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7758B - 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7758B
CN102197758B CN 201110146374 CN201110146374A CN102197758B CN 102197758 B CN102197758 B CN 102197758B CN 201110146374 CN201110146374 CN 201110146374 CN 201110146374 A CN201110146374 A CN 201110146374A CN 102197758 B CN102197758 B CN 1021977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
soybean
spacing
planting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4637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7758A (zh
Inventor
杨文钰
龚万灼
雍太文
王竹
张正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11014637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977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97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7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7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77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所述带状复合种植方法采用玉米种植带和大豆种植带交替方式,玉米先于大豆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6-50cm,两玉米带之间预留宽度为150-154cm的空带,用于种植大豆带,大豆以种植2-3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为32-44cm,相邻的玉米和大豆间距为45-53cm。本发明所述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合理布局玉米和大豆,充分发挥两种作物之间的种间互惠,同时使玉米和大豆高产,能够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在中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很广,是旱地粮食作物中面积和产量潜力最大的作物,也是中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它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除食用外,玉米也被广泛应用于饲料、工业原料领域,如生产牲畜饲料、造纸、酿造烧酒、生产工业酒精等。由于玉米具有多方面突出的优势,其需求量呈增加态势,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相同地,大豆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其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加工原料于一身,加工链条最长。大豆含有很高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再加上其根瘤固氮作用,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世界上大豆需求量和进口量最大的国家。2009年我国大豆进口达4255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4.5%。据预测,2015年前后,我国大豆最大种植面积将达到19500万亩,最大生产能力3000万吨左右,而国内大豆总需求量在5400万吨以上,大豆供求缺口仍将为2500万吨左右。因此大力发展大豆种植业,提高原料大豆自给率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存在一种玉米和大豆间套作种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了两种作物之间的种间互惠,通过高大作物玉米与矮小作物大豆之间的时间、空间格局合理搭配,实现光、热、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产量。玉米与大豆间套作模式在这些地区的广泛采用,对于缓解我国对玉米、大豆的紧迫需求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玉米-大豆间套作种植方式中,存在以下多种田间布局不合理的情况:1、两种作物随意混作,间隔不清,造成两种作物互相抑制,结果两作物产量均不高;2、牺牲某一作物而保证另一作物种植面 积,比如增玉米减大豆、增大豆减玉米,只获得一季作物高产;3、单个作物群体内排布过密或过稀,未能充分利用资源获得高产;4、选择的作物品种类型不宜与另一作物搭配,抑制了另一作物获得高产;5、布局结构不利于小型机械田间操作,限制了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6、随意混作不利于秸秆就地还田,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上述生产问题的存在,使得玉米-大豆间套作种植方式未能实现两种作物同时高产,甚至造成作物产量急剧下降,没有发挥间套作种植模式高效利用资源的优势。因此,提供一种合理的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对于同时使玉米和大豆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通过该方法合理的布局玉米和大豆,同时使两种作物高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采用玉米种植带和大豆种植带交替方式,玉米先于大豆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6-50cm,两玉米带之间预留宽度为150-154cm的空带,用于种植大豆带,大豆以种植2-3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为32-44cm,相邻的玉米和大豆间距为45-53cm。 
从作物生态适应性考虑,两种作物在同一地块上种植,应在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肥力等方面互补,科学合理种植,才能得到较好的收益。大豆是C3作物,光饱和点低,光合效率较C4作物低,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是直根系,有主跟和侧根之分;玉米是C4作物,光饱和点高,光合效率高,二氧化碳补偿点低,水分利用率高,且玉米是须根系,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肥力;大豆和玉米都适应pH值为6.2-6.9的粘性土壤类型;玉米属耐肥类型,大豆是豆科作物,有固氮功能,能把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吸收利用,每公顷大豆根瘤残留氮素相当于尿素120-150kg,可以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肥力。因此,玉米和大豆种植在同一地块上,只要进行合理的带状分布,行比配置,充分发挥两种作物之间的种间互惠,就能使两种作物同时高产。 
