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8780A - 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8780A
CN102218780A CN2011100653767A CN201110065376A CN102218780A CN 102218780 A CN102218780 A CN 102218780A CN 2011100653767 A CN2011100653767 A CN 2011100653767A CN 201110065376 A CN201110065376 A CN 201110065376A CN 102218780 A CN102218780 A CN 102218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mentioned
air
drying
transpor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53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行雄
伊藤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OLZ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OLZ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OLZ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OLZ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18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87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3/00Conditioning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B13/06Conditioning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by dry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5/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5/04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evaporation or sublimation of moisture under reduced pressure, e.g. in a vacu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9/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at rest or with only local agitation; Domestic airing cupboards
    • F26B9/06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at rest or with only local agitation; Domestic airing cupboards in stationary drums or chambers
    • F26B9/08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at rest or with only local agitation; Domestic airing cupboards in stationary drums or chambers including agitating devices, e.g. pneumatic re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干燥装置。能连续的减压干燥,在短时间内使材料干燥成无温度不均的状态。干燥装置(10)由减压干燥材料(W)的第1滚筒(12)、在减压条件下保温干燥材料的第2滚筒(70)、分别加热这些滚筒的加热部件、减压部件、减压解除部件、材料的输送路径和输送部件构成。在输送路径的铅垂部(42A、56A、84A)设有切断和接通输送路径的控制阀(44、58、86)。通过从第2滚筒向外部供给材料,在第1滚筒中在干燥过程中不需要解除减压而能进行连续的减压干燥。在第1滚筒中设有搅拌部件,因此能在短时间内提供没有干燥不均的均匀的品质的材料。通过将控制阀设置在输送路径的铅垂部,确保可靠密封,也提高开闭部的耐久性。

Description

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被干燥物进行干燥的干燥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在减压条件下进行干燥的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树脂的注塑成型的原料,例如采用颗粒(pellet)状的树脂材料。一般来说,树脂材料多为易于吸湿的材料,在从制造场所输送到进行注塑成型的场所的期间、在保管过程中会含有空气中的水分。在树脂材料中含有水分时,成为如下不良情况的产生原因:在注塑成型时产生水蒸气,在成形品上产生被称为银丝(silver)的线状的图案或者由于水解而使成形品的强度降低等。因此,在成型前使树脂材料干燥在提高产品品质并且降低不良率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并且,由于树脂材料的不同,有时因大气中的氧而引起氧化、成形品变黄,一般在减压、使氧浓度降低的状态下对这样的树脂材料进行干燥。
