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0662A - 一种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0662A
CN102220662A CN 201110127154 CN201110127154A CN102220662A CN 102220662 A CN102220662 A CN 102220662A CN 201110127154 CN201110127154 CN 201110127154 CN 201110127154 A CN201110127154 A CN 201110127154A CN 102220662 A CN102220662 A CN 102220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composition
component
copolymer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2715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兴祥
王宁
刘海辉
王学晨
牛建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11012715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206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20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06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纤维以含氟共聚物为成分I,以耐高温的其他聚合物为成分II,成分I质量分数为40~80%,成分II质量分数为60~20%,经熔融纺丝工艺制成纤维;含氟共聚物为四氟乙烯与第二单体全氟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或2,2-二三氟甲基-4,5-二氟-1,3-间二氧杂环戊烯按照99.95∶0.05~70∶30摩尔比共聚所得的无规共聚物;成分II包括聚醚醚酮、改性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芳香聚酯、芳香聚酰胺或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成分II被包裹在成分I之内,且纤维的横截面结构包括海岛型、同心圆型或偏心圆型。该制备方法采用熔融纺丝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性能纤维技术,具体说是一种具有耐高温、阻燃、耐化学试剂、低蠕变性能的纤维及其低成本、环保性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性能纤维是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气候、耐化学试剂等纤维的统称。聚四氟乙烯(PTFE)具有耐高温、阻燃、耐化学试剂等性能,是一种高性能纤维,但其抗蠕变性较差,蠕变率达到60%。PTFE的C-C主链四周的一层氟原子外壳,起着屏蔽作用,阻碍了各种试剂的侵入,在300℃以下没有一种溶剂能够使其溶解,并且由于PTFE的摩尔质量一般大于>107g/mol,同时由于PTFE分子链中没有支链,结晶速率极快,PTFE具有极高的结晶度(~80%)和熔融粘度,即使加热到熔点(327℃)以上,PTFE也只是形成凝胶态,呈现>1011Pa.s的极高熔融粘度而不能流动,同时伴随聚四氟乙烯的分解会放出高腐蚀性的氟化氢气体。因此,聚四氟乙烯纤维无法采用常规湿法和熔融纺丝工艺制备,目前制备PTFE纤维的方法主要有:(1)基质纺丝法,US 2772444和US 3242120公开了将PTFE乳液与粘胶(Rayon)或聚乙烯醇溶液中的一种基质进行混合,经湿纺、酸洗后,制成PTFE含量很高的基质长丝,再通过分子取向和凝结整理加工成连续的长丝,同时经高温加热将基质炭化,实现PTFE颗粒熔结,再经高倍牵伸后获得褐色纤维;(2)润滑剂挤出纺丝法,将PTFE细粉末与润滑助剂混合,制成坯料,再将其在挤出装置中挤出薄膜或细条,经压轧工序,去除助剂,CN 100516320C公开了一种喷丝头组件的设计结构;(3)切割法,US3953566和US 4187390公开了一种通过切割PTFE膜或片材成矩形截面的细长丝,然后经拉伸、柔软、浸渍、烘干等工序的加工,最后纺成纱。这些方法不但工艺复杂,对设备要求较高,而且不能改变其抗蠕变性差的弱点,同时可能存在高污染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高性能纤维具有耐高温、阻燃、耐化学试剂、抗蠕变性能好等特点;该制备方法采用熔融纺丝工艺,适用于常规设备,制造成本低、工艺相对简单,并具有环保性。
本发明解决所述纤维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高性能纤维,其特征在于该纤维以含氟共聚物为成分I,以耐高温的、除含氟共聚物以外的其他聚合物为成分II,成分I在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40~80%,成分II在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60~20%,经熔融纺丝工艺制成纤维;所述含氟共聚物为四氟乙烯与第二单体全氟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或2,2-二三氟甲基-4,5-二氟-1,3-间二氧杂环戊烯按照99.95∶0.05~70∶30摩尔比共聚所得的无规共聚物;所述成分II包括聚醚醚酮、改性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芳香聚酯、芳香聚酰胺或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成分II被包裹在成分I之内,且纤维的横截面结构包括海岛型、同心圆型或偏心圆型。