针对现有间套作种植模式中的布局问题,要想实现两种作物同时高产,首要环节是需要降低两种作物之间的抑制竞争关系。本发明在优化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时,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大豆以种植2-3行为一带,玉米种植带和大豆种植带相互交替,实现田间种植区域划分,从而达到区分玉米、大豆,降低抑制竞争关系的目的。 
同时,玉米与大豆的间距决定着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处是两种作物边行争夺养分、水分最激烈的地方。玉米与大豆之间的间距过小,玉米对大豆的抑制作用突出,不利于大豆高产;间距过大又会造成用地浪费,更不利于玉米、大豆同时高产。因此,本发明进行合理搭配,确定相邻玉米和大豆的间距为45-53cm。 
各种植带内作物的行数、行距、株距,是作物空间配置的基本要素,决定了作物的密度,田间布局的空间均匀性,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形成。为避免同种作物之间相互竞争,本发明根据大豆、玉米的生长特性,确定大豆种植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为32-44cm,玉米种植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6-50cm。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玉米种植带种植2行玉米,幅宽为46-50cm;大豆种植带种植2-3行大豆,幅宽为44-64cm。 
为实现玉米、大豆双高产,作为优选,本发明通过缩小穴距的方法,适当提高全田作物密度,保证两种作物都具备获得高产所需的植株数量。其中,玉米株距为16-22cm,保证密度在3500-4500株/亩。在大豆种植带内种植2行时,大豆株距为8-12cm;种植3行时,大豆株距为12-16cm,保证密度在6500-8500株/亩。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玉米于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播种,玉米品种为株型紧凑且株高在200-250cm的品种;大豆于同年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大豆品种为抗倒伏且不牵藤的品种。 
农作物在同一地块上搭配种植,能充分利用土地、气候等条件,达到增产、高效种植的目的。在农业耗费上,根据物种间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合理搭配和种植,还可以有效减少一方或双方病虫害发作的几率,不只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产品的耗费,促进农产品增产、提质、增收,同时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本发明所述带状复合种植方法与对照种植方法的试验结 果显示,采用本发明所述带状复合种植方法的玉米、大豆能够同时实现高产,总产值高于其他种植方法的总产值。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所述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合理布局玉米和大豆,充分发挥两种作物之间的种间互惠,同时使玉米和大豆高产,能够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示意图。图中所示为玉米带种植2行玉米搭配大豆种植带种植2行大豆;其中,●表示玉米,○表示大豆;A表示玉米种植带幅宽;B表示预留的空带宽度;C表示大豆种植带幅宽;D表示大豆带内的行距;E表示大豆株距;F表示大豆与玉米的间距;G表示玉米带内的行距;H表示玉米株距; 
图2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示意图。图中所示为玉米带种植2行玉米搭配大豆种植带种植3行大豆;其中,●表示玉米,○表示大豆;A表示玉米种植带幅宽;B表示预留的空带宽度;C表示大豆种植带幅宽;D表示大豆带内的行距;E表示大豆株距;F表示大豆与玉米的间距;G表示玉米带内的行距;H表示玉米株距。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依照本发明,采用玉米种植带和大豆种植带交替方式,玉米先于大豆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6-50cm,两玉米带之间预留宽度为150-154cm的空带,用于种植大豆带,大豆以种植2-3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为32-44cm,相邻的玉米和大豆间距为45-53cm。 
玉米选择株高220-250cm,株型紧凑品种,如成单14、川单418、临奥4号等(以上品种均为市售大面积生产用品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玉米种植带的幅宽控制在46-50cm,行内平均株距16-22cm。 
大豆选择株高90-110cm,间套作时抗倒伏,不牵藤品种,如南豆12(四川省南充市农科院选育提供)、贡选1号(四川省自贡市农科所选育提供);大豆以种植2-3行大豆为一带,大豆种植带的幅宽控制在44-64cm;种植2行时大豆之间的行距为44cm,行内平均株距8-12cm;种植3行时大豆之间的行距为32cm,行内平均株距12-16cm。播种前先用旋耕机整地,应达到平、细、均的要求,大豆免耕直播,要求地面平整、干净。 
其余栽培方法包括: 
精选土地:选择交通便利、土地平整、面积大而规则(1亩以上)、光照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土地,改制规范。 
适时播种:玉米在3月下旬至5月下旬,每亩按超出预计株数的30%育肥团,苗床加适量人畜粪水和土杂肥,另加过磷酸钙、尿素各2kg左右调匀搓团,撒适量大抄杀防地蚕。大豆在4月上旬至6月中旬,根据当地气象预报在雨前或雨后及时抢墒播种。播种可采用小型播种机直播,机播时要求机具行走直,速度适中,尽量做到播种均匀。 
合理施肥:玉米结合翻耕每亩施土杂肥1000kg,移栽前每亩用百事达生物有机肥50公斤,预留行中间开沟撒施,另每亩配施30kg磷肥和5kg尿素。4月中旬施苗肥,每亩视苗情用尿素4-6kg兑60担清粪水,5月20左右施攻苞肥,亩用碳酸氢铵50kg兑清粪水60担。大豆底肥亩施过磷酸钙35kg、硫酸钾10kg;追肥于玉米收后亩施尿素5kg。 
病虫防治:玉米苗期用3%辛硫磷颗粒剂撒施或丢窝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或杀虫双大粒剂在心叶内撒入1小把防治玉米螟;后期用井冈霉素喷秆或人工剥去病叶防治蜗牛、纹枯病。大豆苗期重点防治豆秆黑潜蝇,出苗后7天、15天、21天施药预防,或在黑潜蝇发生期用药防治,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分枝期及时防治根腐病,每亩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50kg茎叶喷雾;全生育期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30 g或2.5%来福灵乳油15-20mL兑水50kg稀释喷雾。 
及时收获:玉米在腊熟期按压下部叶片,保留棒三叶;黄熟期抢收果穗,及时砍倒玉米秸秆原地覆盖。大豆收获期以黄熟到完熟期为宜,收后挂晒晾干后脱粒。 