作为对颗粒状树脂材料进行干燥的装置,已存在有各种结构的干燥装置。作为代表,存在有如下干燥装置:热风式干燥装置(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将热风送入到大气压下的干燥滚筒内,将材料加热到规定的温度,从而使材料中的水分排出;除湿式干燥装置,使低露点的干燥空气混入热风中来提高干燥效率;还有减压式干燥装置,在使材料停留在干燥滚筒内的期间内,加热材料的同时对滚筒内进行减压,使氧浓度降低。
上述的减压式干燥装置一般通过减压来防止变黄,并且利用沸点的降低来促进水分的排出,从而提高干燥效率。图9表示代表性的减压干燥装置的结构。在图9所示的减压干燥装置200中,对干燥滚筒202内进行减压,并且利用被设置在滚筒内外的多个加热器204A~204C对树脂材料所接触的壁面206A~206D进行加热,并且将这些壁面206A~206D的彼此间的相邻间隔设置为相同或者大致相同,从而使从上述壁面206A~206D向上述树脂材料传导的热量均匀。并且,研究各壁面206A~206D的形态,使其能提高对于树脂材料的传热效率或者能够进行更均匀的加热,公知有紧密地配置加工成翅片状的多个加热壁而使材料在它们之间停留等的方法。另外,作为减压室的上述干燥滚筒202的构造如下:除了自原材料部218投入树脂材料时、向成形机220排出树脂材料时之外,利用设置在材料投入口208的开闭闸门210和设置在材料排出口212的开闭闸门214进行密封,并且,通过减压发生装置216等进行吸气而将减压室减压成比大气压低的压力。
在上述干燥滚筒202中干燥了的材料被排出到设置于成形机220上的成形机料斗222而向成形机220供给。在成形机料斗222上设有用于检测材料的剩余量的材料检测传感器224,在剩余量成为规定的量时,材料检测传感器224检测出“空”,解除干燥滚筒202的减压,并且从干燥滚筒下部的排出口212向成形机料斗222供给规定量的材料,从而能够连续地进行成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01535号公报
不过,上述成形机料斗222大多情况下一般不被减压,为了防止成形机料斗222内的干燥材料氧化、吸湿,使成形机料斗的容积缩小,从而缩短停留时间。因而,需要频繁地向成形机料斗222供给材料。另一方面,干燥滚筒202内的材料反复向上述成形机料斗222供给而逐渐减少。因此,在干燥滚筒202上设有用于检测材料的剩余量的材料检测传感器226,被设定成在剩余量达到规定的量的时刻,解除干燥滚筒202的减压,并且自上部的投入口208补充投入自原材料部218输送来的未干燥材料。因此,在上述背景技术中,在每次补充投入材料、向成形机料斗222供给材料时,干燥滚筒202的减压都被解除,因此干燥滚筒202内的材料频繁地与大气接触,成为效率极其差的干燥。
作为其对策,想到了在干燥滚筒202的投入口208、排出口212追加设置小型的减压室(未图示)的方法。不过,在该情况下,存在如下不良情况:除了干燥滚筒202的入口的开闭闸门210、出口的开闭闸门214之外,在小型投入口减压室的投入口、小型排出口减压室的排出口都需要开闭闸门,因此增加了开闭闸门的设置数量,构造变复杂,并且成本上升。
并且,减压条件下的传热的大部分为接触部位的传热,但一般来说,与金属相比,树脂材料传热率低,因此难以进行热移动。因此,停留在干燥滚筒202内的树脂材料成为越远离热源(壁面)的材料热移动越缓慢而难以升温的状态。因而,在上述背景技术中,难以对被投入到干燥滚筒202内的材料进行均匀的加热,结果产生温度不均,难以保持均匀的干燥品质,并且干燥时间也变长,决不能说干燥效率佳。
并且,背景技术中的被配置在干燥滚筒(包括上述的小型减压室)的材料投入口、材料排出口的开闭闸门210、214等的开闭部、特别是设置在干燥滚筒202的排出口212的开闭闸门214的开闭部在与材料接触的状态下开闭。因而,特别是在材料中混入有粉碎材料的情况下,由于粉碎材料的形状各种各样,因此有可能产生在开闭闸门的开闭部夹入粉碎材料、产生开闭不佳、密封不良这样的不良情况。并且,干燥滚筒内材料的大致全部重量作用于开闭部,因此需要采用在承受负荷的状态下能够顺畅地进行开闭的构造,成为构造复杂化和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解除减压而能够连续地使被干燥物干燥并且在短时间内将被干燥物干燥成没有温度不均的均匀状态的干燥装置。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开闭闸门就能够使干燥滚筒等减压室的材料投入口和材料排出口密闭的干燥装置。
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干燥装置包括:第1滚筒,其用于在减压条件下将作为被干燥物的材料加热到规定的温度来进行减压干燥;第2滚筒,其能够供该第1滚筒内的全部材料一次性地投入,在减压条件下将所投入的干燥材料保温成规定的温度;加热部件,其能够对上述第1滚筒和上述第2滚筒分别进行加热;减压部件,其能够对上述第1滚筒和上述第2滚筒分别进行减压;减压解除部件,其能够对上述第1滚筒和上述第2滚筒分别解除减压;多个输送路径,其用于分别向上述第1滚筒供给材料、将从该第1滚筒排出的材料向上述第2滚筒供给、自上述第2滚筒排出材料;多个控制阀,其分别设置在该多个输送路径上,分别对各输送路径进行切断和接通;输送部件,其用于在上述多个输送路径中输送材料,并且,通过用自上述第2滚筒排出材料的输送路径向外部供给干燥材料,在上述第1滚筒的减压干燥过程中能够维持减压状态。