本发明解决所述制备方法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将成分I和成分II分别经真空或沸腾床干燥工艺干燥至含水率≤100ppm后,再分别经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在280~400℃下熔融后挤出,进入各自的计量泵,然后分别经连接导管送入温度设定在280~400℃的复合纺丝组件中,再分别经过滤网和分配板后复合,经喷丝板形成纺丝细流,经0~50℃的空气冷却,以600~10000m/min的速度卷绕,或不经卷绕直接收集,得到初生纤维;初生纤维再经牵伸、定型、卷曲或加捻常规纤维加工工艺处理制成长丝,或进一步加工为短纤维;所述喷丝板包括海岛型、同心圆型或偏心圆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高性能纤维存在下列特点:(1).采用了四氟乙烯与第二单体的共聚物为成分I,由于共聚物中第二单体的存在降低了聚四氟乙烯分子链的规整性,从而降低了其结晶度、熔融粘度等,使其能够像常规聚合物一样熔融加工,而共聚物以四氟乙烯单体为主保证了共聚物仍具有良好的耐高温、阻燃和耐化学试剂性能;(2).以耐高温聚合物为成分II,在保证纤维的耐高温性能的同时,使其具有低蠕变性、低成本的特点;(3).采用海岛型、同心圆型或偏心圆型结构,将成分II包覆在成分I内部,克服了成分II耐化学试剂性差的缺点,使纤维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试剂性;(4).采用熔融复合纺丝方法制备,具有工艺简单、污染性低、适用性好,便于工业化使用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性能纤维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1)、1(2)和1(3)分别为横截面是海岛型、同心圆型和偏心圆型的高性能纤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叙述本发明:
本发明设计的高性能纤维(简称纤维)是以全氟共聚物为成分I,以除含氟聚合物以外的耐高温聚合物为成分II,所述成分I在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40~80%,成分II在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60~20%,经熔融纺丝工艺制成纤维;所述成分I为四氟乙烯与第二单体全氟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或2,2-二三氟甲基4,5-二氟-1,3-间二氧杂环戊烯单体中的一种按照99.95∶0.05~70∶30的摩尔比共聚所得的无规共聚物;所述成分II包括聚醚醚酮、聚醚酮咔唑、聚醚酮、聚醚酮酮、聚苯硫醚、芳香聚酯、芳香聚酰胺或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成分II被包裹在成分I之内,且纤维的横截面结构包括海岛型、同心圆型或偏心圆型。
本发明纤维采用的成分I是一种全氟共聚物,具体是以四氟乙烯与第二单体全氟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或2,2-二三氟甲基4,5-二氟-1,3-间二氧杂环戊烯等单体中至少一种、按照99.95∶0.05~70∶30摩尔比共聚所得的无规共聚物。由于共聚物中第二单体的存在降低了聚四氟乙烯分子链的规整性,从而降低了其结晶度、熔融粘度等,使其能够像常规聚合物一样适于熔融加工,而共聚物以四氟乙烯单体为主右保证了共聚物仍具有良好的耐高温、阻燃和耐化学试剂等性能。几种全氟共聚物的性能如表1所示。
表1PTFE与全氟共聚物的性能表
  聚合物   PTFE   四氟乙烯-全氟丙烯共聚物   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
  第二单体摩尔含量(%)   0   13   0.4
  密度(g.cm-3)   2.14~2.20   2.15~2.20   2.12~2.17
  熔点(℃)   327   263   318
  长期使用温度(℃)   260   160   260
本发明的成分I全氟共聚物中第二单体的摩尔含量为0.05~30%,摩尔含量低于0.05%,对聚四氟乙烯分子链规整性的影响较小,共聚物的结晶度较高、熔融粘度大,难以进行熔融挤出加工;摩尔含量大于30%,对四氟乙烯分子链规整性的影响过大,共聚物的结晶度降低太多,其耐高温性、耐化学试剂性能等下降太多,不利于纤维优良性能的保持。
本发明纤维的成分I在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40~80%,成分II在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60~20%,成分I与成分II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00%。所述成分I在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低于40%时,容易造成对成分II包覆不完全,难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而成分II的质量分数高于80%时,会造成纤维的蠕变性仍然较大,也难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由于成分I的价格一般显著高于成分II,因此设计成分I的含量时,应当考虑纤维原料的成本。
本发明纤维的成分II包括聚醚醚酮、聚醚酮咔唑、聚醚酮、聚醚酮酮、聚苯硫醚、芳香聚酯、芳香聚酰胺或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采用两种以上成纤聚合物时,配制比例没有限定。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是这些聚合物的熔融温度在250℃以上,在400℃以下,具有较高的使用温度,而其本身(成纤聚合物II)不是氟化物,抗蠕变性良好。