本发明通过计算玉米、大豆每亩总产值来评价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的实施效果。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试验地点: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实施组I:大豆和玉米按两者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50cm,株距16cm,密度4500株/亩;两带玉米之间预留宽度为150cm的空带;大豆种植于预留空带内,玉米和大豆之间的间距为53cm;大豆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44cm,株距12cm,密度6500株/亩;玉米品种为川单418,该品种为半紧凑型品种,株高230-248cm;大豆品种为贡选1号,该品种为抗倒伏品种,株高98-115cm。 
实施组II:大豆和玉米按两者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46cm,株距16cm,密度4500株/亩;两带玉米之间预留宽度为154cm的空带;大豆种植于预留空带内,玉米和大豆之间的间距为45cm;大豆以种植3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32cm,株距16cm,密度6500株/亩;玉米、大豆品种与实施组I相同。 
对照组:大豆和玉米按两者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46cm,株距16cm,密度4500株/亩;两带玉米之间预留宽度为154cm的空带;大豆种植于预留空带内,玉米和大豆之间的间距为39.5cm;大豆以种植4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25cm,株距20cm,密度6500株/亩。玉米、大豆品种与实施组I相同。 
具体试验结果见表1。 
表1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的效益比较 
Figure BDA0000065667280000071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按照实施组I实施本发明后,玉米亩产为628.4kg,大豆亩产为139.5kg,按玉米2.0元/kg、大豆3.6元/kg计算,亩产值1759.0元;按照实施组II实施本发明后,玉米亩产为611.7kg,大豆亩产为164.8kg,亩产值1816.7元;对照组玉米亩产为618.7kg,大豆亩产为103.6kg,亩产值1610.3元。实施组I和实施组II中玉米和大豆均获得高产,对照组仅玉米获得高产,实施组I和实施组II分别比对照组亩产值增加148.6元和206.3元,表明本发明所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能够促进玉米、大豆同时高产。 
实施例2 
试验地点: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 
实施组I:大豆和玉米按两者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50cm,株距16cm,密度4500株/亩;两带玉 米之间预留宽度为150cm的空带;大豆种植于预留空带内,玉米和大豆之间的间距为53cm;大豆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44cm,株距8cm,密度8500株/亩;玉米品种为川单418,该品种为半紧凑型品种,株高230-248cm;大豆品种为贡选1号,该品种为抗倒伏品种,株高98~115cm。 
实施组II:大豆和玉米按两者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6cm,株距16cm,密度4500株/亩;两带玉米之间预留宽度为154cm的空带;大豆种植于预留空带内,玉米和大豆之间的间距为45cm;大豆以种植3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32cm,株距12cm,密度8500株/亩;玉米、大豆品种与实施组I相同。 
对照组:大豆和玉米按两者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6cm,株距15cm,密度4500株/亩;两带玉米之间预留宽度为154cm的空带;大豆种植于预留空带内,玉米和大豆之间的间距为40cm;大豆以种植4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25cm,株距16cm,密度8500株/亩。玉米、大豆品种与实施组I相同。 
具体试验结果见表2。 
表2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的效益比较 
Figure BDA0000065667280000091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按照实施组I实施本发明后,玉米亩产为637.9kg,大豆亩产为165.1kg,按玉米2.0元/kg、大豆3.6元/kg计算,亩产值1870.2元;按照实施组I实施本发明后,玉米亩产为651.4kg,大豆亩产为158.3kg,亩产值1872.7元;对照组玉米亩产为641.6kg,大豆亩产为129.7kg,亩产值1750.1元。 
实施组I和实施组II中玉米和大豆均获得高产,对照组仅玉米获得高产,实施组I和实施组II分别比对照组亩产值增加120.0元和122.6元,表明本发明所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能够促进玉米、大豆同时高产。 
实施例3 
试验地点: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实施组:大豆和玉米按两者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 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6cm,株距19cm,密度3500株/亩;两带玉米之间预留宽度为154cm的空带;大豆种植于预留空带内,玉米和大豆之间的间距为45cm;大豆以种植3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32cm,株距16cm,密度6500株/亩;玉米品种为成单14,该品种为紧凑型品种,株高200~208cm;大豆品种为贡选1号,该品种为抗倒伏品种,株高98~115cm。 
对照组I:大豆和玉米按两者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5cm,株距22cm,密度3500株/亩;两带玉米之间预留宽度为123cm的空带;大豆种植于预留空带内,玉米和大豆之间的间距为45cm;大豆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33cm,株距12cm,密度6500株/亩;玉米、大豆品种与实施组相同。 
对照组II:大豆和玉米按两者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33cm,株距22cm,密度3500株/亩;两带玉米之间预留宽度为132cm的空带;大豆种植于预留空带内,玉米和大豆之间的间距为33cm;大豆以种植3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33cm,株距18cm,密度6500株/亩;玉米、大豆品种与实施组相同。 
具体试验结果见表3。 
表3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的效益比较 