另一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滚筒和上述第2滚筒中的至少上述第1滚筒中设有用于对上述材料进行搅拌的搅拌部件。另一技术方案的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控制阀设于上述输送路径的沿着大致铅垂方向设置的部分。另一技术方案的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干燥装置包括:吸引管,其与用于自上述第2滚筒排出材料的输送路径相连接,用于对上述第2滚筒内的材料进行吸引,并且该吸引管具有用于吸引上述第2滚筒内的空气的2次空气吸入部;3次空气吸入部,其在该吸引管或排出上述材料的输送路径上设置在上述2次空气吸入部和上述控制阀之间,用于吸入外部的空气;开闭阀,其与该3次空气吸入部相连接,对3次空气进行阻隔和使3次空气流通,利用由上述开闭阀的闭塞所进行的2次空气的吸入自上述吸引管吸引材料,在排出了规定量的时刻打开上述开闭阀,利用3次空气的吸入来降低材料的吸引力而使材料的排出停止,并且,在上述输送路径中进行空输送(空输送即指将输送路径中的材料全部输送出去)来防止材料的残留。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能够从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清楚地知道。
根据本发明,其包括:第1滚筒,其用于在减压条件下将作为被干燥物的材料加热到规定的温度来进行减压干燥;第2滚筒,其能够供该第1滚筒内的全部材料一次性地投入,在减压条件下将所投入的干燥材料保温成规定的温度;加热部件,其能够对上述第1滚筒和上述第2滚筒分别进行加热;减压部件,其能够对上述第1滚筒和上述第2滚筒分别进行减压;减压解除部件,其能够对上述第1滚筒和上述第2滚筒分别解除减压;多个输送路径,其用于分别向上述第1滚筒供给材料、将从该第1滚筒排出的材料向上述第2滚筒供给、自上述第2滚筒排出材料;多个控制阀,其分别设置在该多个输送路径上,分别对各输送路径进行切断和接通;输送部件,其用于在上述多个输送路径中输送材料。
并且,通过用自上述第2滚筒排出材料的输送路径向外部供给干燥材料,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第1滚筒在干燥过程中不解除减压而能够进行连续的减压干燥。并且,通过在第1滚筒和第2滚筒中的至少第1滚筒中设置搅拌部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没有干燥不均的均匀的干燥材料,能够实现被干燥物的干燥效率的提高。并且,在减压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因此能够防止由氧化引起的变黄。并且,通过在对第1滚筒和第2滚筒进行材料的供给和排出的输送路径的适当位置设置能对该输送路径进行切断和接通的控制阀,能够消除因材料的夹入等引起的不良情况,不需要以往所需的开闭闸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例1中的自原材料部向第1滚筒输送材料的动作的图。
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例1中的自第1滚筒向第2滚筒输送材料的动作的图。
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例1中的自第2滚筒向成形机料斗输送材料的动作的图。
图5是表示上述实施例1中的自第2滚筒向成形机料斗输送材料(由3次空气进行的空输送)的动作的图。
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例1中的第1滚筒和第2滚筒的减压动作的图。
图7是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各动作中的第1滚筒、第2滚筒、成形机料斗内的材料的剩余量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各动作中的第1滚筒、第2滚筒、成形机料斗内的材料的剩余量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背景技术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参照图1~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各种输送动作中的各单元的动作状态的图,图2表示自原材料部向第1滚筒输送材料的动作,图3表示自第1滚筒向第2滚筒输送材料的动作,图4表示自第2滚筒向成形机料斗输送材料的动作,图5表示自第2滚筒向成形机料斗输送材料的由3次空气进行的空输送的动作,图6表示第1滚筒和第2滚筒的减压动作。并且,图7和图8表示与上述各部的动作相对应的第1滚筒、第2滚筒、成形机料斗中的材料的剩余量的图。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被干燥物,以注塑成型材料的颗粒状的树脂材料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的适用对象不限于上述树脂材料,也可以是树脂材料之外的其他材料。并且,被干燥物的形状不限于颗粒状,能够适用粒状等各种形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干燥装置10构成为以第1滚筒12和第2滚筒70为中心,该第1滚筒12通过在减压条件下将作为被干燥物的树脂材料(以下称为“材料W”)加热到规定的温度来进行减压干燥,该第2滚筒70能供该第1滚筒12内的全部材料一次性地投入,在减压条件下将所投入的干燥材料保温在规定的温度来防止吸湿和氧化。此外,在上述干燥装置10中包括分别对上述第1滚筒12和第2滚筒70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分别对上述第1滚筒12和第2滚筒70进行减压的减压部件、分别对上述第1滚筒12和第2滚筒70解除减压的减压解除部件、多个输送路径、输送鼓风机54、多个控制阀44、58、86等。下面按顺序说明各部。