本发明纤维设计了不同的横截面结构形状,包括海岛型、同心圆型或偏心圆型(参见图1,图1中的1-成分I,2-成分II)。三种横截面形状纤维的共同特点为都是复合结构,外层为包覆层,全部为成分I,芯层为成分II,被外层包覆在纤维之芯内,或者说所述成分II被包裹在所述成分I之内,这种结构设计可防止成分II裸露在纤维表面,以防止其耐化学试剂性能下降。
本发明同时设计了所述纤维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了熔融复合纺丝方法。具体工艺是,按照本发明所述纤维的组成成分和结构设计,主要采用下述步骤:
(1)将所述成分I经真空干燥或沸腾床干燥,除去其中的水分,使含水率达到≤100ppm;同时将所述成分II经真空干燥或沸腾床干燥,除去其中的水分,使含水率达到≤100ppm;
(2)采用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将成分I熔融后,输送到纤维的成分I计量泵中,控制纤维成分I的质量分数为40~80%;同时采用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将成分II熔融后,输送到纤维的成分II计量泵中,控制纤维成分II的质量分数为60~20%;
(3)将成分I及成分II通过海岛型、同心圆型或偏心圆型复合喷丝板挤出,形成纺丝细流;
(4)采用公知技术对形成的纺丝细流进行冷却、牵伸、加捻和加弹等工艺处理,制成不同规格的高性能纤维长丝,或者经集束、牵伸、卷曲、干燥定型、切断等工艺处理,制成不同规格的高性能短纤维。
本发明纤维性能的表征,除特别标明的以外,均使用下面的设备和方法:采用NETZSCH STA409PC/PG TG-DTA以10℃/min升温测得纤维在空气中的耐温度;极限氧指数测定:采用青岛嘉纬仪器有限公司606A测试;抗蠕变性能测试:取一束纤维上端固定,另一端固定20g砝码,25℃下保持24小时,测量纤维束长度的变化率定义为蠕变率;抗化学试剂性能测试:以体积比为1∶1∶1的浓盐酸、浓硝酸和氢氟酸溶液浸泡24小时,取出后观察,纤维无变化为I级,纤维侵蚀为II级,纤维严重侵蚀为III级,纤维完全溶解为IV级。经检测表明,本发明的高性能纤维性能优良,耐热温度大于260℃,极限氧指数大于80%,纤维蠕变率小于20%,耐化学试剂性好于II级。
以本发明的纤维,采用常规或非常规工艺,可加工成过滤布、焚烧炉滤袋、高温传送带、造纸网等产品,其耐高温、阻燃、耐化学试剂、抗蠕变性能优异,可以保证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过滤效率高、保型性好。
本发明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进一步详细叙述本说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申请的权利要求。
实施例1
以摩尔比为99.95∶0.05的四氟乙烯-全氟丙烯共聚物为成分I,以熔融指数32g/10min的聚苯硫醚为成分II,两种成分均干燥至水分含量等于100ppm后,控制成分I与成分II的质量比为40∶60,350℃下熔融复合纺丝制成海岛型初生丝,进一步牵伸、加捻后加工成弹力丝。
经检验,该成品纤维的纤度为150dtex/78f,拉伸断裂强度3.8cN/dtex,断裂伸长率25%;该纤维的耐热温度263℃;极限氧指数82%;纤维蠕变率11%;抗化学试剂稳定性II级。
实施例2
以摩尔比为90∶10的四氟乙烯-全氟丙烯共聚物为成分I,以熔融指数120g/10min的聚醚醚酮为成分II,两种成分均干燥至水分含量等于80ppm后,控制成分I与成分II的质量比为80∶20,385℃下熔融复合纺丝制成同心圆型初生丝,进一步牵伸、加捻后加工成弹力丝。
经检验,该成品纤维的纤度为120dtex/48f,拉伸断裂强度3.5cN/dtex,断裂伸长率31%;该纤维的耐热温度267℃;极限氧指数96%;纤维蠕变率17%;抗化学试剂稳定性I级。
实施例3
以摩尔比为70∶30的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为成分I,以熔融指数120g/10min的聚醚酮为成分II,两种成分均干燥至水分含量等于90ppm后,控制成分I与成分II的质量比为50∶50,385℃下熔融复合纺丝制成偏心圆型初生丝,进一步牵伸、加捻后加工成弹力丝。
经检验,该成品纤维的纤度为120dtex/48f,拉伸断裂强度3.4cN/dtex,断裂伸长率29%;该纤维的耐热温度261℃;极限氧指数83%;纤维蠕变率14%;抗化学试剂稳定性I级。
实施例4
以摩尔比为80∶20的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为成分I,以聚醚酮咔唑为成分II,两种成分均干燥至水分含量等于95ppm后,控制成分I与成分II的质量比为60∶40,375℃下熔融复合纺丝制成偏心圆型初生丝,进一步牵伸、加捻后加工成弹力丝。
经检验,该成品纤维的纤度为120dtex/48f,拉伸断裂强度3.6cN/dtex,断裂伸长率30%;该纤维的耐热温度264℃;极限氧指数87%;纤维蠕变率16%;抗化学试剂稳定性I级。
实施例5
以摩尔比为70∶30的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为成分I,以质量比为1∶1的熔融指数35g/10min的聚醚醚酮和熔融指数32g/10min的聚苯硫醚混合物为成分II,两种成分均干燥至水分含量等于95ppm后,控制成分I与成分II的质量比为60∶40,385℃下熔融复合纺丝制成偏心圆型初生丝,进一步牵伸、加捻后加工成弹力丝。
经检验,该成品纤维的纤度为150dtex/78f,拉伸断裂强度4.6cN/dtex,断裂伸长率31%;该纤维的耐热温度264℃;极限氧指数87%;纤维蠕变率15%;抗化学试剂稳定性I级。
实施例6