实施本发明后,实施组玉米亩产为592.3kg,大豆亩产为139.5kg,按玉米2.0元/kg、大豆3.6元/kg计算,亩产值1686.8元;常规增玉米减大豆调整方式(对照组I)的玉米亩产为641.3kg,大豆亩产为90.8kg,亩产值1609.5元;常规增大豆减玉米调整方式(对照组II)的玉米亩产为548.5kg,大豆亩产为105.2kg,亩产值1475.7元。实施组中玉米和大豆均获得高产,对照组I和对照组II仅玉米获得高产,实施组分别比对照组I和对照组II增加产值77.3元和211.1元,表明本发明所述带状复合种植方法能够促进玉米、大豆同时高产。 
实施例4 
试验地点: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实施组:大豆和玉米按两者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 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6cm,株距19cm,密度3500株/亩;两带玉米之间预留宽度为154cm的空带;大豆种植于预留空带内,玉米和大豆之间的间距为45cm;大豆以种植3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32cm,株距16cm,密度6000株/亩;玉米品种为临奥4号,该品种为半紧凑型品种,株高236~250cm;大豆品种为贡选1号,该品种为抗倒伏品种,株高98~115cm。 
对照组I:大豆和玉米按两者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5cm,株距22cm,密度3500株/亩;两带玉米之间预留宽度为123cm的空带;大豆种植于预留空带内,玉米和大豆之间的间距为45cm;大豆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33cm,株距12cm,密度6500株/亩;玉米、大豆品种与实施组相同。 
对照组II:大豆和玉米按两者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33cm,株距22cm,密度3500株/亩;两带玉米之间预留宽度为132cm的空带;大豆种植于预留空带内,玉米和大豆之间的间距为33cm;大豆以种植3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33cm,株距18cm,密度6500株/亩;玉米、大豆品种与实施组相同。 
具体试验结果见表4。 
表4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的效益比较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实施本发明后,实施组玉米亩产为648.3kg,大豆亩产为89.4kg,按玉米2.0元/kg、大豆3.6元/kg计算,亩产值1618.7元;常规增玉米减大豆调整方式(对照组I)的玉米亩产为651.3kg,大豆亩产为60.6kg,亩产值1521.4元;常规增大豆减玉米调整方式(对照组II)的玉米亩产为628.0kg,大豆亩产为57.1kg,亩产值1461.7元。 
实施组中玉米和大豆均获得高产,对照组I和对照组II仅玉米获得高产,实施组分别比对照组I和对照组II增加产值97.3元和157.0元,表明本发明所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能够促进玉米、大豆同时高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玉米种植带和大豆种植带交替方式,玉米先于大豆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6cm,两玉米带之间预留宽度为154cm的空带,用于种植大豆带,大豆以种植3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为32cm,相邻的玉米和大豆间距为4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大豆的株距为12-16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的株距为16-2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大豆种植带的幅宽为64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种植带的幅宽为46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于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播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大豆于每年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品种为株型紧凑且株高在200-250cm的品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大豆品种为抗倒伏且不牵藤的品种。
CN 201110146374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77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46374 CN102197758B (zh)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46374 CN102197758B (zh)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7758A CN102197758A (zh) 2011-09-28
CN102197758B true CN102197758B (zh) 2013-05-08

Family

ID=44658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4637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7758B (zh)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977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2772A (zh) * 2011-11-29 2012-04-25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小麦-玉米套作种植方法
CN103371035A (zh) * 2012-04-12 2013-10-30 齐银芳 一种玉米与黄豆的全覆膜间作种植方法
CN103141280B (zh) * 2013-03-25 2015-01-28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播密协调的栽培方法
CN103229656A (zh) * 2013-05-09 2013-08-07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玉米-大豆间套作的种植方法
CN103262740A (zh) * 2013-05-28 2013-08-28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种植方法
CN104067831A (zh) * 2014-07-04 2014-10-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玉米间作绿肥大豆同机播种同机还田方法
CN105309179A (zh) * 2015-06-29 2016-02-10 广西大学 一种玉米大豆套种方法