首先,说明上述第1滚筒12,在该第1滚筒12的壁面12A的周围设有用于形成供加热用空气送入的外周空间15的罩14。在该罩14上连接有热风供给路径16A和热风回收路径16B,这些热风供给路径16A、热风回收路径16B都与鼓风机18连接。在上述热风供给路径16A上设有用于对被鼓风机18排出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20,将由该加热器20加热的空气(热风)输送到上述外周空间15中,从而通过第1滚筒的壁面12A向内部的材料W传热来加热材料W。另外,通过了第1滚筒12的外周空间15的热风经由热风回收路径16B返回到鼓风机18,被再次排出,如图1中的箭头F1所示,形成循环回路。
在上述第1滚筒12的内部沿着大致铅垂方向设有吸引管27,在该吸引管27的外周部设有用于搅拌上述材料W的搅拌桨26。该吸引管27的下端侧与设置在第1滚筒12的底面侧的搅拌电动机22的转轴24相连接,该吸引管27在上述搅拌电动机22的驱动下能够旋转。并且,上述吸引管27在下端附近具有多个孔27A,并且上端侧相对于后述的输送路径56的端部能够旋转地与后述的输送路径56的端部相连接。并且,在上述第1滚筒的壁面12A的外侧上方、即材料W的投入口附近设有用于检测第1滚筒12内有无材料W的材料检测传感器28。另外,用于对第1滚筒12的内部进行减压的减压部件由减压发生装置36、将该减压发生装置36和第1滚筒12连接起来的配管34、设置在该配管34上的真空电磁阀38A构成。并且,用于解除减压的减压解除部件由设置在第1滚筒12的外部的减压解除单元30、减压解除单元30的阀芯30A、将上述减压解除单元30和第1滚筒12连接起来的配管32构成。
上述第1滚筒12利用输送路径42与原材料部(例如原材料容器等)40相连接。在上述输送路径42的铅垂部42A设有对该输送路径42进行切断和接通的控制阀44。上述输送路径42的上述第1滚筒12的附近处连接有输送空气吸引路径46。该输送空气吸引路径46的另一端与输送空气切换单元50的阀芯50A相连接。并且,输送空气切换单元50自身利用配管52与输送鼓风机54相连接。利用这些输送路径42、输送空气吸引路径46、输送空气切换单元50、输送鼓风机54形成从原材料部40向第1滚筒12输送材料的材料输送机构。
以上那样构成的第1滚筒12利用输送路径56与第2滚筒70相连接。该输送路径56是从第1滚筒12排出材料W的排出路径,并且也是向第2滚筒70供给材料W的供给路径。在图示的例子中,上述输送路径56呈大致日文コ字状,在第1滚筒12侧的铅垂部56A设置有用于对输送路径56进行切断和接通的控制阀58。在上述铅垂部56A的顶端以上述吸引管27可旋转的方式连接有上述吸引管27,第1滚筒12内的材料W通过上述吸引管27的孔27A被吸引而被输送到输送路径56中。并且,在输送路径56的第2滚筒70侧的铅垂部56B连接有输送空气吸引路径60。该输送空气吸引路径60的另一端与上述输送空气切换单元50的阀芯50B相连接。利用上述输送路径56、输送空气吸引路径60、输送空气切换单元50、输送鼓风机54形成从第1滚筒12向第2滚筒70输送材料的材料输送机构。
接着,说明第2滚筒70。第2滚筒70在壁面70A的外侧的大致整个表面上设置有加热器72,通过上述壁面70A而对内部的材料W传热,将材料W保持在规定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橡胶加热器作为上述加热器72。并且,在第2滚筒的壁面70A的外侧的中间部附近和靠上方的位置设有用于检测第2滚筒70中的材料W的剩余量的第1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0、第2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2。在本实施例中,将第2滚筒70的容量设定为能够储存两次以上的被从第1滚筒12全部排出的材料W的容量。因此,上述第1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0的高度被设定为在将第1滚筒12中的全部材料投入到空的状态的第2滚筒70中时能够检测到存在材料W这样的高度。并且,从第1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0到第2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2的容量被设定得稍小于第1滚筒12的全部排出量。因而,第1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0检测出为空的状态之后,输送两个批次那样的量的原料时,投入的材料超过第2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2。
用于对上述第2滚筒70的内部进行减压的减压部件由上述减压发生装置36、将该减压发生装置36和第2滚筒连接起来的配管78、设置于该配管78上的真空电磁阀38构成。并且,用于解除减压的减压解除部件由设置在第2滚筒70的外部的减压解除单元74、减压解除单元74的阀芯74A、将上述减压解除单元74和第2滚筒70连接起来的配管76构成。并且,上述第2滚筒70利用输送路径84与成形机100的料斗102相连接。在该成形机料斗102的靠成形机100的位置设有用于检测材料W的有无的材料检测传感器104。在上述输送路径84的靠第2滚筒70侧的铅垂部84A上设有对该输送路径84进行切断和接通的控制阀86。另一方面,在上述成形机料斗102上连接有与上述输送空气切换单元50的阀芯50C相连接的输送空气吸引路径106。由这些输送路径84、输送空气吸引路径106、输送空气切换单元50、输送鼓风机54形成从第2滚筒70向成形机料斗102输送材料的材料输送机构。