以摩尔比为95∶5的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为成分I,以质量比为1∶1的熔融指数35g/10min的聚醚醚酮和熔融指数32g/10min的聚苯硫醚混合物为成分II,两种成分均干燥至水分含量等于95ppm后,控制成分I与成分II的质量比为60∶40,385℃下熔融复合纺丝制成同心圆型初生丝,进集束、热辊牵伸、卷曲、切断为38mm长的短纤维。
经检验,该成品纤维的纤度为2.1dtex,拉伸断裂强度4.6cN/dtex,断裂伸长率29%;该纤维的耐热温度264℃;极限氧指数87%;纤维蠕变率15%;抗化学试剂稳定性I级。
比较例1
以摩尔比为80∶20的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干燥至水分含量等于90ppm后,385℃下熔融复合纺丝制成初生丝,进一步牵伸、加捻后加工成弹力丝。
经检验,该成品纤维的纤度为112dtex/48f,拉伸断裂强度3.1cN/dtex,断裂伸长率45%;该纤维的耐热温度261℃;极限氧指数95%;纤维蠕变率52%;抗化学试剂稳定性I级。
该比较例与实施例4比较可以看出,即使采用含氟聚合物熔融纺丝,制备出的纤维的蠕变率仍然非常大,不能满足本发明的目的要求。
比较例2
将熔融指数为32g/10min的聚苯硫醚干燥至水分含量等于95ppm后,300℃下熔融复合纺丝制成初生丝,进一步牵伸、加捻后加工成弹力丝。
经检验,该成品纤维的纤度为121dtex/48f,拉伸断裂强度4.3cN/dtex,断裂伸长率28%;该纤维的耐热温度240℃;极限氧指数34%;纤维蠕变率8%;抗化学试剂稳定性IV级。
该比较例与实施例1~6比较可以看出,不采用含氟聚合物为纤维的包覆层材料,即使纤维具有较高的耐热温度,其耐溶剂性也很差。

Claims (2)

1.一种高性能纤维,其特征在于该纤维以含氟共聚物为成分I,以耐高温的、除含氟共聚物以外的其他聚合物为成分II,成分I在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40~80%,成分II在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60~20%,经熔融纺丝工艺制成纤维;所述含氟共聚物为四氟乙烯与第二单体全氟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或2,2-二三氟甲基-4,5-二氟-1,3-间二氧杂环戊烯按照99.95∶0.05~70∶30摩尔比共聚所得的无规共聚物;所述成分II包括聚醚醚酮、改性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芳香聚酯、芳香聚酰胺或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成分II被包裹在成分I之内,且纤维的横截面结构包括海岛型、同心圆型或偏心圆型。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高性能纤维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以下工艺:将成分I和成分II分别经真空或沸腾床干燥工艺干燥至含水率≤100ppm后,再分别经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在280~400℃下熔融后挤出,进入各自的计量泵,然后分别经连接导管送入温度设定在280~400℃的复合纺丝组件中,再分别经过滤网和分配板后复合,经喷丝板形成纺丝细流,经0~50℃的空气冷却,以600~10000m/min的速度卷绕,或不经卷绕直接收集,得到初生纤维;初生纤维再经牵伸、定型、卷曲或加捻常规纤维加工工艺处理制成长丝,或进一步加工为短纤维;所述喷丝板包括海岛型、同心圆型或偏心圆型。
CN 201110127154 2011-05-17 2011-05-17 一种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2206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27154 CN102220662A (zh) 2011-05-17 2011-05-17 一种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27154 CN102220662A (zh) 2011-05-17 2011-05-17 一种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0662A true CN102220662A (zh) 2011-10-19

Family

ID=44777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27154 Pending CN102220662A (zh) 2011-05-17 2011-05-17 一种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2066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1781A (zh) * 2012-09-29 2013-01-02 马海燕 大直径聚醚醚酮单丝及其生产方法
CN103820876A (zh) * 2014-03-11 2014-05-28 天津工业大学 含氟共聚物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6661773A (zh) * 2014-10-20 2017-05-10 株式会社大赛璐 高熔点树脂纤维及无纺布
CN107190359A (zh) * 2017-06-16 2017-09-22 青岛大学 一种卷曲双组份纤维组成及其制备方法和过滤材料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4138A (zh) * 2001-07-03 2004-08-25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高强度耐化学品薄皮纤维和制造方法
