应表生成部将所述控制次数存储部中存储的控制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操作信息和控制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到所述对应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控制时间段判定部,其在所述控制部按照所述确定部确定的控制信息对所述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了控制的情况下,判定包含该时间点的时刻的时间段;以及
生成时间段判定部,其在所述对应表生成部生成对应表时,判定包含该时间点的时刻的时间段,
所述控制次数存储部与所述对应表中存储的操作信息和控制信息、以及所述控制时间段判定部在所述控制部根据该控制信息对所述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时间点判定出的时间段相关联地,存储所述控制部在该时间段中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对所述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次数,
所述对应表生成部将存储在所述控制次数存储部中的控制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操作信息和控制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到所述对应表中,其中该控制次数与所述生成时间段判定部判定出的时间段相关联地存储在所述控制次数存储部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控制位置检测部,其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确定部确定的控制信息对所述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了控制的情况下,检测在该时间点的位置;以及
生成位置检测部,其在所述对应表生成部生成对应表时,检测在该时间点的位置,
所述控制次数存储部与所述对应表中存储的操作信息和控制信息、以及所述控制位置检测部在所述控制部根据该控制信息对所述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时间点检测到的位置相对应地,存储所述控制部在该位置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对所述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次数,
所述对应表生成部将存储在所述控制次数存储部中的控制次数为预定数以上的操作信息和控制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到所述对应表中,其中该控制次数与所述生成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位置相关联地存储在所述控制次数存储部中。
14.一种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具有:对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以及工作被该控制装置控制的被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操作信息存储部,其存储表示可接收的操作的操作信息;
请求部,其向所述被控制装置请求与所述被控制装置相关的控制信息;
控制信息取得部,其从所述被控制装置取得与所述被控制装置相关的控制信息;以及
对应表生成部,其生成对应表,该对应表将所述控制信息取得部从所述被控制装置取得的控制信息与所述操作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操作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所述被控制装置具有:
控制信息存储部,其存储与自己相关的控制信息;以及
发送部,其在由所述控制装置请求了所述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15.一种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具有:对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工作被该控制装置控制的被控制装置;以及对该被控制装置进行管理的管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操作信息存储部,其存储表示可接收的操作的操作信息;
识别信息请求部,其向所述被控制装置请求所述被控制装置的识别信息;
识别信息取得部,其从所述被控制装置取得该识别信息请求部请求的识别信息;
请求部,其根据该识别信息取得部取得的识别信息,向所述管理装置请求与通过该识别信息识别的被控制装置相关的控制信息;
控制信息取得部,其从所述管理装置取得与所述被控制装置相关的控制信息;以及
对应表生成部,其生成对应表,该对应表将所述控制信息取得部从所述管理装置取得的控制信息与所述操作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操作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所述被控制装置具有:
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存储用于识别自己的识别信息;以及
识别信息发送部,其在由所述控制装置请求了所述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识别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识别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管理装置具有:
控制信息存储部,其将与所述被控制装置相关的控制信息与所述被控制装置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进行存储;以及
发送部,其在由所述控制装置请求了所述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操作检测部,其检测所述操作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操作信息所表示的操作的执行;
确定部,其根据所述对应表生成部生成的对应表,确定与所述操作检测部检测到执行的操作对应的控制信息;以及
控制信息发送部,其将该确定部确定的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被控制装置,
所述被控制装置具有处理部,该处理部在从所述控制装置取得了控制信息的情况下,进行遵循所取得的控制信息的工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发送次数存储部,其与所述对应表中存储的操作信息和控制信息相对应地,存储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部发送该控制信息的发送次数;
发送次数更新部,其在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部发送了所述确定部确定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更新与所述控制信息和所述操作检测部检测到执行的操作的操作信息相对应地存储在所述发送次数存储部中的发送次数;以及
发送次数发送部,其将所述发送次数存储部中存储的操作信息、控制信息以及发送次数发送给所述管理装置,
所述管理装置具有:
合计计算部,其按照从所述控制装置取得的每个操作信息和控制信息,计算从所述控制装置取得的发送次数的合计;以及
推荐信息存储部,其存储该合计计算部计算出的合计为预定值以上的操作信息和控制信息,作为推荐信息,
所述管理装置的所述发送部将所述推荐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推荐信息与所述控制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控制信息一起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信息的所述对应表生成部在从所述管理装置取得了推荐信息的情况下,将作为所取得的推荐信息的操作信息和控制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到所述对应表中。
18.一种控制装置进行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存储表示可接收的操作的操作信息的操作信息存储部,并对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具有下述步骤:
所述控制装置取得与所述被控制装置相关的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
所述控制装置生成对应表的步骤,该对应表将取得的控制信息与所述操作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操作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19.一种用于使计算机对被控制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具有存储表示操作的操作信息的操作信息存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具有:
使所述计算机取得与所述被控制装置相关的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
使所述计算机生成对应表的步骤,该对应表将取得的控制信息与所述操作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操作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CN200880132048.0A 2008-11-28 2008-11-28 控制装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44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71625 WO2010061467A1 (ja) 2008-11-28 2008-11-28 制御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4477A true CN102224477A (zh) 2011-10-19