在上述输送路径84上连接有吸引管88,该吸引管88具有用于对上述第2滚筒70内的空气(2次空气)进行吸引的2次空气吸入口96。该吸引管88被设定为顶端到达第2滚筒70的底部附近这样的长度,以便能够优先排出被先投入到第2滚筒70中的材料W。在第2滚筒70外部的上述输送路径铅垂部84A上,在上述控制阀86和上述2次空气吸入口96之间设有用于吸入外部的空气(3次空气)的3次空气吸入口94。在该3次空气吸入口94设有对3次空气进行阻隔和使3次空气流通的3次空气切换阀92。关闭该3次空气切换阀92时,通过自上述2次空气吸入口96吸入2次空气而自上述吸引管88吸引材料W,从而将材料W输送到成形机料斗102。在排出规定量的时刻,打开上述3次空气切换阀92而吸入3次空气时,使材料W的吸引力降低,停止材料W的排出,并且在上述输送路径84中进行空输送来防止材料W的残留。
接着,参照图2~图8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在干燥装置10开始运行前,如图7的(A)所示,第1滚筒12的材料检测传感器28、第2滚筒70的第1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0和第2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2、成形机料斗102的材料检测传感器104分别检测出空的状态。从该状态起开始从原材料部40向第1滚筒12供给材料W(第1批次材料W1)。另外,在第1批次材料W1开始供给的时刻,由于第1滚筒12处于大气压状态,因此,减压解除单元30的阀芯30A保持关闭的状态。供给材料时,输送路径42的控制阀44打开且输送空气切换单元50的阀芯50A打开时,利用输送鼓风机54的运行,如图2的箭头FA和F2a所示那样地吸引输送空气,如图2的箭头F2b所示那样从原材料部40向第1滚筒12吸引输送材料。
之后,如图7的(B)所示,第1滚筒12的材料检测传感器28检测到材料已装满时,输送鼓风机54停止,输送路径42的控制阀44关闭,并且输送空气切换单元50的阀芯50A关闭,第1滚筒12成为密封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控制阀44设置在输送路径铅垂部42A,因此,在上述输送鼓风机54停止时,比控制阀44靠上侧的输送路径42中的材料落下到比控制阀44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在开闭控制阀44时,成为没有材料的状态。因而,在输送开始前打开控制阀44,在结束输送后关闭控制阀44,控制阀在开闭时不与材料接触,因此能够消除夹入材料等不良情况。
接着,利用第1滚筒12的搅拌桨26搅拌第1滚筒12内的材料(第1批次材料W1),并且驱动减压发生装置36而打开真空电磁阀38A,如图6中的箭头F6a所示那样对第1滚筒12进行减压。另外,在图6中也同时表示第2滚筒70侧的减压动作,但既可以根据状况同时进行上述第1滚筒12、第2滚筒70的减压,也可以独立地进行。
在这样地对第1滚筒12内进行了减压的状态下,驱动鼓风机18和加热器20时,利用被供给到罩14内的热风加热壁面12A,通过该壁面12A加热材料而使其干燥。一般来说,减压条件下的传热的大部分是接触部位的传热,但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被干燥物所例举的树脂材料的传热率较低,因此在现有技术中,材料温度有可能因距热源的距离而产生不均匀。但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设置于第1滚筒12的搅拌功能可进行均匀的换热,能够抑制材料温度的不均的发生,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均匀的干燥状态。另外,在干燥中,通过使未图示的材料温度检测传感器和上述加热器20联动,能控制为将第1滚筒12内的材料保持在规定的温度。
在第1滚筒12内被干燥了规定时间的材料被全部向第2滚筒70排出。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干燥装置10刚开始运行之后的第2批次材料之外,在第1滚筒12内被干燥了的材料在第1滚筒12内待机到第2滚筒70的第1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0检测出空的状态为止,在一检测出空的状态后就全部向第2滚筒70排出。从第1滚筒12排出材料是在打开减压解除单元30的阀芯30A而解除了第1滚筒12内的减压的状态下进行的。另外,在输送第1批次材料W1时,由于第2滚筒70处于大气压状态,因此,减压解除单元74的阀芯74A保持关闭状态。在第2批次材料W2以后的输送中,与减压解除单元30的阀芯30A同时地暂时打开减压解除单元74的阀芯74A,在解除了两个滚筒的减压之后,只马上关闭减压解除单元74的阀芯74A,开始输送。这是由于:在保持减压解除单元74打开的状态下,从阀芯74A进入的空气被吸引而无法进行材料的输送。接着,打开输送路径56的控制阀58,并且打开输送空气切换单元50的阀芯50B时,利用输送鼓风机54的运行,如图3中的箭头FA和F3a所示那样地吸引输送空气,如图3中的箭头F3b所示那样从第1滚筒12向第2滚筒70吸引输送材料(第1批次材料W1)。
在从第1滚筒12全部排出第1批次材料W1结束、输送鼓风机54停止时,输送路径56的控制阀58和输送空气切换单元50的阀芯50B关闭,第2滚筒70成为密封状态。在此,上述控制阀58在第1滚筒12内的材料全部输送完毕之后关闭,从而在开闭时成为不与材料部接触的状态,因此能够消除夹入材料等不良情况。另外,即使在输送鼓风机54停止的期间内输送材料的粒子、粒子停止在输送路径56中,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上述控制阀58设置在铅垂部56A,因此也会使材料落下而能够防止夹入材料。之后,打开真空电磁阀38B,如图6中的箭头F6b所示那样对第2滚筒70内进行减压。另外,第2滚筒70的外周被加热器72预先加热,从而能防止滚筒内的材料的温度降低,并且通过减压能防止氧化、吸湿。并且,在第2滚筒70的外周设置有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被控制成与加热器72联动来保持规定的温度。