CN1802420A (zh) * 2003-06-06 2006-07-12 阿克佐诺贝尔国际涂料股份有限公司 不粘粉末涂料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4138A (zh) * 2001-07-03 2004-08-25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高强度耐化学品薄皮纤维和制造方法
CN1802420A (zh) * 2003-06-06 2006-07-12 阿克佐诺贝尔国际涂料股份有限公司 不粘粉末涂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20412 TAIKO UNO, et al Melt-spinning process of a tetrafluoroethylene-hexafluoropropylene copolymer 第2366-2371页 1-2 第84卷, 第13期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1781A (zh) * 2012-09-29 2013-01-02 马海燕 大直径聚醚醚酮单丝及其生产方法
CN103820876A (zh) * 2014-03-11 2014-05-28 天津工业大学 含氟共聚物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3820876B (zh) * 2014-03-11 2016-01-13 天津工业大学 含氟共聚物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6661773A (zh) * 2014-10-20 2017-05-10 株式会社大赛璐 高熔点树脂纤维及无纺布
CN106661773B (zh) * 2014-10-20 2020-05-22 株式会社大赛璐 高熔点树脂纤维及无纺布
CN107190359A (zh) * 2017-06-16 2017-09-22 青岛大学 一种卷曲双组份纤维组成及其制备方法和过滤材料
CN107190359B (zh) * 2017-06-16 2019-08-16 青岛大学 一种卷曲双组份纤维组成及其制备方法和过滤材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4037B (zh) 一种储热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Tafreshi et al. A review on multifunctional aerogel fibers: processing, fabrication, function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CN102634866B (zh) 一种自增强聚乳酸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87352B (zh) 石墨烯聚乳酸双组分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设备
CN102220662A (zh) 一种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JP6887568B2 (ja) 軽量化保温性繊維の製造方法
EP3767018B1 (en) Preparation process for and use of super-high-count pi-psa electrospun fiber long-staple yarn
CN109943914B (zh) 一种柔软吸湿卷曲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334888A (zh) 一种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纺丝原液的改性方法
CN1444668A (zh) 聚(四氟乙烯)和聚(四氟乙烯-共聚-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混物的熔纺纤维
JP2019529729A5 (zh)
CN111206300A (zh) 一种弹性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95413A (zh) 一种多孔型并列功能性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33002A (zh) 一种具有高导湿性能的超细复合纤维制备方法
CN102041591A (zh) 耐高温复合缝纫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9225A (zh) 一种弹性短纤维及其加工工艺
CN105603543B (zh) 聚丙烯腈溶液的喷丝方法
CN103827375A (zh) 超细纤维板
CN102154737B (zh) 一种储热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62153A (zh) 一种中空三维卷曲聚苯硫醚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7904693A (zh) 全消光网络弹力丝及其制备方法
JP6065976B2 (ja) アクリル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同繊維を使った紡績糸及び編地
CN102031588B (zh) 一种耐久性炭黑型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51930A (zh) 海岛型聚苯硫醚超细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35024A (zh) 一种海岛复合纤维、聚苯硫醚纤维束及纤维制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