CN102224477B CN102224477B (zh) 2014-03-12

Family

ID=42225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204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4477B (zh) 2008-11-28 2008-11-28 控制装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11441B2 (zh)
EP (1) EP2362299B1 (zh)
JP (1) JP5429186B2 (zh)
KR (1) KR101265036B1 (zh)
CN (1) CN102224477B (zh)
WO (1) WO2010061467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6713A (zh) * 2014-12-01 2015-04-08 苏州市欧博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
CN104683436A (zh) * 2013-11-28 2015-06-03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控制方法、通信终端以及控制系统
CN105068741A (zh) * 2015-08-26 2015-11-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以及智能手表
TWI562586B (zh) * 2012-07-05 2016-12-11 Wave Shielding Tech Co
WO2016202079A1 (zh) * 2015-06-16 2016-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家电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330576A (zh) * 2015-03-24 2019-02-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开启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621278A (zh) * 2017-05-26 2019-12-27 八乐梦床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及电动家具
TWI773952B (zh) * 2019-12-24 2022-08-11 亞旭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紅外線控制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06838B2 (en) 2010-07-12 2018-02-27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 delivery and message exchange across multiple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s
JP5591649B2 (ja) * 2010-09-30 2014-09-17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655515B2 (ja) * 2010-11-11 2015-01-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テーブル、表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携帯端末、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8902180B2 (en) * 2011-12-16 2014-12-0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enabling use of remote devices with pre-defined gestures
US9630317B2 (en) 2014-04-03 2017-04-25 Brain Corporation Lear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of robotic devices via spoofing
US9860077B2 (en) 2014-09-17 2018-01-02 Brain Corporation Home anim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9821470B2 (en) 2014-09-17 2017-11-21 Brain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ext determination using real time sensor data
US9849588B2 (en) * 2014-09-17 2017-12-26 Brain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robotic devices
KR102257474B1 (ko) * 2014-11-04 2021-05-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5407372A (zh) * 2015-10-30 2016-03-16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电视应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18087931A (ja) * 2016-11-29 2018-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物品製造方法
CN111176127A (zh) * 2019-12-30 2020-05-19 创维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控系统、方法及智能茶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2609A (ja) * 2002-09-09 2004-04-02 Toshiba Corp 移動通信端末
JP2005080091A (ja) * 2003-09-02 2005-03-24 Sony Corp 優先機能割当装置および優先機能割当方法
CN1662888A (zh) * 2002-06-19 2005-08-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服务器装置、电子设备、外部设备和使用它们的信息处理系统、电子设备的设定和状态取得的方法
JP2006074529A (ja) * 2004-09-03 2006-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機器操作システム、操作情報送出装置、操作情報送出装置付き電子機器、無線携帯端末
CN101133402A (zh) * 2005-03-09 2008-02-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设备控制系统、设备控制程序、记录有设备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及设定确认数据作成方法
WO2008099456A1 (ja) * 2007-02-09 2008-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実行端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31048A1 (de) 1999-07-06 2001-02-01 Bahnbau Wels Gmbh Wels Gleis für schienengebundene Fahrzeuge sowie Schallschutzelement hierfür
US20010033243A1 (en) * 2000-03-15 2001-10-25 Harris Glen Mclean Online remote control configuration system
CN1367990A (zh) 2000-04-24 2002-09-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便携机以及遥控系统
US7483867B2 (en) * 2001-06-26 2009-01-27 Intuition Intelligence, Inc. Processing device with intuitive learning capability
US7193661B2 (en) * 2001-09-27 2007-03-20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Two way communication using light links
US7233316B2 (en) * 2003-05-01 2007-06-19 Thomson Licensing Multimedia user interface
JP2005059812A (ja) * 2003-08-20 2005-03-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機器制御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JP4497346B2 (ja) 2003-11-20 2010-07-07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US7869618B2 (en) * 2003-12-18 2011-01-1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 of a device
US20050212753A1 (en) * 2004-03-23 2005-09-29 Marvit David L Motion controlled remote controller
KR100640064B1 (ko) * 2005-02-21 2006-10-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나의 컨트롤러를 이용한 다수의 홈 디바이스 제어방법 및장치
JP4427486B2 (ja) * 2005-05-16 2010-03-10 株式会社東芝 機器操作装置