从第1滚筒12向第2滚筒70输送第1批次材料W1后的状态如图7的(C)所示,在第2滚筒70中,第1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0的空的检测消失,第2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2检测出空的状态。并且,第1滚筒12的材料检测传感器28检测出空的状态。因此,按照与上述相同的顺序,向第1滚筒12吸引输送新的未干燥材料,进行第2批次材料W2的减压、搅拌、干燥(图7的(D))。在本实施例中,干燥装置10开始运行时,自在第2滚筒70内储存了两个批次那样的量的材料之后开始向成形机料斗102供给材料,因此,减压干燥结束后的第2批次材料W2按照与上述相同的顺序向第2滚筒70吸引输送(图7的(E))。
此时,如上所述,从第1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0到第2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2的容量被设定得稍小于第1滚筒12的1个批次的全部排出量,因此在输送全部第2批次材料W2时,投入的材料超过第2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2。因而,第2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2检测出材料之后,也使输送鼓风机54运行规定时间,从而能够将第2批次材料W2全部输送。另一方面,在由材料检测传感器28再次检测出空的状态的第1滚筒12中吸引输送新的未干燥材料,进行第3批次材料W3的减压、搅拌、干燥(图8的(A))。减压、搅拌、干燥结束后,第3批次材料W3就在第1滚筒12内待机,直到第2滚筒70的第1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0检测出空的状态为止。
储存在第2滚筒70中的干燥材料被向成形机料斗102排出(供给)规定量。从该第2滚筒70向成形机料斗102供给材料在每次第2滚筒70中储存有两个批次材料那样的量之后、上述成形机料斗102的材料检测传感器104检测到空的状态时开始进行。排出材料时,首先,打开减压解除单元74的阀芯74A,只解除第2滚筒70的减压。接着,打开输送路径84的控制阀86并且打开输送空气切换单元50的阀芯50C,利用输送鼓风机54的运行,如图4中的箭头FA和F4a所示那样吸引输送空气,从而如图4中的箭头F4b所示那样吸引输送材料。此时的材料如图8的(B)所示那样优先从第1批次材料W1开始输送。
另外,在输送材料时,关闭上述3次空气切换阀92并且打开减压解除单元74的阀芯74A,从设置在第2滚筒70内的吸引管88的2次空气吸入口96如图4中的箭头F4c所示那样吸入2次空气,吸引材料并将其排出。然后,在排出了规定量的时刻,打开3次空气切换阀92,如图5的箭头F5a所示那样吸入3次空气,从而使材料吸引力降低来停止材料的排出,并且在输送路径84中进行空输送,3次空气吸入口94以后(即成形机料斗102侧)的输送路径84内的材料全部被输送到成形机料斗102中(箭头F5b)。在进行了规定时间的空输送时,输送鼓风机54停止,之后,关闭3次空气切换阀92,关闭输送路径84的控制阀86,并且关闭减压解除单元50的阀芯50B和减压解除单元74的阀芯74A,第2滚筒70成为密闭状态。之后,利用减压发生装置36进行减压,防止干燥材料(第1批次材料W1和第2批次材料W2)的氧化、吸湿。另外,将上述控制阀86设置在上述3次空气吸入口94的下游侧,从而在开闭时成为与材料不接触的状态,因此能够消除夹入材料等不良情况。并且,将控制阀86设置在输送路径84的铅垂部84A所产生的效果与上述控制阀58的情况相同。
如图8的(C)所示,在每次成形机料斗102的材料检测传感器104检测出空的状态时,利用与上述同样的动作反复向成形机料斗102输送上述第2滚筒70内的材料,因此上述第2滚筒70内的材料的剩余量逐渐减少。然后,如图8的(D)所示,第2滚筒70的第1批次材料上限物位计80检测出空的状态时,在第1滚筒12内待机的干燥材料(第3批次材料W3)利用与上述相同的动作全部向第2滚筒70内输送。与上述图8的(A)同样地在处于空的状态的第1滚筒12中投入新的未干燥材料。以后,通过反复上述图8的(A)~(E)的动作,能够进行材料W的连续干燥。
这样,采用实施例1,具有如下效果。
(1)设置能够减压干燥的第1滚筒12和第2滚筒70,从上述第2滚筒70向外部供给材料W,因此,在第1滚筒12中,不需要在干燥过程中解除减压,因此能够以不与大气接触的状态进行连续的减压干燥。
(2)在上述第1滚筒12内设置搅拌桨26,因此能够提供没有干燥不均的均匀的干燥品质的材料。
(3)能够利用减压干燥防止材料W的氧化,作为防止变黄的对策是有效的。
(4)利用减压所导致的沸点降低,能够使干燥温度为比大气压下的干燥装置的干燥温度低的温度,并且,能够实现缩短干燥时间。
(5)在输送路径的铅垂部42A、56A、84A设有控制阀44、58、86,并且,在第2滚筒70的排出路径(输送路径84)的控制阀86的上游侧(第2滚筒70的排出口侧)设有3次空气吸入口94和3次空气切换阀92。因此,可以预见到:不需要背景技术中的开闭闸门,能够消除因混入到材料W中的粉碎材料等的夹入所导致的开闭动作不佳,从而确保可靠的密封,能够使施加在控制阀的开闭部上的负荷消失来提高开闭部的耐久性。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例如,也包括以下结构。