CN105210652B (zh) * 2015-10-30 2018-03-09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玉米与绿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CN105493856A (zh) * 2015-12-21 2016-04-20 狄正兴 春玉米田覆盖秸秆免耕套种大豆
CN106105721A (zh) * 2016-07-14 2016-11-16 何林春 一种党参与玉米及大豆间作套种方法
CN106105740A (zh) * 2016-07-27 2016-11-16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东北地区玉米与大豆高效轮作栽培方法
CN106134747A (zh) * 2016-08-05 2016-11-2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玉米与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
CN107318426A (zh) * 2017-07-18 2017-11-07 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棉花‑花生年内间作年际间就地轮作高产栽培方法
CN107371530B (zh) * 2017-08-23 2020-11-24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提高大豆种子在萌发期间的抗逆能力的方法
CN108184577A (zh) * 2018-02-08 2018-06-22 农安县亿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农作物高产轮作栽培方法
CN109566302A (zh) * 2019-01-04 2019-04-05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
CN109717028A (zh) * 2019-03-02 2019-05-07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玉米大豆秸秆全量还田的间轮作种植方法
CN111386990B (zh) * 2020-05-11 2022-01-11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青藏高原高产饲草的种植和加工方法
CN115039652A (zh) * 2022-05-24 2022-09-13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增产技术
CN115024167A (zh) * 2022-06-30 2022-09-09 佳县一隆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8418A (zh) * 2005-06-17 2005-11-23 孙炳成 大豆和玉米四垄夹一沟高效立体栽培方法
CN101411272A (zh) * 2007-10-19 2009-04-22 上海德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间种植大豆的立体栽培方法
CN101438664A (zh) * 2008-12-23 2009-05-27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蚕豆与玉米间作的种植方法
CN101889504A (zh) * 2010-06-23 2010-11-24 李红梅 一埯多株玉米套种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8418A (zh) * 2005-06-17 2005-11-23 孙炳成 大豆和玉米四垄夹一沟高效立体栽培方法
CN101411272A (zh) * 2007-10-19 2009-04-22 上海德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间种植大豆的立体栽培方法
CN101438664A (zh) * 2008-12-23 2009-05-27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蚕豆与玉米间作的种植方法
CN101889504A (zh) * 2010-06-23 2010-11-24 李红梅 一埯多株玉米套种种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雍太文等.玉米套大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大豆科技》.2011,(第2期),第52-5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7758A (zh) 201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7758B (zh) 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CN103609319B (zh)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休闲种植方法
CN104322252B (zh)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产栽培施肥方法
CN103947441B (zh) 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种植方法
CN102388734B (zh)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
CN102067775B (zh) 一种马铃薯套大豆补偿栽培方法
CN105900740A (zh) 一种大棚早春西瓜与秋延后辣椒肥水一体化高产栽培方法
CN103283465A (zh) 一种黄瓜高效栽培方法
CN103814751B (zh) 一种提高甘草种子结实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
CN105638171A (zh) 一种高产向日葵种植方法
CN104137724A (zh) 大蒜间套菜用糯甜玉米、夏秋大白菜间套甘蓝一年两季四收栽培方法
CN104521651A (zh) 一种优质稻的种植方法
CN102870586A (zh) 一种适合山区烤烟套种油菜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04718950A (zh) 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
CN106717826A (zh) 玉米高产的种植方法
CN105900643A (zh) 一种饲草玉米栽培方法
CN103444407B (zh) 黄淮地区黑小麦和紫山药一年两熟制高效种植模式
CN103999669A (zh) 一种稻区苕子种植方法
CN108293746A (zh) 一种高品质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08094085A (zh) 一种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方法
CN105532241A (zh) 一种玉米花生间作稳粮增油种植模式
CN110393133A (zh) 一种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CN104221675A (zh) 鲜糯玉米套种春大白菜复种秋四季豆一年两季三熟高效栽培方法
CN103988657A (zh) 一种温室茄子套种黄瓜栽培方法
CN1299560C (zh) 大棚西瓜套种韭菜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Termination date: 20140601