JP2007259381A (ja) * 2006-03-27 2007-10-04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リモコン装置およびリモコンシステム
JP4986555B2 (ja) 2006-09-13 2012-07-25 ソニー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処理実行方法および処理実行プログラム
JP2008172614A (ja) * 2007-01-12 2008-07-24 Sharp Corp リモコン制御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
JP4743132B2 (ja) * 2007-02-15 2011-08-10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複数のファンクションキー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2888A (zh) * 2002-06-19 2005-08-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服务器装置、电子设备、外部设备和使用它们的信息处理系统、电子设备的设定和状态取得的方法
JP2004102609A (ja) * 2002-09-09 2004-04-02 Toshiba Corp 移動通信端末
JP2005080091A (ja) * 2003-09-02 2005-03-24 Sony Corp 優先機能割当装置および優先機能割当方法
JP2006074529A (ja) * 2004-09-03 2006-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機器操作システム、操作情報送出装置、操作情報送出装置付き電子機器、無線携帯端末
CN101133402A (zh) * 2005-03-09 2008-02-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设备控制系统、设备控制程序、记录有设备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及设定确认数据作成方法
WO2008099456A1 (ja) * 2007-02-09 2008-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実行端末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2586B (zh) * 2012-07-05 2016-12-11 Wave Shielding Tech Co
CN104683436B (zh) * 2013-11-28 2018-11-09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控制方法、通信终端以及控制系统
CN104683436A (zh) * 2013-11-28 2015-06-03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控制方法、通信终端以及控制系统
CN104506713A (zh) * 2014-12-01 2015-04-08 苏州市欧博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
CN109330576A (zh) * 2015-03-24 2019-02-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开启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330576B (zh) * 2015-03-24 2020-10-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开启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16202079A1 (zh) * 2015-06-16 2016-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家电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068741A (zh) * 2015-08-26 2015-11-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以及智能手表
CN105068741B (zh) * 2015-08-26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以及智能手表
CN110621278A (zh) * 2017-05-26 2019-12-27 八乐梦床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及电动家具
US10932968B2 (en) 2017-05-26 2021-03-02 Paramount Bed Co., Ltd. Control device and electric furniture
CN110621278B (zh) * 2017-05-26 2021-10-22 八乐梦床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及电动家具
TWI773952B (zh) * 2019-12-24 2022-08-11 亞旭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紅外線控制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29186B2 (ja) 2014-02-26
US20110221623A1 (en) 2011-09-15
US9111441B2 (en) 2015-08-18
EP2362299A1 (en) 2011-08-31
KR101265036B1 (ko) 2013-05-24
EP2362299A4 (en) 2013-04-03
JPWO2010061467A1 (ja) 2012-04-19
EP2362299B1 (en) 2014-05-07
CN102224477B (zh) 2014-03-12
KR20110091752A (ko) 2011-08-12
WO2010061467A1 (ja) 2010-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4477B (zh) 控制装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US7139562B2 (en) Remote control device
US8683086B2 (en) Universal remote control with automated setup
US8952779B2 (en) Portable terminal, method, and program of changing user interface
US10321495B2 (en) Disambiguation of target devices using ambient signal data
KR102417004B1 (ko) 전자 장치의 소프트웨어의 업데이트를 관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380967B1 (ko) 애플리케이션 기능 실행을 위한 사용자 정의 패턴 설정 장치 및 방법
JP2009044609A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方法
KR20180042557A (ko) 공작 기계의 상태를 감시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US20110255012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apable of telecontrolling television
KR102501245B1 (ko) 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04904191A (zh) 移动装置与用于建立无线链路的方法
JP2007134962A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
US8428314B2 (en) Fingerprint-initiated navigating method, method for linking a fingerprint and a navigation destination, and navigating device
JP2001169370A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及び制御装置
KR20190090202A (ko) 어플리케이션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를 표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JP2016181937A (ja) 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404364B1 (ko) 외부 전자 장치와 페어링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전자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JP5729453B2 (ja) 端末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108586B2 (en) Infotainment apparatus of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KR20140102068A (ko) 상황 템플릿 기반 동적 맞춤형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JP5423012B2 (ja) 情報管理装置、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216729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
CN107193622A (zh) 代码编译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JP5975136B2 (ja) 通信端末装置、通信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