(1)在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各部分的形状、尺寸、材质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变更。
(2)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第2滚筒70的加热部件使用了橡胶加热器,但只要能够加热滚筒的壁面70A,也可以是与第1滚筒12相同的加热部件,也可以使用其他公知的各种加热部件。
(3)同样,也可以适当地变更第1滚筒12的加热方法,但在使用上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热风式时,容易控制,很方便。
(4)在上述实施例中,只在第1滚筒12中设置搅拌部件,但也可以只在第2滚筒20中设置搅拌部件,或者也可以在第1滚筒12和第2滚筒70这两者中设置搅拌部件。
(5)在上述实施例中,第2滚筒70的容量为第1滚筒12的大致两倍,这也只是一个例子,只要能够供第1滚筒12内的全部材料一次性地投入,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改变第2滚筒70的容量。
(6)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吸引管88上设置2次空气吸入口96,但也可以在输送路径84被设定为到达第2滚筒70的内部这样的长度时,在输送路径84上设置2次空气吸入口96。同样,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输送路径84上设置有3次空气吸入口94,但也可以在吸引管88设置到最接近控制阀86的位置时,在吸引管88上设置3次空气吸入口94。
(7)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输送路径42、56、84的铅垂部42A、56A、84A上设有控制阀44、58、86,但这也只是一个例子。例如,对于控制阀58、86,即使设置在输送路径56、84的铅垂部56A、84A之外的部分,也可以在输送材料W后关闭,因此也不会产生夹入材料,也能够省略以往的开闭闸门。
(8)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的适用对象不限于树脂材料,也可以适用于公知的各种被干燥物。并且,对于其形态,不限于颗粒状,也能适用于各种形状的被干燥物。
采用本发明,包括:第1滚筒,其用于在减压条件下将作为被干燥物的材料加热到规定的温度来进行减压干燥;第2滚筒,其能够供该第1滚筒内的全部材料一次性地投入,在减压条件下将所投入的干燥材料保温成规定的温度;加热部件,其能够对上述第1滚筒和上述第2滚筒分别进行加热;减压部件,其能够对上述第1滚筒和上述第2滚筒分别进行减压;减压解除部件,其能够对上述第1滚筒和上述第2滚筒分别解除减压;多个输送路径,其用于分别向上述第1滚筒供给材料、将从该第1滚筒排出的材料向上述第2滚筒供给、自上述第2滚筒排出材料;多个控制阀,其分别设置在该多个输送路径上,能够分别对各输送路径进行切断和接通;输送部件,其用于在上述多个输送路径中输送材料。并且,通过自上述第2滚筒排出材料的输送路径向外部供给干燥材料,因此,上述第1滚筒在干燥过程中不进行解除减压而能够进行连续的减压干燥。并且,在第1滚筒和第2滚筒中的至少第1滚筒中设置搅拌部件,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供给没有干燥不均的均匀的干燥材料,因此能够适用于被干燥物的干燥效率高的自动干燥装置的用途。并且,在减压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因此能够适用于期望能够防止氧化所导致的变黄的被干燥物的干燥装置。
并且,将上述控制阀配置在上述输送路径的大致沿铅直方向设置的部分,并且设置有吸引管、3次空气吸入部和开闭阀。吸引管与从上述第2滚筒排出材料的输送路径相连接,用于吸引上述第2滚筒内的材料,并且该吸引管具有用于吸引上述第2滚筒内的空气的2次空气吸入部。3次空气吸入部设定在该吸引管或排出上述材料的输送路径的上述2次空气吸入部和上述控制阀之间,用于吸入外部的空气。开闭阀与该3次空气吸入部相连接,用于对3次空气进行阻隔和使3次空气流通。于是,将第2滚筒内的材料向外部供给时,利用关闭上述开闭阀所引起的2次空气的吸入而从上述吸引管吸引材料,在排出了规定量的时刻,打开上述开闭阀,利用3次空气的吸入使材料的吸引力降低,停止材料的排出,并且在上述输送路径中进行空输送来防止材料的残留。因此,能够废除以往被设置在干燥滚筒的材料投入口、材料排出口的开闭闸门,也能够防止材料夹入开闭部,因此,特别适用于减压干燥装置的用途。

Claims (5)

1.一种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1滚筒,其用于在减压条件下将作为被干燥物的材料加热到规定的温度来进行减压干燥;
第2滚筒,其能够供该第1滚筒内的全部材料一次性地投入,在减压条件下将所投入的干燥材料保温成规定的温度;
加热部件,其能够对上述第1滚筒和上述第2滚筒分别进行加热;
减压部件,其能够对上述第1滚筒和上述第2滚筒分别进行减压;
减压解除部件,其能够对上述第1滚筒和上述第2滚筒分别解除减压;
多个输送路径,其用于分别向上述第1滚筒供给材料、将从该第1滚筒排出的材料向上述第2滚筒供给、自上述第2滚筒排出材料;
多个控制阀,其分别设置在该多个输送路径上,能够分别对各输送路径进行切断和接通;
输送部件,其用于在上述多个输送路径中输送材料,
并且,通过用自上述第2滚筒排出材料的输送路径向外部供给干燥材料,在上述第1滚筒的减压干燥过程中能够维持减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滚筒和上述第2滚筒中的至少上述第1滚筒中设有用于对上述材料进行搅拌的搅拌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控制阀设于上述输送路径的沿着大致铅垂方向设置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控制阀设于上述输送路径的沿着大致铅垂方向设置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干燥装置包括:
吸引管,其与用于自上述第2滚筒排出材料的输送路径相连接,用于吸引上述第2滚筒内的材料,并且该吸引管具有用于吸引上述第2滚筒内的空气的2次空气吸入部;
3次空气吸入部,其在该吸引管或排出上述材料的输送路径上设置在上述2次空气吸入部和上述控制阀之间,用于吸入外部的空气;
开闭阀,其与该3次空气吸入部相连接,用于对3次空气进行阻隔和使3次空气流通,
利用由上述开闭阀的关闭所引起的2次空气的吸入自上述吸引管吸引材料,在排出了规定量的时刻打开上述开闭阀,利用3次空气的吸入来降低材料的吸引力而使材料的排出停止,并且,在上述输送路径中进行空输送来防止材料的残留。
CN2011100653767A 2010-03-17 2011-03-17 干燥装置 Pending CN1022187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1719A JP2011194623A (ja) 2010-03-17 2010-03-17 乾燥装置
JP2010-061719 2010-03-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8780A true CN102218780A (zh) 2011-10-19

Family

ID=44775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53767A Pending CN102218780A (zh) 2010-03-17 2011-03-17 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194623A (zh)
KR (1) KR20110104901A (zh)
CN (1) CN102218780A (zh)
TW (1) TW20120199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9673B (zh) * 2016-04-05 2018-09-28 东莞市卡帝德塑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桶循环烘干除异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104901A (ko) 2011-09-23
TW201201990A (en) 2012-01-16
JP2011194623A (ja) 201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123010A1 (ja) プラスチック成形材料の減圧乾燥装置
KR100945567B1 (ko) 진공 드라이어
JP5130338B2 (ja) 粉粒体材料の排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粉粒体材料の輸送システム
KR100967433B1 (ko) 톱밥 건조 장치
PL234758B1 (pl) Urządzenie do osuszania proszków metali dla wytwarzania ogniwowych baterii akumulatorowych i sposób osuszania tych proszków metali
US9746239B2 (en) Device for drying wood
EP3901547A1 (en) Furnace for producing secondary battery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firing secondary battery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CN200989716Y (zh) 谷物循环低温真空干燥装置
CN102218780A (zh) 干燥装置
JP2012180999A (ja) 乾燥システムおよび乾燥方法
KR100952376B1 (ko) 진공 흡입력이 부가된 수직형 스크류 이송공급장치
CN213437182U (zh) 一种防堵式自干燥3d打印粉末周转装置
CN211261708U (zh) 一种生产用干燥机的卸料装置
CN107755317A (zh) 一种圆柱电芯清洗设备
CN211400562U (zh) 一种倾斜式烘干装置及烘干设备
KR101650131B1 (ko) 건조장치
CN217686459U (zh) 双侧夹腔混风型分层式烘干机
JP3133705B2 (ja) 循環式穀物乾燥装置
KR100538151B1 (ko) 고압 질소가스를 이용한 합성수지 재료의 건조 및 이송 장치
JP2001108230A (ja) 蓄熱体交換機構を備えた蓄熱式燃焼装置
CN213037685U (zh) 一种混装铵油炸药上料装置
JP2006131330A (ja) 粉体の輸送管への送込み装置
JP2000313526A (ja) 粉粒体供給装置
JP2023027800A (ja) チップ乾燥サイロ
JP2012240246A (ja) 粉粒体供給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